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理化设计理论的并行设计决策研究

基于公理化设计理论的并行设计决策研究

一、基于公理化设计理论的并行设计决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周生祥[1](2020)在《基于用户需求的板栗采收机概念设计》文中指出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作为板栗第一生产大国,板栗种植面积和产量在逐年增加,板栗采收机械化已经成为板栗采收工作的重要需求。本研究以用户需求为驱动,进行板栗采收机概念设计。(1)对基于用户需求的产品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将KANO模型、层次分析法、质量功能展开、公理化设计进行有机结合,构建了用户需求分析模型、功能结构求解模型。(2)运用用户需求分析模型进行板栗采收机用户需求分析。通过用户访谈对板栗种植户进行调研分析,共收集到14项用户需求;对用户需求进行KANO需求属性评价,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用户需求相对权重;依据需求属性对用户需求相对权重进行优化,确定用户需求的综合权重。(3)运用功能结构求解模型进行板栗采收机概念结构求解。依据用户需求和产品特性提出设计需求,对用户需求与设计需求的相关关系度进行评价,构建相关关系矩阵,通过矩阵运算将用户需求权重转化为设计需求权重,确定7项关键设计需求;运用AD求解实现功能的结构载体,共生成4个概念结构组合方案;依据信息公理从作业效率、可实现性、制造成本、可靠性四个方面对组合方案进行评价,确定最佳概念结构组合方案。(4)基于前期的分析研究进行板栗采收机概念设计,通过布局设计、模块设计、造型配色设计、三维建模渲染生成板栗采收机概念设计方案效果图。本研究以用户需求为驱动,通过用户需求分析、功能结构求解完成了板栗采收机概念设计,生成了概念设计方案,为板栗采收机械化提供了参考。

马春鹏[2](2019)在《基于句法的序列-序列模型增强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序列-序列模型是人工智能领域(特别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普遍使用的模型之一。这个模型能够使用一个统一的框架,直接将输入序列转化为输出序列。许多问题都能够转化为这种形式的问题,进而能够使用序列-序列模型进行求解。无论是机器翻译、句法分析还是语音识别,通过对问题的输入和输出的形式进行合理的变换,我们可以对众多问题得到一个统一的解法。另一方面,句法信息是计算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了句法信息对于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性。因此,使用句法信息来提升模型的性能,是长期以来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研究者们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基于上述分析,本论文针对下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使用句法信息增强序列-序列模型。序列-序列模型由编码器、注意力机制模块和解码器这三个部分组成,编码器和解码器的最底层都是词嵌入模块,而隐含层模块上方都可以通过添加输出模块的方法来引导隐含层的学习。因此,本论文研究了在以下三个模块通过句法信息的融合来提升序列-序列模型的性能:词嵌入模块、注意力机制模块、输出模块。同时,本论文对注意力机制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具有通用性的注意力机制。具体地,本论文进行了以下的研究工作。第一,在词嵌入模块,本论文提出了三种融合句法信息的方法。针对传统的基于句法的模型对句法分析器错误敏感的问题,本论文提出了面向压缩句法森林的编码方法。针对最新的基于Transformer的神经机器翻译系统,本论文提出了基于句法的位置编码方法,将句法结点的位置信息融入到词嵌入模块。针对句法树的线性化序列长度较长的缺点,本论文提出了基于神经句法距离的词嵌入模块增强方法。这三种方法能够从不同角度使用句法信息增强词嵌入模块。第二,在注意力机制模块,本论文提出了三种利用句法信息增强注意力机制的方法。确定性注意力机制的引入,使得基于序列-序列模型的句法分析器可以利用关于句法分析的语言学信息来指导模型的学习。基于句法的自注意力机制使用句法信息来约束Transformer中的注意力机制的模块。基于压缩句法森林的注意力机制,使得解码器能够根据句法树的质量确定句法树的权值,从而能够使用质量更好的上下文向量进行解码。第三,在隐含层的上方,通过增加一个额外的输出层的方式,本论文提出了一种使用句法信息提升隐含层质量的方法。在隐含层的上方额外增加的输出层可以预测出神经句法距离的序列。通过使用真实的神经句法距离来引导这个序列的学习,隐含层中就会融合句法信息,从而提升了隐含层的向量表示的质量。第四,本论文对序列-序列模型注意力机制的根本原理进行了研究。以机器翻译中的词对齐任务作为目标,通过比较使用了两种不同的神经网络的序列-序列模型效果的差异,本论文对序列-序列模型中的注意力机制提供了新的认识。此外,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公理化注意力机制,这种注意力机制可以应用于任何形式的序列-序列模型,与神经网络的具体结构无关。这种注意力机制模块能够很好地学习到词对齐信息。本论文的研究使得序列-序列模型能够充分地利用句法信息这一重要的语言学特征来提升模型的性能,这对于机器翻译、句法分析以及许多其他的自然语言处理任务都很有帮助。同时,本论文对注意力机制模型的探索能够为其他关于序列-序列模型的研究提供一些全新的认识。

