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注射液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鱼腥草注射液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一、鱼腥草注射液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的建立(论文文献综述)

何自会,王青,刘沫,吴彤,欧阳丹薇[1](2021)在《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中药注射剂是中国独创的新制剂,具有起效快、疗效高等优势,打破了中药只适合治疗慢性病的传统观念,弥补了中医临床急救用药的空缺,对某些疑难重症、危急重病的治疗效果较好。但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应用及品种的日益增多,不良反应的出现愈加频繁,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这极大限制了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和发展。本文基于中药注射剂的研究现状,对其安全性和化学成分的质量控制、毒性研究以及物质基础研究工作进行综述,以期为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安全控制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供参考。

苗雨露[2](2019)在《还阳参抗炎作用的机制及物质基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还阳参为菊科植物还阳参属还阳参Crepis crocea(Lamk)Babc的干燥全草,可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肺结核及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然而关于还阳参抗炎作用机制及其活性成分的研究未曾报道。本实验以抗炎药理学指标为检测目标进行有效部位筛选,得到还阳参抗炎有效部位,并进一步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谱效关联的方法对还阳参抗炎药效物质基础进行初步探讨,为还阳参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数据。方法1.采用5mg/Kg LPS尾静脉注射的方法复制炎症大鼠模型。还阳参各剂量组,包括水提物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层部位按2.5g/Kg剂量灌胃给药,观察还阳参抗炎药效指标,筛选抗炎有效部位。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体内的相关炎症因子含量;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全血中Th1/Th2的比值,探讨还阳参有效部位对炎症因子、Th1/Th2、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3.基于核磁(1H-NMR)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根据相应的S-plot图、VIP值及t检验结果,找出与炎症模型相关的内源性差异代谢物;并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方法,将差异代谢物与炎症因子、Th1/Th2及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潜在生物标志物及相关代谢通路,进一步探讨还阳参抗炎作用机制。4.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建立还阳参不同极性部位指纹图谱,得到共有峰面积。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方法,将还阳参不同极性部位共有峰面积与抗炎药效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寻找与药效关联性较大的色谱峰,初步探讨还阳参抗炎物质基础。结果1.还阳参抗炎有效部位的筛选以炎性细胞、脾脏和胸腺指数为药效检测指标,对还阳参抗炎活性部位进行筛选,最终确定还阳参抗炎活性部位为水提物部位。2.还阳参有效部位抗炎作用机制研究2.1还阳参水提物可下调模型大鼠TNF-α、IL-6、IL-1β的含量,较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2.2还阳参水提物可以调节Th1/Th2的漂移,缓解炎症症状,较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2.3还阳参水提物可下调NF-κB信号通路中p-IκBα和p65蛋白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较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3.基于1H-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还阳参抗炎作用机制通过1H-NMR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可知,有15个差异代谢物,其中包括脂质片段、琥珀酸、肌酸、β-OH-丁酸、二甲胺、丙酮、谷氨酰胺、蛋氨酸、氧化三甲胺、磷脂酰胆碱、甘油磷酰胆碱、葡萄糖、甘氨酸、甜菜碱及磷酸甲基酯。将差异代谢物与炎性因子、Th1/Th2及NF-κB信号通路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琥珀酸、甘氨酸、肌酸、蛋氨酸与各炎症指标有较大相关性,具有生物学意义,可以作为LPS致炎及还阳参水提物抗炎的生物标志物,参与的代谢通路有三羧酸循环,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肌酸代谢。4.还阳参不同极性部位抗炎作用的谱效相关性研究4.1还阳参不同极性部位U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结果还阳参各极性部位有24个共有峰,其中水提物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层部位分别为23、9、12、16个共有峰。4.2还阳参抗炎作用谱效相关性分析由谱效相关分析可知,TNF-α分别与18、21号峰呈显着和极显着负相关(P<0.05,P<0.01);IL-1β与6、9、20和23号峰呈显着负相关(P<0.05),与12号峰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IL-6与9号呈显着负相关(P<0.05)。结果说明,6、9、12、18、20、21和23号峰是发挥抗炎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且TNF-α、IL-6及IL-1β的含量与这些色谱峰所代表的成分含量成反比,即这些色谱峰所代表的成分含量越高,还阳参抗炎作用越显着。结论还阳参发挥抗炎作用的有效部位是水提物,并可通过降低模型大鼠炎症因子TNF-α、IL-6及IL-1β的含量,调节Th1/Th2的漂移,减少NF-κB信号通路中p-IκBα和p65蛋白的表达发挥其抗炎机制。进一步基于1H-NMR代谢组学技术探讨还阳参抗炎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肌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以及三羧酸循环。由谱效相关分析可知,6、9、12、18、20、21和23号峰是发挥抗炎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各色谱峰还需通过液质联用、核磁等技术手段进一步确认其化学成分。上述研究为还阳参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数据。

