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科蔬菜中灰霉病菌的鉴定与防治

茄科蔬菜中灰霉病菌的鉴定与防治

一、茄果类蔬菜灰霉病的识别和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冀俊[1](2021)在《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五种杀菌剂的抗性检测及增效组合物的筛选》文中认为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引起的灰霉病是危害草莓生产最重要的病害,该病菌具有极高的抗药性风险。目前灰霉病的防治主要依赖于通过杀菌剂开展化学防治,这就使得灰霉病菌对杀菌剂的抗药性监测及治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如多菌灵、乙霉威)、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如腐霉利)是使用多年的防治草莓灰霉病的传统药剂,氟啶胺和咯菌腈属于结构新颖的新型杀菌剂。本研究就草莓灰霉病对上述五种常用杀菌剂的抗药性进行了检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基于现代呼吸抑制剂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的复配筛选,以为草莓灰霉病的抗药性治理提供技术支持,主要获得了如下结果:(1)2018年从辽宁、河北、北京、新疆、四川和安徽6个草莓主产省区共分离获得251株灰霉病菌单孢菌株。分别以5μg·m L-1、1μg·m L-1和5μg·m L-1为区分剂量,检测了草莓灰霉病菌对多菌灵(Carbendazim,Car)、腐霉利(Procymidon,Pro)和乙霉威(Diethofencarb,Die)的抗药性现状。结果表明,灰霉病菌群体(n=251)对上述3种药剂的抗药性频率分别为67.33%、45.02%和64.94%。抗药性频率在地区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北京(96.55%)>四川(75.00%)>河北(74.47%)>辽宁(69.57%)>安徽(59.26%)>新疆(31.58%);对腐霉利的抗性频率:安徽(55.56%)>河北(55.32%)>四川(50.00%)=北京(50.00%)>辽宁(34.78%)>新疆(33.33%);对乙霉威的抗性频率:新疆(77.19%)>四川(75.00%)>河北(65.96%)>辽宁(65.22%)>安徽(55.56%)>北京(53.45%);(2)灰霉病菌群体(n=251)对上述3种药剂共有8种敏感性类型:Car SPro SDie R(S:敏感,R:抗性)、Car SPro RDie R、Car SPro SDie S、Car SPro RDie S、Car RPro SDie R、Car RPro SDie S、Car RPro RDie R和Car RPro RDie R。其中,对3种药剂全部敏感的菌株(CarSProSDieS)仅有3株,频率为1.2%;对3种药剂全部表现抗药性的菌株(Car RPro RDie R)占17.53%,说明供试草莓灰霉病菌已经出现了较严重的多重抗药性问题。灰霉病菌对这3种杀菌剂的抗药性类型也存在地区差异,其中新疆地区具有8种类型,安徽省类型最少,只有4种。Car RPro RDie R和Car RPro SDie R两种类型的菌株在6个省区均有发现;(3)采用敏感性基线EC50值5倍浓度处理抑制率法测定了灰霉病菌群体(n=251)对氟啶胺和咯菌腈的抗药性,结果只有河北省保定市的BD1菌株对咯菌腈产生了抗药性,频率为0.4%,未检测到氟啶胺抗药性菌株;(4)以多菌灵、乙霉威和腐霉利的三抗菌株(Car RPro RDie R)DCKX1对象,利用现代呼吸抑制剂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进行了组合物的筛选,结果二者以质量比4∶1、3∶1、2∶1和1∶1混配时均对灰葡萄孢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其中以2∶1的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增效系数为3.64。该2∶1组合物对灰霉病表现出优良的防效,可以通过与氟啶胺或咯菌腈的轮换使用,用于延缓及治理草莓灰霉病的抗药性。

耿云,王海[2](2020)在《淮北地区设施茄果类蔬菜主要病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文中提出本文作者详细阐述了淮北地区设施栽培茄果类蔬菜苗期、生长期病害种类、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杨威[3](2020)在《厦门地区大棚辣椒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措施》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总结了厦门地区大棚辣椒目前常见的辣椒灰霉病、青枯病、病毒病、白粉病、烟粉虱、蓟马、茶黄螨等7种病虫害的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绿色防控措施,以期为解决当地大棚辣椒生产正确选择和使用化学农药的关键问题及促进厦门地区大棚辣椒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生产提供参考。

解智慧[4](2020)在《温湿度对番茄灰叶斑病发生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番茄是北方冬春季节设施栽培重要的茄果类蔬菜之一。近年来,番茄设施栽培受灰叶斑病害严重,为防治番茄灰叶斑病,本试验L402番茄品种为试验植株,调控温度、湿度探究对番茄灰叶斑病的影响,建立系统防治体系,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低于24℃或30℃对S.solani菌丝生长与产孢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在湿度80%条件下抑制菌丝生长,湿度低于85%可以有效抑制产孢及孢子萌发。在S.solani侵染番茄叶片试验中,相对湿度在80%以下可以有效延缓发病1-2d,在发病后4d内控制S.solani侵染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病害加重,温度控制在18℃以下、湿度低于80%或夜间高湿持续时间控制在8h以下控制病害发展效果最佳。模拟了北方温室典型的温湿度环境后,湿度降低在80%与夜间高湿持续时间降低在8h均有效防治病害。

