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春节第一轮客流高峰

成都:春节第一轮客流高峰

一、成都:春运第一轮客流高峰(论文文献综述)

胡洪滔[1](2020)在《基于LGB-LSTM-DRS的对外客运枢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短时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轨道交通是缓解城市拥堵的重要措施,在近年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不可替代的公共交通方式。同时,对外客运枢纽作为实现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之间换乘接驳的主要场所,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大量人群在较短时间和较小空间内的聚集,致使与之衔接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频繁出现大客流的集散,影响乘客安全和车站运营。准确地进行对外客运枢纽衔接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短时预测,能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引导决策的必要信息,对对外客运枢纽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和精细化管理意义重大。本文针对对外客运枢纽的轨道交通客流短时预测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介绍了对外客运枢纽相关概念及轨道交通客流影响因素。首先界定对外客运枢纽的概念、特性、功能。进一步说明了对外客运枢纽下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描述指标和定义,最后定性分析了对外枢纽进出站客流的几类影响因素。(2)给出了机器学习框架下解决短时客流预测问题的完整特征工程过程,首先依据既有研究和经验构建常规特征;进而利用特征衍生,创新性地提出了针对频繁波动的枢纽衔接轨道交通客流而构建统计特征的方法。通过流形学习的Isomap算法进行特征可视化降维,对建立的常规特征与统计特征可行性进行直观验证。(3)针对拟合客流态势和客流峰值两大预测难点明确了模型建立思路。1)对客流态势的准确拟合要求模型具备较好的实时性,为此建立了能够处理长时间依赖的时序性数据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将特征按照时序性分类,改进了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的网络结构;实现了多源特征输入;利用RAdam优化器进行权重矩阵优化,同步利用余弦退火算法设置学习率进行迭代,提升了模型迭代过程的稳定性。2)对客流峰值的准确拟合要求模型具备较好的泛化能力,为此引入了梯度决策提升树GBDT的轻量级实现算法Light GBM,同步构建短时预测模型,通过直方图算法,Leaf-wise生长策略处理大量的离散客流峰值,降低了运算代价,提高了模型精度。3)基于K近邻算法,利用能够寻找局部最优的融合方法动态回归器选择DRS,建立了LGB-LSTM-DRS的局部最优融合预测模型。(4)以成都东站AFC客流数据为例,验证本文特征工程及模型构建方法,在特征有效性上,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本文统计特征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在模型有效性验证上,进行拟合效果和残差的对比分析,并与LR、RF、GBDT等其它常用客流预测模型对比,证明了本文提出的LGB-LSTM-DRS具有最佳的预测性能。

余潇[2](2020)在《区域轨道交通综合客运枢纽多交通方式运能匹配及协调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交通强国战略部署的深入推进,轨道交通在优化运输组织结构、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和整合区域经济资源中发挥重要作用,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区域轨道交通综合客运枢纽作为客流的关键节点,承担着综合交通网络的客流交换功能,如今不仅满足区域内部和对外多元的出行需求,而是整合运输资源进而实现一体化运输的重要一环,这对枢纽的运力承载和资源调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运能计算、瓶颈识别和运能协调三个环节,旨在把握枢纽多种交通方式的运能变化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枢纽运能协调的方案,为枢纽运力资源调配提供决策支持。首先,从区域轨道交通综合客运枢纽的定义和多种交通方式的功能定位出发,分析枢纽内多制式、多层次、多主体综合交通体系的客流集散结构,以及枢纽内客流衔接情况。界定了本文运能匹配的含义及研究对象,分析客流波动、线路承载和设施设备等对多种交通方式运能匹配的影响因素,为运能匹配度计算奠定基础。其次,明确运能匹配度计算原则,运用区域经济理论和势能模型得到铁路旅客列车载客率,结合旅客列车编组计划确定了枢纽铁路旅客到发能力,从线路疏散能力、设施设备能力两方面衡量枢纽“点-线”能力,通过匹配度计算识别枢纽全日运能瓶颈时段,提出协调度计算支撑运能协调优化模型的构建。最后,结合提高运能协调度并降低运营成本的双重目标,构建运能协调匹配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提出应用功效系数法对多目标问题转化为单目标问题进行求解。在实证分析方面,以成都东站为例,对成都东站的铁路旅客到发能力进行计算,初步分析客流波动规律和运能高峰时段,通过对成都地铁、公交及出租车的运能匹配度计算,得到了运能瓶颈时段和易产生瓶颈、运能协调程度较差的交通方式,以此为基础对该时段进行运能协调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考虑运营成本约束的多目标运能协调优化模型能够有效缓解枢纽在客流高峰期的运力资源紧张而引发的运能瓶颈现象,并且节约运营成本的花费,为提高枢纽运营组织效能、提高运力资源配置效率提供方案。

张睿[3](2020)在《基于可复用周期的高速铁路动车组运用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动车组运用计划作为高速铁路行车组织的基本计划,其编制的合理与否直接体现在动车组的运用效率、运用成本以及服务水平上。因此,国内外的众多学者一直以来围绕动车组运用计划的编制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我国高速铁路路网的逐步扩张和延伸,投入运营的动车组数量规模越来越大,如此大规模的动车组投入运营使得我国动车组的运用和检修的组织管理变得更为困难,给动车组运用计划的编制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要求。为能够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降低动车组运用计划编制的难度、规模和编制频率,提高动车组运用计划的编制效率,保证高速铁路运输组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所以,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关于动车组运用优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可复用周期的高速铁路动车组运用优化问题。本文的具体研究主要包括:(1)通过完整地梳理我国高速铁路系统中动车组运用与检修的相关内容,分析出动车组运用计划的种类以及影响编制动车组运用计划的相关因素,并理清了动车组运用计划和交路计划之间的关系,为后文分析研究动车组运用优化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2)结合我国目前实行的特殊节假日休假制度,分析了我国特殊假期和平常时期的高铁客流变化规律,同时梳理出我国动车组运用计划编制当前遇到的新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速铁路动车组运用计划“时间分解”编制策略,以2020年为例,将全年时间进行分解,通过分别编制特殊假期的周计划和平时时期的周计划,并分析两种类型动车组运用计划之间的嵌套关系,进而对可复用性周计划下的动车组运用优化问题进行分析。(3)借鉴指派问题的相关理论,分析动车组与交路段之间的指派关系,以一个周计划中总浪费掉的动车组可运用里程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在满足动车组和交路段之间的特殊指派关系、动车组每日的状态和双修制等约束条件,以“完整周”为计划编制周期,建立动车组运用和检修周计划编制的优化模型。(4)根据所建立的动车组运用优化模型,并按照遗传算法的构成要素和流程来设计适合的算法,通过设计相应的算例来进行验证,首先,在考虑增加周末高峰动车组运用交路的情况下,编制了平常时期动车组运用周计划,然后针对特殊节假日期间的高峰客流急剧增加的情形,编制出特殊假期动车组运用周计划,并对两种类型的动车组运用计划编制结果进行了探讨,当在两周及两周以上连续套用平时时期或特殊假期动车组运用周计划时,能够实现动车组运用周计划的实施规律化和周期化,从而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可复用周期的编制策略不仅能够有效降低高速铁路动车组运用计划的编制规模和困难,提高动车运用计划的编制效率,而且还能够更经济、更高效地实施动车组的运用与检修管理,提升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水平,为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组织可提供有效参考。