褚延斌,苏小琴,李德坤,周大铮,余伯阳,鞠爱春[3](2018)在《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中药注射剂作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代表,已成为中医药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研究决定其安全性与有效性。针对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等问题,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对其内在成分进行定量,从单一指标到多指标,结合指纹图谱、模式识别、谱效关系、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研究也取得很大的进展。从多指标定量测定、指纹图谱以及谱效关系和Q-marker等方面,对近年来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刘文龙[4](2014)在《中药材鱼腥草株间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质量稳定性控制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鱼腥草为材料,从中药材植株间遗传多样性角度探讨了鱼腥草的质量稳定性问题,在原GAP控制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中药材的“最小一次投料量”数学模型及理论体系,进一步控制了中药材质量稳定性,也更深层次地完善了中药材的质量稳定性控制理论。本文首先从DNA、蛋白质角度与化学成分角度两个层面揭示中药材的原植物体具有遗传多态性现象;然后根据具有DNA多态性的中药植株个体在一定条件下遵循Hardy-Weinberg群体平衡定律,通过将中药指纹图谱信息量、DNA分子标记(ISSR、RAPD)分析结果所携带的信息量与信息熵原理相关联,建立能映射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的“最小一次投料量”的数学模型;最后运用该数学模型展开对鱼腥草模型中药的实验研究,测算出以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值,最终建立以此值为最小投料单元的中药材质量稳定性控制理论。为中药材质量稳定性控制提供一种新思路、新方法与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如下:1.鱼腥草植株间DNA多态性研究:对同一GAP产地46株鱼腥草进行ISSR和RAPD分子标记,应用NTSYS2PC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将筛选出的9条ISSR引物及8条RAPD引物扩增后分别得到134和101条带,其中呈多态性的条带数分别为115和72条,多态比率分别为85.8%、71.3%,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6786、0.6947。两种分子标记结果均揭示了同一GAP产地鱼腥草植株间具有基因多态性。2.鱼腥草植株间蛋白质多样性研究:采用Ramagli改进的Bradford法、SDS-PAGE凝胶电泳法和双波长薄层扫描法等三种方法对鱼腥草植株间的蛋白质进行多样性研究,结果发现,53株蛋白条带分子量大多集中在6.5KD-97.2KD范围内,其蛋白种类差异性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条带颜色深浅不一;蛋白电泳条带的扫描图的总量统计矩零阶矩(AUC-T)、一阶矩(MCRTT)和二阶矩(VCRTT)的RSD分别为40.92%、6.01%和18.57%。由此可见,同一GAP下不同植株鲜鱼腥草个体间蛋白质种类变化不大,但相应的含量显示出丰富的多样性。3.鱼腥草植株间挥发性油指纹图谱多样性:提取得到77株鱼腥草挥发油,并建立了77张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运用总量统计矩指纹图谱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7株鱼腥草挥发油指纹图谱的总量零阶矩AUCT的RSD为341.56%,总量一阶矩MCRTT的RSD为51.43%,总量二阶矩VCRTT的RSD为65.71%;由此可见,种植在同一GAP产地的鱼腥草挥发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间存在较大的变异性。4.基于鱼腥草RAPD扩增条带信息熵的平衡群体研究: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同一GAP产地鱼腥草进行多态性分析,将扩增的条带信息转化成信息熵,运用数学模型测算鱼腥草的"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即最小一次投料量。结果发现,将筛选出的8条RAPD引物对同一GAP产地46株鱼腥草的DNA样品进行扩增,得到101条总条带,其信息熵为H=0.4488~0.9033, RSD为10.43%,计算得到一个"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的值为287株,折算成一次最小投料量约为3.736kg。5.基于鱼腥草ISSR扩增条带信息熵的平衡群体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同一GAP产地鱼腥草进行多态性分析,将扩增的条带信息转化成信息熵,运用数学模型测算鱼腥草的最小一次投料量。结果发现,将筛选出的9条ISSR引物对同一GAP产地46株鱼腥草的DNA样品进行扩增,得到134条总条带,其信息熵为H1=0.3656-0.9786,RSD为14.75%,计计算得到一个"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的值为863株,折算成一次最小投料量约为11.22kg。6.基于鱼腥草挥发油气相指纹图谱信息熵的平衡群体研究:运用信息熵及遗传统计学原理,以同一GAP产地鱼腥草植株间挥发油GC指纹图谱信息量变异系数为枢纽,建立中药稳态提取工艺中平衡群体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发现,获得该产地的遗传平衡群体为29683株,折算成一次最小投料量约为118.7kg。本文从鱼腥草挥发油的指纹图谱的变异性、鱼腥草总蛋白的差异性和鱼腥草的RAPD和ISSR的基因多态性等三个角度揭示了鱼腥草植株间存在生物遗传多样性规律;同时将RAPD、ISSR和挥发油气相指纹图谱的信息量与信息熵原理相结合,运用统计学原理,建立相关数学模型,通过实验求算出三个批次的鱼腥草的‘’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分别为287株、863株、29683株。由结果可知,所得三个不同批次的平衡群体值有很大的差异,究其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内因,不同批次,不同环境平衡群体数值应该会不同;二是测算的角度不同,中药多态性有多种表达形式,不同的表现形式会测算出不同的平衡群体值,最终要经过实验验证、以及临床疗效检验。才能真正实现完全控制中药质量的稳定性,使得中药材“一次投料量”理论可行性、科学性。

