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无线通信传输分集技术研究

宽带无线通信传输分集技术研究

一、宽带无线通信中发射分集技术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梓铭[1](2020)在《宽带数据电台物理层波形的设计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需要能够在复杂战场环境下高速率、高可靠性通信的宽带数据电台以实现侦察系统、指挥系统和火力打击系统的无缝连接。本文在地空通信的通信环境下对宽带数据电台的物理层波形进行设计与研究。针对军事通信中隐蔽通信的需求,本文研究并设计了低速率扩频波形。本文首先研究了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给出了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系统框图和信号表达式,并对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做出说明。接着,本文对宽带数据电台中的信道编码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了Turbo码和Turbo乘积码的编译码原理,给出了Turbo码和Turbo乘积码的编译码流程。之后,本文对低信噪比环境下的载波同步算法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粗同步中的平均周期图法和细同步中的最大均方解扩软输出算法,给出了低速率扩频波形的载波同步方案。最后,本文对低速率扩频波形的帧结构进行设计,共设计不同扩频因子的两套编码方案,并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进行性能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低速率扩频波型在低于背景噪声15到25d B的条件下性能良好,能够满足隐蔽通信的需要。针对高速率宽带通信的需求,本文研究并设计了宽带组网波形。本文首先研究了空频分组码正交频分复用系统,重点研究了空频分组码的编译码原理,给出了空频分组码的编译码流程。接着,本文对信道估计算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一种基于正交矩阵的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利用正交矩阵的特性将矩阵求逆运算转化为共轭转置操作,能够降低运算量。之后,本文对多天线系统中的定时同步算法进行了研究,在WY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ZC序列的改进算法,该算法通过优化WY算法的定时测度函数消除了WY算法定时测度曲线中的副峰,能够提高定时同步的准确率,仿真证明在三径信道下定时同步正确率为99%时,该算法相较WY算法有3d B的性能优势。再之后,本文对载波同步算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宽带组网波形的载波同步方案。最后,本文对宽带组网波形的帧结构进行了设计,共设计不同子载波数、不同调制指数和不同编码码率的多个方案,并在三径信道下对系统性能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宽带组网波形在三径信道下能够在Eb/N0小于6d B时误比特率达到1?10-6,本文设计的宽带组网波形性能良好,能够满足高速率宽带通信的需求。

于永澎[2](2019)在《高速铁路环境下MIMO-STBC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GS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高速铁路线路上,但随着铁路各项业务的增加,GSM-R作为窄带通信系统难以满足更多的列车通信信息服务,因此国际铁路联盟提出了高速铁路通信将采用铁路宽带移动通信系统(LTE-R)技术发展战略。LTE-R系统在网络架构、频点规划、网络吞吐量以及业务拓展等能力上都大大超越了 GSM-R系统,而MIMO技术作为LTE-R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可以利用多天线设计提升数据的传输能力,通过空间复用技术和空间分集技术为系统提供复用增益和分集增益。鉴于MIMO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信道容量与可靠性,本文尝试将MIMO技术引入高速铁路环境中,重点对STBC的编译码设计和误码性能进行研究,为高速铁路环境下MIMO技术的设计及参数配置提供了参考依据,具有很强的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调研国内外MIMO技术和空时编码技术发展历程、总结MIMO技术在铁路通信领域的研究基础之上,分析了无线信道特征与高速铁路环境下信道的传输特性,对Okumura-Hata模型、COST-207模型、WINNER Ⅱ模型三种常用的高速铁路信道模型进行对比,并重点研究了WINNERⅡ信道模型及其建模方法。(2)通过对高速铁路环境下MIMO系统模型的研究,推导出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 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对不同天线设计的系统进行信道容量仿真,针对最大比合并、等增益合并、选择合并三种分集合并技术,通过仿真对比选出性能最好的方案。(3)对D2a场景下的STBC编译码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由于STBC的设计主要针对于发射端,因此在接收端选择性能更优的最大比合并作为MIMO系统的接收分集,从而提升了 STBC的误码性能,使得MIMO系统在降低了接收复杂度的同时又能够获得更多的分集增益。(4)以WINNER D2a信道作为高速铁路信道模拟器,对STBC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的误码性能进行测试,并通过带通滤波器生成宽带和窄带干扰信号,测试了 STBC的抗干扰性能。从测试结果可知,采用STBC技术的MIMO系统可利用发射分集和接收分集来提供可靠高效的数据传输,对高速列车的变速运行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有效对抗多径效应引起的深度衰落。

陈华宇[3](2019)在《LTE-A&Beyond MIMO信号分析以及大规模MIMO专网的信号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无线通信中广泛应用的4G采用LTE-A中的OFDM技术,但是OFDM信号有较大的频谱泄漏,导致OFDM系统对频率偏移敏感。3GPP会议提出很多解决频谱泄漏问题的多载波技术,这些多载波技术作为5G候选新波形包括:通用滤波多载波UFMC(Universal Filtered Multicarrier)、滤波器组的正交频分复用FB-OFDM(Filter Bank OFDM)和滤波的正交频分复用F-OFDM(Filtered OFDM)等。5G无线传输技术中采用大规模MIMO技术,随着5G技术日臻成熟,基于大规模MIMO的无线通信专网应用也就成为新的研究需求。然而专网的基站覆盖范围要求远大于5G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因此需要对相应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LTE-A&Beyond MIMO信号分析实现,主要包括LTE-A下行链路MIMO信号分析实现、下行链路5G候选新波形MIMO信号分析实现、LTE-A&Beyond MIMO信号分析用户图形界面实现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本文设计了LTE-A下行链路MIMO信号分析的实现框架和下行链路5G新波形信号分析的实现框架,指出这些信号实现框架中的系统参数,详细阐述5G候选多载波传输技术的程序实现,给出MIMO信号分析的仿真结果。然后详细说明用户图形界面的设计实现,从图形界面布局设计、初始化参数和初始程序实现、开始测试按钮程序实现、仿真结果界面显示功能程序实现几个方面展开说明,最后给出图形界面仿真结果。另一个方向是基于大规模MIMO专网的宽带信号设计和导频设计。本文给出大规模MIMO的无线通信专网的技术指标以及研究需求分析,指明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专网中宽带信号设计和大规模导频设计,然后根据OFDM系统信号设计准则提出宽带信号的实现方案——基于MIMO-GMC OFDM宽带信号实现,并且详细阐明实现原理,给出程序实现时所用的快速实现算法,给出MIMO-GMC 100MHz带宽OFDM信号分析仿真结果;最后基于3GPP NR标准进行32发射天线的导频设计和实现,给出仿真的32路发送信号的信号分析结果。

