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种草与农村牧区发展

植树种草与农村牧区发展

一、种树种草与农村牧区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乌云塔娜[1](2015)在《改革开放初期内蒙古自治区“新苏鲁克”责任制述论 ——以伊克昭盟为例》文中指出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的北部边疆,牧区畜牧业经济是内蒙古的特色产业,也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改革开放初期内蒙古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大胆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锐意改革创新,在全国五大牧区中率先实行了“草场公有、承包经营、牲畜作价、户有户养”的“新苏鲁克”责任制,把“人畜草”、“责权利”有机地统一协调起来。在促进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在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搞好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也对全国其他牧业地区的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牧区政策改革的成功,是将马克思主义与内蒙古牧区实际相结合的丰硕成果,是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体现。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对“新苏鲁克”责任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实行推广、发展成效及其影响进行了研究。本文总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分为四节,分别介绍了选题原因、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不足。第二章探究“新苏鲁克”责任制的历史背景与提出。第三章阐述了“新苏鲁克”责任制的推广过程。第四章研究其影响。第五章论述了改革开放初期内蒙古牧区政策改革,对畜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最后结语给出由此研究所得到的启示,强调了发展牧区畜牧业经济更应该遵循畜牧业经济的发展规律,要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并要结合地区的具体实际情况,寻求牧区畜牧业经济的对策性途径,以期为促进内蒙古牧区畜牧业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历史借鉴。

田聪明[2](2014)在《“老报道”把我的激情拉回了“从前”》文中研究指明《我报道,报道我》,是我在整理资料中的一个"突想"。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了,闲暇时间多了些,有时翻出过去的资料看看。没想到的是,看了我30多年前的几篇报道,作为记者的思维方式、思想情感和脑海图像,一下又回到了当年发现新闻事件、分析新闻的思路和场景中,激情不减当年。看了媒体对我或我主持工作的几篇报道后,又下意识地从新闻事件主体的角度,体

肖亦农[3](2012)在《寻找毛乌素——绿色乌审启示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永远不会顺从人类。——题记引言:毛乌素沙漠的秋天好喧嚣深秋的毛乌素沙漠天高云淡,不由得让人思绪幽远。驱车行驶在黑油油的沙漠公路上,放眼望去,覆盖沙丘的无边草浪已经呈现了姜黄,

李锦华,韩广臻[4](2009)在《西部高地——鄂尔多斯发展报告(节选)》文中研究指明第一章绿色的图腾对绿色的图腾与崇拜是鄂尔多斯人久往的精神期待,也是鄂尔多斯人生生不息的梦想和追求。多少年来,这里的人们为绿色而奋争,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然而绿色并没有青睐草原,草原仍然在呻吟中呼唤绿色。时至上世纪末与本年纪初的世纪之交,一场绿色风暴在鄂尔多斯草原上掀起,这是一场革命性的根本变革,它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让绿色重新回归草原,使多少年来鄂尔多斯人的梦想变为现实,并以此为开端,奏响了绿色与人文的乐章,让绿地、白云和蓝天共生,让绿色与和谐共鸣,从而开创了绿色新纪元。

李彦[5](2005)在《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实践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定位于我国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退耕还林(草)的理论基础上,在对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和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结合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退耕还林(草)的实践来验证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针对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诸多现实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如退耕还林(草)中产权结构的调整、退耕经济活动中的生态移民问题及如何完善政策法律保障机制等)对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全面推进进行了探讨。本论文还从与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草)有关的方面,如建立较为完备的相关政策保障机制,通过法制化的手段切实解决影响退耕还林(草)各项措施有效推进的阻碍因素,最终保证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论文研究目标是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和推进,逐步实现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的最佳,将国家、地方和群众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退耕还林(草)可持续发展。 本论文在结构上共分为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论述了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小康的引路石。第二部分论述的是退耕还林(草)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从相关的经济学和法律基础的有关理论入手,对生态经济学与退耕还林(草)涉及到的法律制度在我国退耕还林(草)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主要是从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区分布及特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地区生态资源状况等方面入手,对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现状进行了总体分析,从各个层面上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描述,以求能够对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全面的总结。第四部分论述的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思路及其与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的关系问题,说明西部大开发不仅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退耕还林(草)创造了新的机遇、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退耕还林(草)工程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还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的有效保障。第五部分在对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工程进行系统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建立退耕还林(草)生态补偿制度的对策建议。第六部分是从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草)试点工作最早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内蒙古自治区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和推进实践来说明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的整体推进状况。第七部分论述的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退耕还林(草)中的产权结构问题,并提出从法律上保障民族地区退耕农牧民的收益处置权。第八部分通过分析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草)中进行生态移民工程的必要性及我国民族地区在生态移民方面的实践,说明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和推进是解决目前我国民族地区所面临的生态和生存这一尖锐矛盾的有效途径。关键词西部地区,少数民族,退耕还林(草),对策研究

