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2002年中国高考总结与2003年指导

温故知新——2002年中国高考总结与2003年指导

一、温故知新——高考语文2002年总结和2003年指导(论文文献综述)

孙金秋[1](2021)在《“生活化”视角下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徐倩文[2](2021)在《任务驱动式散文教学中学习支架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

张海艳[3](2021)在《不同版本高中化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以“元素周期律”为例》文中提出教科书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2003年我国进行了课程改革,开始实行“一纲多本”教科书政策。2018年,我国再次进行了新一轮课程改革,颁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每一次课程改革必然伴随着教科书的改革。2019年根据新课标编写的3套普通高中化学教科书应运而生,目前已有省份开始使用新教科书。自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目标经历了从“重视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转变,在这一历程中,教科书中会发生什么的内容变化?因此对新旧版本以及不同新版本教科书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不同版本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实现教科书的优化。同时,随着社会与经济发展,教育呈现“教育全球化”的趋势,因此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教育理念,来提升我国的教育影响力。所以,本研究选择了美国版本的教科书与我国的教科书进行比较。“元素周期律”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化学理论知识,是高中化学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美不同版本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元素周期律”这一章节进行比较能够实现这一章节的优化。本研究从化学新课程提倡“一纲多本”、落实化学核心素养、解决新教科书面临的问题、基础教育国际化、“元素周期律”在高中化学的地位等5个方面阐明研究选题的缘由。搜集和阅读大量文献,对国内外化学教科书比较的相关研究和“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本研究指明方向。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路。在教科书编写原则、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科学本质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上,对中国新、旧课标以及美国课标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内容要求、教学建议等规定进行了比较。重点比较了中美化学课程标准对“元素周期律”的要求,然后从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内容呈现方式(课文篇幅、栏目设置、实践活动、插图和表格)、科学本质等4个方面,对国内新旧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进行了纵向比较;对国内三个新版本教科书和美国教科书《化学:概念与应用》进行了横向比较,找出新教科书的变化点和各个版本教科书的优缺点,得出研究结论:(1)对于新旧人教版教科书“元素周期律”这部分内容来说,知识点的选取变化不是很大,新人教版将其宏观位置提前,并按照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编排,更加重视学生心理认知。新人教版栏目、图片、表格等内容呈现方式和科学本质内容呈现方面都更加丰富。(2)对于三个新版本教科书“元素周期律”这部分内容来说,其知识点的选取大致是相同,新鲁科版稍有变化。三个新版本教科书都非常重视栏目,设置了丰富的栏目,重视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新人教版和新鲁科版都非常重视学生必做实验,实验基本包含了所有步骤和流程,新苏教版则是没有给出。三个新版本教科书都设置了丰富生动的插图和表格。三个新版本教科书在科学本质内容方面都非常丰富,新人教版更加全面一些。(3)在教科书整体结构中,美国教科书的结构更为紧凑,内容涉及面广,与大学化学教材相类似。编排采用由抽象到具体的演绎过程,更注重对理论知识进行阐述。美国教科书设置了更加丰富活泼的栏目和插图,注重编排细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科书编写3点建议和“元素周期律”教学3点建议。由于研究时间、研究对象的局限性以及研究者自身精力、能力的限制,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只比较了“元素周期律”这部分内容,其他内容研究有待日后完善。

