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精神——《致加西亚的信》的内涵符号

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精神——《致加西亚的信》的内涵符号

一、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精神——《致加西亚的信》的内涵象征(论文文献综述)

吴莉莉[1](2019)在《经典阅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情感教育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叶佳亮[2](2019)在《中国“虚实”理论视域下的李斯特钢琴作品《旅行岁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中国“虚实”理论,分析、揭示西方浪漫主义音乐大师李斯特的钢琴作品《旅行岁月》形式与内容背后的“虚实”现象。对《旅行岁月》中的“虚实”在微观与宏观、相对与绝对等方面进行了全景式的辨析。这对于推进西方音乐研究的中国特色,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一章:音乐标题的“虚实”概览。阐明了标题文题的“虚”“实”隐显和情感形式的“虚”“实”布局,提出了李斯特对音乐内容的“诗性理念”与形式的凭虚构创二者间进行的“虚实”权衡。第二章:题材音效的“虚实”关联。阐明了题材音效的具象“实”感与抽象“虚”涵,提出了音乐以传达参照意义和呈现出绝对意义作为“实”和“虚”的两端,在具象与抽象的题材及其题材情感之间所呈现出的“虚实”对应关系。第三章:主题陈述的“虚实”手法。阐明了主题陈述的“虚实”因由与陈述手法的“虚实”结合,提出了李斯特根据其音乐叙事特点所采用的自由变奏手法在主导主题“实引”、不同分主题“虚扩”与主题“实应”三个主要环节的拓展内容。第四章:形式要素的“虚实”依存。阐明了节拍节奏的“虚”“实”对立、和声功能的“虚”“实”并重、织体形式的“虚”“实”相生,提出了这些形式要素在“虚实”依存关系上表现出的不同侧重,是李斯特为追求“诗性理念”而在音乐创作中寻求的技法特性和突破之处。第五章:演奏阐释的“虚实”呈现。阐明音效的“虚”“实”离合、音势的“虚”“实”动向、音韵的“虚”“实”映照,提出了演奏阐释是“实”处落音,“虚”处寻意,在忠实原作和自我创见之间,寻求崇“实”和尚“虚”的平衡过程。结语部分则对以上相关问题进行延续思考,认为可以持守“和而不同”、“虚实有度”与“合而化成”的三个理性认知。本研究是一次对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由“西化”向“化西”努力的学术实践,是一种动态、开放的研究模式。其目的是希望秉承“既可以寻求中国西方音乐史研究空间的拓展,又可以在理论建构的指向性上突破以往一以贯之的以西方范式研究西方音乐史”的学术研究新路径。

王新刚[3](2019)在《约翰·费舍尔基督教人文主义宗教观及其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约翰·费舍尔是英国宗教改革中为数不多的因反对亨利八世至尊王权而被处死的天主教主教。由于蒙受来自欧洲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沐浴,他最终成为一名基督教人文主义者。面对罗马教会腐败的现实和各新教派别的冲击,他希望从教会内部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逐步净化积弊,使教会能够回归原始基督教的纯洁状态。从其思想和实践中,不难看出费舍尔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天主教世界的统一,正确认识和评价费舍尔的基督教人文主义,有利于全面把握都铎英国宗教改革的时代背景,从而考量人文主义思想与宗教改革运动之间的关系。全文共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梳理了费舍尔的生平和他的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渊源。第二章主要阐述费舍尔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涉及“回归本源”的教义观、固守传统的圣礼圣事观、教皇至尊的教俗观,力图阐明其数重身份所体现出来的多维度思想取向。第三章论述费舍尔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的实践。他早年投身于剑桥教育事业和罗切斯特教区改造,随着宗教改革的序幕揭开,费舍尔又积极投入到反对路德思想的论战和反对亨利八世至尊王权的斗争,最终为扞卫其信仰而殉道。第四章评析费舍尔基督教人文主义的利弊。他的思想与实践一方面推动了英国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基督教信仰的纯洁,但一方面也偏离了英国民族主义的潮流,最终他被时代所抛弃。

张秀秀[4](2018)在《当代大学生敬业精神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生敬业精神是基于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精神不仅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已初见成效,但因社会上存在不良的风气,部分高校敬业教育的缺失和家长敬业理念的不足等原因,使得大学生对敬业精神的认识不全面。加强大学生敬业精神培养就要在社会上积极营造良好的敬业氛围,运用媒体传播敬业正能量,引导大学生走出对敬业的认识误区;高校应该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且学习优秀企业的敬业文化;家长应该改变功利化的教育倾向,尊重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大学生也要树立理想,努力拼搏,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鲁彦菲[5](2019)在《新世纪中国散文类畅销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畅销书在中国由20世纪90年代的新生事物逐渐成为了中国图书出版市场的中坚力量,其中文学类畅销书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文学类畅销书中,散文类畅销书虽然不如小说类畅销书具备那般强劲的市场风头,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旨在通过对在出版界相对而言具有权威性与代表性的畅销书排行榜,即2000-2015年“开卷年度畅销书排行榜非虚构类榜单”的梳理,在探讨新世纪中国散文类畅销书的外部生成机制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再结合主题学、接受美学理论,从主题类型、畅销原因、价值指向与创作局限等方面对新世纪中国散文类畅销书做了系统论述。由此本论文共分了绪论和四个章节来完成该研究目标。绪论部分由三部分内容构成,分别是“散文类畅销书相关概念界定”、“论文选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论文选题的理由与意义”。正文部分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新世纪中国散文类畅销书发展概述,分为两节。第一节分析了新世纪散文类畅销书的外部生成机制。这种机制的形成来源于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学市场化、读者阅读方式的转变和消费社会读者身份的双重归属三个方面。