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培养工作探索

研究生课程培养工作探索

一、研究生课程班的培养工作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周勉,全舒,吴海珍,王启要[1](2021)在《生物化学(全英语)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的生物化学课程采取中文授课方式。为了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培养对生物化学领域经典研究成果的理解能力和专业英语表达交流能力,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学课程团队结合生物科学全英语专业规划进行了生物化学(全英语)课程建设,建立了生物化学(全英语)课程的授课体系。同时,课程团队采取趣味互动型课堂授课、个性化学习与团体化学习相结合、科研反哺教学、融合专业课思政建设、在线平台建设等多元化教学方法辅助课程目标达成。自2016年建设以来,生物化学(全英语)课程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课程在学生升学、学科竞赛和国际化程度提高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于2021年1月通过了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认定。

董新[2](2021)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班内分层教学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基础教育教学的新一轮改革越来越关注学生间的差异,以使全体学生得以个性化发展。《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要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大胆尝试应用新技术,创新教学方式和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通过课堂观察、访谈和文献研究发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存在差异,而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因个体差异产生的学习需求,最终导致部分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不高、信息技术学习态度不积极、课堂参与度不高。本研究结合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总结出差异化教学的全体性原则、保底性原则、尊重差异原则和隐形分层原则,并基于这些原则,在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差异教学理论指导下提出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要素及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班内分层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利用准实验法验证设计的有效性,教学实施前后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水平测试、课堂观察和信息技术学习态度的问卷调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实验班(进行分层教学)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有显着提升、信息技术学习态度有所改善、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即基于本研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班内分层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分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端正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促进全体学生发展。本研究可丰富差异化教学设计理论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理论,并为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开展分层教学提供参考。

马寒冰[3](2020)在《“北京双奥会”对首都体育学院师资发展的促进研究》文中指出北京2008奥运会和北京2022冬奥会分别是是中国体育和中国冰雪运动的转折点。两次奥运会的举办为北京市高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以高等院校与奥运会的密切联系为线索,探讨“北京双奥会”为北京高等院校提供的发展平台,又将“北京双奥会”对首都体育学院师资发展的促进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学院参与活动,总结促进因素。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整理分析总结出“北京双奥会”对首都体育学院的促进作用并得出以下结论:1.“北京双奥会”对促进学院教师教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北京2008奥运会与北京2022冬奥会的申办与举办过程中都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相关培训,教师有大量的机会参与赛事服务。教师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培训使得教师的本职教学工作更加细化,同时教师参与“北京双奥会”服务项目能够使得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更加透彻。教师的亲身体验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力。2.“北京双奥会”对学院教师科研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从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的56个科研项目攻关,到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的147项科技攻关与科技服务课题,再到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305个奥运科研攻关项目,这些科研攻关项目数量的倍增有利于体育院校对科研项目的承接。国家政策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使得学院教师亲身参与科研项目,极大的激发了教师的科研动力。此外基于“北京双奥会”重大机遇,学院教师积极参加国际体育学术大会交流领域涉及体育科学、运动医学、体育活动、体育教育和体育运动的最新研究成果。北京2008奥运会留下的宝贵的奥运遗产也为学院教师提供了科研平台与科研支撑。3.“北京双奥会”能够激发学院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北京2008奥运会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奥林匹克盛宴,北京2022冬奥会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冬奥会,发展冬季项目的伟大转折。学院教师利用自己专业优势进行奥林匹克运动的普及与宣讲、提供志愿服务、提供赛事工作服务激发责任感,有助于进学院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是学院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发展中的衍生品,有利于实现学院教师的全面成长成才。4.“北京双奥会”有助于学院教师管理能力的提升。在首都体育学院涉及“北京双奥会”的申办和举办的工作服务项目中,为保证服务工作的有序有效进行,每一个项目都经过详细的计划、安排与实施。在此过程会形成专门项目的领导小组,有相关教师负责宏观管理与统筹指挥工作,学院教师在专门的领导小组的带领下有效进行工作服务。两次重大赛事的参与极大地促进了学院教师管理能力的提升。

