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在肾肝移植中的新进展

腹腔镜在肾肝移植中的新进展

一、腹腔镜应用于肾、肝移植的新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李春博[1](2020)在《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在肝细胞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背景: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于恶性肿瘤第4位,死亡率位于恶性肿瘤第2位。肝癌治疗首选肝切除术,肝切除术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器械的更新,不断在改良和进步。近年来随着射频消融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这种技术是通过热能封闭肿瘤组织的周围管道,达到降低复发率和减少出血的目的。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常规的肝切除术和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出更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法。目的:分析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在肝细胞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73例临床分期(CNLC)为Ia、Ib、IIa期肝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2例采用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RFA-LR组,n=82),91例采用常规肝切除术(LR组,n=91),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第1、4天肝功能血清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中位无瘤生存时间等情况。结果:1.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为265.00±277.32m L,常规肝切术组术中出血量为505.49±488.90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组手术时间为145.24±58.01min,常规肝切除术组手术时间为168.00±57.7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组肝门阻断时间为8.13±8.75min,常规肝切除术组肝门阻断时间为14.27±13.5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组术后并发症(肝衰竭、胆漏、术后出血、大量腹水)发生率为7.32%,常规肝切术组术后并发症(肝衰竭、胆漏、术后出血、大量腹水)发生率为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组住院总费用为64474.56±11294.15元,常规肝切术组住院总费用为59883.12±15426.1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组术后12个月、24个月、36个月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3.5%、63.7%、39.7%,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28.94月;常规肝切术组术后12个月、24个月、36个月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4%、42.1%、29.3%,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23.52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组与常规肝切术组术中输血(4例比10例)、术后第1、4天肝功能血清指标、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肝癌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中位无瘤生存时间长,但住院费用较高。

温阳辉[2](2020)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疗效对比》文中指出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与腹腔镜下非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细胞肝癌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及复发率的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2015年1月20日至2017年9月30日进行根治性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细胞肝癌的病例,其中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组28例,非解剖性肝切除组31例,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第3天肝功能复查中,非解剖组的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显着高于解剖组(P<0.05),而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2年死亡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非解剖组术后2年复发率显着高于解剖组(P<0.05)。术前ALT值、术前肝硬化情况及手术方式是影响术后2年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术后2年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P<0.05)。结论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可以减少剩余肝脏因肝门阻断而引起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复发率,在肝脏剩余体积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细胞肝癌。