胡彬[4](2014)在《MIMO应用中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是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同时采用多副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多输入多输出是相对于传统的单输入单输出无线通信系统提出的,下一代无线通信标准已将其作为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在空间中多条独立衰落传输信道的构建,MIMO技术可以极大地提升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文主要研究MIMO技术应用中的若干关键技术。根据MIMO理论的物理模型,本文借助信息论和矩阵论知识推导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公式。根据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是否经历所有信道状态,分析了MIMO的遍历容量和中断容量,并给出仿真分析。文章中还从天线相关系数、莱斯因子、发端功率分配算法等方面分析其对MIMO信道容量的影响。天线问题业已成为影响MIMO技术在移动通信中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多天线技术主要包括分集接收和智能天线等,且发展都比较成熟。MIMO多天线技术与传统多天线技术存在较大不同,前者主要利用多天线构建多条独立瑞利衰落信道(IRFC),并不强调天线阵的作用。本文在研究波束赋形原理的基础上,对MIMO技术和智能天线技术作了比较研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作了讨论分析。另外,本文还研究了TD-SCDMA基站天线向TD-LTE基站天线演进的可行方案,并着重分析了双流波束赋形原理。通过将MIMO技术和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进行结合应用,既可以克服宽带无线通信中的频率选择性衰落带来的码间串扰(ISI),又能利用MIMO技术来提升通信系统的容量性能。文章中研究了OFDM的基本原理,给出其调制和解调方法,并用数学方法推导了MIMO-OFDM的信道容量公式。本文最后研究了空时编码在OFDM中的应用,并进行了性能分析和仿真。

李靖[5](2009)在《无线协作通信中的协作方案和资源优化分配研究》文中指出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能抵抗无线信道中多径衰落的影响,在提高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和可靠性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由于功率、体积或硬件复杂度等限制,在无线终端实现多天线较为困难。近年来,一种基于用户间协作和中继协作等方式的协作分集技术应运而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基本原理是:在多用户环境中,各单天线终端通过分布式传输和处理,共享彼此的天线和其它资源构成多天线发射机,形成虚拟的MIMO系统来获得空间分集增益。本论文针对协作分集领域中的协作方案设计和资源优化分配策略展开研究,提出了特定场景下的解决方案,并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论文的主要工作概括如下:1.在协作方案设计方面针对传统两用户协作方案要求用户在正交子信道上进行中继传输,导致系统频谱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分别提出了单天线和多天线目的端场景下结合分布式空时编码(DSTC)和分布式预编码(DP)空时预处理技术的增强型协作方案。在单天线目的端场景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放大转发的分布式空时码(AF–DSTC)协作方案。该方案利用空时分组码的正交特性,使协作用户在共享的信道资源上进行中继,从而提高了传统AF协作方案的频谱效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在高信噪比条件下可获得完全分集增益。2)提出了一种基于译码转发的分布式空时码(DF–DSTC)协作方案,该方案的思想与AF–DSTC相同。推导了系统中断概率性能的上下界以及采用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星座调制时系统误比特率性能的闭式解,从理论上证明了所提方案在高信噪比条件下能获得二阶分集增益。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在多天线目的端场景下,1)对单天线目的端场景下的DF-DSTC协作方案进行了研究扩展。假定存在一个协作传输发起者,新的DF-DSTC协作方案规定:当两用户均译码失败时,协作发起者可以重传自己的信息,从而保证其性能不劣于直接传输。当用户采用多进制相移键控(MPSK)星座调制且目的端配置m(m≥1)副天线时,推导并分析了系统误比特率性能的上界和下界。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2)提出了一种基于译码转发的分布式预编码(DF–DP)协作方案。该方案利用目的端的多天线特性,将中继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后在共享的信道资源上发送,从而同时提高了传统DF协作方案的频谱效率和可靠性。将虚拟的两输入多输出信道在矢量空间分解为两个正交子信道,提出了一种系统误码率最小准则下的预编码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在低反馈条件下能显着提高系统误码率性能。2.在资源优化分配方面主要针对协作伙伴选择和功率分配展开研究,提出了在特定场景下“何时协作”、“与谁协作”和“如何分配功率”的解决方案。1)提出了固定式中继和选择式中继正交调制协作方案中的最优功率分配和伙伴选择方法。根据用户间信道和上行信道的统计特性及可调功率分配因子,分别推导了两种协作方案下系统误码率性能的闭式解,并以误码率最小作为准则,提出了功率优化分配(OPA)方法来对本地和中继信号的发送功率进行自适应调整。将伙伴选择与OPA方法联合考虑时,确定了不同协作增益下的伙伴位置,并提出一种简单的次优伙伴选择方法,即最优伙伴位置应从源侧距离源和目的端的中点最近。仿真结果表明,与未优化的方法相比,所提资源优化方法能显着降低误码率,提高协作增益,且可用来简化实际的伙伴选择过程。2)提出了旋转编码协作方案中的一种功率优化分配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Chernoff界推导了端到端系统误符号率(SER)的上界,然后在总功率一定的条件下,以最小化SER上界为目标,根据平均信道增益来计算源和中继间的功率分配因子。最后将功率分配信息通过反馈信道发送给协作用户,从而实现了功率的自适应分配,提高了系统的资源利用率。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此外,还比较了不同伙伴选择方法对旋转编码方案性能的影响。

