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S320F206的仿真调试

TMS320F206的仿真调试

一、TMS320F206的仿真调试(论文文献综述)

贾浩文[1](2018)在《离网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激化,能源成为了社会发展关注的焦点。风能和太阳能作为两种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本课题研究了离网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主要通过控制算法研究和系统仿真,确定了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案。采用了双输入Boost电路进行了硬件电路设计,并进行了软件设计。目标是设计性能完善的独立发电系统,实现互补发电,可供直流负载和交流负载使用。首先,综述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对系统的基本结构进行了分析。根据风力发电机和光伏电池板的的工作原理,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它们的数学模型,模拟了它们的特性。并对双输入DC/DC电路在风光互补中的应用和蓄电池充放电原理进行了研究。其次,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模型并对最大功率跟踪进行了仿真。对于风力发电,在传统的爬山搜索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带阈值的分区变步长爬山搜索法。对于光伏发电,在扰动观察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扰动观察法,在固定步长电导增量法基础上设计了变步长电导增量法,根据扰动观察法的控制原理,设计了光伏最大功率跟踪模糊控制。同时基于双输入Boost电路,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利用光伏自适应扰动观察法和风力分区变步长爬山搜索法进行了最大功率跟踪。最后,设计了基于TMS320F28335的风光互补控制器硬件系统,主要有功率主电路、驱动电路、检测电路、电源辅助电路、整流电路、逆变电路等电路组成。文中还设计了软件系统包括了主程序、A/D采样子程序、SPWM子程序、MPPT控制子程序和蓄电池充放电子程序等组成。通过仿真对比可知风力分区变步长爬山搜索法和光伏模糊控制法的优越性,同时实现了双输入Boost互补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和逆变。分别对各硬件模块进行了调试,并利用实验平台对设计的控制器进行了系统实验,从得到实验数据来看,该硬件系统实现了最大功率跟踪,能够随外界环境变化自动跟踪。同时实现了互补发电,可以单输入和双输入供电。

张丽美[2](2012)在《非线性负荷计量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能是电网与电厂、供电企业与用户、电网与电网之间经济结算的依据,电能计量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双方的经济利益。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非线性负荷接入电网,导致大量谐波注入电网,使电能质量下降,影响了电力用户的正常工作,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电网电能计量。因此,研究非线性负荷的计量装置可以为处罚谐波源用户提供依据,这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有实际价值。本文首先论述了谐波情况下的电能计量现状,比较全面的分析了谐波对感应式电能表和电子式电能表电能计量的影响。在详细阐述了谐波电能计量与分析必要性和非线性负荷计量方式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谐波分析算法,对使用FFT算法带来的频谱泄漏和栅栏效应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窗函数在谐波分析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Hanning窗插值FFT算法的谐波电能计量方法,并在MATLAB中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典型电能计量装置的结构特点,并针对电力行业中非线性负荷的计量问题,本文提出了非线性负荷计量系统的设计方案,该计量系统采用AD+双CPU的方案,信号采集采用美国AD公司的新型AD转换器AD73360,数据处理单元选用TI公司生产的数字信号处理芯片TMS320F206,并采用基于CortexTM-M332位RISC内核的STM32F103RBT6芯片作为管理控制CPU。研究分析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实现的功能,并重点研究了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包括信号采集电路设计、DSP数据处理电路设计、MCU管理控制电路设计、电源电路设计、通讯电路设计等。综合硬件设计,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化的编程思想,研究了软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详细分析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模块的软件实现。本文设计的非线性负荷电能计量系统能够实现非线性负荷谐波分析和电能的准确计量,具有可扩展性,便于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升级,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乔震[3](2008)在《大惯量伺服系统智能PID算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交流电机调速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数字交流伺服系统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各种新的控制方法和调速手段得以应用在实际控制系统中,使得现代伺服系统朝着小型化、智能化、高速高精度方向发展。本文结合一套实际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研制,侧重研究了智能PID控制算法及其应用,以实现高速高精度的控制指标。论文针对大转动惯量的控制对象和指标要求,确定了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阐述了伺服控制器及采样控制电路、输出控制电路及外围接口电路设计及伺服控制卡的软件功能和总体流程,介绍了指令读取、架位信息采集等软件算法,并详细分析了分区变参数PID和复合控制相结合的智能PID控制算法。在Matlab仿真环境下,构建了位置闭环伺服控制系统,进行了常规PID和智能PID控制算法的仿真研究。通过对比实验,体现智能PID控制算法的高效性和可行性。文中还针对前馈控制信号的数字化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仿真研究。在仿真环境和实际应用中,大惯量数字伺服系统跟踪阶跃、等速和正弦三种典型信号时,均达到预定的控制要求,取得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实际应用的结果体现了本文研究的智能PID控制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张可新[4](2007)在《基于DSP的CCD测量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课题设计了基于TMS320F206DSP的CCD数据采集测量仪。在工业生产中,产品的测量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常用的方法都是采用各种计算机接口的数据采集卡采集测量信号,再由计算机软件处理,这种方法必须在测量现场配备计算机,且计算机接口总线不能实现远距离传输,因此不适合恶劣的生产线环境。采用线阵CCD作为测量元件对被测物进行非接触测量,利用DSP高速处理器脱机进行数据采集和计算,无疑适合各种测量现场,有利于降低成本和产品的小型化。论文详细介绍了这种以CPLD为中心控制器,以DSP为信号处理器的线阵CCD在线测量系统的硬件结构与软件设计。讲述了CCD信号的产生、存储、传输、采集与处理过程,围绕着TMS320F206芯片介绍了DSP在本系统中的应用。并以尺寸测量程序为例,介绍了DSP芯片的软件开发过程。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以DSP为数据处理核心单元的CCD测量系统解决方案,并结合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CPLD)技术和DSP应用技术全面分析了系统的可行性与实用性。2、设计了测量系统中应用的线阵CCD——TCD1206SUP器件的驱动电路,A/D数字化电路,存储电路,围绕着TI公司TMS320F206芯片的DSP数据处理电路。电路中采用了现场可编程数字逻辑器件CPLD器件EPM7128作为硬件设计载体,有利于电路板的调试和小型化。3、利用CCS软件开发了DSP芯片内部信号处理程序,使其实现CCD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结果显示等功能。4、设计了基于ISA总线的CCD数据采集接口卡以及基于VC++6.0开发平台的接口卡图像采集软件。通过此软件观察CCD上的图像,方便DSP测量系统的调试,并为测量系统设置二值化阈值,使数据处理更精确。

