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岭石试样的固结与结构特性

高岭石试样的固结与结构特性

一、高岭石试样的固结与结构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荣艳丽,陶旭光[1](2021)在《北海灰白色黏土工程地质特性及其成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广西北海市某海域勘探深度40 m内广泛分布硬塑状含石英颗粒的灰白色黏土层,该土含水率低、密度大、比重小、孔隙比小,压缩性低,天然状态下剪切强度较高,渗透性极弱,存在吸水软化产生膨胀、失水收缩产生裂隙再浸水会迅速崩解至胶溶状的特性。选取49个钻孔200个灰白色黏土样品的室内物理力学试验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全面认识北海市灰白色黏土层的工程地质特性;通过XRD矿物成分分析、碳酸盐含量、土的腐蚀性、950°C高温烧失量等试验,结合广西地质资料和前人对北海黏土矿的研究成果,从土的形成演化、物质组成解释产生特殊工程性质的内在因素,对合理评价该类土的工程地质性质提供地质科学依据,为其开发利用和工程治理提供参考。

钟慧琅[2](2021)在《固结、剪切分离的重塑高压黏土关键试验技术研究》文中提出

赵康[3](2021)在《基于C-DEM的黏土高压K0固结离散元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王子昂,詹良通,郭晓刚,刘超洋,尧俊[4](2021)在《脱水泥饼堆填体的压缩及渗透特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脱水泥饼是工程泥浆经压滤脱水后形成的块状产物,经装卸、转运等处理环节破碎成尺寸不一的碎散体,其堆填体具有明显的双孔隙特征,由块体间的大孔隙和块体内的小孔隙组成。为了指导泥饼堆填作业,对泥饼堆填体的压缩性及渗透性开展研究。利用大尺寸固体废弃物压缩-渗透装置模拟了泥饼堆填过程中上覆荷载增加,泥饼堆积单元体逐渐被压密的过程,并利用CT扫描对压缩后泥饼块体间大孔隙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测试了泥饼堆积单元体在压缩过程中的渗透性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泥饼堆积单元体试样随着上覆荷载增加逐渐被压密,泥饼间孔隙与泥饼内孔隙的尺度差异逐渐减小,双孔隙特征减弱。在上覆荷载为295 kPa时,试样空气孔隙率为5%,此时试样已成为均质块状泥饼,对应压实度为0.87,试样透水性已由初始阶段(0 kPa)的中等透水等级转变为弱透水等级。考虑可操作性和经济性,建议将0.85作为泥饼堆填作业过程中的压实度控制指标。

荣佑辉[5](2021)在《城市岩溶塌陷区非均质松散土层注浆扩散加固规律研究》文中指出岩溶地面塌陷是岩溶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对城市基础设施和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地面塌陷灾变过程极为复杂,主要机理是岩溶构造上覆土层中细小颗粒被地下水携带流失,造成土体松散,最终导致岩溶地面塌陷。松散土层是诱发地面塌陷的直接因素,也是治理岩溶地面塌陷的关键。注浆法作为松散土层治理的有效措施,受被注介质条件影响显着。目前松散土层注浆研究主要考虑单一均质土层,但实际工程中松散土层具有明显非均质性,现有注浆方法难以指导工程施工,亟需开展非均质松散土层的注浆机理研究。本文依托贵港市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对治理区典型塌陷土体进行了系统的室内土工试验研究,分析了致塌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总结了岩溶区松散土层的典型特征;基于自主设计的注浆模拟试验装置,开展了室内注浆模拟试验,获得了土层非均质性、注浆压力、注浆段长对浆液扩散和注浆加固的影响规律;采用颗粒流数值模拟软件PFC2D开展了注浆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较为吻合,并且在模拟过程中分析了浆液扩散路径;基于室内注浆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城市岩溶塌陷区非均质松散土层注浆控制方法,并应用于贵港市建成区松散土层注浆治理工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典型岩溶塌陷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开展了典型岩溶塌陷土体室内土工试验,分析获得了土体物理力学特性;基于正交试验研究了细颗粒含量、密度、含水率对土体抗剪强度、抗崩解性的影响。(2)研究了城市岩溶塌陷区非均质松散土层注浆扩散加固规律:开展了室内注浆模拟试验,综合土体物理场信息、注浆信息、注浆结束后土体开挖信息,研究了土层非均质性、注浆压力、注浆段长对浆液扩散形态、浆液扩散距离、注浆加固效果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岩溶塌陷区非均质松散土层注浆扩散模式及加固机制。(3)基于颗粒流数值模拟软件PFC2D开展了注浆数值模拟研究,一方面验证了室内注浆模拟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一方面深度研究了土体结构、注浆参数对浆液扩散、地表隆起的影响规律。