傅天琦[4](2019)在《大连北站春运客流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春运一直是考验我国交通运输能力的代名词,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春节期间必然会发生的全国范围内人口的大迁徙,始终是我国运输行业面前的一道大难题,作为主要的人员运输手段,铁路运输自然承受了春运期间最大的客运压力。铁路依靠其安全、舒适、方便、经济的特性吸引来大量的旅客,同时如何能有效的完成运输任务,给乘客一个快捷舒适的回家环境则是铁路运输一直在尝试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从大连北站的角度着手研究春运期间的客流情况,通过对大连北站开始输送旅客以来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了春运期间客流的特性和客流分布的规律,在这些规律的基础上尝试使用指数平滑法、时间序列法、灰色模型法和多元回归法对客流进行预测并将得到的结果与已知数据对比,最后用组合预测方法,结合这集中预测方法的有点,得到了精度最高的预测模型,并完成对未来年的预测。完成预测后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尤其是日发送客流量的高峰期,并根据旅客数量级对大连北站未来年的春运组织提出一些建议、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提出一些解决方案。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大连北站的春运客流会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而且增长幅度相对较大,在2020年甚至会突破90万大关,这给车站的运营带来巨大的压力;而单日的最大客流甚至会超过4万人次,无论从总量还是单日的客运量都是对大连北站巨大的挑战。文章也根据这些数据尽量做好客流组织方面的研究和处置突发状况方面的研究

武建平[5](2019)在《动车组高级修计划优化的理论和方法》文中指出高速铁路作为铁路运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效率完成旅客运输任务及提高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历经十余年的跨越式发展,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高铁线路的开通运营,作为唯一的载运工具——动车组——保有量也在大规模增加,因此如何高效合理地运营好如此规模的动车组成为摆在铁路工作者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动车组高级修计划涵盖了三四、五级检修,由于涉及到的因素多、范围广、成本大,使得高级修计划优化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概括来说,高级修计划是从宏观层面安排车组的运用与检修的核心文件,是确保列车安全运行、保障客流高峰用车需求以及合理利用检修资源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动车组运用、日常检修以及检修基地工作组织的先决条件目前编制动车组高级修计划基本都是依靠人工经验借助Excel表格来完成,其存在着两方面的主要问题。第一,人工编制计划能在局部视野内找到可行方案已实属不易,更不要说全局范围内的优化方案。在实际运营时,人工编制的高级修计划往往需要不断调整,才能勉强完成任务。第二,采用人工编制计划,在检修能力有限以及客流高峰时段巨大用车需求的交叉约束下,动车组高级修作业普遍存在着过度检修现象,严重影响到动车组的使用效率。因此,研究科学合理的动车组高级修计划优化编制方法,对于提高动车组使用效率,保障客流高峰时期的用车需求,降低检修成本以及充分合理地利用检修资源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此外,随着动车组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优化动车组高级修计划,一方面可降低检修成本增加运输收益为高铁运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能尽量满足客流高峰时期的旅客出行需求而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迄今为止,国内外较多的专家学者将研究关注点放在动车组的运用与日常检修计划优化以及高级修检修车间内的工艺流程优化等问题上,而专门针对动车组高级修计划优化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献据作者所知几乎为零。本文将围绕高级修计划优化编制问题,重点进行以下五方面的研究(1)从我国动车组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阐述动车组运营管理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总结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厘清动车组管理工作中各个子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重点对影响动车组高级修计划编制的实际约束条件进行分析,明确研究问题的优化目标与输入输出,提炼出问题的数学背景,为后续从定量角度研究动车组高级修计划综合优化方法奠定良好的基础(2)基于状态函数研究了检修地点固定的动车组高级修计划优化方法。针对该问题,通过分析计划期内动车组状态的持续与转变,基于克罗内克函数提出了描述动车组在计划内所处状态的0-1阶跃函数。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一系列实际约束条件建立了非线性0-1整数规划模型。为了能直接调用商业软件进行求解,将模型转化为相应的线性模型。鉴于商业软件求解效率低,分别基于模拟退火求解策略、遗传进化策略和粒子群寻优策略设计了求解数学优化模型的启发式算法,并将它们与精确求解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此外,在算法设计中,利用实数编码方法完成了 0-1整数规划模型的解的编码设计。(3)基于时空网络研究了动车组高级修计划优化方法。引入时空网络技术分两步对动车组高级修计划优化问题进行研究。第一步是研究检修地点固定的高级修计划优化方法。搭建了可以反映动车组在计划期内所处状态及状态转化过程的离散时间-状态网络,将计划优化问题转化为网络上的径路选择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多商品流模型。基于同一案例,对基于状态函数和基于时间-状态网络构建的两个模型进行了对比求解计算。分析发现,基于时空网络技术建立的多商品流模型有着更高的求解效率。第二步是在时间-状态网络基础上增加空间维度,构建时间-空间-状态网络,研究考虑兼容检修和多次检修的动车组高级修计划优化方法。建立了相应的多商品流模型,并调用商业软件进行优化求解。为了对比分析,论文还基于0-1整数构模技术直接建立了线性0-1整数规划模型。(4)研究了基于多目标规划理论的动车组高级修轮廓计划优化方法。针对综合考虑动车组使用效率最大化和检修基地收益最大化的多目标高级修轮廓计划优化问题,将最小时间粒度划分到“月”,以动车组使用效率最大化和检修基地收益最大化分别作为两个优化目标,并考虑相应的实际约束条件建立多目标规划数学模型。此外,还将在欧拉坐标系下检修车间在时间维度断面的动车组在修列数和在拉格朗日坐标系下动车组的所处状态进行耦合,可使得模型构建更加简洁。最后,基于ε-constraint法求解近似Pareto最优解设计了相应的求解方法,以期为管理部门提供具有不同“偏好”的优化方案。(5)基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的案例背景进行了实证研究。依托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动车组运用维护技术研究——动车组高级修错峰维修计划研究”,基于上海局的应用背景与实际运营数据,运用以上优化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所提出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谢雨宏[6](2019)在《大型高铁客站站房使用后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大型高铁客站自诞生至今仅十余年,属较新的建筑类型,其使用后评价既有研究数量相对较少,深度相对较浅。随着“四纵四横”高铁网完全建成,大量尚处于初创期和试错期的大型高铁客站全状态投运,站房的设计失误逐步暴露,应及时发现并纠正,避免错误重现。以全国各地共21座大型高铁客站站房为样本,进行多轮走访调研,发放11类问卷共4817份,运用SPSS、SAS、yaahp、MATLAB等软件进行定量研究。