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慌是没有根据的

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慌是没有根据的

一、对转基因食品恐慌没有根据(论文文献综述)

徐振伟[1](2021)在《非洲粮食困境与转基因革命的“两难境地”》文中研究说明美国与欧盟对待转基因的态度尖锐对立,这种对立态度不仅影响了美欧关系,也影响到第三方——非洲。美国出于政治和经济目的,借助技术援助和粮食援助的方式,在非洲第一次绿色革命失败后,开始推行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向非洲乃至全球输出技术规范,力图构建技术霸权。欧盟国家出于安全和保护市场的考虑,禁止转基因的推广,并限制进口相关外来农产品。由此,非洲国家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基于粮食安全的因素,非洲希望通过新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缓解粮食危机;另一方面,非洲担心转基因产品会导致出口受阻,进而失去欧盟这个最大的外部市场。但是,在新冠疫情、蝗灾、粮食巨大需求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许多非洲国家态度发生转变,开始对转基因持积极看法。

李敏[2](2020)在《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感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转基因技术是通过人工提取出生物体的优良基因片段,并人工合成到指定生物体使基因表达并稳定遗传。转基因技术作为各国重点发展的生物技术之一,早已成功应用于农作物的性状优化领域。转基因技术能够优化农作物的抗虫性、抗盐碱性、存储周期、营养结构等性状。因此,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大力研究转基因技术,不断推进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进程。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缺口一直存在。同时,我国是一个非常注重民主的国家,民意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在我国一直饱受争议。本文着眼于负面情感倾向的网络数据,对以网民为代表的中国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并从博弈视角寻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风险感知的管理策略,以期为转基因食品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考虑到以往研究多忽略网络数据和数据的情感倾向,而风险感知通常作为一个负面词语可能主要体现于带有负面情感色彩的数据中,因此本文借助LSTM情感分类模型提取出负面情感倾向的有关转基因食品的微博评论作为研究数据。通过对负面微博评论中消费者热议的有关转基因食品风险的话题进行整理,结合数据对应的情感判定值分析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如下:消费者对知情权保障、管理层和专业人士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利益是否是转基因食品的驱动力以及转基因食品对食用者后代的安全威胁的揣测和怀疑显着影响我国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感知,总结信息和权利的保障对消费者的风险感知具有重要影响。(2)基于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整体风险感知主要来源于信息可靠性低和相关权力的行使得不到保障。与政府权威机构以及相关企业相比,普通消费者能够获得的有关转基因食品的信息较少且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较低。转基因食品问题已经造成消费者对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企业信任度降低等问题。转基因食品产品所示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的有效保障能有效提高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正确认知,进而达到管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风险感知的目的。政府和企业是转基因食品产品信息的重要责任主体,转基因食品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以豆油为例,从博弈视角探讨了豆油生产企业和政府在实施转基因食品信息监管的决策演化过程中如何通过保障转基因食品信息的质量管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感知,以及消费者反馈机制对豆油生产企业和政府博弈过程中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仅凭靠政府的监管难以规范转基因生产企业,需要借助消费者的监督反馈实现转基因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提高对披露真实信息的生产企业的补贴和奖励以及加大违法企业的打击力度,有助于规范企业行为;政府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罚款分摊监管成本和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管降低监管成本。在此基础上,从完善立法、规范企业行为和加强消费者参与三个角度提出了降低消费者的风险感知的对策建议::一是完善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法,建立相关部门问责机制;二是加强科普力度,提高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正确认知;三是加强市场上转基因食品的标签管理,杜绝企业投机行为;四是奖励与惩罚并重,促进转基因食品市场健康发展;五是加强民众参与,保障民众权益。

