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增程串联底排火箭推力损失研究

复合增程串联底排火箭推力损失研究

一、串联式底排火箭复合增程的推力损失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石阳[1](2021)在《信息化陆军新概念弹药管窥》文中研究指明信息化战争是海、陆、空、天、电"五维"一体的战争,具有作战范围大,大纵深精确打击,时间和空间转换快,作战样式多等的特点,对弹药的杀伤威力或毁伤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一些适应未来战争需求的新概念弹药应运而生。目前,世界各国陆军都在积极研制与发展采用各种毁伤机理的新型弹药,使陆地作战的弹药向远程压制、精确打击、高效毁伤及多用途等方向发展。

陈恩华[2](2020)在《滑翔增程制导炮弹跟踪控制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滑翔增程制导炮弹是我国正全力研制的增程效果卓越、能够实现远程精确打击的一类新型制导弹药。从目前的技术水平看,滑翔制导炮弹具有增程率、制导精度、经济成本等多种优点,具有十分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研究滑翔增程制导炮弹的外弹道特性和跟踪控制规律,对其进行高效的增程设计和制导控制系统设计。概述了滑翔增程制导炮弹的结构特点,通过对该制导炮弹滑翔增程与精度控制过程的受力分析建立了其动力学模型;采用最大升阻比滑翔策略和以最大滑翔距离为目标对滑翔控制段的方案弹道参数进行计算分析,分析了炮口动能(初速)、火箭发动机参数、射角、滑控点时间和滑翔启控角等对无控段和滑翔段弹道的影响。选取易于工程实践的参数,设计出了满足一定技术指标要求的滑翔增程制导炮弹方案弹道。设计了滑翔增程制导炮弹的控制系统方案,中段弹道上采用方案弹道追踪控制,弹道末段采用改进比例导引控制算法;在方案弹道追踪控制中增加阻尼回路(弹体角速率反馈回路),增加弹体阻尼,通过调节控制参数,获得满意的控制特性。通过Monte Carlo方法模拟炮射试验开展弹道误差的仿真分析;考虑了发射条件(起始扰动等)、气动参数、初速、发动机推力和控制系统误差等参量变化,进行了不同扰动下的弹道跟踪与控制仿真,验证了论文所设计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本文工作为滑翔增程制导弹箭方案弹道设计和控制系统研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贺连梁,唐健,崔平[3](2014)在《某型底排-火箭串联式复合增程弹发动机最佳点火时间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底排-火箭串联式复合增程弹火箭发动机点火时间进行外弹道优化研究,分析底排装置对火箭发动机工作特性的影响,研究火箭发动机不同点火时间对全弹射程的影响,确定火箭发动机的最佳点火时间.

谭献忠,丁则胜,陈少松,徐琴[4](2013)在《复合增程弹头部喷流气动特性实验研究》文中认为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头部喷流喷咀布局形式及喷流压力比对复合增程弹气动特性的影响。实验马赫数为2.0、2.5和3.0,迎角为06°,喷流压力比为0180,喷流介质为冷空气,喷咀布局形式包括3种不同的喷咀倾角和4种不同的喷咀数量。实验结果表明,喷流后复合增程弹阻力系数下降(个别工况除外),升力系数增加,压心明显后移;喷咀倾角及喷咀数量增加,复合增程弹阻力系数均下降,喷咀倾角为30°、喷咀数量为4个时升力系数增加幅度最大、压心后移量最大,而其他喷咀倾角和喷咀数量时升力系数和压心的影响均基本相同;随着喷流压力比增加,复合增程弹阻力系数下降,而升力系数和压心变化不明显。

刘炎峰[5](2013)在《复合增程弹雷达测量数据处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为研究对象,系统的对其弹道特点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的六自由度刚体弹道模型、四自由度修正质点弹道模型以及底排减阻、火箭助推时的弹道方程,并采用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项式拟合方法,结合所建立的修正质点弹道方程求解弹丸空中工作的部分参数。通过编制复合增程弹雷达数据处理程序,对某外贸复合增程弹外弹道数据的实例计算证明,本文所建立的弹道模型和数据处理方法能够满足实际数据分析的要求。

