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种速生树的化学成分、纤维形态及制浆特性

十六种速生树的化学成分、纤维形态及制浆特性

一、十六种速生树材的化学组分、纤维形态及制浆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曹蕊[1](2021)在《刺槐良种“皖槐1号”木材的材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皖槐1号”良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采自皖北萧县人工林林场,因其速生、丰产在皖北地区得到大面积的种植,因此,以该树种木材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获取该良种木材的基础材性数据,以期为高效利用和木材材质改良技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研究了该种木材的解剖性质,并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其微纤丝角,同时还按照行业标准的实验方法测定其物理力学性质(密度、干缩湿涨率、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等指标),主要化学成分(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等含量),木材耐久性质(心材耐腐性和其提取物的抑菌性),并与20年生刺槐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皖槐1号”木材纤维形态均匀,纤维平均长度、宽度、腔径、双壁厚分别为1232.97μm,21.41μm,10.31μm,11.10μm,长宽比为57.58,壁腔比为1.08,柔性系数为0.52;导管平均长度、宽度分别为226.13μm,154.31μm;木射线平均高度、宽度分别为271.79μm,28.48μm;木纤维、木射线、导管、轴向薄壁组织的组织比量分别为58.13%,13.87%,17.47%,10.53%;微纤丝角平均为15.85°。结果表明,当为制浆造纸和纤维板原料时,“皖槐1号”木材属“优”等木材。(2)“皖槐1号”木材气干密度、全干密度、基本密度分别为0.79g/cm3,0.71g/cm3,0.65g/cm3;弦向、径向、体积的气干干缩率分别为3.85%,2.15%,6.47%,弦向、径向、体积的全干干缩率分别为7.53%,4.88%,12.86%,气干和全干差异干缩分别为1.72和1.38;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分别为152.71MPa,52.94MPa,12.07GPa。刺槐木材气干密度、全干密度、基本密度分别为0.87g/cm3,0.78g/cm3,0.72g/cm3;弦向、径向、体积的气干干缩率分别为2.59%,4.45%,7.11%,弦向、径向、体积的全干干缩率分别为5.07%,7.15%,11.09%,气干和全干差异干缩分别为1.79和1.41;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分别为183.21MPa,49.46MPa,19.46GPa。结果表明,“皖槐1号”木材在与刺槐木材相差10年树龄的情况下其气干、全干、基本密度相差均小于10%,并没有因为速生使其密度下降,依据我国木材气干密度分级标准,属“重”级别;各项力学性能指标也与刺槐木材差别不大,说明其不仅生长速度快且材质优良。(3)“皖槐1号”木材边材的化学组分:苯醇抽提物质量分数为1.63%,木质素质量分数为19.28%,综纤维素质量分数为77.59%,α纤维素质量分数为44.12%,半纤维素质量分数为33.48%;心材的化学组分:苯醇抽提物质量分数为4.00%,木质素质量分数为24.82%,综纤维素质量分数为82.03%,α纤维素质量分数为52.22%,半纤维素质量分数为29.81%。其边材和心材的化学组分均与刺槐木材相差不足10%,说明速生对“皖槐1号”木材的化学组分没有影响。(4)“皖槐1号”木材对褐腐菌的耐腐级别为Ⅰ级(强耐腐级),对白腐菌的耐腐级别为Ⅰ级(强耐腐级);刺槐木材对褐腐菌的耐腐级别为Ⅰ级(强耐腐级),对白腐菌的耐腐级别为Ⅰ级(强耐腐级);其心材部分苯醇抽提液和70%乙醇抽提液均对褐腐菌和白腐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褐腐菌有着更佳抑制作用,这一现象与刺槐的实验结果相一致。

葛省波[2](2020)在《竹纤维干法嵌合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木材无胶高强度胶合,是木材胶合的研究前沿,而无胶胶合理论虽然研究较早,但其核心基础理论仍停留在木质纤维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本身具有的胶结功能,且以此理论研发的木材无胶胶合技术存在着结合强度不足、工序繁琐、效率低下等缺陷,导致其未被工业化应用。竹材是木质纤维材料中的一种特殊原材料,介于木材和草之间。因此,笔者选用竹材为研究对象,通过干法热模压嵌合竹纤维粉末的方式,一步成型制备出竹纤维生物板,采用扫描电镜、纳米压痕仪、显微CT等现代分析技术,揭示竹纤维干法嵌合的超微机械结合和固结化合机理,确定竹纤维干法嵌合过程中分子键合机制和竹纤维干法嵌合机理,且竹纤维生物板具有高密度、高结合强度、耐水抗热等优点,突破了传统无胶胶合人造板工艺框架与产品缺陷。具体结果如下:竹纤维生物板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干法嵌合竹纤维制备的竹纤维生物板密度均高于1.0 g/cm3,且整体没有断裂、分层和受破坏的现象发生,冷却时间为90 min,竹纤维干法嵌合温度为170℃时制备的竹纤维生物板整体结构更为致密,且受力后不易开裂,可以承受温度的变化,长时间在高温状态下不会出现开裂和变形,表层颜色较为自然美观。竹纤维生物板的内结合强度均在1.5 MPa左右,且部分远远超过1.5 MPa,是普通型干燥状态的美国刨花板和中密度纤维板国家标准的2.5和1.87倍,是普通型干燥状态的中国刨花板和中密度纤维板国家标准的3.75和2.5倍,竹纤维生物板的内结合强度(1.5 MPa)也高于普通型干燥状态的中国高密度纤维板(密度:>0.8 g/cm3,内结合强度:0.8 MPa)。冷却时间为90 min,竹纤维干法嵌合温度为170℃时制备的竹纤维生物板的微观力学性能达到最优效果(硬度:0.2753 GPa,弹性模量:9.66 GPa),且能更好的在表面形成致密、稳定的防水层,内在纤维成分能够充分形成化学键合与网络铰链,有效防止了水分的渗透和吸收,其浸泡水中48 h的吸水率、吸水长度膨胀率、吸水宽度膨胀率、吸水厚度膨胀率、吸水体积膨胀率仅有1.80%、0.26%、1.39%、5.42%、7.16%,特别是吸水厚度膨胀率远优于普通型干燥状态的国标/美标刨花板(8%/8%)和中密度纤维板(10%/20%)的国家标准要求,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合理的温度(170℃)和冷却时间(90min)可以促使竹纤维进一步的软化、铆合、镶嵌,构成更为致密的细胞网络结构和更多化学键合(O-H、C-C、-COOR等),木质素在较高温度下表现为熔融状,充当了胶粘剂的角色,增强了竹纤维各成分之间的结合,半纤维素能更紧密地结合到纤维素的表面并且彼此联结,与未处理的竹纤维相比,竹纤维生物板表现出更高的结晶区指数,干法嵌合竹纤维生物板具有明显较好的热稳定性。干法嵌合竹纤维生物板内部形成了更多的化学键和较多的小分子物质,如:C-N、碘化物等,受热分解释放出N2、NH3等不易燃气体,凝聚在一起起到凝聚相阻燃的效果,阻断了氧的供应,导致不完全燃烧甚至部分不燃烧,部分干法嵌合竹纤维生物板的PHRR和THR接近甚至低于同规格的干法冷模压嵌合竹纤维生物板,PSPR、最高CO和CO2释放速率峰值明显较低,干法嵌合竹纤维生物板具备较好的阻燃潜力。干法嵌合竹纤维粉末制备竹纤维生物板切实可行。竹纤维生物板干法嵌合机理揭示。经过系统的研究与分析,竹纤维干法嵌合温度为170℃,冷却时间为90 min,是最佳的竹纤维生物板制备工艺。且竹纤维干法嵌合机理总结为两个方面,物理结合方面:竹纤维在干法嵌合的过程中,竹纤维发生了软化、铆合、镶嵌,并形成热塑性结合,纤维相互粘合在一起产生粘结作用,且尤为致密,纤维之间的结合增强使得生成的纤维束之间相互交织;纤维中的细胞壁被压溃,细胞壁之间的间隙消失,细胞壁相互联结并增强结合;纤维界面层具有巨大互连性和紧密性,形成了一个紧密结合的纤维网络,且没有间隙;木质素充当了胶粘剂的角色,增强了竹纤维各成分之间的结合,半纤维素能更紧密地结合到纤维素的表面并且彼此联结,更多的竹纤维组分相互融合并与纤维完全结合,保护了竹纤维成分,形成更多的结合界面和更高的纤维体积比,并增强了整体的三维立体网络纤维组织结构。化学结合方面:竹纤维干法嵌合过程中热降解反应加剧,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总的含量降低,生成了大量的小分子物质,有利于竹纤维的自胶合作用;竹纤维生物板化学基团数量增加,形成了更多的化学键,例如氢键、酯键、醚键等,促使竹纤维及其组分之间形成更强的化学键合和化学结构变化并形成致密的界面层和化学结合;干法嵌合过程中在水、热共同作用下,非结晶区的部分半纤维素水解,引起纤维素结晶区含量显着增大,木质素变得更加复杂和凝固,C-C键比明显增加,促进了纤维及其组分的结合。干法热模压后,竹纤维生物板结构致密,高密度,耐水抗热,纤维相互缠绕、嵌合,纤维之间具有化学键合界面,形成高结合强度的紧密结合层,构建出竹纤维干法嵌合机理。

