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

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

一、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论文文献综述)

张鑫,刘淑英,李自莲[1](2021)在《加味玉屏风散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对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加味玉屏风散联合抗组胺药枸地氯雷他定片对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鹿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玉屏风散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以及CD3+、CD4+、CD8+等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比较两组中医症候评分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比较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各炎症因子水平、各类免疫因子、中医症候评分和DL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FN-γ、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IL-4、IL-6、IL-10、IL-17、CD8+、IgE、中医症候评分和DLQI评分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使用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加味玉屏风散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能减少复发,可调节血清中炎症因子和免疫因子水平,值得推广。

雷彩云[2](2021)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味治疗风寒束表型瘾疹的疗效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味治疗风寒束表型瘾疹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总IgE、血清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70例风寒束表型瘾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口服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味,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疗程均为4周。治疗期间不得使用其他治疗方法。在患者治疗前后评估一次。通过荨麻疹症状体征评分、皮肤病患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分、不良反应率、复发率、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IL-6)水平等指标评估临床疗效及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1)纳入本次研究病例7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病例脱落,最终有68例病例完成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2)治疗前,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体征评分、DLQI分值、DLQI严重程度分布情况、血清总IgE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病例症状体征评分的差异对比,其中瘙痒程度、风团持续时间、发作频率项目评分及总评分较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风团数量、风团最大直径评分差异不大(P>0.05)。分别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体征评分,两组各评分项目治疗前后对比均存在差异(P<0.05),两组治疗均有效。(4)治疗前治疗组DLQI分值的平均水平为(14.91±5.95)分,治疗后为(2.06±2.99)分,对照组治疗前DLQI分值的平均水平为(14.74±5.50)分,治疗后为(4.70±3.85)分,两组病例DLQI分值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DLQI分值存在差异(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DLQI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DLQI评分严重程度分布差异对比,组内、组间对比差异均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均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清总Ig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8.23%,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6.47%,治疗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过敏现象。(9)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两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通过再次进行临床症状评分以判断是否复发,两组患者的复发率进行对比,治疗组复发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味治疗风寒束表型瘾疹临床效果显着,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味治疗风寒束表型荨麻疹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IL-6水平实现的,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3)桂枝麻黄各半汤合加味可以降低慢性风寒束表型瘾疹的复发率。

董建林[3](2020)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给予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比较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4周的治疗,研究组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2/30)低于对照组(30.0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荨麻疹采用中药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的效果显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价格低廉,易于接受。

肖经苪,陈伟炳,闫小兵,王丽君,王建强[4](2020)在《玉屏风散重用黄芪方治疗慢性荨麻疹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玉屏风散重用黄芪方防治慢性荨麻疹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20例,患者入组时间为2016年2月-2019年3月,随机分为玉屏风散重用黄芪组、玉屏风散组、依巴斯汀组,每组40例,观察三组气虚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用药1个月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干扰素(Interferon, INF)及总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的变化,分析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玉屏风散重用黄芪组中38例患者治疗有效率,总有效率和玉屏风散组及依巴斯汀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 <0.05);依巴斯汀组治疗后瘙痒程度评分为(1.01±0.12)分,与玉屏风散组及依巴斯汀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 <0.05);玉屏风散重用黄芪组患者治疗后IgE水平为(101.35±20.53)mg/L,INF水平为(0.52±0.12)mg/L,IL-6为(5.22±1.62)ng/L,玉屏风散组及依巴斯汀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 <0.05);玉屏风散重用黄芪组半年内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与玉屏风散组及依巴斯汀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 <0.05)。结论:玉屏风散重用黄芪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着,能够明显减轻瘙痒症状,并改善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值得推荐使用。

