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与善良——论严继道与纳兰行德慈心的相似之处

天真与善良——论严继道与纳兰行德慈心的相似之处

一、真纯·善感——论晏几道与纳兰性德词心之相似(论文文献综述)

何扬[1](2021)在《顺康时期梁溪词人群体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清初词学以环太湖流域最为兴盛,名家林立、流派纷呈,梁溪词人群体即为其中一脉。该群体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时代风会之促进、地域文化之熏染、家族姻亲之连结、交游唱和之鼓动以及领袖人物之组织。地域性与家族性是这一群体的两大重要特征。梁溪词人与清初词坛互动颇多,重要者如京华纳兰性德、姜宸英,阳羡陈维崧、万树,浙西曹溶、朱彝尊,以及广陵王士禛、豫东周在浚、西泠王晫。梁溪词人通过与外界沟通,扩大视野、更新认知,在受到影响的同时也对其他词学势力产生影响。梁溪词人群体形成于明清鼎革之际,深受乡邦中以气节相标榜的东林党人影响,不少词人祖辈出仕明朝,特殊的文化与家庭背景左右了他们的出处,可分为:抱志守节者、仕与不仕的徘徊者、入仕者三类。梁溪词人生活方式复杂多样,以读书、讲学、出仕、漫游、隐居、逃禅为主,反映了传统士人的生存形态。顾氏与侯氏家族是梁溪词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顾氏词人代表有顾贞观、顾贞立、顾彩,侯氏则有侯晰、侯文灿。以顾贞观为核心,严绳孙、秦松龄为羽翼的梁溪词人围绕在纳兰性德身边,以“性灵说”问鼎词坛;以侯文灿为代表的侯氏家族词人则承袭明季“花草”之风,崇尚冶艳,是传统词学势力的回流。两者之间形成理论分野。杜诏等后期梁溪词人,词学根柢于乡邦,但在浙派强势导引下,逐步融入其中,他们的词学选择比较典型地反映了清初词坛由复杂多元的格局,走向为浙派所笼罩,定于一尊的态势。此外,本文还对陈大成、钱肃润、张夏、顾岱、华胥、吴兴祚、王允持、邹溶、陆楣、龚静照、堵霞、华浣芳等一批较为重要的词家作出考察,以了解梁溪词人整体风貌。梁溪词人群体具有流动性与松散性,其词学涵盖了复古与新变两种声音,创作上也如春兰秋菊,各擅其美,体现出多元面目。总的来说,面对明季词坛唯“花草”是从的逼仄取径,梁溪词人能够因势利导,在取法云间时独抒性灵,重振了风雅“正声”。它又与顺康时期其他词人群体相互交通、联镳竞逐,以自觉的担当意识成为清词中兴的重要推动者。考察梁溪词人群体的发展演进对于把握顺康词坛的多样生态以及词风之嬗变具有重要意义。

杨琳琳[2](2018)在《李煜梦词论》文中研究说明南唐后主李煜,曾享受过帝王生活的恣意,却也葬送了一脉江山,他用一生的极乐极悲换得一卷千古绝唱。南唐遭宋朝灭国之时,后主肉袒出降,但他用词作征服了整个宋朝,也征服了千年来无数读者的心。李煜词流传至今依然得到人们的喜爱,自有其迷人之处。笔者在阅读中注意到其词“梦”出现的频率较高,所以以此为切入点来探究李煜词。梦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所以文章首先对李煜之前中国传统“梦文学”进行简单的梳理,而后归结到词这一新兴的文学样式中,梦词自然随着词的兴起而出现。西蜀花间词和南唐中主李璟、大臣冯延巳等的创作对李煜梦词有着重要影响。接下来,本文分别从创作内容和创作手法两大方面来展现李煜梦词。不论描写在国时的享乐、闲愁,还是入宋后的亡国恨、屈辱痛、故国思的梦词之作都体现出李煜的至情至性,真挚情感,也展现了他繁华与凄凉的传奇人生。彻骨的悲欢让他的赤诚之心蝶化出一种凄美风采。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独特的表现手法为梦词增色不少。最后,本文着眼于李煜梦词的地位和影响。李煜承前启后、开拓词境,梦词发展到他达到了词的第一个高峰,对后世影响深远。梦是情感的寄托,李煜梦词中不论是享乐的情爱之梦,还是被囚后的人生、故国之梦,都可以在后代词人中看到他的影子。宋代晏几道、李清照、辛弃疾,乃至清代纳兰性德是受李煜影响较深的代表人物,与李煜梦词内容上有较大的相似性,也有进步与开拓,他们梦词的创作体现出文学的传承与发展。虽然李煜词中流传最广、最受喜爱的并非梦词之作,但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意义匪浅。让读者在李煜梦中感受他的赤子之心,穿越千年时光与其相遇,体悟梦词的魅力。