注浆数值模拟过程中,能够实时获得浆液扩散位置,解决了实际注浆中浆液扩散过程难以观察的问题。(4)依托贵港市建成区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开展了工程尺度的非均质松散土层注浆数值模拟研究,提出了注浆管间距、注浆压力等参数并应用于工程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卢瑞娜[6](2021)在《山西汾河中游灵敏性粉土的性质及成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灵敏性土是一种结构性很强的土,在受到扰动之后强度和变形特性变化显着。本文根据地质调研划定了山西汾河中游一级阶地灵敏性粉土的分布范围,并对灵敏性粉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同时用多种表征和数值模拟方法对粉土灵敏性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相应的灵敏性粉土的性质改良方法。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如下:(1)根据山西汾河一级阶地的地貌、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划定了汾河一级阶地灵敏性粉土的分布范围,并在区划范围内取样测试粉土的灵敏度情况。研究表明:晋阳湖区域和清徐的富水区域由于其充足的补给水源和良好的地层结构,成为汾河中游灵敏性粉土的主要分布区,其内粉土多为中、高灵敏性土。(2)在典型的灵敏性粉土分布区域取样,从基本物理性质、矿物成分、可溶盐、颗粒级配和微结构五个方面研究了灵敏性粉土的物理性质。研究表明:风干后粉土的塑性指数比天然含水率的土样明显降低,土颗粒与水的相互作用不可逆;粉土的黏土矿物中伊利石含量最高,同时存在性质比较活泼的非晶态水铝英石;基于分形模型提出分维值Df作为定量指标,用于评价不同预处理方式的颗粒分散效果,通过t检验发现煮沸和六偏磷酸钠溶液联合使用的预处理方式可以达到最佳分散效果;粉土的颗粒频率分布曲线呈现双峰高斯分布;原状土样的孔隙大小以孔径在0.1-1.0μm的小孔隙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团粒间的孔隙;粉土颗粒排列的定向度低,微结构形态有边边、边面联结的絮凝结构和弓链形的大孔隙蜂窝结构。(3)通过一维固结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别对灵敏性粉土的压缩和触变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扰动时间的灵敏性粉土的力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结构屈服应力是灵敏性粉土压缩特性的关键转折点,在结构屈服应力处,由于结构强度破坏,原状土的沉降量突增,固结系数突增,主固结比突降,次固结对沉降的贡献开始上升,而次压缩系数Cα与其相应固结压力下的压缩指数Cc比值则基本为常数3.1×10-4;重塑土和原状土的压缩曲线延长线大约于0.58e0处重合;加载速度越快,沉降值越大,其压缩曲线越趋近于线性,可能失去特征点。结构强度的存在使得灵敏性粉土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类似超固结土的应变软化特性;灵敏性土触变后各项指标的恢复具有时效性,无侧限抗压强度线性恢复,弹性模量台阶式恢复。扰动后的灵敏性粉土在同级压力下的沉降量与扰动时间成正比,扰动造成的附加沉降由主固结和次固结共同贡献;灵敏性粉土在轴向循环荷载下的累计应变可用拟合公式表达。(4)根据地势特征和水动力搬运条件,取样上游的静乐红黏土和东山黄土,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XRD、IR和XRF测试方法,从地貌特征、颗粒表面微形态、矿物成分和化学风化程度等方面分析汾河中游一级阶地粉土灵敏性的形成原因。研究表明:灵敏性粉土是上游红黏土和东山黄土经冲洪积搬运作用,在晋中断陷盆地的低盐静水环境中沉积,因伊利石和水铝英石加速形成不稳定的絮凝和蜂窝结构,其灵敏度整体比海相沉积软土要低。(5)基于灵敏性粉土的试验结果,建立了对应的PFC2D离散元模型进行标定。改变模型的平均粒径、粒径比、粒间黏结强度和摩擦系数等细观参数,对模拟结果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细观参数与宏观强度的关系。研究表明:在细观参数中,粒间黏结强度对粉土的宏观强度影响最大,通过胶凝材料加强颗粒间的黏结强度则可增加微结构的稳定性进而改良土性。水泥在含水量较低的时候加固效果最好,但在含水量较高的时候,掺入少量的半水石膏或聚氨酯或者两者,替代同比例的水泥可以在降低水泥用量的同时提高水泥土的强度。

