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活性干酵母的品质鉴定及其在葡萄酒中的应用

新老活性干酵母的品质鉴定及其在葡萄酒中的应用

一、新、旧活性干酵母质量鉴定及在葡萄酒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牛见明[1](2020)在《添加辽东栎及蒙古栎对甘肃河西走廊产区干红葡萄酒香气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葡萄酒工业的发展,在生产过程中利用橡木桶陈酿或添加橡木制品来改善和提升葡萄酒风味早已成为葡萄酒酿造的重要措施。而大量的橡木需求也促使了传统橡木替代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因此,研究橡木中的挥发性组分及其在葡萄酒生产过程中的变化有利于了解橡木对葡萄酒的香气特征。本试验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法优化了橡木中挥发性化合物提取工艺,并通过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liquid extraction-gas chromato graphy-mass spectrometry,LLE-GC-MS)技术,以法国产橡木(Quercus acutissima Caruth)为对照,对原产于我国的辽东栎(Q.liaotungensis Koidz)和蒙古栎(Q.mongolica Fisch)两种橡木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同时对发酵前添加和陈酿前补加橡木的黑比诺干红葡萄酒中主要香气物质在发酵和陈酿过程中的变化进行跟踪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橡木中挥发性成分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2 h、提取次数2次、酒精浓度50%。(2)以法国橡木为对照,对国产辽东栎和蒙古栎中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三种供试橡木中初步鉴定出呋喃、挥发性酚、酚醛、内酯和其他等5类组分,其中国产辽东栎的挥发性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最高(88种、75113.03μg/kg),法国橡木次之(79种、70940.18μg/kg),国产蒙古栎最低(77种、52967.62μg/kg)。进一步的主成分和热图分析结果表明,国产辽东栎在愈创木酚及其衍生物、香草醛和丁香醛等成分上相关性较高,具有明显的香草和香子兰气味,表现出较好的应用潜力,推测可能作为传统橡木的替代资源。(3)通过发酵前添加橡木片研究了其对河西产区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酒样中共检测到94种香气成分,包括59种葡萄酒自身香气和35种橡木香气物质,且法国橡木处理葡萄酒样所含香气物质总含量最多,辽东栎次之,未经橡木处理酒样最少。分析发酵阶段主要香气物质变化发现,伴随着酒精发酵的进行,香气物质的含量逐渐上升,且各类香气物质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但在苹-乳发酵阶段香气浓度有所降低,酒体花果香味减弱。与对照相比,添加橡木处理均可明显提升葡萄酒发酵阶段各类香气成分含量,改善酒体香气品质。(4)通过对陈酿前补加橡木片处理的葡萄酒样进行陈酿过程中主要香气物质的测定。结果显示,类别相同的物质在整个陈酿过程中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陈酿前期,葡萄酒中大部分香气物质表现为下降趋势,使得葡萄酒整体香气略有减弱,而补加橡木片处理的葡萄酒中橡木香气含量明显上升。并伴随着陈酿时间的延长,各处理酒样中香气成分在陈酿中后期均逐渐趋于平稳。陈酿前后期高级醇与萜烯类物质的浓度相差不大。

李婧[2](2020)在《冰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群落演潜规律及优良菌株的筛选》文中提出冰葡萄酒(Icewine)是葡萄酒家族中的极品,具有口感润滑、甜美醇厚、香气浓郁等特点。酿制冰葡萄酒的原料—冰葡萄,其生长对气候环境和纬度有严格要求,世界上仅有加拿大、德国、奥地利、中国等少数国家能够生产冰葡萄酒。目前,世界公认的酿造冰葡萄酒的主要栽培品种为威代尔葡萄。由于冰葡萄汁中较高可溶性固形物形成的高渗透压环境,一般酵母菌难以正常生长、繁殖和发酵。目前我国冰葡萄酒生产企业大都从国外进口冰葡萄酒酿造用酵母,未能在冰葡萄酒酿造中形成自有菌株的核心技术,这严重制约着我国冰葡萄酒产业发展和产品品质提升。本研究以辽宁五女山米兰酒业有限公司(简称:五女山样品)和沈阳太阳谷庄园葡萄酒有限公司(简称:太阳谷样品)两个产地的威代尔冰葡萄为实验材料,利用传统形态学鉴定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冰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多样性,阐明酵母菌群落的演替规律。通过对酵母菌株的耐受性能、发酵性能及β-葡萄糖苷酶活力等研究,筛选优良酵母菌株,并进一步对其发酵特性进行研究。本研究挖掘和利用具有潜在功能的天然微生物资源,筛选性能优良的适应本地环境及生产条件的野生酵母菌株,可为我国的冰葡萄酒酿造用酵母国产化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为酿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冰葡萄酒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形态学鉴定方法揭示了辽宁产威代尔冰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多样性及菌群动态变化。该方法利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培养与5.8S rDNA-ITS区和26S rDNA D1/D2区测序相结合对酵母菌多样性进行了鉴定。(1)五女山样品共检出13个属: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假丝酵母属(Candida),隐球酵母属(Cryptococcus),Curvibasidium(无中文名),德巴利酵母属(Debaryomyces),汉逊酵母属(Hanseniaspora),梅奇酵母属(Metschnikowia),红酵母属(Rhodotorula),掷孢酵母属(Sporobolomyces),酿酒酵母属(Saccharomyces),孢圆酵母属(Torulaspora),接合酵母属(Zygosaccharomyces)和Zygotorulaspora(无中文名)。(2)太阳谷样品共检出12个属:短梗霉属,假丝酵母属,隐球酵母属,线黑粉酵母属(Filobasidium),汉逊酵母属,毕赤酵母属(Pichia),红酵母属,酿酒酵母属,锁掷酵母属(Sporidiobolus),孢圆酵母属,接合酵母属和接合囊酵母属(Zygoascus)。(3)优势酵母菌群动态变化:①五女山样品,初期:以假丝酵母属、汉逊酵母属、梅奇酵母属、红酵母属占优势;中期:假丝酵母属、梅奇酵母属和酿酒酵母属占优势;后期:酿酒酵母属占优势;②太阳谷样品:初期:以假丝酵母属、隐球酵母属、线黑粉酵母属占优势;中期:以假丝酵母属、毕赤酵母属和酿酒酵母属占优势;后期:假丝酵母属和酿酒酵母属占优势。2、利用高通量测序(HTS)方法揭示了辽宁产威代尔冰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多样性及菌群动态变化。(1)五女山样品中真菌共检出68个属:葡萄酒酵母有假丝酵母属、梅奇酵母属、酿酒酵母属等12个属,及短梗霉属、Mrakiella和Mrakia等真菌。(2)太阳谷样品中真菌共检出36个属:葡萄酒酵母有假丝酵母属、隐球酵母属、酿酒酵母属等8个属,及短梗霉属、Alternaria、Davidiella等真菌。(3)优势酵母菌群动态变化:①五女山样品:初期:隐球酵母属和红酵母属占优势;中期:假丝酵母属、隐球酵母属和红酵母属占优势;后期:梅奇酵母属和酿酒酵母属占优势。②太阳谷样品:初期:隐球酵母属和线黑粉酵母属占优势;中期:假丝酵母属和酿酒酵母属占优势;后期:假丝酵母属和酿酒酵母属占优势。3、解明了冰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群落演替规律。酵母菌群落的演替与冰葡萄汁中糖的消耗及酒精的产生直接相关。在初期,耐高糖的非酿酒酵母占优势;中期,耐酒精能力差的非酿酒酵母逐渐消失,耐酒精能力强的酿酒酵母逐渐占优势;后期,耐酒精能力强的酿酒酵母及少数非酿酒酵母属种占优势。4、明确了分离得到的葡萄酒酵母假丝酵母属、梅奇酵母属、酿酒酵母属等7个属菌株对高糖浓度、酒精浓度、酸浓度及抑菌剂SO2的耐受能力。通过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发酵性能研究,筛选得到了 1株发酵速度快、挥发酸产量低的S.cerevisiae菌株。同时,假丝酵母属、汉逊酵母属等6个属菌株的β-葡萄糖苷酶活力研究发现,假丝酵母属的1株Candida railenensis的β-葡萄糖苷酶活力最高。5、将筛选获得假丝酵母属的C.railenensis菌株与S.cerevisiae菌株进行混合发酵(MF2S2)、S.cerevisiae单菌株发酵(S2)制备冰葡萄酒。利用代谢组学研究方法非靶向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TOFMS)对发酵结束后的冰葡萄酒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总共检出600种代谢物,其中MF2S2与S2两组之间差异代谢物共248种,又从中筛选出与冰葡萄酒香气有关的重要代谢物53种。两组冰葡萄酒的香气物质呈现出明显差异:苯甲醛、乙偶姻、β-大马士酮等13种物质在MF2S2冰葡萄酒中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其在S2中的含量,而1-丁醇、乙酸乙酯等40种物质则正相反。利用PEN3型电子鼻及感官分析两组冰葡萄酒的香气,结果显示:MF2S2冰葡萄酒的香气物质比S2的更丰富;MF2S2比S2香气及口感更浓郁,主要表现在烘烤焦糖和干果果仁的香气,S2比MF2S2在热带水果的香气要浓郁。本研究筛选获得的C.railenensis和S.cerevisiae本地酵母菌株,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能和发酵性能,有望成为本地冰葡萄酒酿造用酵母菌株。