周逸群[5](2014)在《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中超分子物质与类过敏反应的关联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文以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分子理论,结合行为学考察、生化指标检测以及免疫指纹图谱法研究辅料、佐剂及给药方式对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类致敏反应的影响,研究超分子物质与类过敏反应的关联性,有利于针对性地改进技术,为中药注射剂的研制开发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以昆明小鼠、Wistar大鼠为致敏动物模型,以HIS、CH50、TPS、IgE为生化检测指标,结合动物行为学评价及耳廓伊文思蓝渗出量,并首次引进超分子理论,对吐温-80、弗氏佐剂及给药方式对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类致敏反应的影响进行研究,判定超分子与类过敏反应的关联性。结合免疫指纹图谱法,比较抗IgE抗体吸附前后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及其注射、滤过注射、灌胃组含药血浆的GC/MS、HPLC/MS图谱差异,研究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的超分子致敏成分,从超分子作用层面来阐释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机制。结果:(1)Compound48/80组、鱼腥草注射液组、鱼腥草蒸馏液组、吐温一80组的小鼠耳蓝染率注射给药分别为100.00%、100.00%、83.30%、91.70%,灌胃给药分别为83.30%、50.00%、75.00%、75.00%,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不同给药方式小鼠耳廓蓝染面积评分:注射组>滤过注射组>灌胃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mpound48/80、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使用自制注射器注射给药(即滤过注射给药)时,与普通一次性注射器注射给药相比,小鼠耳廓伊文思蓝渗出量升高率降低为90.8%、72.7%、83.8%。(3)添加弗氏佐剂组与单独注射剂组及单独佐剂组对比,血样指标HIS、TPS、IgE的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而指标CH50的水平增高不明显。YXC+Z组与YXC组对比,HIS、CH50、TPS、IgE水平的佐剂增强倍数分别为1.86、1.36、1.24、2.78倍。SHL+Z组与SHL组对比,佐剂增强倍数分别为1.64、1.91、1.30、3.13倍。 (4)普通注射器给药、自制注射器给药以及灌胃给药三种方式,Compound48/80组、YXC组、SHL组与生理盐水空白组对比,实验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1, P<0.05).其滤过注射给药与注射给药相比:HIS、CH50、TPS、Ig E水平的滤过注射降低比为0.92、0.64、0.91;0.89、0.59、0.84;0.90、0.75、0.86;0.96、0.82、0.90。(5)双黄连注射液及其含药血浆中可被特异性I gE抗体吸附的成分有22种,分子量范围为114~908,多为酸类、酯类及含氮化合物。鱼腥草注射液及其含药血浆中可被特异性I gE抗体吸附的成分有1 3种,分子量范围为128~340,多为脂肪酮、酯类及醇类等。结论:(1)鱼腥草注射液导致的类过敏反应与辅料吐温-80有关,且不同给药方式可影响其致敏性。致敏性:注射给药>滤过注射给药>灌胃给药。本研究中使用的自制注射器可降低注射给药时两种注射液的致敏性。 (2)过敏反应时动物血管通透性增强,可以伊文思蓝为示踪剂,通过测定组织伊文思蓝渗出量来评价动物过敏反应的强度。耳廓蓝染实验结果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建议结合HIS、CH50、TPS、IgE血液指标检测。(3)对于鱼腥草注射液,佐剂对HIS和IgE的增强效果更强,对于双黄连注射液,佐剂对CH50和IgE的增强效果更强。自制注射器可降低Compound48/80组、YXC组与SHL组大鼠的HIS、CH50、TPS、IgE的水平(P<0.05),且对YXC组的降低效果强于SHL组(P<0.01),显示针筒顶端的特殊垂熔层构造可有效拆解超分子致敏成分。(4)通过免疫吸附实验,结合抗IgE抗体吸附前后的双黄连注射液的HPLC指纹图谱和鱼腥草注射液的GC指纹图谱,可进一步证实不同给药方式可改变中药注射剂的致敏性,通过特异性抗IgE抗体吸附可成功捕获超分子致敏原。(5)双黄连注射液及其含药血浆中的酸类、酯类及含氮化合物,鱼腥草注射液及其含药血浆中的脂肪酮、酯类及醇类等。可形成超分子半抗原,从而使口服不过敏的中药作为注射剂使用时具有免疫毒性引发过敏反应。

