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化疗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热化疗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一、热化疗对人体结肠癌LoVo细胞中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娄陈美[1](2021)在《组蛋白纳米热化疗制剂的制备及耐药乳腺癌细胞杀伤研究》文中认为具有光热/药物协同治疗功能的纳米制剂在耐药肿瘤治疗中具有潜力,可在输送药物的同时通过高温抑制耐药基因表达,从而逆转肿瘤耐药。但是,治疗效率低,治疗深度差是热化疗纳米制剂在耐药肿瘤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热化疗纳米制剂在耐药肿瘤中的治疗效率,本研究从耐药基因表达位置和多数抗癌药物的机制出发,构建了能靶向细胞核的组蛋白热化疗纳米制剂。组蛋白是一类碱性蛋白,在细胞核外被加工,可通过门控运输进入细胞核,是一种天然的核靶向载体材料。我们从组蛋白的生物功能特点出发,设计并制备了一种由组蛋白(histone)、小分子光热治疗剂(IR825)和临床化疗药物阿霉素(DOX)构成的核靶向纳米热化疗制剂DIR825@histone,能将热化疗协同治疗精准地作用于肿瘤细胞核,可有效提升耐药肿瘤治疗效率。将IR825与组蛋白按不同质量比例进行化学偶联后自组装能形成不同粒径的IR825@histone纳米粒子。当IR825与组蛋白的质量比为1:10时,能得到小尺寸的IR825@histone纳米粒子。将DOX与IR825@histone以质量比1:10混合制备热化疗纳米制剂DIR825@histone,其中DOX的载药量为5.9%。在模拟生理条件下(pH 7.4,37℃),DIR825@histone具有缓慢的释药性质(48小时内药物累积释放率为41.2%),但在激光照射下(1 W/cm2,10 min),DIR825@histone在2小时内的药物累积释放率为40.8%,表现出良好的光热药物控释能力。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DIR825@histone 可被高表达P-gp的人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R)摄取并定位于细胞核内。由于能跨越细胞质膜将化疗药物DOX递送至细胞核,DIR825@histone对MCF-7和MCF-7/ADR细胞表现出几乎相同的抑制能力,IC50分别为1.98±0.15 μg/mL和2.69±0.26 μg/mL。由于具有核靶向特性,DIR825@histone显示出更强的光热治疗效果,包括直接破坏细胞核,诱导细胞凋亡,显着下调P-gp和HSP-90蛋白表达。上述结果表明,DIR825@histone介导的核靶向光热化疗协同治疗不仅能有效杀伤耐药细胞,还能显着下调与肿瘤发展相关的基因。因此,DIR825@histone及其介导的核靶向热化疗在耐药肿瘤治疗方面具有潜力。

李凯悦[2](2020)在《基于系统药理学分析扶正消瘤汤抗结肠癌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癌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号杀手,而结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有着发病率增高、患者年轻化的发展趋势,这给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结肠癌起病隐匿,不易察觉,容易发生远端转移,并且确诊时大多数已经发展到了中期或者晚期。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其病因与饮食、疾病、遗传等因素有关,现在的治疗方式主要采用手术和化疗等方法。现代医学疗法在治疗结肠癌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不足与局限,而中国传统医学(TCM)配方在癌症治疗方面的疗效已经得到证实。研究显示,在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时,辅以扶正消瘤汤,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扶正消瘤汤的使用,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提高免疫力,降低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其确切的治疗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主要运用集合了吸收、分布、代谢和分泌(ADME)筛选的系统药理学方法,以及药物靶向、网络、通路分析等技术,从不同水平剖析了中国医学配方扶正消瘤汤能够有效治疗结肠癌的作用机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从TCMSP数据库中得到扶正消瘤汤7味草药包含的所有化合物,通过OB和DL参数筛选,得到74个活性化合物,进而获得104个与结肠癌疾病相关的药效靶点;(2)靶点GOBP富集分析,发现这些靶点对应的生物学过程大多与结肠癌疾病相关;(3)化合物-靶点互作网络的构建,得到了一系列可能发挥重要治疗作用的活性分子和药效靶点,例如槲皮素、芹菜素、木犀草素、熊果酸、山奈酚等活性化合物以及ESR1、AR、NOS2、PTGS2、GSK3B等作用靶点;(4)靶点-疾病-疾病类型互作网络的构建,发现药物靶标与23种结肠癌相关疾病有着密切关系,主要有结肠肿瘤、肿瘤转移、结直肠肿瘤、炎症、疼痛、胃肠道出血等,并将这23种疾病分为了7类;(5)靶点-通路互作网络的构建,得到了10条与结肠癌紧密相关的生物学通路,有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6)“结肠癌疾病通路”的整合,得到了凋亡模块、炎症模块和血管生成模块三个典型的治疗模块。(7)靶点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和生存分析,发现有39个基因在结肠癌中下调,65个基因在结肠癌中上调。PLAU、BIRC5、FOS、ESR1等在肝癌或肺癌中有表达差异,扶正消瘤汤中的活性分子可能作用于这类靶标参与结肠癌转移的预防和治疗。CYP19A1低表达组表现出良好的生存状态。综合的系统药理学提供了明确的方法来说明扶正消瘤汤治疗结肠癌的分子机制,扶正消瘤汤中的多个分子作用在多个靶点上,协同调节多个生物学通路,同时通过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反应、抑制血管生成等多种途径来发挥作用,达到对结肠癌的治疗效果。系统药理学为中药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确实可行的理论和方法,将有助于全面、系统、深刻、透彻地从分子水平和系统水平揭示中药和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这也将促进传统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汪晓河[3](2019)在《夏枯草消瘤合剂主要化学成分定性鉴别及抗NSCLC初步药效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HPLC-TOF/MS平台建立夏枯草消瘤合剂中主要化学成分快速定性鉴别的检测方法;利用荷瘤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研究夏枯草消瘤合剂抗NSCLC初步药效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指导临床上用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临床应用现状分析:随机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1-2018.6时间段肿瘤科使用夏枯草消瘤合剂的住院病人,分析夏枯草消瘤合剂应用的癌症种类及肺癌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2、实验部分:(1)夏枯草消瘤合剂主要化学成分分析采用ACE C18(3.0 mm×150mm,3.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A)和0.1%甲酸水(B),梯度洗脱;柱温25℃;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共同监测,参比离子m/z 121.9856,1033.9881;扫描范围m/z 100-1200;利用对照品、质谱信息、综合文献研究建立数据库对各色谱峰进行定性鉴别及药材归属。(2)采用C57BL/6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小鼠32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顺铂、夏枯草消瘤合剂、同时给予顺铂和夏枯草消瘤合剂,给药期间对小鼠的大体情况、体重、肿瘤大小进行动态观察记录;给药12天后脱颈处死,剥取肿瘤组织,计算抑瘤率;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的病理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的Cyclin D1蛋白、P16蛋白的表达。结果:1、临床应用现状分析:夏枯草消瘤合剂在我院临床用于治疗各种癌症,其中肺癌占据90%以上,且治疗肺癌主要针对的中医证候为气阴两虚证。2、实验部分:(1)运用HPLC-TOF/MS技术快速鉴别得到夏枯草消瘤合剂中37种主要化学成分,并对主要成分进行了药材归属。(2)整合荷瘤小鼠大体观察、体重、肿瘤生长情况发现,夏枯草消瘤合剂能显着改善荷瘤小鼠的生存质量;与模型组相比,夏枯草消瘤合剂组、顺铂组和联合用药组的抑瘤率分别为15.79%、18.90%、50.94%;联合用药组的增效率为1.1599;病理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肿瘤组织细胞轮廓清晰,生长旺盛,无坏死出现,细胞核大深染;而各给药组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变、坏死区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给药组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联合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均显着下调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Cyclin D1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夏枯草消瘤合剂合剂在我院临床用于治疗各种癌症,以气阴两虚型肺癌居多,且疗效显着;夏枯草消瘤合剂所含化学成分丰富,本课题建立了一种HPLC-TOF/MS快速定性鉴别其所含主要化学成分的检测方法;夏枯草消瘤合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NSCLC生长,与化疗药顺铂联用疗效更佳;免疫组化结果提示,夏枯草消瘤合剂抑制肿瘤生长可能是通过下调Cyclin D1蛋白和上调P16蛋白的表达。