周传伟[5](2006)在《基于DSP的继电保护装置动态测试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新型继电保护装置特别是微机保护的推广应用,对相应的测试技术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继电保护测试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对提高继电保护测试水平、防止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不正确动作、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我国继电保护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结合实用性和经济性,设计基于(DSP)TMS320F206和CAN总线技术的继电保护测试系统。论文提出了新型继电保护测试方法,研究了继电保护测试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继电保护测试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详细分析了各硬件模块的原理和作用,提出了一整套功率放大电路及其保护电路的设计。阐述了整个软件设计思路和编制方法并设计了上、下位机之间的通讯协议和上位机人机界面。

李军[6](2006)在《基于DSP的抽油杆在线漏磁无损检测仪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抽油杆断裂故障是影响抽油井免修期的主要因素之一,避免或者减少抽油杆断裂的发生,准确了解抽油杆的状况,对抽油杆进行检测是很重要的。 本文以抽油杆为对象,研究了基于DSP的抽油杆在线漏磁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提出了总体的设计方案和解决方法。 首先研究了由永磁铁、霍尔元件和放大电路组成的探头,并在探头提取出裂纹信号的基础上,研究了信号的滤波和采样;然后利用DSP(TMS320F206)对采样信号进行分析处理,提取出抽油杆的特征信息;最后利用神经网络对缺陷信号进行具体的识别。论文完成了基本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开发,并在最后总结了系统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钱晓东[7](2005)在《基于DSP的广播覆盖效果监测记录装置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广播覆盖效果监测记录装置的发展现状,针对我国当前广播部门的要求和工程实际问题,研制了一种基于DSP(TMS320F206)技术的新型广播覆盖效果监测记录装置。 论文完成了基本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开发。 硬件设计方面,根据广播系统中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实际特点,采用收音模块对接收到的广播信号进行接收、预处理等操作;采用DSP控制模拟开关的方式进行多通道的切换;用DSP控制多路AD(MAX115)以及语音编解码芯片TLC320AD50C进行数据采集;同时使用DSP实现其他控制功能;通讯部分由RS232提供了接口,通过MODEM进行远程通讯。 软件设计方面,系统通过对DSP的编程实现了键盘去抖动和去重键、LCD的显示控制、语音检测、参数的计算等功能。并通过对远程通讯模块的介绍,讲述了软件设计模块化、层次化的设计方法。 论文的最后总结了系统设计和调试过程中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注意事项,并且分析了系统的误差。

