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学科相关的数学高中入学考试题

与其他学科相关的数学高中入学考试题

一、数学联系其它学科的中考题(论文文献综述)

汤奎[1](2021)在《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几何课程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几何最值问题,因灵活性高、综合性强,一直是初中几何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研究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不仅有利于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几何最值、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促进初中生几何思维能力的发展。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的核心概念、类型等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明确研究问题、理清研究思路、搭建研究框架、选择研究方法,构建包含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的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框架,并初步制定了情感态度问卷量表及几何最值内容测试卷,通过预测试对其进行修订后确立正式问卷和测试卷。其次,利用问卷及测试卷对成都市某中学391名初中生的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进行调查。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初中生几何最值情感方面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障碍:动机障碍、信念障碍、策略障碍,障碍率分别为46.44%、57.60%、47.74%。动机障碍包括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具体表现在缺少学习兴趣,内部动机不足,外部动机过强;信念障碍包括知识信念、自我信念、过程信念,具体表现在自信心不足,学习被动;策略障碍包括元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具体表现在缺少具体的学习策略,缺乏认知监控等。研究发现各情感障碍间的相关系数都在中等程度(0.327~0.638),即情感障碍间存在显着相关性。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初中生在认知方面主要存在四种类型的障碍:记忆障碍、操作障碍、理解障碍和思维障碍,障碍率分别为80.32%、64.68%、90.36%、96.00%。记忆障碍包括表征障碍、编码障碍、存储障碍,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记忆几何最值概念、性质、定理、基本模型时出现错误或遗漏;操作障碍包括作图障碍、表达障碍,具体表现为构造基本图形困难,辅助线的添加存在障碍,数学语言的转换能力弱等;理解障碍包括题意理解障碍、概念理解障碍、图形识别障碍、方法理解障碍,具体表现为不能理解问题题意,难以理解几何概念的本质属性,不能识别复杂图形中的几何最值基本模型,在理解和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上存在障碍等;思维障碍包括分析障碍、推理障碍、思维定势障碍,具体表现为逻辑思维不清晰,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弱,思维定势阻碍问题的解决等。本研究还从年级、性别、认知障碍间关系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年级的初中生认知障碍类型无显着性差异,各认知障碍间存在显着相关性。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测试,明确了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的类型及其成因,建立了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框架。根据学习障碍成因分析,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并给出指导教学设计的具体建议:利用多种表征方式引导学生加强概念记忆;总结基本模型增强学生图形识别能力;重视教学过程,规范操作程序;借助几何直观理解问题本质;加强学生使用具体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策略的训练。

王茜[2](2021)在《初中数学模型思想渗透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课堂应建立在生活之上.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模型思想的建立”作为十大核心理念之一被课标正式提出,目的是让学生感知数学与实践生活紧密相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思维的能力.经本人调查发现,诸多学者在高等教育领域做较多研究论述,故本文对义务教育阶段领域做进一研究.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对初中数学模型思想的渗透现状进行调查并针对现状问题提出建议策略.理论方面,首先对国内外数学建模起源发展及我国数学建模由零到一发展壮大态势进行阐述.其次由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式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模型思想渗透,故结合学习教学理论基础对初中数学模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最后针对调查结果给出建议策略;实践方面,研究以下内容:(1)对西安市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学生访谈.(2)对该校几位初中数学老师进行访谈.(3)针对调查结果给出师生建议策略.本文主要调查结果如下:(1)教师普遍对数学模型认知较深,对模型教学有自己思考和教法,会在课堂上渗透模型思想.(2)学生对数学模型普遍有所了解,但掌握不透彻,理解不到位,更注重模型的应试提分、解题技巧等功能,很少有学生能认识数学学习的深层次思想及真正意义所在.(3)教师思想认知水平较高,而迫于学生不同基础及现实因素,课堂对模型思想的渗透效果有所欠缺.