周洪旭[7](2021)在《大连市华南商圈的红粘土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都影响着城市规模在日益扩大,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大,所需面临的红粘土场地也有所增加。红粘土一般指古近纪晚期以来发育的一种高塑性土状堆积物,通常发育为棕红色或者褐黄色,一般情况下是由碳酸盐岩系的原岩,经过搬运、风化等外力作用形成的粘土。因其具有特殊的物理力学、水理性质而被归为特殊土。为满足大连市华南商圈发展建设的需要,对大连市华南商圈地下的红粘土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就尤为必要。本文针对大连市华南商圈的红粘土,通过室外勘察采样,室内八项试验,对其土质学和土力学两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研究。不仅对其土质学特征和土力学特性都进行了深入研究,还应用SPSS软件Person相关性进一步针对试验所得数据分析了其土质学特性与工程特性之间的相关性。基本结论如下:(1)从大连华南商圈红粘土的粒度组成特征来看,粉砂颗粒占主要部分;其次为粘土颗粒;砂粒含量则只占很小部分。通过粒度参数计算表明,研究区红粘土符合风能、水能双重因素作用搬运改造的特点,颗粒粒度整体偏细,分选性较好。(2)从大连华南商圈红粘土的化学元素特征来看,含量较高的元素氧化物是SiO2、Al2O3、Fe2O3、K2O,他们的含量总和达到样品所测元素总量的90.35%。研究区土样中单个元素含量对比上陆壳(UCC)的元素含量分析结果显示:土样的主量元素中Si、K、Mg、Ca、Na等的含量有一定淋失,而Al、Fe和Ti元素的含量则呈现出富集状态;土样的微量元素中P、Sr的含量呈现出淋失状态,而Mn、Zr、Rb、Cr、Cu、Ni、Cl等元素则有一定富集,Ba相对比较持平。证明了研究区红粘土在经历了水动力改造的同时还经历了风力作用共同改造,且处于风化阶段的中晚期。(3)通过室内土工试验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大连市华南商圈土样特点具体表现为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塑性较强,抗剪强度好、中等压缩性。结合红粘土成因及类型划分标准,研究区红粘土样品属于残积坡积成因的次生红粘土。根据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粘土、粉砂和砂的百分含量对抗剪强度存在影响。粘土颗粒含量越高,土样抗剪强度越强;砂颗粒含量越高,则土样抗剪强度越弱。而分选系数和峰态对压缩性存在影响。分选越好则土样压缩性也更高,反之则低;峰态数值越大,物质来源越单一,压缩性越低,反之则高。

李小冰[8](2021)在《微生物改良膨胀土的微观结构和力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膨胀土非线性流变特性研究”(项目编号:50978097),基于MICP技术,开展了微生物改良膨胀土的微观结构和力学特性研究。通过对广西南宁膨胀土开展的微观结构试验研究以及系列物理和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探明了微生物的矿化作用对改良膨胀土的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特征变化的影响规律,并揭示了其影响机理。探明了处理溶液掺量和养护龄期对膨胀土的亲水特性、膨胀特性和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揭示了其相应的影响机理。基于K-G模型,探明了处理溶液掺量对K-G模型参数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应用扰动状态理论,建立了基于扰动状态理论的微生物改良膨胀土的修正K-G模型。根据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主要取到了以下的研究进展和创新成果。(1)通过X射线衍射试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试验研究,分析了改良前后膨胀土的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特征的变化。改良后膨胀土的矿物成分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增加了许多方解石晶体。在膨胀土的颗粒表面有了明显的碳酸钙沉淀存在,碳酸钙的沉淀物胶结了土颗粒,并填充了土颗粒间的孔隙,从而增强了土颗粒间的联接能力,改善了土颗粒的稳定性。进一步验证了采用微生物技术对膨胀土进行改良是可行的,也是更有效的。(2)通过界限含水率、标准吸湿含水率和膨胀特性等试验研究发现,随着处理溶液掺量的增大或养护龄期的延长,微生物改良膨胀土的液限含水率、塑性指数、标准吸湿含水率和膨胀率均逐渐减小。说明经过微生物改良后,膨胀土的亲水特性和膨胀特性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3)通过直接剪切试验和固结压缩试验研究发现,改良后膨胀土的抗剪强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其压缩特性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随着养护龄期的延长或处理溶液掺量的增大,膨胀土的抗剪强度指标逐渐增大,其压缩系数逐渐减小,压缩模量逐渐增大。研究发现,经过28d养护且其处理溶液掺量为60%的改良膨胀土,由未改良前的高压缩性土变成了改良后的中压缩性土。(4)通过等向固结排水和等p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研究发现,随着处理溶液掺量的增大,微生物改良膨胀土的体应变逐渐减小,其偏应力逐渐增大。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改良膨胀土不仅能够提高其强度,也能改善其变形特性。(5)通过试验研究和对模型参数的对比分析发现,随着处理溶液掺量的增大,微生物改良膨胀土的切线体积模量和切线剪切模量均逐渐增大。