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涡流法及其工程应用

离散涡流法及其工程应用

一、离散涡方法及其工程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爱婧[1](2019)在《海洋立管涡激振动主动控制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涡激振动抑制方法主要分为主动控制方法和被动控制方法,主动控制的方法是通过对系统主动输入能量,从而干扰旋涡脱落来达到抑制涡激振动的目的。与被动控制方法相比,主动控制方法的优势是更加智能并能够根据实际洋流工况进行适时调节。本文主要运用CFD二维及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主动旋转控制杆对涡激振动的影响。在进行数值模拟方法验证后通过改变附属圆柱控制杆与主圆柱之间的间隙比(g/D=0.15、0.3、0.45、0.6)、夹角(α=30°、60°、90°、120°、150°)、直径比(dd/D=0.06、0.12、0.24、0.48)、附属圆柱的旋转方向即向外反向旋转(OC)、向内反向旋转(IC)、向上同相旋转(UC)、向下同相旋转(DC)来进行模拟,最终从振幅响应、升阻力系数、旋涡脱落、尾流流线等方面综合评价附属旋转控制杆对涡激振动的主动控制效果。(1)研究表明,在低雷诺数Re=200时改变不同间隙比(g/D=0.03D、0.06D、0.15D、0.3D)的情况下,Ur<5时,附属圆柱对主圆柱有抑制作用,且g/D=0.15时抑制效果最佳;Ur>5时,不同间隙比下主圆柱均出现“驰振”现象,且g/D=0.15时,随着约化速度的增加振幅增强最为明显;在研究变间隙比的过程中旋涡脱落模式捕捉到了“2P0”模式。(2)在背流面安装αα=90°、120°、150°附属圆柱后,立管振动受抑制,且α=120°、150°时抑制效果最好。在迎流面安装α=30°、60°附属圆柱后,立管振动增强,且当Ur=12时,振幅增大百分数大于800%,且从动量图中可以明显观察到立管周围有大量动量注入。(3)在α=90°,dd/D=0.06、0.12、0.24时安装附属圆柱后,立管振动受抑制,d/D=0.12时,且随着约化速度的增加波动很小,振动幅度趋于0,整体振幅区间为0到0.1,抑制效果很好。d/D=0.48时,立管振动随着约化速度的增加先抑制后增强,临界约化速度为8。(4)在向外反向旋转(OC)、向内反向旋转(1C)、向上同相旋转(UC)、向下同相旋转(DC)四种不同旋转模式下主圆柱振动均受抑制,且当Ur<6时,UC旋转模式下抑制效果最好;当U>6时,IC旋转模式抑制效果最为明显。

曾海乔[2](2018)在《离散涡方法在圆柱绕流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圆柱绕流问题是经典的流体力学问题,研究立柱排列方式、雷诺数、来流方向等因素对尾流形态和受力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传统的CFD方法大多计算时间长、难以适应复杂边界、存在数值耗散等不足。离散涡方法是将N-S方程表达成拉格朗日形式并用涡量-速度表示出来,没有数值耗散,同时能使计算效率大幅提升。文中分别采用随机走步法和扩散速度法计算不同雷诺数下的单圆柱绕流问题,结果与经典实验结果一致,验证了离散涡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将离散涡方法应用扩展到双圆柱绕流和张力腿平台绕流。采用离散涡方法对不同间距下串列双圆柱绕流的尾流特征和受力进行了计算,分析表明当间距比为2和3时,漩涡脱落仅发生在下游圆柱上,而上游圆柱不发生漩涡脱落现象,上游圆柱阻力系数为正数,下游圆柱阻力系数为负数;而当间距比为4时,两个圆柱上均发生了明显脱涡现象,上游和下游阻力系数均为正数。同时利用离散涡方法对简化的张力腿平台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不同雷诺数下、不同来流方向的尾流特征和受力特性,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流向角下张力腿平台的尾流形态为典型的2S脱涡模型,且除0°外,在其他不同角度下阻力系数随着雷诺数的增加先减小后保持平稳。

许磊[3](2017)在《深水钻井隔水管可靠性分析研究》文中认为深水钻井是深水油气资源开发中技术难度最大、作业风险最高的关键环节之一。深水钻井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海洋环境,为了确保深水钻井隔水管系统在现场作业中具有足够的使用寿命,防止发生疲劳失效和磨损失效,对其进行可靠性分析就变得尤为重要。文章总结分析了深水钻井隔水管可靠性的各主要影响因素,可分为环境因素和作业因素,环境因素对可靠性的影响更为显着,其主要包括水深、波浪和海流;作业因素主要包括钻井液密度、隔水管系统的悬挂模式以及涡激抑制设备等。海水深度以及海流流速的增加使得深水钻井隔水管更容易发生涡激振动,产生涡激疲劳,大幅降低深水钻井隔水管的可靠性。优选了深水钻井隔水管基于累计损伤模型的波激疲劳可靠性分析模型和基于疲劳寿命模型的涡激疲劳可靠性分析模型,并进行了深水钻井隔水管的波激疲劳可靠性分析与可靠度计算,结果表明深水钻井隔水管在波浪载荷作用下的波激疲劳损伤较小,波激疲劳可靠度较高,在设计寿命内的波激疲劳可靠度可以满足可靠性设计要求。深水钻井隔水管的磨损形式根据其磨损机理的不同可分为底部磨损和狗腿磨损,隔水管挠性接头角度对于其底部磨损至关重要,狗腿磨损主要由钻柱和隔水管内壁相互接触摩擦引起。基于剩余强度模型,对深水钻井隔水管磨损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隔水管的磨损寿命随着底部挠性接头角度的减小而明显增加,为了保证隔水管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和磨损寿命,应尽量控制该角度在合理的范围内。通过系统的分析与总结,文章对深水钻井隔水管的可靠性分析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对深水钻井隔水管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张运兴[4](2015)在《海洋工程柱体结构分离流动的离散涡模拟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柱体和柱体群是海洋工程领域最常见的结构,正确计算粘性效应引起的柱体结构分离流动也是水动力学最热门并且很困难的问题之一。本文基于离散涡方法,首先对圆柱绕流相关水动力系数及流场结构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该方法在所确定的适用范围内比较准确的模拟了St数、阻力系数、压力分布和速度场等。然后将该方法向多物体情况进行了拓展,并以并列、串列两种布置形式圆柱绕流为例,对相关水动力系数及流场结构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对并列圆柱绕流,该方法比较准确的预报了T/D≥3.0时的流场结构及阻力系数、升力系数、St数、压力分布等;对串列圆柱绕流,当1.3≤L/D≤3.5时阻力系数模拟值较好的符合实验结果,但对于压力分布只有上游圆柱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且St数和速度场的计算均有很大误差,仅在一定趋势上符合实验结果。