顾甜怡[3](2021)在《基于DINA模型的初中生轴对称学习认知诊断研究 ——以石家庄某中学为例》文中指出纵观国内外的数学基础教育改革,几何始终是中小学课程设置的重点内容。轴对称作为平面几何中理解图形运动的基础,也正因其内容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并培养学生用直观想象的眼光和数学逻辑思维去看世界。因此,探究学生对轴对称知识的学习情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大部分学校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仍然以单一的分数为标准,无法了解学生内部的知识结构,更无法对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认知诊断能够充分挖掘学生在测验分数背后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过程,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现状做出更为准确详细的诊断。因此,本文以学习进阶和认知诊断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认知诊断模型中的DINA模型,通过编制初中轴对称认知诊断测试卷调查初二年级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诊断结果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来改进教学。本文主要通过文本分析法、口语报告法和测试卷调查法展开研究,调查对象为石家庄市某省级示范中学的463名初二年级学生。本研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轴对称认知诊断测验卷的编制:首先是根据课程标准、教科书和中考题等文本资料,结合学科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建议初步确定轴对称的认知属性及属性层级关系,并利用口语报告法修改并验证其合理性,再根据Q矩阵理论编制出符合标准的测试卷,经预测结果检验最终确定了轴对称认知诊断测试卷。第二部分是利用DINA模型对正式测试结果开展认知诊断,通过0-1记分的方式对测试结果进行编码,在验证模型参数与项目拟合均合理的基础上,得到学生对轴对称各认知属性的掌握概率,经MLE算法识别出学生归属于何种掌握模式,基于诊断结果对群体掌握概率和掌握模式展开统计分析,并选例分析个体的认知诊断结果,最后分析初中生在轴对称知识的掌握上是否存在性别差异。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初中轴对称知识可近似抽象为由5个认知属性构成的树状分支型属性层级模型,5个认知属性分别为:A1(轴对称)、A2(轴对称图形)、A3(两个图形成轴对称)、A4(线段)和A5(角)。(2)初中生已经基本掌握轴对称的5个认知属性,平均掌握概率达到0.79,但对每个认知属性的掌握概率存在差异:学生对于属性A2(轴对称图形)的掌握概率最高,对属性A3(两个图形成轴对称)、A4(线段)和A5(角)的掌握概率相对较低。(3)88.77%的学生可以归入到11种理想掌握模式中,掌握模式较为集中,其中归属于(11111)理想掌握模式的人数最多,达到了总人数的44.28%。并且,诊断出的掌握模式比单一的总分能更具体准确地反映学生对轴对称知识的掌握情况。(4)初中生对于轴对称的掌握存在性别差异,虽然在测验总分上男女生并未表现出显着性差异,但女生在属性掌握概率和属性掌握模式这两个方面的表现均略优于男生。随后基于调查结果,针对轴对称三个掌握概率相对较低的认知属性提出教学补救措施,同时建议根据学生所属的掌握模式,聚焦于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分层教学,并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关注学生之间的性别差异。

农修寒[4](2021)在《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研究》文中提出放眼世界,人才一定是未来国家竞争力非常重要的资源,如何培养出一个全面发展、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人文素养的培养是重点之一。物理这一学科是真理、美感、科学精神的统一,但是在物理学科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往往不被重视。将有限的时间利用起来,以“培养全面的人”思想武装头脑,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很有必要的。本论文主要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研究背景,对论文核心概念“人文素养”及其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辨析,并说明论文研究内容及方法、研究意义、创新之处。第二部分,通过文献研究法,对“人文素养研究现状”、“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研究现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将人文素养与物理核心素养结合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综述本论文的3个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萨顿科学人文主义”,并说明三个理论基础给本论文研究的启示。基于物理学科特点和研究重点,提出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初中生人文素养的六个内涵:“爱国之情,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审美情趣”、“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定的科学信念”、“追求真理的批判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第三部分,挖掘物理各方面教学资源中人文素养的呈现,包括:研究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中人文素养的呈现,研究2015-2020年广西南宁市物理中考题中人文素养的呈现;研究时事热点、政治新闻中人文素养在相关物理知识的呈现;研究广西壮族文化中人文素养在相关物理知识的呈现。第四部分,对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现状进行调查。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进行调查,得出现状情况:学生的人文素养不够凸显,没有将物理与人文联系的意识,教师也不够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分析造成现状的3个原因:社会环境不够重视物理学科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师没有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初中生人文素养的意识、学生自身没有形成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培养人文素养的观念。第五部分,基于教学资源中的人文素养呈现研究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现状调查,提出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初中生人文素养的4个原则:民族性和世界性统一原则、多样性和创新性统一原则、自然融合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并提出3个培养策略:挖掘多方面的教学素材,巧设物理情境;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的精神。第六部分,探索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途径,尝试人文素养和物理核心素养结合的教学片段研究。实行分要素研究,尝试研究以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感分别与人文素养结合的教学片段,包含《重心》、《透镜实验》、《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说明设计意图。第七部分,基于培养人文素养的原则及策略,在物理核心素养理念的导向下,进行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研究的教学设计——《光的色散》,实践后利用访谈法向学生和教师调查教学效果,得出结论:学生和教师对于“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研究”的教学设计反响比较好,说明了《光的色散》教学设计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第八部分,对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说明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对“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的未来展望。