应用扰动状态理论并结合对K-G模型的分析,得到了改良膨胀土的切线体积模量以及切线剪切模量等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扰动状态理论的微生物改良膨胀土的修正K-G模型。上述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微生物改良膨胀土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试验依据,也为相关内容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为微生物改良膨胀土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采用现代生物岩土技术改良膨胀土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靳玉琪[9](2021)在《山西省煤系地层软岩控制滑坡成因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山西省境内的煤系地层发育,分布广泛,省内地势高低起伏。随着人们在山区进行采矿、开发建房、建厂等活动日益增多,这引发了山西省很多滑坡地质灾害,严重制约着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影响着山西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以山西省煤系地层软岩控制的滑坡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以往对该类型滑坡的工程实践经验,通过对山西省自然地理和区域地质环境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和数据资料搜集,选取典型案例滑坡——山西中部太原东山某滑坡、山西西部吕梁临县某滑坡、山西西南部临汾乡宁某滑坡和山西南部晋城泽州某滑坡,对其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试验分析滑带土的矿物成分,采用自由膨胀率试验分析滑带土的膨胀特性,采用慢剪试验分析滑带土的力学性质,综合分析山西煤系软岩滑坡的成因机制,为省内其他同类型滑坡的防治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对省内四个典型案例滑坡的概况、形态特征、规模特征、发育情况等工程地质情况分别进行详细论述,并针对案例滑坡滑带土的吸水软化膨胀滑动面光滑等特征,对滑坡滑带土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得出煤系软岩滑带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黏土矿物,其中主要为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和斜绿泥石。(2)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对煤系软岩滑坡滑带土的定性定量研究和对黏土矿物的微观特征分析,得出黏土矿物具有独特的层状构造,其中蒙脱石具有最高的水敏性,吸水易发生纵向膨胀的现象,同时更易沿矿物结构层滑动的结论。(3)采用自由膨胀率试验和慢剪试验对滑带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析,得出滑带土的自由膨胀率和滑带土蒙脱石含量呈明显正相关性,滑带土随着含水率得到增加,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都降低,且其降低速率与滑带土蒙脱石含量和自由膨胀率呈正相关性的结论。同时从微观角度对滑带土的破坏机理进行分析,得出黏土矿物分子在外加剪切力作用下,层状结构分子定向排列,发生沿结构层方向切层滑动的滑带土破坏模式。(4)对滑坡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滑坡稳定性受地形、地层、水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山西煤系软岩滑坡进行分类,分别对不同类型煤系软岩滑坡进行分析,并对滑带土受力模式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滑坡的成因机制和启滑机理,为山西煤系软岩滑坡提供理论基础。

刘驰洋[10](2021)在《酸性环境下Q2黄土蠕变力学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然界及人类工程活动产生的酸性水体能显着影响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黄土斜坡、地基及洞室等遭受酸蚀作用时,其稳定性会在酸-水-物理化学耦合作用下弱化。以Q2原状黄土及重塑黄土为研究对象,以蠕变力学试验、激光粒度分析、XRD矿物分析及扫描电镜试验为研究手段,从宏、微观角度出发,探索了酸蚀黄土的蠕变特征与微观指标参数随酸浓度变化规律,进而结合流变模型理论及损伤力学理论,探究了酸蚀Q2黄土的蠕变特性及蠕变模型。