王超[3](2020)在《腹腔镜左肝切除术中经左肝管残端胆道镜探查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腹腔镜左肝切除术中经左肝管残端胆道镜探查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69例因肝胆管结石行腹腔镜左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探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实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LHD组)与对照组(CBD组),其中观察组(n=36)行腹腔镜下左肝切除联合术中经左肝管残端(LHD)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对照组(n=33)行腹腔镜下左肝切除联合胆总管(CBD)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及T管引流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残石、住院费用及各种相关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249.39±77.83 min vs 303.64±68.33 min)、术后住院时间(11.14±2.43天vs 12.58±2.25天)及总住院费用(54363.65±12203.81元vs 65778.59±11306.07元)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七天白蛋白水平(35.17±3.30 g/L vs 32.36±3.98 g/L)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胆汁漏、肝衰竭、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9例患者中63例(91.3%)得到随访,所有随访患者均无结石复发,对照组发现残余结石2例,观察组未发现残余结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左肝切除术中经左肝管残端胆道镜探查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不仅简化了手术流程,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而且避免了胆总管切开与T管留置带来的相关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周林[4](2018)在《肝癌预后风险因素评估与肝癌肝移植预后生存分析及西罗莫司联合槐耳清膏调控HIF-1α对肝癌增殖的相关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肝癌局部组织微环境中免疫抑制细胞(FoxP3+Treg、中性粒细胞)以及缺氧诱导的HIF-1α介导的糖酵解效应在癌细胞的增殖、侵袭中发挥促进作用,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我们在既往研究中证实,调节性T细胞与肝癌的肿瘤分化及预后呈负相关关系,并发现西罗莫司联合槐耳颗粒及胸腺法新有助于预防肝癌移植术后肿瘤的复发,并通过大鼠肝癌模型证实局部组织和外周血高表达的FoxP3+Treg通过分泌IL-10与TGF-β抑制T细胞的功能诱导肿瘤的生长,同时西罗莫司为主的联合治疗可降低FoxP3+Treg的表达,抑制肿瘤的生长,然而具体的分子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以及是否调控中性粒细胞及缺氧诱导的HIF-1α通路对肿瘤生长的促进作用,仍未可知;本课题旨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FoxP3+Treg、中性粒细胞以及HIF-1α介导的糖酵解效应与肝癌预后及分化的相关性,分析影响肝癌预后的危险因素;与此同时在细胞分子水平,探索缺氧诱导的HIF-1α通路异常激活效应对HepG2增殖的的调控机制,并同时研究西罗莫司为主的联合治疗抗癌生长的分子机制及其对HIF-1α信号通路效应的调控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并对西罗莫司为主的免疫方案在肝癌肝移植患者长期生存中的价值进行评估。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为三大部分进行,主要的研究目的、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中性粒细胞、FoxP3+Treg及糖酵解异常与肝癌肿瘤免疫及预后相关性分析目的:1,分析不同分化肝癌中中性粒细胞的表型;2,研究CD274+NEUT、FoxP3+Treg、NLR与肝癌预后的相关性;3,缺氧诱导的HIF-1α信号通路介导的糖酵解效应与肝癌的相关性分析;4,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肝癌临床预后的风险因素。