陈水云[3](2017)在《新世纪以来纳兰性德研究述评》文中研究指明新世纪的纳兰性德研究在史料发掘、文献整理、生平思想、题材类型、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新的开拓,特别是在现地研究和传播接受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使纳兰性德研究从一种单纯的文学现象转变为历史的、民族的和文化的现象,随着研究者学术视野的不断开拓,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纳兰性德研究将进一步朝纵深方向发展和推进。

刘夷[4](2017)在《论纳兰词的意象结构与审美意蕴》文中认为纳兰性德是清代的一个优秀的文学家和词作家,他的作品风格婉约优美,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征,是继宋代之后在词方面具有深远影响的清代作家。纳兰性德着有《通志堂集》,并有《经解》之篆刻。成就最高的是词,词集初名《侧帽》,后增补为《饮水词》,后人又曾汇辑全部作品题集《纳兰词》。本文从美学的视角,运用美学理论对纳兰词意象结构及审美意蕴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着重从纳兰词的风格特征、意象结构、意境与情感表达、审美意蕴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把纳兰词置于美学的视野和语境下展开讨论,梳理阐释其作品的意义和审美价值。首先,本文认为,纳兰的诗词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征,其风格一方面是对宋代的花间词派的继承,并与其个性气质结合形成了一种婉约秀美的风格,但是他的词在婉约中又有自己独特的韵味,这种独特的风格韵味与纳兰词的独特的意象结构密切相关。其次,纳兰在袭用前人意象的基础上,根据审美形式规律和本人的情感表达需要将单独的意象或复合意象,精巧的进行组接和排列,形成了独特新颖的纳兰意象结构和愁情词境,来表达自己凄婉感伤的真挚情感。再次,从纳兰词清新流畅的语言与格调的清丽娴雅角度把握纳兰诗意化的语言。最后,从意象结构的独特新颖中分析纳兰的情感表达。在分析了纳兰词的独特意象结构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纳兰词在意象组合的具体表现,纳兰在词作中频繁把“花”、“月”意象和“斜阳”、“灯”、“西风”组合,并和意象连缀“寒”、“冷”、“残”、“断”搭配使用,通过剖析这些组合背后的象征暗示,并探寻纳兰审美心理和审美情感的根源。对纳兰词的独特意象结构的分析,目的在于阐述其词作的意境特征,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了纳兰在词中具象的意境表达,包括三个方面:(1)“花”、“月”、“梦”中构筑的缠绵凄婉的境界;(2)“斜阳”、“灯烛”、“西风”里的惆怅;(3)“凄迷”、“愁怨”与“春恨秋悲中的追问”。在纳兰匠心独运的构境中,我们了解到他在思考自我存在的生命意义,并去追问人生的终极意义。这种追问不仅仅是对自我苦难的吟咏,而且还上升到对人类生命和忧患与苦难的思考,他超越自我一己的感伤而将整个人类生命悲感作为审视和思考的对象,将自己的痛苦推衍到全人类的痛苦,从而完成其生命哲学的诗化。纳兰词的这种独特的意象结构和情感表达与作者的身世和个性气质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分析了纳兰词中一以贯之和别具一格的阴柔感伤特质和悲伤浪漫的个性气质的密切关联之后,探究和阐述了词人的独特词风与其个性气质的关系;从悲伤浪漫的个性气质中分析纳兰词诗意化的意象结构;从词作中以“寒”、“冷”、“残”为基调的意象结构中领会包含纳兰主体意识和情感色彩的柔婉凄哀情思。从作品语言中找寻其趣味偏向,并从其优美感伤的意境中去挖掘和体会其“味外之旨”,以深入阐述其词作的文学境界中的哲学意蕴和审美韵味。最后,本文综述了纳兰词中所有意象的最终指向:人生虚无感、人生无聊感,他用感性而生动的意象表达的是他对人生的理解:人生虚无与无聊,从具体的情感表达上升到对人生意义的形而上的追问,阐述了纳兰词中独具匠心的意象组合,所构筑的感伤凄婉的意境中所蕴含的美学意蕴和哲学思考。

