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创新与奋进——读者和作者的新年

2003,创新与奋进——读者和作者的新年

一、2003,创新、奋进——新年致读者、作者(论文文献综述)

本刊编辑部[1](2021)在《深耕广拓,奋斗创新——《领导科学》2021年新年致读者》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是农历鼠年,子鼠开天;2021年是农历牛年,丑牛辟地。2020年留给我们最深的记忆是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最大的荣耀是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展现了共克时艰的自觉、逆行出征的豪迈、顽强不屈的坚守、患难与共的担当、英勇无畏的牺牲、守望相助的感动,熔铸了伟大的抗疫精神,从而迅速控制了疫情、恢复了经济、保障了民生、担起了道义。多难兴邦,2020年的苦难辉煌就是明证!

《领导科学》编辑部[2](2019)在《当好领导参谋 高擎学科旗帜——2019年新年致读者》文中认为尊敬的读者,2018年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帷幕刚刚落下,我们又坚定不移、信心百倍地迈向2019年新的征程。2019年是我国农历己亥猪年,民俗有"肥猪拱门,大发财源"的美好寓意,相信我们的国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的主导下一定会实现经济更高质量、更合理速度、更好效益的发展,我们的人民在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下一定

本刊编辑部[3](2018)在《融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新年致读者》文中提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沐着新时代浩浩春风,怀着对法治中国的美好期待,我们挥别灿烂辉煌的2017,迎来充满希望的2018。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向全国检察人员致以新年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检察事业和《人民检察》的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诚挚的问候与祝福!回首来路,2017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17年,破浪前行的中国,铭刻了继往开来的

李娟[4](2016)在《春节节庆报道传播策略研究 ——以《人民日报》(2013-2015)为例》文中认为春节节庆报道即出现在春节及春节前后,与春节的各项议程相关,是对国家、社会和普通民众的新年新成就、新年新面貌、各项春节节日活动、节日行为方式以及节日习俗事象的报道。詹姆斯·W·凯瑞在《作为文化的传播》一书中,曾将传播的定义分为两类,即传播的传递观和传播的仪式观。对春节节庆报道而言,一方面,它通过传递与春节相关的各类信息,提升着人们对春节的认知。另一方面,新闻媒体也在对春节相关议题的报道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仪式化的场域",提升着人们对春节意义的认知,在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升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今,春节节庆报道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重点,也成为新闻媒体重点经营的项目之一。《人民日报》是当今中国最具权威性的主流媒体,也是在当今中国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日报,在国内外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春节前后的《人民日报》,对国家、社会的新年新成就,普通民众的新面貌,各项春节节日活动以及相关的春节习俗事象等诸多方面都给予了全面的呈现,并围绕春节这一节日进行了长时间的报道。因此本论文以《人民日报》春节节庆报道为研究文本,对其春节节庆报道进行研究,希望能为媒体的春节节庆报道在传播策略方面提出一些借鉴。与此同时,春节节庆报道作为节庆新闻报道的一种,也将对新闻媒体进行节庆报道提供一些启示。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首先是在节庆报道概念的基础上,对春节节庆报道进行界定,然后通过量化分析的方法,考察2013—2015年《人民日报》中春节节庆报道的基本呈现状况,包括报道数量、版面分布、篇幅大小及报道体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第二章主要分析《人民日报》春节节庆报道中的主要传播内容,并分为固守传统和当代节庆文化的意义拓展两大类别,对《人民日报》春节节庆报道的内容进行把握与解读;第三章从春节节庆报道的传播方式层面,分析《人民日报》春节节庆报道的传播特征;最后一章是在前三章的基础上,得出关于《人民日报》春节节庆报道的思考,以期能对春节节庆报道的传播有所启示,更好发挥春节节庆报道的传播价值,也希望能为新闻媒体更好的进行节庆新闻报道提供一些借鉴。

罗霞[5](2015)在《开卷有益 共享成长——本刊编辑部新年致读者》文中指出伴随着2015年新年的钟声,《云南教育·中学教师》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回眸2014年,秉承让读者开卷有益,共享成长的追求,本刊编辑部与作者精心耕耘,让这片服务教师的园地硕果满枝。《大数据时代语文教学思维之改革》《1980年以来我国教学理论本土化研究:成绩、问题与展望》《关于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2014年刊登在"教育论坛"栏目的此类稿件,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的脉搏,谋篇布局散发着时代气息,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围绕已

