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解释技术的应用

地震解释技术的应用

一、地震解释技术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禹薇[1](2020)在《肇州油田A区块葡萄花油层构造解释与储层预测》文中指出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地震资料解释能够解决构造地质方面的问题,储层预测结果直接影响油气藏开发的效果。随着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普及以及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的提高,高分辨率的油气勘探开发对储层预测的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井震联合反演是目前提高井震储层预测精度的重要方法。其中反演方法、反演参数的优选、井资料对反演过程的质控以及精细的构造解释都是制约储层预测效果的关键问题。肇州油田A区块位于三肇凹陷东南部。受构造活动影响,该区断裂系统极其复杂,除十几条控藏大断层外,还发育大量次生断层。100余条断层相互搭接、切割,星盘交错,造成该区精细构造解释难度大;另外,因研究区处于松辽盆地北部沉积体系远端,其葡萄花油层薄,埋藏深,砂泥组合关系复杂,井间砂体平面展布情况以及砂体厚度预测难度大。地震资料垂向分辨率与储层砂体厚度差异较大,必须根据薄储层特点选择合适的反演预测方法。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三维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为基础,采用储层精细标定技术,层位追踪技术,断点识别技术,对研究区葡萄花油层顶底进行了层位和断层的解释,采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对断层进行平面组合,同时在高精度变速成图技术的指导下完成了研究区葡萄花油层顶和葡萄花油层底两个层位的初始构造图,利用Petrel软件提供的水平井分层来约束校正初始构造图,最终落实了A区北低、南高,中部相对较为平缓的构造特征;以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随机模拟算法为框架,充分利用地震资料中的波形信息和测井曲线,进行地震波形指示反演。该反演方法通过分析储层垂向岩性组合高频结构特征,实现了在构造背景下确定沉积相的思想,经后验井符合率统计验证该反演方法可靠,可解决预测较薄储层的问题。基于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结果,对研究区葡萄花油层组7个小层砂体的平面展布情况进行了刻画,储层预测结果显示,P141小层的砂体发育较为稳定,在整个研究区呈片状大范围分布,P152小层的砂体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砂体厚度及分布范围也十分可观,P122,P13,P142,P16小层的砂体主要呈南北向条带状发育,P151小层砂体欠发育。最后结合测井沉积相图,完成砂体边界,河道组合的校正。

李雯,赵淑芳,刘喜恒,肖阳,曾忠,唐传章,王孟华,黄新亚,赵磊[2](2019)在《构建地震资料解释标准体系助推勘探高质量发展》文中研究表明企业标准体系是其内部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是企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基础支撑。因此,细化专业技术领域,筑牢各专业标准体系根基至关重要。对企业地震资料解释标准体系尚缺少相关新技术标准及技术标准体系的问题、构建标准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阐述,论述了标准体系构建的目标、原则、结构类别、框架及标准体系表,提出了急需研究制修订的技术和质控规范4项,为提高解释精度及勘探效益奠定了基础。

