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预测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预测

一、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陈海萍,赵荣博[1](2022)在《集装箱航运市场2021年回顾及2022年展望》文中指出1 2021年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回顾1.1世界经济逐步复苏,运输需求持续旺盛在经历持续2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重创之后,世界经济逐渐复苏。2021年,各主要经济体在2020年抗疫经验的基础上大范围推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计划,并实现经济增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1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21年世界经济增长5.9%,其中:发达经济体预计增长5.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预计增长6.4%。在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经济预计增长6.0%,欧元区经济预计增长5.0%,英国经济预计增长6.8%,日本经济预计增长2.4%。在主要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中:俄罗斯经济预计增长4.7%,

虞楠,郭紫莹[2](2021)在《新形势下我国港口铁水联运发展对策探讨》文中认为从铁水联运规模、集疏运基础设施、运营模式、信息互联方面对"十三五"期间我国港口铁水联运发展成效、现状进行梳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大环境、新形势,总结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趋势,采用多因素动态生成系数法对集装箱量生成机制进行分析,建立港口集装箱生成量模型对2025年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进行预测,提出实现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新形势下,我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将持续增长,2025年预计达到1 389.83万TEU,并从加快进港铁路建设、寻求差异化发展、推进铁水联运标准化建设、加快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Shanghai Shipping Exchange;[3](2021)在《集装箱航运市场2020年回顾及2021年展望》文中研究指明1 2020年国际集装箱航运市场回顾1.1疫情时期经济受挫,运输需求先抑后扬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对国际社会各领域产生深刻影响,疫情变化时刻改变着全球贸易体系中商业活动、生产制造、物流运输等各环节的运行。年初,面对突发的疫情,各经济体因缺乏应对经验而普遍遭受较大影响。

杨菊花[4](2020)在《运输结构合理化背景下铁路快捷货物运输组织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交通运输系统由多种运输方式构成,只有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才能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全社会运输收益最大化。其具体的实现指标之一是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全社会旅客和货物运输任务的分担率,即运输结构是否合理。当前我国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的比率为74%,是铁路完成总量的7.83倍,这样的运输结构显然是不合理的。此外,通过大量调研当前货物运输的需求发现,时效性成为了托运人满意度的主要指标,因此将提高铁路快捷货物运输比重的具体措施界定为本文的研究主题,以期为铁路部门开行新的快捷货运产品提供切实可行的研究基础。托盘,作为国内外快捷货物运输中最常用的载运工具之一,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业界也提出了“物流托盘化”和“托盘化的集装单元”等概念。本文结合铁路货场托盘使用的现状,基于1100×1100mm标准托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尺寸可拉伸的环保材质托盘,运用Solidworks软件针对轻木,PE高密度塑料和塑木这三种常用材质的托盘进行静载荷和动载荷有限元分析,说明托盘拉伸不同长度后的允许载荷量,并对比尺寸拉伸前后托盘在铁路运输常用运载工具的载盘效率,弥补标准托盘规格既定后无法满足运输包装繁杂货物集装化需求的不足,为包裹等货物提供有效的集装器具和实现其在快捷运输中的机械化装卸奠定基础。鉴于铁路载重能力大,货物运输组织复杂的特点,将铁路快捷货物运输划分为运量不充足和运量充足两种情况。在运量不充足时,考虑旅客列车行李车运能虚糜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种新的运输模式,即带时间窗的多包裹多列车接取送达(MPMT-PDTW),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包裹的快捷运输,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旅客列车行李车的剩余运能。在包裹利用托盘等集装器具实现集装化的前提下,考虑叉车的作业效率,行李车的有限承载能力、固定的站停时间等多重约束,将服务质量(Qo S)定义为旅客列车快捷运输的评价标准。该种快捷运输模式的特点是不需要考虑运输成本最小化,且其途中的装卸作业不影响旅客列车的正常开行。实例证明,对此问题设计的贪婪随机自适应搜索算法(GRASP),能够很好地为各客运站的包裹快运提供切实可行的分配方案。铁路快捷运输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产品系列,但是针对集装箱的快捷产品无法满足运输需求,如港口的集装箱内陆集疏运问题,铁路运输占比过低。因此,本文提出开行旅客列车化的铁路集装箱集疏运专列,鉴于当前客运列车“一日一图”的运行模式,需对3-5日的货运量进行预测。考虑铁路货运量时间序列的波动性和复杂性特点,提出一种新的综合分解集成预测方法VMD-FK-FK。为了降低实际数据的复杂度,采用变分模态分解(VMD)作为数据预处理(KELM)模块,将观测数据分解为若干个模态分支。采用果蝇优化算法(FK)的核极限学习机构建预测模块,预测各个模态分支。基于另一个果蝇优化算法建立集成策略,将每个模态分支的预测结果集成得到最终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基准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分解集成方法可以在不同的评价标准下取得最佳的预测性能。基础数据的准确预测为铁路编制旅客列车化的集装箱集疏运专列开行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港口的运作有别于铁路,很多具体数据分散于各船公司及其代理人。为了得到不同站点的集疏运量,本文首先对港口不同年度和月度的集装箱吞吐量进行了K-均值聚类处理;其次为确定专列开行去向,利用“抓大放小”的思想,运用Arc GIS对港口400公里范围内的辐射区域进行划分;然后利用GDP占比,以上海港为例,确定其辐射区域内的集装箱集疏运办理站,并将聚类处理后的数据分摊到各办理站,据此采用VMD-FK-FK方法可得到各办理站的预测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多目标规划模型,设计改进的NSGA-Ⅱ算法进行求解,实现专列运行时间最短与运输收益最大化的目标。运用MATLAB编程得到上海港预测日的集疏运专列开行方案的非支配可行解集,结果表明专列的开行不仅能够有效的缓解港口的集疏运矛盾,为铁路部门带来可观的运输收益,同时使得港口的集疏运结构趋于合理。

