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vivin在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survivin在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一、Survivin在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鲁雪静[1](2021)在《EphrinA1配体与MicroRNA-42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相互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预测发现EphrinA1(EFNA1)与具有转录后调控作用的miR-429两者之间有潜在结合位点,在理论上是可以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的,但目前两者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reast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BIDC)中是否有相互作用目前尚不明确。因此,研究二者在BIDC中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进一步研究两者与BIDC患者临床参数及预后、预测的关系。【方法】1、组织标本:取经病理学确定为BIDC癌组织,以癌原位组织外1cm处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2、临床病理资料的收集:通过资料收集包括BIDC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ER、PR、HER2)状态。3、利用IHC法检测EphrinA1在BIDC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EphrinA1与BIDC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4、利用RT-qPCR法检测EphrinA1和miR-429在乳BIDC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miR-429表达的高低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与癌症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并研究EphrinA1和miR-429之间在BIDC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推测EphrinA1和miR-429之间相互关系可能成为BIDC病人预后、预测的指标之一。【结果】1、EphrinA1在BID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且EphrinA1在BID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EphrinA1表达与患者年龄、HER2表达强度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肿瘤直径大小、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ER、PR受体表达状态明显相关,EphrinA1表达水平随着肿瘤直径大小、临床分期、病理组织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明显增强,且淋巴结转移的病理组织中EphrinA1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组织,ER、PR受体阳性表达的病理组织中EphrinA1水平明显高于ER、PR阴性表达的组织(P<0.05)。2、EphrinA1在BIDC组织中高表达,miR-429在BIDC组织中低表达,且miR-429表达与患者年龄、ER、PR、HER2受体表达状态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肿瘤直径大小、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miR-429表达水平随着肿瘤直径大小、临床分期、病理组织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明显降低,且淋巴结转移的病理组织中miR-429水平明显低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组织(P<0.05)。3、BIDC组织中miR-429与EphrinA1之间呈负相关。【结论】1、EphrinA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明显高表达,且与肿瘤生长及侵袭性和激素受体状态明显相关(ER、PR)。2、miR-429随着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分级低化其表达逐渐降低,与肿瘤的生长和侵袭性相关,与激素受体无关。3、miR-429下调和EphrinA1上调可促进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生长及侵袭。

王建君,徐小艳,冯智坤,杨金花[2](202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urvivin与NF-κB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乳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乳腺癌分子标记物的研究有助于诊断和预后判断,乳腺癌组织中凋亡基因survivin和核转录因子NF-κB蛋白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urvivin和NF-κB蛋白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子亚型及预后的关系,以期拓展对乳腺癌发病机制的理解与认识,为乳腺癌防治提供新策略。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郑州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确诊且病历完整的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在survivin与NF-κB蛋白的表达,用统计学方法分析survivin、NF-κB蛋白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分子亚型及预后的关系。结果:survivin与NF-κ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3.75% vs.11.25%;56.25% vs.8.75%,均P<0.05)。survivin和NF-κB的表达均与组织学分化、淋巴结转移状况、TNM分期、分子分型有关,均表现为在低分化、淋巴结转移阳性、TNM分期晚、非luminal型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均P<0.05);同时,两者共高表达率也在低分化、淋巴结转移阳性、TNM分期晚、非luminal型的乳腺癌组织明显升高(均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urvivin和NF-κB表达呈正相关(r=0.546,P=0.000)。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urvivin或NF-κB高表达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均低于各自的低表达患者,而两者共高表达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低于两者任何单一高表达或两者共低表达患者(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NF-κB、survivin与NF-κB共表达、肿物直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urvivin和NF-κB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而且两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促进了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

