知识分类理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知识分类理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知识分类学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王欢[1](2020)在《基于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是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罗伯特·加涅提出的有关教学的理论,他将学习结果分为五大类型: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态度的学习。加涅指出针对不同的学习类型,我们可以创造有利于习得该学习的结果的条件。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后发现,初中古诗词学习在一线教学中面临很多实际难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篇目分散,目标无序,老师和学生对待这个版块的学习都比较消极。本文致力于梳理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并以加涅理论为依据,进行结果分类,以期为初中古诗词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共同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笔者系统梳理了部编版古诗词篇目并进行了归类,发现选文呈现出重视题材与体裁多样性;重视作家与作品代表性;重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重视时代精神的契合度的特点。在分布上呈现出:采用同主题混编于现代文单元的模式;选文难度及知识系统呈阶梯式上升的特点。针对选文特点,在立足课程标准、扎根学生实际、放眼学生发展原则的指导下,笔者将初中古诗词教学目标归为了五类学习结果,并针对每类学习结果提出了适宜的学习条件。在不同类型古诗词学习的条件指引下,笔者尝试着了评析当代名师古诗词教学课例,如余映潮、李华平、肖培东、王君的着名课例。通过对名师的古诗词教学课例的学习和分析,得出的有益教学启示,尽数体现于其后的三篇不同学段的古诗词教学设计中。本文致力于改进古诗词学习的测评现状,提出了测评原则应遵循目的发展性、标准客观化、主体多样化,测评主体应该多元化,改进以纸笔为主要测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古诗词不同学习结果类型的测评方法。

唐琴[2](2019)在《基于学业水平差异的初中分层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考题摆在了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而对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公平的?什么样的教育对拥有不同个体特质的人是优质的?这些问题都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的思考。教育最重要的两个目的是促进学习的保持和学习的迁移,即在学习之后的某一时间内个体能以教学中呈现的大致方式回忆出教材的能力以及运用已学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回答新的提问或者学习新内容的能力。根据以上两个目的的观点,学习的保持即教学内容的保持,学习的迁移即包含学生习得能力的体现。由此可知教育主要包含有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两大要素。因此,公平的教育就离不开对知识与能力二者之间的讨论。基于以上问题与背景,本研究从理论角度建构了知识与能力的层次划分,并通过分析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影响学业水平的因素来探寻不同群体学生在知识与能力两维度分别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以及与之适应的教学策略。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包括研究缘起、核心概念界定、研究意义、文献综述以及研究设计。第二部分初中学生学业水平的差异分析。该分析是本研究得以继续下去的前提条件,从数据分析的视角来证明初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确有差异并并为后续分层研究做铺垫。第三部分初中分层教学实践案例分析。该部分从实践的视角来证明实践中确有对分层教学的探究,并对其进行案例分析,最终达到归纳成功经验与突出问题的目的。第四部分是理论思考部分。即从理论角度对知识、能力进行理性分层,同时依据不同群体学习特点进行教学策略的匹配。第五部分实践改进。即经过理性思考后再次回归实践,是对分层教学的实践改进之路的思考。本部分是基于前面章节的理论思考后从知识、能力、策略三方面对实践改进之路的思考。本论文研究的整体逻辑思路是从分层教学的实践现状分析到理论突破再到实践改进的过程。本研究主要观点如下:第一,公平教育具有层次性。一是关于所有适龄儿童的教育问题;二是所有入学儿童享受的教育资源问题;三是所有入学儿童获得充分发展的问题。本研究重在解决第三个层次问题,即根据每个个体不同发展特质进行有层次、有需求的优质教育,让每个个体得到充分的发展。第二,知识与能力是分层教学不可忽视的两大重要因素,知识与能力在纵向上是具有层次性的,知识层次具有经验水平、概念水平、方法水平、价值水平;能力层次具有低阶水平、中阶水平以及高阶水平。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群体的学习与发展特点进行与之适宜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层次的教学。第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是影响整个学业水平的重要因素,实施优质高效的分层教学就应该建立系统的与这三维度匹配的教学模式。本研究在理论上对知识、能力的层次性划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理论上对知识与能力的层次划分为更高效率进行分层教学提供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的模式化教学形式。同时,也为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因材施教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翁璐瑶[3](2019)在《知识分类理论下的教学设计研究 ——以小学语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线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非常重视“教什么”的问题,而对“为什么教”的问题却关注不够;更不能从知识类型的角度分析教学内容。这样,就出现了教学目标有较大的随意性、模糊性,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缺少内在一致性,教学目标不能引导学科关键能力的落实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知识分类理论下的教学设计研究,并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设计,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本研究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首先,分别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来深入挖掘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此些问题尝试运用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知识分类理论对教学设计进行分析;最后,依据安德森二维目标分类理论来构建知识分类视角下的教学设计模型。首先,第一章运用文本分析法,先搜集了大量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文本,通过分析这些文本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来了解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双基”阶段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知识是什么的问题;“双因素”阶段重视学法指导,而忽视了知识对学法的适配性;“三维目标”阶段,囿于课程标准的禁锢,而忽视了核心素养的凸显。这三个阶段均是从哲学意义上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操作性较小。因此,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笔者提出要运用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知识分类理论来指导教学设计。接着,第二章运用调查法和访谈法,对80多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情况进行了调查,主要从教学设计理论认知度、教学设计满意度、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影响因素四个方面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对教学设计理论认知度较高,但对知识分类理论认知较低;教师知晓知识分类理论,但未用于实践;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较高,在某些方面仍不足;教师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内容不一致等。