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与经济融合发展——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科研与经济融合发展——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科研与经济一体化发展——广西林科院见闻(论文文献综述)

彭睿[1](2020)在《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及实现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旨在通过试定义经济林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过程中的动力变化和存在的问题,从产业层面系统研究,提炼区域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与驱动机制中的内在规律及其理论建立模型,寻找到适宜的发展路径,结合研究特色与数据可得性等现实条件,重点对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驱动力进行实证分析,最终为新疆经济林果业转型升级基本路径的实现提供决策依据与措施。本研究为新疆经济林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建议,对促进农民增收、打赢新疆地区脱贫攻坚战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研究选择新疆全域,特别是新疆南疆四地州作为研究区域,以新疆种植的经济林果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近30年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的数据,遵循经济林培育和利用学、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贸易经济学等原理,建立理论分析框架,研究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运用LMDI分解法,分析新疆主栽的6种经济林果增产格局主要变化特征、贡献和驱动因素。通过发展水平评价方法,建立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运用探索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明确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借鉴“钻石模型”,采用归纳演绎法,探寻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阿克苏地区为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包括以下几方面:(1)新疆经济林果比较优势和增产格局特征:(1)红枣、葡萄、香梨、苹果比较优势测算结果显示,规模比较优势指数2.34、3.04、1.09、0.58,效率比较优势指数3.32、1.11、1.22、1.05,综合比较优势指数2.79、1.84、1.15、0.79,新疆苹果生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新疆主栽经济林果增产格局与贡献因素:现阶段新疆苹果、红枣和核桃产业呈现规模效率增长模式,葡萄和梨产业向技术效率转变,杏产业在技术层面存在较多问题。主栽经济林果主产区在南疆,其中,主要由规模驱动的是巴州地区的梨(0.59)、喀什地区的枣(0.91)、阿克苏地区的枣(0.68);主要由效率驱动的是阿克苏地区的苹果(0.53)和核桃(0.90)、吐鲁番地区的葡萄(0.52)。(3)新疆主栽经济林果面积变化特征:发展整体向好,在全国主产省中面积占比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苹果和梨种植业竞争力主要在于地域优势;葡萄和杏作为新疆本土种植产业,面积萎缩,市场竞争力下降;红枣和核桃种植面积迅速扩张,特征呈现板块化、生产区域化。(2)构建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主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贡献5个方面选取了17个指标,通过熵值法得出结果:2000-2017年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水平指数从0.45提升到0.75。(1)创新发展方面,从0.085增长到0.20,目前新疆林果业创新发展经营上呈现规模化优势;(2)协调发展方面,从0.11呈倒“U”增长到0.16;(3)绿色发展方面,从0.08呈倒“U”增长到0.09,绿色增长效果不明显;(4)开放发展方面,从0.09波动式下降到0.08,开放水平不高;(5)共享发展方面,由0.071增长到0.21,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的惠民程度在时间维度上不断提升。(3)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实证分析结果:(1)相关分析得出,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与林果播种面积、灌溉面积、劳动力、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科技投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林果销售规模、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现代服务业产值、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的相关水平较高,除了灌溉面积(0.524)和新增固定资产投资(0.746),其他变量与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说明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与各变量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验证了理论假说。(2)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劳动要素投入、灌溉面积和现代服务业产值对于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科技投入、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对于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着的负向作用,打破了理论预期假说,也从侧面反映出相关驱动力的正向效果发挥不足。(4)通过引入彼特“钻石模型”,进一步表明科技引领、主体增强、特色发展、产业融合、绿色循环、品牌营造等是通往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本研究梳理了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比较优势、增产格局,探索经济林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明晰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主要驱动力,探索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结果表明:新疆林果业由量的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核心驱动力在于科技创新,林果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应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推动新疆林果业高质量发展,依靠内生动力和外部共同支持。过去30年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的驱动力主要依靠面积扩大、劳动要素投入等增长,科技投入、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对于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作用不明显。故需尽快连通新疆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途径,科技引领、主体增强、特色发展、产业融合、绿色循环、品牌营造等是通往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肖思文[2](2019)在《我国中小城市植物园规划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植物园功能日趋完善。植物园已具有保护种质资源、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景观游憩等多种功能,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城市质量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中小城市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城市化进程中,对植物园建设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我国中小城市植物园的规划建设面临着分布不均、功能单一、特色缺乏、管理维护不到位等问题,研究中小城市植物园的规划建设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规划实践法,总结了植物园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发展简史,归纳了常用的植物园分类标准,提出了按照城市规模的植物园分类标准。统计和分析了我国已建成和在建的植物园的数量和情况,根据统计结果,以分布在34个省179个市的273个已建成植物园为基础,重点分析了位于103个中小城市的130个已建成植物园,得出我国中小城市植物园在建设时间、地理区划、生态功能区划、主要功能方面的现状情况,总结其规划建设的主要问题。综合研究了我国中小城市植物园规划建设的理念、选址、定位、分区、功能、地域特色和运营管理,并以周口市植物园为例,进行规划实践。综合理论与实践,提出中小城市植物园在规划定位、规划选址、功能发挥、植物收集、科普游憩、资金筹措方面的策略,并建议有关部门对植物园的植物收集数量作出下限要求,对我国中小城市植物园规划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

戴晓萧[3](2019)在《广西藤县古龙镇八角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八角是一种经济效益非常强的树种,也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广西既是八角原产地又是主产区,有“世界八角之乡”的美称。藤县古龙镇是广西区内着名的八角之乡,现有八角成林面积0.93万hm2,占藤县种植面积的28.26%,占全广西种植面积的5.26%;年产6000t以上干八角,占全县产量的80%以上,占全广西八角生产总量的11%,深加工八角茴油300多t,占全广西产量的8.5%。八角产业对当地乃经济发展起到了显着的推动作用。在近年来,八角价格波动较大、新造林发展缓慢的背景下,对古龙镇八角产业现状进行研究总结,并探讨该镇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对于确保古龙镇乃至藤县的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和带动当地乡镇农村现代化建设且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立足古龙镇八角产业的发展,采用实地调研、文献研究、专家讨论、数据分析等方法,运用农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理论,比较全面地评估藤县古龙镇八角产业发展的优势、潜力及存在问题,提出促进藤县古龙镇八角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和措施。主要结论如下:(1)古龙镇作为藤县八角的主产区,八角产业具有资源、区位、基础、技术、气候、品牌等优势,在发展潜力方面,产量提升空间大,产品加工增值空间大,八角集散中心外销势头好的优势。(2)古龙八角产业面临高产栽培技术力量薄弱;低产林面积大、产量低、八角作物种植与采摘成本偏高;劳动力不足、从业人数逐减及老龄化趋势严峻;加工技术粗放及产品质量不稳定以及研发投入不足、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八角深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等问题。(3)通过借鉴其它地区八角产业发展经验,提出明确八角产业地位,推进八角产业提质升级,提升示范基地现代化水平,完善八角行业标准化建设与产业融合,推动八角产贮运加销一体化,加强八角新品种开发与技术支持,优化从业人员结构与创新产业模式,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资金扶持,实施品牌战略,扩展品牌市场,加快产业发展等对策与建议。

