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曲线与方程的教学策略

论曲线与方程的教学策略

一、谈曲线和方程教学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王兴玉[1](2021)在《高中数学美育教育的现状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罗英[2](2021)在《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核心素养的发布,深度学习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深度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自我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对新知进行积极主动、批判性建构,并在解决复杂问题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的学习,与新课程改革目标一致。因此,深度学习是落实课改、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论文基于深度学习对高中数学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为教师开展深度学习教学实践提供参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促成核心素养的落地。本文利用文献法从个人情感、学习策略、学习结果三个维度设计高中生深度学习调查问卷,并在一所重点中学随机抽取392名高中生实施现状调查。采用Excel和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再结合平时的课堂观察发现高中生深度学习水平不均衡,存在以下问题:(1)大部分学生存在内部动机,但持续时间短;(2)不擅长知识的反思与总结;(3)轻视课堂学习,师生交流互动少。结合调查结果和深度学习相关文献研究,本文参照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将深度学习分为教学准备、状态激活、深度加工、评价反思四个阶段,在各个阶段提出对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准备阶段,设置单元教学目标、整合教材、预评估最近发展区;在状态激活阶段,营造主动学习氛围、创设深度教学情境;在深度加工阶段,实施有限教导、善用思维导图、借助信息技术;在评价反思阶段,完善评价体系、注重深度反思。最后,以指数函数、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为例,按照提出的深度学习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详细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供广大研究者参考。

陈君[3](2021)在《高中数学“深度教学”案例研究 ——以“圆锥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为例》文中认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原来的“三维目标”转化为“核心素养”,提出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关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深度学习的目标就是注重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养成和对知识的完整建构,继而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虽然新课程改革已进行多年,但是“浅层次”和“断层式”的教学现象依然存在,教师如何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高阶思维能力成为了教育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此,对圆锥曲线简单几何性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和实验。本文通过对圆锥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知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深入分析,设计深度学习的教学过程,为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学提供参考。过程如下:(1)通过文献分析法研究国内外对深度学习的观点,理清研究的脉络,对深度学习概念、特征进行界定。(2)通过问卷测试了解高二学生圆锥曲线简单几何性质学习情况,发现高中生核心素养缺失等问题;接着对一线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教师对深度学习的理解情况与教学建议。(3)借助测试,找出学生在圆锥曲线简单几何性质学习中存在问题,结合教师访谈分析成因,提出建议。(4)结合建议,以DELC路线为指导设计深度教学流程;(5)对高二某班进行教学实践,借助案例分析法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学生在教学实验前存在的问题有:(1)大部分学生在圆锥曲线简单几何性质简单应用中SOLO分类水平单一与多元水平占比大约为50%,体现为缺乏完整的知识网络;(2)大部分学生在综合提升中关联水平只占到35%左右,SOLO分类水平在二、三水平人数不高,原因是缺乏批判性思维,不善于转变思维;(3)大部分学生在拓展延伸中关联或抽象拓展水平占比不超过30%,SOLO分类水平普遍较低,具体表现为学生缺乏在复杂情景中迁移应用知识能力;(4)在不同层次的问题里,随着问题层次升高,学生在深度学习的思维水平人数变少,浅层学习的思维水平人数变多。学生没有明确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消极,不善于合作与交流是主导原因。2.学生在教学实验后得出结论:(1)学生的圆锥曲线简单几何性质思维水平在各维度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学生在双曲线或抛物线的拓展延伸中思维从多元结构水平上升1个水平到关联结构水平的人数较多,大约占了测试人数的40%。学生总体上SOLO分类思维水平发展较好,思维方式和思维灵活性逐渐提高,证明了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的有效性;(2)学生的思维水平虽然在不停地训练下有所提升,但是思维提升缓慢。能在短时间内提高两个思维水平的题型仅占九分之一,说明跨越多个思维水平短时间内较难实现,需要有计划地长期培养才有机会达成该目标。3.教师课堂问题教学的成因:(1)缺少对学生思维的变式拓展训练,学生思维水平提高阻力大;(2)教学存在片面性,忽视了思维水平螺旋形上升的特点;(3)机械式教学忽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SOLO分类水平停留在低水平。