温婷婷[6](2014)在《社会转型期主流媒体议程设置研究 ——以央视“走基层”系列报道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社会转型期是社会精神文化、价值观念发生冲突和嬗变的时期,也是社会权利转移、社会利益结构重组的阶段,变革中多元、多维、多面是社会转型期最大的特征。面对转型期的社会背景,面对新型媒体的强烈冲击,传统主流媒体掌控话语权、占领舆论制高点,彰显主流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功能必须得以加强,传统主流媒体的转型之路必须开启。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级主流媒体在面对所谓的“内忧外患”的现实背景和中宣部等部门的政策要求下,制作了“走基层”系列报道,报道涵盖了成就类议题、民生类议题、涉农类议题、生态类议题和人物、公益活动类议题等,采用亲民化、平民化的传播方式,凸显主流媒体设置多元化议程的能力,展现革新传播语态的决心。“走基层”系列报道在引导社会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主流媒体自身转型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众传媒不仅是重要的信息源,而且也是重要的影响源,议程设置是媒体主观能动性、自觉意识觉醒和发挥传播影响力的最根本的表现。央视“走基层”系列报道为传统主流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应对新型媒体对其受众的蚕食,发挥议程设置功能机制,以及坚持弘扬社会主旋律、提高宣传技能等方面提供了经验借鉴。

高深[7](2014)在《新媒体背景下《人民日报》评论改革(1994-2013)》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党报评论是传递党的政策、精神的重要平台,是党直接发出声音的主要方式,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起舆论引导作用。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的勃兴与活跃,传统媒体的话语权解构并日趋平民化,党报评论的功能实现面临诸多挑战。《人民日报》所代表的“主流话语体系”,如何避免被边缘化?在信息技术发展、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人民日报》评论是如何实现统一思想、凝聚社会共识?提出这些问题的本质在于,探究新媒体背景下党报评论为保持话语权的优势地位而进行的改革。本文以1994年-2013年的543篇《人民日报》评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研究新媒体背景下的《人民日报》评论改革,并将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4年-1996年),报纸数字化转型兴起;第二阶段(1997年-2009年),以报网互动为核心的评论改革逐步深入;第三阶段(2010年-2013年),党报新一轮数字化革命开启。在具体研究中,主要考察《人民日报》评论改革的背景、内容和特征,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本进行分析,探究党报评论在新媒体背景下的改革与创新。最后得出结论:《人民日报》评论改革以“舆论引导”为核心,主要围绕选题类型、评论意图、评论主体和评论视角来进行,改革后的评论选题类型更加丰富,观点更加多元,作者构成偏向个体,态度更加亲民。然而,改革的收获与困境并存,一方面党报仍然受到体制束缚,另一方面传统媒体转型方向不明确,党报评论的改革道路仍将漫长且艰辛。

王立纲[8](2014)在《让献词更多些个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亲和"、"接地气"的新年贺词引发公众的好评。众多报刊也在元旦前后发表了各自的新年献词,向读者表达自己的心声和主张。各家报刊的新年献词,也体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色,值得仔细品味。媒体国家队:奏响深化改革的主旋律人民日报的献词,首先回顾了过去一年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进展和变革,

赵振宇,刘义昆[9](2014)在《新媒体与改革语境下的“新年献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年献词,亦有媒体称为新年献辞、新年贺词、元旦献词或元旦社论,是指媒体在新年伊始,以新闻评论为主要形式,公开发表的表达立场和态度、迎接新年的文章。在新媒体不断发展、改革即将深入的双重语境下,2014年的新年献词呈现什么样的特点?有哪些创新改进的空间?本文作者为多年关注该体裁的研究者。

宋书晔[10](2014)在《《人民日报》报纸与@人民日报新浪官方微博内容传播框架之比较研究》文中指出@人民日报新浪法人微博自2012年7月22日正式开通以来,获得了来自受众与业界的普遍认可,表现出与《人民日报》报纸版本截然不同的传播特色。本研究创新性地运用系统的内容分析方法对《人民日报》报纸与@人民日报微博展开内容比较,对800个采自《人民日报》报纸及306个采自@人民日报微博的样本进行分析发现,从《人民日报》报纸到@人民日报微博,新闻文本的传播框架从一种相对封闭的政治宣传框架正在转向一种半开放的社会互动框架模式,具体表现为:与《人民日报》纸质版的框架相比,“@人民日报”新浪微博框架在筛选层面内容更具贴近性;与《人民日报》纸质版的框架相比,“@人民日报”新浪微博框架在表现层面有内容表现更具开放性和自由度、文字表现更为生动通俗的特征;《人民日报》纸质版为日报的新浪微博提供部分议题,但在框架的议题强调方面,“@人民日报”新浪微博更贴近民生化议题,民生与政治并重。由此推测,@人民日报微博框架在民生接近性、报道自由度、舆论引导有效性、媒体的服务性四个方面有显着提升,其实质是新闻领导权理念的进步,从单向灌输转向双向协商,公众获得了属于自身的地位和话语权力。这一开放的领导权框架有利于拉近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距离,为提升社会凝聚力和推进社会民主化贡献能量,在我国社会改革与转型的语境下能够带来良性效果。