沈浩[3](2020)在《不同无性系杨树木材和杉木化学组成的比较及选优》文中认为本文以10种无性系杨木(Populus spp.)和4种无性系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测定苯醇抽提物、综纤维素、α-纤维素和木质素,分析不同无性系杨木、杉木化学组成及其径向变异规律,为人工林速生材杨木、杉木选育栽培和应用提供科学的数据及理论支撑。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0种无性系杨木,十年生杨木中50号杨的苯醇抽提物最低(1.36%),综纤维素(83.19%)、α-纤维素(47.25%)和半纤维素(35.94%)含量最高,木质素(22.05%)含量较低。九年生杨木中丹红杨的苯醇抽提物(1.31%)和木质素(22.98%)含量最低,α-纤维素(46.15%)含量最高。径向变异规律为:由髓心向外,苯醇抽提物含量先增加后降低;综纤维素含量先增加后趋于稳定;α-纤维素逐渐增加;木质素含量和半纤维素含量逐渐降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生长轮对各化学组成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着水平(p(27)0.01)。亲本与子代,除子代中林46的木质素含量表现为超亲现象外,其它化学组成性状的含量都介于父母本之间。(2)4种无性系杉木,开化13号的木质素(32.72%)含量最低、综纤维素(73.41%)和α-纤维素(47.66%)的含量最高。径向变异规律为:由髓心向外,苯醇抽提物含量和半纤维素含量逐渐降低;木质素含量前十年先增加,后十年逐渐降低;综纤维素和α-纤维素含量逐渐增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无性系对半纤维素含量差异不显着外,不同无性系、生长轮对其它化学组成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显着差异水平(p(27)0.05)。(3)对杨木、杉木化学组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杨木的无性系与生长轮和各化学组成相关性均达到了显着差异,生长轮与综纤维素含量和α-纤维素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半纤维素含量和木质素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杉木的无性系仅与木质素含量呈显着正相关,生长轮与各化学组成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显着差异,生长轮与苯醇抽提物含量、半纤维素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与综纤维素含量、α-纤维素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苯醇抽提物与综纤维素和α-纤维素达到了极显着负相关,与半纤维素极显着呈正相关。(4)最终选择50号杨无性系和开化13号无性系作为纸浆材优良品种。根据径向变异规律分析,杨木轮伐期可以选择在7~8a,杉木可以选择为14~16a。

彭建民[4](2020)在《离子液体协同超声波预处理对阔叶材硫酸盐浆组分分离纯化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绿色、环保和低能耗的植物纤维组分分离技术是实现制浆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造纸工业面临的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有效手段。利用离子液体预处理、超声波预处理、预水解等工艺,可以提高制浆造纸过程中的组分分离效果。因此,本论文主要探讨了单一离子液体[BMIM][HSO4]和[TEA][HSO4]预处理、单一超声波预处理和离子液体协同超声预处理对桉木硫酸盐浆(KP)组分、漂白性能及成纸物理性能的影响,分析比较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阔叶材组分分离及纸浆漂白性能的作用效果,以及预水解和离子液体预处理对相思木KP浆ECF和TCF漂白浆粘度、α-纤维素和Fock反应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首先优化了桉木硫酸盐法蒸煮工艺条件,得到较优工艺条件为:用碱量21%、硫化度25%、保温时间90 min、蒸煮最高温度170℃和液比1:5。此条件下桉木KP浆的纸浆得率为49.95%、卡伯值为20.08、抗张强度为6.61 N·m·g-1、耐破指数为5.984 k Pa·m2·g-1、撕裂指数为8.044 m N·m2·g-1、耐折度为175次。利用离子液体和超声波对桉木KP浆进行了预处理,然后进行OAD0EOPD1程序进行漂白。结果表明,超声和离子液体预处理均提高了组分分离效率,促进了漂白剂在纤维中的渗透和漂白效率,改善了纸浆成纸强度。其中,[TEA][HSO4]离子液体协同超声预处理效果好于[BMIM][HSO4]。[TEA][HSO4]协同超声预处理后纸浆粘度和白度分别提高了15.0%和4.1%,卡伯值降低了66.2%,抗张强度提高了17.0%,撕裂指数提高了19.4%,耐折度提高了220%。在桉木KP浆ODP短程序漂白过程中,离子液体预处理提高了植物原料组分的分离效率,降低了漂白药剂对纤维的损伤程度。在离子液体用量为10 wt%时,浆料性能和成纸性能较优。纸浆纤维表面出现较多褶皱、裂纹和孔洞结构,纤维结晶度最大提高为28.3%。离子液体[TEA][HSO4]预处理效果好于[BMIM][HSO4],[TEA][HSO4]处理后的纸浆中纤维素含量提高了0.8%,半纤维素和木素含量分别降低了7.8%和17.8%;处理后的浆纸性能也均有提高,纸浆粘度和白度分别提高了17.8%和3.0%,卡伯值降低了68.8%,抗张强度提高了14.0%,耐破指数提高了12.3%,撕裂指数提高了13.6%,纸张耐折度提高了153%。离子液体预处理对于桉木KP浆氧脱木素具有显着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在离子液体用量为10 wt%时,纤维物料组分分离效率较高,浆料性能和成纸强度性能均有改善,纸浆中木素含量最大可下降48.0%,纸浆纤维粘度和聚合度分别提高了15.7%和17.5%,纸浆成纸抗张强度和撕裂指数分别提高了10.6%和15.8%,耐折度提高了110%。预处理后纸浆纤维数均长度和重均长度、纤维宽度和扭结指数均有增加。离子液体在预处理过程中可以选择性溶解木素和半纤维素,破坏纤维的素非结晶区,从而相对提高浆料纤维结晶度,最大提高程度为27.3%。XPS和UV分析验证离子液体预处理中溶出的木素部分富集于纤维表面,并在氧漂后转化为醌类化合物,预处理后纸浆中醌类化合物含量增加了57.3%,这些富集于纤维表面的木素及转化的醌类化合物可以在后续漂白过程中去除。离子液体预处理既能增加预水解后纤维原料在蒸煮过程中组分的分离效率,也能提升后续ECF和TCF过程中漂白药剂的漂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预水解和预水解协同离子液体预处理可以破坏纤维原料物理结构,进而降低蒸煮药液用量和改善漂白浆反应性能。而且预水解协同离子液体预处理效果较好,与未经过预处理的相思木ECF漂白KP浆相比,经过预水解协同离子液体预处理后漂白浆粘度降低了9.9%,α-纤维素含量降低了0.5%,Fock反应性能提高了60.9%;与未经预处理的TCF漂白相思木KP浆相比,经过预处理后漂白浆粘度降低了5.6%,α-纤维素含量降低了0.08%,Fock反应性能提高了13.2%。可见,离子液体、超声波、预水解等预处理方法可以用于制浆造纸行业不同工艺流程,离子液体预处理可以提高阔叶材组分分离效率、提升纸浆漂白效果、改善浆纸性能,在制浆造纸工业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刘艳新[5](2019)在《油茶果壳生物质组分的分离、表征及其综合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油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榨油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其中油茶果的外壳-油茶果壳的质量占了油茶果总质量的60%以上,产量巨大。本课题组前期已对油茶果壳中的多糖、茶皂素等进行了分离提取,并将其应用于抗菌性、抗氧化活性及阻燃涂料等的研究,取得明显的效果。尽管如此,油茶果壳中还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素等大分子成分,而目前人们对这些成分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论文就以普通油茶果壳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油茶果壳的细胞形态及化学成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的分离与结构鉴定,并探讨其部分应用,为油茶果壳类林业资源高效利用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论文首先开展了油茶果壳的物质基础理论研究,分析了其细胞形态、化学成分及纤维性能,探究了果壳中半纤维素和木素分离及化学结构。研究发现油茶果壳细胞腔大,细胞壁薄;纤维素含量低(21.83%),木素含量高(31.87%),聚戊糖含量高(29.2%),抽出物含量高。FTIR和XRD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出的油茶果壳纤维素纯度高,化学结构及结晶形态与传统针叶木浆纤维相似。SEM和纤维质量分析表明,油茶果壳纤维长度在0.5-1.25 mm之间,宽度在45-100μm之间。