刘丹[3](2020)在《富含谷胱甘肽的非活性干酵母对猕猴桃酒品质特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猕猴桃酒是猕猴桃鲜果的深加工产品,这几年在市场上表现出巨大的开发潜力,但仍存在颜色偏黄、口味偏酸等各种感官品质上的问题。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三肽,近年来被广泛用于葡萄酒品质改善的研究。但GSH在果酒中添加剂量有限,因此富含谷胱甘肽的非活性干酵母(g-IDY)成为潜在的GSH替代品。本研究以“徐香”猕猴桃为原料,采用带渣与清汁两种发酵方式,在酒精发酵前或陈酿前添加不同浓度的g-IDY,以探究g-IDY的添加时间、添加量以及发酵方式对猕猴桃酒酒精发酵后和陈酿后品质特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酒精发酵前添加g-IDY提高了猕猴桃酒中GSH的含量,并显着改善了猕猴桃酒的颜色,其中带渣发酵方式下添加300 mg/L g-IDY效果最显着。此外,g-IDY的添加提高了猕猴桃酒的抗氧化性与总酚含量,但对单体酚含量并无显着影响。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带渣发酵方式下,g-IDY对猕猴桃酒颜色的改善效果更好。(2)在酒精发酵前添加g-IDY提高了猕猴桃酒中大部分氨基酸与挥发性香气的含量。PCA分析结果表明,带渣猕猴桃酒的香气成分以酯类为主,而清汁酒中的香气以醇类、萜烯类等非酯类香气为主;且g-IDY对清汁酒中氨基酸以及挥发性香气含量的影响更显着。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结果表明,酒精发酵后猕猴桃酒中氨基酸含量与挥发性香气组分浓度密切相关;电子鼻预测猕猴桃中酯类及总香气含量的能力强。(3)在陈酿前添加高浓度g-IDY改善陈酿后猕猴桃酒颜色的效果更显着,主要表现为黄色调的降低。陈酿后猕猴桃酒中挥发性香气以酯醇类为主,采用带渣发酵时,在陈酿前添加高浓度g-IDY提高了陈酿后猕猴桃酒的酯类和萜烯类香气浓度。然而,g-IDY的添加可能降低陈酿后猕猴桃酒中挥发酸类香气浓度。(4)香气特征分析结果显示,g-IDY的添加提高了水果类香气在陈酿后猕猴桃酒香气中的贡献值。感官评价结果显示,g-IDY的添加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陈酿后猕猴桃酒的澄清度与颜色,且在带渣酒中作用效果更明显。以上研究结果表明,g-IDY可以有效改善猕猴桃酒的品质特性,且g-IDY的添加量、添加时间以及发酵方式对其作用效果有不同影响。这些结果为猕猴桃酒加工工艺的改善提供了新思路,也为g-IDY在果酒酿造业中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阎贺静,张鸣宇,孙康,杨晓宽,葛超,周洁芳,刘畅,邹静[4](2020)在《野生酿酒酵母和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混菌发酵对玫瑰香葡萄酒香气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活性干酵母单菌发酵易引起葡萄酒的同质化,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与非酿酒酵母混菌发酵对葡萄酒风味有不同影响。该研究旨在探讨分离自玫瑰香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的野生S. cerevisiae HBKS-Y1与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 HBKS-Y3的混菌发酵过程及其对玫瑰香葡萄酒香气的影响。以活性干酵母FX10、HBKS-Y1和HBKS-Y3单菌发酵为对照,对HBKS-Y1和HBKS-Y3混菌发酵过程酵母细胞生长、糖耗、酒样理化指标和香气成分及感官评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BKS-Y1和HBKS-Y3均能单独完成发酵,混菌发酵时两菌间存在交互作用,使HBKS-Y1高级醇产量降低,同时抑制了HBKS-Y3的产酯和产酸能力,更重要的是两者混菌发酵提高了玫瑰香葡萄酒典型特征香气成分的含量。此外,感官评定混菌发酵酒样的总接受度与商用酿酒酵母FX10相当,但花香和玫瑰香得分最高。说明HBKS-Y1和HBKS-Y3混菌发酵对于突出玫瑰香葡萄酒的品种特色有积极作用。