刘杰文[4](2020)在《幼儿园教师在课程赋权背景下的自我角色认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课程如何激发学习者的自主性日益得到强调,特别在低龄儿童的教育中,需要在课程建构中关注幼儿当下的兴趣和需要,而这必然需要教师转变普适课程执行者的角色,赋予教师更大的课程决策权。然而,真实的赋权过程却常常充满争议,步履维艰,甚至得不到被赋权的教师的认同。本研究选取已经在课程赋权上走过5年的A园作为典型个案,对14位教师进行了半结构化的深度访谈,倾听教师心声,深描教师在课程赋权背景下的自我角色认知及其变化,试图阐释课程赋权与教师自我角色认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课程赋权的推进过程中,教师的自我角色认知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怀疑“被赋予”的课程责任是否合理、不愿接受“被赋予”的课程权力,逐步转变为肯定赋权,认为自己的角色转变会更有利于幼儿的学习。教师对自己课程权力与责任的认知也更加清晰,课程权力意识与责任意识、运用课程权力的自信均有所提升。教师认为课程赋权过程的弹性和配套的“增能”过程,帮助她们在克服困难的同时慢慢改变了自己在课程建构中的角色认知。因此,研究者提出相关启示:应抛弃“教师没有能力建构课程”的担忧,逐步赋予教师适宜的课程权力,充分发挥团队教研的集体力量,帮助教师在克服角色转换的困难中,改变课程观念,提升课程权力意识与责任意识;教师自己也要具备清晰的目标意识,注重学习与反思,增强运用课程权力的自信,以更好地发挥课程权力。

吴刚[5](2017)在《中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回顾与前瞻》文中研究指明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确立和发展,既是中国高等教育史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求的回应。在20年的发展中,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历经了从无到有、从有到规范、从规范到体系化、从体系化到特色化的发展历程。而教育硕士与教育博士两个学位层次的确立,为培养教育实践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提供了保障,进而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对教育教学与管理人才的不同需求。

