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2对重组SjGST-Sj32蛋白对日本血吸虫免疫保护作用的影响

IL-12对重组SjGST-Sj32蛋白对日本血吸虫免疫保护作用的影响

一、IL-12对日本血吸虫重组SjGST-Sj32蛋白保护性免疫效果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祖航,周成艳,宰金丽,洪炀,傅志强,林矫矫[1](2015)在《日本血吸虫病疫苗及免疫增强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流行广泛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目前,对血吸虫病的防治以吡喹酮化疗为主,但会出现重复感染,防治实践表明在我国单靠药物治疗不能消灭血吸虫病。疫苗是预防和控制血吸虫感染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日本血吸虫病多价疫苗、免疫佐剂及疫苗递送技术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进行了概述。

张丽[2](2014)在《日本血吸虫重组Bb(pGEX-Sj26GST)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应答的动态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重组Bb(pGEX-Sj26GST)疫苗,利用分子免疫学技术研究该疫苗免疫BALB/c鼠诱导的动态免疫应答,以期为血吸虫病的防治提供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疫苗。方法家兔感染Sj尾蚴42d后剖杀,经门静脉灌注法收集Sj成虫,以用RNeasy Mini试剂盒抽提到的成虫总RNA为模板,RT-PCR法扩增Sj26GST抗原编码基因;从本室保存的重组菌BL21中抽提载体质粒(pGEX-1λT);利用T4DNA连接酶将抗原编码基因与载体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GEX-Sj26GST;将重组质粒电穿孔转化Bb得到重组Bb(pGEX-Sj26GST)疫苗,再将重组质粒转化至E.coli BL21(DE3)中,经TPTG诱导后,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研究其表达效率。将88只BALB/c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只,分别经皮下注射(SC组)和鼻腔粘膜(IN组)接种重组疫苗免疫小鼠,在免疫后020周,每2周每组随机剖杀4只小鼠,取眼球血,用常规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IgG、IgG1、IgG2a、IgG2b、IgG3、IgA和IgE,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无菌取脾,制备悬浮脾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脾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FACsort)检测T细胞亚群和脾细胞凋亡、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脾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FN-γ、IL-10和IL-17)的动态变化。结果RT-PCR扩增出676bp的Sj26GST抗原编码基因;双酶切证实Sj26GST抗原编码基因成功插入pGEX-1λT载体中,在重组Bb疫苗中,经PCR扩增得到长度为676bp的目的基因片段;SDS-PAGE分析提示重组质粒pGEX-Sj26GST经IPTG诱导后,可在E.coli BL21(DE3)中表达大小约52kDa的融合蛋白,薄层扫描分析示表达的融合蛋白约占总菌体蛋白的20%,且在诱导后35h表达量较高,Western blot表明该融合蛋白可被Sj感染的兔血清识别。SC组小鼠血清IgG、IgG1、IgG2a、IgG2b、IgG3和IgA水平分别于免疫后8、6、10、8、10和10周达最大值(P<0.01或P<0.05);IN组IgG、IgG2a、IgG2b、IgG3和IgA分别于免疫后6、10、4、12和6周达峰值(P<0.01或P<0.05),IgG1在整个过程中升高不明显,且于1620周轻微下降;两组均未检测到IgE。SC组小鼠血清IFN-γ于4周升高明显并达峰值,IN组于10周达最大值(P<0.01或P<0.05);SC组IL-17于68周显着升高并达峰值;IN组于4周达最大值(P<0.05),两组均未检测到IL-10。SC组小鼠脾细胞增值水平于免疫后8W达最高水平;IN组于免疫后4W达最大值(P<0.01或P<0.05)。SC组和IN组CD4+T细胞均于8W达峰值(P<0.01或P<0.05);两组CD8+T细胞分别于8W和6W达较高值(P>0.05)。SC组脾细胞凋亡水平于免疫后2W达最大值(P<0.01或P<0.05);IN组于4周达峰值(P<0.01)。与0W比,SC组和IN组脾细胞上清液中IFN-γ水平均于免疫后2W达峰值(P<0.01);SC组和IN组IL-17水平分别于14W和12W达较高水平(P<0.01或P<0.05);两组均未检测到IL-10。结论成功构建了日本血吸虫重组Bb(pGEX-Sj26GST)疫苗;重组质粒pGEX-Sj26GST可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获得表达,且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特异的抗原性;该重组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

