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部队新兵病毒性肝炎暴发流行病学及临床初步研究

某部队新兵病毒性肝炎暴发流行病学及临床初步研究

一、某部新兵病毒性肝炎爆发流行与临床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樊佩佩[1](2021)在《昆明市呼吸道病毒病原体流行病学及人腺病毒基因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目 的]1、了解云南省昆明市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毒病原谱特征和流行病学规律,为该地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疫情趋势评估以及防控策略和措施制定提供参考。2、掌握云南省昆明市人呼吸道腺病毒流行病学规律,分析其病毒分子分型、基因变异等病原学特征,为云南省昆明市人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有效防控和免疫策略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次调查研究是国家“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控》的子课题。基于医院的横断面研究和实验室的检测,选取分布在昆明市5大主城区的6家哨点医院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用构建的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并采集呼吸道样本。由于本次研究是针对发热呼吸道症候群进行,下文所提及的人腺病毒均是人呼吸道腺病毒。利用RT-PCR方法对样本进行病毒病原体核酸检测,筛选出的人腺病毒样本利用Hep-2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利用人腺病毒Hexon基因特异引物对分离成功的毒株Hexon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并测序,在NCBI GenBank数据库中Blast 比对进行初步定型。通过检索“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人腺病毒阳性病例,随机选取10份样本进行细胞分离培养后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用DNASTAR软件的SeqMan模块对DNA序列进行编辑,在GenBank数据库上下载国内外不同时间、地区流行的不同型别参考株基因序列,使用MEGA5.0构建基因亲缘性进化树。临床病例信息由“传染病检测技术平台”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检索下载,对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发热呼吸道症候群临床数据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分析,对人腺病毒阳性检出率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 果]1、本次研究中云南省昆明市2018-2020年共采集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1598例,检测样本1545份。2018年云南省昆明市发热呼吸道症候群采样病例数为472例、检测样本数为446份,2019年采样病例数为875例、检测样本数为850份,2020年采样病例数为251例、检测样本数为249份。2018年-2019年,采集和检测病例数均呈上升趋势,2019年-2020年,采集和检测病例数均呈下降趋势。2、云南省昆明市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全年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0-12月。3、云南省昆明市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五大主城区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昆明市五华区(50.1%),之后依次是盘龙区(14%)、呈贡区(13.7%)、官渡区(13.5%)和西山区(8.7%)。本次研究采集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44:1,年龄分布主要集中于5岁以下组(46.93%);职业分布主要为学龄前儿童(46.47%)。4、1545例检测病例中,任一病毒阳性病例数占监测病例27.83%,其中87.67%例检测出一种病毒感染,12.33%检测出两种及以上病毒感染,共检出病毒数495个;8种病毒病原体中鼻病毒是该症候群检出的主要病原,其次是呼吸道合胞病毒、人流感病毒、腺病毒。5、本次研究经卡方检验分析得出结果,2018-2020年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毒病原体感染病例中,不同月份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0,p=0.513);病毒感染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0-5岁组,且不同年龄组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7,p<0.001),随着年龄增加病毒阳性检出率逐渐下降:不同地区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1,p<0.001),西山区病毒检出率最高,其次是五华区、盘龙区、呈贡区、官渡区。6、2018-2020年检测的发热呼吸道病例样本中,检测出腺病毒阳性病例共82例。监测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56:1,不同性别(χ2=0.102,p=0.818)之间腺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年龄为7.69±5.15岁,各年龄组腺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09,p<0.001),6-17岁组腺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是0-5岁组,最低是18岁以上组;3种职业中学生的腺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与其他职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78,p=0.001);不同季节腺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9,p=0.049),夏季出现高峰;各城区腺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36,p=0.006),西山区腺病毒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余城区。8、将年龄、季节、地区、职业、科室类型、哨点医院类型、病例类型、样本类型、体温纳入研究,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发热呼吸道病例腺病毒阳性检出率影响因素有年龄、季节、地区、科室类型、合并感染。其中0~5岁(OR=5.62,95%CI:2.67~11.84)、6~17 岁组(OR=3.04,95%CI:1.37~6.74)病例感染腺病毒风险较大;昆明市五大主城区中,盘龙区(OR=8.31,95%CI:1.76~39.32)感染腺病毒风险高于其余城区;呼吸科发热呼吸道病例检出腺病毒的风险概率比急诊科高(OR=5.97,95%(CI:1.68~21.21),儿科与急诊科病例检出腺病毒风险概率没有差异(p=0.47);与无合并感染情况病例相比,有合并感染情况的病例检出腺病毒的风险概率更高(OR=8.77,95%CI of OR:4.31~17.86)。9、本次实验室检测数据显示,云南省昆明市2018-2020年人腺病毒病原以其中HAdV-B3(33.33%)和HAdV-B7(29.17%)为主,两种病原优势均出现在秋冬季,呈现出与其它型别的病原在不同月份交替出现的特点。从临床症状上看,HAdV-B7与重症密切相关。10、在“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云南省昆明市6家哨点医院采集检测的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标本中,利用Hep-2细胞成功分离到一株腺病毒毒株。经过全基因组测序,构建进化树和基因同原型分析可得出分离到的腺病毒毒株属于HAdV-B55。其与原型株参考株同源性比对高度相似,核苷酸序列并没有出现大幅度变异,从亲缘性进化树来看,与2005年的埃及株和1976年的美国株最为相似。但本次研究所获腺病毒毒株自身依然存在变异,比对发现其Hexon基因第1694位核苷酸发生替代(A→G),导致氨基酸发生改变(N→S),第2539位核苷酸发生替代(A→T),导致氨基酸发生改变(T→S),Fiber基因和Penton基因经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该位点属于无义突变。[结论]1、2018-2020年云南省昆明市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毒病原谱有所改变,主要的病毒病原体有鼻病毒、人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流感病毒。2、人腺病毒仍是昆明地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检出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以HAdV-3和HAdV-7为主。夏季为高发季节,西山区人腺病毒检出率最高。3、人腺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在临床表现方面与流感、副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病原体非常类似,所以通过临床症状很难进行鉴别诊断,加之人腺病毒型别的不断重组变异,更需要有效的诊断方法能快速地鉴定人腺病毒及进行基因分型、变异特征分析,有助于流行病学现场处置。4、本次研究对一株人腺病毒毒株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后得到毒株型别为HAdV-55,构建进化树和同源性分析得到该毒株与国内外同型别毒株差异不大。但近几年国内外仍有关于HAdV-55感染所致疫情报道,为了更好应对由HAdV-55导致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暴发或者散发公共卫生事件,应该建立连续广泛的监测系统,熟悉其在我国的进化及流行动态。同时,考虑到HAdV-55暴发流行感染人群的特殊性,对研制HAdV-55疫情应急疫苗相关研究也应获得重视。