刘昕[6](2016)在《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传统的学年制下,学生按统一的教学计划,按专业、年级统一上课,修业年限是一样的,实行完全学分制后,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课程,自主选择授课老师,自主决定修业年限,这是一个没有统一程式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极大的尊重个性差异,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引发了教学与教育的深刻的变革,对以往学年制背景下高校形成的学校抓院系,院系抓年级,年级抓班级,以班级为主要管理单位,以课堂为主要阵地,以集体活动为主要形式,党建带团建,以辅导员为主力军,以综合测评为学生评价标准的学生工作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强烈的冲击,对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和创新完全学分制下学生教育管理对策迫在眉睫。大学生教育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依据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应的是传统的学年制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完全学分制对高校教育教学而言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尤其对学生工作的理念和模式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比较大,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带来许多新问题,我们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已很难依据和解答。完全学分制下的大学生教育管理亟需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加以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及时完善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进行该领域的系统研究,这对做好高校学生工作,保证学分制改革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的内容除绪论外还有六章内容,现分别加以概述。完全学分制及大学生教育管理具有丰富(或特定)的内涵和多方面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学分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以学分作为学习的计量单位(以取得规定最低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以选课制为基础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区别于规定学习年限和统一的必修课来衡量学习总量的学年制。所谓完全学分制,就是由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和授课教师,自己安排学习计划、自己决定修业年限,学分进行累计,只要修满毕业要求的总学分即可毕业。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指的是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完全学分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有利于确保学分制改革的顺利实施;二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四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教育管理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完全学分制下学生教育管理研究具有丰厚的理论资源。一是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二是作为重要资源的西方管理学理论包括柔性管理理论、精细化管理理论和人本管理理论。三是作为又一种重要资源的西方教育学理论包括进步主义理论、要素主义理论和存在主义理论。四是作为重要理论依托和传承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资源。这四个方面成为本研究的重要理论支撑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进程,在不同的时期又有不完全相同的做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概括起来说,可以为三个阶段:一是学年学分制阶段。这个阶段的突出特点是这种学年学分制仍然继承了学年制的计划性,强调整齐划一(除个别课程可分散选修),与原来学年制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二是完全学分制改革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突出特点是实施完全学分制教学改革,对以往学年制下形成的学生工作机制和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大学生的教育管理遇到了巨大的困难,这是一个被动适应探索对策的阶段。三是完全学分制改革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突出特点是面对完全学分制的挑战,大学生教育管理已找到许多应对措施,逐步建立起了与完全学分制改革相适应的学生工作体系。完全学分制给大学生教育管理带来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其机遇主要表现一是有利于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新理念;二是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培养;三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四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五是对高校教师和学生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挑战主要表现在从学生教育管理理念、体制模式、管理内容、手段方法途径、队伍素质和水平等五个方面。我们要做好完全完全学分制给大学生教育管理,必须主动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国外一些国家在完全学分制背景下大学生教育管理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做法和经验。美国的主要做法是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模式多样化,学生事务管理具有法制化、人性化、专业化的特点,美国的主要经验是树立生本理念和服务至上意识,改进学生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创新了学生工作管理机制,提升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英国的主要做法是建立以学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学生教育管理的组织结构,工作内容侧重就业指导、生活服务和经济帮助,英国的主要经验是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全员育人,强调服务的职业化和规范性,用法规制度保障学生事务管理的有序运转;德国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是发挥宗教教育、心理咨询和网络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提倡学生自主管理,追求事务管理服务体系高度社会化。以上国家的这些做法和经验,为我们国家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的启示和借鉴。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对策研究需要从多方面开展工作。要根据完全学分制的实际深化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积极构建适合完全学分制需要的大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本章是论文的重点和主要部分,从强化学生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管理的有效性、增强学生服务的创新性、加强教学管理的科学性、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路径对策。通过这些举措给已经实施和即将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的高校提供参考经验和借鉴启发。

刘慧慧,王艳杰,关洪全,于嵩,赵令竹[7](2013)在《提高医学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管理的必要性》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作为在职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学习形式,已经越来越普及并被社会所接受。他们与全日制的研究生相比,具有学习目的性强、实践经验丰富等特点。同时,在学员方面存在工学矛盾突出,出勤率低,学习方式欠缺,积极性不高等缺点;教学方面存在办学点资质良莠不齐,授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课程设置无层次化,考试制度不完善,成绩不能反映真实水平等问题。因此在培养及管理上应该针对其特点,有效地进行培养及管理。

廖晓艳,李亚洁,彭刚艺,蔡文智,张立颖[8](2012)在《跨区域专科护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及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卫生厅与香港医院管理局连续4年密切合作,为广东培养了14个专科613名专科护士。跨区域专科护士联合培养项目全程包括人员选拔与前期准备,在港专科护理临床实践(10个月)和相关课程培训(300学时),以及在粤研究生课程班培养(300学时)三个阶段。通过该项目实施,探索跨区域专科护士培养的模式、相关教学管理的持续改进机制,注重护理科研素养训练与学员工作实践的良性桥接和互补。从跨区域专科护士联合培养的后续效应来看,该项目的成功经验对国内专科护士和临床型护理研究生的培养有一定参考价值。

张金宝,鞠学红,管英俊,刘顺梅,王雪净[9](2011)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课程设置与组织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有效的组织管理是保证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学质量的前提。文章结合我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教学培养工作,就课程设置和管理手段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郭伟琳[10](2009)在《我国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为广大在职人员提供了良好的进修和深造的平台,为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成长提供了一条渠道,有利于科技、教育、经济的紧密结合。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质量失控的现象。因此,深入了解和剖析我国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育的现状,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加强管理,对促进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阐明本文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分析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特点及意义,阐述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发展历程,对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第三章对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第四章针对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促进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健康发展;最后是结论,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概述,提出论文的创新之处。本文的研究包括两个重点:一是根据实证调查的结果,深入剖析影响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发展的因素,并以此作为提出建议的依据。二是在揭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发展模式进行变革,发展模式变革的主要涉及到两点: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信息监督机制,实现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保证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高效性;二要加强对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的管理,实行国家统一颁发结业证,严格学员出口管理。