隋心意[5](2019)在《微酸性电解水对番茄灰霉病和灰叶斑病防治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其中番茄已成为设施种植中的主要作物。由于设施内环境温度较高、湿度较高、空间密闭,因此设施番茄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病害的危害,影响其产量与品质。在防治病害过程中,过多使用化学药剂,导致病原菌产生抗性、环境污染及投资投工过大。微酸性电解水是一种具有高效、快捷、易分解、不产生抗药性等特点的杀菌剂,其应用已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微酸性电解水对植株的安全使用浓度及对病害的防治效果尚不准确,在设施蔬菜领域并未大规模使用。本研究就微酸性电解水在防治番茄灰霉病和灰叶斑病方向进行了三部分试验,通过微酸性电解水对番茄施用安全浓度的筛选,对病原菌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及对两种病害防治效果的测定,确定了安全有效的浓度及使用方式,也为病害防治中化学农药的减施提供了依据。其主要结果如下:(1)微酸性电解水对番茄的生长及伤害作用。通过在番茄植株生长过程中喷施不同浓度电解水的试验结果中表明,从植株生长上来看,喷施100ppm有效氯浓度药剂处理对番茄植株干物质积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番茄叶片电导率和丙二醛(MDA)两项伤害指标表现出对番茄植株一定程度的药害效果;喷施2080ppm有效氯浓度的电解水对番茄植株干物质积累,株高,茎粗,根冠比等生长指标,光合作用及电导率、丙二醛等伤害指标并无明显影响。所以2080ppm可初步认定为番茄植株使用的安全浓度范围。(2)微酸性电解水对B.cinerea和S.solani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喷施不同浓度的电解水对B.cinerea和S.solani菌落扩展和孢子萌发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随药剂的有效氯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安全浓度范围下,80ppm的电解水对两种病原菌菌落的生长抑制率分别达到46.18%和34.97%,有效减缓了菌落扩展速度;80ppm电解水不仅抑制了孢子萌发,也推迟了萌发时间。(3)微酸性电解水对番茄灰霉病和灰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番茄离体叶片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安全浓度范围内,喷施80ppm微酸性电解水对番茄灰霉病和灰叶斑病的治疗效果最好,分别达到66.12%和45.26%;在病害侵染的不同时期,80ppm浓度对两种病害的治疗效果要优于预防效果,病菌接种前喷施80ppm微酸性电解水对番茄两种病害的预防效果较差,在接种后48h内对两种病害的防治效果最优,番茄灰霉病在接种后24h喷药治疗效果最好,番茄灰叶斑在接种后2h喷药治疗效果最好;从番茄盆栽防效试验结果来看,不同的喷施间隔对两种病害的防效有显着影响,每2天喷施一次微酸性电解水对患有的番茄植株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可以达到63.82%和49.02%。综合结果得出:80ppm有效氯浓度是微酸性电解水防治番茄灰霉病和灰叶斑病的安全有效浓度,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参照室内试验结果,每两天喷施一次有效氯浓度为80ppm的微酸性电解水,用于防治番茄灰霉病和灰叶斑病。

王琪[6](2019)在《番茄灰叶斑病菌对氟唑菌酰胺的敏感性基线及抗性风险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番茄灰叶斑病(tomato grey leaf spot)是我国近年来新流行的一种真菌病害。由于我国缺少抗灰叶斑病的番茄品种,且多以保护地种植,以致番茄灰叶斑病在全国流行危害,给番茄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因此,筛选对番茄灰叶斑病的高效杀菌剂是生产上的重要需求。本文测定了番茄灰叶斑病菌对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建立了对活性较高的氟唑菌酰胺和咯菌腈的敏感性基线。对氟唑菌酰胺进行了抗性检测。在PSA培养基上测试了氟唑菌酰胺对番茄灰叶斑病菌(Stemphylium solani)、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solani)、番茄叶霉病菌(Fulria fulva)和番茄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的生物活性,对这5种病原真菌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EC50 分别为 0.097 μg/mL、0.211 μg/mL、0.293 μg/mL、11.910 μg/mL和 24.985 μg/mL。利用实验室于2008年从山东寿光日光温室内的番茄病叶上分离并保存的菌株,研究了番茄灰叶斑病菌对氟唑菌酰胺的敏感性基线及抗药性风险。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建立了 100株番茄灰叶斑病菌对氟唑菌酰胺的敏感性基线。结果表明番茄灰叶斑病菌对氟唑菌酰胺的EC50值变化范围为0.015~0.228μg/mL,95%置信度范围为0.074~0.107 μg/mL,敏感性呈单峰分布,平均EC50值为0.093±0.070 μg/mL。在含药培养基上驯化培养,从野生型敏感菌株(SS4、SS44、SS46)得到了 6个氟唑菌酰胺抗性菌株,突变频率为6%,抗性指数分别是184.04、112.56、103.43、57.74、178.16和229.12。6个氟唑菌酰胺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和亲本菌株没有显着性差异,致病力略有降低,具有较高的适合度。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氟唑菌酰胺与咯菌腈、异菌脲、嘧菌酯、氟啶胺之间无交互抗性,与作用机理相同的杀菌剂啶酰菌胺和氟唑菌酰羟胺具有正交互抗性。氟唑菌酰胺(设置浓度为0,0.625,1.25,2.5,5,10 μg/mL)处理番茄灰叶斑病菌的3个亲本菌株和另外4个敏感菌株的分生孢子,氟唑菌酰胺(设置浓度为0,3.25,6.5,12.5,25,50 μg/mL)处理6个抗药性突变体的分生孢子,4 h时后10μg/mL的氟唑菌酰胺对敏感菌株孢子的萌发抑制率为57.45%~81.44%,50μg/mL时对抗药性突变体的孢子萌发抑制率为57.78%~69.7%。本研究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还建立了 100株番茄灰叶斑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基线。结果表明,番茄灰叶斑病菌对咯菌腈的EC50值变化范围为0.0294~0.1373 μg/mL,95%的置信度范围为0.058~0.065 μg/mL,平均EC50值为0.062±0.061 μg/mL。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唑菌酰胺和咯菌腈分别以10:3、7:3、5:3、1:1、3:5、3:7、3:10的组合物对番茄灰叶斑菌生长抑制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氟唑菌酰胺:咯菌腈以10:3、7:3、5:3、1:1、3:7的组合物对番茄灰叶斑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活性具有增效作用,3:5和3:10的组合物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具有相加作用,未发现颉颃作用。在离体番茄叶片上,氟唑菌酰胺、咯菌腈和氟唑菌酰胺与咯菌腈复配剂(1:1)均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而且复配剂的防效高于单剂的防效。2018年从山东寿光日光温室的番茄上采集的灰叶斑病叶,分离获得43个灰叶斑病菌株,在含40、20、10、5、2.5、1.25、0μg/mL氟唑菌酰胺的PSA培养基上培养,检测出对氟唑菌酰胺具有抗药性的29株菌株,占测定菌株的67.44%。