呼国杰[5](2020)在《南沙港集装箱海铁多式联运班列开行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集装箱海铁多式联运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历了多年的发展,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集装箱海铁多式联运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我国集装箱海铁多式联运的发展起步较晚,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受限因素较多,发展状况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集装箱海铁多式联运优势明显,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加快促进集装箱海铁多式联运的发展将是我国交通行业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就集装箱海铁多式联运的集装箱班列的货运产品设计进行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发现其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针对研究的不足之处开展本文的研究。(2)分析目前我国集装箱海铁多式联运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限制性因素。(3)本文的研究将货物的时间价值成本作为集装箱海铁多式联运的内在隐性成本转换为外在显性的货币成本,也作为集装箱海铁多式联运过程中的一部分成本进行研究。(4)对集装箱班列开行的影响因素、开行要素以及开行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明确班列开行的条件。(5)建立集装箱班列开行的优化模型,以单箱的运输成本和单箱的在港衔接时间为模型评价的两个目标函数,将两个目标函数的值做无量纲归一化处理并赋予一定的权重后,对班列开行的方案进行成本与衔接时间的整体评价。(6)以广州南沙港为例,通过设计的遗传算法对集装箱班列开行模型进行求解,得出最优的班列开行方案。

杨彦博[6](2020)在《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量时空演化及驱动机理》文中提出近年来,国家陆续发布《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九部门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大力推进集装箱海铁联运建设,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驶入快车道,然而各地区的海铁联运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本文通过科学识别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量的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理,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展现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的不均衡性,进一步完善海铁联运基础设施布局,用以促进海铁联运发展、孵化世界一流港口,支持交通强国建设。选取全国41:个港口作为研究对象,从港口铁路集运箱量、港口铁路疏运箱量两个维度,使用加权标准差椭圆方法及空间分析对集装箱海铁联运量的时空格局进行刻画,对其演化趋势进行分析,并通过随机试验对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分布的聚集性进行统计学检验;之后利用Moran’s I值、Lisa值对集装箱海铁联运量的空间关联效应进行分析,最后构建集装箱海铁联运量的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13-2017年,集装箱海铁联运量格局在铁路集运、铁路疏运两个方向的演化趋势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集装箱海铁联运量格局总体上向东北方向移动,表明我国东北部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增速快于西南部港口;空间分布的范围在波动中总体呈现缩小趋势,表明运量更集中在标准差椭圆内部区域,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在空间上呈现收缩的趋势;集装箱海铁联运量空间格局分布方向近年呈逆时针旋转,空间分布趋于圆化。2、集装箱海铁联运量空间格局的中心经度、中心纬度、方向角和形状均呈现显着的聚集特征,说明集装箱海铁联运量空间格局存在显着的生成机制,具有进行驱动机理分析的价值。3、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具有显着的负向空间自相关关系,且逐年递减。4、空间误差模型回归效果显着,其中港口城市的铁路货运分担率、港口在铁路网络中的可达性、城市出口额以及港口集装箱出港量是港口铁路集运箱量的驱动因素,港口城市铁路货运分担率、在铁路网络中的可达性、港口城市进口额及港口集装箱进港量作为港口铁路疏运箱量的驱动要素,均产生积极、显着的影响。5.针对海铁联运运量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理对各港口海铁联运发展及国家宏观层面上的海铁联运布局给出建议。

柏聪[7](2020)在《集装箱港口交通资源配置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集装箱港口作为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枢纽节点,不仅是实现水路运输方式与陆路运输方式转换的关键所在,更能起到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港口所辐射的腹地区域也越来广,与腹地经济互动也越发频繁,腹地区域内货运需求不断增长,港口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支撑作用愈发显着。同时,国家明确提出交通强国的战略发展目标,要求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然而目前港口交通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的港口压力过大、集疏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进一步影响着港口及腹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在港口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形势与国家战略发展要求的背景下,如何协调区域经济与港口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只有合理高效的交通资源配置方式和配置质量才能达到港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对集装箱港口交通资源配置优化问题的研究势在必行。论文首先从研究问题出发介绍了交通资源内涵和特性,探究了配置的内涵、标准、层次,对集装箱港口系统及运输资源构成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同时梳理并总结了集装箱港口交通资源配置研究成果,为集装箱港口交通资源配置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其次通过探究运输结构概念、分类和优化层次等内容来引出论文主题—即从中观层次来优化集装箱港口集疏运结构配置,结合灰色马尔科夫预模型和二次指数平滑模型构建了基于IOWA算子组合预测模型完成了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然后在对集装箱港口交通资源配置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提出了配置目标和原则,以各集疏运方式集装箱运量为基础,选取运输综合效用最大和碳排放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集装箱港口交通资源配置多目标规划模型,并设计求解及检验方法来对模型进行验证。最后,以果园港为例,对论文所建港口资源配置模型进行了实例验证,得出了果园港2025年交通资源配置优化方案,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可行,并依据优化结果提出了果园港未来发展的建议。