黄薇名[4](2020)在《高中语文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中语文复习课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比一半以上的部分,对弥补已有教学中的不足,丰富和补充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发展学生的多维和创新思维能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2017年出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赋予了高中语文复习课新的理念和新的内容。因而,本文选择高中语文复习课作为本文的探讨对象。本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高中语文复习课教学效果不理想、效率低下,未能充分发挥效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高中语文复习课越来越功利化的原因不仅在于当前的教育体制,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新课标落实难,还在于实施新课标的策略不当,如缺少与实施新课标相配套的教师评价机制。教师依据新理念对高中语文复习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尝试,却被传统复习课教学模式制约教法,教法又制约了学生的学法,教师往往受此影响而尝试失败。有些学生认为语文复习课见效慢,对此表现出各种消极情绪,有漠视的、有敷衍的;还有些学生虽然很认真地进行复习,但复习方法不当,从而导致复习课效率低下。为进一步解决高中语文复习课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增强高中语文复习课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本文主要提出了四种:一是复习前测摸底,筛查学生知识盲点,要注意对隐藏的知识盲点筛查,以及对学生平时暴露出的知识盲点的积累;二是在研究新课标新理念、掌握学生心理学情、分析成绩大数据的基础上制定复习计划,重视教学设计;三是建构思维导图,建构学生自己的数据库,包括把无序固化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和把抽象复杂的知识搭建逻辑思维关系;四是结合其他相关学科,如结合文科的形象思维、理科的逻辑思维等,形成知识复习群。第三部分是笔者通过高中语文复习课的三个课型,即教材回扣课课、专题复习课以及试题讲评课,对高中语文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实践。笔者从教学实践过程(包括筛查学生知识盲点、学生试题成绩整理、学生心理学情分析以及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及反思两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类型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安丽娟[5](2019)在《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国初期,学生国文程度低下,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写作水平较差,教学中教师“重读轻写”,不重视作文教学,忽略学生写作训练。我国着名的古文字学家、语言学家、语法学家和教育家朱德熙,他关心作文教学,发表了许多作文教学的论着,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指导价值的观点,对改变当时作文教学现状有积极的意义。目前,对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的研究较少,缺乏整体意识,内容不够全面,为此,本文旨在对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希望通过对其作文教学思想的研究,给当下作文教学一定启示。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来研究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绪论部分主要围绕选题对象及意义、文献回顾及研究态势、研究内容及方法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第二部分主要是探究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和主观原因。第三部分全面归纳总结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论述朱德熙作文教学的主题论、结构观、表现论、语言观、训练观、评改观等。第四部分结合当下作文教学现状,阐述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在树立语言规范意识、培养学生感知生活的能力、提倡准确自然的文风、要有创新意识、应注重读写训练、应重视评改环节等方面的启示和意义。最后一部分为结语,主要探讨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并剖析其思想的局限性。

林敏萍[6](2019)在《体制外生存: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马来西亚华文中学因拒绝接受《1961年马来亚教育法令》改制建议,而成为国家教育体制外的华文独立中学,已公认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生命得以延续与存在的文化堡垒,不仅是马来西亚特有的教育体制,也是世界绝无仅有的办学经验,此独特性与了解其在体制外生存的何以可能是本研究的价值所在。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与访谈法,即采用跨越三十多年的三次全马独中调查报告(1983年、1992年、2016年)统计数据之比较分析,以及对14位现任资深独中校长的访谈分析,辅以社会学为分析视角,揭示独中在国家体制外生存的历程与状态,最后作为行动者的研究者以即将服务的独中为例,量身定制其教育蓝图,并供其他独中作为未来发展的参考。本研究完成对独中五十多来于体制外生存状态的研究与揭示,获得的研究发现可归纳为以下五项:一、本研究发现从独中1961年拒绝改制及其后十余年垂死挣扎的经历中,作为社会运动的独中教育为求生存,与教育渐行渐远,失去方向,而濒临死亡。直到1973年独中复兴运动提出“走自己的路”,遵循《独中建议书》所提出的独中办学四大使命和六大方针,以及独中工委会的扶持,让独中从濒死边缘重生。二、独中办学者在独中办学路线、课程设置、教学媒介语之争议,是一场原则与权宜的长期拉锯战。由于在国家教育体制外办学,造就了独中课程设置的自由多元性,但依然摆脱不了政府课程的牵绊。本研究认同《独中教育蓝图》所强调的课程领导策略,改革现有课程结构、优化课程标准及推动校本课程,将有助于独中往正确的教育方向发展。本研究建议董总应借鉴社会学介入的方法,积极寻找有意愿的独中成为教育改革的试点学校,作为教育改革实践的突破口。三、本研究从调查报告分析发现独中管理决策权失衡,董事会的决策权牵涉广泛,而作为学校主体的学生与教师,则几乎没有参与决策权。本研究建议独中行政管理应分散权力和加强制度化管理,减少诉诸于人情与关系的“人治”的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本研究同时也揭示资深独中校长处理与董事关系的策略主要有三:同盟共进、依附配合、自谋出路;而董事与校长的决策关系是一场权力的博弈。四、本研究发现独中学生来源地趋向城市化及其家庭年收入偏高的现象,独中渐成为再生产理论中“教育机构是社会再生产的中介”的一分子。本研究吁请独中办学者需省思独中教育的社会责任与教育公平促进功能的维持,同时提醒独中教育工作者对于家庭背景处于劣势者应给予更多关注与协助,并对有关弱势学生在原有课程内容与教学法等作出相应调整。五、从调查报告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独中教师教育资格呈增长趋势,但尚需对教师教育进行长期且有系统的规划,并积极推动校本师资培训。此外,统计结果也显示独中教师工作负荷量超重,因此本研究提出解放教师的时间,并真正赋权予教师,让他们成为独中接下来十年教育改革工程的中坚力量。有鉴于每一所独中的精彩与不死韧性,就是来自它的独特性,本研究最后提出各独中应为自己量身定制教育蓝图的建议,才是独中未来生存之道。本研究最后综合前四章研究发现与揭示,在参考《独中教育蓝图》框架与内容的基础上,以研究者博士毕业后即将服务的丹中为例,为其量身定制一份教育蓝图,主要提出以课程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的经费筹措方式双管齐下,即“选课走班”与“丹中教育基地”,让丹中走出自己的路,并提供予其他独中作为参考。

