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成硫化铅纳米材料的新方法

一种合成硫化铅纳米材料的新方法

一、硫化铅纳米材料合成的新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谢杨恩[1](2021)在《非球形纳米粒子表面化学调控其界面组装研究》文中认为自组装是组装基元通过弱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结构的过程,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生物体内。不论是分子自组装,还是纳米结构自组装的研究都为我们理解微观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思路。包覆有机配体的无机纳米粒子通过弱相互作用组装成的超晶格结构可呈现出潜在的纳米粒子协同效应,赋予组装体独特的集体行为和功能。其中,非球形纳米粒子由于其在三维方向上的尺寸不同,且具有纳米粒子的尺寸效应,所以非球形纳米粒子在各维度上体现的性质具有很大差异。本课题旨在探究可控合成的非球形纳米粒子在界面上的组装情况,这对于研究非球形纳米粒子在界面上的行为以及深入了解纳米粒子组装的机理有促进作用。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四部分:(1)第一部分主要包括了 CdSe纳米棒以及CdSe量子点的可控合成,CdSe量子点与纳米棒由于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质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兴趣。在第一部分中,我们首先利用热注射方法合成了尺寸大约为3 nm的量子点。随后在参考前人工作之后,我们进行了硒化镉纳米棒(CdSeNRs)的合成。并且通过调控反应时间,反应配体以及反应中两种前体的比例等纳米棒合成过程中的参数,得到了长度从~5 nm到~90 nm区间内的纳米棒,其直径~3到~4 nm。(2)利用已合成的CdSe纳米棒,首先对合成的纳米棒进行了预处理,对其光学性质,形貌和物相进行了表征,证明其在配体交换后并没有发生组分的改变。随后我们选择在乳液限域条件下研究CdSe纳米棒在油水界面上的组装,通过改变组装基元的长径比我们得到了关于长径比与组装效果的定性关系。随后我们探究了向其中加入一些小分子,如直链胺类,羧酸类,醇类以及脂肪烃类分子,发现小分子对于组装有特殊的影响,并且不同的分子对于组装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如直链胺类分子可以通过改变其链长改变组装的效果。随后我们探究了这种加入小分子影响组装方式的机理,并且证明双亲性分子在组装过程中具有特殊作用。(3)第三部分我们探索了包括对于金纳米粒子(Au NPs),银纳米粒子(Ag NPs)的可控合成,并且通过更换配体或者加入种子进行二次生长可以实现对于纳米粒子尺寸的可控调节;并将之作为种子合成了 M(M=Au、Ag)-PbS异质结构纳米粒子(M-PbSNPs),而对于Au-PbSNPs的合成,利用种子生长法在改变之前合成的金纳米粒子种子的直径和反应时间的条件下得到了不同形貌的异质结构纳米粒子。(4)在上个课题基础上,我们设想可否通过直接将纳米粒子修饰使之同时具有亲水亲油性然后实现在界面上的组装。基于异质结构中两种组分对于配体的亲和度的差异,我们选择了金-硫化铅纳米异质结构(Au-PbS NPs)并对这种纳米粒子进行了表面不对称修饰,使之具有了类似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质。我们将此种纳米粒子在油水界面上组装,形成了稳定抗融合的液滴。通过调控合成手段,我们改变了 Au-PbS纳米粒子的Au以及PbS两种组分的尺寸,并用不同尺寸比的纳米粒子构筑液滴,探讨了纳米粒子组分结构对于所得液滴的影响。我们发现,在异质结构中,随着Au的一端尺寸增大,其组装过程中会在液滴表面聚集,形成双层聚集体,不利于液滴的稳定。