洪承昊[4](2019)在《三峡库区松材线虫病的景观生态学分析》文中认为松材线虫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毁灭性极强的松树病虫害,已对全球森林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后,导致我国松林资源和质量降低,景观格局遭到破坏、生态功能严重失衡,已成为我国最具危险性的检疫性森林有害生物之一。松材线虫病的寄主多,分布范围广,经过近四十年的治理,虽有一定效果,但仍没很好的方法控制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已造成全国多省受到侵害。三峡库区是我国重要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地,生态地位尤为重要,然而三峡库区马尾松林长期遭受松材线虫病等有害生物的侵害,松林资源和质量严重下降,对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产生极大威胁。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较强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尺度介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之上,研究尺度较大,涉及范围较广,是研究松材线虫病这种多元复合侵染病虫灾害的流行扩散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本研究以三峡库区宜昌市和重庆市为研究对象,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知识和理论,将研究区的景观时空格局和松材线虫病的流行扩散进行关联分析,从土地利用规划和区域生态发展的角度,根据松材线虫病和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重新归类划分,从三个不同空间尺度进行研究分析。以区县为研究背景,研究不同景观类型空间格局与松材线虫病的关系,并对研究区现状进行风险评估;以地市为研究背景,研究松材线虫病与寄主斑块和人文景观斑块之间的关系,并基于主要因子对研究区进行现状分析;再从区域范围(省市间)研究松材线虫病与人为活动强度之间的关系,并基于主要因子对未来疫情进行风险预测,同时提出基于研究地的预防控制思路。并形成如下研究成果:1.以区县为研究对象,对宜昌市夷陵区进行专项研究分析。夷陵地区景观类型总面积和平均斑块面积最大的是其他林地景观类型,其中针叶林是林地景观类型中主要类型,面积最大;在夷陵地区,景观破碎化程度(Ci)最高的是水域景观类型;景观分离度(Si)最大的是交通道路景观;景观优势度(Di)最高的是其他林地景观类型,其次是针叶林景观;利用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标准,基于媒介昆虫松墨天牛的飞行扩散能力,分析异质性斑块的相对安全性。由于交通道路景观是路网密度的主要因子,路网密度和松材线虫病疫情呈显着正相关,在阻碍松墨天牛飞行扩散能力方面,相对安全性从大到小的景观类型依次为水域景观、人文景观、其他林地景观、农业景观和交通道路景观。夷陵地区疫情总体趋势为中部生态风险值高,往边缘地区生态风险值趋向变小,这与夷陵的森林林地和马尾松林地覆盖密切相关;沿长江地区,生态风险值较高,这可能是因为靠近长江及其支流,人为活动强度较高进而引发的携带传播威胁;其次在三峡大坝周边,风险等级高。研究结果表明当邻近两个固定样区距离大于50 km,邻近采样点或观测点和生态风险值不具备相关性;而在50 km内则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即风险值越大。2.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经典景观指数分析法,以地市级为研究对象,对宜昌市市辖区、宜都市、夷陵区和全区四个区域进行了景观格局分析,并从寄主斑块和人为活动斑块的格局分析了与松材线虫病疫情的关系。研究发现疫情的发生和扩散与寄主斑块的形状复杂程度呈正相关。而人为活动景观斑块属性值和松材线虫病疫情没有显着相关性。从区县和全市行政区两个不同空间尺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寄主马尾松林是影响松材线虫病发生的主要因子,其分布面积和形状复杂程度和疫情有显着正相关。人为活动被认为是影响松材线虫病的重要因子,然而人为活动区斑块属性却与疫情没有显着的相关性,这可能还要考虑人为活动强度等更进行为深入的研究。3.为研究人为活动强度对松材线虫病疫情的作用,因而选取区域为研究对象,研究松材线虫病疫情的发展和扩散与人为活动强度的关系。通过分析近十年的疫情数据和经济增长数据表明,三峡库区松材线虫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宜昌地区人为活动强度相关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宜昌地区全市GDP、货运周转总量和通车公路路网密度呈现增长的趋势,且GDP和货运周转总量增幅明显;人口总数上,十年间变化不大。重庆地区和宜昌地区情况类似,全市GDP、货运周转总量和通车公路路网密度呈现增长的趋势,部分指标增幅更大。而松材线虫病疫情在此时期扩散趋势明显。通过因子分析表明路网密度和人口总数的变化能够反映松材线虫病发病率的情况,特别是和路网密度相关性较高。据此为基础,模拟未来十年松材线虫病在三峡库区发生趋势发现,宜昌市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的趋势较大,特别是随着路网密度和人口总数的上升,模拟值显示出直线上升的趋势;重庆市松材线虫病疫情总体趋势依然呈现上升的趋势,且增幅更大。4.廊道是景观中十分重要的组成元素,在不同时空和空间尺度研究中,廊道都是不可或缺的景观组分,能影响景观中生物种群变动。通过分析2006年直到2015年十年间,三峡库区的景观利用类型的变化及其转换关系,借助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化描述数量变化,并基于此和疫情进行关联分析,三峡库区廊道主要包括水域景观廊道、人文景观廊道、农业景观廊道和草地景观廊道等。结果表明水域景观廊道的生态作用尤其突出,从水域廊道的景观格局变化可以看出,疫区增加和拔除的地区在总面积、总边缘长度变化方面有着截然相反的趋势;从农业景观边缘总长度变化看出,新疫区边缘总长度增加,拔除区边缘总长度减小。草地景观和人文景观廊道的各项指标变化趋势没有出现不一致现象,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暂不能作为衡量疫情发生扩散与廊道效应的因子。5.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研究区预防松材线虫病的策略和思路。对于遭受到松材线虫病疫情侵入的马尾松林斑块,在可操作原则下,从降低斑块形状指数方面着手,提高寄主林地斑块抵御松材线虫病能力。其次对于其他自然景观类型,如农业景观,也应在符合可操作原则下,降低斑块形状指数。结合路网密度对松材线虫病疫情的影响作用,在人文景观方面,可以发挥水域廊道等类型的作用,降低松材线虫病传播扩散可能。建议在跨区域位置,关卡和重点道路设置检查站,杜绝疫木及其制成品流窜。