本文对离散涡方法向多物体情况做出拓展,大大丰富了离散涡方法的应用范围,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5](2014)在《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4》文中提出为了促进中国桥梁工程学科的发展,系统梳理了各国桥梁工程领域(包括高性能材料、桥梁作用及分析、桥梁设计理论、钢桥及组合结构桥梁、桥梁防灾减灾、桥梁基础工程、桥梁监测、评估及加固等)的学术研究现状、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首先在总结了中国桥梁工程建设成就的同时对未来桥梁工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然后分别对上述桥梁工程领域各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细化和疏理:高性能材料方面重点分析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和CFRP材料,桥梁作用方面分析了车辆荷载和温度,钢桥及组合结构桥梁方面分析了钢桥抗疲劳设计与维护技术和钢-混凝土组合桥梁,桥梁防灾减灾方面分析了抗震、抗风、抗火、抗爆和船撞及多场、多灾害耦合;最后对无缝桥、桥面铺装、斜拉桥施工过程力学特性及施工控制、计算机技术对桥梁工程的冲击进行了剖析,以期对桥梁工程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王丽元[6](2012)在《平台随机垂荡及涡激引起的深海立管动力响应分析》文中认为立管是深海油气开发中的重要设备,本文考虑涡激及上部浮体的随机升沉运动影响,研究深海生产顶张紧式立管(TTR)随机参数激励及涡激联合作用的动力响应特性。考虑平台在随机波浪作用下运动,建立随机参数激励项,采用Vander Pol尾流振子模型确定时变涡激升力系数,计算涡激升力,考虑涡激升力和轴向随机参数激励,建立立管参激-涡激耦合振动方程,编制了立管随机参数激励和涡激耦合振动计算程序,研究立管随机参数激励和涡激引起的耦合振动响应特征。针对TRUSS-SPAR平台,采用JONSWAP波浪谱计算波浪载荷以及平台的垂荡运动,确定不同海况下随机参数激励项。考虑剪切流和尾流振子模型,计算时变升力系数和涡激升力。采用开发的程序,计算得到TTRs立管随机参数激励和涡激耦合作用下的振动响应。改变立管参数、流参数和随机波浪参数,研究随机参数激励对于立管振动的影响规律。此外,本文采用两端简支的立管模型,研究随机参激对于立管振动不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立管在随机参数激励和涡激力共同作用下,升力系数受参激影响增大,立管的振动响应位移增大。同时受随机参数激励的影响,立管涡激振动的主频率降低。相对于波浪的有义波高,波浪的特征周期对立管的振动响应影响更大,更为显着。研究结果表明,随机参数激励在立管二倍固有频率上的谱密度值影响N阶平均渐近稳定性,且随机稳定性条件随N的增大而变得苛刻。

董晓磊[7](2011)在《深海立管涡激损伤的虚拟激励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陆地上能源的枯竭,人们将眼光投向了海洋,且勘探及开采领域正走向深水化。立管是连接海底钻井与海上结构的重要子系统。海洋上环境复杂,但造成立管损伤的主要因素是波浪和海流。海流作用在立管结构上时,会产生涡激振动(Vortex-Induced Vibration, VIV)。由于涡激振动的影响,会造成立管结构的疲劳破坏。立管的破坏将会给海洋油气工作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涡激振动成为了海洋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根据实际工程的需要,本文针对深海柔性立管,借用随机振动的思想来分析立管的涡激振动问题,研究了涡激振动对立管产生的疲劳损伤。介绍了国内外在海洋立管涡激振动及其损伤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本研究所处的背景及重要意义。然后对涡激振动这一现象进行了描述,介绍了其特性和重大发现。接下来对随机振动理论进行了阐述,着重详细介绍虚拟激励法的基本原理和在随机振动分析中虚拟激励法的数值计算方法,为立管涡激振动的分析提供理论支持。在立管涡激振动虚拟激励法实现之前,准备了涡激力载荷谱和结构模型的计算。针对深海立管长细比非常大的结构特性,使用索模型单元计算结构的非线性刚度阵,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对于载荷谱的计算有很多方法,实际海洋立管的涡激振动时流场雷诺数较高,文章主要采用的是离散涡的方法,它适合较大雷诺数的计算。涡激振动可以认为是一个随机过程,在立管离散点处的平面上考虑结构与流体的耦合作用,采用离散涡方法计算了立管二维模型在均匀海流下的涡激升力载荷,为随机振动分析提供载荷谱,用于构造虚拟激励。最终将立管的涡激振动看做平稳随机过程,采用随机振动理论中的虚拟激励法求解立管在涡激力激励下的响应。其中选取了一长细比为1700的实验模型进行计算,通过与实验对比,检验了将虚拟激励法应用于立管涡激振动的可行性和此方法的计算可靠性。以工程实际中2360m的深海立管为例,分析了其涡激振动,并基于P-M准则,对响应进行计算得到立管的年损伤率,实现了深海立管的疲劳损伤预报。

杜强[8](2011)在《雷达天线风载特性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将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应用于雷达天线风载计算领域,本文以计算流体动力学和平稳随机过程模拟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天线风载的数值计算方法。采用雷诺平均模拟法,提出了天线平均风载的数值计算方法;根据工业风洞与大气边界层风洞入口来流的不同,采用数值风洞模拟了天线在不同风洞中风载特性;结合CFD技术及势流理论,提出应用于工业风洞试验的天线平均风载特性洞壁干扰修正方法;基于准定常假设,提出利用定常数值计算方法求解大气边界层中天线风载时程的方法;基于湍流来流合成法,提出采用大涡模拟计算大气边界层中天线风载时程的方法,并以此指导天线结构的优化设计。本文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1.工业风洞中天线平均风载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根据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构建天线风载数值计算几何模型,利用网格自动生成及人工干预的方法划分计算网格,设定计算边界条件及壁面函数,选择湍流计算模型及求解方法,设定计算控制参数,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并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从而提出天线风载数值计算方法。2.工业风洞与大气边界层风洞中天线平均风载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根据天线在不同风洞中的试验条件,确定其相应试验参数(平均风速剖面和湍流强度等),以此为风洞来流条件,采用数值方法得到天线在不同风洞中的风载特性。比较在工业风洞和大气边界层风洞中的天线风载数值计算结果,为天线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3.工业风洞中天线风载的壁面干扰效应修正方法的数值研究由于风洞试验中壁面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试验得到的天线风压与实际风压存在偏差。根据风压分布规律以及数值计算得到的基本压力系数计算经验公式,结合势流模型理论,求得无阻塞的天线实际阻力系数;通过重新规整风压系数,消除壁面干扰的影响,得到无阻塞的天线风压系数分布。4.基于准定常假设的大气边界层中天线风载时程数值模拟研究采用Kaimal风速功率谱,利用谐波合成法模拟天线表面风速时程。基于准定常假设,结合天线风压的定常数值计算结果,得到与试验数据比较吻合的天线风压及风载时程。5.基于合成湍流来流的大气边界层中天线风载时程大涡数值模拟研究以人工合成湍流来流为计算域边界条件,采用介于模式计算及直接数值模拟的大涡数值模拟方法,对相控阵天线风压及风载时程进行计算,并与标准模型风洞试验结果比较。