兰筱琳[8](2020)在《“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带一路”是陆海联动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一带一路”的陆海统筹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它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而贸易通道是陆海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跨区域互联互通的经络骨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将着眼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陆海均衡发展,既重视陆域和海域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又注重二者的互动衔接,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陆海交通运输网络效率、构筑“一带一路”跨区域经贸合作“快车道”、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因此,陆海贸易通道的联动发展是“一带一路”陆海联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就多次对包括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等在内的多个“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枢纽节点进行参观考察并发表重要言论,充分肯定了这些港口对构建全球贸易网络、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过去的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中国与沿线国家就多项陆海贸易通道的建设发展达成了合作意向;在2019年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中,也展出了“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的相关图片。这些都充分说明,无论对于世界还是中国,“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国家意义和战略价值。鉴于“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现实意义,对其展开理论和实证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目前,相关研究较为匮乏,本文以“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作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海洋观和国际贸易理论为指导,在积极吸收西方经济学中关于陆海经济联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精髓和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陆海贸易通道的内涵、特征、具体内容、作用机制等。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了统计学相关方法,以耦合协调模型对2007-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陆海贸易通道耦合协调程度进行评价,以GML指数模型对2007-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效率进行测度。此后,本文又以福建省“丝路海运”为案例,分析了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并使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通道的发展前景和演进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总体思路、功能布局、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结论:从耦合协调情况来看,2007-2018年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无论在陆域、海域还是陆海综合方面,贸易通道的耦合协调情况都得到了显着改善,“一带一路”倡议使沿线国家的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更为均衡协调。从陆海贸易通道联动效率来看,2007-2018年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虽呈现无效率状态,但近年来效率变化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一带一路”倡议对其沿线国家的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效率经历了增长期、波动期而后又回归增长期,各省份2018年的陆海贸易通道联动效率远高于2007年,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愈发有效率。结合上述结论,本文提出:未来应遵循多层次多角度调整发展格局、扩展交汇试点与示范、打造新的战略支点与开放平台、探索全球化的“中国方案”的联动发展思路,围绕港口展开功能布局,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的联动发展。

齐寅[9](2020)在《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是物联网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机遇越来越多,而威胁与市场竞争也显得更加严峻。港口是一个陆地与水上紧密相通的物流系统,市场竞争也同样存在。为了使港口适应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各项优势,最终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且能稳步发展,必须提出全新的发展战略。本文为促进锦州港现有的散粮运输与集装箱运输相结合的运输模式及经营状况,深入研究了锦州港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散粮集装箱运输方面的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考虑到散粮集装箱运输的清洁程度高、运力大、客户满意度高等特点,本文以公司管理者的角度提出了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战略目标。再通过国内外对散粮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对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当今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规划、布局并提出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所需的战略定位。利用Logistic回归预测方法,对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年度吞吐量预测,结合预测结果将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战略目标重新规划。