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管理方法工具

14 管理方法工具

一、14种管理方法工具(论文文献综述)

刘洋[1](2021)在《新时代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研究 ——基于对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作为一种经济功能区,是我国学习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方面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进行体制设计的产物。作为国家体制改革和制度设计的科技特区,高新区的发展,关键在于其管理体制。作为新旧体制碰撞与改革创新之结果的现行管理体制,经过30年的探索和实践而形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推动着高新区功能日益丰富完善,实现了承载的功能作用,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成为了—种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共生的经济、社会现象。但高新区现行管理体制也面临一些问题,存在着一些困境,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高新区的发展。当前,我国高新区已逐渐进入由“政策驱动”向“体制驱动”的转型期,正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新时代迫切需要高新区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阶段中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管理体制转型,为高新区下一步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体制支撑。新时代,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已然在此背景下悄然发生。实践探索让现阶段的行政体制改革更加丰富多彩,一定程度也产生倒逼力量,引发我们的思索。而这种思索之逻辑起点是“为什么转”?就目前学术研究上的回应而言,要么聚焦于高新区的宏大叙事,要么沉迷于管理体制的细枝末节,却不能给我们系统而清晰的答案。因此,本文试图从新时代背景切入,框定高新区这一特殊对象,研析高新区管理体制,聚焦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动态过程,以弥补高新区管理体制研究中的缺憾。全文沿着“为什么转、转什么、怎么转?”的脉络,围绕高新区管理体制这一特殊对象,确定研究的分析框架和整体脉络设计,梳理我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与高新区设立背景及沿革,研判高新区发展阶段,总结高新区特点。回答“为什么转?”的问题后,逻辑演绎的进程自然而然地延伸出“转什么?”。通过对个案常州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描述分析和价值判断,发现可行性经验;通过对高新区和行政区管理体制的结构、功能、成效以及二者运行机制的深入对比、分析,结合案例研究得到一些启示;通过总结高新区管理体制的成就,分析存在的困境及成因,得到了“转什么?”的答案。在“怎么转?”的关键环节,通过对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变量提取,确定转型的目标和内容,并从新时代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层面建构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路径,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最终目标。本文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坚持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面相结合,以政治学和行政管理学视角,用整体性政府理论、政府职能理论和治理理论作为理论研究工具,深入分析我国高新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针对现有管理体制存在的困境,探讨转型的目标、内容和路径,思路与方略,以期建立起—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反映高新区发展客观规律,符合高新区自身发展状况的管理体制,为我国高新区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体制机制改革示范作用充分发挥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辛超[2](2020)在《基于内存数据库的建筑垃圾三维数据管理》文中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建筑垃圾问题越来越严重,建筑垃圾年产生量由2007年的5亿吨快速增长到近几年的15吨以上,许多城市即将面临垃圾围城的局面。在建筑垃圾监管工作中,如何全面准确地获取相关监测数据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而就现有的监测数据获取手段来说,天地一体化监测方法是其中较为先进的一种解决方案:其结合了高低空遥感平台和地面移动平台,采用多源遥感、倾斜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物联网协同观测等技术手段,解决传统单一监测手段无法快速准确获取建筑垃圾类型、面积、体量等动态变化信息的问题。在天地一体化监测方法中,产生了大量的三维数据,而且这些数据来源广、类型多、关系复杂。如何将这些三维数据有效存储和管理起来,并融入到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中实现网络端的可视化成为困扰监管应用开发者的一项难题。本文对天地一体化监测中三维数据组织和管理方法开展研究,首先探索一种内存数据库优先的三维建筑垃圾模型管理方法:即利用内存数据库高速的数据读写性能减少客户端请求三维模型时的延迟时间;同时,利用其高并发访问下良好的稳定性改善系统整体服务性能;接下来,基于Redis数据库实现了三维模型分布式存储方案和数据持久化方案,拓展内存存储容量的同时保证系统高可用性;最后,采用Cesium开源库作为前端三维效果渲染引擎进行三维建筑垃圾管理系统整体框架和关键功能的开发,打破传统二维数据对建筑垃圾信息表达的局限性,为建筑垃圾监测管理提供新方式。现就本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简述如下:(1)三维建筑垃圾管理系统监管数据组织整理。对天地一体化监测中的三维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三维模型数据及相关属性数据内部关联特征,实现了三维数据的逻辑组织,并完成内存型和关系型两种数据库的设计工作。(2)实现建筑垃圾堆体模型数据在Redis数据库中的存储。在内存数据库中构建了建筑垃圾三维模型的存储结构,并对三维模型及空间信息在内存数据库中的批量写入方法进行研究实现。(3)实验并分析验证了基于内存数据库(本文使用Redis数据库)的三维模型组织和管理方法对于Web端系统各方面性能的提升。首先通过模型调用速度对比实验,验证了基于内存数据库的管理方法在调用建筑垃圾三维模型时耗费的时间比使用传统文件式管理要少15%-30%,大幅提升了客户端请求三维模型时可视化效率;然后,通过高并发量测试对比实验,验证了内存数据库具有快速的读写性能,在高并发访问的情况下,可以快速处理用户请求,使得数据库服务始终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接下来,设计并搭建了一个包含3主3从共6个节点的分布式存储集群来测试Redis数据库,测试结果表明分布式存储可以提升系统存储容量和可用性;最后,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分布式集群的AOF+RDB数据持久化方法,在提升数据安全性的同时降低了数据库服务出现阻塞的风险。(4)设计并实现三维建筑垃圾管理系统。结合实际需求和项目背景,对三维建筑垃圾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提出系统整体建设方案。并利用既定的技术栈,对系统前端和后端实现分离式开发,将以内存数据库为优先的三维数据管理方法融入系统中,构建出系统基本框架并实现部分基本功能。

林楠[3](2020)在《目标作业成本法在隧道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研究 ——以大连湾海底隧道干坞工程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对隧道施工工程的投资力度与重视程度日益加大,因为海底隧道的建设是施工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具有复杂的施工内容与性质,所以,对于在海底隧道施工来说,成本管理的良好控制是施工建设的重中之重。现在正处于建筑业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管理会计工具的使用日益普遍,关于隧道工程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要。所以,为了能够使整个施工工程降本节支,提质增效,必须制定一套具有可行性的成本管理体系。通过借鉴国内外的文献,在以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两种管理会计工具:目标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将两种方法创新性的结合使用,并且根据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目标作业成本法在工程运用的可操作性上作了详细分析,利用了WBS工程分解,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直接机械、间接费用等成本数据,详细的阐述通过建立作业单元、目标成本制定与分解、作业成本的计算、对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与控制、考核目标成本,最后介绍了目标作业成本法的成本管理模式的实施成效,并得出了对于后续实践运用于同类型施工企业的一些启示。目标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对比分析发现,目标作业成本法是在最大程度的利用两种管理会计工具各自的优势,相互独立又互补配合,不仅对公司成本控制有理论性指导,也对实际施工作业有实践性的重要研究意义。目前这种成本管理方法在制造业得到了广泛的实施,但是在隧道工程中的运用还少之又少,处于初步的摸索实施阶段,因此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通过理论支撑与数据支持总结了其研究结论,目标作业成本法在海底隧道施工项目的应用中,能有效的提高整体的施工成本管理水平,通过传统与目标作业成本法的对比发现,改善了传统方法中数据不准确、缺乏实时控制与未完善考核机制等一系列的问题,实施后能更清楚的查找出成本控制漏洞,使得责任划分明确到人,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实时控制,成本考核也有据可依,为隧道工程建设项目提供了更具有优势的成本管理模式。