吴文婕[4](2021)在《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技术变革的持续深入和网络社会的快速构建,当今世界人口环境和经济需求等都逐渐呈现出文化多元融合和业态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体现了新时代对“未来人才”的急切呼唤.因而,以主动参与、理解记忆、批判认知、积极建构和迁移应用为主要表征的深度学习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有效途径.本研究着眼于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深度学习理论和单元教学设计模式,以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实验法等为主要研究方法,以理论探讨和实践调查为首要研究依据,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影响“圆锥曲线与方程”深度学习的因素,对“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学进行结构化、系统化设计,经课堂实践后检测深度学习成效,为数学教育工作贡献实证经验.本研究的主要成果有:(1)调查分析了不同年级学生“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深度学习情况,为其他教师了解学情、预设课堂生成及把控教学进度提供经验参考.(2)整理并阐述了圆锥曲线这一概念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进程,并将从中获得的启示用于剖析当代数学教材内容,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重构教学内容与顺序,提出了一套具可行性和拓展性的教学方案.本研究将圆锥曲线课时教学被拆分为三个紧密关联的部分:单元起始课程的教学、具体概念与内容的教学、单元复习课的教学.(3)开展了“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学实践,取得较好的实践结果.学生不仅综合测试情况有明显改善,而且在深度学习态度与动机、批判与质疑、构建与联系、反思与整理、迁移与应用维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胡腊梅[5](2021)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单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以圆锥曲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有效推进,深度学习成为素质教育下推崇的新的教育理念。为了追求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以有效的教学方法为载体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育模式也就变得尤为必要。而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属性,能够使得教师站在更高的知识领域去看待所教的知识点,也能够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发展高阶思维,实现深度学习。再考虑到圆锥曲线的内在统一性和教学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探索开展基于圆锥曲线章节的深度学习视域下单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研法、访谈法、案例法等,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介绍了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然后以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圆锥曲线单元内容为例,依托教学实习平台,从教学和学生两主体出发,分析目前的教学现状,并尝试结合深度学习和单元教学的特征,探析了深度学习视域下圆锥曲线单元教学设计思路。通过问卷和访谈调研发现,教师对深度学习理论和单元教学设计的整体掌握情况不够理想,学生在圆锥曲线中的学习障碍主要是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灵活以及计算量过大等。依照深度学习理论与单元教学设计特征,给出了两个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设计案例:1)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教学设计;2)圆锥曲线的变式解题研究教学设计。然后在学校的高二实验A班和高二对照B班进行课堂教学效果分析和教学评价与反思,发现在单元教学下,学生的水平明显提高、对圆锥曲线的认识更加深刻,侧面反映学生进行了深度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最后,归纳了深度学习下单元教学设计的几点策略,即,由“局部设计”向“整体设计”转变的策略、由“目标独立”向“目标递进”转变的策略与由“单个问题”向“串联问题”转变的策略。研究结果发现,进行大单元形式的课堂教学设计,体现了课堂设计的整体性,能兼顾知识点传授和数学思想的渗透,一方面能实现深度学习的要求,另一方面顺应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发展批判性、发散性和创造性的高阶思维,对阐明“揭示数学的本质,追求教学本源”的教学机制有重要意义,进一步丰富了深度学习和单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也为广大教师在圆锥曲线教学中如何实现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单元教学提供思路与参考。

沈中宇[6](2021)在《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研究 ——以S市高中数学教研员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培养的关键是教师教育,要改善教师教育的效果,教师教育者的作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数学教师教育者在数学教师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数学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数学教师教育者的研究,其中,“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Mathematical Knowledge for Teaching Teachers,简称MKTT)理论为研究一般数学教师教育者所需要的数学知识提供了借鉴。但已有的研究中对于“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仍然缺乏清晰准确的刻画,同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构建,相关的实证研究较少。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以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为研究主题,选取高中数学教研员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构成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的要素有哪些?(2)高中数学教研员具备哪些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3)在数学教研活动中,高中数学教研员反映出哪些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针对本研究的三个研究问题,将研究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文献分析与框架确立、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以及现场观察与案例分析。文献分析与框架确立阶段采用了专家论证法。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已有的数学教师教育者专业知识框架,接着通过对相关的成分和子类别的反复比较,构建初始的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框架,最后通过三轮专家论证得到最终的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框架。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阶段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其中选取了高中数学中重要的数学主题编制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通过编码分析高中数学教研员的问卷回答和访谈实录,从而了解高中数学教研员具备的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现场观察与案例分析采用了案例研究法。