第二节从创作题材的多样化、语言表达的通俗化和创作主体的大众化三个方面对新世纪中国散文类畅销书的发展现状作了概括。同时指出,在消费时代散文类畅销书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被大大弱化,它的商品属性却在不断加强的事实。第二章是新世纪中国散文类畅销书的主题类型,分为三节。畅销书之所以会畅销的原因多种多样,它是作者、编辑、出版社营销人员和媒体等合力打造的结果,但所有这些因素中最关键的还是作者所提供的文本。因此在本章笔者依据主题学理论,根据主题类型的不同对新世纪中国散文类畅销书进行类型划分。具体可分为三部分内容,分别是学术文化主题、娱乐消费主题和励志成功主题。第三章是新世纪中国散文类畅销书的畅销原因探析,分为三节。第一节是创新模式下的全新体验。一直以来,以古文经典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始终沿着精英路线迈进,历史、文化与经典遭遇现代化的困境似乎是在所难免的。如何将深奥难懂的包括古文经典在内的传统文化通俗化,如何消解皓首穷经的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方式,将原本被束之高阁的精英文化推荐给大众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第二节是大众娱乐的消费盛宴。在网络成为我们认识世界工具的新时代里,新媒介视域中上镜的媒介名人和影视明星已成为新时代备受欢迎的名人,他们的个人传记和随笔也日趋火爆,究其原因则是因为在注意力经济时代读者的窥隐心理在作祟,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因为自身价值而畅销的作品。第三节是回归内里的伤痛抚慰。现如今人们的价值观念领域出现了无序混乱的状态并导致道德信念的崩塌,理想主义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汉民族又没有一个宗教层面的传统来建构恒定的彼岸关怀,大众的诸多心理问题便开始凸显出来,寻求心灵抚慰似乎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于是人们纷纷选择将目光投向删繁就简的励志类读物和治愈系暖文。第四章是新世纪中国散文类畅销书的价值指向与创作局限,分为两节。第一节是新世纪中国散文类畅销书的价值指向,主要从散文大众化范式的确立、文学原初意义娱乐的充分体现和语言表达的通俗晓畅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二节是新世纪中国散文类畅销书的创作局限,主要从其商业化写作、媚俗化写作和标准化写作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通过以上四章的分析,笔者希望对新世纪中国散文类畅销书有一个系统、全面的关照。

张倩[6](2017)在《敬业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文中指出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是党立足于我国公民个人层面而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目标之一。改革开放的全方位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作为公民职业道德核心的敬业价值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更为凸显,其作用也越发重要。因此,对公民进行敬业价值观的培育,让他们理解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积极探索出一系列推动公民敬业价值观践行的途径和方法,是实现社会进步与民族复兴所必须要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在悠久的历史演变中所形成的敬业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体现,其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它是热爱本职的工作风貌,是履职担责的职业操守,是精益求精的执事态度,是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更是坚定不移的人生信仰。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公民价值观念的迷失、敬业观念知行的背离、利益分配格局的不公、监督保障机制的滞后等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敬业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成效。对此,我们可以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着手,加大国家政策与机制支持,充分发挥社会的积极推动作用,加强对公民个人的敬业价值观教育,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手段与方法,大力推动我国公民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本文借鉴了相关的学术文献与研究成果,主要从溯源、内涵、问题、途径这四个方面对敬业价值观作出分析解读。敬业价值观作为社会公民必不可少的思想价值观念,它关系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未来,探索其实现途径对于我国公民敬业价值观的有效培育和践行至关重要。

赵文铎[7](2017)在《新形势下中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做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工作,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始终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当前,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青年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拥护信任,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高度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充满信心。新形势下,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不断深化,青年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信仰正遭受着过度的物质主义、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冲击,国内外敌对势力也在竞相争夺青年一代,企图弱化他们的民族意识和主权观念,冲淡他们的忠诚信仰和爱国情感,给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带来了严重挑战。因此,如何推动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研究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然而,目前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缺乏系统研究,特别是对其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研究亟待加强。