李新[2](2020)在《水热/溶剂热法低维硫化铅纳米晶的合成工艺及光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硫化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因具有独特的光电特性而在太阳能电池和红外探测器等方面受到广泛关注。在众多硫化铅的合成方法中,水热/溶剂热的合成方法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比如绿色环保、成本低。本文采用水热/溶剂热法,通过调整不同的反应条件合成出了多种形貌的硫化铅纳米晶,并对产物的形貌演变机理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采用一步水热/溶剂热法合成了硫化铅薄膜,对产物的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FDTD(finite-difference-time-domain)法模拟了硫化铅薄膜对硫化铅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学性能的影响。本文研究所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水热法中,合成了六足/八足枝晶,面心凹陷的立方形等。结果表明,在水热法合成硫化铅纳米晶过程中,反应前驱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L-半胱氨酸的添加量的改变能够影响产物的形貌。对产物的光学性能测试发现,硫化铅纳米晶的不同形貌能够影响其光吸收强度。(2)采用溶剂热法,以乙二胺作为反应溶剂合成了“魔方”,八角枝晶等多种形貌的硫化铅纳米晶。通过产物的表征发现,随着反应温度的上升,合成的硫化铅纳米晶形貌在反应溶剂分别为去离子水和乙二胺溶剂中呈现几乎相反的演变过程:当以去离子水为溶剂时,产物的形貌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呈现由枝晶向面心凹陷立方块的转变,当反应溶剂为乙二胺时,产物的形貌随反应温度的升高从“魔方”形向八角花形貌转变,通过对产物形貌演变机理进行分析发现,在溶剂热合成产物过程中乙二胺对Pb2+的螯合作用,是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3)采用水热/溶剂热法在氧化铝陶瓷上一步合成了硫化铅薄膜,发现反应条件的改变对薄膜表面形貌有较大影响。在去离子水作为反应溶剂时得到了八角花结构,在乙二醇和乙二胺作为溶剂时得到了立方块结构。(4)采用模拟(FDTD)手段初步研究了具有枝晶、立方块或者面心凹陷立方块表面形貌的硫化铅薄膜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太阳能电池结构单元的光吸收性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李孟洁[3](2020)在《基于多种敏化剂增强半导体纳米材料及核酸信号放大的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简单、快速、灵敏的生物分子分析方法是分析化学中极其重要且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特别是在疾病诊断、环境监测、药物分析、食品安全分析、生命分析及病原微生物研究等领域极具吸引力。光电化学(photoelectrochemistry,PEC)分析方法是继光学、光化学、电化学方法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分析方法。它具有简单、高效、背景信号低、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等显着优势,因此受到了广大学者的高度关注及广泛研究。在PEC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历程之中,筛选性能优良的光电材料、结合高效的信号放大策略、引入特异性强的分子识别元件、发展新颖且实用的分析方法等,对改善PEC生物传感器的各项分析性能、实现对生物分子的高灵敏检测起着重大作用。本论文基于多种敏化剂增强半导体纳米材料,结合多种核酸信号放大技术,在研发操作简便、性能优异、应用前景广阔的PEC生物传感器方面做了以下工作:1.基于富勒烯/碲化镉量子点敏化结构及信号猝灭物卟啉锰构建的超灵敏“on-off-on”型PEC适体传感器PEC分析技术作为一种新生的且发展蓬勃的分析技术,由于其优于传统的光学和电化学技术,在各种分析物的灵敏检测方面吸引了大量的研究兴趣。然而,在提高其灵敏度和扩展其应用方面仍存在挑战。本研究将窄带隙半导体CdTe QDs与宽带隙半导体nano-C60相结合,构建了nano-C60@CdTe QDs敏化结构,此时可得到较高的初始PEC信号;再引入大量信号猝灭物卟啉锰,利用卟啉锰对nano-C60@CdTe QDs敏化结构的有效信号猝灭,明显降低背景信号,从而达到提高检测灵敏度的效果。基于nano-C60@CdTe QDs敏化结构及卟啉锰的高效信号猝灭,提出了一种超灵敏的“on-off-on”型PEC适体传感器。以凝血酶为目标模型,该PEC适体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1.0 fmol/L到10 nmol/L,检测限为0.3 fmol/L。该PEC传感平台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多用途的模板,可用于精确和超灵敏的检测各种生物标志物、重金属离子和细胞。2.硫黄素T敏化锆基金属有机骨架(PCN-777)用于灵敏的PEC蛋白检测锆基金属有机骨架(PCN-777)的能带宽度为3.67 eV,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光电性能,尤其限制了其光电转化效率。本研究将窄带隙硫黄素-T(Th-T)与PCN-777相结合形成敏化结构,可以促进电子传输、抑制电子与空穴的复合,从而使光电转换效率得到显着提升。基于Th-T敏化PCN-777,进一步结合滚环放大,建立了一种PEC检测C-反应蛋白(CRP)的新方法。简要地,首先在电极表面修饰上具有均匀八面体结构的PCN-777,由此提供初始PEC响应。随后,通过简单的蛋白转换程序将目标物(CRP)转化为引物链,得到的引物链可在传感界面上触发RCA,生成重复的富G序列,从而与Th-T特异性结合形成大量稳定的G-四链体结构。Th-T的引入可以显着增强PEC响应,实现对CRP的定量检测。设计的用于CRP分析的PEC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50 fmol/L到50 nmol/L,检测限为16 fmol/L。更重要的是,所设计的策略为疾病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中生物标志物的灵敏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3.用p型硫化铅量子点猝灭富勒烯-纳米金包二硫化钼复合结构并将其运用于超灵敏检测三磷酸腺苷通过逐层修饰光电材料、敏化剂而形成的敏化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光电转换效率。然而,这些光电材料和敏化剂都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的电子转移路径较长,从而使得能量损失较大,这将进一步导致PEC信号增强受限。基于此,本研究通过金硫键作用使窄能带的MoS2与宽能带的C60相结合,得到C60-Au NPs@MoS2复合材料。此时,光电材料C60与信号增强剂MoS2之间的电子转移距离显着缩短,能量损失减少,能有效地提高光电转化效率,得到较强的PEC信号。用C60-Au NPs@MoS2复合材料作为信号发射源、用p型硫化铅量子点(PbS QDs)作为有效信号猝灭剂,成功地构建信号减小型PEC生物传感器用于超灵敏检测三磷酸腺苷(ATP)。当p型PbS QDs存在时,其会与C60-Au NPs@MoS2复合材料竞争吸收光源、竞争消耗电子供体,由此C60-Au NPs@MoS2复合材料的PEC信号会得到有效猝灭。另外,结合目标物介导的适体酶循环放大策略,能够将少量目标物ATP转换成大量标记有PbS QDs的DNA片段,从而实现对ATP的超灵敏检测。线性范围为0.01 pmol/L到100 nmol/L,检测限为3.3 fmol/L。重要的是,这一策略为检测超低浓度ATP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它对于ATP相关疾病的诊断、疾病进展的监测和预后评估等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4.CdTe QDs-CeO2复合物作为强的PEC信号指示剂用于超灵敏microRNA检测通过构建含有光电材料和恰当敏化剂的敏化结构,可以增强PEC信号。然而,通常情况下,光电材料和敏化剂被分离成独立的纳米结构,从而产生较长的电子转移路径和较大的能量损失,这可能导致有限的光电转换效率和有限的PEC信号。本研究将光电材料二氧化铈(CeO2)及其敏化剂碲化镉量子点(CdTe QDs)结合于一体,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敏化纳米结构,并将此复合结构作为强PEC信号指示剂(CdTe QDs-CeO2复合物)。由于电子转移路径的缩短和电子传输效率的提高,该敏化纳米结构的光电转换效率得到了显着的提升。本研究将CdTe QDs-CeO2复合物、目标物循环放大及DNA超夹心结构相结合构建了PEC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对microRNA-141(miRNA-141)的超灵敏检测。该PEC生物传感器显示了从0.5fmol/L到5 nmol/L的宽线性范围,检测限为0.17 fmol/L。更重要的是,这项工作为PEC传感平台的构建提供了一个新的、强的PEC信号指示剂,并扩展了PEC传感器在生物分析和早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范围。5.基于DNA四面体-碲化镉量子点-亚甲基蓝作为信号探针构建的具有近零背景噪音的超灵敏PEC生物传感器常规的PEC分析都是直接将光电材料修饰于传感界面,由此会产生较高的初始信号及不容忽视的背景噪音,进而导致在检测目标物时存在较低的灵敏度及有限的检测限等不足。本研究以DNA四面体(DNA TET)为纳米载体,同时固载光电材料CdTe QDs及其敏化剂亚甲基蓝(MB),制备了具有优越光电特性的DNA TET-CdTe QDs-MB纳米复合材料,它能作为有效的PEC信号探针,从而避免直接在传感界面修饰光电材料,能带来一个近零的背景噪音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基于DNA TET-CdTe QDs-MB信号探针及双特异性核酸酶辅助的目标物转化放大策略构建了一个具有近零背景噪音的PEC生物传感器,并将其应用于超灵敏miRNA-141检测。该PEC生物传感器呈现了较宽的线性范围及较低的检测限,为高精确、超灵敏检测多种目标物开辟了一条崭新且极具前景的道路。6.基于PTB7-Th/CdTe QDs敏化结构及信号猝灭物构建的PEC传感器用于超灵敏检测miRNA通常PEC传感体系都需要在检测过程中外加电子供体以维持电子传输的连续性,然而,电子供体与受体材料之间彼此分离会严重影响电子补给、传输效率及检测精度。本研究将供体-受体型光电材料(PTB7-Th)及其敏化剂CdTe QDs连续滴涂于电极表面,形成的PTB7-Th/CdTe QDs敏化结构可以在不外加任何电子供体的情况下产生较强的初始PEC信号。基于PTB7-Th/CdTe QDs敏化结构作为强光电信号标签,进一步结合苯并-4-氯-己二烯酮(4-CD)沉淀的有效信号猝灭,成功构建了PEC生物传感器用于超灵敏检测miRNA-141。4-CD沉淀能有效的阻碍电子传递,从而得到明显猝灭的PEC信号,用于定量检测miRNA-141。本研究所设计的PEC生物传感器检测范围为0.1 fmol/L到1 nmol/L,对miRNA-141的检测限为33 amol/L,该策略为生物分析和临床诊断中多种分析物的高准确、超灵敏监测开辟了新的途径。

