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倍体毛白杨木材结构及特性研究

三倍体毛白杨木材结构及特性研究

一、三倍体毛白杨的木材构造与材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商静[1](2020)在《2n雌配子单侧有性多倍化对杨树重要性状变异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杂交和多倍化可导致植物表型的丰富变异,是植物遗传改良的主要途径。其中,利用2n配子杂交的异源多倍化途径,既表现出基因剂量效应带来的倍性优势,又强化了异源配子结合产生的杂种优势,在杨树遗传改良中已取得了极大的成就。然而,由于长期缺乏以同组合多倍体材料构建的试验林,一直以来,对于异源多倍体杨树重要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和遗传效应的解析都以苗期试验为主,不够深入和全面。本研究以前期通过2n雌配子单侧有性多倍化途径获得的‘哲引3号杨’(Populus pseudosimonii×P.nigra‘Zheyin3#’)ב北京杨’(P.×beijingensis)全同胞杂种二倍体和三倍体10 a生种质保存林为材料,对其短枝叶片、生殖发育过程及木材品质等重要性状的变异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进一步解析了倍性效应、基因型效应和性别对杨树重要性状变异的影响,相关研究为杨树“大群体,强选择”多倍体育种策略提供了实践依据,为进一步开展青黑杨杂交多倍体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青黑杨全同胞杂种短枝叶片及气孔性状主要受倍性效应和基因型效应的共同影响,性别效应对性状的影响最小。杂种三倍体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面积、气孔长度和气孔宽度表现出一定的巨大性特征,锯齿数和气孔密度显着小于二倍体。受基因型影响,叶片及气孔性状在无性系之间均存在极显着差异。(2)青黑杨全同胞杂种的雄花序花盘数目变异主要受环境效应的影响,其它花序性状变异受基因型效应的影响最大。杂种三倍体的雌、雄花序长度和雄花序花盘数显着大于二倍体,而其它花序性状在不同倍性之间则无显着差异。受基因型的影响,花序性状在无性系之间存在极显着差异。(3)青黑杨杂种三倍体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异常行为变异丰富,存在较高频率的染色体提前分离、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微核、纺锤体定向异常及胞质分裂异常等现象,对配子发育产生了严重影响。(4)青黑杨杂种三倍体具有配子高度败育性,但也并非完全不育,并可参与受精。研究发现,杂种三倍体的饱满花粉直径显着大于二倍体,空瘪率较高,花粉萌发率仅为3.01%±0.36,表现出高度败育性;选择部分杂种三倍体与母本授粉回交后发现,平均每个花序仅产生23粒种子,种子萌发率平均为0.53%,明显低于杂种二倍体的回交结果。(5)青黑杨全同胞杂种木材品质性状受倍性效应和基因型效应的影响较大,性别对性状的影响最小。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和纤维长宽比在不同倍性之间存在显着差异,而木质素含量和纤维宽度在不同倍性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着性水平。无性系之间材性性状均存在极显着差异,无性系重复力均较高,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

赵芳[2](2018)在《甘肃定西地区竹柳长势及材质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对定西市引种试验的一年半生竹柳材的长势及竹柳材微观构造,材性做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竹柳在长势方面低于其他地区栽种的竹柳;试验竹柳材的微观构造符合杨柳科柳属木材(Salix spp.)的特征;竹柳材的基本密度为0.291 g/cm3,接近1年生三倍体毛白杨的基本密度;竹柳材的灰分为0.42%,综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分别为73.18%、43.87%、19.16%,接近于三倍体毛白杨的含量。

徐晶[3](2014)在《伐根嫁接毛白杨生长过程和木材质量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杨树伐根嫁接造林技术能够利用多年生强大根系中的营养,充分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养分,培育萌芽树快速生长,尽早成材,这就缩短了速生杨的更新时间。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伐根嫁接的技术原理、嫁接树木品种的选择及其优越性,对于嫁接后林木的材质材性尚无研究。在河北省易县建立试验地,进行伐根嫁接毛白杨研究,以萌蘖繁殖毛白杨为对照,分析研究伐根嫁接毛白杨的生长过程、木材解剖特性以及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异规律,结果如下。(1)不同繁殖方法毛白杨生长过程:伐根嫁接毛白杨的胸径、树高以及材积的生长量显着高于萌蘖繁殖的毛白杨。伐根嫁接毛白杨与萌蘖繁殖毛白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规律相同,均遵循先快速增加,到达一定年限后缓慢增长,趋于稳定,而后增长速度降低。胸径快速增长期在第1~9a;伐根嫁接繁殖方法使毛白杨的连年生长量出现两个峰值,最大值在第13a,萌生毛白杨的连年生长量峰值出现在第8a。树高生长量在第1~10a快速增长,第10a以后树高生长量增长缓慢。第1~3a树高增长量的差异较小,而后伐根嫁接毛白杨树高生长显着加快。两种繁殖方法生长的毛白杨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均在第3a达到最大值。材积生长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伐根嫁接毛白杨材积生长的更快。第1~5a毛白杨材积增长缓慢,第6a开始材积迅速增长,伐根嫁接毛白杨第15a连年生长量最多,萌蘖繁殖毛白杨第13a连年生长量最大。(2)不同繁殖方法毛白杨主要解剖特性的径向变异规律:伐根嫁接毛白杨的纤维长度和宽度、导管分子的长度和宽度、壁腔比均大于萌蘖繁殖的毛白杨;伐根嫁接毛白杨的纤维长宽比、微纤丝角较小。木材纤维长度、纤维宽度、长宽比、导管分子的长度和宽度沿髓心到树皮方向开始逐年增长,到一定年轮后达到最大值,而后增长速度平缓或略有下降;壁腔比、微纤丝角径向变异从髓心向外先减小,然后在波动中增减或保持平稳;组织比量的径向变异自髓心到树皮,呈递增或递减的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基本沿一条中心线的上下波动。(3)不同繁殖方法毛白杨主要解剖特性的轴向变异规律为:在同等高度上,伐根嫁接毛白杨的纤维长度和宽度、纤维的长宽比、导管分子的长度和宽度大于萌蘖繁殖的毛白杨;伐根嫁接毛白杨的纤维壁腔比、微纤丝角较小。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纤维壁腔比、导管长度、微纤丝角从树干基部开始先增加后减小;纤维宽度、导管宽度的轴向变异从树干基部向上先减小而后保持平稳或略有下降。木材组织比量的轴向变异从树干基部向上保持平稳或在波动中递增或递减,围绕一个中心值变动。(4)不同繁殖方法毛白杨的主要物理性质:两种繁殖方式生长的毛白杨木材的干缩稳定性均为体积干缩率﹥弦向干缩率﹥径向干缩率,符合木材干缩稳定性变异规律。伐根嫁接毛白杨的尺寸稳定性优于萌蘖繁殖的毛白杨,但两者无显着差异。含水率W=12%的密度:伐根嫁接毛白杨的密度均值为0.48g/cm3,萌蘖繁殖毛白杨的密度为0.42g/cm3,伐根嫁接毛白杨含水率为12%的密度显着高于萌蘖繁殖的毛白杨。基本密度:伐根嫁接毛白杨的基本密度为0.39g/cm3,显着高于萌生毛白杨的基本密度0.35g/cm3。在同一时间内,伐根嫁接毛白杨木材的吸水量小于萌蘖繁殖毛白杨。(5)不同繁殖方法毛白杨的主要力学性质:伐根嫁接毛白杨的顺纹抗拉强度和顺纹抗压强度分别为98.76MPa、37.89MPa,萌蘖繁殖毛白杨的顺纹抗拉和顺纹抗压强度为96.78MPa、35.84MPa;伐根嫁接毛白杨的顺纹抗压和抗拉强度高于萌蘖繁殖的毛白杨,并且差异显着。萌蘖繁殖毛白杨的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为62.10MPa、8035.61MPa,萌蘖繁殖毛白杨的强度均值为54.06MPa和7594.13MPa;伐根嫁接毛白杨的抗弯强度显着高于萌蘖生长的毛白杨,抗弯弹性模量无显着差异。