杨娟[7](2018)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史传散文教学》文中提出先秦两汉史传散文是一种将历史与文学相结合的典范文本,也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亮点和难点。史传散文的语言简洁精炼,塑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安排精巧有致,张弛结合十分精妙。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中的三篇文章是史传散文的楷模,它的写作手法、语言特点和谋篇布局能力,令后世作家翕然宗之。高超的写作技巧对中学生作文提供了可借鉴的榜样。本文立足于史传散文的特点,将《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三篇课文的文本结构,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并联系三篇课文的出处,分析史传散文教学的难度,以及如何引起学生对史传散文的学习兴趣。为当前的史传散文教学提供一些微小的帮助。

谭莎[8](2018)在《高中语文史传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古代散文历史悠久,佳作纷呈,呈现出一幅绚丽多彩的风貌。史传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先秦时期,成熟于汉代,司马迁编纂的《史记》是史传文的巅峰之作。史传文中刻画的许多正面人物形象对高中生的身心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史传文成为高中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本文分为绪论和正文两个部分。正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史传文的文体认识入手,简述其概念,生成,基本特征,并对史传文的历史发展进行详细梳理。其次,分析史传文本身的优越性。再次,以现行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和近八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中的文言文阅读中的文章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教材中的文言文和选修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史传文篇目进行了梳理,并从选文数目多和单元化教学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史传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地位。接着对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篇目进行梳理,指出史传文作为高考的热点和重点,是高考语文的重要考查内容,应当得到重视。第二部分是调查问卷的整理和分析。笔者对母校夏邑县高级中学的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有关高中史传文教学和学习情况的调查,发现高中史传文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在前两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史传文的教学策略,是本篇论文的最核心部分。笔者尝试将读书指导法、文本细读法、比较阅读法、尝试写作法四种教学方法分别应用到史传文的课堂教学中,期望能够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总之,史传文的教学不能仅仅注重重点文言字、词、句式的积累,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了解史传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发挥史传文的启示和教化作用。

徐丰菊[9](2018)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与应试关系探究 ——以全国卷Ⅰ文言文试题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年高考必考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当下的教学现状及成因,探讨高考试卷在文言文方面的命题依据、命题特点和命题走向,对于高中文言文的教学改革,具有直接的启示意义。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是对在应试背景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首先是介绍当下教师囿于讲授,成效低而学生倦于学习,水平低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其次是介绍造成当下教学现状的主要原因:教师束缚于陈旧观念,知识储备不健全;学生束缚于学而无用思想,文言知识积淀不够。第二章是对文言文试题进行理论方面的探究。讨论文言文试题的历史变迁与高考文言文试题的命题依据。首先是梳理高考文言文试题的发展脉络,介绍各个时期文言文试题特点,从而进一步了解高考文言文试题的发展背景。其次是介绍高考文言文的三个命题依据:课程标准的桥梁作用、考试大纲的指导作用、语文教材的提示作用。第三章是对近十年高考文言文的选文特点及试题进行分析。以全国卷I为例,从选文来源、选文内容、选文篇幅等三方面分析其选文特点;然后从内容和形式上对全国卷I的文言文试题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了考点分布,题型、题量、分值设置等。第四章是在对全国卷I的文言文试题分析的基础上对试题进行评价,并阐述命题设想。本章主要介绍了全国卷I的选材坚持浅易标准、文本内容注重文化熏陶、试题以基础为主突出能力等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阐述了选文应从单一格局走向多样化格局、命题应实现言文并举并凸显人文性的命题设想。第五章是在前述的基础上对新考试背景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与应试关系进行探究。首先揭示了高考文言文试题对文言文教学的指引与束缚。然后阐述了要理性看待应试与文言文教学的关系,并实现高考应试内容与文言文课堂教学内容的良性融合,从而让二者实现有效衔接。