王静涵[5](2016)在《2013年中国古典诗歌研究论文索引》文中研究说明本索引收录的是2013年在中国大陆地区正式出版的期刊、杂志、报纸上所发表的有关古代诗歌研究的论文。整理过程中,主要参考了《全国报刊索引》(上海图书馆编辑出版)及相关的刊物。个别文章在发表时文字或标点不甚规范或有错误,但为了与发表时的原貌保持一致,故不做修改。总论在前,大致按年代顺序排列,名家及重要流派单独分类。诗歌理论,文献考订、书评及研究综述列在最后。

陈馨洁[6](2015)在《晏几道酒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酒与文学的联系最早起源于《诗经》,经过魏晋南北朝与盛唐文化的熏陶,酒文化到了北宋时代已经发展成为洋洋大观,北宋人崇尚宴饮享乐之风更是形成了社会诗酒风流的文化气息。晏几道作品中以酒入词的文学现象,不仅展示了晏几道迷花醉酒的生活方式和追醉逐梦的消极心态,而且还蕴含着他对悲剧性的身世命运与人生际遇的感慨与反思。饮酒活动对于晏几道而言,不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他内心深处深藏着的思想与情感的寄托。酒词的内容题材虽然较为狭窄,还带有逃避现实、借酒消愁的意味,但从总体来看,晏几道通过以酒为媒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压抑的诚挚纯真的情感,以及对同时代落拓文人生活状况与心灵世界的再现。晏几道酒词在其全部作品中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内容上的狭深性,而且还反映了词人内心的思想与情感的真实性,对我们了解晏几道个人的精神面貌与思想情感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酒词的艺术风格来看,词人以细腻的抒情方式和委婉含蓄的语言表达为主,总体表现为伤感美与蕴藉美两大特色。从酒词所体现的思想情感与社会意义来看,晏几道的酒词在整体上体现了北宋时代落拓文人醉情于酒的享乐主义人生观,虽然其思想主体上是消极无奈的,但是这些词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晏几道对女性的尊重与关爱,同时也寄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感和人生之叹,流露出词人对生命、对时光的珍惜与留恋之情。在对晏几道酒词的研究中,目前大多聚焦于晏几道个人的身世命运与人生际遇,更多的是关注酒和梦两种意象的共同影响,对于其酒词中,酒意象所蕴含的词人真实的思想与情感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故本文从晏几道不同题材的酒词入手,将其分为离别相思、觞饮、感旧抒怀三类,以期在对酒词内容分析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剖析酒意象的表现形式、审美情趣以及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同时更深刻地把握晏几道酒词的风格特色与文学价值。

刘晓萍[7](2015)在《论纳兰性德词风形成的原因》文中研究表明纳兰性德的词作以真切自然、幽艳哀怨及雄浑悲慨的风格而着称,展现出人间的至性至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文章从纳兰性德词的风格切入,认为纳兰性德个人的气质性格、生活环境、爱情不幸和文学传统的影响这几个方面是其词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朱丹[8](2013)在《纳兰性德《饮水词》意象组群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纳兰性德是有清一代杰出词人,他出身豪门官宦世家,却无意仕途经济,一生短暂却着作颇丰,作品集《饮水词》艺术精湛,广为传颂。他学识渊博,倾心文学,深受儒、释、道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思想的陶冶,其词风不着铅华、情真意切、哀婉动人,在“清词中兴”过程中,举“性灵”、“自然”之旗帜筚路蓝缕、倾尽心血,自成高格。被誉为清代词人之冠,为后人叹服与敬仰。意象是构成古典诗词创作与审美活动的重要范畴,也是古典诗词研究的基本元素,众所周知,词人感物抒怀、传情达意必须经过对意象进行选取、加工、建构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熔铸着词人独特的生活感悟、艺术个性、审美追求,并带有强烈的主体倾向,是内心观照和情感体验的交相辉映。因此,意象的内蕴就具有了鲜活的独特性和审美性,透过意象的迥异存在,我们可以洞察到一个词人区别于他人词风的特征所在。着名学者严迪昌认为清词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文人抒写心灵的历史,他认为是“情”主词走上了复兴之路。而纳兰性德的词作以清新自然、哀感顽艳着称。在《饮水词》中,他对意象的选择深受传统文化滋养、道德精神浸润,率性自然、冷艳哀婉、闲适素雅,传达出诉衷肠、叹兴亡、悲离殇的情愫意旨,是其生命历程的一面镜子,凝结了他艺术人生中全部的生命体验。本文以《饮水词》为范本,研究探讨其意象组群的审美构成、表现形式和价值倾向等等。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选取《饮水词》中有共同特性的意象进行组群分类,精心划分为:景物意象组群、闺阁环境意象组群及色彩意象组群,分析每个组群共性与个性的特征,由浅入深地解析意象选择中体现的情感细微差别以及意象组合运用表达的审美效果。第二章探讨意象组群的多种表现形式的不同审美取向,通过其对意象的一系列加工过程解析意象组合中的逻辑顺序和空间立体结构,探求其意象建构所产生的审美意蕴。第三章从多角度探求意象组群的审美倾向,纳兰词影响之广感人至深虽得益于其艺术形式,但究要结底是“内美”,即所谓真情、所谓人品。“品词如品人”词品同样是词人一种道德精神的审美价值反映。因此通过对审美意象的分析得出美在真纯、美在哀艳、美在悲慨、美在修为的审美倾向。