张美恒[5](2020)在《基于IL-23/IL-17炎症轴探讨玉屏风颗粒治疗荨麻疹大鼠的效应机制》文中指出目的:本实验以荨麻疹模型大鼠为受试对象,通过观察玉屏风颗粒干预对荨麻疹模型大鼠皮肤组织中IL-23,IL-17蛋白表达、IL-23,IL-17m RNA转录水平的变化及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以探讨其基于IL-23/IL-17炎症轴对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和疾病发病机制,为玉屏风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设立分组:选用SPF级SD大鼠,取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0.9mg·kg-1·d-1),玉屏风颗粒高、中、低剂量组(4.05,2.7,1.35g·kg-1·d-1)。注射卵白蛋白与氢氧化铝悬液和百白破疫苗进行致敏复制荨麻疹大鼠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大鼠皮肤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免疫组化(IHC)法检测皮肤组织IL-23,IL-17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皮肤组织IL-23,IL-17m RNA转录水平。运用Image Pro Plus 6.0图像软件进行蛋白IOD半定量评分,用SPSS 2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玉屏风颗粒可显着改善荨麻疹模型大鼠皮肤真皮水肿、胶原束距离增宽、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表现,同时可减轻荨麻疹模型大鼠皮肤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荨麻疹大鼠皮肤的IL-23,IL-17m RNA水平及蛋白表达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玉屏风颗粒能显着下调荨麻疹模型大鼠皮肤的IL-23m RNA水平及蛋白表达评分(P<0.05,P<0.01),以高剂量组疗效最佳;玉屏风颗粒对IL-17无显着调控作用。结论:1.本次研究采用腹腔注射卵白蛋白和氢氧化铝悬液混合物复合造模法成功制备荨麻疹大鼠模型;2.玉屏风颗粒具有抑制荨麻疹模型大鼠皮损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恢复组织结构形态的作用;3.荨麻疹模型大鼠皮肤组织可见荨麻疹样病理改变、肥大细胞脱颗粒增多,并伴见IL-23,IL-17表达上调,提示IL-23/IL-17炎症轴活跃在荨麻疹模型大鼠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4.玉屏风颗粒可显着减轻荨麻疹模型大鼠皮肤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改善真皮水肿、浆液性渗出、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表现,其机理可能与其抑制IL-23促炎细胞因子而遏制荨麻疹样病变有关。

温丽娟[6](2020)在《基于脉诊客观化探讨慢性荨麻疹的脉象图特征及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慢性荨麻疹的脉象图特征及与一般资料、专科情况、临床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了解脉诊客观化在慢性荨麻疹群体中的价值及可行性,丰富慢性荨麻疹的辨证要素;同时为慢性荨麻疹临床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参考依据,以期从中医角度建立慢性荨麻疹科学、客观化的分类,亦为脉诊客观化研究提供临床研究数据。方法:采用横断面非干预性研究,2019年0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随机收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明确诊断为慢性荨麻疹的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上海道生DSO1-A型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采集患者脉象和脉图参数,自拟病例信息收集表和中医证型采集信息表收集患者临床指标和中医证型;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慢性荨麻疹的脉象图特征及与一般情况、专科情况和临床分型的相关性。结果:1.慢性荨麻疹的一般资料和专科情况慢性荨麻疹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平均年龄37.43±15.09岁,男女之比为1:2.12;病程6周~10年以上不等,平均病程2.45±1.26年;大多数患者病因及诱因不能明确;发病时间多有节律性,以夜间发病最为多见,其中以21:00-23:00(亥时)和19:00-21:00(戌时)为主;风团颜色以淡红色为主,易发于躯干及四肢,且常常2个及以上部位同时发生,多数患者自觉患处皮温增高;患者的UAS平均分以3~4分多见,平均值为3.72±1.17。2.慢性荨麻疹的脉象图(1)脉象:脉位以适中为主,占78.5%,其中男性以适中和沉为主,女性以适中和浮为主;脉力多以虚或无力为主,脉律基本匀齐,无明显结、代脉出现;脉象以弦脉或弦脉相兼脉为主,兼有脉弦的脉象主要有脉弦缓、脉虚弦、脉弦数、脉沉弦等;单一脉象在不同性别、年龄、病程、风团颜色和风团发生部位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脉图参数:脉图参数值表现为弦脉特征,h3/h1>0.7,h4/h1>0.4,h5/h1<0.05,w1/t>0.2;在不同性别、年龄、病因及诱因、风团颜色、风团发生部位和疾病严重程度下,脉图参数具有显着差异性(P<0.01,P<0.05)。3.中医证型与脉图参数(1)中医证型分布:以肝郁脾虚证最多,气血两虚证次之,后依次为表虚不固证、血虚风燥证、血瘀证、湿热内蕴证和肺胃热盛证。(2)不同中医证型组脉图参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其中血瘀证组脉图参数值与其他六组存在不同脉图参数值显着差异性;肝郁脾虚证组与其他组(除血虚风燥证)脉图参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湿热内蕴证组、肺胃热盛证组与其他组脉图参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相互之间脉图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虚实证候与脉图参数虚证组116例,占64%,实证组65例,占36%,慢性荨麻疹以虚证为多见;虚证组与实证组脉图参数值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主要为t3、t5、t、h1、h3、h4、h5、h5/h1值。结论:1.慢性荨麻疹的脉象和脉图参数具有特征性,且与患者的相关证候临床特征具有显着相关性,可考虑将脉诊客观化指标作为慢性荨麻疹的客观参考指标。2.慢性荨麻疹不同中医证型或虚实证候的脉图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其不同证型两两比较,脉图参数差异性不同。脉诊客观化与慢性荨麻疹值得进一步研究。

