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西部烟草业的航母

打造西部烟草业的航母

一、打造西部烟草工业航母(论文文献综述)

张航燕[1](2021)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的成效与调整取向》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有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国有经济规模稳步提高、布局进一步优化、走出去步伐加快、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国有经济提出了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但国有经济在实际发展中依然存在功能未能充分有效发挥、"脱虚向实""大而不强"、区域布局不均衡等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为今后国有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需进一步明确国有经济调整的目标和方向,在改革中切实增强国有经济调整的系统性和协同性,要深化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用,并完善国有经济退出机制,进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李鑫均[2](2021)在《土耳其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1923-1967)》文中提出

田文毅[3](2021)在《延边州实施减税降费政策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文中提出十九大胜利召开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式进入新时代。减税降费政策作为积极财政政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我国财税制度优势转变为国家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国家密集出台一系列涵盖多税种、各类涉企收费的减免政策,旨在激发市场活力、降低企业负担,实现调结构、稳就业、保增长的总体战略目标。在减税降费政策发挥经济“助推器”作用的同时,短期内也使地方财政陷入失衡困境。因此,减税政策对财政可持续的影响机制怎样,如何通过减税政策的实施均衡其在宏观调控与维持财政可持续之间的关系,有必要进行深入讨论。鉴于此,本文依托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背景,从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效果出发,选取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切入点,结合近年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对地方财政运行情况和地方企业经营情况的影响,以财政数据、统计年鉴数据和各类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据作为数据支撑,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进而发挥减税降费政策在地方经济运行中的最大作用。为达到研究目的,本文将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梳理国内外学者在减税降费方面的研究成果,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其次,对文章涉及的重要概念进行阐述,并介绍本文的理论工具;再次,梳理2018-2021年国家实施的减税降费政策,政策实现情况和对比政策实施前后的企业经营情况,得出延边州减税降费成果显着、中小企业税收负担降低明显的结论;从次,通过对比政策前后的财政运行情况,指出延边州在实施减税降费政策面临的问题;最后,分别提出针对性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为日后减税降费政策在延边州的深入贯彻提供思路,破解地方财政困局,进一步促进延边州经济发展。

张朝锋[4](2019)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天津工业旅游发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稳步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压力却越来越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随之不断增强。旅游,是舒缓生活压力,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当前,旅游业已经从传统的单纯的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进入更加开放共享的新阶段,全域旅游概念应运而生。在全域旅游时代,多种旅游产品和项目被开发了出来,其中工业旅游是比较有特色的一种形式,就是将旅游业和工业发展结合起来。在国外,工业旅游发展了几十年,已经成为了一种成熟的产业。但是在我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城市工业旅游发展的相对较好,大部分城市还处于起步阶段。天津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城市,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资源丰富,工业旅游的发展潜力很大,但是天津工业旅游发展较为迟缓。应当在全域旅游发展大背景下根据当地的特色,走一条适合天津发展的工业旅游道路。本文主要利用文献查阅法、实地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等对天津工业旅游发展进行系统性研究。第一部分,阐述本文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全域旅游和工业旅游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解读。第三部分,详细分析天津工业旅游的资源及发展现状,找出了天津工业旅游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通过解读国内外工业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天津发展工业旅游提供借鉴分析。第五部分,结合前文的研究,从全域旅游发展的角度提出天津工业旅游发展的对策,将工业旅游纳入全域旅游,加强顶层设计,提高对工业旅游价值的认识,通过开发出更加优秀的工业旅游产品,拓展客源市场,完善工业旅游配套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合理放宽接待限制,创新工业旅游宣传方式等手段,将工业旅游中的文化、教育展示给游客,进一步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起来,成为天津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传播天津工业文明,激发天津传统工业的活力,开辟现代工业发展的新渠道,丰富天津旅游业的新元素,进而为天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朱倩宇[5](2019)在《江苏ZYGY东南亚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趋势,呈现多重、多特点的特征,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深化。中国怎样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市场经济、更快速地调整产业结构,更有效地利用条件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是一项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课题。中国烟草行业作为对国民经济和地方经济有突出贡献的国有企业,随着对烟草制品的限制日趋严格,烟草税收不断提升,烟草消费和促销受到控制。在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总量饱和的情况下,国家烟草专卖局颁发《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拓展卷烟国际市场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中国烟草需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并明确了拓展国际市场的相关要求。面对当前产业结构持续调整的局面,中国烟草行业未来是否能够健康持续发展下去,关键取决于“走出去”发展战略如何实施,我国烟草企业要在“走出去”中把握机遇、调整战略,最终实现企业的突破。本文以江苏ZYGY公司的东南亚市场发展战略制定问题作为研究内容,结合发展战略理论、竞争战略理论、国际化战略理论,运用战略分析工具PEST分析模型、波特五力模型对江苏ZYGY公司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用SWOT矩阵分析江苏ZYGY公司国际化发展的优劣势以及当前时期海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细分目标市场的前提下,采用差异化竞争战略和低价竞争战略,最终为企业规划出东南亚市场发展战略,并从体制改革、组织结构、团队建设、产品研发、品牌管理和风险防控六个方面制定保障规划。