王爱磊[4](2018)在《芒柄花黄素对结肠癌影响及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范围内最多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在临床上也统称为大肠癌,结肠癌细胞和直肠癌细胞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结肠癌和直肠癌的临床治疗原则也基本相似。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3位,列于肺癌和乳腺癌之后;死亡率位于全球恶性肿瘤的第4位。在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5位。2015年统计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约为37.6/10万,死亡率约为19.1/10万。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结直肠癌的患病危险性逐渐增加。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结直肠癌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积极对结直肠癌开展有效治疗,可大大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因此对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的深入研究尤为重要。目前,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和化学治疗。结直肠癌根治术后,5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或转移而死亡,化疗药物可以提高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但是,化疗药物影响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作用于人体的正常细胞。其破坏快速分裂的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破坏毛囊细胞、口腔和胃肠道黏膜细胞、红细胞和白细胞等。因此,化疗药物的非特异性作用可以引起诸多副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传统中药对肿瘤的治疗发挥积极意义,并且有良好的耐受性。所以,积极开发具有抑瘤作用且副作用小的中药制剂尤显重要。芒柄花黄素(Formononetin,Form)又名刺芒柄花素、芒柄花素,是一种生物活性异黄酮,可以抑制多种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但对结直肠癌的研究报道不多且不深入。本研究选用结肠癌SW1116、HCT116细胞株为研究对象,研究刺芒柄花素对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及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应用移植肿瘤动物模型,研究芒柄花黄素对动物结肠癌的体内的作用效果及机制。为芒柄花黄素治疗结直肠癌提供实验依据。第一部分芒柄花黄素对结肠癌细胞SW1116和HCT116生长、增殖及侵袭影响的研究。目的:检测Form对结肠癌细胞SW1116及HCT116生长、增殖、侵袭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明确Form对结肠癌的作用效果。方法:常规培养结肠癌细胞SW1116及HCT116,MTT法测定Form对结肠癌细胞SW1116及HCT116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周期测定,Transwell法测定Form对结肠癌细胞SW1116及HCT116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1.Form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以20、50、100、200μM浓度的Form作用于正常结肠上皮细胞株NCM460和结肠癌SW1116和HCT116细胞株24、48和72h后,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且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而Form对正常结肠上皮细胞株NCM460的生长同样具有抑制作用,但同最高浓度Form(200μM)对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和HCT116最长作用时间(72h)抑制率(83.67±4.32%、86.2±5.48%)相比,Form对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株NCM460(18.26±3.09%)抑制作用较弱。2.Form对结肠癌细胞周期及增殖指数的影响培养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和HCT116,以不同浓度的Form(20、50、100μM)作用于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测定Form对结肠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用上述浓度Form作用于结肠癌SW1116和HCT116细胞株48h后,结果表明,随着Form浓度的逐渐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上升,100μM Form作用结肠癌SW1116和HCT116细胞48h后,G0/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上升至79.2%、79.7%。说明Form对结肠癌细胞SW1116及HCT116细胞周期具有明显阻滞作用,阻滞于G0/G1期。随着Form浓度的逐渐增加,PI值逐渐降低。3.Form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培养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株(NCM460)和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和HCT116),以不同浓度Form(50、100μM)作用于细胞24 h,Transwell法观察Form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Form可抑制结肠癌细胞SW1116及HCT116的侵袭能力,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但对正常结肠上皮细胞株NCM460的侵袭能力无抑制作用。小结:1.Form可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且抑制作用具有剂量及时间依赖性;2.Form对结肠癌细胞周期阻滞发生于G0/G1期,Form可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且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3.Form可抑制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且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第二部分:芒柄花黄素对结肠癌细胞作用机制研究。目的:通过检测Form对结肠癌细胞miR-149及EphB3mRNA、信号通路分子、细胞周期及侵袭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抑瘤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检测Form对结肠癌细胞SW1116及HCT116周期蛋白CyclinD1、Cyclin B1及MMP-2/9、p-ERK、p-AKT、p-PI3K和p-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RT-PCR检测Form处理结肠癌细胞SW1116及HCT116后miR-149及EphB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应用瞬时转染技术研究 miR-149和EphB3基因在Form对结肠癌细胞SW1116及HCT116生长及侵袭影响中的作用。