龚静[8](2004)在《基于FTU的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研究及实现》文中认为我国的中压电网基本上都是小电流接地系统(NUGS),它包括中性点不接地系统(NUS)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NES),NUGS的单相接地故障率最高,而由于单相接地时故障电流小,信号微弱,使得NUGS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本文在参考国内外诸多文献的基础上,探讨分析了现有各种选线方案的原理与利弊,在对NUGS单相接地故障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大量动模实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对NUS利用稳态基波量、对NES利用暂态量和稳态谐波量的选线方案。NUGS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硬件是以SD-2210型电力系统远动终端(FTU)为基本采集单元来实现,SD-2210型FTU采用TI公司的高速且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的DSP芯片TMS320F206为核心部件、高速高精度14位模数转换芯片MAX125为数据采集芯片而构成,这样的硬件优势克服了传统单片机普遍存在的反应速度慢、选线准确性差的缺陷,满足了电力系统运行对装置的精度和实时要求。在软件程序开发上,针对以往各选线方法的缺陷,对实用选线判据进行了优化。针对NUS在传统比幅比相的基础上提出了3种完善方案,即“3C方案”、“2C1V方案”和“1C1V方案”,这克服了“时针效应”,增大相位比较动作区,提高了保护动作的正确性;针对NES提出了暂态首半波和七次谐波综合选线方案,解决了如何捕捉到暂态首半波、如何从采集到的数据中定位首半波的技术难题,并将群体比幅比相的概念引入到首半波的判断选线中,给出了暂态首半波选线实用判据;突破了传统的5次谐波选线依据,首次提出了7次谐波选线方案,分析了利用。7次谐波选线较5次谐波选线的优点,并详细论述了与之相关的频率跟踪技术,暂稳相结合的选线方法有效的提高了NES选线的准确性。动模实验结果验证了选线方案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孙辉军[9](2004)在《基于DSP的微机保护测试装置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新型继电保护装置特别是微机保护的推广应用,对相应的测试技术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涉及计算机自动测试等先进技术的微机型继电保护测试装置已成为继电保护测试领域必不可少的专用设备。微机保护测试装置的开发与应用对提高继电保护测试水平、防止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不正确动作、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查阅了国内外文献资料和研究分析我国继电保护测试技术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继电保护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湖南大学研制成功的“多功能微机保护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试验培训系统”的特点,研制开发了一套经济实用、符合现场实际的基于DSP技术的微机型继电保护测试装置,该装置是“多功能微机保护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试验培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可作为一个独立的电力系统产品满足现场继电保护装置的测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论文研究了微机保护测试装置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保护测试装置的软件和硬件,详细分析了各硬件模块的原理和作用,提出了一整套功率放大电路及其保护电路的设计。论文还建立了仿真电路的数学模型,阐述了整个软件设计思路和编制方法并设计了上、下位机之间的通讯协议。通过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基于DSP技术的继电保护测试装置,既可满足“多功能微机保护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试验培训系统,,各种试验测试功能的要求,又能满足电力系统现场继电保护测试的需要。 基于DSP技术的微机保护测试装置适应我国电力系统发展,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精度高、运行可靠、接线简单直观不易出错等特点,可以随“多功能微机保护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试验培训系统”在全国设有电气工程专业的高校推广应用,也可在我国电力系统中推广应用。

包盛花[10](2004)在《基于DSP&CPLD的电力参数监测装置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电力参数监测装置的发展现状,针对我国当前电力部门的要求和工程实际问题,研制了一种基于DSP(TMS320F206)和CPLD(XC95108)技术的新型电力参数监测装置。 论文完成了基本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算法设计。 硬件设计方面,根据电力系统中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实际特点,用CPLD和DSP控制可对六路同时采样的高速A/D转换器ADS7864来完成六路信号的数据采集;并用CPLD实现部分控制功能,即如何解决缺相检测、采样脉冲产生、地址译码、键盘抖动和重键等问题;通讯部分由RS232、RS485提供了用户接口。 软件算法方面,系统对采样后的信号采用了软件滤波(FIR),并利用传统的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对采样的电压和电流信号进行频谱分析。论文中还分析了电网各参数的计算。 论文的最后总结了系统设计和调试过程中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注意事项,并且分析了系统的误差。

二、TMS320F206的仿真调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MS320F206的仿真调试(论文提纲范文)

(1)离网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发展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2.1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组成部分
    2.2 风力发电的原理
    2.3 光伏发电的原理
    2.4 DC/DC变换电路的选择
    2.5 储能系统
    2.6 本章小结
3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及控制策略的研究
    3.1 最大功率跟踪的基本原理
    3.2 风力发电MPPT研究
    3.3 风力发电MPPT仿真
    3.4 光伏发电MPPT研究
    3.5 光伏发电MPPT仿真
    3.6 双输入Boost电路MPPT仿真
    3.7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仿真
    3.8 本章小结
4 离网型风光互补控制器的设计
    4.1 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
    4.2 TMS320F28335最小系统
    4.3 功率主电路
    4.4 辅助电源设计
    4.5 信号检测电路设计
    4.6 驱动电路设计
    4.7 整流电路设计
    4.8 逆变电路和滤波电路设计
    4.9 本章小结
5 系统软件设计
    5.1 主程序设计
    5.2 系统子程序设计
    5.3 本章小结
6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实验验证
    6.1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实验平台
    6.2 硬件系统的调试
    6.3 风力发电整流测试
    6.4 逆变电路测试
    6.5 最大功率跟踪模拟实验
    6.6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TMS320F28335最小系统原理图
附录Ⅱ 检测电路原理图
附录Ⅲ 驱动电路原理图
附录Ⅳ 功率主电路原理图
附录Ⅴ 逆变电路原理图
附录Ⅵ PCB板电路图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和获奖经历

