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术语的起源(一)科技术语发展的三项研究

探索术语的起源(一)科技术语发展的三项研究

一、术语探源(一) 科技名词发展考察三则(论文文献综述)

韩少芬[1](2018)在《无产阶级专政汉译概念史考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言转向被认为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变化。它关注名词或概念背后的政治、社会、文化和历史的深层内涵,认为它深深植根于特定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今天在历史学领域所强调的概念史或观念史的研究,是在宏观历史的背景下重新认识词汇,从词汇形式或概念的起源探讨词汇生成的深层语境。本文运用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历史文献研究法与文本学和语言学政治学研究方法,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进行考证,进而考证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史,回到彼时复杂的历史语境,从而重新解读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本文的第一部分为前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课题的来源,研究的意义,学术前史,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进行追溯。无产阶级专政是历史上首次提出的由无产阶级这个一直受压迫、受剥削的人口的多数来掌握政权的国家形式。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之后建立一种新型的由无产阶级直接掌握生产资料,直接参加国家社会管理和政治生活,实行普选制、委员制、廉薪制、问责制、罢免制等民主制度的国家形式。第三部分主要考察无产阶级专政思想传入中国之后,“Diktatur des Proletariats”的汉译史。在历史演变和相互博弈的过程中,“无产阶级专政”在同“无产阶级的独裁政治”、“劳动者之专断”、“无产阶级的狄克推多制”和“劳动专政”等诸多语言形式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Diktatur des Proletariats”的标准汉译词。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从“无产阶级专政”到“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发展史。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总结革命经验的情况下,对中国应该建设怎样的国家,分别给出如下答案:无产阶级专政,工农民主专政,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最后对“无产阶级专政”概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疏义。

冯书静[2](2015)在《中国古代的“力”与“势” ——基于力学知识的探讨》文中指出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科技史学者对传统力学知识及其文化传统倾注了大量精力。学者们以中国古人的经典着作、实践力学知识或思维方法等为切入点,对中国传统力学知识和西学东渐以来的力学传统分别进行了探究。虽然如此,尚缺乏对一些基本力学概念的系统性研究。本文在前贤们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首次系统梳理了中国传统力学知识及两次西学东渐以来力学知识中“力”与“势”概念的源流与演变脉络,并考察其文化意蕴。本文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本文以经典文献为基础,对中国古代力学知识中的“力”概念及其相关知识进行了探究。笔者从科技训诂和知识的心理发生角度,研究中国古代力学知识中“力”的字形演化、概念演变以及与“力”相关的其他知识,发现古人无论是对“力”的形象描述,还是对“力”的作用效果描述,皆采用直观的、形象化的方式来表达。另外,由于古人在探究自然知识时,善于直觉思维和关联思维而缺乏逻辑思维,因而他们在探讨与“力”相关的很多问题时,未能根据逻辑推理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抽离出“力”及其相关的理论定义,即尚未把中国传统力学知识提升为理性知识。其次,本文研究发现“势”概念的发展变化类似一个倒立金字塔。“势”最早由一种单纯的生活语言逐渐演化为蕴含文史哲等多学科的抽象涵义,有其独特的东方文化传统。另外,由于中国古人善于用“势”,因而把很多无法描述或解释清楚的现象通常用“势”来表达,然而从现代自然科学知识的发生及认知规律上来看,在某种程度上或多或少地削弱了人们探究事物本原的热情和动机。再次,本文对两次西学东渐以来的科技着作中“势”涵义的演变进行了梳理。发现第一次西学东渐时期,“势”主要继承了其传统涵义;第二次西学东渐以后,晚清学界既传承了“势”的古代涵义,又逐渐有意识地创造了“势”的新术语,即对出现的新事物,用本土原有字、词新造一个词语或术语以表达其新意。其最为突出的表现在电学译着中,学者们引入新术语“电势”来表达“电动势”、“电位”、“电位差”等意。最后,本文探究了晚清科技译着中“力”与“重、功、能、势力”的关系及演变。首先发现跨文化翻译的科学知识中存在术语混乱问题。其次,可知西方力学知识的传入使人们对“力”与“功”、“能”的认识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并引入“力”与“功”、“能”的计算公式,反映出19世纪西方力学知识的表达建立在数学基础上。再则,对比王国维所译《势力不灭论》及其英文底本的内容,发现《势力不灭论》的英文底本On the Interaction of Natural Forces全文,没用任何一个energy单词,而采用power、force以及与force相关的组合词或词组表述“势力”,即“能量”。本文作者认为王国维用“势力”译natural forces,实属借用中国本土文化“势力”以表达近代物理学概念“能量”,这无疑是回归“势”的本意,即自然界的力和能量。探究中国古代力学知识中的“力”和“势”概念的源流与演变可以看出,基于多元一体的中国文化传统,很难理出一个完整的力学体系,但中国古代力学知识的产生及其传承与传统思维紧密相连,这些传统思维由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类比思维等多种思维模式融会贯通而成,正是在这种传统思维的框架内产生了直观、生动且多变而又实用的中国古代力学知识传统。