其中观察了不同的高中数学教研员的多次教研活动,在观察过程中对教研活动进行录音并在观测后对高中数学教研员进行访谈,对录音和访谈材料进行编码和统计,从而剖析高中数学教研员在教研活动中反映的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本研究的基本结论是:1.构成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的要素包括4个成分与12个子类别。构成成分为学科内容知识、教学内容知识、高观点下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哲学知识。学科内容知识包含的子类别为一般内容知识、专门内容知识和关联内容知识,教学内容知识包含的子类别为内容与学生知识、内容与教学知识和内容与课程知识,高观点下的数学知识包含的子类别为学科高等知识、学科结构知识和学科应用知识,数学哲学知识包含的子类别为本体论知识、认识论知识和方法论知识。2.高中数学教研员具备的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情况如下。(1)高中数学教研员在学科内容知识、教学内容知识、高观点下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哲学知识4个成分中并不存在明显的短板;(2)高中数学教研员对不同知识成分的掌握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在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内容知识2个方面掌握较好,而在高观点下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哲学知识2个方面还有所欠缺;(3)高中数学教研员在各个知识成分中有以下具体理解:在学科内容知识方面,对于基本的概念、定理和公式的合理性以及不同概念、定理和公式之间的联系较为熟悉;在教学内容知识方面,对于学生有关特定数学内容学习的困难,不同数学内容的教授方式和相关数学内容在教科书中的编排理解较深;在高观点下的数学知识方面,能够对中学数学知识作出一定程度的推广、涉猎不同学科中数学知识的应用;在数学哲学知识方面,能够大致解释数学定义的基本作用和标准、数学研究的动力、数学证明的作用和价值以及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4)高中数学教研员在各个知识成分中有以下欠缺之处:在学科内容知识方面,对于定义的多元性、解释的多样性和联系的普遍性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在教学内容知识方面,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细致理解、不同数学内容的深入教授和教学内容编排意图的全面考虑还有提升的余地;在高观点下的数学知识方面,从高观点理解中学数学知识、分析不同知识的联系和在不同学科中应用数学知识方面还有较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在数学哲学知识方面,还不能形成系统的理解。3.在数学教研活动中,高中数学教研员反映出的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情况如下。(1)高中数学教研员反映的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大部分属于教学内容知识和学科内容知识,小部分属于数学哲学知识和高观点下的数学知识。(2)高中数学教研员在数学教研活动中的主要知识来源为一般内容知识、内容与教学知识、学科高等知识和方法论知识。(3)高中数学教研员在数学教研活动中反映的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主要有:在学科内容知识方面有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和性质及其由来、表征、证明及解释;不同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之间的联系。在教学内容知识方面有学生对特定数学内容理解存在的困难;不同数学内容的引入、辨析、应用和小结的教学方法;特定数学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和在教科书中的编排。在高观点下的数学知识方面有中学数学课程中的数学概念在高等数学中的推广;高观点下不同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数学知识在现代科学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数学哲学知识方面有对数学定义的认识;对数学认识过程的理解;推理论证在数学中的作用;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本研究对于教师教育者专业标准的制订、数学教师教育者专业培训的设计和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规划有一定启示,后续可以在数学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知识、数学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和数学教师教育者的工作实践等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

李昕玲[7](2021)在《基于“三教”达到“三会”的圆锥曲线教学案例研究 ——以“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为例》文中认为为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近年来,与核心素养培育有关的诸多问题成了教育界的热点问题。具体到数学教育就是——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圆锥曲线在高中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高中学习解析几何的主要内容,由于其抽象性较强,能培养学生的分析、直观想象等能力。因此,学好圆锥曲线的有关知识有利于学生会思考、会体验、会表达。椭圆是圆锥曲线中的第一节,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课堂观察法、案例研究法、访谈法对《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片段进行案例研究,并对教师及学生进行访谈,调查教师及学生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中的教学现状,研究发现:(1)部分教师的教学中,学生未能很好地吸收椭圆知识及其思想方法;(2)造成学生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椭圆概念的抽象性,知识点理解不透彻;(3)多数学生学习圆锥曲线仅采用单一的解题模式;(4)生活实例及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有一定的作用;(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公式的推导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6)教师忽视学生思考、体验与表达能力的培养。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结合“三教”理念对《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进行教学设计,促使学生达到“三会”。通过教学实践,教学反思与改进,并对学生进行测试,得出基于“三教”达到“三会”的圆锥曲线教学建议:(1)构建数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达到会思考;(2)合作探究,归纳概念,共同参与,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3)问题驱动,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学会思考、获得体验;(4)重视公式推导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表达能力。