董龙虎[6](2009)在《火箭助推续航和开伞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在快速布线、救灾物资投放等特种使用过程中,需要实现远距离续航以及对被投放物资的落地保护。论文针对快速布线系统的需要开展了技术研究。在空中火箭助推系统完成多次点火续航,达到有效增程的目的,最后通过降落伞控制系统使整个系统按预定要求着陆,完成线缆布设任务。论文对火箭助推续航策略和开伞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利用MATLAB对飞行系统的外弹道进行仿真,得到火箭助推续航下的外弹道轨迹。基于外弹道仿真结果提出了多次空中点火的续航方案。完成了开伞系统以及发火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制作,设计的续航及开伞机构控制的发火电路可靠点火电压为30V,点火电流瞬时值达10A。进行了发火试验,证明发火电路能可靠作用。降落伞的开伞试验验证了开伞控制机构工作可靠。最终设计了一套可靠的降落伞前置开伞控制机构和用于火箭空中助推续航及开伞控制的电路控制系统。该系统还可用于战时通信光纤的布设和紧:急情况下所需物资的空投等。

钟文超,倪庆杰,杨云川[7](2008)在《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的外弹道参数设计》文中提出为了提高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的射程,本文在给定炮口速度和底排参数的条件下,计算出弹丸质量、火箭药剂质量、箭药质量流率、火箭点火时间和火炮发射角度五个因素的各种水平组合下所对应的射程值,量化分析了这五个因素对射程的影响程度,为确定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外弹道参数值的最佳匹配打下一定基础.结果表明,弹丸质量和火箭药剂质量对射程的影响显着,在保证战斗部威力情况下,应尽可能提高其质量.

钟文超[8](2008)在《复合增程弹外弹道优化设计及实验结果分析》文中认为本文以某型号复合增程弹为背景,对其外弹道参数优化设计进行研究分析,以达到增加射程的目的。底排—火箭复合增程是目前流行的炮弹增程技术之一,由于底排与火箭的复合,使得外弹道全过程较为复杂,影响射程的参数也较多,外弹道设计相对比较困难。本文首先分析了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的外弹道特征,建立其外弹道计算模型,讨论了复合增程弹底排—火箭各参数对弹道特性的影响以及实现最佳弹道的匹配条件,对一些参数进行了正交试验设计的直观分析与方差分析,揭示了这些参数对射程的影响趋势,为进一步确定参数值的最佳匹配组合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建立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的外弹道优化设计方法,达到增加射程的目的。本文以底排外弹道计算软件为基础,用VB设计编写了以射程为函数的外弹道计算程序,对某型号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进行外弹道参数优化计算,结合该型号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的靶场飞行实验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结果表明本文理论研究工作具有实用价值,建立的模型正确、可行,不仅为本项目的参数选择和确定提供了的依据,而且在以后的项目研制中,也将发挥一定的作用。

王茂余,王志军,吴国东[9](2006)在《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火箭助推发动机喷管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针对底排-火箭复合增程榴弹,进行了助推火箭发动机喷管设计。依据喷管的工作条件进行了喷管型面设计、喷管热防护设计,分析了喷喉比对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喷喉尺寸固定且在喷口强度允许的条件下,喷口直径越大越有利于提高火箭发动机的推力。经射击试验证明文中所述对增程弹火箭助推发动机喷管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吴护林[10](2005)在《炮弹增程技术的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系统地介绍了炮弹增程技术研究和发展状况,详细地论述了火箭、冲压、滑翔、复合等增程技术的发展现状、关键技术,并对炮弹增程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二、串联式底排火箭复合增程的推力损失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串联式底排火箭复合增程的推力损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信息化陆军新概念弹药管窥(论文提纲范文)

一、弹道修正弹
二、强光致盲弹
三、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

(2)滑翔增程制导炮弹跟踪控制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增程技术的研究
        1.2.2 方案弹道设计研究
        1.2.3 跟踪控制方法研究
    1.3 制导炮弹未来发展趋势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2 滑翔弹空间运动模型的建立
    2.1 引言
    2.2 坐标系的建立
        2.2.1 坐标系的定义及坐标转换
        2.2.2 作用在弹体上的力
    2.3 弹体空中运动的数学模型
        2.3.1 舵面转换
        2.3.2 动力学方程
        2.3.3 运动学方程
        2.3.4 质量变化方程
        2.3.5 控制方程
        2.3.6 几何关系方程
        2.3.7 弹体纵向运动方程组
    2.4 本章小结
3 滑翔弹方案弹道设计和仿真
    3.1 无控升弧段设计分析
        3.1.1 不同炮口初速对无控段弹道的影响
        3.1.2 不同射角对无控段弹道的影响
        3.1.3 不同点火时刻对无控段的影响
    3.2 滑翔控制段设计
        3.2.1 最大升阻比设计舵偏角
        3.2.2 启控滑翔角对弹道的影响
        3.2.3 启控时间对弹道的影响
    3.3 全弹道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滑翔增程制导炮弹控制系统设计
    4.1 弹体动态特性分析
        4.1.1 纵向运动的传递函数
        4.1.2 纵向运动的传递系数
        4.1.3 纵向动态特性分析
    4.2 控制系统阻尼回路设计
    4.3 高度跟踪控制回路设计
    4.4 末端比例导引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5.1 影响制导性能的因素分析
    5.2 Monte Carlo统计模拟分析
    5.3 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分析
    5.4 控制特性仿真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着作情况

