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课外田径训练研究与实践

普通高校课外田径训练研究与实践

一、普通高校课余田径训练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杨文嘉[1](2020)在《影响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田径运动一直以来都是所有体育运动的基础。在高校经常从事田径运动,能够使学生强身健体,在运动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和竞技能力;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服输,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积极向上,勇于挑战的竞争精神;让学生在运动中不断磨练自己,使各方面的素质能力得以提升。田径运动不仅体现在体育教学的课程中,还表现在全民健身、业余训练、体质健康测试和体育运动竞赛中。涉及的内容宽、范围广、影响大。调查中发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田径运动在高校的开展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受欢迎,一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田径运动过于枯燥单一缺乏娱乐性、训练过程难以承受、害怕田径运动项目因专业性强而考试不通过等原因,不选择田径运动作为普及技能和强身健体的主要手段。另一方面,因为黑龙江省地处东北地区,春秋凉,冬季天气寒冷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田径运动备受冷落的现状。在黑龙江省高校中,田径运动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制约和挑战,发展前景令人担忧。本文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调查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现状,通过对黑龙江省6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罗列分析了影响黑龙江省田径运动发展的因素,并对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提出了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意见及建议,得出以下结论:一、目前,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前景不容乐观。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摇篮,田径运动又作为基础性项目,其发展本应受到普及和重视。调查结果表明,现黑龙江省田径运动发展呈下降趋势,发展前景令人堪忧。二、男女生选择项目的出发点不同,选择田径运动的男生多,女生少。而且田径运动本身缺少互娱性、较为枯燥,不容易使学生接受。加之,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模式手段单一,长期以来并没有明显的变化,教学及训练模式过于传统化,缺乏新意。三、高校田径运动的开展会受到场地器材及天气因素的影响。在调查的6所高校中,其中5所拥有标准室外田径场地,但均没有室内田径场地。12.8%的学生因为场地设施建设不足、器材破损严重、陈旧等问题而不选择接触田径运动。黑龙江省冬季周期短、天气寒冷,导致授课困难,无法满足多数田径运动项目的学习和训练的需要。四、高校田径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缺乏新鲜血液。受选课制度改革和东北天气原因的影响,大多数高校在师资力量建设方面都不愿引进田径方向专业的教师,造成了各综合类院校没有田径专业的教师或有极少数田径专业方向的教师。五、高校对于田径运动的宣传力度不够高,缺少田径类运动项目的社团性活动,以至于有些学生根本不懂“田径”一词的概念,不了解田径运动,对田径运动健身价值认识不足,接触不到田径运动项目,因而不能参与到田径运动中来,感受不到校园中的体育文化。六、对田径训练队队员的培养不够重视,高校训练队普遍训练时间不足,训练量及训练强度都达不到提高的标准。没有重视队员成绩的提高与培养,对田径队员的培养缺乏全局意识,影响了田径训练队人才队伍的建设。

