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精神分裂症与人格障碍共病的初步研究

首发精神分裂症与人格障碍共病的初步研究

一、首发精神分裂症与人格障碍共病的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黄雨虹[1](2020)在《649例双相情感障碍多次住院患者心境发作的模式调查》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多次住院者抑郁发作、躁狂发作及混合发作等不同心境发作的时相规律,以加深对其临床发作特征的认识。方法:以末次出院诊断符合ICD-10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的649例多次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自编《双相情感障碍住院患者心境发作模式资料收集表》采集患者多次住院的心境发作临床相,计算历次住院时相一致率、时相转换率、延迟诊断率、延迟诊断时间和既往非心境障碍诊断率(Previous diagnosis rate of non-mood disorder,既往NMD诊断率)等,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49例患者中,双相躁狂组、双相抑郁组、双相混合组分别为355例(54.7%)、230例(35.4%)、64例(9.9%)。1.时相一致率:每次入院均以同一临床相入院的患者为384例,即时相一致率为59.2%,其中双相躁狂、双相抑郁、双相混合组分别为71.5%(254例)、43.9%(101例)、45.3%(29例),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2=49.765,P=0.001),双相躁狂组明显高于双相抑郁组和双相混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时相转换率:195例患者在历次住院过程中发生过躁狂、抑郁或混合发作不同时相的转换,即时相转换率30.0%,其中双相躁狂、双相抑郁、双相混合组分别为18.5%(66例)、47.8%(110例)、29.7%(19例),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2=56.758,P=0.001),双相抑郁组时相转换率最高,双相混合组次之,双相躁狂组最低。3、延迟诊断率及延迟诊断时间:延迟诊断率为14.0%(91例),双相躁狂、双相抑郁、双相混合组分别为7.0%(25例)、23.5%(54例)、18.8%(12例),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2=32.592,P=0.001),双相躁狂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平均延迟时间为2.77±1.86(0.03-8.52)年,组间无统计学差异(F=0.086,P=0.917);4、既往NMD诊断率:70例患者在首次住院时被诊断为非情感障碍性疾病,即既往NMD诊断率为10.8%,双相躁狂、双相抑郁、双相混合组分别为9.8%(35例)、8.3%(19例)、25.0%(16例),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2=15.279,P=0.001),双相混合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研究单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历次住院心境发作时相存在一定规律,59.2%(384例)的患者历次住院均以同一临床时相入院,其中双相躁狂组更为常见;其余的患者分别或同时出现时相转换30.0%(195例)和/或延迟诊断14.0%(91例)和/或既往NMD诊断10.8%(70例)情况,其中双相抑郁组及双相混合组均易出现延迟诊断,双相抑郁组易出现时相转换,双相混合组易出现既往NMD诊断。