李征[3](2020)在《不确定性科学新闻视角的转基因报道研究 ——以新世纪上海四份主流报纸为例》文中提出长期以来,关于转基因技术安全性的争议呈二元对立态势,传者和受者、传者和传者、受者和受者之间纷争不断。媒体该如何报道这种不确定性科学新闻(新兴和争议性科学新闻)?本研究以内容分析法为主,选取了上海四份主流报纸——严肃报纸《解放日报》《文汇报》,以及大众报纸《新民晚报》《新闻晨报》,从中抽样595篇相关报道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不同传统媒体的传播框架有不同之处,严肃报纸更加重视科技成果,大众报纸更重视食品安全等民生话题;转基因新闻出现最频繁的版面为软文、广告版,篇数要超过具体新闻版,在软文、广告版中,转基因食品的形象100%均为负面;面对转基因题材,传统媒体中多数新闻报道采取了中性态度,其次持以负面态度,少数持正面态度;严肃报纸和大众报纸相当部分报道呈现中性倾向,大众报纸相当部分报道则呈现了负面倾向;科学记者相比非科学记者对于转基因的态度总体趋于中性;相比严肃报纸,大众报纸对于转基因食品的价值判断稍显混乱……这些情况均影响了相关争议的延续。基于这一现实,本研究对相关转基因技术话题文章和版面的框架进行梳理分析,希望能为媒体设置议题、政府进行决策提供有效路径。

郑堉源[4](2019)在《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的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转基因植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初次进入市场,在这之后不久,转基因作物便开始实现商业化种植。转基因食品由此开始逐渐走入了普通消费者的生活。转基因食品在解决全球粮食安全等问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转基因食品是一柄双刃剑,它较传统食品有产量大、营养高等优势,但因同时存在种种风险,导致其在问世后也存在着很大争议。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体有害难以完全确定,这造成了许多消费者的疑虑,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信息不对等的地位更加剧了这种疑虑,甚至进一步引起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慌。伟大的科学技术不应因出现争议而止步,安全监管才是造福人类的正确态度。针对这种现状,各国政府立足本国国情采取具有自身特色的转基因食品监管措施,构建出包括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在内的管理体系,它可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使转基因食品产业健康、有序、稳定地发展。我国在本世纪初逐渐开始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进行法律规制,其中也包括转基因食品标识相关制度,目前已经逐渐形成一套体系。虽然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已经在全国实行,也有不同层级的法律法规来支持相关制度的实施,但始终因为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影响监管的可操作性,因为监管机制的不健全造成了监管的混乱,因为配套制度的不完备使得标识制度难以有效发挥监管作用。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会对政府部门的执法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在公众就转基因食品问题通过司法手段进行维权时,直接影响案件的判决。这有可能加大消费者的维权难度和维权成本,进一步增加大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抵触心理。这种情况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维持正常市场经济秩序是非常不利的。针对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立法及司法实践,本文对国内相关法律作了总结,选取了数个典型案例,按不同性质分成了三类进行案例分析,找出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国外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归纳分析,找出其中有借鉴意义的部分,以便在立足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法律完善对策与建议,形成链条式监管。在完善标识规则方面,作者建议增设专门的转基因食品标识条款,并对标识的范围、形式、内容等进行完善,建立科学合理的标识规则;在建立监管法律制度方面,作者建议明确监管主体,加强信息公开,避免地方保护,使标识规则高效运行;在推进惩罚救济法律制度建设上,作者提出要加大违法惩罚力度,引入可追溯制度,完善救济制度,使转基因食品标识监管有足够的威慑力。