许正[6](2017)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安全机制构建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全世界在二战结束后出现了六十余年的“长期和平”。这种所谓的“和平”,是在美苏紧张对峙、核武器的发明及其技术的扩散以及全球军备水平大幅升级的背景下出现的。因此它不仅没有使得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变得重要性,相反却变的更为突出。表现在安全观念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没有整个人类的共同安全,单个国家的安全是较为脆弱和没有保证的。在实现安全的手段上,安全机制作为中观层次解决方案中最具影响的流派之一,得到了学界人士更多关注。根据相关理论,安全机制是指国家这一行为者在双边或多边军事关系上或在某个全球共同关注的特定安全问题领域上达成的相互遵守的协定与规则。安全机制的确立并不必然仰赖成员在制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一致,与之相反,它常常是在对立的政治世界中寻求对威胁和武力使用的约束与控制。而且安全机制中的大部分属于问题性质,目的是解决特定的安全议题,应对威胁整个人类安全的议题。自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结束以来,人类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安全机制“欧洲协调”应运而生,它所确立的谈判制度和协商精神,成为了之后各个安全机制所遵从的标准。无论是国际联盟、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欧洲安全合作会议还是上海合作组织这些安全机制,大体上都是在“欧洲协调”确立的原则上所构建的。尽管这些安全机制都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甚至其中某些安全机制早已解体,但是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对于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都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湄公河次区域位于中国和南亚次大陆之间,是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和南亚的枢纽,西靠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域,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大湄公河次区域是一个地理相连数目高达六个的国家板块群,而且由于该地区战略地位重要且蕴含丰富的自然资源,自然成为了大国博弈的一个重点区域,从英法殖民时期至今以来便战乱不断,各个大国在不同时期的介入成为了威胁该地区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衍生的大量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导致的地区的安全问题会不定期的爆发。尤其是在冷战时期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甚至被描述为“叛乱的地区”、“东方巴尔干”和“多米诺地区”。新建立的民族国家虚弱的社会和政治凝聚力,后殖民时期国家之间的领土纠纷,域内意识形态的一度两极化,跨国有组织犯罪、地区分离主义的猖獗以及抵御经济风险的薄弱,都表明了该地区地缘政治经济的特征。这些冲突不仅危及到某些国家政权的存亡,也对该地区的整体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在安全机制的构成上,根据大湄公河次区域安全形势的历史和发展。大湄公河次区域安全机制的构成包括次区域各国领导人及部门首长定期会晤机制;安全决策和信息交流机制,其中应设置秘书处、成员国常驻代表机构、观察员机制和对话伙伴机制,以加强六国间安全信息的交流;维和机制,其中应包含各国总参谋长会晤机制、安全理事会以及一支必要的维和部队,由各国总参谋长和安全理事会来统一指挥维和部队,应对域内各种安全威胁;核不扩散机制,包括负责常规武器和核武器的裁军事务部们,还有提供技术支持的裁军研究所;警务合作机制,包括警察首长定期会晤机制、联合武装执法巡逻机制、统一逮捕令制度、犯罪情报交流机制和警务培训制度等;联合演习机制,次区域各国定期举行联合演习,以增强次区各国应对地区安全问题的协同行动能力,增加政治互信。根据以上安全机制的构成,次区域的安全机制的构建已经迫在眉睫。首先,泰国和柬埔寨、柬埔寨与老挝、泰国和缅甸依旧中国和越南之间的领土争端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能源安全问题、环境安全问题、跨国拐卖妇女儿童和毒品犯罪问题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在冷战结束后又纷纷涌现出,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得地区安全问题变得愈发的棘手。而且,次区域既有的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如东盟地区论坛和东盟领土争端解决机制已逐渐沦为摆设,无论是在结构上或是效果上都远不足以应对区域内日益严重的各类安全问题。由于冷战时期分属不同阵营,次区域各国在冷战时期曾多次兵戎相见。泰国在冷战初期,追随美国在次区域的反共政策,武装干预了越南和老挝的民族解放战争。越南在冷战时期为实现称霸东南亚的企图,在苏联的支持下,曾武装侵占了柬埔寨并与中国和泰国在边境上爆发了冲突。尽管战争已经结束多年,但意识形态的差异和战争留下的后遗症,次区域各国的政治互信依然不足。而且,由于长期遭受殖民掠夺和战争频发,再加上统一后的新政府采取了错误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次区域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长期低下,需要依赖国际援助才能维持国家正常运转。老挝、柬埔寨和缅甸至今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泰国和越南则是因为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而遭受金融危机的重创,越南在十年内连续遭遇两次经济危机;泰国军事政变频发,历届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计划经常夭折,缺乏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目前泰越两国的经济复苏仍未有明显起色。中国云南省作为与次区域各国对接的重要窗口,在中国国内各省的经济排名中常年处在倒数的位置,经济指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均严重滞后。尽管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但由于该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抑制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以及部分欧洲国家纷纷在该地区展开角逐,次区域部分国家被迫在各大国的竞争缝隙中,采取平衡外交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利益。次区域各国政治互信的不足,经济的落后和域外大国的干预等因素对该地区安全机制的构建造成了严重的制约。大湄公河次区域安全机制的构建路径,应遵循以“先易后难”与“合作求安全”以及“以经济合作带动安全合作”的理念,循序渐进的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次区域安全机制的构建。首先,要加强次区域各国间的互信,建立互信机制,强化安全合作。根据现阶段次区域的安全形势,建立互信机制是完成构建安全机制的首要条件,实践的可行性相对更大。在“循序渐进”和“先易后难”的构建原则下,互信机制的构建需要搁置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正确看待其它国家的发展道路。争取前期成功建立起沟通协商子机制、危机评估子机制与危机评判子机制,以加强在平时以及预防或处理潜在安全威胁的协调。在以上三个子机制的基础上,构建起次区域国家间的互信机制。其次,进一步深化次区域各国间的经贸合作,以经贸合作带动安全合作的进程。继续加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的建设,首先,明确现阶段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建设的不足。在政治、经济、人文方面继续推进经济走廊的建设。再次,拓宽融资渠道,吸纳更多的投资资金,为新阶段次区域的经济合作提供更加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此外,还有继续深化次区域国家的环境合作。在深入推进以上三个领域的基础上,将老挝作为中国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加以重点经营,推进“中老友好合作条约”的谈判与签署,以经贸合作带动安全合作,以此给次区域其它国家树立典范,在条件成熟时将相关模式向柬埔寨和泰国扩展,并最终覆盖到缅甸和越南。以“中路突破”带动两侧应该是中国与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在进行安全合作的一个较合适的选择。这些更为密切的经贸合作势必对地区安全提出更高要求,从而带动地区安全合作的开展和地区安全机制的建立。除此之外,还需要开展次区域功能性合作情报共享。其中包括推进湄公河流域安全执法合作、探索展开次区域金融合作、深化次区域国家间产能合作以及加强民间交流,发挥民间外交的特殊功能,为次区域安全机制的构建提供建设性思路。