雷鸣,张红杰,李建国[4](2012)在《几种典型速生纸浆材材性与纤维特性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6种速生材原料的物理性质、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6种速生材中三倍体毛白杨的基本密度最小(0.408g/cm3),落叶松的基本密度最大(0.543g/cm3);2种速生针叶材中,马尾松的纤维长度分布区间较大,纤维质量较好;4种速生阔叶材中,3种桉木的纤维长度都在1mm左右;巨尾桉GL9的苯-醇抽出物含量达1.18%,巨尾桉GL9和巨尾桉DH32-29的木素总量明显高于三倍体毛白杨;三倍体毛白杨和不同桉木的综纤维素含量没有明显差别(80%左右)。

阎继鹏[5](2010)在《三倍体毛白杨材性及近红外光谱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国家标准方法,通过测定和分析取自山东和廊坊两地的6个品系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的化学组分,筛选出最适宜作为制浆造纸用材林的品系。同时,首次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到三倍体毛白杨的材性分析中来。为造纸原材料材性分析技术的改进提供了可靠地参考依据。实验结果表明,51L-3LF,51L-7, BT-17Ⅱ品系的三倍体毛白杨材性性能突出,其综纤维素、a-纤维素含量高(综纤维素含量分别为83.99%,84.72%和84.26%;a一纤维素含量分别为48.39%,45.19%和51.37%)。木素、抽出物和灰分含量低(木素含量分别为20.66%,19.81%和20.21%:苯醇抽出物含量分别为5.57%,5.93%和6.42%;1%NaOH抽出物含量分别为12.49%,12.58%和13.46%;灰分含量分别为0.29%,0.26%和0.29%)。此外,这三个品系的纤维长度较长(分别为1.013mm,1.164mm和0.974mm),长宽比大(分别为41.35,43.27和39.92),纤维分布匀整(超过80%的纤维长度分布在0.5mm~1.4mm之间)。因此,这三个品系可以作为制浆造纸用材林的优选对象。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凭借着它独有的高效以及无污染等特点,被成功的引入到造纸原材料的分析过程中。实验表明:(1)综纤维素、α-纤维素和木素近红外预测模型具有较小的RMSECV值(分别为0.53、0.85和0.61),同时具有较高的确定系数R2分别为89.38%、89.14%和88.83%。这表明:在综纤维素、α-纤维素和木素的近红外模型中,模型预测值和化学分析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近红外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2)三种抽提物近红外预测模型中(热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苯醇抽出物)均方差系数RMSECV以热水抽提物预测模型的最低为0.22,但其确定系数比较低(63.22%),说明热水抽提物的近红外模型并不是十分理想,有待完善。1%NaOH抽提物和苯醇抽提物近红外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比较高(分别为0.9449和0.9007),均方差系数低(分别为0.536和0.39),说明该模型较好。(3)灰分近红外预测模型的均方差系数RMSECV值较小(0.0194),但确定系数R2只有80.01%,说明灰分的近红外光谱数据模型相关性较差,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4)综纤维素、α-纤维素、木素、1%NaOH以及苯醇抽提物近红外模型的外部验证,化学测定值与预测值之间都有着较高的相关因子(分别为0.9096,0.8799,0.8634,0.8662和0.8857), RMSEP值较低(分别为0.382,1.04,0.944,0.873和0.603),偏差较小,说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可以用于这些化学测定值的检测,并且检测结果较为准确。(5)灰分近红外模型的外部验证效果比较差,相关因子较低为0.8113,而且灰分含量的分布比较集中,大部分分布在0.35%-0.42%之间,这影响了模型的适用性。(6)对于所探讨的化学组分,当试样颗粒度在40-60目时,其近红外预测值与化学测定值最为接近。(7)随着木粉目数的加大,其1%NaOH和灰分的近红外预测值逐渐增大;α-纤维素和热水抽出物,其近红外预测值逐渐减小;苯醇抽出物,其近红外预测值先逐渐增大然后再减小再增大;综纤维素的近红外预测值与木粉颗粒度之间不存在统一的规律性。

姚胜[6](2010)在《相思树材性近红外预测模型的建立及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快速测定木材的材性,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木材材性进红外定量模型预测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了相思树木的不同材性的近红外预测数学模型,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扫描次数为8次的时候就可以建立较好的近红外预测模型;分辨率高低与木材聚戊糖定量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可以通过多次装样来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用60目~100目的木粉的谱图建立的材性近红外预测模型都比较好;扫描样品时,分多次扫描建立的模型较好;轻压和不压可以建立较好的模型;基础数据越准确,所建立模型的精度越高,其对未知样本的预测结果也越准确,但基础数据较差的情况下建立的模型也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在样本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加入更多的建模样品比增加数据准确性更能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不同谱图预处理方法对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相思树木聚戊糖含量交叉检验模型有很大的区别;在不同预处理方法中,一阶导数结合减去一条直线建立的模型最佳;选用较大的平滑点数模型有很好的预测性能,一般来说17点到25点比较好;PCA方法筛选的样品建立的模型优于用含量梯度法筛选的样品建立的模型。对近红外预测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水分近红外验证模型决定系数(R2val)为0.9886,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216%;克拉森木素模型R2val为0.9425,RMSEP为0.5%;苯醇抽提物模型R2val为0.9384,RMSEP为0.267%;聚戊糖模型R2val为0.9428,RMSEP为0.51%;综纤维素模型R2val为0.8272,RMSEP为0.907%;α-纤维素模型R2val为0.7495,RMSEP为1.17%;制浆得率模型R2val为0.593,RMSEP也有0.873%;用广西相思树木聚戊糖近红外模型不能很好测定福建相思树木聚戊糖含量,但在广西模型中加入三个福建样品后,该模型就能够较好的测定福建相思树木材样品。建立了不同树种木材样品的苯醇抽提物近红外预测模型,在相思树苯醇抽提物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中加入四个毛白杨样品后就能较好的测定毛白杨的苯醇抽提物含量。从相思树的化学材性、微观结构以及制浆得率来看,广西钦廉林场七年生卷荚相思木、广西高峰林场黑木相思木和杂交相思木以及福建卷荚相思木均是较好的纸浆材。