以上研究提出了天线平均风载的数值计算方法,利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天线在不同风洞中的风载特性,消除了洞壁干扰对天线平均风压与风载数值计算结果的影响;从定常和非定常数值模拟的角度提出获得大气边界层中天线风载时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其研究结果对天线风振时域分析以及结构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本文的创新点概括如下:1.提出了工业风洞中天线平均风载的数值计算方法基于有限体积数值计算方法,选取相应的湍流模型并以壁面函数处理近壁面流动,计算了天线的平均风压及风载。计算结果与天线风洞试验数据进行比较,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该项研究以数值风洞方法开展天线风载特性的计算,进一步完善了天线风载的研究手段。2.提出了基于CFD技术的工业风洞中天线平均风载的壁面阻塞效应修正方法通过定常数值计算得到基本压力系数在不同阻塞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结合风洞试验结果,提出修正阻塞下天线风压及风载风洞试验结果的方法,通过与试验结果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3.提出了基于雷诺平均模拟法的大气边界层中天线风载时程数值计算方法采用Kaimal风速功率谱,利用谐波合成法模拟天线表面风速时程。基于准定常假设,结合天线平均风压的定常数值计算结果,得到与试验数据比较吻合的天线顺风向风压及风载时程。根据风场各向同性的性质,相应得出作用于天线的横风向风载。通过与标准模型试验结果比较,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并揭示其应用上的局限性。4.提出了基于大涡模拟的大气边界层中天线风载时程数值计算方法基于Kaimal风速功率谱及空间相关性,采用谐波合成法模拟不同布置空间点顺风向及横风向风速,以此为数值模型入口的湍流来流边界条件,采用动力亚格子湍流模型进行大涡模拟计算,从而得到天线的风压及风载系数时程。将计算结果与标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董婧[9](2010)在《挠性立管涡激振动的离散涡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立管是海洋平台中非常重要但又薄弱的子系统,在洋流作用下,立管由于漩涡的泄放而产生涡激振动,从而缩短其使用寿命或者直接导致结构的破坏。涡激振动一直以来都是工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借助离散涡方法和有限体积法,对悬链线立管的涡激振动问题进行了时域数值模拟,试图揭示涡激振动的一些有趣的现象。离散涡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适用于高雷诺数流场的一种CFD方法,它具有概念清晰,可以不依赖于网格计算等一些优点。本文采用离散涡方法模拟了二维圆柱的绕流的涡激振动问题,根据圆柱体约束形式的不同,采取了单自由度和两自由度两种约束形式来对运动圆柱绕流进行模拟。两种约束形式下圆柱绕流的模拟结果都分别与实验结果取的了良好的对比,并且适合较大雷诺数范围的计算。计算过程中最令人高兴的是模拟出了很难模拟的振动最大峰值区域,并且捕捉到了锁定现象。计算结果证实了两自由度运动圆柱的横向振幅要大于单自由度运动圆柱的横向振幅。由于立管结构具有很大的尺度比,在现有的条件下对其进行三维涡激振动的数值模拟是很难实现的。尽管如此,本文利用有限体积法以悬链线立管为例,进行了三维自由振动模型的计算。并运用切片理论的思想,将悬链线立管结构简化为集中质量系统,在控制点所在的剖面上利用离散涡方法进行二维水动力模型的计算,然后与结构的动力响应方程进行耦合求解。在均匀来流的作用下,来流速度的增加会导致悬链线立管的主振动模态的升高。尾流中的泄涡模式会表现出2S模式和2P模式交替出现的情况。一般在振动的节点附近会表现出2S模式的尾涡,在振动幅度较大的位置则出现2P模式的尾涡。在立管不同位置的升力曲线的对比来看,受流固耦合作用的影响,在同一立管的不同位置所受的升力有明显的不同,这与来流速度和振动模态有关。本文所有计算程序均是由FORTRAN语言编写。总之,本文意图继承和发展一个较为完善的用于模拟立管涡激振动的方法和思路,为进一步研究做出贡献。

林志兴,宋锦忠,朱乐东[10](2010)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风洞试验室30年发展回顾》文中研究说明1.抗风研究的起步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结束后,上海市便将黄浦江跨江工程重新提上日程,一跨过江斜拉桥方案成为首选,担任方案设计的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的工程师们出于对400米超大跨径斜拉桥抗台风能力的担心,决定先在松江县泖河上建一座200米跨径的泖港桥进行预研。1979年初,刚成立不久的李国豪科研组接受了上海市政设计院委托,由项

二、离散涡方法及其工程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离散涡方法及其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海洋立管涡激振动主动控制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意义
    1.2 涡激振动研究进展
        1.2.1 涡激振动研究现状
        1.2.2 涡激振动抑制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数值模拟方法
    2.1 几何模型的选取
    2.2 控制方程及湍流模型
        2.2.1 控制方程
        2.2.2 湍流模型
    2.3 动网格方法
        2.3.1 动网格守恒方程
        2.3.2 动网格更新方式
第3章 数值模拟方法二维及三维验证
    3.1 光滑圆柱静止绕流二维数值模拟方法及结果对比
        3.1.1 光滑圆柱静止绕流物理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3.1.2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3.2 主动旋转控制二维数值模拟方法及结果对比
        3.2.1 主动旋转控制数值模拟物理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3.2.2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3.3 光滑圆柱三维模拟
        3.3.1 三维网格划分
        3.3.2 模拟结果分析
    3.4 增设旋转控制杆三维数值模拟
        3.4.1 网格划分
        3.4.2 模拟结果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变间隙比主动旋转控制效果评价
    4.1 计算模型
    4.2 模拟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变角度主动旋转控制效果评价
    5.1 计算模型及网格
    5.2 模拟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变直径比主动旋转控制效果评价
    6.1 计算模型
    6.2 模拟结果分析
    6.3 小结
第7章 变旋转方向主动旋转控制效果评价
    7.1 计算模型
    7.2 模拟结果分析
    7.3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离散涡方法在圆柱绕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现状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圆柱绕流问题的意义