姜自然[3](2019)在《顺北油田奥陶系断裂识别及其油气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塔里木盆地顺北油田多期构造活动形成的大量断裂控制了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形成和油气聚集成藏,地震资料上准确识别断裂是开展奥陶系断溶体油藏评价的基础。研究区二叠系广泛发育的火成岩影响了深层奥陶系断裂的准确识别。火成岩对地震波的强屏蔽和吸收造成地震资料品质差,导致中小尺度断裂不易准确识别,制约了断溶体油藏的勘探开发。火成岩岩性和厚度纵横向变化影响了地震资料速度场的精度,造成地震资料中可能出现大量地下并不存在的假性断裂,加大了断溶体油藏勘探风险。论文从断裂精细解释技术研究和假性断裂定量判别技术研究入手展开顺北油田奥陶系断裂的识别,基于奥陶系断裂准确识别深入分析断裂分级分段对油气富集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有:(1)受火成岩对地震波的屏蔽及衰减,原始地震数据体的中、小尺度断裂剖面特征模糊且不易准确识别。本文通过断裂地震剖面识别模式研究,正演模拟不同尺度断裂带在地震剖面的响应特征,为断裂的剖面解释提供依据。通过不同尺度断裂的平面识别方法研究,对原始地震资料进行信号增强处理,并结合断裂敏感属性优选,清晰刻画不同尺度断裂的平面展布特征,为断裂的平面解释提供组合方案。通过断裂的平剖联合解释完成顺8北区块地震数据体奥陶系断裂精细解释。(2)二叠系火山岩影响了偏移速度场的准确性,造成地震资料中产生假性断裂。准确的描述二叠系火山岩的岩相展布并建立火成岩地质分布模型是开展工区假性断裂精确识别的基础。顺8北缺少二叠系火山岩段录井及测井资料,以相邻顺北1三维工区的录井及测井资料类比研究顺8北火成岩。首先,通过测井曲线交会分析不同岩性火成岩的电性特征,结合岩屑录井资料标定对应的火成岩地震相。其次,以岩屑录井中的正常沉积岩,地震及测井资料中不整合波阻抗界面划分火成岩喷发期次。最后,对火成岩分期提取层间均方根振幅属性,并结合各类火成岩的地震相特征精细刻画顺8北三维工区二叠系火山岩的分期岩相展布特征。(3)假性断裂成因及主控因素研究是假性断裂精确识别的基础。从建立顺8北三维工区火成岩地质分布模型入手,利用正演模拟高速火成岩偏移速度误差、厚度变化及断裂空间位置三种情况对下伏地层断裂成像的影响,分析假性断裂与高速火成岩空间位置关系。经研究得出地震数据体中的假性断裂常形成于英安岩岩体边界正下方地层中及英安岩纵向叠加厚度等值线急剧变化处对应的下伏地层中。(4)以顺北1三维工区高速英安岩测井平均速度替换顺8北三维工区背景速度场中英安岩速度,并通过正演模拟研究高速英安岩厚度、偏移速度误差对目的层假性断距的影响,建立假性断裂垂直断距定量计算关系式,判断英安岩边界及纵向叠加厚度等值线急剧变化下方地层断裂真假,剔除经定量计算后为假性的断裂,完成顺8北三维工区奥陶系真实断裂的识别。(5)在奥陶系真实断裂识别的基础上,根据断裂带发育规模分级和断裂带力学特征分段,提出断裂带分级、分段的标准。分析顺北1井区不同级别断裂及断裂不同应力段导致的储层发育及油气富集的差异。通过断裂特征、地震缝洞响应类比,实现顺8北工区断裂带油气富集评价,为勘探评价井部署提供依据。本文主要的创新点体现在:(1)提出了基于高速火成岩叠加厚度判断假性断裂分布位置的技术。从建立研究区火成岩分布地质模型入手,通过正演模拟分析奥陶系假性断裂形成原因。研究可知假性断裂平面展布形态与二叠系英安岩叠加厚度的边界及等值线密集分布区域具有相似的形态。本技术可以在奥陶系目的层众多断裂中快速判断假性断裂位置并且筛选出不受火成岩影响的真实断裂。(2)提出了基于波动方程断距定量分析的假性断裂识别技术(发明专利)。首先定量建立不同偏移速度误差下的断裂假性断距值与上覆二叠系英安岩厚度的拟合关系式,其次引入邻区溢流相高速火成岩速度计算研究工区地震资料处理时二叠系火山岩段偏移速度误差范围,并带入高速英安岩边界厚度计算地震资料处理时奥陶系断裂的最大假性断距值。当目标断裂在原始地震资料断距值大于假性断距最大值即可该判断是真实断裂。论文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提高火成岩岩下地震资料成像品质及检测多尺度断裂的地球物理技术组合,并提出了一套即使在缺少测井资料无法获得准确的地震速度情况下,仍能有效判别火成岩下伏地层中假性断裂的技术方法,以此为基础开展顺8北工区奥陶系断裂精细解释及断控油气富集评价研究。本研究形成的技术可为顺北油田奥陶系断溶体油气勘探目标的选定提供地质及地球物理依据。

赵爽[4](2019)在《碎小断块区构造精细解释及断裂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研究区块构造位置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凹陷区三肇凹陷南部,区块构造条件复杂,区内断裂破碎。开展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及其构造特征分析,并分析断裂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对于研究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研究区块三维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为基础,运用井震结合思想,选取研究区内78口井,制作了高精度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对目的层段进行精细层位标定。通过地震地质层位的精细标定,确定了研究区目的层位的地震反射特征。经过反复的地层对比研究,结合目的层段的地震剖面特征,进行连井剖面精细解释,以此为基础,对目的层进行精细层位解释和断层解释,先以测网密度32×32CDP精细解释,再逐步加密到1×1CDP。由于该研究区断裂尤其发育,断裂碎且复杂,导致断层刻画难度较高,利用水平切片技术、沿层相干数据体切片,方位角属性切片等手段确定小断层,提高构造解释精度。利用时深关系建立适合本区的三维速度场,最终得到等值线间隔5m的精细构造图。结合构造解释平面结果及三维地震资料剖面分析,分析目的层段的构造特征。此次共解释断层494条,分析了断裂的倾向、一般长度、断裂密度、断裂断距等数据。得出研究区葡萄花油层组顶面构造上属于东南高西北低的单斜构造,葡萄花顶面海拔在-1180-1435m之间,构造高差近225m。葡萄花顶面共发育28个构造圈闭,圈闭类型分为断块圈闭和断鼻圈闭两种,主要为断块圈闭。葡萄花油层顶面主断裂以北西西和北东东向为主,北北东向和北北西向断裂以及少量北东、北西和近东西向小断裂多为伴生断裂,断裂相互夹持形成一系列断块圈。断裂对油气的控制作用主要分为:一是油气垂向运移主要受到油源断裂的控制,油源断裂在青山口组烃源岩排烃时期活动,为油气向上运移提供了条件;二是断裂对圈闭的形成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条件。