黄浩森[7](2016)在《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以成都A公司为例》文中提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证券市场也出现了深度调整,而2015年证券市场的巨幅波动,进一步打击了市场信心,广大投资者把握投资机会的难度更大。抛开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多数投资者出现判断失误的根本原因还是缺乏对公司投资价值的正确认识和评估,盲目投资的现象仍较普遍。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市场参与者更加重视如何正确选择投资的目标公司及科学评估其投资价值这一问题。要分析并解决上述问题,还需要运用科学的投资价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对公司的外部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情况以及公司的内在投资价值进行深入研究。由此,本文以为各类市场参与者提供一套基于投资价值的科学的投资分析参考方案为目标,遵循“优中选优”的原则,以成都市A公司为例,进行了层层剖析。在研究外部宏观经济环境时,以成都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与投资环境为重点,分析区域经济对投资选择的作用和影响。在研究行业发展情况时,以成都市重点行业为主,分析区域行业发展潜力,以及如何根据行业分析来做出投资选择。在研究公司内在投资价值时,以财务指标评价和公司估值为重点,结合A公司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A公司财务指标评价在成都市同类上市公司中的得分以及具体的投资估价范围,说明如何对公司价值进行分析。本文通过系统研究,最终解决了“如何选公司和定价值”的问题,帮助市场参与者更加科学、更多维度地认识公司投资价值。