潘桃[5](2021)在《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符号是进行逻辑思考与数学创造的工具,也是交流表达数学思想的科学语言。自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符号意识(2001年称为符号感)以来,国内对这一主题的研究便逐渐活跃起来,近年来,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研究者对数学符号意识的测评方面还很少涉足。数学符号意识是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这一阶段是数学符号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构建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的测评指标体系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它有助于检测评价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发展状况,为优化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符号意识评价提供参考,并进一步丰富了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测评理论。本研究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借鉴现有的教育测评指标体系构建思路与方法,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专家咨询法、测验调查法与数理统计法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索构建了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指标体系,并编制测试工具以初步应用所构建的测评指标体系,研究过程与结论如下:第一,探析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可操作性定义。基于文献研究、数学符号意识的内涵探析以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文本分析等,结合专家访谈意见,尝试构建了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可操作性定义:(1)识别不同类型的数学符号,知道符号间的区别与联系,理解数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2)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数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以及一般规律等,并主动用抽象的数学符号语言予以表达;(3)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数学符号语言与其他数学语言(文字语言、图表语言)之间的转译,以更准确把握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4)按照规则运用符号进行运算和推理,并主动利用数学符号进行数学建模以解决实际问题。第二,探索确立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指标。首先主要根据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可操作性定义,同时结合前期数学符号意识内涵探析的理论研究以及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初步拟定了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指标体系的一、二级指标,然后利用专家咨询法,综合两轮专家意见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再次研读,修订初拟的各级指标,最终确定了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指标体系包含“数学符号理解”、“数学符号抽象”、“数学符号应用”3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第三,确定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指标体系的各级指标权重。根据构建的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指标体系编制各级指标相对重要性判断问卷进行专家调查,借助Yaahp软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一、二级指标权重,其中,3个一级指标“数学符号理解”、“数学符号抽象”、“数学符号应用”的相对权重系数分别为0.31、0.34、0.35。第四,初步应用所构建的测评指标体系,以说明测评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主要利用测验调查法对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指标体系进行应用和实践检验,本次测验选取某地初三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依据测评指标体系编制测试工具,经质量分析说明本次测验难度、区分度设置合理,有较高的信度和良好的效度。进而分析初三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发展的整体状况,并对被试数学符号意识在性别和城乡两方面的表现进行差异性检验,测验结果与已有研究结论或实际情况相符,表明构建的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本研究的研究新意在于:首次尝试提出了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可操作性定义,并由操作性定义入手,结合教育测评的方法构建了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指标体系(含指标权重)。总体而言,本文尝试构建了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指标体系并通过了实证应用检验等,丰富了数学符号意识的测评研究。但因本人学术理论水平及研究条件限制,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指标初选方式较单一,实证检验中调查样本有限等问题,未来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还需进一步完善与深入。

田娇[6](2021)在《九年级学生二次函数内容学习进阶研究》文中认为学习进阶是指学生在一个时间跨度内对某个核心概念的学习不断加深的过程。作为中学函数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次函数是贯穿初、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大量教学实践和实证研究表明:二次函数的学与教都存在较大的问题和困难。鉴于此,基于“以学定教”理念,探查学生关于二次函数的学习规律就成为必需。本研究从学习进阶视角探查了学生二次函数的学习规律。研究问题是:第一,九年级学生二次函数内容的学习进阶有哪些规律?不同群体学习进阶的规律有哪些差异?第二,如何基于学习进阶的规律改进课程、教学与评价?其中,为了回答第一个问题,研究者相继开展了三项子研究:(1)子研究一:二次函数假设性学习进阶构建;(2)子研究二:二次函数学习进阶测评工具开发;(3)子研究三:九年级学生二次函数学习进阶实证研究。本研究采用的方法有:文本分析法、调查法、访谈法、专家咨询法和统计分析法。在构建假设性学习进阶阶段,采用文本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以及二次函数和学习进阶相关文献的研究与分析构建出二次函数假设性学习进阶,并在进行专家咨询后对假设性学习进阶进行修正;在开发测量工具阶段,采用文本分析法、调查法、访谈法和专家咨询法,参考教科书的典型例题、习题以及近年来的中考题目,编制了一套二次函数测试题,通过专家咨询、预测和进行访谈,最终开发出质量较好的二次函数学习进阶测量工具;在检验和修正学习进阶阶段,采用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苏州、南通和上海三所学校中三个班级九年级学生进行正式测试,然后将收集到的测试卷进行数据编码,采用Rasch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并依此对假设的二次函数学习进阶进行修正。本研究得到以下4个结论:第一,二次函数学习进阶模型包含六个水平:水平1,知道二次函数的定义并能根据图像判断两变量间关系是否为二次函数;水平2,能通过表格、图像初步了解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并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解析式;水平3,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并能通过图像确定二次函数的性质;水平4,知道二次函数性质之间的关系并能通过解析式确定二次函数的性质;水平5,能将二次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相互转化,初步建立起与其他概念的联系;水平6,具有完整的二次函数概念,能解决二次函数的综合问题。第二,使用不同版本教材学生的进阶水平存在差异。第三,不同性别学生的进阶水平存在差异。第四,二次函数三种表示方法的进阶水平由低到高分别是图像法、表格法、解析法;三种解析式的进阶水平由低到高分别是一般式、顶点式、两点式。最后对课程编制、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提出相应建议:在课程编制上,学生对二次函数的理解并不是严格按照直线式发展的,而是呈螺旋上升的态势。因此,应该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对二次函数课程内容进行设计。此外,沪教版教材应增加二次函数实际应用内容。在教师教学上,教师应循序渐进,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组织复习。也应加强对二次函数本质特征的教学,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在学业评价上,教师应多以开放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关注低水平学生的解题思路,寻找认知错误的根源。