潘玉[5](2019)在《沟通“不确定性”: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建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00年以来,转基因议题逐渐转变为全球性的社会公共议题,引发广泛关注。转基因技术与应用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各方对转基因的争论从未终止,科学的“不确定性”特征突显。相对于其他公共议题的知识构建,科学议题有其特殊性:一方面,由于科学议题造成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媒介场域中的各利益相关者都可能会传达有效信息之外的信息,造成科学认知的混乱;另一方面,社会公众由于知识结构与个人经历的局限,很难直接对某一科学知识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因而,公众对于转基因议题的科学认知与理解往往更容易受到媒介场域的影响,媒体在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建构中承担重要作用。由此,本研究通过对转基因这一科学争议中的“不确定性”进行综合而深入的考察,帮助社会各方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内涵,参与科学决策,从而缓解当前日趋矛盾的科学争议。媒体通过转基因议题的知识表征,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用,为科学的“不确定性”沟通提供知识对话空间与传播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与规避转基因所引发的科学风险,从而减缓社会公共危机。同时,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建构过程反映出科学议题的知识表征特征、实践规律与协商机制的转向,研究试图从理论层面完善与扩展科学知识传播内涵与理论框架。本研究较全面地论述了媒介与科学知识建构的关联性研究,搭建了媒介建构科学知识、引导科学理性的阐释框架,体现了科学传播领域的现实关切与理论关照,赋予该研究领域一定的创新性。本研究基于知识社会学视角,围绕科学的“不确定性”这一核心话题,就转基因议题的“不确定”语境及其要素研究、“不确定性”呈现内容研究、“不确定性”沟通意义研究、“不确定性”管理研究逻辑,探究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建构过程——转基因议题的知识表征、知识实践、知识争论与知识共享。研究分为四大部分:第一,转基因议题的“不确定性”语境考察。“不确定”语境有哪些要素?呈现出怎样的语境特征?第二,转基因议题的话语变迁与知识实践研究。基于“不确定性”语境特征,从历时性维度,研究选择中美媒体关于转基因议题的媒体报道为研究文本进行梳理与总结,进而探讨不同社会语境下转基因议题的媒体“注意周期”与空间互动特征;从共时性维度,研究就议题内容、消息来源、话语立场与知识属性四个方面考察转基因议题的媒体框架与知识实践过程。第三,转基因议题的知识争论研究。依据反思冲突、化解冲突、超越冲突的研究逻辑,探讨不同相关利益主体如何围绕科学争议的“不确定性”展开知识的协商与对话?媒体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采用哪些话语修辞策略?科学与社会之间如何达成知识对话与共识?第四,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共享与“不确定性”管理探究。如何反思风险社会的转基因科学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怎样完善与提升社会公众对转基因科学知识的理解?进而对我们反思科学知识传播的理念与模式有何启示?研究试图通过对上述研究问题的探讨,考察转基因议题的话语实践,并基于更宏观地社会语境,思考科学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与影响。研究以转基因这一争议性科学议题为研究对象,选择2000-2018年期间的媒体报道本文进行话语分析、对比分析与个案探究。通过阐释转基因议题的话语建构特征反映科学议题的知识建构过程。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实践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社会各相关利益主体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并在科学话语的互动协商中将专业的科学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日常化的、已被社会接受的“公共知识”,进而参与到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与“不确定性”管理过程中。因此,在一个日益多元化社会中,不同文化、价值观之间的争议与冲突的释放与调试需要科学的对话与理解,完善与提升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以加强科学知识理解,搭建基于科学议题的“知识联盟”可实现转基因这一争议性科学议题传播的知识共享与理解,探索和推动多样化社会讨论与科学对话方式的形成,以消除知识间的差异与不对等,管理争议性知识建构过程中的科学“不确定性”,进而助力科学决策的制定与完善。

翟相娟[6](2018)在《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制度研究》文中提出虽然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制度已成为多数国家的选择,但关于"强制标识"与"自愿标识"的争议却从未停止。针对两种观点在价值、原则和权利三个层面的分歧,从效率、预防原则和消费者知情权三个方面逐一比较,可以发现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论的观点更具合理性。在对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进行制度设计时,应着重规范标识的范围、阈值、内容和方法。与欧盟的"过程中心主义"和日本的"产品中心主义"两种标识模式相比,中国转基因食品标识目录亟待更新、标识阈值应确定为3%、标识内容应该细化、标识方法的立法位阶需要提升。