孟洋[9](2012)在《清代纳兰词接受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纳兰词在清代的接受为研究对象,考察纳兰性德之人格精神,纳兰词之文学张力、词史地位、接受维度等在清代接受的整体情况。借助接受的观照视角,进一步全面深入考察纳兰词全貌及其词史地位确立的动态过程。同时,在清代词史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进行具体细致的作家作品个案研究,以期将湮没于清词洪流中的优秀词人适当予以抉幽显晦之表章,有助于考察清代词风播迁嬗变的整体面貌。本文的撰写采用“一维历时结构”的接受史模式,即按照时间顺序综合性地评述纳兰词在后世的接受情况,又根据纳兰词在清代的影响范围和力度,将考察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纳兰词风在康、雍、乾、嘉四朝的发轫和影响,纳兰词接受在道、咸、同、光四朝的多元与高潮期,以及纳兰词接受在民国时期的成熟与转型期。同时,单独梳理并阐释了晚清女性词人对纳兰词风的接受情况。本文立论建立在大量文献史料基础之上,建构了纳兰词接受史宏观背景下的批评格局,对清词别集、选本予以定量考释和定性分析。研究方法上以批评家言论为考察对象的阐释接受研究和以词人词作为考察对象的创作接受研究为本文的两条历时性主线。相较于清代苏、辛、姜、张词接受研究较为明显的历史背景、社会风气、地缘文化等影响因素,清代纳兰词接受研究更倾向于个体心理的认同感,包括生命历程、审美经验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审美经验和观念发展演变的历程。