方法:以NLR cutoff值纳入临床病理确诊的136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及癌组织中中性粒细胞(NEUT)的表达水平及表型分析(CD62L与CD274)、FoxP3+Treg及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分析CD274+NEUT、FoxP3+Treg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的相关性及其对CD8+T细胞的影响和IL-10、TGF-β细胞因子水平,探讨二者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并同时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癌及癌旁组织中CD274(PDL-1)、FoxP3,p-Akt与p-mTOR,PTEN与p27,HIF-1α及糖酵解中LDHA、GLUT-1,VEGF蛋白的表达,分析与肿瘤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探讨HIF-1α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对两组患者的预后生存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然后以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1)肝癌外周血及癌组织中FoxP3+Treg表达显着上调,且低分化肝癌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01),不同分化程度肝癌患者外周血及组织中CD274+CD62L+CD15+NEUT(CD274+NEUT)水平在低分化肝癌患者中显着高表达(P<0.001),荧光强度差异显着(P=0.021),并与FoxP3+Treg表达呈正相关(r = 0.58,P<0.0001);同时NLR在不同分化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均存在显着差异(P<0.01),且与FoxP3+Treg及CD274+NEUT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P均<0.001),同时发现低分化组肝癌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高分化组患者,且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与TGF-β显着增高(P均<0.01);(2)免疫组化中,CD274(PDL-1)、FoxP3,p-Akt、p-mTOR、HIF-1α、LDHA、GLUT-1、VEGF、PTEN、p27 蛋白的平均光密度(MIOD)表达在癌组织中均高于癌旁组织(P<0.01),且对不同分化程度肝癌而言,低分化肝癌患者高表达CD274(PDL-1)、FoxP3,p-Akt、p-mTOR、HIF-1α、LDHA、GLUT-1、VEGF,且均与高-中分化患者存在显着差异(P均<0.01),同时p27与PTEN的表达显着低于高-中分化肝患者(P<0.01);(3)、单因素生存分析提示不同分化程度肝癌患者预后生存时间存在显着差异,低分化患者生存时间相对较短;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提示NLR、CD274+NEUT、FoxP3+Treg是影响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24;0;0.006;相对危险对RR及95%CI分别为 1.362-(1.085-1.709);2.631-(2.091-3.310);1.409-(1.105-2.798),并对 NLR 与肝癌病理Ki67%指数为主变量分析发现,二者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RR 值分别为 1.225 和 1.396;95%CI(1.027-1.041)-(1.277-1.446)。结论:(1)FoxP3+Treg、CD274+NEUT与肝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并能通过分泌IL-10、TGF-β抑制CD8+T细胞杀伤效应,发挥促癌作用;(2)癌组织中浸润的CD274(PDL-1)、FoxP3及HIF-1 α与肝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可能通过增加糖酵解效应中LDHA、GLUT-1的表达促进,降低PTEN的表达促进肿瘤生长;(3)Cox风险回归分析证实,NLR、CD274+NEUT、FoxP3+Treg以及Ki-67%是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西罗莫司、槐耳清膏抗肿瘤机制及其调控HIF-1α对肝癌增殖、侵袭的影响目的:1,细胞水平分析西罗莫司、槐耳清膏抑制HepG2生长、增殖的机制;2,分析缺氧诱导的HIF-1α信号通路介导的糖酵解效应对HepG2增殖的促进作用;3,分析西罗莫司、槐耳清膏抗癌的分子机制及对HIF-1α调控作用;4,细胞间相互作用,佐证西罗莫司为主的联合治疗对效应T细胞杀伤肿瘤的作用。