朱江章[6](2007)在《MIMO宽带无线通信中的空时信号处理与信道估计研究》文中认为空时编码以其卓越的抗信道衰落性能而成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研究在频率和时间选择性信道中充分利用空时编码优势,以实现系统最大分集增益和高频带利用率,对下一代移动通信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论文研究多输入多输出(MIMO)宽带无线通信中的空时信号处理与信道估计技术,得到如下主要结果;第一,研究了适用于时变Doppler快衰落信道的全分集空频分组编码。基于时变信道Doppler基扩展模型和时频对偶特性,将非线性时变Doppler快衰落信道进行线性化变换处理,提出了时变Doppler衰落信道下的两种全分集空频编码方式,两种空频编码均实现了包括Doppler分集在内的系统全分集增益,适用于快衰落信道。其中第一种编码方式利用现有的线性空时码直接进行全分集级联空频循环编码,可有效对抗信道Doppler衰落,虽编码效率低于1,但实现起来相当简单;第二种编码方式利用矩阵分块方法对正交频分复用(OFDM)子载频分块,并按块进行空频复正交编码设计,实现了一般性MIMO系统中的空频多普勒OFDM编码,其相干解码误差只取决于子信道或信道块内相邻子载频间频率响应误差的大小,大大减少了时变Doppler衰落的影响,且在不增加系统传输冗余度的前提下有效地实现了系统全分集增益,有更高的频带利用率。对两种空频编码进行的性能仿真试验表明,它们均有很好的抗Doppler衰落性能。第二,基于信号星座尺寸大小及信道脉冲响应长度,对输入数据序列按单载波传输系统内在的最大分集特性进行分组,提出了基于信号星座的单载波全分集空时编码。该编码以单载波传输方式,将信道均衡与信号判决估计分开分别在时域和频域内进行,使OFDM系统中的IDFT变换和DFT变换只在通信系统某一端出现,大大简化了移动设备的硬件要求,具有同OFDM等效的低处理复杂度,同时消除或减弱了OFDM系统中固有的高峰均值比和易受频率偏移影响的缺点,且无需传统全分集空时编码的前端线性冗余预编码处理,可显着降低计算复杂度,有更高的系统频带利用率。第三,研究了适用于MIMO时变快衰落信道的单载波差分空频编码。基于空频复正交编码基方阵的概念,并利用其与复正交编码非方阵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一种适用于任意天线阵列下的时变快衰落信道单载波单分组差分空频编码。该编解码无需进行信道状态信息估计,且其编码传输只需经历一个分组传输周期而与发射天线数无关,大大减少了信道时变特性对差分编码传输的影响,能稳健可靠地实现高速率数据传输。最后,利用信息论中信息熵的观点及系统容量最小值最大定理,基于时变信道Doppler基扩展模型,提出了MIMO时变Doppler衰落信道下的最佳导频辅助序列设计准则及方案。该方案将信道估计参数与时不变Doppler基联系起来,实现了MIMO系统容量最小值最大意义上的最佳导频辅助信道估计性能,可明显降低信道估计计算复杂度,具有更低的系统误码率。此外,提出了一种基于导频空频复正交分组编码的空时频联合信道估计算法。利用空频复正交编码方式对已知的导频符号序列进行分组传输,在接收端由逆空频解码直接估算出各子信道频率响应状态信息,基于信道自相关矩阵的时频分解定理进行维纳滤波插值处理,最后形成空时频联合信道估计。这种算法无需进行传统MIMO分集信道估计的高阶矩阵求逆运算,明显降低了系统计算复杂度,且充分利用了信道时频自相关特性,有更稳健的信道估计性能。

余婷婷[7](2006)在《无线通信中的空时分组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空时编码技术是近几年来在通信领域新兴的研究方向,它是一种基于多天线发送和接收(MIMO)系统的信道编码技术。它不仅可以实现高频谱效率的无线传输,而且具有很强的抗多径衰落能力,从而能够全面提高衰落信道的通信质量和通信系统容量。 目前提出的空时编码主要有分层空时编码、空时网格编码和空时分组编码。其中,空时分组编码是将编码、调制和发射分集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兴技术,它是改善无线通信性能、提高带限系统数据速率的一种理想的选择。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空时分组码在性能上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其编码和解码方法都比较简单,因此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可应用在802.16d宽带无线接入协议的OFDM物理层中。 本论文详细研究了空时分组码特别是正交空时分组码的编解码算法,正交空时分组码是3G及后3G宽带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能克服无线信道的多径衰落,它的优点是编译码简单,且可得到满分集增益。此外,文中还研究了IEEE 802.16d协议中推荐的空时分组编码方案,将802.16d的频率选择性慢衰落信道中OFDM和空时分组码相结合。由于实际无线信道是多径衰落信道,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系统性能,本文对协议中的空时编码方案进行改进,提出将协议中所提出的单接收机两天线发送分集的情况扩展到多发多收的情况。在多发多收的情况下,本文根据实际需要构造合适的正交空时分组码,并采用最大似然算法进行检测。通过仿真,对各种情况进行比较,表明了改进方案的优势。

梁锡林[8](2006)在《宽带无线通信中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未来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对频谱利用率、数据传输率以及传输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MIMO(多输入多输出)、OFDM(正交频分复用)和LDPC(低密度奇偶检验)码作为高速数据传输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三种关键技术,受到了宽带无线通信研究领域的广泛重视。本文在简单介绍宽带无线通信的发展、应用和其中一些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给出了几种适用于OFDM调制的高速FFT处理器算法,通过对算法比较和优化,提出了一种适用于OFDM调制的高速、低复杂度的多模式FFT处理器的设计和FPGA实现方案;结合OFDM调制和空时码技术,对OFDM系统中的空时分组码和空时格码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给出了不同信道条件下的性能仿真和比较;最后针对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对高可靠性和高速率数据传输的要求,介绍了一种基于LDPC编码的MIMO-OFDM系统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合空时检测和LDPC译码的联合迭代检测译码算法,并给出了在不同信道条件下的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译码方案对系统的性能有明显改善。