为此提出要建立知识分类理论与教学设计之间沟通的桥梁。再者,第三章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知识分类理论对教学设计和促进语文核心素养有较大的指导意义。首先,分析发现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安德森二维目标分类理论与语文核心素养之间有较大的联系;接着,发现安德森二维目标分类理论中的四类知识可以对应相应的语文学习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作业类型。由此,为下章语文教学设计模型建构奠定理论基础。最后,第四章进行了模型建构,通过对经典教学设计模型的分析与改进,建立了知识分类理论下的语文教学设计基本模型。然后,建构了安德森二维目标分类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设计模型:单因素教学设计模型和综合因素教学设计模型。其中,单因素模型是理想情况中的模型,包括事实性知识教学设计模型、概念性知识教学设计模型、程序性教学设计模型、反省认知知识教学设计模型;综合因素模型是现实情况中的模型,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知识类型为目标的教学设计。

高明洁[4](2016)在《基于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理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为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首先对“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阐述,得出“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设计思路和步骤。选择两个三年级班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期分析,分析其学习需要,进行学习特征分析。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内容按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进行分类,同时以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为基础,分别从教学目标设计、任务的分析、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对“长方形和正方形”课程教学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实践表明,运用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来指导“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实践,学生的成绩得到显着提高,这说明用该理论指导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策略性知识的成绩差异不是很显着,说明在如何准备把握策略性知识的规则需要做进一步研究,此外,还需要对教材的知识点分类和教学设计的易操作性上做进一步的研究。

贾惠[5](2017)在《新课改以后语文知识研究述评》文中提出语文知识是语文教育研究的核心,是语文教育实践的重要载体。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取消了“基础知识”的专门条目,由此掀起了关于“语文知识”研究的热潮。本文将新课改以后的语文知识的研究从语文知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进行分类,整理为语文知识的本体研究、价值研究与教法研究三个方面。语文知识的本体研究主要涉及语文知识的概念、性质和内容。语文知识的概念从新课改至今学界并未讨论出一致认同的定义;受后现代知识观变化的影响,语文知识的性质由客观性、绝对性、终极性转向了文化性、境遇性和价值性。语文知识的内容是本体研究最为集中的部分,其中以广义知识观为标准的分类研究在宏观上对语文知识内容进行了分类界定后没有再进行微观的深入研究,因此未取得实质进展。语感作为缄默知识再次受到了重视,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没有集大成的论述。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界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得人文知识逐渐受到重视,但需警惕其以“人文性”架空语文课程的内容。语文知识的价值研究从“有用”价值和“无用”价值两个角度来划分整理。“有用”价值是指语文知识物质化的价值,主要由语文知识的工具价值来充当,它涉及到语文知识本身作为工具来使用的价值和作为形成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桥梁的价值。“无用”价值是指语文知识之于人的精神层面的价值,涉及到语文知识的情意价值和道德价值两个方面。语文知识教法的研究本应涉及两个方面,即语文知识怎么教和语文知识怎么学,但目前语文知识的教法研究全部集中在“怎么教”,没有“怎么学”,教学策略可总结为随文学习语文知识、从实践中学语文知识、开发校本教材、拓宽语文学习的知识面和单独开课,但教学策略研究的针对性还有待加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研究语文知识该怎么学,是语文知识研究的待开发领域。

尹志华[6](2014)在《中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探索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质量问题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而通过构建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来引导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教师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绝大部分国家都将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发提上日程,推动教师教育标准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本研究结合国际发展走向,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提出要“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的要求,对中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希望能为进一步提升中国体育教师的质量做出贡献。本研究共分为十章,采用混合方法研究设计(Mixed Method),力图实现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高度融合。首先,解读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外延,提出了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阐述了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核心作用与地位,梳理了中国、美国、爱尔兰和加拿大等国家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专业素质要求)的历史演进。在此基础上,通过定性研究分析了美国6所大学实施NASPE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情况,并以案例研究的形式分析了美国NBPTS在职优秀高级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实施情况;通过调查516名中小学体育教师、427名大学体育教师教育专业任课教师和1022名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在读学生(职前体育教师),了解了中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制订可能遇到或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扎根理论)和定量研究方法分别制订了一份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并对两份标准进行了优化整合,形成了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讨论稿);调查了65名大学体育教师教育专业负责人(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等)对基于标准的职前体育教师质量认证程序开发相关问题的意见,开发了具体的绩效评估认证程序。最后,总结了研究内容和不足之处,对今后基于标准的体育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展望。通过上述系列研究,本研究得到了如下结论:1.