曾凡勇[5](2016)在《中国森林保护学科发展历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森林保护学科自20世纪初萌芽,经过11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科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21世纪的今天,回顾过去110多年我国森林保护学科的发展历程,不仅有助于理清学科的发展脉络,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且对于把握学科发展方向也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对于中国森林保护学科的发展历程,老一辈学者们积累了丰富的本底资料,但是,尚未有人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将致力于填补这一空白。本研究通过书籍、期刊、网络、专家访谈等方式,获取了大量与森林保护学科发展历程和科学研究相关的文献和史料。作者利用历史与逻辑、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获得的文献、史料、访谈材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结合每个时期学科的特点,作者把我国森林保护学科的发展历程分为萌芽期(1949年以前)、形成期(1950-1976年)、发展期(1977-1999年)和完善期(2000-今)四个时期,并对每个时期学科的历史沿革、科学研究进展、教材和专着、重大科技成果、政府部门颁布的法律政策对学科发展的影响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经过110多年的发展,我国森林保护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展过程一波三折,到今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学科定位日益清晰、学科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科学研究成效显着、创新平台建设初具规模、国际合作得到加强等,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森林保护专门人才,产出了一大批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实用技术,为国民经济发展、国土生态安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研究,发现了学科发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促进学科发展的5条政策建议、5个发展方向以及12个重点研究领域,对于我国森林保护学科未来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肖京武[6](2015)在《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既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林业除了具有产业和经济效益以外,还兼有强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已被世界各国家接受和认可。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林业发展的基本潮流。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社会在历经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后迅猛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与成绩。然而,由于受二元体制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经济强国,但却是一个生态弱国,尤其是林业产业发展滞后的现状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林业生态建设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今后一段时期,林业生态建设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从建设“美丽中国”的国家战略大局出发,着力推进林业产业科学发展。科技以人本,林业产业的发展最终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基本前提,加快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通过加强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来实现。基层林业人才作为基层林业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智力资源,是基层林业开发中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在基层林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加强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既顺应和服从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又促进和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全面实现。本文的研究基于当前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出发,结合林学、生态学、人力资源管理、博弈论等相关的学科理论,首先对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概念进行合理解释和界定,结合当前我国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历史和现状,通过深入比较国内外基层林业人才的总体分布、年龄结构、文化状况、受教育水平等因素,指出我国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指出了我国加强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确定了我国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容。其次,文章结合当前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以及国家对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这一现状出发,从基层林业人才总体需求趋势、人才整体素质要求、人才队伍结构需求、人才布局结构、人才供给等几个方面合理预测我国基层林业人才整体发展趋势,分析了在当前我国林业教育和人才供给情况基层林业人才就业的宏观和微观环境。文章认为,林业落后的人事管理体制以及激烈的人才竞争局面,林区社会条件和艰苦环境的影响以及思想观念、社会心理的影响对林业人才就业造成了巨大的阻碍,林业人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基层林业人才本身素质越高,就越能选择到适于自已发展的良好环境,反之,基层林业系统的工资待遇越高,越能找到合适的人才。由于基层林业人才存在多种就业去向选择,当前我国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存在人才资源配置上无法实现“规模效应”、人才开发上存在“马太效应”、人才竞争上无法发挥“优化配置”效应。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第三,文章结合当前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美丽中国的背景,认为林业产业要想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发挥政府在林业产业发展中的宏观指导作用,无论是从基层林业人才的正外部性还是基层林业人才的比较弱势,都需要政府的支持与调控。通过结合博弈论知识,文章从人才使用和人才引进二个方面展开对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博弈分析;通过构建基层林业人才与基层地方政府二方博弈模型和对模型的求解,文章认为基层林业人才存在道德风险和非自愿失业的现象,但从长期来看,基层林业人才和地方政府选择合作将使双方获得最大收益。第四,文章通过展开对基层林业人才的识别与评价的研究,介绍了基层林业人才识别与评价思路、方法,构建了基层林业人才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基层林业人才评价的指标权重和评价模型,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文章认为,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件操作性很强的实践活动,通过构建特定的指标体系可以展开对基层林业人才合适性的评价,而加强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建立一定的机制来实现。文章认为,我国必须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基层林业工作的特点,从源头上加强对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必须利用合适的方法和手段展开对基层林业人才的招聘与甄选,必须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和合理规划基层林业人才职业生涯来大力提升基层林业人才的基本素质,必须加强对基层林业人才队伍的物质与精神激励提升基层林业建设绩效。最后,文章以湖南省为案例,系统分析了湖南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探讨了湖南省基层林业人才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总结了湖南省基层林业人才队伍的具体成效和经验,并结合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湖南省各县市基层林业站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展开对湖南省基层林业人才胜任力等级评价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湖南省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措施,拟为湖南省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本文在研究内容上通过全面综述国内外关于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历史和现状,深入分析和比较国内外基层林业人才的总体分布、年龄结构、文化状况、受教育水平等因素,合理预测我国基层林业人才需求趋势、整体素质要求、队伍结构需求等,构建了基层林业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湖南省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案例,系统总结湖南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启示,由此展开对我国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拟为我国林业事业单位和林业产业部门提供决策参考。由于国内相关研究尚不够深入,使得本文在研究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二是本文在研究方法上运用文献研读方法展开对最近五年来相关文献的研读以明确已有的研究基础,运用理论推演的方法系统设计和构建本文的逻辑框架,运用系统设计的方法构建本文的理论体系,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展开对湖南省基层林业人才胜任力等级的实证评价,以案例分析方法展开对湖南省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证分析,通过结合胜任力模型构建了基层林业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深度访谈与专家打分的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基层林业人才评价指标权重,然后运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综合评判矩阵,分析得出各权重得分,最后根据所得出的权重分析判断基层林业人才必须注重哪些素质的培养,为基层林业人才选拔提供决策参考。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展开对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展开研究的情况,在相关学科领域内尚不多见。因而,在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三是本文在研究思路与视角上结合林学、生态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博弈论等相关学科知识,首先全面梳理相关文献和现有研究成果,然后展开对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问题的理论分析,再系统构建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逻辑框架,再系统展开对我国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战略措施和实施步骤的总结,使之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为我国林业事业单位和林业产业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指导,使得本文在研究视角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赵铁蕊[7](2015)在《中国杜仲产业发展态势、生产效率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基于产业链的视角,运用微观经济学、林业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运筹学、管理学、统计学、林学等学科和科学的SWOT与AHP相结合的方法、聚类分析方法以及DEA模型法,较为系统地对杜仲产业发展态势、生产效率进行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策略建议。本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本论文通过杜仲产品生产流程角度对杜仲产业体系构成中种植、加工、销售和贸易进行初析,指出杜仲产业体系所存在良种选育技术和推广应用缓慢、区域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2)基于产业链视角运用SWOT-AHP方法对杜仲产品开发进行分析,可知:我国发展杜仲林产品的主要优势在于资源、生态、区位、土地优势,同时,法律法规的缺失、集约化程度低、等成为目前我国发展杜仲产业发展的挑战与威胁。由分析可知,SSPO>SSPT>SWPO>SWPT,表明我国发展杜仲林产品产业的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威胁。我国杜仲产业可供选择的发展战略依次为SO战略,ST战略,WO战略,WT战略。因此目前所采取的策略应重点是SO战略,即放大核心优势,利用外部机遇;同时考虑采取ST战略,即强化内部优势,积极应对外部挑战。(3)通过14家具有一定规模的杜仲企业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将杜仲产业典型企业分成两个大类别,在此基础上又将每个大类别分别分成两个小类别,该结果反映了杜仲产业链生产加工企业环节的内部结构较为合理、不同企业之间有一定差距等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以上14家杜仲企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第一,14家杜仲企业的综合效率均值为0.929,这表明杜仲企业总体的运用效率比较高。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在投入水平中,杜仲企业存在大约7.1%的浪费。造成综合效率不好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技术水平不高,而这又不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控制造成的;第二,14家杜仲企业的总体规模效率的均值为1.000,而整体的技术效率均值也为1.000,说明14家杜仲企业处于规模报酬稳定的状态;第三,14家杜仲企业的整体技术效率均值为1.000,表明其整体的效率还是非常好的,企业运营中,技术效率方面的管理水平较高。(4)本论文通过对果园化栽培模式、传统药用栽培模式、雄花栽培模式和叶用栽培模式等四种栽培模式进行投入产出效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四种栽培模式总效率的排序分别是:果园化栽培模式>雄花栽培模式>传统药用栽培模式>叶用栽培,其中果园化栽培模式的总效率位居第一位;第二,四种栽培模式的整体技术效率均值为0.780,表明其整体的效率还可以,在以后的生产经营中,技术效率方面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第三,四种的总体规模效率的均值为0.912,而整体的技术效率均值为0.780。(5)本文对七个杜仲产区的市场规模和市场需求的排序为: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南>东北>西北,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杜仲产业整个市场的供需关系进行了说明,得出我国杜仲产业初级产品供给量完全能够满足市场上的需求,而且还存在供给过剩的问题这一结论,可能是由于新需求创新不够、产出搭配还不够合理等原因造成。本论文在对杜仲产业市场供需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对杜仲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造成需求量不增返减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在测算中只含有国内的需求量,没有考虑国际市场,而且也没有考虑杜仲橡胶工业市场的需求量。(6)本论文针对杜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农产品产业发展经验,从其优化的目标、原则、内容、举措、实现机制的角度入手,为进一步优化整个杜仲产业组织,提出就需要加强政府扶持和监管力度,大力开展产业化经营,企业集团应当发展杜仲种植、收购、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经营化模式等对策建议。