郭岳[5](2019)在《Y油田S井区精细构造解释及储层预测研究》文中提出研究区位于松辽盆地北部三肇凹陷的东北斜坡带,构造上是一个东北向西南的单斜,断裂较为发育,储层类型主要为三角洲分流河道,在横向上河道宽度小,纵向上的不同时期的河道切叠严重,空间上呈现复合河道砂体,导致单砂体刻画困难,现有资料不能满足后续开发的需求,须充分利用当前资料进行精细构造解释以及使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研究。本文根据井资料与地震资料,以层序地层学为指导,进行地层对比并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通过井震结合标定,以精确标定的合成记录为媒介,并以相干体、时间切片等技术为工具,完成研究区T2、T2f2、T2f3、T2y1、T2y2、T2y3六个地震反射层的精细层位解释与断层解释,通过高精度的空间速度场完成构造图的制作,进行全区构造特征分析:整体上构造东高西低,三条断层可将研究区分成两隆两凹,垒堑相间的构造格局。并以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为基础,开展了影响地震属性储层预测能力的地质因素研究,利用正演模拟方法分析了砂岩厚度、隔层厚度、河道宽度三个主要影响地震响应特征的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对油层主力层优选。通过储层特征分析及储层结构解剖和各沉积单元砂厚统计以及研究河道砂岩发育特征,确定了储层分类的方法。按照河道宽度、砂体厚度等因素将全区分为13个一级主力沉积单元,11个二级主力沉积单元。对于一级主力沉积单元,利用均方根振幅属性、分频属性以及90度相位属性就能很好地预测河道砂体的展布特征;对于二级主力沉积单元,单属性切片的效果较差,将使用交汇融合的方法来提升该级别的主力沉积单元的河道预测能力。最终,完成了24个主力沉积单元的井震结合沉积微相研究,并通过井排验证其可靠性,完成了对研究区河道平面展布特征的预测研究。

刘国文[6](2019)在《安达凹陷宋站—汪家屯地区扶余油层构造特征分析》文中指出宋站-汪家屯地区在区域构造上东邻明水阶地和绥棱背斜带,主要以鼻斜构造背斜为主。目前,宋站-汪家屯地区扶余油层的勘探程度还比较低,地区具有断裂破碎、构造复杂、沉积地层相变快的特点,致使地震反射特征在横向上变化较大,同时研究区T2强反射界面影响,下部反射同相轴普遍较弱,总体上研究区地震分辨率较低,给地震资料解释特别是小断层识别与刻画带来很大的难度。可以通过最大曲率、相干体、地层倾角等属性来识别断层,对研究区扶余油层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地区是主要的油层油层段为泉四段与泉三段,该地区断裂非常发育小断层较多构造复杂,油藏与断层关系复杂,所以该地区应该从构造断裂进行分析断裂与油藏之间的关系,确定构造控制油藏得作用,本人通过地震,测井等一些资料,在许多前者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对断层精细刻画,断裂发育特征、构造特征、构造控制油藏的控制作用。T2断层对扶余油层断裂带控油性,最终确定该地区构造控制油藏得模式。对构造区域的历史背景研究,地质学理论指导,测井资料、地震资料为基础,并对断层发育特征的进行研究、井震结合的关系确定了研究区的构造变化特征,研究区内研究成果与井震连井横向对比,确定波形特征变化及地层厚度变化,对比骨干剖面、连井线、工区对角斜线,确定层位对比方案。宋站-汪家屯地区解释需要用连井剖面以及井震结合的关系进行区内层位对比,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稳定层位精细加密处理,然后根据强反射轴T2反射特征对其波阻特征,相干体分析、曲率的最大正曲率与最小负曲率进行分析、水平切片等技术,进行断层解释,建立断层解释模型,对不稳定的层位加以控制,为勘探开发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结果表明泉头组泉三泉四段总体为下粗上细正旋回岩性,由于西部泉一泉二的缺失,泉三泉四段地层逐层覆盖,,该时期由于沉降的原因,小型断裂构造带遭受深埋,断裂规模复杂,发育了许多正断层,构造改变了研究区的构造格局,由于其继承性发育的特点,泉四段被上部地层嫩江组所覆盖。构造和油藏特征的匹配关系是控制扶余油层成藏的关键,利用地震解释对复杂构造进行处理,地层的沉降导致小型坳陷遭受深埋,发育了许多正断层,断层数量大,贯穿整个泉头组地层,断层改变了之前的构造格局,构造演化的特点明确了发育史对地层的影响在地震解释工作中得以完善处理,综上所述宋站-汪家屯地区扶余油层为勘探与开发提供了指导意义。