向进平,李文桂,张丽[3](2014)在《日本血吸虫重组Bb(pGEX-Sj26GST-Sj32)疫苗免疫BALB/c鼠血清抗体及细胞因子的动态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重组Bb(pGEX-Sj26GST-Sj32)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血清抗体IgG及其亚类、IgE和IgA及其细胞因子IL-10、IL-12的动态变化。方法将9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48只,用重组Bb(pGEXSj26GST-Sj32)疫苗分别经口服灌胃和鼻腔粘膜两种途径免疫小鼠,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18、20和22周每组各剖杀4只小鼠,分离血清,ELISA法测定血清抗体及细胞因子。结果口服免疫组小鼠血清IgG、IgG1、IgG2a、IgG2b、IgG3、IgE和IgA水平分别在免疫后6、8、8、4、6、12和6周达峰值;血清IL-10、IL-12水平分别在免疫后12、6周达峰值。鼻腔粘膜组小鼠血清IgG、IgG1、IgG2a、IgG2b、IgG3、IgE和IgA水平分别在免疫后4、2、6、2、4、8和8周达峰值;血清IL-10、IL-12水平分均于免疫后6周达峰值。结论日本血吸虫重组Bb(pGEX-Sj26GST-Sj32)疫苗在免疫早期可诱导小鼠产生Th1和Th2型混合保护性免疫应答。

张丽,李文桂[4](2013)在《日本血吸虫融合基因疫苗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研制疫苗防治该病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国内外学者对日本血吸虫融合基因疫苗进行了研究,本文综述了该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

熊雅念[5](2013)在《日本血吸虫表膜蛋白dysferlin和myoferlin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除了人以外,还有40多种家畜以及野生动物是日本血吸虫的储存宿主。目前,对血吸虫病的防控主要基于药物治疗受感染的人和家畜,然而,由于重复感染严重,单靠药物治疗并不能阻断血吸虫病传播。因此,血吸虫病疫苗研究是目前防控血吸虫病的重要科技需求。日本血吸虫的体被是其与宿主相互作用的主要界面,对日本血吸虫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分布于体被上的表膜蛋白是研发疫苗和药物的理想靶标。本实验室前期应用蛋白组学技术系统分析了不同发育时期日本血吸虫体被表膜蛋白,发现ferlin蛋白家族中的dysferlin及myoferlin蛋白存在于日本血吸虫的多个发育时期,推测它在血吸虫寄生生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为探讨这两个基因的序列特征和表达特性,评估其作为疫苗候选分子的潜力,本文开展了以下研究。1.日本血吸虫表膜蛋白myoferlin(SjMF)的初步研究利用PCR技术首次扩增日本血吸虫SjMF基因,获得了963bp的cDNA序列,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32a(+)-SjMF,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重组蛋白rSjMF分子量约62kDa。实时定量PCR分析显示SjMF在检测的各个期别虫体中均有转录,其中在42天虫体中的转录水平最高,在42天雌虫中的转录量远高于雄虫。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SjMF蛋白主要分布于虫体体被,少量分布于实质。应用重组蛋白rSjMF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体,Western-blot分析表明rSjMF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ELISA检测结果表明rSjMF能诱导较高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Bio-Plex悬液芯片技术检测显示rSjMF能诱导机体IL-2、IL-4、IL-10、IL-12p70、IFN-g等细胞因子水平显着升高。动物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rSjMF能诱导小鼠产生23.21%-21.82%(P<0.05)的减虫率以及28.35%-42.58%(P<0.01)的肝脏减卵率。此外,本研究还发现给感染血吸虫的BALB/c小鼠服用高剂量吡喹酮(PZQ)(200mg/kg)能持续抑制SjMF基因的表达,同时虫体体被损伤严重不能恢复,而服用低剂量PZQ(40mg/kg)后,基因的表达也受到下调,但12h后该基因表达显着上调,同时虫体体被呈现明显的修复状态,表明该基因可能与虫体质膜修复相关。。为探索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筛选到了3对对SjMF基因有明显抑制作用的RNAi,抑制率分别为91.18%、53.8%和70.5%,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生物功能提供了基础。2.日本血吸虫表膜蛋白dysferlin(SjDF)的初步研究利用PCR技术首次对日本血吸虫表膜蛋白SjDF进行了克隆,获得681bp的cDNA序列,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SjDF,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得到约33kDa的重组蛋白rSjDF。本研究完成了对其分子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以及对其作为疫苗候选子进行了初步评估。实时定量PCR分析显示SjDF在检测期别虫体中均有转录,其中在42天、28天和7天虫体中的转录水平较高,而在21天和14天虫体表达水平较低,在42天雌虫中的转录量远高于雄虫。间接免疫荧光定位试验结果表明,SjDF蛋白均主要分布在日本血吸虫体被上,少量分布于实质部分。用重组蛋白rSjDF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体并应用Western-blot、ELISA及细胞因子检测等技术对其免疫应答进行分析。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rSjDF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ELISA检测结果表明rSjDF能诱导较高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Bio-Plex悬液芯片技术检测结果表明rSjMF能诱导机体产生显着升高的细胞因子IL-2、IL-10、IL-12p70、IFN-g,表明rSjDF重组蛋白诱导小鼠产生Th1/Th2混合型的免疫反应。对不同剂量吡喹酮对SjDF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ZQ能迅速的抑制SjDF基因,200mg/kg PZQ能持续抑制SjDF基因,体被损伤严重不能恢复,而40mg/kg PZQ在作用后12h后抑制消失,同时虫体体被有一定恢复。本研究为深入探讨SjMF和SjDF的生物学功能,评估rSjDF和rSjMF作为血吸虫病候选疫苗分子的潜力提供了基础。