结果:1.Form对结肠癌细胞SW1116及HCT116 CyclinD1、Cyclin B1、MMP-2/9及AKT/PI3K/ERK/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Form可抑制结肠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且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而对周期蛋白Cyclin B1的表达无影响。Form可下调MMP-2及MMP-9的表达,且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Form显着下调结肠癌细胞SW1116及HCT116p-AKT、p-PI3K和p-STAT3的表达,而对p-ERK的表达无影响,并且总ERK、AKT、PI3K和STAT3蛋白水平在Form作用前后无统计学差异。2.Form对正常结肠上皮细胞株NCM460和结肠癌细胞株SW1116、HCT116 miR-149及EphB3mRNA表达的影响同对照组比较,Form能上调结肠癌细胞SW1116及HCT116miR-149的表达,且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而Form对EphB3m RNA的表达呈现出相反的作用效果,即下调其表达,并且同样显示出剂量依赖性(P<0.05)。但Form在低浓度时对正常结肠上皮细胞株NCM460的miR-149及EphB3mRNA表达无影响,而在高浓度(100μM)时上调miR-149表达,下调EphB3mRNA表达。3.miR-149及EphB3 siRNA转染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HCT116及鉴定同对照组比较,miR-149 mimic转染组SW1116和HCT116细胞miR-149的表达显着上升,表明miR-149 mimic转染成功。siRNA Eph B3RT-PCR结果表明,siEph B3 200nM组及siEphB3 300nM组EphB3mRNA的表达显着低于siRNA对照组及siEphB3 100nM组,且siEphB3 200nM组及siEphB3 300nM组间的表达差异不具有显着性,提示200nM siEphB3即可明显达到沉默EphB3mRNA的效果。4.miR-149转染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HCT116后对其EphB3表达的影响miR-149转染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HCT116后,EphB3在上述两种细胞的表达均显着降低,提示miR-149对EphB3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5.Form对miR-149转染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HCT116后细胞活性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对照组、Form组、mimic-NC+Form组和mimic miR-149+Form组SW1116细胞活性分别为1.0±0.0、0.39±0.14、0.41±0.18和0.18±0.06;其侵袭细胞数分别为168.2±16.3、67.5±12.0、72.0±18.6和28.3±2.8。对照组、Form组、mimic-NC+Form组和mimic miR-149+Form组HCT116细胞活性分别为1.0±0.0、0.41±0.16、0.42±0.28和0.19±0.07;其侵袭细胞数分别为146.8±11.5、56.2±5.6、58.8±7.2和26.7±5.1。结果表明:上调miR-149表达后Form能抑制SW1116和HCT116细胞活性及侵袭能力。6.Form对siEphB3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HCT116后细胞活性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对照组、Form组、siNS+Form组和siEphB3+Form组SW1116细胞活性分别为1.0±0.0、0.49±0.17、0.51±0.24和0.11±0.02;其侵袭细胞数分别为189.6±10.2、63.7±5.9、61.8±4.6和11.2±1.8。对照组、Form组、siNS+Form组和siEphB3+Form组HCT116细胞活性分别为1.0±0.0、0.52±0.19、0.51±0.10和0.22±0.08;其侵袭细胞数分别为171.5±12.0、72.3±9.5、69.4±8.2和12.2±5.0。提示siEphB3后Form能抑制SW1116和HCT116的细胞活性及侵袭能力。小结:1.Form对结肠癌细胞周期阻滞作用是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实现的,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抑制作用通过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MMP-9实现的,Form可下调结肠癌细胞p-AKT、p-PI3K和p-STAT3的表达。2.Form可上调结肠癌细胞miR-149的表达,同时下调EphB3mRNA的表达,且具有剂量依赖性。3.miR-149mimic成功转染;200nM siEphB3即可明显达到沉默EphB3mRNA的效果。4.miR-149对结肠癌细胞EphB3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5.上调miR-149表达后Form能抑制SW1116和HCT116的细胞活性及侵袭能力。6.沉默EphB3后Form能抑制SW1116和HCT116的细胞活性及侵袭能力。第三部分:芒柄花黄素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目的:通过建立结肠癌移植瘤的动物模型,观察Form在体内的抑瘤效果,验证体外实验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裸鼠移植肿瘤模型,测定Form对肿瘤体积、湿重的影响,计算抑瘤率。HE染色观察Form处理荷瘤小鼠后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计数肿瘤组织PCNA阳性细胞,检测肿瘤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CylinD1及细胞侵袭相关蛋白MMP-9的表达。结果:1.腺病毒感染HCT116细胞效果应用RT-PCR鉴定腺病毒(Ad-EphB3)及空载腺病毒(Ad-GFP)感染HCT116细胞结果表明,腺病毒(Ad-EphB3)成功感染HCT116细胞,腺病毒(Ad-EphB3)感染HCT116细胞中EphB3mRNA的表达高于空载腺病毒(Ad-GFP)感染HCT116细胞中EphB3mRNA的表达。2.构建了裸鼠结肠癌HCT116细胞和Ad-EphB3感染HCT116细胞移植瘤模型左侧腋窝接种结肠癌细胞后,第5天左右开始可以触及局部结节,瘤体渐增大,所有裸鼠均形成瘤体。移植瘤形状尚规则,多为结节状,有不典型的分叶,初期瘤体表面尚光滑,但随着瘤体的逐渐增大,部分瘤体内发暗,有坏死及出血。3.裸鼠体重及一般状况变化用药期间观察发现,三组裸鼠的体重均逐渐增加,对照组、Ad-EphB3+Form组及Form组的净增加体重分别为4.82±0.62g、5.13±0.81及4.91±0.53 g,经统计学检验,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裸鼠结肠癌移植瘤模型建立过程中及给药后的观察过程中,饮食未见明显变化,精神状态良好,活动自如。4.Form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4.1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生长曲线以用药天数为横坐标,以计算出的肿瘤体积为纵坐标(V/mm3),绘制肿瘤生长曲线。从生长曲线看,对照组裸鼠移植瘤第11、14、17、20、23及26天的平均体积分别为60.05±9.2mm3、102.2±10.2mm3、207.2±19.8mm3、265.0±24.3mm3、421.2±40.7mm3及640.0±45.1 mm3,Ad-EphB3+Form组的相应天数平均体积分别为72.8±6.3mm3、107.9±9.8mm3、149.9±13.5mm3、192.2±17.4mm3、253.8±20.6mm3及409.7±32.4mm3,Form组的相应天数平均体积分别为52.6±4.3mm3、97.3±8.8mm3、130.1±11.5mm3、173.5±15.4mm3、213.9±19.1mm3及308.8±29.7mm3,Form组和Ad-EphB3+Form组的裸鼠移植瘤体积均低于对照组,且Form组的裸鼠移植瘤体积低于Ad-EphB3+For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2.Form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湿重、抑瘤率的影响第26天处死裸鼠后,无菌剥离裸鼠肿瘤组织并称取湿重,对照组、Ad-EphB3+Form组及Form组肿瘤湿重分别为0.78±0.10g、0.54±0.06 g及0.42±0.05g。经方差分析,同对照组比较,Form组及Ad-EphB3+Form组肿瘤湿重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orm组肿瘤湿重低于Ad-EphB3+For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Form处理荷瘤裸鼠后,Form组及Ad-EphB3+Form组抑瘤率分别为46.41±5.90%及30.26±7.88%。经独立样本的t检验,两组差异具有显着性。5.Form作用后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的光镜形态学观察HE染色后,对Form处理荷瘤小鼠后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镜下可见移植瘤细胞呈明显异型性改变,细胞大小不一,细胞核大小、形状及染色不一,核分裂像易见,肿瘤组织内可见部分区域坏死。