周忠圣[4](2020)在《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T公司生产管理改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质量、效益和创新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和重视,已成为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基本要素。为赢得顾客与市场,获得竞争优势,提高企业利润,很多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压力和挑战。精益六西格玛是来自于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理论的有效整合,是一种吸收两种模式优点的先进管理方式,其本质是消除浪费、减少过程变异,可以帮助企业提质增效、促进创新、增强顾客满意度。但如何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持续改进经营管理模式,是很多企业面临的难题和迫切需要。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理论文献进行梳理,借鉴前人的学术观点,为T公司生产管理优化提供理论参考;接着结合作者工作过的几家同行业公司的生产管理经验,对T公司生产管理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发现公司管理上的诸多问题,如生产现场脏乱差,执行力不足,生产效率低,员工品质意识淡泊等;进而按照精益生产思想提出了几方面的改善:1)针对5S和目视化管理的改善,2)均衡化生产的改进,3)建立持续改善的制度等。接下来依据六西格玛管理模式来实施改善流程:即界定、测量、分析、改善、控制五个方面对T公司生产管理进行优化;在改善过程中,先对测量系统进行了分析,确保了测量系统的稳定;运用头脑风暴和因果矩阵图分析了影响贴合良率的关键因子;对找出的关键因子制定实验设计并对每个关键因子进行验证,找出了失效的根本原因;制定和导入改善对策,通过收集数据分析,跟踪制程的稳定性;在项目改善稳定后,计算财务收益;修改作业指导书,完成文件标准化和把项目形成最佳实践报告上传到公司的系统,最后对T公司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效果和保障措施进行分析。对T公司精益六西格玛生产管理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T公司对生产管理的改善,为公司其他项目的展开起到示范性作用。为公司继续推行该模式积累了经验。另一方面也为电子制造企业成功应用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提供了参考。

陶思羽[5](2020)在《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在研判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形势环境和搭建其管理模式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围绕管理模式的关键组件分析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运行现状,建立一套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评价模型,为选取典型案例研究进行效果检验提供依据;探究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对医保方、医院方、医务人员方、患方四类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实证评估公立医院内部开展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成效;分析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方法】1、文献计量分析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灰色文献的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可视化分析等界定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内涵,搭建本研究理论分析平台和框架。2、实证研究法(1)典型案例研究法。根据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和现场调研,选取28家来自灰色文献的医保精细化管理典型医院和17家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福建省三明市、湖北省武汉市、枝江市、荆门市和四川省南充市现场调研的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的公立医院,收集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实践的相关制度文件、精细化管理措施、医保运行数据、智能审核数据、患者费用、医保管理资源配置等资料进行案例研究。(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75名医保科工作人员和1242名医务人员关于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感知、工作满意度等情况。(3)关键知情人访谈。通过文献研究、选题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确定访谈提纲,访谈了来自17家公立医院的高层管理人员、医保科及相关职能科室的科主任和医保联络员共56人,内容涵盖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建设、对医保精细化管理的认识、管理成效、现存的问题及建议等。3、专家咨询法邀请对医院医保管理研究有丰富经验的学者、医保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领导共30人召开专家咨询会,对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相关因素进行筛选和采集评分数据。4、分析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分析、内容分析法等构建研究理论框架,界定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内涵。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分析法、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结果分析管理运行现状。基于多准则模糊评价法构建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评价模型,通过典型样本的纵向比较和典型样本与对照组的横向比较,论证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实施效果。【结果】1、界定了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是一种在精细化管理理念指导下建构起来,由符合新形势的医保管理职能定位、组织结构、医保管理流程、医保管理制度、医保管理工具组成的,具有稳定的内部结构和良好的运行机制的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系统,以高标准、高效果和高质量的实现医保精细化管理目标;并构建了内涵关键管理要素和逻辑关系的管理模式理论框架。2、梳理了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的运行现状,发现全国各地已有公立医院开展了一定的医保精细化管理实践探索,其中各院在组织结构、流程改造、管理制度建设、精细化管理工具应用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为本模型评价和模式优化等奠定基础。但是各自重点和方向不一,未建立起系统的院内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3、构建了一套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评价模型,说明了对于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而言管理理念、管理目标和管理人员可以看做是动因因素(R1=0.963;R4=0.502;R2=0.418);组织构架、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工具和运行机制可以看做是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结果因素(R5=-0.823;R3=-0.532;R7=0.207;R8=0.198;R6=0.124);从因素的中心度来说,管理理论、管理目标和管理人员是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中的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P4=24.039;P1=23.443;P2=22.619)。4、模型评价表明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医院的医保基金风险发生概率和医保基金实际扣减金额从2015年1月到2019年7月的整体变化呈下降趋势,风险概率从30%下降至7%,医保基金实际扣减金额从2015年月度平均的186.71万元下降至2018年的77.11万元;医院DRGs组数从580组增长至689组,DRGs病组权重大于1的病例数持续上升、权重小于0.5的病例数下降,CMI值从0.83增长至0.99,时间消耗指数从1.1下降至0.94,费用消耗指数从1.05下降至0.87,低风险死亡率从0.31%下降至0.1%;院内的医保精细化管理对提高医务人员认识、满意度、行为规范有一定的积极影响(P<0.05);有利于提高患者收益水平和就医满意度(P<0.05)。【结论】1、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是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是指一种在精细化管理理念指导下建构起来,由符合新形势的医保管理职能定位、组织结构、医保管理流程、医保管理制度、医保管理工具组成的,具有稳定的内部结构和良好的运行机制的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系统,以高标准、高效果和高质量的实现医保精细化管理目标。2、公立医院医保管理面对复杂的新形势,院内医保管理需要明确作为医、保、患三方的沟通纽带,医保基金的守护者和医院发展的指挥棒的功能定位,建立精细化管理模式,才能更好的扬长避短、应对新形势的机遇与挑战。3、目前我国已有医院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实践探索,为建立起系统的院内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及测量评价奠定了基础。4、在构建的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评价工具及模式因素关系模型中,医保精细化管理理念、管理目标和管理人员可以看做是动因因素,其中管理理念因素对其他因素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管理人员、管理目标;组织构架、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工具和运行机制可以看做是结果因素,其中管理流程因素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组织架构、管理工具;从因素的中心度来说,管理理论、管理目标和管理人员是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中的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5、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能促进医院医保基金风险防控,但目前在医保政策制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能促进医院学科能力发展;医保精细化管理能进一步规范医生行为,但还需要进一步改革运行机制以赢得医生认可和提高满意度;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能进一步保障患者权益,减轻患者疾病经济负担。