向进平[6](2013)在《日本血吸虫重组Bb(pGEX-Sj26GST-Sj32)疫苗的构建及免疫应答的动态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 Sj)引起的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地方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由于该病危害大,因此研发有效的疫苗防治该病已是势在必行。本研究拟构建Sj重组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Bb)(pGEX-Sj26GST-Sj32)疫苗,并研究其免疫BALB/c小鼠后免疫应答的动态变化,以期为Sj的免疫预防提供一条新途径。方法从我室保存的BL21(DE3)(pET28α-Sj26GST-Sj32)重组菌中抽提质粒pET28α-Sj26GST-Sj32,PCR扩增Sj26GST-Sj32融合基因,将该融合基因定向克隆到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GEX-1λT中,构建重组质粒pGEX-Sj26GST-Sj32。将该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抽提质粒并进行双酶切,鉴定载体片段及目的基因片段长度。用电穿孔法将重组质粒pGEX-Sj26GST-Sj32转化至Bb,构建Bb(pGEX-Sj26GST-Sj32)疫苗,抽提质粒进行PCR鉴定。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经IPTG诱导后以SDS-PAGE及Western-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将9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48只,用重组Bb(pGEX-Sj26GST-Sj32)疫苗分别经口服灌胃和鼻腔粘膜两种途径免疫小鼠,在免疫后0~22周每两周两组分别剖杀4只小鼠,分离血清,ELISA法测定血清抗体及细胞因子;取脾并分离脾细胞,用Sj成虫抗原(SjAWA抗原)和刀豆蛋白A(ConA)刺激培养,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免疫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同时设原液组对照;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免疫小鼠脾CD4+和CD8+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脾细胞经SjAWA抗原及ConA刺激培养,收集培养的上清液,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的IL-10及IL-12水平,设原液组(stock group)作为对照;脾细胞经ConA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的凋亡发生率,并设原液组作为对照。结果PCR成功扩增出长度为1991bp的Sj26GST-Sj32融合基因;双酶切证实Sj26GST-Sj32融合基因成功插入质粒pGEX-1λT中;PCR证实从重组Bb(pGEX-Sj26GST-Sj32)疫苗中扩增出1991bp的Sj26GST-Sj32融合基因;SDS-PAGE分析显示将重组质粒pGEX-Sj26GST-Sj32在E.coli BL21中经IPTG诱导表达后,得到分子量约85kDa的条带,其中以5~7h处表达水平较高; Western-blot发现重组质粒pGEX-Sj26GST-Sj32表达产物可被Sj感染的兔血清识别。口服免疫(per os,PO)组小鼠血清IgG、IgG1、IgG2a、IgG2b、IgG3、IgE和IgA水平分别在免疫后6、8、8、4、6、12和6周达峰值;血清IL-10和IL-12水平分别在免疫后12、6周达峰值。鼻腔粘膜(intranasal,IN)组小鼠血清IgG、IgG1、IgG2a、IgG2b、IgG3、IgE和IgA水平分别在免疫后4、2、6、2、4、8和8周达峰值;血清IL-10和IL-12水平分别于免疫后6周达峰值。PO组增殖水平于免疫后4w达高峰,而IN组于免疫后12w达高峰。PO组脾CD4+T细胞亚群于免疫后4w达最高水平,IN组CD4+T细胞亚群于免疫后12w达最高水平;PO组脾CD8+T细胞亚群于10w达峰值,IN组CD8+T细胞亚群于免疫后6w达最高水平。PO组和IN组小鼠脾细胞IL-10水平均于免疫后6w达最高;PO组小鼠脾细胞IL-12水平于免疫后6w达最高,IN组脾细胞IL-12水平于12w达最高水平。PO组小鼠脾细胞凋亡率于免疫后6w达最高,而IN组脾细胞凋亡率于12w达最高水平。结论成功构建日本血吸虫重组Bb(pGEX-Sj26GST-Sj32)疫苗;该疫苗在免疫早期可诱导小鼠产生有效地Th1和Th2型混合性免疫应答。