(2)非线性负荷计量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电能计量的重要性
        1.1.2 谐波电能计量的必要性
    1.2 谐波情况下电能计量现状
    1.3 谐波对电能计量的影响
        1.3.1 谐波负功率的产生
        1.3.2 谐波对电能表计量的影响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谐波电能计量方法研究
    2.1 快速傅里叶变换
        2.1.1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2.1.2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2.2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频谱泄漏和栅栏效应
    2.3 加窗差值算法对FFT算法的修正
        2.3.1 窗函数在谐波分析中的应用
        2.3.2 几种窗函数的性能比较
        2.3.3 加窗双峰插值算法研究
        2.3.4 加窗插值算法仿真
    2.4 基于FFT算法的谐波电能计量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非线性负荷计量系统硬件设计
    3.1 电能计量系统工作原理
        3.1.1 感应式电能计量装置
        3.1.2 普通电子式电能计量装置
        3.1.3 AD+DSP电能计量装置
    3.2 系统功能需求及总体设计方案
    3.3 数据采集模块
        3.3.1 A/D采样芯片
        3.3.2 数据采样电路设计
        3.3.3 与DSP的接口电路设计
    3.4 DSP数据处理模块
        3.4.1 DSP芯片的选取
        3.4.2 DSP存储扩展
        3.4.3 DSP与MCU之间的通信
    3.5 MCU管理控制部分
        3.5.1 MCU的选取
        3.5.2 JTAG电路
        3.5.3 数据存储电路
    3.6 电源电路部分
    3.7 RS485通讯部分
        3.7.1 RS485通讯接口标准
        3.7.2 RS485接口电路
    3.8 GPRS无线通讯部分
    3.9 按键和液晶显示模块
    3.10 时钟模块
    3.11 本章小结
第4章 非线性负荷计量系统软件设计
    4.1 CCS集成软件开发环境
    4.2 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
    4.3 数据采集模块程序设计
    4.4 数据处理程序设计
        4.4.1 时基-2FFT算法的实现
        4.4.2 数据处理主程序设计
    4.5 通讯模块程序设计
        4.5.1 通讯规约概述
        4.5.2 通讯模块软件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调试
    5.1 系统硬件调试
    5.2 系统软件调试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3)大惯量伺服系统智能PID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工程背景
    1.2 交流同步电机在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1.3 本文所做工作及安排
2 大惯量伺服系统总体设计
    2.1 设计目标
    2.2 伺服系统总体结构
    2.3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的应用
    2.4 动力减速器的选择
    2.5 执行电机的选择和计算
    2.6 本章小结
3 DSP伺服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3.1 DSP伺服控制器的总体结构
    3.2 DSP处理器模块电路设计
        3.2.1 DSP芯片TMS320F206简介
        3.2.2 DSP处理器电路
        3.2.3 看门狗电路
    3.3 输出控制模块电路设计
        3.3.1 D/A转换器选型
        3.3.2 D/A转换电路
    3.4 位置检测及采样控制电路设计
    3.5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使用
    3.6 本章小结
4 伺服控制卡的软件结构与智能PID算法研究
    4.1 伺服控制卡软件流程
    4.2 F206的配置及使用
        4.2.1 IO端口配置
        4.2.2 F206定时器的设置
    4.3 指令信号的读取
    4.4 架位信号的采集和处理
    4.5 智能PID控制算法设计
        4.5.1 分区控制
        4.5.2 常规PID控制
        4.5.3 分区变参数PID控制
        4.5.4 复合控制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Matlab的交流伺服系统的仿真研究
    5.1 位置闭环伺服控制系统的构建
    5.2 常规PID控制算法的仿真研究
    5.3 前馈控制信号的仿真研究
    5.4 智能PID控制算法的仿真研究
    5.5 本章小结
6 系统调试结果及其分析
    6.1 跟踪阶跃信号
    6.2 跟踪等速信号
    6.3 跟踪正弦信号
    6.4 控制算法总结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4)基于DSP的CCD测量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CCD 测量物体尺寸的历史与现状
    1.2 课题的提出
    1.3 课题的意义
    1.4 课题的基本方案
    1.5 课题主要工作及创新
第二章 关键器件的原理与选型
    2.1 电荷藕合摄像器件介绍
        2.1.1 CCD 工作原理
        2.1.2 CCD 的基本特性参数
        2.1.3 动态范围
        2.1.4 暗电流
        2.1.5 分辨率
    2.2 典型双沟道线阵CCD——TCD1206SUP
        2.2.1 TCD1206SUP 的基本结构
        2.2.2 TCD1206SUP 的工作原理
        2.2.3 TCD1206SUP 的特点
    2.3 DSP 芯片简介
        2.3.1 DSP 芯片的主要特点
        2.3.2 DSP 实现方案比较
    2.4 TMS320F206 芯片介绍
        2.4.1 TMS320F206 的主要特性
        2.4.2 TMS320F206 的内存分配与I/O 空间
第三章 TMS320F206 DSP 的CCD 测量系统硬件设计
    3.1 测量系统硬件原理
    3.2 系统功能模块
        3.2.1 CCD 驱动信号的产生
        3.2.2 CCD 信号放大
        3.2.3 信号的AD 转换
        3.2.4 数据的SRAM 存储
        3.2.5 TMS320F206 芯片系统设计与仿真
