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体征及生产过程

产前体征及生产过程

一、产前先兆及生产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任永莲[1](2021)在《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对高危妊娠孕妇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孕期女性因处于妊娠这一特殊生理期,其情感十分脆弱,心理承受力差,常常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尤其对于孕期存在妊娠并发症或存在某些妊娠高危因素的孕妇,更容易产生分娩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认知行为治疗因其操作简单、节约时间、见效快的特点,是最具影响力的心理治疗方法。目前,国外已形成较为成熟的针对孕产妇负性情绪的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国内学者多关注认知行为治疗对改善正常妊娠孕产妇负性情绪的治疗效果,且干预形式多以面对面认知行为治疗为主,但面对面治疗常因交通不便、时间限制、病耻感等因素往往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受限。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的兴起,依托网络媒体进行心理治疗成为目前的研究方向。本研究以文献分析为指引,以理论指导手册为参考,构建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并验证其对高危妊娠孕妇分娩恐惧、焦虑、抑郁情绪的治疗效果,为今后形成科学有效、针对高危妊娠孕妇心理需求的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奠定基础。方法:1.干预方案的构建研究(1)文献和理论着作分析: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研究者按照既定的检索策略在国内外知名数据库检索孕产妇网络认知行为干预相关文献,同时查找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理论着作作为补充,按照文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同时提取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和干预方案,采用内容分析法提取并归纳文献和理论着作中提及的干预策略,形成干预方案初稿。(2)专家会议法:干预方案初稿制定后,研究者主动联系相关专业领域专家确定会议时间,将会议日程、干预方案初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放给专家,会议开始时请专家填写专家一般资料调查表、专家权威程度自评表,同时研究者对本次会议的目的、干预方案主要内容进行汇报,专家围绕干预方案具体内容展开讨论并提出建议,小组成员做好现场录音与拍照,会议结束后研究者收回会议资料并对会议内容进行总结。2.干预方案的实证研究(1)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7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围产保健门诊规律产检且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高危妊娠孕妇作为目标人群,根据样本量计算最终确定170例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采用钉钉视频会议结合微信群形式的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门诊心理咨询,两组于干预前、干预后即刻、产后3天分别用Wijma分娩预期与经验问卷(WDEQ)、妊娠特有焦虑量表(PAQ)、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价治疗前后孕妇分娩恐惧、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程度。(2)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从全程参与网络认知行为治疗的研究对象中选取不同高危因素、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孕妇作为访谈对象,采用预先设定的访谈提纲对访谈对象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分析访谈资料时采用Colaizzi分析法。结果:1.方案构建结果(1)文献和理论着作分析:目前检索到的文献中,针对孕产妇负性情绪的网络认知行为干预研究均为外文文献,最终纳入9篇RCT研究和2本理论着作。通过对文献和理论着作进行归纳总结可知:文献中提及的干预时机从孕中晚期开始到产后1年内;干预形式多通过网站、手机应用软件,同时将短信、电子邮件作为辅助干预形式;在干预策略上,分娩恐惧多采用系统脱敏训练,焦虑、抑郁情绪采用心理教育、认知矫正、认知重构、行为实验、社交技能训练、放松训练等,同时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作为巩固练习;干预频次多为1次/周,共3-11次不等,每次干预时长约20-50分钟;结局指标评价多采用国际通用的负性情绪量表进行评估;结局评价时间从干预后1周随访至干预后4年。(2)专家会议法:共邀请10名专家参与会议,专家的集体权威系数为0.855。专家提出如下建议:(1)在干预形式上,通过在线视频互动的形式进行干预比在微信公众号治疗效果好,建议增加视频、动画、音乐等形式,并通过电话或短信督促其完成,同时将家庭作业形式由书写形式改为书写、视频、语音形式;(2)在干预内容上,每次课程内容中插入案例视频,在6次治疗结束后增加巩固治疗,巩固治疗内容主要以孕妇分享自身实际的心理困扰为主;(3)在干预频次及时机上,增加治疗期的干预频次或在治疗期后增加巩固治疗,每次30-45分钟,将干预时机选在每周六日,干预时间段需延伸至产后4周;(4)在干预对象上,将孕妇和配偶同时作为干预对象,考察配偶心理干预对孕产妇负性情绪的影响;(5)在结局评价指标上,问卷测评比较主观,建议增加客观的生物学指标,结局评估时间至少需要随访至产后,同时干预后至少需要测评两次。根据专家建议对干预方案做如下修订:将微信公众号干预的形式改为钉钉视频会议结合微信群的形式,同时辅以电话、短信干预,将家庭作业形式由书写形式改为书写或视频、语音形式;在干预策略上,考虑到高危妊娠疾病多样性因素,将案例主题“糖妈妈的故事”改为“准妈妈的心理困扰”,同时播放3个不同的案例,在6次治疗结束后增加巩固期;干预时机由每周时间不固定改为每周六晚上19点开始;结局测评时间选择在基线、干预后即刻(巩固治疗后)以及产后3天三个时间点进行。2.干预实证研究(1)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研究:(1)两组干预前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治疗期间干预组脱落19例,对照组脱落17例。(2)两组干预后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后即刻比较,ITT分析与PP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果显示分娩恐惧、妊娠相关焦虑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抑郁量表得分在干预后即刻差异无显着变化(p>0.05);两组研究对象产后3天比较,ITT分析与PP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均显示两组研究对象分娩恐惧、妊娠相关焦虑、抑郁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3)两组干预前后多重比较:在干预前、干预后即刻、产后3d分娩恐惧、焦虑、抑郁量表得分比较,分娩恐惧、焦虑量表得分在时间因素、组间因素以及时间组间交互因素差异均显着(p<0.001),两组孕妇抑郁量表得分在时间因素、时间组间交互因素差异显着(p<0.005),但组间因素差异不显着(p>0.05)。(4)干预组依从率为77.7%,对照组依从率为75.3%。干预组满意度调查表总分≥25分的孕妇为51例,满意率为77.27%。(2)质性研究:本研究共访谈12例研究对象,从研究对象参与治疗的真实感受及对本次治疗提出的不足和建议等方面归纳可知,研究对象较为认可本次治疗,认为本次治疗以便捷实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改善其孕期的负性情绪和行为方式,能够满足其居家心理治疗的需求,但网络心理治疗产生的效果受个体自控力、治疗兴趣等主观因素和家庭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未来研究在制定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方案时需考虑孕妇个体差异性因素和环境因素,同时增加产后自我护理内容。结论:本研究通过文献与理论着作分析、专家会议法构建出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方案,该方案分两期:治疗期(6次线上视频)和巩固期(3次线上交流)。采用单盲随机对照实验研究验证了该方案对高危妊娠孕妇负性情绪的治疗效果,实践证明网络认知行为治疗对高危妊娠孕妇分娩恐惧、焦虑情绪有显着治疗效果,但对抑郁情绪近期效果不明显,需持续追踪远期的治疗效果。同时研究对象对本次治疗主观上较为认可,认为本次干预采用便捷实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改善其孕期的负性情绪,但本次治疗受研究对象个体主观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影响,未来研究需在充分考虑孕妇个体差异性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方案,为今后形成系统规范的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奠定基础。