本刊[8](2015)在《名家谈行业》文中研究说明过去的一年,对于我国木材加工业是略显"平淡"的一年,但这"平淡"仅是相较于过去数年的井喷式发展而言,与那时的热闹相比,这"平淡"中更增添了几分潜龙在渊的酝酿,这"平淡"中更多了几许秋水微澜下的暗潮涌动。在更加注重GDP含金量的思路引领下,在房地产市场增速趋缓的影响下,在产品销售由外向增长转为内生增长的调整中,在货币和财政政策由撒网投放转为定向精准滴灌的背景下,在国际大宗商品和汇率的波动不确定性增加

卢立娜,高崇华,何金军,李维向,贺晓辉,韩易良[9](2015)在《从地区林业科研院所的角度探讨内蒙古林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文中提出对内蒙古林科院、林科院各分院以及各盟市林研所的发展现状、学科优势进行充分调研,深入分析了内蒙古林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从地区级林业科研院所的角度提出内蒙古林业科技今后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赵庆超[10](2014)在《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源。然而,落后的发展模式阻碍了中国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加快向质量效益型的发展模式转变来提升竞争力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产业竞争力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分析,分别建立了产业竞争力研究的方法体系和理论体系,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产业特征、构成要素、评价模型及提升对策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本研究构建了包括资源禀赋、市场基础、融资能力、企业素质、产业组织结构、支持行业及制度环境等7要素在内的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影响因子概念模型。同时,在模型研究过程中,结合研究对象的行业特征,对钻石模型及相关模型展开了一定的优化与改进。构建的评价模型为开展对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横向与纵向测评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建立一个更为科学的中国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奠定了基础。本研究运用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等分析方法,对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特征、构成、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再根据对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给出了提升其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并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最为重要的4个特征分别是:劳动力密集型特征明显、原材料缺口大、人造板产业集群态势明显、产业关联度大。(2)从理论上分析,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资源禀赋、市场基础、融资能力、企业素质、产业组织结构、支持性行业及制度环境等;其中企业素质、融资能力与产业组织结构组成了是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3)建立了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参照波特的钻石模型及其产业特点分析,确立了中国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25个评价指标,进而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产业竞争力的二级指标,即显性竞争力、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这些内容从不同角度、层面反映了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特征,为产业竞争力的实证测评提供了指标变量,并为制定提升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了支持。(4)对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进行排名,再对排名的结果展开聚类分析。实证测评包括横向、纵向测评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横向测评的结果显示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存在明显差别,运用聚类分析法将其划分为5个梯队,即第1梯队的江苏、山东;第2梯队的广东、辽宁、河南、福建和浙江;第3梯队的湖南、上海、吉林、广西、湖北、四川和安徽;第4梯队的内蒙古、河北、江西、天津、黑龙江、北京、重庆和陕西;第5梯队的贵州、海南、山西、云南、新疆和甘肃。(5)本文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2012年综合竞争力排名前10的江苏、山东、广东、辽宁、河南、福建、浙江、湖南、广西和吉林进行了纵向测评,纵向测评的结果显示20082012年间10省的综合竞争力水平呈现明显的分化态势,苏鲁两省在20092011年间的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广东与河南在2009年以后呈现滑落趋势;辽宁的发展形势比较平稳,其他省份的产业发展速度集中于同一水平。(6)给出了提升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及思路。基于对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提升驱动力和路径的分析,本文从宏观和中观两个方面分别给出对策,宏观上是从国家大局出发制定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在中观领域针对不同梯队的具体特点和战略定位,给出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二、科研与经济一体化发展——广西林科院见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研与经济一体化发展——广西林科院见闻(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及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疆林果业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
        1.1.2 新疆发展林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优势和潜力
        1.1.3 林果业已成为新疆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1.1.4 新疆政府高度重视特色林果业发展
        1.1.5 为内陆欠发达区域经济林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4.1 新疆经济林果比较优势和增产格局贡献因素分析
        1.4.2 新疆经济林果发展水平评估
        1.4.3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实证分析
        1.4.4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综述法
        1.5.2 比较优势衡量方法
        1.5.3 LMDI分解法
        1.5.4 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
        1.5.5 探索性分析
        1.5.6 多元回归分析
        1.5.7 归纳演绎法
    1.6 基本概念
        1.6.1 产业
        1.6.2 经济林与经济林果
        1.6.3 林果业相关概念
        1.6.4 林果业高质量发展
        1.6.5 驱动力
        1.6.6 路径
    1.7 数据来源与研究范围
        1.7.1 数据来源
        1.7.2 研究范围
    1.8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8.1 国外研究综述
        1.8.2 国内研究综述
        1.8.3 国内外研究评述
2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2.1 理论基础
        2.1.1 经济林栽培与加工利用理论
        2.1.2 制度变迁理论
        2.1.3 全球价值链理论
        2.1.4 规模经济理论
        2.1.5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2.1.6 产业竞争力理论
    2.2 技术路线
    2.3 区域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概念模型
3 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阶段分析(1988-2017)
        3.1.1 传统发展阶段(1988-1997)
        3.1.2 成长发展阶段(1998-2011)
        3.1.3 成熟发展阶段(2012-2017)
    3.2 新疆经济林果经营规模及结构分析
        3.2.1 种植面积
        3.2.2 产量规模
        3.2.3 品种结构
        3.2.4 空间分布
    3.3 新疆经济林果贮藏加工现状分析
        3.3.1 企业贮藏、加工能力发展情况
        3.3.2 企业贮藏、加工业绩效情况
    3.4 新疆经济林果销售现状分析
        3.4.1 国内销售现状
        3.4.2 对外贸易状况
    3.5 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问题分析
        3.5.1 林果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失衡
        3.5.2 林果产品贮藏与加工实力薄弱
        3.5.3 林果产品国内外市场开拓不足
    3.6 本章小结
4 新疆经济林果比较优势和增产格局贡献因素分析
    4.1 新疆经济林果业比较优势分析
        4.1.1 比较优势的内涵
        4.1.2 比较优势分析
    4.2 新疆主栽经济林果增产格局与贡献因素分析
        4.2.1 数据来源
        4.2.2 研究方法
        4.2.3 新疆苹果增产格局和贡献因素分析
        4.2.4 新疆梨增产格局和贡献因素分析
        4.2.5 新疆葡萄增产格局和贡献因素分析
        4.2.6 新疆杏增产格局和贡献因素分析
        4.2.7 新疆红枣增产格局和贡献因素分析
        4.2.8 新疆核桃增产格局和贡献因素分析
    4.3 新疆经济林主栽品种种植面积变化的特征
        4.3.1 新疆苹果种植面积的变动和特征
        4.3.2 新疆梨种植面积的变动和特征
        4.3.3 新疆葡萄种植面积的变动和特征
        4.3.4 新疆杏种植面积的变动和特征
        4.3.5 新疆红枣种植面积的变动和特征
        4.3.6 新疆核桃种植面积的变动和特征
    4.4 本章小结
5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估
    5.1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5.1.1 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5.1.2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主要特征
    5.2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5.2.2 评价指标选取及衡量说明
    5.3 发展水平的评价
        5.3.1 规模经营指数
        5.3.2 全要素生产率
        5.3.3 地均林果产值
        5.3.4 林果产量增长变动
        5.3.5 林果价格变动比率
        5.3.6 单位林果产值耗水
        5.3.7 单位林果产值耗能
        5.3.8 化肥用量缩减比例
        5.3.9 农药用量缩减比例
        5.3.10 林果业投资利润率
    5.4 评价方法
    5.5 评价结果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实证分析
    6.1 驱动力分析及基本假设
        6.1.1 内部驱动力
        6.1.2 外部驱动力
    6.2 研究设计
        6.2.1 模型选择
        6.2.2 变量选取
    6.3 实证结果分析
        6.3.1 探索性分析
        6.3.2 多元回归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
    7.1 分析框架
    7.2 以科技引领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2.1 问题分析
        7.2.2 主要措施
    7.3 以主体增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3.1 问题分析
        7.3.2 主要措施
    7.4 以特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4.1 问题分析
        7.4.2 主要措施