        3.2.6 输出译码电路与数据总线
    3.3 电路板的实际组成
第四章 TMS320F206 DSP 程序设计
    4.1 CCS 开发工具
        4.1.1 CCS 集成开发环境
        4.1.2 CCS 实现程序开发步骤
    4.2 CCD 数据采集卡的DSP 程序设计
        4.2.1 C 语言源文件与注释
        4.2.2 主程序与程序流程
        4.2.3 F206DSP 的内存定位文件
    4.3 F206DSP 的数据采集卡程序的仿真
第五章 基于ISA 总线接口的CCD 图像采集软件设计
    5.1 基于ISA 总线的CCD 数据采集电路设计
        5.1.1 采集电路中ISA 总线引脚定义
        5.1.2 ISA 总线的I/O 端口地址译码
        5.1.3 ISA 总线数据采集电路原理
        5.1.4 VC++中ISA 总线I/O 口读写指令
    5.2 ISA 总线的CCD 数据采集软件设计
        5.2.1 软件结构
        5.2.2 软件设计流程与部分代码
第六章 测量实验与总结
    6.1 测量系统的实验
    6.2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基于DSP的继电保护装置动态测试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分析
        1.2.1 国外继电保护测试系统的发展现状
        1.2.2 我国继电保护测试系统的发展趋势
    1.3 课题的意义
    1.4 本文所作的工作
2 基于 DSP 的继电保护装置动态测试系统的原理、结构和特点
    2.1 继电保护装置动态测试系统的原理
    2.2 继电保护装置动态测试系统的硬件结构
    2.3 继电保护测试系统的特点
3 基于新型微机保护原理的继电保护测试
    3.1 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的测试方法
        3.1.1 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原理分析
        3.1.2 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测试方法的实现
    3.2 极化阻抗继电器的测试方法
        3.2.1 极化阻抗继电器原理分析
        3.2.2 极化阻抗继电器测试方法的实现
    3.3 低周减载保护的测试方法
        3.3.1 低周减载保护原理分析
        3.3.2 低周减载保护对继电保护测试系统的要求
        3.3.3 传统的测试方法分析
        3.3.4 完整测试方案的提出
4 基于 DSP 的继电保护装置动态测试系统的硬件研究
    4.1 CPU 单元模块
        4.1.1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TM5320F206 芯片简介
        4.1.2 时钟电路设计
        4.1.3 译码电路设计
        4.1.4 复位电路设计
        4.1.5 定值固化电路设计
        4.1.6 JTAG 接口仿真电路设计
    4.2 D/A 转换模块电路设计
        4.2.1 D/A 转换模块与 CPU 模块的接口电路
        4.2.2 D/A 转换电路
        4.2.2.1 AD669 功能概述
        4.2.2.2 数模转换(D/A)的过程
        4.2.2.3 双极性电压输出电路的配置
        4.2.2.4 滤波电路设计
    4.3 功率放大模块电设计路
        4.3.1 电流功率放大电路设计
        4.3.2 电压功率放大电路设计
        4.3.3 功率放大电路的保护电路设计
    4.4 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设计
        4.4.1 开关量输入单元电路设计
        4.4.2 开关量输出单元电路设计
    4.5 电源模块
    4.6 系统抗干扰技术
        4.6.1 可靠性设计的意义
        4.6.2 抗干扰设计的主要途径
5 基于 CAN 总线技术的通信方案设计
    5.1 CAN 总线
    5.2 CAN 总线接口设计
    5.3 CAN 通讯模快的程序设计
    5.4 小结
6 继电保护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
    6.1 下位机软件设计
        6.1.1 通讯协议简介
        6.1.2 间隔取值法的应用
        6.1.3 下位机软件设计流程
    6.2 上位机的研究
        6.2.1 概述
        6.2.2 上位机软件介绍
7 实验
    7.1 基于 DSP 的继电保护测试系统技术参数
    7.2 测试系统性能试验
        7.2.1 精度试验
        7.2.2 电流保护试验
        7.2.3 距离保护试验
        7.2.4 实验结论与展望
结论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6)基于DSP的抽油杆在线漏磁无损检测仪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其意义
    1.2 论文研究内容及方向
2 漏磁无损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及检测原理
    2.1 概述
    2.2 国内外抽油杆在线无损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2.2.1 国外抽油杆在线无损检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2.2.2 国内抽油杆在线无损检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2.3 无损检测中应用的新技术
        2.3.1 小波分析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2.3.2 人工神经网络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2.4 各种无损探伤方法及其特征
    2.5 漏磁检测原理
    2.6 磁性无损检测技术分类
    2.7 磁化方式的选择
    2.8 抽油杆裂纹信息的提取及识别
        2.8.1 抽油杆裂纹信息的提取
        2.8.2 裂纹识别方法
3 无损检测仪的系统结构及其硬件实现
    3.1 硬件设计准则
    3.2 系统的总体结构
    3.3 探头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
        3.3.1 励磁器的设计
        3.3.2 霍尔元件的选择
        3.3.3 放大电路的设计
        3.3.4 探头结构小结
    3.4 数据采集与处理
        3.4.1 数字信号处理器简介
        3.4.2 看门狗电路
        3.4.3 模拟低通滤波器设计
        3.4.4 A/D采样
        3.4.5 报警电路