许瑞雪[7](2009)在《毛白杨回交子代材性的近红外光谱分析研究》文中提出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类新型的分析技术,可以方便、快速、无损地对木材性质进行分析和预测。结合样品的化学测量值和谱图,运用OPUS软件建立各组分含量的近红外光谱模型,为制浆造纸工业原料的材性测定提供一个新的方法。论文研究的结果如下:(1)综合考虑化学组成、纤维形态和树木的生长状况,株号6、株号125和株号127综纤维素含量在82%以上,木素含量低于17%,纤维长度均较长,长宽比在37以上,且这三株的地径、胸径大,建议可作为今后造纸林无性系培育对象,加以推广种植。(2)冷水抽出物、灰分的均方差系数RMSECV值很小(分别为0.104和0.019),确定系数R2分别为98.44%和96.35%,化学测量值与近红外值存在很好的相关性,今后可以应用该模型快速预测冷水抽出物、灰分含量。(3)热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苯醇抽出物、综纤维素、a-纤维素的均方差系数RMSECV值在0.18~0.30,虽然不如冷水抽出物、灰分的结果理想,但确定系数R2分别都很高,说明这五个组分含量与近红外光谱数据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今后可以应用该模型快速预测其组分含量。(4)木素的均方差系数RMSECV为0.370,木素的确定系数R2仅达到89.92%,说明木素含量与近红外光谱数据间的相关性较差,模型需要进一步的完善。(5)木粉粗细对近红外光光谱预测结果有影响,40-60目的预测效果最好。

卢万鸿[8](2008)在《美洲黑杨无性系材性性状变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了6年生的美洲黑杨无性系木材材性性状的变异性各性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的边材纤维长度、心材纤维长度和木材密度在各无性系间都存在极显着的差异,说明边材纤维长度、心材纤维长度和木材密度在无性系间存在丰富的变异。无性系木材化学组分含量测定表明,无性系45、8-22和61的纤维素含量比较高,分别是47.75%、47.72%和47.25%,这三个无性系的木质素含量也比较低,分别是18.24%、18.46%和18.62%。作为优良的纸浆材,无性系45、8-22和61是比较理想的选择。无性系纤维长度测量结果显示,无性系21、5、4-59、12-23、8-22和1-52的边材纤维长度都属中等偏上水平,对于制浆材对纤维长度的要求,这些无性系是比较理想的选择。无性系木材密度测量结果表明,无性系12-23、7-52、21、8-22、45和4-49的木材密度相对比较高,分别是452kg/m3、432k g/m3、431 kg/m3、428 kg/m3、420k g/m3和406 kg/m3。木材密度与木材的力学性质和纸浆产量及纸的质量有强烈的相关。所以,无性系12-23、7-52、21、8-22、45和4-49作为纸浆材和建筑用材是较为优良的无性系。无性系分年轮润湿性能实验表明,美洲黑杨各无性系在5个年轮内的平衡接触角到达的时间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即各无性系的木材润湿性能存在较大的差异。综合性状因子分析表明,无性系12-23在纤维长度和木材密度方面有最佳表现,无性系45在木材密度方面有最佳的表现,无性系61和45在纤维素含量和木材润湿性能方面有最佳的表现。综合来看,无性系7-52和8-22两个无性系在纤维长度、基本密度、纤维素含量和木材润湿性能等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