汪鑫[7](2019)在《安达凹陷卧里屯地区扶余油层构造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安达凹陷卧里屯地区地震资料大部分针对深层采集,且在扶余油层前期勘探部署中,发现老资料中浅层解释成果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精细勘探的需求。本文以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为主线,卧里屯地区地震资料、测井资料、地质资料等进行井震结合,建立全区扶余油层纵向五分油层组的地层格架,并在等时地层格架中通过层位精细标定与解释、断层精细解释、构造特征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目的层开展精细三维解释,小断层精细识别,落实了卧里屯地区的断裂、构造特征;总结研究区断裂系统、微幅度构造、圈闭等要素,分析构造特征对油气的控制指导作用等。取得了如下总结性认识:1.卧里屯地区总体发育安达向斜、安达向斜东部斜坡带、以及斜坡带上发育的两个鼻状构造(卧里屯鼻状、卧里屯北鼻状)。2.卧里屯地区断裂走向多变,以北北东向小断裂为主,断层具有同沉积断层特征;断层密集呈带状发育,密集带主要走向近南北向。断裂对构造具有控制作用,部分构造平面分带性明显。3.卧里屯地区断裂共经历了断陷期、坳陷期、反转期3种断裂时期,共形成坳陷期活动断裂系统、断陷-坳陷期活动断裂系统、坳陷-反转期活动断裂系统、断陷-坳陷-反转期活动断裂系统4种断裂系统;其中扶余油层内部断裂为坳陷期活动断裂。4.卧里屯地区微幅构造与构造圈闭较为发育,正向微幅构造中微断鼻最为发育,负向微幅构造微断沟最发育;构造圈闭以断层控制边界圈闭为主,多断层复杂圈闭、单断层遮挡与交叉断层遮挡对油气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巩逸文[8](2018)在《饶阳凹陷留北油田南部明化镇组下段精细构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饶阳凹陷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勘探开发后主力产油层现阶段增储上产困难。根据现场试油试采资料发现,新近系油气资源埋深浅、储层孔渗性好。因此为了稳产增产,提高探明储量,需要将勘探目标向浅层的新近系油气藏转移。这其中新近系明下段勘探开发程度相对较低,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目的层段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不够精细,断层分布规模认识不清等。因此需要进行精细构造研究,找出隐蔽圈闭位置,弄清油藏分布规律,指导有利目标的预测。本论文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使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优势互补,将深度域和时间域的地层划分相统一,建立更加精确合理的地层格架,将研究区明化镇组下段共划分出4个次级旋回;通过剖面解释技术、水平切片技术、层位自动追踪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等对各旋回界面进行层位精细解释并初步识别部分四级及其以上级别断层;结合蚂蚁体技术、曲率体技术、相干体技术、断层倾角方位角检测技术、断棱边缘检测技术等,在相应解释层面解释低级序断层,技术手段相互印证、互为补充,使解释成果更符合客观规律,保证解释成果的合理性;在声波时差曲线和层位解释成果的基础上制作速度模型进行时深转换,从而得到各层面深度域构造平面图并建立构造模型,共同指导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的分析;通过研究断面形态、断层活动性、断层封闭性、断层平面以及断层剖面组合特征和已知油藏之间的关系,得出研究区明下段油气成藏模式,预测有利目标位置。综合有利目标预测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凭借总结出预测有利目标区的几个标准,预测出构造模型中的8断块左部区域与9断块右部区域的Nm下3和Nm下4两层含油潜力大,是明下段发现新油藏、提高探明储量首选目标位置。

刁瑞[9](2018)在《微地震与地面地震联合定位方法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微地震监测技术是通过监测致密储层压裂改造产生的微地震波,来评价分析压裂效果、指导压裂工艺优化的地球物理技术。微地震监测技术是水力压裂裂缝监测和评价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能够实时监测压裂过程中产生裂缝的形态、方位、长度、高度等信息。微地震监测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但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如何提高微地震事件定位精度,发挥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压裂效果评价、压裂工艺优化、井位部署等方面的作用,是微地震监测技术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微地震事件定位精度主要受到微地震数据信噪比、速度模型和定位方法的影响。本文在地面微地震与地面三维地震联合应用的整体思路指导下,开展了微地震监测数据噪音压制技术、地面微地震与地面三维地震联合校正定位方法、微地震能量双向累积裂缝成像技术、多资料联合的定位结果综合解释技术研究。充分发挥成熟油区地面三维地震、地质和测井资料的作用,克服复杂近地表的不利影响,提高微地震事件定位精度,扩大地面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应用范围。微地震数据信噪比影响事件的拾取误差和定位精度,针对地面微地震数据噪音干扰严重、信噪比低的特点,开展了噪音压制技术研究。将修正S变换引入到微地震数据去噪处理中,在二维时间—频率域中压制噪音干扰。采用独立分量盲源分离噪音压制技术,降低随机噪音的影响。创新研究了地面有源噪音自动识别与匹配压制技术,利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方法建立微地震量板,通过微地震量板自动判识方法识别地面有源噪音,并通过三维最优并行搜索方法,同步计算噪音源位置坐标和噪音传播速度,从而根据有源噪音标准道和自适应匹配算子,实现地面有源噪音的匹配压制。地面微地震受到复杂近地表的剧烈影响,创新研究了地面微地震与地面三维地震联合校正定位方法。利用地面三维地震数据和低降速带测量数据进行约束层析反演,建立精确的近地表速度模型和品质因子体,通过近地表补偿和静校正,消除复杂近地表的不利影响。利用地面三维地震速度模型弥补测井资料浅层缺失的不足,因而建立的速度模型更加合理、准确。通过互相关方法求取剩余静校正量,进一步消除复杂近地表和速度模型近似误差的影响。采用时频分析方法计算不同频率段的能量谱密度,实现微地震事件初至的准确拾取。通过逐步校正的思路不断提高微地震数据的品质和速度模型的精确度,最终实现了微地震事件的精确定位。地面微地震监测数据存在信号能量弱、拾取误差大的问题,研究了微地震能量双向累积裂缝成像技术,引入能量平衡因子和骨架构建方法,消除不同时窗之间的能量差异,实现压裂裂缝成像。该技术通过压裂段周围剖分网格点的空间方向能量累积,可以降低强能量噪音干扰的不利影响,实现弱能量微地震事件的准确定位。通过监测时间方向的不断累积,能够提高压裂裂缝成像精度,更好的描述裂缝展布特征。微地震事件定位结果存在多解性,研究了微地震与地面三维地震、测井、工程压裂信息等多资料联合的解释技术,深入分析了天然微小裂缝、地应力对微地震事件数量的影响,探讨分析了压裂液浓度对储层压裂改造的作用。通过多资料的综合解释与应用,减少了人工压裂裂缝解释的多解性,能够更好的评价压裂效果,发挥致密储层压裂的指导作用,最终实现提高油气采收率的目的。微地震事件定位精度直接受到数据信噪比、速度模型精度、定位方法的影响,针对制约定位精度的问题,在地面微地震与地面三维地震联合校正定位研究的整体思路指导下,开展了针对性噪音压制、联合校正、压裂裂缝成像、多资料联合解释等研究工作。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发挥了微地震监测技术在致密储层压裂效果评价、压裂方案及工艺优化、井位论证部署等方面的作用,最终实现致密油气藏高效开发的目的。