同时,以定性分析弥补结构化研究的不足。研究中的使用后评价主要分为综合满意度评价、焦点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三部分。综合满意度评价以不同使用群体、不同客站站房、不同时间为控制变量,在通过了信效度检验的基础上,分三阶段进行均值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AHP-模糊综合评价,获得了较为系统、详实的评价结果。焦点评价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候车大厅的喜爱度评价,探讨了4个大项,15个中项,22个小项的旅客喜爱度,总结了既有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第二阶段是对设计人员内部访谈,以及对意见箱和投诉热线的查看和整理,发现了诸多隐藏问题并提出了整改意见。在以上评价的基础上,提取出高铁客站站房中的若干突出问题进行诊断性评价。对我国高铁站的基本人流模式问题,通过秩和检验,否定了现行规范总则中“我国高铁站为‘通过式’人流”的基本假设,确认了“我国高铁站仍以‘等候式’人流为主,辅以少量‘通过式’人流”的基本现实。对高铁客站站房的规模预测问题,新建了基于Fisher分布参数估计,预测高铁客站站房及候车空间最高聚集人数的数学模型,能有效解决站房部分空间规模预测不准确的问题。针对站房与城市交通接驳问题,运用改进型logistics模型进行全要素建模,在传统接驳方式中首次纳入4大新要素,计算分摊率期望值,得出量化的设计建议。针对换乘接续现状的不便,提出并讨论了多种优化方案,通过专家评价得出优化建议。此外,还在大型高铁客站站房的商业运营、安检漏洞、大众误解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针对POE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最后,将研究成果具象化、条文化、系统化,提出高铁客站站房的设计改进建议,为设计实践及规范修编提供参考。

文涛[7](2019)在《贵阳北站客流高峰期间客运组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铁路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当今旅客出行需求已由安全、快捷的基本需要,向着安全、快捷、准时、舒适的高端要求转变。然而,车站客运量随着时间的不同而改变,在非节假日等时期客流相对平稳,但在节假日、春暑运等重点时期,车站客运量明显增长。本文通过分析,先研究国内和国外旅客运输的特点及分类,吸取成功案例经验,以实现优化运输组织方案、改善设备能力、提高作业效率为目标,对高峰期车站客运组织工作的综合分析评价和提出进一步优化建议。高铁车站的客运组织影响了旅客出行的体验,贵阳北站作为西南地区主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对其客运、行车组织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本文首先介绍了贵阳北站的基础情况,分析高峰客流特性,对贵阳北站高峰期客流进行预测。同时通过研究客流构成,从客运组织方案、通道和售票能力、设备能力等方面,介绍了日常时期和高峰时段运输组织工作现状。分析对比贵阳北站日常时期与高峰时期客流量,计算出贵阳北站各点的客运组织能力,明确客运能力限制因素,选取7个定量指标,确定评价指标隶属度。结合贵阳北站现有客运组织方案,利用权重修正模型确定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贵阳北站高峰运输组织进行评价。首先确定权重方法,其次对权重建立修正模型,获得最为合理的各项指标权重。然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个指标最终权重数值,通过计算模糊矩阵,从安全性指标、方便性指标、服务效率指标等方面,构造总评价矩阵,对高峰运输组织进行体系进行评价,得到评价结果并提出建议,以优化贵阳北站高峰时期运输组织工作。最后,结合运输组织、旅客流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提升客流高峰调查与预测能力、发挥同城车站区域分流作用、优化安检验证设备配置和客流通过组织、拓展候车厅功能并提升旅客出行质量、优化乘降组织流程时限快进快出、优化售取票设备配置和加强应急处置、设备补强等7个方面,对贵阳北客运组织方案进行优化。

刘莹莹[8](2018)在《新闻框架理论视域下《人民铁道》春运报道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选取了《人民铁道》2009年至2018年共826篇的春运报道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新闻框架理论发现《人民铁道》在春运报道中的特点,并发现其中不足之处,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对应的改进方案并进行反思。力求通过对《人民铁道》春运报道的分析找出铁路行业报相关报道的规律,为今后的相关报道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基于新闻传播领域的框架理论,将春运报道框架分为高层次结构、中层次结构和低层次结构,并依次建立相应的研究类目。《人民铁道》的春运报道具有以下几大特点:报道内容全面、系统地展示了铁路工作内容;从专业角度提供相关信息,使受众需求得到满足;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树立良好的媒体及企业形象。在报道框架中《人民铁道》的春运报道依然有可以提升的空间。报道角度局限,评论体裁较少;新闻策划缺乏媒介融合思维;语言风格落入窠臼等都是《人民铁道》在报道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在报道主题选择上可以增加报道角度,丰富报道风格;在文本建构上注重媒介融合,创新报道策划模式;在报道倾向上借鉴修辞学和语言学的手法,力求语言风格灵动活泼,客观展现春运全貌。

李晨[9](2020)在《基于可变编组动车组的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优化调整》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旅客出行需求呈不断增长的态势。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路网已逐步完善,其所提供的旅客列车服务质量也逐年提升,高速铁路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的市场竞争力日渐增强。但是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口分布的差异性会影响到高速铁路的客流结构,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客流需求分布不均衡。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动车组编组大多采用固定编组方式,在大多数高铁线路客流平峰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载客率过低的情况,导致了大量运力浪费。因此在对高速铁路运输产品进行优化设计时,列车开行方案的制定需要从市场角度出发,保证运能及运量的匹配性,同时满足旅客对于高速铁路运输产品的服务要求。为避免在非繁忙区间及非高峰时段动车组运能的浪费,在满足旅客出行的同时提升动车组的运用效率,基于可变编组列车的高铁列车开行方案研究已经成为我国铁路部门进一步提升高速铁路运输产品质量的重点方向。本文在分析和借鉴国内外关于可变编组动车组相关研究以及列车开行方案相关问题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针对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客流需求及两者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研究得到的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与客流需求相互作用的过程,进而针对客流的波动变化特性进行高铁时段划分。根据每个时段客流需求与现有高铁列车开行方案的匹配情况进行调整,基于可变编组动车组得到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的调整优化模型并设计算法完成了求解过程。本文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详细阐述了可变编组动车组的发展现状及优势,明确了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及客流需求的概念,并系统分析了两者的特点。将客流需求及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切入点分析两者关联性,并分析客流需求在日常及年度中的波动,将其作为依据,采用某高铁车站日旅客发送量作为样本,运用有序聚类分析法进行客流时段划分。2.建立客流需求与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匹配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客流需求满足率、列车平均上座率及客流结构匹配率等,并得到基于信息熵的各指标权重系数,明确客流需求与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匹配性评价方法。