刘勤[9](2005)在《多用户空时编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不仅需要更多的频率资源,同时要求能够在有限的频率资源中尽可能高的提高它的利用率。空时编码(STC:Space Time Coding)技术作为近年来提出的一种调制方式,在物理底层上就为满足这种需求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空时编码技术在近年来倍受人们的关注,不仅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中采纳了空时编码,在其它的一些无线通信系统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了空时编码的一些关键技术,讨论了它在多共道用户环境中的一些应用方式和处理方法,其主要的内容和创新点如下: 1.提出空时分组编码系统分步比较干扰抵消方法和分步迭代干扰抵消算法 在对传统的两共道用户空时分组编码系统两步干扰抵消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多共道用户的分步比较干扰抵消算法和分步迭代干扰抵消算法。分步比较算法是对两步干扰抵消方法的拓展和延伸,实现了大于两个共道用户的系统的干扰抵消任务。分步迭代干扰抵消算法利用多次迭代计算获得最终结果,在保持分步比较算法性能的基础上能够较大的降低接收端的计算复杂度和工作量。 2.提出非对称结构的多共道用户空时分组编码系统和相应的解码方法 针对存在多个共道用户的空时分组编码系统,提出了多用户非对称性的系统结构和相应的干扰抵消与解码方法。非对称结构包括在发射端的各个具有发射功率不等、调制方式不同和码元传输速率不等。利用新的结构形成系统并且按照相应的固有最佳解码顺序进行解码工作,能够在保持良好的性能基础上避免其它干扰抵消算法中的冗余计算,进一步降低了处理端解码的运算工作量。同时也给出了一种实现简单的支持系统收发两端进行非对称结构设定与沟通的帧结构设计方案。 3.研究空时分组编码用户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和应用 在传统的插入正交导引序列进行MIMO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空时分组编码结构形成的发射信号矩阵本身具有的正交特性,提出了插入导引发射信号矩阵的信道估计方法。和插入正交导引序列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具有相同的性能,展宽了导引序列的限定范围,更加符合空时分组编码结构的特点,从发射端的实现上也更加容易操作。针对变化信道环境,提出了利用插入导引信号矩阵进行动态信道估计的方法,并对最小梯度下降(LMS)自适应信道估计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使其能够更快速的收敛。最后将提出的几种信道估计方法应用在多共道用户的空时分组编码系统中,并根据多用户情况的特殊性,设定了此时

童军[10](2004)在《宽带无线通信中的MIMO-OFDM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未来无线通信系统应能在时间-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以低成本提供可靠的高速数据传输服务。多入多出(MIMO)技术作为近年来无线通信传输技术研究中最大的突破之一,利用信道多径效应,能够极大改善无线通信的频谱效率和通信可靠性,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同时,1960年代提出的多载波调制技术(OFDM技术),由于能够显着简化系统接收机的设计并具有优越的频谱效率,最近也获得了极大的关注。二者的结合即MIMO-OFDM系统以被认为是未来移动通信系统(B3G/4G)最有可能选用的技术方案并开始被标准化系统采纳。然而,为在实际系统中获得优异的性能改善,一方面必须对MIMO-OFDM系统特性作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也必须研究和开发更为有效的信号处理算法。面向这一目标,针对MIMO-OFDM系统,本文主要:1)研究了宽带MIMO双选择衰落信道特性、重要参数、建模和计算机仿真方法;2)分析了MIMO-OFDM系统中子载波数和循环前缀等重要参数对通信速率和服务质量(QoS)的影响及折中的MIMO-OFDM系统参数设计方法;针对更广泛的MIMO无线信道,分析了MIMO-OFDM系统的容量;3)研究了发射分集MIMO-OFDM系统的发射接收方案,重点讨论了空频编码(SFC)和空时分组编码(STBC)在MIMO-OFDM系统中的应用及分组分层方案在MIMO-OFDM系统中的应用,通过计算机仿真探索了系统配置和信道特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4)设计了适用于MIMO-OFDM系统的基于插值的导频符号辅助的信道估计算法,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MIMO-OFDM系统的自适应信道估计方案,包括其参考导频图案及LMS和RLS自适应信道追踪算法。本文关于MIMO-OFDM的研究工作可为改善无线通信系统的信息传输速率及提高其可靠性提供参考。