张斌斌[2](2020)在《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文中认为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越来越得到国家和地方的重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明确指出要开发出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同时,近年来,传染病疫情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秩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知识的教育势在必行,不仅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健康观念,也有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本研究基于高中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选修模块的开设建议,以“传染病与防控”为主题,结合广州市东涌中学的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尝试开发出具有地区或学校特色的高中校本教材,以便于对学生进行传染病与防控知识的教育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对广州市东涌中学进行内外部环境分析,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东涌中学的高一、高二学生以及高校大一、大二学生进行学习需求分析和传染病知识知晓率调查。其次,根据选修模块的开设建议与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课程目标的设计和教材内容的组织编排,最终将校本教材的章节定为3章15节6活动。接着以学生自主报名的方式组建实验班,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实验班进行校本教材的教学。最后,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环节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检测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并判断校本教材开发与实践的实际效果,进行总结与反思。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通过“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学习,对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达到了以新课标为基准的课程目标要求,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其学业测试的平均分提高了13.45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探讨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提升;形成了“防控并重”的观念;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课程的兴趣,加强了学生应用生物学原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有了大幅度地提升。在课程回访中,学生表明在学习完本教材后,他们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做好了个人的防疫工作,并向父母或身边的人宣传了新冠的危害性,教会他们应对新冠的方法,很好地保障了自身及周围人的生命安全,也为自己的行动而感到满足。此外,在开发与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发展,对教育教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了课程编制与组织的能力。