FTIR、化学成分表明油茶果壳半纤维素中,木糖是主要糖组分,其次是阿拉伯糖。FTIR和核磁分析表明油茶果壳木素属于GS型木素。在技术研究方面,采用保留木素法制备油茶果壳浆料并用于制备瓦楞原纸,部分替代木浆原料。研究发现油茶果壳不适合化学法制浆,但进行半化学法制浆(即部分保留木素式制浆)时,可以获得较高的得率及良好的纸浆性能。较佳的半化学法制浆工艺为:1)预处理工艺:用碱量(以NaOH计)8-12%;AQ用量0.03-0.05%;液比为1:4-1:6;最高蒸煮温度:150-155℃,升温时间:60-75min,保温时间:45-60min;2)蒸煮后的浆料采用两段机械磨浆:第一段为中浓磨浆,浓度为8-12%,盘磨间隙0.5-1.0mm;第二段磨浆是低浓磨浆,浓度为3-5%,盘磨间隙,0.05-0.25mm。采用油茶果壳半化学浆料配抄瓦楞原纸,当配比低于40%时(替代废纸浆),可以满足B级瓦楞原纸的国家质量标准。该工艺为拓宽制浆原料来源提供了新方法。利用油茶果壳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素中的羟基,采用全组分改性的方法,制备了油茶果壳重金属吸附材料,为果壳类物质转化成环境吸附材料提供了新思路。研究表明经乙醇/Na OH改性后的油茶果壳具有良好的重金属吸附效果,改性后的油茶果壳吸附材料羧基含量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大,重金属吸附量显着提高。改性后油茶果壳对Cr(Ⅵ)和Cu(Ⅱ)的吸附量分别为15.55 mg/g和25.80 mg/g,明显高于未改性油茶果壳的吸附量(分别为5.95 mg/g和9.46 mg/g)。改性油茶果壳材料对Cr(Ⅵ)和Cu(Ⅱ)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阶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表明,吸附过程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不利于重金属的吸附。吸附等温曲线分析表明,改性油茶果壳材料对Cr(Ⅵ)和Cu(Ⅱ)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为了提高油茶果壳中天然纤维素的应用水平,论文对其采用传统酸法处理工艺,制备了棒状的纳米微晶纤维素。制备出的纳米纤维素平均粒径为134.6 nm,Zeta电位为-38.1 m V,电荷密度为0.289 mmol/g。经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后,油茶果壳基纳米纤维素可以作为林源活性物质载体,用于负载水不溶性活性成分如姜黄素,以改善姜黄素的利用度及药物活性。TEM和XRD结果表明,姜黄素被CTAB改性的油茶果壳纳米纤维素负载后,充分纳米化,从结晶形态转化为无定型态。负载后的姜黄素的溶出度和抗氧化性显着提升。HepG2肝癌细胞MTT评估、细胞形态及流式细胞凋亡结果表明,经油茶果壳基纳米纤维素负载后,姜黄素在水体系中的抗癌效果大大增加。论文还采用了传统的水抽提法,分离出油茶果壳中的单宁,并对其抗氧化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油茶果壳中单宁较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75min,固液比1:40,提取温度80℃,超声辅助,单宁提取量7.42%。油茶果壳单宁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当单宁的用量为0.8mg/m L时,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82.23%,当单宁用量为0.2mg/m 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2.64%。

李广兴[6](2019)在《非木素组分在粉单竹SCMP制浆漂白过程中变化及对返黄影响》文中认为高得率竹浆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发展高得率竹浆也是解决造纸原料短缺的重要途径。但竹子化机浆漂白性能和白度稳定性差,严重限制高得率竹浆的应用。本论文主要研究竹子非木素组分中的金属元素、脂类、淀粉和蛋白质在SCMP制浆漂白过程中变化及其对返黄的影响,为提高高得率竹浆白度及白度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如下:(1)研究非木素组分在SCMP制浆漂白过程的含量及分布,发现金属离子、脂类、淀粉以及蛋白在SCMP制浆漂白后含量降低,降幅分别为38.4%,86.5%、93.5%和70.7%。在SCMP未漂浆和漂白浆的纤维表面仍残留部分金属离子如Ca、Mg、Na,脂类、淀粉以及蛋白,Fe、Mn、Cu金属元素可能分布于更深层细胞壁中。(2)研究非木素组分的成分变化,发现脂类物质在制浆后,会重新沉积在纤维表面,抽提脂类可使纤维表面暴露更多结构,抽提前后纸浆白度分别提高24.06%ISO、26.12%ISO。此外,脂类物质在制浆漂白过程中,仍含有较多的多酚类化合物、脂肪酸,酯和一些含苯环结构化合物。淀粉和蛋白质制浆漂白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断裂或分解,露出更多助色基团以及断裂后的产物可能附聚在纤维表面。H2O2可能将淀粉和氨基酸中部分轻基氧化成醛或羧酸,增加羰基结构。(3)研究非木素组分对SCMP浆返黄影响,发现脂类物质在光、热诱导返黄后含有较多甾醇类物质,小分子酸类、烷烃类、醇类、小分子芳香类以及脂肪酸在返黄后含量增加,并形成含碳碳双键和酚羟基结构物质。此外,淀粉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返黄特性,光、热诱导返黄都可对蛋白质产生较大影响,而淀粉在热诱导返黄中受影响更明显,两种组分在返黄过程中没有形成新的发色基团,它们对于纸浆返黄的影响,可能来源于在漂白过程中形成的羧基或羰基。

李慧[7](2019)在《柚木变色成分及光诱导变色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柚木经过光照由浅褐色向金黄色发生转变,大幅度提高了柚木的商品价值。本文旨在通过实验探究柚木的变色原因及光诱导变色机理,为建立木材材色调控技术方案提供实验和理论支撑。通过柚木光变色与木质素、抽提物成分结构变化规律以及色度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合柚木中典型发色成分的光诱导反应,探讨柚木发色成分的组成和反应机制;通过探针试剂对柚木单板进行人工诱导变色,初步确定柚木光变色的反应类型与色度学之间的关系,为人工诱导木材定向变色固色的理论和工艺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使用氙灯模拟光照柚木单板80 h,感观分析和色差计测定光照前后颜色变化表明,柚木单板表面总体变红变黄,褐色斑点减少,表面色品指数△L*、Aa*和Ab*都增加。且在光照40 h后人们喜欢的黄色不再增加。(2)通过SEM观察柚木单板表面形态,结果表明随着氙灯光照时间的延长,柚木表面及细胞壁纹孔都出现粉蚀劣化现象。通过XRD分析柚木单板表面结晶度变化,结果表明光处理80 h的柚木单板表面结晶度比未处理的试样降低了0.81%,说明柚木粉蚀劣化和材色与木材结晶度可能具有某种关联。(3)通过FT-IR分析柚木单板表面官能团变化,结果表明柚木颜色的变化与木质素有很大关系,木质素在光辐射40 h内发生了快速的光降解反应并生成羰基衍生物,这改变了柚木的光吸收波长使得柚木颜色变红变黄。说明木质素的降解是柚木光变色的原因之一。(4)溶剂抽提柚木粉实验表明,2:1(V/V)的苯-乙醇溶剂是研究柚木光变色的最佳抽提溶剂。通过GC-MS、FT-IR、UV分析苯-乙醇抽提物表明,抽提物中单宁类、黄酮类、萜类等物质的光氧化等反应和蒽醌类等某些具有升华性或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的挥发都能导致柚木材色的变化。溶剂抽提过程中水和乙醇对柚木中黄蓝色品指数起主要作用的小分子木质素具有较强的抽提能力,同时在光照过程中对柚木中木质素的光诱导黄蓝色品指数增大的降解反应也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5)通过UV、HPLC、GC-MS分析光照前后单体模型物结构,结果表明,光照后没食子酸、槲皮素和丁香酚单体在酸性、有氧的条件下容易发生光氧化、聚合、酯化等反应从而形成新的共轭体系。2-甲基蒽醌光照后易挥发。除此之外,槲皮素和没食子酸光照后都产生了其它一种和两种极性较弱的物质。而丁香酚可以异构化为异丁香酚,异丁香酚苯环上的丙烯基再氧化成醛基,进而生成香草醛。其次,在有水的条件下,异丁香酚中共轭双键会断开形成一种醌类中间体,侧链促进生成α,β-二羟基结构,进一步可氧化衍生出含有C=O、β-COOH的产物。2-甲基蒽醌在光照、有氧的环境中不易发生结构的变化。但仍然有少量2-甲基蒽醌可能生成蒽或异构为其它蒽醌。(6)通过在光照下使用不同类型试剂涂刷柚木单板可以诱导其显现出不同的颜色,说明可以通过添加不同诱导剂的方式来将柚木转化成人们想要的颜色。柚木在光照、有水的条件下的色品指数变化和采用HNO3处理的柚木单板表面色品指数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最为相似,可以认为柚木单板在光照下的变色反应类型是采用硝酸处理后的氧化反应类型。