庄华才,尼玛次吉,李洪波,果珍,唐璐,泽旺伦塔[7](2018)在《林芝市巴宜区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导读:林芝市巴宜区设施蔬菜面积越来越大,掌握设施蔬菜大棚内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保证巴宜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通过对林芝市巴宜区各乡镇设施蔬菜基地进行病虫害调查,基本摸清了巴宜区设施蔬菜的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并对其病虫害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巴宜区设施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廖梦婕[8](2018)在《芽胞杆菌防治辣椒灰霉病及番茄根结线虫病的机理研究》文中提出辣椒灰霉病和南方根结线虫引起的土传病害长期危害保护地蔬菜的发展。随着蔬菜地栽培的标准化、品种的单一化、连茬的多年化等,土壤中灰葡萄孢菌和线虫的基数会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蔬菜的产量与品质,并且有日益加重的趋势。辣椒灰霉病在辣椒的苗期、成株期均有危害,也能在其储藏及运输过程中造成严重危害。而南方根结线虫寄主范围广泛,能侵染茄科、豆科、葫芦科等多种蔬菜。目前针对上述两种病害,我国生产上主要还是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来控制病害的发生,但是化学农药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并且也会带来高残留等问题,不利于人畜的健康。因此,随着“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的兴起与快速发展,辣椒灰霉病的生物防治已经逐渐成为一大研究热门。本研究以灰葡萄孢菌为靶标病原菌,从本实验室已有的菌株库中选取有生防作用的100个菌株,在其中得到对灰葡萄孢菌有较好拮抗效果的6个菌株,并对其进行产蛋白酶活性、嗜铁素、几丁质酶活性、葡聚糖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这6个拮抗菌均具有不错的水解酶活性。其中5YN8和DSN012具有较高的产蛋白酶、纤维素酶活性,也有一定的产嗜铁素、葡聚糖酶活性,但是都不具有产几丁质酶活性。由温室试验结果可知,这些拮抗菌对辣椒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从32.05%-58.44%,5YN8和DSN012的防治效果最好,均可达56%以上,分别为58.44%和56.23%,同时这两种生防菌亦能通过提高辣椒叶片叶绿素的含量来促进其生长,表现出极高的生防潜力。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确定这两种生防菌均属于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另外,分别收集 B.velezensis 5YN8 和 DSN012 的次生代谢产物再次进行拮抗试验,证明这两种生防菌所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对灰葡萄孢菌均有一定的拮抗作用。而且通过显微镜可观察到B.velezensis 5YN8产生的挥发性物质能明显影响灰葡萄孢菌孢子的产生,从而抑制灰葡萄孢菌的生长。同时,分别用这两种生防菌预处理后接种灰葡萄孢菌能诱导辣椒产生较快的细胞防御反应,在预处理的叶片上能观察到大量区域有活性氧的迸发,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防卫相关酶的活力也表现出显着地增强。而在基因水平,与水杨酸(SA)信号通路相关的防卫相关基因NPR1与PR1的表达量显着增长。由此可见,B.velezensis 5YN8和DSN012能通过SA信号通路来防治辣椒灰霉病。另外,本实验室前期筛选出来的蜡质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AR156能够高效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病害,为探知其防治根结线虫的生防机理,我们利用PIC333 miniTn10转座子插入技术,构建AR156随机插入突变体文库,在AR156随机插入突变体文库中通过对南方根结线虫致死率和温室防病试验的筛选,获得AR156生防能力相关的突变体,并鉴定相关功能基因,同时对其产蛋白酶活性、定殖能力、生物膜形成、游动性等方面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AR156野生型相比,转座子插入位点在M60 family peptidase的突变体BC41产蛋白酶活性下降,削弱了植物根围定殖的能力.,并影响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和游动性,从而导致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病害的能力降低。

