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大宝山层状多金属矿铅硫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粤北大宝山层状多金属矿铅硫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一、粤北大宝山层状多金属矿床的铅、硫、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方贵聪,王登红,陈毓川,黄凡,王岩,赵云彪,刘奕志,杨锋[1](2021)在《南岭铋矿床的产出特征及成因探讨》文中指出南岭成矿带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铋矿产地。该区铋矿床的研究尽管起步较早,但进展缓慢,其产出特征及成因认识仍很薄弱。本文通过系统搜集、综合分析矿山基础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在时空分布规律、含铋矿物类型、矿床成因等方面取得一定认识。南岭成矿带有湘南、粤北、崇-余-犹、于-赣等四大铋矿聚集区;铋矿床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矽卡岩型、蚀变花岗岩型、破碎带型、充填交代型、斑岩型等六种,以石英脉型铋矿数量最多,矽卡岩型铋矿储量最大;铋矿床形成年龄介于170~150 Ma之间,与相关花岗岩体侵入年龄相近。目前已发现含铋矿物30余种,涵盖自然元素、硫化物、含硫盐、氧化物、含氧盐、碲化物、铋化物、氟化物等类型,以铋的含硫盐最为丰富。含铋矿物组合在不同类型铋矿床中有所差异,但一般产在矿脉中下部,且由浅至深矿物中硫的原子百分比呈下降的趋势。南岭铋矿床的主要成矿物质来自花岗岩浆,在花岗岩浆形成过程中有地幔流体的加入,成矿中晚阶段大气降水的混入可能是铋大量沉淀的重要因素。

王远超[2](2020)在《上黑龙江盆地二十一站铜(金)矿床成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二十一站铜(金)矿位于大兴安岭北部上黑龙江成矿带东部,近年来一直处于找矿勘查阶段。本文在二十一站铜(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二十二站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其Hf同位素特征、全岩地球化学、钾长石40Ar-39Ar年代学、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基础上,厘定矿床成因并提出可能的成矿模式图。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二十二站组的沉积下限为早白垩世早期,物源区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的大陆岛弧环境,其物源主要形成于四个时期:新太古代(2711±10Ma)、中元古代-古元古代(1238~2428Ma)、新元古代(561~921Ma)、中生代-晚古生代(134~540Ma),且显生宙花岗岩质岩浆为二十二站组提供了最为丰富的物源。(2)二十一站铜(金)矿化与早白垩世石英二长斑岩密切相关。其成矿作用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石英-钾长石±多金属硫化物阶段(SⅠ),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SⅡ),石英-碳酸盐矿物±黄铁矿阶段(SⅢ)。其中SⅠ和SⅡ为主成矿阶段,铜主要富集在含矿斑岩形成的隐爆角砾岩的胶结物中,金则主要富集在含矿斑岩的围岩中。(3)二十一站铜(金)矿床发育钾硅化蚀变、青磐岩化蚀变、长石分解蚀变。PIMA测试结果显示,铜、金矿化与白云石化、伊利石化密切相关;蚀变岩石主微量元素因子分析表明,铜、金矿化具有差异性,金矿化与硅化和长石分解蚀变密切相关,而铜矿化与钼、锌矿化相关,且同时有In、Cd、Co和Sb的带入。(4)二十一站铜(金)矿早期成矿流体来源于含矿斑岩中出溶的高温高盐度流体,并且在成矿早期有流体沸腾作用的发生,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逐渐有大气降水的加入,直到成矿晚期演变为以大气降水为主的低温低盐度流体。矿床成矿早期成矿压力为100bars~500bars,估算其成矿深度主要为1~5Km。早期的流体沸腾作用是铜的主要沉淀机制,而温度的降低是金的主要沉淀机制。(5)二十一站铜(金)矿中硫同位素为壳幔混源的深源岩浆硫,铅的来源也为壳幔混源,且流体演化过程中萃取了成矿前形成的岩浆岩和围岩地层中的铅,因此成矿物质为多来源,可能既来自于含矿斑岩,又来自于成矿斑岩的各种围岩。早白垩世含矿岩浆中析出的热液流体在运移过程中使围岩中的矿质活化,在岩浆热能作用下地下水循环,并淋滤各种围岩中的矿质,在适当的构造位置沉淀下来。