二、研究生课程班的培养工作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研究生课程班的培养工作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生物化学(全英语)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化学(全英语)课程简介
    1.1 课程目标
    1.2 课程内容
    1.3 成绩评定模式
2 教学设计与实施
    2.1 教材选用
    2.2 授课教师的培训与选用
    2.3 多元化教学方法设计
        2.3.1 个性化学习与团体化学习相结合
        2.3.2 趣味互动型课堂授课
        2.3.3 融合专业课思政建设
        2.3.4 科研反哺教学
        2.3.5 课程在线平台建设
3 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3.1 学生评价情况
    3.2 实际上课效果
        3.2.1 学生升学情况
        3.2.2 全英语课程助力学科竞赛
        3.2.3 国际化程度提高
4 课程下一步发展计划

(2)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班内分层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国家与社会发展对人才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二)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教学对差异化教学的需求
    二、问题提出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探析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研究与实践情况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问题总结及本研究问题的提出
    三、国内外分层教学研究历史与现状
        (一)国外分层教学研究历史与现状
        (二)国内分层教学研究历史与现状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理论与实践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分层教学
        (二)教学设计
    二、理论与实践基础
        (一)差异教学理论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三章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班内分层教学设计
    一、分层教学设计的原则
        (一)全体性原则
        (二)保底性原则
        (三)尊重差异原则
        (四)隐形分层原则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班内分层教学设计概念框架
        (一)概念框架依据
        (二)概念框架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班内分层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依据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三)学习者分层
        (四)教学内容分层
        (五)教学目标分层
        (六)教学策略分层
        (七)课堂教学流程设计
        (八)教学评价分层
    四、以“艺术字”为例的班内分层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层
        (二)教学内容分层
        (三)教学目标分层
        (四)教学策略分层
        (五)课堂教学流程设计
        (六)教学评价分层
第四章 班内分层教学实施与检验
    一、班内分层教学实施效果检验方法
    二、班内分层教学实施
        (一)实施准备
        (二)教学实施过程
    三、班内分层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一)信息技术水平测试结果分析
        (二)信息技术学习态度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三)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四)班内分层教学效果的原因分析
    四、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B 课堂观察量表
附录C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D
附录E 五年级信息技术水平测试(前测)
附录F Word 软件的使用(后测)
附录G 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态度问卷
附录H 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个人情况简介

(3)“北京双奥会”对首都体育学院师资发展的促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北京成为“双奥之城”的人才需求
        1.1.2 奥运会为高校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和平台
        1.1.3 奥运会与高等体育院校相关研究的不足
    1.2 选题目的、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关于大型体育赛事与高等院校的研究
        1.4.2 关于奥运会与高等院校的研究
        1.4.3 关于高等院校师资发展的研究
        1.4.4 综述述评
2 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个案研究法
        2.2.4 实地考察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本研究的立论基础
        3.1.1 概念的界定
        3.1.1.1 北京双奥会
        3.1.1.2 师资发展
        3.1.2 奥运会对高等院校促进因素分析
    3.2 “北京双奥会”对首都体育学院整体促进分析
        3.2.1 “北京双奥会”对首都体育学院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3.2.2 “北京双奥会”为首都体育学院建设提供机会
        3.2.3 “北京双奥会”为首都体育学院师资发展提供机会
    3.3 北京2008 奥运会对首都体育学院师资发展促进分析
        3.3.1 北京2008 奥运会对首都体育学院师资发展的促进表现
        3.3.2 北京2008 奥运会对首都体育学院师资发展的影响
    3.4 北京2022 冬奥会对首都体育学院师资发展促进分析
        3.4.1 北京2022 冬奥会对首都体育学院师资发展的促进表现
        3.4.2 北京2022 冬奥会对首都体育学院师资发展的影响
    3.5 首都体育学院参与北京2022 冬奥会的思考与建议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
附件六

