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甘薯名优品种简介

解毒甘薯名优品种简介

一、脱毒甘薯名优品种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魏海刚,王光胜,谢颂朝,徐永浩[1](2020)在《济南市现代绿色甘薯三产融合助推农民持续增收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发展甘薯现代绿色产业的关键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济南市以现代绿色甘薯提质增效为核心,实施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运用"优化结构创新链—构建技术创新链—延伸产业创新链"的三链联动转型升级机制,推进甘薯产业转型升级。本文紧紧围绕"甘薯绿色增效、农民持续增收"这一主题,全面阐述了济南市现代绿色甘薯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突出问题导向、提出创新举措,以期对我国现代绿色甘薯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启发。

肖利贞,杨育峰[2](2015)在《因地制宜选用脱毒淀粉加工型甘薯新品种》文中研究指明优良品种是甘薯生产中最重要、最活跃的一个因素,是获得高产高效的基础。各地应根据甘薯的生产用途、病害发生情况、土壤肥力水平等实际情况选用不同品种。淀粉加工型甘薯品种主要用于甘薯淀粉制品、乳酸、柠檬酸、乙醇等食品和工业加工,其特点是淀粉含量、产量均较高。国家对淀粉加工型甘薯品种的鉴定标准为淀粉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8%以上,60%以上试点淀

蔡秋亮,林淑琴[3](2014)在《漳州市甘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漳州市甘薯产业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张志勇[4](2008)在《龙岩7-3甘薯茎尖脱毒及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连城县是闻名的“中国红心甘薯干之乡”。近年来,甘薯病毒病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成为制约红心甘薯干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甘薯品种龙岩7-3为实验材料,进行茎尖离体脱毒快繁的研究,并对再生植株进行指示植物病毒检测及田间生产状况调查,旨在为连城县脱毒苗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甘薯品种龙岩7-3病毒病田间调查、指示植物病毒检测、血清学病毒种类鉴定,结果表明,连城县甘薯品种龙岩7-3病毒侵染率高达95.3%,症状以网状明脉花叶为主,其次为退绿斑和黄化等。侵染病毒主要种类是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其次为甘薯潜隐病毒(SPLV),两种病毒往往是复合侵染的。2、以植物激素6-BA、NAA、GA3及转管时间为影响因子,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分析方法,筛选出龙岩7-3最优茎尖组培方案:培养基为“MS+1.0mg/LBA+0.01mg/LNAA+0.2mg/LGA3+30g/L蔗糖+7g/L琼脂”,转管时间为第18天,其成苗率达72.4%。通过多组比较试验,筛选出最优组培苗快繁方案:培养基为“MS+0.1mg/LNAA+30g/L食用白糖”,采用浅层液体培养方法(每瓶装12.5ml培养基),其培养周期为25天,苗高达6.27cm,苗更健壮,繁殖系数在6左右,且培养基成本比普通培养基“MS+30g/L蔗糖+7g/L琼脂”大大降低。3、在茎尖组培苗的指示植物病毒检测研究中,对不同时期及接穗不同采自部位的检测效果(巴西牵牛的发病率、发病程度、发病潜育期等)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嫁接检测的时期为5-6月,其次为9—10月,不适宜在7—8月高温时检测。嫁接检测应选择在薯苗的茎中下部、茎基部上采接穗较好,而不宜在薯苗的茎顶部采接穗。在适宜的时期、适宜的部位采接穗嫁接检测,可提高检测的效率和准确率。通过指示植物病毒检测,本研究龙岩7-3茎尖组培苗的脱毒率为41.2%。4、在脱毒苗田间应用效果研究中,田间小区产量对比试验结果,龙岩7-3脱毒苗比普通苗增产为18.4%,增产效果极显着。脱毒苗增产主要是由于单株大薯薯数、薯重的增加,而单株总薯数无明显差异。通过定期挖根考种研究脱毒苗与普通苗各生长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脱毒苗田间生长表现出前期优势明显,具有茎叶生长快、薯块膨大早、膨大快的特点,且在整个生长期内茎叶生长、叶面积指数都优于普通苗。通过T/R值分析比较,脱毒苗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更协调。