林晓青[3](2020)在《湖南界牌岭斑岩型矿床中稀有稀土金属成矿的矿物学研究》文中认为湖南界牌岭锡多金属矿床是南岭地区典型的花岗斑岩型矿床之一,矿床中花岗斑岩与钙质围岩(灰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热液蚀变,蚀变岩中发育丰富的稀有稀土金属矿物及硫化物。本文选取界牌岭矿床中蚀变花岗斑岩及蚀变围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借助电子探针对各类岩石样品中的矿物进行了化学成分定量分析、背散射电子图像观察和面扫描分析,并利用LA-ICP-MS分析了蚀变花岗斑岩中钾长石、含锂云母的微量元素组成,探讨了该区花岗斑岩的蚀变过程,揭示了稀有稀土金属元素的富集、迁移与成矿行为。研究结果表明:(1)蚀变花岗斑岩中斑晶主要为钾长石、石英、萤石。蚀变早期钾长石斑晶发生不同程度白云母化、绢云母化、钠长石化及硅化,随着蚀变作用增强,钾长石斑晶逐渐减少;蚀变中期形成大量白云母、绢云母,钾长石斑晶被次生云母完全交代,铁锂云母部分蚀变为白云母;蚀变晚期发生大规模萤石化、云母化,蚀变花岗斑岩与蚀变围岩中广泛分布着细粒萤石和云母,并发育大量云母-萤石(方解石)脉。(2)蚀变花岗斑岩中发育了丰富的稀有稀土金属矿物,主要包括:铌钽氧化物(铌铁矿、铌锰矿、铌铁金红石)、稀土矿物(磷钇矿、氟铈矿、氟碳铈矿、磷铝铈矿)、锡矿物(锡石、黄锡矿)、钨矿物(黑钨矿)及铁锂云母、日光榴石等锂、铍矿物。蚀变围岩中不仅发育少量锡石、黑钨矿,还发生较大规模的锂、铍矿化,形成了大量钠锂云母、羟硅铍石。(3)稀有稀土金属的富集矿化主要发生于岩浆阶段,其成矿与基质钾长石及萤石结晶密切相关。铌铁金红石、铌铁矿、铌锰矿等铌钽氧化物和磷钇矿、氟铈矿等稀土矿物最先晶出,锡、钨、锂等元素逐步富集并沉淀出大量稀有稀土矿物;部分稀有稀土矿物在蚀变早期发生了次生蚀变;蚀变晚期,富挥发分热液交代蚀变围岩形成了大量羟硅铍石。(4)蚀变围岩中的闪锌矿-斑点状黄铜矿伴生体是由富铜、铁的热液交代闪锌矿而成,而蚀变花岗斑岩中以闪锌矿出溶黄铜矿为主。黄铜矿斑点的出熔成因指示界牌岭斑岩型矿床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高温和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这为稀有稀土金属的迁移、富集、矿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吴建标,皮桥辉,胡云沪,韦朝文,李国,杨雄[4](2019)在《大宝山多金属矿床稀散元素的赋存状态》文中研究表明以大宝山多金属矿床的矿石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野外勘查、室内光学显微观察矿相的基础上,通过高精度电子探针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稀散元素分布规律、赋存状态及与主成矿元素的关系,揭示了稀散元素在本区的富集规律。In、Cd与Ga主要富集于铅锌矿中,Ge、Se主要富集于铜铁钼矿中,Te主要以独立矿物碲化铋存在于矿石中,极低含量Te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辉钼矿是Re的唯一富集矿物;稀散元素在本区的赋存形式主要有两种:类质同象和独立矿物。