方法:以人源性肝癌细胞系HepG2为研究对象,分常氧组及乏氧组,以西罗莫司、槐耳清膏为干预手段,分析乏氧对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在细胞水平借助MTS细胞增殖实验与细胞划痕实验分析其对HepG2生长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并以流式细胞技术分析药物干预对HepG2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同时分析药物干预对乏氧条件下HepG2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同时联合LY294002及KC7F2为干预措施,以RT-PCR检测肿瘤生长、增殖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及对缺氧诱导的HIF-1α信号通路介导的糖酵解效应的调控,探讨西罗莫司联合槐耳清膏抑制肝癌生长、增殖的分子机制;然后在上述结果的基础上,以磁珠分选CD8+T和CD4+T细胞,刺激诱导Treg,在药物干预条件下,与HepG2共培养,分析药物干预对T细胞肿瘤免疫应答的影响。结果:(1)槐耳清膏 8mg/ml(H8)及西罗莫司 50nM(S50)、LY29400225μM(Ly-25)可显着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P<0.05),乏氧下KCF7220μM(KC7)干预具有抑制HepG2增殖的效应(P<0.05);(2)划痕实验提示,与S50联合Ly-25、KC7及Ly-25+KC7相比,S50+H8可显着抑制HepG2的侵袭(P<0.001),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3)S50、H8可显着促进HepG2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率可达70-80%左右(P<0.001),乏氧环境下,S50、H8仍具有显着的促进HepG2细胞凋亡效应,凋亡率可达60-70%左右(P<0.001),但较常氧水平明显下降(P<0.001),提示乏氧可促进HepG2细胞增殖的作用;(4)与S50、H8相比,S50+H8可显着抑制HepG2细胞停滞在S/G2期,且差异显着(P<0.05),乏氧条件下,S50+H8组S/G2期细胞比例较SRL组增加,与槐耳清膏无显着区别,但均较常氧组较少(P<0.05);(5)RT-PCR结果提示,CoC12模拟乏氧环境,可激活HIF-1α累积增加,上调LDHA、GLUT-1 mRNA的表达,下调PTEN、p27mRNA表达,上调Akt/mTORmRNA的表达,同时VRGF、FoxP3mRNA的表达增加,而与单药组相比,S50+H8干预可显着下调常氧与乏氧条件下,Akt/mTOR mRNA及HIF-1 α mRNA的表达水平,并显着减少VEGF、FoxP3 mRNA 的表达,同时,联合阻断 PI3K/Akt/mTOR 及 HIF-1α,对 Akt/mTOR、HIF-1α、LDHA、GLUT-1 mRNA下调表达效应增强,并进一步下调PTEN、p27及VEGFmRNA表达,差异显着(P<0.001);(5)与PBMC细胞共培养,S50+H8增加HepG2细胞的凋亡,同时联合CD8+T共培养,胸腺法新可增强CD8+T细胞对HepG2的杀伤效应;联合Treg培养可减弱CD8+T细胞对HepG2的杀伤效应(P<0.005)。结论:(1)Cocl2 模拟缺氧可激活 PI3K/Akt/mTOR-HIF-1α 和 HIF-1α-PTEN-Akt 通路上调HIF-1α介导的糖酵解效应,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与侵袭;(2)西罗莫司为主的联合治疗可以下调缺氧诱导的HIF-1α积累表达,并减弱HIF-1α介导的糖代谢增强效应,并通过PI3K-Akt-mTOR-HIFα及HIF-1α-PTEN-Akt/mTOR通路发挥抗肿瘤效应;(3)S50+H8联合胸腺法新可下调Treg对CD8+T细胞的抑制作用,抑制癌细胞的增殖。第三部分西罗莫司为主的联合免疫方案在肝癌肝移植术后移植物长期生存中的价值研究---5年随访结果目的:探讨西罗莫司联合槐耳颗粒及胸腺法新方案在肝癌肝移植术后移植物长期生存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超UCSF标准的晚期肝癌肝移植患者36例,分为RAPA联合组与对照组,RAPA组接受RAPA联合槐耳颗粒和胸腺法新治疗;对照组接受CINs方案治疗。结果:RAPA联合组生存时间(P<0.0001)和复发时间显着延长(P=0.008);术后两组1、3、5年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OS,1-年:100%,3-年:94.4%,5-年:55.6%;DFS,1-年:88.9%,3-年:77.8%,5-年:50.0%);与对照组和术前相比,术后1年,RAPA联合组AFP与FoxP+Treg水平显着降低。此外,RAPA组换,术后FoxP3+Treg和FoxP3+Treg/CD8+T的比值显着降低(P<0.001),而CD8+/CD3+T的比值显着增加(P<0.001)。对于肿瘤复发患者,AFP和FoxP3+Treg显着增加,治疗趋于稳定后,逐步降低至正常水平。结论:对超UCSF标准晚期肝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RAPA为主的联合免疫治疗方案干预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延缓肿瘤的复发,临床安全有效,为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防治提出新的思路。