卢凯瑞[8](2020)在《基于GeoGebra可视化教学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 ——以圆锥曲线单元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受到关注,在国家2010年颁布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了“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从而在信息化教育的大背景下,对于教师在课堂中信息化工具的应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所取得的教学成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GeoGebra是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它集合了几何、代数、表格、绘图、统计和微积分等等工具模块,它的交互性强、界面简洁、素材免费、操作简单易学,适合数学课堂可视化教学,为学生体验数学,感知数学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支持。本文第二章中通过分析国内外关于GeoGebra数学教育的研究现状,对GeoGebra的界面和功能特点、和几何画板相比的优势做了详细的介绍,以认知发展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多元表征、契合经验之塔理论为基础理论,设计可视化的数学实验课件。第三章详细介绍了以中职数学课堂为背景的GeoGebra可视化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包括教学设计原则、教学设计的实施原则、教学设计具体教学策略。本文利用GeoGebra教学软件以圆锥曲线单元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实验研究,在实验前期,通过使用访谈法和调查问卷对本校数学教师在圆锥曲线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对使用GeoGebra教学的看法进行深入了解,使用调查问卷对被测学生进行学习风格的测试,为后面教学设计和教学实验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在实验中期,筛选出两个无显着差异的班级,将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在教学中使用GeoGebra软件进行教学,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班,在教学中对相同的内容使用传统讲授法进行教学。第五章中笔者基于GeoGebra以圆锥曲线为例,给出详细的教学案例分析和习题案例分析。在实验后期,从不同维度出发,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对比、前后测成绩、问卷调查对比三个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使用GeoGebra可视化教学能够对中职学生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教师信息化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王征[9](2020)在《几何画板在高中圆锥曲线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2012年3月,我国教育部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并倡导“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合”这一全新观念,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整体设计和部署,进一步勾勒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蓝图及其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圆锥曲线与方程”这一章数学概念较为抽象,几何关系较为复杂,许多学生难以把握几何图形中的数形关系,故而提倡应用信息化工具辅助数学教学。几何画板作为功能丰富的教学辅助软件,可以在圆锥曲线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深受师生喜爱。如何应用几何画板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锥曲线知识内容是本文的研究方向。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几何画板辅助圆锥曲线教学展开深入研究。研究内容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释:(1)通过资料查阅,对几何画板与圆锥曲线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梳理已有的文献成果获得研究启示;界定“圆锥曲线”与“课堂教学”的概念,并介绍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深度融合等理论,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通过问卷调查,从学生角度了解当前学习圆锥曲线的现状与难处,分析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从教师角度了解其对几何画板辅助圆锥曲线教学的应用现状和实际态度,进而为几何画板在圆锥曲线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实证支持。(3)通过实践案例,提出几何画板辅助圆锥曲线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及应用意义,并从师生角度比较传统教学与几何画板辅助教学的具体差异,从而突显几何画板在圆锥曲线课堂教学中的优势。(4)基于新课标要求,结合高中数学教材,提供两个几何画板辅助圆锥曲线课堂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理念,使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通过其动态演示等功能变得清晰透彻、易于理解。本文从教学策略、应用意义以及教学设计进行研究,既是对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也是对已有理论体系的有益补充,并且实现了圆锥曲线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构,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密度,使得教学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吴静[10](2020)在《中小学方程内容分布特征、认知目标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代数在数学学科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方程是其不可忽视的关键组成。方程的教学是中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方程知识分布特征并且给出可行性的教学策略是十分必要的。方程知识贯通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分布广泛,是培养学生代数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本文以现行的应用较为广泛的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为蓝本对中小学中所涉及的方程知识及教学策略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本文以表格等统计手段呈现中小学方程知识内容分布,并且从方程类型、难易程度、衔接程度、课程性质等维度探讨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理论依据,分析各学段方程知识要达到的认知目标以及学生要达到的代数思维水平与认知水平;并依据以上分析和研究的结果,对中小学方程的有关教学给出本人认为可行的合理的教学策略,同时对几个应用案例进行剖析,分析其教学策略。