冯其梅,张树菊,汪世平[7](2012)在《日本血吸虫DNA疫苗联合免疫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疫苗作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已成功的控制了很多传染病的流行。因此,许多研究者希望研制一种安全有效的血吸虫病疫苗,以期达到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目的。近年来,鉴于单价疫苗有限的免疫效果,人们开始进行日本血吸虫DNA疫苗联合免疫的研究。本文对日本血吸虫DNA疫苗联合免疫的研究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发现日本血吸虫DNA疫苗联合免疫涉及鸡尾酒式DNA混合疫苗、双价和多价DNA联合疫苗以及佐剂研究等方面,比较减虫率、减卵率等指标,联合免疫疫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价DNA疫苗的效果,而且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冯其梅[8](2012)在《pVAX1/SjHGPRT·SDISP和pVAX1/IL-18联合疫苗的抗病免疫保护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血吸虫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经过60多年的规划防治,我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目前,仅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湖区四省尚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湖区血吸虫病的流行,因其有螺面积大、钉螺孳生环境复杂、终宿主种类多、人畜流动频繁等原因,湖区四省部分疫区在达到疫情、传播控制甚至传播阻断标准后,仍出现钉螺面积增加、新发感染的急性病人等状况,湖区血吸虫病防治任务依然繁重。因此,控制传染源为主的措施是我国当前血防工作的重要策略。通过免疫的方法,抑制雌虫生殖产卵、阻止虫卵胚胎发育、减少虫卵对肝肠组织的损害,减少免疫宿主粪卵的排放等,不仅从个体上减轻发病、控制疾病慢性化过程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控制和阻断了血吸虫病的传播。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已经证实SIEA及其SIEA26/28kDa组分具有抗卵胚发育和抗雌虫生殖产卵的效果,从SIEA26/28kDa组分中筛选了3个抗原免疫反应最强的蛋白分子,其中两个分别与HGPRT、SDISP相关,随后采用不同的载体成功构建并表达了SjHGPRT、SjSDISP,在动物免疫保护效果、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证明SjHGPRT、SjSDISP对免疫动物具有较好的抗卵免疫保护效果,而且安全性较好,具有潜在的现场应用价值。研究目的1.构建、表达及鉴定SjHGPRT·SDISP融合蛋白;2、观察pVAX1/IL-18与pVAX1/sjHGPRT·SDISP联合免疫小鼠的抗病效果及对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影响。研究方法1.据sjHGPRT·SDISP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架(ORF)设计上下游引物,以pVAX1/sjHGPRT·SDISP质粒为模板,构建pET32a/sjHGPRT·SDISP, PCR、双酶切和DNA测序证实构建成功后,进行蛋白表达。2.50只5-6周龄雌性Balb/c鼠随机分组:NS对照组、pVAX1对照组、pVAX1/IL-18免疫组、pVAX1/sjHGPRT·SDISP免疫组、联合免疫组。每只小鼠肌肉注射100μg/100μl相应质粒,其中NS对照组注射100μl NS,联合免疫组采用1/2免疫方案,每只小鼠注射59μg/59μl pVAXl/sjHGPRT·SDISP与50μg/50μl pVAXl/IL-18的质粒混合物。免疫两周后经腹部皮肤感染20±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前及免疫后每2周小鼠尾静脉采血100μ1并分离血清。感染56d后剖杀小鼠,收集成虫、虫卵并分别计算减虫率及减卵率。观察肝脏的外观及虫卵结节的数目,肝脏组织切片HE染色及masson染色,测量虫卵肉芽肿直径。检测各免疫组特异性IgG抗体含量及IL-4、 IFN-y的含量。研究结果1.PCR、双酶切及DNA测序结果证实构建质粒中的基因片段与sjHGPRT·SDISP目的基因片段一致,对工程菌进行诱导表达后,在76.3kDa处获得了大量的表达蛋白,且在IPTG浓度为0.2mmol/L,温度为32℃诱导4h时蛋白的表达量最大,western-blot证实表达蛋白与预期蛋白一致。2. pVAX1/SjHGPRT·SDISP免疫组和联合免疫组小鼠的肝减卵率分别为42.03%(15085.67±5683.47)、44.36%(14478.90±8713.76),肠减卵率分别为77.24%(1516.17±6026.24)、76.81%(15454.46±3299.82),粪减卵率分别为70.73%(411.20±258.94)、72.21%(390.40±262.35),与NS组及pVAX1组相比,筹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NS对照组及pVAX1对照组小鼠肝脏颜色较深,虫卵结节较多,虫卵肉芽肿较大,其直径分别达到(505.35±111.69)μm、(456.58±68.18)μm,而p VAX1/SjHGPRT·SDISP免疫组和联合免疫组(1/2剂量)小鼠虫卵肉芽肿直径分别为(381.23±76.80)μm、(344.78±99.90)μm; pVAX1/IL-18组、pVAX1/SjHGPRT·SDISP组及联合免疫组(1/2剂量)小鼠肝脏组织切片Masson染色后,彩色病理分析获得MOD,分别为66.85±16..22、46.56±13.84、42.60±10.63,均低于NS组(131.13±38.53)及pVAX1组(103.80±17.78)(p<0.05);pVAX1/SjHGPRT·SDISP免疫组和联合免疫组(1/2剂量)小鼠均可诱导产生大量特异性IgG抗体:与NS对照组相比pVAX1/SjHGPRT·SDISP免疫组和联合免疫组小鼠IFN-γ含量明显升高(p<0.05);IL-4含量各组间没有变化。结论1.成功构建并表达大量SjHGPRT·DISP融合蛋白。2. pVAX1/SjHGPRT·SDISP疫苗与联合免疫组(1/2剂量)均具有较高的免疫保护效果,pVAX1/IL-18可增强pVAX1/SjHGPRT·SDISP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3. pVAX1/SjHGPRT·DISP与pVAX1/IL-18均可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可能机制:通过增强细胞免疫应答,促进机体分泌IFN-γ,诱导Thl型细胞免疫,从而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