        3.4.6 缺陷数据存储模块
        3.4.7 检测单元的人机接口模块
        3.4.8 RS-232C通讯接口
4 漏磁无损检测系统的软件实现
    4.1 漏磁无损检测系统的软件功能
    4.2 DSP的开发环境及流程
    4.3 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
        4.3.1 采样流程
        4.3.2 基于DSP的去除工频干扰的快速算法的实现
        4.3.3 FIR滤波算法的实现
        4.3.4 键盘处理程序流程
        4.3.5 LCD显示流程
        4.3.6 利用神经网络进行缺陷识别
    4.4 PC工作界面
5 系统设计及调试过程中的注意点小结
    5.1 PCB的设计
    5.2 TMS320F206硬件设计与调试
        5.2.1 F206硬件设计时的注意点小结
        5.2.2 F206硬件调试时的注意点小结
    5.3 F206软件设计与调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4 烧片步骤及注意事项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基于DSP的广播覆盖效果监测记录装置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监测记录装置在广播覆盖效果远程监测中的作用
    1.2 本课题的意义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 监测记录装置的设计概述
    2.1 监测记录装置的基本原理
    2.2 系统的设计要求
    2.3 系统的组成
3 监测记录装置的硬件设计
    3.1 硬件设计准则
    3.2 系统原理及框图
    3.3 各部分电路介绍
        3.3.1 收音及预处理部分
        3.3.2 数字信号处理器及周边电路
        3.3.3 信号采集部分
        3.3.4 监控单元的人机接口模块
        3.3.5 监控单元的通信模块
4 监测记录装置的软件设计
    4.1 监测记录装置的软件设计思想
    4.2 监测记录装置的软件功能
    4.3 DSP的开发环境及流程
    4.4 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
        4.4.1 系统的软件流程图
        4.4.2 多通道监测的软件实现
        4.4.3 语音检测的原理及实现
        4.4.4 场强的测量
        4.4.5 调幅度的测量
        4.4.6 远程通讯模块的软件设计
5 系统设计过程中的注意点小结以及误差分析
    5.1 PCB板的设置
    5.2 TMS320F206的硬件设计与调试
        5.2.1 F206硬件设计时的注意点小结
        5.2.2 F206硬件调试时的注意点小结
    5.3 TMS320F206的软件设计与调试
    5.4 F206内Flash RAM的使用
    5.5 系统的误差
        5.5.1 误差分析
        5.5.2 测量结果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基于FTU的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研究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NUGS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的国外研究现状
    1.3 NUGS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的国内研究现状
        1.3.1 利用电网稳态电气量特征提供的故障信息构成的选线方法
        1.3.2 利用电网暂态电气量特征提供的故障信息构成的选线方法
        1.3.3 其他方法
    1.4 选题背景、研究前景及意义
        1.4.1 选题背景
        1.4.2 研究前景
        1.4.3 意义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NUGS单相接地故障理论分析
    2.1 NUGS单相接地故障的稳态基波分析
        2.1.1 NUS金属性单相接地故障的稳态基波分析
        2.1.2 NUS经过渡电阻单相接地故障的稳态基波分析
        2.1.3 NES金属性单相接地故障的稳态基波分析
    2.2 NUGS单相接地故障的稳态谐波分析
        2.2.1 谐波的基本概念
        2.2.2 谐波产生的原因
        2.2.3 NUGS单相接地故障谐波电流分布
    2.3 NUGS单相接地故障的暂态分析
    2.4 NUGS单相接地故障选段研究
第3章 NUGS单相接地故障实验研究暨选线方案确定
    3.1 动态模型的建立
        3.1.1 建模思路
        3.1.2 动态模型及相关参数、设备
    3.2 稳态实验记录及分析
        3.2.1 实验记录
        3.2.2 实验数据分析结果
    3.3 暂态实验记录及分析
        3.3.1 实验记录
        3.3.2 实验波形分析结果
    3.4 NUS选线方案的确定
        3.4.1 选线原理
        3.4.2 该选线方案的特色
    3.5 NES选线方案的确定
        3.5.1 综合选线原理简介
        3.5.2 综合选线方法的特点
第4章 硬件设计
    4.1 SD-2210型FTU的原理框图及特点
    4.2 TMS320F206高速数字信号处理机
        4.2.1 TMS320F206DSP主要特点
        4.2.2 TMS320F206存储器映射
        4.2.3 片上外设
        4.2.4 外部中断
        4.2.5 命令寄存器
        4.2.6 复位
    4.3 模拟信号输入
    4.4 数字量输入输出
    4.5 异步串行通讯
第5章 软件设计
    5.1 开发语言和工具介绍
        5.1.1 开发语言
        5.1.2 开发工具简介
    5.2 NUS系统选线下位机软件设计
        5.2.1 功能
        5.2.2 结构
    5.3 NUS系统选线上位机软件设计
        5.3.1 故障相的确定
        5.3.2 故障线路的确定#
    5.4 NES系统选线下位机软件设计
        5.4.1 暂态值的获取
        5.4.2 七次谐波与频率跟踪
    5.5 NES系统选线上位机软件设计
        5.5.1 暂态首半波的实用判据及选线流程图
        5.5.2 七次谐波的实用判据
        5.5.3 适于NES系统选线的综合选线方案
第6章 NUGS选线方案验证实验
    6.1 优化模型
    6.2 NUS的选线验证实验
        6.2.1 实验数据、波形的记录
        6.2.2 实验分析结论
    6.3 NES的选线验证实验
        6.3.1 实验数据、波形的记录
        6.3.2 实验分析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程序节选)