方徐勤[8](2019)在《金寨竹林环境和立竹度对毛竹材性、出笋及表型性状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以金寨县青山毛竹林内三块不同立竹度的毛竹林地作为实验样地,以3年生毛竹胸高部位向上2米的竹段做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竹林环境和立竹度与毛竹材性、表型性状和出笋状况等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曲线拟合、主成分分析以及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其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金寨县青山毛竹林由于其市场的限制使得其立竹度普遍较高,毛竹林采样地土壤呈弱酸性,P、K、S三个元素的高含量为毛竹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在土壤的微量元素中,含锌量为最高,含钼量为最低。在三块立竹度不同的林地中,立竹度处于中等水平的样地2其土壤孔隙度最大,可能最利于毛竹的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其生长。(2)木质素含量、综纤维素含量和α-纤维素含量随着竹林立竹度的增加而降低,灰分含量随着立竹度增大先降低后上升,硝酸乙醇纤维素及苯醇抽提物含量则相反,毛竹干缩率均在样地2中为最小,顺纹抗压强度随着立竹度的增大逐渐增大;α-纤维素含量、硝酸乙醇纤维素含量、苯醇抽提物含量、木质素的含量以及全干轴向干缩率受到竹林水环境因子影响显着;苯醇抽提物含量与平均最低温呈三次线性相关且拟合方程显着,木质素含量和α-纤维素含量与平均温差都呈现显着或极显着的二次线性相关关系;土壤总氮含量、pH以及速效磷含量对木质素、综纤维素、灰分、硝酸乙醇纤维素以及α-纤维素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对毛竹物理性能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土壤中的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土壤速效磷的含量对毛竹材的力学性能有显着或极显着的影响。(3)毛竹立竹度较高的毛竹林地中,春笋的出笋产量较高;毛竹的立竹高度会随着毛竹林立竹度的增大而增高,差异极显着,第一枝下节数与速效钾之间有着显着的强负相关关系。

郑丁源[9](2019)在《橡胶木纯化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橡胶木是一种人工林速生树材,含有约50%的纤维素,通过一定手段将纤维素提取出来,再借助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制备成功能化的纤维素基材料,不仅可以给橡胶木的利用提供一条新思路,还能带来一定经济效益。本论文以橡胶木加工剩余物为原料,通过化学方法提取得到纯化纤维素(PCF),在此基础上,以PCF为基材,主要探索其在电极材料、吸附材料和药物缓释载体方面的初步应用。一方面,对PCF进行高强度超声处理,得到纤维素纳米纤丝(CNF),并将其与二氧化锰(Mn02)、碳纳米管(CNTs)物理共混,通过真空抽滤的方式制备得到电极材料,初步研究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另一方面,对PCF进行羧甲基化改性得到羧甲基纤维素(CMC),通过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得到pH敏感型水凝胶,初步探索水凝胶对罗丹明B(RhB)的吸附效果;另外,对PCF进行酸水解得到纤维素纳米晶体(CNC),将丁二酸酐(SAA)接枝到CNC上得到CS,进而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包覆于CS上得到药物缓释载体CC,初步探索药物缓释载体CC对橙皮苷(HES)的释放特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以橡胶木为原料,通过化学处理的方法成功提取橡胶木PCF。与杨木原料相比,橡胶木原料具有较高的纤维素含量,并且得到的橡胶木PCF与杨木PCF具有相似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结晶结构和热稳定性。2)基于PCF,通过高强度超声分离出了 CNF。以CNF为结构支撑体,MnO2和CNTs为电极活性物质,制备出了柔性电极材料。电化学测试表明,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特性,并且具有一定的柔软变形能力,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柔性电极材料。3)基于PCF成功制备了 CMC。通过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出水凝胶。水凝胶的水润胀性能随着缓冲液pH值的增大而增加,具有一定的pH敏感性,适用于处理碱性环境中的高浓度RhB染料废液。4)基于PCF制备出球形CNC。通过接枝反应将SAA接枝到CNC的羟基上制备得到改性CNC(CS)。在此基础上,将CTMAB通过静电作用力包覆于CS表面,得到药物缓释载体(CC)。将CC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疏水性药物HES作为模型药物,制备得到CC@HES药物缓释系统。结果表明在弱碱性环境中,HES在CC@HES药物缓释系统中的累积释放百分比较高。HES从CC@HES药物缓释系统中的释放符合Peppas经验方程,属于Fickian扩散机制。

薛秋[10](2013)在《竹材细胞壁自塑化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竹材是一种速生可再生资源,但对其利用率低造成了资源严重浪费。木材抽提物的成分、官能团、形态、存在方式对木材渗透发挥着屏障作用。竹材与木材在细胞壁结构和机械加工性能上具有相似性,在一些加工技术上可以共用。基于此,探索抽提物在竹材细胞壁自塑化中的扰合效应,同时揭示竹材细胞壁自塑化过程中的分子键合机制。这一研究为解决严重制约竹材高质高效加工利用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为竹材资源效益最大化提供技术支撑。经过近三年试验研究,得到许多有益的研究结果,具体如下:竹材抽提物较佳抽提时间,8h(苯/醇抽提)、8h(乙醇抽提)、6h(乙酸乙酯抽提),且多级抽提中溶出率总量大于单一抽提物溶出率,因而多种有机溶剂连续逐级抽提可促使竹材抽提物溶出,使竹材细胞壁得到更加纯化。竹材抽提物经GC-MS分析后发现,苯/醇抽提物含有45种化合物,主要为2,3-丁二醇(20.11%)、十六酸(7.66%)、亚油酸(7.15%)等;乙醇抽提物含有27种化合物,主要为2,3-丁二醇(14.69%)、4-((1E)-3-羟基-1-丙烯基)-2-甲氧基苯酚(9.75%)、2,3-二氢苯并呋喃(9.29%)等;乙酸乙酯抽提物含有54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4-((1E)-3-羟基-1-丙烯基)-2-甲氧基苯酚(17.02%)、2,3-二氢苯并呋喃(16.26%)等。成型温度对自塑化样的内结合强度影响均明显,压力对竹材自塑化样的内结合强度影响较明显,而保温时间的影响不明显。经抽提后,竹材自塑化样的内结合强度大于未抽提竹材的自塑化样,在竹材自塑化过程中,竹材抽提物在其中产生的扰合作用。较佳自塑化工艺:成型温度170℃,成型压力11MPa,保温时间40min。竹材抽提物对细胞壁自塑化的干扰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竹材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发生热降解,在自塑化过程中生成类似于“胶粘剂”的新稳定聚合物,使竹材细胞壁键合,实现自身结合;然而,竹材抽提物可与竹材细胞壁主要成分发生键合反应,阻碍竹材细胞壁主要成分之间键合,去除竹材抽提物,可促进竹材细胞壁成分在自塑化中键合。二是抽提后竹材,自塑化样内结合强度越大,结晶度也越大,消除抽提物,有利于竹材纤维素结晶。三是抽提物沉积在细胞腔内外表面,减少竹材细胞壁主要成分的活性基团外露几率,降低竹材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之间键合几率,导致自结合强度降低,引发抽提物干扰竹材细胞壁之间键合。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谱图显示,自塑化前后,竹材的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木质纤维复合体氢基、甲基、亚甲基、苯环等特征基团具有明显变化,从而证实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在自塑化中发生了酯化、醚化等桥联化学反应,产生键合作用,实现竹材细胞壁之间自结合。在自塑化后,竹材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复合体、木质纤维复合体的纤维素结晶度分别提高5.8%、2.28%、11.67%,且自塑化中,竹材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特征峰发生规律变化,产生键合作用。抽提后竹材自塑化样热失重率小于未抽提竹材自塑化样,说明自塑化加工可提高竹材木质纤维、纤维素木质素复合体的化学结合程度。因此,纤维素木质素或木质纤维复合体制备自塑化材比较合适。

二、十六种速生树材的化学组分、纤维形态及制浆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十六种速生树材的化学组分、纤维形态及制浆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刺槐良种“皖槐1号”木材的材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文献综述