罗四维,周秦[9](2011)在《血吸虫疫苗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当前,血吸虫疫苗的研究仍是世界性难题,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理想的疫苗可用于免疫预防以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血吸虫疫苗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各国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疫苗候选分子方面。对近年来有前途的几种血吸虫疫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朱珠[10](2010)在《日本血吸虫重组表膜蛋白LHD-Sj23和SjTSP2免疫保护机制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japonicium)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钉螺孳生环境难以得到根本改变,药物灭螺效果难以持久和巩固,并可能造成生态环境污染;长期使用吡喹酮进行扩大化疗,有产生耐药性的危险。作为灭螺、药物防治和其他综合防治措施的重要补充:血吸虫病疫苗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迄今研制的一些日本血吸虫疫苗保护效果还不够理想,探讨疫苗候选分子的免疫保护机制,筛选理想的免疫佐剂是提高疫苗保护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BALB/c小鼠作为实验动物模型,应用两种纯化的日本血吸虫重组表膜蛋白LHD-Sj23和SjTSP2与3种佐剂(弗氏佐剂、ISA206佐剂、ISA70M佐剂)配伍免疫小鼠,3次免疫后,各组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2条,感染6周后,经肝门静脉灌注法收集成虫,检测每克肝脏虫卵数,计算减虫率和肝脏减卵率。初步试验结果显示重组抗原LHD-Sj23结合三种佐剂免疫小鼠后都诱导了较高的免疫保护效果。重组抗原SjTSP2的免疫保护效果与使用的佐剂有关,其中ISA206佐剂组获得的保护效果最高,弗氏佐剂组次之,ISA70M佐剂组没有保护作用。为探讨这两种重组抗原诱导产生的免疫保护机制,本文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了3次免疫后1周的小鼠的CD4+、CD8+细胞,及IL2、IL4、IL10、IFNγ等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通过ELISA方法检测免疫前、第3次免疫小鼠1周后以及尾蚴攻击6周后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IgG及其亚型IgG1、IgG2a、IgG2b、IgG3,和IgE、IgA、IgM的变化情况。初步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免疫组小鼠CD4+、CD8+细胞的数值以及CD4+/CD8+比值,细胞因子IL2、IL4、IL10、IFNy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免疫组的小鼠机体诱导产生了Th1/Th2型混合的细胞免疫反应,其中Thl型免疫应答占优势地位。同时,免疫组小鼠诱导产生了较为强烈的体液免疫应答,抗体水平明显上升的类型有IgG、IgG1、IgG2a、IgG2b和IgG3,显示体液免疫应答可能在小鼠抵抗血吸虫感染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实验结果表明重组抗原LHD-Sj23和SjTSP2诱导的免疫保护效果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为深入探讨这两种抗日本血吸虫病候选疫苗的免疫机制提供了有一定价值的实验数据。

二、IL-12对日本血吸虫重组SjGST-Sj32蛋白保护性免疫效果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L-12对日本血吸虫重组SjGST-Sj32蛋白保护性免疫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日本血吸虫病疫苗及免疫增强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多价复合疫苗
    1.1 血吸虫双价或多价联合疫苗
    1.2 血吸虫鸡尾酒式混合疫苗
2 新型佐剂的研制
3 疫苗递送技术的研究进展
4 展望