孙文[5](2019)在《利用马铃薯生产酒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蔬菜兼粮食作物,具有种植范围广,产量大,营养全面的特点。以马铃薯为原料酿造马铃薯酒既能充分利用马铃薯资源,又能提高马铃薯的附加值。本文对马铃薯雪花全粉发酵制酒工艺、活性干酵母(ADY)与库德里阿兹维萨毕赤酵母(Pichi kudriavzevii)混菌发酵工艺及鲜马铃薯制酒工艺、蒸馏酒勾调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马铃薯雪花全粉发酵制酒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了料水比对醪液流动性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L9(33)探究发酵温度、糖化酶添加量、酸性蛋白酶添加量、ADY接种量对薯酒发酵理化指标以及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得出最佳发酵工艺为料水比1:7.0,糖化酶添加为120 U/g,酸性蛋白酶添加量4 U/g,ADY接种量0.05‰(w),发酵温度为18℃,发酵5d在此条件下发酵,其马铃薯酒酒度为5.3%(V/V),总酸含量为0.07 g/L,总高级醇含量为103.23 mg/L,乙酸乙酯含量8.82 mg/L。(2)在上述基础上,研究了 ADY与Pichia kudriavzevii混菌发酵工艺对发酵的影响,研究了单菌种发酵、顺序接种发酵、同时接种发酵、分醪发酵方式对薯酒发酵理化指标和风味物质的影响,确定了 ADY与Pichiakudriavzevii混菌发酵工艺为:分醪发酵,ADY接种量为0.05‰(w),在18℃发酵3d,Pichia kudriavzevii接种量为5%(v),在30℃发酵3 d,二者醪液比为7:3,合醪发酵2d,按此工艺发酵酒度为5.2%(V/V),总酸含量为0.28 g/L,总高级醇含量为140.92 mg/L,乙酸乙酯含量为218.73 mg/L。(3)以鲜马铃薯、高粱为原料,发酵制取蒸馏酒,比较了马铃薯的带皮发酵与去皮发酵以及料水比的变化对薯酒发酵理化指标和风味物质的影响。得出鲜马铃薯高粱的制酒工艺:原料与水调配比例为去皮马铃薯:高粱:水为3:1:9,室温(约20±3℃)发酵7 d,淀粉出酒率83.72%,蒸馏酒60%(V/V)的总高级醇含量为1.89 g/L,总酸0.19 g/L,总酯 0.98 g/L,甲醇含量 251.96 mg/L;采用 HS-SPME/GC-MS 对该蒸馏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4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包括20种酯类物质、5种醇类物质、4种醛类物质、2种酮类物质、2种酸类物质、1种酚类物质、7种烷类物质、2种烯类物质和1种胺类物质。以蒸馏酒为基酒,利用固态酒、调味液进行勾调,最终设计出一款酒精度为42%(V/V)马铃薯白酒。

姜蕾[6](2019)在《焉耆葡萄产区非酿酒酵母菌的筛选及呈香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葡萄酒酿造过程中非酿酒酵母菌赋予葡萄酒复杂的香气,且葡萄酒中的香气大多数以结合态的形式存在,而非酿酒酵母在酿造过程中可以通过自身代谢产生的酶类可以将葡萄酒中的结合态风味物质降解为游离态小分子物质,促进葡萄酒香气的呈现。本研究以新疆焉耆酿酒葡萄主产区的10个品种56例葡萄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分离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方法对酿酒葡萄表皮非酿酒酵母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其多样性分析;然后选取典型产酶非酿酒酵母菌株与工业酿酒酵母进行混合发酵赤霞珠葡萄酒,采用GC/MS结合PCA分析了非酿酒酵母对葡萄酒香气的贡献,重点考察了典型非酿酒酵母菌与葡萄酒香气的丰度和种类相关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非酿酒酵母菌的分离与鉴定通过WL营养培养基从56例酿酒葡萄表皮分离出273株酵母菌,结合26S rDNA D1/D2区域测序,鉴定结果显示供试菌株中非酿酒酵母菌分为10个属14个种,分别为隐球酵母属(Cryptococcus)、棒孢酵母属(Clavispora)、有孢圆酵母属(Torulaspora)、红酵母属(Rhodotorula)、有孢汉逊属(Hanseniaspora)、毕赤酵母属(Pichia)、掷孢酵母属(Sporidiobolus)、洛德酵母属(Lodderomyces)、克鲁维酵母属(Kluyveromyces)和梅奇酵母属(Metschnikowia),表明该地区酿酒葡萄表皮非酿酒酵母种类多样。2.产酶非酿酒酵母的筛选采用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脂肪酶、蛋白酶筛选培养基,从分离菌株中选取14株代表菌株接种于不同的筛选培养基以筛选产酶非酿酒酵母菌株,并研究了典型产酶菌株的耐受性。结果如下:通过将14株代表菌株接种于筛选培养基中,结果表明:有13株菌产生β-葡萄糖苷酶,其中CZ-3酶活最高,为110.65 U/mL;有7株菌产生果胶酶,其中XL-14酶活最高,为298.59 U/mL;有5株菌产生脂肪酶,其中菌株MZ-2脂肪酶活力最高的,酶活达到146.23 U/mL。有10株菌产生蛋白酶,其中菌株CZ-10蛋白酶活力最高,为105.30 U/mL;选取典型产酶CZ-10、CZ-3、XL-14、MZ-2进行耐受性分析。结果表明:菌株CZ-10和XL-14能耐受110 mg/L的SO2,CZ-3和MZ-2能耐受80 mg/L的SO2;菌株CZ-10和CZ-3能耐受pH 3.5,菌株XL-14和MZ-2能耐受pH 2.5;4株供试酵母均能耐受20%的葡萄糖;菌株CZ-10能够耐受16%的乙醇,菌株CZ-3、XL-14和MZ-2能够耐受14%的乙醇。总体来看,4株供试酵母均能够耐受葡萄酒的酿造环境。3.非酿酒酵母对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非酿酒酵母菌对葡萄酒香气的影响,选取高产酶非酿酒酵母菌株CZ-10、CZ-3、XL-14、MZ-2分别与酿酒酵母AWRI 796混合发酵赤霞珠葡萄酒,以酿酒酵母单菌发酵做对照。通过GC/MS分析,从5个酒样中共检出62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中包括23种酯类、12种醇类、10种酸类、8种醛类、6种酮类、酚类和萜烯类化合物3种。由此可见,5种不同酵母混合酿造的赤霞珠葡萄酒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酯类,其次是醇类及酸类,分别占据37.1%、19.4%和16.4%。各类物质含量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非酿酒酵母对葡萄酒香气的影响不同,但4种混合发酵酒样相比于酿酒酵母单菌发酵酒样的酯类和醇类物质含量明显提升,主要表现在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辛酸乙酯和苯乙醇含量的提升;酸类化合物、醛酮类化合物在含量上差别不大,但4种混合发酵酒样中的乙酸含量均低于对照组;酚类和萜烯类化合物仅检出3种且含量和阈值都较低。与此同时,非酿酒酵母不仅增加了葡萄酒中酯类和醇类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含量,各酒样还增加其特有的香气物质,如乙偶姻、芳樟醇、香茅醇、大马酮等香气物质,不仅提升了葡萄酒的香气强度,还使葡萄酒中的香气物质变得更具复杂性。选取气味活度值大于0.1的香气物质进行PCA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两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7%,混合发酵酒样与单菌发酵酒样在主成分PC1和PC2中相距较远,且酒样之间香气存在明显差异。其中,CZ-10对香茅醇和乙酸有重要贡献;CZ-3对乙酸乙酯、辛酸乙酯、己酸异戊酯、苯乙醇、棕榈酸、壬醛和乙醛有重要贡献;XL-14对乙酸乙酯、辛酸乙酯、辛酸甲酯、己酸异戊酯、棕榈酸、苯乙醇和大马酮有重要贡献;MZ-2对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乙酸苯乙酯、1-壬醇和辛酸有重要贡献。