    7.5 以产业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5.1 问题分析
        7.5.2 主要措施
    7.6 以品牌营造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6.1 问题分析
        7.6.2 主要措施
    7.7 以绿色循环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7.1 问题分析
        7.7.2 主要措施
    7.8 新疆典型地区(阿克苏)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执行情况案例
        7.8.1 以科技引领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8.2 以主体增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8.3 以特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8.4 以绿色循环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8.5 以产业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8.6 以品牌营造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9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构建区域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概念模型
        8.1.2 新疆经济林果种植、生产特征分析
        8.1.3 评估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水平
        8.1.4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实证分析
        8.1.5 驱动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8.2 主要创新点
        8.2.1 构建区域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概念模型
        8.2.2 提出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
    8.3 研究展望
        8.3.1 完善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模型
        8.3.2 完善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测评依据和评价体系
        8.3.3 驱动路径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2)我国中小城市植物园规划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植物园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
    1.5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的基本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2 植物园的相关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标准
    2.1 植物园的概念和功能
        2.1.1 植物园的概念
        2.1.2 植物园的功能
    2.2 国内外植物园发展历程及特点
        2.2.1 国外植物园发展历程与特点
        2.2.2 我国植物园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2.3 植物园的分类标准
        2.3.1 国内外常用分类标准
        2.3.2 按照主要功能进行划分
        2.3.3 按照资金来源进行划分
        2.3.4 按照城市规模进行划分
3 我国中小城市植物园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我国中小城市植物园发展现状
        3.1.1 资料来源与统计方法
        3.1.2 我国中小城市植物园发展现状分析
    3.2 我国中小城市植物园规划建设的问题分析
        3.2.1 植物园分布不均衡
        3.2.2 定位不够合理
        3.2.3 植物收集缺乏科学性
        3.2.4 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3.2.5 科普形式与内容单一
        3.2.6 地方特色不够突出
        3.2.7 植物园运营管理不到位
        3.2.8 植物园之间缺乏联系
4 我国中小城市植物园规划建设的发展趋势
    4.1 规划理念与时俱进
    4.2 规划选址科学化
        4.2.1 中小城市植物园选址的发展趋势
        4.2.2 基于场地改造的中小城市植物园选址
        4.2.3 基于园区融合的中小城市植物园选址
        4.2.4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中小城市植物园选址
        4.2.5 中小城市植物园选址规模的发展
    4.3 规划定位与分区合理化
        4.3.1 规划定位
        4.3.2 规划分区
    4.4 功能需求多样化
        4.4.1 系统的科普游憩活动策划
        4.4.2 关注植物经济价值开发
        4.4.3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4.5 地域特色表达鲜明
        4.5.1 植物景观的特色化表达
        4.5.2 文化特色的展示
    4.6 资金来源多样化
        4.6.1 资金来源多样化
        4.6.2 运营管理创新化
5 周口市植物园规划实践
    5.1 背景研究与前期分析
        5.1.1 项目背景与选址分析
        5.1.2 区位分析
        5.1.3 上位规划
        5.1.4 周边用地分析
        5.1.5 现状分析
    5.2 项目定位与规划策略
        5.2.1 项目定位
        5.2.2 项目目标
        5.2.3 规划策略
    5.3 总体布局与规划设计
        5.3.1 总体布局
        5.3.2 现状利用与改造规划
        5.3.3 功能分区
        5.3.4 科普系统规划
        5.3.5 植物景观与节事活动规划
        5.3.6 历史文化展示规划
        5.3.7 生态专项规划
        5.3.8 运营与管理策略
    5.4 特色主题景点设计
        5.4.1 梅花蜡梅园
        5.4.2 水生植物园
        5.4.3 乡土植物园
6 结论与建议
    6.1 中小城市植物园规划建设的策略
        6.1.1 全面调查分析,明确规划定位
        6.1.2 合理规划选址,加快园区建设
        6.1.3 发挥植物功能,促进生态发展
        6.1.4 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为辅
        6.1.5 结合自身特色,丰富科普系统
        6.1.6 拓宽资金渠道,加强运营管理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国植物园名录
附录B 周口市植物园专类植物名录
附录C 周口市植物园植物分类区植物名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3)广西藤县古龙镇八角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八角物种简介及其利用价值
    1.2 八角地理分布
    1.3 我国八角资源规模
    1.4 八角生产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1.4.1 八角种植从农户分散种植向企业基地化种植方向发展
        1.4.2 八角栽培从粗放、劣质向生态、优质方向发展
        1.4.3 八角栽培正趋于良种化、无性系化方向发展
        1.4.4 八角初级产品加工趋于规模化、机械化
        1.4.5 八角产品由初级向精深方向发展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2.1 研究方法
        2.2.2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藤县古龙镇八角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3.1.1 作物优势分析
        3.1.2 发展潜力分析
    3.2 古龙八角产业在全县产业中的比重
    3.3 古龙镇八角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3.1 产业资源现状
        3.3.2 八角产量水平
        3.3.3 先进技术的应用示范
        3.3.4 八角产业化加工情况
        3.3.5 产品流通与集散情况
    3.4 古龙镇八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4.1 高产栽培技术力量薄弱
        3.4.2 八角作物种植与采摘成本偏高
        3.4.3 从业人数逐减及老龄化趋势严峻
        3.4.4 加工技术粗放及产品质量不稳定
        3.4.5 研发投入不足及缺乏龙头企业
        3.4.6 八角市场化品牌意识不突出
        3.4.7 产品销售及物流体系不健全
    3.5 古龙镇八角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与措施
        3.5.1 明确八角产业地位与建设示范基地
        3.5.2 优化从业人员结构与创新产业模式
        3.5.3 完善八角行业标准化建设与产业融合
        3.5.4 重视八角新品种开发与技术支持
        3.5.5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资金扶持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三峡库区松材线虫病的景观生态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松材线虫病及其发展
        1.1.2 影响松材线虫病的因素
        1.1.3 疫情的治理
        1.1.4 景观生态学及其发展
        1.1.5 景观生态学研究内容和方法
        1.1.6 景观生态学应用与森林保护
        1.1.7 景观安全格局及风险评价
        1.1.8 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安全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
        1.2.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研究技术路线
    1.4 课题来源
第二章 景观异质性与松材线虫病的关系及生态风险分析研究一以区县为例
    2.1 研究地简介
    2.2 数据来源和处理
    2.3 研究方法
        2.3.1 异质性景观变化与松材线虫病
        2.3.2 基于景观类别对松材线虫相对阻碍力
        2.3.3 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的分析
        2.3.4 数据分析方法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松材线虫病疫情和景观格局变化的关系
        2.4.2 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的生境评价
        2.4.3 异质性景观类型对松材线虫的脆弱度评价
        2.4.4 生态风险总体特征评价
    2.5 小结
第三章 景观空间格局和松材线虫病的相关性研究及插值分析一以市为例
    3.1 研究地概况
    3.2 数据来源和预处理
    3.3 分析方法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生境景观评价
        3.4.2 相关性分析
        3.4.3 基于主要因子的插值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松材线虫病的扩张与人为活动强度的关系研究一以区域为例
    4.1 研究地概况
    4.2 数据来源和方法
        4.2.1 数据来源
        4.2.2 分析方法
    4.3 结果和分析
        4.3.1 三峡库区松材线虫病扩张趋势
        4.3.2 人为活动强度变化及主成分分析
        4.3.3 松材线虫病的疫情预测
    4.4 分析讨论
第五章 景观异质性对松材线虫病疫情扩散的影响一以廊道为例
    5.1 材料和方法
        5.1.1 研究地概况
        5.1.2 研究方法
    5.2 数据来源与处理
    5.3 结果
        5.3.1 疫情空间格局变化
        5.3.2 廊道层面时空格局转换
        5.3.3 研究区景观层面格局变化
    5.4 分析
        5.4.1 廊道变化与松材线虫病
        5.4.2 研究区廊道景观变化与松材线虫病
    5.5 讨论
第六章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松材线虫防控策略
    6.1 区县空间尺度防控策略
    6.2 地市空间尺度防控策略
    6.3 区域空间尺度防控策略
    6.4 廊道屏障作用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讨论
    7.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论文主要物种中文名与拉丁学名
附录 B:缩写词对照
在读期间学术研究
致谢