张宝晖[4](2020)在《基于液相配体置换的硫化铅胶体量子点薄膜制备与光电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硫化铅(PbS)是一种窄禁带(0.4 eV)半导体材料,从上世纪初发现其红外光电特性以来,被广泛用于红外光电器件的研究和开发。PbS胶体量子点是一种量子效应显着、物化特性易于调控、可溶液加工的纳米功能材料,基于量子限域效应可通过PbS胶体量子点尺寸控制实现吸收波长在800-3000 nm连续可调,在高性能、低成本光电探测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等光电器件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论文以PbS胶体量子点为研究对象,基于液相配体置换方法优化PbS胶体量子点薄膜制备工艺,研究了表面配体对PbS胶体量子点薄膜光电特性的影响规律与机制,结合PbS胶体量子点薄膜光电探测器的结构设计与优化,设计制备出高灵敏度PbS胶体量子点薄膜光电探测器。与固相配体置换相比,液相配体置换具有置换过程稳定、成膜工艺简单和置换效率高的特点。论文首先采用液相配体置换及一步旋涂法制备量子点薄膜光电导探测器,结合X射线能谱(XPS)等表征手段以及器件性能测试分析,研究不同卤素盐对PbS量子点光电性能的影响。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表明量子点表面油酸(OA)基本完全被卤素配体置换;光电流温度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量子点表面具有两个陷阱能级并与量子点表面基团对应,器件的光电性能与深陷阱能级有关,器件的响应速度与浅陷阱能级有关。测试结果表明,PbI2液相配体置换的量子点光电导器件的暗电流和光电性能最高,在950 nm波长的光照下,响应度达到6.47 mA/W,对应的归一化探测率为2.08×1010Jones。有机配体置换量子点的耦合距离较长,隧穿势垒较高,相对于卤素配体的暗电流较低。采用卤素铅配体与3-巯基丙酸(MPA)进行混合液相配体置换,通过改变MPA的浓度控制量子点表面配体组成,并制备量子点薄膜光电导器件。FTIR表明甲基振动峰重新出现证明MPA作为配体钝化在量子点表面;XPS结果表明MPA引入新的IO2-基团。测试结果表明,器件的暗电流和光响应度都随MP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器件响应速度加快。其中,0.2%MPA混合配体置换器件的光响应提高2倍,达到12.75mA/W。结合光电流温度光谱结果初步分析,MPA使器件的陷阱能级深度增加导致器件响应增加,同时IO2-基团作为一种新的浅陷阱能级引入量子点表面,提高器件响应速度。锌离子钝化的量子点光电导器件暗电流较低,在前一章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卤素锌配体与MPA进行混合液相配体置换,主动引入缺陷尝试改进器件性能。XPS结果表明量子点表面陷阱基团主要连接在锌阳离子上;光电流温度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器件的陷阱深度减少,与铅配体混合置换量子点变化趋势相反。测试结果表明,器件的光电性能随MPA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0.1%MPA-ZnI2器件光响应为1.07mA/W,对应的归一化探测率为3.44×1010Jones。量子点表面配体工程对器件性能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但是其不能改变量子点光暗电流变化的相关性,因此通过改变器件结构引入载流子传输层改进器件性能。通过表征器件的能带结构发现传输层与量子点层间形成空间电荷区,在暗态下空间电荷区内建电场阻碍载流子的运动,降低器件的暗电流;在光照下,空间电荷区的光生电动势将两种载流子反向扫出空间电荷区,使光生载流子定向运动,提高器件的光响应。光伏型光电探测器的光响应提高6倍,达到40.9 mA/W,同时归一化探测率提高一个数量级,达到3.69×1011Jones。