刘红艳[7](2019)在《DMDC前处理在巨峰冰葡萄酒酿造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冰葡萄酒是一种低温高糖发酵的葡萄酒,其发酵过程易感染杂菌和滋生腐败菌,因此,要对葡萄醪进行前处理以消除或者降低杂菌的污染。DMDC(二甲基二碳酸盐)是一种安全、简便、杀菌迅速、成本低廉的杀菌剂,其在葡萄酒酿造中的研究较为深入,但在冰葡萄酒酿造中的应用研究及对其色泽与品质的研究鲜见报道。本文采用巨峰葡萄酿造巨峰冰葡萄酒,研究了DMDC前处理对葡萄醪品质的影响、DMDC前处理对巨峰冰葡萄酒发酵期间相关理化指标及酒体感官品评的影响、刺葡萄混酿对巨峰冰葡萄酒的色泽与品质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在不同的温度下添加DMDC、亚硫酸盐及DMDC联合亚硫酸盐对葡萄醪进行前处理,研究这些前处理方法对葡萄醪中微生物菌落数、花色苷、色差、总酚、pH以及挥发酸等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温度下前处理2 h、4 h和6 h对菌落总数的杀菌效果无显着性影响(p≥0.05);与4°C相比,25°C下前处理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更大的抑菌效果,且几乎不影响葡萄醪的理化指标。250mg/L的DMDC对葡萄醪中微生物的杀菌作用显着强于其他前处理组(P<0.05),特别是对菌落总数、酵母菌和大肠菌群,能使其分别降低2.05、2.47和1.89 Log CFU/mL;相比DMDC前处理,亚硫酸盐和DMDC联合亚硫酸盐前处理能更好地保留花色苷和多酚含量,且起到降酸作用,但对微生物的杀菌作用不及DMDC前处理。综合而言,确定2 h为适宜处理时间,25°C为适宜处理温度,250 g/L为适宜的DMDC添加量。为探究DMDC杀菌技术对巨峰冰葡萄酒发酵过程及品质的影响,将浓缩葡萄浆醪分别进行DMDC和亚硫酸盐前处理,比较两种杀菌处理方法对巨峰冰葡萄酒发酵期间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酒精度、pH、总酸、挥发酸、花色苷等理化指标及酒体感官品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亚硫酸盐前处理相比,DMDC前处理不仅能提高总糖、还原糖的利用率,提高发酵液的乙醇得率,还能减少酸的生成和积累,降低挥发酸含量,改善巨峰冰葡萄酒的口感,但对花色苷含量的保留作用不及亚硫酸盐前处理。综合而言,DMDC前处理可能成为一种有效控制发酵巨峰冰葡萄酒品质的杀菌方式。为了提高巨峰冰葡萄酒花色苷含量,改善其色泽,以鲜食葡萄和刺葡萄为巨峰冰葡萄酒酿造原料。研究了巨峰葡萄和刺葡萄按不同比例混合发酵对发酵期间花色苷、总酚、色差、总糖、可溶性固形物、酒精度、pH、总酸和挥发酸等理化指标及酒体感官品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比例刺葡萄混酿组的花色苷含量、总酚含量、色差值显着高于巨峰葡萄组(P<0.05),混酿1∶1组花色苷含量达到208.50 mg/L;且巨峰葡萄与刺葡萄以1∶1的比例混合发酵时色差值和感官品评分值达到最大,分别为17.16和(78±2.79)分;但不同比例刺葡萄混酿组的总糖、总酸、挥发酸含量与巨峰葡萄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综合而言,巨峰葡萄与刺葡萄以1∶1的比例混酿能很好地改善巨峰冰葡萄酒的色泽和口感,酿制出优质巨峰冰葡萄酒。

张如意[8](2019)在《新疆玛纳斯产区小芒森和贵人香混酿干白葡萄酒加工工艺及香气成分分析》文中指出新疆玛纳斯产区在酿酒葡萄生长和成熟季节光照充足、降雨量较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有利于酿酒葡萄风味物质的积聚,造就了玛纳斯产区葡萄酒的独特风格。现今葡萄酒混酿多为单品种酿造以后再调配复合而得到的,本文混酿选取两种白葡萄品种在发酵前期就混合调配,完全混合发酵酿造。发酵前期调配混酿更加有助于葡萄酒香气成分和酒体结构的融合,并且能够提高混酿葡萄酒的品质。本文以新疆玛纳斯产区小芒森葡萄和贵人香葡萄为原料,研究了单品种酿造及混酿的加工工艺,并优化其工艺参数,然后对小芒森和贵人香混酿干白葡萄酒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如下:(1)小芒森甜白葡萄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14℃、初始pH3.4、初始糖度28°Brix,发酵时间15d,在此条件下得到甜白葡萄酒酒精度12%vol,感官评分93.2分,产品指标符合甜白葡萄酒国家标准。(2)贵人香干白葡萄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14℃、初始pH3.8、初始糖度22°Brix,发酵时间15d,在此条件下得到干白葡萄酒酒精度12%vol,感官评分93.6分,产品指标符合干白葡萄酒国家标准。(3)小芒森和贵人香混酿干白葡萄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小芒森葡萄和贵人香葡萄按照3:7比例复合,发酵温度15℃,初始pH3.4,初始糖浓度25°Brix,发酵时间15d,在此条件下得到混酿干白葡萄酒酒精度为13%vol,感官评分为95分,产品指标符合干白葡萄酒国家标准。(4)小芒森和贵人香混酿干白葡萄酒共检测出61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中包括酯类物质21种,醇类物质15种,酸类物质12种,醛类物质6种,以及其它类物质6种。混酿干白葡萄酒检测出61种香气化合物远远高于小芒森和贵人香的47和51种,其中两种单品葡萄酒和混酿干白葡萄酒中主要的香气成分有较大差异。与两种单品葡萄酒相比,混酿干白葡萄酒中酯类和醇类的含量相对较高,并且感官评价综合评分较高。