唐力[3](2019)在《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设计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面对铁路在综合交通中骨干地位的不断凸显、铁路自身经营压力的不断增加以及客户物流需求的多样化转变,铁路物流亟需发展创新,发展铁路物流总包势在必行。针对当前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设计方法不科学、铁路物流总包客户满意度低等问题,本文引入客户价值理论,提出了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设计方法,实现了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设计,既在理论上深化既有研究成果,又在实践中指导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设计。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提出了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客户需求识别方法。将铁路物流总包客户需求划分为4种基本类型,分别是需求信息已知的链条式需求类型、需求信息未知的链条式需求类型、需求信息已知的网络化需求类型和需求信息未知的网络化需求类型。借鉴客户价值理论构建客户需求层次模型对铁路物流总包客户需求进行描述,提出了基于区间二元语义TOPSIS的铁路物流总包客户需求属性重要度识别方法,解决了客户需求描述不准确的问题。(2)提出了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客户需求传递机理。针对客户需求传递不准确问题,借鉴公理化设计理论(Axiomatic Design Theory)中域的概念和QFD需求传递方法,提出了客户需求域-服务功能域-服务方案域的客户需求传递机理,利用客户价值层次模型对客户需求域建模,利用功能黑箱法对服务功能域建模,利用服务蓝图法对服务方案域建模,利用QFD方法对客户需求映射过程建模,实现了客户需求在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设计过程中的准确传递。(3)提出了基于K短路的铁路物流总包服务网络流量分配方法。将铁路物流总包服务网络流量分配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是根据仓储策略确定铁路到站物流需求量,第二步是铁路物流总包货流K短路生成,利用改进A Star算法实现铁路物流总包货流K短路的快速生成,第三步是服务网络流量分配,以服务网络广义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网络流量分配模型,并利用微进化算法进行模型求解,最后利用算例进行方法验证,从战略层面实现了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路径选择和流量分配。(4)提出了基于模块组合的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资源配置优化方法。在铁路物流总包服务网络流量分配的基础上,引入模块化设计理念,首先根据不同铁路物流资源的组合设计了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模块资源库,然后以服务成本最小、服务时间最小和服务质量最大为目标建立数学模型,针对传统NSGA-Ⅱ算法收敛速度慢、结果分布不均等问题,提出了改进的NSGA-Ⅱ算法,引入了支配强度代替原有的拥挤度计算方式,提出了自适应精英选择策略改进原有选择策略,最后利用算例进行模型和算法的验证,从运营层面实现了铁路物流资源合理配置。(5)案例分析。以达能集团华西区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设计为例进行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设计方法验证,结果证明了该理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王儒[4](2018)在《基于知识的产品设计决策过程建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数字化、智能化制造背景下,产品设计正面临着复杂性和不确定管理的双重需求,实现两者的集成化管理是复杂产品设计研究中的重要挑战和目标之一。基于决策的设计观点为不同领域背景的设计者提供了一种“通用语言”(决策)以实现对不同设计问题的统一化描述;从系统工程角度,设计问题的细化与求解、以及决策活动的规划与组织等设计过程行为都体现了产品设计中的复杂性问题;同时由于设计中多种不确定性的共存,不确定性的集成化管理也增加了产品设计中的复杂性。为了增加设计者对产品设计中决策过程行为的理解和预测能力,提升设计决策的效率和效能,本论文围绕产品设计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管理,以产品设计决策过程的建模为着眼点,提出基于知识的产品设计决策过程建模方法,从灵活性、适应性、鲁棒性定义决策工作流的设计策略,对决策工作流的元设计过程、以决策为中心的设计空间探索、不确定性下的鲁棒决策工作流设计这3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不同的设计问题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最后设计并开发基于知识的设计决策向导系统说明论文研究内容的可行性。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知识的产品设计决策过程建模方法框架。不同的设计过程策略产生不同的设计结果,设计过程策略的制定体现了设计者对特定设计问题的理解,有效的设计过程建模方法不仅可以减少系统设计的迭代次数,提升设计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对系统设计中反映产品和过程设计信息和知识的获取与重用。为了实现对不同设计问题和设计对象的统一标准化描述,论文从基于决策的设计角度对工程系统的设计过程进行定义和表示,通过对产品设计决策过程建模的需求分析,提出基于知识的设计决策过程建模方法框架。该框架的重点是实现决策工作流设计策略的制定,即通过决策工作流设计灵活性、适应性、鲁棒性的实现,解决设计决策过程中对产品设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管理的需求;通过构建基于本体的过程模板实现设计决策过程中对设计知识的获取与重用以及组织与表达等需求。(2)决策工作流的元设计过程建模方法研究。为了实现决策工作流的设计灵活性,提出一种基于PEI-X的设计决策过程建模方法,并通过元设计信息集成模型的确定,定义PEI决策过程模型中不同层次、不同粒度的元设计层次结构信息。基于PEI-X决策过程中的实体要素构建元设计知识模型,主要包括5个顶层概念及其相关属性,即“过程模板”、“支持问题实体”、“系统实体”、“通用设计知识”以及“信息”;开发基于PEI-X的元设计本体,构建基于PEI-X本体的元设计层次结构设计方法以及用于捕获不同过程粒度信息的设计过程模板。最后利用壳管式热交换器的设计过程说明该研究方法的有效性。(3)以决策为中心的设计空间探索方法研究。为了实现决策工作流的设计适应性,提出一种以决策为中心的设计空间探索方法,包括探索过程的规范化定义和设计空间调整情景的识别等。基于本体开发设计空间探索过程的知识模型,构建基于本体的设计空间探索过程模板以及相应的模板设计方法,以确保满足不同目标要求的设计信息的正确组合,减少在设计过程中误差积累的风险。最后通过热杆轧制过程链设计问题说明该研究方法的有效性。(4)不确定性下的鲁棒决策工作流设计方法研究。为了实现决策工作流的设计鲁棒性,提出一种不确定性下的鲁棒决策工作流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对输入参数(噪声因子、控制因子)、仿真模型和模型过程链3种不确定性类型的辨识,以及对相应鲁棒设计的确定等。基于本体开发鲁棒决策工作流设计知识模型,构建基于本体的鲁棒决策工作流设计过程模板和相应的设计方法,以确定合适的设计决策过程实现对相应不确定性的管理,保证设计系统/过程的质量。最后通过多功能含能结构性材料(MESMs)的设计问题说明该研究方法的有效性。(5)基于知识的设计决策向导系统设计。基于上述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设计开发基于知识的设计决策向导系统以验证所研究内容的可行性。说明系统业务需求,设计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和总体架构;重点针对系统中的决策工作流模块,定义面向设计决策过程的业务流程模型和工作流执行机制,设计决策工作流引擎和决策过程建模工具等内容,并基于Java语言对系统进行开发。