何俍佳[7](2021)在《运用思维导图分析初中数学图形面积问题的研究》文中认为在新的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学科的中考复习效果,最终实现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是一线教师持续关注的话题。数学虽然是非常抽象的科目,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知识点与方法之间、方法与方法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关联性,因此非常适合运用思维导图来归纳、整理。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图形面积为切入点,以人教版初中数学学科的六本教材为基础,通过分析2014-2019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试题,运用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从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多角度对图形面积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整理与研究,以期达到优化复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进而培养数学兴趣的目的,同时为教学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思考和启发。本文通过对教材图形面积相关章节以及绵阳市2014年至2019年中考数学有关题目的归纳分析,选取常见题型的典型例题,用思维导图呈现出对应的解题思路,进而归纳出运用思维导图分析图形面积类试题的解题策略,最终达到使初中数学图形面积问题在中考复习阶段的教学更有针对性的目标。本文共分五章。在第一章中具体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明确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二章的文献综述中参阅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图形面积和思维导图方面的研究文献,并对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中涉及图形面积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分析;第三章的典型例题是在第二章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将图形面积常见题型划分为四大类,在每一类题型中选取典型例题进行示例,从而具体讲解运用思维导图解题的方法和步骤。本章还以“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为例具体设计了一个课堂教学案例;第四章对绵阳市2014-2019年中考试题中图形面积类题型进行了统计,通过对其中的典型试题进行单独分析,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借鉴与启发;第五章对运用思维导图解决图形面积问题的常用情况进行系统化、模式化总结,并阐明相应的不足和缺失,使教师和学生全面理解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在扬长避短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温馨[8](2020)在《基于中考函数应用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函数是研究客观事物变化的重要数学模型,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数学试题对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与应用能力等关键能力的考查逐渐加强,特别是函数部分,对学生的考查呈现出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发展趋势。函数的应用能力在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初中乃至高中阶段的学习和成长。本研究采用统计比较法、文本研究法、测试法、访谈法,以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为研究对象,统计和整理了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中的函数应用的设置和分布情况,以2014-2019年成都市中考数学试卷为研究样本和切入点,统计并整理了近六年成都中考试卷中函数应用题的分布、数量、分值占比、考查方式以及考查内容,在这些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上述试卷在函数应用考察上的相同点和差异性。以四道成都中考中典型的函数应用真题,结合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对考查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根据对四道典型的中考真题的分析与归纳,采用测试法对笔者所在的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实验学校初2017级(初三年级)的全体学生的函数应用能力进行测试,最后结合以上统计,积极与一线教师进行交流与探讨,提出行之有效的函数教学建议。基于本次研究所分析的成都市数学中考中函数的应用的考查形式和考察内容,结合初中阶段的函数教学内容,对学生函数应用能力的认知水平测试结果分析,得到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教师应增强自身函数应用意识,加强学生函数思维能力的培养,深刻落实课堂教学“四回归”的教学启示,并对本校高段数学教研组提出加强教师培训,加强集体备课,根据实际情况筛选课堂活动等建议。

连王伟,杨泽恒,王彭德,周绍艳[9](2020)在《云南中考和PISA关于图形与几何试题的比较研究——以云南省两所中学为例》文中认为设计由PISA2012和云南中考数学"几何与图形"方面试题组成的测试试卷,分别对城、乡两所初级中学初三部分学生进行测试,并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PISA2012和云南中考数学两部分的试题考点和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并调查分析学生对PISA试题的态度.结果显示:云南中考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较广、较深、综合性较强、思维层次较深,对从实际应用背景抽象出数学信息的要求不够;云南师生很少接触PISA数学测试的理念和试题;学生总体认为PISA试题更有趣.由此建议:云南中考应当借鉴PISA的理念,在保留选拔学生功能的同时,适当增加类似PISA数学试题中联系生活的应用问题,降低试题的难度;更加关注全体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应用意识的培养.