王炼[2](2021)在《自然分娩产妇分娩体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自然分娩产妇分娩体验现状,并从社会人口学特征、产科结局、人格特质、分娩期望等方面对自然分娩产妇分娩体验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为医疗机构改善分娩体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应用艾森克人格特质问卷、分娩期望问卷、分娩体验问卷对某三级医院250例自然分娩产妇进行调查。应用SPSS 22.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和不同产科结局分娩体验得分的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娩体验与人格特质、分娩期望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相关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研究表明自然分娩产妇分娩体验总均分(77.90±7.80)分,自身能力维度得分为(24.22±2.93)分,参与性维度得分为(15.75±2.56)分,专业支持维度得分为(20.74±2.85)分,安全感知维度得分为(17.48±2.34)分;2、调查显示产妇文化程度、职业状况、是否分娩镇痛、新生儿住院喂养方式、分娩方式之间的分娩体验得分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2.614、2.374、3.755、3.28、3.28均P<0.05);3、研究显示职业为其他、初中学历、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控制与参与、医护支持、产痛预期、医疗环境、胎吸是影响自然分娩产妇分娩体验的因素(t值分别为4.171、3.233、-2.487、-2.317、2.450、2.330、2.346、-2.332均P<0.05),R2为0.351可解释分娩体验总分变异系数的35.1%;4、调查显示内外项型人格的自然分娩产妇以外项型为主,占53.6%;神经质型人格中以情绪不稳定型为主,占56.8%,精神质型人格的自然分娩产妇以平和型为主,占49.6%;产妇神经质性人格得分最高(52.78±26.6)、精神质性人格得分最低(44.41±15.69)、内外项型人格得分为(50.03±9.96)、掩饰型得分为(116.63±22.98);内外项型人格与分娩期望、自身能力呈正相关(r=0.143,r=0.143,P<0.05),内外项型人格与安全感知呈负相关(r=-0.133,P<0.05);神经质型人格与安全感知、医护支持呈正相关(r=0.197,r=0.163,P<0.01),神经质型与产痛预期呈负相关(r=-2.83,P<0.05);精神质型人格与分娩期望、医疗环境、控制与参与、参与性呈负相关(r=-0.162、-0.174、-0.166、-0.136,P<0.05),精神质型人格与产痛预期呈正相关(r=0.128,P<0.05),掩饰型人格与自身能力呈正相关(r=0.138,P<0.05);分娩期望总分与分娩体验总分、自身能力、专业支持、参与性呈正相关(r=0.417、0.306、0.383、0.35,P<0.01);产痛预期与分娩体验总分、自身能力、专业支持、安全感知、参与性呈负相关(r=-0.319、-0.316、-0.271、-0.404、-0.226,P<0.05);医疗环境与分娩体验总分、自身能力、专业支持、参与性呈正相关(r=0.403、0.252、0.403、0.280,P<0.01);配偶支持与分娩体验总分、自身能力、专业支持、参与性呈正相关(r=0.241、0.139、0.216、0.238,P<0.01);控制参与分娩体验总分、自身能力、专业支持、参与性呈正相关(r=0.480、0.386、0.414、0.404,P<0.01)。医护支持与分娩体验总分、自身能力、专业支持、安全感知、参与性呈正相关(r=0.359、0.196、0.275、0.346、0.319,P<0.01)。结论:1、自然分娩产妇分娩体验较好,医务人员应针对不同人格特质产妇提供全面个性化的分娩护理措施,通过建立积极分娩期望,改善分娩体验。2、自然分娩产妇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状况、是否分娩镇痛、新生儿不同住院喂养方式、不同分娩方式,分娩体验水平有明显差异。3、职业为其他、学历为初中、研究生及以上,分娩过程中控制与参与、获得医护支持、积极的产痛预期、舒适安全的医疗环境、使用胎头吸引器的助娩方式这些因素影响自然分娩产妇分娩体验水平。4、(1)自然分娩产妇人格特质与分娩期望、分娩体验相关。(2)内外向型特质的产妇,得分越高,性格越外向,即内外项得分越高则产妇分娩期望、自身能力水平越高;内外向型特质的产妇得分越低,性格越内向,即内外项得分越低则产妇安全感知水平越高;(3)神经质型特质的产妇,得分越高,情绪越不稳定,紧张易怒,即神经质水平越高则产妇的安全感知水平与获得医护支持需求越高;神经质型特质的产妇,得分越低,越悲观、安静,即神经质水平越低则产妇的产痛预期越消极;(4)精神质型特质的产妇,得分越高,冷漠孤独、缺乏同情心,抱有敌意,即精神质水平越高则产妇的分娩期望水平、控制性水平、参与性水平、医疗环境需求越低;精神质型特质的产妇,得分越低,即产妇的的产痛预期越积极;(5)分娩期望水平越高的产妇则分娩体验水平、自身能力、专业支持、参与性水平越高;(6)自然分娩产妇的产痛预期越积极,则产妇的分娩体验水平、自身能力、专业支持、安全感知、参与性水平越低;(7)医疗环境越安全舒适,自然分娩产妇的分娩体验水平、自身能力、专业能力、参与性水平越高;(8)自然分娩产妇配偶支持度越高,则产妇的分娩体验水平、自身能力、专业支持、参与性水平越高。(9)自然分娩产妇分娩期间控制与参与水平越高,则产妇的分娩体验水平、自身能力、专业支持、参与性水平、安全感知水平、参与性水平越高。