二、2003,创新、奋进——新年致读者、作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3,创新、奋进——新年致读者、作者(论文提纲范文)

(4)春节节庆报道传播策略研究 ——以《人民日报》(2013-2015)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文献综述
        (一) 关于节庆报道的研究
        (二) 关于春节节庆报道的研究
    四、研究路径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时段
第一章 春节节庆报道与《人民日报》
    1.1 春节节庆报道的基本涵义
        1.1.1 春节的基本涵义
        1.1.2 春节节庆报道的概念界定
    1.2 《人民日报》春节节庆报道基本概况
        1.2.1 春节节庆报道在要闻版居多
        1.2.2 单篇春节节庆报道的报道篇幅相对较小
        1.2.3 春节节庆报道体裁以消息和通讯为主
第二章 《人民日报》春节节庆报道的传播内容分析
    2.1 固守传统
        2.1.1 阐释"家"的意义,诠释团圆文化
        2.1.2 凸显亲情友情,展现传统伦理
        2.1.3 解读春节民俗,传播春节文化
    2.2 当代节庆文化的意义拓展
        2.2.1 突破传统节庆境界,展现社会新年新貌
        2.2.2 深化团圆文化,唤醒家国情怀
        2.2.3 彰显和谐文化,展现社会和谐
        2.2.4 树立榜样与典型,传递社会正能量
第三章 《人民日报》春节节庆报道的传播特征
    3.1 叙事特色
        3.1.1 叙事结构:巧妙叙事,表现主题
        3.1.2 叙事手法:抓住细节,呈现精彩
        3.1.3 叙事语言:妙用语言,烘托气氛
    3.2 图片运用
        3.2.1 大场景大视野,宏观呈现
        3.2.2 近景拍摄,刻画细节
    3.3 传播技巧
        3.3.1 专栏策划,彰显主题
        3.3.2 重视版面,仪式关注
        3.3.3 媒介互动,扩大效果
第四章 《人民日报》春节节庆报道对节庆新闻报道的启示
    4.1 将节庆报道与国家形象传播相结合
    4.2 贴近受众,重视以大众化视角为出发点
    4.3 拓宽报道角度,突出节庆报道的新意
    4.4 丰富报道方式,增强节庆报道吸引力
    4.5 线上线下相结合,增强与受众互动
    4.6 形成媒体的"文化自觉",重视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社会转型期主流媒体议程设置研究 ——以央视“走基层”系列报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内容
    (三) 研究方法
    (四) 创新之处
一、社会转型期主流媒体发展的现实背景
    (一) 宏观看中国社会转型
        1. 社会转型的界定
        2. 社会转型期的特征和变动取向
    (二) 中观看传统主流媒体转型
        1. 传统主流媒体的变化与发展
        2. 新闻理念的革新
    (三) 微观看媒体议程设置的变化
        1. 议题的多元化
        2. 议题的琐碎化
        3. 议题的娱乐化
二、央视“走基层”系列报道概述
    (一) 央视“走基层”系列报道简介
        1. 系列报道的内容构成
        2. 央视“走基层”报道的投放量
        3. 人物群像的构成
    (二) 央视“走基层”系列报道的特征
        1. 报道形态的常态化
        2. 采访、播发的规模化
        3. 表现手法的纪录片式
        4. 重点选题上头条
        5. 报道前后的设计性
        6. 报道聚焦个人的发展
三、央视“走基层”系列报道议程设置的文本分析
    (一) 成就类议题的报道
        1. 叙事视角分析
        2. 感情属性——政治宣传色彩浓重
    (二) 民生类议题的报道
        1. 议题子类别分析
        2. 感情属性——展现转型期的社会敏感问题
    (三) 涉农类议题的报道
        1. 报道视角
        2. 感情属性——涉农领域转型与社会转型同步
    (四) 生态类议题的报道
        1. 报道视角
        2. 感情属性——社会动员层面的教育意义
    (五) 人物、公益活动类议题的报道
        1. 人物群像分析
        2. 感情属性——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 特别调查类议题
        1. “你幸福吗”引发热议
        2. 感情属性——力求创新表达语态
四、央视“走基层”系列报道议程设置的影响
    (一) 弘扬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
        1. “走基层”对主流价值观的倡导与示范作用
        2. “走基层”对主流价值观的解读与推送作用
    (二) 积极引导社会与论
        1. 议程设置与与论引导
        2. “走基层”把握舆论主导权
        3. 舆论引导的创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议题互动
    (三) 开启主流媒体的转型
        1. 报道业务的创新与转变
        2. 报道理念的转变
五、关于发挥主流媒体议程设置功能的几点思考
    (一) 实现媒介议程、公众议程和政策议程的平衡与互动
        1. 实现媒介议程向政策议程的转变
        2. 自上而上下的设置议程
        3. 自下而上的引导议程
    (二) 调整弘扬主旋律的方式提高媒体的宣传艺术
        1. 增加议题多样性
        2. 对内宣传的精细化
        3. 对外宣传的深入性
    (三) 提升主流媒体社会影响力和话语权
        1. 锻造主流话语体系
        2. 加强与论引导力
        3. 凝聚社会共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7)新媒体背景下《人民日报》评论改革(1994-2013)(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核心问题
    1.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2 1994 年-1996 年,报纸数字化转型兴起
    2.1 改革背景:党报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2.2 宣传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
    2.3 改革内容:新媒体“海量信息”冲击党报评论开启增量改革
    2.4 评论特征:以正面宣传为主
    2.5 面临困境:媒体碎裂化与党报受众流失
3 1997 年-2009 年,以报网互动为核心的评论改革逐步深入
    3.1 报网互动的“试探阶段”(1997-1999):《人民日报》首次正式“触网”
    3.2 报网互动走向纵深(2000-2004):报网联合打造舆论场
    3.3 报网进入融合时期(2005-2009):优势互补,报网全方位开展合作
    3.4 面临困境:传统的坚守与突破
    3.5 本章小结
4 2010 年-2013 年,党报开启新一轮数字革命
    4.1 改革背景:新媒体的繁荣削弱党报话语权的强势地位
    4.2 宣传政策:党报角色由“宣传工具”到“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
    4.3 改革内容:全面学习新媒体,开展从内容到形式的评论改革
    4.4 评论特征:亲切、多元、专业、灵活与碎片化
    4.5 文本分析:党报评论的群众视角与网络词汇的运用
    4.6 面临困境:被边缘化的官方舆论场和“双轨制”的改革困局
    4.7 本章小结
5 结语
    5.1 结论
    5.2 思考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样本日期表
    附录 2 样本信息列表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名单
后记