王昊琪[5](2018)在《基于模型的系统设计理论和建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卫星、导弹等为代表的复杂产品的研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自顶向下的系统设计,机械、电子、控制等多学科的工程研制,以及自底向上的系统集成等多个阶段。随着产品功能复杂度的增加,在系统设计阶段处于不同层次、来自不同领域的设计信息越来越多,关系也越加复杂。传统的基于文档的系统工程方法将系统设计信息分散保存在不同类型和功能的文档中,难以保证这些信息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可追溯性;另外,基于自然语言的文档也难以科学、准确地描述复杂的系统行为。这种基于文档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复杂产品系统设计的建模要求。为此,论文开展基于模型的系统设计理论与建模方法研究,提出了面向复杂产品的基于模型的系统设计理论,构建了公理化系统设计的本体模型,并从知识的角度预测了系统模型的功能变更传播影响,为建立科学、准确的系统模型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推进了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向成熟的方法、标准的理论和形式化的体系方向的发展。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提出了面向复杂产品的基于模型的系统设计理论,改善了公理化设计过程,并且为系统设计提供理论基础。结合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和公理化设计,对系统设计从抽象到具体的设计过程进行严谨的数学定义。定义了包括用户域、行为域、功能域、结构域、独立公理和信息公理在内的系统设计模型元素。建立了描述系统设计过程的需求—功能—行为—结构模型,在该模型中采用系统行为描述系统功能和结构之间的关系,使用设计公理辅助判断系统设计的优劣。解决了系统设计缺乏理论基础的问题,并且为系统建模提供总体模型框架。(2)建立了基于语义网的公理化系统设计本体模型,实现了设计意图的数字化准确表达。建立了用户需求、功能需求、设计参数和设计方案的本体,规范地描述了系统设计过程中的语义信息。建立了面向独立公理和信息公理的推理规则,实现了系统设计中的功能耦合和最优设计方案的自动推理。解决了系统设计中非正式的表达方式导致的语义不一致问题,保证了系统设计意图被不同专业领域的设计师和计算机所理解。(3)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的工程变更传播预测算法,提高了复杂产品工程变更影响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构建系统模型重用框架,包括本体层、系统设计信息层和工程学科设计信息层,在工程学科设计信息层中,利用本体结盟技术将不同工程学科已有的设计参数关联到系统设计方案中,使设计师可以在系统设计阶段重用工程学科信息。从知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功能变更传播算法,在功能需求变化时,通过该算法可以预测变更传播影响的范围和大小,极大地改善了系统建模中功能更改的效率。在以上系统设计理论和建模方法的基础上,搭建了系统建模软件框架。该框架基于开源的建模软件Papyrus和本体建模软件Protégé,实现了基于模型的系统设计信息的元模型和和本体的建立。在该框架下,开发了系统设计矩阵生成插件、系统模型重用插件、卫星总装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变更传播预测插件,实现了设计矩阵的自动生成,工程学科信息的重用,以及功能变更的准确预测。以卫星的任务分析和卫星电源的系统设计为例对所提出的基于模型的系统理论和建模方法进行了验证。

夏雪[6](2018)在《基于公理化设计的氧化铝陶瓷素坯管自动磨切加工设备研发》文中研究指明氧化铝陶瓷素坯管的磨切加工是透明氧化铝陶瓷灯管制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加工质量直接影响氧化铝陶瓷灯管的成品质量。目前,国内氧化铝陶瓷素坯管的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着设备简陋,严重依赖人工作业的特点,生产效率低、成本高、质量不稳定。而且,加工过程中粉尘较大,对工人的健康极为不利。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公理化设计的氧化铝陶瓷素坯管自动磨切加工设备的研发。具体的内容有:(1)介绍了本设备的研究背景及研发意义,阐述了脆性材料磨削、切割技术的发展,概述了公理化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其研究现状;针对实际需求,以公理化设计理论为基础,结合设计方法学设计步骤,研究了基于公理化设计的氧化铝陶瓷素坯管自动磨切加工设备的研发流程。(2)借助质量功能配置的质量屋,弥补了公理化设计理论各域中元素主次不明、相关关系不清的不足,构建了基于公理化设计的简化质量屋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客户需求分析,完成了客户域到功能域的映射,并进一步采用AHP法配置了用户需求权重,根据用户需求与功能特性的相关矩阵,确定了功能特性的权重,同时,分析了各功能的功能时序关系,确定了功能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构建了需求质量屋。(3)对权重较大的功能特性:传送、切割、磨削进行了方案设计阶段的研究,以需求质量屋中的相关关系为约束,遵循独立公理的原则,开展了传送、切割、磨削等功能的功能分解和功构映射,但由此获得的结构方案较为单一,且该方案并非最优,针对该问题,对功能分解后的功能元进行解的综合,采用形态学矩阵的形式进行表达,以信息公理为评价决策依据,对传送、磨削、切割的重要子功能:支撑功能、产生径向空间功能、磨削轴向进给功能等进行了结构方案优选。(4)对关键零部件进行了参数设计,从关键零部件配置矩阵中选取了重要的结构:双动力传动辊为参数设计对象,改进该配置矩阵为质量屋,以质量屋中的相关关系作为约束、结合自然科学定律,确定了传动辊的直径12mm、包胶层厚度4mm、中心距23mm、平行度误差0.15mm等参数,并对影响系统可靠性、稳定性的关键执行部件进行了参数设计,对设备的控制系统进行了控制流程分析,选用了合适的控制器。(5)在以上研究内容的基础上,介绍了样机制成,围绕着试验论证和工艺参数优选这一目的,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分别进行了砂带转速、工件转速、砂带粒度在不同水平组合下对工件表面粗糙度影响的试验,以及刀片转速、工件转速、工件进给速度在不同水平组合下对切割长度、切口质量影响的试验,利用直观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分析试验结果,确定了砂带转速3000r/min,工件转速150r/min,砂带粒度400目为粗磨的最优参数组合,刀片转速6000r/min,工件进给速度50mm/s,工件转速30r/min为切割的最优参数组合,并进一步对样机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