赵丰[7](2018)在《自反性现代化视域下转基因食品风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转基因食品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其本身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但技术具有不确定性。它为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当前社会正处于风险社会,而风险社会正是由于自反性现代化所导致的。因此,从自反性现代化的视角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进行研究是必要的。科学技术的不确定性是当前转基因技术风险的来源,它带来了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等三个方面的风险。人们对于转基因食品争论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实质是等同的,而反对者认为它带来的风险难以估量。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大多还停留在主观臆测上,并未真正深入了解转基因食品。风险社会的主要根源是自反性现代化。自反性是在工业社会的基础上人类的自我否定、人类自我消解与自我对抗。反思性是在现代化基础上人们为了满足理性欲望,进而运用知识对客观事物进行反思和实践,来达到目的。自反性现代化是在工业社会的背景中,人们盲目的追求科学理性,缺乏了社会理性,从而造成了自我创造性毁灭的结果,这并不是西方现代化所造成的危机,而是现代化胜利的结果。当前,人类生活在风险社会中,风险主要来源科学技术和“亚政治”。人类的认识水平是有限的,而风险是无限的,建立有效的规避风险措施较为困难。我们应从自反性现代化的视角出发,结合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经验,分析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环境、社会等方面带来的风险。借助自反性现代化理论,应采取政治变革、提升政治能力、优化治理、坚持严谨的科学审视、完善风险评估和预测的措施。面对“亚政治”的副作用,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严格把控风险源头,在风险评估中做到以为人本,从科学理性和社会理性双重角度下进行评估。

鲁星佳[8](2018)在《负面信息对消费者态度和购买行为的影响 ——以北京地区转基因大豆油为例》文中指出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大豆进口国,进口转基因大豆早已成为中国大豆油消费的主要来源。然而,近年来关于转基因安全问题的争论不断,相关负面信息广泛传播,反对转基因食品的声浪此起彼伏。之前的研究表明,信息可能影响人们的态度,而态度又将影响人们的行为。若负面信息导致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普遍的不接受和不购买,那将在短期内带来巨大的供求缺口,因此确定负面信息对消费者态度和购买的影响程度和路径,对于稳定中国主粮市场有着重要意义。北京由于其庞大的人口总量,食用油总消费量占全国前列,本研究基于2015年对北京市超市和菜市场的抽样调查,首先探究了转基因相关的负面信息对于消费者对于转基因大豆油态度和购买行为的影响,其次,由于之前的研究表明,信息可能导致人们态度和行为不一致甚至相反,本研究也关注了负面信息对于消费者在面对转基因大豆油的问题上态度和购买行为不一致性的影响。本研究从信息渠道、负面信息的接触和相信三个维度来分析负面信息对消费者的影响,首先分析了消费者对转基因安全信息渠道的选择,使用似不相关回归研究了消费者个人特征对于其信息渠道选择的影响;然后,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及其拓展理论模型,我们综合考虑了消费者信息渠道、消费者对于转基因负面信息的接触程度、消费者对于转基因负面信息的相信程度、消费者态度,以及消费者购买行为,为了系统研究这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因素,我们构建了联立方程模型对此进行了分析;最后,我们关注了消费者态度和购买行为的不一致性,并且通过序数逻辑回归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现状描述与计量分析,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互联网和电视是北京地区消费者获取转基因安全信息的主要渠道,年龄小、受教育程度高的消费者更多通过互联网获取转基因安全信息,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的消费者更多通过电视获取转基因安全信息。使用互联网作为信息渠道的消费者知道更多、但更不相信转基因负面信息,使用电视作为信息渠道的消费者知道更少的转基因负面信息;2)多数消费者至少知道和相信一条转基因负面信息,消费者接触的转基因负面信息越多,其越相信转基因负面信息。消费者越不接受转基因食品,其越相信转基因负面信息。3)有20%的北京消费者接受转基因大豆油,55%反对转基因大豆油,但有34%表示购买过转基因大豆油。消费者对负面信息的相信降低了其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接受度,从而影响了其购买行为。年龄越小、受教育水平越低的消费者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越高,接触负面信息对这种一致性的影响不显着。