唐弘,徐洪新[3](2020)在《新生儿脑瘫医疗损害鉴定4例》文中研究指明1案例资料1.1案例11.1.1简要案情产妇王某,女,28岁,于2009年11月4日入住某市中医院妇产科并于次日分娩一男婴,新生儿出生后重度窒息,后诊断为"脑性瘫痪"。患方认为:医方决定行剖宫产,在实施麻醉操作后,改为阴道分娩,更改产式未通知家属,

甘代军,李银兵[4](2020)在《技术、权力与主体:医疗场域的孕产主体性分析》文中认为现代科技的意识形态化和权力化不断加强,导致人和社会的异化现象出现,单向度的人和社会日益丧失否定性、反思性的主体能力。在医疗场域中,国家权力、资本力量与医学技术等的交互作用把作为自然生命事件的孕产纳入现代医疗体系,并使孕妇深受医学技术的规训。但是,在技术与孕产的互动关系中,现代医学技术的多元特征在巩固其专业权威的同时,也相应地建构了孕产妇适应和利用医学技术的不同主体性。孕产技术的日益多元化培育了孕产妇共同决策的主体性,孕产技术的愈益专业化塑造了孕产妇自觉理解和把控医学技术的认知主体性,孕产技术的内在局限性不断锻造了孕产妇对医学技术的反思主体性。因此,在现代孕产技术、权力与主体的多重关系中,孕产主体性的出现无疑会对现代科技和医疗场域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进而推动科学技术和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

陈璐[5](2020)在《炎症因子和社会支持及其交互作用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孕妇产前抑郁与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关系,分析炎症因子和社会支持及其交互作用对PPD的影响,为防治PPD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产前抑郁与产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选择2016年9月11月在银川市妇幼保健院与中卫市中医院住院待产的200名产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与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分别调查孕产妇产前抑郁与产后抑郁状况。SDS量表及产后3天EPDS量表由产妇自行填写,产后42天EPDS量表采用电话随访方式。2.炎症因子和社会支持及其交互作用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收集176名待产妇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以产后3天和产后42天EPDS得分≥13分者作为抑郁组,<13分作为对照组。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调查产妇社会支持状况,SSRS量表由产妇自行填写。结果1.产前抑郁与产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200名孕产妇产前、产后3天、产后42天抑郁检出率分别为20.0%、26.0%、15.5%,均以轻度抑郁为主。有产前抑郁的产妇产后3天(χ2=9.381,P=0.002)、产后42天(χ2=11.923,P=0.001)抑郁检出率高于无产前抑郁者。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产前SDS得分与产后3天的EPDS得分(r=0.382,P<0.01)、产后42天的EPDS得分(r=0.281,P<0.01)均呈正相关。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产前抑郁与产后3天抑郁(r=0.219)、产后42天抑郁(r=0.251)均呈正相关。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前抑郁是产后3天抑郁的危险因素(P=0.012,OR=2.664),产前抑郁(P=0.001,OR=4.059)是产后42天抑郁的危险因素。2.炎症因子和社会支持及其交互作用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产后3天抑郁组血清IL-1β含量(107.95±52.06)pg/mL高于对照组(69.97±33.1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9,P<0.001);血清TNFα含量(176.79±109.85)pg/mL高于对照组(104.04±56.2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30,P<0.001)。产后42天抑郁组血清IL-1β含量(125.22±51.37)pg/mL高于对照组(72.41±36.0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6,P<0.001);血清TNFα含量(214.92±99.81)pg/mL高于对照组(106.00±63.8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28,P<0.001)。产后3天中重度抑郁组血清IL-1β含量(174.40±15.06)pg/mL高于轻度抑郁组(103.88±50.7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9,P=0.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1β(P<0.001,OR=1.022)、TNFα(P<0.001,OR=1.013)是产后3天抑郁的危险因素,父母支持(P=0.015,OR=0.355)、朋友支持(P=0.024,OR=0.590)是产后3天抑郁的保护因素;血清IL-1β(P<0.001,OR=1.025)、TNFα(P<0.001,OR=1.014)是产后42天抑郁的危险因素,父母支持(P=0.042,OR=0.410)是产后42天抑郁的保护因素。交互作用模型分析显示,血清IL-1β、TNFα与社会支持之间的交互作用对PPD有影响。结论1.产前抑郁与PPD呈正相关,产前抑郁增加了PPD的危险性。2.血清IL-1β、TNFα是PPD的危险因素。3.父母支持、朋友支持是产后3天抑郁的保护因素;父母支持是产后42天抑郁的保护因素。4.血清IL-1β与低丈夫支持、父母支持、朋友支持同时存在可增加PPD发生的危险性,血清TNFα与低丈夫支持同时存在亦增加PPD发生的危险性。