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首先介绍本选题的研究背景,然后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整理与阐述,分析目前的研究现状,同时说明研究的目标、意义、内容和关键概念。在此基础上,给出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最后阐述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首先把聚焦点放在三个学段具体的方程知识内容分布情况上,并对各部分内容详细分析,其次以内容分析为基础对知识的衔接程度、方程类型、方程知识的课程类别三个维度的特征进行探讨。第三章首先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加以介绍说明,其次应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探讨各学段方程知识的认知目标,就认知目标分析学生的思维水准和认知水准,为下文的的教学实践提供思想依据。第四章是根据以上的研究成果,提出关于中小学方程的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基本概念,抽象具体等量关系;(2)注重渗透模型思想;(3)清晰方程分类,明确计算方法;(4)提高学段衔接能力,学会归类分析;(5)增强方程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第五章说明本文的创新点和局限性,并从三个角度对本文作出展望,希望能为后期有关方程的研究提供更好的设想与思路。

二、谈曲线和方程教学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曲线和方程教学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科技发展带来的危机
        1.1.2 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1.1.3 高中数学教学的严峻现状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现状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1.5.3 综述小结
2 深度学习相关理论概述
    2.1 深度学习的概念
    2.2 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情境认知理论
        2.2.3 最近发展区
        2.2.4 元认知理论
    2.3 深度学习与高中数学教学
3 高中学生深度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1 深度学习问卷调查
        3.1.1 调查的目的
        3.1.2 调查的对象
        3.1.3 问卷的编制
    3.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2.1 个人情感维度的结果分析
        3.2.2 学习策略维度的结果分析
        3.2.3 学习结果维度的结果分析
        3.2.4 调查小结
4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4.1 教学准备阶段的教学策略
        4.1.1 设置单元教学目标,把握整体方向
        4.1.2 整合教材,更新教学内容
        4.1.3 开展学生预评估,明确最近发展区
    4.2 状态激活阶段的教学策略
        4.2.1 营造主动学习氛围
        4.2.2 创设深度教学情境
    4.3 深度加工阶段的教学策略
        4.3.1 实施有限教导,注重交流互动
        4.3.2 善用思维导图,建构知识体系
        4.3.3 运用信息技术,突破学习障碍
    4.4 评价反思阶段的教学策略
        4.4.1 完善评价体系,聚焦学生发展
        4.4.2 注重教学反思,促进深度反馈
5 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分析
    5.1 “指数函数”教学设计与分析
    5.2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与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深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致谢

(3)高中数学“深度教学”案例研究 ——以“圆锥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与内容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方法
二、文献综述
    2.1 深度学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2 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内涵
    2.3 “浅层次”教学与“断层式”教学的内涵
    2.4 圆锥曲线教学现状
三、理论基础
    3.1 深度学习的特征
    3.2 SOLO分类理论
    3.3 SOLO分类理论与深度学习的联系
    3.4 深度学习路线
四、高中数学“深度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4.1 圆锥曲线的教材分析
    4.2 调查问卷的设计
    4.3 调查研究的实施
五、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5.1 测试卷测试结果与分析
    5.2 测试卷测试结论
    5.3 教师访谈的结果分析
    5.4 成因分析
六、“圆锥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的深度教学实验研究
    6.1 深度教学流程设计
    6.2 深度教学设计
    6.3 “深度教学”案例研究
七、圆锥曲线“深度教学”实施情况的讨论分析
    7.1 教学实践过程
    7.2 教学实践分析
八、研究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测试卷前测
    附录2 测试卷后测
    附录3 访谈记录
致谢

(4)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问题提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深度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深度学习国外研究现状
        2.1.2 深度学习国内研究现状
    2.2 单元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单元教学国外研究综述
        2.2.2 单元教学国内研究综述
    2.3 “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内容研究综述
        2.3.1 国外关于“圆锥曲线与方程”内容的研究
        2.3.2 国内关于“圆锥曲线与方程”内容的研究
第3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深度学习现状调查
    3.1 调查目的及对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2 调查内容
        3.2.1 问卷一的调查内容
        3.2.2 问卷二的调查内容
    3.3 调查问卷的设计质量检验
        3.3.1 问卷一的设计质量检验
        3.3.2 问卷二的设计质量检验
    3.4 问卷一的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3.4.1 态度与动机
        3.4.2 批判与质疑
        3.4.3 构建与联系
        3.4.4 反思与整理
        3.4.5 迁移与应用