李思远[9](2017)在《利益权衡中的伦理问题研究 ——以转基因食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转基因食品的应用和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转基因农作物对生态的影响等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进而演变出支持和反对转基因食品发展的两个对立的派别——挺转和反转派。两派之间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转基因食品是否真正安全可靠;二是转基因生物是否对生态产生危害。转基因食品的危害性到现在并没有证实,科学界和学术界等对此都还存在争论。对于这个争议本文不做定论,但是由此引发的伦理争论却是一个事实。为此,科技伦理的规范作用就需要发挥,在科技伦理力量的规约之下,从利益权衡层面入手,引导转基因食品发展符合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导向。挺转派认为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多重的利益,为未来人类的自由发展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对此本文第三章将挺转派的主要观点区分为,转基因食品解决某些国家的粮食问题、带来经济利益和减缓气候变化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并且能清晰展现对转基因食品伦理争议的其中一面。反转派认为,转基因食品本身具有毒性和过敏性等问题,且转基因技术不够成熟、实验时间短,有可能对生态产生负面效应。对此本文第四章将反转派的主要观点区分为,转基因食品在某些国家存在威胁人类健康的问题、产生经济负面效益、存在生态风险三个方面加以讨论,力求清楚展示对转基因食品伦理争议的另一面。本文第五章对挺转和反转派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分析,反思利益权衡下挺转和反转坚持的实质。最后,从科技伦理视域下对转基因食品的发展进行一般性地分析总结。

孟玲先,杨乐,程景民[10](2016)在《山西省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认知现状的调查》文中指出转基因生物技术是一种为了使生物体获得新功能与性状,从具有所需功能与性状的目标生物体中提取所需目的基因或者人工将其他基因片段合成目的基因的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由于我国人口数量持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等因素,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转基因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性。

二、对转基因食品恐慌没有根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转基因食品恐慌没有根据(论文提纲范文)

(1)非洲粮食困境与转基因革命的“两难境地”(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次绿色革命与非洲
    (一)第一次绿色革命的背景和实施
    (二)绿色革命存在的问题与在非洲的困境
第二次绿色革命在非洲的发展
    (一)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兴起
    (二)美国在第二次绿色革命中的作用
    (三)关于转基因产品的争议
美欧对转基因的态度与非洲国家的“两难境地”
    (一)美国和欧盟对待转基因的不同态度
    (二)美欧博弈与非洲的“两难境地”
对于非洲粮食问题的未来展望
    (一)进一步推动土地改革,优化粮食分配结构
    (二)完善转基因产品评估机制,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长期监管,并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
    (三)根据各国对待转基因的不同态度,调整出口对象,拓展全球化的农业出口市场

(2)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感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现状
        1.2.2 消费者观点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1.2.3 博弈论在风险感知管理的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文献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思路及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4 研究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概念介绍
    2.1 深度学习相关理论
        2.1.1 机器学习到深度学习
        2.1.2 循环神经网络
        2.1.3 长短记忆模型
    2.2 演化博弈相关理论
        2.2.1 经典博弈理论到演化博弈理论
        2.2.2 演化稳定策略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转基因食品风险感知
        3.1.1 风险感知概念界定
        3.1.2 转基因食品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3.2 数据准备
        3.2.1 数据获取与清洗
        3.2.2 数据向量化
    3.3 数据情感分类
        3.3.1 LSTM模型
        3.3.2 模型训练
        3.3.3 情感分类结果
    3.4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感知
        3.4.1 负面微博评论中消费者的风险感知表现
        3.4.2 以网民为代表的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挖掘
    3.5 结果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风险感知的管理机制研究
    4.1 无消费者反馈机制下的演化博弈模型
        4.1.1 模型参数假设
        4.1.2 模型的支付矩阵
        4.1.3 演化博弈的均衡点
        4.1.4 演化博弈均衡点的稳定性分析
    4.2 消费者反馈机制下的演化博弈模型
        4.2.1 消费者反馈机制下的模型支付矩阵
        4.2.2 消费者反馈机制下的演化博弈均衡点稳定性分析
    4.3 结果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感知管理策略
    5.1 完善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法,建立相关部门问责机制
    5.2 加强转基因食品的科普力度,提高消费者认知
    5.3 加强转基因食品的标签管理,减少企业投机行为
    5.4 奖励与惩罚并重,促进转基因食品市场健康发展
    5.5 加强民众参与,保障民众权益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附录B:原始数据