董晓刚[5](2017)在《内循环水冷915 MHz微波在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手术切除仍然是疗肝脏占位性疾病的最主要手段。随着人们对肝脏解剖结构的逐步认识、麻醉及监护水平的提高、肝脏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以及先进的外科器械的发明和应用,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得到了大幅提高,治疗效果得到了显着的改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相关病死率也明显降低。肝脏外科由早期的盲目肝切除发展为当前与数字医学紧密结合的精准肝切除,已建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范。微创是当代外科学追求的理念和发展的方向,腹腔镜肝切除术以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全身反应轻等优势自1991年美国妇产科Reich教授首次报道以来至今已经在肝脏外科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腹腔镜手术自身的特殊性,当遇到术中出血时无法通过快速缝扎、按压或者填塞等传统开腹手术中常用的手段进行止血。尤其是肝实质离断过程中如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往往更加凶险,所带来的后果亦更为致命。因此,探索安全的腹腔镜下肝切除新技术和研发高效手术相关的器械是推动微创肝脏外科发展的根本途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在肝脏等效微波体模内多点测温,计算机模拟内循环水冷915 MHz微波天线在不同发射功率和发射时间参数条件下60℃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初步判断其用于腹腔镜下肝实质离断的可行性。通过离体猪肝、离体人肝移植病肝、活体猪肝热凝固实验验证计算机模拟温度场的准确性,并筛选出可用于腹腔镜下肝切除的发射功率和发射时间参数组合,评估该组合参数条件下内循环水冷915 MHz微波在人肝脏内的热凝固区域的几何形状及范围能否满足腹腔镜肝脏切除术的需要。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腹腔镜肝切除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使用915 MHz微波预凝固辅助肝脏切除是否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肝实质离断时间并减轻对于肝脏功能的损害,同时判断其是否可以减少患者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1、通过在肝脏等效微波体模中精确布点测温,采用计算机使用有限元法模拟内循环水冷915 MHz微波天线在发射功率30W、40W、50W、60W、70W、80W和发射时间50、100s、150s、200s不同组合条件下60℃的温度场。2、在离体猪肝中行以发射功率30W、40W、50W、60W、70W、80W和发射时间50、100s、150s、200s不同组合条件行热凝固实验,观察915MHz微波天线在离体猪肝的肝实质中沿长轴剖面凝固区域的几何形状,测量凝固区域的长径和宽径,初步筛选出适合肝实质离断要求的915 MHz微波的发射时间和发射功率参数组合。3、以离体人肝移植病肝为研究对象,以通过热场模拟和离体猪肝热凝固实验筛选出的发射时间和发射功率组合为参数行热凝固实验,观察离体人肝凝固区域的几何形状并测量凝固区域的长径和宽径,对比相同发射参数条件下离体人肝和离体猪肝的凝固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并评估残留肝脏实质的损失。4、在活体猪肝中以通过热场模拟及离体猪肝、离体人肝热凝固实验筛选出的发射时间和发射功率组合行热凝固实验,观察活体猪肝凝固区形状并测量凝固区域的长径和宽径。行单极天线贯序热凝固实验,确定用于微波辅助腹腔镜肝切除的最佳天线间距。5、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中心行腹腔镜肝切除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肝实质离断时间,手术时长,肝离断时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的差异。对比术前及术后第1、3、5天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统计术后出血、胆漏、腹腔感染、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1、计算机模拟的内循环水冷915 MHz微波天线60℃的二维温度场为以微波天线针杆为轴,对称分布的,不同长径和宽径的近似椭圆形,60℃的温度场随着发射时间的延长和发射功率的增加而增大,长径的范围3-7cm,宽径的范围1.3-3.3cm,影响长径的主要因素为微波发射功率,影响宽径的主要因素为微波发射时间。2、离体猪肝以微波发射时间50s、100s、150s及200s,功率30W、40W、50W、60W、70W及80W参数组合的凝固区域的几何形状和范围同计算机模拟的60℃温度场基本一致。其中,50W/100s条件下凝固区域的长径为5cm,宽径为1.5cm。3、在离体人肝移植病肝中使用内循环水冷915 MHz微波在50W/100s条件下凝固区为直径1.5cm,高5cm的圆柱体。4、活体猪肝热凝固实验表明在50W/100s条件下凝固区域的几何形状和范围同离体猪肝基本相同。在活体猪肝中以间距2cm序贯穿刺热凝固可获得厚度为1.5cm的凝固带,此区域内肝实质彻底凝固。5、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腹腔镜肝切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915 MHz微波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手术方式)。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位置、术前肝功能、切除肝段的构成比等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与常规腹腔镜肝切除组相比,915 MHz微波辅助肝切除组手术时间(120.67±27.16min vs148.00±29.61min,p<0.001)、肝实质离断时间(55.17±14.17min vs70.83±14.44min,p<0.001)、第一肝门阻断时间(2.17±4.09minvs25.33±20.63min,p<0.001)均为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915 MHz微波辅助肝切除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6.83±18.82ml vs 186.33±86.16ml,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ALT、AST水平对比无差异(p=0.746,p=0.529),术后均出现ALT、AST升高等肝功能损害的表现,术后第1、3天微波辅助肝切除组血清ALT、AST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五天微波辅助肝切除组的ALT水平低于常规手术组,AST水平别两组比较无差异;对照组术后出现2例胆漏,1例腹腔感染及1例腹腔出血,经引流、抗感染等治疗后治愈,微波辅助肝切除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微波辅助肝切除组术后第1、3、5天腹腔平均引流量均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术后第5天微波辅助肝切除组腹腔引流量几乎为零;微波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常规组(6±1.31dvs 7.23±2.66d,p=0.027)。结论:1、通过肝脏等效微波体模多点测温计算机模拟60℃温度场可准确预测内循环水冷915 MHz微波天线在肝脏实质中凝固区域的几何形状和凝固范围。2、915 MHz微波在低功率/短时间发射参数下可以被用于凝固离断平面的肝实质。3、微波发射参数50W/100s为用于热凝固离断肝实质的最佳参数。4、在微波发射时间100s条件下,活体肝脏血流灌注对凝固区域的几何形状和凝固范围无显着影响。5、内循环水冷915 MHz微波辅助预凝固肝实质离断术可在“无血”状态下快速离断肝实质,与传统肝切除相比,可以显着减少出血,缩短手术及麻醉时间,对肝功能影响小,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尤其适用于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切除手术。