    3.5 问卷的二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第4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学设计
    4.1 六要素分析
        4.1.1 数学要素分析
        4.1.2 课标要素分析
        4.1.3 学情要素分析
        4.1.4 教材对比分析
        4.1.5 重难点分析
        4.1.6 教学方式分析
    4.2 制定单元教学目标
    4.3 设计单元教学框架
    4.4 教学设计
        4.4.1 “圆锥曲线”单元起始课及椭圆的概念
        4.4.2 双曲线的概念与标准方程
        4.4.3 物线的概念与标准方程
        4.4.4 探究课: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
    4.5 单元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4.5.1 多元化办学理念为数学单元教学创造条件
        4.5.2 教师团队创造性使用教材为数学单元教学提供支持
第5章 教学效果分析及教学评价
    5.1 学生整体深度学习情况
    5.2 学生综合测试情况
    5.3 持续性教学评价结果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6.1.1 研究结论
        6.1.2 研究创新
    6.2 研究启示
    6.3 研究局限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深度学习质量调查问卷
    附录二 “解析几何初步”单元深度学习质量调查问卷
    附录三 “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测试卷
    附录四 持续性教学评价设计表
致谢

(5)深度学习视域下单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以圆锥曲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深度学习的研究现状
        1.2.2 单元教学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
        1.5.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5.2 研究的主要方法
2.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深度学习
        2.1.2 单元教学
        2.1.3 “四大”教学模式
    2.2 深度学习的特征
        2.2.1 聚焦知识本质
        2.2.2 注重课堂体验
        2.2.3 发展高阶思维
        2.2.4 自主迁移应用
    2.3 单元教学的特征
        2.3.1 整体性
        2.3.2 层序性
        2.3.3 生本性
        2.3.4 创造性
    2.4 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特征
        2.4.1 以明晰本质为目的
        2.4.2 以有效迁移为目的
        2.4.3 以发展思维为目的
    2.5 相关理论基础
        2.5.1 建构主义理论
        2.5.2 布鲁纳认知主义理论
        2.5.3 UbD理论
3.相关问卷调查
    3.1 调查的过程与内容
        3.1.1 调查的主要对象
        3.1.2 调查的分析工具
        3.1.3 调查问卷的内容
    3.2 学生问卷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3.2.1 学生问卷数据的收集
        3.2.2 学生问卷数据的分析
    3.3 教师调查问卷的收集与分析
        3.3.1 教师调查问卷的收集
        3.3.2 教师调查问卷的分析
4.深度学习视域下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4.1 确定单元内容
    4.2 分析单元要素
        4.2.1 数学要素分析
        4.2.2 课标要素分析
        4.2.3 教材要素分析
        4.2.4 学情要素分析
        4.2.5 重难点要素分析
        4.2.6 教学方式要素分析
        4.2.7 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
    4.3 单元教学目标
    4.4 设计教学流程
        4.4.1 大情境
        4.4.2 大问题
        4.4.3 大概念
        4.4.4 大格局—实现深度学习
5.深度学习视域下单元教学案例设计
    5.1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5.1.1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教学设计
        5.1.2 教学效果分析
        5.1.3 教学评价与反思
    5.2 圆锥曲线的变式解题研究
        5.2.1 圆锥曲线的变式解题研究教学设计
        5.2.2 教学效果分析
        5.2.3 教学评价与反思
    5.3 深度学习视域下单元教学策略
        5.3.1 由“局部设计”向“整体设计”转变
        5.3.2 由“目标独立”向“目标递进”转变
        5.3.3 由“单个问题”向“串联问题”转变
6.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6.2.1 不足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6)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研究 ——以S市高中数学教研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需要关注
        1.1.2 数学教师教育者的研究值得重视
        1.1.3 数学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知识有待探索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述评
    2.1 数学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知识
        2.1.1 数学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知识框架
        2.1.2 数学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知识测评
        2.1.3 文献小结
    2.2 数学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
        2.2.1 数学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框架
        2.2.2 数学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调查
        2.2.3 文献小结
    2.3 数学教师教育者的工作实践
        2.3.1 数学教师教育课堂的学习任务框架
        2.3.2 数学教师教育课堂的学习任务实践
        2.3.3 文献小结
    2.4 文献述评总结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
        3.1.1 文献分析与框架确立
        3.1.2 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
        3.1.3 现场观察与案例分析
    3.2 研究对象
        3.2.1 专家论证对象
        3.2.2 问卷调查对象