最后通过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进行选择定位,重新找到港口发展的新策略和新措施,使锦州港在新的战略支撑下制定新的支撑体系和新的战略保障,并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使港口的下一步战略任务得以实现。本文运用科学的战略管理理论,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角度入手,探讨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过程中存在的新问题,获取了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运用新的战略决策。符合当今的市场经营规律,对加速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吞吐量,提高锦州港综合实力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姜汝翰[10](2019)在《基于灰色模型的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近些年海洋强国战略的落实下,航运业也随着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展得以再现生机。吞吐量作为集装箱物流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无论哪个港口都逐渐以更为科学化的方式尝试管理、预测其港口吞吐量,时至今日,集装箱物流在整个航运物流中已经近乎占据主导地位,吞吐量的研究更是越发显得重要,青岛港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港口之一,有着多样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一带一路”中地位非凡,已成为我国北方集装箱海运体系中的一大重镇。目前对青岛港集装箱运输吞吐量的预测手段仍待优化,需构建一种能够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模型。本研究先描述已报道的用于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并且总结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再阐述灰色模型的预测特点与应用条件,分析往年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数据的分布规律,构建灰色GM(1,1)预测模型来每年预测青岛港集装箱的吞吐量。利用青岛港2010年至2016年集装箱吞吐量数据构建预测模型的同时,建立残差GM(1,1)模型对原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修正,以此获取更高的预测精度。利用2017年至2018年的历史数据与预测值进行了对比,模型的预测精度均大于95%。最后,运用构建的模型对青岛港2019年至2023年集装箱吞吐量进行了预测,计算得出2019年至2023年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将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趋势,2019年将突破2000万TEU,2023年将达到2500万TEU左右,并就当前形势地方政府扶持、提高服务、信息化技术和人才引进上的优化整合建议。本研究对青岛港集装箱运输吞吐量的预测研究,会对港口规划建设和调整港口生产这两个领域的发展提供帮助。

二、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集装箱航运市场2021年回顾及2022年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2021年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回顾
    1.1 世界经济逐步复苏,运输需求持续旺盛
    1.2 船舶运力增速较快,闲置运力大幅减少
    1.3 租船需求保持高位,船舶租金不断上扬
2 2021年我国集装箱航运市场回顾
    2.1 外贸保持两位数增长,集装箱吞吐量维持高位
    2.2 出口集装箱运输需求持续旺盛,即期市场运价先抑后扬
        2.2.1 总体市场行情
        2.2.2 主要航线市场行情
        2.2.2. 1 欧地航线
        2.2.2. 2 北美航线
        2.2.2. 3 澳新航线
        2.2.2. 4 南美航线
        2.2.2. 5 日本航线
3 2022年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展望
    3.1 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放缓,疫情反复导致贸易增长减速
    3.2 运力总体稳定增长,大船占比继续上升
    3.3 运输效率大幅降低,市场运价高位徘徊
    3.4 市场集中度保持平稳,联盟化使市场平稳运行
4 2022年我国集装箱航运市场展望
    4.1 外贸形势
    4.2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4.3 主要航线市场行情

(2)新形势下我国港口铁水联运发展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十三五”我国港口铁水联运发展现状
    1.1沿海港口发展优于内河港口
    1.2运营组织模式推广应用不足
    1.3信息互联互通尚待优化
    1.4单证统一等规则尚需突破
2 我国港口铁水联运发展趋势
    2.1 新发展格局构建推动内贸集装箱铁水联运市场进一步扩大
    2.2 供应链本地化推动沿海港口物流网络向内陆腹地延伸发展
    2.3 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港口铁水联运向区域一体化协同联动转变
    2.4“双碳”目标推动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规模持续攀升
3 我国港口铁水联运发展规模预测
    3.1 预测方法
    3.2 参数分析
    3.3 预测结果分析
4 我国港口铁水联运发展对策
    4.1 加快进港铁路建设
    4.2 寻求差异化发展
    4.3 推进铁水联运标准化建设
    4.4 加快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5 结束语

(3)集装箱航运市场2020年回顾及2021年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2020年国际集装箱航运市场回顾
    1.1 疫情时期经济受挫,运输需求先抑后扬
    1.2 船舶运力增速平稳,闲置运力大幅波动
    1.3 租船需求追随行情,船舶租金先抑后扬
2 2020年我国集装箱航运市场回顾
    2.1 对外贸易止跌回升,集装箱吞吐量力保增长
    2.2 出口集装箱运输需求先跌后升,即期市场运价巨幅波动
        2.2.1 总体市场行情
        2.2.2 分航线市场行情
        2.2.2. 1 欧地航线
        2.2.2. 2 北美航线
        2.2.2. 3 澳新航线
        2.2.2. 4 南美航线
3 2021年国际集装箱航运市场展望
    3.1 世界经济遭受疫情冲击,疫情趋稳推动贸易回暖
    3.2 运力总体保持增长,大船占比持续上升
    3.3 供求关系恢复正常,市场行情面临不确定性
    3.4 市场保持一定集中度,联盟化使行业平稳运行
4 2021年我国集装箱航运市场展望
    4.1 对外贸易
    4.2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4.3 分航线市场行情

(4)运输结构合理化背景下铁路快捷货物运输组织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当前货物运输结构现状分析
    1.2 国内外铁路快捷货物运输发展现状分析
        1.2.1 国内铁路快捷货物运输发展现状分析
        1.2.2 国外铁路快捷货物运输发展现状分析
    1.3 国内外快捷货物运输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内外快捷货物运输载体研究现状分析