王秀强[2](2018)在《中国百年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现代大学体育文化传承自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文化。中国近现代大学体育受到西方大学体育发展模式和体育理念的深刻影响,“依附性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大学体育的显着特点;但同时也受到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学体育文化又具有“内生性”特征。大学体育文化内在制约着大学体育的发展。中国近现代大学体育起源于“强国强种”、“富国强兵”的实用主义目的,在西方科学主义和工具理性指引下,大学体育主动斩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致力于为社会服务的功利性目标。长期发展的结果是,大学体育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追根溯源,主要是关系到大学体育战略目标的大学体育理念的缺乏和大学体育文化自觉的缺失。因此,唤醒大学体育的文化自觉,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大学体育文化,成为大学体育发展的基础工程。本研究选取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3所国内具有百年以上历史大学的体育发展史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扎根理论和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进行大学体育文化的要素分析,确立代表性体育人物及思想、体育规章制度、体育活动和竞赛、体育教学、体育文化的物质载体等五要素作为研究的横轴;其次对中国大学体育的百年发展历程进行了历史分期研究,将中国大学体育的发展历程分为清末、民国、新中国初期、“文革”、复苏、新发展时期等六个历史阶段,确立研究的纵轴。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历史研究等方法,以大学体育文化五要素为具体研究对象,探究各文化要素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背景、特征与发展规律;梳理出比较清晰的中国百年大学体育文化发展概貌;并从百年大学体育发展进程中总结出历史经验和规律。在百年大学体育文化传承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百年大学体育发展现状,运用系统论和战略管理理论,首先进行了大学体育文化系统构建;之后进行了中国大学体育文化发展战略的规划研究,包括系统要素、内容体系和战略对策三个方面。研究结果表明:1.教育家和体育家的体育思想传承是大学体育文化发展的主线。大师的体育思想一直伴随着强国强种的民族思想,而且一直伴随中西方体育文化间的碰撞与融合、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碰撞与融合。纵观中国近现代体育思想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中国近现代体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始终围绕着“健身强国,以实现民族复兴,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这一主题。2.中国大学体育制度深受社会政治背景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大学体育制度设计;回顾中国百年大学体育制度发展历程,呈现出清朝末期的借鉴摸索、民国时期的深入发展、建国初期的苏联模式、“文革”时期的破坏停滞、新时期的学习欧美等阶段性特征;中国大学体育制度往往采用自上而下的制度建设路径,即政府层面主导,大学负责具体实施。3.我国近现代体育课程,内涵上经历了“体操—体育—体育与健康”的发展历程;形式上表现了“课外—课内—课内外相结合”的发展趋势;价值功能上体现了“生物学—心理学—人文社会学”的认识提升;发展上呈现了“拿来主义—本土化探索—国际化”的三阶段发展模式;并且表现出钟摆式演变特征。4.大学体育精神文化是大学体育文化的核心;体育场馆设施等物质文化是大学体育文化的基础;体育制度文化是大学体育文化的保障;体育行为文化是大学体育文化的动力之源。大学体育精神、制度、行为、物质层面所包含的体育文化要素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背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大学体育文化系统。5.中国百年大学体育发展历经清末的发端、民国的发展、新中国的新生、“文革”时期的挫折、改革开放的重生、新时期的发展与繁荣六个发展时期。百年大学体育思想也经历了由机体活动能力发展观到身体、心理发展观,到身体、心理、思想品德发展观,最后转变到身体、心理、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观,充分体现了人类对体育文化发展的认知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到如今,体育人文价值观念逐渐成为中国体育发展的核心理念。6.引入战略管理理论;在构建大学体育文化系统的基础上,从战略的系统要素、内容体系和战略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中国大学体育文化发展战略的规划研究。提出中国大学体育文化发展的战略对策:从大学体育文化各层面切入,明晰目标定位,健全决策机制,最大化发挥体育学科育人优势,跨学科合作、培养少而精的体育专业人才、凝练科研方向。7.总结百年大学体育思想发展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供从国家到大学各层面的体育文化发展以借鉴。人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体,代表性体育人物的思想是大学体育文化系统构建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大学也因此成为整个中国体育教育的思想高地。在新的历史时期,围绕“民族复兴”的主题,大学体育人应有引领中国体育思想的主动性意识,传承发展,注重战略,以助力于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

吴振[3](2015)在《枣庄市农村初级中学课余田径训练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农村初级中学田径队是我国田径运动优秀后备人才聚集地,其自身课余田径训练的质量地提高,对保证课余田径训练工作的实效性,为国家田径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综合素质高、田径运动能力强的高层次后备人才,稳固和提升我国世界体育强国的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我国初级中学,特别是农村初级中学课余田径训练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推动农村初级中学课余田径训练工作更好地发展,笔者对枣庄市农村初级中学课余田径训练工作情况进行研究,分别采用文献法、访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就枣庄市农村初级中学参训教师、在训学生展开了调研,试图找出枣庄市农村初级中学课余田径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之策,为发展当地农村初级中学课余田径训练工作提供依据。经研究所得结论如下:1、学校领导对于课余田径训练工作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参训教师的支持不够,导致参训教师工作繁重,却难以得到相匹配的待遇。2、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各界对于田径运动的认识不足,导致课余田径训练得不到应有地重视和理解。3、参训教师学历低、运动经验缺乏,科研能力差,导致训练方法落后、训练手段单调,难以调动在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各任课教师不理解,也未正确处理好在训学生文化课学习与课余田径训练之间的关系,导致学生受文化课压力的影响,难以专心训练。4、学生家长担心孩子吃苦,认为参加训练会耽误学生文化课学习,因而对课余田径训练工作不理解。5、学生自身认识不足,畏惧吃苦,对训练多是“三分钟热度”,经常半途而废。再加上很多学生营养跟不上,影响了学生的生长发育,不利于提高课余田径训练质量。6、由于经费来源单一,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枣庄市农村初级中学课余田径训练场地及运动设施落后,影响了训练效果。针对枣庄市农村初级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1、拓展宣传渠道,提高社会各界对田径运动的认识和支持,为学校开展课余田径训练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2、提高训练的实效性,做出成绩,引起学校领导的关注与重视。3、彰显田径运动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促使其全身心投入训练中。4、协调多方关系,确保课余田径训练的有效开展。5、不断反思自我,提高专业及科研能力,加快提高参训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6、加强管理,加快队伍建设,为我国田径事业源源不断地输出优秀的后备人才。

梁媛媛[4](2015)在《加强大学课余田径训练的激励对策》文中认为课余体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体育的一个重要领域,而田径训练则是大学课余体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既是大学体育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也是大学加强自身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故受到大学的高度重视。该文针对目前大学课余田径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试图从激励的视角,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力求推动大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发展。