郭正红[9](2017)在《臭氧水对设施蔬菜病害的防治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设施蔬菜的栽培方式已经成为增加蔬菜产量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反季节蔬菜品种的需求。然而,设施蔬菜温暖、湿润、密闭的环境为蔬菜病虫害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滋生条件。为了控制病虫害的生长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人们通常利用防虫网来抵御虫害的侵入,但是蔬菜病害却无法得到防治,只能依靠喷洒化学农药的方法控制病害,然而农药的使用和残留引起了人类健康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挑战。因此,降低农药使用量寻求农药的替代品已经迫在眉睫。臭氧作为一种氧化性强、清洁、环保的广谱杀菌剂,是理想的强氧化药剂。与其它杀菌剂相比,臭氧不会造成任何残留,已应用于医疗、食品、农业等多个领域。本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臭氧水特性的研究: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和降解度受到了温度、水质、溶剂等条件的影响,在温度为15℃至35℃的水中,、水的温度越高臭氧的分解速度越快,半衰期的时间越短;臭氧溶解在不同的水质当中,水质越纯,臭氧的溶解度越高且分解速度越慢;在100mL至500mL溶剂的水溶液中,溶剂越大臭氧的溶解度越低,但降解速度减缓。同时,我们发现臭氧水浓度越高水中的pH值越低,水溶液的酸度越高。明确试验中所用到的各臭氧水浓度的溶解和衰减趋势,同时确定了温室蔬菜中喷洒臭氧水的最佳时间。(2)臭氧水对不同蔬菜致病菌的作用效果:以致病细菌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和茄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致病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茄链格孢霉(Alternaria solani)和瓜棒孢霉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浓度的臭氧水分别对各致病菌作用,确定抑制各致病菌的最适臭氧水浓度。结果表明:抑制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和茄科雷尔氏菌的臭氧水浓度分别为0.5mg/l和0.8mg/l。真菌方面采用将不同浓度的臭氧水直接喷洒菌体表面,结果表明:随着臭氧水浓度的增加,真菌的生长速度逐渐减缓,浓度为4.5mg/l臭氧水对各真菌的抑制已显露,臭氧水浓度为7.5mg/l时真菌基本无再生能力,这一结果为臭氧水喷洒蔬菜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3)臭氧水对蔬菜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选用上海市常见的四种蔬菜包括青菜(brassicacampestrisssp.chinensis)、生菜(lactucasativavar.ramosa)、黄瓜(cucumissativus)和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进行栽培。采用温室栽培方式,在各蔬菜的生长期采用喷洒臭氧水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浓度的臭氧水(0,2,4,6,8,10和14mg/l)对蔬菜生长(包括株高、茎粗、叶面积等方面)和生理(光合活性和抗氧化系统)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2-8mg/l臭氧水喷洒青菜后,不会影响青菜的生物量,而高于8mg/l臭氧水会使青菜叶面出现灼伤,青菜可以忍耐的臭氧水浓度为4-8mg/l;不同浓度臭氧水对生菜作用后发现,生菜所能忍耐臭氧水的浓度比青菜高,但高浓度14mg/l臭氧水会引起生菜叶片出现萎蔫、干枯等现象,喷洒生菜的最适臭氧水浓度为4-10mg/l;黄瓜叶片在受到不同浓度臭氧水作用后,虽然没有引起叶片损伤的迹象,但是当臭氧水浓度高于10mg/l时,会引起黄瓜株高变矮,雌花数下降,减产等现象,喷洒黄瓜的最适臭氧水浓度为6-10mg/l;番茄叶片受臭氧水喷洒后,10mg/l臭氧水会造成叶片发黄,喷洒番茄的最适臭氧水浓度为4-8mg/l。(4)臭氧水对设施蔬菜病虫害的防治:以喷洒清水和农药作为对照,将4-6mg/l浓度的臭氧水喷洒到青菜叶表面和感染软腐欧氏杆菌的生菜叶表面,分别统计了臭氧水对青菜虫害以及对生菜软腐病的防效。结果发现:浓度约为6mg/l臭氧水可以预防青菜虫害的发生,减少虫害所造成的啃食,效果显着;同时,此浓度条件的臭氧水对青菜和生菜软腐病的防效比率71.2%。由此可见,合适浓度的臭氧水可以用于设施蔬菜的病虫害防治。(5)应用于设施蔬菜的臭氧装置及喷洒臭氧水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综合运用臭氧发生技术和设施蔬菜的喷洒技术,本研究研制了应用于大面积设施蔬菜的臭氧水合成设备,采用钛金爆气装置,增加了臭氧与水的接触面积获得高纯度高浓度的臭氧水,并结合设施大棚中的微喷技术,可以较大程度的满足在大面积设施蔬菜生产中的病害防治,我们最终确定4-6 mg/L臭氧水喷洒蔬菜的剂量不应超过133.4L/667m2。我们通过MisSeq 2×300 bp高通量测序来分析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了臭氧水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喷洒水和农药作为对照,臭氧水不会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对组成土壤微生物中的重要的微生物群落无伤害。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臭氧水作为设施蔬菜病害防治的手段,分析了臭氧水对青菜、生菜、黄瓜和番茄中常见致病菌和以及处于生长阶段各蔬菜的作用效果。作为一种抑菌剂,确定了臭氧水可以直接喷洒到正在生长的蔬菜表面,并最终确定了适合各蔬菜喷洒的最适臭氧水浓度,进而利用4-6 mg/L臭氧水可以用于青菜虫害和生菜软腐病的防治,同时臭氧水可应用于大面积设施蔬菜的生产中,不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造成影响。本论文为解决蔬菜的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借鉴,为臭氧水应用于设施蔬菜成为农药的替代品奠定了理论基础。