(3)不确定性科学新闻视角的转基因报道研究 ——以新世纪上海四份主流报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转基因技术及上海媒体的报道
        1.1.2 不确定性科学新闻
        1.1.3 上海四份主流报纸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科学传播的研究概况
    2.2 关于不确定性科学新闻的研究概况
    2.3 关于转基因议题的研究概况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框架理论
    3.2 科学传播及转基因食品报道的框架理论
第四章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4.1 研究问题
        4.1.1 具体问题
        4.1.2 结果假设
        4.1.3 现实意义
    4.2 研究方法
        4.2.1 具体方法
        4.2.2 研究对象的选取
        4.2.3 类目建构
    4.3 交互信度
第五章 数据分析
    5.1 总体情况统计分析
    5.2 样本详解
        5.2.1 转基因新闻内容表现形式的特征
        5.2.2 转基因热点新闻报道举例分析
        5.2.3 转基因新闻呈现的作者特征
第六章 研究发现和总结分析
    6.1 主流报纸不确定性科学新闻的框架分析
        6.1.1 四份报纸转基因议题传播框架不同之处
        6.1.3 传统媒体中不确定性科学新闻议题传播框架的特点
    6.2 转基因新闻呈现的文本特征
        6.2.1 转基因新闻词频分析
    6.3 传统媒体中不确定性科学新闻的特点
    6.4 对传统媒体进行不确定性科学新闻报道的建议
    6.5 本研究的局限性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的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转基因食品标识的相关概念界定及其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转基因技术的概念
        2.1.2 转基因食品的概念
        2.1.3 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概念
        2.1.4 转基因食品标识的概念
    2.2 转基因食品标识的理论基础
        2.2.1 消费者权益保护理论
        2.2.2 市场规制理论
3 转基因食品标识典型案例评析
    3.1 转基因标识信息公开案件
        3.1.1 黄乐平与农业部信息公开案
    3.2 非转基因标识案件
        3.2.1 佳格食品与工商行政管理局作出的行政处罚案
        3.2.2 朱国斌诉武汉汉福超市有限公司等产品责任纠纷案
        3.2.3 韦邦保与巢湖安德利公司城西分店买卖合同纠纷案
    3.3 转基因标识案件
        3.3.1 邹丽惠诉福州金榕大润发等产品责任纠纷案
        3.3.2 吴文远诉圣托尼公司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
4 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法律规定及存在的问题
    4.1 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相关法律规定
        4.1.1 转基因食品标识的法律规定
        4.1.2 转基因食品标识的行政法规规定
        4.1.3 转基因食品标识的部门规章规定
        4.1.4 转基因食品标识的地方立法规定
        4.1.5 转基因食品标识的部门规范性文件规定
    4.2 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存在的问题
        4.2.1 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规则法律制度不完善
        4.2.2 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监管法律制度不健全
        4.2.3 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惩罚救济法律制度不完备
5 国外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探究与启示
    5.1 国外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探究
        5.1.1 欧盟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
        5.1.2 美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
    5.2 国外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法律启示
        5.2.1 标识规则方面的启示
        5.2.2 监管方面的启示
        5.2.3 惩罚救济方面的启示
6 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法律对策
    6.1 完善转基因食品标识规则法律制度
        6.1.1 增设专门的转基因食品标识条款
        6.1.2 扩宽现有转基因标识范围
        6.1.3 丰富转基因食品标识的内容
        6.1.4 规范转基因食品标识的形式
        6.1.5 增加“非转基因”标识的规定
        6.1.6 增加转基因标识阈值的规定
    6.2 建立高效转基因食品标识监管法律制度
        6.2.1 明确监管主体
        6.2.2 加强信息公开
        6.2.3 避免地方保护
    6.3 推进转基因食品标识惩罚救济法律制度建设
        6.3.1 加大违法惩罚力度
        6.3.2 引入可追溯标识
        6.3.3 完善救济制度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沟通“不确定性”: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转基因议题的发展与影响
    第一节 研究缘起:作为社会公共议题的科学知识传播
        一、科学知识传播的演变与实践
        二、“科学媒体化”:转基因议题的媒体呈现
        三、转基因议题带来的“不确定性”沟通与知识争论
    第二节 文献综述:转基因议题、沟通“不确定性”与知识传播
        一、科学知识传播中的转基因议题研究
        二、媒体与转基因议题的“不确定性”沟通研究
        三、媒体与科学家、社会公众的关系探讨
        四、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建构研究
    第三节 理论工具:理解科学的知识社会学取向
        一、作为知识的转基因议题