    1.1 国内木材的现状
    1.2 人工林木材的材性研究
    1.3 我国刺槐的引种历史与研究
    1.4 “皖槐1号”的优势与经济价值
    1.5 研究的目的
    1.6 研究的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 试材的采集
        2.1.1 样木的选择与采伐
        2.1.2 试材采集
    2.2 试样制备
    2.3 “皖槐1号”木材主要解剖因子的测定
        2.3.1 切片的制作
        2.3.2 解剖分子特征的测定
        2.3.4 射线形态特征的测定
        2.3.5 组织比量的测定
        2.3.6 微纤丝角的测定
    2.4 “皖槐1号”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测定
    2.5 “皖槐1号”主要化学性质测定
    2.6 “皖槐1号”木材天然耐久性测定
        2.6.1 材料与仪器
        2.6.2 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制备
        2.6.3 受试菌种
        2.6.4 供试菌的接种和培养
        2.6.5 木材天然耐腐性试验方法
        2.6.6 木材提取物的抑菌性试验方法
        2.6.7 提取物化学成分GC-MS检测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皖槐1号”木材宏观构造特征
    3.2 “皖槐1号”木材微观构造特征
    3.3 “皖槐1号”与刺槐木材各项解剖分子特征比较分析
        3.3.1 纤维长度
        3.3.2 纤维直径
        3.3.3 纤维腔径
        3.3.4 纤维双壁厚
        3.3.5 纤维长宽比
        3.3.6 纤维壁腔比
        3.3.7 纤维柔性系数
        3.3.8 导管分子长度与宽度
        3.3.9 木射线高度与宽度
        3.3.10 组织比量
        3.3.11 微纤丝角
    3.4 物理力学性质分析与研究
        3.4.1 木材密度比较分析
        3.4.2 木材干缩湿涨率比较分析
        3.4.3 物理力学性质的比较分析
    3.5 木材化学成分分析与研究
        3.5.1 木材综纤维素质量分数的比较分析
        3.5.2 木材α-纤维素质量分数的比较分析
        3.5.3 木材半纤维素质量分数的比较分析
        3.5.4 木材木质素质量分数的比较分析
        3.5.6 木材苯醇抽提物质量分数的比较分析
    3.6 木材天然耐久性比较分析
        3.6.1 木材天然耐腐性的比较分析
        3.6.2 木材抽提物抑菌性能的比较分析
    3.7 木材提取物化学成分GC-MS分析
        3.7.1 “皖槐1 号”木材不同抽提物成分的GC-MS分析
4.结论
    4.1 试验结果
    4.2 结果讨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竹纤维干法嵌合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木质纤维结合机理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1 国外木质纤维结合机理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2 国内木质纤维结合机理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3 木质纤维无胶结合理论
    1.3 国内外木质纤维复合材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3.1 国内外木质纤维/木质素复合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3.2 国内外竹纤维干法复合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3.3 国内外木质纤维挤焊加工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1 研究目的
        1.4.2.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竹纤维生物板干法制备及表征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2.1 竹纤维生物板的制备
        2.1.2.2 内结合强度测试
        2.1.2.3 密度测试
        2.1.2.4 吸水性与膨胀率测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竹纤维生物板密度的变化规律研究
        2.2.2 竹纤维生物板内结合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
        2.2.3 竹纤维生物板吸水率的变化规律研究
        2.2.3.1 嵌合温度对竹纤维生物板吸水率的影响
        2.2.3.2 冷却时间对竹纤维生物板吸水率的影响
        2.2.4 竹纤维生物板吸水长度膨胀率的变化规律研究
        2.2.4.1 嵌合温度对竹纤维生物板吸水长度膨胀率的影响
        2.2.4.2 冷却时间对竹纤维生物板吸水长度膨胀率的影响
        2.2.5 竹纤维生物板吸水宽度膨胀率的变化规律研究
        2.2.5.1 嵌合温度对竹纤维生物板吸水宽度膨胀率的影响
        2.2.5.2 冷却时间对竹纤维生物板吸水宽度膨胀率的影响
        2.2.6 竹纤维生物板吸水厚度膨胀率的变化规律研究
        2.2.6.1 嵌合温度对竹纤维生物板吸水厚度膨胀率的影响
        2.2.6.2 冷却时间对竹纤维生物板吸水厚度膨胀率的影响
        2.2.7 竹纤维生物板吸水体积膨胀率的变化规律研究
        2.2.7.1 嵌合温度对竹纤维生物板吸水体积膨胀率的影响
        2.2.7.2 冷却时间对竹纤维生物板吸水体积膨胀率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竹纤维生物板的热稳定性和燃烧特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2.1 热失重测试
        3.1.2.2 锥形量热测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竹纤维生物板的热稳定性研究
        3.2.1.1 嵌合温度对竹纤维生物板热稳定性的影响
        3.2.1.2 冷却时间对竹纤维生物板热稳定性的影响
        3.2.2 竹纤维生物板的燃烧特性研究
        3.2.2.1 竹纤维生物板的热释放规律研究
        3.2.2.2 竹纤维生物板的烟释放规律研究
        3.2.2.3 竹纤维生物板的CO、CO2释放规律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竹纤维生物板物理嵌合机理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2.1 纳米压痕检测
        4.1.2.2 表面电镜观测
        4.1.2.3 断面电镜观测
        4.1.2.4 显微CT观测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竹纤维生物板的微观力学表征
        4.2.2 竹纤维生物板的显微形貌分析
        4.2.3 竹纤维生物板表面形貌分析
        4.2.4 竹纤维生物板断面形貌分析
        4.2.5 竹纤维生物板断面的超微形貌分析
        4.2.6 竹纤维生物板的显微CT图分析
        4.2.7 竹纤维生物板的显微CT数据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竹纤维生物板化学嵌合机理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2.1 化学成分测定
        5.1.2.2 FT-IR分析
        5.1.2.3 XRD分析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化学成分解析
        5.2.2 FT-IR分析
        5.2.2.1 嵌合温度对竹纤维生物板化学基团的影响
        5.2.2.2 冷却时间对竹纤维生物板化学基团的影响
        5.2.3 XRD分析
        5.2.3.1 嵌合温度对竹纤维生物板纤维结晶度的影响
        5.2.3.2 冷却时间对竹纤维生物板纤维结晶度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3)不同无性系杨树木材和杉木化学组成的比较及选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森林资源现状
    1.2 木材材性研究概况
    1.3 化学组成研究概况
    1.4 杨木研究进展与现状
    1.5 杉木研究进展与现状