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揭示了酸浓度及应力变化对黄土蠕变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剪应力一定时,随酸浓度由0增大至3mol/L,黄土长期剪切模量G∞逐渐减小,长期强度τ∞逐渐减小,瞬时应变量、稳定段蠕变量均随酸浓度增大而增大;酸浓度一定时,随剪应力15kPa逐级增加,酸蚀黄土的G∞值先增大后减小,在剪应力30kPa、45kPa附近出现峰值,G∞峰值随酸浓度增大而减小,峰值处相对刚度最大,抵抗变形能力最强,峰值后黄土蠕变性增强,酸蚀黄土瞬时应变量、稳定段蠕变量也不断增大;酸蚀作用能降低黄土刚度,在酸浓度-剪应力耦合效应下黄土蠕变性增强,且对重塑黄土增强效果大于原状黄土。(2)基于EPS元件改进的西原模型能很好描述酸蚀黄土的瞬时变形、衰减蠕变、等速蠕变、加速蠕变阶段,模型拟合度R2为0.920~0.988;酸蚀黄土的EPS五元件蠕变模型的参数随酸浓度增大,呈现指数型函数y=Ae(-Bx)衰减,且蠕变参数的酸蚀损伤量随着酸浓度增大而增大,且酸浓度增大到8.0mol/L时,蠕变参数损伤量趋近于1;以EPS五元件蠕变模型为基础,结合酸蚀损伤演化方程建立的考虑酸蚀损伤的酸蚀黄土EPS五元件蠕变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酸蚀黄土的蠕变全过程特征。(3)酸溶液对黄土粒度成分、矿物成分影响明显,酸蚀前后黄土微观特征变化显着。试验表明,酸浓度由0增加至3mol/L,原状、重塑黄土的粘粒含量不断减小(粉粒相对增多,酸蚀黄土粒组含量排序为:粉粒>粘粒>细砂;酸蚀重塑黄土石英平均含量多于酸蚀原状黄土3.35%;原状黄土中方解石含量由15.2%减小至7.5%,重塑黄土方解石含量由10.8%减小至2.4%;矿物颗粒接触方式由“边-边”、“边-面”接触向“边-边”、“边-面”、“面-面”接触转变,微观结构类型向团聚状结构和叠片状结构转变;酸蚀原状黄土孔隙数量大于酸蚀重塑黄土;酸蚀黄土的孔隙类型以小孔隙(半径1~4μm)和微孔隙(半径<1μm)为主;酸蚀黄土面孔隙率逐渐增大;酸蚀黄土蠕变性增强是方解石矿物溶蚀、颗粒接触方式转变、孔隙不断增大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高岭石试样的固结与结构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岭石试样的固结与结构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5)城市岩溶塌陷区非均质松散土层注浆扩散加固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溶地面塌陷灾变机理研究现状
        1.2.2 岩溶地面塌陷治理方法研究现状
        1.2.3 注浆机理研究现状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内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典型岩溶塌陷土体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2.1 典型岩溶构造上覆土体物理特性测试
    2.2 典型岩溶构造上覆土体固结特性测试
    2.3 典型岩溶构造上覆土体渗透系数测定
    2.4 土体力学与水理特性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2.4.1 直剪试验
        2.4.2 崩解试验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岩溶塌陷区非均质松散土层注浆模拟试验研究
    3.1 注浆模拟试验系统
        3.1.1 模拟试验架
        3.1.2 注浆系统
        3.1.3 信息采集、监测系统
    3.2 试验设计
        3.2.1 试验目的
        3.2.2 试验方案
        3.2.3 试验步骤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岩溶塌陷区非均质松散土层注浆数值模拟研究
    4.1 数值模型构建
    4.2 细观参数标定
        4.2.1 土体细观参数标定
        4.2.2 浆液细观参数标定
        4.2.3 土-土界面、浆-土界面细观参数
    4.3 土体结构对注浆影响
        4.3.1 单一均质土层注浆模拟
        4.3.2 非均质松散土层注浆模拟
        4.3.3 赋存土洞的土层注浆模拟
    4.4 注浆参数对注浆影响
        4.4.1 注浆段长
        4.4.2 注浆压力
        4.4.3 多管注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岩溶塌陷区非均质松散土层注浆治理工程应用
    5.1 贵港市建成区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概况
    5.2 工程尺度松散土层注浆数值模拟
        5.2.1 数值模型
        5.2.2 结果分析
    5.3 注浆施工参数
    5.4 松散土层注浆效果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项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山西汾河中游灵敏性粉土的性质及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灵敏性土的结构性研究现状
        1.2.1 灵敏性土的压缩特性
        1.2.2 灵敏性土的触变特性