6、当前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中还存在忽视精细化管理理念、模式设计的系统性不完整、管理策略与公立医院社会目标和内部发展目标不一致、组织构架和部门沟通协调需进一步优化、缺乏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等问题。【创新与不足】1、创新之处研究视角的创新:本研究从管理模式构建和优化的角度出发,关注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在形势复杂、机会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之下应满足实践需要和科学理论支持的管理模式发展。从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关键组件的角度提出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优化策略。研究思路的创新:本文以精细化管理理论、激励相容理论、内部控制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等经典理论为依据,在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构建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理论框架,为开展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确定提供了支撑。方法学的创新: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文本分析法和质性研究法等分析专家咨询、关键知情人访谈结果,科学界定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内涵、搭建理论框架、总结运行现状和科学发现实践中的问题。利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搭建评价模型和管理成效分析。应用性的创新:本研究梳理和分析了目前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模式实践情况,构建了适应新形势的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新模式,为我国公立医院构建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提供了指导。2、不足之处在实证数据的收集方面,受各地不同医保政策、支付方式、地方财政实际水平的影响,各院所执行的医保政策、面对的医保防控风险和配套的信息化水平、信息系统存在差异,导致部分医院的比较存在差异。在研究的资料内容方面,所进行的医保数据量化分析基于可识别的风险,有些隐藏于深处的“隐形”风险无法识别并纳入分析。作为本研究分析证据的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是一种主观感知和判断,数据的客观性可能存在一定局限。另外,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影响,本研究在公立医院实地调研的样本范围和现场调研内容受到影响,虽然研究已通过大数据进行规避,但希望待疫情结束后通过继续调研提高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全面性。

时星[6](2020)在《中小学学校价值观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而良好的教育离不开有效的学校管理。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学校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更新。以往的“规范化管理”、“交易化管理”、“量化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发展、教师进步的需求。学校管理的重点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文化管理,文化管理的核心是价值观管理,近年来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价值观管理指的是组织对价值观进行梳理、提炼,并把组织的价值观内化到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一种管理策略和模式。价值观管理也通过管理组织内个人价值观来促进组织发展。价值观管理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最早被应用于企业管理当中,有驱动、凝聚、引导、塑造、激发、和约束功能。更能够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公民组织行为以及降低离职倾向的作用。国内外学者对价值观管理的研究多集中于企业价值观管理,有关学校价值观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学校价值观管理是对人的管理,以人为核心,注重人的情感、信念、文化以及价值观。学校价值观管理也是一种文化的管理,使教师认同学校的文化,促进教师价值观和学校价值观的一致性。学校价值观管理的目标是使教师个体达到自我实现的同时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为学校带来利益。在对实施学校价值观管理的学校教师和校长进行了问卷调查之后,发现在实施学校价值观管理过程中存在学校价值观内容的表述雷同、教师对价值观管理的参与度不够、学校价值观的推广方式不当、学校价值观调整与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本文围绕如何有效应用学校价值观管理这一问题,从我国教育研究和实际出发,通过阅读大量有关文献、借鉴企业价值观管理模式并根据目前学校价值观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初步完善了学校价值观管理模式。管理模式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梳理、提炼学校价值观。价值观的提炼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学校的历史文化、学校的发展目标、成员的共同智慧。第二,内化、实践学校价值观管理。学校价值观管理的实施,最基本的条件是要使其成员认同这个价值观。首先校长要以身作则带动学校价值观,并形成以价值观为主的文化宣传。其次在学校招聘过程中要以价值观为基础条件,并在新入职培训中重点学习学校价值观内容,在日常培训中也要定期进行价值观培训。最后,要设置以价值观为根本的管理制度,如奖罚制度、考核制度和审计监督制度。第三,评估、完善学校价值观管理。评估和完善学校价值观管理是价值观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及时评估出学校价值观管理的实施效果,发现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同时,学校价值观并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评估部门要做好观察,时刻衡量着学校价值观的适用性,并做出适当的调整。本文通过对学校价值观管理实施情况的调查,发现并分析当前学校价值观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了学校价值观管理模式,使其更能够满足当前管理要求,为当前的学校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夏萌[7](2020)在《印度洋海域条纹四鳍旗鱼(Tetrapturus audax)资源评估与管理策略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旗鱼类,除剑鱼(Xiphias gladius)以外,长期以来都不是大尺度渔业的目标渔获物,这种历史情况造成了以旗鱼类为管理对象的管理措施十分缺乏。条纹四鳍旗鱼(Tetrapturus audax)作为其中一种兼捕渔获物,其年龄结构数据的缺乏,渔获量数据的缺失,某些种类鉴别的困难,渔业独立丰度指数的缺乏以及环境因子对种群动态的影响等因素产生的复合效应增加了对其资源进行评估和养护管理的复杂和困难程度。本研究对近年来三大洋金枪鱼渔业管理组织在旗鱼类资源评估中使用的评估方法进行了整理和总结,通过从数据有效性,评估方法,模型的结构和假设三方面的比较,深入分析了旗鱼类资源评估的发展和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并对近年来学者们较多使用的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资源的评估与养护管理密不可分,因此管理策略评价是将渔业资源评估与渔业管理联系在一起的最有效桥梁。管理策略评价模拟系统通常包括操作模型,观测模型和执行模型三个主要部分,且可根据渔业管理目标的不同而调整评价系统的结构,是一种十分灵活有效的量化渔业管理效果,对管理策略进行权衡的评价工具。本研究以印度洋海域条纹四鳍旗鱼为对象,对其种群资源进行评估,计算相关参数和参考点,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其种群动态,并使用管理策略评价模拟测试对备选管理策略进行权衡,通过量化管理效果选择最优管理策略,根据管理策略中的捕捞控制规则给出管理建议,计算年总可捕量。最后以观测模型为切入点,以信息有效性为测试对象,量化数据质量对结果的贡献程度,对备选参数的信息价值进行分析和讨论,为今后评估和管理中的数据收集提供指导和参考建议。根据研究中对旗鱼类资源评估方法的总结与分析,综合考虑印度洋海域条纹四鳍旗鱼的渔业特点,种群特征和实际数据可获得性,选择延时差分类模型对该种群进行渔业资源评估,并对模型结构进行针对目标种群的改善和修正,使年龄结构和状态空间特征在模型中得到充分的表达。通过关联函数的形式,将自然死亡率,年龄结构的体长体重关系,性成熟率,脆弱性等生物学信息纳入评估模型中。使用五条时间序列的标准化丰度指数数据,构造五个评估模型,即JPSW,JPNE,JPNW,TWNE和TWNW。基于最大似然函数估计算法,通过规划求解对丰度指数进行拟合。比较五个模型的拟合效果,其初始资源量B0的范围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27.98(17.0,56.4),28.09(17.0,30.6),28.67(27.0,32.6),17.15(0,19.8),38.34(32.0,56.4),陡度h分别为0.83(0.71,0.97),0.71(0.66,0.78),0.8(0.78,0.82),0.71(0.68,0.74),0.53(0.35,0.68),讨论最大可持续产量MSY和最大可持续产量捕捞率UMSY与种群动态的关系。五个模型MSY结果分别为4.16,3.63,4.12,2.21和3.73,UMSY分别为,0.45,0.36,0.43,0.36和0.24,BMSY分别为10.19,11.16,10.70,6.82和16.96。分别改变模型中种群补充关系,自然死亡率,性成熟率和脆弱性曲线类型,分析和讨论模型的稳定性以及评估工作的缺陷和不足。结合本研究中使用延迟差分模型得到的评估结果与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2018年第16次旗鱼工作组会议(IOTC-WPB16)中通过的资源评估结果,构造状态空间年龄结构的操作模型,模拟印度洋海域条纹四鳍旗鱼的种群动态和渔业动态,对备选的21种管理策略进行模拟测试,每个管理策略进行48次模拟,对产量作出50年的预测。收敛性检测显示48次模拟可以得到稳定的产量结果。通过科比图的绘制,使用量化权衡的方法,对备选管理策略进行管理效果的评价,最终有11个管理策略的表现进入我们通过定义参考点确定的范围,为CC1,DD,SBT1,GB_slope,DD4010,cur E,MRreal,minlen Lopt1,Etarget Lopt,matlenlim和MRnoreal,其中包括5个输出控制管理策略,我们通过调整参考点,使用不同的捕捞控制规则,最终确定管理策略DD4010为最佳管理策略。分别使用来自日本和中国台湾的两条标准化丰度指数时间序列,计算了11个管理策略中5个输出控制管理策略,即DD4010,GB_slope,SBT1,CC1和DD所得到的年总可捕量(TAC)值,其中实行管理策略DD4010条件下的TAC及50%置信区间分别为2802.77(1662.70,4115.08)和2694.41(1554.47,3415.38)。