(5)中国森林保护学科发展历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几个定义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2 研究目标
    1.2.3 主要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资料分析法
    1.4.2 专家访谈法
    1.4.3 综合分析法 第二章 萌芽期(1949年前)
2.1 历史沿革
    2.1.1 我国古代对资源昆虫的利用
    2.1.2 我国古代对害虫的防治
    2.1.3 我国近代昆虫学的兴起
    2.1.4 我国森林保护学科的萌芽
2.2 森林保护学研究进展
    2.2.1 森林昆虫学研究进展
    2.2.2 森林病理学研究进展
    2.2.3 教材和专着
2.3 重要学术组织及机构
    2.3.1 国立中央大学
    2.3.2 江苏昆虫局
    2.3.3 上海商检局
    2.3.4 中央农业实验所病虫害系
    2.3.5 中央林业实验所
2.4 政府部门颁布的相关法律及政策对学科发展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形成期(1950-1976年)
3.1 历史沿革
3.2 森林保护学研究进展
    3.2.1 森林昆虫学研究进展
    3.2.2 森林病理学研究进展
    3.2.3 教材及专着
3.3 重要学术组织及机构
    3.3.1 中央林业部林业科学研究所
    3.3.2 中国森林病虫通讯
3.4 政府部门的相关法律及政策对学科发展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3.5.1 教学体系基本形成
    3.5.2 科技创新平台逐步完善
    3.5.3 科学研究系统深入
    3.5.4 防治理念由化学防治向综合治理转变 第四章 发展期(1977-1999年)
4.1 历史沿革
4.2 森林保护学研究进展
    4.2.1 森林昆虫学研究进展
    4.2.2 森林病理学研究进展
    4.2.3 教材及专着
    4.2.4 重大科技成果
4.3 重要学术组织及机构
    4.3.1 中国林学会森林昆虫分会
    4.3.2 中国林学会森林病理分会
    4.3.3 森林保护学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
    4.3.4 森林病虫害生物学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
4.4 政府部门的相关法律及政策对学科发展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4.5.1 学科体系逐渐完善
    4.5.2 科学研究硕果累累
    4.5.3 国际交流得到加强
    4.5.4 创新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4.5.5 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第五章 完善期(2000至今)
5.1 历史沿革
5.2 森林保护学研究进展
    5.2.1 森林昆虫学研究进展
    5.2.2 森林病理学研究进展
    5.2.3 教材及专着
    5.2.4 重大科技成果
5.3 重要学术组织及机构
    5.3.1 国家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中心
    5.3.2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3.3 昆嵛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5.3.4 全国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技术培训中心
5.4 政府部门的相关法律及政策对学科发展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5.5.1 科研成果产出丰硕
    5.5.2 教学体系日趋完善
    5.5.3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着
    5.5.4 国内外学术交流进一步广泛
    5.5.5 人才培养成效显着 第六章 我国森林保护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6.1 我国森林保护学科取得的主要成绩
    6.1.1 学科定位日益清晰
    6.1.2 学科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6.1.3 科学研究成效显着
    6.1.4 创新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6.1.5 国际合作得到加强
6.2 我国当代森林保护学科的研究特征
    6.2.1 研究目标紧扣国家需求
    6.2.2 研究对象从病原或害虫个体到整个生态系统
    6.2.3 研究尺度从基因、细胞至全球
    6.2.4 研究方法多学科交叉融合
    6.2.5 防控理念与时俱进
6.3 我国森林保护学科迅速发展的原因
    6.3.1 国家的高度重视
    6.3.2 林业生产的稳步增长
    6.3.3 林业高等教育事业的兴起
    6.3.4 交叉学科和通用技术的快速发展
    6.3.5 国外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引入
6.4 我国森林保护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6.4.1 基础研究力量薄弱
    6.4.2 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6.4.3 创新平台建设投入不足
    6.4.4 国际合作交流有待加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学科发展的政策措施及发展方向建议
7.1 促进森林保护学科发展的政策建议
    7.1.1 加大国家财政投入
    7.1.2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7.1.3 强化基础研究
    7.1.4 凝练学科方向
    7.1.5 追踪国际前沿
7.2 森林保护学科未来发展方向建议
    7.2.1 瞄准国家重大需求
    7.2.2 多学科交叉融合
    7.2.3 重大森林病虫害自我调控机理
    7.2.4 外来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及生物安全
    7.2.5 重大森林病虫害人为调控措施
7.3 森林保护学科重点研究领域建议
    7.3.1 基础研究方面
    7.3.2 应用研究方面
7.4 结论与讨论
    7.4.1 结论
    7.4.2 讨论
7.5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6)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思路
    1.3 研究的内容
    1.4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方法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理论基础
        1.5.1 生产要素理论
        1.5.2 现代林业理论
        1.5.3 人力资本理论
2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关于林业人力资源管理历史与发展渊源
        2.1.1 关于林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历史
        2.1.2 关于林业人力资源管理内涵
        2.1.3 林业人力资源管理评述及本文的观点
    2.2 我国对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历史探索
        2.2.1 关于对林业人才队伍建设历史
        2.2.2 现有关于林业人才队伍建设必要性
    2.3 关于不同层面对林业人才队伍建设
        2.3.1 宏观层面的林业人才队伍建设
        2.3.2 区域层面的林业人才队伍建设
        2.3.3 企业层面的林业人才队伍建设
    2.4 关于加强林业人才教育培训
        2.4.1 关于对教育培训与提升林业人才素质
        2.4.2 关于目前我国林业教育培训
    2.5 发达国家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趋势
        2.5.1 日本林业人才队伍建设
        2.5.2 荷兰林业人才队伍建设
        2.5.3 韩国林业人才队伍建设
        2.5.4 新加坡林业人才队伍建设
    2.6 综述小结
3 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其发展的战略意义
    3.1 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内涵界定
        3.1.1 关于人才概念的理论追溯
        3.1.2 基层林业人才队伍的理论内涵
        3.1.3 基层林业人才的基本特点
    3.2 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3.2.1 我国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3.2.2 我国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2.3 我国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3.3 加强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与内容
        3.3.1 加强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意义
        3.3.2 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容
    3.4 本章小结
4 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效应分析
    4.1 我国基层林业人才需求分析
        4.1.1 基层林业人才总体需求趋势预测
        4.1.2 基层林业人才整体素质需求预测
        4.1.3 基层林业人才队伍结构的预测
        4.1.4 基层林业人才布局结构预测
        4.1.5 基层林业人才供给预测
    4.2 基层林业人才就业环境分析
        4.2.1 基层林业人才就业宏观环境分析
        4.2.2 基层林业人才就业微观环境分析
        4.2.3 基层林业人才就业去向分析
    4.3 基层林业人才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4.3.1 基层林业人才无法实现配置上的“规模效应”
        4.3.2 基层林业人才开发上存在“马太效应”
        4.3.3 基层林业人才竞争无法发挥充分的“优化配置效益”
    4.4 本章小结
5 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政府行为分析
    5.1 政府在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5.1.1 基层林业人才的正外部性需要政府的支持
        5.1.2 基层林业人才的比较弱势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
    5.2 基层林业人才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分析
        5.2.1 基层林业人才使用过程中的博弈分析
        5.2.2 基层林业人才引进的博弈分析
        5.2.3 基层林业人才与地方政府博弈的结论分析
    5.3 基层林业人才道德风险与非自愿失业的博弈分析
        5.3.1 模型构建
        5.3.2 模型求解
        5.3.3 模型完善:非自愿失业存在的必然性
    5.4 本章小结
6 基层林业人才识别与评价
    6.1 基层林业人才识别分析
        6.1.1 基层林业人才识别的必要性
        6.1.2 基层林业别摊
    6.2 基层林业人才评价
        6.2.1 基层林业人才评价的基本思路
        6.2.2 基层林业人才评价方法的选择
        6.2.3 基层林业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6.2.4 基层林业人才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与评价模型构建
        6.2.5 基层林业人才队伍评价结果和建议
    6.3 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与措施
        6.3.1 创新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6.3.2 加强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措施
        6.3.3 加强基层林业人才开发的有效途径
    6.4 本章小结
7 湖南省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案例分析
    7.1 湖南省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7.1.1 湖南省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现状
        7.1.2 湖南省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7.1.3 湖南省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7.2 湖南省基层林业人才胜任力素质实证分析
        7.2.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7.2.2 评价过程分析
        7.2.3 评价结果分析
    7.3 湖南省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成效与经验总结
        7.3.1 湖南省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成效
        7.3.2 湖南省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总结
    7.4 加强和改进湖南省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与措施
        7.4.1 加强和改进湖南省加强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7.4.2 加强和改进湖南省加强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7.5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研究的结论
    8.2 研究的创新点
    8.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导师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和学术情况
致谢