李宛莹[3](202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MP11及ADAM28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和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28(ADAM28)在人乳腺癌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两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它们在乳腺癌发生及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作为乳腺癌进展标志物的可能性,为寻求乳腺癌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05月至2019年05月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乳癌改良根治术标本,经两位高年资病理医生证实的浸润性导管癌80例,术前均未经过任何抗肿瘤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本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80例浸润性导管癌石蜡组织(Her-2(3+)40例、Her-2(0)40例),对照组为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V8000-Vision)方法检测MMP11与ADAM28蛋白在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MMP11与ADAM28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均有表达,MMP11蛋白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是72.50%(58/80),在癌旁正常组织中MMP11阳性表达率是16.67%(5/30);ADAM28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蛋白阳性表达率是75.00%(60/80),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是26.67%(8/30)。结果显示MMP11和ADAM28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MMP11和ADAM28蛋白阳性率均随Her-2(3+)、组织学分级Ⅲ级及有淋巴结转移增加而增加(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及PR表达无关(P>0.05)。但与ER相关研究中发现MMP11与ADAM28表达不一致,ADAM28阳性表达与ER(+)无关,χ2值为1.509,P>0.05,而MMP11阳性表达率在ER(+)组表达明显高于E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2.122,(P<0.001)。3、分析MMP11蛋白和ADAM28蛋白两者在实验组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对两者的阳性表达经统计学分析时,有51例病例中MMP11和ADAM28在肿瘤中表达同为阳性,同为阴性的有13例。两种蛋白表达在实验组中具有正相关性(r=0.485,P<0.001)。结论:1、MMP11和ADAM28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表明MMP11和ADAM28均参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2、MMP11和ADAM28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Her-2(3+)、组织学分级Ⅲ级及有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及PR表达无关,提示二者的高表达可能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进展及侵袭性密切相关。3、MMP11和ADAM28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

吕薇[4](2019)在《p-STAT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的方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以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phosphorylated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3,p-STAT3)表达水平,分析p-STAT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相关临床病理指标、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乳房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结合分析患者远期生活状况,探索p-STAT3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2例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另取48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并对所有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状态进行随访。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来检测8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石蜡切片标本及48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p-STAT3的表达水平。利用卡方检验分析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导管癌组织中p-STAT3的表达情况的差异、p-STAT3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相关临床病理特征、BMI、乳房密度之间的相关性。使用Log-Rank检验方法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探索p-STAT3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8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当中,平均年龄为49.6岁,年龄最小的为37岁,最大的为76岁。2.82例乳腺癌标本中,45例患者p-STAT3为阳性,37例患者p-STAT3为阴性,阳性率为54.9%;而48例癌旁正常组织中11例为p-STAT3阳性,37例为p-STAT3阴性,阳性率为22.9%;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5)。3.通过分析ER状态、PR状态、HER-2状态、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月经状态、乳房密度、BMI等病理特征,发现p-STAT3与ER阳性、PR阳性、肿瘤直径较小、TNM分期较早以及分子分型密切相关,而与HER-2状态、Ki-67数值、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BMI、乳房密度等无明显相关性。4.使用Log-Rank生存分析提示p-STAT3阳性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更长,P=0.028<0.05。结论:1.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相比,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STAT3阳性比例较高。2.p-STAT3阳性表达的乳腺癌细胞恶性程度较低、侵袭性较弱。3.p-STAT3可作为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良好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任彦妮[5](2019)在《转录组测序与免疫组化联合检测TK1、GATA3、E2F1、FOXO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多种因素共同促进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其中基因在乳腺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激活的癌基因、失活的抑癌基因以及相关调控因子受到干扰均是诱发乳腺癌发生的关键因素,并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用于治疗乳腺癌的方式主要有手术、放化疗、内分泌及靶向治疗等,使得患者生存时间延长、预后得到改善,但复发和转移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题中筛选了4种与乳腺癌密切相关的基因,其中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1,TK1)、GATA结合蛋白3(GATA binding protein 3,GATA3)和细胞周期相关转录因子(E2F transcription factor 1,E2F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叉头状转录因子O1(forkhead 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O1,FOXO1)与前三种基因相反,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虽然TK1、GATA3、E2F1、FOXO1在乳腺癌中表达已见报道,但未见联合应用在乳腺癌中的研究。本课题通过转录组测序(Transcriptome Sequencing)和免疫组化两种方法对TK1、GATA3、E2F1、FOXO1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研究。