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在通过体育教师教育而推动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从多元化视角(逻辑起点与终极追求、他者镜像与自我反思、门户视域与适度张力)解读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加深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本质的认识,理解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在其中的重要性。2.世界各国对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专业素质)的要求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演进,影响标准发展的因素包括普通教师专业标准的指导、非营利性专业协会的参与、社会现实的需求、专业人士的呼吁、教育政策的影响、大型教育报告的发布、课程改革的推动等,但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差异性。3.美国大学对NASPE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本身的认同度较高,但标准仍需改进。标准实施会带来正面与负面影响,耗时是实施过程中的最大障碍。与综合性大学和普通本科大学相比,研究型大学对标准实施的热情相对较低且实施效果未如预料般那样明显。NBPTS在职优秀高级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实施面较广,外部支持对教师通过标准认证非常重要。虽然目前通过认证的总体人数较少,但所产生的正面效应比较明显,尤其是有效促进了在职体育教师主动寻求专业发展,提升了其社会地位。4.中国目前具备了制订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基础,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理论,首先应积极启动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可采用科研立项、专题研究、逐级落实的形式进行。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应侧重于提升职前体育教师的专业意识和基本体育课堂教学能力,同时要体现出与教师资格证的差异性。5.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和定量研究方法,结合专家咨询、比较研究与自我核查的意见,可以研制出最优化的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该标准的框架构成为“维度→领域→标准→具体要求”,包括3个维度、8个领域、24个标准和242条具体要求,在引领高校体育教师教育专业人才(职前体育教师)的培养,为各地中小学体育教师招聘提供依据,促进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6.为了促进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应用,应开发基于标准的职前体育教师质量认证程序,且目前已具备了程序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证程序开发的重点是考察职前体育教师的整体绩效表现、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提供反馈信息和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并应由专门机构进行严格认证。开发的认证程序包括评估准则(rubrics)和需要提交的评估材料。这为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实践应用及其效果评估提供了有效指导。本研究仅是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相关研究的一个开端,今后还可以在基于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体育教师教育专业、体育教师教育课程、体育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体育教师教育者等多方面的改革与发展,真正发挥标准在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深层次作用。

肖晓[7](2011)在《知识分类学说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对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学说理论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初中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教师在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实践中,要善于运用知识分类学说来解决学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观点。特别指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引导学生的课堂注意和学习预期;要努力调动学生各方面因素,促进对新知识的巩固及对知识和技能获得过程的理解;要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变式练习,更好地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转化;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陈俭[8](2011)在《初中英语校本研修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上海P区10所初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现有成果表明,一般研究者较多把“校本研修”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去研究,较少触及校本研修的核心问题——即对研修有效性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关注校本研修的理论层面,停留在对一般理论的研究。本研究试图下移到实践层面,并聚焦初中英语学科的校本研修。通过对初中英语校本研修的现状调查,了解初中英语教师群体对现有校本研修制度、方式、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态度、他们的专业发展需求和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本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学习共同体理论、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和知识分类理论等,提出提升校本研修有效性的建设性意见,供有关行政部门、业务部门和学校在实施新一轮校本研修工作时作参考。

张宏[9](2011)在《如何运用认知心理学来发展英语阅读策略》文中提出首先介绍陈述性知识的内涵和特点,然后分析学生阅读过程和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构成。指出要利用陈述性知识的特点,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发展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实现英语阅读高效课堂。

牛文明[10](2011)在《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作为教育时效性的重要保障——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越来越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的变革、后现代主义的挑战和复杂性理论的审视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这一关涉教育理论和实践走向的问题。本研究从一个宏观的背景入手,首先梳理了知识、科学、学科和课程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作为学科和课程的基础,“知识”“科学”有非常广博的内涵和外延,确定“知识”“科学”的标准成为第一要务。历史上关于知识和科学的定义、概念多种多样,分别从日常理解的知识、学术视野中的知识两个角度探讨了知识的概念,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科学的划界标准。将知识、科学、学科和课程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整体的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有六章:第一章首先对知识、科学、学科、课程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并且指出了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章借用石中英先生关于知识型的概念,详细探讨了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的历史脉络。