陈四香[5](2016)在《二元硫化物的合成与特性表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代以来,能源一直是人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物质基础,其在人类社会发展、生产力进步、经济增长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如今,这些能源主要来源于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而这些资源又为不可再生资源,且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气体,危害人类生存环境。因此,开发、开采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则是当今重大问题。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而科研人员生产制造出了一系列太阳能电池,来更好的利用太阳能产生能量。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已经投入到生产应用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然而,硅基太阳能电池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会受到限制。另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是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然而该种电池中所含有的镓、铟元素,是地球存储中的稀有元素,含量较少,不利于大量使用,另外,这两种元素具有一定的毒性,这一问题也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铜铟镓硒这类太阳能电池的大批量生产应用。因此,需要我们研发出多种材料用于新型太阳能电池,来解决目前面临的限制,解决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两种二元的硫族化合物:硫化铅(PbS)和硫化铁(FeS2),二者均可用于太阳能电池生产中,且已被证明的成果表明,采用二者制成的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本文主要内容为采用简便方法合成二元硫族化合物,并对其结构形貌进行表征分析,主要内容分为两个方面:1.两种方法合成PbS纳米颗粒及其性能表征:首先,采用醋酸铅[Pb(Ac)2·3H2O]为铅源,硫代乙酰胺(TAA)为硫源,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即SDS和CTAB,共同作为表面活性剂,在常温下成功合成了PbS纳米晶,利用XR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SEM、TEM等,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形貌以及光学特性进行了表征分析,发现合成的PbS为尺寸均匀的球形纳米晶,对合成的PbS纳米晶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常温下合成的PbS,在SDS的烷基链模板、CTAB产生的微胶束软模板的共同作用下,生成球状PbS纳米晶。其次,采用热注入法制备了纳米片状的PbS纳米材料,所的产物为形貌均匀,大小为200-300nm的纳米片,该方法较简便,操作简单,且反应时间较短,便于大规模工业生产。2.采用溶剂热法,以硝酸铁九水合物[Fe(NO3)3·9H2O]为铁源,L-半胱氨酸为硫源,乙醇胺、去离子水为反应溶剂,一步合成硫化铁纳米颗粒。由于乙醇胺在反应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因此通过改变乙醇胺和去离子水的体积比,成功合成了不同形貌、不同结构的硫化铁纳米颗粒,采用XRD、SEM对不同的产物进行表征分析,并对每种形貌的产物的生长过程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讨论。

李洪起[6](2015)在《石墨烯/橡胶和二硫化钼纳米片层/明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物理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石墨烯和二硫化钼纳米片层以其独特的二维结构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在电子、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目前为止仍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课题。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溶液剥离法制备石墨烯和萘钠插层法制备二硫化钼纳米片层以及它们在聚合物复合材料方面的初步应用。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首先利用改进的Hummers法和溶液剥离法分别成功地制备了氧化石墨(GO)和溶液剥离石墨烯(PG)。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等测试手段分别对GO和PG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石墨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有利于对其进行功能化,此外大量官能团的存在破坏了石墨上碳原子sp2杂化结构;而溶液剥离法制备的石墨烯片层上的含氧官能团少、结构缺陷度低,很好地保留石墨烯的大π共轭结构。2.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石墨烯/硅橡胶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在复合材料中的逾渗阈值为1%,当复合材料中石墨烯的含量为3%时,复合材料的体积电导率相较纯的硅橡胶提高了9个数量级,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也提高了200%左右。此外,石墨烯和氧化石墨添加量相同时,石墨烯/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导电性优于氧化石墨/硅橡胶复合材料。3.此外采用以溶液剥离法制备的直接剥离石墨烯为原料,使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石墨烯含量的石墨烯/丁苯橡胶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拉伸、热失重(TGA)和动态力学分析(DMA)等测试对样品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溶液剥离石墨烯可以很好地分散在橡胶基体中;拉伸结果显示,石墨烯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而TGA结果显示,石墨烯的加入可以显着提高石墨烯/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稳定性。4.以二硫化钼粉末为起始原料,首先将二硫化钼用水合肼膨胀处理,然后用萘钠插层法制备了二硫化钼纳米片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以及X射线衍射(XRD)测试对样品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萘钠插层法可以制备片层数少、尺寸大的二硫化钼纳米片层。5.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二硫化钼纳米片层含量的二硫化钼纳米片层/明胶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拉伸、差示扫描(DSC)和热失重(TGA)测试对样品进行表征。拉伸结果显示,石墨烯的加入可以很好的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TGA测试结果表明,二硫化钼纳米片层的加入可以显着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

郑皓源[7](2015)在《新型硫化铅基纳米材料的液相微波法可控制备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硫化铅基微纳结构功能材料在光学、微电子学以及热电等领域具有广泛有用途,然而,如何定维、定形貌地生长、组装和自组装硫化铅基微纳结构材料,仍是当前材料和纳米技术等领域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为此,本文采用微波-超声辅助的液相合成新路线,可控制备出了硫化铅量子点(PbS QDs)自组装宏观体、六枝状硫化铅、以及哑铃状单晶PbS-Te异质结纳米材料,并研究了光谱和热电性能。具体的创新研究结果有:1、发展了一种不同的基于微波-超声协同促进的液相分解二硫代羧酸铅(Pb(DMDC)2)的路线,可控制备出了Pb(DMDC)2/PbS QDs自组装微米棒。研究了反应温度对反应产物形貌、尺寸及结构的调控作用,发现低温有得于形成Pb(DMDC)2/PbS QDs自组装微米棒,高温有利于形成六枝状的单晶PbS纳米晶。2、研究了硫化铅基微纳结构功能材料的结构与组成对其拉曼性质及对四巯基吡啶为探针分子的表面拉曼增强效应(SERS)的影响。低温拉曼光谱实验表明,Pb(DMDC)2/PbS QDs自组装微米棒呈现PbS纳米晶和PbS QDs所不具备的分别位于1000cm-1-1600cm-1和2600cm-1-3000cm-1两个区域的特征拉曼峰。该征拉曼峰归结于Pb(DMDC)2掺杂导致的基于PbS QDs非简谐效应。同时,SERS结果显示,Pb(DMDC)2/PbS QDs自组装微米棒对四巯基吡啶具有优异的表面拉曼增强效应,其性能与Au纳米棒相近。3、发展了一种微波-超声辅助液相分解二硫代羧酸盐混合物的新方法,可控制备出了具有新颖哑铃状单晶结构的PbS-Te异质结构材料,并提出了生长机理。进一步考察了PbS-Te异质结构材料的热电性能,发现哑铃状单晶PbS-Te异质结构材料的赛贝克系数优于无掺杂的硫化铅纳米材料,表明上述材料具有潜在的热电应用价值。