(3)某型底排-火箭串联式复合增程弹发动机最佳点火时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火箭发动机点火时间外弹道优化研究
    1.1 计算条件
    1.2 计算结果及分析
2 火箭发动机点火时间的确定
3 底排装置对火箭发动机工作特性的影响
    3.1 火箭-底排空腔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3.1.1 火箭-底排空腔流场计算域与流场结构
        3.1.2 底排空腔对火箭性能的影响
    3.2 增程火箭发动机地面静止试验研究
4 结论

(4)复合增程弹头部喷流气动特性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装置和模型
    1.1 实验装置
    1.2 喷流系统
    1.3 实验模型
    1.4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及分析
    2.1 喷流对阻力特性的影响
        2.1.1 喷咀倾角对阻力特性的影响
        2.1.2 喷咀数量对阻力特性的影响
        2.1.3 马赫数对阻力特性的影响
    2.2 喷流对升力特性的影响
        2.2.1 喷咀倾角对升力特性的影响
        2.2.2 喷咀数量对升力特性的影响
        2.2.3 马赫数对升力特性的影响
    2.3 喷流对压心的影响
        2.3.1 喷咀倾角对压心的影响
        2.3.2 喷咀数量对压心的影响
        2.3.3 马赫数对压心的影响
3 结论

(5)复合增程弹雷达测量数据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1 绪论
    1.1 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工作原理和外弹道特点
    1.2 复合增程弹雷达测量数据处理的重要意义
    1.3 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的发展现状
    1.4 复合增程弹弹道数据处理的研究现状
        1.4.1 经典弹道模型的研究现状
        1.4.2 底部排气弹道模型研究现状
        1.4.3 弹箭火箭助推弹道模型的研究现状
        1.4.4 数据拟合方法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要开展的主要工作
2 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外弹道模型
    2.1 基本假设和坐标系
    2.2 作用于复合增程弹上的力和力矩
        2.2.1 作用在弹丸上的力
        2.2.2 作用在弹丸上的力矩
    2.3 弹丸刚体运动的一般方程组
        2.3.1 速度坐标系上弹丸质心运动方程组
        2.3.2 弹轴坐标系中弹丸绕质心转动方程组
        2.3.3 各方位角之间的关系
        2.3.4 复合增程弹刚体运动的一般方程
3 底排减阻及火箭助推时的基本方程
    3.1 底排装置工作过程的基本方程
        3.1.1 底排药柱燃烧规律
        3.1.2 底排减阻率的计算
        3.1.3 底部排气速度超音速时的处理
        3.1.4 底排装置内压力和减阻率的解算
    3.2 火箭发动机推力的计算模型
4 复合增程弹修正质点弹道方程
    4.1 修正质点弹道的基本方程
    4.2 底部排气段和被动段各力和力矩的表达式
    4.3 底排火箭并联工作段各力和力矩的表达式
    4.4 动力平衡角的计算
5 雷达测量数据的换算
    5.1 天线坐标系
    5.2 雷达测量速度的换算
6 复合增程弹外弹道数据拟合方法
    6.1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项式拟合方法
    6.2 弹道方程的解算步骤
        6.2.1 底部排气段和被动段
        6.2.2 底排火箭并联工作段
7 某外贸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的计算与分析
    7.1 初始参数
    7.2 计算结果
    7.3 分析与结论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A
附表B
附表C
附表D