朱振华[7](2017)在《基于生产单元与产品模块的可重构制造系统公理化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可重构制造系统是制造企业对应对需求日益变化的市场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水平。本文运用公理化设计来指导设计可重构制造系统下生产单元和产品模块,并通过信息量计算的评价可以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对于一般生产制造企业的可重构制造系统的构建具有指导与示范意义。其研究成果如下:(1)以A企业的生产单元系统为研究对象,A为汽车制造企业,基于其汽车部件制造生产与组装过程,运用公理化设计方法,为A企业构建设计可重构生产单元系统。根据独立公理,展开了可重构制造系统下的生产单元系统的需求展开模式。提出了一般运用公理化理论进行系统设计的方法,构造了运用公理化方法进行系统设计的流程图。对生产单元系统进行功能需求的逐层分解,通过公理化分解解耦后的结果,描绘出它的功能需求与结构参数的分解层次表,以及生产单元的功能需求与设计参数的分层组织结构树。(2)通过公理化设计的运用,选择汽车生产制造为例,引入可重构产品系统的模块划分与接口通用化的理论,来进行产品重构的模型设计。对产品系统的公理化设计构建了流程图。通过对产品系统的功能需求分解与模块化概念的引入,描绘其分层组织结构树与模块流程图,组成产品系统的模型。(3)运用信息公理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决策。引入模糊综合评价与隶属函数,将总框架信息公理的评估过程中定性、不易定量的信息进行评测以数值的形式表示出来。完成产品系统与生产单元系统的设计方案具体信息量的计算,并完成优劣方案的评价与选择决策。本文以汽车制造企业为例,运用公理化设计方法,对可重构制造系统进行设计,以提升生产制造企业的运营能力。同时,也能加强生产制造企业对信息、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

柳元元[8](2016)在《直升机主减速器公理化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直升机主减速器直接影响着直升机的整体性能,其结构复杂、性能要求高,通用的机械设计方法不能为其提供完整、规范、严谨的设计指导。公理化设计理论是科学的、严谨的、有效的工程学科设计理论,为设计过程提供了完整的设计框架和设计流程,能够给产品的整个设计过程提供指导和帮助。本文将公理化设计理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设计框架和设计公理进行研究和深化分析,并将其应用到某典型直升机主减速器的设计过程中,实现了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的结合。首先,对公理化设计理论进行了分析、概括和丰富。对公理化设计理论中功能域的构造、功能域到物理域的映射、功能树结构树的规范表达进行了研究,引入“黑箱法”作为功能分析技术,分析公理化设计约束概念及其类型,将“之”字映射过程应用到某典型直升机主减速器的功能、结构中,对其进行公理化分析和映射。其次,对公理化设计理论中的功能耦合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了多种解耦方法和信息优化方法。用“过渡法”和“顺序转换法”分别对主减速器功-构映射关系、功能时序关系中的耦合进行解耦;通过解耦减小设计方案的信息量,以及通过减小设计刚度和DPS集成减小设计方案的信息量,并将其应用到直升机主减速器的信息优化设计中。再者,以公理化设计理论中信息公理为基础,对直升机主减速器的公理化评价决策系统进行搭建。针对直升机主减速器重量、传递效率、寿命、干运转时间的设计评价指标,给出了评价指标信息量的计算方法,以熵权法为依据研究了不包含主观因素的权重计算方法,获得了信息评价决策办法。最后,对某典型直升机主减速器进行了系统的公理化设计分析,验证了公理化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开发了包含公理化需求分析和设计分析模块的公理化设计应用软件,为产品的公理化设计分析提供了一个可用的基础工具。

刘启钢[9](2015)在《铁路物流服务需求传递理论与服务方案设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新常态下,铁路大宗运输需求增长乏力,白货物流由于服务时效性、可靠性、经济性与公路相比优势不足,导致货源流失严重。尤其是进入2015年,日装车最低不足11万车,铁路经营面临巨大压力,形势倒逼铁路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作为典型的服务型企业,建立符合铁路物流特点的服务设计理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设计高品质、低成本和及时性的物流服务方案,是塑造铁路物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其中,铁路物流服务方案设计的核心是客户需求传递,铁路既有经验设计方法传递机理不清、量化能力弱,难以解决需求准确传递和质量有效控制的问题。对此,本文立足构建铁路物流服务设计理论架构,提出客户需求传递、物流服务方案生成两个基本问题,着重研究物流活动描述、需求传递方法、功能措施配置、服务方案集成、服务方案评价等关键技术,实现客户需求与物流资源的最佳结合,提高设计效率和方案可靠性。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1)基于公理化设计理论,研究铁路物流服务需求传递过程,建立铁路物流需求传递理论。归纳总结了铁路物流需求、功能、参数、措施的基本类型及属性,建立了需求传递的标准化语言;提出域的单元化建模方法,重点建立服务方案集成模型,确定基于功能单元措施配置的服务方案集成模式;基于“需求映射-功能映射-过程映射”映射方法,实现物流需求向功能结构、设计参数和服务方案的逐步传递和转化。(2)研究了基于粒计算的铁路物流功能单元措施配置问题。采用质量功能配置QFD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将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功能特性要求,从组织方式、设备类型、作业时间和成本四方面,构建需求、功能、参数和措施单元数据库;根据功能单元多属性特征,建立措施配置的多属性群决策基本模型;为克服主观赋权、信息损益问题,建立基于几何空间粒计算优化模型,进而提出单参数环境下、多参数环境下物流功能单元措施配置方法。(3)研究了铁路物流整体服务方案集成和评价问题。为保证集成方案的有效性,建立了方案集成机制、集成流程,提出基于同质性检验和有限偏差检验方法及规则;归纳提出货损货差、运到晚点、产品不合格等失效模式,并据此提出了安全可靠度、时间可靠度、产品不合格率、经济性等指标及计算方法;设计基于AHP的权重计算方法和归一化评价方法,通过综合指标计算与排序实现整体方案比选决策。(4)对两地间实际客户“门到门”物流需求进行方案研究试算。通过构建基础单元与服务质量屋构建、功能单元措施配置、方案集成检验,最后得到了满足客户需求的整体服务方案。案例研究表明,本文理论方法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实用性。本文丰富与完善了铁路物流服务设计理论,并且从实践上能够指导铁路物流服务方案设计实践,避免了以往方案设计过度依赖经验、定性决策等问题,为铁路承揽物流外包业务、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支撑。