        1.3.2 国内外包裹快捷运输研究现状分析
        1.3.3 国内外集装箱运输研究现状分析
        1.3.4 国内外货运量预测研究现状分析
    1.4 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主要内容
        1.4.2 本文创新点
        1.4.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2 新型可伸缩托盘的设计
    2.1 托盘概述
        2.1.1 托盘的分类和材质
        2.1.2 托盘的使用现状分析
        2.1.3 托盘标准化
    2.2 新型可伸缩托盘的设计
        2.2.1 可伸缩托盘结构设计
        2.2.2 可伸缩托盘的其他说明
        2.2.3 基于Solidworks的载荷量分析
        2.2.4 可伸缩托盘总结
    2.3 本章内容小结
3 运量不充足情况下包裹集装件的铁路快捷运输
    3.1 研究背景和意义
    3.2 旅客列车行李车开展包裹集装件快运基础问题分析
        3.2.1 旅客列车行李车概述
        3.2.2 包裹集装件装卸机械的作业时间确定
    3.3 旅客列车行李车开展包裹集装件快运问题建模
        3.3.1 问题描述
        3.3.2 问题分析
        3.3.3 问题建模
    3.4 旅客列车行李车开展包裹集装件快运问题求解
        3.4.1 GRASP概述
        3.4.2 GRASP的构建阶段
        3.4.3 GRASP的本地搜索阶段
    3.5 算例及计算结果
        3.5.1 算例基础数据
        3.5.2 算例分配方案结果及分析
    3.6 本章内容小结
4 铁路货运量预测方法研究
    4.1 铁路货运量预测的意义
    4.2 铁路货运量预测新方法
        4.2.1 预测方法概述
        4.2.2 数据分解参数的设定
        4.2.3 果蝇优化算法(FOA)
        4.2.4 核极限学习机
        4.2.5 优化的核极限学习机
        4.2.6 混合算法框架
    4.3 铁路货运量预测实例效果评价标准
        4.3.1 数据描述
        4.3.2 效果评价标准
    4.4 铁路货运量预测实验设计
        4.4.1 实验设计一
        4.4.2 实验设计二
        4.4.3 实验设计三
        4.4.4 预测结果分析
    4.5 本章内容小结
5 旅客列车化港口集装箱集疏运专列开行方案
    5.1 开行港口集装箱集疏运专列可行性分析
        5.1.1 铁路在我国港口集装箱集疏运中的现状分析
        5.1.2 提高铁路港口集装箱集疏运比重的意义
        5.1.3 当前铁路运输能力利用率分析
    5.2 旅客列车化集装箱集疏运专列概述
        5.2.1 专列开行特点
        5.2.2 专列开行需注意的问题
    5.3 港口吞吐量数据处理和集疏运站点选择
        5.3.1 上海港年吞吐量数据处理
        5.3.2 港口400 公里辐射范围内城市划分
        5.3.3 港口辐射范围内集疏运办理站OD吞吐量确定
    5.4 旅客列车化集疏运专列开行方案多目标规划建模
        5.4.1 多目标规划模型基本描述
        5.4.2 多目标规划模型构建
    5.5 求解算法
        5.5.1 解的编码,解码和约束条件的处理
        5.5.2 改进的NSGA-Ⅱ算法
    5.6 上海港旅客列车化集装箱集疏运专列开行方案实例
    5.7 本章内容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南沙港集装箱海铁多式联运班列开行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集装箱海铁多式联运概述
    2.1 集装箱多式联运
        2.1.1 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定义
        2.1.2 集装箱多式联运的优势
        2.1.3 集装箱海铁多式联运
    2.2 国外集装箱海铁多式联运发展现状
    2.3 国内集装箱海铁多式联运发展现状
    2.4 集装箱海铁多式联运货运产品设计
        2.4.1 集装箱班列类型
        2.4.2 集装箱货物类别
    2.5 我国集装箱海铁多式联运发展存在的问题
    2.6 本章小结
3 集装箱海铁多式联运成本分析
    3.1 直接成本
        3.1.1 海运成本
        3.1.2 铁路成本
        3.1.3 公路成本
    3.2 货物时间价值成本
        3.2.1 货物时间价值特性
        3.2.2 货物时间价值分类
        3.2.3 货物时间价值函数
    3.3 社会成本
        3.3.1 废气排放成本
        3.3.2 交通事故成本
    3.4 本章小结
4 铁路集装箱班列开行条件分析
    4.1 铁路集装箱班列开行影响因素
        4.1.1 基础设施设备
        4.1.2 装卸搬运设备
        4.1.3 车船衔接时间
        4.1.4 班列集结模式
        4.1.5 信息交换
        4.1.6 箱流量
    4.2 铁路集装箱班列开行要素分析
        4.2.1 开行频率
        4.2.2 编成辆数
        4.2.3 开行时间
    4.3 铁路集装箱班列开行可行性分析
        4.3.1 运距的可行性
        4.3.2 成本的可行性
        4.3.3 运到期限的可行性
    4.4 本章小结
5 集装箱班列开行方案优化模型的构建及求解
    5.1 运输过程简述
    5.2 相关假设
    5.3 模型的建立
        5.3.1 参数说明
        5.3.2 目标函数
    5.4 模型的求解
        5.4.1 遗传算法原理
        5.4.2 遗传算法设计
        5.4.3 遗传算法步骤
    5.5 本章小结
6 实例研究
    6.1 南沙港概述
        6.1.1 区位布局
        6.1.2 港口吞吐量
        6.1.3 疏港铁路
        6.1.4 多式联运作业流程
    6.2 问题简述
    6.3 数据收集
        6.3.1 货物数据
        6.3.2 费用数据
        6.3.3 时间数据
    6.4 模型求解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量时空演化及驱动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组织结构
2 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空间格局统计理论
        2.1.1 空间格局概念模型
        2.1.2 加权标准差椭圆方法
    2.2 空间计量学理论
        2.2.1 空间计量经济学
        2.2.2 空间权重矩阵
        2.2.3 空间效应的度量
        2.2.4 空间计量模型一般形式
    2.3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3 集装箱海铁联运量时空格局演化
    3.1 集装箱海铁联运量时空格局的特征与演化
        3.1.1 港口铁路集运箱量的时空格局演化
        3.1.2 港口铁路疏运箱量的时空格局演化
    3.2 集装箱海铁联运量空间格局的聚集性检验
        3.2.1 港口铁路集运箱量空间聚集性检验
        3.2.2 港口铁路疏运箱量空间聚集性检验
    3.3 集装箱海铁联运量空间格局的差异性识别
        3.3.1 空间差异的识别方法
        3.3.2 港口铁路集运箱量空间差异
        3.3.3 港口铁路疏运箱量空间差异
    3.4 集装箱海铁联运量与港口集装箱运量的空间格局相似性分析
        3.4.1 港口铁路集运箱量与港口集装箱出港量空间格局相似性
        3.4.2 港口铁路疏运箱量与港口集装箱进港量空间格局相似性
4 集装箱海铁联运量空间关联效应分析
    4.1 集装箱海铁联运量的全局空间关联性分析