        1.1.3 离散涡方法的意义
    1.2 圆柱绕流研究进展
        1.2.1 圆柱绕流的理论研究
        1.2.2 圆柱绕流的物理模型试验
        1.2.3 圆柱绕流的数值模拟
    1.3 离散涡方法研究进展
        1.3.1 随机涡方法的研究进展
        1.3.2 确定性涡方法的研究进展
        1.3.3 离散涡方法国内研究进展
    1.4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圆柱绕流的离散涡方法原理
    2.1 离散涡方法原理
        2.1.1 基本方程
        2.1.2 粘性涡方法
        2.1.3 边界条件
    2.2 离散涡方法数值实现
        2.2.1 研究综述离散涡模型概述
        2.2.2 流场中的奇点
        2.2.3 边界的离散
        2.2.4 时间步长的确定
        2.2.5 边界条件
        2.2.6 散涡元对流、扩散和融合
        2.2.7 流体力的计算
        2.2.8 计算流程图
        2.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离散涡方法在单圆柱绕流中的应用
    3.1 随机走步法模拟单圆柱绕流
    3.2 扩散速度法模拟单圆柱绕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离散涡在双圆柱绕流中的应用
    4.1 串列圆柱绕流模型
    4.2 数值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离散涡方法在简化的TLP平台绕流中的应用
    5.1 实验模型和数值参数
    5.2 尾流形态
    5.3 阻力系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3)深水钻井隔水管可靠性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主要研究成果
第2章 隔水管系统可靠性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2.1 水深的影响
    2.2 波浪的影响
    2.3 海流的影响
    2.4 作业因素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深水钻井隔水管波激疲劳可靠性分析研究
    3.1 概述
    3.2 深水钻井隔水管波激疲劳载荷
    3.3 深水钻井隔水管波激疲劳可靠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深水钻井隔水管涡激疲劳可靠性分析研究
    4.1 概述
    4.2 深水钻井隔水管涡激振动载荷
    4.3 深水钻井隔水管涡激疲劳可靠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深水钻井隔水管磨损可靠性分析研究
    5.1 深水钻井隔水管磨损机理
    5.2 深水钻井隔水管磨损伤害评估
    5.3 深水钻井隔水管磨损可靠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海洋工程柱体结构分离流动的离散涡模拟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离散涡方法研究进展
        1.2.1 随机涡方法及其发展
        1.2.2 确定性涡方法
        1.2.3 离散涡方法国内研究进展
    1.3 圆柱与两圆柱绕流实验结果
    1.4 本文内容与创新点
第2章 无界流单个运动物体离散涡模拟方法
    2.1 基本方程
    2.2 随机涡方法
        2.2.1 涡量场离散与涡流方程求解
        2.2.2 涡动方程求解
        2.2.3 涡团生成与脱落
        2.2.4 随机走步法的边界条件
    2.3 复变边界元方法
        2.3.1 问题模型
        2.3.2 柯西积分公式
        2.3.3 边界条件
        2.3.4 受力计算
    2.4 柯西积分方程离散求解
        2.4.1 积分方程数值求解方法
        2.4.2 相关公式离散形式
    2.5 总体计算过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无界流多物体离散涡模拟方法
    3.1 两物体复变边界元方法
        3.1.1 柯西积分方程及边界条件
        3.1.2 离散求解
    3.2 更多物体情况的拓展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无界流圆柱绕流离散涡模拟
    4.1 计算参数选取
        4.1.1 网格数
        4.1.2 步长选择
    4.2 阻力系数与升力系数
        4.2.1 时均阻力系数与方法适用范围
        4.2.2 脉动阻力系数与脉动升力系数
    4.3 旋涡脱落与斯特罗哈尔数
    4.4 圆柱表面压力分布计算
        4.4.1 势流圆柱表面压力分布
        4.4.2 Re=105时圆柱表面瞬时压力分布
        4.4.3 Re=105 时圆柱表面时均压力分布
    4.5 速度场分析
    4.6 后驻点后x轴上速度分布对比
        4.6.1 Re=3000 时速度分布对比
        4.6.2 Re=9500 时速度分布对比
    4.7 计算耗时与涡团合并
        4.7.1 计算耗时
        4.7.2 涡团合并方法
        4.7.3 涡团合并应用到圆柱绕流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两圆柱绕流离散涡模拟
    5.1 研究模型及计算参数选取
        5.1.1 研究模型
        5.1.2 计算参数选取
    5.2 并列两圆柱绕流尾涡形态模拟
        5.2.1 圆柱间距T/D大于 6.0 时尾涡形态
        5.2.2 圆柱间距T/D在 2.0~6.0 之间时尾涡形态
        5.2.3 圆柱间距T/D在 1.25~2.0 之间时尾涡形态
        5.2.4 圆柱间距T/D小于 1.25 时尾涡形态
    5.3 并列两圆柱绕流水动力分析
        5.3.1 无因次阻力系数dC
        5.3.2 无因次升力系数lC
        5.3.3 旋涡脱落与斯特罗哈尔数
        5.3.4 无因次压力系数
    5.4 串列两圆柱绕流水动力分析
        5.4.1 方法适用范围
        5.4.2 无因次阻力系数
        5.4.3 两圆柱表面压力分布
        5.4.4 速度场
        5.4.5 旋涡脱落与斯特罗哈尔数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4(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桥梁工程建设成就及展望 (同济大学肖汝诚老师、郭瑞、姜洋提供原稿)
    1.1 建设成就
        1.1.1 设计水平的提高
        1.1.2 施工技术的发展
        1.1.3 桥梁工程防灾和减灾技术的改进
    1.2 展望
        1.2.1 桥梁全寿命与结构耐久性设计
        1.2.2 高性能材料研发及其结构体系的创新[3]
        1.2.3 超深水基础建造技术
        1.2.4 创新施工装备和监测设备的研发