董媛媛[6](2020)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母胎结局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迁移反复,主要影响育龄期妇女。与同龄健康女性相比,SLE患者生育能力并无差异。然而,过去一段时间内,SLE育龄期女性是不被医生建议怀孕的,SLE妊娠被认为具有高风险。SLE患者在妊娠期间常会出现病情复发或加重,部分SLE女性患者会终止妊娠。多数研究表明,妊娠期间SLE突发风险增高。妊娠为SLE的发病提供特殊的生理病理环境,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内的免疫调节系统以及妊娠期生理环境的变化相互作用,使孕妇和胎儿出现不良结果的风险增高,包括先兆子痫/子痫(PE)、早产、流产和胎儿宫内生长受限(IUGR)等。另外,在影响因素的研究中,SLE患者发生先兆子痫/子痫的预测因子包括狼疮肾炎(LN)、高疾病活动度、出现抗磷脂抗体(a PL)、补体水平下降。目前,对于SLE妊娠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研究存在差异,因研究设计和样本量的不同,研究结果缺乏一致性,且既往研究很少有对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综合性分析。此外,由于SLE发病存在种族差异性以及不同地区获得医疗保健管理的水平不同,国内SLE患者的妊娠结局风险和影响因素仍不明确,需进一步探索。目的本研究通过将SLE妊娠组和健康者妊娠组进行比较,分析SLE疾病对妊娠合并症及妊娠母胎结局的情况,并探讨SLE患者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是基于医院的研究,资料来源为2010年2月2018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SLE患者共268例,同时随机选择两所医院同时期妇产科收治健康者妊娠311例,分析比较SLE患者与健康孕妇母体合并症及母胎不良结局的发生情况,探讨SLE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可能的影响因素。研究设计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2018年12月2019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了579例妊娠,对268例SLE妊娠与311例健康孕妇进行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2k)评定SLE疾病活动度。收集的资料包括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基本情况、生育史、治疗情况、自身抗体和一般实验室检查、孕期状况和妊娠结局和产科结局等,正常对照组则主要收集健康孕妇基本情况、生育史、一般实验室检查、孕期状况、妊娠结局和产科结局。第二部分:进一步对SLE患者妊娠分析,通过发生妊娠不良结局和未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比较,分析自身抗体存在、生育史、用药情况和孕期状况对妊娠结果的影响,开展妊娠结局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79例孕妇妊娠情况,其中SLE患者268名,其中正常健康孕妇311名;孕妇不良妊娠结局中,选择性剖宫产有337例,前置胎盘12例,胎膜早破56例,羊水过少39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8例,妊娠合并贫血16例,子痫/重度子痫27例,妊娠合并甲减22例,妊娠期高血压14例,妊娠期糖尿病32例,HELLP综合征3例;胎儿的妊娠不良结局中,早产73例,低体重儿45例,巨大儿14例,胎儿宫内窘迫5例,胎儿生长受限24例。SLE孕妇和正常健康孕妇比较,选择性剖宫产、妊娠合并贫血、子痫、妊娠合并甲减、妊娠期高血压有显着差异(P<0.05);SLE患者选择性剖宫产的发生风险是健康组的10.4倍,SLE患者妊娠合并贫血是健康孕妇妊娠合并贫血的8.5倍,SLE妊娠合并子痫/重度子痫是健康孕妇的3.5倍,妊娠合并甲减为健康孕妇的2.6倍,妊高压为健康孕妇的7.2倍。在胎儿发生的不良妊娠结局中,SLE患者在早产、低体重儿、巨大儿和胎儿生长受限与健康孕妇妊娠有显着差异,其中早产、低体重儿和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风险是健康妊娠不良结局风险的9.25、2.4、13.8倍。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抗ANA抗体阳性与母体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显着相关;而患狼疮肾炎与胎儿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显着相关。结论1.SLE孕妇较健康孕妇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风险更高,选择性剖宫产、妊娠合并贫血、子痫、妊娠合并甲减、妊娠期高血压、早产、低体重儿、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等结局更容易在SLE孕妇妊娠过程中出现。2.国内SLE患者的诊治和管理水平均有提高,保证妊娠时产妇处在较低疾病活动度或无活动度,SLE妊娠成功率明显提高。