李航[10](2017)在《高中生文言文特殊句式学习现状研究》文中指出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是沟通古今的纽带,也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是新课标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文言文教学面临着困境,文言文学习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难关,学生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缺乏文言文学习兴趣、历史知识背景贫乏、特殊句式知识零散、注重字词的翻译,忽略句子的整体性、无法做到文言文特殊句式知识的迁移等诸多问题。笔者着眼于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研究,希望通过实地的考察和数据的分析研究,找出造成学生文言文学习困难的原因,并力图提出有效的建议,为文言文教学贡献微薄之力。本文立足于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在对以往相关着作、文献的研究过程重发现:就文言文特殊句式学习来讲,现有研究缺乏对于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的具体解决方法和教学策略,还是着眼于对文言文文章的背诵,和对实词虚词的校准,翻译的过程还停留在教条的逐词逐句阶段;就文言文的学习来讲,大部分研究倾向于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针对文言文的学习策略比较多,但是针对具体怎么学习或者做教学设计的比较少。因此,笔者着眼于文言文特殊句式部分,希望通过实地的考察和数据的分析研究,找出造成学生文言文学习困难的原因,并力图提出有效的教学建议和学习方法,为文言文教学提供微薄之力。整个研究将文本分析法和访谈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首先深入到通辽市试验中获取3个班150名学生的月考试卷,整合其中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考察数据,并通过对30名学生以及10名教师的采访,综合分析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学习所存在的问题;其次以教育测验法为辅助研究方法,在文中笔者列举了从1984到2016年高考试卷中对文言文知识考察的比重,并增加了课前测验来检测学生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学习现状,方便笔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考虑学生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同时在课堂加入了测验部分,来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并巩固所有知识。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教学建议和学习方法,并从特殊句式入手,针对《烛之武退秦师》进行教学设计,在设计中加大了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知识点的系统讲解,采取ppt、话剧视频、小组讨论等方式辅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篇章,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课堂小测验和"举一反三"环节,期待学生文言文知识可以达到迁移的目的。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把文言文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进行教学,从高一开始,将文言文知识作为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讲解、练习、整理、巩固,作为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其次在于调动学生自主性,通过顺口溜,小组活动,ppt视频等多媒体的方式,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欲望,让学生成为文言文学习过程的主导者;营造"中国风"氛围设置"文言文"学习交流角,让学生通过扩展阅读,交流知识等方式爱上文言文学习。扩展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一个"中国风"的氛围,让文言文学习不再枯燥。希望本研究能够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文言文特殊句式产生启示。

二、温故知新——高考语文2002年总结和2003年指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温故知新——高考语文2002年总结和2003年指导(论文提纲范文)