(2)日本血吸虫重组Bb(pGEX-Sj26GST)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应答的动态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日本血吸虫重组 Bb(pGEX-Sj26GST)疫苗的构建及其表达效率的研究
    第一节 日本血吸虫重组 Bb(pGEX-Sj26GST)疫苗的构建及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日本血吸虫重组质粒 pGEX-Sj26GST 的构建及其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的表达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日本血吸虫重组 Bb(pGEX-Sj26GST)疫苗诱导 BALB/c 小鼠免疫应答的动态观察
    第一节 日本血吸虫重组 Bb(pGEX-Sj26GST)疫苗诱导 BALB/c 小鼠血清抗体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动态观察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日本血吸虫重组 Bb(pGEX-Sj26GST)疫苗免疫 BALB/c 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动态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日本血吸虫重组 Bb(pGEX-Sj26GST)疫苗免疫BALB/c小鼠 T细胞亚群的动态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节 日本血吸虫重组 Bb(pGEX-Sj26GST)疫苗免疫 BALB/c 小鼠脾细胞因子的动态观察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节 日本血吸虫重组 Bb(pGEX-Sj26GST)疫苗免疫 BALB/c 小鼠脾细胞凋亡的动态观察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日本血吸虫重组Bb(pGEX-Sj26GST-Sj32)疫苗免疫BALB/c鼠血清抗体及细胞因子的动态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日本血吸虫融合基因疫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SjGST-SjFABP融合基因疫苗
2 SjGST-Sj32融合基因疫苗
3 SjGST-Sj31融合基因疫苗
4 Sj26-Sj23融合基因疫苗
5 Sj26-Sj97-Sj14融合基因疫苗
6 SjFABP/Sj26·SjGAPDH融合基因疫苗
7 Sj23-Sj14融合基因疫苗
8 SjHGPRT-SjSDISP融合基因疫苗
9 SjTPI-SjCDR3融合基因疫苗
1 0 SjRPS4-SjCB融合基因疫苗
1 1 Sj23与IL-12融合基因疫苗
1 2 Sj31-mIFN-γ融合基因疫苗
1 3 SjCB·hIL-18融合基因疫苗
1 4 结语