孙星星,王凯,李红阳,高波,顾慧玲,张俊喜,周加春,朱富强[10](2016)在《江苏沿海农区茄子灰霉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江苏沿海盐城农区气候特征,栽培模式,茄子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发生规律、抗药性现状等总结出牛角茄、香蕉茄、五叶茄、东阳红茄、火茄子5个茄子品种适合在江苏沿海农区种植,结合文献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春茄+夏稻"的栽培模式,并提出了控制温湿度以及选择咯菌腈、恶霉灵、腐霉利和百菌清4种高效药剂防治茄子灰霉病的技术方法。

二、茄果类蔬菜灰霉病的识别和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茄果类蔬菜灰霉病的识别和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五种杀菌剂的抗性检测及增效组合物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草莓灰霉病概述
        1.2.1 草莓灰霉病菌
        1.2.2 草莓灰霉病菌的代谢和致病
        1.2.3 草莓灰霉病发生规律
        1.2.4 灰霉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1.3 草莓灰霉病菌的化学防治
        1.3.1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
        1.3.2 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
        1.3.3 苯吡咯类杀菌剂
        1.3.4 吡啶胺类杀菌剂
        1.3.5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1.3.6 啶酰菌胺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草莓灰霉病菌对五种常用杀菌剂的抗性检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菌株
        2.1.2 菌株的分离纯化及保存
        2.1.3 供试培养基
        2.1.4 供试药剂
        2.1.5 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的抗药性检测
        2.1.5.1 含药培养基的制备
        2.1.5.2 抗药性的检测
        2.1.6 对氟啶胺和咯菌腈的敏感性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的抗药性频率
        2.2.1.1 辽宁省灰霉病菌株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的抗药性频率
        2.2.1.2 河北省灰霉病菌株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的抗药性频率
        2.2.1.3 北京市灰霉病菌株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抗药性频率
        2.2.1.4 新疆自治区灰霉病菌株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的抗药性频率
        2.2.1.5 安徽省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的抗药性频率
        2.2.1.6 四川省灰霉病菌株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的抗药性频率
        2.2.1.7 抗性频率测定结果分析
        2.2.2 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的多重抗药性
        2.2.3 对氟啶胺和咯菌腈的抗药性
        2.2.3.1 辽宁省灰霉菌株对氟啶胺和咯菌腈的抗药性
        2.2.3.2 河北省灰霉菌株对氟啶胺和咯菌腈的抗药性
        2.2.3.3 北京市灰霉菌株对氟啶胺和咯菌腈的抗药性
        2.2.3.4 新疆自治区灰霉菌株对氟啶胺和咯菌腈的抗药性
        2.2.3.5 安徽省灰霉菌株对氟啶胺和咯菌腈的抗药性
        2.2.3.6 四川省灰霉菌株对氟啶胺和咯菌腈的抗药性
        2.2.3.7 对氟啶胺和咯菌腈的抗药性检测结果分析
    2.3 讨论
3 防治草莓灰霉病的“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组合物研发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菌株
        3.1.2 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
        3.1.3 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组合物对草莓灰霉病菌的田间防效测定
        3.1.3.1 组合物水分散粒剂的制备
        3.1.3.2 组合物防病田间试验
    3.2 试验结果
        3.2.1 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协同作用
        3.2.2 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组合物对草莓灰霉病的田间防效
    3.3 结论与讨论
4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2)淮北地区设施茄果类蔬菜主要病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病害及发生特点
    1.1 苗期主要病害
        1.1.1 猝倒病
        1.1.2 立枯病
        1.1.3 灰霉病
    1.2 生长期主要病害
        1.2.1 病毒性病害
        1.2.2 细菌性病害
        1.2.3 真菌性病害
2 防治原则与策略
    2.1 预防为主,适期用药、交替用药
    2.2 绿色防控,综合治理
    2.3 区域防治与局部防治相结合
3 绿色防控技术
    3.1 物理防控
        3.1.1 合理轮作
        3.1.2 冬季深翻冻土
        3.1.3 夏季高温闷棚
        3.1.4 银灰色防虫网防治蚜虫
        3.1.5 黄板诱杀蚜虫
        3.1.6 控制棚室温湿度
        3.1.7 合理密植,整枝通风
        3.1.8 推广地膜覆盖和膜下滴灌技术
        3.1.9 清洁田园
    3.2 生物防控
        3.2.1 释放天敌防治蚜虫
        3.2.2 微生物制剂防治病害
    3.3 化学防控
        3.3.1 苗期
        3.3.2 生长期