桂绮桦[7](2020)在《赖氏通元针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背景:慢性荨麻疹为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科慢性疾病,有研究发现,至少有20%的人一生中曾受到罹患荨麻疹的困扰。而亚洲慢性荨麻疹的患病率则高于欧洲和北美。慢性荨麻疹发病不限年龄,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慢性荨麻疹以皮肤、粘膜突然出现一过性风团,皮疹形状大小不一并伴有剧烈瘙痒,而且发无定处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能在24小时内自行消退。其病因复杂,迁延难愈,到目前为止,现代医学对此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有明晰认知。临床上,一般主要以抗组胺药或联合其他药物为治疗手段,虽然起效快,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而且容易产生耐药性,停药后复发率高。中医在治疗慢性荨麻疹方面有着渊远而悠久的历史,近年更有大量的研究证实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副作用少,长期疗效持久,因此极具有临床推广价值。目的:赖氏通元针法是全国名老中医赖新生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创立的一种针灸疗法,此针法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适应症广泛,疗效突出,操作简易,在治疗慢性荨麻疹时效果显着。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通过观察比较通元针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对通元针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初步的研究和分析,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有效的治疗选择,并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研究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的所有受试对象均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香港针药汉方、萧玲中医师诊所、江南秀中医师诊所以及社会公开招募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本研究共纳入120例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通元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观察组针刺穴位包括:气海、关元、天枢双、心俞双、膈俞双、曲池双、合谷双、血海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对照组针刺穴位包括:曲池双、合谷双、血海双、隔俞双、三阴交双、外关双、风池双。两组均行提插捻转法使之得气后留针30分钟。针灸疗程为每周3次,治疗4周为1个疗程,一共治疗2个疗程,连续治疗8周,共24次。疗程结束4周后进行随访。疗效评定的主要指标使用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评价,次要指标包括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DLQI)、荨麻疹症状分级评分(MILOR)及焦虑抑郁评分(HAD)。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第一疗程后、第二疗程后以及随访时分别进行四次评分,对比两组组内及两组组间治疗前后的评分变化,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数据,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对通元针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初步的研究和分析。结果:(1)完成情况:本研究纳入病例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研究过程中观察组脱落9例,对照组脱落11例,最终完成病例共100例,其中51例为观察组,49例为对照组,两组完成情况基本一致(P>0.05)。(2)基线情况:两组患者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过敏史以及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础信息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UAS、DLQI、MILOR、HADa和HADd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UAS评分:①组内比较:与基线相比,两组在治疗第一疗程后、第二疗程后以及随访时UAS评分均和基线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两种针刺对荨麻疹活动度均有显着改善作用;随访时,两组UAS分值均有回升的现象,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②组间比较:结果提示两组在治疗2个疗程后以及随访时发现,两组UAS分值下降值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分值下降趋势更加明显。③差值比较:两组在治疗2个疗程后及随访时下降值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随访时,两组UAS分值均有回升,但观察组分值回升的趋势相对平缓,说明通元针法在改善荨麻疹活动度和延缓其复发方面均优于常规针刺组。(4)DLQI评分:①组内比较:与基线相比,两组治疗第一疗程后和第二个疗程后以及随访时DLQI评分均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5),提示两种针刺对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效果。随访时,观察组DLQI分值有回升的现象,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DLQI分值回升则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通元针法的维持效果较好。②组间比较:结果提示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以及随访时,两组DLQI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5)。③差值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DLQI分值下降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2个疗程后及随访时,两组DLQI分值有显着性下降(P<0.05),在随访时,两组DLQI分值均有回升,但观察组分值回升的趋势相对平缓,说明通元针法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和延缓其复发方面均优于常规针刺组。(5)MILOR评分:①组内比较:与基线相比,两组治疗第一疗程后和第二疗程后以及随访时MILOR评分均和基线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两组患者经过针灸治疗后均有明显治疗效果。随访时两组MILOR分值均有回升的现象,但观察组分值升高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分值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②组间比较:结果提示治疗第一疗程后、治疗第二疗程以及随访时,两者均有明显差异(P<0.05)。③差值比较:治疗第一疗程后,两组MILOR分值下降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第2个疗程后及随访时,两组分值下降值有明显差异(P<0.05),在随访时,两组MILOR分值均有回升,但观察组分值回升的趋势相对平缓,说明通元针法在改善患者风团大小、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方面有较好的疗效。(6)HADa评分:①组内比较:与基线相比,治疗第一疗程后和第二疗程后以及随访时HADa评分均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5),表明两组患者经过针灸治疗后均有明显治疗效果。随访时,观察组HADa分值与基线相比仍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HADa分值与基线相比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②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第2疗程后及随访时均有明显差异(P<0.05),通元针法HADa分值下降趋势更加明显。③差值比较: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及随访时,组间差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随访时,两组HADa分值均有回升,但观察组分值回升的趋势相对平缓,说明通元针法在治疗患者焦虑状态方面和延缓其复发有明显的优势。(7)HADd评分:①组内比较:与基线相比,两组治疗第1个疗程、第2个疗程后及随访时发现HADd评分均和基线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患者经过针灸治疗后均有明显效果;随访时,两组HADd分值均有回升的现象,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②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2个疗程后及随访时有显着性差异(P<0.05),通元针法HADd分值下降趋势更加明显。③差值比较;两组在治疗2个疗程后及随访时,组间差值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随访时,两组HADd分值均有回升,但观察组分值回升的趋势相对平缓,表明通元针法在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有较好的疗效。(8)总有效率评定:完成两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60%,有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主要分布在显效,所占比例为49.02%;对照组疗效主要分布在有效,所占比例为44.90%。提示通元针法组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9)复发率评定:随访时进行复发率的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复发率为17.78%,对照组复发率为38.46%,两组复发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通元针法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针刺组。(10)安全性评定:研究过程中,有少部分患者除针后局部出现轻微疼痛或出血,经按压止血后可缓解,两组均无患者出现其他针刺意外及不良反应,两组均无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提示两组针刺方法均为安全有效。结论:(1)赖氏通元针法治疗卫气亏虚型慢性荨麻疹有明显的疗效,可有效改善荨麻疹瘙痒、风团症状,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情况有一定的提高和改善作用。其总有效率为88.24%,显效比率为49.02%,且无一例加重。(2)赖氏通元针法与常规针刺组相比有更显着的疗效优势,通元针法对慢性荨麻疹疗效及维持长期效果更加显着,显愈率更加明显,改善患者荨麻疹活动度、皮肤病、生活质量和荨麻疹症状体征分级评分方面较佳,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也有突出的改善作用,充分体现通元针法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身心调节方面的优势。(3)赖氏通元针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性高,两组均无患者出现针刺意外及其他不良反应,两组均无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提示两组针刺方法均为安全有效。(4)本实验研究过程顺利,表明正式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可行性高,本研究内容也为正式试验样本量和方案提供参考依据。(5)赖氏通元针法对慢性荨麻疹有突出的临床疗效,且安全灵便,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全面推广,对于其治病机理则有待今后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