        4.1.1 港口铁路集运箱量的全局空间关联性分析
        4.1.2 港口铁路疏运箱量的全局空间关联性分析
    4.2 集装箱海铁联运量的局部空间关联性分析
        4.2.1 港口铁路集运箱量的局部空间关联性分析
        4.2.2 港口铁路疏运箱量的局部空间关联性分析
    4.3 集装箱海铁联运量格局的空间均衡性分析
        4.3.1 空间基尼系数
        4.3.2 结果分析
5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集装箱海铁联运量驱动机理分析
    5.1 空间计量模型的判别方法
        5.1.1 空间计量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5.1.2 空间计量模型的判别
    5.2 港口铁路集运箱量的驱动机理
        5.2.1 港口铁路集运箱量的驱动要素
        5.2.2 模型结果分析
    5.3 港口铁路疏运箱量的驱动机理
        5.3.1 港口铁路疏运箱量的驱动要素
        5.3.2 模型结果分析
    5.4 港口铁路集疏运箱量的驱动机理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集装箱港口交通资源配置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集装箱港口交通资源配置相关理论基础
    2.1 交通资源配置的基础理论
        2.1.1 交通资源的内涵
        2.1.2 交通资源的特征
        2.1.3 交通资源配置的内涵
        2.1.4 交通资源配置的标准
        2.1.5 交通资源配置的层次
    2.2 集装箱港口概述
        2.2.1 装箱港口的出现与发展
        2.2.2 集装箱港口的分类
        2.2.3 集装箱港口系统
        2.2.4 集装箱港口系统运输资源界定
        2.2.5 集装箱港口系统运输资源构成
    2.3 集装箱港口交通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基础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港口集疏运结构特性分析及需求预测
    3.1 港口集疏运结构概述
        3.1.1 运输结构概念及分类
        3.1.2 运输结构优化层次
        3.1.3 港口集疏运结构的表达式
        3.1.4 港口集疏运方式特性分析
    3.2 港口集装箱吞吐需求分析
        3.2.1 集装箱集疏运需求预测思路
        3.2.2 港口吞吐量影响因素分析
    3.3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
        3.3.1 吞吐量预测方法概述
        3.3.2 基于IOWA算子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组合预测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集装箱港口交通资源配置
    4.1 集装箱港口交通资源配置影响因素分析
        4.1.1 外部影响因素
        4.1.2 内部影响因素
    4.2 集装箱港口交通资源配置的目标和原则
        4.2.1 集装箱港口交通资源配置的目标
        4.2.2 集装箱港口交通资源配置的原则
    4.3 集装箱港口交通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目标函数
        4.3.1 能耗计算方法构建
        4.3.2 碳排放模型构建
    4.4 集装箱港口交通资源配置综合效用目标函数
        4.4.1 集疏运方式效用
        4.4.2 集疏运方式效用指标选取及标准化
        4.4.3 效用指数的确定
        4.4.4 港口集疏运综合效用模型
    4.5 模型约束条件
    4.6 集装箱港口交通资源配置优化模型构建
    4.7 模型求解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例论证
    5.1 果园港及其腹地发展现状
        5.1.1 重庆港发展概况
        5.1.2 果园港发展概况
        5.1.3 果园港腹地范围
        5.1.4 果园港腹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5.2 果园港集装箱吞吐量及集疏运量预测
        5.2.1 果园港集装箱吞吐量预测
        5.2.2 果园港集装箱集疏运运量预测
    5.3 果园港交通资源配置研究
        5.3.1 模型参数确定
        5.3.2 果园港交通资源配置求解
        5.3.3 模型计算结果及分析
    5.4 建议与措施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成果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范围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一带一路”相关研究综述
        二、陆海关系相关研究
        三、研究述评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框架
    第六节 论文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内涵与理论
    第一节 陆海贸易通道的内涵及功能
        一、贸易通道的内涵
        二、陆海贸易通道的内涵及功能
    第二节 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主要内容
        一、联动发展的内涵
        二、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内涵及特征
        三、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具体内容
        四、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作用机制
        五、推动“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 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理论溯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海洋观
        二、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
        三、陆海经济联动的相关理论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建设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贸易通道的建设情况
        一、中蒙俄经济走廊
        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
        三、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
        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五、中巴经济走廊
        六、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第二节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贸易通道的建设情况
        一、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蓝色经济通道
        二、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蓝色经济通道
        三、北冰洋蓝色经济通道