李影影[3](2020)在《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健康素养干预方案构建及实践》文中提出目的1.描述社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进一步基于健康信念模式,构建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方案。2.探讨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提升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其形成健康行为,提供新的实践思路。方法本研究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构建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方案通过回顾往年文献,和分析政策,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安徽省亳州市227名社区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在健康信念模式的指导下,根据调查结果形成干预方案初稿,经专家小组会议和预实验后,形成干预方案实施稿。第二部分:评价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效果采用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共同评价干预效果。①量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省亳州市富荣花园和天润花园小区各35名居民,通过抛硬币法,随机将富荣花园小区居民作为对照组,天润花园小区居民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社区常规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院校师生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为居民实施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采用中国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量表和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进行量化评分,比较和分析干预前后两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和健康行为能力的得分情况。②质性研究:干预结束后,采用目的抽样法,对干预组10名居民进行半结构访谈,应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第一部分:居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总分为(21.73±7.25)分。通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得分在年龄、学历和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方面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和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是影响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得分的因素。院校师生和社区工作者共同为居民开展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居民向师生提供改进意见,社区医务人员和教师针对遇到的问题定期给予护生指导,护生定期写反思汇报,教师与护生相互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各方反馈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干预主题:感知传染病、认识传染病健康素养、传染病总论、提升传染病信息素养、消化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接触传播疾病防治知识、动物疫源性疾病防治知识、血液/体液传染病防治知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指导、睡眠指导、巩固知识、保证依从、巩固练习、回顾总结、健康行为;干预形式:团体干预和个体干预。干预时间为8周,共计13次,每周1~2次,每次35~50分钟。第二部分:1.量性研究(1)两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得分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对干预前基线水平矫正后,干预组居民干预后传染病健康素养总分、传染病预防和传染病的治疗与管理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干预组居民在传染病健康素养总分、传染病治疗与管理、对病原体和传染源的辨认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居民健康行为能力得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干预前两组居民和健康行为能力总分和各维度得分,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居民健康行为能力总分和营养维度得分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在干预组中,干预后居民健康行为能力总分、营养和运动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质性研究通过分析居民的访谈资料,提炼出3个主题,即①居民获益良多:增加传染病防治知识、提升传染病防治意识、提高传染病防治技能、提高传染病信息素养;②居民战胜困难:克服自我惰性、控制自我饮食、改变自我作息;③居民共同期待:提高护生沟通能力、丰富干预内容、丰富干预形式。结论(1)居民的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受其自身的学历和每天上网时间影响。(2)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方案可操作性强,能够提高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其形成健康行为。

宋欣远[4](2020)在《三焦同治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三焦同治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通过患者住院时间、入院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核酸转阴时间、肺部病灶开始吸收时间及治愈率等指标的观察对比,客观评价其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并初步探讨三焦同治法的机理。为三焦同治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临床依据,以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色和优势。方法:回顾性选取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肺五科于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就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30例,并选取同期武钢第二职工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隔离病房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30例。全部病例均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诊断标准,属于轻型、普通型,经中医辨证诊断为寒湿郁肺证或疫毒闭肺证。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确诊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症状、临床化验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CRP、PCT、肝肾功能)、入院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核酸转阴时间、肺部病灶开始吸收时间、治愈率和临床治疗用药等情况。湖北省中医院30例患者在西医基础治疗上予口服中药汤剂(以三焦同治为治则)治疗。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湖北省中医院30例分为中西医组,武钢第二职工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30例分为西医组。根据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住院时间、入院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核酸转阴时间、肺部病灶开始吸收时间及治愈率,并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分析联合应用三焦同治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疗效,并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根据两组基线数据分析,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以男性居多,中老年人群为主,常伴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胃炎等慢性疾病;两组患者均以发热、乏力、咳嗽、胸闷、腹泻、喘息、头痛为主要症状,四肢酸痛、咽部不适、恶寒、胃脘不适、口苦、口干、纳差、睡眠差等症状次之;发热(81.67%)、乏力(80%)、干咳(76.67%)为本病的三大主症,其中发热为低中热为主;中西医组患者舌色以红(66.67%)、淡红(26.67%)为主,苔色多黄(66.67%),苔质以厚腻为主(60%);两组病例入院时首次查血液分析: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多为正常或升高、淋巴细胞百分比多为降低或正常,CRP和PCT都以升高为主。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治疗,两组患者无1例转为危重型(极期),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均为100%(P>0.05)。在住院时间方面,中西医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西医组(P<0.05)。通过入院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大多数都在入院1-3天内体温恢复正常,治疗效果相当(P>0.05)。通过核酸转阴时间比较,中西医组核酸平均转阴时间明显短于西医组(P<0.05)。通过两组病例肺部病灶开始吸收时间对比,中西医组肺部病灶平均开始吸收时间短于西医组(P<0.05)。安全性评价方面,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在院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新型冠状病毒为寒湿疫邪,导致三焦水液代谢障碍,表现为三焦同时发病。联合应用三焦同治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安全有效,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核酸转阴时间及肺部病灶开始吸收时间。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具有一定优势。