茅婧怡[8](2019)在《玉屏抗敏煎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卫表不固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验方玉屏抗敏煎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卫表不固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三组:中西药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患者各36例。中西药组口服中药玉屏抗敏煎联合氯雷他定治疗,中药组口服玉屏抗敏煎治疗,西药组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每组均观察治疗8周,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荨麻疹活动度(USA)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观察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治疗结束后8周,随访痊愈的患者,观察复发率。结果:(1)三组患者症状总积分比较:不同时间点(F=262.969.71,p<0.001)、不同分组(F=14.471,p<0.001)的症状总积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时间与分组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2.212,p=0.028<0.05)。中西药组积分显着低于中药组、西药组且在治疗后8周降至最低。(2)三组患者风团数目积分比较:在不同时间点(F=105.968,p<0.001)、不同分组的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6.539,p=0.002<0.05),不同时间与分组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2.924,p=0.004<0.05)。各时间点中西药组风团数目积分均显着低于中药组、西药组,且在治疗后8周积分降至最低。三组患者瘙痒情况积分比较:统计结果提示不同时间点(F=149.108,p<0.001)的瘙痒积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时间与分组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3.046,p<0.001)。各时间点中西药组积分均显着低于中药组、西药组(F=8.116,p<0.001),在治疗后6、8周积分降至最低。(3)三组疗效比较:三组间治疗后2、4、6、8周有效率及治疗后8周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中西药组最高,中药组最低。除治疗8周末(p=0.002<0.05)以外,治愈率在其他时间点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比较:三组治疗后DLQI均低于治疗前,三组DLQI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中西药组DLQI明显低于中药组、与西药组(p<0.001)。(5)复发率:中西药组复发率11.43%;中药组复发率12.5%;西药组复发率33.33%。三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00,p=0.005<0.05)。中西药组和中药组复发率均低于西药组。(6)安全性分析:三组治疗前后不良反应较轻微,安全性指标也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玉屏抗敏煎联合氯雷他定中西药结合治疗卫表不固型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其复发率低,具有较好的安全性。(1)中西药组在观察的各时间点,相对中药组、西药组能更好改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症状体征。(2)中西药组改善风团数目、瘙痒程度的情况明显优于中药组、西药组。(3)中西药组各时间点的有效率及治疗后8周的治愈率优于中药组、西药组。(4)玉屏抗敏煎联合氯雷他定能够显着减低慢性荨麻疹患者生活质量指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三组治疗慢性荨麻疹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6)中西药组能够明显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复发,效果优于西药组、中药组。