    第三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通道的联动建设情况
        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总体情况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情况
    第四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对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影响分析——以中欧班列为例
        一、中欧班列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二、基于贸易强度指数的中国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贸易联系分析
        三、基于贸易潜力指数的中国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贸易潜力分析
第三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评价模型设计
    第一节 指标体系的理论选择
        一、理论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二、理论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第二节 指标体系的实证筛选
        一、筛选依据
        二、实证指标体系构成
    第三节 指标体系的研究对象
第四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评价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指标体系和权重
        二、评价方法
    第二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评价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二、实证分析
    第三节 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评价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二、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效率评价
    第一节 评价方法
        一、变异系数法
        二、归一法
        三、GML指数模型
    第二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效率评价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二、实证分析
    第三节 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效率评价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二、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案例分析——以福建“丝路海运”为例
    第一节 “丝路海运”的构建意义
        一、深化港航合作,加速形成便捷高效物流网络
        二、务实陆海联动,无缝衔接“一带一路”贸易通道
        三、推出中国标准,优化服务水平和营商环境
        四、夯实合作基础,打造经贸投资新高地
    第二节 “丝路海运”下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实践模式
        一、“港口+互联网”联动发展模式
        二、“港口+城市”联动发展模式
        三、“港口+港口”联动发展模式
        四、“港口+服务”联动发展模式
    第三节 “丝路海运”下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建设成效
        一、优化航线网络布局,组建“丝路海运联盟”
        二、推进陆海通道联动,延伸“丝路海运”物流链条
        三、深化对外经贸合作,提升“丝路海运”营商环境
    第四节 “丝路海运”下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政策保障
        三、环境保障
        四、服务保障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预测分析与前景展望
    第一节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前景预测
        一、灰色预测模型的基本原理
        二、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一带一路”沿线陆海贸易通道运输量预测
        三、基于预测结果的“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前景分析
    第二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一、传统安全风险
        二、非传统安全风险
    第三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趋势分析
        一、陆海贸易通道网络布局加快形成
        二、陆海贸易通道外部环境持续改善
        三、陆海贸易通道结构更加合理
        四、陆海贸易通道配套设施协同建设
第八章 加强“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经济地理重组和发展格局调整
        二、扩展陆海贸易通道交汇试点与示范
        三、打造新的战略支点与开放平台
        四、助力国内发展的同时拓展全球化的“中国方案”
    第二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功能布局
        一、以港口整合提升为重点,优化陆海贸易通道集疏运体系
        二、以临海工业园区为突破口,形成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增长极”
        三、以“港口+腹地”为纽带,打造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助推器”
        四、以港口规模效应、错位竞争为原则,扩大“一带一路”辐射作用
    第三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实施路径
        一、从国际维度来看
        二、从国内维度来看
    第四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投融资机制
        二、安全保障机制
        三、法律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2.1 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国外研究现状
        1.2.2 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框架
2 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的概念及特点
        2.1.1 战略的定义及特点
        2.1.2 企业战略的定义
        2.1.3 企业发展战略
        2.1.4 散粮的定义及散粮运输的特点
        2.1.5 散粮集装箱的定义及其特点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Logistic曲线方程
        2.2.2 SWOT矩阵分析
3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内外部环境分析
    3.1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3.1.1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历史