第三章对于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的理论基础通过波普尔的科学发展理论、学科规训制度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三个角度进行了阐释,并且分析了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的特征:深刻性与全面性的统一、相对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层次性、阶段性等。第四章分析了与课程分化与综合密切相关的科学与人文的分离与弥合问题,探寻课程分化与综合的宏阔背景。第四章对中国出现的现实问题的有效回应和分析,高中文理分合讨论、综合科学课程的实施和大学通识教育的开展是和本研究密切相关的三个实践问题,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加清醒的意识到课程的分化与综合问题的复杂性,引入复杂性理论深入分析这一问题也就成为一种必须。第五章以复杂性理论作为理论支撑对课程的分化与综合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展望,并进一步明确,中国的现实国情下分化应该坚持,综合应该慎重,教学改革是培养人综合能力的重要保障。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理论上,课程的分化与综合与学科的分化与综合呈现出复杂的态势,学科的分化与综合对课程有影响,这是无法忽略的事实;但另一方面,课程具有相当的独立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讲,课程本身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存在,尤其是伴随着信息社会到来,知识的丰富程度前所未有的增加,有限的课程内容和无限的学科知识的矛盾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课程的独立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课程专家在不断的抉择,在学科内容和课程内容进行艰难的判断,希望能够找寻到必要的平衡点,这个过程需要复杂性思维的指导。同时,课程的分化与综合本身的关系也需要复杂性的看待,分化和综合的关系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的交替出现,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亦此亦彼”、交织出现。全面和深刻的统一是课程分化与综合始终要掌握的必要张力的最佳平衡点。理论上如果不能够厘清,必将会陷入实践的泥淖。实践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特殊国情,认真分析课程分化与综合的制约因素。首先,认真审视我国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既需要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这是需要宽厚的“基础”作为必要的支撑。同时,我们更需要各行各业的一般人才,这些人才只要掌握必要的“基础”即可,大量的需要专门知识,一定要避免“教育过度”:其次,全面衡量我国目前课程发展的现状,我国的学科发展在古代是混沌的综合学科,课程也随之以模糊的大综合课程为主,这种课程样态有其合理之处,但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在目前我国课程还没有得到完全分化的基础上继续强调综合,带来的后果也是需要我们警惕的的;最后,课程的分化与综合要顾及到社会舆论的认可程度和相应的软硬件制约。课程综合化有其合理性,反映了人们对全面发展的美好追求,但这种追求的实现要受到社会舆论的制约,当社会舆论一边倒的反对时,其推行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在各种软硬件设施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课程的综合化也是空话一句。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引入复杂性理论并不是为教育找到了能够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不是人类认识的尽头,但是复杂性理论确实是我们目前能够找到的解决课程分化与综合的最佳指导理论。当然,复杂性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静止的,这只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这是我们时刻都需要警醒的。

二、知识分类学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知识分类学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意义
        1.1.1 加深对古诗词和古诗词教学的认识
        1.1.2 科学制定并细化古诗词教学的目标
        1.1.3 提高教师分析教学任务的能力
        1.1.4 为教师针对具体任务选择适当教学方式提供参考
        1.1.5 完善古诗词教学的评价机制
    1.2 研究现状
        1.2.1 关于古诗词教学的研究
        1.2.2 关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方案
2.中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中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2.1.1 教师教的问题
        2.1.2 学生学的问题
    2.2 中小学古诗词教学问题的成因
        2.2.1 教学目标模糊混乱
        2.2.2 教学评价形式单一
        2.2.3 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2.3 明确教学目标对古诗词教学中的重大意义
        2.3.1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
        2.3.2 教学目标是教学成果的“试金石”
3.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与教学策略的关系概述
    3.1 概念界定
        3.1.1 学习目标
        3.1.2 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3.1.3 教学策略
    3.2 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对教学意义
        3.2.1 指引语文教师教学
        3.2.2 促进学生语文学习
4.初中古诗词学习结果分类分析概述
    4.1 部编初中语文古诗词选文及分布的特点
        4.1.1 选文特点
        4.1.2 分布特点
    4.2 基于新课标的初中古诗词学习结果分类分析
        4.2.1 初中古诗词学习目标确定
        4.2.2 基于学习结果分类的初中古诗词学习目标分类
5.基于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
    5.1 基于学习结果理论的教学策略原则
        5.1.1 针对不同学习结果设计教学环节
        5.1.2 根据学习结果层级安排教学顺序
        5.1.3 教学设计要有利于改善认知策略
    5.2 基于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名师古诗词教学策略评析
        5.2.1 李华平《关雎》教学策略评析
        5.2.2 余映潮《木兰诗》教学策略评析
        5.2.3 肖培东《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学策略评析
        5.2.4 王君《诗词五首》教学策略评析
    5.3 基于学习结果分类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5.3.1 基于言语信息学习的教学策略
        5.3.2 基于动作技能学习的教学策略
        5.3.3 基于态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5.3.4 基于智慧技能学习的教学策略
        5.3.5 基于认知策略学习的教学策略
    5.4 基于学习结果分类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应用及说明
        5.4.1 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5.4.2 《李清照词二首》教学设计
        5.4.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6.基于学习结果分类的初中古诗词教学评价
    6.1 教学评价的原则
        6.1.1 目的发展性
        6.1.2 参考课标要求
        6.1.3 主体与方式多样化
    6.2 教学评价的方法
        6.2.1 档案袋评价
        6.2.2 语文课堂评价
        6.2.3 纸笔考试评价
    6.3 教学评价的实施
        6.3.1 对学习者的评价
        6.3.2 对施教者的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基于学业水平差异的初中分层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分层教学与多样性教学的概念混淆问题