二、宽带无线通信中发射分集技术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宽带无线通信中发射分集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宽带数据电台物理层波形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第二章 低速率扩频波形关键技术
    2.1 直接序列扩频
        2.1.1 直接序列扩频基本原理
        2.1.2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特点
    2.2 信道编码
        2.2.1 Turbo码编译码原理
        2.2.2 TPC码编译码原理
    2.3 载波同步算法
        2.3.2 粗同步算法
        2.3.3 细同步算法
第三章 低速率扩频波形帧结构设计与性能仿真
    3.1 低速率扩频波形系统模型
        3.1.1 Turbo码方案系统模型
        3.1.2 RS码级联TPC码方案系统模型
    3.2 Turbo码方案帧结构设计与性能仿真
        3.2.1 64倍扩频Turbo码方案
        3.2.2 128倍扩频Turbo码方案
        3.2.3 256倍扩频Turbo码方案
        3.2.4 384倍扩频Turbo码方案
    3.3 RS码级联TPC码方案帧结构设计与性能仿真
        3.3.1 64倍扩频RS+TPC编码方案
        3.3.2 128倍扩频RS+TPC编码方案
        3.3.3 192倍扩频RS+TPC编码方案
        3.3.4 384倍扩频RS+TPC编码方案
第四章 宽带组网波形关键技术
    4.1 SFBC-OFDM基本原理
        4.1.1 OFDM基本原理
        4.1.2 SFBC基本原理
        4.1.3 信道估计
    4.2 定时同步
        4.2.1 WY算法
        4.2.2 改进算法
    4.3 载波同步
第五章 宽带组网波形帧结构设计与性能仿真
    5.1 宽带组网波形系统模型
    5.2 512子载波SFBC-OFDM方案
        5.2.1 1/3码率Turbo码BPSK星座映射方案
        5.2.2 1/2码率Turbo码BPSK星座映射方案
        5.2.3 1/2码率Turbo码QPSK星座映射方案
    5.3 1024子载波SFBC-OFDM方案
        5.3.1 帧结构设计
        5.3.2 性能仿真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高速铁路环境下MIMO-STBC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MIMO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2.2 空时编码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2.3 MIMO技术在铁路中的应用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高速铁路环境下的信道建模
    2.1 无线信道特征
        2.1.1 大尺度衰落特性
        2.1.2 小尺度衰落特性
    2.2 高速铁路环境下信道传输特性
    2.3 传统信道模型
        2.3.1 Okumura-Hata信道模型
        2.3.2 COST-207信道模型
    2.4 WINNER Ⅱ信道模型
        2.4.1 WINNER Ⅱ信道模型简介
        2.4.2 WINNER Ⅱ信道模型建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IMO系统性能分析及合并技术的选择
    3.1 MIMO系统模型与信道容量对比
        3.1.1 MIMO系统模型
        3.1.2 MIMO信道容量对比
        3.1.3 高铁下的MIMO信道容量仿真
    3.2 MIMO传输技术
        3.2.1 空间复用技术
        3.2.2 空间分集技术
    3.3 分集合并技术的选择
        3.3.1 常见的分集合并方法
        3.3.2 性能仿真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铁路环境下STBC技术设计方案
    4.1 WINNER D2a信道模型在高速铁路环境下的适用性
    4.2 Alamouti空时编码
        4.2.1 Alamouti发射分集方案
        4.2.2 合并方案和最大似然译码
        4.2.3 多接收天线方案
    4.3 D2a场景下STBC技术设计方案
        4.3.1 接收分集设计方案
        4.3.2 程序设计方案及仿真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速铁路环境下STBC技术测试及分析
    5.1 不同参数配置性能分析
        5.1.1 参数配置
        5.1.2 性能测试
    5.2 抗干扰性能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LTE-A&Beyond MIMO信号分析以及大规模MIMO专网的信号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本文主要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LTE-A&Beyond MIMO信号分析基础
    2.1 LTE-A下行链路MIMO信号
        2.1.1 LTE-A信号帧结构和时频资源网格
        2.1.2 信号带宽分配
        2.1.3 物理信号
        2.1.4 CP-OFDM技术
    2.2 5G下行链路MIMO信号
        2.2.1 5G信号帧结构
        2.2.2 物理信号
    2.3 5G候选新波形
    2.4 MIMO技术
    2.5 LTE-A&Beyond MIMO信号分析的测试需求
    2.6 LTE-A&Beyond MIMO信号测量指标
        2.6.1 资源元素的发射功率
        2.6.2 误差矢量幅度
        2.6.3 邻道泄漏比
        2.6.4 频率偏移
        2.6.5 定时同步误差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LTE-A&Beyond MIMO信号分析实现
    3.1 LTE-A下行链路MIMO信号分析
        3.1.1 LTE-A下行链路MIMO信号分析实现
        3.1.2 LTE-A下行链路MIMO信号分析系统参数
        3.1.3 LTE-A下行链路MIMO信号分析结果
    3.2 5G新波形信号分析
        3.2.1 下行链路5G新波形MIMO信号分析实现
        3.2.2 下行链路5G新波形MIMO信号分析系统参数
        3.2.3 下行链路5G新波形MIMO信号分析结果
    3.3 LTE-A&Beyond MIMO信号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LTE-A&Beyond MIMO信号分析用户图形界面实现
    4.1 用户图形界面布局设计
    4.2 用户图形界面初始化
        4.2.1 GUI支持的系统参数
        4.2.2 GUI初始程序编写
    4.3 开始测试按钮回调函数中程序编写
    4.4 仿真结果GUI显示程序编写
    4.5 信号分析用户图形界面结果
        4.5.1 发射模式2 GUI结果
        4.5.2 发射模式3 GUI结果
        4.5.3 发射模式7 GUI结果
        4.5.4 发射模式8 GUI结果
        4.5.5 发射模式9 GUI结果
        4.5.6 发射模式10 GUI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规模MIMO专网的信号设计
    5.1 大规模MIMO专网信号的研究需求分析
    5.2 OFDM信号设计
    5.3 基于大规模MIMO-GMC宽带OFDM信号实现
        5.3.1 GMC合成与分析系统
        5.3.2 大规模MIMO-GMC宽带OFDM信号的快速实现
        5.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5.4 下行链路大规模MIMO导频设计及实现
        5.4.1 下行链路大规模MIMO导频设计
        5.4.2 下行链路大规模MIMO信号实现
        5.4.3 仿真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论文的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的工作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MIMO应用中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MIMO 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章节结构
第二章 MIMO 理论的基本原理
    2.1 无线信道的一般模型
        2.1.1 大尺度传播模型
        2.1.2 小尺度传播模型
    2.2 MIMO 信道模型
        2.2.1 MIMO 系统物理模型
        2.2.2 MIMO 信道模型的演变
    2.3 MIMO 信道建模
        2.3.1 基于统计数据的非物理 MIMO 信道模型及其典型
        2.3.2 基于传输参数的物理 MIMO 信道模型及其典型
    2.4 MIMO 应用技术分类
        2.4.1 空间分集技术
        2.4.2 空间复用技术
        2.4.3 波束赋形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IMO 信道容量分析
    3.1 香农公式的应用原理
        3.1.1 香农公式的定义
        3.1.2 香农公式的应用
        3.1.3 两种香农效率的讨论
    3.2 MIMO 信道容量分析
        3.2.1 MIMO 信道容量公式的推导过程
        3.2.2 几种特殊情形的容量
        3.2.3 信道的各态历经容量及中断容量
    3.3 影响 MIMO 信道容量的因素
        3.3.1 天线相关性影响
        3.3.2 莱斯因子影响
        3.3.3 发端功率分配算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IMO 中多天线技术的应用
    4.1 多天线技术分类
    4.2 智能天线的基本原理
        4.2.1 智能天线的基本结构
        4.2.2 智能天线的波束赋形原理
        4.2.3 多波束波束赋形
        4.2.4 多波束波束赋形仿真分析
    4.3 MIMO 中的多天线问题
    4.4 MIMO 多天线与智能天线的结合研究
        4.4.1 MIMO 中的波束赋形研究
        4.4.2 下一代无线通信天线设计中智能天线与 MIMO 的结合方案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宽带无线通信中的 MIMO 应用分析
    5.1 OFDM 技术的基本原理
        5.1.1 技术思想
        5.1.2 OFDM 调制和解调原理
        5.1.3 OFDM 子载波频率间隔的选取
    5.2 MIMO-OFDM 应用分析
        5.2.1 MIMO-OFDM 基带模型
        5.2.2 MIMO-OFDM 系统容量分析
    5.3 空时编码在 OFDM 中的应用
        5.3.1 空时编码的基本原理
        5.3.2 空时编码性能分析
        5.3.3 STC 与 OFDM 的结合应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5)无线协作通信中的协作方案和资源优化分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协作分集的历史和发展概况
    1.3 研究现状分析及问题
    1.4 论文的主要贡献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协作分集技术基础
    2.1 引言
    2.2 无线信道模型及基本特性
        2.2.1 无线信道传播模型
        2.2.2 无线信道的主要参数
        2.2.3 多径信道的统计分析
    2.3 分集技术的基本原理
        2.3.1 常见的分集技术
        2.3.2 分集合并方式
    2.4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
        2.4.1 MIMO系统模型
        2.4.2 MIMO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2.5 协作分集技术原理
        2.5.1 协作分集系统模型
        2.5.2 基于AF/DF的基本型协作方案
        2.5.3 结合信道编码的增强型协作方案
        2.5.4 不同协作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2.5.5 结合其它先进技术的增强型协作方案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结合空时预处理的增强型协作方案(I)
    3.1 引言
    3.2 基于DSTC的协作方案
        3.2.1 系统模型
        3.2.2 多用户接入方式
        3.2.3 性能分析
        3.2.4 DSTC协作方案的问题
    3.3 采用单天线目的端的AF-DSTC协作方案
        3.3.1 系统模型
        3.3.2 基带信号处理模型
        3.3.3 系统性能分析
        3.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3.4 采用单天线目的端的DF-DSTC协作方案
        3.4.1 系统模型
        3.4.2 基带信号处理模型
        3.4.3 系统性能分析
        3.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合空时预处理的增强型协作方案(II)
    4.1 引言
    4.2 采用多天线目的端的DF-DSTC协作方案
        4.2.1 系统模型
        4.2.2 基带信号处理模型
        4.2.3 系统性能分析
        4.2.4 分集阶数分析
        4.2.5 仿真结果与分析
    4.3 采用多天线目的端的DF-DP协作方案
        4.3.1 系统模型
        4.3.2 基带信号处理模型
        4.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无线协作网络中的资源优化分配
    5.1 引言
    5.2 协作网络中的伙伴选择
        5.2.1 协作时机的选择问题
        5.2.2 协作伙伴选择的实现方案
    5.3 固定式中继正交调制协作方案中的资源优化分配
        5.3.1 系统模型
        5.3.2 误比特率性能分析
        5.3.3 最优功率分配
        5.3.4 基于最优功率分配的伙伴选择
        5.3.5 仿真结果与分析
    5.4 选择式中继正交调制协作方案中的资源优化分配
        5.4.1 系统模型
        5.4.2 误比特率性能分析
        5.4.3 最优功率分配和伙伴选择
        5.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5.5 旋转编码协作方案中的资源优化分配
        5.5.1 系统模型
        5.5.2 误符号率分析
        5.5.3 功率优化分配
        5.5.4 仿真结果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今后的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语