        1.2.3 灵敏性土的本构模型
    1.3 灵敏性土成因的现行研究方法
    1.4 灵敏性粉土的土性改良方法
    1.5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工作
第2章 汾河中游一级阶地灵敏土的区划
    2.1 地质勘察
    2.2 汾河地质地貌概况
    2.3 晋中盆地的特殊水文地质条件
    2.4 汾河中游粉土的灵敏度情况
    2.5 小结
第3章 灵敏性粉土的物理性质
    3.1 基本物理性质
        3.1.1 物理指标的关系
        3.1.2 灵敏度S_t与物理指标的关系
        3.1.3 塑性指数的变异性
    3.2 矿物成分和可溶盐
        3.2.1 不同粒组的分离
        3.2.2 矿物分析原理
        3.2.3 可溶盐
    3.3 颗粒级配(PSD)
        3.3.1 预处理方式的选择
        3.3.2 灵敏性粉土的颗粒级配结果
    3.4 微结构
        3.4.1 孔隙特征
        3.4.2 颗粒特征
        3.4.3 化学元素
    3.5 小结
第4章 灵敏性粉土的力学性质
    4.1 压缩特性
        4.1.1 原状土与重塑土对比
        4.1.2 不同加卸载路径下粉土的变形特性
    4.2 触变性
        4.2.1 应力应变曲线
        4.2.2 触变恢复特性
    4.3 扰动对灵敏性粉土力学性质的影响
        4.3.1 扰动对固结特性的影响
        4.3.2 扰动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4.3.3 轴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
    4.4 粉土力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关系
        4.4.1 固结特性与细粒含量的关系
        4.4.2 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黏粒含量的关系
    4.5 小结
第5章 灵敏性粉土的成因分析
    5.1 灵敏性粉土的形成原因
        5.1.1 地质背景
        5.1.2 颗粒特征
        5.1.3 矿物特征
        5.1.4 地球化学特征
        5.1.5 灵敏性粉土的沉积环境
    5.2 细观参数对粉土灵敏性的敏感性分析
        5.2.1 离散元接触本构模型的选择和标定
        5.2.2 颗粒级配对强度的影响
        5.2.3 粒间黏结强度对强度的影响
        5.2.4 摩擦系数对强度的影响
        5.2.5 细观参数与宏观力学性质的关联度分析
    5.3 灵敏性粉土的性质改良
        5.3.1 无机胶凝材料
        5.3.2 有机胶凝材料
        5.3.3 有机与无机胶凝材料联合使用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大连市华南商圈的红粘土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 红粘土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大连地区红粘土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2 主要技术路线
    1.4 研究特色及创新
2 研究区概况、采样地点及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采样地点及方法
3 大连华南商圈红粘土粒度特征和化学元素特征分析
    3.1 粒度试验
        3.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3.1.2 粒度测量前处理方法
        3.1.3 粒度测量
        3.1.4 粒度数据处理与计算
        3.1.5 实验结果分析
        3.1.6 粒度特征反映的意义
    3.2 地球化学元素试验
        3.2.1 主要仪器及试剂
        3.2.2 样品前期处理方法
        3.2.3 地球化学元素测量
        3.2.4 地球化学元素数据处理与计算
        3.2.5 结果分析
        3.2.6 化学地球元素特征反映的意义
4 大连华南商圈红粘土物理力学特征
    4.1 室内土工试验
        4.1.1 含水率试验
        4.1.2 密度试验
        4.1.3 比重试验
        4.1.4 界限含水率试验
    4.2 单向固结试验
    4.3 三轴压缩试验
        4.3.1 主要仪器设备
        4.3.2 制备原状土试样
        4.3.3 试样固结与剪切
        4.3.4 试验数据处理与计算
    4.4 红粘土物理力学特征分析
        4.4.1 四项基本土工试验结果分析
        4.4.2 单向固结试验与三轴压缩试验结果分析
5 红粘土土质学特征与工程特性的相关性分析
    5.1 研究方法
    5.2 粒度特征与工程特性的相关性分析