3.建立线性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求解基于可变编组动车组进行调整的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以列车开行广义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考虑不同的编组模式,在约束条件设置上考虑客流服务水平约束、旅客服务与列车停站耦合约束、可变编组情况下的列车定员约束、可变编组情况下的列车能力约束等。模型采用Python编程实现,调用Cplex求解,得到优化后的列车开行方案。4.进行实际案例分析,根据客流划分结果评价不同时段中客流需求与列车开行方案匹配性,对评价结果为“一般”及其以下的时段,代入模型得到调整后的方案,并与既有方案进行对比,验证本文提出的基与可变编组列车所进行的高铁列车开行方案优化调整方案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杨壮[10](2018)在《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春运临时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铁路运输能力已得到大大提高,但在春运期间,旅客运输需求急速增加,据统计,2016年春运我国铁路发送量达到3.03亿人次,铁路运输能力仍呈现“紧张、滞塞”的状态。为了全力保障春节旅客运输的有序进行,铁路部门采取多项春运组织措施,其中临客列车的开行是春运工作组织措施的重中之重。合理组织、安排临时旅客列车的开行,对缓解铁路运输的压力、满足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成都局集团公司春运临客组织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成都局集团公司的基本概况,包括成都局集团公司管内主要车站及线路情况、日常旅客运输与历年春运旅客运输情况等。同时也着重强调了成都局集团公司基本的春运组织措施,除组织临客开行外,还有售票、乘降、车机工电辆等部门的保障组织措施等。其次,论文系统地分析了临时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具体编制原则与编制过程,并且概述了临客开行方案所包含的基本要素和主要影响因素。另外,论文探讨了临时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与图定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区别与联系,并且为临客开行方案制定中深入制约的影响因素——客车车底数,提供了若干种解决路径。然后,论文以临时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特点为基础,确定了临时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采用聚类-主成分分析法,以2016年成都局集团公司节后管内临客开行方案为评价研究对象进行实例分析,根据评价结果对临客列车开行方案提出调整方向与措施。

二、成都:春运第一轮客流高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都:春运第一轮客流高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LGB-LSTM-DRS的对外客运枢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短时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对外客运枢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定性分析
    2.1 枢纽与轨道交通的相关概念
        2.1.1 对外客运枢纽的概念与特点
        2.1.2 对外客运枢纽功能
        2.1.3 本文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描述指标
        2.1.4 对外客运枢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概念与特点
    2.2 对外客运枢纽轨道交通客流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2.2.1 轨道交通网络因素
        2.2.2 客流服务组织因素
        2.2.3 运营时间类影响因素
        2.2.4 前序客流类影响因素
    2.3 本章小结
3 对外枢纽短时客流预测特征工程
    3.1 预测框架与特征构建思路
    3.2 常规特征构建
        3.2.1 常规特征构建依据
        3.2.2 常规特征构建
    3.3 基于特征衍生的统计特征构建
        3.3.1 统计特征构建依据
        3.3.2 统计特征构建
        3.3.3 特征数据处理方法
    3.4 高维特征可视化
        3.4.1 高维数据降维与可视化
        3.4.2 流形学习
        3.4.3 MDS与 Isomap算法介绍
        3.4.4 本文构建特征的降维可视化
    3.5 本章小结
4 面向对外枢纽客流特点的LGB-LSTM-DRS短时预测模型
    4.1 针对预测难点的模型选择思路
        4.1.1 对外客运枢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短时预测主要难点
        4.1.2 模型选择思路
    4.2 改进网络结构的多源特征输入LSTM预测模型
        4.2.1 深度学习理论
        4.2.2 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基本原理
        4.2.3 LSTM的网络结构改进
        4.2.4 基于RAdam优化器和余弦学习率衰减算法的权重矩阵优化
    4.3 LIGHTGBM预测模型
        4.3.1 提升树模型:GBDT基本原理
        4.3.2 Light GBM模型介绍及建立
    4.4 局部最优融合模型LGB-LSTM-DRS
        4.4.1 模型融合常用方法概述
        4.4.2 动态回归器DRS选择
    4.5 本章小结
5 成都东站案例分析
    5.1 案例概述
    5.2 实验参数设置
        5.2.1 改进结构的多元输入LSTM参数设置
        5.2.2 Light GBM参数设置
        5.2.3 动态回归器(DRS)参数设置
    5.3 LGB-LSTM-DRS组合模型评估
        5.3.1 统计特征有效性验证
        5.3.2 预测模型有效性验证1:拟合与残差分析
        5.3.3 预测模型有效性验证2:不同模型评估对比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研究成果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区域轨道交通综合客运枢纽多交通方式运能匹配及协调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区域轨道交通综合客运枢纽运能匹配概述
    2.1 区域轨道交通综合客运枢纽概况
        2.1.1 区域轨道交通综合客运枢纽的定义
        2.1.2 综合客运枢纽多种交通方式概况
        2.1.3 综合客运枢纽衔接客流组成
    2.2 综合客运枢纽运能匹配及影响因素
        2.2.1 综合客运枢纽运能匹配定义
        2.2.2 运能匹配影响因素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综合客运枢纽运能匹配度计算及瓶颈识别研究
    3.1 运能匹配度计算原则
    3.2 铁路运输与多种交通方式间衔接能力分析
        3.2.1 铁路旅客到发能力分析
        3.2.2 铁路旅客列车载客率分析
        3.2.3 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能力
        3.2.4 铁路与城市公交的衔接能力
        3.2.5 铁路与出租车的衔接能力
    3.3 瓶颈识别及运能协调度分析
        3.3.1 运能供给需求分析
        3.3.2 多种交通方式运能瓶颈识别
        3.3.3 多种交通方式运能协调度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综合客运枢纽多种交通方式运能协调优化
    4.1 综合客运枢纽运能协调优化概述
        4.1.1 运能协调的基本内涵
        4.1.2 综合客运枢纽运能协调优化目标
    4.2 考虑运营成本的综合客运枢纽运能协调优化模型
        4.2.1 模型的假设
        4.2.2 符号说明
        4.2.3 模型的建立
    4.3 模型的求解方法
        4.3.1 传统多目标问题求解方法