舒楠[9](2019)在《山葡萄新品种‘北国红’酿酒特性和干红酒酿制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山葡萄’北国红’含糖较高、总酸低、抗病、高产。本研究以正常采收(9月22日)和延迟采收(10月15日)两个时期采收的山葡萄’北国红’为试验组、以品种’北冰红’作为对照组,探究了延迟采收、发酵工艺以及不同酵母、S02浓度、发酵温度、浸渍时间、氮源、澄清剂等发酵条件对’北国红’干酒品质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和酿造工艺;采收时期对’北国红’干酒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对两个不同采收时期 ’北国红’及对照’北冰红’原汁及干酒进行营养和香气成分检测、分析和品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同一时期采收的’北国红’原汁与对照’北冰红’原汁相比较,’北国红’原汁总酸、总糖含量显着低于对照’北冰红’原汁,出汁率稍低于对照’北冰红’;品种’北国红’越冬无需防寒且果粒与果梗间不易脱落,对’北国红’进行延迟采收能够进一步提升糖含量降低酸度,经延迟采收后原汁总糖由151.99g/L 升至172.38 g/L,原汁总酸由9.00 g/L降至8.01 g/L,糖酸比由16.89提升至21.52,出汁率由67.12%降至61.43%,’北国红’单宁、酚类、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均高于对照品种’北冰红’。2、对酿造’北国红’干酒的酵母种类、S02浓度、浸渍时间、发酵温度、安琪FN502氮源、澄清剂分别进行单因素发酵实验,结果表明:安琪CEC01活性干酵母作为最佳的菌种,50mg/LSO2、不添加外源氮源、浸渍8天、发酵温度在23~27℃为’北国红’干酒最佳酿造条件,皂土与明胶按照0.9g/L:0.08g/L的比例对’北国红’干酒的澄清效果最好。3、对3种工艺酿造的’北国红’干酒营养成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3种酿造工艺中工艺一酿造的’北国红’干酒发酵最彻底;工艺一酿造的’北国红’干酒总酸含量最低,乳酸含量显着高于工艺二、工艺三,苹果酸含量显着低于工艺二、工艺三。因此’北国红’干酒的最佳酿造工艺为工艺一。4、对 ’北国红’和对照’北冰红’干酒营养成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北国红’与对照’北国红’干酒经延迟采收后单宁、总酚、总花色苷、色度均显着升高。’北国红’和对照’北冰红’干酒中酒石酸、苹果酸和乳酸是有机酸的主要成分。’北国红’ 和对照’北冰红’干酒经延迟采收后总酸、苹果酸均显着降低,乳酸含量显着升高。’北国红’和对照’北冰红’干酒中含有5种花色素的单糖苷和双糖苷,五类花色苷除矮牵牛素外矢车菊素、芍药素、飞燕草素、锦葵色素都是双糖苷占主要含量组成;同一时期采收的’北国红’酿制的干酒花色苷总含量高于’北冰红’,花色苷总量是’北冰红’干酒的3.4倍;锦葵色素是’北国红’与对照’北冰红’酿造的干酒花色苷的主要组分,占总花色苷含量的74.92%~88.51%,且延迟采收后占比升高。’北国红’和对照’北冰红’干酒均含有顺式、反式白藜芦醇及其苷类物质,主要以白藜芦醇苷的形式存在。’北国红’及对照’北冰红’成品干酒共检测出27种香气物质,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主要有5种,依次为辛酸乙酯、正己酸乙酯、β-苯乙醇、琥珀酸二乙酯、癸酸乙酯,其主要表现为白兰地、玫瑰、水果的香味和令人愉悦的气味。’北国红’及对照’北冰红’酿造的干酒品评总分均在85分以上,延迟采收’北国红’酿造的干酒其评价最高,典型性强,风味独特,颜色呈深紫色,口感与对照’北冰红’干酒对比更加浓郁醇厚,且酸度低,更加柔和,因此从颜色、饱满度和酸度方面来看’北国红’干红酒品质更优。5、对干酒营养成分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总糖、总酸、单宁、总酚、总花色苷、维生素C和6种有机酸营养成分均在不同程度上对’北国红’干酒品质有影响,因此可以用这些指标对’北国红’酒质进行评价。

王冠群[10](2018)在《新疆葡萄酒相关酵母菌菌群结构分析及优良株酿造干化酒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气候与地域特征独特,是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的一大产区,本土酵母菌资源丰富多样,具备开发优质葡萄酒的独特葡萄与菌种资源。干化葡萄酒是以经干化后葡萄为原料发酵而成的一种醇厚滋润、风格独特的葡萄酒。新疆南疆赤霞珠种植面积大且品质好,为干化酒的酿制提供优质的干化条件与原料保证。本研究对分离自新疆南北疆各县市葡萄相关样品中的3991株酵母菌,利用WL培养分类,通过分子鉴定,探明新疆本土葡萄酒酵母菌群结构。并对代表菌株进行酿酒特性试验、两级筛选、最佳复配组合,及甜型干化酒酿制等实验,获得适宜南疆赤霞珠甜型干化酒酿造的典型优良菌及其最佳复配方式,为充分发掘新疆本土酵母资源,丰富南疆葡萄酒奠定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3991分离株具有22种WL培养类型,隶属于7个属13个种,分别为WL 1、2为仙人掌有孢汉逊酵母,WL 3、7为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L 5、15为克鲁维毕赤酵母,WL 6、9、12为库德毕赤酵母,WL 11为陆生毕赤酵母,WL 13、14、17、19为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WL 8、16为酿酒酵母,WL 4为美极梅奇酵母,WL 10 Metschnikowia aff,WL 18为Metschnikowia fructicola;WL 20为Metschnikowia koreensis,WL 21为陆生伊萨酵母,WL 22为Starmerella bacillaris。北疆酵母所属6个属10个种,仙人掌有孢汉逊酵母、异常威克汉姆酵母、酿酒酵母、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广泛存在于北疆各地区内,南疆酵母所属7个属12种库德毕赤酵母、酿酒酵母、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异常威克汉姆酵母广泛存在于南疆各地区内。非酿酒酵母中的优势种为仙人掌有孢汉逊酵母。(2)1501株代表菌株中,产酒力强396株,自溶性弱218株、不自溶517株,降酸特性强95株,不产H2S272株,产果胶酶强275株,不产胍基丁胺1008株,不产组胺1376株,不产尸胺1097株。综合评价后获得安全高效酿酒酵母20株、非酿酒酵母68株。(3)88株优良酵母经一级筛选,得到5株酿酒特性优良菌;再经过二级筛选及酿酒实验得到最佳复配组合SC19(酿酒酵母)/NS68(库德毕赤酵母),以1:1(接种总量2%);同时接种于发酵前期,具有如下优质特性:耐高糖性,起发性好,糖幅度大,酒精积累高,17种香气化合物OAV>1,庚酸乙酯、丁酸、2-甲基丁酸、呋喃酮、2-辛酮、β-大马氏酮的OAV>10,果香、花香、植物香突出,焦糖香明显高于对照组EC1118。

二、新、旧活性干酵母质量鉴定及在葡萄酒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旧活性干酵母质量鉴定及在葡萄酒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添加辽东栎及蒙古栎对甘肃河西走廊产区干红葡萄酒香气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甘肃河西走廊产区葡萄酒概况
    2 橡木概况
        2.1 橡木资源概况
        2.2 橡木在葡萄酒中的作用
        2.2.1 橡木对葡萄酒颜色的作用
        2.2.2 橡木对葡萄酒香气化合物的作用
        2.2.3 橡木对葡萄酒口感的作用
        2.3 橡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4 其他树种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应用
    3 国产橡木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应用
    4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内容
        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橡木中挥发性成分提取方法优化及其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试验仪器与设备
        1.4 试验方法
        1.4.1 单因素试验
        1.4.2 响应面试验设计
        1.4.3 试验效果评价方法
        1.4.4 橡木片中香气化合物测定
        1.4.5 国产辽东栎及蒙古栎中香气化合物测定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2.2 响应面优化橡木提取工艺
        2.2.1 响应面试验结果
        2.2.2 响应面回归模型方差分析及显着性检验
        2.2.3 响应面交互作用分析结果
        2.3 国产辽东栎及蒙古栎中挥发性化合物测定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添加辽东栎及蒙古栎对甘肃河西走廊产区干红葡萄酒发酵阶段主要香气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试验仪器与设备
        1.4 试验方法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酵过程中葡萄酒基本理化指标
        2.2 发酵结束后葡萄酒香气物质分析
        2.3 发酵过程中葡萄酒主要香气物质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添加辽东栎及蒙古栎对甘肃河西走廊产区干红葡萄酒陈酿阶段主要香气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试验仪器与设备
        1.4 试验方法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陈酿过程中葡萄酒基本理化指标
        2.2 陈酿过程中葡萄酒主要香气物质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
导师简介