范洋[10](2020)在《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初中三年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关键时期,数学是初中阶段所有课程里的主干课程之一,学生在初中数学的成绩好坏直接影响学生高中数学的成绩,也影响学生是否能进入一所好的高中。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复习课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目前学习以及现实生活中所必备的数学知识和相关的技能,还可以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设计好一堂数学复习课,让学生在数学复习课中巩固知识,强化记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为他们进入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在初中数学课型中,复习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初中数学教师经常把复习课上成了习题课,有些年轻教师复习课教学设计里的教学环节进行设计时往往不符合自己班上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等等,教师往往只重视自己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教与学之间呈现脱节,学生在复习课上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因为复习课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题海战术也使学生感到非常疲惫,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渐渐的丧失学习的兴趣。面对教师和学生在复习课堂上出现的诸多问题,如何提高教师在复习课上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如何提高学生在复习课上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怎么样有效的引导学生复习以及如何精心设计复习课,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都是初中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文以岳阳市第九中学和岳阳市第六中学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三种方法,然后分析出来了这二所学校存在着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单一,没有运用思维导图,很少创设情境,很少讲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忽视教学评价,学生易错共性问题很少强调,没有分层布置作业,不重视课本题目,缺乏对解题的总结和提炼,很少用“问题串”的方式提问等问题,笔者针对这些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多媒体教学,提高复习效率、思维导图,构建整体框架、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氛围、一题多解,多种解法探究、一题多变,变式训练强化、合理评价,师生共同激励、共性问题,着重重点强调、分层作业,布置重在落实、课本题目,重视深挖讲解、题目归类,总结解题方法及规律、问题串联,启发学生思维这十二条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的策略,最后根据里面的八条策略设计了一份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和一份章节复习课教学设计案例,从而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数学联系其它学科的中考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学联系其它学科的中考题(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5 研究创新之处
    1.6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学习障碍
    2.2 数学学习障碍
    2.3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
    2.4 数学教学策略
    2.5 本章小结
3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问卷及测试卷编制
    3.1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问卷编制
    3.2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测试卷编制
    3.3 本章小结
4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实施与结果分析
    4.1 问卷及测试卷调查的实施
    4.2 调查与访谈结果统计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类型及成因分析
    5.1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类型分析
    5.2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成因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几何最值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6.1 应对情感障碍的教学策略
    6.2 应对认知障碍的教学策略
    6.3 教学建议及教学设计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7.1 研究不足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几何最值问卷调查表(预测试)
附录2 几何最值内容测试卷(预测试)
附录3 几何最值问卷调查表(正式测试)
附录4 几何最值内容测试卷(正式测试)
附录5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6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2)初中数学模型思想渗透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数学模型教学的理论依据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初中数学模型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3.1 调查研究的样本
    3.2 调查研究的方法
    3.3 调查研究的目的
    3.4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3.5 师生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3.6 调查的主要结论
第四章 初中数学模型教学的策略研究
    4.1 重视培养学生有意义学习的观念
    4.2 重视培养学生及时复习、总结思考的习惯
    4.3 教师应尽可能因材施教培养学生
    4.4 课堂问题设置合理化
    4.5 教师应重视对教材的深度开发
    4.6 教师应重视合理化课堂教学设计
第五章 研究结论、建议及反思
    5.1 结论及建议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2 访谈问卷(学生)
附录3 访谈问卷(教师)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3)基于DINA模型的初中生轴对称学习认知诊断研究 ——以石家庄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学习进阶理论
        2.1.2 认知诊断理论
    2.2 认知诊断模型
        2.2.1 认知诊断模型的梳理
        2.2.2 DINA模型的相关研究
    2.3 轴对称的教学与评价研究
        2.3.1 轴对称学习的错误概念研究
        2.3.2 轴对称教学的研究
        2.3.3 轴对称考试评价的研究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思路
    3.4 研究工具的编制
    3.5 研究对象的选取
4 实施过程
    4.1 确定轴对称的认知属性及属性层级关系
    4.2 验证并完善认知属性及属性层级关系
    4.3 确定认知属性的理想掌握模式
    4.4 建立Q矩阵
    4.5 编制测试卷
        4.5.1 预测验
        4.5.2 预测验结果分析
    4.6 正式测试
        4.6.1 测验实施
        4.6.2 数据采集
5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5.1 学生作答描述性统计分析
        5.1.1 学生在各测验项目上的得分率
        5.1.2 不同组学生得分概貌
        5.1.3 同类测验项目的作答情况
    5.2 DINA模型参数估计与拟合
        5.2.1 DINA模型项目的参数估计
        5.2.2 DINA模型项目拟合
    5.3 被试属性掌握概率与掌握模式识别
        5.3.1 被试属性掌握概率
        5.3.2 MLE算法识别被试属性掌握模式
        5.3.3 不同组被试的属性掌握概率
        5.3.4 不同组被试的属性掌握模式
        5.3.5 个体认知诊断选例分析
    5.4 轴对称知识结构的性别差异性检验
        5.4.1 学生所得总分性别比较分析
        5.4.2 认知属性掌握概率的性别比较分析
        5.4.3 掌握模式的性别比较分析
    5.5 典型错误分析
6 研究结论与思考
    6.1 研究结论
        6.1.1 认知属性与属性层级关系基本合理
        6.1.2 初中生对于轴对称各认知属性的掌握概率不同
        6.1.3 初中生轴对称掌握模式比较集中
        6.1.4 初中生轴对称的认知诊断存在性别差异
    6.2 教学建议
        6.2.1 轴对称认知属性的教学建议
        6.2.2 轴对称掌握模式的教学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6.3.1 研究不足
        6.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口语报告测验项目
    附录2 轴对称认知诊断测试卷
    附录3
后记(含致谢)