目的:1、检测新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TK1、GATA3、E2F1、FOXO1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2、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石蜡切片中TK1、GATA3、E2F1、FOXO1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3、探讨TK1、GATA3、E2F1、FOXO1联合检测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采用Illumina HiSeq平台对6例新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正常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对TK1、GATA3、E2F1、FOXO1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2、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35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石蜡切片中TK1、GATA3、E2F1、FOXO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临床价值。结果:1、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与癌旁正常组织对比,TK1、GATA3、E2F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FOXO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降低。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相比,TK1、GATA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高表达,FOXO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低表达,而E2F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FOXO1的表达与患者肿瘤大小相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ER、PR、HER2、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4、TK1诊断敏感性为70.3%,特异性高达100%,GATA3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2.4%、97.1%,FOXO1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敏感性为86.5%,特异性为80%,将三者联合起来后诊断的敏感性大大提高,为98.6%。结论:转录组测序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与对照组相比,TK1、GATA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高表达,FOXO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低表达,提示TK1、GATA3、FOXO1可能参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将TK1、GATA3、FOXO1三者联合后敏感性高达98.6%,高于单独使用时的敏感性,对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于洋,白家璐[6](2018)在《周期蛋白D1存活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乳腺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并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因此寻找具有判断肿瘤侵袭性、转移情况的相关因子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我院乳腺癌根治术后经病理科确诊的97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标本,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0岁;并随机选取20名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1.2方法:手术标本均经10%的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采用SP法对97例浸润性导管癌及

孙华朋[7](2016)在《乳腺癌中miR-203、Notch1与JAG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其发生发展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乳腺癌中Notch1与JAG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其发生发展中的关系目的:Notch1及其配体JAG 1基因甲基化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Notch1和JAG 1基因甲基化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运用MassArray检测Notch1及其配体JAG1甲基化状态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n=96)、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n=33)、不典型乳腺导管增生症(ADH;n=33)以及普通型乳腺导管增生症(UDH;n=33)中的改变。运用SP免疫组化法测定这4种乳腺组织中Notch1及其配体JAG1蛋白的表达。结果:(1)Notch1蛋白在乳腺IDC和DCIS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1.7%(88/96)和72.7%(24/33),两者的表达均高于ADH组36.4%(12/33)和UDH组(24.2%,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DC组中Notch1蛋白表达越高则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越显着、病理学分级越高和TNM分期越晚,其关系为正相关(P<0.05)。Notch1基因启动子区域CpG3、CpG4.5、CpG8位点的平均甲基化率IDC组低于DCIS、ADH和UDH组(P<0.0083)。乳腺癌组织中Notch1基因CpG4.5、CpG10.11、CpG13.14、CpG16位点的平均甲基化水平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区域淋巴结阴性组高于区域淋巴结阳性转移组(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TNM分期中CpG7、CpG8、CpG13.、CpG18位点的平均甲基化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Ⅲ期<Ⅱ期<Ⅰ期(P<0.001);在不同组织病理学分级中Notch1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中CpG3、CpG8、Cp G11.12位点的平均甲基化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Ⅲ级<Ⅱ级<Ⅰ级(P<0.05);CpG3、CpG8、CpG13.14.、CpG16位点的平均甲基化率在ER+PR+C-erbB-2-组低于ER-PR-C-erbB-2+组(P<0.05)。(2)JAG1蛋白在乳腺IDC和DCIS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6.5%(83/96)和75.8%(25/33),两者的表达率均高于ADH组(45.5%,15/33)和UDH组(27.3%,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DC组中JAG1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淋巴结有否转移、病理学分级和TNM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JAG1基因启动子区域CpG2、CpG6、Cp G13、CpG20.21.22、CpG23.24.25、CpG26位点在IDC组中的平均甲基化率低于UDH、ADH、DCIS组(P<0.0083)。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JAG1基因中CpG5、CpG15、CpG18位点的平均甲基化状态在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中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在乳腺癌区域淋巴结阳性转移组低于区域淋巴结阴性转移组(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TNM不同分期间CpG3、CpG6、CpG10、CPG29.30位点的平均甲基化状态存在统计学差异,Ⅲ期<Ⅱ期<Ⅰ期(P<0.05)。在病理学分级中JAG1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中CpG11.12、CpG14、CpG27位点的平均甲基化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Ⅲ级<Ⅱ级<Ⅰ级(P<0.05)。