(2)冰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群落演潜规律及优良菌株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绪论
    1.1 冰葡萄酒的概述
    1.2 国内外冰葡萄酒的研究进展及产业发展现状
        1.2.1 国内外冰葡萄酒的研究进展
        1.2.2 冰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
    1.3 葡萄酒酵母的种类及作用
    1.4 葡萄酒酵母的筛选及鉴定
        1.4.1 葡萄酒酵母的筛选
        1.4.2 葡萄酒酵母的鉴定
    1.5 葡萄酒酵母菌的多样性及其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1.5.1 不同来源葡萄酒酵母菌多样性
        1.5.2 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群的动态变化
        1.5.3 酵母菌的多样性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1.6 葡萄酒酵母与香气有关的酶及其作用
    1.7 葡萄酒酵母的代谢及代谢组学在葡萄酒研究中的应用
        1.7.1 葡萄酒酵母的代谢
        1.7.2 代谢组学
        1.7.3 代谢组学研究类型及手段
        1.7.4 代谢组学在葡萄酒研究中的应用
    1.8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1.8.1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8.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利用形态学鉴定方法分析冰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群落演替规律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试剂
        2.2.3 主要培养基的配制
        2.2.4 实验仪器和设备
        2.2.5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分离菌株初步分类
        2.3.2 分离菌株分子鉴定
        2.3.3 冰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群的动态变化
    2.4 本章小结
3 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冰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群落演替规律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仪器和设备
        3.2.4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高通量测序基本数据
        3.3.2 冰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真菌多样性分析
        3.3.3 冰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群的动态变化
    3.4 本章小结
4 优良酵母菌株的筛选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试剂
        4.2.3 主要培养基的配制
        4.2.4 实验仪器和设备
        4.2.5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酵母菌株的耐受性能
        4.3.2 酿酒酵母S. cerevisiae发酵性能
        4.3.3 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测定
        4.3.4 冰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株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测定
    4.4 本章小结
5 利用HS-SPME-GC-TOFMS、电子鼻及感官分析方法研究冰葡萄酒代谢产物及香气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试剂
        5.2.3 主要培养基的配制
        5.2.4 实验仪器和设备
        5.2.5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冰葡萄酒发酵过程中CO_2及乙醇产生量的变化
        5.3.2 冰葡萄酒发酵过程中S. cerevisiae和C. railenensis的动态变化
        5.3.3 利用HS-SPME-GC-TOFMS分析冰葡萄酒的代谢产物及香气
        5.3.4 利用电子鼻分析冰葡萄酒的香气
        5.3.5 冰葡萄酒的感官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S. cerevisiae单菌株冰葡萄酒发酵过程中CO_2的产生量
附录B 采样期间气温变化图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3)富含谷胱甘肽的非活性干酵母对猕猴桃酒品质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猕猴桃的概述
        1.1.1 丰富的猕猴桃资源
        1.1.2 猕猴桃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
        1.1.3 猕猴桃酒研究现状
    1.2 谷胱甘肽的概述
        1.2.1 谷胱甘肽的生理功能
        1.2.2 谷胱甘肽的研究现状
    1.3 非活性干酵母的概述
        1.3.1 非活性干酵母的生理功能
        1.3.2 非活性干酵母的研究现状
    1.4 富含谷胱甘肽的非活性干酵母对果酒品质的影响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框架图
第二章 g-IDY对猕猴桃酒酒精发酵后功能性成分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剂与仪器
        2.2.3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不同样品的基本理化指标
        2.3.2 g-IDY对猕猴桃酒酒精发酵后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2.3.3 g-IDY对猕猴桃酒酒精发酵后颜色参数的影响
        2.3.4 g-IDY对猕猴桃酒酒精发酵后酚类物质的影响
        2.3.5 g-IDY对猕猴桃酒酒精发酵后体外抗氧化性的影响
        2.3.6 对所测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g-IDY对猕猴桃酒酒精发酵后氨基酸及香气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剂与仪器
        3.2.3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g-IDY对猕猴桃酒酒精发酵后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3.2 g-IDY对猕猴桃酒酒精发酵后挥发性香气的影响
        3.3.3 应用PLS回归分析猕猴桃酒中氨基酸与挥发性香气的关系
        3.3.4 应用PLS回归分析电子鼻预测猕猴桃酒香气组分的能力
    3.4 小结
第四章 g-IDY对猕猴桃酒陈酿后颜色参数及风味品质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剂与仪器
        4.2.3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g-IDY对猕猴桃酒陈酿阶段GSH的影响
        4.3.2 g-IDY对猕猴桃酒陈酿后颜色参数的影响
        4.3.3 g-IDY对猕猴桃酒陈酿后挥发性香气的影响
        4.3.4 g-IDY对猕猴桃酒陈酿后风味品质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野生酿酒酵母和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混菌发酵对玫瑰香葡萄酒香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和试剂
        1.1.1 原料
        1.1.2 菌种和培养基
        1.1.3 试剂
        1.1.4 主要仪器和设备
    1.2 实验方法
        1.2.1 发酵和取样
        1.2.2 酵母计数
        1.2.3 理化指标测定
        1.2.4 香气成分测定
        1.2.5 感官分析
        1.2.6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酵过程分析
    2.2 发酵过程中酵母生长曲线
    2.3 挥发性成分分析
        2.3.1 酯类物质
        2.3.2 高级醇
        2.3.3 萜烯类物质
    2.4 感官分析
3 结论

(5)利用马铃薯生产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马铃薯概述
    1.2 马铃薯产品的开发
        1.2.1 马铃薯雪花全粉
        1.2.2 马铃薯调配饮料的研究
        1.2.3 马铃薯食品的研究
    1.3 马铃薯发酵产品的开发
        1.3.1 马铃薯发酵酒的研究
        1.3.2 马铃薯黄酒的研究
        1.3.3 马铃薯啤酒的研究
        1.3.4 马铃薯蒸馏酒的研究
        1.3.5 马铃薯酒精发酵的研究
        1.3.6 马铃薯食醋发酵的研究
        1.3.7 马铃薯酸奶发酵的研究
    1.4 ADY在发酵中的应用
        1.4.1 ADY
        1.4.2 ADY在酿酒中的应用
    1.5 Pichia kudriavzevii在发酵中的应用
        1.5.1 Pichia kudriavzevii
        1.5.2 Pichia kudriavzevii在酿酒中的应用
    1.6 酒中的风味物质
        1.6.1 高级醇
        1.6.2 酯类
        1.6.3 勾调
    1.7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1.7.1 立题依据
        1.7.2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酶制剂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实验仪器
        2.1.5 培养基
        2.1.6 主要溶液
    2.2 分析方法
        2.2.1 淀粉含量的测定
        2.2.2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2.2.3 水分的测定
        2.2.4 二氧化碳失重的测定
        2.2.5 酒精度的测定
        2.2.6 酵母细胞数的测定
        2.2.7 总酸的测定
        2.2.8 总酯的测定
        2.2.9 残还原糖的测定
        2.2.10 挥发性成分的测定
        2.2.11 气相色谱法测定主要风味物质含量
    2.3 实验方法
        2.3.1 正交实验优化马铃薯雪花全粉发酵工艺
        2.3.2 ADY与Pichia kudriavzevii混菌发酵工艺优化
        2.3.3 ADY Pichia kudriavzevii、 Lactobacillus caseii的混菌发酵工艺研究
        2.3.4 Pichia Kudriavzevii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
        2.3.5 马铃薯高粱发酵工艺优化
        2.3.6 蒸馏酒的勾兑与调味
3 结果与讨论
    3.1 酿酒原料成分分析
    3.2 单因素实验结果
        3.2.1 料水比对醪液流动性和固形物浓度的影响
        3.2.2 发酵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3.2.3 糖化酶添加量对发酵的影响
        3.2.4 酸性蛋白酶对发酵的影响
        3.2.5 ADY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
    3.3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正交实验结果验证
    3.5 小结
    3.6 ADY与Pichia kudriavzevii混菌发酵工艺优化结果
        3.6.1 Pichia kudriavzevii生长曲线测定
        3.6.2 ADY与Pichia kudriavzevii混菌发酵马铃薯雪花全粉
        3.6.3 Pichia kudriavzevii、Lactobacillus caseii与ADY分醪发酵
        3.6.4 Pichia kudriavzevii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
        3.6.5 小结
    3.7 马铃薯高粱发酵结果
        3.7.1 马铃薯带皮发酵与去皮发酵结果
        3.7.2 料水比优化实验结果
        3.7.3 小结
    3.8 马铃薯酒勾兑结果
        3.8.1 基酒与固态酒香气成分分析
        3.8.2 成品酒香气成分分析
4 结论
    4.1 主要结论
    4.2 创新点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8 致谢