印兴耀,张洪学,宗兆云[10](2018)在《OVT数据域五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宽方位地震技术是横向接收单元尺寸与纵向接收单元尺寸之比大于0.50的三维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通过设计宽方位观测系统有效地采集到高品质的地震数据体,经过炮检距向量片(OVT)等技术处理,获得OVT数据域的五维(即空间三维坐标+炮检距+方位角)叠前地震道集,为五维地震资料解释奠定了资料基础。以OVT域五维地震解释为主线,首先介绍了宽方位地震采集和OVT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探讨了OVT技术对宽方位地震资料解释带来的革新及在OVT域进行地震资料解释的必要性;其次基于各向异性理论,论述了OVT域地震资料五维解释的理论基础。理论及实例研究表明,基于OVT域五维地震资料可有效地实现方位各向异性分析与研究,显着提高地震资料解释(构造解释、地层解释、岩性解释、流体识别、裂缝预测及地应力研究)的精度和准确性。OVT域五维地震资料解释不仅是一项技术,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五维地震数据的解释将是地震技术的又一次革命。

二、地震解释技术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震解释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肇州油田A区块葡萄花油层构造解释与储层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0.1 研究目的和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0.2.1 精细构造解释研究现状
        0.2.2 储层预测研究现状
    0.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0.4 主要完成工作量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1.1 区域构造背景
    1.2 区域沉积背景
    1.3 层序地层特征
    1.4 肇州油田开发史
第二章 构造解释与储层预测关键技术
    2.1 构造解释技术
        2.1.1 储层精细标定技术
        2.1.2 层位追踪解释技术
        2.1.3 断层解释技术
    2.2 地震反演技术
        2.2.1 地震反演原理
        2.2.2 地震反演分类
第三章 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
    3.1 研究区资料情况
        3.1.1 研究区地震资料品质分析
        3.1.2 研究区测井资料基本情况
    3.2 层位标定
        3.2.1 测井曲线处理
        3.2.2 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3.2.3 层位标定
    3.3 构造精细解释
        3.3.1 层位解释
        3.3.2 断层解释
    3.4 速度场建立
    3.5 构造成图
        3.5.1 等T0图绘制
        3.5.2 构造成图
        3.5.3 误差分析
    3.6 构造成果研究
        3.6.1 构造特征
        3.6.2 圈闭特征
        3.6.3 断裂特征
第四章 地震反演储层预测与刻画
    4.1 反演技术要点
        4.1.1 地震、测井资料预处理
        4.1.2 子波提取及储层精细标定
        4.1.3 敏感性分析
        4.1.4 初始模型建立
        4.1.5 反演参数优选
    4.2 反演结果精度分析
        4.2.1 反演结果质控
        4.2.2 反演精度分析
    4.3 反演预测成果
        4.3.1 储层特征
        4.3.2 反演结果与沉积相图结合
    4.4 有利区预测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2)构建地震资料解释标准体系助推勘探高质量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震资料解释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 地震资料解释标准体系的构建
    2.1 地震资料解释标准体系构建的目标
    2.2 地震资料解释标准体系构建的原则
    2.3 地震解释标准体系的结构框架
        2.3.1 构建类型
        2.3.2 框架方案
3 地震资料解释标准体系表
4 结束语