王成[8](2014)在《当代安徽淮河流域工业发展研究 ——以年鉴、方志等史料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安徽淮河流域(以下简称“本区”)工业发展与变迁的历史是我国相对落后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工业化的缩影,反映了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领导下的当代安徽淮河流域人民群众奋发图强建设家乡的光辉历程。研究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本区工业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并总结出经验,将之发扬光大。通过发现其中的问题与不足,我们又可以从中汲取教训,从而更好地加快本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本区具备发展工业的资源基础,然而由于起步晚,发展缓慢,其历史起点较低。新中国成立以前,本区工业始终处于“开而未发”的状态,主要以传统手工业为主,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现代工业严重滞后并发展速度缓慢。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央及安徽地方政府在本区创建了一批现代工矿企业,为本区工业建设奠定了基础。通过三年经济恢复以及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本区基本建立。50年代初,沿海工业企业内迁以及苏联对华工业援建使本区工业发展获益匪浅。1965年开始的“小三线”建设使本区六安、金寨、霍山等地落后的工业面貌有所改变。“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安徽淮域工业在曲折中艰难前行甚至遭受重创。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成为国有工业企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与全国一样,本区的国有企业改革大致经历了放权让利、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等几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本区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有所发展,个私经济及乡镇企业的发展使本区工业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本区工业发展具备一定的自身优势,比如自然资源丰富、交通条件便利,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历史上本区工业基础薄弱,自然灾害频仍,社会长期动乱。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本区工业得到了一定发展。然而由于很长一段时期内,本区都不是国家和安徽省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所得到的政策支持非常有限,因而即使与本省非淮地区相比也处于落后状态,遑论与江浙沿海等发达地区。从纵向来看,60多年来本区在煤炭、电力、建材、食品加工、酿酒等工业较之新中国成立以前有大幅度的提升。然而从横向来看,由于缺少工业发展极和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撑等多重历史和现实因素,当代安徽淮河流域工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本区总体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沿海及本省非淮地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并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工业化水平参差不齐,总体偏低。本区整体处于工业化实现阶段的前期。其中淮南高于整体标准,部分地区如亳州、阜阳等甚至处于前工业化阶段。从安徽省整体来看,安徽省和皖中工业水平已处于工业化前期的后半阶段,皖南则整体处于整体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本区与全省其他地区相比,工业化进程滞后。2.工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和安徽地方政府在本区工业建设投资十分有限。本区实行改革开放和引进外资的进程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及本省非淮地区。最近几年来,本区加强引进外资力度,加强与中央企业的合作,但效果均不如人意。3.民营工业经济薄弱。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鼓励发展个私经济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本区个私经济基本消失。改革开放以后,本区个私经济出现了短暂的繁荣。阜阳模式曾一度与温州模式、苏州模式并称为全国乡镇企业发展的三大模式,但由于主客观原因最终走向衰落。4.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结构。1949年以来,国家在本区投资主要集中于水利建设和农田改造,具体到工业建设仅有两淮煤矿的开发,因而本区工业方面除煤炭、电力、食品加工等工业相对发展较好以外,其余如钢铁、机械等工业均比较落后。5.与长三角经济区联系紧密。近代以来,上海经济圈对本区工业的发展带动作用尤为明显。新中国成立初期,沿海工业企业内迁使本区工业经济发展获益匪浅。此后,在省委省政府的推动下,安徽省积极融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同时,安徽及本区地方政府也积极参与长三角经济区建设,提出“远学闽粤,近学江浙”、“开发皖江,呼应浦东”等口号,拉近安徽及其淮域地区与江浙沪等地的距离。21世纪以来,本区和全省其他地区一样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工业发展分工。工业的发展绝不是孤立的,必然与社会其他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本区工业建设总体上取得了一定成就,本区落后的经济与社会面貌初步得以改变。随着工业的发展,本区各市的工业经济结构各具自身特色。淮南和淮北已发展成煤、电、化类型的工业基地,蚌埠是以建材、机械、轻纺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和交通枢纽,阜阳和宿州的工业则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亳州的药材加工和酿酒等工业初具规模,其余如滁州、宿州、六安等地工业发展也颇具自身特色。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本区农业经济、城镇化以及教育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工业发展也使经济与社会付出了较为沉重的代价,其中最为突出的即是工业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当代安徽淮域工业经济存在停滞、爱慢的发展现象,但总趋势仍然是上升的、向上发展的。