(5)日本血吸虫表膜蛋白dysferlin和myoferlin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血吸虫病防治
        1.2.1 血吸虫病综合防治
        1.2.2 血吸虫病的药物治疗
        1.2.3 血吸虫病的疫苗研究
    1.3 日本血吸虫的体被及体被蛋白
        1.3.1 体被结构与功能
        1.3.2 重要的体被蛋白
        1.3.3 质膜修复机制的研究
第二章 日本血吸虫表膜蛋白 SjMF 的初步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
        2.2.1 生物材料
        2.2.2 主要仪器设备
        2.2.3 主要试剂
        2.2.4 试剂配制
    2.3 试验方法
        2.3.1 日本血吸虫虫体收集
        2.3.2 日本血吸虫 cDNA 制备
        2.3.3 日本血吸虫 SjMF 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3.4 目的基因序列保守性分析
        2.3.5 荧光实时定量 PCR 分析 SjMF 在不同期别虫体中的转录水平差异
        2.3.6 重组质粒 pET-32a(+)-SjMF 的构建与鉴定
        2.3.7 重组蛋白 rSjMF 的制备
        2.3.8 Western-blot 检测重组蛋白的抗原性
        2.3.9 SjMF 蛋白的组织定位
        2.3.10 重组蛋白 rSjMF 免疫保护效果评估
        2.3.11 重组蛋白 rSjMF 诱导的免疫应答分析
        2.3.12 不同剂量吡喹酮对 SjMF 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2.3.13 RNAi 体外抑制日本血吸虫 SjMF 基因
        2.3.14 统计学分析
    2.4 试验结果
        2.4.1 日本血吸虫 SjMF 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4.2 目的基因序列保守性分析
        2.4.3 实时定量 PCR 分析 SjMF 在不同期别虫体中的转录水平差异
        2.4.4 重组质粒 pET-32a(+)-SjMF 的构建与鉴定
        2.4.5 重组蛋白 rSjMF 的表达及纯化
        2.4.6 Western-blot 检测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
        2.4.7 SjMF 蛋白的组织定位
        2.4.8 重组蛋白 rSjMF 免疫保护效果评估
        2.4.9 重组蛋白 rSjMF 诱导的免疫应答分析
        2.4.10 不同剂量吡喹酮对 SjMF 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2.4.11 RNAi 体外抑制日本血吸虫 SjMF 基因
    2.5 讨论
第三章 日本血吸虫表膜蛋白 SjDF 的初步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
        3.2.1 生物材料
        3.2.2 主要仪器设备
        3.2.3 主要试剂
        3.2.4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3.3 试验方法
        3.3.1 日本血吸虫 SjDF 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3.2 目的基因序列保守性分析
        3.3.3 实时定量 PCR 分析 SjDF 在不同期别虫体中的转录水平差异
        3.3.4 重组质粒 pET-28a(+)-SjDF 的构建与鉴定
        3.3.5 重组蛋白 rSjDF 的制备
        3.3.6 Western-blot 检测重组蛋白的抗原性
        3.3.7 SjDF 蛋白的组织定位
        3.3.8 重组蛋白 rSjDF 诱导的免疫应答分析
        3.3.9 不同剂量吡喹酮对 SjDF 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3.3.10 统计学分析
    3.4 试验结果
        3.4.1 日本血吸虫 SjDF 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4.2 目的基因序列保守性分析
        3.4.3 荧光实时定量 PCR 分析 SjDF 在不同期别虫体中的转录水平差异
        3.4.4 重组质粒 pET-28a(+)-SjDF 的构建与鉴定
        3.4.5 重组蛋白 rSjDF 的表达及纯化
        3.4.6 Western-blot 检测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
        3.4.7 SjDF 蛋白的组织定位
        3.4.8 重组蛋白 rSjDF 诱导的免疫应答分析
        3.4.9 不同剂量吡喹酮对 SjDF 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3.5 讨论
第四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日本血吸虫重组Bb(pGEX-Sj26GST-Sj32)疫苗的构建及免疫应答的动态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日本血吸虫重组 Bb(pGEX-Sj26GST-Sj32)疫苗构建及其表达效率
    第一节 日本血吸虫重组 Bb(pGEX-Sj26GST-Sj32)疫苗的构建及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日本血吸虫重组质粒 pGEX-Sj26GST-Sj32 在大肠埃希菌 BL21(DE3)表达效率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日本血吸虫重组Bb(pGEX-Sj26GST-Sj32)疫苗诱导BALB/c鼠免疫应答的动态观察
    第一节 日本血吸虫重组Bb(pGEX-Sj26GST-Sj32)疫苗免疫BALB/c鼠血清抗体及细胞因子的动态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日本血吸虫重组 Bb(pGEX-Sj26GST-Sj32)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增殖的动态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日本血吸虫重组 Bb(pGEX-Sj26GST-Sj32)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亚群的动态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节 日本血吸虫重组 Bb(pGEX-Sj26GST-Sj32)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因子动态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节 日本血吸虫重组 Bb(pGEX-Sj26GST-Sj32)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凋亡的动态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日本血吸虫DNA疫苗联合免疫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日本血吸虫鸡尾酒式DNA混合疫苗
2 日本血吸虫双价和多价DNA联合疫苗
3 添加佐剂的重组DNA联合疫苗
4 结 语

(8)pVAX1/SjHGPRT·SDISP和pVAX1/IL-18联合疫苗的抗病免疫保护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技术路线
第一章 日本血吸虫融合蛋白HGPRT·SDISP的构建、表达及鉴定
    1.1 材料
        1.1.1 质粒、菌株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仪器
        1.1.4 引物
    1.2 方法
        1.2.1 pET32a/SjHGPRT·SDISP表达载体的构建
        1.2.2 阳性克隆的鉴定
        1.2.3 编码氨基酸序列的预测
        1.2.4 蛋白表达及其条件的优化
        1.2.5 融合蛋白表达形式的分析
        1.2.6 蛋白的纯化及浓度测定
        1.2.7 Western blot分析
    1.3 结果
        1.3.1 SjHGPRT·SDISP的扩增及纯化
        1.3.2 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1.3.3 氨基酸序列的预测结果
        1.3.4 蛋白表达的优化条件及其可溶性表达形式
        1.3.5 纯化蛋白的浓度
        1.3.6 western-blot活性鉴定结果
    1.4 讨论
        1.4.1 抗原分子的选择
        1.4.2 蛋白表达载体的选择
        1.4.3 大量表达SjHGPRT·SDISP融合蛋白的意义
第二章 pVAX1/SjHGPRT·SDISP和pVAX1/IL-18联合免疫抗日本血吸虫及肝纤维化的效果
    2.1 材料
        2.1.1 质粒、菌株
        2.1.2 主要实验试剂及设备
        2.1.3 实验动物
    2.2 实验方法
        2.2.1 质粒的提取
        2.2.2 SjHGPRT·SDISP融合蛋白的大量提取及纯化
        2.2.3 Balb/c小鼠免疫保护性的研究
        2.2.5 统计学处理
    2.3 结果
        2.3.1 各实验组的成虫数及减虫率
        2.3.2 各实验组的虫卵定量计数结果
        2.3.3 抗肝纤维化免疫的保护效果
        2.3.4 各时期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及其动态变化
        2.3.5 细胞因子1L-4、1FN-γ水平
    2.4 讨论
        2.4.1 IL-18作为佐剂对pVAX1/SjHGPRT·SDISP的免疫增强作用
        2.4.2 联合免疫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综述 日本血吸虫DNA疫苗联合免疫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的工作