同对照组比较,Form组和Ad-EphB3+Form组肿瘤组织内坏死范围多见并广泛,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且Form组较Ad-EphB3+Form组肿瘤组织内坏死范围、纤维组织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更明显。6.Form作用后裸鼠结肠癌移植瘤PCNA免疫组化结果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同对照组比较,Form组和Ad-EphB3+Form组肿瘤组织PCNA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降低,且Form组PCNA阳性细胞比例低于Ad-EphB3+Form组。7.Form作用后裸鼠结肠癌移植瘤CyclinD1、MMP-9免疫组化结果应用免疫组化检测Form处理荷瘤小鼠后肿瘤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CylinD1及细胞侵袭相关蛋白MMP-9的表达,结果表明:同对照组比较,Form组和Ad-EphB3+Form组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CylinD1、MMP-9的表达降低,且Form组CylinD1、MMP-9的表达低于Ad-EphB3+Form组。小结:1.腺病毒(Ad-EphB3)成功感染HCT116细胞;2.裸鼠结肠癌移植瘤形成良好,成瘤率为100%;3.Form能抑制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生长,且EphB3mRNA可削弱Form的抑制作用效果;4.Form促使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组织坏死,且EphB3mRNA可削弱Form的作用效果;5.Form抑制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细胞PCNA、CylinD1和MMP-9的表达,且EphB3mRNA可削弱Form的作用效果。结论:1.Form可上调结肠癌细胞miR-149的表达,继而作用于其靶基因EphB3,引起靶基因的表达降低;2.Form通过下调结肠癌细胞p-AKT、p-PI3K和p-STAT3信号通路发挥抑瘤作用;3.Form通过抑制结肠癌细胞CyclinD1表达,引起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继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且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同时,抑制MMP-2/9的表达,对结肠癌的侵袭发挥抑制效应,且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4.Form可抑制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

范凌[5](2017)在《气体信号分子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程进展中的临床意义》文中指出背景: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是目前人类发现的三种气体信号分子,它们广泛调节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在体内的代谢异常与许多临床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密切相关。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许多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体内内源性H2S、NO和CO浓度发生了改变,例如白血病、肺癌、肝癌等;本项目组前期研究发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发病时血浆中H2S水平升高,治疗缓解后下降;应用外源性H2S能够促进培养的HL-60细胞增殖,通过实验证明了内源性H2S参与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过程。同时我们猜测血液系统其他恶性肿瘤血中H2S浓度也可能发生了改变,与NO和CO的变化趋势可能一致。由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成年人中最多见的一种非霍奇金淋巴瘤,对它的研究临床意义较大,因此,设计了本课题,以探讨H2S、NO和CO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在我们国家,对于DLBCL的治疗,目前化疗仍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随着新药物的应用,总有效率和5年生存率已经明显提高,但是仍未达到理想状态,因此治疗前后对其预后评估非常重要,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方法是用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来评估,本实验将同时研究血浆H2S、NO和CO水平与IPI评分之间的关系,即以IPI评分为参照探索气体信号分子在DLBCL预后评估中的作用,以期为IPI评分体系谋求新的指标。目的:1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气体信号分子H2S、NO和CO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2探讨血浆H2S、NO和CO水平与IPI评分之间的关系,以IPI评分为参照探索H2S、NO和CO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患者选择:观察组为本院诊治的住院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行组织活检,经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确诊的DLBCL病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56岁,均为首次发病来我院就诊,未接受过放疗化疗等治疗,不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明显的感染、其他良恶性肿瘤、血液系统其他的病患和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等。按照IPI评分,0-1分10例(低危组),2分9例(低中危组),3分11例(高中危组),4-5分6例(高危组)。对照组30例为同期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所选的DLBCL病例与对照组相比,在性别、年龄、肝脏和肾脏功能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方案经过了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2血浆中H2S浓度测定:观察组化疗前及化疗后均在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m L于EDTA-K2抗凝的试管中,放入低温离心机中以3000r/min离心10min(r=13.5)后,分离血浆,移至EP管中,密封后存放入-70℃冰箱中待测。DLBCL病例经化疗4个疗程缓解后再次进行抽血复查H2S浓度。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的采集、处理、储存和检测方法同观察组。血浆H2S浓度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3血浆NO的测定:观察组在化疗前及化疗后均在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m L于肝素抗凝试管中,放入低温离心机中以3000r/min离心10min后,移取血浆于EP管中,盖盖密封后放入-70℃冰箱中保存待测,测定前将标本室温复融后,3000转/分离心10分钟,然后用移液器吸取上清液检测。血浆NO浓度我们使用一氧化氮试剂盒(即硝酸还原酶法)来检测。4血浆CO的测定: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在早晨空腹状态,抽取肘静脉血2 m L,放入低温离心机中以3000r/min离心10min后,移取血浆于EP管中,盖盖密封后放入-70℃冰箱中保存待测,测定前将标本室温复融后,3000转/分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测定。采用Chalmers血红蛋白结合及联二亚硫酸盐还原法,测定血浆CO水平。5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化疗前后血中H2S、NO和CO浓度的变化。