王慧敏[10](2012)在《民国女性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中国女性词史的重要一环,同时又是中国文学主潮转换期中的重要一环,民国女性词本身即具有不可忽略的研究价值。通过对民国女性词的研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填补女性词史链条中的空白,使从唐宋延续至今上千年的女性词史能够以一种更加完整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眼前,还原整个女性词的发展轨迹,亦可以帮助后世窥见民国这一特殊的社会转型时期,固守于传统文学阵营的知识女性这一独特群体复杂的文化心态。本文试以民国时期众多的女性词人及其作品为研究对象,从宏观上探讨在民国时期新旧交杂、中西交汇的时代背景下,女性词的发展新貌以及在整个女性词史上的艺术价值及地位;结合民国时期诸多女性词人复杂的生活经历与多元的人生选择,透视她们在特殊背景下的特殊心态以及超越于前代女词人的思想境界与情感世界;并通过具体分析民国时期女词人的作品,来从微观上认识和把握民国女性词多样化的风格及其取得的成就。论文拟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关于民国女性词的总体论述,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民国女性词生存的背景。无论是从维新变法运动延续至五四运动的女性解放思潮,还是易代剧变和内忧外患的惨祸给人心造成的失望与痛苦,抑或是新型传播媒介报纸杂志对文学的介入,都或直接或潜隐地影响着民国时期女性词的面貌。这一部分就以民国时期的时代背景为研究的出发点,探讨女性词如何能够在新文学的猛烈冲击下仍然能够顽强的生存下来,甚至在词这一古老的文体创新空间日益狭窄之际依然能够长出新枝的原因。第二部分是民国女词人的身份变迁。在民国三十年新旧文化与思想激烈冲撞与交织的背景下,此一时期的女性词人生存状态与前代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们在时代的推力下,或改变或挣脱了传统的家庭身份,又努力以一重崭新的社会身份独立于世,并以她们的词笔鉴证着中国女性由古典到现代的蜕变过程。这一部分主要把目光聚焦在这些在民国的复杂背景下顽强生存的女性词人的人生经历之上,透视她们家庭身份以及社会身份的双重变迁,探究她们迥异于前代女词人的独立自由之人生态度与文学精神。第三部分是民国女性词的发展概貌及特点。虽然民国只有短短三十几年的时间,但却因为1937年抗日战争的时变刺激,而造成了民国女性词的激变,许多女词人的词作内容与风格在抗战前后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以1937年为界将民国女性词划分为前后两期,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国难当头对世道人心的刺激,看到时变对文学的影响,从而对民国女性词总体的发展概貌有一个更加清晰地把握。而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民国女性词明显地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女性词的新特点,通过对民国女性词的特点加以分析,可以对民国女性词在整个女性词史中的地位与影响进行更加准确地定位。下编是关于民国女性词具体的作家论。第一部分是女杰兼词人的代表——吕碧城。清末民初,大批女性解放的先觉者同时亦精于治词,她们以女杰的身份拉开了民国女性词的序幕。这一部分主要以女杰词人中词学成就最为突出的吕碧城为代表,以其词作及其与众不同的生活经历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探究她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多侧面的自我塑造,并通过对其词学渊源及词作内容的分析,把握她在民国女性词坛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具体了解作为民国初年女界精英的词人超越于普通女性的人生选择及其笔下不同以往的词学世界。第二部分是画家兼词人的代表——陈小翠。民国时期,以画家身份兼而治词的女性词人不在少数。而画家的身份带来的充满艺术气息的交际圈以及画家特有的风流才情与气质,使得她们的诗词作品相对于其他女词人而言往往表现出独特的风韵,成为民国女词人中别具风格的一个群体。陈小翠正是民国时期能诗擅画的名媛词人的翘楚。她的词作中充满了艺术家特有的灵性和对美的追求与感悟。虽然陈小翠没有站在时代政治的前端,但仍然逃不出动乱时势的滋扰,尤其是中年以后经历的家国沦丧更对她的心灵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所以她的词作在诗情画意与儿女之情中也自然地融入了兴亡之感,在表现个人情感世界的同时也时有吟咏时代风云的变徵之声,婀娜与刚健交融在一起。第三部分是学者兼词人的代表——沈祖棻。在民国词坛,存在着一批受过高等教育、引人瞩目的新式学人型女词人。她们的作品往往有着更深的文化积淀和更多的理论自觉,同时折射出身为知识分子博大的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其中沈祖棻便是创作成就最为突出的典型代表。她以血泪写成的《涉江词》悲辛满纸,典丽词句中渗透出无尽的家国之恨、故土之思,是词人身历世变流亡多年的真实记录,也是中华民族在战乱屈辱中艰难前行的真实写照,既扩大了词的创作内容,提高了词作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又从多个侧面为我们保存了历史的真实,极具词史意义。第四部分是边缘女词人的代表——丁宁。除上述三类女词人以外,在民国社会还有相当一部分女性虽然没有引人瞩目的社会身份,但却凭借词作在历史上留下了印记。她们是万千普通女性中的一员,她们的经历与情感,更带有普适性,也更能代表那个时代女性生存的现状。其中,丁宁便是经历了旧式女性到新女性的痛苦转变的典型代表。因“屡遭家难,处境日蹙”而以词遣愁寂的丁宁,将平日不愿言不忍言者寄之于词,以词抒发无尽飘零之感。这一部分便从丁宁的生平经历,词作内容及审美意趣几方面出发,对丁宁及其《还轩词》进行全面地分析把握,以求更加真实地了解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时代夹缝中曲折生存的万千普通女性的生存状态与情感境界。

二、真纯·善感——论晏几道与纳兰性德词心之相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真纯·善感——论晏几道与纳兰性德词心之相似(论文提纲范文)