基于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文献研究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比较法对新形势下中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深入探讨了忠诚、政治忠诚、政治忠诚教育的科学内涵,全面考察了新形势下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并在分析了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时代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目标指向、主要内容和基本路径,以期待为忠诚可靠的社会主义新青年的培养、中华优秀传统公忠文化的传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作出贡献。论文共分六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本部分主要从党的青年事业的健康发展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等层面阐述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研究的背景,并指出本选题的研究意义。然后,重点梳理和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整体态势、发展历程及相关研究成果,并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交代,最后对本研究的创新点进行概要说明。第二章是“基本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本章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基本范畴的一般性分析,主要界定和阐释本研究的三个基本概念,首先在探讨忠的含义、诚的含义、忠与诚的关系基础上明确忠诚的基本意涵,辨析忠诚的相关概念,并分析忠诚的现代意蕴,进而阐述政治忠诚的文化渊源、基本意涵和基本维度,最后以政治教育为进路界定政治忠诚教育,并分析其独特品性,试图从全方位、多角度梳理和界定这些基本概念;另一是在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政治忠诚思想的基础上,以党和国家的几代领导核心的相关论述为主线阐明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忠诚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从而为本研究奠定价值基调和理论基础。第三章是“中外政治忠诚及其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启示”。本章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重新审视和发掘有益于现代政治治理实践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德观念与忠德教化的精神资源,首先考察中国传统政治忠诚观念的历史演变,继而从天人关系、公私关系、忠孝关系中探讨中国传统忠德教化思想的一些规律性特征,最后总结凝炼中国传统文化中政治忠诚及其教育思想的精华;另一是合理借鉴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特别是近现代国外典型国家政治忠诚教育思想和实践,首先梳理西方古代文化中政治忠诚观的嬗变,然后在概述近现代国外典型国家政治忠诚教育状况的基础上,总结当代西方政治忠诚教育思想中值得借鉴的有益经验,最后指出以个人本位为价值基础的当代西方政治忠诚思想存在不可克服的内在困境,从而凸现中国共产党所提倡的政治忠诚观的独特价值。第四章是“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时代状况”。本部分主要立足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现实,首先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背景下分析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继而在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实践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总结这一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基本经验,最后从教育目标、内容、途径等要素层面分析影响新形势下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实效性的主要问题。第五章是“新形势下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本章分为三个部分:鉴于政治忠诚教育目标和内容的阶级性、历史性、合目的性特征,首先探讨新形势下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目标和内容确立的政治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及主体性原则;基于忠诚的情感、意识、行为三个核心要素维度的考虑,具体分析新形势下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情感态度目标、思维价值目标和行为实践目标;为了引导青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以及从不同层次提升青年的基本政治素养,主要从三个层面构建新形势下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内容结构体系:一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教育为主导性内容;二是以中国精神教育和理性爱国教育为基础性内容;三是以政治担当教育和公恩意识教育为拓展性内容。第六章是“新形势下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路径选择”。鉴于青年干部和青年学生是国内外敌对势力重点腐蚀的对象,本章分为两部分分别对青年干部和青年学生的政治忠诚教育途径进行分析,以提高针对性。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新形势下加强青年干部政治忠诚教育的实践路径如下:一要利用和完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制度化学习渠道强化理论培训;二要发挥革命先辈、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三要抓好关键少数、重要时机,切实在提高教育实效上下功夫。新形势下改进青年学生政治忠诚教育的路径思路如下:把突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点、拓展公忠文化熏陶的载体、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等多个途径紧密结合起来,使青年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得到升华,以提高教育效果。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借助天与人、公与私、忠与孝等伦理关系来分析基本概念的文化内涵和主要特征,深化了对政治忠诚教育主题基本范畴的研究。