        1.1.2 初中教学中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问题
        1.1.3 分层教学研究的拓展深化问题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学业水平差异
        1.2.2 知识分层
        1.2.3 能力分层
        1.2.4 分层教学
    1.3 研究意义
        1.3.1 学术价值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综述及反思
        1.4.1 关于知识的分层
        1.4.2 关于能力的分层
        1.4.3 关于分层教学
        1.4.4 综合评述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分析框架
        1.5.4 研究思路
        1.5.5 研究方法
2 初中学生学业水平的差异分析
    2.1 初中学生学业水平差异的显着性分析
        2.1.1 学业成绩数据采集
        2.1.2 学业成绩分析结果
    2.2 初中学生学业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2.2.1 学业基础是影响学业水平的前提条件
        2.2.2 内驱力是影响学业水平的关键因素
        2.2.3 建构力是影响学业水平的主要途径
3 初中分层教学实践的案例分析
    3.1 初中双层分层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3.2 初中三层分层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3.3 初中分层教学的经验及问题归纳
4 初中分层教学的理论思考:知识、能力与策略的分析框架
    4.1 分层教学中的知识分层
        4.1.1 不同知识层次的本质内涵
        4.1.2 不同知识层次的基本特征
    4.2 分层教学中的能力分层
        4.2.1 不同能力层次的本质内涵
        4.2.2 不同能力层次的基本特征
    4.3 分层教学中的策略匹配
        4.3.1 不同层次群体学生特点
        4.3.2 不同层次群体学生的教学策略匹配
5 初中分层教学的改进
    5.1 初中双层教学的改进
        5.1.1 双层教学知识的分层
        5.1.2 双层教学能力的分层
        5.1.3 双层教学策略的匹配
        5.1.4 双层教学的改进之路
    5.2 初中三层教学的改进
        5.2.1 三层教学知识的分层
        5.2.2 三层教学能力的分层
        5.2.3 三层教学策略的匹配
        5.2.4 三层教学的改进之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知识分类理论下的教学设计研究 ——以小学语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 “知识缺失”的现象启示着基于知识的教学
        (二) 实践中的教学设计存在着知识模糊性问题
        (三) 课程与教学改革对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 教学设计
        (二) 知识与知识分类
    四、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反思与展望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教学设计的历史文本分析
    一、文本选择
    二、我国教学设计的历史发展脉络
        (一) “双基”阶段:1949——80年代初
        (二) “双因素”阶段: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末
        (三) “三维目标”阶段:20世纪初至今
    三、问题与反思
        (一) 存在的问题
        (二) 反思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现状分析——基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调查
    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现状的总体情况分析
        (一) 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设计理论的认知度
        (二) 小学语文教师对当前教学设计的满意度
        (三)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时间因素
        (二) 理论因素
        (三) 教育培训因素
    三、结论与反思
        (一) 结论
        (二) 反思
第三章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知识分类框架及其意义
    一、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知识分类及其启示
        (一) 布鲁纳的结构知识观与分类理论
        (二)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分类理论
        (三)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四) 安德森二维目标分类理论
        (五)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二、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知识分类理论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契合
        (一) 两种知识分类理论间的关系
        (二) 语文核心素养的层级结构
        (三) 两种知识分类理论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契合
第四章 安德森二维目标分类理论指导下教学设计模型建构
    一、经典教学设计模型
        (一) 经典教学设计模型图式
        (二) 经典教学设计模型的特点与改进
    二、教学设计模型建构
        (一) 根据不同知识类型分析学习内容
        (二) 根据不同知识类型确定教学目标
        (三) 根据不同知识类型设计作业类型
        (四) 根据不同知识类型选择教学方法
第五章 安德森二维目标分类理论指导下教学设计模型应用
    一、单因素教学设计模型
        (一) 事实性知识教学设计模型
        (二) 概念性知识教学设计模型
        (三) 程序性知识教学设计模型
        (四) 反省认知知识教学设计模型
    二、综合因素教学设计模型
        (一) 分析学习内容
        (二) 分析学习者需要
        (三) 分析学习者特征
        (四) 设计教学目标
        (五) 设计作业内容
        (六) 设计教学方法
        (七) 设计教学媒体
        (八) 设计教学过程
结语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后记

(4)基于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理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研究
        (二) “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理论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
        (三) 关于“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研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理论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
    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内涵
        (一)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界定
        (二)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层次
        (三)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二、“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的内涵与核心观点
        (一) “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的内涵
        (二) “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的核心观点
    三、“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理论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本结构与主要步骤
        (一) 教学设计的基本结构
        (二) 教学设计的主要步骤