邱洞仙,边莉,燕晶晶[9](2018)在《玉屏风散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文中指出玉屏风散最早记载于宋代张松的《究原方》。该方组成只有黄芪、防风、白术3味药物,但是组方精妙,具有益气固表、扶正祛邪的功效。临床以玉屏风散常作为基础方或使用胶囊、颗粒、滴丸等各种剂型治疗皮肤病,既往学者研究显示,玉屏风散既能增强肌体免疫状态,又可改善过敏性体质,抑制瘙痒等症状,故玉屏风散可以广泛应用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凡是中医辨证见气虚肌腠不固者均可以考虑应用。

王丹,周梦娣,吕永昌[10](2018)在《玉屏风散加味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评价玉屏风散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11月发表的使用玉屏风散加味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161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玉屏风散联合抗组胺药组与单用抗组胺药组比较,有效率高(P<0.00001),复发率低(P<0.0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03)。结论:玉屏风散加味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优于单用抗组胺药,且更安全。

二、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论文提纲范文)

(1)加味玉屏风散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对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选取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炎症因子
    2.2 免疫因子水平
    2.3 中医症候评分和DLQI评分
    2.4 疗效
    2.5 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
3 讨论

(2)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味治疗风寒束表型瘾疹的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实验设计及分组方法
    1.2 病例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判定标准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病例完成情况
    3.2 基本情况对比分析
    3.3 治疗后两组观察指标及疗效的比较
4 研究背景
    4.1 瘾疹的中医认识
    4.2 荨麻疹的西医认识
5 讨论
    5.1 立方依据
    5.2 组方分析
    5.3 单味药分析
    5.4 氯雷他定片的药理分析
    5.5 DLQI 评分指标分析
    5.6 疗效分析
    5.7 疗效作用机制探讨
6 结论
7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荨麻疹症状体征评分问卷表
附录 2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调查表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
    2.2 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论

(4)玉屏风散重用黄芪方治疗慢性荨麻疹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的疗效分析
    2.2 三组患者治疗后瘙痒程度评分
    2.3 三组患者治疗后免疫指标分析
    2.4 三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分析
3 讨论