周亮[9](2008)在《人工林杨树正常木和应拉木材性与制浆造纸性能关系及其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正常生长和偏心生长欧美杨107杨(简称为107杨)木材为研究材料,首先研究两种生长状态部分木材材质指标的的径向变异模式和整体趋势;其次,分别对正常生长杨树中的正常木和偏心生长中的应拉木进行化学组成和制浆造纸性能研究,分析了其化学组成、制浆性能和纸张性能的径向变异模式和整体趋势,并对正常木和应拉木进行了全面比较,再次,以正常木和应拉木的材性和制浆造纸性能径向变异为基础,分析材性与制浆性能和纸张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此外,通过对两种生长状态下立木表面轴向生长应变和内部残余轴向应变的研究,分析了生长应变的不同高度、不同周向位置、不同径向位置的变异模式和整体趋势,并结合生长性状和木材性质,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出结果具体如下:1.人工林杨树正常木木材材性研究从木材解剖特性来看,欧美杨107杨是一种非常优良的制浆造纸原料。径向变异研究得出:木射线比量从髓心向外缓慢上升;导管比量从髓心向外略有下降;纤维比量从髓心向外开始保持不变,到第4年轮后开始迅速下降;纤维长度、纤维宽度、长宽比、胞腔径的径向变异整体趋势是从髓心向外开始迅速增长到一定位置后速度开始放缓;壁腔比的整体径向变异趋势是从髓心缓慢下降,达到第4年轮后开始迅速攀升到树皮;微纤丝角的整体径向变异趋势如开口下乡的抛物线,顶点在第4年轮。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单株、不同年轮之间纤维形态各指标的变异都较大,并且这种影响程度在各指标之间不一致。年轮对导管比量和纤维比量影响显着,对木射线比量影响不显着。从木材化学组成来看,欧美杨107杨同样也是一种非常优良的制浆造纸原料。其径向变异研究得出:纤维素含量和a-纤维素含量径向变异整体趋势是从髓心向外逐渐增加,在第6年轮处曲线趋于平稳;综纤维素含量和1%氢氧化钠抽提物含量整体趋势都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顶点也都在第5年轮处;苯醇抽提物含量从髓心向外迅速降低;相对结晶度整体径向变异趋势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顶点在第5年轮和第6年轮之间。方差分析表明化学组成在不同单株和不同年轮之间存在着显着的差异。欧美杨107杨的基本密度偏低,有利于制浆造纸。欧美杨107杨正常木基本密度径向变异的整体趋势线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方差分析表明木材基本密度在不同单株和不同年轮之间存在着显着的差异。欧美杨107杨生长应变研究显示:立木表面轴向生长应力在树干外围的不同周向位置之间比较的差异不显着,但在不同高度中差异显着。生长拉应力值越大,纤维双壁厚越小,此外随着生长拉应力的增加,轴向的全干干缩率下降。欧美杨107杨内部残余轴向生长应变的整体趋势图如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其顶点在髓心位置处。2.人工林杨树应拉木木材性质研究应拉木在各单株、各年轮之间的分布具有很强的不均匀性。应拉木纤维长度、纤维宽度、长宽比以及木射线比量与正常木之间差异不明显,而微纤丝角度、导管比量要低于正常木,双壁厚、壁腔比要高于正常,且差异在不同水平上显着。偏心生长的欧美杨107杨应拉木区和对应木区木材解剖特性径向变异研究得出:应拉木区木射线整体径向变异模式是从髓心向外以一定速度下降;导管比量从髓心向外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纤维比量在第1(2)年轮和第4年轮之间基本保持不变,随后才有微弱的下降。应拉木区中和对应木区中的纤维长度径向上整体基本为持续增长的趋势;纤维宽度、壁腔比、双壁厚从髓心开始保持较缓速度增长;腔径在第1(2)年轮和第4年轮之间基本保持不变,随后开始缓慢上升;长宽比径向变异的整体趋势如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其顶点位置在第5年轮处;应拉木区中的微纤丝角径从髓心向外逐渐降低;对应木区的微纤丝角度整体径向变异趋势如开口向下抛物线,且第4年轮是抛物线的顶点。各解剖特性在不同单株和不同年轮比较中得出的结果存在不同点,纤维长度、宽度、双壁厚、微纤丝角、胞腔径均显示出较大差异性,而长宽比却没有差异。木材组织比量中只有应拉木区中的纤维比量在不同单株和不同年轮中差异显着。应拉木的纤维素含量和a-纤维素含量远高于正常木得到的数值,木材相对结晶度略高于正常木,因此木素含量和1%氢氧化钠抽提物含量相对应的较低,而综纤维素含量基本没有变化。不同单株和不同年轮之间的化学组成和相对结晶度都存在较大差异性。应拉木区密度要高于正常木木材基本密度。应拉木区基本密度的整体径向变异趋势为:从髓心向外保持平稳,从第4年轮后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一直到树皮。不同单株和不同年轮对应拉木区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显着。偏心生长立木生长应力周向变化趋势为,整个树干外围主要生长应力形式主要以拉应力为主,并且倾斜树干最上部或弯曲树干最凸处的生长应力为拉应力的最大值,倾斜最下部或弯曲树干最凹处的生长应力为拉应力最小值或部分单株出现了压应力。不同单株、不同周向位置之间的生长应变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单株不同高度之间差异不明显。立木表面轴向生长应变与木材材质之间关系研究得出,生长应力拉应力越大,双壁厚、壁腔比、轴向全干干缩率、径向全干干缩率、弦向全干干缩率均显着增加,纤维宽度和腔径显着减少。偏心生长木材内部残余轴向生长应变的径向变异整体模式如开口向下的抛物线,顶点在髓心处,从散点图来看,应拉木区树干外围若干年轮的应变值要小于对应木区相对应的年轮,说明应拉木区树干外围的生长拉应力大于对应木区相对对应的位置。3人工林杨树正常木和应拉木制浆造纸性能研究在正常木制浆条件实验中,欧美杨107杨的制浆性能处于中等水平,制浆得率从髓心向外迅速增加,到第6年轮后是出现微弱下降。卡泊值整体趋势是如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卡泊值从髓心向外开始逐渐降低,到第4年轮时出现最低值,随后逐渐上升。根据制浆性能关系相关木材性质和制浆造纸性能的径向变异模式和整体趋势,本文欧美杨107杨纸浆林的轮伐期要长于6年。不同单株对制浆得率的影响不显着,而对卡泊值的影响显着;年轮对制浆得率的影响显着,而对卡泊值的影响不显着。抗张指数的径向变异整体变化趋势为从髓心向外逐渐增加,到第5年轮后开缓慢下降;撕裂指数在生长轮初期主要还是保持一个较为平稳的缓慢上升的状态,到第4、5年轮之间保持基本不变,随后在第6年轮后迅速攀升;耐破指数的径向变异整体趋势与抗张指数较为类似,从髓心向外迅速增加至第5年轮,随后开始缓慢下降。本文认为如果以纸张性能最大化目标,欧美杨107杨纸浆林最佳轮伐期要不能超过5年。因此,综合制浆性能和纸张性能的径向变异结果,木文认为欧美杨107杨纸浆林的最佳轮伐期应该6-7年。不同年轮之间和不同单株之间各纸张性能指标均差异显着。与正常木相比可以明显看出,应拉木制浆得率较高,纸浆卡泊值较低。不同单株之间制浆得率和卡泊值的差异不显着;年轮对制浆得率的影响显着,而对卡泊值的影响不显着。从应拉木纸张性能检测性能可以看出,应拉木制作的纸张抗张指数和耐破指数较正常木来说要差的多,但是撕裂指数差别不大。不同年轮之间应拉木各纸张性能指标除耐破指数外均差异显着,应拉木单株之间的各项纸张性能指标均差异显着。随着打浆转数的提高,应拉木纸浆打浆度开始迅速提高;随着打浆转数的提高,应拉木纸张抗张指数和耐破指数首先增加迅速,随后速度趋于平缓;应拉木纸张撕裂指数随着打浆转数的提高先是出现微弱的提高,然后撕裂指数开始下降。12000转后,应拉木纸张抗战指数和耐破指数已经被提高到与正常木较为相同的水平,但是整体上看仍然会低于正常木纸张,此外,打浆转数的增加对应拉木纸张性能提高具有一定的上限,过高的打浆转数对纸张性能有所损耗。4.人工林杨树正常木和应拉木木材性质与制浆造纸性能关系及模型研究在正常木木材性质与制浆性能相互关系得出:木材化学组成的综纤维素含量(Χ1)、纤维素含量(Χ3)、a-纤维素含量(Χ4)、木材相对结晶度(Χ8)、1%氢氧化钠抽提物含量(Χ6)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与苯醇抽提物含量(Χ7)和木材基本密度(Χ9)之间也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或负偏相关关系(年轮数为控制变量,下同),与半纤维素含量(Χ2)、木射线比量(Χ10)之间关系不显着。卡泊值与木素含量(Χ5)、木材基本密度、导管比量(Χ11)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与纤维比量(Χ12)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也显着。在应拉木木材性质与制浆性能相互关系得出:制浆得率与纤维素含量、a-纤维素含量、综纤维素含量、木材结晶度、木材密度、纤维比量、年轮数、含胶质纤维比例指标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与1%氢氧化钠抽提物含量、木素含量、苯醇抽提物含量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卡泊值与a-纤维素含量之间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与其余指标相关性均不显着。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所有与制浆性能相关材性指标的主成分,再利用主成分对分别对正常木、应拉木和整体木材制浆得率和卡泊值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得到材质指标对制浆得率和卡泊值的经验回归模型。正常木材性与制浆性能线性回归模型:制浆得率(%)=0.615χ1-0.583χ2+1.23χ3+1.203χ4-0.380χ5+1.380χ6-0.357χ7+0.790χ8-0.050χ9-0.231χ10+0.139χ11+0.074χ12+140.438(**)卡伯值=0.146χ1-0.292χ2 +0.095χ3 +0.114χ4 +0.620χ5 -0.398χ6 -0.106χ7 +0.017χ8+0.070χ9-0.022χ10+0.890χ11-0.670χ12+17.962 (ns)应拉木木材性与制浆性能线性回归模型:制浆得率=0.1924χ1-0.5096χ2 +2.5002χ3 +4.2296χ4 -0.7326χ5 +1.0323χ6 -.01054χ7+1.8616χ8+0.021χ9-0.1664χ10-08759χ11+1.0424χ12+163.9981(***)卡泊值=1.2136χ1 +0.0784χ2-1.2501χ3 -2.5502χ4 +0.4884χ5 +0.2997χ6-0.062χ7-1.074χ8-0.008χ9+0.1976χ10+0.5968χ11-0.7923χ12+23.1694 (ns)材性与制浆性能整体线性回归模型制浆得率=2.703χ1-1.880χ2+5.846χ3 +5.085χ4-2.3912χ5 -0.108χ6-0.632χ7 +3.177χ8-0.019χ9 -0.191χ10+2.415χ11+0.678χ12-100.4062(***)卡泊值=-0.5456χ1+3.3528χ2-3.7χ3 -3.1188χ4+2.2736χ5+1.3283χ6+0.144χ7-1.9228χ8-0.016χ9-0.371χ10+1.6744χ11-1.1951χ12-100.4062(***)在正常木木材性质与制浆性能相互关系得出:抗张强度与纤维长度(Χ1)、纤维宽度(Χ2)、纤维长宽比(Χ3)、胞腔径(Χ4)、纤维比量(Χ10)、木材结晶度(Χ11)之间存在正的显着相关性或偏相关性,与木材基本密度(Χ12)、双壁厚(Χ5)、壁腔比(Χ6)、导管比量(Χ9)之间的负相关系数或偏相关系数均显着,与微纤丝角(Χ7)、木射线比量(Χ8)之间相关性不显着。耐破指数与纤维宽度,胞腔径显着正相关;与双壁厚和壁腔比之间的显着负偏相关。撕裂指数与双壁厚、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壁腔比、木材基本密度的正相关关系显着。由于应拉木木材性质与纸张性能受到了应拉木存在的不均匀性影响,无法得出显着的相关性,因此也未进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材质指标对制浆得率和卡泊值的经验回归模型为:正常木材性与纸张性能线性回归模型:抗张指数=340.524χ1 +2.037χ2 +10.627χ3+1.714χ4 +0.109χ5 -0.011χ6-0.311χ7+2.794χ8-3.864χ9+3.993χ10+1.260χ11-0.0313χ12+2288.786(**)撕裂指数=57.962χ1 +0.244χ2 +1.837χ3 -0.071χ4 +0.258χ5 +0.018χ6 -1.246χ7+0.121χ8-0.222χ9+0.099χ10+0.034χ11+0.913χ12+355.325(**)耐破指数=1359.080χ1+8.259χ2+41.131χ3+8.366χ4-0.707χ5-0.158χ6+11.176χ7-4.422χ8-7.256χ9+11.061χ10+7.039χ11-0.136χ12+8643.946(ns)材性与纸张性能整体线性回归模型:抗张指数=0.184χ1 +0.056χ2 +0.122χ3 +0.257χ4 -0.212χ5 -0.218χ6+0.054χ7 -0.067χ8 -0.080χ9 +0.097χ10 -0.154χ11 -0.099χ12 +74.046(***)撕裂指数=0.140χ1+0.097χ2+0.105χ3 -0.004χ4 +0.079χ5 +0.039χ6 +0.034χ7+0.060χ8+0.024χ9-0.213χ10+0.055χ11+0.014χ12+10.987(*)耐破指数=0.100χ1 -0159χ2 +0.042χ3 +0.238χ4 -0.202χ5 -0.210χ6+0.073χ7-0.042χ8-0.046χ9 +0.057χ10 -0.156χ11 -0.139χ12 +451.240(***)