田燕燕[5](2019)在《2004-2017年宁夏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及乙肝发病趋势预测研究》文中提出

梁栋[6](2019)在《健康人群无症状ALT升高病因分析与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健康体检、新兵复检及剧烈运动后无症状ALT升高的发病率调查和病因分析,围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和应激性肝损伤(hepatic stress injury,HSI)两大主因,探讨ALT升高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为无症状ALT升高的临床深入诊疗路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通过对我院健康管理中心4年体检过的123290例健康人群中ALT异常率及NAFLD的患病率调查,以及二者的相关性分析,探讨健康人群无症状ALT升高与NAFLD的关系。2.通过对连续10年来共收集的286例初筛合格入伍的河南籍新兵二次复检后ALT升高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转氨酶升高的机理。3.通过对45例军校学员参加剧烈运动后(5km越野训练)致重度中暑合并ALT大幅升高的原因分析,进一步阐明剧烈运动后ALT升高与应激性肝损伤的关系。结果1.健康体检人群中ALT异常率为11.19%,NAFLD的检出率为26.7%,无症状ALT升高与NAFLD的发生高度相关(χ2=8523.585,P<0.001)。2.新兵无症状ALT升高的病因主要为NAFLD(44.4%)、一过性肝损伤(38.5%),且逐年有上升趋势。3.5km越野训练等剧烈运动致重度中暑合并急性肝损伤的发生率高达60%,说明剧烈运动后ALT大幅升高与应激性肝损伤密切关系,应引起重视并加以防范。结论1.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应激性肝损伤是无症状ALT升高的两大主要原因,其中NAFLD作为无症状ALT升高的首要原因,权重更大也更为普遍。2.环境压力和剧烈运动导致的应激性肝损伤作为无症状ALT升高的第二位原因,仅在新兵入伍或军事训练等剧烈运动时作为特殊人群对特殊环境做出的应激性反应有关。因此,在军人健康体检和体能训练中要重点关注HSI引起的ALT升高。

张垚[7](2019)在《“一带一路”沿线部分省份卫生事业发展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分析我国“一带一路”沿线部分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配置以及人群健康指标,了解各省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对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和各省“十三五”医疗卫生规划中对各地区未来十年主要健康指标的发展要求,明确当前各省卫生事业发展现况与预期规划之间的差距;探究影响各省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提出强化各省在”一带一路“倡议平台下医疗卫生领域合作的建议,促进各省卫生事业的发展。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资料,对“一带一路”沿线选取省份主要健康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对卫生资源的配置进行公平性分析;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对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行评价;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各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健康指标和卫生资源投入指标间的回归模型,探索影响各省健康事业发展的因素间相关性。统计检验水准ɑ=0.05,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社会发展方面,我国“一带一路”沿线选取省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总体分为较高、中等和较低三个层次。甘肃和新疆中郡富强指数和地区人类发展指数较低,在样本省份中排于末列;上海和广东中郡富强指数和地区人类发展指数较高,在样本省份中排在前列;2.健康指标方面,相对发达省份人群健康的指标水平优于相对欠发达地区省份的指标水平。对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府制定的卫生发展规划,各省当前指标值与预期值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各项指标的差距小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差距;3.卫生投入方面,甘肃、新疆、海南等经济欠发达省份的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支出比重较大,各省居民人均卫生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有相对欠发达省份高于相对发达省份的趋势;4.卫生资源配置方面,沿线样本省份卫生资源配置的人口公平性优于地理公平性;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存在差异,内蒙古和福建两地卫生资源利用率较低,其他地区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尚可;5.人群健康问题方面,沿线样本省份近年女性宫颈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患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宫颈癌和乳腺癌患病率高于卵巢癌患病率;新疆地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较高,其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和艾滋病的发病率均高于其他各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福建省食源性突发公共卫生问题突出。结论:1.我国“一带一路”沿线部分省份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区位条件和卫生资源配置等因素影响,卫生事业发展呈现不充分、不平衡的现状;相对发达省份的人群健康水平高于相对欠发达地区省份人群健康水平;2.受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地缘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沿线各省的主要健康问题各不相同;3.沿线各省间卫生资源分配不均,省内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各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与人群健康指标之间存在正向相关;4.沿线各省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有待上级卫生部门加大统筹规划力度,结合各省“一带一路”功能定位,发挥优势长项;加强医疗卫生领域的互帮互助和互鉴互学,在共建“健康中国”的幸福丝路上携手前行,实现共同发展。