吴孝水[9](2011)在《滁州食品工业园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文中认为滁州绿色食品产业园位于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新区,整个产业园规划用地5.1平方公里。食品产业园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现代食品制造产业,以烘焙食品制造业、方便食品制造业、饮料及液体乳产品制造业和糖果巧克力制造业为主;同时相应发展并壮大食品原料加工业、食品机械与包装业等产业。根据园区发展重点,共划分为五个发展区域,即生产区、仓储区、原料加工区、配套产业区和公共服务区。论文围绕滁州市工业强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工业园区的总目标,选择滁州绿色食品工业园区的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对园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今后发展的对策。选题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对于指导滁州绿色食品工业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对滁州市的工业发展和其他工业园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论文重点分析了滁州绿色食品工业园规划的布局,研究了园区工业的类型及发展现状。从提高食品加工科技水平,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速民营企业发展,.广泛吸引社会投资的原则,利用滁州市的资金、科技、人才、信息和市场优势,突出特色、规模、品牌和效益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于指导园区和园区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慕德贵[10](2010)在《遵义华丽转身的背后》文中指出贵州人一般说一栋房子是遵义会议,一瓶酒茅台酒,还有一棵树黄果树,这是贵州省历史上最有名的三样东西。遵义占了贵州最有名的两样,遵义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二、打造西部烟草工业航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打造西部烟草工业航母(论文提纲范文)

(1)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的成效与调整取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取得的成效
    (一)国有经济规模稳步提高
    (二)国有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
    (三)国有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四)国有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经济集中在垄断性行业和传统服务业,功效未能充分发挥
    (二)国有经济快速向房地产业扩张,“脱实向虚”特征较为明显
    (三)盈利能力不足,国有经济“大而不强”问题较为突出
    (四)国有经济高度集中在东部地区,区域分布不均衡
三、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目标和取向
    (一)调整目标
    (二)调整方向
四、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顶层设计,提高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的系统性和协同性
    (二)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平台作用,引导国有资本服务国家战略目标
    (三)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自然垄断性产业集中
    (四)完善国有经济退出机制,妥善处理“僵尸企业”
    (五)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有企业创新能力

(3)延边州实施减税降费政策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供给侧
        2.1.2 减税降费
        2.1.3 财政可持续性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理论
        2.2.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2.2.3 公共财政理论
第三章 延边州减税降费概况
    3.1 2018 年-2020 年我国减税降费政策概况
        3.1.1 2018 年国家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
        3.1.2 2019 年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
        3.1.3 2020 年国家为应对新冠疫情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
    3.2 延边州实施减税降费政策的主要做法
        3.2.1 加强组织保障
        3.2.2 持续开展政策宣传
        3.2.3 开展调研督导
    3.3 延边州实施减税降费政策的成效
        3.3.1 为延边支柱产业减负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3.3.2 促进区域优势转化助推经济增长
        3.3.3 惠及消费和民生领域提高消费能力
        3.3.4 减税降费“组合拳”纾困惠企
第四章 延边州实施减税降费政策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实施减税降费政策面临的问题
        4.1.1 地方政府长期推进减税降费政策动力不足
        4.1.2 财政可持续性面临较大风险
        4.1.3 债务风险集聚财政运行存在较大风险
        4.1.4 部分上级政策较难落实
    4.2 减税降费政策实施过程中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收入难度加大
        4.2.2 财政刚性支出加大
        4.2.3 地方政府债务有关制度不健全
        4.2.4 减税降费配套措施不完善抵减政策效应
第五章 优化延边州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效果的建议
    5.1 抓好财源建设
        5.1.1 完善财政制度设计改革创新财税管理体制
        5.1.2 抓好地方税源建设
    5.2 坚持过“紧”日子
        5.2.1 清零预算基数
        5.2.2 压减一般性财政支出
        5.2.3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5.3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5.3.1 “控”规模“调”结构
        5.3.2 加强债务管理
        5.3.3 化解存量债规模
    5.4 多措并举进一步提升企业“获得感”
        5.4.1 精简政策执行流程
        5.4.2 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全域旅游背景下天津工业旅游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的创新点
        (四)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全域旅游和工业旅游概述及相关理论
    一、全域旅游的概念及发展状况
        (一) 全域旅游概念及本质
        (二) 全域旅游发展状况
    二、工业旅游的概念及基本理论
        (一) 工业旅游的内涵、特征及发展阶段的划分
        (二) 工业旅游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天津工业旅游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一、天津工业旅游资源禀赋
        (一) 天津近代工业遗产
        (二) 天津现代工业旅游资源
        (三) 天津工业旅游开发的优势要素
    二、天津市工业旅游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 天津市旅游业发展概况
        (二) 天津工业旅游发展的现状
        (三) 天津工业旅游发展的特点
        (四) 天津工业旅游的客源市场分析
        (五) 天津工业旅游开发的模式
    三、天津工业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对开发工业旅游价值的认识不足
        (二) 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不足
        (三) 工业旅游与全域旅游融合度不高
        (四) 工业旅游发展与城市工业发展不协调
        (五) 工业旅游客源市场单一
        (六) 工业旅游缺乏品牌和宣传
        (七) 缺乏旅游配套设施
第四章 国内外工业旅游成功经验借鉴
    一、国外先进地区工业旅游的发展
        (一) 荷兰现代工业旅游的发展
        (二) 澳大利亚工业遗产的开发
        (三) 美国知名企业的拓展
        (四) 德国鲁尔区的“锈带复兴”
    二、国内先进企业工业旅游的发展
        (一) 山东青岛啤酒集团
        (二) 内蒙古伊利集团
        (三) 北京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
    三、对天津工业旅游发展的启示
第五章 天津工业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纳入全域旅游做好统筹规划
    二、提高对工业旅游价值的认识
    三、加强工业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四、开拓客源市场
    五、开发富有品牌特色的产品
    六、创新宣传方法
    七、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参考文献
致谢