结果: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前血浆中H2S水平升高,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化疗完全缓解后,血浆中H2S水平下降,显着低于化疗前(P<0.01),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化疗部分缓解后,血浆中H2S水平下降,显着低于化疗前(P<0.01),但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前血浆中NO水平升高,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化疗完全缓解后,血浆中NO水平下降,显着低于化疗前(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化疗部分缓解后,血浆中NO水平下降,显着低于化疗前(P<0.01),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前血浆中CO水平升高,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化疗完全缓解后,血浆中CO水平下降,显着低于化疗前(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化疗部分缓解后,血浆中CO水平下降,显着低于化疗前(P<0.01),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4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浆中H2S、NO和CO水平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H2S与NO和CO呈正相关,治疗前(r=0.807、0.788,P<0.01),治疗完全缓解后(r=0.746、0.691,P<0.01)。5 IPI4-5分组H2S、NO和CO水平高于IPI0-1分组、2分组和3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IPI3分组H2S、NO和CO水平高于IPI0-1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前血浆中H2S、NO和CO水平明显升高,经化疗缓解后血浆中H2S、NO和CO水平明显下降;三者参与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2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浆中H2S、NO和CO水平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H2S与NO和CO呈正相关。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浆中H2S、NO和CO浓度与IPI评分有关联,可辅助判断疾病的预后。

徐晓红[6](2010)在《抗肿瘤双特异免疫导向治疗制剂CAtin的表达及其体内外抑瘤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由抗体介导的免疫靶向治疗是肿瘤生物治疗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其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作为靶向工具的抗体分子量比较大、侵透性差、稳定性弱;所应用抗体多为鼠源抗体,免疫原性较高;所应用抑癌分子特异性较低,存在损伤正常细胞的隐患等。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表面的高度糖基化癌胚蛋白。人源化的抗CEA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Fv fragment, scFv) T84.66对CEA具有较高特异性,已普遍应用于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的诊断和免疫治疗,其疗效已为临床Ⅰ期试验所证实。且scFv T84.66具有结合活性高、侵透性强、免疫原性低和廓清快等优点。scFv T84.66同其它单链抗体一样具有先天缺陷,如较亲本抗体亲合力有所下降;在体温条件下稳定差较差;特定情况下会出现聚集倾向等,这可能与scFv的轻、重链可变区存在非共价键有关,但这种现象会通过引入链间二硫键而有所改观,即将scFv改构为稳定性较高的二硫键稳定型单链抗体(disulfide stabilized single chain Fv fragments, scdsFv)。Apoptin基因来源于鸡贫血病毒(chicken anemia virus, CAV),能够特异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细胞无细胞毒作用。另外,肿瘤的放射治疗和多数化学治疗药物通过p53发挥作用,一旦p53突变即会形成耐药,而Apoptin的凋亡诱导作用不依赖p53,也不受凋亡抑制分子bcl-2等因素的影响,bcl-2分子的存在反而能够增强其作用。因此,Apoptin基因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基因治疗研究领域。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设计scdsFv T84.66,并利用人工合成方法,将Apoptin基因通过柔性肽序列连接至scdsFv T84.66下游,构建并表达了具有特异性识别/结合CEA功能和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功能的抗肿瘤双特异免疫导向治疗制剂CAtin,并在体内、外对其抑瘤作用进行了分析。

高向东,杨海锋,王升志,赵君,毛祖彝[7](2010)在《热化疗对口腔颌面癌患者一氧化氮水平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热化疗对口腔颌面癌患者NO水平的影响。方法:给予口腔颌面癌患者每周2次,5周一疗程的热化疗处理,处理后观察肿瘤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并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患者血清NO的浓度。结果:热化疗后,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热化疗前后NO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热化疗可以显着升高荷瘤宿主NO水平,高浓度时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效应。

王升志,高向东,成洲,邢达源,赵君,毛祖彝[8](2009)在《热化疗对口腔颌面癌患者NO水平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热化疗对口腔颌面癌患者NO水平的影响。方法:给予口腔颌面癌患者每周二次,五周十次一疗程的热化疗处理,处理后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瘤组织内NO的浓度。结果:热化疗前后NO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热化疗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效应,可以显着升高荷瘤宿主NO水平,荷瘤宿主血清NO具有双重作用,低浓度时可促进肿瘤生长,高浓度时参与抗肿瘤免疫、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

赵君,高向东,王升志,毛祖彝[9](2009)在《热化疗对荷瘤鼠NO水平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热化疗对荷瘤鼠NO水平的影响。方法:80只荷瘤Balb/c小白鼠随机分为不治疗组(NT),化疗组(P),热疗组(H)和热化疗组(HP),每组20只(雌雄各半)。处理后观察其抑瘤情况及肿瘤组织形态学变化,并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瘤组织内NO的浓度。结果:热化疗组与热疗组,热化疗组与化疗组抑瘤结果有显着性差异(P<0.01)。除热疗组和化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之间NO含量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热化疗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应,可以显着提高荷瘤宿主NO水平,荷瘤宿主血清NO具有双重作用,低浓度时可促进肿瘤生长,高浓度时参与抗肿瘤免疫、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

王琳[10](2008)在《热疗对紫杉醇抑制肺肿瘤细胞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文中提出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迅速上升,在很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占男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二、三位;肺癌的组织学类型也在发生显着变化,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虽然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及综合治疗等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美国肺癌患者5年的生存率仅为15%,欧洲不过是10%,发展中国家则不到8.9%。化疗药物紫杉醇(TAX)抗肿瘤效果显着,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肿瘤热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显示了良好的效果,加热不会增加药物的细胞毒性效应,所以,热疗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本研究旨在验证热疗促进TAX对肺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发生及其机制。研究方法1.