吴文天[8](2014)在《利用激光诱导LaMer生长均匀PbS量子点》文中研究表明硫化铅量子点存在着显着量子尺寸效应,使其具有一系列同块体材料完全不同的物理化学特性,如宽频带强吸收、量子限域效应以及优异的光电性能,在光电器件、生物检测等方面均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人们已经利用多种方法成功合成硫化铅量子点,其中激光法由于其操作简单、绿色环保、实验周期短、产物纯净等优点而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激光诱导实现LaMer生长硫化铅量子点的方法—使用纳秒激光诱导出局部过饱和溶液可控合成大量均匀分散的硫化铅量子点。通过对比不同工艺(加热、毫秒激光、纳秒激光)及工艺参数,如辐照时间、冷却方式、激光参数等,详细考察了影响硫化铅量子点尺寸形貌的因素;通过XRD、TEM、PL、ABS、DLS等检测手段表征了制得的硫化铅量子点,对其进行了形貌、物相等分析。文中对本方法中大量均匀分散的硫化铅量子点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即使用纳秒激光在油酸中对硫化铅原始纳米晶进行烧蚀会形成硫化铅单体局部过饱和溶液,进而诱导爆发式形核实现形核和生长的分离,在后续油酸的生长修饰作用下形成均匀的硫化铅量子点。研究中对于这种制备均匀量子点策略进行了体系拓展,发现对于硒化铅体系同样适用。总之,本工作报道了一种基于LaMer模型的纳秒激光烧蚀法制备均匀纳米颗粒。更为重要的是,此方法中可以使用丰富的天然硫化铅晶体作为原料通过简单的激光烧蚀制备出均匀的量子点,从而为绿色、便捷、大量的制备量子点提供了一种途径。

马友美[9](2012)在《硫族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文中研究说明硫族纳米杂化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光电子器件和传感器及航空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已发展成为化学、物理学及材料学等众多学科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系统地对新型硫系纳米材料进行开发以及深入研究它们的光电及传感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充分挖掘这一系列材料的最大潜能。本论文主要围绕基于硫族纳米杂化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展开,合成了硫族金属纳米带材料及几种石墨烯/硫族双组分纳米杂化材料。并对所合成的纳米杂化材料进行了光电以及催化性质研究,取得了定的结果,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采用温和的水热法,以硝酸铅和硫代乙酰胺为前体,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扮演前体和表面活性剂的双重角色,制备出硫化铅纳米带。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光致发光(PL)测量实验对所制备的纳米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中间产物PbSO4在水热条件下对PbS纳米带的进一步形成主要起到模板作用。并进一步考察了纳米带的形成机理。2、研究出了一种简单的,一步溶剂热方法来合成高质量的石墨烯-硫化铅量子点纳米杂化材料。我们所合成的杂化材料,硫化铅量子点非常均匀的分散到了石墨烯的表面。荧光光谱表征发现,硫化铅量子点同石墨烯杂化后的荧光发生非常明显的淬灭。通过本实验对下步对石墨烯-硫化铅量子点尺寸进行调控以对石墨烯-硫化铅量子点纳米杂化材料作为敏化剂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3、采用相同的一步溶剂热方法合成石墨烯-硫化镉量子点纳米杂化材料,表征发现硫化镉量子点同样非常均匀的分散到了石墨烯的表面,相比瞬态光电压谱研究显示石墨烯-硫化镉纳米杂化材料表现出了非常强的正向光电响应,而具有相似尺寸的硫化镉量子点以及石墨烯却没有表现出光电响应。通过本实验制备出的石墨烯/CdS量子点复合电极进行测试其IPCE值高达16%,证明了石墨烯/CdS量子点复合电极应用于聚合物太阳电池在未来人们的生活中将是大有可为的。

陈干超[10](2012)在《无机半导体及有机高分子纳米结构的可控合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阐述了一些纳米材料的新型合成方法和一种具有特殊拓扑结构高分子材料的合成,通过采用微波辐射法快速、高效制备了微纳尺寸的硫化铅晶体和单孔聚苯乙烯小球,通过结合典型有机合成反应与新型聚合手段制备了一种基于环糊精的Janus型温敏聚合物。硫化铅(PbS)是一种具有窄禁带(0.41eV)和较大激子波尔半径(18nm)的π-π半导体材料,本文第二章采用微波辐射法,超快合成形貌、尺寸可控的,均一的PbS晶体,通过调节合成参数,合成了六足hexapod结构,立方体,薄板状六面体等结构。传统制备方法常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而本方法仅需数分钟,为其大量制备提供一种便捷的方法。空心及具孔聚合物小球因其在催化载体、药物控制释放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前景而受到科研人员的重视。关于苯乙烯小球的合成的报道很多,但,据我们所知,还没有关于其空心或具孔结构的简便合成方法。本文第三章利用微波辐射的优势,在动力学有利条件下,在乙醇中一步合成表面具有单一孔洞的聚苯乙烯小球。实验表明,聚合物小球的形貌及尺寸可以通过控制聚合反应的条件来调节,而微波辐射被证明在这种特殊形貌小球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复合材料通常能表现出其中不同组分各自的性能的综合,从而表现出多功能的优越性。有机/无机复合纳米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是一种温敏型聚合物,这一特性使其成为很多响应型智能器件的优良材料。本文第四章采用有机合成及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点击”反应(Click chemistry)等手段合成了一种以β-环糊精为基础的不对称型聚合物,它以环糊精为桥梁,一边含有可以还原成易与量子点、金属纳米颗粒结合的双巯基的双硫键,另一面则是聚合物链。合成的聚合物与量子点通过巯基结合,从而形成不对称的温度响应型复合纳米结构,并且在适当条件下发生可逆自组装。