张丽娟[5](2013)在《牡丹江市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在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水平和培养专业的体育后备人才为目的,为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因而在课余时间里组织具有一定体育专项特长的学生进行训练和比赛的活动。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是学校田径训练的重要基础形式,是为上一级田径训练组织选拔和输送田径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可以弥补传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下“教体分离”的缺陷。课余运动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中学阶段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发生着很大改变,因此,对中学课余运动训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牡丹江市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教练员年龄、学历、职称分布比较均匀,教练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运动员在项目选择上多集中于径赛和跳跃类田赛项目上,运动员一般每周训练3—5次,每年一般有1—2次参赛机会,运动员训练动机主要为考学需要,缺乏集体荣誉感,运动员文化课学习和训练之间矛盾较大,家长普遍持不支持态度;牡丹江市中学领导都比较重视本学校课余田径训练工作,课余田径训练的训练经费多为学校自筹,经费相对紧张,场地器材不能满足学校课余田径训练的开展;影响牡丹江市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因素较多,训练组织管理的体制不健全是首要因素。针对牡丹江市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如下发展对策:(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明确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目标;(2)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改善训练场地器材条件;(3)提高教练员队伍素质,完善医务监督机制的建立;(4)科学选材,拓宽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途径;(5)走“体教结合”道路,实现体育与教育的完美结合。

周健[6](2013)在《长春市区初中田径课余训练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校竞技体育是在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为提高学校的运动技术水平,为推动学校群众体育的发展,在课余时间里对具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进行组织、计划的运动训练活动和竞赛活动过程,在对长春市区初中田径课余训练的调查和走访中发现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春市田径水平的发展,因此本文主要从长春市区初中教练员、运动员以及田径课余训练的相关因素出发。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和研究了长春市区初中田径课余训练开展的现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长春市区初中只有15%的学校修建了田径塑胶跑道,引进新训练器材,80%以上的学校没有专业的田径场地训练和器材,学校主管部门应根据场地、器材的需要,开拓筹集渠道,不断完善田径场地及器材。2、长春市区初中训练布局情况主要集中在短跑、中长跑、铅球三个项目上,各个学校开展的都是运动形式较为简单,技术含量相对比较低的田径项目,学校应更广泛的开展技术复杂的田径项目,确保每个项目竞技水平能均衡发展。3、教练员科研能力的培养,教练员的工作量较大没有时间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并且教练员觉悟不高,导致科研能力较为落后,学校应采取有力措施,举办定期或不定期体育专题报告和讨论,聘请知名专家和教练员进行讲座等培养方法。4、教练员选材缺乏科学性,过分注重运动员的成绩,不考虑运动员的成长系数,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制约了长春市区田径课余训练的健康发展,应重视科学的选材原则,打好初中运动员的训练基础,因材施教。5、运动员的学习成绩比较差,特别是在校外参加省市体校训练的运动员,学习基础很薄,教练员因在训练的过程中不但要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更要提高运动员学习成绩,从而真正的解决运动员的学训矛盾。6、学校领导都能对田径队的管理比较重视,但出发点是田径队给学校带来的名誉和地位,没有建立好田径课余训练健康发展的体制,应把培养优秀田径人才放在首位。7、学生家长大多数都能支持孩子参加田径课余训练,但主要原因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差,训练只是为了考上理想的高中,没有让子女走专业发展的打算,学校应搭建教练员与家长长期沟通的平台,让家长对初中田径课余训练有一个更入的了解。