吴兆晴,徐金霞[7](2020)在《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心肌酶谱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心肌酶谱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产检、分娩的75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另选取该院正常孕妇7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中期和产前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心肌酶谱、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的差异。同时对研究组患者的新生儿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心肌酶谱及不良新生儿结局,以及不良孕妇结局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孕中期和产前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心肌酶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顺产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先兆流产、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产期感染情况高于对照组,新生儿早产、死亡及胎儿宫内窘迫综合征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产前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心肌酶谱分别与不良妊娠结局、不良新生儿结局及新生儿Apgar评分呈正相关(P <0.05);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心肌酶谱可作为不良孕妇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妊娠糖期尿病患者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心肌酶谱与不良孕妇结局及不良新生儿结局呈正相关,及时对患者的血清纤溶系统和凝血功能进行预测并及早干预,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凡开伦[8](2019)在《以医疗工艺流程为异向的综合医院医疗空间组织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近年来卫生事业的兴盛,国家卫计委屡次强调医疗机构建设应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为主旨。医疗工艺流程作为医疗服务程序、环节的直接体现,以其为切入点,在建筑学范畴内发挥其专业性价值来指导医疗空间的合理组织设计,对于综合医院在服务效率方面的提升具有现实意义。从医疗工艺流程的内在规律出发将其解构为“服务流程”与“被服务流程”,通过“系统化分级”理论将综合医院医疗空间解读为医疗行为场所,作为医疗工艺流程的设计表达载体。在明确医疗工艺流程与综合医院内不同空间范畴设计关联性的基础上,分别从一级医疗工艺流程和二级医疗工艺流程出发,就其在空间组织过程中的导向性设计作用进行分析说明,提出以各功能单元作为研究对象的医疗空间组织思路及方法。继而选取综合医院中具有代表性的医疗功能单元作为研究对象,顺应上述思路及方法分别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研究,以医疗工艺流程的发展沿革指导研究对象的功能定位和医疗任务,以一级医疗工艺流程指导功能单元位置选择和对外功能联络方式,以二级医疗工艺流程指导功能单元内部医疗空间秩序,结合研究对象的规范性要求、基本空间模式以及医疗工艺流程导向下的设计要素,得出各功能单元在不同设计条件下的医疗空间组织策略。该推理演绎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医疗空间组织设计理论性方法的反向归纳论证。最后,结合西安前海人寿医院这项以医疗工艺流程作为设计依据的实际工程案例,解析其医疗空间组织方案作为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闭环。

李英[9](2019)在《M-Learning对住院初产妇分娩恐惧和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应用M-Learning(移动教育)和传统健康教育对住院初产妇分娩恐惧(Fear Of Childbirth,FOC)和分娩结局的影响,进而寻找M-Learning在分娩恐惧和分娩结局干预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非盲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武汉市某三甲医院(64例)和某二甲医院(42例)的住院初产妇,用统计软件SPSS22.0按1:1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M-learning,包括邀请试验组加入微信群或QQ群,对其开展线上教育,提供心理支持和特定时段专家答疑等。两组于干预前后分别用Wijma分娩预期量表(W-DEQ-A)和Wijma分娩经历量表(W-DEQ-B)测量分娩恐惧程度,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产时疼痛程度,记录分娩方式等分娩结局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入组106人,脱落剔除6人,完成100人。2.组间比较:干预前,两组的一般资料、W-DEQ-A各维度得分及分娩恐惧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有FOC(W-DEQ评分≥ 85分)的产妇明显比对照组少(三甲医院为13.3%VS 56.7%,P=0.000;二甲医院为10%VS 45%,P=0.013)。除二甲医院的“担忧新生儿”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试验组的W-DEQ-B各维度得分及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3.组内比较:对照组干预后的W-DEQ得分较干预前升高(P<0.05),试验组干预后W-DEQ得分明显下降(P<0.01)。4.试验组与对照组剖宫产率的比较(三甲医院为10.0%VS 23.3%,P=0.166;二甲医院为15.0%VS 20.0%,P=1.000),有临床意义,但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前有FOC组和无FOC组的剖宫产率:对照组为75.0%VS 5.3%,P=0.000;试验组为20.0%VS 8.6%,P=0.506。剖宫产率随着分娩恐惧程度的加重而增加(P=0.001)。5.除第三产程和三甲医院的第二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试验组产程用时及产后2h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P<0.05)。6.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会阴侧切率比较(三甲医院为14.8%VS 26.1%,P=0.150;二甲医院为11.8%VS 31.3%,P=0.514),试验组的会阴裂伤程度及会阴侧切率均较对照组低,有临床意义,但无统计学意义。7.试验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比对照组略高,有临床意义,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Learning能缓解分娩疼痛,降低分娩恐惧程度,改善了分娩结局,可推广于临床中以改善分娩体验,促进医患融合,保障母婴健康。