(3)厦门地区大棚辣椒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辣椒灰霉病
    1.1 发生规律
    1.2 防治方法
2 辣椒青枯病
    2.1 发生规律
    2.2 防治方法
3 辣椒病毒病
    3.1 发生规律
    3.2 防治方法
4 辣椒白粉病
    4.1 发生规律
    4.2 防治方法
5 烟粉虱
    5.1 发生规律
    5.2 防治方法
6 蓟马
    6.1 发生规律
    6.2 防治方法
7 茶黄螨
    7.1 防治方法
    7.2 防治方法

(4)温湿度对番茄灰叶斑病发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番茄温室栽培现状
    1.2 灰叶斑病生物学特性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供试植株
        2.1.3 试验试剂和仪器
    2.2 试验设计
        2.2.1 恒温、恒湿对S.Solani生长繁殖试验
        2.2.2 温湿度交叉条件下S.Solani对番茄叶片侵染试验
        2.2.3 模拟实际生产不同季节典型温湿度环境防治情况
    2.3 试验方法
        2.3.1 穴盘育苗与栽培管理
        2.3.2 离体叶片接种和活体幼苗接种
        2.3.3 涂抹接种技术
        2.3.4 分离病菌试验
        2.3.5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制备
        2.3.6 饱和盐溶液湿度定点法
        2.3.7 孢子悬浮液制备
        2.3.8 液体培养-菌丝干重法
    2.4 数据分析及作图
3 结果与分析
    3.1 温湿度对S.solani的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3.1.1 温度对S.solani的生长和繁殖影响
        3.1.2 湿度对S.solani的生长和繁殖影响
    3.2 不同温湿度处理对番茄灰叶斑病发生的影响
        3.2.1 不同温湿度处理对番茄灰叶斑病发病速率的影响
        3.2.2 不同温湿度处理对番茄灰叶斑病发病程度的影响
        3.2.3 高湿持续不同时间番茄灰叶斑病发病情况
    3.3 温室典型温湿度环境下番茄灰叶斑病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
        3.3.1 低温季节温室温湿度环境下番茄灰叶斑病发生与防控
        3.3.2 高温季节温室温湿度环境下番茄灰叶斑病发生与防控
        3.3.3 温暖季节温室温湿度环境下番茄灰叶斑病发生与防控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5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微酸性电解水对番茄灰霉病和灰叶斑病防治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设施番茄生产现状
    1.2 番茄常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办法
    1.3 农药的使用及污染、残留现状
    1.4 电解水的杀菌原理及其应用现状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试验处理与测定方法
        2.2.1 微酸性电解水对番茄的生长及伤害作用
        2.2.2 微酸性电解水对B.cinerea和 S.solani的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2.2.3 微酸性电解水对番茄灰霉病和灰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2.3 数据分析及作图
3 结果与分析
    3.1 微酸性电解水对番茄的生长及伤害作用
        3.1.1 不同浓度电解水对番茄植株生长的影响
        3.1.2 不同浓度电解水对番茄植株壮苗指数的影响
        3.1.3 不同浓度电解水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
        3.1.4 不同浓度电解水对番茄叶片伤害指标的影响
    3.2 微酸性电解水对B.cinerea和 S.solani的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3.2.1 不同浓度电解水对B.cinerea和 S.solani菌落扩展的影响
        3.2.2 不同浓度电解水对B.cinerea和 S.solani孢子萌发的影响
    3.3 微酸性电解水对番茄灰霉病和灰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3.3.1 不同浓度电解水对番茄病害防治效果的影响
        3.3.2 不同作用时间对电解水防治番茄两种病害的影响
        3.3.3 不同施药间隔期对两种病害防治效果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微酸性电解水对番茄的生长及伤害作用
    4.2 微酸性电解水对B.cinerea和 S.solani的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4.3 微酸性电解水对番茄灰霉病和灰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番茄灰叶斑病菌对氟唑菌酰胺的敏感性基线及抗性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语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番茄灰叶斑病及防治研究进展
        1.1 番茄灰叶斑病的主要症状
        1.2 病原物
        1.3 病菌病害循环及发病因素
        1.4 抗病机理
        1.5 防治
    2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类杀菌剂的概述
        2.1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2.2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
        2.3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类杀菌剂的抗性研究
    3 氟唑菌酰胺及其研究现状
        3.1 氟唑菌酰胺的理化性质
        3.2 氟唑菌酰胺的生物活性
        3.3 氟唑菌酰胺的毒性
    4 咯菌腈及其研究现状
        4.1 咯菌腈的理化性质
        4.2 咯菌腈的生物活性
        4.3 咯菌腈的毒性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氟唑菌酰胺对番茄主要病原真菌的毒力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真菌
        1.2 供试药剂
        1.3 培养基
        1.4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番茄灰叶斑病菌对氟唑菌酰胺和咯菌腈的敏感性基线及氟唑菌酰胺的抗性风险评估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与培养基
        1.2 供试菌株采集与分离
        1.3 番茄灰叶斑病菌对氟唑菌酰胺的敏感性基线测定方法
        1.4 番茄灰叶斑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基线测定方法
        1.5 番茄灰叶斑病菌对氟唑菌酰胺的抗药性风险评估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番茄灰叶斑病菌对氟唑菌酰胺的敏感性基线
        2.2 番茄灰叶斑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基线
        2.3 番茄灰叶斑病菌对氟唑菌酰胺的抗药性
    3 讨论
第四章 氟唑菌酰胺和咯菌腈对番茄灰叶斑病的增效组合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供试药剂及培养基
        1.3 氟唑菌酰胺与咯菌腈复配对番茄灰叶斑病菌的敏感性测定
        1.4 氟唑菌酰胺与咯菌腈复配对离体番茄叶片的保护作用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氟唑菌酰胺与咯菌腈复配对番茄灰叶斑病菌的毒力
        2.2 氟唑菌酰胺与咯菌腈复配对离体番茄叶片的保护作用
    3 讨论
第五章 番茄灰叶斑病菌对氟唑菌酰胺的抗药性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和培养基
        1.2 供试菌株
        1.3 敏感性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本文创新点
本文尚未解决的问题
致谢