热疗与TAX联合应用对肺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采用人肺腺癌A549细胞、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和人呼吸道上皮BEAS-2B细胞,每种细胞分别采用3种方式处理,即对照组、TAX组和43℃+TAX组(见表1);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照相记录,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提取细胞总蛋白,按LDH Kit要求检测LDH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损伤修复能力,荧光Hoechst33342/PI双染法以及提取细胞DNA Ladder检测细胞凋亡。2.细胞内重要信号传导通路在热疗与TAX诱导肺肿瘤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采用人肺腺癌A549细胞和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每种细胞分别采用6种方式处理,即对照组、TAX组、43℃+TAX组(见表1)和SP600125组(43℃+TAX组加入JNK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SP600125)、wortmannin组(43℃+TAX组加入Akt通路抑制剂wortmannin)、NAC组(43℃+TAX组加入ROS抑制剂NAC);分别检测各组ROS、p-JNK、p-Akt以及Caspase-3等的表达变化,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同时做体内实验的验证。3.HSP70在热疗与TAX抑制肺肿瘤细胞作用中的地位采用人肺腺癌A549细胞、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和人呼吸道上皮BEAS-2B细胞。每种细胞分别采用4种方式处理,即对照组、TAX组、43℃+TAX组和43℃组(见表1);检测各组HSP70的表达变化,同时做体内实验的验证。4.GTSP1在热疗与TAX抑制肺肿瘤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构建重组质粒pcDNA3.0-GSTP1,转染A549细胞,热疗联合TAX处理转染和未转染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照相记录,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的变化。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法,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热疗与TAX联合应用对肺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1.1热疗可以减少TAX对正常细胞的损伤作用(P<0.05),明显增强TAX对肺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P<0.05);1.2热疗造成肺肿瘤细胞膜损伤,使得大量LDH外漏,所以检测细胞内LDH发现,43℃+TAX组的LDH较对照组和TAX组明显减少(P<0.05);1.3划痕后24h,对照组细胞开始向划痕区生长,其余各组划痕区中央均未见细胞生长,且有部分细胞死亡,TAX组细胞存活数目多于43℃+TAX组;划痕后48h,对照组细胞填满划痕区,TAX组细胞部分存活,存在较宽的划痕区,43℃+TAX组细胞大多死亡;1.4用Hoechst 33342结合PI染料对细胞进行双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呈现低绿色/低红色的是正常细胞,高绿色/低红色的是凋亡细胞,坏死细胞则为低绿色/高红色,对照组细胞呈低绿色和低红色,证明细胞并未发生坏死和凋亡,TAX组细胞则绿色数量增加,红色没有变化,证明已有凋亡发生,43℃+TAX组细胞呈现明显的亮绿色,证明细胞发生了明显的凋亡,而并没有发生坏死;1.5 43℃+TAX组细胞其DNA条带出现典型的DNA片段梯带现象(DNA ladder),而对照组细胞未出现DNA梯状条带,TAX组细胞的DNA梯状条带不明显,说明热疗可以诱导肺肿瘤细胞发生凋亡。2.细胞内重要信号传导通路在热疗与TAX抑制肺肿瘤细胞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2.1 ROS产生水平的变化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内ROS,证明热疗可以明显提高细胞内ROS的表达(P<0.05),ROS的增多可以改变细胞内氧化还原水平,损伤细胞膜,作为信号在细胞内传递,引起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一系列变化。2.2 MKK4表达和p-JNK水平的变化43℃+TAX组的JNK信号转导通路被激活,产生的MKK4和p-JNK高于对照组和TAX组(P<0.05),SP600125组的p-JNK水平被抑制(P<0.05),wortmannin组二者表达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NAC组二者的水平均低于43℃+TAX组(P<0.05),说明热疗过程中产生的ROS可以激活JNK信号转导通路。2.3 p-Akt水平的变化43℃+TAX组的Akt信号转导通路被抑制,p-Akt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和TAX组(P<0.05),wortmannin组的p-Akt水平完全被抑制(P<0.05),SP600125组的p-Akt水平低于43℃+TAX组(P<0.05),NAC组的p-Akt水平明显高于43℃+TAX组(P<0.05),说明热疗过程中产生的ROS可以抑制Akt通路的活化,同时,JNK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影响Akt通路的活化。2.4 Caspase-3表达水平的变化43℃+TAX组的Caspase-3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和TAX组(P<0.05),SP600125组的Caspase-3表达水平低于43℃+TAX组(P<0.05),wortmannin组的Caspase-3表达水平高于43℃+TAX组(P<0.05),NAC组的Caspase-3表达水平完全被抑制(P<0.05),说明热疗诱导的细胞凋亡是ROS通过JNK和Akt 2条通路传给caspase途径而引发的,且ROS、JNK信号转导通路对caspase有活化作用,Akt通路对其有抑制作用。2.5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43℃+TAX组G0/G1期和G2/M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P<0.05),wortmannin组S期细胞更少(P<0.05),SP600125组和NAC组S期细胞数目增加(P<0.05),G2/M期细胞减少(P<0.05);43℃+TAX组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wortmannin组细胞凋亡率进一步增加(P<0.05),而SP600125组和NAC组细胞凋亡率减少(P<0.05)。3.HSP70在热疗与TAX抑制肺肿瘤细胞作用中的地位对照组和TAX组的HSP70表达水平几乎一致(P>0.05),43℃组和43℃+TAX组的HSP70表达水平均较前两组增加(P<0.05),且43℃+TAX组的HSP70表达水平低于43℃组(P<0.05),说明热疗诱导产生的HSP70,对不同性质的细胞产生不同的效应,热疗联合TAX可能激活和/或抑制其他通路的激活,减弱了HSP70对肺肿瘤细胞的保护作用,但这个现象在正常细胞中没有观察到。4.GTSP1在热疗与TAX抑制肺肿瘤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成功构建pcDNA3.0-GSTP1真核表达载体后,转染A549细胞,获得转染与未转染的两种A549细胞,MTT结果示,GSTP1本身对细胞生长没有影响,转染与未转染细胞增殖率一致(P>0.05),GSTP1能促进化疗药物的代谢,不同浓度TAX作用后,未转染组细胞增殖率低于转染组细胞(P<0.05),43℃热疗联合不同浓度TAX作用后,未转染组细胞增殖率高于转染组细胞(P<0.05);43℃热疗联合TAX作用于转染与未转染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G0/G1期和G2/M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P<0.05)。结论及创新点1.在热疗的作用机制研究中,首次使用人呼吸道上皮BEAS-2B细胞作为研究对象,证明热疗可以减少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损伤作用;热化疗联合应用可以明显增加化疗药物对肺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损伤肺肿瘤细胞膜,抑制肺肿瘤细胞的迁移,诱导肺肿瘤细胞凋亡的发生;2.通过使用通路抑制剂证明,热疗可以诱导ROS的产生,继而激活JNK信号转导通路和抑制Akt通路的活化,通过caspase途径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热疗主要作用于肺肿瘤细胞的S期,并可使肺肿瘤细胞阻滞于G2/M期,从而促进TAX对肺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同时发现,在热疗中,JNK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可以调节Akt通路的活化状态,以上结论在体内实验中得到证实;3.热疗诱导产生的HSP70,对不同性质的细胞产生不同的效应,热化联合的协同作用可能激活和/或抑制其他通路的激活,减弱了HSP70对肺肿瘤细胞的保护作用,因此比热疗能更好地抑制肺肿瘤细胞的生长,但在正常细胞中尚未观察到这个现象;4.首次构建了pcDNA3.0-GSTP1真核表达载体,并在A549细胞中进行表达;GSTP1能促进化疗药物的代谢,导致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抵抗性增高,热疗可以提高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二、热化疗对人体结肠癌LoVo细胞中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热化疗对人体结肠癌LoVo细胞中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组蛋白纳米热化疗制剂的制备及耐药乳腺癌细胞杀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肿瘤多药耐药