石风丽[10](2019)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产程特点以及影响分娩成功的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previous cesarean,VBAC)的产程特点,总结对分娩成功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以期提供一定科学依据给临床正确处理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病例。方法:以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210例产妇为本研究对象,其中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产妇有70例,视作观察组,足月经阴道分娩的初产产妇共70例,视作对照组1组,足月再次经阴道分娩的经产产妇共70例,视作对照组2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分娩情况进行记录、比较和分析结果。结果:(1)观察组年龄平均(31.52±3.79)岁,距上次剖宫产间隔时间平均为(5.21±2.58)年,对照组1组年龄平均(28.11±1.71)岁;对照组2组70例产妇年龄平均(31.24±2.75)岁,观察组年龄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对照组2组年龄与对照组1组比较明显更高,差异明显,P<0.05。(2)观察组、对照组1组、对照组2组分娩时出血量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对照组1组、对照组2组新生儿5分钟Apgar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3)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4.29%,对照组1组产后出血率为2.86%,对照组2组产后出血率为0.00%,3组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胎盘粘连、先兆子宫破裂、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略高于对照组1组、对照组2组,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5)4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section,TOL AC)失败的产妇中有2例是由于胎儿宫内窘迫,1例是由于产程活跃期停滞,1例是由于胎方位异常。(6)4例TOLAC失败组产妇宫颈评分6.66±1.21分,新生儿体重3748.52±126.32g,66例TOLAC成功组宫颈评分为9.09±3.07分,新生儿体重3316.95±75.42g。结论:(1)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妇的总产程处在初产妇、经产妇之间。临床进行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的处理时,必须对特殊产程特点进行考虑,对产程进展进行密切观察,适时给予干预对策。(2)对瘢痕子宫阴道分娩成功产生影响的因素中胎儿体重、宫颈评分是主要两种。(3)瘢痕子宫经阴分娩不会明显提高产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所以只要产妇符合试产条件,应该进行充分试产,以减少剖宫产率,保证母婴安全。

二、产前先兆及生产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产前先兆及生产过程(论文提纲范文)

(1)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对高危妊娠孕妇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相关概念
    1.6 论文框架
    1.7 技术路线
    1.8 论文创新点
2 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方案的构建
    2.1 基于文献分析法构建干预方案初稿
    2.2 基于专家建议形成干预方案终稿
3 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对高危妊娠孕妇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对象与方法
    3.3 干预实施过程
    3.4 结局指标及测评方法
    3.5 质量控制及伦理考虑
    3.6 资料分析
    3.7 结果
    3.8 讨论
4 结论
    4.1 研究结论
    4.2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网络认知行为疗法在围产期女性负性情绪中的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2)自然分娩产妇分娩体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操作性定义
2 文献回顾
    2.1 分娩体验概述
        2.1.1 分娩体验定义
        2.1.2 分娩体验对母婴健康管理的影响
    2.2 分娩体验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分娩体验研究现状
        2.2.2 国内分娩体验研究现状
    2.3 分娩体验影响因素
        2.3.1 一般人口学因素
        2.3.2 产科因素
        2.3.3 人格特质因素
        2.3.4 社会心理学因素
        2.3.5 与合作伙伴有关因素
        2.3.6 与助产士和医生有关因素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类型
    3.2 研究对象
        3.2.1 研究总体
        3.2.2 研究样本
        3.2.3 抽样方法
        3.2.4 样本量估计
    3.3 研究指标及测量工具
        3.3.1 产妇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
        3.3.2 产科结局资料调查表
        3.3.3 中文版分娩体验问卷(CEQ2.0)
        3.3.4 人格特质
        3.3.5 中文版分娩期望问卷
    3.4 资料收集
        3.4.1 资料收集前准备
        3.4.2 资料收集方法
    3.5 资料整理与分析
    3.6 质量控制
        3.6.1 研究设计阶段
        3.6.2 资料收集阶段
        3.6.3 资料整理与分析阶段
    3.7 伦理问题
        3.7.1 遵循自愿原则
        3.7.2 遵循保密原则
        3.7.3 遵循公平原则
        3.7.4 遵循有利无害原则
4 结果
    4.1 自然分娩产妇社会人口学资料及产科资料描述统计
    4.2 自然分娩产妇艾森克人格的描述统计
    4.3 自然分娩产妇分娩期望的描述统计
    4.4 自然分娩产妇分娩体验的描述统计
    4.5 自然分娩产妇不同社会人口学及产科资料产妇分娩体验水平的比较
    4.6 自然分娩产妇人格特质与分娩期望、分娩体验的相关性分析
    4.7 自然分娩产妇分娩体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5 讨论
    5.1 自然分娩产妇分娩体验水平的现状
    5.2 自然分娩产妇相关人口学资料及产科资料对分娩体验的影响
    5.3 自然分娩产妇人格特质对分娩体验的影响
    5.4 自然分娩产妇分娩期望对分娩体验的影响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意义
        6.2.1 理论意义
        6.2.2 实践意义
    6.3 研究创新性
    6.4 研究局限性
    6.5 对后续研究和实践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3)新生儿脑瘫医疗损害鉴定4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案例资料
    1.1 案例1
        1.1.1 简要案情
        1.1.2 病史摘要
        1.1.3 鉴定结果
    1.2 案例2
        1.2.1 简要案情
        1.2.2 病史摘要
        1.2.3 鉴定结果
    1.3 案例3
        1.3.1 简要案情
        1.3.2 病史摘要
        1.3.3 鉴定结果
    1.4 案例4
        1.4.1 简要案情
        1.4.2 病史摘要
        1.4.3 鉴定结果
2 讨论
    2.1 概述
    2.2 医疗过错鉴定指引
        2.2.1 鉴定的要点和节点
        2.2.1. 1 产前因素
        2.2.1. 2 产时因素
        2.2.1. 3 产后因素
        2.2.2 本组案例中医疗过错的分析
    2.3 医疗过错原因力大小鉴定指引
        2.3.1 主要法律问题
        2.3.2 不同阶段的鉴定
        2.3.2. 1 产前医疗过错行为原因力的判定
        2.3.2. 2 产时医疗过错行为原因力的判定
        2.3.2. 3 产后危险因素中医疗过错行为的原因力判定
        2.3.3 本组案例中过错原因力大小的分析