(6)MIMO宽带无线通信中的空时信号处理与信道估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无线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1.2 下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及研究现状
        1.2.1 多天线技术理论及应用
        1.2.2 OFDM技术理论及应用
        1.2.3 信道估计技术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1.3.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2 主要工作和结果
    1.4 论文的篇章结构
第2章 MIMO无线信道建模及空时编码基本理论
    2.1 无线信道传输的基本特征及其统计表征模型
        2.1.1 无线信道传输的基本特征
        2.1.2 无线信道统计表征模型
    2.2 MIMO无线通信系统建模及MIMO系统容量分析
        2.2.1 MIMO无线通信系统建模
        2.2.2 MIMO系统容量分析
    2.3 空时编码及OFDM调制技术
        2.3.1 空时编码技术
        2.3.2 OFDM调制技术
    2.4 小结
第3章 时变多普勒信道空时信号处理及编码
    3.1 时变Doppler衰落信道传输特性分析
    3.2 时变Doppler衰落信道空频级联循环编码
        3.2.1 时变Doppler衰落信道BEM模型及其线性化变换处理
        3.2.2 时变Doppler衰落信道空频级联循环分组编码
        3.2.3 系统分集特性分析及编码设计准则
        3.2.4 空频级联循环编码
        3.2.5 仿真试验分析及结果
    3.3 时变Doppler衰落信道空频多普勒OFDM编码
        3.3.1 空频多普勒OFDM系统模型及编码
        3.3.2 基于矩阵分块方法的一般性MIMO空频多普勒OFDM编码
        3.3.3 SFDO-OFDM编码PEP性能分析及级联星座预编码矩阵设计
        3.3.4 仿真试验分析及结果
    3.4 小结
第4章 单载波传输频域均衡系统空时编码
    4.1 单载波传输频域均衡SC-FDE系统
        4.1.1 SC-FDE系统基本概述
        4.1.2 SC-FDE系统结构模型
    4.2 SC-FDE系统空时编码及其关键技术
    4.3 基于信号星座的低复杂度的单载波全分集空时分组编码
        4.3.1 MIMO单载波传输频域均衡系统模型
        4.3.2 单载波空时分组编码设计
        4.3.3 CBCS-STBC分集特性分析及编码设计准则
    4.4 CBSC-STBC传输分组编码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4.4.1 最小均方误差估计及迫零检测估计性能比较
        4.4.2 系统最大分集性能与计算复杂度间的最佳平衡处理分析
    4.5 仿真试验结果及比较分析
    4.6 小结
第5章 单载波单分组空频差分编码
    5.1 单载波单分组空频差分编码
    5.2 系统模型
    5.3 单载波单分组差分空频分组编码
        5.3.1 复正交空频分组编码基方阵设计
        5.3.2 单载波单分组差分空频分组编码
        5.3.3 单载波单分组差分空频分组解码
    5.4 成对错误条件概率及空频复正交差分编码设计准则
    5.5 仿真试验及结果分析
    5.6 小结
第6章 MIMO分集系统下的导频辅助信道估计
    6.1 信道估计误差对系统传输容量及其性能的影响
        6.1.1 信道估计误差对单输入单输出衰落信道传输性能的影响
        6.1.2 导频符号序列选择对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
    6.2 导频结构模型及导频辅助信道估计方法
    6.3 MIMO时变Doppler衰落信道下的导频辅助信道估计
        6.3.1 系统模型
        6.3.2 MIMO时变Doppler信道容量及信道估计
        6.3.3 MIMO时变Doppler信道导频辅助序列设计
        6.3.4 仿真试验及结果分析
    6.4 稳健的低复杂度的空时频联合信道估计算法
        6.4.1 信道统计特性及OFDM系统传输模型
        6.4.2 导频空频分块编码最小平方根信道估计
        6.4.3 基于信道时频统计相关特性的空时频联合MMSE信道估计
        6.4.4 仿真试验及结果分析
    6.5 小结
总结及展望
    全文总结
    不足之处及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拟发表的学术论文