李傅冬[8](2013)在《基于贝叶斯分类算法的浙江省常见传染病辅助分类模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建立浙江省常见传染病的辅助分类模型,可依据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等信息对疾病进行分类和判别。帮助公共卫生现场处置人员在暴发现场快速科学地识别疫情类别,为疫情处置争取先机,以便于及时有效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并为实验室病原学检测提供线索。方法:本研究通过对近些年浙江省传染病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全面整理分析,得出浙江省常见的传染病病种作为本研究的疾病范围。通过查询历史疫情文献、法定传染病报告网络等方法收集这些传染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率等数据。应用贝叶斯分类算法建立分类模型,采用SAS软件完成程序编写。并用3起历史疫情的个案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25种浙江省常见的传染病。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手足口病疫情数据,第一判别与真实分类的符合率为93.55%,前三位提示率100.00%,分类平均耗时为0.51秒;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数据,第一判别与真实分类的符合率为60.61%,前三位提示率100.00%,分类平均耗时为0.50秒;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数据,第一判别与真实分类的符合率为88.73%,前三位提示率100.00%,分类平均耗时为0.53秒。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浙江省常见传染病的辅助分类模型,输入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等指标,可计算各类可能发生的疾病的概率,并按概率进行排序、输出判别列表,完成疾病分类判别。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较快的分类速度,且在可解释性、伸缩性和稳健性等方面表现较好,符合实际应用要求。

庄立琳,饶日春,黄俊达,胡桂华,黄英英,杨铮[9](2002)在《某部新兵暴发流行ALT升高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查明新兵中以血清单项ALT升高为主要特征的肝损害患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 2 0 7名 2 0 0 1年入伍新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对血清和部分粪便标本进行肝功能和各种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对ALT升高者进行临床特点分析 ,对部分ALT升高者进行肝穿活检。结果 :血清TTVDNA阳性 10 8例 ,占 5 2 .13% ,5人粪便中检出TTVDNA ;ALT升高 79例 ,占 38.16 % ;ALT升高可排除各种中毒因素 ,血清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 ;ALT升高者均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肝组织活检均有肝细胞肿胀变性、点状坏死等病理改变。结论 :本次ALT升高可能是由TTV引发的非甲~庚型病毒性肝炎 ;传播途径是消化道

庄立琳,饶日春,黄俊达,胡桂华,黄英英,杨铮[10](2002)在《某部新兵病毒性肝炎暴发流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查明新兵中以单项血清转氨酶增高为主要特征的肝损害患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 2 0 7名2 0 0 1年入伍新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和粪便进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肝组织活检以及临床特点分析。结果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测结果 ,这些病人可排除各种中毒因素 ,已知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均阴性 ,均无症状体征 ,肝组织活检肝细胞普遍肿胀变性 ,点状坏死 ,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 ,一个月内转氨酶升高的新兵占新兵总人数的 3 8 16% ,从病人血清和粪便中检TTVDNA。结论 本次肝炎流行可能是由TTV引起的非甲~庚型病毒性肝炎 ,传播途径可能是TTV污染碗筷引起的消化道传播。