苑金涛[5](2019)在《广西丹池成矿带芒场锡多金属矿成岩成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芒场矿田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域华南褶皱带北缘丹池成矿带的北段,江南古陆西南缘,处于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结合部位,是着名的锡多金属成矿带。芒场锡多金属矿床为一个大型矿床,前人在该区的研究工作相对较少,对矿床的形成时代(缺少精确定年)、成矿流体演化及矿床与哪期岩体有关等,目前都不完善,研究程度与本矿床的大型规模严重不相匹配。为了查明本矿床的成岩成矿机制,同时更好的指导生产,本论文在详细野外工作的基础上,对矿区出露与矿体密切相关的花岗斑岩和细粒白云母花岗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等进行详细研究;对不同期次成矿流体包裹体进行详细研究及分析,同时对比大厂矿田的成岩成矿特征,探讨了芒场矿田的成岩成矿机制,主要取得如下成果及认识:(1)矿区出露有两期岩体,一期为早期细粒白云母花岗岩形成时代为116.1±7.6Ma;另一期为晚期花岗斑岩形成时代为88±2.3Ma,两期岩体均属燕山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2)两期岩体相比,细粒白云母花岗岩其主量元素具有高Si02、低Ti02、高分异(DI)、ACKN(2.78)>1.1、高钾钙碱性系列、强过铝质特征;微量元素具有Rb、K、U、Ce、Ta正异常,Ba、Zr、Ti、Nd负异常,低Nb/Ta 比值、高Rb/Sr 比值特征;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M”型四分组效应、轻重稀土比值低、铕亏损强烈、δEu0.26<(0.4)、低(La/Yb)N比值、低(La/Sm)比值特征;氧逸度明显较低(细粒白云母花岗岩Ce4+/Ce3+=4.28;花岗斑岩Ce4+/Ce3+=238.61)为更还原岩体。上述特征均显示细粒白云母花岗岩更具成锡(多金属)岩体特征。同时结合地质上花岗斑岩明显切割矿体,表明晚于成矿形成,因此,本文认为细粒白云母花岗岩为成矿岩体。(3)花岗斑岩和细粒白云母花岗岩,A/CNK过铝饱和指数均值均大于1.1,具有强过铝质特征,里特曼指数均小于3.0,两期岩体均显示S型花岗岩特征。(4)根据本矿区矿物组合,把本矿区共划分出两个成矿阶段:成矿早期阶段具有高温度、高盐度特征,晚期阶段具有中低温、低盐度特征。两阶段温度变化不大,但盐度变化较大,说明成矿早期到晚期流体以混合为主;推测晚阶段成矿过程含大量的大气降水混合;早期包裹体中存在CO2、CH4、SO2共存,显示相对还原环境,而晚期成矿阶段则为CO2、SO2,早期成矿阶段到晚期成矿阶段流体演化整体为从还原环境演化到相对氧化环境。(5)通过与大厂矿田对比,两矿区岩体形成有相似构造背景,均为燕山晚期拉张背景产物;结合矿体赋存地层、出露情况及与岩体的关系等,推测大厂矿田深部可能还存在一期116.1Ma左右的成矿岩浆活动,且可能为锡多金属成矿期岩浆活动。

瞿泓滢,毛景文,周淑敏,陈懋弘[6](2019)在《粤北大宝山志留纪次英安斑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粤北大宝山Cu-Mo-W-Pb-Zn多金属矿床位于钦杭矽卡岩型Cu-Mo成矿带南部。对于该矿床成因目前存在志留纪海底喷流沉积成因和燕山期斑岩矽卡岩成因2种争议。文章以大宝山次英安斑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矿区填图和钻孔编录,查明次英安斑岩与矿体矿化的空间关系;通过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提示成岩成矿时代与背景;结合区域资料探讨次英安斑岩与金属成矿关系。野外地质填图提示,层状铜矿体赋存在志留系东岗岭下亚组碳酸盐岩中,但存在透闪石化、绿泥石化等与斑岩型矽卡岩型岩体有关蚀变,而且周围发育侏罗纪花岗闪长斑岩;采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精确定年方法,获得次英安斑岩年龄为(434.3±1.0)Ma(DB009)、(431.50±0.12)Ma(DB022)和(417.00±0.87)Ma(DB031)。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显示,次英安斑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富集Hf同位素特征和古老模式年龄,指示岩石成因主要源于古老地壳重熔,这种重熔有可能伴生有钨、锡、铌、铊等矿化,但不会产生海底喷流沉积型矿床。结合辉钼矿Re-Os等时线成矿年龄(166.0±3.0)Ma,笔者认为大宝山矿床成矿主要与侏罗纪花岗质岩浆侵位密切相关,与志留纪次火山岩无关。