同时在乳腺癌受体中CpG8.9、CpG17、CpG27位点的平均甲基化状态在ER+PR+C-erbB-2-组高于C-erbB-2+组(P<0.05)。结论:Notchl及其配体JAGl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存在广泛的低甲基化状态,但他们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Notchl及其配体JAG1甲基化状态和它们蛋白表达呈负性相关,其表明Notchl及其配体JAGl的广泛低甲基化也许导致其蛋白表达增强,这种负性相关也许是导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Notchl基因中CpG3、CpG4.5、CpG8位点和JAG1基因中CpG2、CpG6、Cp G13、CpG20.21.22、CpG26、CpG29多个位点的甲基化状态降低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显着相关,提示该两种基因特定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降低也许参加了乳腺组织从良性病变向恶性改变的发展演变各阶段。第二部分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iR-203和Notch1基因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关系目的:检测miR-203和Notch1基因mRNA及其蛋白在浸润性乳腺导管癌及增生性乳腺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浸润性乳腺导管癌和增生性乳腺病变中的作用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一步法RT-PCR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及癌旁组织各60例新鲜标本中miR-203、Notch1的mRNA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6例石蜡包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99例乳腺增生性病变和22例正常乳腺组织中Notch1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乳腺癌中ER、PR与C-erbB-2蛋白表达进行分析。结果:1.RT-PCR结果显示:(1)miR-20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60例和癌旁组织60例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2%、8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相应正常乳腺组织中miR-203的表达强度显着降低(P<0.05);Notch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分别是95.2%、39.1%,其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2)区域淋巴结转移中:miR-203表达强度标准化系数显示阳性组显着低于阴性组,No>N1>N2期,miR-203表达强度标准化系数中位数分别为1.76、0.58和1.05;Notch1基因mRNA表达强度标准化系数显示阳性组显着高于阴性组,No<N1<N2期,Notch1表达强度标准化系数中位数分别为0.56、1.08和2.12。(3)临床TNM分期:miR-203表达强度标准化系数中位数在Ⅰ期、Ⅱ期和Ⅲ期各为1.89、1.10、0.53。两两比较显示Ⅰ期>Ⅱ期>Ⅲ期,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Notch1表达水平标准化中位数在Ⅰ期为1.89、Ⅱ期为1.10和Ⅲ期为0.53。两两比较显示Ⅰ期<Ⅱ期<Ⅲ期(P<0.01)。(4)组织学分级中:miR-203mR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Ⅰ级、Ⅱ级和Ⅲ级表达强度标准化系数中位数为1.14、0.81和0.54,Ⅰ级>Ⅱ级>Ⅲ级(P<0.05);Notch1mR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强度标准化系数中位数Ⅰ级、Ⅱ级和Ⅲ级为10.43、0.77和1.32,Ⅰ级<Ⅱ级<Ⅲ级(P<0.05)。(5)ER、PR和C-erbB-2表达的关系:miR-203基因mRNA在ER、PR、C-erbB-2(-)、(+)、(++)、(+++)表达强度标准化系数中位数分别为2.14、1.81、1.54和0.32,在ER、PR、C-erbB-2(-)与ER、PR、C-erbB-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Notchl基因mRNA在ER、PR、C-erbB-2(-)、(+)、(++)、(+++)表达强度标准化系数中位数分别为0.14、0.81、1.64和2.52,在ER、PR、C-erbB-2(-)与ER、PR、C-erbB-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然而在ER、PR、C-erbB-2(-)与(+)组及(+)与(++)组、(++)与(+++)组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otch1蛋白在乳腺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3.82%,UDH阳性表达率为39.39%。ADH中阳性表达率为72.73%。DCIS中表达阳性率为84.85%;IDC阳性表达率为92.29%。可见Notch1蛋白表达水平在正常组织、UDH、ADH、DCIS及IDC中的逐渐增强。统计结果显示:ADH和UDH分别与DCIS比较Notch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乳腺组织和IDC组织中Notch1的表达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3.miR-203基因mRNA表达强度在正常乳腺组织、UDH、ADH、DCIS及IDC中分别为1.36、0.98、0.79、0.66和0.42。显示在上述五种乳腺组织中其蛋白水平为逐渐减弱趋势。两两比较乳腺正常组织与DCIS及IDC,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同时DCIS与乳腺正常组织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Notch1基因mRNA表达强度在乳腺正常组织为0.36、UDH为0.68、ADH为0.79、DCIS为1.06及IDC中为1.56。显示在上述五种乳腺组织中其蛋白水平为逐渐增强趋势。在两两比较乳腺正常组织与DCIS及IDC,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4.乳腺癌中miR-203和Notch1蛋白表达的关系:Notch1蛋白表达低患者例(43),较高表达患者例(17)。分析表明miR-203和Notch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均呈负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46(P<0.05),-0.286(P<0.05)。结论:(1)异常表达的miR-203和Notch1基因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有相关,两基因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中的所起的作用也许不同。(2)miR-203和Notch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不同乳腺增生性组织中其蛋白表达强度存在差异。(3)miR-203和Notch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为负性相关;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miR-203和Notch1基因异常表达在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第三部分乳腺癌中miR-203和Notch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其发生发展中的关系目的::miR-203和Notch1基因甲基化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miR-203和Notch1基因甲基化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assArray方法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n=96)、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n=33)、乳腺非典型性导管增生症(ADH;n=33)以及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症(UDH;n=33)进行miR-203、Notch1基因甲基化的定量检测。运用SP及RT-PCR法测定这4种乳腺组织中miR-203和Notch1蛋白的表达。