二、某部新兵病毒性肝炎爆发流行与临床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某部新兵病毒性肝炎爆发流行与临床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昆明市呼吸道病毒病原体流行病学及人腺病毒基因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昆明市2018-2020年人呼吸道病原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一株人腺病毒的分离与基因特征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与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人腺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及易感人群现况研究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改下的背景
        1.1.2 当前社会的需求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1 国外研究概况
        1.4.2 国内研究概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
        2.1.2 校本教材与“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2.2.3 校本课程开发的情景模式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法
        2.3.2 问卷调查法
        2.3.3 访谈法
        2.3.4 实验法
        2.3.5 行动研究法
    2.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设计分析
    3.1 环境分析
        3.1.1 学校外部环境分析
        3.1.2 学校内部环境分析
    3.2 学生学习需求分析
        3.2.1 问卷的设计
        3.2.2 问卷的发放
        3.2.3 结果分析
    3.3 课程目标的设计
        3.3.1 课程目标的来源
        3.3.2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课程目标的设计
    3.4 教材内容的设计
        3.4.1 教材内容的来源
        3.4.2 教材内容的选择原则
        3.4.3 教材内容的组织原则
        3.4.4 基于高中新课标《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
第四章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教学实施
    4.1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教学实施方案
        4.1.1 实施对象
        4.1.2 实施时间
        4.1.3 实施过程
    4.2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教学实施原则
        4.2.1 学生发展性原则
        4.2.2 理论联系实践原则
        4.2.3 教材生活化原则
    4.3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教学方法的选择
        4.3.1 讲授法
        4.3.2 专题讲座法
        4.3.3 直观演示法
        4.3.4 情境教学法
        4.3.5 案例教学法
        4.3.6 讨论法
        4.3.7 参观法
        4.3.8 活动教学法
    4.4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教学实施案例
        4.4.1 案例一:《传染病的流行》
        4.4.2 案例二:《狂犬病》
        4.4.3 案例三:《结核病(讲座)》
        4.4.4 案例四:《校园高发性传染病的宣传活动》
第五章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评价及教学评价
    5.1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评价及教学评价目的
    5.2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评价及教学评价维度
        5.2.1 评审教师对校本教材的评价
        5.2.2 课堂教学评价
        5.2.3 学生学业评价
    5.3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评价及教学评价结果
        5.3.1 评审教师对校本教材的评价结果
        5.3.2 课堂教学评价结果
        5.3.3 学生学业评价结果
第六章 讨论
    6.1 校本教材对学生的发展要有积极影响
        6.1.1 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6.1.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6.1.3 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2 教材内容的组织应综合考虑
    6.3 评价方式的选择要多样化
    6.4 对教师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第七章 结论与反思
    7.1 结论
        7.1.1 学生的发展
        7.1.2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7.2 建议
    7.3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课程学生调查问卷(高中生版)
    附录 B 传染病与防控知识了解情况调查问卷(大学生版)
    附录 C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内容(部分)
    附录 D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本身评价表
    附录 E 评审教师的教材评语
    附录 F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课堂教学评价表
    附录 G 实验班前测试卷
    附录 H 实验班后测试卷
    附录 I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学生表现评价表
    附录 J 学生访谈记录
    附录 K 学生回访记录
    附录 L 课堂教学剪影
后记
致谢