(3)顺北油田奥陶系断裂识别及其油气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塔北断裂控藏的认识
        1.2.2 顺北油气勘探现状
        1.2.3 断裂带识别技术
    1.3 存在的问题
        1.3.1 小尺度断裂无法清晰识别
        1.3.2 地震资料存在假性断裂
        1.3.3 断裂识别技术的局限性
        1.3.4 断控油气富集规律不清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6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7 主要认识与创新点
        1.7.1 主要认识
        1.7.2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地层岩性特征
    2.2 构造特征
    2.3 断裂带成藏控制作用
        2.3.1 断裂带控储作用
        2.3.2 断裂带控藏作用
第3章 断裂精细解释技术研究
    3.1 断裂带的地震剖面识别模式研究
        3.1.1 断裂错断的地震剖面响应特征
        3.1.2 缝洞体的断裂剖面响应特征
    3.2 不同尺度断裂的平面识别方法研究
        3.2.1 信号增强处理
        3.2.2 断裂敏感属性优选
    3.3 断裂精细解释
第4章 火成岩地震识别及描述技术研究
    4.1 火成岩岩性-地震反射特征
        4.1.1 火成岩类型及其测井特征
        4.1.2 火山岩地震相特征
    4.2 火山岩喷发期次划分
        4.2.1 录井及测井揭示的顺北1火成岩喷发期次
        4.2.2 地震资料类比的顺8北火成岩喷发期次
    4.3 火成岩分期岩相展布特征
        4.3.1 顺北1三维区块
        4.3.2 顺8北三维区块
第5章 假性断裂成因及主控因素
    5.1 假性断裂成因分析
        5.1.1 火成岩速度分析
        5.1.2 断裂正演成像分析
    5.2 假性断裂主控因素
    5.3 假性断裂位置判断
第6章 假性断裂精确识别
    6.1 基于波动方程断距定量分析的假性断裂识别技术
        6.1.1 假性断距计算步骤
        6.1.2 假性断距的模拟分析
        6.1.3 假性断裂的定量判别
    6.2 顺北评2井勘探失利分析
第7章 断裂带油气富集评价
    7.1 断裂发育特征
        7.1.1 平面展布
        7.1.2 断裂分级
        7.1.3 断裂分段
    7.2 断裂带油气富集特征
        7.2.1 油气富集受断裂分级控制
        7.2.2 油气富集受断裂分段控制
        7.2.3 顺8北区块油气评价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碎小断块区构造精细解释及断裂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0.1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技术研究现状
        0.2.2 断裂研究现状
    0.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0.4 主要工作量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
    1.1 研究区位置
    1.2 区域构造演化
        1.2.1 断陷阶段
        1.2.2 坳陷阶段
        1.2.3 构造反转阶段
    1.3 区域地层特征
第二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
    2.1 地层对比原则和方法
    2.2 标准层特征
    2.3 葡萄花油层地层特征及展布规律
第三章 精细构造解释
    3.1 层位标定
        3.1.1 地震层位标定方法原理
        3.1.2 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法基本流程
        3.1.3 地震反射特征
    3.2 三维构造精细解释
        3.2.1 层位精细解释
        3.2.2 断层精细解释
        3.2.3 断层组合技术
        3.2.4 新老断层对比分析
    3.3 构造成图
        3.3.1 等T_0图编制
        3.3.2 速度场的构建
        3.3.3 构造成图与精度分析
    3.4 构造特征分析
        3.4.1 构造特征
        3.4.2 构造圈闭特征
        3.4.3 断裂特征
第四章 断裂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分析
    4.1 油水分布规律
        4.1.1 单井纵向油水分布特征
        4.1.2 平面油水分布规律
    4.2 断裂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4.2.1 油源断裂对油气供给的控制作用
        4.2.2 断裂对圈闭形成的控制作用
        4.2.3 油藏成因分析断裂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4.2.4 葡萄花油藏成藏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5)Y油田S井区精细构造解释及储层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0.1 研究目的及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0.2.1 构造解释研究现状
        0.2.2 地震属性及储层预测研究现状
    0.3 主要研究内容
    0.4 关键技术及技术研究路线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1.1 区域构造概况
        1.1.1 区域概况
        1.1.2 区域构造特征
    1.2 研究区概况
    1.3 油气成藏条件
第二章 扶杨油层精细构造解释
    2.1 建立高分辨率层序格架
        2.1.1 小层划分对比原则
        2.1.2 小层对比方法
        2.1.3 小层对比划分结果
    2.2 精细地震解释
        2.2.1 地震层位标定
        2.2.2 精细地震层位解释
        2.2.3 精细断层解释
    2.3 构造成图
        2.3.1 等T0 图编制
        2.3.2 速度分析与构造图编制
        2.3.3 成图精度分析
    2.4 构造特征研究
        2.4.1 圈闭特征
        2.4.2 断裂特征
第三章 基于地震属性预测能力的储层划分
    3.1 影响地震属性储层预测能力的地质因素