第二章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一、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前概念调查
        (一) 样本选取
        (二) 问卷调查
        (三) 问卷分析
    二、学习需要分析
        (一) 学习需要分析的目的
        (二) 学习需要分析的方法
        (三) “长方形和正方形”学习需要分析
    三、学习内容分析
        (一)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程标准分析
        (二)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材内容分析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 学习者的认知准备状态
        (二) 学习者的情感准备状态
        (三) 学习者的认知风格
第三章 “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理论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设计
    一、“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目标设计
        (一) 教学目标的阐述
        (二) 教学任务的分析
        (三) 教学目标的具体设计
    二、“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内容设计
        (一) “长方形和正方形”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二) “长方形和正方形”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三) “长方形和正方形”策略性知识的学习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过程设计
        (一)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过程分析
        (二) “认识周长”教学过程设计
        (三)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过程设计
    四、“长方形和正方形”学习评价设计
        (一) 评价内容的教学设计
        (二) 评价方式的教学设计
第四章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堂教学设计的实施与反思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实施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反思
        (一) 教学目标过于细化,学生难以理解
        (二) 知识分类明确,教学模式过于死板
        (三) 教学过程过于模式化,缺乏个性的发挥
        (四) 教学理论性强,学生认知方面兼顾较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新课改以后语文知识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数据总量统计与分析
        1.2.2 核刊与非核刊文献数据统计与分析
        1.2.3 文献内容的分类统计与分析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比较研究法
2 新课改后关于语文知识的本体研究
    2.1 对语文知识本体研究的整理
        2.1.1 语文知识概念的讨论
        2.1.2 语文知识性质的讨论
        2.1.3 语文知识内容的讨论
    2.2 对语文知识本体研究的述评
        2.2.1 语文知识概念含混不清
        2.2.2 语文知识性质的转变具有进步性
        2.2.3 以广义知识观进行的分类研究无实质性进展
        2.2.4 语文缄默知识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2.2.5 人文知识受到应有重视
        2.2.6 对语文知识内容研究的建议具有可操作性
3 新课改后关于语文知识的价值研究
    3.1 对语文知识价值研究的整理
        3.1.1 语文知识的“有用”价值
        3.1.2 语文知识的“无用”价值
    3.2 对语文知识价值研究的述评
        3.2.1 语文知识的情意价值被重视
        3.2.2 语文知识的道德价值被弱化
4 新课改后关于语文知识的教法研究
    4.1 语文知识教学研究的整理
        4.1.1 语文知识教学存在问题的归因研究
        4.1.2 语文知识教学策略研究
    4.2 对语文知识教学研究的述评
        4.2.1 语文知识教学研究针对性不强
        4.2.2 语文知识学法缺位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核心期刊文献分类一览
附录2 按内容分类文献一览
致谢

(6)中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探索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研究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相关研究概念界定
        一、标准
        二、教师教育标准
        三、教师专业标准
        四、体育教师专业标准
        第四节 研究设计与框架
        一、研究设计
        二、内容框架
    第二章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标准
        第一节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外延解读
        一、逻辑起点与终极追求
        二、他者镜像与自我反思
        三、门户视域与适度张力
        四、专业标准对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节 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内涵与核心地位解析
        一、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理论基础
        二、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内涵
        三、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核心地位
    第三章 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中国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要求的历史演进
        一、解放前(1949年之前):从强调体操技术掌握到注重综合知识
        二、建国初至文革前(1949年-1966年):注重专项运动技术习得
        三、文革期间(1966年-1976年):十年动乱冲击导致无明确要求
        四、改革开放至教师教育标准化前期(1976年-2001年):重视综合素质养成
        五、教师教育标准化至今(2001年之后):紧跟时代需求
        第二节 美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历史演进
        一、美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萌芽期(1776年-1980年)
        二、美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迅猛发展期(1980年-2000年)
        三、美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成熟期(2000年之后)
        第三节 爱尔兰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历史演进
        一、爱尔兰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萌芽期(2010年之前)
        二、爱尔兰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初步发展期(2010年之后)
        第四节 加拿大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历史演进
        一、加拿大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初步发展期(2000年以前)
        二、加拿大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应用期(2000年之后)
第二部分 实证分析研究
    第四章 美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实施状况分析
        第一节 NASPE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实施状况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分析与讨论