对忠诚、政治忠诚基本范畴的科学性认识是政治忠诚教育主题研究的元问题。而理论界对这些问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现有成果大都停留在对基本含义的简单演绎,鲜有在特定的伦理关系中去把握这些概念的文化内涵和主要特征,导致了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些概念使用和理解的随意性。本研究则借助天人关系、公私关系、忠孝关系等道德关系来讨论忠诚、政治忠诚的文化渊源和践行理路,主要是考虑到这些道德关系宰制与规约着人们的忠德行为和忠德实践,影响着忠德观念的历史建构。第二,以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为基点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忠诚观的先进性和历史进步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忠诚观价值研究的理论视野。马克思主义政治忠诚观是本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对其先进性的理论论证是研究的关键。而当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忠诚观的价值研究主要依托于“忠于无产阶级政党、忠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忠于劳动群众的利益、忠于共产主义事业”这样的固有范式,本研究为了更加凸显马克思主义政治忠诚观的独特优势,立足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忠诚观以人的主体性地位的确立为前提和旨归,显然比诉诸于压抑人的主体性、牺牲人的个性自由去实现统治者的统治秩序的传统政治忠诚观更为进步。第三,从忠诚品质的情感、意识、行为三个核心要素维度对新形势下中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目标进行了系统化研究,拓展了相关研究的视角。忠诚可靠作为我国青年教育的核心目标,已经被确立为教育法规。然而,学术界对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具体目标讨论不多。新形势下,传统的理想型、期待型的静态目标已经很难有效引导青年的思想和行为,本研究注重主体的能力素质结构探究,以目标的动态性和结构性为指向,基于忠诚的情感、意识、行为三个基本要素维度的考虑,具体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情感态度目标、思维价值目标和行为实践目标,为广大青年自觉坚守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的政治品格提供了更为具体的目标方向。

张治超[8](2017)在《《尤利西斯》:宗教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协奏曲》文中研究表明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是20世纪初杰出的爱尔兰作家。他从小接受了完整的耶稣会学校古典式教育,他所成长的年代却是天主教教会面临内外思想危机的年代。乔伊斯的作品有着那个时代的特点,即宗教传统和一系列现代思潮的对话与碰撞,二者的关系犹如协奏曲中的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既协作共谋又竞争对抗。其具体体现为教会内部的现代主义试图让天主教神学和现代科学哲学相互协调;教会复兴托马斯主义以对抗现代思潮的威胁;神智学调和古代宗教教义与现代科学概念的矛盾等等。乔伊斯没有非此即彼地加入或排斥某一方,他的小说创作兼受宗教传统和现代文化的共同影响。不仅对于既有的宗教事物乔伊斯保持自由解读的权利,只要有助于表达他本人创作主题的材料,不管他对这些材料相信与否、态度如何,也不管它是玄奥哲理、科学事实抑或宗教迷信,乔伊斯都会巧妙地加以利用。《尤利西斯》之所以能成为一部百科全书式小说,很大程度上源于乔伊斯这种不拘一格、博采众长的实用主义态度。宗教传统和现代思潮的对话与冲突所凸显的时代变化之一,就是以父子、母子和夫妻关系为典型的人际关系的变化加剧。展现变化无常、动荡不安的小说世界的《尤利西斯》也更加关注于父子之间的认同危机、母子之间的伤害和夫妻之间的忠贞与背叛。受圣经研究的启示,乔伊斯的小说往往以前代经典为包装来表现这种分崩离析、游移不定的家庭关系。比如,通过重写《哈姆雷特》、《奥德修纪》和异端三一论,《尤利西斯》揭示了父性与父子关系的虚构性;在重写《神曲》、《塔木德》和神智学经典的过程中,《尤利西斯》又进一步提出精神之父的存在及其对人成长的重要性。天主教会应对现代主义危机的另一个措施是鼓励圣母崇拜,以此稳定平信徒群体的信仰并扩大教会的影响力。因此,虽然小说对母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的表现同样借助了各种各样的历史和文学典故,但乔伊斯更多地运用了与圣母崇拜相关的各类元素,既结合现代精神分析学描绘了“圣母面具”下母亲的真实面孔,又喜剧式地颠覆了童贞圣母的“无玷染怀孕”。《尤利西斯》里家庭关系变化的根源实际上在于现在和过去之间的危机关系。时间的焦虑在现代主义艺术里表现得十分明显,乔伊斯试图解决“古”和“今”矛盾的方法是用典故、互文、拟史诗等方法使得过去和现在相互呼应、并置对比。这就造成某一“元事件”在历史中以不同面貌反复出现的效果,由于同一事件反复出现于历史以证明自身的永恒价值,从而使过去和当下的价值处于趋同状态。如此一来,不仅《芬尼根的守灵夜》中的循环历史模式在《尤利西斯》里就已经形成雏形,这种直接导致了《尤利西斯》超长篇幅的创作方法也召唤着《芬尼根的守灵夜》语言革命的到来。

李继荣[9](2016)在《拜占庭《法律选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拜占庭帝国作为罗马帝国的延续,不仅在疆域上囊括了帝国东部大部分领土,在政治和法制上也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其政治模式和法律制度。因此,法在拜占庭帝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各朝皇帝均积极致力于法律编纂活动,如《狄奥多西法典》和《民法大全》构成了罗马帝国晚期(早期拜占庭帝国)向中世纪拜占庭帝国转型阶段的重要成果。伊苏里亚王朝《法律选编》的主要来源是《民法大全》,但仅保留了古典立法传统这一躯壳,其实质已经被拜占庭学者所认为的决定拜占庭发展的三要素"罗马的政治观念、希腊的文化和基督教的信仰"①所取代。因此,作为拜占庭帝国史上第一部希腊语的官方基督教化法典,自然也成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拜占庭法,开启了拜占庭帝国立法的新篇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法律选编》为研究对象,在对原始文献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梳理了4-8世纪罗马-拜占庭法演变的特点及原因,分析了《法律选编》结构及内容,对比了《法律选编》与其它一些法典的关系,进而探讨了该法典对拜占庭及外族王国立法的影响和该法典在整个拜占庭史上的历史地位。第一章主要论述了 4-8世纪罗马-拜占庭法演变的特点及原因。4-8世纪是晚期罗马向拜占庭转变的重要时期,所以这一时期既可称为罗马帝国晚期,亦可称为早期拜占庭帝国。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帝国各方面发生的渐变与质变也反映在了立法内容的变革中。