黄柳明,覃胜灵,刘钢[6](2016)在《小儿外科常见疾病的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儿童期的一些严重结构畸形或肿瘤会对患儿的生命和生存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由于儿童期发病率较低,相对成人疾病而言,研究进展较慢。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循证医学的发展,对于小儿外科疾病的认识有了长足进步。现对小儿外科领域常见疾病的治疗新进展做一综述。1先天畸形矫治1.1胆道闭锁先天性胆道闭锁是新生儿期较常见的梗阻性黄疸疾病之一,以胆道系统进行性炎症和纤维化导致肝内外胆管硬化和闭锁为特征,患

黄鹤光,王耀东,池畔,王烈,石铮,赵文新[7](2014)在《福建省普通外科学科发展研究报告》文中提出该文简要回顾了福建省普通外科学学科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福建省普通外科学学科在临床医疗、教学与人才培养、科研与学术交流、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及不足,展望福建省普通外科学科的发展前景及相关对策。

夏穗生[8](2002)在《腹腔镜应用于肾、肝移植的新进展》文中认为

梁斌,曾建平,张宁,陈继业,胡建军,黄鑫,黄珊,严力[9](2013)在《国际精准肝脏外科研讨会会议纪要》文中研究说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医院、法国巴黎大学Henri Bismuth肝胆研究院、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办的"第二届国际精准肝脏外科研讨会暨2013年中国国际肝胆外科论坛",于2013年5月9日至11日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中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美国及澳大利亚等26个国家及地区的51位国际着名肝胆外科专家,1000余名国内外肝胆外科医务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是"首届国际精准肝脏外科研讨会暨2011中国国际肝胆外科论坛"的延续。

江凯[10](2013)在《小肝癌治疗新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小肝癌(sHCC)目前在大小上仍无统一的标准,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2001年将单发的直径≤2 cm的肝癌定为微小肝癌,单发的直径>2 cm、≤5 cm的肝癌为小肝癌。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肝癌得以确诊。小肝癌的治疗目前已进入多元化时代。手术治疗仍是小肝癌的首选方法。另外,还有腹腔镜治疗、局部消融治疗、介入治疗、肝移植等多种方式方法。对小肝癌的治疗强调以手术为主,联合、序贯应用各种手段的综合治疗。本文对小肝癌的治疗新进展做一综述。

二、腹腔镜应用于肾、肝移植的新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腔镜应用于肾、肝移植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在肝细胞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癌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及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方法
    1.5 解剖性肝切除
    1.6 非解剖性肝切除
    1.7 观察指标
    1.8 随访
    1.9 统计学方法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2.3 两组患者2年复发率与死亡率对比
    2.4 影响肝细胞肝癌术后2年复发率及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
    2.5 影响肝细胞肝癌术后2年复发率及生存率的多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恶性肿瘤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3)腹腔镜左肝切除术中经左肝管残端胆道镜探查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手术方法
        2.2.1 左肝切除
        2.2.2 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
        2.2.3 经左肝管残端胆道镜探查
    2.3 观察指标
    2.4 术后处理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4)肝癌预后风险因素评估与肝癌肝移植预后生存分析及西罗莫司联合槐耳清膏调控HIF-1α对肝癌增殖的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中性粒细胞、FoxP3~+Treg及糖酵解异常与肝癌肿瘤免疫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西罗莫司、槐耳清膏抗肿瘤机制及其调控HIF-1α对肝癌增殖、侵袭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西罗莫司为主的联合免疫方案在肝癌肝移植术后移植物长期生存中的价值研究---5年随访结果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综合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肝癌免疫微环境、免疫治疗展望及西罗莫司治疗肝癌肝移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多中心MELD评分系统肝移植受者选择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三 机器人辅助性肝切除临床研究新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5)内循环水冷915 MHz微波在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内循环水冷915 MHz微波热场的模拟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内循环水冷915 MHz微波离体猪肝热凝固实验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离体人肝移植病肝内循环水冷915 MHz微波热凝固实验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四部分内循环水冷915 MHz微波在活体猪肝热凝固实验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五部分内循环水冷915 MHz微波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6)小儿外科常见疾病的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先天畸形矫治
    1.1 胆道闭锁
        1.1.1 Kasai手术
        1.1.2 腹腔镜下Kasai手术
        1.1.3 肝移植
    1.2 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和泄殖腔畸形
2 小儿肿瘤治疗
    2.1 神经母细胞瘤
    2.2 肝母细胞瘤
        2.2.1 手术治疗
        2.2.2 化疗
        2.2.3 肝移植
        2.2.4 靶向治疗
    2.3 肾母细胞瘤
3 结语