(3)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健康素养干预方案构建及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立题依据
        1.2 相关概念及操作性定义
        1.3 国内外文献回顾
        1.4 小结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理论依据
    4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社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方案构建研究
    1 社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1.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2 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社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方案的构建
        2.1 初步建构干预方案
        2.2 修订干预方案
        2.3 形成干预方案实施稿
第二部分 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实践
    1 量性研究
        1.1 研究内容和方法
    2 质性研究
        2.1 研究内容和方法
    3 结果
        3.1 量性研究分析结果
        3.2 质性研究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得以提升
        4.2 居民健康行为能力得以提高
        4.3 护生亟需提升沟通能力
        4.4 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4.5 对进一步开展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活动的思考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我国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现状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4)三焦同治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中国古代医家对温疫的认识
    2.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名
    3.中医对新冠肺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4.新冠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5.中医药对新冠肺炎的预防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出院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观察指标
        2.3 治疗方案
        2.4 疗效评价指标
        2.5 安全性指标
        2.6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一般临床资料
        3.1.1 两组患者性别分布
        3.1.2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
        3.1.3 两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
        3.1.4 两组患者基础疾病分布
        3.1.5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分布
        3.1.6 两组患者舌苔分布
        3.1.7 两组患者入院后首次实验室检查
        3.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比较
        3.3 两组患者入院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的比较
        3.4 两组患者核酸转阴时间的比较
        3.5 两组患者肺部病灶开始吸收时间的比较
        3.6 两组患者治愈率的比较
        3.7 安全性评价
    4.分析与讨论
        4.1 发病特点
        4.1.1 人群特征
        4.1.2 症状特征
        4.1.3 入院后首次实验室检查特征
        4.2 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4.3 新冠肺炎为寒湿疫
        4.4 三焦同治法治疗新冠肺炎的立法依据
        4.5 各期方药分析
        4.6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健康人群无症状ALT升高病因分析与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健康体检人群中无症状ALT异常率及与NAFLD的相关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初筛合格的入伍新兵二次复检时无症状转氨酶升高原因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剧烈运动后ALT大幅升高的可能机理——应激性肝损伤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健康人群无症状ALT升高病因分析与机理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7)“一带一路”沿线部分省份卫生事业发展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一带一路”倡议时代背景
    1.2 “一带一路”倡议与“健康中国”战略
        1.2.1 “一带一路”倡议
        1.2.2 “健康中国”战略
    1.3 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概要
        1.3.1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1.3.2 区域功能定位
    1.4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卫生健康问题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意义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省份选取
        2.1.2 省情概况
    2.2 研究方法
    2.3 评价指标
    2.4 数据来源
    2.5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
        3.1.1 人口发展现状
        3.1.2 经济水平现状
        3.1.3 社会发展水平
    3.2 医疗卫生投入与支出情况
        3.2.1 医疗卫生支出占GDP比重
        3.2.2 卫生总支出
        3.2.3 人均卫生支出
    3.3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3.3.1 医疗卫生机构配置及服务
        3.3.2 卫生人力配置
        3.3.3 医疗机构床位配置
    3.4 各省份卫生事业发展现状
        3.4.1 基本健康指标
        3.4.2 妇幼保健事业发展
        3.4.3 传染病发病和死亡现状
        3.4.4 食源性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
        3.4.5 医疗保险参与情况
    3.5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3.5.1 基于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公平性分析
        3.5.2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评价
    3.6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影响因素及相关性分析
        3.6.1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群健康指标
        3.6.2 卫生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指标
        3.6.3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卫生资源配置
4 讨论
    4.1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状况
        4.1.1 人群健康水平
        4.1.2 卫生资源配置
    4.2 卫生事业发展主要影响因素
        4.2.1 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素
        4.2.2 卫生资源配置因素
    4.3 沿线省份卫生事业发展互鉴互学
        4.3.1 京津冀签署卫生合作协议的启示
        4.3.2 长三角地区公共卫生合作的启示
        4.3.3 甘肃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启示
        4.3.4 新疆地区远程医疗技术开发的启示
        4.3.5 上海开设新兴医疗卫生专业的启示
        4.3.6 广东省建设卫生强省的启示
5 “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卫生事业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6 结论
7 本研究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基于贝叶斯分类算法的浙江省常见传染病辅助分类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次
1 引言
    1.1 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
    1.2 浙江省各类传染病防制现状
    1.3 浙江省传染病辅助分类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1.4 研究目的和主要工作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确定疾病范围
    2.2 分类模型设计
    2.3 数据收集、存储、整理
    2.4 模型程序编写
    2.5 模型验证
    2.6 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总结
3 研究结果
    3.1 纳入疾病类别
    3.2 文献数据收集结果
    3.3 模型验证结果
4 讨论
    4.1 模型性能
    4.2 贝叶斯分类算法在本研究中应用的优点
    4.3 相关问题的说明
    4.4 本研究创新点
    4.5 今后研究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变量名表
    附录二 SAS程序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9)某部新兵暴发流行ALT升高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2.1 发病率
    2.2 病毒标志物
    2.3 传播途径
    2.4 肝组织活检
    2.5 临床特点
3 讨论

四、某部新兵病毒性肝炎爆发流行与临床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昆明市呼吸道病毒病原体流行病学及人腺病毒基因特征分析[D]. 樊佩佩.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2]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D]. 张斌斌. 广州大学, 2020(02)
  • [3]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健康素养干预方案构建及实践[D]. 李影影. 郑州大学, 2020(02)
  • [4]三焦同治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回顾性研究[D]. 宋欣远.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2)
  • [5]2004-2017年宁夏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及乙肝发病趋势预测研究[D]. 田燕燕. 宁夏医科大学, 2019
  • [6]健康人群无症状ALT升高病因分析与机理研究[D]. 梁栋.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7]“一带一路”沿线部分省份卫生事业发展现状研究[D]. 张垚. 兰州大学, 2019(08)
  • [8]基于贝叶斯分类算法的浙江省常见传染病辅助分类模型研究[D]. 李傅冬. 浙江大学, 2013(03)
  • [9]某部新兵暴发流行ALT升高的初步研究[J]. 庄立琳,饶日春,黄俊达,胡桂华,黄英英,杨铮.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2(02)
  • [10]某部新兵病毒性肝炎暴发流行[J]. 庄立琳,饶日春,黄俊达,胡桂华,黄英英,杨铮.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2(01)

标签:;  ;  ;  ;  

某部队新兵病毒性肝炎暴发流行病学及临床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