        二、科学知识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三、语境成为科学知识传播的重要变量
    第四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一、研究意义与价值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文本选择与说明
第二章 转基因议题的知识表征与“不确定性”语境
    第一节 转基因议题的演变逻辑与知识特征
        一、转基因议题的演变逻辑
        二、转基因议题的知识构成要素及特征
    第二节 转基因议题的多元知识争论
        一、转基因技术与产品的安全性问题
        二、转基因的引进与商业化推广问题
        三、转基因技术与产品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问题
    第三节 转基因议题的“不确定性”语境特征
        一、科学技术自身的“不确定性”
        二、被媒体建构的科学“不确定性”
        三、被各相关利益主体认知的科学“不确定性”
第三章 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实践与“不确定性”呈现
    第一节 中美转基因议题的媒体报道趋势变化
        一、我国转基因议题的“注意周期”
        二、美国转基因议题的“注意周期”
        三、中美转基因议题的空间互动
    第二节 我国转基因议题的媒体框架与知识实践
        一、议题内容与分布:经济与全球化议题占据主导
        二、消息来源:科学专家成为重要信源
        三、话语立场:先“挺”后“反”的话语实践
        四、知识属性: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生产呈现不对等特征
    第三节 转基因议题的科学“不确定性”呈现
第四章 转基因议题的知识争论与“不确定性”沟通
    第一节 反思冲突:转基因议题的知识生产困境
        一、“挺转”、“反转”之争背后的冲突性科学话语
        二、转基因议题的理性冲突与多元对话
        三、冲突性科学话语开启“不确定性”沟通的可能性
    第二节 化解冲突:转基因议题传播的修辞策略
        一、修辞资源:运用科学理论与论证依据
        二、修辞工具:引入专业身份与知识背景
        三、修辞技巧:使用数据/实例
        四、修辞手段:诉诸于权威声誉
    第三节 超越冲突:科学与媒体的冲突与合作
        一、媒体在转基因议题传播中的角色功能
        二、科学家与媒体的互动关系
        三、科学家与媒体的知识对话与沟通
    第四节 转基因议题的科学“不确定性”沟通
第五章 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共享与“不确定性”管理
    第一节 由“专业知识”到“公共知识”: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共享
        一、新的科学概念与转基因议题的勾连关系
        二、由“科学问题”向“社会公共议题”的构建
        三、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协商与共享
    第二节 由“知晓”到“理解”:公众科学素养的完善与提升
        一、跨越公众与科学之间的知识鸿沟
        二、打破公众与专家之间的专业壁垒
        三、建立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对话关系
    第三节 “知识联盟”:转基因议题的“不确定性”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7)自反性现代化视域下转基因食品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 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四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 创新之处
第一章 转基因食品及其风险认知
    第一节 转基因食品基本概况
        一 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
        二 全球转基因食品发展概况
    第二节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认知与风险认知
        一 转基因食品安全认知
        二 转基因食品风险认知
    第三节 转基因食品的认知风险来源
第二章 自反性现代化:转基因食品风险研究一个视角
    第一节 自反性现代化理论
        一 自反性现代化概念界定
        二 自反性现代化形成背景
        三 自反性现代化理论的主要流派
    第二节 自反性现代化对转基因食品风险的影响
        一 理性的异化对转基因食品风险的影响
        二 信任危机对转基因食品风险的影响
        三 亚政治对转基因食品风险的影响
    第三节 自反性现代化造成转基因食品风险类型
        一 社会稳定风险
        二 精神健康风险
        三 食品监管风险
        四 环境监管风险
第三章 转基因食品管理现状及风险的规避之策
    第一节 转基因食品管理现状
        一 发达国家转基因食品的管理现状
        二 发展中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现状
    第二节 转基因食品风险的规避之策
        一 提升政治能力
        二 优化社会治理
        三 坚持严谨的科学审视
        四 完善风险评估和预测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8)负面信息对消费者态度和购买行为的影响 ——以北京地区转基因大豆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态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2.2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购买的影响因素研究
    2.3 消费者态度和行为的不一致性研究
第3章 理论框架与数据
    3.1 理论框架
        3.1.1 SPARTA模型
        3.1.2 认知失调理论
    3.2 数据来源
    3.3 实证模型和变量选择
第4章 北京地区转基因大豆油消费者概况
    4.1 受访者基本情况
    4.2 消费者转基因安全信息获取渠道的选择
    4.3 消费者对转基因负面信息的接触和相信情况
    4.4 消费者对转基因大豆油的态度和购买情况
第5章 负面信息对消费者态度、购买及其不一致性的影响
    5.1 消费者对转基因安全信息获取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
    5.2 负面信息对消费者态度和购买行为的影响
    5.3 负面信息对消费者态度和购买的不一致性的影响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转基因大豆油的安全性问题
致谢