刘悦,容芷君,但斌斌[10](2013)在《公理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研究综述》文中提出设计理论与方法在产品设计开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产品创新设计的根本和基础。在众多设计理论与方法中,公理设计(Axiomatic Design,AD)是目前产品设计方法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在AD基本概念描述的基础上,对两条设计公理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了AD方法在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设计决策和工艺设计各设计阶段的应用;综述了AD与QFD,TRIZ,DSM,模块化设计、创新设计、并行设计、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稳健设计及多种设计理论与方法的集成研究,展开了细致深入的分析;最后陈述了AD的优势与劣势,展望了AD在未来产品设计领域中的发展趋势。

二、基于公理化设计理论的并行设计决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公理化设计理论的并行设计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用户需求的板栗采收机概念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板栗采收研究现状
        1.2.1 板栗采收方法
        1.2.2 板栗采收机械研究现状
        1.2.3 其他林果采收机械研究现状
    1.3 基于用户需求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用户需求的板栗采收机概念设计方法研究
    2.1 基于用户需求的概念设计
        2.1.1 用户需求的定义
        2.1.2 概念设计的定义
        2.1.3 基于用户需求的概念设计方法
    2.2 板栗采收机用户需求分析方法研究
        2.2.1 Kano模型概述
        2.2.2 层次分析法(AHP)概述
        2.2.3 基于KANO-AHP的用户需求分析模型
    2.3 板栗采收机功能结构求解方法研究
        2.3.1 质量功能展开(QFD)概述
        2.3.2 公理化设计(AD)概述
        2.3.3 基于QFD-AD的功能结构求解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KANO-AHP的板栗采收机用户需求分析
    3.1 板栗采收机用户需求获取
    3.2 板栗采收机用户需求需求属性分析
    3.3 板栗采收机用户需求初始权重分析
    3.4 板栗采收机用户需求权重优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QFD-AD的板栗采收机功能结构求解
    4.1 板栗采收机设计需求分析
    4.2 板栗采收机功能结构求解
    4.3 板栗采收机概念结构组合方案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板栗采收机概念设计
    5.1 结构布局设计
    5.2 采收模块设计
    5.3 行进模块设计
    5.4 驾驶模块设计
    5.5 造型配色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发表论文
    其他研究成果