马比阿伟[7](2019)在《扬子陆块西缘中段前寒武纪岩浆成岩成矿作用及其构造背景》文中提出扬子陆块西缘是研究中国三大克拉通之一的华南克拉通的关键地区之一,广泛分布于其上的中—新元古代岩浆岩是理解扬子陆块及华南克拉通前寒武纪时期构造—岩浆演化等一系列科学问题的解剖窗口。同时,扬子陆块西缘在超大陆的聚合、裂解过程中形成了多期瞩目的成矿作用,在中段形成了会理岔河锡矿床、冕宁泸沽铁锡矿床等一系列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由于对扬子陆块西缘古老基底的组成、演化及相关成矿机理等一系列问题还不明朗,使得这一地区的前寒武纪地质问题长期以来备受瞩目。本论文在详细阅读分析前人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扎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获得第一手地质资料,进而对扬子陆块西缘中段出露的岩浆岩开展了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Sm-Nd同位素体系等的研究,探讨了扬子陆块西缘中段前寒武纪岩浆岩的时代、成因、构造背景和区域构造—岩浆演化过程。同时总结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分析相关典型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找矿标志等。阐释了扬子陆块西缘中段在前寒武纪时期的成岩成矿作用及其构造背景,并进行了相关成矿远景区优选。获得了如下主要认识:对扬子陆块西缘中段前寒武纪岩浆岩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扬子陆块西缘中段存在三期前寒武纪岩浆记录,时代分别为中元古代晚期(1055 Ma1006 Ma)、新元古代早期(842 Ma772 Ma)和新元古代中期(750 Ma728 Ma)。首次将摩挲营花岗岩体的成岩时代划归为中元古代,同时进一步证实了康定岩群中存在原岩形成于新元古代的变质地层。研究并获取了摩挲营花岗岩体和兴隆辉长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Sm-Nd同位素等数据。认为中元古代摩挲营花岗岩形成于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引起地壳加厚的动力学背景,源岩为上地壳泥岩和其它碎屑岩。新元古代兴隆辉长岩形成于陆缘弧上,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是幔源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混染早先存在的前寒武纪基底物质的结果。认为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在四堡/江南造山带西缘的碰撞拼合时限为中元古代晚期,时间上与全球性的格林威尔造山事件一致。重新厘定了扬子陆块西缘新元古代钾质花岗岩,将四川省冕宁—石棉交界处原认为陆陆碰撞形成的S型花岗岩识别为A型花岗岩。基于从地质特征、岩浆岩的岩石组合及时空关联、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等各方面的综合研究和系统的观察和思考,本文认识到这些A型花岗岩与―洋脊俯冲‖作用有关,并首次提出了用―洋脊俯冲‖和―板片窗‖的概念来解释扬子陆块西缘新元古代岩浆事件。研究区内摩挲营花岗岩体和泸沽花岗岩体分别与会理岔河锡矿和冕宁泸沽铁矿紧密相关。本次研究对两个岩体的侵位时代、岩石类型、构造背景等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和进展。通过这些研究成果,将岔河锡矿和泸沽式铁矿划分为分别在不同成矿时代,不同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岩浆汽成—高中温热液型硫化物锡矿床和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铁锡矿床。按照相关成矿区带划分依据与原则,结合本文对扬子陆块西缘前寒武纪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取得的研究进展,对扬子陆块西缘锡钨铁花岗岩成矿带进行了划分。通过进一步对典型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找矿标志等的分析研究,圈定了―与中元古代陆陆碰撞背景下S型花岗岩有关的锡钨成矿区‖和―与新元古代洋脊俯冲背景下A型花岗岩有关的铁锡成矿区‖两个成矿远景区。