4-6世纪的帝国立法保留了大量的古典立法原则,在经历了自君士坦丁大帝的法令、《狄奥多西法典》,于查士丁尼大帝时,随着《民法大全》的问世,最终完成了对古代罗马法的最后总结,成为整个罗马-拜占庭帝国史上拉丁文法典的最高成就;6-8世纪随着帝国皇权的加强、拉丁文化区域的大面积丢失和基督教文化的不断扩大,帝国的立法逐渐开始了希腊化和基督教化的过程,所以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带有基督教特征的希腊语法典,如《农业法》、《士兵法》、《海商法》和102条《教会法》等,具有中世纪希腊帝国特征的立法逐渐形成,在伊苏里亚王朝建立后,随着帝国局势的稳定,最终促使《法律选编》这一官方希腊语法典的问世。第二章具体阐述了《法律选编》问世的条件及其文献来源。首先,本文探讨了该法典颁布时间方面的争论,认为其出台于741(740)年最为合理,其中笔者以"《法律选编》与’破坏圣像运动’"为题,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利奥三世并非所谓的"破坏圣像运动"真正的发起者,其在位时期的一些宗教政策,仅出于政治的目的,希望恢复由来已久的圣十字崇拜,使多灾多难的帝国再次处于上帝保护之下,而非像其子君士坦丁五世从神学的角度来处理偶像崇拜的问题,这也就能解释为何法典中未涉及圣像破坏运动这一事件;另外,本文还从政治、社会经济和法律文化的角度,分析了该法典最终得以出台的原因,认为稳定的国内外政治局势、不断发展的经济贸易和良好的法制传统,为其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最后,本文还对该法典的文献来源和传世文本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第三章详细解析了《法律选编》的文本内容。首先,本文对该法典的结构与序言、编纂体系和主要内容进行了阐释,以便于读者能从总体上对该法典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而后笔者将其内容分为私法篇、公法篇、刑法篇和附录篇对该法典的内容进行了大致分类,并将具体内容进行了阐释和对比分析,以便于为后文中的特点总结做好铺垫。最后,本文对该法典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它是第一部基督教化的法典,第一部拜占庭官方希腊语法典,第一部明确提出"仁爱"原则的法典。当然这些特征的出现都是源自于帝国局势的变化,其"仁爱"原则的提出并非是皇帝的善心之举,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因战乱、瘟疫等天灾人祸造成的人口下降,促使皇帝不得不以休养生息之策,来缓解帝国的危机之态。第四章主要论述了《法律选编》与其它法典的关系。作为罗马-拜占庭法律史上的一部重要法典,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首先,正如其序言所言,该法典是对《民法大全》的节选集,因此该法典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民法大全》的立法原则,有很多术语和条款是直接借用自《民法大全》,同时,它又并非完全照搬《民法大全》中的内容,而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修订,如提高妇女地位,减化释奴条件等,进一步发展了《民法大全》的内容;而其与《农业法》、《士兵法》和《海商法》的关系更为特殊,《法律选编》并非一部完整的法典,特别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农业、商业和军事方面的规定几乎没有涉及,本文认为这种缺失并非皇帝没有注意到,而是故意为之,因为当时已经拥有《农业法》、《士兵法》和《海商法》,虽然并非官方编纂,但其已通行已久,完全符合帝国当时的现实状况,加之帝国当时立法实用性原则,这些法典经官方认可后,便可为帝国所用,无需另立新法,另外,从这几部法典常作为《法律选编》附录出现来看,也足以说明这一点。所以,《法律选编》与这几部法典构成了相互补充的关系;最后,该法典与马其顿王朝的立法《法学手册》和《导言》也具有继承和被继承的关系,后两部法典中继承了《法律选编》的很多内容。第五章主要探讨了《法律选编》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作为帝国局势稳定后的第一部官方法典,其在百余年的施行过程中,调节了帝国人民间的矛盾,促进了帝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繁荣,维护了帝国各部门行业井然有序发展,是一副保持帝国稳健发展的良药,为马其顿王朝黄金时代的到来奠定了法律方面的基础;同时,作为一部关注家庭婚姻稳定,注重妇女社会地位的一部法典,无论从家庭地位、继承原则,还是监护权利方面,它都给予妇女以极大的便利,为伊苏里亚王朝末伊琳娜称帝提供了法律方面的支援,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最后,虽然该法典在马其顿王朝建立后,被下令废止,但其却随着帝国东正教的外传,而被带入东正教文化圈的一些东欧国家,特别是保加利亚和罗斯公国,其各自立法《审判法》和《罗斯法典》都受到了《法律选编》的巨大影响,乃至近代希腊的立法中,还能找到《法律选编》的影子。

宋珍夏(Song Jinha)[10](2014)在《新世纪中国小说类畅销书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2001年至2012年中国小说类畅销书为研究的切入点,着重分析了新世纪中国小说类畅销书与畅销书的本质,并从畅销的原因解读了隐性社会的价值取向。本文选取了四位作家的畅销书,即韩寒的《三重门》、郭敬明的《幻城》、姜戎的《狼图腾》,李可的《杜拉拉升职记》来进行分析。下面逐一进行简单介绍。学术界对韩寒的作品和文学价值褒贬不一。“韩寒现象”可以说既是一种教育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其影响已渗透到国内社会的各个角落、各个领域。《三重门》中作者的内心思想、观点、情节的文字呈现都凝聚了作者的真实情感。韩寒在《三重门》中以自己独特的文笔描述了青少年精神苦闷的现实问题,并对社会、教育、压力等问题进行了揭露和评判。作为一部当代幻想小说,郭敬明的《幻城》充斥着唯美意境,具有动漫叙事的元素。但是《幻城》抄袭了日本漫画《圣传》的风格和意象,两者的情节模式也基本相同。郭敬明的《幻城》是一本缺乏原创性的小说,他因此而受到一些研究者的指责。但是,郭敬明的众多青少年支持者对他的抄袭问题却持不同观点。因此,本文将探析小说的文本价值。姜戎的《狼图腾》2004年出版后在读者和学术界中引起了激烈的争议,人们对小说的文学价值以及书中描述的“狼精神”褒贬不一。姜戎通过小说《狼图腾》重新审视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同时强调了狼坚韧不拔的精神。《狼图腾》的价值就在于唤醒时代的精神内涵。小说最有价值的地方是作者对民族、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突出问题的关心。随着中国图书市场职场小说热销现象的出现,学术界针对职场小说也出现了不同的态度。仅就职场小说题材而言,过去以外企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并不多见。在这一点上,李可的《杜拉拉升职记》在题材上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需求,具有一定新意。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意义;第二章:畅销书的本质研究;第三章:21世纪中国大陆小说类畅销书作品研究;第四章:2001年至2012年小说类畅销书的畅销原因分析;第五章:研究总结。

二、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精神——《致加西亚的信》的内涵象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精神——《致加西亚的信》的内涵象征(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虚实”理论视域下的李斯特钢琴作品《旅行岁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