林秀金[2](2019)在《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童年创伤等因素对抑郁障碍伴有人格障碍倾向者的影响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了解抑郁障碍患者中伴有人格障碍倾向的阳性检出率。(2)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对抑郁障碍伴有人格障碍倾向的影响。(3)了解童年创伤、特质应对方式等社会心理因素对抑郁障碍伴有人格障碍倾向的影响,为预防人格障碍特质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在2018年5月-2018年12月期间,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某三甲综合医院的心理卫生科门诊及住院部18-60岁的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病例组,共69名抑郁障碍患者入选。选取该医院的健康体检中心18-60岁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共69名健康人群入选。(2)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临床症状评估及问卷填写,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童年创伤问卷(CTQ),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3)采集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VEGF、NGF及BDNF水平。(4)统计分析采用SPSS23.0软件,各变量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One-Way ANOVA检验、非参数检验或卡方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研究变量与人格障碍倾向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1)以PDQ-4+总分≥50分划分为有人格障碍倾向,69名抑郁障碍患者中有人格障碍(PD)倾向的阳性检出率为53.6%。(2)PD倾向组和无PD倾向组的童年创伤率均大于70.0%,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5种童年创伤类型中,躯体忽视在三组中的发生率最高;除情感忽视外,其余4种童年创伤类型的发生率在三组中均有显着差异(P<0.05);PD倾向组在“≥3种童年创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人群(P<0.05)。(3)PD倾向组比其余两组较少使用积极应对方式,较常使用消极应对方式(P<0.05);有童年创伤的个体较少使用积极应对方式,较常使用消极应对方式(P<0.05)。(4)PD倾向组的血浆BDNF及NGF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与无PD倾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PD倾向组的血浆BDN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浆VEGF水平在三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5种童年创伤类型因子总分、CTQ总分、消极应对方式总分、血浆BDNF、NGF、VEGF水平均与PDQ-4+总分及HAMD24总分为显着正相关((r=0.262-0.890,P<0.000)。积极应对总分与 PDQ-4+总分(r=-0.429)及HAMD24总分均(r=-0.534)有显着负相关(P<0.000)。以PDQ-4+总分为因变量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在控制性别、年龄、收入及留守儿童情况后,血浆BDNF浓度(β=0.192)、HAMD24总分(β=0.836)及性虐待得分(β=0.132)对人格障碍倾向严重程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而血浆NGF浓度(β=-0.162)对人格障碍倾向严重程度具有负向预测作用(P<0.05)。(6)以HAMD24总分为因变量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在控制性别、年龄、收入及留守儿童情况后,血浆BDNF浓度(β=0.114)、PDQ-4+总分(β=0.543)及情感虐待(β=0.209)得分对抑郁程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积极应对方式(β=-0.201)得分对抑郁程度具有负向预测作用(P<0.05)。结论:(1)PD倾向组具有较高的童年创伤率,及较高的多重童年创伤率。(2)PD倾向组更常采取消极应对方式。(3)抑郁障碍有人格障碍倾向的患者可能伴随着血浆BDNF及NGF浓度的增加,BDNF及NGF失调可能是抑郁障碍伴有人格障碍倾向者神经功能紊乱的另一面。

YathamLakshmiN;KennedySidneyH;ParikhSagarV;SchafferAyal;BondDavidJ;FreyBenicioN;SharmaVerinder;GoldsteinBenjaminI;RejSoham;BeaulieuSerge;AldaMartin;MacQueenGlenda;MilevRoumenV;RavindranArun;O′DonovanClaire;McIntoshDiane;LamRaymondW;VazquezGustavo;KapczinskiFlavio;McIntyreRogerS;KozickyJan;KanbaShigenobu;LaferBeny;SuppesTrisha;CalabreseJosephR;VietaEduard;MalhiGin;PostRobertM;BerkMichael[3](2019)在《2018加拿大心境障碍与焦虑障碍治疗协作组/国际双相障碍学会指南:双相障碍的管理》文中指出加拿大心境障碍与焦虑障碍治疗协作组(Canadian Network for Mood and Anxiety Treatments,CANMAT)曾于2005年发布了第1版双相障碍管理指南,并分别于2007、2009和2013年对该指南进行了更新,其中最近的2次更新是与国际双相障碍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Bipolar Disorders,ISBD)合作完成。2018版CANMAT/ISBD双相障碍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反映了自2005年首版指南发表以来本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包括疾病诊断与疾病管理的更新以及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近期研究进展。这些前沿进展中综合考虑了循证证据的级别,并基于治疗疗效、临床实践经验、安全性、耐受性和药物导致的转相风险等,对一线、二线及三线治疗方案进行了简明而清晰的推荐。本指南中新增内容涵盖了双相Ⅰ型障碍(BD-Ⅰ)的躁狂发作急性期、抑郁发作急性期和双相障碍维持期的一线及二线治疗推荐等级划分。这种对治疗推荐等级的划分综合考虑了治疗方法对双相障碍不同时相的影响,将进一步帮助临床医生做出基于循证证据的治疗决策。锂盐、喹硫平、双丙戊酸盐、阿塞那平、阿立哌唑、帕利哌酮、利培酮和卡利拉嗪单药或联合使用被推荐为躁狂发作急性期的一线治疗选择。BD-Ⅰ抑郁期的一线治疗选择包括喹硫平、鲁拉西酮、锂盐、拉莫三嗪单药,鲁拉西酮联合锂盐或双丙戊酸盐或拉莫三嗪辅助治疗。尽管急性期治疗有效的药物通常应继续用于BD-Ⅰ的维持期治疗,但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抗抑郁药)。现有数据表明,锂盐、喹硫平、双丙戊酸盐、拉莫三嗪、阿塞那平和阿立哌唑单药或联合治疗应被视为维持治疗的初始或更换治疗方案时的一线选择。除了探讨BD-Ⅰ的相关问题外,本指南中还对双相Ⅱ型障碍(BD-Ⅱ)的临床管理进行了系统回顾并给予治疗推荐,同时针对特殊人群也有相关推荐,如处于各个生殖周期的女性、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此外,本指南中还讨论了特定精神疾病及共病(如物质滥用、焦虑障碍和代谢性疾病)的影响。最后,本指南中概述了安全性和药物监测的相关问题。CANMAT/ISBD工作组希望本指南能够成为全球临床医生的实用工具。