    5.3 相关性分析结果反映的意义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8)微生物改良膨胀土的微观结构和力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膨胀土改良研究
        1.2.2 微生物岩土技术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
    2.1 膨胀土
        2.1.1 膨胀土的物理性质
        2.1.2 膨胀土的力学性质
        2.1.3 膨胀土的膨胀特性
    2.2 微生物
        2.2.1 微生物的来源
        2.2.2 微生物的培养与菌液制备
    2.3 胶结溶液
        2.3.1 钙离子的来源
        2.3.2 胶结液的配置
    2.4 微生物在膨胀土中的矿化过程控制
        2.4.1 微生物改良膨胀土的试验方案
        2.4.2 微生物改良膨胀土的试样制备过程
    2.5 本章小结
3 微生物改良膨胀土的微观结构试验研究
    3.1 X射线衍射试验研究
        3.1.1 试验设备简介
        3.1.2 试验研究过程
    3.2 扫描电子显微镜试验研究
        3.2.1 试验设备简介
        3.2.2 试验研究过程
    3.3 试验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3.3.1 矿物成分分析
        3.3.2 微观形貌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微生物改良膨胀土的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4.1 微生物改良膨胀土的物理特性试验研究
        4.1.1 塑限和液限试验研究
        4.1.2 标准击实试验研究
        4.1.3 标准吸湿含水率试验研究
    4.2 微生物改良膨胀土的膨胀特性试验研究
        4.2.1 自由膨胀率试验研究
        4.2.2 无荷载膨胀率试验研究
        4.2.3 有荷载膨胀率试验研究
    4.3 微生物改良膨胀土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4.3.1 直接剪切试验方案
        4.3.2 直接剪切试验结果与分析
        4.3.3 压缩试验方案
        4.3.4 压缩试验结果与分析
        4.3.5 等向固结排水试验和等p三轴固结排水剪试验方案
        4.3.6 等向固结排水和等p三轴固结排水剪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扰动状态理论的微生物改良膨胀土K-G模型
    5.1 微生物改良膨胀土的K-G模型
        5.1.1 非线性弹性K-G模型的基本框架
        5.1.2 Naylor修正非线性弹性K-G模型
        5.1.3 微生物改良膨胀土的K-G模型参数
    5.2 基于扰动状态理论的修正K-G模型
        5.2.1 扰动函数
        5.2.2 修正K-G模型
    5.3 模型结果的对比分析
        5.3.1 K-G模型和修正K-G模型的计算参数
        5.3.2 体积应变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5.3.3 剪切应变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9)山西省煤系地层软岩控制滑坡成因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煤系地层滑坡成因机制研究现状
        1.2.2 软弱夹层控制的滑坡研究现状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山西省自然地理与区域地质环境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地质概况
    2.4 地质构造和地震
    2.5 水文地质概况
    2.6 人类活动
第3章 典型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
    3.1 引言
    3.2 太原东山某滑坡
    3.3 吕梁临县某滑坡
    3.4 临汾乡宁某滑坡
    3.5 晋城泽州某滑坡
    3.6 滑带土矿物成分分析
        3.6.1 滑带土取样
        3.6.2 X射线衍射试验(XRD)的基本原理
        3.6.3 XRD试验仪器
        3.6.4 XRD试验步骤
        3.6.5 XRD试验结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煤系软岩滑坡滑带土的膨胀与强度特性
    4.1 引言
    4.2 煤系软岩滑坡滑带土膨胀特性
        4.2.1 自由膨胀率试验原理
        4.2.2 试验仪器
        4.2.3 试验步骤
        4.2.4 试验数据分析
    4.3 煤系软岩滑带土强度特性
        4.3.1 慢剪试验原理
        4.3.2 试验仪器
        4.3.3 试验步骤