    二、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
        (一)有关李斯特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
        (二)有关李斯特《旅行岁月》的音乐分析
        (三)有关中国“虚实”理论的研究
    三、“虚实”观——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一)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虚实”体察
        (二)中国传统美学中的“虚实”体悟
        (三)音乐中的“虚实”之论
    四、研究的思路、方法与意义
第一章 音乐标题的“虚实”概览
    一、标题文题的“虚”“实”隐显
        (一)标题文题的实显
        (二)创作目标的虚隐
    二、情感形式的“虚”“实”布局
        (一)诗性理念的凭虚构创
        (二)内容形式的虚实权衡
第二章 题材音效的“虚实”关联
    一、题材音效的具象“实”感
        (一)情景相融的音效实境
        (二)情物相兴的音效实宜
    二、题材音效的抽象“虚”涵
        (一)情爱题材的音效虚求
        (二)情怀题材的音效虚悟
        (三)情理题材的音效虚应
第三章 主题陈述的“虚实”手法
    一、主题陈述的“虚实”因由
        (一)器乐体裁的音乐叙事性
        (二)李斯特音乐的叙事特点
    二、陈述手法的“虚实”结合
        (一)主导主题的实引
        (二)主题陈述的虚扩
        (三)主导主题的实应
第四章 形式要素的“虚实”依存
    一、节拍节奏的“虚”“实”对立
        (一)常规节拍节奏的虚实对立
        (二)自由节拍节奏的虚实对立
    二、和声功能的“虚”“实”并重
        (一)结构色彩功能的虚实并进
        (二)结构色彩功能的虚实背离
    三、织体形式的“虚”“实”相生
        (一)自由结构主调复调的虚实相生
        (二)音层类型多样同一的虚实流转
第五章 演奏阐释的“虚实”呈现
    一、音效的“虚”“实”离合
        (一)音质中实的音效融合
        (二)音色虚构的音效分离
    二、音势的“虚”“实”动向
        (一)贯通与静默的取势虚实
        (二)顺势与逆势的得势虚实
    三、音韵的“虚”“实”映照
        (一)贯历史于现时的虚实共处
        (二)融共性与个性的虚实一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约翰·费舍尔基督教人文主义宗教观及其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二、该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费舍尔生平及其基督教人文主义渊源
    第一节 费舍尔的早期生涯
        一、自幼蒙受的良好教育
        二、进入剑桥大学深造
        三、鼓励王太后赞助大学发展
    第二节 基督教人文主义的熏陶
        一、来自约翰·科利特的教导
        二、追随伊拉斯谟引领的新学思潮
    第三节 教父神学家的精神指引
        一、奥古斯丁的纯洁教会说
        二、奥利金的寓意释经论
        三、阿奎那的天启真理观
第二章 费舍尔基督教人文主义的宗教主张
    第一节 教义观:“回归本源”论
        一、基督教义“双重起源”论
        二、“双重称义”神学理论
        三、三位一体的上帝观
    第二节 圣礼观:固守传统论
        一、圣礼救恩论
        二、洗礼强化信心论
        三、圣餐变质与献祭论
    第三节 教俗观:教皇至尊论
        一、质疑英王“至尊王权”论
        二、维护天主教的纯洁性
        三、批判新教异端思想
第三章 费舍尔基督教人文主义的宗教实践
    第一节 发展剑桥人文主义教育
        一、改革剑桥大学课程
        二、邀请学者赴剑桥讲学
        三、新建剑桥人文学院
    第二节 改造罗切斯特教区
        一、提高教区信徒的受教育水平
        二、坚持定期巡视地方修道院
        三、重申教区神职人员的职责
    第三节 扞卫天主教会权威
        一、反对亨利八世离婚案
        二、扞卫英国教会的独立
        三、费舍尔与路德的论战
第四章 费舍尔的基督教人文主义评析
    第一节 实践人文主义理想
    第二节 净化基督教信仰
    第三节 背离民族主义潮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当代大学生敬业精神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尝试
2 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内涵及其培养的重要性
    2.1 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内涵
    2.2 培养大学生敬业精神的重要性
        2.2.1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2.2.2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3 当代大学生敬业精神培养的现状
    3.1 大学生敬业精神培养初见成效
        3.1.1 社会积极营造良好的敬业氛围
        3.1.2 高校更加重视敬业精神的培养
    3.2 大学生敬业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
        3.2.1 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敬业
        3.2.2 学校敬业教育部分缺失
        3.2.3 家长敬业理念存在误区
        3.2.4 个人敬业认知存在不足
4 当代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途径
    4.1 社会感染是培养大学生敬业精神的重心
        4.1.1 引导大学生走出敬业的认识误区
        4.1.2 积极弘扬传统的敬业文化
        4.1.3 运用媒体传播敬业正能量
    4.2 学校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敬业精神的主导
        4.2.1 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
        4.2.2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4.2.3 学习优秀企业的敬业文化
    4.3 家庭熏陶是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基础
        4.3.1 改变功利化教育倾向
        4.3.2 尊重大学生的职业选择
    4.4 个人努力是培养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关键