余蓝[4](2019)在《青年男性偏执型人格障碍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对未经治疗的青年男性偏执型人格障碍(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PPD)的脑自发低频振幅(ALFF)及局部一致性(ReHo)的可能异常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与偏执(Paranoia,Pa)评分的相关性。旨在探讨PPD患者静息状态下脑神经元自发活动的变化及可能的神经病理生理学机制。材料与方法:筛查大连市某两所高校成年男性在校大学生志愿者2300名,年龄范围为1824岁,根据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556)筛选出偏执因子高分者(Pa≥60),然后由2名精神科专家依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ifth Edition,DSM-V)诊断标准对受试者进行诊断,最终确诊为PPD者18人作为偏执型人格障碍组(PPD组),并分析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HC组)21人,并采用rs-fMRI技术进行研究和定量分析其ALFF与ReHo值改变。本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被试者均为右利手,除外了经DSM-Ⅴ诊断可能存在的精神疾病障碍、阳性精神病家族史或根据MMPI量表评分显示可能存在的其他严重人格异常者、严重躯体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者、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者、近期严重感染或手术史者、曾有意识丧失大于2 min者以及磁共振检查禁忌者。所有被试均在MMPI量表测量后半年内进行3.0T MRI磁共振扫描,序列包括T2-FLAIR、T1矢状位薄层、rs-fMRI扫描。采用Matlab 2013b版软件平台静息态磁共振脑功能处理软件计算PPD组及HC组全脑ALFF值及ReHo值。用SPSS 17.0统计软件及Matlab 2013b版软件平台下静息态磁共振脑功能数据后处理软件,比较PPD组与HC组组间ALFF值、ReHo值差异性。统计学方法采用双样本t检验,cluster-level FWE多重比较校正voxel level p<0.001,cluster level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PPD组与HC组ALFF值、ReHo值比较所得出的差异脑区定义为感兴趣脑区,分析感兴趣脑区ALFF值及ReHo值与Pa评分之间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及Pa评分比较:PPD组与HC组在性别、年龄以及受教育年限上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间的Pa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ALFF与ReHo值的差异比较:(1)PPD组与HC组的ALFF值比较:与HC组相比,PPD组在左侧中央后回出现ALFF值降低,而左侧辅助运动区(SMA)ALFF值升高(voxel level p<0.001,cluster level p<0.05,cluster size≥30);(2)PPD组与HC组的ReHo值比较:与HC组相比,PPD组在左侧舌回ReHo值升高,但未显示ReHo值减低脑区(voxel level p<0.001,cluster level p<0.05,cluster size≥68)。3.PPD组感兴趣脑区ALFF值、Reho值与Pa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PD组显示的左侧中央后回、左侧辅助运动区及左侧舌回的ALFF值、Reho值异常改变与Pa评分之间均无显着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1.男性PPD受试者较HC在静息状态下存在左侧大脑半球的神经元活动异常,主要表现为左侧中央后回ALFF值降低和左侧辅助运动区ALFF值升高及左侧舌回ReHo值升高。2.男性PPD显示的脑神经元活动异常可能反映了其临床倾向与神经病理机制,其中左侧中央后回ALFF值降低可能与其移情、情感及情绪调节紊乱有关,而左侧辅助运动区ALFF值升高可能为相应的代偿机制;左侧舌回ReHo值升高与对他人面部表情及言语易产生误解有关。