        3.1.1 砂岩厚度的影响
        3.1.2 隔层的影响
        3.1.3 河道宽度的影响
    3.2 树14 区块扶余-杨大城子油层主力层优选
        3.2.1 扶杨油层储层特征分析及储层结构解剖
        3.2.2 各沉积单元砂厚统计结果
        3.2.3 砂体剖面特征
        3.2.4 主力沉积单元的优选方案
第四章 基于地震属性的储层预测
    4.1 地震属性
        4.1.1 地震属性的分类
        4.1.2 地震属性的提取方式
        4.1.3 地震属性的优选方法
    4.2 地震属性储层预测
        4.2.1 单属性储层预测
        4.2.2 属性融合储层预测
    4.3 井震结合沉积微相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6)安达凹陷宋站—汪家屯地区扶余油层构造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0.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发展现状
        0.2.1 精细构造解释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0.2.2 地震解释研究
    0.3 完成主要工作量
    0.4 论文研究取得成果及认识
第一章 研究概况
    1.1 工区位置及现状
    1.2 区域地质概况
    1.3 地层发育特征
第二章 地层格架的建立与对比
    2.1 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
    2.2 标准层特征
    2.3 骨架剖面特征
第三章 构造精细解释
    3.1 层位标定
        3.1.1 地震地质层位标定
        3.1.2 地震合成记录标定
        3.1.3 构造层位标定成果及波组特征
    3.2 构造精细解释
        3.2.1 正演模型建立小断层的识别
        3.2.2 稳定层位追踪
        3.2.3 不稳定层位追踪
        3.2.4 三维显示初步验证断层解释合理性
    3.3 解释效果分析
    3.4 剖面地震解释
        3.4.1 Line413 地震剖面解释
        3.4.2 Line583 地震剖面解释
    3.5 断层解释
第四章 构造特征
    4.1 断裂分布特征
    4.2 断层期次分析
    4.3 断裂特征
        4.3.1 断层剖面特征
        4.3.2 宋站-汪家屯地区扶余油层构造特征
    4.4 微幅度构造特征
        4.4.1 类型及分类
        4.4.2 微幅度构造的识别
        4.4.3 微幅构造分布
        4.4.4 微幅构造解释成果
第五章 构造演化
    5.1 区域构造演化发育史
        5.1.1 断陷期
        5.1.2 坳陷期
        5.1.3 反转期
    5.2 构造演化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7)安达凹陷卧里屯地区扶余油层构造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震勘探技术发展
        1.2.2 垂直地震剖面(简称VSP)
        1.2.3 相干体数据技术
    1.3 研究主要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与现状
    2.2 构造发育特征
    2.3 地层发育特征
第三章 三维连片构造精细解释
    3.1 研究区资料情况
    3.2 地震精细层位标定及反射层波组特征
        3.2.1 精细层位标定
        3.2.2 反射层波组特征
    3.3 构造精细解释技术
        3.3.1 层位精细解释技术
        3.3.2 断层精细解释技术
        3.3.3 不稳定层位精细解释
    3.4 构造解释效果分析
    3.5 速度分析与精细构造成图
        3.5.1 速度分析与时深转换
        3.5.2 精细构造成图及成图分析
第四章 断裂系统分析
    4.1 构造特征
        4.1.1 基本构造格局
        4.1.2 区域构造沉积演化特征
        4.1.3 构造发育史
    4.2 断裂系统及断裂特征
        4.2.1 断裂特征分析
        4.2.2 断裂系统分析
        4.2.3 微幅度构造研究
        4.2.4 圈闭要素研究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8)饶阳凹陷留北油田南部明化镇组下段精细构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
        1.2.2 三维地质资料精细解释技术研究现状
        1.2.3 低级序断层研究现状
        1.2.4 三维构造建模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论文工作量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位置
    2.2 构造特征与演化
    2.3 地层发育特征
第三章 井震结合地层划分与对比
    3.1 层序界面的识别
        3.1.1 中期旋回界面的识别
        3.1.2 短期旋回界面的识别
    3.2 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
        3.2.1 单井地层划分
        3.2.2 骨架剖面的建立
        3.2.3 井间地层对比
第四章 精细构造解释
    4.1 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概况
    4.2 合成地震记录及层位标定
        4.2.1 基本原理
        4.2.2 声波时差曲线、密度曲线标准化
        4.2.3 子波的选取
        4.2.4 合成地震记录及层位标定
    4.3 层位精细解释
        4.3.1 垂直剖面解释
        4.3.2 层位自动追踪技术
    4.4 断层精细解释
        4.4.1 断层解释前提
        4.4.2 断层解释方法
    4.5 低级序断层识别研究
        4.5.1 低级序断层概念
        4.5.2 低级序断层识别技术
        4.5.3 低级序断层综合解释方法
    4.6 速度模型的建立
        4.6.1 速度变化原理
        4.6.2 建立速度模型的方法
第五章 三维构造建模
    5.1 数据准备
    5.2 断层模型的建立
    5.3 三维网格设计
    5.4 层面模型的建立
    5.5 生成层段和小层
    5.6 构造建模注意事项
    5.7 构造模型的浏览和分区
第六章 断裂特征及构造演化分析
    6.1 断层级别划分