最后分别对每个管理策略中的每个参数进行敏感性测试,结果显示,在分别实施每个管理策略的条件下,模型对渔获量,丰度指数或自然死亡率相关参数较为敏感。以管理策略评价中的观测模型为切入点,通过定义参数的误差和偏差分布,分别对年观测渔获量误差,年观测丰度指数误差,渔获量偏差,自然死亡率偏差,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K偏差,极限体长偏差和年龄结构渔获样本量进行信息有效性分析。其中,年观测渔获量误差和年观测丰度指数误差的范围为(0.05,0.15),渔获量偏差和极限体长偏差的范围为(4/5,5/4),自然死亡率偏差和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K偏差的范围为(2/3,3/2),年龄结构渔获量样本量范围为(10,1000),假设所有参数在定义范围内为均匀分布。使用统计学年龄结构渔获量系列数据充足管理策略SCA_MSY,SCA_75MSY和SCA_4010进行管理策略评价模拟测试,其中参数在其定义范围内进行9次均等迭代,模拟次数为128次,对产量进行50年预测,计算最后10年的产量结果均值。在测试的七个参数中,年观测渔获量误差,年观测丰度指数误差和渔获量偏差表现出较低的信息有效性,对结果几乎没有贡献度,而自然死亡率偏差,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K偏差和极限体长偏差则表现出很高的信息价值,其精度对结果有显着影响,均表现为偏差的增大导致产量的下降。年龄结构渔获量样本量对结果的影响表现在区间下限附近,研究中确定了合适年龄结构渔获量样本量大小的下限为124尾。本研究从资源评估出发,使用状态空间年龄结构延时差分模型,结合IOTC汇总的渔获量数据以及分别来自中国台湾和日本的分区域的五条标准化丰度指数时间序列,评估了印度洋条纹四鳍旗鱼的种群资源状况,认为该种群资源处于被过度捕捞状态,且正在发生过度捕捞。基于该种群当前的资源状况和渔业现状,急需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抑制过度捕捞的发生,重建该种群的资源。通过管理策略评价模拟测试,对备选管理策略的表现进行量化评估,对产量进行预测,通过对管理策略的权衡,得到相对最优管理策略DD4010,并据此计算年总可捕量,给出管理建议。同样使用管理策略评价模拟测试的方法,对模型中参数的信息有效性进行量化分析,探索信息价值对结果的贡献程度,为今后研究中信息的收集提供参考意见,给出了合理分配资源的科学指标。本研究立足于印度洋条纹四鳍旗鱼渔业,通过构造模型,模拟测试等数理统计方法,借助计算机模拟,完成了对该种群的资源评估和管理策略评价,为探索其渔业和资源状况提供了借鉴之处,为渔业养护管理的决策过程提供了科学性建议,为渔业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达成一致起到了调整和促进作用,在数据收集层面上提供了极大的参考价值,在科研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上起到了开创性的引导作用。

李百艳[8](2019)在《走向现代学校治理的对话机制建设研究 ——以公办初中JS中学为例》文中提出本论文以笔者亲身工作20年的JS中学为基本案例,以上海市中小学学校领导管理变革为背景,以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政策依据,直面初中学校的诸多发展性矛盾和困境,聚焦学校办学实践中从“管理”到“治理”的理念转变,探索学校对话机制建设的路径及相关策略,从实践层面回应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大趋势。论文以深度参与式观察和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辅以问卷调查、访谈、自然观察等方法,在系统梳理已有的关于对话理论、对话管理、对话机制、学校治理的相关研究基础上,针对当下普遍存在的重视课堂对话较多而关注学校管理对话较少、传统管理视角较多而治理视角较少、重视对话实践较多而关注对话机制建设较少等问题,以案例学校的个案研究为载体,基于案例学校的经验和问题,从实践逻辑和学理逻辑出发,全方位透视了学校管理形态演变中的对话实践和对话机制建设问题。论文根据现代治理理论、交往理性理论和对话理论,以透视学校管理中的对话实践、探寻学校治理背景下的对话机制建设、提炼治理理念下的对话决策模式、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以及课堂模式的探寻、家校共育中的互动机制建设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围绕初中学校管理变革中对话机制的建设有无可能、这些机制在学校变革实践中呈现为何种样态、学校治理理念在课程开发、教学变革及家校共育等学校实践中如何应用等问题展开系统研究,探讨了学校治理过程中对话机制建设所涉及的前提、条件、思路、策略、辐射、拓展和延伸等诸多方面问题。通过梳理和总结案例学校20年办学历程中初创期的“绩效导向”、发展期的“专业导向”和转型期的“治理导向”三个阶段发展的演变,对建校以来历任校长的领导决策风格进行了归纳、提炼,对三种不同的决策模式即“领袖裁决式决策模式”、“项目统领式决策模式”和“对话决策模式”进行了特征归纳和得失分析,探讨了治理视角下对话机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及其可行性,提出了对话机制在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和家校共育等方面进行实际应用的思路和方法,并结合案例学校的实践进行了学理分析。对案例学校在对话机制建设中的若干治理问题,诸如参与的程度、化解冲突的协商、在利益与权力之间的共识内涵、决策合法性的审议机制以及商谈伦理与专业道德内在唤醒等进行了案例式的呈现和理论剖析。主要研究结论,一是对话机制是学校发展和实现治理的关键内生性力量,通过对话能够形成共识和共同愿景,促进师生、家长积极参与;二是对话机制的形成受组织发展阶段和学校领导个人风格影响,一般要经历从萌芽、培育到形成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三是对话机制形成的生态氛围和治理效应有助于学校系统优化。论文的主要特点,一是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突出学校变革与发展进程中的不同阶段不同实践导向对对话管理性质及特征的影响,展示了对话机制建设的过程性和情境性;二是从理论与实践相融通的角度,分析了学校管理的对话层面、决策类型及实践应用,拓展了治理理论和对话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辐射空间;三是从历史与未来相贯通的角度,总结和提炼了绩效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成果与问题,重建治理理念下的对话管理实践和对话机制理论,不仅超越而且包容了历史上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的合理之处,开辟了现代学校治理的新理论和新境界。

王红梅[9](2019)在《现代管理伦理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管理伦理是处理各种管理关系的道德规范体系,是对管理活动进行指导、协调的道德原则,更是管理体系追求的人文理性精神,是现代管理发展追求的应然状态和为之努力的方向。作为一个综合性概念,它兼具行为规范性、道德理想性、精神价值性等各种特征。本文首先从管理伦理的角度审视了现代管理在制度、手段、责任、信念、精神等方面的缺陷,进而把管理伦理引入现代管理实践,探索运用管理伦理的视角和方法去消除现代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以综合型思维的视角把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管理的终极动机,把社会的整体和谐作为管理的根本目的,把对个人、组织和社会的多元责任统一起来作为整体的责任追求,用公平、效率和民主多元价值取代单一的效率价值,把人文伦理手段和工具理性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现代管理的新格局和新秩序。其次,基于上述意图,本文以伦理学中存在的基本伦理类型:规范伦理、美德伦理、责任伦理和信念伦理为主线,尝试建构现代管理伦理的四大伦理体系。指出上述四种伦理在管理伦理制度完善、管理主体德性养成、管理责任践行和管理伦理精神塑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四者在作用方向、作用机理及作用方式上存在着明显不同,只有通过四者的有机结合,相互补充,才能使管理伦理有效作用于现代管理,减少管理实践中非伦理行为的发生,督促管理主体履行对员工、利益相关者、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伦理责任,使现代管理更适合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整体进步。再次,为了保证四大管理伦理能够有效发挥作用,本文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提出了个体机制、组织机制、社会机制三大作用保障机制。最后,结合我国现代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分析中国传统管理伦理对现代管理伦理建设的积极意义及限制性入手,提出了相应的建设之策,为我国现代管理伦理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促进我国现代管理的良性运行和发展。

李富晓[10](2019)在《工业互联网背景下F公司精益六西格玛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工业4.0、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和新概念的推出,掀起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把制造业带入了智能制造时单。随着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智能手机各项关键技术加快了普及步伐,导致行业竞争逐渐加剧。各开发商为了求得一线生机或者为了占据行业食物链的顶端保留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断加快研发速度,缩短产品生命周期,压缩产品需求批量。这些行业因素给传统制造业,尤其是对习惯了大批量生产的手机单工行业巨头,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精益六西格玛生产是从宏观的流程的角度对整个流程进行改善,消除的是库存,搬运,等待,过多过早的加工,维修、重工的浪费,过度加工的浪费,动作的浪费,管理的浪费等八大浪费。并从微观的角度以数据为基础,消除的是变异,提高的是品质,从而对系统的解决公司面临的品质、效率和成本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对六西格玛和精益生产结合起来的精益六西格玛的应用进行研究并在F公司目前面临的管理问题中进行实践性的尝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工业互联网这个时单背景,将工业互联网技术充分融合在精益六西格玛的推动过程中。使新技术服务于精益六西格玛的导入,弥补精益六西格玛的短板,使精益六西格玛更好的解决F公司的问题。通过对F公司运营方式和面临管理问题的分析,讨论了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精益六西格玛在F公司应用的切入点和实施一般路径。通过对于F公司精益六西格玛应用推动的研究,寻求对F公司目前面临的管理问题的解决。对F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对同分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二、14种管理方法工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4种管理方法工具(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研究 ——基于对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个案价值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成果评述