(6)焉耆葡萄产区非酿酒酵母菌的筛选及呈香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葡萄酒中的酿酒酵母
    1.2 葡萄酒中的非酿酒酵母
    1.3 酵母菌的分离与鉴定
    1.4 非酿酒酵母对葡萄酒香气的影响
    1.5 酿酒酵母与非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对葡萄酒的影响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非酿酒酵母菌的分离与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品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2.1.4 培养基
        2.1.5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酵母菌的分离鉴定
        2.2.2 分子生物学鉴定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产酶非酿酒酵母菌的筛选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菌株
        3.1.2 培养基
        3.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3.1.4 主要试剂
        3.1.5 菌株的活化与纯化
        3.1.6 产酶菌株的筛选及酶活的测定
        3.1.7 产酶菌株耐受性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的筛选
        3.2.2 产果胶酶菌株的筛选
        3.2.3 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
        3.2.4 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
        3.2.5 酵母菌耐受性分析结果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酿酒酵母与葡萄酒香气相关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
        4.1.3 葡萄酒酿造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非酿酒酵母发酵葡萄酒特征香气GC-MS分析
        4.2.2 克鲁维毕赤酵母CZ-10 对葡萄酒香气的影响
        4.2.3 马克斯克鲁维酵母CZ-3 对葡萄酒香气的影响
        4.2.4 红酵母XL-14 对葡萄酒香气的影响
        4.2.5 戴尔有孢圆酵母MZ-2 对葡萄酒香气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1.1 酿酒葡萄表皮酵母菌的分离鉴定
        5.1.2 产酶非酿酒酵母的筛选
        5.1.3 非酿酒酵母对葡萄酒香气的影响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介绍
附件