二、硫化铅纳米材料合成的新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硫化铅纳米材料合成的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非球形纳米粒子表面化学调控其界面组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纳米粒子自组装概述
    1.2 自组装过程中纳米粒子之间的作用力
        1.2.1 范德华作用力
        1.2.2 静电作用
        1.2.3 空间位阻效应
        1.2.4 耗尽吸引作用
        1.2.5 毛细作用
        1.2.6 氢键作用
        1.2.7 偶极-偶极作用
    1.3 界面自组装方法概述
        1.3.1 溶剂挥发法
        1.3.2 不良溶剂法
        1.3.3 限域法
        1.3.4 场作用下的组装
        1.3.5 交联剂参与的组装
    1.4 非球形纳米粒子合成方法概述
        1.4.1 非球形纳米粒子
        1.4.2 种子生长法
        1.4.3 水热/溶剂热法
        1.4.4 模板法
        1.4.5 置换反应制备非球形纳米粒子
    1.5 非球形纳米粒子组装概述
        1.5.1 棒状纳米粒子的自组装
        1.5.2 片状纳米粒子的自组装
        1.5.3 多面体纳米粒子和其他形状纳米粒子自组装
    1.6 选题意义及主要内容
        1.6.1 选题意义
        1.6.2 本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CdSe纳米棒以及CdSe量子点的合成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2.2.2 表征方法
        2.2.3 CdSe纳米粒子的制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CdSe量子点的合成讨论
        2.3.2 CdSe纳米棒的可控合成结果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dSe纳米棒在油水界面上的组装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
        3.2.2 表征方法
        3.2.3 CdSe纳米棒的界面组装实验过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CdSe纳米棒限域组装
        3.3.2 不同添加剂对组装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 (M=Ag、Au)和M-PbS的合成调控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
        4.2.2 表征方法
        4.2.3 M-PbS异质结构纳米粒子的可控合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Au、Ag纳米粒子的合成调控
        4.3.2 M-PbS异质结构纳米粒子的可控合成调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u-PbS异质结构纳米粒子在油水界面组装制备液滴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
        5.2.2 表征方法
        5.2.3 Au-PbS异质结构纳米粒子构筑液滴
    5.3 结果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水热/溶剂热法低维硫化铅纳米晶的合成工艺及光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现状
    1.3 硫化铅的特性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上的应用
        1.3.1. 硫化铅的特性
        1.3.2. 硫化铅在太阳能电池上的应用
    1.4. 硫化铅的合成方法
    1.5 水热/溶剂热法合成硫化铅纳米晶研究现状
    1.6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
2 水热法合成硫化铅纳米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方法
        2.2.2 实验主要试剂,仪器和设备
        2.2.3 样品的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3 溶剂热法合成硫化铅纳米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方法
        3.2.2 实验主要药品、仪器和设备
        3.2.3 样品的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4 水热/溶剂热法合成硫化铅纳米晶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水热/溶剂热法合成硫化铅薄膜及应用模拟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方法
        4.2.2 实验主要药品、仪器和设备
        4.2.3 样品的表征
    4.3 一步水热/溶剂热法合成硫化铅薄膜的表征
    4.4 硫化铅基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模拟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待解决问题
    5.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及实践成果
致谢

(3)基于多种敏化剂增强半导体纳米材料及核酸信号放大的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简介
    1.2 光电材料的分类及应用
    1.3 核酸信号放大技术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工作
第二章 基于富勒烯/碲化镉量子点敏化结构及信号猝灭物卟啉锰构建的超灵敏“on-off-on”型光电化学适体传感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3 结果与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硫黄素T敏化PCN-777用于灵敏的光电化学蛋白检测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结果与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用p型硫化铅量子点猝灭富勒烯-纳米金包二硫化钼复合结构并将其运用于超灵敏光电化学检测三磷酸腺苷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4 结论
第五章 Cd Te QDs-CeO_2复合物作为强的光电化学信号指示剂用于超灵敏microRNA检测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3 结果与讨论
    5.4 结论
第六章 基于DNA四面体-碲化镉量子点-亚甲基蓝作为信号探针构建的具有近零背景噪音的超灵敏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3 结果与讨论
    6.4 结论
第七章 基于PTB7-Th/CdTe QDs敏化结构及信号猝灭物4-CD沉淀构建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用于超灵敏检测microRNA
    7.1 引言
    7.2 实验部分
    7.3 结果与讨论
    7.4 结论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基于液相配体置换的硫化铅胶体量子点薄膜制备与光电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近红外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
    1.2 PbS胶体量子点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
    1.3 PbS胶体量子点配体置换的研究进展
    1.4 本文的选题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2 液相配体置换硫化铅量子点的性质研究
    2.1 引言
    2.2 硫化铅量子点的合成及液相配体置换
    2.3 液相配体置换量子点的性质研究
    2.4 液相配体置换量子点器件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铅基配体-MPA混合置换量子点薄膜性能及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PbI_2-MPA混合液相配体置换及其光电性质研究
    3.3 PbBr_2-MPA混合液相配体置换及其光电性质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锌基配体-MPA混合置换光电导探测器性能及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ZnI_2-MPA混合液相配体置换及其光电性质研究
    4.3 ZnBr_2-MPA混合液相配体置换及其光电性质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硫化铅量子点光电器件结构调控及其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PbS量子点双层光电导器件结构调控及其性能研究
    5.3 PbS量子点光伏型器件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总结
    6.2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6.3 对论文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发明专利及参加学术会议