    1.6 主要研究意义、目的与内容
        1.6.1 研究意义、目的
        1.6.2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10种无性系杨木试验地概况
        2.1.2 10种无性系杨木试验材料
        2.1.3 4种无性系杉木试验地概况
        2.1.4 4种无性系杉木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0 试验取样方法
        2.2.1 10种无性系杨木试样的制取
        2.2.2 4种无性系杉木试样的制取
        2.2.3 化学组成的测定方法
    2.3 数据处理及分析
3 10种无性系杨木的化学组成比较研究
    3.1 引言
    3.2 结果与分析
        3.2.1 10种无性系杨木化学组成径向变异分析
        3.2.2 10种无性系杨木化学组成变异分析
        3.2.3 10种无性系杨木化学组成方差分析
        3.2.4 亲本及其子代化学组成及其径向变异分析
        3.2.5 亲本及其子代化学组成方差分析
        3.2.6 杨木无性系、生长轮与化学组成的相关变异分析
        3.2.7 10种无性系杨木聚类分析
    3.3 小结
4 4种无性系杉木的化学组成比较研究
    4.1 引言
    4.2 结果与分析
        4.2.1 4种无性系杉木化学组成径向变异分析
        4.2.2 4种无性系杉木化学组成变异分析
        4.2.3 4种无性系杉木化学组成方差分析
        4.2.4 杉木无性系、生长轮与化学组成的相关变异分析
        4.2.5 4种无性系杉木聚类分析
    4.3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离子液体协同超声波预处理对阔叶材硫酸盐浆组分分离纯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植物纤维原料的化学组分和结构特征
    1.3 离子液体在植物纤维中的应用
        1.3.1 离子液体简介
        1.3.2 离子液体在植物原料中的应用
    1.4 超声波
        1.4.1 超声波的基本作用原理
        1.4.2 超声波的应用
    1.5 阔叶材浆料漂白
        1.5.1 传统漂白技术
        1.5.2 氧脱木素(O)
        1.5.3 二氧化氯(D)漂白
        1.5.4 碱处理(E)
        1.5.5 过氧化氢(P)漂白
    1.6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6.1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
        1.6.2 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桉木硫酸盐法蒸煮工艺条件优化
    2.1 实验
        2.1.1 实验原料及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1.3 制浆
        2.1.4 卡伯值及细浆得率检测
        2.1.5 打浆、抄纸及物理性能检测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对蒸煮工艺条件用碱量的优化
        2.2.2 对蒸煮工艺条件硫化度的优化
        2.2.3 对蒸煮工艺条件保温时间的优化
        2.2.4 对蒸煮工艺条件最高温度的优化
        2.2.5 对蒸煮工艺条件液比的优化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离子液体协同超声预处理对桉木KP浆漂白过程组分的影响
    3.1 实验
        3.1.1 实验原料及药品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预处理方法对浆料性能的影响
        3.2.2 成纸性能分析
        3.2.3 纤维质量的分析
        3.2.4 扫描电镜(SEM)分析
        3.2.5 X射线(XRD)衍射分析
        3.2.6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离子液体预处理对桉木硫酸盐浆无元素氯短序漂白的研究
    4.1 实验
        4.1.1 实验原料及药品
        4.1.2 实验仪器
        4.1.3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漂白条件优化
        4.2.2 离子液体用量优化
        4.2.3 离子液体预处理对ODP短序漂白浆料化学组分的影响
        4.2.4 离子液体预处理对纸浆纤维质量和强度性能的影响
        4.2.5 离子液体预处理后纸张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4.2.6 离子液体预处理后纸张X射线(XRD)衍射分析
        4.2.7 扫描电镜(SEM)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离子液体预处理对桉木硫酸盐浆氧脱木素段的影响
    5.1 实验
        5.1.1 实验原料及药品
        5.1.2 实验仪器
        5.1.3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离子液体预处理对纸浆漂白性能的影响
        5.2.2 离子液体预处理对氧脱木素后纤维性能的影响
        5.2.3 SEM分析
        5.2.4 XPS分析
        5.2.5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5.2.6 XRD分析
        5.2.7 离子液体回收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离子液体预处理在预水解阔叶材浆粕生产中的应用
    6.1 实验
        6.1.1 实验原料与药品
        6.1.2 实验仪器
        6.1.3 实验方法
    6.2 结论与讨论
        6.2.1 离子液体预处理相思木片对ECF漂白制溶解浆反应性能的影响
        6.2.2 离子液体预处理相思木片对TCF漂白制溶解浆反应性能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的主要结论
    7.2 本文的创新之处
    7.3 下一步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油茶果壳生物质组分的分离、表征及其综合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油茶果壳的化学成分及利用现状
        1.1.1 单宁
        1.1.2 黄酮
        1.1.3 多糖
        1.1.4 色素
        1.1.5 茶皂素
    1.2 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性质与应用
        1.2.1 纤维素
        1.2.2 半纤维素
        1.2.3 木素
    1.3 我国制浆造纸原料的利用现状
    1.4 农林废弃物作为吸附材料的研究现状
        1.4.1 蔗渣类吸附材料
        1.4.2 秸秆类吸附材料
        1.4.3 果壳类吸附材料
        1.4.4 果皮类吸附材料
    1.5 纳米纤维素载药性能的研究
    1.6 单宁的抗氧化性能
    1.7 立项背景、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7.1 立项背景与研究意义
        1.7.2 主要研究内容
        1.7.3 论文创新点
2 油茶果壳细胞形态、化学组分及纤维性能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油茶果壳细胞形态观察
        2.2.2 油茶果壳化学组分分析
        2.2.3 油茶果壳纤维性能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油茶果壳中半纤维素、木素的分离及化学结构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用原料
        3.1.2 试剂
        3.1.3 仪器设备
        3.1.4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半纤维素的分离与结构分析
        3.2.2 木素的分离与结构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油茶果壳制浆造纸性能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油茶果壳化学法制浆性能初步研究
        4.2.2 油茶果壳半化学法制浆性能研究
        4.2.3 油茶果壳半化学浆配抄瓦楞原纸
    4.3 本章小结