魏振伟[8](2018)在《广东大宝山多金属矿床同位素特征研究及其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热液矿床中硫的来源主要有三种:地幔硫、地壳硫和混合硫。在成矿热液的水-岩反应过程中,岩石中硫在转移进入成矿热液时,其硫同位素组成仍能保持源岩的同位素组成,因此可以根据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所获取的成矿溶液的总硫同位素组成,判断矿床中硫的来源。碳-氢-氧同位素、铅同位素亦能判断矿床成因和大地构造位置。本文对大宝山多金属矿硫同位素、氢-氧同位素、碳-氧同位素、铅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向建华,梁新权,单业华,王策,董超阁,余世花,谭志军[9](2018)在《广东大宝山多金属矿床两期成矿:来自黑色炭质泥岩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的证据》文中认为广东省大宝山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南侧,为多因复成矿床,包括喷流沉积型Cu-Pb-Zn矿床和叠加斑岩-矽卡岩型W-Mo矿床。系统的野外考察发现,喷流沉积型Cu-Pb-Zn矿床主要以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和角砾状矿体赋存于中泥盆统棋梓桥组,具有典型喷流沉积型矿床特征;斑岩-矽卡岩型W-Mo矿床主要以斑岩型和矽卡岩型矿体围绕大宝山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产出或叠加在喷流沉积形成的层状-似层状矿体之上。对矿区内斑岩-矽卡岩型W-Mo矿床中辉钼矿和喷流沉积型Cu-Pb-Zn矿床中炭质泥岩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表明,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63.6?1.0 Ma(MSWD=0.58),代表了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年龄;炭质泥岩Re-Os等时线年龄为387.6?9.9 Ma(MSWD=56),代表同沉积矿床即喷流沉积矿床形成年龄。这反映大宝山多金属矿床至少存在两期重要的成矿事件:斑岩-矽卡岩型W-Mo矿床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相关,层状-似层状Cu-Pb-Zn矿床形成与海西期海底热液喷流沉积相关。

欧阳志侠,刘东宏,汪礼明,梁金龙,汪汝澎,吴晓东,杨胜虎[10](2018)在《阳春盆地锡山钨锡矿床钾长花岗岩的矿物学特征及地质意义》文中研究说明锡山钨锡多金属矿是粤西阳春盆地内一个中型石英脉型矿床,成矿岩体岩性为钾长花岗岩,主要矿物组成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副矿物包括锆石、磷灰石、金红石、钛铁矿和铌铁矿等。文章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主要矿物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中斜长石为钠长石,钾长石为透长石,黑云母属于铁叶云母。黑云母化学成分显示其w(Ti)介于0.190.39,具有低的氧逸度(log f(O2)<Ni-Ni O),指示其有利于钨锡矿床的形成且仍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结合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文章认为锡山钨锡多金属矿床是岩石圈伸展背景下的产物。

二、粤北大宝山层状多金属矿床的铅、硫、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粤北大宝山层状多金属矿床的铅、硫、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南岭铋矿床的产出特征及成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铋矿床时空分布
2 含铋矿物类型及特征
3 成因探讨
    3.1 惰性气体同位素分析
    3.2 稳定同位素分析
    3.3 岩石地球化学分析
4 结论