        1.2.5 桥梁设计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2 高性能材料
    2.1 超高性能混凝土 (湖南大学邵旭东老师、张哲博士生提供原稿)
        2.1.1 UHPC桥梁工程应用现状
        2.1.2 UHPC在大跨桥梁上的应用展望
        2.1.3 小结
    2.2 纤维复合材料 (江苏大学刘荣桂老师提供原稿)
        2.2.1 CFRP材料在预应力大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
        2.2.1. 1 CFRP索 (筋) 锚具系统
        2.2.1. 2 CFRP材料作为受力筋
        2.2.1. 3 CFRP材料作为桥梁索结构
        2.2.2 CFRP材料在桥梁结构补强加固中的应用
        2.2.3 基于CFRP材料自感知特性的结构体系研发及应用现状
        2.2.4 CFRP材料现代预应力结构应用研究展望
    2.3 智能材料与纳米材料[49]
3 作用及分析
    3.1 汽车作用 (合肥工业大学任伟新老师、中南大学赵少杰博士生提供原稿)
        3.1.1 研究现状
        3.1.1. 1 研究方法及阶段
        3.1.1. 2 第1类模型
        3.1.1. 3 第2类模型
        3.1.2 各国规范的相关车辆荷载模型
        3.1.3 研究重点和难点
        3.1.4 研究发展方向
        3.1.4. 1 基于WIM系统和实时交通要素监测的车辆数据调查统计
        3.1.4. 2 基于多参数随机模拟技术的车辆荷载流模拟
        3.1.4. 3 基于交通流的桥梁结构效应及安全评估技术
        3.1.5 小结
    3.2 温度作用 (东南大学叶见曙老师提供原稿)
        3.2.1 混凝土箱梁的温度场和梯度温度
        3.2.1. 1 温度场
        3.2.1. 2 梯度温度
        (1) 沿箱梁高度的梯度温度分布形式
        (2) 最大温差值
        (3) 梯度温度的影响因素
        3.2.2 混凝土箱梁温差代表值
        3.2.3 混凝土箱梁温度场及温度应力的数值分析
        3.2.4 小结
    3.3 分析理论方法 (长安大学梁鹏老师提供原稿)
        3.3.1 单梁、空间梁格、空间网格建模
        3.3.2 非线性分析
        3.3.3 多尺度建模
4 桥梁设计理论与方法 (长安大学罗晓瑜、王春生老师, 同济大学陈艾荣老师提供原稿)
    4.1 桥梁及典型构件寿命的给定
        4.1.1 桥梁结构寿命给定
        4.1.2 国外桥梁及构件使用寿命
    4.2 桥梁性能设计
        4.2.1 安全性能设计
        4.2.2 使用性能设计
        4.2.3 耐久性能设计
        4.2.4 疲劳性能设计
        4.2.5 景观性能设计
        4.2.6 生态性能设计
        4.2.7 基于性能的桥梁结构设计方法
    4.3 寿命周期管养策略及设计
    4.4 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和决策
    4.5 桥梁工程风险评估和决策
    4.6 存在问题与建议
5 钢桥及组合结构桥梁
    5.1 钢桥抗疲劳设计与维护技术 (长安大学王春生老师提供原稿)
    5.2 钢-混凝土组合桥梁 (中南大学丁发兴老师, 清华大学樊健生老师, 同济大学刘玉擎、苏庆田老师提供原稿)
        5.2.1 研究现状
        5.2.1. 1 静力性能
        5.2.1. 1. 1 承载力
        (1) 钢-混凝土组合梁
        (2) 钢管混凝土柱
        (3) 钢管混凝土拱
        5.2.1. 1. 2 刚度
        5.2.1. 2 动力性能
        5.2.1. 2. 1 自振特性
        (1)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
        (2) 钢管混凝土墩桥
        (3) 钢管混凝土拱桥
        5.2.1. 2. 2 车致振动
        5.2.1. 2. 3 风致振动
        5.2.1. 2. 4 地震响应
        (1) 钢-混凝土组合梁抗震性能
        (2) 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
        (3) 钢管混凝土拱桥抗震性能
        5.2.1. 3 经时行为
        5.2.1. 3. 1 疲劳性能
        (1) 钢-混凝土组合梁
        (2) 钢管混凝土柱
        (3) 钢管混凝土节点
        5.2.1. 3. 2 收缩徐变性能
        (1) 钢-混凝土组合梁
        (2) 钢管混凝土柱
        (3) 钢管混凝土拱桥
        5.2.1. 3. 3 耐久性能
        5.2.1. 4 状态评估
        5.2.2 发展前景
        (1) 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桥梁结构体系研究与应用
        (2) 钢-混凝土组合桥梁结构体系经时行为研究
        (3) 钢-混凝土组合桥梁结构体系动力学研究
        (4) 钢-混凝土组合桥梁结构体系服役状态评估
6 桥梁防灾减灾
    6.1 抗震 (同济大学李建中老师、北京工业大学韩强老师提供原稿)
        6.1.1 桥梁混凝土材料损伤本构模型
        6.1.2 桥梁主要构件的抗震性能及分析模型
        6.1.2. 1 RC桥墩抗震性能及分析模型
        6.1.2. 2 桥梁剪力键抗震性能及分析模型
        6.1.3 桥梁结构抗震分析理论和设计方法
        6.1.3. 1 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
        6.1.3. 2 桥梁结构多维地震动的空间差动效应
        6.1.3. 3 桥梁防落梁装置
        6.1.3. 4 桥梁地震碰撞反应
        6.1.3. 5 结构-介质相互作用
        6.1.3. 5. 1 土-桥台-桥梁结构相互作用
        6.1.3. 5. 2 近海桥梁-水相互作用
        6.1.4 桥梁减隔震技术
        6.1.5 桥梁结构易损性分析
        6.1.6 基于纤维增强材料的桥墩抗震加固技术
        6.1.7 存在的问题分析
    6.2 抗风 (长安大学李加武老师、西南交通大学李永乐老师提供原稿)
        6.2.1近地风特性研究
        6.2.1. 1 平坦地形风特性实验室模拟
        6.2.1. 2 特殊地形风特性
        (1) 现场实测
        (2) 风洞试验
        (3) CFD方法
        6.2.2 风致振动及风洞试验
        (1) 颤振
        (2) 涡激振动
        (3) 抖振
        (4) 驰振
        (5) 斜拉索风雨振
        6.2.3 临时结构抗风
        (1) 设计风速
        (2) 风力系数
        6.2.4 大跨桥风致振动的计算分析
        6.2.5 CFD分析
    6.3 抗火抗爆 (长安大学张岗老师提供原稿)
        6.3.1 研究现状与目标
        6.3.2 桥梁火灾风险评价
        6.3.3 适用于桥梁结构高性能材料的高温特性
        6.3.4 桥梁结构的火荷载特性