(2)基于句法的序列-序列模型增强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序列-序列模型简介
        1.2.1 序列-序列模型
        1.2.2 循环神经网络
        1.2.3 Transformer
    1.3 句法信息简介
        1.3.1 什么是句法信息?
        1.3.2 神经句法距离简介
    1.4 基于神经网络的句法分析研究现状
    1.5 机器翻译的历史与研究现状
        1.5.1 机器翻译的历史
        1.5.2 使用句法信息增强神经机器翻译的方法
    1.6 序列-序列模型增强方法的研究现状
        1.6.1 词嵌入模块的模型增强方法
        1.6.2 注意力机制模块的模型增强方法
        1.6.3 输出模块的模型增强方法
    1.7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
第2章 基于句法信息的词嵌入模型增强方法
    2.1 面向压缩句法森林的词嵌入生成方法
        2.1.1 引言
        2.1.2 基于句法森林的词嵌入
        2.1.3 实验结果
        2.1.4 关于句法森林必要性的讨论
        2.1.5 结论
    2.2 融合了句法信息的位置编码与词嵌入的融合
        2.2.1 引言
        2.2.2 基于句法的位置编码
        2.2.3 实验结果
        2.2.4 关于实验结果的具体讨论
        2.2.5 结论
    2.3 使用神经句法距离增强词嵌入
        2.3.1 引言
        2.3.2 基于神经句法距离的词嵌入
        2.3.3 实验结果
        2.3.4 结论
    2.4 三种方法的比较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句法信息的注意力模型增强方法
    3.1 使用确定性注意力机制增强句法分析模型
        3.1.1 引言
        3.1.2 面向句法分析的确定性注意力机制
        3.1.3 实验结果
        3.1.4 结论
    3.2 使用基于句法的自注意力机制增强Transformer机器翻译模型
        3.2.1 引言
        3.2.2 基于句法的自注意力机制
        3.2.3 实验结果
        3.2.4 结论
    3.3 使用句法分析置信得分增强基于森林的机器翻译模型
        3.3.1 引言
        3.3.2 基于句法森林的注意力机制
        3.3.3 实验结果
        3.3.4 结论
    3.4 三种方法的总结与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序列-序列模型注意力机制模块基本原理探究
    4.1 引言
    4.2 两种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模型的重新表述
        4.2.1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模型
        4.2.2 基于Transformer的机器翻译模型
    4.3 循环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与Transformer注意力机制的比较
        4.3.1 实验配置与基线系统
        4.3.2 自注意力机制不同头的效果
        4.3.3 训练阶段模型的演化
        4.3.4 有监督注意力机制方法的效果
    4.4 自注意力机制不同于词对齐的原因
        4.4.1 暴露范围的不同
        4.4.2 依赖关系的不同
    4.5 公理化注意力机制
        4.5.1 注意力机制与词对齐的关系
        4.5.2 词对齐三公理
        4.5.3 公理化注意力机制的定义
        4.5.4 公理化注意力机制的直观解释
    4.6 扰动函数
        4.6.1 基于规则的扰动函数
        4.6.2 基于语言模型的扰动函数
        4.6.3 扰动函数的比较
    4.7 使用公理化注意力机制提升神经网络机器翻译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句法信息的输出层模型增强方法
    5.1 引言
    5.2 多任务学习简介
    5.3 方法
        5.3.1 基于依存句法树的神经句法距离
        5.3.2 神经句法距离与输出模块的融合
        5.3.3 距离敏感的训练方法
    5.4 实验结果
        5.4.1 实验配置
        5.4.2 在机器翻译上的实验结果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1 客户价值研究综述
        1.3.2 客户需求识别与传递研究综述
        1.3.3 网络流量分配研究综述
        1.3.4 物流服务设计研究综述
        1.3.5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铁路物流总包分析理论基础
    2.1 铁路物流总包概述
    2.2 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设计理论
        2.2.1 客户价值理论
        2.2.2 客户需求传递理论
        2.2.3 网络流量分配方法
        2.2.4 模块化设计理论
    2.3 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设计总体框架
    2.4 小结
3 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客户需求识别方法研究
    3.1 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客户需求特点
    3.2 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客户需求类型
        3.2.1 链条式客户需求类型
        3.2.2 网络化客户需求类型
    3.3 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客户需求层次模型
        3.3.1 客户需求价值层次
        3.3.2 客户需求目标层
        3.3.3 客户需求结果层
        3.3.4 客户需求属性层
        3.3.5 客户需求表达
    3.4 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客户需求属性重要度识别方法
        3.4.1 区间二元语义相关定义
        3.4.2 基于区间二元语义TOPSIS的客户需求重要度识别方法
    3.5 算例分析
    3.6 小结
4 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客户需求传递机理分析
    4.1 传统服务方案设计方法的不足
    4.2 公理化设计理论与QFD方法集成分析
    4.3 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客户需求传递架构
    4.4 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客户需求传递架构基本域构建
        4.4.1 客户需求域建模
        4.4.2 服务功能域建模
        4.4.3 服务方案域建模
    4.5 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客户需求传递架构映射关系构建
        4.5.1 需求映射建模
        4.5.2 功能映射建模
    4.6 算例分析
    4.7 小结
5 基于K短路的铁路物流总包服务网络流量分配方法研究
    5.1 问题描述
    5.2 铁路物流总包需求量确定
        5.2.1 服务水平
        5.2.2 随机市场需求下的铁路物流总包需求量确定
    5.3 铁路物流总包货流K短路生成
        5.3.1 铁路物流总包服务网络弧段权重确定
        5.3.2 基于改进A Star算法的铁路物流总包货流K短路生成
    5.4 铁路物流总包服务网络流量分配模型
        5.4.1 条件假设及符号说明
        5.4.2 模型建立
    5.5 基于微进化算法的铁路物流总包服务网络流量分配模型求解方法
    5.6 算例分析
    5.7 小结
6 基于模块组合的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资源配置优化方法研究
    6.1 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模块资源库设计
        6.1.1 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模块化划分
        6.1.2 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模块资源库建立
    6.2 基于模块组合的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资源配置优化模型
        6.2.1 问题描述
        6.2.2 目标函数
        6.2.3 约束条件
        6.2.4 模型建立
    6.3 基于改进NSGA-Ⅱ的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资源配置优化算法
    6.4 算例分析
    6.5 小结
7 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设计案例分析
    7.1 基础条件
    7.2 铁路物流总包客户需求识别与传递
    7.3 铁路物流总包服务网络流量分配
    7.4 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资源配置优化
    7.5 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设计应用对策
    7.6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总结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算例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属性值
附录 B 案例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属性值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知识的产品设计决策过程建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来源及意义
        1.1.1 产品设计存在的挑战
        1.1.2 课题来源
        1.1.3 课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设计过程建模方法研究
        1.2.1.1 设计模型
        1.2.1.2 设计过程模型
        1.2.2 以决策为中心的设计过程研究
        1.2.2.1 基于决策的设计
        1.2.2.2 决策支持问题技术
        1.2.2.3 决策支持系统
        1.2.3 不确定性管理及鲁棒设计
        1.2.4 设计重用与知识服务
    1.3 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验证策略
    1.5 论文内容及组织结构
第2章 基于知识的产品设计决策过程建模方法框架
    2.1 引言
    2.2 产品设计决策过程建模需求
        2.2.1 设计决策过程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管理需求
        2.2.2 设计决策过程中的设计知识需求
    2.3 基于知识的设计决策过程建模方法框架
        2.3.1 设计决策过程建模方法框架
        2.3.2 决策工作流设计策略
        2.3.2.1 决策工作流的设计灵活性
        2.3.2.2 决策工作流的设计适应性
        2.3.2.3 决策工作流的设计鲁棒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决策工作流的元设计过程建模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元设计层次结构信息定义
        3.2.1 元设计过程实体要素
        3.2.2 元设计支持问题表示
    3.3 基于本体的元设计知识建模
    3.4 基于PEI-X本体的元设计层次结构设计方法
        3.4.1 基于PEI-X本体的过程模板构建
        3.4.2 过程模板设计情景
    3.5 实例验证
        3.5.1 壳管式热交换器设计问题
        3.5.2 壳管式热交换器设计决策过程建模
        3.5.3 基于过程模板的壳管式热交换器设计决策工作流表示
        3.5.4 验证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以决策为中心的设计空间探索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设计空间探索过程建模
        4.2.1 探索过程的规范化定义
        4.2.2 设计空间调整情景识别
    4.3 基于本体的设计空间探索过程知识建模
    4.4 基于DSE本体的探索过程构建方法
        4.4.1 面向设计空间探索的模块化过程模板
        4.4.2 基于DSE本体的设计空间探索过程模板设计方法
    4.5 实验验证
        4.5.1 热杆轧制(HRR)过程链设计问题
        4.5.2 DSE过程模板的基线模型实例化
        4.5.3 DSE过程模板的特殊模型实例化
        4.5.4 验证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确定性下的鲁棒决策工作流设计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鲁棒决策工作流设计方法
    5.3 基于本体的鲁棒决策工作流设计知识建模
    5.4 基于RDDW本体的决策工作流构建方法
        5.4.1 面向鲁棒决策工作流设计的模块化过程模板
        5.4.2 基于RDDW本体的决策工作流设计方法
    5.5 实例验证
        5.5.1 多功能含能结构性材料(MESMs)设计问题
        5.5.2 微尺度仿真模型鲁棒设计
        5.5.3 连续体和微尺度仿真模型链鲁棒设计
        5.5.4 验证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知识的设计决策向导系统设计
    6.1 引言
    6.2 系统概述
        6.2.1 业务需求分析
        6.2.2 系统功能模块
        6.2.3 系统架构设计
    6.3 系统设计
        6.3.1 以决策为中心的业务流程模型
        6.3.2 决策工作流执行机制
        6.3.2.1 工作流引擎设计
        6.3.2.2 决策活动执行过程
        6.3.2.3 系统模块业务关联分析
        6.3.3 决策过程建模定义
        6.3.3.1 过程要素定义
        6.3.3.2 过程模板定义
        6.3.3.3 图形化过程建模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总结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附录 A 壳管式热交换器初步设计事件决策模型
附录 B 热杆轧制过程链设计决策模型
    1. 冷却属性模块决策模型
    2. 机械性能属性模块决策模型
附录 C 多功能含能结构性材料设计决策模型
    1. 粒子层冲击仿真模型(PSSM)鲁棒设计中的决策模型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5)基于模型的系统设计理论和建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系统设计理论
        1.2.2 系统建模方法
        1.2.3 系统模型的重用与变更管理
        1.2.4 目前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4 课题来源和论文的组织结构
        1.4.1 课题来源
        1.4.2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面向复杂产品的基于模型的系统设计理论
    2.1 基于模型的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2.1.1 系统设计的主要活动
        2.1.2 系统建模语言
        2.1.3 公理化设计理论
        2.1.4 AD和 MBSD概念的关联
    2.2 基于模型的公理化系统设计A-MBSD
        2.2.1 A-MBSD方法的整体框架
        2.2.2 需求-功能-行为-结构设计分解过程
        2.2.3 设计矩阵的规约算法
    2.3 A-MBSD的统一模型
    2.4 A-MBSD在卫星探测任务中使用
        2.4.1 用户域建模
        2.4.2 功能域建模
        2.4.3 行为域建模
        2.4.4 物理域建模
        2.4.5 设计公理建模
    2.5 本章总结
第3章 公理化系统设计的本体模型构建
    3.1 MBSD对系统建模的要求
    3.2 本体
        3.2.1 本体的定义
        3.2.2 本体的表示和在工程中的应用
        3.2.3 本体的开发和重用
        3.2.4 本体对系统建模的支持
    3.3 公理化系统设计本体
        3.3.1 用户需求本体
        3.3.2 功能需求本体
        3.3.3 行为元素本体
        3.3.4 设计参数本体
        3.3.5 设计方案本体
    3.4 AD本体中设计公理和推理规则
        3.4.1 独立公理本体和规则
        3.4.2 信息公理本体和规则
        3.4.3 AD Ontology中关系和属性的公理
        3.4.4 AD Ontology的类公理
    3.5 AD Ontology的创建
    3.6 本章总结
第4章 系统模型的重用与功能变更传播的预测
    4.1 系统模型驱动的信息重用
        4.1.1 AD Ontology层
        4.1.2 系统设计信息表达层
        4.1.3 工程学科设计信息层
        4.1.4 多策略本体结盟方法
    4.2 基于知识的功能变更传播预测模型
        4.2.1 功能分解模型和功能到知识的映射
        4.2.2 功能之间的接口模型
        4.2.3 功能变更传播可能性计算
    4.3 本章总结
第5章 卫星电源的系统设计
    5.1 基于模型的系统设计的软件框架
    5.2 卫星电源和设计任务介绍
    5.3 卫星太阳翼的系统建模
        5.3.1 第一次迭代
        5.3.2 第二次迭代
        5.3.3 第三次迭代
        5.3.4 功能变更预测
    5.4 本章总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内容总结
    6.2 创新点总结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SysML 图形常用符号说明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作者简介