杨敬宇[3](2001)在《术语探源(一) 科技名词发展考察三则》文中研究说明

二、术语探源(一) 科技名词发展考察三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术语探源(一) 科技名词发展考察三则(论文提纲范文)

(1)无产阶级专政汉译概念史考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学术前史
        1.概念史研究
        2.“无产阶级专政”概念研究
    (三)研究方法
        1.概念史研究方法
        2.文本学和语言学政治学研究方法
        3.历史文献研究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无产阶级专政概念溯源
二、“DiktaturdesProletariats”的汉译史
    (一)无产阶级专政思想传入中国
        1.译词“无产阶级独裁”的考证
        2.译词“劳动阶级之专制”、“劳动者专制”的考证
        3.译词“平民专断”、“劳动者之专断”和“劳动专断”的考证
        4.译词“无产阶级的狄克推多制”考证
三、从“无产阶级专政”到“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发展史
    (一)工农民主专政
    (二)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三)人民民主专政
四、“无产阶级专政”概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疏义
    (一)译词方面
    (二)概念发展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2)中国古代的“力”与“势” ——基于力学知识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问题提出
    2 研究基础
        2.1 国内研究现状
        2.2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思路及方法
    4 创新之处
第1章 中国传统的“力”概念及其相关知识
    1.1 古人对自然现象中的“力”描述
        1.1.1 古人对“力”概念的形象描述
        1.1.2 古人对“力”内涵的类化抽象描述
    1.2 与“力”相关的其他知识
        1.2.1 古人对“力”与“重”关系的认识
        1.2.2 古人对“力”与“功”、“劲”、“运动”关系的认识
        1.2.3 “力”的泛化:以王充《论衡·效力篇》为例
    1.3 小结
第2章 中国传统的“势”概念及其相关知识
    2.1 “势”字之源再考
    2.2 “势”在自然现象中的概念及变化
        2.2.1 古人用“势”描述与力有关的自然现象
        2.2.2 古人用“势”描述与能量相关的自然现象
        2.2.3 古人广泛用“势”描述多种客观存在
    2.3 “势”在其他领域中的涵义及其变化
        2.3.1 兵家之“势”
        2.3.2 法家之“势”
        2.3.3 书画之“势”
        2.3.4 文学之“势”
        2.3.5 古代算术之“势”
    2.4 小结
第3章 西学东渐后“势”涵义的传承与演变
    3.1 两次西学东渐后“势”概念的传承
    3.2 晚清科技译着中“势”涵义的演变
        3.2.1 力学译着中的“势”
        3.2.2 电学译着中的“势”
    3.3 小结
第4章 西学东渐后与“力”相关的概念演变
    4.1 “力”与“重”、“功”、“能”概念的相互关系
    4.2 “力”与“势力”的关系:以《势力不灭论》为例
        4.2.1 《势力不灭论》的翻译及其英译底本考
        4.2.2 《势力不灭论》与其英译底本(1873年NewYork版)的对照
    4.3 小结
第5章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四、术语探源(一) 科技名词发展考察三则(论文参考文献)

  • [1]无产阶级专政汉译概念史考证[D]. 韩少芬. 广西师范大学, 2018(01)
  • [2]中国古代的“力”与“势” ——基于力学知识的探讨[D]. 冯书静.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5(04)
  • [3]术语探源(一) 科技名词发展考察三则[J]. 杨敬宇. 科技术语研究, 2001(04)

标签:;  ;  

探索术语的起源(一)科技术语发展的三项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