(4)幼儿园教师在课程赋权背景下的自我角色认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国家下放课程权力的“喜忧参半”
        (二)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观摩机会
        (三)研究者的个人兴趣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课程赋权
        (二)自我角色认知
    四、文献综述
        (一)幼儿园教师在课程赋权背景下应实现的角色转换
        (二)幼儿园教师在课程建构中的实然角色
        (三)教师在课程赋权背景下对自身角色的认知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对象的选择
    四、研究方法
        (一)收集资料的方法
        (二)分析资料的方法
第三章 教师在课程赋权之初的自我角色认知
    一、A园课程赋权的背景
    二、课程赋权之初教师自我角色认知状况
    三、教师对课程权力与责任的初探
第四章 步入正轨后教师在课程建构中的自我角色认知
    一、困难背后的自我角色认知
        (一)课程目标制定过程中的自我角色认知
        (二)课程内容选择过程中的自我角色认知
        (三)课程组织与实施过程中的自我角色认知
        (四)课程评价过程中的自我角色认知
        (五)贯穿课程建构始终的“不确定感”
    二、问题背后的自我角色认知
        (一)课程建构中的分身乏术状态影响课程权力的有效发挥
        (二)运用课程权力过程中容易忽视年轻教师的培养
        (三)运用课程权力的过程中容易忽视个别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三、积极影响背后的自我角色认知
        (一)运用课程权力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二)运用课程权力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四、研究结论
        (一)教师对“被赋予”的课程权力与责任的态度变化
        (二)教师在课程建构中对课程权力与责任的认知变化
第五章 结语
    一、启示与建议
        (一)循序渐进地为教师赋权
        (二)注重教师基本功的培养,夯实教师建构课程的基础
        (三)深入教师课程建构实践,帮助教师解决课程建构中的难题
        (四)教师要具备清晰的目标意识,增强运用课程权力的自信
    二、研究反思
        (一)关于研究信效度的说明
        (二)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 园长访谈提纲
附录三 教师访谈转录资料编码示例
附录四 各级码号
附录五 其中一位教师访谈资料的完整呈现
附录六 园本教研活动转录资料和园长访谈节选

(5)中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回顾与前瞻(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雏形初现 (1996—1999年)
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探索前行 (1999—2006年)
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范发展 (2006—2010年)
     (一) 严格筛选, 有效规划, 合理布局教育硕士培养院校
     (二) 拓宽专业, 完善结构, 充分满足基础教育发展需求
     (三) 加强评估, 分享经验, 发力提升教育硕士培养质量
     (四) 反思实践, 细化规范, 完善教育专业学位制度建设
     (五) 控制规模, 丰富类型, 努力满足内涵发展与就业需求
     (六) 参与决策, 服务政策, 积极应对教师教育现实挑战
     (七) 总结经验, 扩大影响, 打造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品牌
四、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2010年至今)
     (一) 教育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迅猛发展
        1. 统筹规划, 稳步推进, 试点改革成绩斐然
        2. 规范秩序, 拓展对象, 招生工作不断完善
        3. 增加试点, 扩大规模, 培养院校规模壮大
        4. 面向实际, 拓展领域, 职教专硕起步发展
        5. 加强管理, 夯实师资, 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二)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成果和经验
        1. 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2. 制定与修订教育标准
        3. 实践教学与实践基地建设
        4. 案例教学探索与案例库建设
        5.“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6. 分类培训, 提升新增院校培养质量
        7. 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五、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轫与发展
     (一)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轫
     (二)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的经验
        1. 确立了较为齐备的规章制度。
        2. 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组织体系。
        3. 加强了试点学校之间的交流, 建立了稳定的相互学习机制。
        4. 强调质量意识, 形成了基于过程管理的质量保障体系。
        5. 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发展, 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6. 初步梳理并凝练了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规律。
六、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未来展望
     (一) 深化教育改革, 完善管理机制
        1. 改革招生制度, 关注应用与实践素养的考查
        2. 改进教师聘任制度, 进一步打造“双师型”队伍
        3. 建立认证体系, 形成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制度
     (二) 优化培养质量, 创建教育品牌
        1. 凸显专业学位培养特色,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2. 重视培养对象的差异性, 加大分类培养的力度
        3. 完善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 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
     (三) 拓宽教育视野, 服务社会发展
        1. 树立全球视野, 研究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2. 关注社会需求, 增强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
        3. 坚持开放办学, 构建社会力量支持系统