冯璐童[5](2018)在《偏执型人格障碍脑结构异常的DTI与VBM联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本研究探讨偏执型人格障碍(PPD)患者与健康控制组(HCs)之间脑白质的各向异性指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径向弥散系数(radial diffusivity,RD)、轴向弥散系数(axial diffusivity,AD)是否存差异。2.运用VBM(voxel based morphometry)技术探讨偏执型人格障碍组与健康控制组之间是否存在脑灰质体积差异。3.通过结合VBM和TBSS来探讨偏执型人格障碍者是否存在灰质团块间连接神经纤维异常。对象:招募2300名18-22岁男性自愿者,根据MMPI(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566)筛选出偏执因子高分者(Pa≥60)。由2名精神科专家依据DSM-V(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ifth Edition,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进行诊断。最终17人被作为偏执型人格障碍(PPD)组,与之匹配的17名健康者为控制组(HCs)。方法:34名实验对象均接受了西门子3.0 Tesla超导磁共振扫描,DTI弥散张量成像数据采用TBSS(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被分析,分别提取PPD与健康控制组两组脑白质纤维的FA值、MD值、RD值、AD值;同时,采用VBM(voxel based morphometry)技术对于两组实验对象的脑灰质体积差异进行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TBSS所得到的差异脑区的FA值与MMPI中Pa因子分的相关性,分析VBM所得到的差异脑区的灰质密度与MMPI中Pa因子分的相关性。结果:1.PPD组与健康控制组在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上差异不显着(p>0.05)。2.白质研究结果:FA值,与HC组相比,PPD组显着降低(p<0.01)区域是:胼胝体体部和膝部、右侧扣带回、左侧上纵束、双侧丘脑后辐射,以及双侧前、上、后放射冠,未见PPD组显着增高脑区;MD值,与HC组相比,PPD组在胼胝体压部、双侧上纵束、右侧丘脑后辐射(包含视辐射)、右侧上放射冠以及双侧后放射冠的MD值明显升高(p<0.04);RD值,与HC组相比,PPD组在胼胝体压部和体部、双侧上纵束、右侧丘脑后辐射、及双侧上、后放射冠显着升高(p<0.01);AD值,PPD和HC两组间差异不显着。3.灰质研究结果:与HC组相比,PPD组在左背外侧前额叶区域的灰质体积显着降低(p<0.001),相反,在右楔前叶的区域灰质体积显着增加。4.本研究中采用TBSS(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处理得到的所有差异脑区的FA值与MMPI的Pa分值呈显着负相关(p<0.05)。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的灰质体积与MMPI的Pa分值呈显着负相关,右侧楔前叶的灰质体积与MMPI的Pa分值呈显着负相关。结论:与健康控制组比较,男性青年偏执型人格障碍者存在胼胝体、扣带回、上纵束、丘脑后辐射、放射冠等脑区的白质纤维微观结构异常。对应着前额叶灰质体积显着减小,楔前叶灰质体积显着增加。偏执型人格障碍作为分裂症系谱中人格障碍之一,在青年阶段就已经存在脑的灰白质异常。

赵晓瑾[6](2017)在《表演型人格倾向男性新兵情绪调节策略和注意网络的特征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表演型人格倾向男性新兵情绪调节策略(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ERS)和注意网络的特征。方法:采用个体匹配的对照研究方法,以31例表演型人格倾向男性新兵(倾向组)、30例分离(转换)性障碍男性患者(患者组)以及39例男性对照新兵(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全部新兵均完成情绪调节问卷(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ERQ)和注意网络测试(Attention Network Text,ANT)的评估。结果:(1)在认知重评维度上,倾向组显着高于患者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表达抑制维度上,三组新兵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在警觉网络效率上,倾向组显着高于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倾向组与对照组、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定向网络效率上,三组新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执行控制网络效率上,倾向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倾向组与患者组、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表演型人格倾向与认知重评、执行控制网络效率呈显着正相关(r=0.266,0.346,均P<0.05);执行控制网络效率作为危险因素进入以表演型人格倾向分类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B=0.119,OR=1.119)。(4)低执行控制网络效率组新兵的表达抑制得分显着高于高执行控制网络效率组新兵的得分(P<0.05),两组在认知重评得分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表演型人格倾向男性新兵是以认知重评为主要的ERS并且存在执行控制功能缺损。