(5)江苏ZYGY东南亚市场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的对象和主要问题
        1.2.1 研究对象
        1.2.2 主要问题
    1.3 相关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结构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企业发展战略与竞争战略
        2.1.1 企业战略与战略管理含义
        2.1.2 企业发展战略
        2.1.3 企业竞争战略
    2.2 企业战略制定分析工具
        2.2.1 PEST分析
        2.2.2 波特五力模型
        2.2.3 SWOT分析模型
    2.3 国际化战略理论
        2.3.1 国际化战略的定义
        2.3.2 国际化战略的种类
        2.3.3 国际化战略的模式
3 烟草产业发展历程与中国烟草国际化战略
    3.1 国际烟草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3.1.1 国际烟草产业发展现状
        3.1.2 国际烟草产业发展趋势
    3.2 中国烟草产业发展历程
    3.3 中国烟草产业的国际化战略取向
4 江苏ZYGY公司海外发展运营现状
    4.1 江苏ZYGY公司企业概况
    4.2 江苏ZGYG公司东南亚市场发展的意义
        4.2.1 江苏ZYGY公司海外发展的必要性
        4.2.2 江苏ZYGY公司东南亚市场发展的重要性
5 江苏ZYGY公司东南亚市场国际化环境分析
    5.1 东南亚市场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5.1.1 政治法律环境
        5.1.2 市场经济环境
        5.1.3 社会文化环境
        5.1.4 技术环境
    5.2 东南亚市场发展的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5.2.1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
        5.2.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5.2.3 客户的价格谈判能力
        5.2.4 供应商的价格谈判能力
        5.2.5 替代产品的威胁
    5.3 东南亚市场国际化发展的SWOT分析
        5.3.1 江苏ZYGY公司的优势
        5.3.2 江苏ZYGY公司的劣势
        5.3.3 江苏ZYGY公司面临的机遇
        5.3.4 江苏ZYGY公司面临的挑战
        5.3.5 江苏ZYGY公司SWOT分析
6 江苏ZYGY公司东南亚市场国际化战略方案
    6.1 东南亚市场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与规划
    6.2 东南亚市场竞争战略选择
        6.2.1 差异化竞争战略
        6.2.2 低价竞争战略
    6.3 实施东南亚市场国际化发展战略的保障
        6.3.1 体制改革
        6.3.2 组织结构
        6.3.3 团队建设
        6.3.4 产品研发
        6.3.5 品牌管理
        6.3.6 风险防控
7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大湄公河次区域安全机制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论文选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一)研究理论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一章 国际安全机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欧洲协调”的形成与发展
        (一)“欧洲协调”的形成背景
        (二)“欧洲协调”的形成
        (三)大国对“欧洲协调”的基本认同
        (四)“欧洲协调”遭遇的挑战及其解体
    二、国际联盟的成立与发展
        (一)国际联盟成立的背景
        (二)国际联盟的发展
        (三)国际联盟安全机制解体的原因
    三、联合国安全机制的成立与发展
        (一)联合国的建立
        (二)联合国的作用和缺陷
    四、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二)冷战时期北约军事战略的调整
        (三)北约在后冷战时期的转型
    五、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一)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二)华沙条约组织的发展
        (三)华沙条约组织的解体
    六、“欧洲安全合作会议”安全机制的成立与发展
        (一)欧安会安全机制的形成及特征
        (二)欧安会安全机制的作用
    七、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与发展
        (一)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二)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
第二章 大湄公河次区域安全形势的历史与现状
    一、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一)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侵略和反侵略斗争
        (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侵略和反侵略斗争
    二、二战时期远东重要战场
        (一)二战时期日本南进政策的形成
        (二)日本对缅甸的入侵
        (三)中美英盟军反攻缅甸
    三、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重要地区
        (一)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
        (二)越南战争
    四、冷战结束后次区域安全问题凸显
        (一)泰国南部地区分离主义运动
        (二)毒品犯罪问题
        (三)武器走私问题