(6)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内涵和意义
    一、完全学分制的含义和内容
        (一) 学分制的产生与发展
        (二) 学分制及其相关概念
        (三) 完全学分制的主要内容
        (四) 实施完全学分制的意义
    二、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一) 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含义
        (二) 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内容
    三、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意义
        (一) 有利于确保学分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四)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教育管理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第二章 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根本指导思想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二)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二、现代西方管理学理论
        (一) 柔性管理理论
        (二) 精细化管理理论
        (三) 人本管理理论
    三、现代西方教育学理论
        (一) 进步主义理论
        (二) 要素主义理论
        (三) 存在主义理论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主要内容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和实践
第三章 国内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历史进程
    一、学年学分制阶段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状况
        (一) 班级及学生日常管理具有整齐划一的特点
        (二) 学生工作体系层次清楚完整
        (三) 学生评价是学生管理的主要手段
    二、完全学分制改革起步阶段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状况
        (一) 班级及学生日常管理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和冲击
        (二) 学生工作体系被打乱,作用降低
        (三) 学生评价发挥作用不大
    三、完全学分制改革成熟阶段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状况
        (一) 班级功能得到强化,学生日常管理趋于规范有序
        (二) 学生工作体系调整完善后重新发挥作用
        (三) 学生评价重新发挥作用
第四章 完全学分制给大学生教育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完全学分制给大学生教育管理带来的机遇
        (一) 有利于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新理念
        (二) 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
        (三) 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四) 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五) 有利于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六) 对高校教师和学生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 学生教育管理理念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二) 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三) 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内容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四) 学生教育管理手段方法途径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五) 学生教学管理模式与手段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六) 学生教育管理队伍素质和水平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第五章 国外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启示
    一、美国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启示
        (一) 美国实施完全学分制的状况
        (二) 美国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做法
        (三) 美国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带来的经验启示
    二、英国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启示
        (一) 英国实施完全学分制的状况
        (二) 英国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做法
        (三) 英国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带来的经验启示
    三、德国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启示
        (一) 德国实施完全学分制的状况
        (二) 德国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做法
        (三) 德国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带来的经验启示
第六章 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学生教育的实效性
        (一) 学生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内容
        (二) 创新学生教育实效性的方式与手段
        (三) 创新学生教育实效性的载体
    二、提高学生管理的有效性
        (一) 学生管理有效性的主要内容
        (二) 创新学生管理思维模式
        (三) 创新学生管理的组织体系
        (四) 建设一支高效的学生工作人员队伍
    三、增强学生服务的创新性
        (一) 创新学生服务的内容
        (二) 创新学生服务的平台与途径
        (三) 创新学生服务的方式与机制
    四、加强教学管理的科学性
        (一) 建立适应学分制改革的教学管理新模式
        (二) 创新教学管理的组织体系
        (三) 多措并举,大力加强学风建设
    五、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
        (一) 辅导员职业化的背景
        (二) 辅导员职业化的主要内容
        (三)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措施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及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提高医学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管理的必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课程班现状
2 存在的问题
    2.1 学员方面
        2.1.1 工学矛盾突出
        2.1.2 学习方式欠缺
        2.1.3 考风考纪问题
    2.2 教学管理方面
        2.2.1 办学点资质良莠不齐
        2.2.2 授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2.2.3 课程设置无层次化
        2.2.4 考试制度不完善
3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3.1 学员方面
        3.1.1 严格资格审查
        3.1.2 制订考勤制度
    3.2 教学管理方面
        3.2.1 提高管理意识
        3.2.2 遴选优秀教师
        3.2.3 优化课程设置
        3.2.4 优化教学管理
        3.2.5 开展质量评估
        3.2.6 学位论文质量标准化
        3.2.7 注重能力培养
        3.2.8 为教育质量提供物质保障