李淑英,刘艳军,周鑫[5](2007)在《北京大兴甘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北京市大兴区甘薯生产状况,种植效益和加工企业等生产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当前大兴区甘薯产业发展的特点,分析了甘薯产业链较短、病虫害较多、销售网络不健全等限制甘薯产业发展因素;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甘薯加工企业,发挥企业的带动作用,启动脱毒甘薯育苗生产,加强技术服务,拓宽销售渠道等促进甘薯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肖利贞[6](2004)在《脱毒甘薯名优品种简介》文中研究表明 目前病毒病已成为导致河南省甘薯种性退化、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的重要原因。甘薯经过脱毒一般可增产20%以上,并对其外观、商品性还有所改善。因此,选用脱毒甘薯良种是取得甘薯高产的前提。选用什么品种好,要看市场需求、用途,同时还要考虑当地栽培生态条件,特别是土壤病害现状总的目标是选用抗灾、抗病、优质、高产、高效的甘薯脱毒品种。据河南省甘薯区域试验和多年生产实践可选用以下两大类甘薯优良品种。

黄学龙[7](2002)在《龙岩市农业结构调整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从分析龙岩市结构调整的现状与问题入手 ,提出了龙岩市结构调整的目标、方向、布局和相应的对策。

王守民,程爱华,王绛辉[8](2001)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对外合作的回顾与发展思路》文中指出

卢德君[9](2001)在《紧紧抓住特色产业 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文中研究指明 如何抓住当地的自然资源、名优产品等特色,推进大田种植业结构调整,是摆在基层农技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连城县林坊乡农技站能够把握新时期农技推广的机遇,开展乡镇农技推广改革,面向市场抓住特色产业,加大了以甘薯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大田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成为龙岩市发展现代农业的试点乡镇,也是全市的甘薯产业重点乡镇。2000年全乡农业总产值达5298万元,比上年增长10.55%,其中甘

安徽省农业厅!安徽省合肥市230001[10](2000)在《关于“四个一千万亩”农产品优质化工程的实施意见》文中指出对安徽省 3年内发展高档优质米、双低优质油菜、优质小麦和脱毒甘薯各 66.7公顷的农产品优质化工程 ,提出了具体措施

二、脱毒甘薯名优品种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脱毒甘薯名优品种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济南市现代绿色甘薯三产融合助推农民持续增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济南市多举措加快现代绿色甘薯三产融合发展
    1.1强化规划设计,夯实现代绿色甘薯产业融合振兴基础支撑
    1.2 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现代绿色甘薯规模转型增效提档升级
    1.3 创新驱动引领,科技赋能现代绿色甘薯产业发展新优势
    1.4 延伸产业链条,加快现代绿色甘薯三产融合,助推持续增收
2 现代绿色甘薯三产融合助农持续增收成效
    2.1 种植基地规模持续扩大,农民可持续增收基础不断夯实,高质高效专用品种占比较高
    2.2 适应甘薯市场多元化需求,强化发力名特优品种展示示范看禾选种
    2.3 夯实推广甘薯脱毒育苗体系支撑,
    2.4 产业龙头加工企业优势凸显,现代甘薯产业链延伸水平高
3 现代绿色甘薯三产融合面临主要挑战分析
    3.1 种植基地土壤生态环境较差,现代绿色甘薯产业持续发展空间受限
    3.2 创新驱动现代绿色产业有待于集聚资源,甘薯技术创新链构建遭遇短板
    3.3 现代新型甘薯经营主体需加大培植力度,精深加工带动能力还不强
    3.4 实施甘薯强链长链工程面临挑战,“旅游+”融合带动模式亟待加强
4 深度融合发展现代绿色甘薯产业对策
    4.1 加大现代甘薯产业基地建设力度,优化高效供给侧结构性创新链条
    4.2 推动脱毒育苗繁育体系主导产业升级,多元开发现代甘薯专用品类
    4.3 提升现代甘薯生产经营主体质效水平,打造泉城绿色甘薯优势品牌
    4.4 加快实现强强联合,建成现代甘薯新动能“新六产”综合运营主体

(3)漳州市甘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漳州市甘薯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 漳州市甘薯产业发展的现状
    2.1 种植区域相对集中,生产初步规模化
    2.2 新品种引进、科研育种工作稳步推进
    2.3 生产技术优化改进,种植模式多样化
    2.4 甘薯合作社积极推进产品品牌化
3 漳州地区甘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1 品种布局结构单一
    3.2 生产规模小
    3.3 加工技术水平偏低
    3.4 机械化种植尚不普及
    3.5 耕作粗放且技术不当
4 漳州市甘薯产业发展的建议
    4.1 引进名优品种,建立特色产业化基地
    4.2 实施甘薯标准化工厂育苗,规范种苗市场
    4.3 建立标准化、无公害产业基地
    4.4 以企业为依托,促进甘薯生产加工的进一步发展