(7)DMDC前处理在巨峰冰葡萄酒酿造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葡萄酒概要
        1.1.1 葡萄酒的发展
        1.1.2 葡萄酒的分类
    1.2 冰葡萄酒概要
        1.2.1 冰葡萄酒定义
        1.2.2 冰葡萄酒的历史与现状
        1.2.3 冰葡萄酒的酿造工艺
        1.2.4 冰葡萄酒的理化指标
        1.2.5 冰葡萄酒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DMDC及其抑菌原理
        1.3.1 DMDC的理化性质
        1.3.2 DMDC的水解动力学图
        1.3.3 DMDC的安全性分析
        1.3.4 DMDC的杀菌机理
    1.4 DMDC的应用
        1.4.1 在果蔬汁中的应用
        1.4.2 在果酒及葡萄酒中的应用
        1.4.3 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1.5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1.5.1 课题研究意义
        1.5.2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DMDC前处理对葡萄醪品质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葡萄醪的制备
        2.2.2 葡萄醪的处理
        2.2.3 微生物测定方法
        2.2.4 花色苷含量的测定
        2.2.5 总酚的测定方法
        2.2.6 色差的测定方法
        2.2.7 pH值和挥发酸的测定方法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不同前处理对菌落总数的影响
        2.4.2 不同前处理对霉菌、酵母菌、乳酸菌和大肠菌群数的影响
        2.4.3 不同前处理对花色苷和总酚的影响
        2.4.4 不同前处理对色泽的影响
        2.4.5 不同前处理对pH和挥发酸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DMDC前处理对巨峰冰葡萄酒发酵及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巨峰冰葡萄酒的发酵工艺
        3.2.2 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方法
        3.2.3 酒精度的测定方法
        3.2.4 pH值、总酸和挥发酸的测定方法
        3.2.5 花色苷的测定方法
        3.2.6 感官品评方法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巨峰冰葡萄酒发酵期间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3.4.2 巨峰冰葡萄酒发酵期间酒精度的变化
        3.4.3 巨峰冰葡萄酒发酵期间pH值、总酸和挥发酸含量的变化
        3.4.4 巨峰冰葡萄酒发酵期间花色苷含量的变化
        3.4.5 不同前处理对巨峰冰葡萄酒感官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刺葡萄混酿对巨峰冰葡萄酒色泽与品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原料处理与巨峰冰葡萄酒酿造
        4.2.2 花色苷含量和总酚含量的测定方法
        4.2.3 色差测定方法
        4.2.4 总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方法
        4.2.5 酒精度的测定方法
        4.2.6 pH值、总酸和挥发酸的测定方法
        4.2.7 感官品评方法
    4.3 数据处理与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不同比例混酿对巨峰冰葡萄酒发酵过程中花色苷、总酚含量的影响
        4.4.2 不同比例混酿对巨峰冰葡萄酒发酵过程中色差的影响
        4.4.3 不同比例混酿对巨峰冰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4.4.4 不同比例混酿对巨峰冰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酒精度的影响
        4.4.5 不同比例混酿对巨峰冰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总酸、pH值和挥发酸含量的影响
        4.4.6 不同比例混酿对巨峰冰葡萄酒感官品评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新疆玛纳斯产区小芒森和贵人香混酿干白葡萄酒加工工艺及香气成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葡萄概述
        1.1.1 酿酒葡萄概述
        1.1.2 小芒森的概述
        1.1.3 贵人香的概述
    1.2 葡萄酒香气物质的概述
        1.2.1 香气物质的组成及来源
        1.2.2 品种香气
        1.2.3 发酵香气
        1.2.4 陈酿香气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课题研究意义
第二章 小芒森甜白和贵人香干白葡萄酒发酵工艺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1.1 原料与试剂
        2.1.2 设备及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工艺流程
        2.2.2 操作要点
        2.2.3 小芒森甜白葡萄酒发酵因素研究
        2.2.4 贵人香干白葡萄酒发酵因素研究
        2.2.5 小芒森甜白葡萄酒发酵条件响应面试验
        2.2.6 贵人香干白葡萄酒发酵条件响应面试验
        2.2.7 感官评分标准
        2.2.8 理化及微生物指标检测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小芒森甜白葡萄酒发酵单因素试验结果
        2.3.2 贵人香发酵单因素试验结果
        2.3.3 小芒森甜白葡萄酒发酵响应面试验结果
        2.3.4 贵人香干白葡萄酒发酵响应面试验结果
        2.3.5 产品质量指标检测结果
    2.4 结论
第三章 小芒森和贵人香混酿干白葡萄酒发酵工艺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1.1 原料与试剂
        3.1.2 设备及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工艺流程
        3.2.2 操作要点
        3.2.3 小芒森和贵人香混酿干白葡萄酒发酵比例
        3.2.4 小芒森和贵人香混酿干白葡萄酒发酵条件优化的单因素试验
        3.2.5 小芒森和贵人香混酿干白葡萄酒的响应面优化试验
        3.2.6 小芒森和贵人香混酿干白葡萄酒的感官评定标准
        3.2.7 理化及微生物指标检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小芒森和贵人香混酿干白葡萄酒比例的确定
        3.3.2 单因素试验的结果及分析
        3.3.3 响应面试验的结果及分析
        3.3.4 产品质量指标检测结果
    3.4 结论
第四章 小芒森和贵人香混酿干白葡萄酒香气成分分析
    4.1 实验材料与设备
        4.1.1 原料与试剂
        4.1.2 设备及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工艺流程
        4.2.2 操作要点
        4.2.3 感官评定标准
        4.2.4 HS-SPME及 GC-MS条件
        4.2.5 定性定量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单品及混酿葡萄酒理化指标分析
        4.3.2 单品及混酿葡萄酒香气成分分析
        4.3.3 感官评价
    4.4 结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9)山葡萄新品种‘北国红’酿酒特性和干红酒酿制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山葡萄简介
        1.1.2 葡萄及葡萄酒起源和发展简史
        1.1.3 山葡萄的发展史
        1.1.4 酿酒山葡萄新品种'北国红'
    1.2 葡萄酿酒特性研究进展
        1.2.1 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
        1.2.2 葡萄酒中的有机酸
        1.2.3 葡萄酒中的酚类
        1.2.4 葡萄酒中的其他营养物质
    1.3 干红葡萄酒酿造工艺
        1.3.1 发酵醪的辅料的研究进展
        1.3.2 压榨和浸渍
        1.3.3 发酵温度和时间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剂与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技术路线
    2.4 试验内容及方法
        2.4.1 试验内容
        2.4.2 理化指标和营养成分检测方法
    2.5 数据统计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山葡萄'北国红'外观及各项理化指标评价
    3.2 发酵条件的优化
        3.2.1 酵母种类对山葡萄'北国红'干酒品质的影响
        3.2.2 二氧化硫浓度对山葡萄'北国红'干红酒品质的影响
        3.2.3 浸渍发酵天数对山葡萄'北国红'干红酒品质的影响
        3.2.4 发酵温度对山葡萄'北国红'干红酒品质的影响
        3.2.5 氮源添加方式的筛选
        3.2.6 澄清剂的比较
    3.3 发酵工艺的研究
        3.3.1 '北国红'发酵醪发酵期间营养成分含量变化
        3.3.2 不同发酵工艺对'北国红'干酒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3.4 成品干红酒营养成分检测分析和品质评价
        3.4.1 不同时期采收的'北国红'酿造的干红酒营养成分分析
        3.4.2 不同时期采收的'北国红'酿造的干红酒有机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3.4.3 不同时期采收的'北国红'酿造的干红酒花色苷种类及含量分析
        3.4.4 不同时期采收的'北国红'酿造的干酒顺反白藜芦醇及其糖苷含量分析
        3.4.5 不同时期采收的'北国红'酿造的干酒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3.4.6 不同时期采收的'北国红'酿造的干红酒矿质元素含量分析
        3.4.7 成品酒香气成分分析
        3.4.8 成品酒品评
    3.5 主成分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10)新疆葡萄酒相关酵母菌菌群结构分析及优良株酿造干化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葡萄酒酵母菌的分类及鉴定方法研究现状
        1.1.1 WL营养琼脂培养基的应用
        1.1.2 现代分子鉴定方法的应用
    1.2 新疆葡萄产区及本土酵母菌资源多样性
    1.3 特色优良葡萄酒酵母菌的研究现状
    1.4 葡萄酒相关酵母混菌发酵研究概况
    1.5 干化葡萄酒的简介研究概况
        1.5.1 干化葡萄酒的简介
        1.5.2 干化葡萄酒的研究概况
    1.6 新疆南部地区酿造干化葡萄酒的地域优势
    1.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8 研究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新疆葡萄酒相关酵母菌菌群多样性分析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2.1.1 实验菌种的来源
        2.1.2 主要试剂及来源
        2.1.3 主要仪器设备及来源
        2.1.4 培养基及相关试剂的配置
    2.2 实验方法
        2.2.1 菌种的活化
        2.2.2 葡萄酒相关酵母菌WL形态鉴定及分类
        2.2.3 酵母菌分子鉴定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利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对实验材料的初步分类结果
        2.3.2 葡萄酒相关酵母菌WL培养基形态多样性分析
        2.3.3 分子系统学分析和分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赤霞珠干化酒优良酵母菌的筛选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1.1 原料
        3.1.2 培养基的配置
        3.1.3 主要试剂
        3.1.4 主要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葡萄酒相关酵母酿酒特性分析及优良菌株初级筛选
        3.2.2 优良菌株一级筛选
        3.2.3 优良菌株的二级筛选
        3.2.4 实验数据分析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代表菌株初筛结果
        3.3.2 优良菌株一级筛选结果
        3.3.3 实验菌株二级筛选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干化酒的酿制及其品质特征分析
    4.1 实验材料与设备
        4.1.1 原料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干化酒的酿制
        4.2.2 干化酒成品酒相关指标检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干化赤霞珠果浆入罐时的各项指标
        4.3.2 干化酒成品酒理化指标测定结果
        4.3.3 干化酒样品香气成分测定结果
        4.3.4 干化酒感官评定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新、旧活性干酵母质量鉴定及在葡萄酒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添加辽东栎及蒙古栎对甘肃河西走廊产区干红葡萄酒香气品质的影响[D]. 牛见明.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9)
  • [2]冰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群落演潜规律及优良菌株的筛选[D]. 李婧.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7)
  • [3]富含谷胱甘肽的非活性干酵母对猕猴桃酒品质特性的影响[D]. 刘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4]野生酿酒酵母和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混菌发酵对玫瑰香葡萄酒香气的影响[J]. 阎贺静,张鸣宇,孙康,杨晓宽,葛超,周洁芳,刘畅,邹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11)
  • [5]利用马铃薯生产酒的研究[D]. 孙文. 天津科技大学, 2019(07)
  • [6]焉耆葡萄产区非酿酒酵母菌的筛选及呈香效应研究[D]. 姜蕾.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7]DMDC前处理在巨峰冰葡萄酒酿造中的应用研究[D]. 刘红艳. 湘潭大学, 2019(02)
  • [8]新疆玛纳斯产区小芒森和贵人香混酿干白葡萄酒加工工艺及香气成分分析[D]. 张如意.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9]山葡萄新品种‘北国红’酿酒特性和干红酒酿制工艺的研究[D]. 舒楠.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01)
  • [10]新疆葡萄酒相关酵母菌菌群结构分析及优良株酿造干化酒的研究[D]. 王冠群. 塔里木大学, 2018(07)

标签:;  ;  ;  ;  ;  

新老活性干酵母的品质鉴定及其在葡萄酒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