(7)林芝市巴宜区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病虫害调查方法
    1.1 调查时间及地点
    1.2 调查方法
2 设施蔬菜病虫害调查结果
3 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原因及特点分析
    3.1 当地及设施大棚特殊气候条件影响
    3.2 设施蔬菜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低
    3.3 菜农未能及时合理防治病虫害
    3.4 当地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监管和指导不及时不到位
    3.5 未能及时清园及整地
    3.6 连作障碍导致病虫害加剧
4 病虫害防治措施
    4.1 作好前期预防准备
    4.2 化学防治措施
    4.3 物理防治措施

(8)芽胞杆菌防治辣椒灰霉病及番茄根结线虫病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一章 辣椒灰霉病研究概况
    1 辣椒灰霉病概述
        1.1 辣椒灰霉病的分布与发生
        1.2 辣椒灰霉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1.3 辣椒灰霉病的发病症状
        1.4 辣椒灰霉病的发病规律
    2 辣椒灰霉病常规防治方法
        2.1 化学防治
        2.2 农业防治
    3 本项目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南方根结线虫病的研究概况
    1 南方根结线虫概述
        1.1 南方根结线虫的生物学特性
        1.2 南方根结线虫的发病症状
    2 南方根结线虫病常用防治方法
        2.1 化学防治
        2.2 物理防治
        2.3 农业防治
        2.4 抗病品种的选育
    3 本项目研究的意义
第三章 辣椒灰霉病和南方根结线虫病的生物防治进展
    1 辣椒灰霉病生物防治概况
    2 南方根结线虫病生物防治概况
    3 生物防治的机理研究
        3.1 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
        3.2 寄生作用
        3.3 竞争作用
        3.4 诱导抗病性
    4 本项目研究的意义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第四章 贝莱斯芽胞杆菌防治辣椒灰霉病的机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植物、菌株和培养基
        1.2 拮抗细菌对灰葡萄孢菌拮抗活性的测定
        1.3 拮抗细菌水解酶活性的测定
        1.4 拮抗细菌对辣椒灰霉病的温室试验
        1.5 灰葡萄孢菌在辣椒叶片上生长情况的定量检测分析
        1.6 拮抗细菌的鉴定
        1.7 拮抗细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与抑菌活性检测
        1.8 拮抗细菌挥发性物质的提取与抑菌活性检测
        1.9 辣椒叶片细胞防卫反应的检测
        1.10 辣椒叶片防卫相关酶活性的检测
        1.11 辣椒叶片防卫相关基因的检测
        1.12 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拮抗细菌对灰葡萄孢菌拮抗活性的测定结果
        2.2 拮抗细菌水解酶活性的测定结果
        2.3 拮抗细菌对辣椒灰霉病的温室试验结果
        2.4 拮抗细菌形的鉴定结果
        2.5 拮抗细菌次生代谢产物抑菌活性的检测
        2.6 拮抗细菌挥发性物质抑菌活性的检测
        2.7 辣椒叶片细胞防卫反应检测的结果
        2.8 辣椒叶片防卫相关酶活性检测的结果
        2.9 辣椒叶片防卫相关基因检测的结果
    3 讨论
第五章 蜡质芽胞杆菌AR156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生防机理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试剂、培养基
        1.2 线虫致死率测定
        1.3 温室防效试验
        1.4 随机突变体插入位点的鉴定
        1.5 蛋白酶活性检测
        1.6 定殖能力的评价
        1.7 生物膜形成能力的评估
        1.8 游动性能力的检测
        1.9 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蜡质芽胞杆菌AR156和随机插入突变体对南方根结线虫的致死率
        2.2 蜡质芽胞杆菌AR156和随机插入突变体对番茄南方根结线虫病的防效
        2.3 BC41插入位点的鉴定
        2.4 蜡质芽胞杆菌AR156和随机插入突变体产蛋白酶能力检测
        2.5 BC41在番茄根围定殖能力的评估
        2.6 蜡质芽胞杆菌AR156和BC41生物膜形成能力评估
        2.7 蜡质芽胞杆菌AR156和BC41游动性能力比较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及专利申请
致谢