    第三节 研究视角、创新及不足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创新
        四、研究不足
第一章 本研究基本分析框架
    第一节 概念解读
        一、新时代
        二、高新区
        三、管理体制
        四、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
    第二节 理论工具
        一、整体性政府理论
        二、政府职能理论
        三、治理理论
    第三节 逻辑建构
        一、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动因
        二、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目标
        三、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策略
        四、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重点
第二章 基本概况
    第一节 地方政府体制改革与高新区设立
        一、地方政府体制改革
        二、高新区设立背景分析
        三、我国高新区的特点分析
    第二节 我国高新区沿革
        一、探索初创期(1988-2000)
        二、巩固提升期(2001-2012)
        三、转型发展期(2013年至今)
    第三节 比照
        一、国外高新区管理体制及特点
        二、我国高新区管理体制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三、研究启示
第三章 个案研究:常州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
    第一节 常州国家高新区概况及现行管理体制
        一、常州国家高新区概况
        二、常州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现状及特点
        三、常州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下取得的成就
    第二节 常州国家高新区与一般国家高新区的异同分析
        一、常州国家高新区与一般国家高新区的共同点
        二、常州国家高新区与一般高新区的差异性
    第三节 常州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探索及其价值
        一、常州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的转型之路
        二、常州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方式创新
        三、常州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价值
第四章 高新区与行政区管理体制比较分析
    第一节 高新区与行政区管理体制比较
        一、高新区与行政区比较
        二、高新区与行政区管理体制比较
        三、高新区与行政区管理体制比较的启示
    第二节 高新区与行政区运行机制比较
        一、高新区与行政区运行机制的模式比较
        二、高新区与行政区运行机制的特点解读
        三、高新区与行政区运行机制比较的启示
    第三节 高新区管理体制的成效、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高新区管理体制取得的成效
        二、高新区管理体制面临的困境
        三、高新区管理体制困境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影响因素、目标及内容
    第一节 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因素分析
        二、影响管理体制转型的变量提取
    第二节 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目标确立
        一、动力: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二、方向:高新区行政区管理体制二合一
        三、目标:建立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
    第三节 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内容落定
        一、功能优化
        二、职能转变
        三、权力重构
        四、机构改革
第六章 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路径研究
    第一节 转型目标
        一、紧扣为民宗旨,实现终极目标
        二、瞄准时代战略,提升功能定位
        三、立足自身职能,加强兼收并蓄
    第二节 转型策略
        一、上下结合的“渐进式”转型
        二、政社合作的“包容性”放权
        三、社会治理的“开放型”共建
    第三节 转型保障
        一、“法治型”高新区建设的有效实施
        二、“大部制”高新区改革的有序推进
        三、“合作式”府际关系的有力构建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2)基于内存数据库的建筑垃圾三维数据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建筑垃圾监管系统应用与研究现状
        1.2.2 三维WebGIS系统研究现状
        1.2.3 内存数据库应用与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基础
    2.1 内存数据库
        2.1.1 内存数据库的概念
        2.1.2 内存数据库与磁盘数据库的比较
        2.1.3 内存数据库的分类及应用场景
    2.2 REDIS数据库
        2.2.1 特征与优势
        2.2.2 数据持久化
        2.2.3 分布式集群
    2.3 系统开发相关开源技术简介
        2.3.1 前端开发技术
        2.3.2 后端开发技术
第3章 建筑垃圾三维模型数据组织与处理
    3.1 监管数据组成
    3.2 数据逻辑组织
    3.3 数据库设计
        3.3.1 内存数据库设计
        3.3.2 关系数据库设计
    3.4 三维模型数据预处理
第4章 基于REDIS数据库的三维模型存储及实验
    4.1 三维模型数据在内存数据库中的存储
    4.2 模型调用速度对比实验
        4.2.1 实验设计
        4.2.2 实验准备
        4.2.3 结果分析
    4.3 高并发量测试对比实验
        4.3.1 实验设计
        4.3.2 实验准备
        4.3.3 结果分析
    4.4 分布式REDIS数据库集群搭建
        4.4.1 搭建流程
        4.4.2 测试实验
    4.5 数据持久化方案
第5章 三维建筑垃圾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需求分析
        5.1.1 用户组成
        5.1.2 技术需求
        5.1.3 数据需求
        5.1.4 功能需求
    5.2 系统设计
        5.2.1 整体架构设计
        5.2.2 系统功能设计
        5.2.3 数据交互设计
    5.3 系统实现
        5.3.1 系统后端实现
        5.3.2 系统前端实现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目标作业成本法在隧道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研究 ——以大连湾海底隧道干坞工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目标成本管理研究现状
        1.2.2 作业成本管理研究现状
        1.2.3 目标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现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贡献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概述及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选择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精细化管理理论
        2.1.2 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
        2.1.3 动态成本管理理论
    2.2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基础概述
        2.2.1 施工项目成本概念
        2.2.2 施工项目成本的分类
        2.2.3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特殊性
        2.2.4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流程
    2.3 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选择
        2.3.1 目标成本管理法
        2.3.2 作业成本管理法
        2.3.3 目标作业成本管理法
第3章 大连湾海底隧道干坞工程概况及传统成本管理存在问题与分析
    3.1 干坞工程基本概况
        3.1.1 干坞工程项目简介
        3.1.2 干坞工程传统组织结构
        3.1.3 干坞工程项目传统成本构成及管理现状
    3.2 干坞工程传统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3.2.1 成本的预算金额缺乏科学准确性
        3.2.2 成本核算不精确低估了总成本
        3.2.3 成本管理的及时控制与分析环节缺失
        3.2.4 成本管理的考核机制中职责划分不到位
    3.3 干坞工程实施目标作业成本管理模式适用性分析
        3.3.1 实施目标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
        3.3.2 实施目标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
第4章 大连湾海底隧道干坞工程目标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设计与运用分析
    4.1 应用设计基本构想
    4.2 作业单元的建立
        4.2.1 作业单元的划分
        4.2.2 作业中心与作业内容的认定
    4.3 目标成本的确定与分解
        4.3.1 项目目标成本的确定
        4.3.2 项目目标成本的分解
    4.4 作业成本的计算
        4.4.1 各个作业中心成本的归集
        4.4.2 间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4.4.3 工程成本的计算
    4.5 实际作业成本的控制与分析
    4.6 目标成本的考核