(8)让献词更多些个性(论文提纲范文)

媒体国家队:奏响深化改革的主旋律
财经类媒体:唤春风听潮水, 播种绿色的希望
地方党报:聚合正能量, 谱写新篇章
都市类报纸:自信自强敢担当
献词呼唤更多个性

(9)新媒体与改革语境下的“新年献词”(论文提纲范文)

从“梦想”到“改革”:新年献词主题的转换
从“宏大”到“接地气”:新年献词文风的多元
从报纸到新媒体:新年献词发布平台的更迭

(10)《人民日报》报纸与@人民日报新浪官方微博内容传播框架之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附件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与理论回顾
        1.3.1 传统媒体的微博运营
        1.3.2 建国以来《人民日报》的改革历程
        1.3.3 《人民日报》与“@人民日报”新浪微博的传播特色研究
        1.3.4 相关理论概述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假设
    2.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人民日报》报纸与@人民日报微博传播框架差异的定量分析
    3.1 样本概况
    3.2 媒介框架的差异性分析——筛选
    3.3 媒介框架的差异性分析——表现
        3.3.1 文字表现差异性分析
        3.3.2 内容表现差异性分析
    3.4 媒介框架的差异性分析——强调
    3.5 特征总结与理论内涵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研究结论
    4.2 讨论:框架嬗变的原因分析
    4.3 创新、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人民日报》报纸与@人民日报新浪官方微博内容传播框架之比较研究内容分析编码协议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四、2003,创新、奋进——新年致读者、作者(论文参考文献)

  • [1]深耕广拓,奋斗创新——《领导科学》2021年新年致读者[J]. 本刊编辑部. 领导科学, 2021(01)
  • [2]当好领导参谋 高擎学科旗帜——2019年新年致读者[J]. 《领导科学》编辑部. 领导科学, 2019(01)
  • [3]融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新年致读者[J]. 本刊编辑部. 人民检察, 2018(01)
  • [4]春节节庆报道传播策略研究 ——以《人民日报》(2013-2015)为例[D]. 李娟. 山西大学, 2016(06)
  • [5]开卷有益 共享成长——本刊编辑部新年致读者[J]. 罗霞.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15(Z1)
  • [6]社会转型期主流媒体议程设置研究 ——以央视“走基层”系列报道为例[D]. 温婷婷. 内蒙古大学, 2014(09)
  • [7]新媒体背景下《人民日报》评论改革(1994-2013)[D]. 高深. 暨南大学, 2014(03)
  • [8]让献词更多些个性[J]. 王立纲. 青年记者, 2014(04)
  • [9]新媒体与改革语境下的“新年献词”[J]. 赵振宇,刘义昆. 中国记者, 2014(02)
  • [10]《人民日报》报纸与@人民日报新浪官方微博内容传播框架之比较研究[D]. 宋书晔.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6)

标签:;  ;  ;  ;  ;  

2003,创新与奋进——读者和作者的新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