(1)顺康时期梁溪词人群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一章 顺康时期梁溪词人群体之形成
    第一节 时代风会之促进
    第二节 地域文化之熏染
    第三节 家族姻亲之连结
    第四节 交游唱和之鼓动
    第五节 领袖人物之组织
第二章 梁溪词人与清初词坛
    第一节 梁溪词人与京华词苑
    第二节 梁溪词人与阳羡词派
    第三节 梁溪词人与浙西词派
    第四节 梁溪词人与其他地域词人
第三章 梁溪词人之出处选择与生活方式
    第一节 出处选择
    第二节 生活方式
第四章 梁溪顾氏家族词人研究
    第一节 顾贞观与顺康词坛
    第二节 顾贞观与纳兰性德词之比较
    第三节 顾贞立及其《栖香阁词》谫论
    第四节 顾彩《鹤边词钞》及《草堂嗣响》研究
第五章 梁溪侯氏家族词人研究
    第一节 侯晰与《梁溪词选》
    第二节 侯文灿《亦园词选》与《十名家词集》
    第三节 侯氏词人的创作及评价
第六章 梁溪词人三家论
    第一节 严绳孙及其《秋水词》
    第二节 秦松龄与《微云词》
    第三节 杜诏及其词研究
第七章 梁溪词人群传论
    第一节 先辈词人:陈大成·钱肃润·张夏
    第二节 顾岱·华胥·吴兴祚
    第三节 王允持·邹溶·陆楣
    第四节 女性词人:龚静照·堵霞·华浣芳
结语——梁溪词人群体的词史地位及评价
附录一:梁溪词人小传
附录二:梁溪词人词集见存书目初编
附录三:《全清词·顺康卷》及《补编》失收梁溪词人词作补遗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2)李煜梦词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现状
    二、论文框架、原则、方法及研究价值
第一章 中国“梦文学”传统溯源(李煜前)
    第一节 中国“梦文学”的萌芽与发展
    第二节 梦词的发轫——唐五代
第二章 李煜梦词创作内容
    第一节 南唐时期梦词
        一、享乐之作
        二、闲愁之作
    第二节 北宋时期梦词
        一、亡国之恨
        二、屈辱之痛
        三、故国之思
第三章 李煜梦词创作手法
    第一节 修辞手法
        一、赋法
        二、白描
        三、比喻
        四、对比
        五、化用
    第二节 表现手法
第四章 李煜梦词的地位及影响
    第一节 李煜梦词的地位
    第二节 李煜梦词对后世影响举隅
        一、北宋词人:晏几道—昨梦前尘
        二、南渡词人:李清照—别梦愁情
        三、南宋词人:辛弃疾—家国之梦
        四、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直追后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后记

(3)新世纪以来纳兰性德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整理的繁荣与昌盛
二、史料新释:生平、思想、交游研究
三、旧题新论:纳兰性德的作品研究
四、方法新变:意象、比较、接受研究
五、结语

(4)论纳兰词的意象结构与审美意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纳兰词的风格特征
    (一) 对阴柔婉约“花间词”风格的继承与发扬
    (二) 情感真挚的感伤凄婉
    (三) 清新流畅的语言与格调的清丽娴雅
    (四) 意象结构的独特新颖
二、纳兰词的意象结构
    (一) 纳兰纳词的意象组合
        1. “花”与“月”意象组合中的情感表达
    (二) 常见的“花”“月”与“斜阳、“灯”、“西风”等意象的组合
        1. “花”“月”与“斜阳”意象的组合
        2. “花”“月”与“灯”意象的组合
        3. “花”“月”与“西风”意象的组合
    (三) 花、月等意象中与“寒”“冷”“残”“断”的连缀
三、纳兰词的意境与情感表达
    (一) “花”、“月”、“梦”中的缠绵凄婉
    (二) “斜阳”、“灯烛”、“西风”中的惆怅
    (三) “凄迷”、“愁怨”与“春恨秋悲”中的追问
四、纳兰词的审美意蕴
    (一) 别具一格的阴柔感伤之美
        1. 凄婉中的深沉与阔大
        2. 体一己感伤的深广境界
    (二) 独特的意象结构背后诗人个体审美情趣
        1. 悲观与浪漫的个性气质
        2. 以“寒”、“冷”、“残”为基调的意象结构
        3. 作品语言中透露的趣味偏向
        4. 优美感伤意境中的“味外之旨”
    (三) 文学境界中的哲学意蕴和审美韵味
        1. “无聊”与“愁怨”中对人生意义的深沉追问
        2. 文学境界中的哲学高度与宇宙意识
        3. “象外之象”的审美韵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晏几道酒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酒与文学的联系
    二、晏几道酒词研究综述
    三、本文讨论的范围和研究的方向
    四、论文结构安排
第一章 晏几道生平概述
    第一节 晏几道的家世生平
    第二节 晏几道的思想与性情
    第三节 晏几道的交游
        一、郑侠
        二、黄庭坚
        三、沈廉叔、陈君龙
    第四节 晏几道创作酒词的原因
第二章 晏几道酒词的分类及其内容
    一、离别相思
    二、觞饮词
    三、感旧抒怀
第三章 晏几道的酒词与其他词人酒词的比较
    第一节 离别相思题材
        一、晏殊
        二、李清照
        三、柳永
    第二节 觞饮题材
        一、晏殊
        二、柳永
    第三节 感旧抒怀题材
        一、晏殊
        二、苏轼
        三、辛弃疾
第四章 晏几道酒词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艺术表现方式
        一、酒词内容的狭深性
        二、含蓄蕴藉的表达方式
    第二节 审美情趣
        一、悲剧性的叙事抒情之伤感美
        二、清秀典雅的语言之含蓄美
    第三节 社会情怀
        一、对女性的尊重与关爱
        二、对落拓文人生活状态的再现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1:晏几道的酒词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7)论纳兰性德词风形成的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一、个人的气质性格
二、生活环境
三、爱情不幸
四、文学传统的影响