        4.3.2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求解
    4.4 求解过程描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例分析
    5.1 成都东站概况
        5.1.1 车站基本概况
        5.1.2 站房布置结构
        5.1.3 产业区位及区域经济
    5.2 成都东站多种交通方式运能匹配度计算
        5.2.1 多种交通方式衔接概况
        5.2.2 列车载客率分析
        5.2.3 铁路旅客到发能力分析
        5.2.4 运能匹配度取值及瓶颈分析
        5.2.5 客流高峰期运能协调度分析
    5.3 成都东站多种交通方式运能协调优化
        5.3.1 不考虑运营成本的协调优化方案
        5.3.2 考虑运营成本的运能协调优化方案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经济联系势能计算原始数据及取值
    附录2 成都东站列车时刻表及载客率取值
    附录3 CRH和CR系列动车组基本情况表
    附录4 综合客运枢纽多交通方式运能匹配度取值
    附录5 应用LINGO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求解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3)基于可复用周期的高速铁路动车组运用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动车组运营及运用研究现状
        1.3.1 国内动车组运营及运用研究现状
        1.3.2 国外动车组运营及运用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的技术路线
2 动车组运用理论基础
    2.1 动车组
        2.1.1 动车组概述
        2.1.2 动车组的分类
        2.1.3 动车组的特点
    2.2 动车组运用模式
        2.2.1 动车组运用方式
        2.2.2 动车组备用与配属
    2.3 动车组检修方式与修程
        2.3.1 动车组的检修方式
        2.3.2 动车组修程
    2.4 动车组运用计划相关概述
        2.4.1 动车组运用计划
        2.4.2 动车组运用计划种类
        2.4.3 计划编制影响因素
        2.4.4 动车组运用计划与动车组交路计划的区别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可复用周期的动车组运用优化研究
    3.1 我国的铁路客流变化分析
    3.2 我国高铁动车组运用计划编制面临新挑战
    3.3 基于完整周计划的动车组周期性运用
        3.3.1 高速铁路客流的周期变化特性
        3.3.2 完整周计划与特殊假期计划嵌套分析
    3.4 基于可复用周计划的动车组运用优化问题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运用与检修计划优化模型研究
    4.1 指派问题的基本理论
    4.2 动车组运检计划的优化模型建立
        4.2.1 符号定义
        4.2.2 约束条件描述
        4.2.3 目标函数
    4.3 优化模型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算法设计及算例分析
    5.1 遗传算法的概述
        5.1.1 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
        5.1.2 遗传算法的求解流程
    5.2 算法设计
        5.2.1 编码方法
        5.2.2 适应度函数
        5.2.3 选择算子
        5.2.4 交叉算子
        5.2.5 变异算子
        5.2.6 算法终止条件
    5.3 算例分析
        5.3.1 基础数据的准备
        5.3.2 平常时期动车组周计划
        5.3.3 特殊假期动车组周计划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大连北站春运客流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客流预测研究现状
    2.2 春运客流相关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连北站春运客流分析
    3.1 大连北站简介
    3.2 大连北站客流形成原因
    3.3 大连北站春运客流特点
        3.3.1 流向分析
        3.3.2 统计规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连北站春运客流预测
    4.1 预测概念
    4.2 预测步骤
    4.3 常用预测模型
        4.3.1 时间序列回归模型
        4.3.2 指数平滑模型
        4.3.3 多元回归分析
        4.3.4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4.4 基于组合模型的大连北站春运客流预测
    4.5 预测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连北站春运大客流对策研究
    5.1 春运组织对策与建议
        5.1.1 保证重点旅客需求
        5.1.2 合理安排运输能力
        5.1.3 完善乘降组织工作
        5.1.4 优化临客开行方案
    5.2 紧急情况及应急预案
        5.2.1 短期内客流激增情况处理预案
        5.2.2 车辆故障应急处理预案
        5.2.3 车辆晚点应急处理预案
        5.2.4 客运设备发生故障应急处置预案
        5.2.5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动车组高级修计划优化的理论和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研究背景
        1.1.2 论文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现状总结
    1.4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与论文结构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4.3 论文结构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动车组高级修计划编制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动车组检修业务分析
        2.1.1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2.1.2 动车段(所)布局
        2.1.3 动车组检修制度分析
    2.2 动车组管理
    2.3 动车组高级修计划编制问题
    2.4 动车组高级修计划编制影响因素分析
        2.4.1 高级修周期中的动车组运用规律分析
        2.4.2 高级检修时间窗口推算
        2.4.3 计划期内动车组需求变化规律分析
        2.4.4 动车组高级修能力配置分析
    2.5 动车组高级修计划优化面临的问题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状态函数的动车组高级修计划优化方法
    3.1 问题描述及边界假设
    3.2 数学优化模型
        3.2.1 参数及决策变量
        3.2.2 状态函数构造
        3.2.3 目标函数及主要约束条件分析
        3.2.4 数学模型综合表述
        3.2.5 模型线性化
    3.3 求解算法设计
        3.3.1 模型预处理
        3.3.2 基于模拟退火机制的求解算法设计
        3.3.3 基于遗传协同进化机制的求解算法设计
        3.3.4 基于粒子群寻优机制的求解算法设计
        3.3.5 优化方案可行化策略
    3.4 启发式算法效率对比分析
    3.5 基于上海局的案例研究
        3.5.1 数据准备
        3.5.2 优化结果及分析
        3.5.3 检修能力的敏感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时空网络的动车组高级修计划优化方法
    4.1 动车组高级修计划编制问题与时空网络的结合
    4.2 检修地点固定的动车组高级修计划优化
        4.2.1 时间-状态网络设计
        4.2.2 备选径路集的生成
        4.2.3 数学模型构建
    4.3 不同建模方式的求解效率对比
    4.4 考虑兼容检修和多次检修的高级修计划优化
        4.4.1 时间-空间-状态三维立体网络设计