孙丰波,张志毅,孙丰军,乔梦吉[10](2007)在《杨树木材品质性状遗传变异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概述了杨树木材解剖性质、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木材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动态,分析了影响杨树木材品质性状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方面。展望了杨树木材品质性状遗传变异研究的发展趋势,认为在杂交育种等传统材性遗传改良的基础上,通过基因工程、分子标记以及基因型和表型的联合选择等辅助育种手段,能够加速杨树木材品质遗传改良的进程。

二、三倍体毛白杨的木材构造与材性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倍体毛白杨的木材构造与材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2n雌配子单侧有性多倍化对杨树重要性状变异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杨树多倍体育种及性状变异研究进展
    1.1 杨树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1.1.1 选择天然杨树多倍体植株
        1.1.2 不同倍性体间杂交
        1.1.3 天然或人工2n配子杂交
        1.1.4 体细胞染色体加倍
    1.2 杨树多倍体性状变异研究进展
        1.2.1 杨树多倍体形态和生长变异研究进展
        1.2.2 杨树多倍体生殖发育变异研究进展
        1.2.3 杨树多倍体配子变异及育性水平变异研究进展
        1.2.4 杨树多倍体木材材性变异研究进展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与主要研究任务
2 2n雌配子单侧有性多倍化对杨树短枝叶片及气孔性状的影响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短枝叶片性状测量
        2.1.3 气孔性状
        2.1.4 数据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青黑杨全同胞杂种短枝叶片及气孔性状基因型间的变异
        2.2.2 青黑杨全同胞杂种植株短枝叶片性状变异规律分析
        2.2.3 青黑杨全同胞杂种植株气孔性状变异规律分析
        2.2.4 影响青黑杨全同胞杂种短枝叶片及气孔性状各效应的方差贡献率解析
    2.3 小结
3 2n雌配子单侧有性多倍化对杨树花序形态发育的影响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花序形态分析
        3.1.3 数据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青黑杨全同胞杂种二倍体和三倍体的雄花序形态特征比较
        3.2.2 青黑杨全同胞杂种二倍体和三倍体的雌花序形态特征比较
        3.2.3 青黑杨全同胞杂种花序性状基因型间的变异分析
        3.2.4 影响青黑杨全同胞杂种花序性状各效应的方差贡献率解析
    3.3 小结
4 2n雌配子单侧有性多倍化对杨树生殖发育变异的影响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观察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异常
        4.2.2 减数第二次分裂纺锤体定向异常
        4.2.3 减数分裂胞质分裂异常
    4.3 小结
5 2n雌配子单侧有性多倍化对杨树配子变异的影响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花粉形态观察
        5.1.3 花粉生活力测定
        5.1.4 授粉回交及播种育苗
        5.1.5 数据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花粉形态观察
        5.2.2 花粉生活力测定
        5.2.3 授粉杂交及杂交结实情况
    5.3 小结
6 2n雌配子单侧有性多倍化对杨树木材品质的影响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木材材性测定方法
        6.1.3 数据统计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青黑杨全同胞杂种植株材性性状基因型间的变异
        6.2.2 青黑杨全同胞杂种木材基本密度比较
        6.2.3 青黑杨全同胞杂种木材木质素含量比较
        6.2.4 青黑杨全同胞杂种木材纤维性状比较
        6.2.5 青黑杨全同胞杂种材性性状间的相关性
        6.2.6 影响青黑杨全同胞杂种材性性状各效应的方差贡献率解析
    6.3 小结
7 讨论
    7.1 倍性效应对杨树重要性状变异的影响
        7.1.1 青黑杨全同胞杂种二倍体和三倍体的短枝叶片及气孔性状变异规律
        7.1.2 青黑杨全同胞杂种二倍体和三倍体的生殖发育过程差异
        7.1.3 青黑杨全同胞杂种二倍体和三倍体的木材品质变异规律
    7.2 基因型效应对杨树重要性状变异的影响
        7.2.1 青黑杨全同胞杂种短枝叶片及气孔性状的基因型效应
        7.2.2 青黑杨全同胞杂种花序性状的基因型效应
        7.2.3 青黑杨全同胞杂种木材品质的基因型效应
    7.3 性别效应对杨树重要性状变异的影响
        7.3.1 青黑杨全同胞杂种雌、雄株短枝叶片及气孔性状变异规律
        7.3.2 青黑杨全同胞杂种雌、雄株木材品质变异规律
8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2)甘肃定西地区竹柳长势及材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竹柳长势分析
        1.2.2 竹柳微观构造分析
        1.2.3 竹柳材性分析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竹柳长势 (见表1)
    2.2 竹柳微观构造
    2.3 竹柳材性
        2.3.1 竹柳木材的密度
        2.3.2 竹柳木材纤维长度
        2.3.3 竹柳木材化学成分
3 结论