(7)福建省普通外科学科发展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福建省普通外科发展历史回顾
2 改革开放后普通外科发展的特点
    2.1 起步阶段
    2.2 重点专科建立和建设
    2.3 我省普外科工作者在国内学术地位进一步提高
    2.4 新技术、新项目在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中的应用
        2.4.1 器官移植发展
        2.4.2 肝癌手术治疗
        2.4.3 结直肠外科
        2.4.4 血管外科
        2.4.5 胰腺外科
        2.4.6 腔镜外科
        2.4.7 腹外疝手术
3 主要科研获奖成果
4 学科组织机构建立和发展
5 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6 与港澳台同行学术交流, 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7 影响我省人民群众常见疾病和重大疾病诊疗研究发展
    7.1 已具有国内领先或国内先进的诊疗技术项目
        7.1.1 腔镜外科
        7.1.2 肝胆胰疾病的诊治技术
        7.1.3 肝脏移植技术
    7.2 存在问题
        7.2.1 省内各级医院技术开展不平衡
        7.2.2 普通外科优秀人才不足
    7.3 国际交流人才匮乏
    7.4 设备配置不足
8 我省普通外科发展趋势
    8.1 普通外科诊疗技术发展将更加规范。
    8.2 普通外科技术将更加精准和微创。
    8.3 各种新设备、新材料、新器械的广泛应用, 使患者尽可能得到最好治疗。
    8.4 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全方位满足患者看病要求是我们的责任和努力的目标。
9 我省普通外科发展目标及相关对策
    9.1 加强普通外科亚专业建设
    9.2 加快消化吸收引进普及新技术、新理论、新项目
    9.3 加强加快普通外科优秀后备人才和优秀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的培养
    9.4 加强国内国际交流, 提升我省普通外科学术地位
    9.5 加强福建省普通外科疾病诊疗手术质控和安全

(8)腹腔镜应用于肾、肝移植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
二、腹腔镜处理肝移植术后并发症
三、腹腔镜下小体积活体供肝切取术

(10)小肝癌治疗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小肝癌外科治疗进展
    1.1 传统开腹肝切除术
    1.2 现代微创腹腔镜技术的发展
    1.3 门静脉癌栓的处理
    1.4 肝切缘的处理
    1.5 小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处理
    1.6 肝移植
2 介入治疗进展
3 展望

四、腹腔镜应用于肾、肝移植的新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在肝细胞肝癌治疗中的应用[D]. 李春博. 郑州大学, 2020(02)
  • [2]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疗效对比[D]. 温阳辉. 苏州大学, 2020(02)
  • [3]腹腔镜左肝切除术中经左肝管残端胆道镜探查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D]. 王超. 南昌大学, 2020(08)
  • [4]肝癌预后风险因素评估与肝癌肝移植预后生存分析及西罗莫司联合槐耳清膏调控HIF-1α对肝癌增殖的相关机制研究[D]. 周林.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8(09)
  • [5]内循环水冷915 MHz微波在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应用研究[D]. 董晓刚. 浙江大学, 2017(03)
  • [6]小儿外科常见疾病的治疗进展[J]. 黄柳明,覃胜灵,刘钢.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6(04)
  • [7]福建省普通外科学科发展研究报告[J]. 黄鹤光,王耀东,池畔,王烈,石铮,赵文新. 海峡科学, 2014(01)
  • [8]腹腔镜应用于肾、肝移植的新进展[J]. 夏穗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2(S1)
  • [9]国际精准肝脏外科研讨会会议纪要[J]. 梁斌,曾建平,张宁,陈继业,胡建军,黄鑫,黄珊,严力.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3(09)
  • [10]小肝癌治疗新进展[J]. 江凯.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3(03)

标签:;  ;  ;  ;  ;  

腹腔镜在肾肝移植中的新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