        6.3.5 桥梁结构的火灾作用效应
        6.3.6 火灾后桥梁结构的损伤评价
    6.4 船撞 (长安大学姜华老师提供原稿)
        6.4.1 船撞桥风险分析
        6.4.2 船撞桥数值模拟及碰撞试验校核
        6.4.3 撞击力公式及船撞桥简化模型
        6.4.4 桥梁防撞设施研究
    6.5 多场、多灾害耦合分析
        6.5.1 风-车-桥系统 (长安大学韩万水老师提供原稿)
        6.5.1. 1 研究回顾
        6.5.1. 2 未来发展方向
        6.5.1. 2. 1 风-随机车流-桥梁系统的气动干扰效应
        6.5.1. 2. 2 风-随机车流-桥梁系统的精细化分析
        (1) 风环境下汽车-桥梁系统耦合关系的建立和耦合机理研究
        (2) 钢桁加劲梁断面的风-汽车-桥梁分析系统建立
        (3) 风-随机车流-桥梁分析系统集成、动态可视化及软件实现
        6.5.1. 2. 3 风-随机车流-桥梁系统的评价准则
        6.5.2 多场、多灾害耦合分析与设计 (长安大学梁鹏老师提供原稿)
7 基础工程 (湖南大学赵明华老师、东南大学穆保岗老师提供原稿)
    7.1 桥梁桩基设计计算理论
        7.1.1 竖向荷载下桥梁桩基设计计算
        7.1.2 水平荷载下桥梁桩基设计计算
        7.1.3 组合荷载下桥梁桩基设计计算
    7.2 特殊条件下桥梁桩基受力研究
        7.2.1 软土地段桥梁桩基受力研究
        7.2.2 岩溶及采空区桥梁桩基受力研究
        7.2.3 陡坡地段桥梁桩基受力研究
        7.2.4 桥梁桩基动力分析
        7.2.5 高桥墩桩基屈曲分析
    7.3 桥梁桩基施工技术
        7.3.1 特殊混凝土材料桩
        7.3.2 大型钢管桩
        7.3.3 大型钢围堰与桩基复合基础
        7.3.4 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技术
        7.3.5 大吨位桥梁桩基静载试验技术
        7.3.6 偏斜缺陷桩
    7.4 深水桥梁桩基的发展动向
8 监测、评估及加固
    8.1 桥梁健康监测 (同济大学孙利民老师提供原稿)
        8.1.1 SHMS的设计
        8.1.2 数据获取
        8.1.2. 1 传感技术的发展
        8.1.2. 2 传输技术的发展
        8.1.3 数据管理
        8.1.4 数据分析
        8.1.4. 1 信号处理
        8.1.4. 2 荷载及环境作用监测
        8.1.4. 3 系统建模
        8.1.5 结构评估与预警
        8.1.6 结果可视化显示
        8.1.7 维修养护决策
        8.1.8 标准规范
        8.1.9 桥梁SHMS的应用
        8.1.1 0 存在问题与建议
    8.2 服役桥梁可靠性评估 (长沙理工大学张建仁、王磊老师, 长安大学王春生老师提供原稿)
        8.2.1 服役桥梁抗力衰减
        8.2.2 服役桥梁可靠性评估理论与方法
        8.2.3 混凝土桥梁疲劳评估
    8.3 桥梁加固与改造
        8.3.1 混凝土桥梁组合加固新技术 (长安大学王春生老师提供原稿)
        8.3.2 桥梁拓宽关键技术 (东南大学吴文清老师提供原稿)
        8.3.2. 1 桥梁拓宽基本方案研究
        8.3.2. 1. 1 拓宽总体方案分析
        8.3.2. 1. 2 新旧桥上下部结构横向连接方案
        8.3.2. 2 横向拼接缝的构造设计
        8.3.2. 3 桥梁拓宽设计标准研究
        8.3.2. 4 新桥基础沉降变形对结构设计的影响
        8.3.2. 4. 1 工后沉降差的定义
        8.3.2. 4. 2 梁格法有限元模型中沉降变形施加方法
        8.3.2. 5 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新旧桥拼接时机的影响
        8.3.2. 6 错孔布置连续箱梁桥的横向拓宽技术
        8.3.2. 7 三向预应力箱梁横向拓宽技术研究
9 其他
    9.1 无缝桥 (福州大学陈宝春老师提供原稿)
        9.1.1 研究概况
        9.1.2 发展方向
    9.2 桥面铺装 (东南大学钱振东老师提供原稿)
        9.2.1 钢桥面铺装的结构力学分析方法
        9.2.2 钢桥面铺装材料
        9.2.2. 1 铺装用典型沥青混凝土材料
        9.2.2. 2 防水粘结材料
        (1) 沥青类防水粘结材料
        (2) 反应性树脂类防水粘结材料
        9.2.2. 3 钢桥面铺装材料性能
        (1) 级配设计
        (2) 路用性能
        (3) 疲劳断裂特性
        9.2.3 钢桥面铺装结构
        9.2.3. 1 典型的钢桥面铺装结构
        9.2.3. 2 钢桥面铺装复合体系的疲劳特性
        9.2.4 钢桥面铺装的养护维修技术
        9.2.5 研究发展方向展望
        (1) 钢桥面铺装结构和材料的改进与研发
        (2) 基于车-路-桥协同作用的钢桥面铺装体系设计方法
        (3) 施工环境下钢桥面铺装材料及结构的热、力学效应
        (4) 钢桥面铺装养护修复技术的完善
    9.3 斜拉桥施工过程力学特性及施工控制 (西南交通大学张清华老师提供原稿)
        9.3.1 施工过程可靠度研究
        9.3.1. 1 施工期材料性质与构件抗力
        9.3.1. 2 施工期作用 (荷载) 调查及统计分析
        9.3.1. 3 施工期结构可靠度理论研究
        9.3.2 施工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
        9.3.2. 1 全过程自适应施工控制理论及控制系统
        9.3.2. 2 全过程控制条件下的误差传播及调控对策
    9.4 计算机技术对桥梁工程的冲击 (长安大学梁鹏老师提供原稿)
        9.4.1 高性能计算
        9.4.1. 1 高性能计算的意义
        9.4.1. 2 高性能计算的实现及算法
        9.4.1. 3 抗震分析
        9.4.1. 4 计算风工程
        9.4.1. 5 船撞仿真
        9.4.1. 6 高性能计算中的重要问题
        9.4.2 结构试验
        9.4.3 健康监测
        9.4.4 建筑信息模型
        9.4.5 虚拟现实技术
        9.4.6 知识经济时代的桥梁工程建设特征[1]
1 0 结语

(6)平台随机垂荡及涡激引起的深海立管动力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深海立管的基本结构形式
    1.3 立管研究方法
        1.3.1 实验研究方法
        1.3.2 经验模型研究方法
        1.3.3 CFD 数值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立管涡激振动响应及涡激疲劳研究
        1.4.2 立管参激稳定性研究
        1.4.3 立管 IL-CF 两向振动研究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立管随机振动和涡激振动的基本理论
    2.1 引言
    2.2 海洋工程结构物设计方法
        2.2.1 特征波法