崔心亮[7](2012)在《山东省普通高校田径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文中提出田径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它贯穿着整个人类的历史,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当前的国际比赛形式下,我们国家过于注重竞技性的比赛项目,为了夺取更多的成绩和金牌,从而使田径运动在人民大众中得不到发展。田径运动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基础,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田径往往因为自身的特点而不受学生的喜爱,因此限制了高校田径运动的发展。田径是世界上开展最广泛的运动,在历届的各种比赛都占到了主要的地位,在各种运动会上有着“得田径者得天下的说法”。所以,田径水平的高低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运动能力水平。本文中针对这种现象,从山东省内的99所高校中选取十六所普通高等院校,对田径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在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后发现如下几点:首先是各个不同高校中的田径选项课已经逐渐流失,但是各个高校中还是存在有相当多的关于田径运动的好爱者或是喜爱田径运动的潜力群,所以在学校中具有很好的师生基础。但是学校中田径教学的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手段和形式单一、学生的身体素质太差及现行的传统体育课中的教学评价不符合学生们的希望田径课在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体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并且使学生形成终身的体育锻炼意识,在这几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在山东省普通高校举办的校运会因为比赛项目过去传统,且比赛中过于注重竞技而忽视了娱乐性和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所以要加强对校运动会的改革,丰富比赛项目,使运动会充满娱乐性和集体项目,吸引学生参加。其次是在山东普通高校的田径课因为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体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并且使学生形成终身的体育锻炼意识,在这几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再次通过对山东省普通高校的学生在课外锻炼情况发现,在高校中基本上大部分学生都会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每周最少都会参加一次,女生参加人少要比男生少。因为学校开设的田径课较少,且注重于技能性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所以应该加强对田径运动的概念进行全面理解,使学生能够知道概念中的基本含义及它要所表述的田径运动的健身属性。第四,田径运动都是可以看作其它比赛项目的基础运动,这充分的显示出了田径项目的优势。在体育界中有一句格言--得田径者得天下,这代表了体育运动中田径项目的主要地位,而且田径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田径项目都是以他自身在特点上的优势占重要的地位。所以,组建好学校业余的田径训练团队,组织和调动更多的有体育特长的师生参与到团队中来,有利于学校田径运动的发展。最后,根据调查得出各个高校虽然基本上每年都举办一次校运动会,且规模较大,但还是存在着几点不足:首先是在校运动中因为娱乐性和集体性的比赛项目过少。其次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最吸引学生注目的是专门为了教职工们而开设的有趣味性比赛和各个年级组的学生接力比赛,但是因为比赛的项目实在是太少了。建议应该多增加些集体性娱乐项目,不仅能使学生参与其中增加集体荣誉感,而且能使学校运动会的比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宋禹澎[8](2012)在《南京市普通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现状研究》文中提出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校教育也在逐渐引向深入。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体育院校也伴随着高校整体教育的不断深入.就整个社会发展而言,高校体育运动的发展无论对竞技体育还是大众体育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囿于传统高校体育教学的成见以及其他一些方面的原因,导致高校体育运动发展并不顺利。特别是在高校体育教学方面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教学是高校体育运动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离开良好的体育教学也就根本无法实现高校体育运动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必须以改善高校体育教学为突破口来促进高校体育运动的推广与发展。传统观点认为,体育项目的教学与其他文化科目相比更加注重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但是,随着国家对高校教学以及对体育教学课程方面的相关规定,已经开始引导高等院校逐渐摆脱传统的以知识和技能培养为主的教育观念与模式,而是要转向以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为主,并进而为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理念创造条件。在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中,与其他的文化课程一样也应注重以教学为中心,在对学校的工作进行评价时也要以教学质量为最高标准。田径教学作为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基本课程之一,其开展的效果与质量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目前,在普通高校田径运动的具体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田径教学乃至整个体育项目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江苏省南京市普通高校体育田径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深入调查南京市普等高等院校田径运动的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和限制其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而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可行性建议,以此来提高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南京市乃至江苏省普通高校田径运动的普及和推广,为全国其他省份和地区普通高校田径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中发现,南京市普通高校田径运动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在田径选项课方面,普遍存在高校田径选项课开设率低、学生选择田径体育课人数较少、选修田径课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对选修田径体育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在课余锻炼方面,普遍存在选择田径进行锻炼的学生人数较少等问题;在学校田径队方面,普遍存在教练员男女比例过度悬殊、教练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教练员执教经验不足、教练员科研能力不强等问题;在田径队队员方面,普遍存在来自普通高校的运动员比例过高、运动员训练年限较短、运动员技术等级不高、专项训练不足、训练计划有待进一步优化,训练时间较短、训练场地与设施相对不足、训练资金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田径教学乃至整个体育项目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从学校、教练员、运动员、政府、社会、家长的角度,提出了包括转变传统观念、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做好人才选拔工作、创造良好外部条件等几条具体对策。

张冲[9](2011)在《信阳市城区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中学田径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学校贯彻普及与提高运动水平的重要措施,积极开展田径课余训练能造就一批具有良好素质的田径后备人才,有效地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从而达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输送人才、提高民族素质和建设体育强国的目的。信阳市城区中学课余体育训练形式正由单一向多元化、由封闭型向开放型发展阶段,不同课余体育训练形式之间的地位、比重正在调整和转换。因此对信阳市城区中学田径课余训练进行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调查弄清信阳市城区中学田径课余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信阳市城区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信阳市城区中学田径运动课余训练基本情况,教练员基本情况,运动员状况及训练环境状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信阳市大部分中学组建了田径课余训练队,还有少数学校没有组建田径课余训练队,田径课余训练组队情况基本合理。在田径项目布局上多数学校只集中于短跑、跳远和中长跑等项目,铅球、跳高、标枪以及其他田径项目开展较少或没开展,田径课余训练项目布局不太合理。2.信阳市城区中学田径教练员学历多数为本科,少数为专科,教练员学历层次基本合理。教练员选材多以经验选材为主,甚至多年延用一种选材指标,选材缺乏科学性。3.信阳市城区中学中仅少数学校对教练员带训给予额外补贴,大多数学校田径教练员没有带训津贴,教练员待遇情况不太合理。田径课余训练教练员的工作量大,但工资待遇低。4.信阳市城区中学大部分学校田径课余训练每周3—5次,每周训练次数偏多或偏少的学校占少数,运动员每周训练次数较为合理。参训学生每年参加比赛次数少级别低,运动员实战经验欠缺。5.信阳市城区中学田径课余训练运动员参加田径课余训练的动机大多数是为了升学需要,少部分是发挥个人田径才能,运动员参与田径课余训练动机不太合理。家长对学生的参加课余训练的态度,部分家长不支持,极少数非常支持,家长支持情况一般。6.信阳市城区中学多数田径课余训练运动员认为训练队文化课学习为一般影响,认为训练对文化课学习严重影响或者没有影响的占少数。7.信阳市城区中学领导对田径课余训练不重视或者一般重视者占多数,领导对田径课余训练重视程度不够。课余训练经费来源单一,甚至少数学校没有课余训练经费,训练经费情况不合理。标准田径场地少,多为炉渣跑道,器材设施多数不能满足训练需要。