(9)基于DSP的微机保护测试装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继电保护测试技术概述
    1.2 我国继电保护测试的发展历程
        1.2.1 模拟式继电保护测试台
        1.2.2 微机型继电保护测试装置
        1.2.3 基于后台PC计算机控制的测试装置
        1.2.4 单CPU、有后台计算机的测试装置
        1.2.5 基于多CPU、DSP技术的实时继电保护测试系统
    1.3 国外继电保护测试装置的发展现状
    1.4 我国继电保护测试装置的发展趋势
    1.5 项目的来源及意义
        1.5.1 项目的来源
        1.5.2 项目的意义
    1.6 本文所做的工作
第2章 微机保护测试装置的原理、结构和特点
    2.1 微机保护测试装置的原理
    2.2 微机保护测试装置的系统结构
    2.3 微机保护测试装置的功能
    2.4 基于DSP技术的微机保护测试装置的特点
第3章 基于DSP技术的微机保护测试装置的硬件设计
    3.1 CPU单元模块便件设计
        3.1.1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TMS320F206芯片简介
        3.1.1.1 TMS320F206的基本特点
        3.1.1.2 TMS320F206的芯片总线结构
        3.1.2 时钟电路设计
        3.1.3 译码电路设计
        3.1.4 复位电路设计
        3.1.5 定值固化电路设计
        3.1.6 通讯电路设计
        3.1.7 JTAG接口仿真电路设计
    3.2 D/A转换模块电路设计
        3.2.1 D/A转换模块与CPU模块的接口电路
        3.2.2 D/A转换电路
        3.2.2.1 AD669功能概述
        3.2.2.2 数模转换(D/A)的过程
        3.2.2.3 双极性电压输出电路的配置
        3.2.2.4 滤波电路设计
    3.3 功率放大模块电路设计
        3.3.1 电流功率放大电路设计
        3.3.2 电压功率放大电路设计
        3.3.3 功率放大电路的保护电路设计
    3.4 开关量输入模块设计
        3.4.1 开关量输入单元电路设计
        3.4.2 开关量输出单元电路设计
    3.5 电源模块
    3.6 系统抗干技术
        3.6.1 可靠性设计的意义
        3.6.2 抗干扰设计的主要途径
        3.6.3 微机保护测试系统抗干扰设计的具体措施
        3.6.3.1 CPU单元抗干扰措施
        3.6.3.2 数模转换单元抗干扰措施
        3.6.3.3 功率放大单元抗干扰措施
        3.6.3.4 开入开出回路抗干措施
        3.6.3.5 印刷电路板抗干扰措施
    3.7 误差的来源与分析
        3.7.1 由数模转换(DAC)产生的误差
        3.7.2 电流、电压放大单元产生的失真误差
    3.8 微机保护测试装置硬件制作、调试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4章 仿真模型的建立
    4.1 仿真模型及其假设
    4.2 仿真模型中各元件参数的选择
    4.3 仿真阶段的划分
    4.4 仿真各阶段数学模型的建立
        4.4.1 仿真第一阶段数字模型的建立
        4.4.2 短路故障后数学模型的建立
        4.4.3 断路哭动作后数学模型的建立
        4.4.4 重合闸动作后数学模型的建立
第5章 微机保护测试装置的软件设计
    5.1 下位机软件设计
        5.1.1 通讯协议简介
        5.1.2 间隔取值法的应用
        5.1.3 下位机软件设计流程
    5.2 上位机(继电保护测试系统)软件介绍
        5.2.1 电压/电流测试模块
        5.2.2 I/T特性测试模块
        5.2.3 阻抗特性测试模块
        5.2.4 综合实验测试模块
第6章 实验
    6.1 基于DSP的微机保护测试装置技术参数
    6.2 测试装置性能试验
        6.2.1 精度实验
        6.2.2 与多功能微机保护试验培训装置配合试验
        6.2.3 实验结论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研究的科研项目)