(5)二元硫化物的合成与特性表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背景
    1.2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1.2.1 光吸收
        1.2.2 PN结的光生伏特效应
    1.3 太阳能电池的分类
        1.3.1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1.3.2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
        1.3.3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
        1.3.4 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
        1.3.5 新型太阳能电池:有机、染料敏化以及量子点等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硫族化合物半导体纳米材料简介
    2.1 引言
        2.1.1 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
        2.1.2 纳米材料的特征
        2.1.3 纳米材料的性能
    2.2 硫族化合物半导体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2.3 硫族化合物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2.3.1 水热法(溶剂热法)
        2.3.2 化学气相沉积法
        2.3.3 溶胶-凝胶法
        2.3.4 超声化学法
        2.3.5 电化学法
第三章 两种方法合成PbS纳米颗粒及其性能表征
    3.1 球状PbS纳米颗粒的室温合成与性能表征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仪器
        3.1.3 样品的表征方法
        3.1.4 实验过程
        3.1.5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3.2 热注入法制备PbS纳米片及其性能表征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过程
        3.2.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3.3 小结
第四章 硫化铁的水热法合成与表征
    4.1 实验原料
    4.2 实验仪器
    4.3 实验过程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分析
        4.4.1 V_(ETA):V_(H2O)=1:1 时反应产物表征分析
        4.4.2 V_(ETA):V_(H2O)=1:8 时反应产物表征分析
        4.4.3 只有去离子水时反应产物表征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石墨烯/橡胶和二硫化钼纳米片层/明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物理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碳系纳米材料
        1.2.1 石墨烯
        1.2.2 其他碳系纳米材料
    1.3 过渡金属硫化物纳米材料
        1.3.1 富勒烯和纳米管结构二硫化钼
        1.3.2 二硫化钼纳米片层
    1.4 聚合物基二维纳米复合材料
        1.4.1 高分子基二维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4.2 二维纳米材料增加聚合物的物理机械性能
        1.4.3 二维纳米材料增加高分子材料的热稳定性
        1.4.4 二维纳米材料增加聚合物的导电性
        1.4.5 二维纳米材料增加高分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1.5.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5.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氧化石墨与石墨烯片层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内容
        2.2.4 石墨烯的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扫面电子显微镜镜分析
        2.3.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2.3.3 拉曼结果分析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2.3.5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结果分析
    2.4 结论
第三章. 石墨烯/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内容
    3.3 复合材料的测试与表征
        3.3.1 石墨烯/硅橡胶复合材料的拉伸测试
        3.3.2 石墨烯/硅橡胶复合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3.3.3 石墨烯/硅橡胶复合材料的电阻率测试
    3.4 结果讨论
        3.4.1 石墨烯/硅橡胶复合材料的拉伸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石墨烯/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内容
    4.3 复合材料的表征
        4.3.1 石墨烯/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测试
        4.3.2 石墨烯/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X-射线衍射(XRD)测试
        4.3.3 石墨烯/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硫化测试
        4.3.4 石墨烯/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拉伸测试
        4.3.5 石墨烯/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热失重(TGA)测试
        4.3.6 石墨烯/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DMA)测试
    4.4 结果讨论
        4.4.1 石墨烯/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分析
        4.4.2 石墨烯/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x射线衍射(XRD)分析
        4.4.3 石墨烯/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硫化测试
        4.4.4 石墨烯/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拉伸结果分析
        4.4.5 石墨烯/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热失重(TGA)分析
        4.4.6 石墨烯/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DMA)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二硫化钼纳米片层的制备及表征
    5.1 引言
    5.2 实验器材和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
        5.2.3 实验方法
    5.3 二硫化钼纳米片层的表征
        5.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测试
        5.3.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
        5.3.3 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
        5.3.4 X-射线衍射(XRD)测试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宏观剥离二硫化钼分析
        5.4.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5.4.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5.4.4 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
        5.4.5 X射线衍射(XRD)分析
    5.5 结论
第六章 二硫化钼纳米片层/明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器材和方法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仪器
        6.2.3 实验方法
    6.3 性能测试
        6.3.1 X-射线衍射(XRD)测试
        6.3.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
        6.3.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
        6.3.4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
        6.3.5 拉伸测试
        6.3.6 差示扫描(DSC)测试
        6.3.7 热失重(TGA)测试
    6.4 结果与讨论
        6.4.1 明胶及其复合材料的X射线衍射(XRD)分析
        6.4.2 明胶及其复合材料的透射电镜(TEM)分析
        6.4.3 明胶及其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SEM)分析
        6.4.4 明胶及其复合材料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6.4.5 明胶及其复合材料的拉伸结果分析
        6.4.6 明胶及其复合材料的差示扫描(DSC)结果分析
        6.4.7 明胶及其复合材料的热失重分析(TGA)测试结果分析
    6.5 结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新型硫化铅基纳米材料的液相微波法可控制备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液相法合成纳米材料概述
    1.3 液相合成主要方法
        1.3.1 水热与溶剂热合成法
        1.3.2 溶胶-凝胶法合成法
        1.3.3 微波辅助合成法
    1.4 论文选题依据和意义
第二章 硫化铅基纳米材料的微波超声加热合成及其转化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过程
    2.3 结果讨论与分析:
        2.3.1 硫化铅自组装微米棒组成的表征
        2.3.2 微波加热速率对硫化铅纳米材料的形貌影响
        2.3.3 超声辅助微波加热速率对硫化铅纳米材料的形貌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组装硫化铅纳米晶宏观体的拉曼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实验仪器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过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室温下测量硫化铅纳米晶自组装宏观体与不同硫化铅纳米材料的拉曼光谱研究
        3.3.2 硫化铅纳米晶自组装宏观体拉曼散射光谱的温度特性研究
        3.3.3 硫化铅纳米晶自组装宏观体表面拉曼增强特性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液相微波超声辅助合成具有潜在热电性能的碲掺杂硫化铅异质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内容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药品
        4.2.3 实验过程
    4.3 结果讨论与分析
        4.3.1 产物的形貌与组成分析
        4.3.2 前驱体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碲的量对碲掺杂硫化铅异质纳米材料形貌的影响
        4.3.3 碲掺杂硫化铅异质纳米材料热电性能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利用激光诱导LaMer生长均匀PbS量子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制备均匀纳米晶的研究现状
        1.2.1 均匀纳米晶的合成机理
        1.2.2 实现形核和生长分离的合成技术
        1.2.3 生长
        1.2.4 均匀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1.3 激光液相烧蚀法制备纳米材料
        1.3.1 激光液相烧蚀法研究现状
        1.3.2 激光液相烧蚀法中所涉及到的机制
    1.4 硫化铅量子点的合成现状
        1.4.1 硫化铅量子点的传统制备方法
        1.4.2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1.1 原料及化学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表征仪器
        2.2.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2.3 X 射线衍射仪(XRD)
        2.2.4 光致发光分光光度计(PL)
        2.2.5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2.2.6 激光粒度仪
第三章 纳秒激光体系制备均匀硫化铅量子点的研究
    3.1 前言
        3.1.1 硫化铅纳米晶的研究现状
        3.1.2 硫化铅纳米晶原料的制备
    3.2 硫化铅量子点的制备
        3.2.1 制备硫化铅量子点的实验部分
        3.2.2 硫化铅量子点的表征
    3.3 硫化铅量子点形成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3.3.1 激光辐照时间对硫化铅量子点形成的影响
        3.3.2 激光频率对硫化铅量子点形成的影响
        3.3.3 原料 PbS(OA)浓度对硫化铅量子点形成的影响
        3.3.4 纳秒激光波长对产物形貌的影响
        3.3.5 环境温度对硫化铅量子点形成的影响
        3.3.6 反应溶剂的选择对硫化铅量子点形成的影响
        3.3.7 原料的尺寸对硫化铅量子点形成的影响
        3.3.8 产物硫化铅量子点的性能
    3.4 硫化铅量子点的形成机理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毫秒激光法制备硫化铅纳米结构的研究
    4.1 毫秒脉冲激光烧蚀大尺寸硫化铅纳米晶
        4.1.1 毫秒激光烧蚀大尺寸硫化铅原料的实验部分
        4.1.2 毫秒激光体系产物的实验结果
    4.2 产物形貌的相关影响因素的探究
        4.2.1 毫秒激光烧蚀时间对产物形貌的影响
        4.2.2 反应过程中环境温度对硫化铅产物形貌的影响
        4.2.3 反应完后冷却方式对硫化铅产物形貌的影响
        4.2.4 反应溶剂的选择对产物形貌的影响
        4.2.5 毫秒激光烧蚀硒化铅晶体的研究
    4.3 毫秒激光产物的形成机制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加热法制备硫化铅纳米结构的研究
    5.1 加热体系作用大尺寸硫化铅纳米晶原料
        5.1.1 加热体系的实验部分
        5.1.2 加热体系产物的实验结果
    5.2 反应时间对产物形貌的影响
    5.3 加热体系下得到产物的形成机制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纳秒/毫秒/加热体系的综合对比及相关拓展
    6.1 纳秒/毫秒/加热体系产物及形成机制对比
    6.2 相关拓展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硫族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纳米材料
        1.1.1 纳米材料的结构特征
        1.1.2 纳米材料的物化特性
        1.1.3 纳米带
    1.2 硫属化合物
        1.2.1 硫族元素的成键特点
        1.2.2 纳米金属硫族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1.3 石墨烯简介
        1.3.1 石墨烯
        1.3.2 石墨烯的表征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简易、可控制备硫化铅纳米带方法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和仪器
        2.2.2 制备实验
        2.2.3 表征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产品形貌的表征
        2.3.2 反应时间
        2.3.3 形成机理
    2.4 小结
第三章 石墨烯-硫化铅和石墨烯-硫化锌量子点纳米杂化材料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石墨烯-硫化铅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
    3.3 结果与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石墨烯-硫化镉量子点纳米杂化材料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石墨烯-硫化镉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
    4.3 结果与讨论
    4.4 关于石墨烯-硫化镉量子点纳米杂化材料在太阳能电池领域中应用的展望
        4.4.1 现状
        4.4.2 规划
        4.4.3 本实验制备出的石墨烯/CdS量子点复合电极测试
    4.5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论文答辩表决票