结果:(1)miR-203基因基因启动子区域CpG1.2、CpG3、CpG8、CpG9、CpG10.11、CpG14.15.16、CpG19、CpG23、CpG24、CPG25.26、CpG27、CpG28.29、CpG30.31位点甲基化状况从UDH、ADH、DCIS和IDC标本中平均甲基化率呈逐渐下降趋势;CpG5.6、CpG25.26位点的平均甲基化率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导管原位癌分别为22.6%和28.3%,甲基化水平高。miR-203基因启动子CpG8、CpG10.11位点在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平均甲基化率(分别为2.5%、3.1%),区域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的平均甲基化率(分别为9.1.%、8.6%),两者之间的有统计学差异(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miR-203基因启动子CpG8.和CpG19.20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在TNM分期间存在差异(p<0.05)。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miR-203基因启动子CpG8、CpG16.17位点的平均甲基化率Ⅰ期(18.1%)>Ⅱ期(9.5%)>Ⅲ期(1.5%)。CpG4.5位点的平均甲基化率Ⅰ期(25.3%)<Ⅲ期(53%),CpG20.21位点Ⅱ期(18.2%)<Ⅲ期(29.5%)(p<0.008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miR-203基因启动子区域中CpG8位点的平均甲基化率Ⅰ级(18.5%)>Ⅲ级(7.4%)、CpG10.11位点Ⅰ级(16.3%)>Ⅲ级(7.4%);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CpG4.5、CPG20.21位点Ⅰ级(22.4%)<Ⅲ级(36.4%)。CPG25.26位点Ⅰ级(22.4%)<Ⅲ级(36.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HER2—与ER—PR—C-erbB-2+之间中的比较,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miR-203基因启动子区域中位点CpG3、5、CpG9、CpG14.15、CpG22.23的平均甲基化率在ER+PR+ C-erbB-2—(25.6.3%)>ER-PR-C-erbB-2+(6.3%),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Notch1基因启动子区域CpG3、CpG4.5、CpG8位点的平均甲基化率在IDC组低于DCIS.ADH和UD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Notch1基因启动子区域CpG4.5、CpG8、CpG10、CpG15、CpG18位点的平均甲基化率在区域淋巴结转移阴性组(16.3%)>区域淋巴结转移阳性组(3.2%)(p<0.008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Notch1基因启动子CpG4.5、CpG19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在临床中不同TNM分期之间存在差异(p<0.008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Notch1基因启动子CpG4.5、CpG19位点的平均甲基化率Ⅰ期(18.1%)>Ⅱ期(9.5%)>Ⅲ期(1.5%)。CpG8位点的平均甲基化率Ⅰ期(25.3%)<Ⅲ期(53%),CpG12.13位点Ⅱ期(18.2%)<Ⅲ期(29.5%),两者之间的有统计学差异(p<0.0083)。Notch1基因启动子区域中CpG1.2、Cp G12.13位点的平均甲基化率Ⅰ级(16.5%)>Ⅲ级(8.4%)、CpG10.11位点Ⅰ级(17.6%)>Ⅲ级(6.5%);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8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Notch1基因启动子CpG3、CpG8、CpG14.15.16位点的平均甲基化率在ER+PR+C-erbB-2-(3.6%)<ER-PR-C-erbB-2+(19.3%)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3)4种乳腺病变组织中miR-203和Notch1基因启动子区域所有CpG位点的平均甲基化水平总量存在差异(P<0.05)。在IDC组织中miR-203基因启动子区域所有CpG位点的平均甲基化率为36.27%,Notch1基因启动子区域所有CpG位点的平均甲基化率为14.86%,前者高于后者(P<0.05)。将4组乳腺组织进行两两比较,统计学分析后结果表明,miR-203基因启动子区域CpG4.5、CpG10.11、CpG21.22位点和Notch1基因启动子区域CpG3、CpG4.5、CpG9位点的平均甲基化率在IDC组小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miR-203基因所有CpG位点平均甲基化水平与它蛋白表达强度之间出现正性相关(r=2.1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ch1基因所有CpG位点平均甲基化多少与它蛋白表达状况之间呈负性相关(r=-0.8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存在miR-203和Notch1基因的广泛低甲基化,同时miR-203蛋白表达显着降低,Notch1蛋白表达显着增强。他们呈现负性相关,提示miR-203和Notch1基因广泛低甲基化可能导致其蛋白表达发生变化,这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非常的重要的作用。miR-203基因启动子区域CpG4.5、CpG10.11、CpG21.22位点和Notch1基因启动子区域CpG3、CpG4.5、CpG9位点的平均甲基化水平降低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具有显着相关,表明相关基因特定的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降低也许在乳腺组织从良性轻度增生向恶性转化的发生演进中起着重要作用。

吴佳毅[8](2016)在《多基因阵列分析在中国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21基因检测已广泛作为乳腺癌预后判断及治疗决策的依据,我国尚缺乏21基因复发风险分数(Recurrence Score,RS)评分相关研究。本课题拟首次通过大样本研究分析21基因检测在中国乳腺癌人群中的表达情况,验证21基因RS评分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进一步优化建立中国乳腺癌患者的多基因预后模型。原发性肝癌致癌基因CHD1L的预后价值在原发性肝癌、卵巢癌、膀胱癌及结直肠癌中相继得到证实,本研究拟探讨CHD1L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5年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927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对石蜡包埋标本使用RT-PCR方法进行21基因检测并计算RS评分。使用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RS评分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RS危险度分级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RS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3年间于本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269例ER阳性、HER2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分析RS评分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12年间于本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179例乳腺癌患者,使用IHC方法检测179例肿瘤标本及65例配对正常组织标本CHD1L的表达情况。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及log rank检验比较不同亚组患者的生存差异;使用Cox stepwise regression model判断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通过Harrell’s C及Somers’D系数来判断预后模型的预测精度,比较不同预后模型的似然比卡方(Likelihood ratio Chi square,LRχ2)来量化判断模型的预测效能。另外,通过RT-PCR检测六个乳腺癌细胞系中CHD1L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927例患者中位年龄56岁(2793),747例(88.6%)病理类型为IDC。RS评分中位23分(090分),低危、中危及高危复发风险患者各246例(26.5%)、442例(47.7%)及239例(25.8%)。RS评分在不同组织学分级、肿瘤T分期、PR状态、Ki67表达及分子分型患者中存在显着差异(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PR状态及Ki67表达情况是RS危险度分级的独立影响因素。