(3)不同版本高中化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以“元素周期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化学新课程背景下提倡“一标多本”
        1.1.2 教科书研究是落实化学核心素养的需要
        1.1.3 教科书研究是解决新教科书面临问题的需要
        1.1.4 基础教育国际化
        1.1.5 “元素周期律”在高中化学课程占据重要位置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化学教科书研究现状
        1.2.2 国内化学教科书研究现状
        1.2.3 “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内容分析法
        1.5.3 比较研究法
    1.6 研究思路及流程
2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教材、教科书
        2.1.2 高中化学教科书
        2.1.3 元素周期律
    2.2 理论基础
        2.2.1 教科书的结构功能和编写原则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科学本质理论
3 中美两国3 个新旧版本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比较
    3.1 课程理念的比较
    3.2 课程目标的比较
    3.3 三个版本课程标准对“元素周期律”的规定
        3.3.1 我国新旧课标对“元素周期律”内容要求的比较
        3.3.2 我国新旧课标对“元素周期律”教学建议的比较
        3.3.3 美国课程标准NGSS对“元素周期律”内容的相关规定
4 不同版本元素周期律的比较研究
    4.1 内容选择的比较
        4.1.1 我国不同版本必修教科书中的“元素周期律”知识
        4.1.2 美国教科书中的“元素周期律”知识
    4.2 内容组织的比较
        4.2.1 不同版本教科书“元素周期律”内容整体组织的比较分析
        4.2.2 不同版本教科书“元素周期律”内容具体组织的比较分析
    4.3 内容呈现方式的比较
        4.3.1 课文篇幅
        4.3.2 栏目设置
        4.3.3 实践活动
        4.3.4 插图、表格
    4.4 科学本质内容的比较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教科书编写建议和教学建议
        5.2.1 教科书编写建议
        5.2.2 “元素周期律”教学建议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高中语文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高中语文复习课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
    第一节 教育功利化的问题及其表现
    第二节 教师的问题及其表现
    第三节 学生的问题及其表现
第二章 高中语文复习课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教育功利化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
        二、新课标实施策略不当
    第二节 教师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复习课教学模式制约教法学法
        二、对反复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够认真
    第三节 学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认为语文复习课见效慢
        二、学生的语文复习方法不当
第三章 增强高中语文复习课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做好前测摸底,筛查学生知识盲点
        一、筛查复习内容要注意隐藏的知识盲点
        二、积累平时学生问答及试题中知识盲点
    第二节 制定复习计划,重视教学设计
        一、按照新课标新理念制定计划和设计教案
        二、依据学生心理学情制定计划和设计教案
        三、依靠成绩大数据制定计划和设计教案
    第三节 建构思维导图,构造自己的数据库
        一、把繁杂固化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二、把抽象无序的知识搭建思维逻辑关系
    第四节 结合其他学科,形成知识复习群
        一、结合文科的形象思维形成知识复系群
        二、结合理科的逻辑思维形成知识复习群
第四章 高中语文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
    第一节 教材回扣课的教学实践
    第二节 专题复习课的教学实践
    第三节 试题讲评课的教学实践及效果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专着
    (二)硕博论文
    (三)期刊
致谢

(5)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及意义
    二、文献回顾及研究态势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一章 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形成的背景
    第一节 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一、学校教育对写作教学重视不够
        二、建国初期作文教学在曲折中前进
    第二节 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形成的主观因素
        一、个人的求学经历
        二、相关语文教学实践
第二章 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的内容
    第一节 作文教学的主题论
        一、立场与观点的正确性
        二、反对片面夸大主题
        三、反对主题空洞无物
    第二节 作文教学的结构观
        一、材料要突显主题
        二、组织材料应有重点、有秩序
        三、文章布局要合理
    第三节 作文教学的表现论
        一、倡导具体化写作
        二、准确生动刻画事物
        三、文风应准确自然
        四、刻画事物要有方法
        五、发挥创造性思维
    第四节 作文教学的语言观
        一、规范使用语言
        二、准确使用词汇
        三、合理使用句型
        四、关注词序和虚词
        五、准确使用标点
        六、检查语法错误
    第五节 作文教学的训练观
        一、注重培养读写能力
        二、有分析的读写训练
        三、作文训练应有针对性
    第六节 作文教学的评改观
        一、评改的重要性
        二、评改要有针对性
        三、评改要具体化
第三章 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的启示
    第一节 应树立语言规范意识
    第二节 应培养学生感知生活的能力
    第三节 作文应提倡准确自然的文风
    第四节 作文要有创新意识
    第五节 作文应注重读写训练
    第六节 作文应重视评改环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辞