(4)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从国家教育理念的角度来看
        1.1.2 从学科特点的角度来看
        1.1.3 从学生需求的角度来看
    1.2 概念界定与辨析
        1.2.1 素养和素质
        1.2.2 人文素养
        1.2.3 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4.1 现实意义
        1.4.2 理论意义
    1.5 创新之处
2.文献综述
    2.1 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2.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2.2.3 萨顿的科学人文主义
    2.3 基于物理教学剖析初中生人文素养的相关内涵
        2.3.1 爱国之情,民族自豪感
        2.3.2 社会责任感,关心人类命运
        2.3.3 审美情趣
        2.3.4 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定的科学信念
        2.3.5 追求真理的批判精神
        2.3.6 团结协作精神
3.人文素养在初中物理各类教学资源中的呈现
    3.1 初中物理教材中人文素养的呈现
        3.1.1 判定标准的说明
        3.1.2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人文素养内涵呈现次数的统计
        3.1.3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人文素养内涵呈现的具体分析
        3.1.4 小结
    3.2 2015-2020 年广西南宁市物理中考题中人文素养的呈现
        3.2.1 判定标准的说明
        3.2.2 2015-2020 年广西南宁市物理中考题中人文素养内涵呈现的统计
        3.2.3 2015-2020 年广西南宁市物理中考题中人文素养内涵呈现的具体分析
        3.2.4 小结
    3.3 时事热点、政治新闻中人文素养在相关物理知识的呈现
    3.4 广西壮族文化中人文素养在相关物理知识的呈现
4.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现状调查
    4.1 调查对象
    4.2 调查内容
    4.3 调查结果及分析
    4.4 调查结果的成因分析
        4.4.1 社会环境不够重视物理学科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4.4.2 教师没有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初中生人文素养的意识
        4.4.3 学生自身没有形成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培养人文素养的观念
5.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原则及策略
    5.1 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原则
        5.1.1 民族性和世界性统一原则
        5.1.2 多样性和创新性统一原则
        5.1.3 自然融合原则
        5.1.4 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
    5.2 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培养的策略
        5.2.1 挖掘多方面的教学素材,巧设物理情境
        5.2.2 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5.2.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的精神
6.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培养途径的探索
    6.1 初中物理教学中人文素养和物理核心素养结合的教学片段研究初探
        6.1.1 人文素养和物理观念结合的初中物理教学片段研究
        6.1.2 人文素养和科学思维结合的初中物理教学片段研究
        6.1.3 人文素养和实验探究结合的初中物理教学片段研究
        6.1.4 人文素养和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结合的初中物理教学片段研究
7.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初中生人文素养的教学应用
    7.1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7.2 实施过程
    7.3 访谈法调查教学效果
        7.3.1 访谈对象及问题设计
        7.3.2 访谈的结果
        7.3.3 访谈得出的结论
8.结论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的不足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5)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素养导向: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的现实需要
        1.1.2 理论之需: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测评理论的缺乏
        1.1.3 实践之困:数学符号意识测评落地的困惑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数学符号相关研究
        2.1.1 数学符号的内涵
        2.1.2 数学符号的分类
    2.2 数学符号意识相关研究
        2.2.1 数学符号意识的内涵
        2.2.2 数学符号意识的构成要素
        2.2.3 数学符号意识的测评
        2.2.4 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
    2.3 核心概念界定
        2.3.1 数学符号
        2.3.2 数学符号意识
    2.4 文献综述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半结构化访谈法
        3.2.3 专家咨询法
        3.2.4 测验调查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3 研究重难点
    3.4 调查对象
    3.5 研究工具
        3.5.1 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内涵及其测评的访谈提纲
        3.5.2 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第一轮)
        3.5.3 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第二轮)
        3.5.4 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指标相对重要性判断问卷
        3.5.5 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测试卷
第4章 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指标体系探析
    4.1 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操作性定义的构建
        4.1.1 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行为表现的探析
        4.1.2 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操作性定义
    4.2 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指标体系探析
        4.2.1 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4.2.2 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指标初建
第5章 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指标体系修订
    5.1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分析
        5.1.1 一级指标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5.1.2 二级指标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5.1.3 第一轮专家意见一致性分析
    5.2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分析
        5.2.1 一级指标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5.2.2 二级指标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5.2.3 第二轮专家意见一致性分析
    5.3 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指标的确立及内涵说明
第6章 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6.1 指标权重确定的思路
        6.1.1 建立指标体系结构
        6.1.2 构造权重判断矩阵
        6.1.3 计算各指标权重
        6.1.4 一致性检验
    6.2 指标权重的确定与讨论
        6.2.1 个案分析
        6.2.2 指标权重计算结果与分析
第7章 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指标体系的初步应用
    7.1 调查对象
    7.2 测试工具
        7.2.1 测试工具的编制
        7.2.2 测试工具的质量分析
        7.2.3 数据编码
    7.3 测试的基本情况分析
        7.3.1 测试总体情况分析
        7.3.2 被试各指标表现情况分析
    7.4 与已有成果或现实情况的对比分析
        7.4.1 数学符号意识的性别差异分析
        7.4.2 数学符号意识的城乡差异分析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6)九年级学生二次函数内容学习进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函数内容是承载数学素养的重要载体
        1.1.2 二次函数是中学函数的重要内容
        1.1.3 中学二次函数的学与教困难重重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创新
第2 章 文献综述
    2.1 学习进阶的相关研究
        2.1.1 学习进阶的研究源起
        2.1.2 学习进阶的理论基础
        2.1.3 学习进阶的定义及特征
        2.1.4 学习进阶的组成要素
        2.1.5 学习进阶的研究步骤
    2.2 二次函数教与学的相关研究
        2.2.1 二次函数的课程体系研究
        2.2.2 二次函数的核心知识点研究
        2.2.3 二次函数的理解水平研究
        2.2.4 二次函数的教学困难研究
    2.3 综述小结
第3 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过程
第4 章 二次函数假设性学习进阶的构建
    4.1 关于二次函数相关课程内容的课程标准分析
    4.2 关于二次函数相关课程内容的教材分析
    4.3 二次函数假设性学习进阶的构建
第5 章 二次函数学习进阶测量工具的开发
    5.1 测量工具的编制
    5.2 预测
    5.3 试题编码说明
第6 章 二次函数学习进阶的检验与修正
    6.1 正式测试情况说明
    6.2 数据编码
    6.3 评分标准
    6.4 数据分析
        6.4.1 整体参数分析
        6.4.2 单维性
        6.4.3 项目拟合
        6.4.4 项目-被试对应
    6.5 二次函数学习进阶的修正
        6.5.1 水平1 的修正
        6.5.2 水平2 的修正
        6.5.3 水平3 的修正
        6.5.4 水平4 的修正
        6.5.5 水平5 的修正
        6.5.6 水平6 的修正
第7 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与讨论
        7.1.1 二次函数学习进阶模型包含六个水平
        7.1.2 使用不同版本教材学生的进阶水平存在差异
        7.1.3 不同性别学生的进阶水平存在差异
        7.1.4 二次函数三种表示方法和三种解析式的进阶水平
    7.2 研究建议
        7.2.1 课程编制的建议
        7.2.2 教师教学的建议
        7.2.3 学业评价的建议
    7.3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Ⅰ:九年级学生二次函数假设学习进阶专家意见咨询表
    附录 Ⅱ:第一次修订的二次函数测试题
    附录 Ⅲ:第二次修订的二次函数测试题
致谢