(6)火箭助推续航和开伞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外增程技术研究现状
        1.3.2 国外航天回收技术
        1.3.3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4 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
    1.4 本文主要内容
2 快速布线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1 快速布线系统组成和功能
        2.1.1 快速布线系统组成
        2.1.2 快速布线系统的各个部分的功能
    2.2 火箭助推续航和开伞控制系统的作用原理与过程
        2.2.1 工作原理
        2.2.2 作用过程
    2.3 火箭助推续航系统关键技术
        2.3.1 降落伞前置技术
        2.3.2 空中点火电路技术
        2.3.3 多次点火续航技术
        2.3.4 开伞控制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火箭多次助推续航的外弹道仿真
    3.1 仿真目的和方法
        3.1.1 仿真目的
        3.1.2 仿真方法
    3.2 常用坐标系和坐标系的变换
        3.2.1 常用坐标系
        3.2.2 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3.3 自然坐标系的外弹道质心运动数学模型
    3.4 仿真流程图
    3.5 仿真框图
    3.6 仿真结果分析和比较
    3.7 本章小结
4 降落伞开伞机构设计
    4.1 开伞机构的布局和组成
    4.2 风帽设计
        4.2.1 风帽形状设计
        4.2.2 风帽体积设计
    4.3 开伞力的计算
        4.3.1 火药相关特性
        4.3.2 螺钉强度设计计算
        4.3.3 药室设计计算
    4.4 降落伞设计
        4.4.1 降落伞材料选择
        4.4.2 降落伞开启方式
        4.4.3 降落伞弹体固定方式
    4.5 本章小结
5 助推续航及开伞系统控制电路设计
    5.1 硬件设计
        5.1.1 控制电路用单片机选择与介绍
        5.1.2 上电电路
        5.1.3 电压调节电路
        5.1.4 发火电路
        5.1.5 安全泄放电路
    5.2 系统小型化、低功耗设计
    5.3 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5.4 软件设计
        5.4.1 软件设计流程
    5.5 本章小结
6 系统静动态试验
    6.1 电路板发火控制实验
    6.2 降落伞开伞实验
    6.3 火箭静态点火试验
    6.4 空中续航点火及开伞控制试验
7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的外弹道参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的外弹道特征分析
2 复合增程弹射程影响因素分析
3 计算及结果分析
    3.1 正交表的构造
    3.2 计算结果及直观和方差分析
        1) 最优参数水平组合
        2) 各参数主次关系
        3) 各参数影响趋势
    3.3 结果分析
4 结束语

(8)复合增程弹外弹道优化设计及实验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发展炮弹增程技术的特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炮弹增程技术的发展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研究现状
        1.2.4 增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选题背景、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选题背景
        1.3.2 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的外弹道模型设计
    2.1 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的外弹道分析
    2.2 炮弹增程的外弹道设计方法
    2.3 复合增程的外弹道数学模型
        2.3.1 常用坐标系和坐标变换
        2.3.2 底部排气段外弹道数学模型
        2.3.3 火箭助推段外弹道数学模型
        2.3.4 火箭推力计算模型
        2.3.5 被动段外弹道数学模型
    2.4 外弹道数值计算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复合增程弹的外弹道计算及数值仿真
    3.1 复合增程弹的结构特征参数
    3.2 外弹道数值仿真
    3.3 计算结果样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外弹道参数的优化匹配设计
    4.1 外弹道各参数对射程影响分析
        4.1.1 发射角度和火箭点火时间的确定
        4.1.2 火箭工作时间的散布对射程的影响
        4.1.3 火箭速度增量散布对射程的影响
        4.1.4 弹丸质量的变化对射程的影响
        4.1.5 弹丸初速的变化对射程的影响
        4.1.6 底排装药和火箭装药的质量配比对射程的影响
    4.2 外弹道参数的正交试验设计
        4.2.1 底排—火箭最佳弹道匹配的因素分析
        4.2.2 底排—火箭复合增程炮弹外弹道参数的正交计算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靶场实验结果验证
    5.1 最大射程飞行实验
    5.2 理论计算和试验对比
        5.2.1 试验V-T曲线和理论计算结果对比
        5.2.2 火箭工作特性雷达测试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对比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其它工作情况
致谢
附录
详细摘要

四、串联式底排火箭复合增程的推力损失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信息化陆军新概念弹药管窥[J]. 石阳. 中国军转民, 2021(03)
  • [2]滑翔增程制导炮弹跟踪控制算法研究[D]. 陈恩华.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3]某型底排-火箭串联式复合增程弹发动机最佳点火时间研究[J]. 贺连梁,唐健,崔平. 军械工程学院学报, 2014(02)
  • [4]复合增程弹头部喷流气动特性实验研究[J]. 谭献忠,丁则胜,陈少松,徐琴. 弹道学报, 2013(04)
  • [5]复合增程弹雷达测量数据处理研究[D]. 刘炎峰. 南京理工大学, 2013(06)
  • [6]火箭助推续航和开伞控制技术研究[D]. 董龙虎. 南京理工大学, 2009(01)
  • [7]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的外弹道参数设计[J]. 钟文超,倪庆杰,杨云川.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2008(02)
  • [8]复合增程弹外弹道优化设计及实验结果分析[D]. 钟文超. 沈阳理工大学, 2008(03)
  • [9]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火箭助推发动机喷管设计研究[J]. 王茂余,王志军,吴国东.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06(04)
  • [10]炮弹增程技术的发展[J]. 吴护林. 四川兵工学报, 2005(05)

标签:;  ;  ;  ;  

复合增程串联底排火箭推力损失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