杜文[10](2010)在《内蒙古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内蒙古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现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专家咨询、数理统计、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分析、研究内蒙古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队建设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内蒙古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目标定位较低;(2)试办高校少。运动队整体水平较低,尖子不突出,与国内其他高校优秀高水平田径队的差距很大。(3)内蒙古普通高校重点院校较少,影响力不足,运动员来源单一,以二级为主。对区内外优秀运动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致使高水平田径人才严重流失;招生渠道窄。(4)田径运动队的组织机构较完善.高校领导对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建设比较重视。(5)教练员年龄、职称结构较合理,学历结构以本科为主,专职教练员较少,教练员接受培训次数偏少,教练员工作量计算方法有待解决。(6)运动员文化成绩不理想,学训矛盾仍是影响运动员文化学习的主要因素。(7)内蒙古4所高校田径运动队训练经费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学校的专项拨款。没有田径训练馆,冬季训练难以保证。(8)影响内蒙古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是:运动员选材、教练员的执教水平,经费不足。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l)明确目标定位,把握发展方向。(2)提高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应把高水平运动队列入高校发展战略规划中。(3)试办高校,扩大规模,加大宣传力度,拓展招生渠道。(4)处理好训练与学习的关系。(5)推行教练员聘任制度建设高素质教练员队伍。(6)盘活经费,扩大经费渠道。