(4)技术、权力与主体:医疗场域的孕产主体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医学技术多元化与决策主体的诞生
二、医学技术的专业性与认知主体的塑造
三、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与反思主体的形成
四、结语

(5)炎症因子和社会支持及其交互作用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产前抑郁与产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分析方法
        4 质量控制
    结果
        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2 产前SDS得分与产后EPDS得分比较
        3 产前抑郁与产后抑郁症检出率比较
        4 产前抑郁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
        5 产前SDS得分与产后3天、产后42天EPDS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6 产后抑郁症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1 孕产妇抑郁检出率比较
        2 产前抑郁与产后抑郁症影响因素分析
        3 产前抑郁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
第二部分 炎症因子和社会支持及其交互作用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分析方法
    结果
        1 基本情况
        2 血清炎症因子组间比较
        3 产后抑郁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4 炎症因子与社会支持的交互作用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讨论
        1 炎症因子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
        2 社会支持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
        3 炎症因子和社会支持的交互作用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
        4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的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附录

(6)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母胎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的选取
        2.2.1 病例的选取
        2.2.2 正常对照的选取
    2.3 SLE的诊断标准
    2.4 样本量的来源
    2.5 资料的收集
    2.6 妊娠结局相关术语定义
    2.7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8 质量控制
3.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3.1.1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
        3.1.2 研究对象的临床指标
        3.1.3 SLE妊娠组的临床特征
        3.1.4 研究对象的生育史情况
    3.2 SLE组和健康组不良妊娠结局的研究
        3.2.1 SLE组和健康组的孕产妇并发症情况
        3.2.2 SLE组和健康组胎儿不良结局的情况
    3.3 SLE妊娠中选择性剖宫产的单因素分析
        3.3.2 SLE妊娠合并贫血的单因素分析
        3.3.3 SLE妊娠合并子痫的单因素分析
        3.3.4 SLE妊娠合并甲减的单因素分析
        3.3.5 SLE妊娠合并高血压的单因素分析
        3.3.6 SLE孕妇早产的单因素分析
        3.3.7 SLE妊娠合并低体重儿的单因素分析
        3.3.8 SLE妊娠合并IUGR的单因素分析
    3.4 SLE妊娠中不良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研究
        3.4.1 SLE妊娠母亲发生不良结局回归分析
        3.4.2 SLE妊娠胎儿发生不良结局回归分析
4.讨论
    4.1 主要发现
    4.2 与以往研究比较
    4.3 优势和局限性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
    中文摘要
    ABSTRACT
    1.背景
    2.方法
        2.1 综述问题
        2.2 检索策略与文献纳入
        2.3 方法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
        2.4 数据分析
    3.结果
        3.1 检索结果
        3.2 研究特征
        3.3 SLE妊娠患者中发生GDM的 RR值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7)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心肌酶谱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心肌酶谱比较
    2.2 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2.3 研究组患者产前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心肌酶谱与不良结局、新生儿结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性
    2.4 不良新生儿结局的多因素分析
    2.5 不良孕妇结局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8)以医疗工艺流程为异向的综合医院医疗空间组织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课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提出
    1.2 现状问题提出
        1.2.1 建筑布局不够合理
        1.2.2 空间秩序不够优化
        1.2.3 用房使用不够高效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 医疗工艺流程与综合医院医疗空间组织相关理论概述
    2.1 医疗工艺流程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解读
        2.1.1 医疗工艺
        2.1.2 医疗工艺流程
    2.2 综合医院医疗空间组织的相关理论概述
        2.2.1 综合医院概念阐释
        2.2.2 综合医院功能构成与业务系统建筑形态
        2.2.3 医疗空间与医疗功能单元
    2.3 本章小结
3 医疗工艺流程导向下综合医院医疗空间组织思路及方法
    3.1 医疗工艺流程与医疗空间组织设计的关联性、导向性
        3.1.1 关联性研究
        3.1.2 一级医疗工艺流程在设计过程中的导向性作用
        3.1.3 二级医疗工艺流程在设计过程中的导向性作用
    3.2 医疗工艺流程导向下医疗空间的组织思路与设计原则
        3.2.1 以医疗功能单元为研究对象的空间组织思路
        3.2.2 设计原则
    3.3 以医疗工艺流程为导向的医疗空间组织设计方法
    3.4 典型功能单元的选取
        3.4.1 典型医疗功能单元的代表性分析
        3.4.2 典型医疗功能单元的选择
    3.5 本章小结
4 以医疗工艺流程为导向的医疗功能单元空间组织设计
    4.1 手术部医疗空间组织设计
        4.1.1 医疗工艺流程发展与功能概述
        4.1.2 新医疗业务结构下的手术部医疗功能空间组成
        4.1.3 以一级医疗工艺流程为导向的位置选择
        4.1.4 以二级医疗工艺流程为导向的医疗空间秩序
        4.1.5 基于医疗工艺流程的手术部医疗空间组织设计策略
    4.2 消毒供应中心医疗空间组织设计
        4.2.1 医疗工艺流程发展与功能概述
        4.2.2 新医疗业务结构下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功能空间组成
        4.2.3 以一级医疗工艺流程为导向的位置选择