5 油茶果壳全组分改性及吸附重金属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改性剂对油茶果壳吸附性能的影响
        5.2.2 乙醇/NaOH改性前后油茶果壳的性质
        5.2.3 影响重金属吸附的因素
        5.2.4 吸附动力学分析
        5.2.5 等温吸附方程分析
        5.2.6 吸附热力学分析
    5.3 吸附机理
    5.4 本章小结
6 油茶果壳纳米纤维素用于提升姜黄素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实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油茶果壳纳米纤维素性能分析
        6.2.2 油茶果壳纳米纤维素用于提升姜黄素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6.3 本章小结
7 油茶果壳中单宁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7.1 材料与方法
        7.1.1 材料
        7.1.2 实验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单宁含量分析
        7.2.2 单宁提取的单因素分析
        7.2.3 单宁提取的正交实验分析
    7.3 单宁的红外分析
    7.4 单宁的抗氧化性
        7.4.1 羟基自由基的清除
        7.4.2 DPPH的清除
    7.5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6)非木素组分在粉单竹SCMP制浆漂白过程中变化及对返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竹子在制浆造纸中应用现状
        1.2.1 竹材原料特性
        1.2.2 竹浆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1.3 高得率浆发展现状
        1.3.1 高得率浆特点及应用
        1.3.2 木素对高得率浆漂白及返黄影响的研究现状
        1.3.3 非木素组分对高得率浆漂白及返黄影响的研究现状
        1.3.4 应对和改善高得率纸浆返黄措施
    1.4 高得率竹浆的研究现状
        1.4.1 高得率竹浆的研究现状
        1.4.2 发展高得率竹浆遇到的难题
    1.5 论文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论文的研究目标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非木素组分在SCMP制浆漂白过程含量及分布变化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制浆漂白后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分布变化
        2.2.2 制浆漂白后脂类物质含量及分布变化
        2.2.3 制浆漂白后淀粉含量及分布变化
        2.2.4 制浆漂白后蛋白质的含量及分布变化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木素组分在SCMP制浆漂白过程中化学变化
    3.1 试验原料与方法
        3.1.1 试验原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脂类物质SCMP制浆漂白后紫外光谱分析
        3.2.2 脂类物质对竹子SCMP白度影响
        3.2.3 脂类物质对SCMP竹浆纤维形态影响
        3.2.4 脂类物质SCMP制浆漂白后组分分析
        3.2.5 淀粉SCMP制浆漂白后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分析
        3.2.6 淀粉SCMP制浆漂白后红外光谱分析
        3.2.7 淀粉SCMP制浆漂白后PY-GC-MS分析
        3.2.8 蛋白质SCMP制浆漂白后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分析
        3.2.9 蛋白质SCMP制浆漂白后红外光谱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木素组分对SCMP竹浆返黄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脂类物质诱导返黄后紫外光谱分析
        4.2.2 脂类物质诱导返黄过程后组分分析
        4.2.3 淀粉诱导返黄后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分析
        4.2.4 淀粉诱导返黄后红外光谱分析
        4.2.5 蛋白质诱导返黄后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分析
        4.2.6 蛋白质诱导返黄后红外光谱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7)柚木变色成分及光诱导变色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柚木的特性及价值
        1.1.1 柚木的形态和分布
        1.1.2 柚木的实用价值
    1.2 木材化学组成及结构与木材颜色的关系
        1.2.1 木材颜色的形成
        1.2.2 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材颜色的关系
        1.2.3 木质素与木材颜色的关系
        1.2.4 木材抽提物与木材颜色的关系
    1.3 木材变色的研究进展
        1.3.1 影响木材变色的因素
        1.3.2 木材光诱导变色的研究现状
        1.3.3 柚木光诱导变色的研究现状
    1.4 木材颜色及成分的分析方法
        1.4.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4.2 红外光谱法
        1.4.3 X射线衍射分析法
        1.4.4 GC-MS分析法
    1.5 本文的研究具体内容和意义
        1.5.1 研究的意义
        1.5.2 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光照下柚木颜色和结构形态的变化
    前言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1.3 实验方法与步骤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光照对柚木视觉颜色的影响
        2.2.2 光照对柚木色差的影响
        2.2.3 光照对柚木组织结构的影响
        2.2.4 光照对柚木结晶特性的影响
        2.2.5 光照对柚木表面官能团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柚木的溶剂抽提与光诱导变色机制
    前言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1.3 实验方法与步骤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溶剂对柚木颜色及光诱导柚木变色的影响
        3.2.2 苯-乙醇抽提物的化学结构研究
        3.2.3 柚木光变色成分的GC-MS分析
        3.2.4 溶剂抽提对光诱导柚木变色的作用机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人工诱导柚木变色的反应类型
    前言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1.3 实验方法与步骤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木材显色成分的光诱导反应
        4.2.2 木材显色成分与探针试剂的光诱导反应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8)金寨竹林环境和立竹度对毛竹材性、出笋及表型性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综述
    1.1 毛竹的概述
    1.2 竹林生态环境状况
        1.2.1 竹林环境概况
        1.2.2 竹林环境对毛竹生长的影响
    1.3 毛竹材性的研究
        1.3.1 毛竹的材性
        1.3.2 毛竹材性的研究现状
    1.4 竹林环境与毛竹材性关系研究现状
    1.5 课题研究内容与意义
        1.5.1 课题研究内容
        1.5.2 课题研究意义
    1.6 技术路线
    1.7 课题经费来源与经费支持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毛竹试材的采集
        2.2.1 样地的选择与划分
        2.2.2 毛竹试材的采集
    2.3 试件的制备与测试方法
        2.3.1 实验仪器设备