        五、结论与建议
        第二节 NBPTS高级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实施状况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分析与讨论
        五、结论与建议
    第五章 中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制订的调查分析
        第一节 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相关问题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分析与讨论
        五、结论与建议
        第二节 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制订的意见与建议调查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分析与讨论
        五、结论与建议
第三部分 制订开发研究
    第六章 基于定性方法的中国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制订
        第一节 研究目的、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通过开放性译码分析得到概念与范畴
        二、通过主轴译码分析得到主范畴
        三、通过选择性译码分析得到核心范畴
        四、通过凝练“故事线”形成标准框架
        第三节 分析与讨论
        一、遵循了“扎根数据、以人为本、突出重点、把握特色、强化整体”的基本思路
        二、秉持了“科学性、发展性、整体性、操作性”的基本原则
        三、构建了全面的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框架体系
        第四节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建议
    第七章 基于定量方法的中国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制订
        第一节 研究目的、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预试问卷项目分析结果
        二、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一级指标确定结果
        三、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二级指标确定结果
        四、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各级指标聚合结果
        第三节 分析与讨论
        一、遵循定量研究过程制订了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框架
        二、专业标准框架体现了各个方面的能力素质要求
        第四节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建议
    第八章 基于混合设计的中国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优化整合
        第一节 研究目的、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两份标准框架存在的问题
        二、专业标准的框架整合
        三、专业标准的内容整合
        四、专业标准的最终形成
        第三节 分析与讨论
        一、优化整合后的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更加合理
        二、混合设计思想指导专业标准的优化过程
        三、优化整合后的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能发挥多种作用
        第四节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建议
    第九章 基于标准的职前体育教师质量评估认证程序开发
        第一节 职前体育教师质量认证程序开发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分析与讨论
        五、结论与建议
        第二节 基于标准的职前体育教师质量认证程序开发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分析与讨论
        五、结论与建议
第四部分 总结与展望
    第十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一、研究总结
        二、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节 研究展望
第五部分 论文附件
附录
    附录1 INTERVIEW OUTLINE FOR ASSESSING THE INFLUENCE OF NASPEACCREDITATION 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附录2 PROFESSOR INFORMED CONSENT FORM OF NASPE INITIAL STANDARDSRESEARCH
    附录3 INTERVIEW OUTLINE FOR NATIONAL BOARD CERTIFIED PHYSICALEDUCATION TEACHER(NBCPET)
    附录4 NBCPET INFORMED CONSENT OF NBPTS STANDARDS RESEARCH
    附录5 制订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相关意见和建议的调查问卷
    附录6 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研究开放性访谈提纲
    附录7 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预试问卷
    附录8 基于专业标准的职前体育教师质量认证程序开发相关问题的认知调查问卷
    附录9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7)知识分类学说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知识分类学说的主要内容
二根据陈述性知识的特点应用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一) 激发学生兴趣, 引起学生注意
    (二) 温故而知新, 巧设新课导入
    (三) 组织教学内容, 关注学生体验
    (四) 阐明新旧知识, 帮助学生理解
三根据程序性知识的特点应用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一) 情境操练, 学以致用
    (二) 重视方法, 培养能力
        1. 方法培养, 贵在平时
        2. 设计任务, 促进迁移
四结语

(8)初中英语校本研修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上海P区10所初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
    第五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校本和校本研修
        二、教师专业发展
    第六节 论文框架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节 国外研究现状
        一、校本研修概述
        二、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概述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一、校本研修概述
        二、英语教师教育发展概述
        三、外语教师专业内涵
第三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学习共同体理论
    第二节 学科教学知识理论
    第三节 知识分类理论
    第四节 英语学习与教学设计理论
第四章 上海P区10所初中英语校本研修现状的调查
    第一节 调查的设计
    第二节 调查的实施
    第三节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一、教师基本信息
        二、研修制度
        三、研修行为
        四、研修态度
        五、研修愿望
        六、专业成长态度
        七、研修评价
    第四节 访谈实录与分析
        访谈录1
        访谈录2
        访谈录3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建议
    第一节 结论
        一、有效的举措
        二、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建议
        一、决策层面(市级部门):建立校本研修专家联动机制
        二、管理层面(区局):强化校本研修设计的针对性
        三、执行层面(学校):重在研究校本研修实施的有效性
    第三节 研究不足之处及今后研究方向
附录一 调查问卷