梁逸曾,易伦朝,黄熙,王杨[6](2014)在《中药分析新思路及其质量控制》文中指出随着国家对中药现代化的重视,为了更好地诠释中药药性的本质,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中药进行研究。分析化学、药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多种不同的技术在这里融合,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正在不断涌现,中药的分析与质量控制正沿着综合且全面的方向在不断地发展和前进。该文对当前中药分析新思路及其质量控制进行了简要评述,在此基础上,对中药质量控制的色谱指纹图谱进行了分类说明与研究,表明采用现代分析手段,可以实现对中药质量的有效控制。

罗裕,黄娟萍,蔡延渠,梁锦杰,江力,朱盛山[7](2014)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问题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成分的复杂性、未知性、不可预测性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问题。方法查阅中药注射剂相关文献,从药材质量、药物配伍、生产工艺、辅料、质量标准、稳定性、代谢性等方面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结果中药注射剂的成分具有复杂性、未知性、不可预测性,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

刘睿[8](2013)在《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创的新剂型,其药效迅速、疗效提高,在危重急病、疑难重症等治疗上应用广泛。然而,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应用,临床不良反应频繁出现,安全性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系统查阅近年来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方面的相关文献,并从原料药材因素、制剂工艺因素、中药注射液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三个层面对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李毅竦,唐建,刁培渊,杨武宁,覃雪斌,何琼[9](2013)在《人用鱼腥草注射液新质量标准的解读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人用鱼腥草注射液新标准的解读,根据新标准中减少辅料聚山梨酯80的用量并通过检测控制其含量;用专属性较高的薄层鉴别取代理化鉴别并增加对照品至3个;含量测定检测4个组分(其中2个组分有上、下限控制量);增加指纹图谱和原料药材贮藏时间不宜超过24 h等的具体规定分析,认为"成分可知可控"已是中药注射液质量标准的努力方向,提出兽用鱼腥草注射液应借鉴人药的研究成果修订质量标准。