(10)基于DSP&CPLD的电力参数监测装置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电网监测装置的设计概述
    2.1 电网监测装置(TTU)的基本原理
    2.2 TTU设计要求
    2.3 基于DSP的电力参数测量方案的设计概述
3 电网监测装置(TTU)的硬件设计
    3.1 硬件设计准则
    3.2 系统原理及框图
    3.3 各部分电路介绍
        3.3.1 数字信号处理器的选择
        3.3.2 传感器介绍
        3.3.3 模拟抗混叠低通滤波电路
        3.3.4 过零比较器
        3.3.5 同步采样脉冲的产生
        3.3.6 信号调理电路
        3.3.7 模数转换(A/D)
        3.3.8 看门狗电路
        3.3.9 定时监测的实现
        3.3.10 键盘的实时控制及LCD实时显示的实现
        3.3.11 RS232和RS485通讯接口
        3.3.12 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
4 VHDL语言以及CPLD的应用
    4.1 VHDL的语言简介
    4.2 可编程逻辑器件
        4.2.1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优点
        4.2.2 XILINX系列CPLD的简介
    4.3 本系统中CPLD的应用
        4.3.1 数据存储空间的分配和I/O空间的扩展
        4.3.2 分频器的实现
        4.3.3 ADS7864中的FIFO控制信号的产生
        4.3.4 按键抖动和重键问题的解决
        4.3.5 缺相检测的实现
5 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
    5.2 DSP的开发环境及流程
    5.3 本系统的软件流程
    5.4 数字滤波器的实现
        5.4.1 数字滤波器两种类型的比较
        5.4.2 FIR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5.4.3 FIR滤波器的DSP实现
    5.5 利用快速傅立叶变换进行谐波分析
        5.5.1 傅立叶变换
        5.5.2 FFT算法
        5.5.3 FFT的应用
    5.6 电网参数的计算
6 系统设计过程中的注意点小结以及误差分析
    6.1 PCB板的设置
    6.2 TMS320F206的硬件设计与调试
        6.2.1 F206硬件设计时的注意点小结
        6.2.2 F206硬件调试时的注意点小结
    6.3 TMS320F206的软件设计与调试
    6.4 TMS320F206内Flash RAM的使用
    6.5 实验结果与误差分析
        6.5.1 误差分析
        6.5.2 误差模型的建立与软件校正
        6.5.3 精度调试方案的确定
        6.5.4 测量结果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TMS320F206的仿真调试(论文参考文献)

  • [1]离网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贾浩文.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 [2]非线性负荷计量系统研究[D]. 张丽美. 华北电力大学, 2012(07)
  • [3]大惯量伺服系统智能PID算法研究[D]. 乔震. 南京理工大学, 2008(11)
  • [4]基于DSP的CCD测量系统研究[D]. 张可新. 天津大学, 2007(04)
  • [5]基于DSP的继电保护装置动态测试系统的研究[D]. 周传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6(06)
  • [6]基于DSP的抽油杆在线漏磁无损检测仪的设计与研究[D]. 李军. 南京理工大学, 2006(01)
  • [7]基于DSP的广播覆盖效果监测记录装置设计研究[D]. 钱晓东. 南京理工大学, 2005(07)
  • [8]基于FTU的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研究及实现[D]. 龚静. 湖南大学, 2004(01)
  • [9]基于DSP的微机保护测试装置的研究[D]. 孙辉军. 湖南大学, 2004(04)
  • [10]基于DSP&CPLD的电力参数监测装置的设计[D]. 包盛花. 南京理工大学, 2004(04)

标签:;  ;  ;  ;  ;  

TMS320F206的仿真调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