王宏,陈丽霞[7](2017)在《抑郁症与人格障碍共病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抑郁症十分常见,它在初级卫生保健机构的出现率约5%10%。它在世界致残病因中排第四位,据推测到2020年可能成为第二位,2/3的抑郁症患者可以满足其他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如焦虑、物质滥用、酒精依赖和人格障碍。轴Ⅰ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可以由于潜在的人格障碍而被扭曲、夸大或掩盖,共患人格障碍通常会使轴Ⅰ精神障碍的治疗更为困难、结局更差。因此对抑郁症与人格障碍

孙伟,马世发,李亚军[8](2011)在《关于精神分裂症与人格障碍共病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人格障碍的共病分析。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1月112例住院患者采用ICD-10人格障碍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使用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及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其相关临床症状;疗效根据BPRS减分率评定。结果 11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病前人格正常者53例,分裂样人格障碍者41例,偏执型人格障碍者5例,自恋型人格障碍者4例,边缘型人格障碍者3例,回避型人格障碍者2例,依赖型人格障碍2例,表演型和强迫型人格障碍者各1例。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约半数以上共病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共病加重了患者的阴性症状,对治疗效果不佳,同时预示患者的不良预后,对此精神科的临床医师应予以高度重视。

王兰兰,张天宏,肖泽萍[9](2007)在《精神科门诊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共病情况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与轴Ⅰ、轴Ⅱ疾病的共病情况。方法2006年5月至2006年11月随机抽取符合入组标准的3402名就诊者进行调查。先由研究对象自行填写一般情况问卷及人格诊断问卷(PDQ-4+)进行筛查,再由精神科医生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人格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ID-Ⅱ)对PDQ-4+筛查阳性者进行临床诊断。结果1、诊断为BPD者178人(5.8%);2、BPD常与多种人格障碍共病,抑郁型人格障碍共病率最高(35.4%);3、轴Ⅰ疾病中,BPD与心境障碍者共病率最高(46.1%)。结论边缘型人格障碍与轴Ⅰ、轴Ⅱ疾病存在广泛共病。

柏冠胜,王祥[10](2002)在《首发精神分裂症与人格障碍共病的初探》文中研究说明

二、首发精神分裂症与人格障碍共病的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首发精神分裂症与人格障碍共病的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649例双相情感障碍多次住院患者心境发作的模式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童年创伤等因素对抑郁障碍伴有人格障碍倾向者的影响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实验方法
    1.4 质量控制
    1.5 数据分析
    1.6 伦理许可
    1.7 研究流程图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
    2.2 研究对象的PDQ-4+状况
    2.3 研究对象的HAMD_(24)状况
    2.4 研究对象的童年创伤状况
    2.5 研究对象的特质应对方式状况
    2.6 研究对象的血浆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比较
    2.7 社会心理学因素与生物学因素对人格障碍倾向的影响
    2.8 研究变量对抑郁程度的预测作用
3 讨论
    3.1 人格障碍倾向筛查情况及相关临床症状表现
    3.2 抑郁障碍有PD倾向组的社会心理学因素特征
    3.3 相关血浆神经营养因子指标
    3.4 研究创新、不足与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青年男性偏执型人格障碍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结果
    1.PPD组与HC组一般资料及Pa评分比较
    2.PPD组与HC组 ALFF值比较
    3.PPD组与HC组 ReHo值比较
    4.PPD组感兴趣脑区与Pa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1.PPD组较HC组左侧中央后回ALFF值降低的意义
    2.PPD组较HC组左侧辅助运动区ALFF值升高的意义
    3.PPD组较HC组左侧舌回Re Ho值升高的意义
    4.感兴趣脑区ALFF值及ReHo值与Pa评分相关性
    5.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5)偏执型人格障碍脑结构异常的DTI与VBM联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被试选取
        2.1.2 入组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
        2.2.2 核磁图像采集
    2.3 数据分析与统计学方法
        2.3.1 DTI图像数据预处理
        2.3.2 基于体素的空间分析处理(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
        2.3.3 基于体素水平的形态学处理(voxel-based morphometry, VBM)
        2.3.4 应用 SPSS 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3.1 人口统计学结果
    3.2 脑影像分析结果
        3.2.1 TBSS分析
        3.2.2 VBM分析
        3.2.3 Pearson 相关分析
讨论
    4.1 脑白质FA值降低与分裂系谱之间关系的认识
        4.1.1 胼胝体(体、膝)与双侧前放射冠FA值降低
        4.1.2 左侧上纵束和双侧上放射冠的FA值降低
        4.1.3 双侧丘脑后辐射和双侧后放射冠FA值降低
    4.2 偏执型人格障碍青年男性脑灰质变化
        4.2.1 额叶灰质体积降低
        4.2.3 楔前叶灰质体积升高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6)表演型人格倾向男性新兵情绪调节策略和注意网络的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提出问题
    2 文献回顾
        2.1 表演型人格倾向的研究
        2.2 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
        2.3 注意网络的研究
        2.4 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研究
    3 研究现状分析
    4 研究假设与研究思路
        4.1 研究假设
        4.2 研究思路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1.3 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三组新兵情绪调节策略和注意网络的特征
    2.2 新兵中情绪调节策略和注意网络的关系
3 讨论
    3.1 新兵情绪调节策略的特征分析
    3.2 新兵注意网络的特征分析
    3.3 不同执行控制功能的新兵在情绪调节策略上的差异分析
4 小结
5 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7)抑郁症与人格障碍共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抑郁症和人格障碍的普遍共病现象
2 合并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反应
3 抑郁症与人格障碍共病的临床特点
继续医学教育思考题