        (四)非法移民问题
        (五)湄公河航运安全问题
        (六)经济安全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第三章 大湄公河次区域安全机制的构成与构建的必要性
    一、大湄公河次区域安全机制的构成
        (一)各国领导人和部门首长会晤机制
        (二)安全信息和决策交流机制
        (三)维和机制
        (四)警务合作机制
        (五)裁军与军控机制
        (六)联合演习机制
    二、大湄公河次区域安全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一)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间的领土争端问题长期无法解决
        (二)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面临非传统安全的威胁加剧
        (三)大湄公河次区域既有的国际机制无力解决安全问题
第四章 大湄公河次区域安全机制构建的制约因素
    一、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间政治互信不足
        (一)越南与柬埔寨
        (二)泰国与越南
        (三)老挝与泰国
        (四)中国与越南
    二、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经济落后,财政困难
        (一)柬埔寨
        (二)缅甸
        (三)老挝
        (四)泰国
        (五)越南
        (六)中国云南省
    三、域外大国的影响
        (一)美国
        (二)日本
        (三)俄罗斯
        (四)欧盟
        (五)澳大利亚
        (六)印度
第五章 大湄公河次区域安全机制的构建路径
    一、明确大湄公河次区域安全机制构建的原则
        (一)倡导“以合作求安全”的理念
        (二)逐步稳妥的推进安全机制构建
        (三)秉持“积极推动”的政策取向
    二、加强次区域国家互信,强化安全合作
        (一)构建次区域国家互信机制的可行性
        (二)构建次区域互信机制的前提
        (三)构建次区域互信机制的方法
        (四)构建次区域互信机制的阶段目标
    三、深化经贸合作,发展经济,加大安全投入
        (一)进一步加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建设的力度
        (二)拓宽融资渠道,为新阶段经济合作提供拥更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三)继续深化次区域环境安全合作
        (四)重点经营中国与老挝的关系,借此加强与次区域其它国家的合作
    四、开展次区域功能性合作情报共享
        (一)推进湄公河流域安全执法合作
        (二)探索展开次区域金融合作
        (三)深化次区域产能合作
        (四)加强民间交流,为次区域安全机制建设提供建设性思路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7)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以成都A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小结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方法
第2章 成都市经济环境分析
    2.1 投资区域的选择
        2.1.1 投资区域的选择方法
        2.1.2 国内投资区域的确定
    2.2 成都市经济发展概况
        2.2.1 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2.2.2 与国内部分城市经济发展的比较
    2.3 成都市投资环境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成都市行业分析
    3.1 投资行业的选择方法
    3.2 成都市重点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3.3 成都市电子信息制造业情况分析
        3.3.1 行业基本情况
        3.3.2 行业发展预期分析
        3.3.3 行业投资环境比较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投资价值财务指标评价与公司估值
    4.1 投资价值定义及分析过程
    4.2 投资价值财务指标评价与公司价值评估的关系
    4.3 财务指标评价方法及实证
        4.3.1 投资价值评价财务指标选取
        4.3.2 基于因子分析的财务指标评价实证
    4.4 公司价值评估方法及模型的选择
        4.4.1 绝对估值—经济增加值分析法
        4.4.2 相对估值—市盈率、市净率分析法
第5章 成都A公司价值评估
    5.1 成都A公司简况
    5.2 基于EVA的A公司价值评估
    5.3 基于相对估值的A公司价值评估
        5.3.1 市盈率价值评估
        5.3.2 市净率价值评估
    5.4 A公司价值综合评估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当代安徽淮河流域工业发展研究 ——以年鉴、方志等史料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相关界定
    三、文献资料与理论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危中有机:当代安徽淮河流域工业发展的条件
    第一节 地理环境
        一、地理与地貌特征
        二、区位特点
        三、交通状况
    第二节 资源基础
        一、农牧业资源
        二、矿能资源
        三、旅游及土特产品资源
    第三节 历史渊源
        一、行政区划演变与城市经济沿革
        二、手工业的嬗变
        三、现代工业的萌芽
        四、根据地与解放区的工业建设
第二章 艰难困苦:当代安徽淮河流域工业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安徽淮河流域的工业
        一、现代工业的奠基与初步发展
        二、手工业的恢复与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曲折前行