(7)无线通信中的空时分组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空时编码技术的研究背景
    1.2 无线通信中空时编码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无线信道和分集技术
    2.1 无线信道
        2.1.1 无线信道的传输机制
        2.1.2 衰落信道的分类
        2.1.3 AWGN
    2.2 分集技术
        2.2.1 分集技术分类
        2.2.2 分集合并技术
        2.2.3 无线通信中的发射分集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IMO系统和空时编码技术简介
    3.1 MIMO系统
        3.1.1 MIMO系统原理及数学模型
        3.1.2 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
    3.2 空时编码概述
        3.2.1 分层空时码
        3.2.2 空时网格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正交设计的空时分组码研究
    4.1 Alamouti空时编码方案
        4.1.1 Alamouti空时编码器
        4.1.2 接收合并和最大似然译码
        4.1.3 Alamouti方案的性能
    4.2 正交空时分组码
        4.2.1 正交空时分组码(OSTBC)的系统模型
        4.2.2 正交空时分组码(OSTBC)的编码设计规则
        4.2.3 OSTBC的译码
    4.3 系统仿真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空时分组码在802.16d协议中的应用
    5.1 多天线的OFDM技术
        5.1.1 OFDM技术
        5.1.2 MIMO与OFDM的结合
    5.2 802.16d协议介绍
        5.2.1 协议的总体框架
        5.2.2 协议的物理层
        5.2.3 协议中的OFDM规范
    5.3 802.16d协议中的STC(空时编码)
        5.3.1 IEEE802.16d协议的STC方案
        5.3.2 STC在802.16d协议的OFDM系统中仿真及分析
    5.4 STC在多天线OFDM中的实现
    5.5 STC在802.16d的多天线OFDM系统中的性能仿真及分析
        5.5.1 STC多发单收的性能仿真
        5.5.2 STC多发多收的性能仿真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后续工作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宽带无线通信中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宽带无线通信发展与应用
    1.2 宽带无线通信研究现状
        1.2.1 MIMO-OFDM技术简介
        1.2.2 LDPC码技术简介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3.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3.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宽带无线通信原理及关键技术
    2.1 基于MIMO-OFDM宽带无线通信原理
        2.1.1 OFDM调制基本原理
        2.1.2 MIMO-OFDM系统基本原理
    2.2 宽带无线通信中关键技术
        2.2.1 信道编码和交织技术
        2.2.2 OFDM调制中的高速FFT/IFFT技术
        2.2.3 分集和空时编码技术
        2.2.4 同步和信道估计技术
        2.2.5 自适应及软件无线电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OFDM系统中高速FFT设计与实现
    3.1 FFT基本原理
    3.2 高速FFT算法的比较和选择
        3.2.1 N不等于2 的整数次幂的算法
        3.2.2 N等于2 的整数次幂的算法
    3.3 高速FFT处理器的FPGA实现
        3.3.1 电路实现的结构和原理
        3.3.2 蝶形运算模块设计
        3.3.3 存储器模块设计
        3.3.4 控制单元的设计
        3.3.5 数据的输入输出增益控制及数据浮动电路
    3.4 FFT的FPGA电路工作过程
    3.5 电路实现性能及资源评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宽带无线通信中空时编码OFDM技术
    4.1 多径时变信道及计算机仿真模型
    4.2 OFDM系统中的空时码原理
    4.3 OFDM系统中的空时码设计
        4.3.1 OFDM系统中的空时格码设计
        4.3.2 OFDM系统中的空时分组码设计
    4.4 OFDM系统中的空时码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LDPC码的MIMO-OFDM宽带无线通信系统
    5.1 LDPC码编译码基本原理
    5.2 基于LDPC码的MIMO-OFDM系统
    5.3 基于LDPC码的MIMO-OFDM系统联合迭代检测译码
        5.3.1 MIMO-OFDM的软判决检测
        5.3.2 LDPC码联合迭代检测译码
    5.4 仿真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9)多用户空时编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分集技术
        1.1.1 接收分集
        1.1.2 发射分集
    1.2 空时编码
    1.3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空时系统的信道模型与编码原理
    2.1 无线通信中的信道
        2.1.1 时延扩展与相关带宽
        2.1.2 多普勒频移与随机调频
        2.1.3 无线信道的数学模型
        2.1.4 无线信道的仿真实现
    2.2 适用于空时系统的多天线信道模型
        2.2.1 空时系统中的Raleigh模型
        2.2.2 改进的空时系统Raleigh模型
    2.3 MIMO系统的容量
    2.4 空时分组编码的基本原理
        2.4.1 Alamouti空时分组编码
        2.4.2 一般的空时分组编码
    2.5 空时分组编码的误码性能
    2.6 小结
第三章 多用户空时分组编码系统中的干扰抵消
    3.1 多共道用户空时分组编码系统中的干扰抵消
        3.1.1 应用在空时分组编码系统中的传统干扰抵消方法
        3.1.2 多用户的分步比较干扰抵消算法
        3.1.3 两用户及多用户的分步迭代干扰抵消算法
        3.1.4 干扰抵消算法的复杂度分析
        3.1.5 分步迭代干扰抵消算法的误码性能分析
        3.1.5 仿真结果
    3.2 非对称情况下的多用户干扰抵消
        3.2.1 发射功率不对称的情况
        3.2.2 调制方式不对称的情况
        3.2.3 码元速率不对称的情况
        3.2.4 混合多种方式的不对称结构与帧的组成结构
    3.3 小结
第四章 空时分组编码系统中的信道估计技术
    4.1 信道估计的基本概念
    4.2 空时分组编码系统中的信道估计
        4.2.1 正交导引序列信道估计算法
        4.2.2 插入空时分组编码导引矩阵的信道估计算法
        4.2.3 对变化信道状态信息的动态估计
        4.2.4 自适应信道估计算法
        4.2.5 仿真与性能分析
    4.3 多用户空时分组编码系统中的信道估计技术
        4.3.1 准静态信道环境中的信道估计
        4.3.2 变化信道环境中的信道估计
        4.3.3 仿真与性能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差分空时编码在带限信道情况和多用户环境的研究