    一、基本信息
    二、研修制度
    三、研修行为
        (一) 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二) 专家带教
        (三) 教研、科研一体
        (四) 语言训练
        (五) 教研项目
        (六) 学习项目
        (七) 学习内容
        (八) 教研内容
    四、研修态度
    五、研修愿望
    六、专业成长态度
    七、研修评价
附录二 访谈提纲(访谈时弹性使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9)如何运用认知心理学来发展英语阅读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陈述性知识的内涵和特点
二、阅读过程和阅读理解能力
三、发展阅读策略,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实现阅读高效课堂
    1.化整为零的精加工策略
    2.提纲挈领的强化组织过程策略
    3.持久有效的复述策略
    4.编码背景的再现策略

(10)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学科与课程分化与综合的境遇
        (一) 学科与课程的分化与综合:面对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二) 学科与课程的分化与综合:来自复杂性理论的审视
        (三) 学科与课程的分化与综合:对社会问题的积极回应
    二、学科与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的研究现状
        (一) 理论研究
        (二) 实践探索
        (三) 研究的不足之处
    三、本研究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 学科
        (二) 课程
        (三) 分化
        (四) 综合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知识、科学、学科与课程
    一、知识、科学与学科
        (一) 何谓"知识"
        (二) "科学"概念的演变
        (三) 科学的"划界"标准
    二、知识与科学、学科、课程的关系
        (一) 知识与科学
        (二) 科学与学科
        (三) 知识与课程
第二章 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的历史回望
    一、混沌:原始知识型中知识综合化的表征
        (一) 神秘知识:学科的萌芽
        (二) 混沌:知识的表现形式
        (三) 仪式:知识传递的途径与载体
    二、分化:古代知识型学科和课程发展总体趋势
        (一) 从神秘知识到形而上学知识
        (二) 古代知识型"学科"分化的轨迹简述
        (三) 古代知识型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分析
    三、激烈碰撞:现代知识型中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分析
        (一) 古典人文主义学科与课程的衰落
        (二) 自然科学的兴起及其对课程的影响
        (三) 近代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教学的回应
    四、融合:后现代知识型中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
        (一) 现代知识型中学科和课程的检视
        (二) 后现代知识型视野下"知识"概念的变化
第三章 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的理论审视与特征分析
    一、波普尔的科学发展理论与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
        (一) 波普尔的科学发展理论
        (二) 科学发展理论与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
    二、学科规训制度与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
        (一) 学科规训制度
        (二) 学科规训制度与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
    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与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
    四、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的特征分析
        (一) 学科和课程分化的深刻性和综合的全面性的辩证统一
        (二) 学科和课程分化与综合的相对性
        (三) 学科和课程分化与综合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四) 学科和课程分化与综合的层次性
        (五) 学科和课程分化与综合的阶段性
第四章 科学与人文的分离与弥合
    一、科学与人文的分离与沟通
        (一) 科学与人文分离的产生
        (二) 科学与人文的分离的原因分析
        (三) 科学与人文分离的弥合
    二、科学课程与人文课程的分离与融通
        (一) 科学课程与人文课程分离的哲学分析
        (二) 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养成
第五章 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的现实审视
    一、高中文理分合:源起、成因与建议
        (一) 文理分科的出现
        (二) 文理分科的成因分析
        (三) 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建议的提出
        (四) 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制约性因素分析
    二、我国综合科学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困境
        (一) 综合科学课程的概念
        (二) 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历程
        (三) 我国综合科学课程的困境分析
    三、大学通识教育:概念、困境与出路
        (一) 通识教育的概念
        (二) 通识教育实施中的困境
        (三) 通识教育课程发展的路径
第六章 复杂性理论视野下课程分化与综合展望
    一、复杂性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一) 简单性思维的价值与局限
        (二) 复杂性理论的提出
    二、复杂性理论视野下的课程分化与综合展望
        (一) 理论厘清:课程分化与综合研究的前提
        (二) 实践探索:课程分化与综合的现实关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知识分类学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D]. 王欢.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2]基于学业水平差异的初中分层教学研究[D]. 唐琴.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3]知识分类理论下的教学设计研究 ——以小学语文为例[D]. 翁璐瑶.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4]基于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理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研究[D]. 高明洁. 扬州大学, 2016(02)
  • [5]新课改以后语文知识研究述评[D]. 贾惠. 四川师范大学, 2017(02)
  • [6]中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探索性研究[D]. 尹志华. 华东师范大学, 2014(11)
  • [7]知识分类学说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 肖晓.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12)
  • [8]初中英语校本研修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上海P区10所初中为例[D]. 陈俭. 华东师范大学, 2011(06)
  • [9]如何运用认知心理学来发展英语阅读策略[J]. 张宏. 校园英语(教研版), 2011(09)
  • [10]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研究[D]. 牛文明. 陕西师范大学, 2011(10)

标签:;  ;  ;  ;  ;  

知识分类理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