二、普通高校课余田径训练的研究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普通高校课余田径训练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影响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2.3 研究的实践意义
2.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日本(亚洲)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现状
        2.1.2 德国(欧洲)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现状
        2.1.3 美国(北美洲)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现状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田径运动价值的相关研究
        2.2.2 田径运动教学的相关研究
        2.2.3 田径运动竞技的相关研究
        2.2.4 田径运动发展的相关研究
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开展的现状
        4.1.1 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课程的开展现状
        4.1.2 黑龙江省高校场地器材现状
        4.1.3 黑龙江省高校田径师资现状
        4.1.4 体质健康测试
        4.1.5 体育运动竞赛
        4.1.6 全民健身
        4.1.7 业余训练
    4.2 影响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因素
        4.2.1 田径运动本身枯燥无味
        4.2.2 田径运动开展受器材场地、气候等因素影响
        4.2.3 教师团队师资力量不足
        4.2.4 教学模式手段单一,技术动作单调
        4.2.5 对田径运动健身价值认识不足
        4.2.6 粗放式训练,缺乏对田径训练队队员的培养
    4.3 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对策
        4.3.1 加大校园宣传力度,开展田径社团性活动
        4.3.2 加大对体育场馆的投资与建设
        4.3.3 完善师资力量,加强教师培训与思想道德建设
        4.3.4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丰富田径课程内容
        4.3.5 肯定田径运动健身价值
        4.3.6 科学训练,重视田径训练队队员的培养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5.1.2 男女生选择项目的出发点不同,田径运动不容易被多数学生接受
        5.1.3 高校田径运动受场地器材及天气因素的影响
        5.1.4 现有田径专业教师团队师资力量不足,缺乏新鲜血液
        5.1.5 高校对于田径运动的校园宣传力度不够高
        5.1.6 高校学生对田径运动健身价值认识不足
        5.1.7 对田径训练队员的培养不够重视
    5.2 建议
        5.2.1 尊重高校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中心
        5.2.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
        5.2.3 尽快完善高校体育场馆基础设施
        5.2.4 适应高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5.2.5 尽快改变高校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现有印象
        5.2.6 使学生充分了解田径运动,肯定田径运动健身价值
        5.2.7 科学选材,充实田径训练队人才力量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2)中国百年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理论基础
        1.3.1 大学体育文化概述
        1.3.2 战略与战略管理
        1.3.3 研究相关理论视角
    1.4 研究对象、分期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分期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思路与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思路
        1.5.3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说明
        1.6.1 时间范围
        1.6.2 空间范围
        1.6.3 研究指标
第2章 百年大学体育文化发展的背景
    2.1 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2.1.1 “武”的演变历程
        2.1.2 儒、道、释的体育精神
    2.2 西方体育文化的传入
        2.2.1 教会学校与洋务学堂的示范与推动
        2.2.2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
    2.3 大学体育文化发展的百年历程
        2.3.1 清朝末期:中国大学体育文化的发端
        2.3.2 民国时期:中西体育的冲突与融合
        2.3.3 新中国初期:毛主席题词和全面学习苏联经验
        2.3.4 “文革”时期: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挫折与教训
        2.3.5 复苏时期:扬州会议重新确立了学校体育的地位
        2.3.6 新发展时期:大学体育文化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3章 中国百年大学体育精神文化的传承
    3.1 体育人物及思想的整体研究思路
    3.2 中国大学体育思想的萌芽
        3.2.1 维新派体育思想
        3.2.2 “新政”时期体育思想
        3.2.3 军国民体育思想
    3.3 中国大学体育思想的发展
        3.3.1 中国大学体育思想发展的背景
        3.3.2 大学校长体育思想
        3.3.3 体育家群体体育思想
    3.4 中国大学体育思想的转向
        3.4.1 对资产阶级体育观的批判
        3.4.2 学校体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3.4.3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3.5 中国大学体育思想的复苏
        3.5.1 体质教育思想的局限
        3.5.2 学校体育思想的争鸣
    3.6 中国大学体育思想的繁荣
        3.6.1 “健康第一”思想
        3.6.2 “终身体育”思想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百年大学体育制度文化的传承
    4.1 大学体育制度的发端
        4.1.1 大学体育制度发端的背景
        4.1.2 政府层面的大学体育制度
        4.1.3 大学内部的体育制度
        4.1.4 区域体育组织的初现
    4.2 大学体育制度的定型
        4.2.1 政府层面的大学体育制度
        4.2.2 大学内部的体育制度
        4.2.3 学校体育制度的今昔对比
        4.2.4 校际体育组织
    4.3 大学体育制度的转型
        4.3.1 政府层面的大学体育制度
        4.3.2 大学内部体育制度建设
    4.4 大学体育制度的复兴
        4.4.1 政府关于大学体育制度建设
        4.4.2 大学内部体育制度建设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百年大学体育行为文化的传承
    5.1 大学体育教学的传承
        5.1.1 大学体育课程的开端
        5.1.2 专业体育教育的开端
        5.1.3 苏联体育教育理论的影响
        5.1.4 体育教学改革成为潮流
        5.1.5 新世纪大学体育课程改革
        5.1.6 小结
    5.2 大学体育活动和竞赛的传承
        5.2.1 课外活动和竞赛的开端
        5.2.2 课外活动和竞赛的发展
        5.2.3 新中国初期的课外活动和竞赛
        5.2.4 大学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合法化
        5.2.5 新发展时期大学体育要素的互动
        5.2.6 小结
第6章 中国百年大学体育物质文化的传承
    6.1 体育场地设施的初步建设
    6.2 室内体育场馆建设的勃兴
    6.3 体育场馆设施的蓬勃发展
        6.3.1 体育场馆建设特点
        6.3.2 存在的问题
        6.3.3 体育场馆设施的前景
    6.4 体育场馆建设的文化性特征
        6.4.1 大型室内综合场馆成为主流
        6.4.2 新世纪体育场馆特征与趋势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大学体育文化的发展战略研究
    7.1 大学体育文化发展战略的系统要素
        7.1.1 大学体育文化系统的构建
        7.1.2 大学体育文化系统主体要素
        7.1.3 大学体育文化系统客体要素
        7.1.4 大学体育文化系统中介要素
    7.2 大学体育文化发展战略的内容体系
        7.2.1 指导思想
        7.2.2 发展现状
        7.2.3 战略目标
        7.2.4 战略重点
        7.2.5 战略路径
    7.3 大学体育文化发展的战略对策研究
        7.3.1 健全大学体育战略决策机制
        7.3.2 百年大学体育精神文化建设
        7.3.3 百年大学体育制度文化建设
        7.3.4 百年大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7.3.5 百年大学体育学科能力建设
        7.3.6 体育文化研究与实践的互动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3)枣庄市农村初级中学课余田径训练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课余田径训练方面的研究
        2.1.2 中外体育教学课对比的研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青少年课余训练情况研究
        2.2.2 优化课余田径训练对策的研究
        2.2.3 课余田径训练相关体制和政策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内容与分析
    4.1 农村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目标和内容
    4.2 枣庄市农村初级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现状
        4.2.1 参训教师现状
        4.2.2 参训学生现状
        4.2.3 学校领导和家长对训练给予的关注情况
        4.2.4 训练场地设施及经费情况
    4.3 枣庄市农村初级中学课余田径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校领导方面
        4.3.2 参训及任课教师方面
        4.3.3 参训学生方面
        4.3.4 学生家长方面
        4.3.5 资金经费及场地设施方面
    4.4 加强枣庄市农村初级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对策研究
        4.4.1 拓展宣传途径,呼吁社会各界增强对田径运动的认识与支持
        4.4.2 提高训练的实效性,做出成绩以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
        4.4.3 彰显田径运动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
        4.4.4 协调多方关系,抓好课余田径训练工作
        4.4.5 不断反思自我,提高专业及科研能力
        4.4.6 加强队伍建设与管理,输出优秀的田径后备人才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4)加强大学课余田径训练的激励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学课余田径训练实施激励手段的必要性
2 大学课余田径训练存在的问题
    2 . 1 多数大学领导重视力度不够
    2 . 2 田径训练激励方式落后
    2 . 3 课余田径训练激励制度不够完善, 相关经费支持不够
3 加强大学课余田径训练激励的对策
    3 . 1 学校领导应加强重视
    3 . 2 加强奖励方式的多样化
    3 . 3 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
    3 . 4 完善田径训练的考评体系