(3)伐根嫁接毛白杨生长过程和木材质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杨树利用的研究现状
    2 杨树伐根嫁接的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4 研究技术路线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的采集与制作
    1.2 试验方法与数据处理
        1.2.1 生长过程的试验方法
        1.2.2 伐根嫁接毛白杨的微观特性的试验方法
        1.2.3 伐根嫁接毛白杨的物理力学试验方法
        1.2.4 数据处理
2 伐根嫁接毛白杨生长规律的研究
    2.1 伐根嫁接毛白杨生长量的研究
    2.2 伐根嫁接毛白杨胸径生长规律的研究
    2.3 伐根嫁接毛白杨树高生长规律的研究
    2.4 伐根嫁接毛白杨材积生长规律的研究
    2.5 树干解析图的绘制
3 伐根嫁接毛白杨解剖特性的研究
    3.1 伐根嫁接毛白杨解剖特性的株内变异
    3.2 纤维形态的变异规律
        3.2.1 纤维长度和宽度
        3.2.2 纤维长宽比
        3.2.3 纤维壁腔比
    3.3 导管形态的变异规律
    3.4 微纤丝角的变异规律
    3.5 组织比量的变异规律
4 伐根嫁接毛白杨木材物理力学性能
    4.1 伐根嫁接毛白杨木材的干缩稳定性
    4.2 伐根嫁接毛白杨木材密度
    4.3 伐根嫁接毛白杨木材的吸水性
    4.4 伐根嫁接毛白杨木材的力学强度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5)三倍体毛白杨材性及近红外光谱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我国造纸工业的现状
    1.2 林纸一体化是我国造纸业长期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1.3 三倍体毛白杨的简介
    1.4 材性分析及对制浆造纸的影响
    1.5 近红外技术简介
        1.5.1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经历
        1.5.2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
        1.5.3 近红外光谱原理
        1.5.4 主要近红外谱带的归属
        1.5.5 近红外光谱的预处理
        1.5.6 近红外光谱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的主要步骤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6.1 三倍体毛白杨的研究现状
        1.6.2 近红外技术在造纸领域的应用
        1.6.3 近红外光谱化学软件的主要结构和功能介绍
        1.6.4 实验用近红外分析软件OPUS 6.5简介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1.8 研究内容重点及解决的问题
2 三倍体毛白杨的材性分析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3 材性分析实验方法
        2.3.1 木材化学组成的测定
        2.3.2 纤维长度和宽度测定
    2.4 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纸浆材的优选
        2.4.1 化学成分优选
        2.4.2 纤维形态的测定结果
    2.5 小结
3 三倍体毛白杨材性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
    3.1 实验材料
    3.2 NIR光谱采集
    3.3 近红外光谱谱图预处理
    3.4 近红外分析模型的建立
    3.5 样品的近红外光谱谱图
    3.6 各组分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校正模型的建立
        3.6.1 综纤维素的近红外校正模型
        3.6.2 A-纤维素的近红外校正模型
        3.6.3 木素的近红外校正模型
        3.6.4 苯醇抽提物的校正模型
        3.6.5 1%NAOH抽出物的近红外光谱校正模型
        3.6.6 热水抽出物的近红外光谱交叉检验模型
        3.6.7 灰分的近红外光谱交叉检验模型
    3.7 小结
    3.8 模型预测结果
        3.8.1 综纤维素模型的预测结果
        3.8.2 A-纤维素模型的预测结果
        3.8.3 木素模型的预测结果
        3.8.4 苯醇抽提物预测结果
        3.8.5 1%NAOH抽出物预测结果
        3.8.6 灰分预测结果
        3.8.7 小结
    3.9 样品粒度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3.10 小结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6)相思树材性近红外预测模型的建立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相思树材性研究现状
    1.3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1.3.1 基本原理
        1.3.2 分析类型
        1.3.3 工作过程
        1.3.4 定量校正方法
        1.3.5 技术特点
        1.3.6 定量分析
        1.3.7 定性分析
    1.4 近红外技术在木材性质及纸浆性能预测中的研究现状
        1.4.1 化学性质
        1.4.2 木材微观结构
        1.4.3 纸浆性能
    1.5 选题背景
    1.6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1.6.1 目的
        1.6.2 意义
        1.6.3 内容
2 木材材性近红外预测模型影响因素的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及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主要试剂
        2.2.3 主要设备
    2.3 光谱采集
        2.3.1 仪器
        2.3.2 扫描参数的设定
        2.3.3 光谱采集
    2.4 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2.4.1 水分
        2.4.2 苯醇抽提物含量
        2.4.3 木素含量
        2.4.4 综纤维素含量
        2.4.5 α-纤维素含量
        2.4.6 聚戊糖含量
    2.5 木粉谱图扫描方法
    2.6 模型的建立方法
        2.6.1 校正集选择
        2.6.2 近红外光谱预处理
        2.6.3 近红外光谱建模区间的选择
        2.6.4 近红外预测模型的建立
        2.6.5 数学模型的优化及评价
    2.7 实验结果
        2.7.1 扫描次数
        2.7.2 分辨率
        2.7.3 装样次数
        2.7.4 样品粒度
        2.7.5 装样松紧度
        2.7.6 储藏误差
        2.7.7 基础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2.7.8 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的影响
        2.7.9 不同平滑点数对近红外预测模型的影响
        2.7.10 谱区范围对模型的影响
        2.7.11 最佳主成分的确定
        2.7.12 模型校正集和验证集的选取方法
        2.7.13 小结
3 相思树化学组成近红外光谱模型的建立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和试剂
        3.2.1 实验材料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设备
    3.3 光谱采集
    3.4 材性测定
        3.4.1 化学组成测定
        3.4.2 基本密度的测定
        3.4.3 制浆得率的测定
    3.5 模型的建立方法
    3.6 实验结果
        3.6.1 水分近红外预测模型
        3.6.2 克拉森木素近红外预测模型
        3.6.3 苯醇抽提物近红外预测模型
        3.6.4 综纤维素近红外预测模型
        3.6.5 α-纤维素近红外预测模型
        3.6.6 聚戊糖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
        3.6.7 基本密度近红外光谱模型
        3.6.8 制浆性能近红外光谱模型
    3.7 小结
4 模型的修正
    4.1 前言
    4.2 相思木模型的扩展
        4.2.1 样品聚戊糖含量统计信息
        4.2.2 广西模型的结果与验证
        4.2.3 广西模型的修正
    4.3 混合树种模型的建立
        4.3.1 样品苯醇抽提物含量统计信息
        4.3.2 混合树种苯醇抽提物模型
    4.4 小结
5 相思纸浆材树经济性能的评估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2.1 化学组成测定
        5.2.2 基本密度的测定
        5.2.3 制浆得率的测定
        5.2.4 纤维形态
        5.2.5 结晶度
    5.3 实验结果
        5.3.1 广西钦廉林场不同相思树材性分析
        5.3.2 广西高峰林场不同相思树材性分析
        5.3.3 福建不同相思树材性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本论文主要结论
        6.1.1 不同因素对模型的影响
        6.1.2 木材材性近红外模型的建立
        6.1.3 不同地域和树种木材材性近红外预测模型验证
        6.1.4 相思树纸浆材经济性能的评估
    6.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6.3 对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7)毛白杨回交子代材性的近红外光谱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我国制浆造纸工业的现状
    1.3 毛白杨材性分析及制浆方法现状
        1.3.1 毛白杨材性分析及对制浆造纸的影响
        1.3.2 三倍体毛白杨制浆方法研究
    1.4 近红外光谱技术
        1.4.1 近红外光谱简介
        1.4.2 近红外光谱的预处理
        1.4.3 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
        1.4.4 建立稳定的数学模型的步骤
        1.4.5 偏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
        1.4.6 基础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1.4.7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木材材性方面的研究现状
    1.5 实验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毛白杨回交子代的材性分析及选育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3 材性分析实验方法
        2.3.1 木材化学组成的测定
        2.3.2 纤维长度和宽度测定
    2.4 毛白杨回交子代材性分析
        2.4.1 抽出物的测定结果分析
        2.4.2 综纤维素、a-纤维素和木素的测定结果分析
        2.4.3 纤维形态的测定结果
        2.4.4 木材密度的测定结果
    2.5 小结
第三章 毛白杨与新疆杨杂交回交子代材性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
    3.1 实验方法
        3.1.1 OPUS 6.5软件简介
        3.1.2 近红外光谱分析的一般流程
        3.1.3 近红外光谱采集
    3.2 样品的近红外光谱谱图
    3.3 各组分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的建立
        3.3.1 近红外光谱谱图预处理