    5.1 基本的差分空时编码结构
    5.2 适用于带限信道的差分空时编码
        5.2.1 改变分组相位变化的差分空时分组编码
        5.2.2 改变码元相位变化的差分空时编码
    5.3 差分空时编码结构的多用户系统
        5.3.1 同步的多用户差分空时编码系统分析
        5.3.2 非同步的多用户差分空时编码结构
    5.4 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10)宽带无线通信中的MIMO-OFDM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 言
    1.1 无线通信系统发展现状及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的技术需求
        1.1.1 无线通信系统发展概况
        1.1.2 第三代无线通信系统以后
    1.2 面向未来无线通信的物理层关键技术
        1.2.1 MIMO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1.2.2 OFDM技术特点及应用
        1.2.3 MIMO-OFDM技术特点及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及硕士论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宽带MIMO无线信道特征、建模和仿真
    2.1 宽带时变衰落信道的主要特性
        2.1.1 宽带SISO信道主要散射函数
        2.1.2 时延扩展(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
        2.1.3 多普勒扩展(时间选择性衰落信道)
    2.2 宽带MIMO系统信号模型及空间特性
        2.2.1 宽带MIMO系统信号模型
        2.2.2 宽带MIMO信道的主要特性
        2.2.2.1 视距分量及K因子
        2.2.2.2 功率延迟剖面
        2.2.2.3 空间相关性
        2.2.3 MIMO信道相关性分析
    2.3 宽带MIMO衰落信道建模及计算机仿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IMO-OFDM系统参数特性研究
    3.1 MIMO-OFDM技术简介及MIMO-OFDM系统信号模型
        3.1.1 MIMO-OFDM技术简介
        3.1.2 时变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的MIMO-OFDM系统信号模型
    3.2 时变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的MIMO-OFDM系统参数设计
    3.3 宽带MIMO-OFDM信道容量
        3.3.1 平坦衰落MIMO信道容量
        3.3.2 Ergodic和Outage容量
        3.3.3 MIMO-OFDM系统信道容量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发射分集MIMO-OFDM系统研究
    4.1 宽带无线通信中的MIMO-OFDM分集系统
        4.1.1 衰落信道中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分集技术简介
        4.1.2 发射分集MIMO无线通信技术研究现状
        4.1.3 发射分集MIMO-OFDM技术和系统模型
    4.2 空频编码MIMO-OFDM系统的性能分析
        4.2.1 MIMO-OFDM无线通信系统中空频编码的性能
        4.2.2 信道环境对空频编码系统性能的影响
    4.3 空时分组编码和空频分组编码MIMO-OFDM系统设计
        4.3.1 空时分组编码在发射分集MIMO-OFDM系统中的推广
        4.3.2 基于空时分组编码的发射分集MIMO-OFDM系统设计
        4.3.3 基于空频分组编码的发射分集MIMO-OFDM系统设计
    4.4 空频网格编码系统
    4.5 分组分层空频编码系统(Group Layed SFC)
    4.6 发射分集MIMO-OFDM系统性能仿真和分析
        4.6.1 编码设计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的仿真和分析
        4.6.2 时间频率双选择性衰落信道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的仿真和分析
        4.6.3 分组分层空频编码系统性能仿真和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导频符号辅助的MIMO-OFDM系统信道估计技术
    5.1 概述
    5.2 基于PSA的MIMO-OFDM系统信道估计技术
        5.2.1 基于导频符号辅助的MIMO-OFDM信道估计技术
        5.2.2 矩形导频图案时域插值MIMO-OFDM系统信道估计方案
        5.2.2.1 MIMO-OFDM矩形导频图案
        5.2.2.2 MIMO-OFDM信道估计方案
    5.3 基于参考导频符号辅助的MIMO-OFDM 时域自适应信道追踪技术
        5.3.1 新型空时频导频图案设计
        5.3.2 训练符号处的信道响应估计
        5.3.3 主多径分量选择(Significant Tap Catch)
        5.3.4 MIMO-OFDM系统时变信道的LMS算法自适应跟踪
        5.3.5 MIMO-OFDM系统时变信道的RLS算法自适应追踪
    5.4 时变MIMO-OFDM信道估计的计算机仿真
        5.4.1 不同运动速度下自适应信道估计算法性能比较
        5.4.2 参考导频点数及算法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4.3 主多径分量选择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4.4 三种方法的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本文的贡献
    6.2 下一步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 谢
个人简历

四、宽带无线通信中发射分集技术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宽带数据电台物理层波形的设计与研究[D]. 王梓铭.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2]高速铁路环境下MIMO-STBC技术的研究[D]. 于永澎. 大连交通大学, 2019(08)
  • [3]LTE-A&Beyond MIMO信号分析以及大规模MIMO专网的信号设计[D]. 陈华宇. 东南大学, 2019(06)
  • [4]MIMO应用中关键技术的研究[D]. 胡彬. 南京邮电大学, 2014(05)
  • [5]无线协作通信中的协作方案和资源优化分配研究[D]. 李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03)
  • [6]MIMO宽带无线通信中的空时信号处理与信道估计研究[D]. 朱江章. 湖南大学, 2007(06)
  • [7]无线通信中的空时分组码研究[D]. 余婷婷. 北京邮电大学, 2006(11)
  • [8]宽带无线通信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 梁锡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6(02)
  • [9]多用户空时编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刘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5(04)
  • [10]宽带无线通信中的MIMO-OFDM技术研究[D]. 童军. 电子科技大学, 2004(01)

标签:;  ;  ;  ;  ;  

宽带无线通信传输分集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