(6)基于公理化设计的氧化铝陶瓷素坯管自动磨切加工设备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脆性材料磨切加工技术概述
        1.2.1 脆性材料磨削技术
        1.2.2 脆性材料切割技术
    1.3 公理化设计简介
        1.3.1 公理化设计概述
        1.3.2 公理化设计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基于公理化设计的研发流程及需求分析
    2.1 氧化铝陶瓷素坯管自动磨切加工设备的研发步骤
    2.2 氧化铝陶瓷素坯管自动磨切加工设备需求分析理论
        2.2.1 公理化设计理论特点
        2.2.2 质量功能配置(QFD)的概述
        2.2.3 AD与QFD的互补与集成
    2.3 氧化铝陶瓷素坯管自动磨切加工设备需求质量屋的建立
        2.3.1 客户需求的提取
        2.3.2 功能特性的转换
        2.3.3 用户需求与功能特性的相关矩阵
        2.3.4 功能特性的自相关矩阵
        2.3.5 产品规划基于公理化设计的质量屋的绘制
    2.4 本章小结
3 氧化铝陶瓷素坯管自动磨切加工设备的方案设计
    3.1 氧化铝陶瓷素坯管自动磨切加工设备的功能分解分析
    3.2 氧化铝陶瓷素坯管自动磨切加工设备的功能—结构求解
        3.2.1 功能—结构映射关系的分析方法
        3.2.2 功能—结构映射求解
    3.3 氧化铝陶瓷素坯管自动磨切加工设备方案的综合与优选
        3.3.1 方案综合
        3.3.2 方案评价与优选
    3.4 设备零件配置矩阵
    3.5 本章小结
4 氧化铝陶瓷素坯管自动磨切加工设备的参数设计
    4.1 关键零部件的参数设计
        4.1.1 零件配置矩阵的改进
        4.1.2 关键零部件的参数分析及求解
    4.2 关键执行元件的参数设计
    4.3 控制系统的设计
        4.3.1 控制过程的概述
        4.3.2 控制流程的设计
        4.3.3 PLC选型
        4.3.4 输出输入点的分布
    4.4 关键零部件的工艺规划
    4.5 本章小结
5 样机制成及试验分析
    5.1 样机的试制
        5.1.1 装配与安装顺序
        5.1.2 装配与安装检验
    5.2 磨切工艺参数的优化试验及分析
        5.2.1 正交试验设计
        5.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5.3 样机不足及改进措施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7)基于生产单元与产品模块的可重构制造系统公理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评述
        1.2.1 可重构制造系统研究现状
        1.2.2 公理化设计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可重构制造系统及公理化设计概述
    2.1 可重构制造系统的理论
        2.1.1 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定义和特点
        2.1.2 可重构制造系统的组成
        2.1.3 可重构制造系统的优势
    2.2 公理化设计的理论
    2.3 可重构性分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2.3.1 模糊集综合评价
        2.3.2 隶属函数的引入
第3章 基于公理化理论的可重构生产单元设计
    3.1 公理化设计的步骤
    3.2 公理化设计方案解耦介绍
        3.2.1 准耦合与耦合设计的解耦方法
        3.2.2 冗余设计的解耦方法
    3.3 基于公理化设计的A企业汽车制造生产单元可重构设计
    3.4 功能结构表与分层结构树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公理化理论的可重构产品设计
    4.1 可重构产品系统模块的划分与接口通用化
    4.2 基于公理化方法的产品重构设计流程
    4.3 产品设计过程的公理化分析
    4.4 基于公理化设计的产品可重构系统模型
        4.4.1 产品分层组织结构树
        4.4.2 可重构产品系统模块流程图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设计方案的评价与选择决策
    5.1 公理化设计信息公理模型
        5.1.1 信息公理模型理论
        5.1.2 准耦合与非耦合设计信息公理的应用
    5.2 可重构产品系统的评价
        5.2.1 一般模糊集评价过程
        5.2.2 评价指标的确定
        5.2.3 评价指标的信息量计算
        5.2.4 实例分析
    5.3 生产单元可重构设计方案评价实例
        5.3.1 模糊信息公理与隶属函数的引入
        5.3.2 可重构生产单元系统设计方案评价抉择实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成果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直升机主减速器公理化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公理化设计理论概述
    1.3 公理化设计理论研究现状
    1.4 直升机主减速器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第二章 直升机主减速器功能结构分析分解技术
    2.1 引言
    2.2 直升机主减速器功能分解技术
        2.2.1 直升机主减速器用户域分析技术
        2.2.2 直升机主减速器功能分析技术
        2.2.3 直升机主减速器功能分解技术
    2.3 直升机主减速器设计约束分析
        2.3.1 公理化设计约束的概念
        2.3.2 公理化设计约束的表达
        2.3.3 直升机主减速器约束的求解
    2.4 直升机主减速器功能结构求解技术
        2.4.1 公理化设计功能结构求解数学表达
        2.4.2 公理化设计功能结构求解过程分析
        2.4.3 直升机主减速器功能结构求解的终止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直升机主减速器耦合关系与信息优化研究
    3.1 引言
    3.2 直升机主减速器设计耦合分析方法
        3.2.1 基于功构映射关系的耦合分析方法
        3.2.2 基于功能时序关系的耦合分析方法
        3.2.3 直升机主减速器设计耦合分析
    3.3 直升机主减速器解耦方法研究
        3.3.1 基于功构关系矩阵的解耦方法
        3.3.2 基于功能时序关系的解耦方法
    3.4 直升机主减速器信息优化方法
        3.4.1 基于解耦关系的公理化设计优化方法
        3.4.2 基于减刚度法的公理化设计优化方法
        3.4.3 基于DPS集成的公理化设计优化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直升机主减速器公理化评价决策体系
    4.1 引言
    4.2 直升机主减速器评价指标的确定
    4.3 直升机主减速器指标信息量计算方法
    4.4 基于熵权法的评价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4.5 直升机主减速器的信息评价决策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某典型直升机主减速器的公理化设计
    5.1 引言
    5.2 某典型直升机主减速器的总方案设计
    5.3 某典型直升机主减速器的结构设计分析
    5.4 某典型直升机主减速器的二级结构设计
    5.5 某典型直升机主减速器的行星传动结构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公理化设计软件
    6.1 引言
    6.2 公理化设计系统界面
    6.3 公理化设计需求分析
    6.4 公理化设计设计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贡献
    7.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9)铁路物流服务需求传递理论与服务方案设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科学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1.5 论文创新点
2 铁路物流服务设计文献综述
    2.1 产品与服务设计理论
    2.2 铁路物流服务设计
    2.3 物流方案评价
    2.4 研究现状评述
3 基于公理化设计的铁路物流需求传递理论
    3.1 基本界定
    3.2 铁路物流需求获取与活动抽象
    3.3 基于公理化设计的铁路物流需求传递机理
    3.4 小结
4 基于粒计算的铁路物流功能单元措施配置方法
    4.1 需求传递下物流功能单元措施配置思路
    4.2 物流服务单元基础数据库设计
    4.3 物流服务质量屋的构建与分解
    4.4 基于几何空间粒计算的物流功能单元措施配置建模
    4.5 小结
5 铁路物流服务方案集成及评价技术
    5.1 铁路物流服务方案集成机制
    5.2 评价指标
    5.3 评价方法设计
    5.4 小结
6 铁路“门到门”物流服务方案设计算例分析
    6.1 已知条件
    6.2 基础单元设计
    6.3 “门到门”物流服务质量屋构建
    6.4 基于粒计算物流功能单元措施配置
    6.5 基于AHP的铁路“门到门”物流服务方案评价
    6.6 小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录1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
附录2 学位论文数据集
详细摘要