任宏,宋琛超,易伦朝,梁逸曾,易海洋[10](2012)在《鱼腥草注射液定量指纹图谱的建立》文中认为目的建立鱼腥草注射液的定量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用于鱼腥草注射液的质量评价。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程序升温的方法进行色谱分离,使用"2009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对不同批次的鱼腥草注射液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指标物质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不同批次鱼腥草注射液相似度较好,但特征峰的含量差别较明显。结论采用GC方法控制注射液的指纹图谱,方法重现性好,用于鱼腥草注射液的质量评价切实可行。不同批次鱼腥草注射液化学组成相似,其相对比例较稳定。

二、鱼腥草注射液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的建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鱼腥草注射液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质量控制
    1.1 热原及细菌内毒素检查
    1.2 有关物质检查
    1.3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测定
    1.4 不溶性微粒测定
2 中药注射剂毒性评价技术
    2.1 代谢组学技术
    2.2 Microtox(微毒)技术
3 基于指纹图谱技术的中药注射剂化学成分质量控制
    3.1 指纹图谱技术
        3.1.1 色谱法
        3.1.1.1 GC法
        3.1.1.2 HPLC法
        3.1.1.3 UPLC法
        3.1.1.4 HPCE法
        3.1.2 光谱法
        3.1.3 与质谱联用的技术
    3.2 指纹图谱结合模式识别
    3.3 化学指纹图谱与生物评价联用
    3.4 一测多评法结合指纹图谱应用于中药注射剂的定量测定
    3.5 谱效关系整合指纹图谱
    3.6 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指纹图谱质量控制
4 基于“689”原则的中药注射剂物质基础研究
5 结语和展望

(2)还阳参抗炎作用的机制及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总论
    1 还阳参研究进展
    2 内毒素诱导炎症的研究进展
    3 中药抑制内毒素诱导炎症的研究进展
    4 立题依据
    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还阳参抗炎活性部位的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节 还阳参抗炎活性部位的筛选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还阳参水提物对炎症因子、Th1/Th2、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节 基于1H-NMR代谢组学研究还阳参水提物抗炎作用机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还阳参水提物和不同极性部位抗炎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
    第一节 还阳参水提物和不同极性部位U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还阳参水提物和不同极性部位抗炎作用及其谱效相关性分析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登记表
附录三 中英文词语对照
致谢

(3)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多指标定量测定的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
    1.1 一测多评法在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1.2 色谱法在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1.2.1 气相色谱 (GC) 法
        1.2.2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1.2.3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UPLC)
2 基于多指标定量测定结合指纹图谱
3 基于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
4 基于谱效关系的质量控制
5 基于质量标志物的质量控制
6 结语

(4)中药材鱼腥草株间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质量稳定性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中药材质量及稳定性控制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2. 沿用西药“5P质控模式”难以满足中药材质量稳定性控制
    3. 生物遗传多样性内因决定中药材个体(各植株)间存在质量差异性
    4. 从DNA、蛋白质、有效成分三个方面揭示中药材植株间的多样性
    5. 借鉴“Hardy-Weinberg”定律解决中药材植株间的多样性
    6. 运用信息熵原理测算“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
    7. 鱼腥草的研究进展
    8.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
第二章 鱼腥草植株问遗传多样性研究
    第一节 鱼腥草植株间DNA多态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二节 鱼腥草植株间蛋白质多样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三节 鱼腥草植株间挥发性油指纹图谱多样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测算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1. 基于中药指纹图谱所携带信息量的平衡群体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2. 基于RAPD、ISSR扩增条带所承载信息量的平衡群体数学模型的建立
第四章 映射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的一次投料量值研究
    第一节 基于鱼腥草RAPD扩增条带信息熵的平衡群体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二节 基于鱼腥草ISSR扩增条带信息熵的平衡群体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三节 基于鱼腥草指纹图谱信息熵的平衡群体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五章 “一次最小投料量”理论的验证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分析
    3.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读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附录二 缩略词表
附录三 多态性分析扩增结果
致谢