        4.4.1 敬业需要勤奋好学
        4.4.2 敬业需要心怀远志
        4.4.3 敬业需要优秀品质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新世纪中国散文类畅销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散文类畅销书相关概念界定
    二、论文选题的研究现状
    三、论文选题的理由与意义
第一章 新世纪中国散文类畅销书发展概述
    第一节 新世纪中国散文类畅销书的外部生成机制
    第二节 新世纪中国散文类畅销书发展现状
第二章 新世纪中国散文类畅销书的主题类型
    第一节 学术文化主题
    第二节 娱乐消费主题
    第三节 心灵励志主题
第三章 新世纪中国散文类畅销书的畅销原因探析
    第一节 创新模式下的全新体验
    第二节 大众娱乐的消费盛宴
    第三节 回归内里的伤痛抚慰
第四章 新世纪中国散文类畅销书的价值指向与创作局限
    第一节 新世纪中国散文类畅销书的价值指向
    第二节 消费时代散文类畅销书的创作局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敬业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创新之处
2 敬业价值观文化溯源
    2.1 我国敬业文化的发展概述
        2.1.1 敬业文化的历史演变
        2.1.2 当代敬业价值观的提出与确立
    2.2 西方敬业价值观发展概述
        2.2.1 西方资本主义敬业文化的形成
        2.2.2 中西敬业价值观对比
3 敬业价值观的内涵
    3.1 敬业价值观是热爱本职的工作风貌
    3.2 敬业价值观是履职担责的职业操守
    3.3 敬业价值观是精益求精的执事态度
    3.4 敬业价值观是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3.5 敬业价值观是坚定不移的人生信仰
4 敬业价值观在培育与践行中存在的问题
    4.1 公民价值观念的迷失
    4.2 敬业观念知行的背离
    4.3 利益分配格局的不公
    4.4 监督保障机制的滞后
5 敬业价值观的实现途径
    5.1 加大国家政策与机制支持
        5.1.1 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业制度
        5.1.2 强化用人单位的人本管理
        5.1.3 构建凸显能力的社会机制
    5.2 充分发挥社会的积极推动作用
        5.2.1 利用媒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5.2.2 大力开展群众性实践活动
        5.2.3 积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5.3 加强对公民个人的敬业观教育
        5.3.1 家庭教育是基础
        5.3.2 学校教育是关键
        5.3.3 社会教育是补充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新形势下中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当前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说
        2.1.1 忠诚的内涵、关联与现代意蕴
        2.1.2 政治忠诚的概念分析
        2.1.3 政治忠诚教育的界说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忠诚思想
        2.2.2 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教育思想
第3章 中外政治忠诚及其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启示
    3.1 中国传统忠德教化思想的演进、特征及现代转向
        3.1.1 中国传统政治忠诚观念的历史演变
        3.1.2 中国传统忠德教化思想的主要特征
        3.1.3 中国传统文化中政治忠诚及其教育思想的精华
    3.2 西方政治忠诚及其教育思想的概况
        3.2.1 西方古代文化中政治忠诚观的嬗变
        3.2.2 近现代国外典型国家的政治忠诚教育状况
        3.2.3 当代西方政治忠诚及其教育思想的启示与借鉴
        3.2.4 当代西方政治忠诚及其教育思想的内在困境与反思
第4章 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时代状况
    4.1 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
        4.1.1 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思想文化的入侵
        4.1.2 信息化背景下敌对势力对中国的贬损
        4.1.3 市场化背景下功利私利意识的扩张
    4.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回顾与经验
        4.2.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简要回顾
        4.2.2 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青年政治忠诚教育
        4.2.3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多元政治思潮
        4.2.4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推进青年政治忠诚教育
        4.2.5 注重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
    4.3 新形势下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对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4.3.2 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理论研究薄弱
        4.3.3 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目标探究视角的固化
        4.3.4 青年政治忠诚教育内容的真理魅力未被充分彰显
        4.3.5 青年政治忠诚教育途径有待改进和加强
第5章 新形势下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5.1 新形势下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确立原则
        5.1.1 立足马克思主义政治忠诚观,确保教育目标和内容政治正确
        5.1.2 立足新形势下的世情国情党情,推进教育目标和内容更新拓展
        5.1.3 立足青年政治素质的提升,突出理性、自觉、参与的品格培养
    5.2 新形势下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目标指向
        5.2.1 情感态度目标:使青年的爱党爱国忠贞情感得到激发
        5.2.2 思维价值目标:使青年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忠诚观得以树立