(5)基于IL-23/IL-17炎症轴探讨玉屏风颗粒治疗荨麻疹大鼠的效应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技术路线图
引言
理论探讨
    1.传统医学对荨麻疹的认识
        1.1 瘾疹的病名
        1.2 瘾疹的病机探讨
        1.3 瘾疹与风邪的关系
        1.4 禀赋不耐为瘾疹发病内因
    2.荨麻疹的治疗
        2.1 现代医家对荨麻疹的诊治经验
        2.2 从“风”论治荨麻疹
    3.玉屏风散的起源、方义及现代药理研究
        3.1 玉屏风散的起源
        3.2 玉屏风散方药剂量变化
        3.3 玉屏风散方义分析
        3.4 玉屏风散临床应用
        3.5 玉屏风散现代药理研究
        3.6 玉屏风散药物成分药理研究
    4.现代医学对荨麻疹研究
        4.1 现代医学对荨麻疹的机制认识
        4.2 现代医学对荨麻疹的治疗
    5.炎症细胞因子与风邪的关系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对荨麻疹模型大鼠表皮病理学变化的影响
        1.实验目的
        2.实验材料
        3.实验方法
        4.实验结果
        5.讨论
        6.小结
    实验二 :玉屏风颗粒对荨麻疹模型大鼠皮肤组织IL-23、IL-17表达的影响
        1.实验目的
        2.实验材料
        3.实验方法
        4.实验结果
        5.讨论
        6.小结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性及意义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荨麻疹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基于脉诊客观化探讨慢性荨麻疹的脉象图特征及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慢性荨麻疹的脉象图特征及与临床表现相关性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脉象和脉图参数采集
        2.2 人口统计学资料及临床指标收集
        2.3 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及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标准
    3.统计方法
    4.质量控制
    5.研究结果
        5.1 病例收集情况
        5.2 一般资料
        5.3 专科情况
        5.4 脉象分析
        5.5 脉图参数分析
    6.讨论
        6.1 中医脉诊及脉诊客观化研究现状
        6.2 慢性荨麻疹的一般资料及专科情况分析
        6.3 慢性荨麻疹的脉象分析
        6.4 慢性荨麻疹的脉图参数分析
    7.结论
    8.研究不足之处及展望
第二部分 慢性荨麻疹的临床分型及与脉图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依据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3.结果
        3.1 中医证型分布
        3.2 中医证型与脉图参数
        3.3 虚实证候分布
        3.4 虚实证候与脉图参数
    4.讨论
        4.1 慢性荨麻疹的临床分型
        4.2 慢性荨麻疹的临床分型与脉图参数分析
    5.结论
    6.研究不足之处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医辨治慢性荨麻疹概述
    参考文献
附件一 附录(研究工具及资料收集表)
附件二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7)赖氏通元针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现代医学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1.1 现代医学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
        1.1.2 慢性荨麻疹的流行病学研究
        1.1.3 现代医学对慢性荨麻疹的病因阐述
        1.1.4 慢性荨麻疹的病机阐述
        1.1.5 慢性荨麻疹的诊断
        1.1.6 现代医学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研究进展
    1.2 祖国医学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2.1 慢性荨麻疹的历史沿革
        1.2.2 慢性荨麻疹的中医病因病机
        1.2.3 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概述
        1.2.4 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研究进展
    1.3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2.1 病例对象
        2.2.2 诊断标准
        2.2.3 病例纳入/排除标准
        2.2.4 病例剔除及终止标准
        2.2.5 研究流程图
        2.2.6 样本量估算
        2.2.7 随机方法
        2.2.8 盲法
        2.2.9 治疗方法
        2.2.10 观察指标
        2.2.11 访视方式
        2.2.12 退出、脱落和终止试验的规定
        2.2.13 知情同意书
        2.2.14 疗效评价指标及标准
        2.2.15 针刺意外情况及处理
        2.2.16 统计分析
    2.3 实验基线情况
        2.3.1 试验整体情况
        2.3.2 患者基本情况
    2.4 评价指标结果
        2.4.1 荨麻疹活动度量表(UAS)评分
        2.4.2 皮肤病生活质量表(DLQI)评分
        2.4.3 荨麻疹症状分级量表(MILOR)评分
        2.4.4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
        2.4.5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及疗效分布情况
        2.4.6 两组复发率比较
        2.4.7 安全性评价
第三章 讨论
    3.1 研究结果分析
        3.1.1 一般资料讨论
        3.1.2 荨麻疹活动度(UAS)结果分析
        3.1.3 皮肤病生活质量(DLQI)结果分析
        3.1.4 荨麻疹症状分级量表(MILOR)结果分析
        3.1.5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结果分析
        3.1.6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及疗效分布情况结果分析
        3.1.7 两组复发率结果分析
        3.1.8 安全性分析
        3.1.9 综合分析
    3.2 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优势和机理
    3.3 赖氏通元针法概述
    3.4 赖氏通元针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理论依据
    3.5 赖氏通元针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选穴依据
    3.6 创新点
    3.7 不足和展望
        3.7.1 研究对象
        3.7.2 评价标准
        3.7.3 治疗时间
        3.7.4 干预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8)玉屏抗敏煎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卫表不固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方法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1.6 病例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计
    2.2 治疗方案
        2.2.1 中西药治疗组
        2.2.2 中药对照组
        2.2.3 西药对照组
        2.2.4 疗程
        2.2.5 随访
        2.2.6 注意事项
    2.3 评价指标
        2.3.1 慢性荨麻疹症状体征评分
        2.3.2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
    2.4 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4.1 疗效
        2.4.2 复发情况
        2.4.3 不良反应评价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资料分析
        3.1.1 三组性别分布情况
        3.1.2 三组年龄分布情况
        3.1.3 三组病程比较
        3.1.4 三组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比较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三组治疗不同时间点的症状总积分情况
        3.2.2 三组治疗不同时间点的各项积分比较
        3.2.3 三组总有效率情况
        3.2.4 三组治愈率情况
        3.2.5 三组治疗前后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情况
        3.2.6 复发情况
        3.2.7 不良反应情况
        3.2.8 病例脱落情况
4 讨论
    4.1 现代医学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
        4.1.1 发病机制
        4.1.2 荨麻疹的现代治疗
    4.2 中医对瘾疹的概述
        4.2.1 中医病名
        4.2.2 中医病因病机
        4.2.3 中医内治法
        4.2.4 中医外治法
        4.2.5 中医经典方剂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
        4.2.6 中医经典方剂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实验研究
    4.3 前期研究
        4.3.1 纳入标准
        4.3.2 排除标准
        4.3.3 流程
        4.3.4 结果
        4.3.5 结论
    4.4 玉屏抗敏煎的简述
    4.5 玉屏抗敏煎的组方分析
    4.6 临床研究统计结果分析
        4.6.1 一般临床资料
        4.6.2 三组患者治疗不同时间点症状总积分比较
        4.6.3 三组患者治疗不同时间点各项积分比较
        4.6.4 三组患者疗效比较
        4.6.5 三组患者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比较
        4.6.6 三组患者安全性评价
        4.6.7 三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5 结论
6 不足与展望
    6.1 本研究的不足
    6.2 本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1 慢性荨麻疹的中医经典方剂治疗及实验研究进展(综述)
附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9)玉屏风散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慢性荨麻疹
    1.1 玉屏风散合方
    1.2 玉屏风散联合抗组胺药
    1.3 玉屏风散联合脱敏
2 湿疹
    2.1 玉屏风散合方
    2.2 玉屏风散联合抗组胺药
    2.3 玉屏风散联合激素
3 过敏性紫癜
    3.1 玉屏风单药
    3.2 玉屏风散联合抗组胺药
    3.3 玉屏风散联合其他西药
4 展望