        3.3.2 近红外光谱交叉检验模型
        3.3.3 冷水抽出物的近红外光谱交叉检验模型
        3.3.4 热水抽出物的近红外光谱交叉检验模型
        3.3.5 1%NaOH抽出物的近红外光谱交叉检验模型
        3.3.6 苯醇抽出物的近红外光谱交叉检验模型
        3.3.7 综纤维素的近红外光谱交叉检验模型
        3.3.8 a-纤维素的近红外光谱交叉检验模型
        3.3.9 木素的近红外光谱交叉检验模型
        3.3.10 灰分的近红外光谱交叉检验模型
    3.4 小结
第四章 模型的预测效果和样品粒度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4.1 模型的预测效果
    4.2 样品粒度对模型预测效果的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论文新颖之处
    5.3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8)美洲黑杨无性系材性性状变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1 林木材性变异的研究
        1.1 林木材性变异研究在林木育种中的地位
        1.2 国内外木材材性变异的研究综述
        1.2.1 国外木材材性变异的研究综述
        1.2.2 国内木材材性变异的研究进展
        1.2.3 木材化学成分的遗传变异研究
        1.2.4 木材纤维(管胞)形态遗传变异的研究
        1.2.5 林木木材密度遗传变异的研究
        1.2.6 其它木材材性性状遗传变异的研究
        1.3 杨树木材材性性状的研究
        1.4 美洲黑杨木材材性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1.5 木材材性性状的研究趋势
        1.5.1 生物技术在杨树木材材性性状遗传变异研究中的应用
        1.5.2 分子标记在杨树木材品质性状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美洲黑杨无性系木材材性性状变异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各化学组分和物理指标的测定
        1.2.1 水分含量的测定
        1.2.2 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1.2.3 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1.2.4 纤维长度的测量
        1.2.5 木材密度的测量
        1.2.6 木材润湿性能的测定
        1.3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美洲黑杨无性系化学成分及纤维长度性状变异
        2.2 美洲黑杨无性系边材纤维长度方差分析
        2.3 美洲黑杨无性系心材纤维长度方差分析
        2.4 美洲黑杨无性系木材密度方差分析
        2.5 美洲黑杨无性系分年轮木材润湿性能分析
        2.6 美洲黑杨无性系木材密度径向变异
        2.7 美洲黑杨无性系综合性状研究分析
        2.7.1 美洲黑杨无性系各性状相关分析
        2.7.2 美洲黑杨无性系各性状因子分析
        2.7.3 美洲黑杨无性系聚类分析
    3 讨论
        3.1 美洲黑杨化学成分和纤维性状变异
        3.2 美洲黑杨木材密度及其他材性性状变异
        3.3 美洲黑杨无性系多性状的综合评价
    4 结论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9)人工林杨树正常木和应拉木材性与制浆造纸性能关系及其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我国人工纸浆林发展背景、现状、建设目标和主要问题
        1.2.1 我国木材资源现状
        1.2.2 我国纸浆产业和纸浆原料资源现状
        1.2.3 "林纸一体化"发展战略
        1.2.4 我国人工纸浆林建设现状、目标及主要问题
    1.3 木材制浆造纸和木材性质与制浆造纸性能关系
        1.3.1 我国木材制浆造纸现状
        1.3.2 木材制浆造纸方法
        1.3.3 我国木材原料制浆造纸性能研究现状
        1.3.4 木材性质与制浆造纸性能关系
        1.3.4.1 木材化学组成与制浆造纸性能关系
        1.3.4.2 木材纤维性能与制浆造纸性能关系
        1.3.4.3 木材其它性质与制浆造纸性能关系
        1.3.4.4 木材性质与制浆造纸性能之间的数理关系研究
        1.3.5 木材原料制浆造纸性能的影响因素
    1.4 我国杨树资源和人工林杨树培育以及加工利用现状
        1.4.1 我国杨树资源
        1.4.2 我国主要杨树人工林品系简介
        1.4.3 我国人工林杨树木材制浆造纸性能研究
        1.4.4 我国人工林杨树木材人造板加工利用
    1.5 应拉木木材性质及加工利用研究
        1.5.1 应拉木的存在
        1.5.2 应拉木与正常木木材性质比较
        1.5.3 应拉木对木材加工利用的影响
    1.6 生长应力及其与木材性质之间的关系
        1.6.1 生长应力的存在及其形成机理
        1.6.2 生长应力的分布
        1.6.3 生长应力与木材性质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木材加工利用的影响
    1.7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1.7.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7.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人工林杨树正常木木材性质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材采集和划分
        2.2.1.1 试材采集
        2.2.1.2 试材划分
        2.2.2 实验方法
        2.2.2.1 立木表面轴向生长应变测试方法
        2.2.2.2 伐倒木内部残余轴向生长应变测试方法
        2.2.2.3 应拉木与非应拉木区分方法
        2.2.2.4 木材解剖特性测试方法
        2.2.2.5 木材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2.2.2.6 木材主要化学组成的测定
        2.2.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正常木与应拉木区分及应拉木剔除
        2.3.2 正常木木材解剖特性研究
        2.3.2.1 正常木木材构造分子组织比量及其径向变异研究
        2.3.2.2 正常木木材纤维形态特性及其径向变异研究
        2.3.3 正常木材化学组成研究
        2.3.3.1 正常木木材化学组成均值
        2.3.3.2 各单株正常木木材化学组成径向变异模式
        2.3.3.3 正常木木材化学组成径向变异整体趋势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2.3.3.4 不同单株、不同年轮各化学组成双因素方差分析
        2.3.4 正常木材物理性质研究
        2.3.6 正常木材生长应变的研究
        2.3.6.1 正常木立木表面轴向生长应变研究
        2.3.6.2 正常木立木表面轴向生长应变与生长形状、木材性质之间的关系
        2.3.6.3 正常木伐倒木内部残余轴向生长应变研究
    2.4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人工林杨树应拉木木材性质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材采集和划分
        3.2.1.1 试材采集
        3.2.1.2 试材划分
        3.2.2 实验方法
        3.2.2.1 立木表面轴向生长应变测试方法
        3.2.2.2 伐倒木内部残余轴向生长应变测试方法
        3.2.2.3 应拉木与非应拉木区分方法
        3.2.2.4 木材解剖特性测试方法
        3.2.2.5 木材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3.2.2.6 木材主要化学组成的测定
        3.2.2.7 木材相对结晶度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3.2.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偏心生长木材中应拉木区分效果
        3.3.2 偏心生长木材解剖特性研究
        3.3.2.1 应拉木区中木材构造分子组织比量及其径向变异研究
        3.3.2.2 偏心生长木材中木材纤维形态及其径向变异研究
        3.3.2.3 应拉木区应拉木存在比例与木材解剖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
        3.3.3 偏心生长应拉木区木材基本密度及其径向变异研究
        3.3.4 应拉木化学组成和相对结晶度研究
        3.3.5 偏心生长木材生长应变研究
        3.3.5.1 偏心生长木材立木表面轴向生长应变研究
        3.3.5.2 偏心生长木材立木表面轴向生长应变与相关木材材性之间的关系
        3.3.5.3 偏心生长木材伐倒木残余轴向生长应变及其径向分布
    3.4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人工林杨树正常木和应拉木制浆造纸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2.2.1 制浆蒸煮及制浆性能测定方法
        4.2.2.2 打浆方法及打浆度测定
        4.2.2.3 手抄纸制作
        4.2.2.4 纸张性能检测
        4.2.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正常木制浆造纸性能研究
        4.3.1.1 正常木制浆条件正交实验结果
        4.3.1.2 正常木制浆性能及其径向变异研究
        4.3.1.3 正常木纸张性能及其径向变异研究
        4.3.2 应拉木制浆造纸性能研究
        4.3.2.1 应拉木制浆条件正交实验结果
        4.3.2.2 应拉木制浆性能及其径向变异研究
        4.3.2.3 应拉木纸张性能及其径向变异研究
        4.3.2.4 不同打浆条件对应拉木纸张性能的影响及其原因
    4.4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人工林杨树正常木和应拉木木材性质与制浆造纸性能关系及其模型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正常木材性指标与制浆造纸性能关系及其模型
        5.3.1.1 正常木材性指标与制浆性能关系及其模型
        5.3.1.2 正常木材性指标与纸张性能关系及其模型
        5.3.2 应拉木材性指标与制浆造纸性能关系及其模型
        5.3.2.1 应拉木材性指标与制浆性能关系及其模型
        5.3.2.2 应拉木材性指标与纸张性能关系及其模型
        5.3.3 107杨木材材性指标与制浆造纸性能整体关系模型研究
        5.3.3.1 木材材性指标与制浆性能关系模型
        5.3.3.2 木材材性指标与纸张性能关系模型
    5.4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总结论
    6.1 人工林杨树正常木木材性质研究
    6.2 人工林杨树应拉木木材性质研究
    6.3 人工林杨树正常木和应拉木制浆造纸性能研究
    6.4 人工林杨树正常木和应拉木木材性质与制浆造纸性能关系及模型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研究论文列表
在读期间主持、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10)杨树木材品质性状遗传变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杨树木材品质性状的研究进展
    1.1 解剖性质
    1.2 物理力学性质
    1.3 化学性质
2 影响杨树木材品质性状遗传变异的因素
    2.1 遗传因素
    2.2 环境因素
3 杨树木材品质性状遗传变异研究的展望
    3.1 基因工程在杨树木材品质性状研究中的应用
    3.2 分子标记在杨树木材品质性状研究中的应用
    3.3 基因型和表型的联合选择在杨树木材品质性状研究中的应用