张廷武[6](2003)在《农村扶贫开发的反思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

杨世琦[7](2003)在《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与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文中认为西北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严重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农村经济落后和农民收入较低的地区,是典型的生态赤贫和经济贫困的共生区。长期以来,由于对乱垦滥伐造成植被大面积破坏而疏于治理,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西北地区和东中部区城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途径,治理和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已迫在眉捷。与此同时,我国农村也出现了经济发展滞缓、农民增收缓慢和农产品质量难以适应市需求等不合理现象也日趋突出,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也刻不容缓。 西北地区面对退耕还林草和农业结构调整两大重任,既要完成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工程建设,又要实现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突破,协调与处理退耕还林还草和农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推动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是西北地区全面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本论文在对西北地区退耕坡地与退耕沙化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区与退耕还草区,对完善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方案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对西北地区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西北地区种植业结构、林业结构、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战略;同时提出了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技术保障体系及新时期西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技术体系,形成了完善的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和农业结构调整研究的理论体系,在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和农业结构调整上取得了重要的研究结论和研究成果。 西北地区涉及退耕坡地和退耕沙化地共276.7万hm2,占西北地区耕地面积的17.1%,退耕坡地主要在陕西和甘肃两省,退耕沙化地主要分布在新疆和宁夏两个自治区,退耕坡地占退耕面积的61.3%,其中陕西省占到退耕坡地的73.0%,退耕沙化地占退耕面积的38.7%,其中新疆自治区占退耕沙化耕地的80.3%。退耕还林还草涉及25°以下缓坡耕地梯田化面积527.5万hm2,占西北地区耕地面积的47.7%。其中陕西省占33.3%,甘肃省占55.4%。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以年降水量500mm为分界线,大于500mm的区域以还林为主,400~500mm区域以造灌木林为主,小于400mm还草为主。退耕还林还草要乔灌草三结合,用宫胁造林理论指导西北地区林草植被的恢复,还林主要面积在陕西省。林业结构调整要坚持的生态防护林为主,不低于60%,控制经济林不高于20%,要选择适地树种和草种,还林还草要树立植物群落思想,避免林、草品种单一化种植模式。 西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要体现科技调整、市场调整和优势调整特点,要协调好生l1...........‘......目...............口..-日一,..........目...................口口..口.口.............口州..........目.......................态、经济和社会三效益之间的关系。在粮食发展问题上坚持稳总量求优质,总体上粮食目标定为人均300kg,西北地区保持退耕还林还草之前的粮食总产水平是能够实现的,要打破以粮为纲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把发展农村经济,引导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产品品质作为西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内容,只要农民富裕了,就能从市场上购买口粮,自然就解决了粮食的问题,特别对于陕西、甘肃和青海三省,宁夏和新疆人均粮食接近400kgo 西北地区发展优质农作物要利用资源优势,合理布局,发展产业化,主要包括:新疆优质甜菜、棉花、葡萄、啤酒大麦和瓜果种植产业区,甘肃优质马铃薯、瓜果和啤酒大麦种植产业区,陕西优质苹果和优质小麦种植产业区,宁夏优质粳稻种植产业区,青海优质马铃薯和优质油菜种植产业区,西北地区高产优质玉米种植产业区,西北地区黄士高原优质小杂粮种植产业区,同时还要重视农产品安全问题。 西北地区牧业结构调整应分牧区牧业和农区牧业。牧区要加强草地和畜种改良建设,农区要加强饲草基地和畜禽改良建设,发展规模化和设施化养殖,农区和牧区都要向牧业产业化发展。西北地区农区牧业要发挥优势,合理布局,主要是陕西陕南生猪,关中肉牛和奶牛,陕北和渭北奶山羊养殖产业区,甘肃河西、陇南、天水和定西生猪,甘南、临夏、庆阳和河西肉羊,甘南肉牛,陇东奶牛养殖产业区,宁夏肉羊、奶牛养殖产业区,新疆奶牛、肉牛和肉羊养殖产业区,青海肉牛和肉羊养殖产业区,同时也要重视畜产品安全问题。 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加快农村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为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发展基础,同时要引导和重视农村运输业、旅游业、餐饮、农业贸易和其它行业的服务业等。 西北地区还耕还林还草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经济补偿(贴)制度,生态移民工程,科技还林还草方案,依法退耕和依法保护林草,开发农村新能源技术体系,发展农村经济和引导农民增收的机制。农业结构调整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农业市场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技术体系,农业与农村教育体系建设,农业与农村综合体系建设。