(9)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课程设置与组织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结合专业特点, 精心设置课程,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二、严格学员标准条件, 加强过程管理, 提高培养质量
三、精心遴选授课教师, 加强考试管理, 保证培养质量
四、鼓励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学员申请学位, 并为他们提供帮助

(10)我国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研究
        1.2.2 关于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我国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1 我国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发展历程
        2.1.1 初步发展阶段(1985年~1992年)
        2.1.2 规范发展阶段(1993年~1997年)
        2.1.3 快速发展阶段(1998年~2001年)
        2.1.4 发展下滑阶段(2002年~至今)
    2.2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2.2.1 我国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总体情况
        2.2.2 学员基本状况分析
        2.2.3 办班单位资源分析
        2.2.4 管理状况分析
        2.2.5 社会评价与认可度
3 我国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3.1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存在的问题
        3.1.1 学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3.1.2 课程与教学体系不合理
        3.1.3 办班单位的管理不完善
        3.1.4 办班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3.1.5 课程班社会认可度不高
        3.1.6 课程班与申请学位挂钩的问题
    3.2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2.1 对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
        3.2.2 宏观管理政策不完善导致培养目标不明确
        3.2.3 对国务院学位办管理文件贯彻执行不严格
        3.2.4 部分单位受经济利益驱动办班态度不端正
4 推进我国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发展的建议
    4.1 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定位
        4.1.1 提高对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重要性的认识
        4.1.2 明确对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定位
    4.2 国家层面:加强宏观调控,改革发展模式
        4.2.1 发展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4.2.2 发展模式改革的主要设想
        4.2.3 新发展模式的运作流程
    4.3 省级层面: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4.3.1 建立健全办班备案审批制度
        4.3.2 建立办班过程评估督导制度
        4.3.3 建立办班效果评价公告制度
    4.4 办班单位:深化教学管理改革,确保办班质量
        4.4.1 制定科学的课程体系,满足学员需求
        4.4.2 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果
        4.4.3 严格课程班过程管理,保证办班质量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情况调查表
附录B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情况调查数据表
附录C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研究生课程班的培养工作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生物化学(全英语)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探讨[J]. 周勉,全舒,吴海珍,王启要. 生命的化学, 2021
  • [2]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班内分层教学设计研究[D]. 董新.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3]“北京双奥会”对首都体育学院师资发展的促进研究[D]. 马寒冰.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
  • [4]幼儿园教师在课程赋权背景下的自我角色认知研究[D]. 刘杰文.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5)
  • [5]中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回顾与前瞻[J]. 吴刚. 中国教育科学, 2017(02)
  • [6]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研究[D]. 刘昕. 山东大学, 2016(03)
  • [7]提高医学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管理的必要性[J]. 刘慧慧,王艳杰,关洪全,于嵩,赵令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10)
  • [8]跨区域专科护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及探讨[J]. 廖晓艳,李亚洁,彭刚艺,蔡文智,张立颖.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2(03)
  • [9]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课程设置与组织管理[J]. 张金宝,鞠学红,管英俊,刘顺梅,王雪净.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10)
  • [10]我国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郭伟琳. 大连理工大学, 2009(10)

标签:;  ;  ;  ;  ;  

研究生课程培养工作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