        3.2.3 深度访谈对象
        3.2.4 案例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3.1 论证手册
        3.3.2 调查问卷
        3.3.3 访谈提纲
        3.3.4 观察方案
    3.4 数据收集
        3.4.1 专家论证
        3.4.2 问卷调查
        3.4.3 深度访谈
        3.4.4 现场观察
    3.5 数据分析
        3.5.1 专家论证
        3.5.2 问卷与访谈
        3.5.3 现场观察
第4章 研究结果(一):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框架
    4.1 文献分析
        4.1.1 已有框架选取
        4.1.2 相关成分析取
        4.1.3 相关类别编码
    4.2 框架构建
        4.2.1 相关类别合并
        4.2.2 相应成分生成
        4.2.3 初步框架构建
    4.3 框架论证
        4.3.1 第一轮论证
        4.3.2 第二轮论证
        4.3.3 第三轮论证
第5章 研究结果(二):高中数学教研员具备的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
    5.1 学科内容知识
        5.1.1 一般内容知识
        5.1.2 专门内容知识
        5.1.3 关联内容知识
    5.2 教学内容知识
        5.2.1 内容与学生知识
        5.2.2 内容与教学知识
        5.2.3 内容与课程知识
    5.3 高观点下的数学知识
        5.3.1 学科高等知识
        5.3.2 学科结构知识
        5.3.3 学科应用知识
    5.4 数学哲学知识
        5.4.1 本体论知识
        5.4.2 认识论知识
        5.4.3 方法论知识
    5.5 总体分析
        5.5.1 学科内容知识
        5.5.2 教学内容知识
        5.5.3 高观点下的数学知识
        5.5.4 数学哲学知识
第6章 研究结果(三):数学教研活动中反映的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
    6.1 案例1
        6.1.1 第一轮观察:平均值不等式
        6.1.2 第二轮观察:对数的概念
        6.1.3 案例1 总体分析
    6.2 案例2
        6.2.1 第一轮观察:幂函数的概念
        6.2.2 第二轮观察:函数的基本性质
        6.2.3 案例2 总体分析
    6.3 案例3
        6.3.1 第一轮观察:幂函数的概念
        6.3.2 第二轮观察:出租车运价问题
        6.3.3 案例3 总体分析
    6.4 案例4
        6.4.1 第一轮观察:反函数的概念
        6.4.2 第二轮观察:反函数的图像
        6.4.3 案例4 总体分析
    6.5 跨案例分析
        6.5.1 学科内容知识
        6.5.2 教学内容知识
        6.5.3 高观点下的数学知识
        6.5.4 数学哲学知识
        6.5.5 案例总体分析
第7章 研究结论及启示
    7.1 研究结论
        7.1.1 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框架
        7.1.2 高中数学教研员具备的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
        7.1.3 高中数学教研活动中反映的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
    7.2 研究启示
        7.2.1 教师教育者的专业标准制订需要关注学科性
        7.2.2 数学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培训需要提升针对性
        7.2.3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项目规划需要增加多元性
    7.3 研究局限
    7.4 研究展望
        7.4.1 拓展数学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知识研究
        7.4.2 深入数学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研究
        7.4.3 延伸数学教师教育者的工作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论证手册(第一轮)
    附录2 论证手册(第二轮)
    附录3 论证手册(第三轮)
    附录4 调查问卷(第一版)
    附录5 调查问卷(第二版)
    附录6 调查问卷(第三版)
    附录7 调查问卷(第四版)
    附录8 调查问卷(第五版)
    附录9 访谈提纲
    附录10 观察方案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基于“三教”达到“三会”的圆锥曲线教学案例研究 ——以“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框架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三教”教育理念相关研究
    2.2 核心素养与“三会”相关研究
    2.3 圆锥曲线相关研究
    2.4 “三教”理念、“三会”及圆锥曲线
3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与学现状研究
    3.1 教材分析
    3.2 教学案例研究
    3.3 教与学现状访谈调查
    3.4 学生访谈结果
    3.5 教师访谈结果
    3.6 结合课堂观察与访谈调查结论
    3.7 基于课堂观察及访谈调查的思考
4 基于“三教”达到“三会”的圆锥曲线教学实践
    4.1 学情分析
    4.2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4.3 教学实施过程
    4.4 教学反思
    4.5 教学改进
    4.6 “三教”理念对椭圆教学的启示
5 教学实施效果分析与教学案例
    5.1 学生访谈结果及分析
    5.2 学生“三会”测试结果与分析
    5.3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案例
6 结论及思考
    6.1 研究结论
    6.2 “三教”达到“三会”的圆锥曲线教学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基于GeoGebra可视化教学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 ——以圆锥曲线单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GeoGebra教学软件相关介绍
    2.2 国内外关于GeoGebra研究现状
    2.3 理论基础
第3章 中职数学课堂GeoGebra可视化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
    3.1 GeoGebra可视化教学设计原则
    3.2 GeoGebra可视化教学设计的实施原则
    3.3 GeoGebra可视化教学设计具体教学策略
第4章 基于GeoGebra的圆锥曲线可视化教学设计过程
    4.1 现状调查
    4.2 基于GeoGebra可视化教学在圆锥曲线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3 基于GeoGebra的圆锥曲线可视化教学设计实验研究
第5章 基于GeoGebra的圆锥曲线可视化教学案例与分析
    5.1 基于GeoGebra的《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课堂教学案例