李日胜[8](2002)在《种树种草与农村牧区发展》文中研究说明

王德胜[9](2001)在《试论内蒙古经济建设方针和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内蒙古的经济建设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各个时期 ,自治区都对经济建设方针进行了认真的探索。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后 ,自治区于 1979年制定了“林牧为主 ,多种经营”的经济建设方针。此后 ,在实践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思路 ,形成了“坚持以‘两个转变’、‘两个提高’总揽经济工作全局”的方针。2 0年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系列方针的正确。在西部大开发中 ,必须把握机遇 ,迎接挑战 ,发挥自治区的优势 ,进一步加强自治区经济建设方针的指导作用

中国草业协会[10](1992)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种草和建设草原的指示(摘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1979年8月9日邓小平同志在天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关于发展牧业的谈话(1979年8月11日陈伟达同志在天津市委扩大会议上的传达记录)盐碱地可以种苜蓿,大港地区可以试一试,种成了是件大好事,过去谁想到种苜蓿?最近,我和宋平、肖华同志说,甘肃为什么不多搞点牧区呢?陕北也可以搞成牧区。种草比种树容易,种草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也可以养牛养羊,比种地富足,还可以吃肉嘛。内蒙、新疆、青海过去牧区收入多,以后破坏了,要恢复起来。

二、种树种草与农村牧区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种树种草与农村牧区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初期内蒙古自治区“新苏鲁克”责任制述论 ——以伊克昭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动机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新苏鲁克”责任制的背景与提出
    2.1 改革开放初期内蒙古自治区牧区状况
    2.2“新苏鲁克”责任制的提出与推广
第三章“新苏鲁克”责任制的实行过程
    3.1“新苏鲁克”责任制在伊克昭盟率先推行
    3.2“新苏鲁克”责任制的优越性
    3.3 适应牧区家庭经营的成功之路
第四章“新苏鲁克”责任制的影响
    4.1 责任落实成效显着
    4.2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效益畜牧业
第五章“新苏鲁克”责任制的经验教训
    5.1 稳定和完善“新苏鲁克”责任制
    5.2 建立健全牧区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
    5.3 牧区经济发展中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2)“老报道”把我的激情拉回了“从前”(论文提纲范文)

冲破“禁区”的愿望实现了
离开新华社20年, 记者秉性未变

(3)寻找毛乌素——绿色乌审启示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毛乌素沙漠的秋天好喧嚣
第一章
    一、毛乌素、黄河与无定河
    二、我的毛乌素沙漠往事一
    三、我的毛乌素沙漠往事二
    四、内罗毕行动计划和乌审召
    五、沙漠上真的羊吃羊了吗?
    六、钱学森与宝日勒岱
第二章毛乌素沙漠, 一片远去的云
    一、毛乌素沙漠真的要在鄂尔多斯境内消失?
    二、我们行进在非典型化沙漠里
    三、你说, 把它恢复成原样?
    四、真的, 兀其高的沙漠咋就没了?
    五、隔壁雇日工都给到一百六了, 他还给一百四, 看娘娘明日敢给他转场不?
    六、张平说:“我看还是叫毛乌素吧, 这样, 啥都有了!”
第三章泛着青色雾霭的远方啊, 那是牧人的梦想
    一、萨拉乌苏有颗“中国牙”
    二、我不是乌审旗人是甚人?河套人?
    三、毛乌素沙漠上蒙古源流长
    四、人家看沙梁是黄的白的, 可我咋看都是红红的……
    五、高高的蓝天上汇集着云朵
第四章草原上最诱人的花香,
    一、周恩来说:她宝日勒岱就是国民党,
    二、殷玉珍:“宁肯治沙累死,
    三、给沙漠点颜色看的女人们
第五章骏马似箭掠过草浪,
    一、我哪儿也不去, 朝岱就是我的北京
    二、治沙大户们的华丽转身
    三、乌尼尔想吃风干肉
    四、你们这是开煤矿还是建公园呢?
    五、沙柳咋低碳了?熬茶火头子旺着哩!
尾篇:想起了郭小川