(9)血吸虫疫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蛋白疫苗
    1.1 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
    1.2 磷酸丙糖异构酶 (TPI)
    1.3 钙激活中性蛋白激酶 (calpain)
    1.4 副肌球蛋白 (paramysoin)
    1.5 肌球蛋白
    1.6 血吸虫膜相关蛋白
    1.7 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FABP)
    1.8 信号蛋白
    1.9 性别相关蛋白分子
    1.10 其他蛋白分子
2 核酸疫苗
    2.1 单纯的DNA疫苗
    2.2 多价复合DNA疫苗
3 混合疫苗
4 表位疫苗
5 佐 剂
6 结 语

(10)日本血吸虫重组表膜蛋白LHD-Sj23和SjTSP2免疫保护机制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血吸虫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1 血吸虫病疫苗的研制策略
        1.1 虫源性疫苗
        1.2 亚单位疫苗(基因重组抗原疫苗与核酸疫苗)
        1.3 表位疫苗
        1.4 多价疫苗或多基因疫苗
        1.5 “内影像”抗原——抗独特型抗体
        2 血吸虫病疫苗研究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血吸虫表膜蛋白的研究进展
        1 血吸虫表膜的结构与功能
        1.1 血吸虫表膜的结构
        1.2 血吸虫表膜的功能
        2 一些重要的表膜蛋白
        2.1 血吸虫23KD抗原
        2.2 TSP分子
        2.3 其他重要的膜蛋白分子
        3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血吸虫感染的免疫应答
        1 血吸虫感染的免疫学特点
        2 血吸虫感染宿主的免疫应答
        2.1 免疫应答的类型
        2.2 宿主免疫应答的结果
        3 血吸虫感染后的免疫调节
        参考文献
第二篇 实验研究
    第四章 日本血吸虫表膜蛋白重组抗原LHD-Sj23和SjTSP2免疫保护试验
        摘要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与日本血吸虫尾蚴
        1.2 工程菌种
        1.3 实验试剂与主要仪器设备
        1.4 主要试剂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基因重组抗原制备
        2.2 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试验
        2.3 小鼠的攻击感染和减虫率,减卵率的计算
        3 结果
        3.1 诱导目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3.2 动物免疫保护试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第五章 日本血吸虫表膜蛋白重组抗原LHD-Sj23和SjTSP2免疫保护机制的初步研究
        摘要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对细胞免疫分析
        2.2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体液免疫的检测
        3 结果
        3.1 细胞免疫分析
        3.2 体液免疫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全文总结
致谢

四、IL-12对日本血吸虫重组SjGST-Sj32蛋白保护性免疫效果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日本血吸虫病疫苗及免疫增强技术研究进展[J]. 张祖航,周成艳,宰金丽,洪炀,傅志强,林矫矫.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5(06)
  • [2]日本血吸虫重组Bb(pGEX-Sj26GST)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应答的动态观察[D]. 张丽. 重庆医科大学, 2014(02)
  • [3]日本血吸虫重组Bb(pGEX-Sj26GST-Sj32)疫苗免疫BALB/c鼠血清抗体及细胞因子的动态观察[J]. 向进平,李文桂,张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4(03)
  • [4]日本血吸虫融合基因疫苗的研究进展[J]. 张丽,李文桂.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3(11)
  • [5]日本血吸虫表膜蛋白dysferlin和myoferlin的初步研究[D]. 熊雅念.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2)
  • [6]日本血吸虫重组Bb(pGEX-Sj26GST-Sj32)疫苗的构建及免疫应答的动态观察[D]. 向进平. 重庆医科大学, 2013(03)
  • [7]日本血吸虫DNA疫苗联合免疫的研究进展[J]. 冯其梅,张树菊,汪世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2(07)
  • [8]pVAX1/SjHGPRT·SDISP和pVAX1/IL-18联合疫苗的抗病免疫保护效果的研究[D]. 冯其梅. 中南大学, 2012(02)
  • [9]血吸虫疫苗的研究进展[J]. 罗四维,周秦.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1(04)
  • [10]日本血吸虫重组表膜蛋白LHD-Sj23和SjTSP2免疫保护机制的初步研究[D]. 朱珠.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6)

标签:;  ;  ;  ;  ;  

IL-12对重组SjGST-Sj32蛋白对日本血吸虫免疫保护作用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