(6)体制外生存: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概念界定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框架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作为社会运动的教育:独中的改制与救亡图存
    第一节 华文中学的被迫改制
        一、英国殖民时期的华文教育
        二、华文中学被迫改制历史背景之追溯
        三、华文中学的改制过程
    第二节 独中的救亡行动
        一、独中的致命之击:1965年直升中学政策
        二、独中复兴运动的掀起
        三、独中的图存关键——独中建议书与招生运动
    第三节 独中工委会的扶持
        一、成立行政部
        二、组织办理独中教育工作会议
        三、开拓独中生升学之路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原则与权宜的拉锯战:独中的办学路线与课程设置
    第一节 双轨制与母语教育路线:1960年代独中办学路线策略
        一、双轨制路线
        二、母语教育路线
    第二节 国民型、混合、董教总路线:1970年代独中办学路线策略
        一、兵分三路的办学路线
        二、以国民型式办学路线的两所独中救亡重生实例为戒
    第三节 各自为政与各取所需:1980年代及之后的独中课程设置
        一、全面实施6年中学学制
        二、政府课程所占比例依然吃重
        三、自由多元的课程内容安排
    第四节 因人因地制宜:独中校长与独中课程设置
        一、校本课程的自由
        二、兼顾政府课程的无奈
        三、英文国际班的诱惑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集权与人治:独中的学校管理层
    第一节 失衡与不全面:独中决策权与管理制度
        一、独中管理决策权失衡
        二、独中行政管理制度化不全面
    第二节 行走在钢索上:独中校长与董事的关系
        一、独中校长处理与董事关系的策略:同盟共进、依附配合、自谋出路
        二、董事与校长的决策关系:一场权力的博弈
    第三节 愁与筹:独中学校管理层的共同烦恼
        一、董事教师学生联手度过独中改制初期的经济困难期
        二、及时因应外界需求
        三、办学经费运用与筹措:独中校长的份内“外务”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弱势的学校主体:独中学生与教师
    第一节 独中学生与教师校政参与决策权缺失
        一、独中学生不具校政参与决策权
        二、独中教师校政参与决策权不足
    第二节 全马独中学生概况分析
        一、独中学生来源地趋向城市化
        二、独中学生家长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及家庭年收入偏高
        三、独中校长对独中学生培养的看法与态度
    第三节 全马独中教师概况分析
        一、独中教师教育资格呈增长趋势
        二、独中教师工作负荷量超重
        三、独中校长对独中教师寄以厚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作为行动者的研究者的实践计划:一份独中教育蓝图
    第一节 吉兰丹中华独中现况分析
        一、学生现况分析
        二、教师现况分析
        三、硬体设备现况分析
    第二节 学生发展:丹中教育愿景、理念与目标
        一、丹中教育愿景与理念
        二、丹中教育目标
    第三节 课程发展:课程体系决定学校形态
        一、课程结构改革
        二、课程意识提升
    第四节 教师队伍建设
        一、职前培养
        二、在职培训
        三、善用外援讲师与志愿者
    第五节 学校治理结构与策略
        一、董事会
        二、学校行政层
        三、丹中教育基地
    本章小结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三、研究启示与反思
附录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英文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7)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史传散文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史传散文的整体评述
    第一节 史传散文的定义及人文价值内涵
    第二节 史传散文的艺术写作手法
        一、叙事语言与人物语言
        二、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
    第三节 史传散文对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
第二章 高一语文教材中的史传散文解读
    第一节 《烛之武退秦师》
        一、关于《左传》
        二、课文结构内容分析
    第二节 《荆轲刺秦王》
        一、关于《战国策》
        二、课文情节梳理
        三、初具小说模式的《荆轲刺秦王》
        四、颇具争议的《荆轲刺秦王》
    第三节 《鸿门宴》
        一、关于《鸿门宴》
        二、《鸿门宴》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三、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凸显人物性格
第三章 当前史传散文教学面临的困境
    第一节 史传文本涉及的知识点与课时安排的矛盾
        一、重点和生僻字词、特殊文言句式
        二、该篇文章的出处以及相关背景
        三、文本的具体研读
        四、作业和课外拓展
    第二节 学生水平不同增加了确定教学重难点的难度
    第三节 高考的考察点与文本内涵之间的冲突
第四章 对于史传散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第一节 继续重视字词句的讲解
        一、高考的要求决定了字词句的重要性
        二、史传散文自身的特殊性
        三、字词句教学的具体途径
    第二节 拒绝模式化教学方式
        一、专制的教学方式
        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思想差异
        三、根据文本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第三节 增强学生对史传散文的学习兴趣
        一、部分学生对史传散文不感兴趣的原因
        二、如何增强学生对史传散文的学习兴趣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高中语文史传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缘起
    研究对象
    研究现状
    研究思路及方法
    研究意义
第一章 高中史传文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第一节 史传文的文体认知
    第二节 史传文自身的优越性
    第三节 史传文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
    第四节 史传文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章 高中史传文的教学现状与分析
    第一节 教学现状调查
    第二节 问卷调查结果与原因分析
第三章 高中史传文的教学方法
    第一节 读书指导法
    第二节 文本细读法
    第三节 比较阅读法
    第四节 尝试写作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 A:史传文教学教师问卷调查
    附录 B:史传文教学学生问卷调查
    附录 C:史传文教案