(5)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实践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第一章 退耕还林(草)政策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退耕还林(草)的基础理论体系
        一、恢复生态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
        二、退耕还林(草)与恢复生态学
    第二节 退耕还林(草)的经济学理论
        一、生态经济学的一般理论
        二、生态经济学的主要代表及其理论发展
    第三节 退耕还林(草)的法制基础理论
        一、环境法与环境法学
        二、我国的生态经济法规体系
第二章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现状与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工程
    第一节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
        一、水土流失严重
        二、森林、草场破坏严重
        三、水资源不足
        四、土地沙化问题严重
        五、生物的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
    第二节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一、经济基础薄弱
        二、贫困问题十分突出
        三、基础设施滞后
        四、产业产品结构单一
    第三节 退耕还林(草)战略是改善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基本方略
        一、退耕还林(草)是我国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中心
        二、退耕还林、还草决策是改善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三、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是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三章 西部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及推进
    第一节 西部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工作的进展
        一、退耕还林(草)的起步阶段(1949——1957年)
        二、退耕还林(草)的停滞阶段(1958——1977年)
        三、退耕还林(草)的复苏阶段(1978——1982年)
        四、退耕还林(草)的稳步发展阶段(1982——1997年)
        五、退耕还林(草)的调整和试点阶段(1998——2001年)
        六、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全面启动和建设阶段(2002年至今)
    第二节 国家关于我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总体布局
        一、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工程建设阶段和任务
        二、我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总体规划和布局
第四章 西部大开发与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
    第一节 西部大开发与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一、西部大开发的实质是民族地区的大开发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在发展方向上具有一致性
        三、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在发展战略上具有一致性
    第二节 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了良好契机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退耕还林(草)中实现环境创新提供了条件
        二、西部大开发中形成的系统化政策体系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制度创新提供了条件
    第三节 退耕还林、还草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
        一、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切入点
        二、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工程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保证
第五章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是一项系统工程
    第一节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一、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定位与战略执行
        二、民族地区的退耕还林(草)中相关政策措施的系统性实施
    第二节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退耕还林(草)系统工程与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退耕还林(草)系统工程的实施和推进过程是提供生态公共产品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
        二、在推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的过程种建立适当的生态补偿制度
第六章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实践——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第一节 退耕还林(草)工程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实施与推进
        一、内蒙古自治区的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工程
        二、内蒙古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工程实践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的退耕还林(草)实践为例
    第二节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推进实践中必须保持工程实施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一、在推进退耕还林(草)的过程中要处理好退耕与还林(草)的关系
        二、要不断完善退耕还林(草)中的政策保障机制
第七章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与产权结构调整
    第一节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中调整产权结构的必要性
        一、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中适当地调整产权结构有利于激发退耕地区退耕农牧民的积极性
        二、在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中适当地调整产权结构有利于激活其他市场主体参与退耕还林(草)实践的主动性
    第二节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产权结构调整的目标定位
        一、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草)中调整产权结构的目标定位
        二、切实保障各个退耕主体的利益是退耕还林(草)中产权结构调整的关键
    第三节 加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产权结构调整中的法律保障
        一、加强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地方立法、保障退耕还林(草)中产权结构调整的有效性
        二、切实加强退耕还林(草)的法律保障
    第四节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产权结构调整与退耕农牧民的收益处置权
        一、在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中对产权结构进行调整是保障退耕农牧民收益处置权的基本前提
        二、《退耕还林条例》与民族地区退耕农牧民的退耕权益界定
        三、切实保障农牧民对退耕还林、还草的收益处置权的对策建议
第八章 民族地区的退耕还林(草)与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
    第一节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的必然性
        一、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推进退耕还林(草)的需要
        二、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退耕农牧民脱贫致富的良好途径
    第二节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退耕还林(草)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
        一、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中的生态移民的概念及实施条件的界定
        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中生态移民的安置
        三、对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中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的对策建议

(6)农村扶贫开发的反思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村贫困状况及致贫原因
二、农村扶贫开发的基本经验和初步成效
    (一)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二) 积极调整种养业结构, 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三) 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等综合措施, 基本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四) 坚持实行科技兴农兴牧, 积极推广农牧业实用技术。
    (五) 广泛动员各行各业参与扶贫, 社会扶贫形成合力。
    (六)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层层实行扶贫开发责任制。
三、农村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一) 生态扶贫。
    (二) 产业扶贫。
    (三) 科教扶贫。
    (四) 就业扶贫。
    (五) 易地扶贫。
    (六) 扶贫政策。