(2)上黑龙江盆地二十一站铜(金)矿床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意义及依托项目
        1.1.1 选题依据、意义
        1.1.2 依托项目
    1.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现状
        1.2.1 研究区概况
        1.2.2 研究现状
        1.2.2.1 斑岩铜矿的研究现状
        1.2.2.2 二十一站铜(金)矿床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科学问题
        1.3.1 研究内容
        1.3.2 科学问题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1.1 野外工作方法
        1.4.1.2 室内工作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完成实物工作量
2 成矿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与区域构造演化
    2.2 区域地质背景
        2.2.1 区域地层
        2.2.2.1 前中生代基地
        2.2.2.2 晚中生代盖层
        2.2.2 区域构造
        2.2.3 区域岩浆岩
        2.2.4 区域矿产
3 矿区地质
    3.1 矿区地层分布
    3.2 二十二站组砂岩研究
        3.2.1 碎屑锆石年代学
        3.2.1.1 碎屑锆石阴极发光特征
        3.2.1.2 碎屑锆石U-Pb年龄组成特征
        3.2.2 碎屑锆石Hf同位素特征
        3.2.3 砂岩地球化学
        3.2.3.1 主量元素
        3.2.3.2 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
        3.2.4 二十二站组形成时代
        3.2.5 二十二站组物源
        3.2.6 二十二站组形成构造背景
    3.3 构造
    3.4 侵入岩
        3.4.1 石英闪长岩(J_3δο)
        3.4.2 石英二长闪长岩(K_1ηγ)
        3.4.3 脉岩
    3.5 矿体特征
    3.6 矿石特征
        3.6.1 矿石组成
        3.6.1.1 矿石矿物组成
        3.6.1.2 矿石化学组成
        3.6.2 矿石组构
        3.6.2.1 矿石结构
        3.6.2.2 矿石构造
    3.7 蚀变特征
        3.7.1 钾硅化蚀变
        3.7.2 青磐岩化蚀变
        3.7.3 长石分解蚀变
        3.7.4 PIMA测试蚀变矿物与金含量之间的关系
        3.7.4.1 PIMA测试原理
        3.7.4.2 PIMA测试结果
        3.7.4.3 聚类分析
    3.8 成矿阶段划分及矿物生成顺序表
4 矿床成因研究
    4.1 成矿年代学
        4.1.1 样品特征
        4.1.2 测年结果及成矿时代的厘定
    4.2 成矿流体性质及演化
        4.2.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
        4.2.1.1 热液演化过程的地质记录
        4.2.1.2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
        4.2.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4.2.2.1 显微测温情况及估算方法
        4.2.2.2 均一温度和盐度
        4.2.2.3 沸腾包裹体及S2型包裹体成因
        4.2.2.4 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的升温过程
        4.2.3 单个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4.2.4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成矿深度估算
        4.2.5 氢氧同位素特征
        4.2.6 成矿流体来源及其演化
        4.2.7 矿质沉淀机制
    4.3 成矿物质来源
        4.3.1 二十二站组地层含矿性
        4.3.2 硫同位素组成
        4.3.3 硫的来源
        4.3.4 铅同位素组成
        4.3.5 铅的来演
        4.3.6 成矿物质来源
    4.4 矿床成矿模型
    4.5 矿床成因总结
5 结论
    5.1 取得的主要认识
    5.2 存在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3)湖南界牌岭斑岩型矿床中稀有稀土金属成矿的矿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矿物缩写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斑岩型矿床概述
        1.2.2 斑岩型矿床的成矿特征
    1.3 研究路线与工作内容
    1.4 分析方法
        1.4.1 全岩地球化学分析
        1.4.2 电子探针化学成分分析
        1.4.3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
    1.5 工作量统计
2 湖南界牌岭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地质背景
    2.1 湘南区域地质背景
    2.2 界牌岭矿床地质背景
3 界牌岭斑岩矿床的岩相学特征
4 界牌岭花岗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4.1 全岩主量元素特征
    4.2 全岩微量元素特征
5 界牌岭斑岩矿床的矿物学特征
    5.1 造岩矿物
        5.1.1 长石族矿物
        5.1.2 萤石
        5.1.3 云母族矿物
    5.2 稀有稀土金属矿物
        5.2.1 铌钽氧化物
        5.2.2 锡矿物
        5.2.3 黑钨矿(Fe,Mn)WO_4
        5.2.4 铈矿物
        5.2.5 磷钇矿PYO_4
        5.2.6 铍矿物
    5.3 硫化物
        5.3.1 一般硫化物
        5.3.2 闪锌矿-斑点状黄铜矿伴生体
6 界牌岭花岗斑岩的蚀变过程
    6.1 蚀变过程
    6.2 球状萤石斑晶成因
7 界牌岭斑岩型矿床的成矿过程
    7.1 稀有金属成矿过程
    7.2 稀土金属成矿过程
    7.3 成矿条件
8 主要认识与不足
    8.1 主要认识
    8.2 不足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4)大宝山多金属矿床稀散元素的赋存状态(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概况
2 矿石特征
3 分析测试方法与分析结果
4 数据分析与讨论
    4.1 稀散元素在矿物中含量变化特征
    4.2 矿物中稀散元素分布特征
    4.3 稀散元素在矿物面分布变化特征
5 讨 论
    5.1 稀散元素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及替代规律
        5.1.1 铅锌矿中In、Cd和Ga的赋存状态及替代规律
        5.1.2 铜铁钼矿中Ge、Se和Re的赋存状态及替代规律
        5.1.3 独立矿物碲的赋存状态及替代规律
    5.2 稀散元素富集与岩浆流体的关系
6 结 论