        1.2.1 肿瘤多药耐药及发生机制
        1.2.2 ABC转运蛋白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
        1.2.3 P-gp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
    1.3 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治疗方式
        1.3.1 化学药物逆转肿瘤多药耐药
        1.3.2 中草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
        1.3.3 基因治疗逆转肿瘤多药耐药
        1.3.4 免疫治疗逆转肿瘤多药耐药
    1.4 光热治疗与肿瘤耐药逆转
    1.5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光热治疗联合化疗中的作用与存在问题
    1.6 立题依据
    1.7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7.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2 本课题研究内容
2 纳米热化疗制剂的制备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主要实验试剂
        2.2.3 主要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实验中主要溶液的配制
        2.3.2 细胞培养
        2.3.3 人源组蛋白的提取及鉴定
        2.3.4 纳米热化疗剂的制备与表征
        2.3.5 粒子的光热性能研究
        2.3.6 粒子的载药及药物释放性能研究
        2.3.7 统计分析方法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人源组蛋白的提取及鉴定结果
        2.4.2 纳米热化疗剂DIR825 @histone的制备结果
        2.4.3 DIR825@histone的光热性能研究结果
        2.4.4 DIR825@histone的药物性能研究结果
    2.5 本章小结
3 纳米热化疗制剂肿瘤细胞核靶向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主要实验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实验中主要溶液的配制
        3.3.2 细胞培养
        3.3.3 纳米制剂的制备与表征
        3.3.4 耐药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摄取
        3.3.5 DIR825@histone的细胞核靶向性研究
        3.3.6 统计分析方法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DIR825@HSA的制备与表征结果
        3.4.2 MCF-7/ADR细胞对不同药物的摄取结果
        3.4.3 DIR825@histone的细胞核靶向性研究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纳米热化疗制剂体外抗肿瘤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试剂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试剂
        4.2.3 实验中所用的抗体
        4.2.4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实验中主要溶液的配制
        4.3.2 细胞培养方法
        4.3.3 纳米制剂单独化疗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研究方法
        4.3.4 纳米制剂的光热治疗性能研究方法
        4.3.5 Annexin V-FITC/PI法测定细胞凋亡率
        4.3.6 MCF-7/ADR细胞的蛋白提取方法
        4.3.7 微孔检测法测定蛋白浓度
        4.3.8 耐药蛋白的鉴定
        4.3.9 体外光热-化疗联合治疗研究方法
        4.3.10 统计分析方法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纳米制剂单独化疗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研究结果
        4.4.2 IR825@histone的体外光热治疗性能研究结果
        4.4.3 DIR825@histone的体外热化疗性能研究结果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2)基于系统药理学分析扶正消瘤汤抗结肠癌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结肠癌简介
    1.2 结肠癌的发病因素
        1.2.1 饮食因素
        1.2.2 肠道微生物群
        1.2.3 疾病因素
        1.2.4 遗传因素
    1.3 结肠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1.3.1 结肠癌的临床表现
        1.3.2 结肠癌的诊断流程
    1.4 结肠癌的治疗现状
        1.4.1 西医治疗
        1.4.2 中医医药治疗
    1.5 中医系统药理学方法简介
    1.6 扶正消瘤汤的研究现状
    1.7 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扶正消瘤汤治疗机制的研究方法和材料
    2.1 构建扶正消瘤汤分子数据库
    2.2 活性成分药代动力学筛选
        2.2.1 口服生物利用度
        2.2.2 类药性
    2.3 活性成分靶标预测
    2.4 靶标的GOBP富集分析
    2.5 网络构建以及拓扑分析
    2.6 构建结肠癌症疾病通路
    2.7 靶标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和生存分析
第三章 实验数据与结果
    3.1 组方活性分子筛选结果
    3.2 活性化合物靶标预测结果
    3.3 靶标GOBP分析
    3.4 网络构建
        3.4.1 化合物-靶标互作网络
        3.4.2 靶标-疾病-疾病类型互作网络
        3.4.3 靶点-通路网络分析
    3.5 癌症通路及治疗模块整合结果
        3.5.1 凋亡模块
        3.5.2 炎症模块
        3.5.3 血管生成模块
    3.6 靶标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和生存分析
        3.6.1 靶标基因的结肠癌差异表达分析
        3.6.2 靶标基因的肝癌、肺癌差异表达分析
        3.6.3 CYP19A1的结肠癌生存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3)夏枯草消瘤合剂主要化学成分定性鉴别及抗NSCLC初步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夏枯草消瘤合剂主要中药研究概况及临床应用现状
    第一章 夏枯草消瘤合剂主要中药研究概况
        1 中药概况
        2 中药药理作用
        2.1 夏枯草
        2.2 地黄
        2.3 莪术
        2.4 苍术
        2.5 白术
        2.6 牡蛎
    第二章 夏枯草消瘤合剂临床应用现状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第三章 夏枯草消瘤合剂主要化学成分定性鉴别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1.2 实验药材及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溶液的配制
        2.2 色谱条件
        2.3 TOF/MS质谱条件
        2.4 夏枯草消瘤合剂化学成分数据库的建立
        2.5 化合物鉴别方法
        3 结果
        3.1 夏枯草消瘤合剂的相关图谱
        3.2 利用对照品鉴别化合物
        3.3 利用精确质量数和同位素分布鉴别化合物
        3.4 夏枯草消瘤合剂中化学成分鉴别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4.1 色谱柱的选择
        4.2 流动相的选择
        4.3 HPLC条件的确定
        4.4 质谱条件的确定
        5 小节
    第四章 夏枯草消瘤合剂抗NSCLC体内初步药效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细胞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药品及制备