(7)运用思维导图分析初中数学图形面积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源于中考的命题理念
        1.1.2 图形面积问题的学情分析
        1.1.3 思维导图与数学解题策略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2. 文献综述
    2.1 图形面积的相关研究
        2.1.1 与图形面积相关的章节
        2.1.2 图形面积相关章节内容分析
        2.1.3 图形面积相关教学研究
    2.2 思维导图的相关研究
        2.2.1 思维导图的简介
        2.2.2 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研究
        2.2.3 思维导图的解题运用模式
3. 初中阶段图形面积常见题型及教学案例
    3.1 图形面积与代数恒等式
        3.1.1 教材分析
        3.1.2 典型例题
        3.1.3 思维导图示例
    3.2 常用的图形面积公式及相关结论
        3.2.1 常用的图形面积公式
        3.2.2 常用的图形面积相关结论
        3.2.3 思维导图示例
    3.3 图形面积与方程、不等式和函数
        3.3.1 图形面积与方程、不等式
        3.3.2 图形面积与一次函数
        3.3.3 图形面积与二次函数
        3.3.4 图形面积与反比例函数
    3.4 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常用求法
    3.5 初中阶段求图形面积常用方法及思想
    3.6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教学案例设计
4. “图形面积”中考考点题型统计及解题策略分析
    4.1 “图形面积”中考考点统计与题型分析
        4.1.1 2015-2019年绵阳中考卷中图形面积统计分析
        4.1.2 2015-2019年绵阳中考卷中图形面积典例分析
    4.2 绵阳中考图形面积试题的解题策略
        4.2.1 降维简化法
        4.2.2 剥离聚焦法
        4.2.3 特殊总结法
        4.2.4 思维导图法
5. 总结、不足和展望
    5.1 总结
    5.2 不足和展望
附录 绵阳2015-2019年中考题中图形面积试题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中考函数应用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现状
2.理论基础
    2.1 .初中函数应用的内容
    2.2 .初中函数应用的理论依据
3.教材分析
    3.1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
    3.2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函数应用的分析研究
4.成都市中考数学函数应用综合题研究
    4.1 .函数应用综合题的分类
    4.2 .中考函数综合应用题的知识点分布、分值统计
    4.3 .中考数学试题函数应用考查形式情况统计
    4.4 .案例分析
5.初中数学函数应用题教学现状测试
    5.1 .研究方式
    5.2 .测试对象
    5.3 .调查目的
    5.4 .测试试卷的编制
    5.5 .测试结果分析
    5.6 .教学建议
6.成功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云南中考和PISA关于图形与几何试题的比较研究——以云南省两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提出
2 文献综述
3 研究方法
    3.1 测试试卷设计
    3.2 调查问卷设计
    3.3 样本选取
    3.4 分析方式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考点对比分析
        4.1.1 关于空间立体图形三视图问题
        4.1.2 关于扇形的相关问题
        4.1.3 关于圆的相关知识
        4.1.4 关于图形面积
        4.1.5 比例问题
    4.2 试卷成绩分析
        4.2.1 两部分成绩关系分析
        4.2.2 城乡学生成绩差异分析
    4.3 关于PISA的调查分析
        4.3.1 学生对PISA数学测试的了解情况
        4.3.2 学生对PISA试题的感受情况
5 结论及讨论