        2.2.2 谱分析法
    2.3 波浪谱
        2.3.3 P-M 谱
        2.3.4 ITTC 双参数谱
        2.3.5 JONSWAP 谱
    2.4 随机波浪模型
        2.4.1 Pierson 模型
        2.4.2 Longuet-Higgins 模型
    2.5 TRUSS SPAR 平台垂荡运动计算
    2.6 算例
    2.7 立管涡激振动基本理论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立管参激-涡激耦合振动分析
    3.1 引言
    3.2 涡激振动方程及求解
        3.2.1 立管模型描述
        3.2.2 尾流振子模型
        3.2.3 算例
    3.3 不同参数对立管振动响应的影响分析
        3.3.1 顶张力系数对立管振动响应的影响
        3.3.2 流速对立管振动响应的影响
    3.4 不同流剖面对立管振动响应的影响
    3.5 不同环境参数对立管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
        3.5.1 不同特征周期下立管随机振动的数值模拟
        3.5.2 不同有义波高下立管随机振动的数值模拟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顶张力立管随机参数激励稳定性分析
    4.1 引言
    4.2 立管随机参数振动控制方程的建立
        4.2.1 立管固有频率的解析解
        4.2.2 立管随机参数振动控制方程的建立
    4.3 随机平均法分析立管稳定性
        4.3.1 随机稳定性的定义
        4.3.2 随机平均法分析立管稳定性
    4.4 升沉谱的形成
    4.5 算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深海立管涡激损伤的虚拟激励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计算研究
        1.2.2 实验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涡激振动介绍
    2.1 涡激振动的基本概念
    2.2 涡激振动中无量纲参数
        2.2.1 Reynodls数Re
        2.2.2 Strouhal数St
    2.3 涡激振动的特点
    2.4 小结
3 虚拟激励法理论基础
    3.1 随机振动介绍
    3.2 功率谱密度及其计算
    3.3 虚拟激励法
        3.3.1 虚拟激励法原理
        3.3.2 结构平稳随机振动求解
    3.4 小结
4 载荷谱求解
    4.1 离散涡方法理论
        4.1.1 结构绕流计算概论
        4.1.2 基本方程
        4.1.3 粘性流体二维涡方法
        4.1.4 边界条件的处理
    4.2 二维绕流的离散涡数值实现
        4.2.1 模型及边界的离散
        4.2.2 物体受力计算
        4.2.3 绕流中物体振动处理
    4.3 维离散涡计算结果
    4.4 小结
5 深海立管刚度阵计算
    5.1 概述
    5.2 有限体积法的求解
        5.2.1 索模型立管静力问题的控制方程
        5.2.2 迭代求解
        5.2.3 收敛准则
        5.2.4 静平衡位置求解步骤
    5.3 计算结果
        5.3.1 实验比较
        5.3.2 算例
    5.4 小结
6 深海立管的随机振动损伤数值计算
    6.1 损伤分析理论
    6.2 均匀来流下立管涡激振动疲劳分析
        6.2.1 均匀来流下立管的随机响应
        6.2.2 虚拟激励算法实验模型验证
        6.2.3 计算实例
    6.3 考虑流向的涡激振动分析
    6.4 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8)雷达天线风载特性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风载数值计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大气边界层风场模拟方法的研究现状
        1.2.2 风载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1.2.3 天线风载的研究现状
        1.2.4 目前天线风载研究存在的不足
    1.3 论文的研究意义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1.5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1.6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工业风洞中天线平均风载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
    2.1 天线平均风载数值计算方法的理论研究
        2.1.1 控制方程
        2.1.2 湍流模型及数值计算方法
    2.2 平板天线平均风载的数值计算
        2.2.1 计算区域的确定及网格划分
        2.2.2 求解设置及边界条件的设定
        2.2.3 天线平均风载数值计算结果
    2.3 利用数值方法研究入口条件变化对天线风载的影响
        2.3.1 入口风速与天线阻力关系的数值分析
        2.3.2 风向角与天线阻力关系的数值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业风洞及大气边界层风洞中天线风载特性的数值研究
    3.1 近地风特性
        3.1.1 平均风剖面
        3.1.2 脉动风性质
    3.2 工业风洞及大气边界层风洞边界条件的不同设定
        3.2.1 工作工况下的边界条件
        3.2.2 设计工况下的边界条件
    3.3 车载相控阵天线风载的数值计算
        3.3.1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3.3.2 湍流模型及数值计算方法
        3.3.3 不同风剖面天线表面风压数值计算结果
        3.3.3.1 天线工作高度变化
        3.3.3.2 入口风速变化
        3.3.4 不同风剖面天线风载数值计算结果
        3.3.4.1 天线工作高度变化
        3.3.4.2 入口风速变化
        3.3.5 大气边界层中地貌类型对天线风载影响的数值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业风洞中天线风载特性壁面干扰修正方法的数值研究
    4.1 引言
    4.2 洞壁干扰修正方法概述
        4.2.1 纯试验或经验修正法
        4.2.2 经典映像法及Maskell法
        4.2.3 使用洞壁边界条件表达式的洞壁干扰计算修正法
        4.2.4 壁压信息洞壁干扰修正法
    4.3 天线风压及风载系数的壁面干扰修正方法
        4.3.1 天线风载系数的壁面干扰修正方法
        4.3.2 天线风压系数的壁面干扰修正方法
    4.4 阻塞比对平板天线风载影响的数值研究
        4.4.1 湍流模型及计算方法
        4.4.2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4.4.3 阻塞比对天线风载影响的数值模拟结果
        4.4.3.1 阻塞比对平板天线风压影响的数值模拟结果