(5)广西丹池成矿带芒场锡多金属矿成岩成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花岗岩及华南钨锡矿床研究现状
    1.3 芒场矿区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5 主要工作量
    1.6 研究成果及认识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区地质与矿床特征
    3.1 矿床地质特征
        3.1.1 矿区地层
        3.1.2 矿区构造
        3.1.3 围岩蚀变
        3.1.4 矿区岩浆岩
        3.1.5 矿床特征
第四章 矿区花岗岩特征及其成矿性分析
    4.1 样品采集及分析
    4.2 年代学分析
    4.3 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4.3.1 主量元素特征
        4.3.2 微量元素特征
        4.3.3 稀土元素特征
        4.3.4 氧逸度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不同成矿阶段的演化过程
    5.1 成矿阶段及其成矿流体演化过程
        5.1.1 流体包裹体特征
        5.1.2 成矿流体演化分析
        5.1.3 激光拉曼(流体包裹体)特征
    5.2 成矿动力学背景
        5.2.1 构造环境判别
        5.2.2 矿床动力学背景探讨
    5.3 成矿机制认识对大厂矿田的意义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粤北大宝山志留纪次英安斑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地质背景
2矿床地质特征
3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4测试结果
    4.1主量、微量、稀土元素
    4.2辉钼矿Re-Os年龄
    4.3 LA-ICP-MS锆石U-Pb年龄
    4.4锆石Hf同位素
5讨论
    5.1岩石成因
    5.2成矿指示意义
6结论

(7)扬子陆块西缘中段前寒武纪岩浆成岩成矿作用及其构造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来源
    1.2 研究现状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1.5 完成的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第3章 研究区地质特征
    3.1 地层
        3.1.1 会理群
        3.1.2 登相营群
        3.1.3 康定群(Qb_2K)
        3.1.4 苏雄组(Qb_2s)
        3.1.5 开建桥组(Nh_2k)
        3.1.6 列古六组(Nh_3lg)
        3.1.7 观音崖组(Z_(1-2)g)
    3.2 构造
    3.3 岩浆岩
        3.3.1 中元古代岩浆岩
        3.3.2 新元古代岩浆岩
    3.4 变质岩
        3.4.1 区域动力变质岩
        3.4.2 区域动热变质岩
    3.5 矿产
第4章 采样地质体及样品岩相学特征
    4.1 摩挲营岩体
    4.2 会理群天宝山组火山岩
    4.3 兴隆岩体
    4.4 苏雄组
    4.5 康定岩群
    4.6 泸沽岩体
    4.7 石棉岩体
第5章 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5.1 概述
    5.2 分析方法
        5.2.1 样品靶制作和阴极发光(CL)图像
        5.2.2 锆石U-Pb定年
    5.3 分析结果
        5.3.1 摩挲营岩体
        5.3.2 会理群天宝山组
        5.3.3 兴隆岩体
        5.3.4 苏雄组
        5.3.5 康定岩群
        5.3.6 泸沽岩体
        5.3.7 石棉岩体
    5.4 讨论
    5.5 小结
第6章 中—新元古代成岩构造动力学背景
    6.1 概述
    6.2 地质背景
    6.3 分析方法
        6.3.1 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
        6.3.2 Sm-Nd同位素分析
    6.4 分析结果
        6.4.1 主量元素
        6.4.2 微量元素
        6.4.3 Sm-Nd同位素体系
        6.4.4 锆石Hf同位素特征
    6.5 讨论
        6.5.1 岩石成因
        6.5.2 构造环境
        6.5.3 中—新元古代岩浆作用与区域构造演化
    6.6 小结
第7章 新元古代钾质花岗岩的重新厘定
    7.1 概述
    7.2 地质特征及样品描述
    7.3 分析结果
        7.3.1 主量元素
        7.3.2 微量元素
        7.3.3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7.4 讨论
        7.4.1 岩石成因
        7.4.2 构造意义
    7.5 小结
第8章 前寒武纪岩浆成岩成矿过程及成矿预测
    8.1 概述
    8.2 扬子陆块西缘锡钨花岗岩成矿带
    8.3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8.3.1 岔河锡矿床
        8.3.2 泸沽式铁矿床
    8.4 成岩成矿动力学
    8.5 成矿远景区预测
        8.5.1 成矿区带划分依据与原则
        8.5.2 成矿远景区优选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8)广东大宝山多金属矿床同位素特征研究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硫同位素特征
2 碳-氢-氧同位素特征
    2.1 氢-氧同位素
    2.2 碳-氧同位素
3 铅同位素特征
4 结论