(10)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必要性
    1.3 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理论依据
    2.1 复习课的界定
        2.1.1 复习课的定义与作用
        2.1.2 复习课的教学现状
        2.1.3 复习课的基本理论
        2.1.4 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与应该注意的问题
        2.1.5 复习课应遵循的原则
    2.2 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2.2.1 教学设计的概念
        2.2.2 教学设计要考虑的因素
        2.2.3 初中数学复习课与教学设计的联系
第3章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现状调查及分析
    3.1 关于学生的问卷调查
        3.1.1 调査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问卷的设计
        3.1.4 调查问卷的结果和分析
    3.2 关于教师的问卷调查
        3.2.1 调査目的
        3.2.2 调査对象
        3.2.3 调查问卷的设计
        3.2.4 调查问卷的结果和分析
    3.3 问卷调査的结果和分析
第4章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的策略
    4.1 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4.2 多媒体教学,提高复习效率
    4.3 思维导图,构建整体框架
    4.4 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氛围
    4.5 一题多解,多种解法探究
    4.6 一题多变,变式训练强化
    4.7 合理评价,师生共同激励
    4.8 共性问题,着重重点强调
    4.9 分层作业,布置重在落实
    4.10 课本题目,重视深挖讲解
    4.11 题目归类,总结解题方法及规律
    4.12 问题串联,启发学生思维
第5章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案例
    5.1 初中数学复习课的分类
    5.2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5.3 初中数学章节复习课教学设计案例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初中数学复习课学情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 2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调查问卷(教师)
附录 3 《一元二次方程》章节复习教学设计案例
致谢

四、数学联系其它学科的中考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D]. 汤奎.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初中数学模型思想渗透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D]. 王茜. 延安大学, 2021(11)
  • [3]基于DINA模型的初中生轴对称学习认知诊断研究 ——以石家庄某中学为例[D]. 顾甜怡.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9)
  • [4]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研究[D]. 农修寒. 南宁师范大学, 2021(02)
  • [5]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潘桃. 西南大学, 2021(01)
  • [6]九年级学生二次函数内容学习进阶研究[D]. 田娇.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7]运用思维导图分析初中数学图形面积问题的研究[D]. 何俍佳.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8]基于中考函数应用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D]. 温馨. 西南大学, 2020(05)
  • [9]云南中考和PISA关于图形与几何试题的比较研究——以云南省两所中学为例[J]. 连王伟,杨泽恒,王彭德,周绍艳. 数学教育学报, 2020(05)
  • [10]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D]. 范洋.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标签:;  ;  ;  ;  ;  

与其他学科相关的数学高中入学考试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