(7)中国杜仲产业发展态势、生产效率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数据来源
2 相关研究进展
    2.1 国内外杜仲研究进展
        2.1.1 国外杜仲产业分布与研究
        2.1.2 国内杜仲产业研究现状
    2.2 国内外产业链研究综述
        2.2.1 国外的产业链研究综述
        2.2.2 国内相关产业链的研究综述
    2.3 农业生产效率的文献综述
        2.3.1 国外农业生产效率相关研究综述
        2.3.2 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相关研宄综述
    2.4 本章小结
3 杜仲的分布和价值体系
    3.1 杜仲的种植分布
        3.1.1 杜仲种植的区域分布
        3.1.2 杜仲种植分布的集中度
        3.1.3 杜仲栽培情况变化与栽培环境
        3.1.4 主要栽培模式
    3.2 杜仲的价值体系
        3.2.1 杜仲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
        3.2.2 杜仲的战略资源价值
        3.2.3 杜仲综合开发利用价值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产业链的杜仲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4.1 杜仲产业链的结构与特点
        4.1.1 杜仲产业链的结构
        4.1.2 杜仲产业链的特点
    4.2 杜仲产业体系构成分析
        4.2.1 杜仲产业链种植分析
        4.2.2 杜仲产业链加工分析
        4.2.3 杜仲产业链产品消费和流通分析
        4.2.4 杜仲产业链贸易分析
    4.3 杜仲产业链发展趋势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SWOT—AHP的杜仲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5.1 中国杜仲林产品开发的SWOT-AHP的指标体系的构建
        5.1.1 优势
        5.1.2 劣势
        5.1.3 机遇
        5.1.4 威胁
    5.2 运用SWOT-AHP方法对产品开发进行分析
        5.2.1 层次分析法
        5.2.2 AHP-Delphi方法的步骤
        5.2.3 中国杜仲林产品发展战略层次结构
        5.2.4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5.2.5 战略定位
    5.3 本章小结
6 基于聚类分析和DEA模型的杜仲产业生产效率分析一以国内14家杜仲企业和4种主要栽培模式为例
    6.1 利用聚类分析法对14家中国杜仲企业进行分类
        6.1.1 聚类分析法
        6.1.2 运用聚类分析法对14家杜仲企业分类
        6.1.3 中国杜仲企业的聚类分析
        6.1.4 结果分析
    6.2 基于DEA模型对14家企业和4种栽培模式效率的分析
        6.2.1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模型)
        6.2.2 基于DEA模型对14家企业运行效率的分析
        6.2.3 运用DEA模型对杜仲四种栽培模式进行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杜仲产业市场供需状况及趋势预测分析
    7.1 杜仲产业初级产品市场需求与趋势预测分析
        7.1.1 杜仲产业初级产品市场总需求分析
        7.1.2 杜仲产业初级产品七个区域的市场需求分析
        7.1.3 中国杜仲产品需求特征和需求前景预测
    7.2 杜仲产业初级产品市场供给分析
        7.2.1 杜仲产业初级产品市场总供给
        7.2.2 杜仲产品供给趋势预测分析
    7.3 杜仲产业深加工产品市场
        7.3.1 杜仲产业橡胶市场
        7.3.2 杜仲产业药品、保健品市场
        7.3.3 杜仲产业功能饲料及其市场
        7.3.4 杜仲产业功能型食用菌市场
    7.4 杜仲产业供需平衡分析及原因
    7.5 本章小结
8 我国杜仲产业发展的相关策略
    8.1 我国杜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8.2 国外农产品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8.2.1 日本农产品产业发展经验
        8.2.2 美国农产品产业发展经验
        8.2.3 荷兰农产品产业发展经验
        8.2.4 巴西农产品产业发展经验
    8.3 杜仲产业发展优化策略
        8.3.1 杜仲产业发展优化目标
        8.3.2 杜仲产业发展优化原则
        8.3.3 杜仲产业发展优化内容
        8.3.4 杜仲产业发展优化举措
        8.3.5 杜仲产业发展优化的实现机制
    8.4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和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9.3 本论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1 杜仲产品市场调查问卷
导师简介
本人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和学术情况
致谢