(7)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与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世界农业发展背景
        1.1.1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1.2 可持续发展农业思潮
        1.1.3 精确化生态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道路
        1.1.4 高效化的生态农业是世界农业的方向
        1.1.5 提供安全无毒的农产品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需求
        1.1.6 全球化是生态农业发展的趋势
    1.2 中国农业发展的背景
    1.3 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的影响状况
    1.4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草)与结构调整战略研究的思路
    1.5 小结
第二章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现状分析
    2.1 退耕还林还草背景及政策
        2.1.1 我国退耕还林还草背景、目标及意义
        2.1.2 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2.2 西北地区环境
        2.2.1 概况
        2.2.2 陕西省自然环境概况
        2.2.3 甘肃省自然环境概况
        2.2.4 青海省自然环境概况
        2.2.5 宁夏自然环境概况
        2.2.6 新疆自然环境概况
    2.3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坡地情况
        2.3.1 陕西省退耕还林还草坡地情况
        2.3.2 甘肃省退耕还林还草坡地情况
        2.3.3 青海省退耕还林还草坡地情况
        2.3.4 宁夏退耕还林还草坡地情况
        2.3.5 新疆退耕还林还草坡地情况
        2.3.6 五省区退耕还林还草坡地情况
    2.4 小结
第三章 西北地区产业结构现状
    3.1 引言
    3.2 西北地区的产业环境
        3.2.1 第一产业现状及其产业发展环境
        3.2.2 第二产业现状
        3.2.3 西北地区第三产业现状
    3.3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总体现状
        3.3.1 西北地区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现状
        3.3.2 西北地区产业发展环境
        3.3.3 西北地区农村产业状况
    3.4 小结
第四章 西北地区农业结构
    4.1 西北地区种植业结构现状
    4.2 西北地区农作物生产潜力
    4.3 林业结构
    4.4 牧业与渔业结构
        4.4.1 牧业结构
        4.4.2 渔业结构
    4.5 小结
第五章 退耕还林还草区域界定及造林理论
    5.1 区域界定相关理论研究
        5.1.1 生物学与生态学理论
        5.1.2 还林还草区域界定理论
    5.2 还林区植被恢复理论与途径研究
    5.3 国外退耕还林还草启示
    5.4 还林区域界定范围
    5.5 小结
第六章 西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战略
    6.1 农业结构调整思路
    6.2 西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
    6.3 “以工促农”的工业调整战略
        6.3.1 西北地区工业状况
        6.3.2 西北地区的工业发展战略
    6.4 西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战略
        6.4.1 农林牧结构调整
        6.4.2 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种植结构调整战略)
        6.4.3 区域优势作物调整战略
        6.4.4 西北地区农作物结构调整比较优势
    6.5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区域林业结构调整
        6.5.1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及林草建设基本原则
        6.5.2 西北地区功能林划分及树种特点
        6.5.3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区域适地主要树种
        6.5.4 西北地区树种草种结构调整战略
    6.6 西北地区牧业结构调整
        6.6.1 西北地区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6.6.2 西北地区牧业结构调整战略
    6.7 第三产业调整战略
        6.7.1 西北地区第三产业构成分析
        6.7.2 西北地区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战略
    6.8 西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目标
        6.8.1 农业结构调整依据的标准
        6.8.2 农业结构需求目标
    6.9 小结
第七章 退耕还林还草与结构调整的技术体系研究
    7.1 退耕还林还草的保障技术体系
    7.2 农业结构调整的农业科技体系建设
        7.2.1 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概述
        7.2.2 农业科技体系建设
    7.3 农业市场体系建设
    7.4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技术体系
    7.5 农业与农村教育体系建设
    7.6 农业综合体系建设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8.1 结论
    8.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试论内蒙古经济建设方针和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前自治区对经济建设方针的探索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自治区对经济建设方针的确立和调整
三、内蒙古经济建设方针确立以来取得的成就
四、内蒙古经济建设方针探索的重要意义和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

四、种树种草与农村牧区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初期内蒙古自治区“新苏鲁克”责任制述论 ——以伊克昭盟为例[D]. 乌云塔娜. 天津大学, 2015(03)
  • [2]“老报道”把我的激情拉回了“从前”[J]. 田聪明. 中国记者, 2014(08)
  • [3]寻找毛乌素——绿色乌审启示录[J]. 肖亦农. 中国作家, 2012(12)
  • [4]西部高地——鄂尔多斯发展报告(节选)[J]. 李锦华,韩广臻. 中国作家, 2009(12)
  • [5]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实践及对策研究[D]. 李彦. 中央民族大学, 2005(04)
  • [6]农村扶贫开发的反思与对策[J]. 张廷武. 前沿, 2003(10)
  • [7]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与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D]. 杨世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01)
  • [8]种树种草与农村牧区发展[J]. 李日胜. 内蒙古林业, 2002(01)
  • [9]试论内蒙古经济建设方针和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对策[J]. 王德胜.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2)
  • [1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种草和建设草原的指示(摘录)[J]. 中国草业协会. 草业科学, 1992(04)

标签:;  ;  ;  ;  ;  

植树种草与农村牧区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