ER、PR及Ki67的RT-PCR结果与IHC结果显着相关(p均<0.001),ER及PR状态RT-PCR与IHC结果的符合率为98.7%及87.8%。16个肿瘤相关基因中,HER2相关基因组及增殖相关基因组组内基因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0.6)。269例患者中位随访51月(485月),低危、中危及高危组患者的4年IDFS率分别为98.7%、96.0%及91.8%,三组患者IDFS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27),低危组患者IDFS显着优于高危组患者(p=0.018)。RS评分可以独立预测患者的IDFS,RS评分较高的患者疾病复发转移风险显着升高(HR=3.978,95%CI:1.28312.026,p=0.015)。三组患者4年OS率分别为100%、100%及97.7%,三组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Harrell’s C系数以及Somers’D系数显示不同预后模型均有较好的预测精度;预测效能方面,LRχ2检验发现,纳入RS评分的预后模型预测效能最好。179例患者中87例(48.6%)CHD1L过表达,CHD1L过表达在年轻(p=0.011)、组织学低分化(p=0.004)、高Ki67表达(p=0.018)以及HER2阳性(p=0.037)患者中更为多见。中位随访55月(7102月),CHD1L过表达的患者IDFS显着低于无过表达的患者(82.6%vs 76.3%,p=0.035),CHD1L的表达情况与OS无关(87.0%vs 94.9%,p=0.439)。多因素分析发现,CHD1L过表达(HR=2.169,95%CI,1.029-4.573,p=0.042)、三阴性亚型及HER2阳性亚型是患者IDFS的独立预测因素。体外实验显示,CHD1L在乳腺癌细胞系表达高于正常乳腺细胞系,尤其在MDA MB-231及LM2-4175细胞系。结论:本研究首次在中国早期乳腺癌人群中进行了大样本21基因检测。RS评分与患者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PR状态、Ki67表达及分子分型相关,组织学分级、PR状态及Ki67表达情况是RS危险度分级的独立影响因素。RT-PCR结果与常规IHC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S评分是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RS低危的患者较高危患者拥有更好的预后。RS评分可在已有临床病理指标基础上提供额外的预后信息,整合了临床-病理-多基因表达谱的预后模型具有最好的预后预测效能。CHD1L过表达更多与肿瘤较恶性的生物学特性有关,CHD1L过表达患者预后不佳。

钱金锋,杨其昌,谢慧君,张晓娟,沈屹,高翠玉[9](2016)在《CyclinD1和Surviv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探讨Cyclin D1和Surviv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yclin D1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内分泌表型(ER、PR)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yclin D1和Surv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均<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yclin D1和Survivin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呈正相关,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和内分泌表型无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yclin D1和Survivin阳性表达越强,无瘤生存时间越短(P<0.05)。结论 Cyclin D1和Survivin的过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对判断肿瘤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韩丽丽,王湘云,赵记明[10](2016)在《磷酸化组蛋白H3和细胞周期蛋白D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磷酸化组蛋白H3(PHH3)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PHH3和cyclinD1在8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 分析其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PHH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6.4%(68/89)和6.7%(2/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51, P<0.05), PHH3过表达与病理分级(χ2=10.540, 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χ2=6.852, P<0.05)、临床分期(χ2=5.634, P<0.05)密切相关, 与患者年龄(χ2=1.054, P>0.05)、肿瘤大小(χ2=0.014, P>0.05)无关。CyclinD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9.7%(62/89)和10.0%(3/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23, P<0.05), CyclinD1过表达与病理分级(χ2=13.328, 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χ2=5.041, P<0.05)、临床分期(χ2=4.419, P<0.05)密切相关, 与患者年龄(χ2=0.500, P>0.05)、肿瘤大小(χ2=1.836, P>0.05)无关。PHH3和CyclinD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表达呈正相关(r=0.497, P<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 PHH3的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 用Log-Rank统计方法判断其中有统计学意义(χ2=10.468, P<0.05), CyclinD1的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 用Log-Rank统计方法判断其中有统计学意义(χ2=7.906, P<0.05)。结论 PHH3和CyclinD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 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两者联合检测可为乳腺癌的预后评估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Survivin在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urvivin在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EphrinA1配体与MicroRNA-42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相互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EphrinA1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资料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组织标本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病例及资料
        1.2 主要试剂与药品
        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1.4 主要试剂配制
        1.5 实验方法及步骤
        1.5.1 组织中EphrinA1 表达检测
    2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EphrinA1在BID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3.2 EphrinA1在BIDC组织免疫组化评分
        3.3 EphrinA1在BID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
    4 讨论
第二章 EphrinA1与miRNA-429 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相互作用的研究
    1 材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组织标本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病例及资料
        1.2 主要试剂与药品
        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1.4 实验方法
        1.4.1组织中miR-429与EphrinA1表达检测