        4.4.3.2 阻塞比对平板天线风载影响的数值模拟结果
    4.5 平板天线风载壁面干扰效应的修正
        4.5.1 天线阻力系数修正
        4.5.2 天线表面压力系数修正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准定常假设的大气边界层中天线风载时程的雷诺平均计算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CRRAC 标准模型
        5.2.1 CRRAC 标准模型概述
        5.2.2 CRRAC 标准模型表面测压及风载风洞试验
    5.3 脉动风速的模拟方法
    5.4 基于准定常假设的脉动风压及风载计算方法
    5.5 相控阵天线的定常数值计算模型
        5.5.1 几何模型及边界条件
        5.5.2 计算网格的离散
        5.5.3 湍流模型及数值计算方法
    5.6 相控阵天线风压及风载定常计算结果及分析
        5.6.1 天线平均风压的数值计算
        5.6.2 天线空间位置点脉动风速的模拟
        5.6.3 天线风压系数时程的计算结果及分析
        5.6.4 天线风载系数时程的计算结果及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湍流合成的大气边界层中天线风载时程的大涡模拟方法研究
    6.1 大涡模拟计算中湍流来流的生成方法
    6.2 大气边界层中相控阵平板天线风载大涡数值模型的建立
        6.2.1 天线计算区域的确定及网格布置
        6.2.2 大涡模拟方法及求解设置
        6.2.3 边界条件的设置
        6.2.4 计算域入口风速的模拟结果及分析
    6.3 计算数据处理
    6.4 天线风压及风载的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
        6.4.1 天线风场的数值计算结果
        6.4.2 天线表面平均风压系数的计算结果
        6.4.3 天线表面脉动风压系数的计算结果
        6.4.4 天线阻力系数、升力系数的计算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进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9)挠性立管涡激振动的离散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1.2 海洋立管的介绍
    1.3 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1.3.1 涡激振动的计算方法
        1.3.2 实验研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2.涡激振动的机理和特征
    2.1 概述
    2.2 涡激振动的机理
    2.3 与漩涡运动相关的参数
        2.3.1 雷诺数Re
        2.3.2 斯托哈尔数和漩涡脱落频率
        2.3.3 质量比
        2.3.4 阻尼比
        2.3.5 响应振幅
        2.3.6 折合速度
    2.4 涡激振动的特征
    2.5 海洋立管的涡激振动
    2.6 小结
3.离散涡方法介绍
    3.1 概述
    3.2 离散涡方法的原理
        3.2.1 控制方程
        3.2.2 粘性涡方法
    3.3 边界条件的处理
    3.4 小结
4.离散涡方法的数值实现
    4.1 模型的建立
    4.2 流体力的计算
    4.3 数值模拟流程
    4.4 数值算例
        4.4.1 单向自由度运动圆柱
        4.4.2 两向自由度运动圆柱
    4.5 小结
5.有限体积法的原理
    5.1 有限体积法的原理
    5.2 基本假定和单元体的离散
    5.3 单元体应变能与动能
    5.4 振动控制方程
    5.5 切线刚度阵推导
        5.5.1 单元有限体积的内力矢量
        5.5.2 有限体的单元切线刚度阵
        5.5.3 有限体的边界控制
    5.6 小结
6.悬链线立管大挠度静力分析
    6.1 概述
    6.2 有限体积法方程的求解
        6.2.1 悬链线立管静力问题的控制方程
        6.2.2 非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求解
        6.2.3 收敛准则
        6.2.4 迭代求解步骤
    6.3 Newton-raphson方法简介
    6.4 静力平衡计算结果
    6.5 小结
7.悬链线立管振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7.1 悬链线立管的自由振动分析
        7.1.1 悬链线立管的自由振动分析
    7.2 挠性立管的涡激振动响应
        7.2.1 .增量法
        7.2.2 求解步骤
    7.3 计算结果
        7.3.1 悬链线立管的基本参数
        7.3.2 悬链线立管的模态分析
        7.3.3 悬链线立管的涡激振动响应的计算
        7.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有限体积法核心程序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离散涡方法及其工程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海洋立管涡激振动主动控制效果评价[D]. 张爱婧.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2]离散涡方法在圆柱绕流中的应用[D]. 曾海乔.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2)
  • [3]深水钻井隔水管可靠性分析研究[D]. 许磊.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7(02)
  • [4]海洋工程柱体结构分离流动的离散涡模拟方法研究[D]. 张运兴.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5(06)
  • [5]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4[J].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 中国公路学报, 2014(05)
  • [6]平台随机垂荡及涡激引起的深海立管动力响应分析[D]. 王丽元. 天津大学, 2012(08)
  • [7]深海立管涡激损伤的虚拟激励法研究[D]. 董晓磊. 大连理工大学, 2011(05)
  • [8]雷达天线风载特性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应用研究[D]. 杜强. 电子科技大学, 2011(12)
  • [9]挠性立管涡激振动的离散涡方法研究[D]. 董婧. 大连理工大学, 2010(06)
  • [10]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风洞试验室30年发展回顾[A]. 林志兴,宋锦忠,朱乐东. 中国结构风工程研究3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 2010

标签:;  ;  ;  ;  

离散涡流法及其工程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