        四、“三线”建设时期工业建设的异质化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安徽淮河流域工业
        一、国有工业企业的变革与发展
        二、非公有制工业经济的崛起与快速发展
        三、乡镇工业的勃兴与低落
第三章 新陈代谢:当代安徽淮河流域工业的发展状况
    第一节 国家战略选择与当代淮河流域工业发展
        一、区域均衡发展战略背景下的淮河流域工业
        二、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背景下的淮河流域工业
    第二节 轻重工业与手工业的新发展
        一、轻工业的多样化发展
        二、重工业的不均衡发展
        三、手工业的再恢复与再发展
    第三节 当代安徽淮河流域工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一、工业化水平的初步判定
        二、工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
        三、民营工业经济力量薄弱
        四、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结构
        五、与长三角经济区联系紧密
第四章 管中窥豹:当代安徽淮河流域煤炭工业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煤炭工业的发展进程
        一、民国以前的煤炭开发
        二、民国时期煤炭工业的起步
        三、新中国成立后煤炭工业的飞跃
    第二节 煤炭工业的成就
        一、煤炭产量
        二、煤矿基本建设
    第三节 煤炭工业发展的原因
        一、华东经济建设的需要
        二、政策支持
        三、骨干企业的高效经营
第五章 任重道远:当代安徽淮河流域工业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工业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一、农村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
        二、涉农工业有效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
        三、乡镇工业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第二节 工业发展使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一、高污染工业加重了水污染
        二、煤炭工业加剧了土地塌陷
    第三节 工业发展对城镇化的深远影响
        一、工业发展为城镇化提供了社会保障
        二、小城镇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化
        三、工业布局对城镇布局的影响
        四、工业发展对城镇教育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滁州食品工业园的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食品工业研究
    2.1 食品工业的内涵与分类
    2.2 食品工业的产业链
3 食品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3.1 食品工业园的发展概况
    3.2 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3.3 世界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3.4 食品工业发展趋势
4 食品工业园规划方案
    4.1 滁州绿色食品工业园的发展现状
    4.2 滁州绿色食品工业园中主要食品企业
5 滁州绿色食品园发展环境分析(SWOT分析)
    5.1 优势(S)
    5.2 劣势(W)
    5.3 机会(O)
    5.4 威胁(T)
    5.5 滁州绿色食品工业园发展SWOT分析矩阵
6 绿色食品工业园发展对策
    1.精准定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2.科学规划,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3.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将区域优势向产业集约优势转变
    4.技术创新,促进食品产业向高端化、高新化发展
7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打造西部烟草工业航母(论文参考文献)

  • [1]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的成效与调整取向[J]. 张航燕.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21(05)
  • [2]土耳其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1923-1967)[D]. 李鑫均. 上海大学, 2021
  • [3]延边州实施减税降费政策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D]. 田文毅. 延边大学, 2021(02)
  • [4]全域旅游背景下天津工业旅游发展研究[D]. 张朝锋. 天津师范大学, 2019(01)
  • [5]江苏ZYGY东南亚市场发展战略研究[D]. 朱倩宇.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4)
  • [6]大湄公河次区域安全机制构建研究[D]. 许正. 苏州大学, 2017(04)
  • [7]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以成都A公司为例[D]. 黄浩森.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5)
  • [8]当代安徽淮河流域工业发展研究 ——以年鉴、方志等史料为中心[D]. 王成. 安徽大学, 2014(08)
  • [9]滁州食品工业园的发展现状与对策[D]. 吴孝水. 安徽农业大学, 2011(03)
  • [10]遵义华丽转身的背后[J]. 慕德贵. 今日中国论坛, 2010(12)

标签:;  ;  ;  ;  ;  

打造西部烟草业的航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