(9)利益权衡中的伦理问题研究 ——以转基因食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挺转派
        1.2.2 反转派
        1.2.3 中间派
        1.2.4 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
    2.1 相关概念
        2.1.1 转基因技术、食品
        2.1.2 全球转基因作物分布
    2.2 科技伦理
        2.2.1 科技伦理研究发展
        2.2.2 当代科技伦理
第3章 挺转派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
    3.1 解决粮食问题
        3.1.1 南非转基因作物状况
        3.1.2 小结
    3.2 带来经济利益
        3.2.1 巴西转基因作物状况
        3.2.2 小结
    3.3 减缓气候变化
        3.3.1 阿根廷转基因作物状况
        3.3.2 小结
第4章 反转派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
    4.1 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1.1 印度转基因作物发展状况
        4.1.2 小结
    4.2 产生经济负面效益
        4.2.1 中国转基因作物发展状况
        4.2.2 小结
    4.3 存在生态风险
        4.3.1 爱尔兰转基因马铃薯
        4.3.2 小结
第5章 利益权衡中的科技伦理分析
    5.1 挺转派与反转派利益权衡解析
        5.1.1 利益层面分析
        5.1.2 利益层面争议
    5.2 反思
        5.2.1 挺转派与反转派争议的实质
        5.2.2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和获奖的学术论文

四、对转基因食品恐慌没有根据(论文参考文献)

  • [1]非洲粮食困境与转基因革命的“两难境地”[J]. 徐振伟. 中国非洲学刊, 2021(02)
  • [2]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感知研究[D]. 李敏. 江南大学, 2020(01)
  • [3]不确定性科学新闻视角的转基因报道研究 ——以新世纪上海四份主流报纸为例[D]. 李征. 上海交通大学, 2020(10)
  • [4]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的法律问题研究[D]. 郑堉源. 东北农业大学, 2019(10)
  • [5]沟通“不确定性”: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建构研究[D]. 潘玉.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6]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制度研究[J]. 翟相娟. 经济法研究, 2018(01)
  • [7]自反性现代化视域下转基因食品风险研究[D]. 赵丰. 郑州大学, 2018(01)
  • [8]负面信息对消费者态度和购买行为的影响 ——以北京地区转基因大豆油为例[D]. 鲁星佳.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9]利益权衡中的伦理问题研究 ——以转基因食品为例[D]. 李思远. 西南交通大学, 2017(07)
  • [10]山西省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认知现状的调查[J]. 孟玲先,杨乐,程景民. 食品安全导刊, 2016(24)

标签:;  ;  ;  ;  ;  

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慌是没有根据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