        4.2.4 以二级医疗工艺流程为导向的医疗空间秩序
        4.2.5 基于医疗工艺流程的消毒供应中心医疗空间组织设计策略
    4.3 检验科医疗空间组织设计
        4.3.1 医疗工艺流程发展与功能概述
        4.3.2 新医疗业务结构下的检验科医疗功能空间组成
        4.3.3 以一级医疗工艺流程为导向的位置选择
        4.3.4 以二级医疗工艺流程为导向的医疗空间秩序
        4.3.5 基于医疗工艺流程的检验科医疗空间组织设计策略
    4.4 急诊部医疗空间组织设计
        4.4.1 医疗工艺流程发展与功能概述
        4.4.2 新医疗业务结构下的急诊部医疗功能空间组成
        4.4.3 以一级医疗工艺流程为导向的位置选择
        4.4.4 以二级医疗工艺流程为导向的医疗空间秩序
        4.4.5 基于医疗工艺流程的急诊部医疗空间组织设计策略
    4.5 分娩部(产房)医疗空间组织设计
        4.5.1 医疗工艺流程发展与功能概述
        4.5.2 新医疗业务结构下分娩部(产房)医疗功能空间组成
        4.5.3 以一级医疗工艺流程为导向的位置选择
        4.5.4 以二级医疗工艺流程为导向的分娩部医疗空间秩序
        4.5.5 基于医疗工艺流程的分娩部医疗空间组织设计策略
    4.6 本章小结
5 以医疗工艺流程为设计导向的综合医院项目实践
    5.1 项目概况
    5.2 基于医疗工艺设计的项目建筑空间策划
    5.3 以一级医疗工艺流程为导向的场地关系处理和功能单元布局
    5.4 基于二级医疗工艺流程的典型功能单元内部空间组织
        5.4.1 急诊部(急诊急救单元)
        5.4.2 消毒供应中心
        5.4.3 中心手术部
        5.4.4 分娩部(产房)
        5.4.5 检验科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9)M-Learning对住院初产妇分娩恐惧和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分娩恐惧的危害
        1.1.2 我国剖宫产及分娩镇痛现状
        1.1.3 全球对母婴健康及分娩镇痛的重视
        1.1.4 分娩恐惧和分娩结局的干预方式亟需改进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M-Learning背景及应用现状
        1.2.2 国内M-Learning应用现状
        1.2.3 分娩恐惧和分娩结局干预现状
        1.2.4 非药物性分娩镇痛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意义
    1.5 应用前景
    1.6 理论依据
第2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剔除标准
        2.1.4 脱落标准及脱落处理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设计
        2.2.2 样本量计算
        2.2.3 随机分组
    2.3 测量工具和观察指标
        2.3.1 一般资料问卷
        2.3.2 Wijma分娩预期/经历量表(W-DEQ)
        2.3.3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2.3.4 分娩结局指标
    2.4 研究实施过程
        2.4.1 干预方案构建
        2.4.2 设立针对M-learning的微信群和QQ群
        2.4.3 试验前培训
        2.4.4 预试验
        2.4.5 具体干预措施
    2.5 资料发放与回收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原则
    2.8 统计分析
    2.9 技术路线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各医院的病例分布及统计病例数
    3.2 两组的比较
        3.2.1 干预前一般资料的组间比较
        3.2.2 干预前W-DEQ-A评分的组间比较
        3.2.3 干预后W-DEQ-B及产时VAS评分的组间比较
        3.2.4 干预前后分娩恐惧程度的组间比较
        3.2.5 干预前后W-DEQ总分的组内比较
        3.2.6 分娩方式的组间比较及剖宫产原因分析
        3.2.7 产程及产后2h出血量的组间比较
        3.2.8 会阴裂伤及会阴侧切的组间比较
        3.2.9 新生儿情况的组间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M-learning的作用
    4.2 M-learning对分娩恐惧的影响
    4.3 M-learning对分娩疼痛的影响
    4.4 M-learning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4.4.1 M-learning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4.4.2 M-learning对产程及产后2h出血量的影响
        4.4.3 M-learning对会阴裂伤、会阴侧切的影响
        4.4.4 M-learning对新生儿的影响
第5章 结论
第6章 本研究创新性和局限性
    6.1 创新性
    6.2 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随机分组结果
    附录B 一般资料问卷
    附录C 中文版Wijma分娩预期量表
    附录D 中文版Wijma分娩经历量表
    附录E 产科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项目

(10)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产程特点以及影响分娩成功的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瘢痕子宫经阴试产的背景,风险的防范和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产前先兆及生产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对高危妊娠孕妇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D]. 任永莲.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自然分娩产妇分娩体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王炼.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2)
  • [3]新生儿脑瘫医疗损害鉴定4例[J]. 唐弘,徐洪新. 中国司法鉴定, 2020(06)
  • [4]技术、权力与主体:医疗场域的孕产主体性分析[J]. 甘代军,李银兵.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
  • [5]炎症因子和社会支持及其交互作用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D]. 陈璐.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6]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母胎结局分析[D]. 董媛媛.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7]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心肌酶谱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J]. 吴兆晴,徐金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0(03)
  • [8]以医疗工艺流程为异向的综合医院医疗空间组织设计研究[D]. 凡开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9]M-Learning对住院初产妇分娩恐惧和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D]. 李英. 武汉轻工大学, 2019(03)
  • [10]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产程特点以及影响分娩成功的因素分析[D]. 石风丽.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2019

标签:;  ;  ;  ;  ;  

产前体征及生产过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