(8)名家谈行业(论文提纲范文)

现状与趋势
    孙建全国木材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
    钱小瑜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副会长
    刘群中国林业机械协会会长
    肖小兵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
    祖树武辽宁省家具协会理事长
    黄永平广西林业产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俞敏上海捷成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长庆温康纳(常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区销售总监
机遇和挑战
    孙建全国木材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
    钱小瑜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副会长
问题及建议
    朱光前中国木材流通协会首席专家顾问
    雷得定永港伟方(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转型升级
    孙建全国木材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
    钱小瑜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副会长
    刘群中国林业机械协会会长
    吕斌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副所长
    唐召群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方崇荣浙江省林产品质量检测站副站长
    祖树武辽宁省家具协会理事长
科技创新
    方崇荣浙江省林产品质量检测站副站长
    王高峰广西丰林木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雷得定永港伟方(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长庆温康纳(常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区销售总监
    张挺索菲亚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院院长
    马洪伟百德木门董事长
产业集群
    孙建全国木材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
    方崇荣浙江省林产品质量检测站副站长
应对措施
    张挺索菲亚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院院长
    朱长庆温康纳(常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区销售总监
产业链
    王高峰广西丰林木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挺索菲亚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院院长
质量标准
    方崇荣浙江省林产品质量检测站副站长
    王高峰广西丰林木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政策解读
    祖树武辽宁省家具协会理事长
    黄永平广西林业产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资源整合
    祖树武辽宁省家具协会理事长
贸易壁垒
    吴盛富北京绿奥诺建筑板材有限公司总经理
    方崇荣浙江省林产品质量检测站副站长

(9)从地区林业科研院所的角度探讨内蒙古林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林业科研发展现状
2 存在的问题
    2.1 盟市科研项目数量少、规模小且分布不均衡
    2.2 各盟 (市) 林研所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 各自为政
    2.3 林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科研条件较差
    2.4 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2.5 科研与生产脱节, 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2.6 科技储备不足, 高水平成果缺乏
3 今后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3.1 增强合作与交流
    3.2 建立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新型科研管理体制
        3.2.1 改革科研体制, 建立激励竞争机制
        3.2.2 林业科技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3.2.3 增加科研经费, 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制
        3.2.4 加速人才培养,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
    3.3 明确研究方向, 突出研究重点, 加强林业科技创新

(10)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的概念界定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产业竞争力理论基础
    2.1 产业与产业竞争力的界定
    2.2 产业竞争力理论解释
        2.2.1 一般理论
        2.2.2 波特理论
    2.3 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2.3.1 国际竞争力的评价
        2.3.2 区域竞争力评价
        2.3.3 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
    2.4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研究
        2.4.1 产品竞争力
        2.4.2 产业竞争力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概况及其竞争力构成要素
    3.1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发展现状
        3.1.1 产业规模
        3.1.2 产品结构
        3.1.3 进出口情况
    3.2 中国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布局及竞争态势综述
        3.2.1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划分
        3.2.2 东部地区
        3.2.3 中部地区
        3.2.4 西部地区
        3.2.5 竞争态势综述
    3.3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特征分析
        3.3.1 劳动密集型特征明显
        3.3.2 人造板产业集群态势明显,其他产业的集群态势不明显
        3.3.3 原材料缺口大,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3.3.4 产业关联度大
    3.4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主要构成要素
        3.4.1 资源禀赋
        3.4.2 市场基础
        3.4.3 融资能力
        3.4.4 企业素质
        3.4.5 产业组织结构
        3.4.6 支持性行业
        3.4.7 制度环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4.1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设计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定位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4.1.3 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
        4.1.4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4.2.1 评价方法的选取
        4.2.2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的步骤
        4.2.3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4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无量纲化的方法
        4.2.5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模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实证测评
    5.1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横向测评
        5.1.1 数据来源
        5.1.2 测评对象
        5.1.3 显性竞争力测评
        5.1.4 基础竞争力测评
        5.1.5 核心竞争力测评
        5.1.6 环境竞争力测评
        5.1.7 综合竞争力测评
        5.1.8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聚类分析
    5.2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纵向测评
        5.2.1 显性竞争力测评
        5.2.2 基础竞争力测评
        5.2.3 核心竞争力测评
        5.2.4 环境竞争力测评
        5.2.5 综合竞争力测评
    5.3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地区差异性及成因分析
        5.3.1 最强竞争力地区特征分析(第 1 梯队)
        5.3.2 强竞争力地区特征分析(第 2 梯队)
        5.3.3 弱竞争力地区特征分析(第 3、4 梯队)
        5.3.4 最弱竞争力地区特征分析(第 5 梯队)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研究
    6.1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驱动力分析
    6.2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协调发展对策
        6.2.1 引导产业转移,加强产业衔接
        6.2.2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集聚
        6.2.3 构建融资保障,增强融资能力
    6.3 不同梯队之间的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6.3.1 第 1 梯队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6.3.2 第 2 梯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6.3.3 第 3、第 4 梯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6.3.4 第 5 梯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论与展望
    7.1 总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导师简介
致谢

四、科研与经济一体化发展——广西林科院见闻(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及实现路径研究[D]. 彭睿.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20(02)
  • [2]我国中小城市植物园规划建设研究[D]. 肖思文.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3]广西藤县古龙镇八角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戴晓萧. 广西大学, 2019(01)
  • [4]三峡库区松材线虫病的景观生态学分析[D]. 洪承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9(02)
  • [5]中国森林保护学科发展历程研究[D]. 曾凡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6(02)
  • [6]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肖京武. 北京林业大学, 2015(12)
  • [7]中国杜仲产业发展态势、生产效率及优化策略研究[D]. 赵铁蕊. 北京林业大学, 2015(10)
  • [8]名家谈行业[J]. 本刊. 中国人造板, 2015(03)
  • [9]从地区林业科研院所的角度探讨内蒙古林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J]. 卢立娜,高崇华,何金军,李维向,贺晓辉,韩易良. 防护林科技, 2015(02)
  • [10]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研究[D]. 赵庆超.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11)

标签:;  ;  ;  ;  ;  

科研与经济融合发展——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