四、三倍体毛白杨的木材构造与材性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2n雌配子单侧有性多倍化对杨树重要性状变异的影响[D]. 商静.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2]甘肃定西地区竹柳长势及材质研究[J]. 赵芳. 甘肃科技, 2018(01)
  • [3]伐根嫁接毛白杨生长过程和木材质量的研究[D]. 徐晶. 河北农业大学, 2014(03)
  • [4]几种典型速生纸浆材材性与纤维特性比较[A]. 雷鸣,张红杰,李建国. 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2
  • [5]三倍体毛白杨材性及近红外光谱分析研究[D]. 阎继鹏. 北京林业大学, 2010(10)
  • [6]相思树材性近红外预测模型的建立及优化[D]. 姚胜. 北京林业大学, 2010(09)
  • [7]毛白杨回交子代材性的近红外光谱分析研究[D]. 许瑞雪. 北京林业大学, 2009(11)
  • [8]美洲黑杨无性系材性性状变异研究[D]. 卢万鸿. 南京林业大学, 2008(09)
  • [9]人工林杨树正常木和应拉木材性与制浆造纸性能关系及其模型研究[D]. 周亮. 安徽农业大学, 2008(03)
  • [10]杨树木材品质性状遗传变异的研究进展[J]. 孙丰波,张志毅,孙丰军,乔梦吉. 防护林科技, 2007(04)

标签:;  ;  ;  ;  

三倍体毛白杨木材结构及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