(4)龙岩7-3甘薯茎尖脱毒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甘薯生产及病毒病概况
        1.2.2 甘薯茎尖组培
        1.2.3 甘薯病毒的检测
        1.2.4 甘薯脱毒苗的增产效果
        1.2.5 甘薯脱毒苗的繁育
    1.3 本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品种
    2.2 方法
        2.2.1 试验品种田间病毒病危害状况调查
        2.2.2 茎尖组织培养
        2.2.3 茎尖组培苗病毒检测
        2.2.4 脱毒苗的田间应用效果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试验品种田间病毒病发生危害状况
        3.1.1 田间发病调查
        3.1.2 指示植物病毒检测
        3.1.3 血清学病毒种类检测
    3.2 茎尖组织培养
        3.2.1 植物激素与转管时间对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影响
        3.2.2 组培苗快繁
    3.3 茎尖组培苗病毒检测
        3.3.1 不同时期嫁接检测效果
        3.3.2 不同部位来源接穗嫁接检测效果
    3.4 脱毒苗的田间应用效果
        3.4.1 脱毒苗增产效果
        3.4.2 脱毒苗生长特性
第四章 讨论
    4.1 龙岩7-3 品种病毒病危害状况
    4.2 茎尖组织培养
    4.3 茎尖组培苗病毒检测
    4.4 脱毒苗的田间应用效果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5)北京大兴甘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兴甘薯产业发展现状
    1.1 大兴区基本概况
    1.2 甘薯种植情况
    1.3 甘薯种植效益情况
    1.4 甘薯加工企业情况
2 影响甘薯产业进一步发展因素
    2.1 品种结构不合理
    2.2 甘薯病虫害的影响
    2.3 产业链较短
    2.4 销售网络还不健全
3 加快甘薯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 带动甘薯加工业的发展
    3.2 加快标准化基地的建设, 提高甘薯的品质
    3.3 实施甘薯标准化工厂育苗, 启动脱毒甘薯种苗生产及应用
    3.4 充分发挥甘薯产业协会中介作用

(8)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对外合作的回顾与发展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 “九五”期间对外农业科技合作的主要成绩
    1.1 扩大了科技人员的交流
    1.2 引进了一批重要农业种质资源
    1.3 促进了农业科研和开发工作
    1.4 改善了农业科研条件
    1.5 开展了对外经贸技贸工作
2 2001年对外农业科技合作的进展
3 今后对外农业科技合作的基本思路

(10)关于“四个一千万亩”农产品优质化工程的实施意见(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目标
2 具体措施
    2.1 建立优质新品种繁殖基地
    2.2 建立优质高产示范区
    2.3 农产品优质化工程十强县
    2.4 以适用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中心, 节本降耗
    2.5 以市场为导向, 加快优质农产品产业化开发
3 加强领导, 加大扶持力度

四、脱毒甘薯名优品种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济南市现代绿色甘薯三产融合助推农民持续增收探讨[J]. 魏海刚,王光胜,谢颂朝,徐永浩. 中国农技推广, 2020(11)
  • [2]因地制宜选用脱毒淀粉加工型甘薯新品种[J]. 肖利贞,杨育峰. 乡村科技, 2015(23)
  • [3]漳州市甘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J]. 蔡秋亮,林淑琴. 福建热作科技, 2014(04)
  • [4]龙岩7-3甘薯茎尖脱毒及效果评价[D]. 张志勇.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10)
  • [5]北京大兴甘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李淑英,刘艳军,周鑫. 北京农业, 2007(06)
  • [6]脱毒甘薯名优品种简介[J]. 肖利贞. 农家参谋, 2004(01)
  • [7]龙岩市农业结构调整探讨[J]. 黄学龙.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4)
  • [8]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对外合作的回顾与发展思路[J]. 王守民,程爱华,王绛辉. 山东农业科学, 2001(06)
  • [9]紧紧抓住特色产业 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J]. 卢德君. 福建农业, 2001(12)
  • [10]关于“四个一千万亩”农产品优质化工程的实施意见[J]. 安徽省农业厅!安徽省合肥市230001. 安徽农学通报, 2000(02)

标签:;  ;  

解毒甘薯名优品种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