    4.7 传统成本管理与目标作业成本管理对比分析
        4.7.1 预算项目的比较
        4.7.2 间接费用分配的比较
        4.7.3 成本差异率的对比分析
第5章 目标作业成本管理应用成效及启示
    5.1 目标作业成本管理应用成效
        5.1.1 提升了整体的成本管理水平,促进管理观念转变
        5.1.2 提高了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降本节支提质增效
    5.2 启示
        5.2.1 优化项目内外部价值链,与成本管理战略相融合
        5.2.2 建立与成本效益挂钩的绩效考核制度,明确责任划分制度
        5.2.3 加快成本信息化建设,为新模式提供技术支撑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T公司生产管理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内容
    1.4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精益生产理论
        2.1.1 精益生产及精益核心思想
        2.1.2 精益生产的起源与发展
        2.1.3 精益生产的工具
    2.2 六西格玛理论
        2.2.1 六西格玛的定义
        2.2.2 六西格玛的特点
    2.3 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相结合
        2.3.1 精益六西格玛之精益和六西格玛整合途径
        2.3.2 精益生产思想与六西格玛思想的比较
        2.3.3 精益六西格玛理论
        2.3.4 精益六西格玛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
第3章 T公司生产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公司概况及产品工艺简介
        3.1.1 T公司概况
        3.1.2 产品工艺简介
    3.2 公司生产管理现况
    3.3 生产管理问题分析
第4章 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生产管理改善
    4.1 精益生产优化
        4.1.1 5S和目视化管理
        4.1.2 均衡化生产
        4.1.3 持续改善
    4.2 六西格玛管理改善
        4.2.1 定义阶段
        4.2.2 测量阶段
        4.2.3 分析阶段
        4.2.4 改善阶段
        4.2.5 控制阶段
    4.3 应用精益六西格玛的效果评析
        4.3.1 实施精益六西格的效果
        4.3.2 效果评析
第5章 T公司推行精益六西格玛的保障机制
    5.1 精益六西格玛保障机制
第6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医院医保管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分析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假设
        1.3.3 研究内容
    1.4 资料来源与方法
        1.4.1 资料来源
        1.4.2 资料分析方法
        1.4.3 质量控制方法
        1.4.4 研究使用软件
    1.5 研究逻辑框架
        1.5.1 技术路线图
        1.5.2 结构安排
2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理论框架构建
    2.1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的发展及环境判断
        2.1.1 医院医保管理的发展
        2.1.2 基于SWOT-PEST模型的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的形势判断
    2.2 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活动中的利益相关者及激励相容问题
        2.2.1 利益相关者分析
        2.2.2 公立医院医保管理所面临的激励相容问题
    2.3 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
        2.3.1 精细化管理理论
        2.3.2 激励相容理论
        2.3.3 内部控制理论
        2.3.4 行为科学理论
        2.3.5 现代组织理论
    2.4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界定
        2.4.1 公立医院的概念
        2.4.2 医保管理的概念
        2.4.3 管理模式的内涵
        2.4.4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2.4.5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界定
    2.5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理论框架构建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典型案例的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运行状况实证研究
    3.1 资料来源与方法
        3.1.1 资料来源
        3.1.2 研究方法
    3.2 样本医院分布及医院属性基本情况分析
        3.2.1 样本医院分布及医院属性基本情况分析
        3.2.2 样本医院属性基本情况分析
    3.3 样本医院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的组织构架分析
        3.3.1 管理层次与组织结构分析
        3.3.2 部门划分及部门联动机制分析
        3.3.3 职位设置与职权责划分分析
    3.4 样本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流程改造分析
    3.5 院内医保精细化管理制度建设及实施情况
    3.6 样本医院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的管理工具分析
    3.7 样本医院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的运行机制建设分析
    3.8 公立医院内部主要医保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及影响因素研究
        3.8.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3.8.2 主要医保管理者的医保管理理念及认知的定量分析
        3.8.3 主要医院医保管理者医保精细化管理理念的质性分析
    3.9 医院医保管理队伍服务能力分析
        3.9.1 医保科人力资源配置基本情况分析
        3.9.2 医保科办公基本设施配置情况分析
    3.10 本章小结
4 基于多准则模糊评价方法的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评价分析
    4.1 评价指标与评价模型的构建原则与方法
        4.1.1 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
        4.1.2 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实证方法
    4.2 评价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4.3 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评价模型构建——基于DEMATEL和 ANP方法
        4.3.1 运用DEMATEL方法分析评价各指标相互影响关系
        4.3.2 运用ANP方法分析各评价指标相对重要程度
    4.4 评价对象——VIKOR方法评价
        4.4.1 评价对象
        4.4.2 评价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实施效果分析——对医保、医院、医生、患者的影响研究
    5.1 医保角度——医院医保资金安全与使用风险识别与防控效果分析
        5.1.1 基于FTA方法构建医院医保基金安全与使用风险识别
        5.1.2 精细化管理模式对医保基金风险防控的实证分析
    5.2 医院角度——基于DRGs的医院精细化管理效果评价的实证分析
        5.2.1 基于DRGs的评价方法
        5.2.2 评价结果
    5.3 医生角度——基于倾向值匹配的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成效评估
        5.3.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5.3.2 结果
    5.4 患者角度——患者医保受益变化及满意度分析
        5.4.1 基于GAM的患者医保收益分析
        5.4.2 开展精细化管理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改进策略
    6.1 目前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实践探索中存在的问题
        6.1.1 缺乏精细化医院医保管理理念和目标管理
        6.1.2 管理模式缺乏精细化的系统组织管理
        6.1.3 支持管理模式的医保管理队伍非职业化、人员专业水平较弱
    6.2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改进策略
        6.2.1 树立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理念与目标指导模式构建
        6.2.2 优化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组织管理
        6.2.3 加强稳定、高质量的医保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7 主要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与特色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精细化管理背景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模式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公立医院医保科(室)工作人员情况调查表
附录3 医务人员人员基本建设和运行调查表
附录4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相关指标关系矩阵表
附录5 公立医院主要医保管理者访谈提纲
附录6 MATLAB程序命令
附录7 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相关主要政策梳理表

(6)中小学学校价值观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价值观管理的起源
        2.价值观管理概念
        3.价值观管理功能
        4.价值观管理比较优势
        5.学校价值观管理过程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一、学校价值观管理的内涵分析