        5.2.3 行为实践目标:使青年的报国效国之行得到范导
    5.3 新形势下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主要内容
        5.3.1 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教育为主导性内容
        5.3.2 以中国精神教育和理性爱国教育为基础性内容
        5.3.3 以政治担当教育和公恩意识教育为拓展性内容
第6章 新形势下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路径选择
    6.1 加强青年干部政治忠诚教育的实践路径
        6.1.1 在党委、党组和党支部集体学习中进行政治忠诚教育
        6.1.2 在各级党校和干部学院培训中进行政治忠诚教育
        6.1.3 用革命先辈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进行政治忠诚教育
        6.1.4 用优秀共产党员的模范事迹进行政治忠诚教育
        6.1.5 结合重要工作和重要岗位进行政治忠诚教育
        6.1.6 在非常时刻和严峻时期进行政治忠诚教育
    6.2 改进青年学生政治忠诚教育的途径思考
        6.2.1 把握好课堂教育主渠道主阵地
        6.2.2 拓展公忠爱国文化熏陶的载体
        6.2.3 重视社会礼仪和实践活动的历练养成作用
        6.2.4 重点推进网络新媒体教育阵地建设
        6.2.5 依托高校党团等组织活动
        6.2.6 注重良好师德师风示范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尤利西斯》:宗教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协奏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现代思潮的越界:乔伊斯与天主教的现代命运
    第一节 阿奎那的幽灵缘何徘徊:现代主义危机的阴影
    第二节 “信仰灵魂”:科学与宗教的双重书写
    第三节 此刻和永恒:线性历史与循环历史
第二章 经典重写:他的故事
    第一节 乔伊斯的《新约》:圣经研究的启示
    第二节 虚构的父性:重写《哈姆雷特》、《奥德修纪》和基督教异端论
    第三节 精神之父:重写《神曲》、《塔木德》和神智学经典
第三章 永恒女性:她的故事
    第一节 主生格和宾生格的爱:母亲的双重面孔
    第二节 爱的破坏者和提琴手:忠贞与背叛
    第三节 所有人都知道的那个词:爱
结论
引用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9)拜占庭《法律选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基本概念和研究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意义、方法和研究思路
第一章:转型与变革:早期拜占庭法的演变与原因
    第一节:4-7世纪拉丁法典的渐盛及衰
    第二节:6-8世纪希腊化法典的孕育壮大
    第三节:4-8世纪早期拜占庭法演变的特点
    第四节:早期拜占庭法演变的原因
第二章:成熟与出台:第一部中世纪官方希腊语法典
    第一节:《法律选编》颁布的条件
    第二节:《法律选编》与"破坏圣像运动"
    第三节:《法律选编》的源与流
第三章:外在与内涵:《法律选编》的文本内容解析
    第一节:结构与序言
    第二节:《法律选编》之私法篇
    第三节:《法律选编》之公法篇
    第四节:《法律选编》之刑法篇
    第五节:《法律选编》之附录篇
    第六节:《法律选编》的特点
第四章:继承与借鉴:《法律选编》与其它法典的关系
    第一节:《法律选编》与《民法大全》
    第二节:《法律选编》与其它几部私法汇编
    第三节:《法律选编》与马其顿王朝的立法
第五章:保存与传续:《法律选编》的历史影响
    第一节:《法律选编》是稳定帝国局势的"良剂"
    第二节:《法律选编》是伊琳娜称帝的法理依据
    第三节:《法律选编》是东欧异族立法的参借
结语:《法律选编》:帝国史上的一缕晨曦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10)新世纪中国小说类畅销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对象与文献综述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第2章 畅销书的本质
    2.1 畅销书的定义
    2.2 畅销书的特点
    2.3 畅销书的问题
    2.4 畅销书的作用
第3章 2001年至2012年中国大陆畅销小说:作品研究
    3.1 畅销小说研究概述
    3.2 “韩寒现象”与《三重门》
    3.3 《幻城》中的奇幻境界与文本价值
    3.4 《狼图腾》中的“狼精神”及其文化寓意
    3.5 职场小说《杜拉拉升职记》与隐性社会价值取向
第4章 畅销原因探析
    4.1 “80后”的另类色彩
    4.2 陌生的叙事对象
    4.3 白领阶层的期待心理
第5章 研究总结
    5.1 结语
    5.2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四、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精神——《致加西亚的信》的内涵象征(论文参考文献)

  • [1]经典阅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情感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 吴莉莉. 江苏师范大学, 2019
  • [2]中国“虚实”理论视域下的李斯特钢琴作品《旅行岁月》研究[D]. 叶佳亮.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3]约翰·费舍尔基督教人文主义宗教观及其实践研究[D]. 王新刚.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4]当代大学生敬业精神培养研究[D]. 张秀秀. 山西师范大学, 2018(04)
  • [5]新世纪中国散文类畅销书研究[D]. 鲁彦菲.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9)
  • [6]敬业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D]. 张倩. 山西师范大学, 2017(03)
  • [7]新形势下中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研究[D]. 赵文铎. 西北工业大学, 2017(01)
  • [8]《尤利西斯》:宗教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协奏曲[D]. 张治超. 南京师范大学, 2017(12)
  • [9]拜占庭《法律选编》研究[D]. 李继荣. 东北师范大学, 2016(06)
  • [10]新世纪中国小说类畅销书研究[D]. 宋珍夏(Song Jinha). 清华大学, 2014(09)

标签:;  ;  ;  ;  ;  

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精神——《致加西亚的信》的内涵符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