(8)纳兰性德《饮水词》意象组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饮水词》意象组群举隅分析
    第一节 凄凉景物意象组群:叹时光易逝,伤兴亡交替
        一、 缺月:“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昔昔都成玦。”
        二、 夕阳:“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三、 残灯:“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四、 西风:“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五、 落花:“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第二节 闺阁形象、环境意象组群:吟率真爱情,抒离恨之苦
        一、 回廊:“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二、 钿盒:“金钗钿盒当时赠,鉴取深盟。”
        三、 纤腰:“粉泪污香腮,纤腰成瘦损。”
        四、 幽帘:“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鬓香雾成遥隔。”
    第三节 色彩意象组群:绘闲适情趣,寄心灵感悟
        一、 红与绿的氛围渲染
        二、 白与青的意境烘托
        三、 金与紫的点染衬托
第二章 《饮水词》意象组群的表现形式
    第一节 并置叠加、对比映衬的组合方式:形成词的审美张力
        一、 并置叠加
        二、 对比衬托
    第二节 跳跃剪切、承接递进的表现手法:拓展词的审美空间
        一、 跳跃剪切
        二、 承接递进
    第三节 旁征博引、用典化境的修辞艺术:增添词的审美意蕴
第三章 《饮水词》意象组群的审美倾向评析
    第一节 至情至性的词学主张:美在真纯
    第二节 汉魏遗风与唐诗宋词的浸染:美在哀艳
    第三节 隐逸与出仕情怀的困扰:美在悲慨
    第四节 儒释道文化的接受与扬弃:美在修为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清代纳兰词接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纳兰词研究现状分析
    1.2 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手段、方法和思路
第2章 清代纳兰词接受总体情况
    2.1 人格精神
    2.2 文学张力
    2.3 词史地位
    2.4 接受维度
第3章 纳兰词风在康、雍、乾、嘉四朝的发轫和影响
    3.1 纳兰“性情”说在清前、中期的影响和意义
        3.1.1 纳兰创作、选政的宗旨和意义
        3.1.2 纳兰词与“阳羡”、“浙西”两派的互渗互透
    3.2 “小山词社”——长调阆苑中的小令奇葩
        3.2.1 王时翔
        3.2.2 王策
    3.3 “随园”一脉——“性灵”在词坛的觉醒与崛起
        3.3.1 袁通·钱枚
        3.3.2 杨芳灿·杨英灿·刘嗣绾·严元照
    3.4 小结
第4章 道、咸、同、光四朝——纳兰词接受的多元与高潮期
    4.1 龚自珍·周之琦·项鸿祚——乱世中的“变徵”之音
        4.1.1 龚自珍
        4.1.2 周之琦
        4.1.3 项鸿祚
    4.2 谢章铤·刘家谋——侠骨柔肠的性情中人
    4.3 谭献——“别有怀抱”的纳兰词再阐释
    4.4 况周颐——“重、拙、大”中的“性灵”升华
        4.4.1 况周颐
        4.4.2 “临桂词派”:龙启瑞·王鹏运·朱祖谋·文廷式
    4.5 周星誉·余一鳌·宋志沂等——晚清词苑的清新流美风韵
        4.5.1 周星誉
        4.5.2 余一鳌·吴兰修·勒方錡
        4.5.3 “吴中词派”:汪元治·汪承庆·宋志沂·潘曾莹等
第5章 民国时期——纳兰词接受的成熟与转型期
    5.1 王国维——“境界”背景下的“人间”意蕴
    5.2 梁启超——政治语境中的词体“情感”审美解读
        5.2.1 梁启超·麦孟华
        5.2.2 曾习经·桂念祖
    5.3 柳亚子·潘飞声——“南社”革命文学中的别调异响
        5.3.1 柳亚子·高旭
        5.3.2 潘飞声
第6章 晚清女性词人纳兰词风之脉承一隅
    6.1 吴藻——工愁善怨、惝恍迷离的《花帘词》
    6.2 顾春——自然朴拙、高华疏朗的《东海渔歌》
    6.3 赵我佩——足继“婉约”雅音的《碧桃仙馆词》
第7章 结论
附录1. 纳兰词入选清代词选情况一览表
附录2. 现当代纳兰风词人及词作举隅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及作者简介
后记