    2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miRNA-429EphrinA1 mRNA在BID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互作用关系
        3.2 miRNA-429与EphrinA1 的相关性
        3.3 miRNA-429表达与BIDC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
    4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MicroRNA在乳腺癌中的作用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2)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urvivin与NF-κB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主要试剂
    1.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4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survivin和NF-κ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
    2.2 survivin和NF-κB分别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3 survivin和NF-κB共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4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urvivin和NF-κB的相关性
    2.5 survivin和NF-κB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3 讨 论

(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MP11及ADAM28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英文缩写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附图

(4)p-STAT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乳腺癌国内外概况
    1.2 乳腺癌发病机制
    1.3 乳腺癌相关基因
    1.4 乳腺癌相关临床指标及分子生物学指标
    1.5 p-STAT3 概述及其与乳腺癌相关研究进展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方法及步骤
    2.3 实验仪器及试剂(见表1)
    2.4 临床病理学相关指标的判定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病例资料临床病例特征分析汇总
    3.2 p-STAT3 阳性与阴性表达在显微镜不同放大倍数下效果图
    3.3 生存分析曲线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常用中英文略缩语词汇表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转录组测序与免疫组化联合检测TK1、GATA3、E2F1、FOXO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6)周期蛋白D1存活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结果判定: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CyclinD1、Survivin的表达情况:
    2.2 CyclinD1、Survivin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2.3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yclinD1与Survivin蛋白之间的相关性:
    2.4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yclinD1与Survivin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3 讨论

(7)乳腺癌中miR-203、Notch1与JAG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其发生发展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乳腺癌中Notch1与JAG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其发生发展中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二部分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iR-203和Notch1基因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关系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三部分 乳腺癌中miR-203和Notch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8)多基因阵列分析在中国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全文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多基因阵列分析在中国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检测及其表达特征
    第一章 绪论
        1.1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及综合治疗现状
        1.2 多基因表达谱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1.3 21 基因检测的起源及组成
        1.3.1 21 基因检测的起源
        1.3.2 21 基因检测的组成
        1.3.2.1 HER2 相关基因
        1.3.2.2 激素相关基因
        1.3.2.3 增殖相关基因
        1.3.2.4 侵袭相关基因
        1.3.2.5 三个独立肿瘤相关基因
        1.4 21 基因检测与常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1.5 本部分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21 基因检测方法
        2.2.1 标本准备
        2.2.1.1 标本种类
        2.2.1.2 标本制备
        2.2.1.3 标本存放
        2.2.1.4 标本运输
        2.2.2 试剂
        2.2.3 仪器
        2.2.4 操作步骤
        2.2.4.1 校准程序
        2.2.4.2 试剂准备
        2.2.4.3 样本取材
        2.2.4.4 RNA提取
        2.2.4.5 逆转录
        2.2.4.6 实时定量PCR
        2.2.4.7 21 基因RS评分计算
        2.2.5 实验方法验证
        2.2.5.1 可重复性验证
        2.2.5.2 与既往研究比较
        2.3 IHC检测
        2.4 统计学方法
        2.5 资助基金项目
    第三章 结果
        3.1 患者临床病理特征
        3.2 21 基因检测RT-PCR结果分析
        3.2.1 RS评分及其与常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3.2.1.1 总体人群中RS评分及其与常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3.2.1.2 淋巴结阴性患者中RS评分及其与常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3.2.1.3 淋巴结阳性患者中RS评分及其与常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3.2.1.4 RS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2.2 RT-PCR结果与IHC结果间的比较
        3.2.2.1 总体人群中RT-PCR结果与IHC结果间的比较
        3.2.2.1.1 RT-PCR检测结果与IHC检测结果相关性
        3.2.2.1.2 RT-PCR检测结果与IHC检测结果符合率
        3.2.2.2 淋巴结阴性患者中RT-PCR结果与IHC结果间的比较
        3.2.2.2.1 RT-PCR检测结果与IHC检测结果相关性
        3.2.2.2.2 RT-PCR检测结果与IHC检测结果符合率
        3.2.2.3 淋巴结阳性患者中RT-PCR结果与IHC结果间的比较
        3.2.2.3.1 RT-PCR检测结果与IHC检测结果相关性
        3.2.2.3.2 RT-PCR检测结果与IHC检测结果符合率