        1.4 主要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复苏、培养、传代及冻存
        2.2 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建立
        2.3 动物分组与给药
        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3.1 大体观察
        3.2 肿瘤体积
        3.3 瘤重、抑瘤率及联合用药效应
        3.4 药物毒性大小评价
        3.5 HE染色
        3.6 免疫组织化学
        3.7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大体观察
        4.2 各组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情况
        4.3 瘤重、抑瘤率及联合用药效应
        4.4 药物毒性大小评价
        4.5 HE染色
        4.6 免疫组织化学
        5 分析与讨论
        6 小节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中药夏枯草药用概况
附录 Ⅱ 青蒿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4)芒柄花黄素对结肠癌影响及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芒柄花黄素对结肠癌细胞SW1116和HCT116生长、增殖及侵袭影响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芒柄花黄素对结肠癌细胞作用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芒柄花黄素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天然化合物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气体信号分子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程进展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气体信号分子与肿瘤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抗肿瘤双特异免疫导向治疗制剂CAtin的表达及其体内外抑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英文缩略词表
绪论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消化系统肿瘤的基因治疗
        1.1 概述
        1.2 基因和胃肠道肿瘤
        1.3 肿瘤基因治疗基本策略
        1.4 肿瘤基因治疗的目的基因
        1.5 基因转移技术
        1.6 肿瘤基因治疗的主要途径
        1.7 基因治疗存在的问题
        1.8 基因治疗与动物模型、临床试验的关系
        1.9 前景与展望
        1.10 结论
    第2章 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2.1 概述
        2.2 凋亡与细胞
        2.3 凋亡与坏死
        2.4 凋亡的机制
        2.5 凋亡细胞生化特性
        2.6 凋亡途径
        2.7 凋亡的病理、生理学
        2.8 凋亡的调节
        2.9 凋亡的检测
        2.10 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其他形式
        2.11 展望
        2.12 结论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CAtin序列设计及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鉴定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2章 CAtin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鉴定及纯化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CAtin的体外抑瘤作用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CAtin的体内抑瘤作用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9)热化疗对荷瘤鼠NO水平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
        1.1.2 瘤株
        1.1.3 化疗药物
        1.1.4 加温装置
        1.1.5 试剂
    1.2 方法
        1.2.1 实验动物分组
        1.2.2 实验操作
        1.2.3 一氧化氮 (NO)
        1.2.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肉眼观察指标的变化
        2.1.1 小白鼠饮食及其活动程度的变化
        2.1.2 各实验鼠荷瘤部位的变化
        2.1.3 抑瘤效果
    2.2 光镜 (HE染色切片显微镜观察) 结果
    2.3 各实验组NO含量及两两比较结果
3 讨 论

(10)热疗对紫杉醇抑制肺肿瘤细胞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热疗与紫杉醇联合应用对肺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附图 1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细胞内重要信号传导通路在热疗与紫杉醇抑制肺肿瘤细胞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HSP70在热疗与紫杉醇抑制肺肿瘤细胞作用中的地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附图 2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GTSP1在热疗与紫杉醇抑制肺肿瘤细胞过程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全文总结
    本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本研究的展望
    附图 3
    参考文献
综述一 GSTP1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正文
    参考文献
综述二 Akt通路与JNK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正文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博士期间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参加会议的文章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和将要发表的文章
致谢

四、热化疗对人体结肠癌LoVo细胞中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组蛋白纳米热化疗制剂的制备及耐药乳腺癌细胞杀伤研究[D]. 娄陈美.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8)
  • [2]基于系统药理学分析扶正消瘤汤抗结肠癌的作用机制研究[D]. 李凯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3]夏枯草消瘤合剂主要化学成分定性鉴别及抗NSCLC初步药效学研究[D]. 汪晓河.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芒柄花黄素对结肠癌影响及机制的实验研究[D]. 王爱磊. 河北医科大学, 2018(12)
  • [5]气体信号分子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程进展中的临床意义[D]. 范凌. 河北医科大学, 2017(01)
  • [6]抗肿瘤双特异免疫导向治疗制剂CAtin的表达及其体内外抑瘤作用[D]. 徐晓红. 吉林大学, 2010(09)
  • [7]热化疗对口腔颌面癌患者一氧化氮水平影响的研究[J]. 高向东,杨海锋,王升志,赵君,毛祖彝.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0(01)
  • [8]热化疗对口腔颌面癌患者NO水平影响的研究[A]. 王升志,高向东,成洲,邢达源,赵君,毛祖彝. 第八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会议论文汇编, 2009
  • [9]热化疗对荷瘤鼠NO水平影响的研究[J]. 赵君,高向东,王升志,毛祖彝.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09(02)
  • [10]热疗对紫杉醇抑制肺肿瘤细胞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D]. 王琳. 郑州大学, 2008(10)

标签:;  ;  ;  ;  ;  

热化疗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