    5.2 基于GeoGebra的《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课堂教学案例
    5.3 基于GeoGebra的圆锥曲线习题课堂案例分析
第6章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6.1 课堂表现对比分析
    6.2 成绩对比结果与分析
    6.3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7章 研究反思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几何画板在高中圆锥曲线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问题的提出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对“圆锥曲线”的界定
        2.1.2 对“课堂教学”的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深度融合理论
        2.2.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5 协作学习理论
第3章 几何画板在圆锥曲线教学中的应用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调查问卷设计
        3.3.1 以学生为对象的调查问卷设计(见附录1)
        3.3.2 以教师为对象的调查问卷设计(见附录2)
    3.4 问卷的信效度检测与分析
        3.4.1 学生问卷的信效度检测与分析
        3.4.2 教师问卷的信效度检测与分析
    3.5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3.5.1 以学生为对象的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3.5.2 以教师为对象的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第4章 几何画板在圆锥曲线教学中的课堂教学策略及意义
    4.1 几何画板在高中圆锥曲线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4.1.1 应用几何画板探究概念定理
        4.1.2 应用几何画板探究参数方程
        4.1.3 应用几何画板探索创造性解题方法
        4.1.4 应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实验设计
    4.2 几何画板在高中圆锥曲线教学中的意义
        4.2.1 创设可视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4.2.2 动态演示规律、揭示数形关系
        4.2.3 加大教学密度、提升教学效率
        4.2.4 鼓励自主实践、开展数学实验
        4.2.5 落实素质教育、创新思维能力
    4.3 传统教学与几何画板辅助教学的比较研究
        4.3.1 从师生感受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4.3.2 从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4.3.3 从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效果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第5章 几何画板在圆锥曲线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案例
    5.1 《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案例
    5.2 《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案例
第6章 结语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10)中小学方程内容分布特征、认知目标及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标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关键概念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1.6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各学段方程知识的内容分布状况及特征分析
    2.1 各学段方程知识的内容分布状况
    2.2 各学段方程知识的特征分析
第三章 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中小学方程认知目标分析
    3.1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3.2 各学段方程知识的认知目标分析
第四章 中小学方程的教学策略
    4.1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基本概念,抽象具体等量关系
    4.2 注重渗透模型思想
    4.3 清晰方程分类,明确计算方法
    4.4 提高学段衔接能力,学会归类分析
    4.5 增强方程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的创新点
    5.2 本文的局限性
    5.3 本文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四、谈曲线和方程教学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数学美育教育的现状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D]. 王兴玉.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D]. 罗英.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高中数学“深度教学”案例研究 ——以“圆锥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为例[D]. 陈君. 闽南师范大学, 2021(12)
  • [4]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学实践研究[D]. 吴文婕. 江西师范大学, 2021(09)
  • [5]深度学习视域下单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以圆锥曲线为例[D]. 胡腊梅.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6]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研究 ——以S市高中数学教研员为例[D]. 沈中宇.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8)
  • [7]基于“三教”达到“三会”的圆锥曲线教学案例研究 ——以“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为例[D]. 李昕玲.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8]基于GeoGebra可视化教学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 ——以圆锥曲线单元为例[D]. 卢凯瑞. 西南大学, 2020(05)
  • [9]几何画板在高中圆锥曲线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王征.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10]中小学方程内容分布特征、认知目标及教学策略研究[D]. 吴静. 延安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论曲线与方程的教学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