(5)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中超分子物质与类过敏反应的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鱼腥草注射液中吐温-80对小鼠类过敏反应的影响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分析
    4 实验结果
    5 分析与讨论
第二章 给药方式对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致小鼠类过敏反应的影响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分析
    4 实验结果
    5 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 弗氏佐剂对大鼠类过敏反应的影响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类过敏指标的测定
    4 实验结果
    5 分析与讨论
第四章 给药方式对大鼠类过敏反应的影响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类过敏指标的测定
    4 实验结果
    5 分析与讨论
第五章 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二抗的制备
    1 一抗抗血清的制备
    2 免疫球蛋白的粗提
    3 IgE的分离和纯化
    4 IgE的含量测定
    5 IgE的鉴定
    6 抗IgE抗体的制备
    7 分析与讨论
第六章 免疫指纹图谱法筛查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的超分子致敏成分
    1 抗IgE抗体捕获注射液及血浆样品中的致敏成分
    2 HPLC/MS研究抗IgE抗体吸附前后双黄连注射液及血样的指纹图谱差异
    3 GC/MS研究抗IgE抗体吸附前后鱼腥草注射液及血样的指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及发表论文

(6)中药分析新思路及其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及其新发展
2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控制领域的应用
    2. 1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2. 2干鲜鱼腥草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
3结论与展望

(7)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药材质量
2 药材配伍
3 生产工艺
4 辅料
5 质量标准
6 稳定性
7 代谢性
8 小结

(8)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原料药材因素
2 制备工艺因素
    2.1 制备工艺
    2.2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
        2.2.1 残留物质
        2.2.2 辅料因素
        2.2.3 残留物质因素
        2.2.4 不溶性颗粒
        2.2.5 注重成品检查
    2.3 中药注射剂的运输和贮藏
3 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
    3.1 新生产工艺的应用
    3.2 指纹图谱技术的应用
        3.2.1 薄层色谱法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3.2.2 高速逆流色谱法 (High 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HSCCC)
        3.2.3 气相色谱法 (Gas Chromatography, GC)
        3.2.4 全二维气相色谱法 (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 GC×GC)
        3.2.5 高效液相色谱法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3.2.6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
        3.2.7 核磁共振法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3.2.8 X射线衍射法 (X-Ray Diffraction, XRD)
        3.2.9 联用技术
4 结语

(9)人用鱼腥草注射液新质量标准的解读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人用鱼腥草注射液新质量标准
    1.1 原药材质量控制
    1.2 制法
    1.3 注射液质量检测
2 关于修订兽用鱼腥草注射液质量标准的思考
3 结 语

四、鱼腥草注射液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的建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 何自会,王青,刘沫,吴彤,欧阳丹薇.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1(05)
  • [2]还阳参抗炎作用的机制及物质基础研究[D]. 苗雨露.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19(03)
  • [3]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 褚延斌,苏小琴,李德坤,周大铮,余伯阳,鞠爱春. 药物评价研究, 2018(03)
  • [4]中药材鱼腥草株间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质量稳定性控制研究[D]. 刘文龙.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1)
  • [5]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中超分子物质与类过敏反应的关联性研究[D]. 周逸群.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4(08)
  • [6]中药分析新思路及其质量控制[J]. 梁逸曾,易伦朝,黄熙,王杨. 分析测试学报, 2014(02)
  • [7]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问题分析[J]. 罗裕,黄娟萍,蔡延渠,梁锦杰,江力,朱盛山. 中国医药指南, 2014(03)
  • [8]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J]. 刘睿. 中国执业药师, 2013(03)
  • [9]人用鱼腥草注射液新质量标准的解读与思考[J]. 李毅竦,唐建,刁培渊,杨武宁,覃雪斌,何琼. 中国兽药杂志, 2013(01)
  • [10]鱼腥草注射液定量指纹图谱的建立[J]. 任宏,宋琛超,易伦朝,梁逸曾,易海洋. 时珍国医国药, 2012(01)

标签:;  ;  ;  ;  ;  

鱼腥草注射液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