(9)广东大宝山多金属矿床两期成矿:来自黑色炭质泥岩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的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地质背景
2 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
3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4 分析结果
5 讨论
    5.1 成矿时代厘定
    5.2 矿床成因讨论
    5.3 成矿动力学背景分析
        5.3.1 海西期喷流沉积成矿
        5.3.2 燕山期斑岩成矿
6 结论

(10)阳春盆地锡山钨锡矿床钾长花岗岩的矿物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地质特征
2矿床地质特征
3分析方法
4矿物化学成分特征
    4.1斜长石
    4.2钾长石
    4.3黑云母
    4.4金红石
    4.5钛铁矿及铌铁矿
    4.6锆石
5讨论
    5.1岩石成因探讨
    5.2对成矿的指示意义
    5.3构造环境
6结论

四、粤北大宝山层状多金属矿床的铅、硫、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南岭铋矿床的产出特征及成因探讨[J]. 方贵聪,王登红,陈毓川,黄凡,王岩,赵云彪,刘奕志,杨锋. 地质学报, 2021(02)
  • [2]上黑龙江盆地二十一站铜(金)矿床成因研究[D]. 王远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4)
  • [3]湖南界牌岭斑岩型矿床中稀有稀土金属成矿的矿物学研究[D]. 林晓青. 浙江大学, 2020(02)
  • [4]大宝山多金属矿床稀散元素的赋存状态[J]. 吴建标,皮桥辉,胡云沪,韦朝文,李国,杨雄.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9(03)
  • [5]广西丹池成矿带芒场锡多金属矿成岩成矿研究[D]. 苑金涛. 广西大学, 2019(01)
  • [6]粤北大宝山志留纪次英安斑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瞿泓滢,毛景文,周淑敏,陈懋弘. 矿床地质, 2019(02)
  • [7]扬子陆块西缘中段前寒武纪岩浆成岩成矿作用及其构造背景[D]. 马比阿伟.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8]广东大宝山多金属矿床同位素特征研究及其意义[J]. 魏振伟. 世界有色金属, 2018(23)
  • [9]广东大宝山多金属矿床两期成矿:来自黑色炭质泥岩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的证据[J]. 向建华,梁新权,单业华,王策,董超阁,余世花,谭志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8(04)
  • [10]阳春盆地锡山钨锡矿床钾长花岗岩的矿物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 欧阳志侠,刘东宏,汪礼明,梁金龙,汪汝澎,吴晓东,杨胜虎. 矿床地质, 2018(04)

标签:;  ;  ;  ;  

粤北大宝山层状多金属矿铅硫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