(10)民国女性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上编
    第一章 民国女性词的生存背景
        第一节 女性解放思潮的推动——从闺阁文学中突围
        第二节 动荡国势的影响——鲜明的时代烙印
        1.1.1 词人心态
        1.1.2 词学精神
        第三节 报刊对词坛的介入——打破封闭的创作环境
    第二章 民国女词人的身份变迁
        第一节 家庭身份的现代化变迁
        2.1.1 古代才女被动从属的家庭身份
        2.1.2 在家庭中追求独立与平等的民国女词人
        第二节 社会身份的现代化变迁
        2.2.1 职业化追求的实现
        2.2.2 社交平等与自由的探索
    第三章 民国女性词的发展概貌及特点
        第一节 民国女性词的分期及概貌
        3.1.1 民国女性词的分期
        3.1.2 1911 年-1936 年:过渡期
        3.1.3 1937 年-1949 年:激变期
        第二节 民国女性词的总体特征
下编
    第四章 女杰兼词人的代表——吕碧城
        引言
        第一节 生平与贡献
        4.1.1 独立自主的人生选择
        4.1.2 倡女权、兴女学的努力
        4.1.3 皈依佛门及戒杀护生的实践
        4.1.4 与秋瑾的相偕及相异
        第二节 独具特色的词作内容
        4.2.1 佛学思想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
        4.2.2 独得风气之先的海外新词
        第三节 词学渊源与审美意趣
        4.3.1 对传统诗歌的借鉴
        4.3.2 对雅词传统的继承
    第五章 画家兼词人的代表——陈小翠
        引言
        第一节 生平与家学
        第二节 悱恻芳菲的词作
        5.2.1 题画词
        5.2.2 咏物词
        5.2.3 赠怀词
        5.2.4 咏怀词
        第三节 词学渊源与审美意趣
        5.3.1 思想渊源
        5.3.2 艺术渊源
    第六章 学者兼词人的代表——沈祖棻
        引言
        第一节 生平经历
        第二节 词学主张与创作实践
        6.2.1 词学主张
        6.2.2 创作实践
        第三节 词学渊源与审美意趣
        6.3.1 问途碧山
        6.3.2 复历清真
        6.3.3 归于小山
    第七章 边缘女词人的代表——丁宁
        引言
        第一节 生平经历
        第二节 泣血啼鹃还轩词
        7.2.1 感逝伤离之作
        7.2.2 赠友唱和之词
        7.2.3 题画咏物之词
        7.2.4 抒情咏怀之词
        第三节 词学渊源与审美意趣
        7.3.1 转益多师是吾师
        7.3.2 入五代北宋之堂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民国女词人钩沉
个人简介

四、真纯·善感——论晏几道与纳兰性德词心之相似(论文参考文献)

  • [1]顺康时期梁溪词人群体研究[D]. 何扬.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李煜梦词论[D]. 杨琳琳. 喀什大学, 2018(01)
  • [3]新世纪以来纳兰性德研究述评[J]. 陈水云.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4]论纳兰词的意象结构与审美意蕴[D]. 刘夷. 广西师范大学, 2017(01)
  • [5]2013年中国古典诗歌研究论文索引[J]. 王静涵.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16(02)
  • [6]晏几道酒词研究[D]. 陈馨洁. 闽南师范大学, 2015(02)
  • [7]论纳兰性德词风形成的原因[J]. 刘晓萍. 铜仁学院学报, 2015(03)
  • [8]纳兰性德《饮水词》意象组群研究[D]. 朱丹. 齐齐哈尔大学, 2013(01)
  • [9]清代纳兰词接受研究[D]. 孟洋. 吉林大学, 2012(08)
  • [10]民国女性词研究[D]. 王慧敏. 南开大学, 2012(06)

标签:;  ;  ;  ;  ;  

天真与善良——论严继道与纳兰行德慈心的相似之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