(10)公理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AD理论概述
2 AD方法的具体应用
3 AD与其他设计理论与方法的集成
4 AD优势与不足
5 分析与展望

四、基于公理化设计理论的并行设计决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用户需求的板栗采收机概念设计[D]. 周生祥. 齐鲁工业大学, 2020(04)
  • [2]基于句法的序列-序列模型增强方法研究[D]. 马春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12)
  • [3]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设计方法研究[D]. 唐力.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9(01)
  • [4]基于知识的产品设计决策过程建模方法研究[D]. 王儒. 北京理工大学, 2018
  • [5]基于模型的系统设计理论和建模方法研究[D]. 王昊琪.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6)
  • [6]基于公理化设计的氧化铝陶瓷素坯管自动磨切加工设备研发[D]. 夏雪. 浙江大学, 2018(06)
  • [7]基于生产单元与产品模块的可重构制造系统公理化设计研究[D]. 朱振华. 成都理工大学, 2017(02)
  • [8]直升机主减速器公理化设计方法研究[D]. 柳元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6(03)
  • [9]铁路物流服务需求传递理论与服务方案设计技术研究[D]. 刘启钢.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5(05)
  • [10]公理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研究综述[J]. 刘悦,容芷君,但斌斌. 机械设计, 2013(02)

标签:;  ;  ;  ;  ;  

基于公理化设计理论的并行设计决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