    6.2 研究区主干断层特征
        6.2.1 留路断层
        6.2.2 河间断层
    6.3 断裂组合特征
        6.3.1 断裂平面组合特征
        6.3.2 断裂剖面组合特征
    6.4 构造演化分析
        6.4.1 研究区南部构造演化特征
        6.4.2 研究区中北部构造演化特征
第七章 有利目标预测
    7.1 油源断层控制油气整体分布
    7.2 断裂特征对油气运聚的影响
        7.2.1 断面形态影响油气运聚效率
        7.2.2 断层活动性影响油气运聚区
        7.2.3 断层封闭性决定油气藏具体位置
    7.3 断裂作用伴随的相关油藏类型
    7.4 油气成藏模式
    7.5 有利目标预测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微地震与地面地震联合定位方法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1 微地震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微地震技术发展动态分析
    1.3 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微地震监测数据噪音压制技术
    2.1 微地震信号传播及噪音干扰特征分析
        2.1.1 微地震信号传播特征
        2.1.2 噪音干扰特征分析
    2.2 基于修正S变换的时频域去噪技术
        2.2.1 修正S变换及滤波器设计
        2.2.2 合成信号去噪试验
        2.2.3 微地震监测数据时频域去噪
    2.3 独立分量盲源分离随机噪音压制技术
        2.3.1 盲源分离噪音压制方法
        2.3.2 模拟数据去噪试验
        2.3.3 微地震监测数据随机噪音压制
    2.4 地面有源噪音自动识别与匹配压制技术
        2.4.1 地面有源噪音压制方法
        2.4.2 模拟数据噪音压制及资料应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地震与地面地震联合校正定位方法
    3.1 联合校正定位方法
        3.1.1 微地震近地表补偿及静校正方法
        3.1.2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速度模型校正方法
        3.1.3 微地震数据剩余静校正方法
        3.1.4 微地震事件识别及定位方法
    3.2 正演模拟数据试算分析
    3.3 联合校正定位方法应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地震能量双向累积裂缝成像技术
    4.1 双向累积裂缝成像技术
        4.1.1 走时定位与能量定位方法适应性分析
        4.1.2 三维能量体双向累积方法
        4.1.3 能量体骨架构建及运算效率优化
    4.2 模型试算及效果分析
    4.3 微地震监测数据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资料联合的定位结果综合解释及应用
    5.1 微地震事件解释及SRV计算
        5.1.1 裂缝方位角解释
        5.1.2 裂缝密度分布解释
        5.1.3 压裂储层改造体积(SRV)计算
    5.2 微地震事件与地球物理信息联合解释
        5.2.1 微地震与地面三维地震数据联合解释
        5.2.2 微地震与地面三维地震属性体联合解释
    5.3 微地震事件与压裂工程信息联合解释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认识
    6.1 结论
    6.2 认识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OVT数据域五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宽方位地震资料采集
    1.1 拖缆宽方位采集
    1.2 拖缆富方位采集
    1.3 正交宽方位采集
    1.4 螺旋式全方位采集
    1.5 海底电缆宽方位采集
2 OVT数据域的地震资料处理
3 OVT数据域五维地震资料解释
    3.1 构造解释
    3.2 地层解释
    3.3 岩性解释
    3.4 流体识别
    3.5 裂缝预测
        3.5.1 方位AVO预测
        3.5.2 振幅方位各向异性预测
        3.5.3 旅行时方位各向异性预测
        3.5.4 频率方位各向异性预测
    3.6 地应力预测
4认识与展望

四、地震解释技术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肇州油田A区块葡萄花油层构造解释与储层预测[D]. 赵禹薇.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3)
  • [2]构建地震资料解释标准体系助推勘探高质量发展[J]. 李雯,赵淑芳,刘喜恒,肖阳,曾忠,唐传章,王孟华,黄新亚,赵磊.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9(12)
  • [3]顺北油田奥陶系断裂识别及其油气评价研究[D]. 姜自然.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6)
  • [4]碎小断块区构造精细解释及断裂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研究[D]. 赵爽.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
  • [5]Y油田S井区精细构造解释及储层预测研究[D]. 郭岳.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
  • [6]安达凹陷宋站—汪家屯地区扶余油层构造特征分析[D]. 刘国文.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
  • [7]安达凹陷卧里屯地区扶余油层构造特征研究[D]. 汪鑫.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
  • [8]饶阳凹陷留北油田南部明化镇组下段精细构造研究[D]. 巩逸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9]微地震与地面地震联合定位方法应用研究[D]. 刁瑞.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10]OVT数据域五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J]. 印兴耀,张洪学,宗兆云. 石油物探, 2018(02)

标签:;  ;  ;  ;  ;  

地震解释技术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