        4.4.2 备选径路集生成
        4.4.3 多商品流模型构建
    4.5 基于上海局的案例研究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多目标规划理论的动车组高级修轮廓计划优化
    5.1 问题描述及边界假设
    5.2 多目标数学规划模型构建
        5.2.1 参数及决策变量
        5.2.2 优化目标与约束条件分析
        5.2.3 模型的综合表述
    5.3 多目标规划问题的帕累托最优解算法
    5.4 基于上海局的案例研究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研究结论
    6.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上海动车组检修基地介绍
附录B 计划编制日的动车组统计数据
附录C 各案例的其它输入参数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大型高铁客站站房使用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1.2.1 研究背景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外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研究中的不足
    1.3 相关学科、研究方法及主要技术路线
        1.3.1 相关学科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意义、范围与研究策略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范围
        1.4.3 研究策略
    1.5 研究的特色、创新点和局限性
        1.5.1 研究特色
        1.5.2 主要创新点
        1.5.3 研究的局限性
    1.6 几个重要概念
        1.6.1 高铁客站
        1.6.2 大型
        1.6.3 站房
        1.6.4 使用后评价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评价前准备
    2.1 概述
    2.2 评价前准备的目的
    2.3 对评价客体的预研究
        2.3.1 评价客体的范围
        2.3.2 对评价客体的现场调研
        2.3.3 对评价客体的图纸分析
        2.3.4 评价客体的分类
        2.3.5 评价客体的选择
    2.4 对使用者(评价主体)的预研究
        2.4.1 对三大类使用者的现场访谈
        2.4.2 对使用者的问卷调查
        2.4.3 评价主体的范围和抽样方法的确定
    2.5 评价逻辑的建立
        2.5.1 拟定研究思路
        2.5.2 确定研究旨趣
        2.5.3 研究设计综合性评价
        2.5.4 研究设计焦点评价
        2.5.6 选择分析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型高铁客站站房综合满意度评价
    3.1 满意度评价概述
        3.1.1 满意度评价的概念界定
        3.1.2 满意度评价的研究状况
    3.2 满意度评价设计
        3.2.1 满意度评价的研究目的
        3.2.2 满意度评价的研究内容
        3.2.3 满意度评价的研究方法
    3.3 研究假设的提出
        3.3.1 先导性研究
        3.3.2 研究假设
    3.4 信效度检验
        3.4.1 信度检验
        3.4.2 效度检验
    3.5 第一阶段:以不同使用者为控制变量的满意度研究
        3.5.1 评价客体的背景信息
        3.5.2 问卷设计和数据采集
        3.5.3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3.6 第二阶段:以不同车站为控制变量的满意度研究
        3.6.1 评价对象的选取
        3.6.2 问卷调查和数据搜集
        3.6.3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3.7 第三阶段:以不同时间(平峰期和高峰期)为控制变量的满意度研究
        3.7.1 评价对象的选取
        3.7.2 问卷调查和数据搜集
        3.7.3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3.8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型高铁客站站房满意度评价权重计算
        3.8.1 层次分析法概述
        3.8.2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3.8.3 因子的重要性排序
        3.8.4 权重计算
        3.8.5 层次分析结果的综合分析
    3.9 大型高铁客站站房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
        3.9.1 模糊综合评价理论概述
        3.9.2 运用yaahp软件实施模糊综合评价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型高铁客站站房焦点评价
    4.1 焦点评价概述
    4.2 候车大厅的旅客喜爱度评价
        4.2.1 喜爱度评价概述
        4.2.2 喜爱度评价设计
        4.2.3 对评价客体的预研究
        4.2.4 现场调研
        4.2.5 喜爱度问卷设计及样本采集
        4.2.6 喜爱度分析及结果
    4.3 基于内部访谈、意见箱及投诉热线的焦点评价
        4.3.1 概述及评价措施
        4.3.2 焦点问题及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几类特殊站型的专项评价
    5.1 线下穿越型
        5.1.1 线下穿越型概述
        5.1.2 线下穿越式站型的评价框架
        5.1.3 线下穿越型优点
        5.1.4 线下穿越型缺点
        5.1.5 线下穿越型高铁站适用性的基本结论
    5.2 站城一体型
        5.2.1 站城一体型概述
        5.2.2 站城一体式站型的评价框架
        5.2.3 站城一体型优点
        5.2.4 站城一体型缺点
        5.2.5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
        5.2.6 站城一体型高铁站适用性的基本结论
        5.2.7 站城一体型高铁站推广中的困难及建议
    5.3 骑跨式站型——小城大站
        5.3.1 骑跨式站型简介
        5.3.2 骑跨式站型的评价框架
        5.3.3 若干缺点的研究及评价
        5.3.4 若干优点的研究及评价
        5.3.5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
        5.3.6 骑跨式高铁站适用性的基本结论
    5.4 线侧式站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若干突出问题的诊断性评价
    6.1 若干突出问题概述
    6.2 诊断性评价概述
    6.3 基本人流模式(“通过式”还是“等候式”)问题
        6.3.1 基本人流模式设计现状
        6.3.2 高铁站“通过式”客流的假设检验
        6.3.3“通过式”客流不成立的原因分析
        6.3.4 基本人流模式改进建议
    6.4 规模预测问题
        6.4.1 基于Fisher分布参数估计的最高聚集人数预测模型
        6.4.2 站房面积指标问题
        6.4.3 旅客车站专用场地最小面积问题
    6.5 站房与城市交通接驳问题
        6.5.1 各种接驳方式的分摊率
        6.5.2 小汽车送站落客区问题
        6.5.3 停车场问题
        6.5.4 地铁接驳问题
        6.5.5 网约车问题
    6.6 铁路换乘接续问题
        6.6.1 既有换乘接续方式及优缺点
        6.6.2 换乘接续旅客喜爱度专项调研
        6.6.3 其他换乘接续方案的探讨
        6.6.4 优化方案的专家投票及改进建议
    6.7 安检漏洞问题
        6.7.1 安检漏洞的发现
        6.7.2 模拟违禁物品传递实验
        6.7.3 产生安检漏洞的原因
        6.7.4 安检漏洞解决措施
    6.8 各种误解的集中解释
        6.8.1 高铁客站远离市区及命名问题
        6.8.2 国外高铁站“更繁忙”但“不拥挤”问题
        6.8.3 站房及接驳交通未通宵运营问题