        3.2.3 16 个肿瘤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3.2.3.1 总体人群中16 个肿瘤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3.2.3.2 淋巴结阴性患者中16 个肿瘤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3.2.3.3 淋巴结阳性患者中16 个肿瘤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人群概况
        4.2 RS在中国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分布
        4.3 RT-PCR结果与IHC结果间的比较
        4.4 16 个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相关性
    第五章 结论
第二部分 多基因阵列分析对中国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
    第一章 绪论
        1.1 21 基因检测用于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应用现状
        1.2 本部分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21 基因检测方法
        2.2.1 标本准备
        2.2.1.1 标本种类
        2.2.1.2 标本制备
        2.2.1.3 标本存放
        2.2.1.4 标本运输
        2.2.2 试剂
        2.2.3 仪器
        2.2.4 操作步骤
        2.2.4.1 校准程序
        2.2.4.2 试剂准备
        2.2.4.3 样本取材
        2.2.4.4 RNA提取
        2.2.4.5 逆转录
        2.2.4.6 实时定量PCR
        2.2.4.7 21 基因RS评分计算
        2.3 IHC检测
        2.4 研究观察终点定义
        2.4.1 主要观察终点
        2.4.2 次要观察终点
        2.5 统计学方法
        2.6 资助基金项目
    第三章 结果
        3.1 生存随访
        3.1.1 总生存情况
        3.1.1.1 总体人群中总生存情况
        3.1.1.2 淋巴结阴性患者总生存情况
        3.1.2 RS评分与患者生存
        3.1.2.1 总体人群中RS评分与患者生存
        3.1.2.2 淋巴结阴性患者中RS评分与患者生存
        3.1.3 单因素生存分析
        3.1.3.1 总体人群单因素生存分析
        3.1.3.1.1 常规临床病理指标及RS评分
        3.1.3.1.2 总体人群中16 个独立肿瘤相关基因与预后
        3.1.3.2 淋巴结阴性患者单因素生存分析
        3.1.3.2.1 常规临床病理指标及RS评分
        3.1.3.2.2 淋巴结阴性患者中16 个独立肿瘤相关基因与预后
        3.1.4 多因素生存分析
        3.1.4.1 总体人群多因素分析
        3.1.4.1.1 常规临床病理指标及RS评分
        3.1.4.1.2 常规临床病理指标与16 个独立肿瘤相关基因
        3.1.4.2 淋巴结阴性患者多因素分析
        3.1.4.2.1 常规临床病理指标及RS评分
        3.1.4.2.2 常规临床病理指标与16 个独立肿瘤相关基因
        3.1.5 不同RS危险度患者化疗对IDFS的影响
        3.2 预后模型建立
        3.2.1 预后模型候选因素及模型建立
        3.2.1.1 预后指标归类
        3.2.1.2 预后模型建立
        3.2.2 Harrell'sC系数以及Somers'D系数
        3.2.3 似然比卡方(LRχ~2)
    第四章 讨论
        4.1 RS评分与患者预后
        4.2 RS评分与辅助化疗获益
        4.3 预后模型的建立
    第五章 结论
第三部分 中国乳腺癌患者个体化预后标志物研究—— CHD1L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预后价值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细胞系
        2.3 组织芯片建立
        2.4 IHC检测
        2.5 RT-PCR 检测
        2.6 研究观察终点定义
        2.6.1 主要观察终点
        2.6.2 次要观察终点
        2.7 统计学方法
        2.8 资助基金项目
    第三章 结果
        3.1 CHD1L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3.2 CHD1L表达情况与常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3.3 CHD1L表达情况与患者生存
        3.4 乳腺癌预后指标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3.5 CHD1L在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课题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
攻读学位期间参编着作
致谢

(9)CyclinD1和Surviv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3结果判定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Cyclin D1和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
    2.2 Cyclin D1和Survivin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内分泌表型的关系
    2.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yclin D1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相关关系
    2.4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yclin D1和Survivin蛋白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
3 讨论

四、Survivin在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EphrinA1配体与MicroRNA-42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相互作用研究[D]. 鲁雪静. 大理大学, 2021(09)
  • [2]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urvivin与NF-κB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王建君,徐小艳,冯智坤,杨金花.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0(11)
  • [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MP11及ADAM28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D]. 李宛莹. 佳木斯大学, 2020(03)
  • [4]p-STAT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研究[D]. 吕薇. 暨南大学, 2019(02)
  • [5]转录组测序与免疫组化联合检测TK1、GATA3、E2F1、FOXO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的实验研究[D]. 任彦妮.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6]周期蛋白D1存活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于洋,白家璐. 山西医药杂志, 2018(05)
  • [7]乳腺癌中miR-203、Notch1与JAG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其发生发展的关系[D]. 孙华朋. 武汉大学, 2016(01)
  • [8]多基因阵列分析在中国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吴佳毅. 上海交通大学, 2016
  • [9]CyclinD1和Surviv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 钱金锋,杨其昌,谢慧君,张晓娟,沈屹,高翠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11)
  • [10]磷酸化组蛋白H3和细胞周期蛋白D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 韩丽丽,王湘云,赵记明. 中国基层医药, 2016(04)

标签:;  ;  ;  ;  ;  

survivin在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