(9)臭氧水对设施蔬菜病害的防治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设施栽培蔬菜的研究现状
    1.2 设施栽培蔬菜中的常见病害
        1.2.1 细菌性病害种类及特征
        1.2.2 真菌性病害及特征
        1.2.3 病毒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
    1.3 蔬菜病害防治措施
        1.3.1 种子的预处理
        1.3.2 生物防治
        1.3.3 生态防治
    1.4 农药使用及污染现状
        1.4.1 农药使用现状
        1.4.2 农药残留现状
    1.5 臭氧的特性及应用
        1.5.1 臭氧的发展历程
        1.5.2 臭氧的理化性质
        1.5.3 臭氧的产生及浓度
        1.5.4 臭氧的应用
        1.5.5 臭氧在防治植物病害的现状
    1.6 臭氧水发生器结构及装置
        1.6.1 臭氧发生器
        1.6.2 制氧机
        1.6.3 气液混合装置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臭氧水应用体系的建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主要试剂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臭氧水特性的研究
        2.2.2 设施蔬菜大棚中臭氧水的特性
    2.3 讨论
第三章 臭氧水对蔬菜致病菌抑菌效果的初探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菌株和试剂
        3.1.2 细菌悬液的制备
        3.1.3 中和剂考察实验
        3.1.4 臭氧水对细菌的抑制时间
        3.1.5 臭氧水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效果
        3.1.6 臭氧水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的作用效果
        3.1.7 臭氧水对真菌孢子的作用效果
        3.1.8 数据分析及作图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中和剂的考察结果
        3.2.2 臭氧水对细菌生长抑制时间的确定
        3.2.3 臭氧水对蔬菜致病细菌的影响
        3.2.4 臭氧水对蔬菜致病真菌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蔬菜对臭氧水生理响应机制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环境
        4.1.2 蔬菜品种及种植
        4.1.3 臭氧水喷洒蔬菜方式
        4.1.4 蔬菜生长指标的检测
        4.1.5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青菜对喷洒臭氧水的生理响应
        4.2.2 生菜对喷洒臭氧水的生理响应
        4.2.3 黄瓜对喷洒臭氧水的生理响应
        4.2.4 番茄对喷洒臭氧水的生理响应
    4.3 讨论
        4.3.1 不同种类蔬菜对臭氧的敏感度不同
        4.3.2 臭氧水对蔬菜抗氧化系统作用机理
        4.3.3 臭氧水影响植物体内的信号传导
第五章 臭氧制备工艺在设施蔬菜中的应用
    5.1 设施蔬菜中的臭氧装置
        5.1.1 试验田概况
        5.1.2 臭氧合成塔系统
        5.1.3 臭氧水制备流程
        5.1.4 设施蔬菜喷洒系统
        5.1.5 臭氧水在设施蔬菜大棚中的应用
    5.2 臭氧水防治蔬菜病虫害的研究
        5.2.1 实验设计及方法
        5.2.2 臭氧水对设施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5.3 讨论
        5.3.1 钛金曝气器是增加臭氧浓度的关键
        5.3.2 臭氧水可能是染菌蔬菜的保护膜
第六章 喷洒臭氧水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实验材料
        6.1.2 研究方案
        6.1.3 土壤的总DNA提取
        6.1.4 各处理组中PCR扩增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
        6.1.5 生物信息学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各处理组土壤总DNA的提取及PCR扩增
        6.2.2 微生物丰度
        6.2.3 菌种Heatmap分析
        6.2.4 菌种差异性分析结果
        6.2.5 实验组中微生物种类数鉴定
    6.3 讨论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专利

(10)江苏沿海农区茄子灰霉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江苏沿海农区气候特征
2 江苏沿海农区茄子灰霉病现状与特点
    2.1 茄子灰霉病发生规律及症状鉴定
    2.2 温度对茄子灰霉病的影响
    2.3 湿度对茄子灰霉病的影响
    2.4 茄子灰霉病抗药性现状
3 茄子灰霉病防治技术
    3.1 选择抗病品种
    3.2 合理轮作
    3.3控制棚室温湿度
    3.4 选择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型药剂
4 结论

四、茄果类蔬菜灰霉病的识别和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五种杀菌剂的抗性检测及增效组合物的筛选[D]. 冀俊. 浙江农林大学, 2021(07)
  • [2]淮北地区设施茄果类蔬菜主要病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J]. 耿云,王海. 农业科技通讯, 2020(11)
  • [3]厦门地区大棚辣椒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措施[J]. 杨威. 现代农业科技, 2020(22)
  • [4]温湿度对番茄灰叶斑病发生的影响[D]. 解智慧.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 [5]微酸性电解水对番茄灰霉病和灰叶斑病防治作用的研究[D]. 隋心意.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8)
  • [6]番茄灰叶斑病菌对氟唑菌酰胺的敏感性基线及抗性风险评估[D]. 王琪.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7]林芝市巴宜区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技术[J]. 庄华才,尼玛次吉,李洪波,果珍,唐璐,泽旺伦塔. 长江蔬菜, 2018(15)
  • [8]芽胞杆菌防治辣椒灰霉病及番茄根结线虫病的机理研究[D]. 廖梦婕.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9]臭氧水对设施蔬菜病害的防治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D]. 郭正红. 上海师范大学, 2017(11)
  • [10]江苏沿海农区茄子灰霉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 孙星星,王凯,李红阳,高波,顾慧玲,张俊喜,周加春,朱富强. 安徽农业科学, 2016(28)

标签:;  ;  ;  ;  ;  

茄科蔬菜中灰霉病菌的鉴定与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