    6.9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大型高铁客站站房设计改进建议
    前言
    7.1 总则
    7.2 总平面布置的改进建议
        7.2.1 总平面布置改进建议
        7.2.2 总体流线设计改进建议
        7.2.3 站房总体设计的其他改进事项
    7.3 车站广场的设计改进建议
        7.3.1 车站广场组成的改进建议
        7.3.2 车站广场设计要点的改进建议
        7.3.3 专用场地面积指标的改进建议
        7.3.4 站房平台设计值的改进建议
        7.3.5 广场绿化的设计改进建议
        7.3.6 公交、轨交接驳的设计改进建议
        7.3.7 卫生间设计改进建议
    7.4 站房的设计改进建议
        7.4.1 基本设计原则的改进建议
        7.4.2 集散厅
        7.4.3 候车区(室)
        7.4.4 售票用房
        7.4.5 高铁快递设施改进建议
        7.4.6 旅客服务设施改进建议
        7.4.7 旅客用厕所、盥洗间改进建议
        7.4.8 客运管理、生活和设备用房设计改进建议
    7.5 站场客运建筑的设计改进建议
        7.5.1 跨线设施的设计改进建议
        7.5.2 检票口设计改进建议
    7.6 设施设备的设计改进建议
        7.6.1 暖通、空调的改进建议
        7.6.2 信息智能化的改进建议
结论及展望
    1.主要研究成果
    2.主要创新点
    3.进一步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1 调研的大型高铁客站站房基本信息表
附录 2 大型高铁客站站房使用后评价探索性员工问卷
附录 3 大型高铁客站站房使用后评价探索性旅客问卷
附录 4 大型高铁客站站房使用后满意度调查表(旅客)
附录 5 大型高铁客站站房使用后满意度调查表(动车司乘人员)
附录 6 大型高铁客站站房使用后满意度调查表(车站工作人员)
附录 7 候车空间旅客使用喜爱度倾向调查表
附录 8 线下穿越型高铁站适用性专家评价表
附录 9 站城一体型高铁站适用性专家评价表
附录 10 骑跨型高铁站适用性专家评价表
附录 11 大型高铁站站房城市交通接驳方式调查表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贵阳北站客流高峰期间客运组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总结
    1.3 论文的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论文的写作思路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第2章 贵阳北站概况及高峰期客流特征
    2.1 贵阳北站基本概况
        2.1.1 车站的位置、等级和性质
        2.1.2 车站的技术经济特征
        2.1.3 贵阳北站组织指挥系统
    2.2 贵阳北站客运设备
        2.2.1 客运设备的分类
        2.2.2 站房
        2.2.3 站前广场
        2.2.4 站场
        2.2.5 动车运用所
    2.3 高峰期客流特点
        2.3.1 高峰客流组成基本要素
        2.3.2 高峰客流的特性
    2.4 贵阳北站日常时期与高峰时期客流数量对比
    2.5 客运量预测
        2.5.1 客运量预测的意义
        2.5.2 贵阳北站高峰期客流预测
第3章 贵阳北站客运能力分析与计算
    3.1 贵阳北站高峰客流构成分析
    3.2 贵阳北站旅客走行流线状况
        3.2.1 贵阳北站剖面结构分析
        3.2.2 贵阳北站旅客走行流线
    3.3 贵阳北站能力计算
        3.3.1 贵阳北站客运组织能力
        3.3.2 检票通道能力计算
        3.3.3 候车室能力计算
        3.3.4 贵阳北站售票组织能力
        3.3.5 贵阳北动车所能力
    3.4 客运能力限制因素
    3.5 评价指标隶属度确定
第4章 贵阳北站客流高峰运输组织体系评价
    4.1 权重确定方法
    4.2 权重修正模型
    4.3 贵阳北站高峰时期客运组织方案
    4.4 模糊综合评价法
        4.4.1 模糊综合评价法具体步骤
        4.4.2 计算模糊矩阵并对高峰运输组织体系评价
        4.4.3 评价结果
第5章 贵阳北站客流高峰期运输组织方案优化
    5.1 贵阳北站客运组织存在的问题
    5.2 贵阳北站客运组织方案优化建议
        5.2.1 提升客流高峰调查与预测能力
        5.2.2 充分发挥同城车站区域分流作用
        5.2.3 优化安检验证设备配置和客流通过组织
        5.2.4 拓展候车厅功能并提升旅客出行质量
        5.2.5 优化乘降组织流程实现快进快出
        5.2.6 优化售取票设备配置和加强应急处置
        5.2.7 贵阳北站设备补强方案
    5.3 贵阳北站客运组织优化成效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新闻框架理论视域下《人民铁道》春运报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国情造就了“春运”人口大迁徙
        1.1.2 铁路部门成为“春运”主力军
        1.1.3 《人民铁道》为代表的铁路行业类报纸发展面临挑战
    1.2 文献综述
        1.2.1 春运报道相关研究
        1.2.2 新闻框架理论相关研究
    1.3 研究设计
        1.3.1 确立研究问题
        1.3.2 研究设计
        1.3.3 研究方法
    1.4 概念及核心理论界定
        1.4.1 春运报道
        1.4.2 新闻框架理论
    1.5 创新点
第二章 《人民铁道》春运报道新闻框架统计及分析
    2.1 新闻框架高层次结构:明确报道主题,突出报道内容
        2.1.1 报道数量
        2.1.2 报道体裁
        2.1.3 报道主题
    2.2 新闻框架的中层次结构:组合新闻素材,建构文本内容
        2.2.1 消息来源
        2.2.2 文本框架
        2.2.3 版面位置
    2.3 新闻框架的低层次结构:选择报道形式,奠定情绪基调
        2.3.1 语言分析
        2.3.2 报道基调
第三章 《人民铁道》春节报道新闻框架的特点
    3.1 主题结构:报道主题深入基层,全面展现铁路工作
        3.1.1 建立铁路工人工作幸福感
        3.1.2 承担媒体相应的社会责任
    3.2 文本建构:掌握受众需求,发布权威消息
        3.2.1 从专业角度提供信息
        3.2.2 运用传播方法满足受众需求
    3.3 报道倾向:宣传正面报道,树立正面形象
        3.3.1 坚持正面宣传,弘扬正能量
        3.3.2 树立媒体及企业的正面形象
    3.4 小结
第四章 《人民铁道》春节报道新闻框架存在的问题
    4.1 主题结构:报道角度局限,体裁较为单调
        4.1.1 以铁路内部工作居多,对外界关注较少
        4.1.2 报道体裁缺乏丰富性,评论作用不够突出
    4.2 文本建构:消息来源单一,缺乏策划思维
        4.2.1 主要依靠供稿,采访环节较少
        4.2.2 报道策划缺乏系统性及媒介融合思维
    4.3 报道倾向:语言搭配重复,正面报道落入窠臼
        4.3.1 语言修辞重复老套,词汇搭配固化明显
        4.3.2 正面报道缺乏创新,片面性突出
    4.4 小结
第五章 《人民铁道》春运报道新闻框架改进建议
    5.1 报道主题:增加报道角度,丰富报道风格
        5.1.1 涵盖各方信息,满足受众需求
        5.1.2 注重评论体裁,加强言论力量
    5.2 文本建构:打破传统写作框架,创新报道策划思维
        5.2.1 打破写作框架,增强报道吸引力
        5.2.2 报道策划注重媒介融合,凸显人文关怀
    5.3 报道倾向:语言风格灵动活泼,客观展现春运全貌
        5.3.1 借鉴文学表现手法,增强报道可读性
        5.3.2 批评报道提高警示,有利铁路工作开展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基于可变编组动车组的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优化调整(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列车开行方案编制相关研究
        1.2.2 列车开行方案评价相关研究
        1.2.3 列车开行方案调整相关研究
        1.2.4 可变编组动车组应用研究
        1.2.5 研究现状总结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可变编组动车组概况及列车开行方案基本理论
    2.1 可变编组动车组
        2.1.1 编组特点