(8)关于精神分裂症与人格障碍共病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9)精神科门诊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共病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 自制一般情况问卷:
        (2) PDQ-4+:
        (3) SCID- II:
        1.2.2 研究方法:
    1.3 资料统计方法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2.2 共病情况
        2.2.1 BPD与其他人格障碍的共病情况
        2.2.1.1 BPD共病其他人格障碍的数目分布
        2.2.1.2 BPD与其他不同类型人格障碍共病的情况
        2.2.2 BPD与轴Ⅰ疾病共病情况
3 讨论
    3.1 与其他人格障碍的共病情况
    3.2 与轴Ⅰ疾病共病情况

(10)首发精神分裂症与人格障碍共病的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四、首发精神分裂症与人格障碍共病的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649例双相情感障碍多次住院患者心境发作的模式调查[D]. 黄雨虹. 济宁医学院, 2020(01)
  • [2]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童年创伤等因素对抑郁障碍伴有人格障碍倾向者的影响探讨[D]. 林秀金.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 [3]2018加拿大心境障碍与焦虑障碍治疗协作组/国际双相障碍学会指南:双相障碍的管理[J]. YathamLakshmiN;KennedySidneyH;ParikhSagarV;SchafferAyal;BondDavidJ;FreyBenicioN;SharmaVerinder;GoldsteinBenjaminI;RejSoham;BeaulieuSerge;AldaMartin;MacQueenGlenda;MilevRoumenV;RavindranArun;O′DonovanClaire;McIntoshDiane;LamRaymondW;VazquezGustavo;KapczinskiFlavio;McIntyreRogerS;KozickyJan;KanbaShigenobu;LaferBeny;SuppesTrisha;CalabreseJosephR;VietaEduard;MalhiGin;PostRobertM;BerkMichael.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9(01)
  • [4]青年男性偏执型人格障碍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D]. 余蓝.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5]偏执型人格障碍脑结构异常的DTI与VBM联合研究[D]. 冯璐童. 大连医科大学, 2018(12)
  • [6]表演型人格倾向男性新兵情绪调节策略和注意网络的特征研究[D]. 赵晓瑾. 桂林医学院, 2017(09)
  • [7]抑郁症与人格障碍共病的研究进展[J]. 王宏,陈丽霞.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7(01)
  • [8]关于精神分裂症与人格障碍共病的探讨[J]. 孙伟,马世发,李亚军. 中国医学创新, 2011(04)
  • [9]精神科门诊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共病情况调查[J]. 王兰兰,张天宏,肖泽萍. 上海精神医学, 2007(03)
  • [10]首发精神分裂症与人格障碍共病的初探[J]. 柏冠胜,王祥. 四川精神卫生, 2002(04)

标签:;  ;  ;  ;  ;  

首发精神分裂症与人格障碍共病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