(5)牡丹江市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牡丹江市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现状分析
        3.1.1 教练员现状
        3.1.2 运动员现状
        3.1.3 训练队训练环境现状
    3.2 牡丹江市中学课余田径训练影响因素分析
        3.2.1 训练组织管理机制
        3.2.2 教练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3.2.3 教师和家长的态度
        3.2.4 训练经费和场地器材
    3.3 牡丹江市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发展对策
        3.3.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明确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目标
        3.3.2 提高教练员队伍素质,完善医务监督机制的建立
        3.3.3 科学选材,拓宽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途径
        3.3.4 走“体教结合”道路,实现体育与教育的完美结合
        3.3.5 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改善训练场地器材条件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长春市区初中田径课余训练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研究方法与对象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关于长春市各初中田径课余训练的现状研究与分析
        3.1.1 学校田径场地器材的现状调查
        3.1.2 学校开展田径项目布局情况的现状调查
    3.2 长春市区初中教练员素质的现状研究与分析
        3.2.1 教练员基本情况的现状调查
        3.2.2 教练员科研能力相关因素的现状
        3.2.3 教练员训练方法的调查研究
        3.2.4 教练员选材方法的现状研究
    3.3 长春市区初中田径运动员的现状及分析
        3.3.1 运动员的基本情况
        3.3.2 运动员学习因素的现状研究
        3.3.3 运动员参加比赛情况
        3.3.4 与运动员相关因素的现状分析
    3.4 长春市区初中田径课余训练管理的现状分析
        3.4.1 学校领导对田径队的态度
        3.4.2 长春市区初中田径训练的管理现状
    3.5 长春市区初中田径课余训练的对策研究
        3.5.1 改善训练设施条件
        3.5.2 提高教练员水平
        3.5.3 妥善解决训练与学习的矛盾
        3.5.4 提高家长的体育意识
        3.5.5 重视科学选材
        3.5.6 加强训练的管理监督
        3.5.7 给带队教练员合理的待遇,调动工作积极性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山东省普通高校田径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论文的研究意义
    2.1 研究的目的
    2.2 研究的意义
3. 采用的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3.2 问卷调查法
    3.3 数理统计法
    3.4 比较分析法
4 相关的研究综述
    4.1 公共田径课教学研究现状
    4.2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研究现状
    4.3 高校田径运动会发展的研究现状
5 山东省普通高校田径运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5.1 山东省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开展现状分析
        5.1.1 高校体育课中田径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5.1.2 高校中田径选项课的开设情况
        5.1.3 对学校田径选项课开设的态度分析
        5.1.3.1 对田径选项课开设的必要性认知分析
        5.1.3.2 对高校田径选项课的价值的认知分析
        5.1.3.3 对影响高校田径选项课开设因素的分析
    5.2 山东省普通高校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分析
        5.2.1 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
        5.2.2 高校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分析
        5.2.2.1 师生对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和行为分析
        5.2.2.2 学生对田径运动在课余体育锻炼中价值的认知分析
        5.2.2.3 影响学生用田径项目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
    5.3 山东省普通高校课余田径运动训练现状分析
        5.3.1 课余训练的目的意义
        5.3.2 对高校课余田径训练现状分析
        5.3.2.1 对课余田径训练队组建情况分析
        5.3.2.2 对高校课余田径训练队组建的认知分析
        5.3.3 高校中高水平田径运动的训练现状分析
        5.3.3.1 山东省普通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组建情况
        5.3.3.2 在学校体育中高水平田径运动队作用的认知分析
    5.4 山东省普通高校田径运动课外竞赛现状与分析
        5.4.1 课外田径运动竞赛的目的意义
        5.4.2 高校运动会田径项目现状分析
        5.4.2.1 高校运动会开展现状分析
        5.4.2.2 对高校田径运动会开展的必要性的认知分析
        5.4.2.3 对高校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是否合理的认知分析
        5.4.2.4 对高校运动会中比赛运动员的评价分析
        5.4.2.5 高校师生对校运会在体育教学中价值的认知分析
        5.4.2.6 对学生参与学校运动会比赛的态度和行为的分析
        5.4.2.7 对学生参加校运动的比赛动机分析
        5.4.3 环校园接力赛跑或公里越野赛的现状与分析
        5.4.3.1 比赛的开展状况
        5.4.3.2 高校师生对参加比赛的态度和参与的动机分析
        5.4.3.3 高校师生对举办公路越野赛或环校园跑接力赛价值的认知分
    5.5 山东省普通高校田径俱乐部现状与分析
        5.5.1 各高校田径俱乐部的建设现状分析
        5.5.2 对建设田径俱乐部的态度和认知分析
        5.5.2.1 对俱乐部建设必要性的认知分析
        5.5.2.2 俱乐部与课余训练队及高水平运动队的关系的认知分析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9. 致谢