        2.1.2 适用性分析
        2.1.3 使用优势
    2.2 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基本理论
        2.2.1 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概述
        2.2.2 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的主要内容
        2.2.3 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的影响因素
        2.2.4 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编制基本原则
    2.3 基于可变编组动车组的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制定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高速铁路客流需求理论及列车开行方案匹配性评价
    3.1 高速铁路客流需求基本理论
        3.1.1 高速铁路客流需求概念
        3.1.2 高速铁路客流需求基本特点
        3.1.3 高速铁路客流需求构成要素
        3.1.4 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与客流需求相互影响情况分析
    3.2 高速铁路客流需求波动特性
        3.2.1 日常客流需求波动特性
        3.2.2 年度客流需求波动特性
    3.3 高铁客流时段划分
        3.3.1 问题分析
        3.3.2 有序样本聚类法
        3.3.3 实例分析
    3.4 客流需求与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匹配性分析
        3.4.1 客流需求与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匹配性分析基本原则
        3.4.2 客流需求与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匹配性分析指标选择
        3.4.3 客流需求与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匹配性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3.4.4 客流需求与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匹配性评价方法
    3.5 基于可变编组动车组的高铁列车开行方案调整优化方法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可变编组动车组的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调整优化模型
    4.1 优化思路
    4.2 假设分析
    4.3 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
        4.3.1 参数符号说明
        4.3.2 模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4.3.3 模型综合表述
    4.4 测试案例
        4.4.1 数据准备
        4.4.2 算例求解及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案例分析
    5.1 基础数据及相关参数
    5.2 列车开行方案调整前评价
        5.2.1 客流需求满足率指标评价分析
        5.2.2 列车平均上座率指标评价分析
        5.2.3 客流结构匹配率评价分析
        5.2.4 评价结果
    5.3 列车开行方案调整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
    6.2 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春运临时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成都局集团公司春运概况
    2.1 成都局集团公司基本概况
        2.1.1 区域管辖范围
        2.1.2 日常旅客运输情况
        2.1.3 历年春运旅客运输概况
    2.2 春运组织措施
        2.2.1 组织临客开行
        2.2.2 售票组织
        2.2.3 乘降组织
        2.2.4 其他行车保障组织
    本章小结
第3章 春运临客开行方案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临客开行方案的制定原则与过程
        3.1.1 制定原则
        3.1.2 制定过程
    3.2 临客开行方案的基本要素与影响因素
        3.2.1 基本要素
        3.2.2 影响因素
    3.3 临客车底的使用方案及乘务人员安排
        3.3.1 车底使用方案
        3.3.2 临客乘务人员安排
    3.4 临客列车与图定列车的区别
    3.5 临客列车组织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本章小结
第4章 春运临客方案评价方法
    4.1 临客开行方案评价的原则
    4.2 临客开行方案的事后评价指标体系
        4.2.1 评价指标的选取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2.3 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4.3 评价方法的选取与应用
        4.3.1 评价方法的选取
        4.3.2 评价方法的应用
    本章小结
第5章 2016年成都局集团公司春运临客方案评价实例
    5.1 临客方案评价
        5.1.1 评价样本选取客座率
        5.1.2 样本列车评价指标计算
        5.1.3 样本指标聚类分析
        5.1.4 样本指标主成分分析评价
    5.2 临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化调整
        5.2.1 优化调整步骤
        5.2.2 优化调整实例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2016成都局集团公司节后管内临客列车开行表
    附表2: 样本列车评价指标计算表
    附表3: 标准化处理后样本数据
    附表4: 近似矩阵
    附表5: 评价样本主成分得分象限分布表

四、成都:春运第一轮客流高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LGB-LSTM-DRS的对外客运枢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短时预测[D]. 胡洪滔.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2]区域轨道交通综合客运枢纽多交通方式运能匹配及协调优化研究[D]. 余潇.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3]基于可复用周期的高速铁路动车组运用优化研究[D]. 张睿.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4]大连北站春运客流分析及对策研究[D]. 傅天琦. 大连交通大学, 2019(06)
  • [5]动车组高级修计划优化的理论和方法[D]. 武建平.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6]大型高铁客站站房使用后评价[D]. 谢雨宏.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7]贵阳北站客流高峰期间客运组织研究[D]. 文涛.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8]新闻框架理论视域下《人民铁道》春运报道研究[D]. 刘莹莹. 广西大学, 2018(01)
  • [9]基于可变编组动车组的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优化调整[D]. 李晨.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10]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春运临时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评价研究[D]. 杨壮.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3)

标签:;  ;  ;  ;  ;  

成都:春节第一轮客流高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