    (一)价值观相关概念
        1.个体价值观
        2.组织价值观
    (二)学校价值观管理
    (三)学校价值观管理与学校其他管理理论辨析
        1.社会契约理论下的规范化管理
        2.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下的交易化管理
        3.效率主义理论下的量化管理
    (四)影响价值观管理的因素
        1.个人选择组织中的相关变量
        2.组织选拔人员中的相关变量
        3.变革型领导
    (五)学校价值观管理的功能
二、中小学学校价值观管理现状调查
    (一)被调查的人员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结果综述
        1.学校价值观管理实施效果
        2.学校价值观管理实施过程
三、中小学学校价值观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中小学学校价值观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校价值观内容表述雷同
        2.教师对价值观管理参与度不够
        3.学校价值观的推广方式不当
        4.学校价值观调整与更新不及时
    (二)中小学学校价值观管理问题产生原因
        1.价值观管理认识不足
        2.忽视教师的多方面需要
四、中小学学校价值观管理模式构建
    (一)梳理、提炼学校价值观
        1.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体现学校的历史文化
        3.体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4.体现成员的共同智慧
    (二)内化、实践学校价值观管理
        1.校长以身作则带动学校价值观
        2.以价值观为主的文化宣传
        3.以价值观为基础的招聘
        4.以内化价值观为目的的培训
        5.以价值观为根本的管理制度
    (三)评估、完善学校价值观管理
        1.评估学校价值观管理效果
        2.完善学校价值观管理模式
五、总结
注释
参考文献
    (一)专着
    (二)论文
        1.硕博论文
        2.中文期刊论文
        3.外文期刊论文
附录
致谢

(7)印度洋海域条纹四鳍旗鱼(Tetrapturus audax)资源评估与管理策略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旗鱼类资源评估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数据有效性
        1.1.1.1 渔获量数据
        1.1.1.2 渔获率
        1.1.1.3 体长频率和年龄结构数据
        1.1.1.4 标记重捕数据
        1.1.2 评估方法
        1.1.2.1 渔获量方法
        1.1.2.2 种群动态模型和年龄结构产量模型
        1.1.2.3 体长频率和年龄结构方法
        1.1.3 模型的结构和假设
        1.1.3.1 种群结构
        1.1.3.2 渔船情况
        1.1.3.3 需要估算和修正的参数
        1.1.3.4 数据的权重
        1.1.3.5 量化不确定性
        1.1.3.6 预测
        1.1.3.7 其他方面
        1.1.4 小结和发展趋势
        1.1.4.1 数据方面
        1.1.4.2 模型方面
    1.2 管理策略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管理策略评价的基本结构
        1.2.1.1 操作模型
        1.2.1.2 观测模型
        1.2.1.3 执行模型
        1.2.2 管理策略评价的过程
        1.2.2.1 确定管理目标
        1.2.2.2 做出合理假设
        1.2.2.3 建立模型
        1.2.2.4 测试被选管理策略
        1.2.2.5 结果的权衡
        1.2.3 管理策略评价的优缺点
        1.2.3.1 优点
        1.2.3.2 缺点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拟解决关键问题
    1.5 创新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印度洋海域条纹四鳍旗鱼资源状况分析
    2.1 前言
        2.1.1 渔业现状
        2.1.2 资源状况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方法
        2.2.2.1 建立关联函数
        2.2.2.2 构造年龄结构模型
        2.2.2.3 最大似然估算
        2.2.2.4 敏感性测试
    2.3 结果
        2.3.1 模型拟合情况
        2.3.2 B_0和h
        2.3.3 MSY,U_(MSY),B_(MSY)
        2.3.4 其他结果
    2.4 讨论
        2.4.1 种群补充关系
        2.4.2 自然死亡率
        2.4.3 性成熟曲线
        2.4.4 脆弱性曲线
    2.5 不足与展望
        2.5.1 完善丰度指数数据
        2.5.2 保留率与丢弃成活率
        2.5.3 年龄结构自然死亡率
        2.5.4 开发新评估方法
第三章 印度洋海域条纹四鳍旗鱼管理策略模拟测试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方法
    3.3 结果
        3.3.1 渔业动态模拟
        3.3.2 管理策略模拟测试
        3.3.3 管理策略的权衡
        3.3.4 TAC计算
    3.4 讨论
第四章 印度洋海域条纹四鳍旗鱼管理信息有效性分析
    4.1 前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操作模型
        4.2.2 参数设定
        4.2.3 管理策略评价
    4.3 结果
        4.3.1 渔获量观测误差Cobs
        4.3.2 丰度指数观测误差Iobs
        4.3.3 渔获量偏差Cbias
        4.3.4 极限体长偏差Linfbias
        4.3.5 自然死亡率偏差Mbias
        4.3.6 von Baterlanffy生长参数K偏差Kbias
        4.3.7 年龄结构渔获量样本量CAA_nsamp
    4.4 讨论
        4.4.1 基准模型
        4.4.2 信息价值的影响
        4.4.3 未来数据收集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A:定义种群动态的参数
附录 B:定义渔船动态的参数
附录 C:定义整体数据的参数
附录 D相关管理策略及介绍
致谢

(8)走向现代学校治理的对话机制建设研究 ——以公办初中JS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走向现代化的学校治理需要对话机制?
        二、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化呼唤对话机制?
        三、初中学校走出发展困境需要对话空间?
        四、学校发展的阶段性提升助推对话机制建设?
        五、个人的教育体悟及追求有待于聚焦对话研究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相关文献的数据分析
        二、关于对话、对话管理、对话机制的研究
        三、关于学校管理与治理的研究
        四、文献评论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标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问题、思路与框架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伦理
        七、论文的特色、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案例学校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发展背景
        一、应浦东开发而生
        二、借名校品牌而立
        三、随时势迁移而变
        四、因治理机制而兴
    第二节 发展阶段
        一、初创期:重质量的绩效管理
        二、发展期:重专业的项目管理
        三、转型期:重治理的对话管理
    第三节 研究空间
        一、案例学校现代化内涵发展问卷调查分析
        二、学校发展的成长空间
        三、战略选择的问题空间
        四、现代治理的探索空间
    小结:学校在转型中成长空间无限
第三章 绩效管理导向下的对话萌芽
    第一节 绩效导向的学校管理模式研究
        一、追求绩效的发展方向
        二、保障绩效的质量监控
        三、“以绩效为中心”的组织氛围
    第二节 “领袖裁决式”决策模式
        一、办学思想的高度统一
        二、干部选拔的特立独行
        三、行政意志的增值执行
    第三节 绩效中心氛围下的对话萌芽
        一、师生之间自发的对话
        二、同侪之间零散的对话
        三、干群之间少量的对话
    小结:绩效管理及决策模式的局限性
第四章 专业发展导向下的对话培育
    第一节 专业发展导向的学校管理模式研究
        一、转向专业发展的办学背景
        二、关注专业发展的管理理念
        三、促进专业发展的项目平台
    第二节 “项目统领式”决策模式
        一、项目驱动下的学校内涵建设
        二、专家引领下的骨干教师发展
        三、平台助推下的课程教学改革
        四、主体参与式的学生健康发展
    第三节 专业团队建设中的对话培育
        一、学习研讨平台上的开放对话
        二、交流展示平台上的延伸对话
        三、信息技术平台上的自由对话
    小结:专业导向管理及决策模式的利与弊
第五章 治理导向下的对话机制探寻
    第一节 治理导向的学校管理转型
        一、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
        二、对话治理的前提和条件
        三、学校治理的实践框架
    第二节 基于交往理性的对话决策模式
        一、对话决策模式的特点
        二、提升主体精神的对话参与机制
        三、践行商谈伦理的民主协商机制
        四、发现教育意义的共识达成机制
    第三节 植根对话的学校文化品牌创建
        一、对话品牌的孕育
        二、对话课题的选择
        三、对话文化的重铸
    小结:三种管理导向及决策模式的得与失
第六章 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对话实践研究
    第一节 基于对话的课程开发
        一、需求:课程开发的基本前提
        二、审议:课程开发的对话平台
        三、协同:课程开发的多方助力
    第二节 基于对话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改革中的“对话人”假设
        二、教学改革中的商谈逻辑
        三、共同体:教学组织的形式变革
        四、教学制度生成的对话逻辑
    第三节 基于治理的对话课堂实践
        一、聚焦对话素养培育的课题引领