(8)南京市普通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公共田径课教学研究现状
        1.2.2 当前我国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研究现状
        1.2.3 当前我国高校田径运动会发展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田径公共选项课的开展现状与分析
        3.1.1 田径公共选项课开设情况
        3.1.2 学生体育选课情况
        3.1.3 学生对田径运动的态度分析
        3.1.4 师生对田径公共选项课的开设态度分析
        3.1.5 师生对田径公共选项课的价值认知分析
    3.2 田径运动在课余时间的开展现状与分析
        3.2.1 学生课余进行锻炼的体育项目情况
        3.2.2 影响课余田径运动锻炼的因素分析
    3.3 学校田径队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3.3.1 田径队教练员的情况
        3.3.2 田径队队员的基本情况
        3.3.3 田径队员的训练情况
        3.3.4 经费来源及投入情况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9)信阳市城区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信阳市城区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组队及项目分布情况
        3.1.1 信阳市城区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组队情况
        3.1.2 信阳市城区中学田径课余训练项目分布状况
    3.2 信阳市城区中学田径课余训练教练员基本情况
        3.2.1 教练员的年龄、学历及职称情况
        3.2.2 信阳市城区中学田径课余训练教练员的带训年限情况
        3.2.3 信阳市城区中学田径课余训练教练员参与动机情况
        3.2.4 教练员选材的情况
        3.2.5 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情况
        3.2.6 信阳市城区中学田径课余训练教练员待遇情况
    3.3 信阳市城区中学田径课余训练运动员的基本状况
        3.3.1 运动员专项情况
        3.3.2 参训人数情况
        3.3.3 运动员运动等级情况
        3.3.4 运动员训练时间情况
        3.3.5 运动员参加田径课余训练的动机
        3.3.6 运动员比赛情况
        3.3.7 运动员学习与生活情况
    3.4 信阳市城区中学生田径课余训练环境情况
        3.4.1 学校领导对田径课余训练的重视程度情况
        3.4.2 信阳市城区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经费来源情况
        3.4.3 信阳市城区中学田径课余训练场地及器材情况
        3.4.4 信阳市城区家长对学生参加田径课余训练的态度
    3.5 信阳市城区中学田径课余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5.1 信阳市城区中学田径课余训练存在的问题
        3.5.2 对策研究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10)内蒙古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任务
    1.3 文献综述
        1.3.1 我国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发展概况
        1.3.2 国内关于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研究概况
        1.3.3 国外关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研究综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内蒙古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近几年参加全国比赛成绩
    3.2 内蒙古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组织机构和目标定位
        3.2.1 组织机构
        3.2.2 目标定位
    3.3 内蒙古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管理现状
        3.3.1 招生办法
        3.3.2 学籍管理
        3.3.3 训练竞赛管理
        3.3.4 日常学习管理现状
    3.4 内蒙古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教练员队伍的建设
        3.4.1 教练员的基本状况
        3.4.2 教练员队伍建设和管理
    3.5 内蒙古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教学与训练效果
        3.5.1 运动员的基本状况
        3.5.2 运动员在校学习情况
        3.5.3 运动员的训练现状
        3.5.4 运动员入学前、后运动成绩变化情况
    3.6 内蒙古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条件保障
        3.6.1.训练场馆、器材的需求情况
        3.6.2 经费投入
    3.7 提高内蒙古高校高水平田径队竞技水平的讨论
        3.7.1 明确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目标定位
        3.7.2 拓宽招生渠道、增加试办高校
        3.7.3 提升田径教练员的整体素质
        3.7.4 改革运动员的学籍管理,减少“学”与“训”矛盾
        3.7.5 加强训练的科学性
        3.7.6 加大经费投入、改革办队形式
        3.7.7 改革校内比赛制度,激励普通大学生积极参加运动队训练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及课题

四、普通高校课余田径训练的研究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影响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D]. 杨文嘉.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0(11)
  • [2]中国百年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战略研究[D]. 王秀强.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3]枣庄市农村初级中学课余田径训练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 吴振. 山东师范大学, 2015(09)
  • [4]加强大学课余田径训练的激励对策[J]. 梁媛媛. 当代体育科技, 2015(05)
  • [5]牡丹江市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D]. 张丽娟.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3(02)
  • [6]长春市区初中田径课余训练现状及对策研究[D]. 周健. 东北师范大学, 2013(02)
  • [7]山东省普通高校田径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D]. 崔心亮. 四川师范大学, 2012(03)
  • [8]南京市普通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现状研究[D]. 宋禹澎. 辽宁师范大学, 2012(05)
  • [9]信阳市城区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D]. 张冲. 河南大学, 2011(09)
  • [10]内蒙古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现状调查研究[D]. 杜文.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04)

标签:;  ;  ;  ;  ;  

普通高校课外田径训练研究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