(10)玉屏风散加味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1.1 研究类型
        1.1.2 研究对象
        1.1.3 干预措施
        1.1.4 结局指标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研究的偏倚情况分析
    2.4 敏感性分析
    2.5 疗效
    2.6 复发率
    2.7 不良反应
    2.8 发表偏倚性分析
3 讨论

四、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味玉屏风散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对慢性荨麻疹的疗效[J]. 张鑫,刘淑英,李自莲. 河南医学研究, 2021(17)
  • [2]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味治疗风寒束表型瘾疹的疗效及机制研究[D]. 雷彩云.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J]. 董建林. 内蒙古中医药, 2020(09)
  • [4]玉屏风散重用黄芪方治疗慢性荨麻疹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J]. 肖经苪,陈伟炳,闫小兵,王丽君,王建强. 中医临床研究, 2020(25)
  • [5]基于IL-23/IL-17炎症轴探讨玉屏风颗粒治疗荨麻疹大鼠的效应机制[D]. 张美恒.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基于脉诊客观化探讨慢性荨麻疹的脉象图特征及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研究[D]. 温丽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赖氏通元针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D]. 桂绮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8]玉屏抗敏煎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卫表不固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茅婧怡.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玉屏风散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 邱洞仙,边莉,燕晶晶.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8(05)
  • [10]玉屏风散加味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J]. 王丹,周梦娣,吕永昌.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8(06)

标签:;  ;  ;  ;  

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