        二、践行对话教学原则的课堂实践
        三、彰显对话精神特质的课堂文化
    小结:治理理念融入课程与教学
第七章 家校共育中的互动机制建设研究
    第一节 家长参与的制度建设
        一、家长体验课堂教学制度
        二、家长联系渠道畅通制度
        三、家长助力学生活动制度
        四、家长参与课程建设制度
        五、家长监督日常生活制度
        六、家长会形式的制度创新
    第二节 家校互动的机制探寻
        一、纳入学校规划的家长队伍建设
        二、指导家庭教育的家长学校建设
        三、推动家校合作的家长评价实施
    第三节 家校共育的生态营造
        一、共情:培育和谐关系的办学追求
        二、共享:助力幸福家庭的亲子工程
        三、共商:化解家校矛盾的协商机制
        四、共治:推动学生发展的契约教育
    小结:治理理念助推家校共育
结语
    一、对话机制是学校发展和实现治理的关键内生性力量
    二、对话机制的形成受组织发展阶段和学校领导个人风格影响
    三、对话机制形成的生态氛围和治理效应有助于学校系统优化
附录1 学校现代化内涵发展调查问卷
附录2 历任校长管理风格与对话机制建设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9)现代管理伦理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现代管理伦理基本问题界定
    第一节 管理、伦理和管理伦理
        一、伦理与道德
        二、管理和伦理
        三、管理伦理的基本内涵
        四、管理伦理的基本属性
    第二节 前现代管理发展及伦理特征
        一、前现代管理的历史发展
        二、前现代管理的管理伦理特征
    第三节 现代管理及其工具理性特征
        一、现代管理及管理范式转换
        二、现代管理的工具理性特征
    第四节 现代管理伦理及其主要内容
        一、现代管理伦理的概念提出
        二、现代管理伦理对现代管理危机的回应
        三、现代管理伦理的主要内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现代管理伦理的产生及价值诉求
    第一节 现代管理伦理精神失落及回归诉求
        一、现代管理伦理精神失落的主要表现
        二、现代管理伦理精神失落的原因分析
        三、现代管理伦理精神失落对现代管理伦理的诉求
    第二节 现代管理伦理的产生条件
        一、现代管理伦理产生的经济条件
        二、现代管理伦理产生的科技条件
        三、现代管理伦理产生的思想条件
    第三节 现代管理伦理的基本价值诉求
        一、现代管理伦理对制度公正的价值诉求
        二、现代管理伦理对美德回归的价值诉求
        三、现代管理伦理对社会责任的价值诉求
        四、现代管理伦理对公共精神的价值诉求
        五、现代管理伦理对管理效率的价值诉求
        六、现代管理伦理对人本回归的价值诉求
        七、现代管理伦理对卓越目标的价值诉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代管理伦理的基本作用与作用机理
    第一节 现代管理伦理的基本作用
        一、现代管理伦理的价值导向作用
        二、现代管理伦理的规范作用
        三、现代管理伦理的评价作用
        四、现代管理伦理的凝聚作用
        五、现代管理伦理的激励作用
        六、现代管理伦理的调节作用
    第二节 现代管理伦理的作用特点
        一、广泛性
        二、义务性
        三、形式灵活性
        四、行为自律性
    第三节 现代管理伦理四大体系的作用机理
        一、现代管理制度伦理对管理行为的约束机理
        二、现代管理美德伦理对管理主体的塑造机理
        三、现代管理责任伦理对管理责任的践行机理
        四、现代管理信念伦理对管理主体的精神激励机理
    第四节 现代管理伦理四大体系的作用限度及内在关联
        一、现代管理制度伦理的作用限度
        二、现代管理美德伦理的作用限度
        三、现代管理责任伦理的作用限度
        四、现代管理信念伦理的作用限度
        五、现代管理伦理四大体系作用的内在关联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代管理伦理作用实现的保障机制
    第一节 现代管理伦理作用实现的个体机制
        一、道德情感、良心、义务感:美德养成的内在心理机制
        二、鉴别力、抉择力:解决伦理困境的能力机制
    第二节 现代管理伦理作用实现的组织机制
        一、正式制度:组织内部硬性约束机制
        二、非正式制度:组织内部软性约束机制
    第三节 现代管理伦理作用实现的社会机制
        一、社会舆论:社会文化氛围机制
        二、社会荣誉:社会评价激励机制
        三、榜样示范:社会价值牵引机制
        四、社会制度体系:社会规范控制机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传统管理伦理的扬弃与现代管理伦理建设
    第一节 中国传统管理伦理对现代管理伦理建设的积极意义
        一、中国传统管理制度伦理对现代管理伦理建设的积极意义
        二、中国传统管理美德伦理对现代管理伦理建设的积极意义
        三、中国传统管理责任伦理对现代管理伦理建设的积极意义
        四、中国传统管理信念伦理对现代管理伦理建设的积极意义
    第二节 中国传统管理伦理在现代管理伦理建设中的局限性
        一、中国传统管理制度伦理在现代管理伦理建设中的局限性
        二、中国传统管理美德伦理在现代管理伦理建设中的局限性
        三、中国传统管理责任伦理在现代管理伦理建设中的局限性
        四、中国传统管理信念伦理在现代管理伦理建设中的局限性
    第三节 中国现代管理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一、中国现代管理制度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二、中国现代管理美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三、中国现代管理责任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四、中国现代管理信念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10)工业互联网背景下F公司精益六西格玛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工业互联网
        2.1.1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2.1.2 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技术
    2.2 精益六西格玛
        2.2.1 精益生产理论
        2.2.2 六西格玛理论
        2.2.3 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的结合
3 F公司管理体系现状
    3.1 F公司概况
        3.1.1 产品处组织架构
        3.1.2 产品工艺过程
    3.2 F公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2.1 运作流程层面的问题及原因
        3.2.2 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及原因
        3.2.3 知识传承层面的问题及原因
    3.3 F公司推行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3.1 推行精益六西格玛的必要性
        3.3.2 推行精益六西格玛的可行性
4 F公司推行精益六西格玛的路径分析
    4.1 运作流程层面的路径
        4.1.1 培养多能工
        4.1.2 组织扁平化
        4.1.3 推动系统化
        4.1.4 实施单元生产模式
    4.2 实际操作层面的路径
        4.2.1 培训准备
        4.2.2 问题发掘
        4.2.3 根因确定
        4.2.4 问题解决
    4.3 知识传承层面的路径
        4.3.1 知识的继承
        4.3.2 知识的推广
5 F公司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推广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运作流程层面的保障措施
        5.1.1 巩固良好的流程管理理念
        5.1.2 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文化
        5.1.3 加强持续改善的企业文化
    5.2 实际操作层面的保障措施
        5.2.1 建立专门的推动组织
        5.2.2 建立立体化多方单大数据系统
        5.2.3 开发体系化的培训资源
    5.3 知识传承层面的保障措施
        5.3.1 引进工业互联网技术
        5.3.2 推广AI技术
6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6.1 研究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四、14种管理方法工具(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研究 ——基于对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的分析[D]. 刘洋. 苏州大学, 2021(07)
  • [2]基于内存数据库的建筑垃圾三维数据管理[D]. 辛超.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3]目标作业成本法在隧道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研究 ——以大连湾海底隧道干坞工程为例[D]. 林楠.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4]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T公司生产管理改善研究[D]. 周忠圣.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5]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D]. 陶思羽.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6]中小学学校价值观管理研究[D]. 时星.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7]印度洋海域条纹四鳍旗鱼(Tetrapturus audax)资源评估与管理策略评价[D]. 夏萌.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3)
  • [8]走向现代学校治理的对话机制建设研究 ——以公办初中JS中学为例[D]. 李百艳.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 [9]现代管理伦理作用研究[D]. 王红梅. 黑龙江大学, 2019(05)
  • [10]工业互联网背景下F公司精益六西格玛应用研究[D]. 李富晓. 河南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14 管理方法工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