        3.1.2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的现状
        3.1.3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的主要优势与劣势
    3.2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3.2.1 宏观环境分析
        3.2.2 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趋势及主要竞争力与行业竞争分析
4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预测
    4.1 Logistic模型的建立与原理
        4.1.1 Logistic模型的产生
        4.1.2 Logistic方程的提出及其生态意义
    4.2 Logistic方程的建立与改进
        4.2.1 基于Yule最小二乘法的Logistic生长预测模型参数值求取
        4.2.2 基于光皮桦种群研究的宋丁全改进Logistic模型
5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的选择
    5.1 锦州港内外部要素评价
        5.1.1 IFE内部要素评价
        5.1.2 外部要素评价
        5.1.3 IE矩阵分析及战略思想
    5.2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目标与定位
        5.2.1 SWOT矩阵与战略匹配
        5.2.2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定位
        5.2.3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目标
    5.3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重点
        5.3.1 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扩大散粮集装箱运输规模
        5.3.2 改善“货源地-港口”交通情况,扩大货源腹地
        5.3.3 加强锦州港基础设施及疏运系统建设
6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的推进措施与对策
    6.1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的推进措施
        6.1.1 继续发展多式联运
        6.1.2 北粮南运,水路无缝化对接
        6.1.3 整合上下游资源配置
        6.1.4 完善港口内部价值链
    6.2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对策
        6.2.1 积极推进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6.2.2 政府相关政策支持,优化港口设施建设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基于Matalab的Yule法logistic回归的实现
附录B 锦州港各泊位信息图
附录C 锦州港集装箱出口业务主要航线划分一览表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10)基于灰色模型的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港口吞吐量预测方法国内外研究近况
        1.2.1 国内研究近况
        1.2.2 国外研究近况
    1.3 港口吞吐量预测中的灰色模型发展现状
    1.4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
2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方法体系
    2.1 预测方法选择的要求
    2.2 本研究预测方法选择
    2.3 本研究研究技术路线
3 灰色系统理论及GM(1,1)模型
    3.1 灰色系统基本原理
    3.2 GM(1,1)模型的建立
        3.2.1 原始数据序列检验
        3.2.2 GM(1,1)模型建模过程
        3.2.3 GM(1,1)模型的检验
        3.2.4 GM(1,1)模型的分类
        3.2.5 GM(1,1)模型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4 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预测
    4.1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影响因素
        4.1.1 政策影响
        4.1.2 港口条件
        4.1.3 对外开放
    4.2 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预测
        4.2.1 样本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4.2.2 GM(1,1)模型建模过程
        4.2.3 GM(1,1)模型的残差修正
        4.2.4 GM(1,1)模型的检验
        4.2.5 三次指数平滑法检验
    4.3 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预测分析
    4.4 青岛港集装箱运输发展建议
        4.4.1 加大地方政府扶持力度
        4.4.2 加快提高港口服务水平
        4.4.3 提高信息化水平
        4.4.4 引进专业性人才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三次指数平滑法建模过程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 [1]集装箱航运市场2021年回顾及2022年展望[J]. 陈海萍,赵荣博. 集装箱化, 2022(01)
  • [2]新形势下我国港口铁水联运发展对策探讨[J]. 虞楠,郭紫莹.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21(10)
  • [3]集装箱航运市场2020年回顾及2021年展望[J]. Shanghai Shipping Exchange;. 集装箱化, 2021(02)
  • [4]运输结构合理化背景下铁路快捷货物运输组织方法研究[D]. 杨菊花.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5]南沙港集装箱海铁多式联运班列开行方案研究[D]. 呼国杰.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量时空演化及驱动机理[D]. 杨彦博.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7]集装箱港口交通资源配置方法[D]. 柏聪.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8]“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研究[D]. 兰筱琳.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9]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研究[D]. 齐寅.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10]基于灰色模型的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预测研究[D]. 姜汝翰.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预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