        2.3.2 试件的制备及测试方法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3 立竹度对毛竹材性的影响
    3.1 毛竹林不同立竹度样地的确定与划分
    3.2 立竹度对毛竹化学成分的影响
    3.3 立竹度对毛竹物理性质的影响
    3.4 立竹度对毛竹力学性质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水环境对毛竹材性的影响
    4.1 水环境因子的采集及测定方法
    4.2 采样地降水状况分析
    4.3 水环境对毛竹化学成分的影响
    4.4 水环境对毛竹物理性质的影响
    4.5 水环境对毛竹力学性质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温度对毛竹材性的影响
    5.1 采样地温度状况分析
    5.2 温度对毛竹化学成分的影响
    5.3 温度对毛竹物理性质的影响
    5.4 温度对毛竹力学性质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土壤环境对毛竹材性的影响
    6.1 土壤样品的采集及其各因子指标的测定方法
    6.2 采样地土壤元素含量状况
    6.3 采样地土壤的物理性质
    6.4 土壤环境对毛竹化学成分的影响
    6.5 土壤环境对毛竹物理性质的影响
    6.6 土壤环境对毛竹力学性质的影响
    6.7 本章小结
7 竹林环境和立竹度对毛竹出笋及表型性状的影响
    7.1 金寨青山毛竹以及竹笋概况
    7.2 立竹度对毛竹出笋的影响
    7.3 竹林环境和立竹度对毛竹表型性状的影响
        7.3.1 毛竹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
        7.3.2 竹林环境和立竹度对毛竹表型性状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存在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橡胶木纯化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橡胶木概述及研究现状
    1.2 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与特点
        1.2.1 纤维素
        1.2.2 纤维素衍生物
    1.3 纤维素基生物质材料的应用
        1.3.1 纤维素基生物质材料在电极材料方向的应用
        1.3.2 纤维素基生物质材料在水凝胶吸附材料方向的应用
        1.3.3 纤维素基生物质材料在药物缓释方向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路线
    1.5 创新点
2 橡胶木纯化纤维素的提取及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和设备
        2.2.2 实验过程
        2.2.3 结构与性能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原料化学组分分析
        2.3.2 微观结构观察
        2.3.3 结晶度及结晶结构
        2.3.4 化学官能团
        2.3.5 热稳定性
    2.4 本章小结
3 橡胶木纤维素纳米纤丝/二氧化锰/碳纳米管柔性电极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和设备
        3.2.2 实验过程
        3.2.3 结构及性能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纤维素纳米纤丝的微观结构及基础特性
        3.3.2 二氧化锰的结构及基础特性
        3.3.3 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3.4 本章小结
4 橡胶木纤维素基pH敏感型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对罗丹明B的吸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材料和设备
        4.2.2 实验过程
        4.2.3 结构及性能检测
        4.2.4 水凝胶对罗丹明B的吸附研究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微观形貌
        4.3.2 化学官能团变化
        4.3.3 热性能
        4.3.4 水凝胶的润胀性能及润胀动力学
        4.3.5 水凝胶对罗丹明B的吸附
    4.4 本章小结
5 橡胶木纤维素纳米晶体基药物缓释载体的制备及其对橙皮苷的体外释放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材料和设备
        5.2.2 实验过程
        5.2.3 结构及性能检测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微观形貌
        5.3.2 化学官能团变化
        5.3.3 热性能
        5.3.4 药物缓释载体对橙皮苷的负载
        5.3.5 橙皮苷的体外释放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10)竹材细胞壁自塑化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创新点
2 竹材抽提物成分GC-MS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竹材抽提物溶出规律分析
        2.2.2 竹粉抽提物的GC/MS分析
        2.2.3 竹材抽提物化学成分分布规律
    2.3 小结
3 竹材自塑化中的抽提物扰合效应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竹材细胞壁自塑化工艺研究
        3.2.1.1 温度对竹材自塑化的影响
        3.2.1.2 压力对竹材自塑化的影响
        3.2.1.3 保温时间对竹材自塑化的影响
        3.2.2 竹材自塑化样的FT-IR分析
        3.2.3 竹材自塑化样的XRD分析
        3.2.4 竹材自塑化样的SEM分析
    3.3 小结
4 竹材细胞壁自塑化键合机理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竹材细胞壁复合体制备
        4.1.3 竹材细胞壁复合体自塑化制样
        4.1.4 FT-IR测定
        4.1.5 NMR测定
        4.1.6 热重分析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2.1 纤维素复合体自塑化中键合规律
        4.2.2 纤维素木质素复合体自塑化中键合规律
        4.2.3 竹材木质纤维复合体自塑化中键合规律
        4.2.4 自塑化对竹材纤维素结晶度的影响
        4.2.5 自塑化对竹材热重效应的影响
    4.3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十六种速生树材的化学组分、纤维形态及制浆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 [1]刺槐良种“皖槐1号”木材的材性研究[D]. 曹蕊. 安徽农业大学, 2021
  • [2]竹纤维干法嵌合机理研究[D]. 葛省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
  • [3]不同无性系杨树木材和杉木化学组成的比较及选优[D]. 沈浩.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4]离子液体协同超声波预处理对阔叶材硫酸盐浆组分分离纯化的影响[D]. 彭建民. 齐鲁工业大学, 2020(02)
  • [5]油茶果壳生物质组分的分离、表征及其综合利用研究[D]. 刘艳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5)
  • [6]非木素组分在粉单竹SCMP制浆漂白过程中变化及对返黄影响[D]. 李广兴. 广西大学, 2019(01)
  • [7]柚木变色成分及光诱导变色机理研究[D]. 李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8]金寨竹林环境和立竹度对毛竹材性、出笋及表型性状的影响[D]. 方徐勤.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9]橡胶木纯化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 郑丁源.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1)
  • [10]竹材细胞壁自塑化机理研究[D]. 薛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04)

标签:;  ;  ;  ;  ;  

十六种速生树的化学成分、纤维形态及制浆特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