(10)无机半导体及有机高分子纳米结构的可控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纳米材料概述
        1.1.1 纳米材料的发现与发展概况
        1.1.2 纳米材料的分类
        1.1.3 纳米材料的特性
        1.1.4 纳米材料的制备
        1.1.5 纳米材料的应用
    1.2 微波辐射辅助合成法
        1.2.1 微波简介
        1.2.2 微波辐射加热及加速化学反应原理
        1.2.3 微波辐射加热的特点
        1.2.4 微波辐射在现代合成中的应用
    1.3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1.4 点击化学
    1.5 本论文内容、目的和意义
第2章 微波辅助合成硫化铅纳米颗粒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药品和仪器
        2.2.2 实验步骤
        2.2.3 表征测试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硫化铅六足结构合成
        2.3.2 硫化铅六足结构形成过程
        2.3.3 反应物初始浓度的影响
        2.3.4 硫源和铅源比例的影响
        2.3.5 硫源的影响
        2.3.6 可能的形成机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微波辅助合成单孔聚苯乙烯小球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药品和仪器
        3.2.2 实验步骤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单孔聚苯乙烯小球的合成
        3.3.2 引发剂浓度的影响
        3.3.3 小球生长过程
        3.3.4 单体浓度的影响
        3.3.5 稳定剂的影响
        3.3.6 可能的形成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pNIPAM-CdTe QDs 异质结构合成及自组装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药品和仪器
        4.2.2 实验步骤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聚合物的合成
        4.3.2 水相 CdTe 量子点的合成
        4.3.3 聚合物修饰量子点及其温度驱动可逆自组装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硫化铅纳米材料合成的新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非球形纳米粒子表面化学调控其界面组装研究[D]. 谢杨恩. 山东大学, 2021(12)
  • [2]水热/溶剂热法低维硫化铅纳米晶的合成工艺及光学性能研究[D]. 李新. 昌吉学院, 2020(02)
  • [3]基于多种敏化剂增强半导体纳米材料及核酸信号放大的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D]. 李孟洁. 西南大学, 2020(01)
  • [4]基于液相配体置换的硫化铅胶体量子点薄膜制备与光电特性研究[D]. 张宝晖.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5]二元硫化物的合成与特性表征分析[D]. 陈四香. 河南师范大学, 2016(04)
  • [6]石墨烯/橡胶和二硫化钼纳米片层/明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物理性能的研究[D]. 李洪起. 青岛科技大学, 2015(04)
  • [7]新型硫化铅基纳米材料的液相微波法可控制备与应用研究[D]. 郑皓源. 温州大学, 2015(02)
  • [8]利用激光诱导LaMer生长均匀PbS量子点[D]. 吴文天. 天津大学, 2014(05)
  • [9]硫族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D]. 马友美. 北京化工大学, 2012(05)
  • [10]无机半导体及有机高分子纳米结构的可控合成[D]. 陈干超. 湖南大学, 2012(02)

标签:;  ;  ;  ;  ;  

一种合成硫化铅纳米材料的新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