        4.3.4 慢剪试验数据分析
    4.4 滑带土物理力学性质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煤系软岩滑坡成因机制分析
    5.1 概述
    5.2 山西煤系软岩滑坡的地域特殊性
    5.3 案例滑坡稳定性分析
    5.4 案例滑坡滑带土物理力学特性与滑坡稳定性关系分析
    5.5 山西煤系软岩滑坡力学机制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酸性环境下Q2黄土蠕变力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酸性环境下土体性质研究现状
        1.2.2 黄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现状
        1.2.3 黄土蠕变模型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Q_2黄土试验准备及酸侵蚀方案
    2.1 试验土样简况
        2.1.1 试验土样
        2.1.2 原状黄土环刀试样制备
        2.1.3 重塑黄土环刀试样制备
    2.2 酸蚀黄土试样制备
        2.2.1 酸性溶液配制方案
        2.2.2 酸液浸泡前试样处理方法
    2.3 本章小结
3 酸性环境下Q_2黄土蠕变试验
    3.1 蠕变试验方案
    3.2 蠕变试验设备
    3.3 蠕变试验步骤
    3.4 蠕变数据处理方法
    3.5 蠕变试验结果与分析
        3.5.1 酸蚀黄土的分级加载蠕变曲线特征
        3.5.2 酸浓度对黄土蠕变特性的影响
        3.5.3 酸蚀黄土的剪切模量变化特征
        3.5.4 酸蚀黄土的等时应力应变曲线特征
        3.5.5 酸蚀黄土的长期强度特征
    3.6 本章小结
4 酸性环境下Q_2黄土蠕变本构模型
    4.1 典型蠕变模型对酸蚀黄土的拟合分析
        4.1.1 Singh-Mitchell蠕变经验模型
        4.1.2 Burgers蠕变模型
        4.1.3 西原蠕变模型
    4.2 改进的西原蠕变模型
        4.2.1 弹塑性损伤元件(EPS元件)
        4.2.2 基于EPS元件改进的西原模型
        4.2.3 基于EPS元件改进的西原模型参数及验证
    4.3 考虑酸蚀损伤的黄土蠕变模型
        4.3.1 蠕变模型参数与酸浓度的关系
        4.3.2 酸蚀损伤变量及其演化方程
        4.3.3 考虑酸蚀损伤的EPS五元件蠕变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酸性环境下Q_2黄土成分变化与微观特征
    5.1 粒度成分变化特征
        5.1.1 试验仪器
        5.1.2 试验步骤
        5.1.3 颗粒级配特征
    5.2 矿物成分变化特征
        5.2.1 试验样品及测试方法
        5.2.2 XRD图谱特征
        5.2.3 酸蚀黄土物相定性分析
        5.2.4 酸蚀黄土物相半定量分析
    5.3 酸蚀黄土微观变化特征
        5.3.1 试样制备及试验方法
        5.3.2 酸蚀黄土微观形貌特征
        5.3.3 酸蚀黄土孔隙半定量化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高岭石试样的固结与结构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北海灰白色黏土工程地质特性及其成因分析[J]. 荣艳丽,陶旭光. 岩土工程技术, 2021(06)
  • [2]固结、剪切分离的重塑高压黏土关键试验技术研究[D]. 钟慧琅.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3]基于C-DEM的黏土高压K0固结离散元模拟研究[D]. 赵康.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4]脱水泥饼堆填体的压缩及渗透特性试验研究[J]. 王子昂,詹良通,郭晓刚,刘超洋,尧俊. 岩土工程学报, 2021(10)
  • [5]城市岩溶塌陷区非均质松散土层注浆扩散加固规律研究[D]. 荣佑辉. 山东大学, 2021(12)
  • [6]山西汾河中游灵敏性粉土的性质及成因研究[D]. 卢瑞娜.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7]大连市华南商圈的红粘土特性分析[D]. 周洪旭.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8)
  • [8]微生物改良膨胀土的微观结构和力学特性研究[D]. 李小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9]山西省煤系地层软岩控制滑坡成因机制研究[D]. 靳玉琪.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10]酸性环境下Q2黄土蠕变力学特性研究[D]. 刘驰洋. 西安科技大学, 2021

标签:;  ;  ;  ;  ;  

高岭石试样的固结与结构特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