(9)高中文言文教学与应试关系探究 ——以全国卷Ⅰ文言文试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在应试背景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方面的问题
        二、学生方面的问题
    第二节 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教师方面的因素
        二、学生方面的因素
第二章 高考文言文试题的历史变迁和命题依据
    第一节 文言文试题的历史变迁
    第二节 高考文言文试题的命题依据
        一、课程标准的桥梁作用
        二、考试大纲的引导作用
        三、语文教材的提示作用
第三章 全国卷I的文言文选文特点探究与试题分析
    第一节 全国卷I的文言文选文特点探究
        一、选文来源研究
        二、选文内容研究
        三、选文篇幅研究
    第二节 全国卷I的文言文试题分析
        一、全国卷I文言文考点梳理与分析
        二、全国卷I的文言文题型、题量、分值研究
第四章 全国卷I文言文试题评价与命题设想
    第一节 全国卷I文言文试题评价
        一、选材坚持浅易标准
        二、文本内容注重文化熏陶
        三、试题以基础为本突出能力
    第二节 全国卷I文言文试题命题设想
        一、选文应从单一格局走向多样化格局
        二、命题应实现言文并举以凸显人文性
第五章 新考试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与应试关系
    第一节 高考文言文试题对文言文教学的影响
        一、高考文言文试题对文言文教学的指引
        二、高考文言文试题对文言文教学的束缚
    第二节 高考应试与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一、理性看待高考应试与文言文教学的关系
        二、实现应试内容与文言文课堂教学内容的良性融合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高中生文言文特殊句式学习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的研究现状
        二、高中生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学习现状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的文言文教学
        二、运用协同论原理,建立语法知识间的联系沟通
        三、运用认知教学理论,重视学生的自主性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访谈调查法
        三、教育测验
        四、作品分析法
第一章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概说
    第一节 文言文特殊句式
        一、文言文的概念
        二、高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第二节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分类
        一、判断句
        二、被动式
        三、倒装句
        四、省略句
        五、文言文固定句式
    第三节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学习价值
        一、课标对高中生文言文学习的要求
        二、文言文特殊句式在高考中的地位
第二章 高中生文言文特殊句式学习现状调查
    第一节 高中生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试卷分析
        一、试卷中对判断句的考察
        二、试卷中对被动句的考查
        三、试卷中对倒装句的考察
        四、试卷中对省略句的考察
        五、试卷中对固定句式的考察
    第二节 对高中生文言文特殊句式学习现状的访谈调查分析
        一、特殊句式学习现状
        二、特殊句式教学现状的教师访谈分析
        三、存在问题
第三章 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第一节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第二节 对教学设计反思及改进
        一、教学反思
        二、教学改进
第四章 高中生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教学建议
    第一节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学习方法
        一、学生要增强文言文学习的自主性
        二、学生要进行扩展文言文阅读,增加课外练习
    第二节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意见
        一、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增强自身素养
        二、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要运用现代汉语语法辅助文言文知识的讲授,做到古今沟通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致谢)

四、温故知新——高考语文2002年总结和2003年指导(论文参考文献)

  • [1]“生活化”视角下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 孙金秋. 鲁东大学, 2021
  • [2]任务驱动式散文教学中学习支架的应用研究[D]. 徐倩文. 鲁东大学, 2021
  • [3]不同版本高中化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以“元素周期律”为例[D]. 张海艳.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4]高中语文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 黄薇名.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5]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研究[D]. 安丽娟.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 [6]体制外生存: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研究[D]. 林敏萍.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7]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史传散文教学[D]. 杨娟.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8]高中语文史传文教学研究[D]. 谭莎. 河南大学, 2018(01)
  • [9]高中文言文教学与应试关系探究 ——以全国卷Ⅰ文言文试题为例[D]. 徐丰菊.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10]高中生文言文特殊句式学习现状研究[D]. 李航. 中央民族大学, 2017(08)

标签:;  ;  ;  

温故知新——2002年中国高考总结与2003年指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