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一个正方形(二年级和三年级)

建造一个正方形(二年级和三年级)

一、构造正方形(初二、初三)(论文文献综述)

汤奎[1](2021)在《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几何课程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几何最值问题,因灵活性高、综合性强,一直是初中几何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研究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不仅有利于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几何最值、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促进初中生几何思维能力的发展。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的核心概念、类型等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明确研究问题、理清研究思路、搭建研究框架、选择研究方法,构建包含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的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框架,并初步制定了情感态度问卷量表及几何最值内容测试卷,通过预测试对其进行修订后确立正式问卷和测试卷。其次,利用问卷及测试卷对成都市某中学391名初中生的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进行调查。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初中生几何最值情感方面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障碍:动机障碍、信念障碍、策略障碍,障碍率分别为46.44%、57.60%、47.74%。动机障碍包括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具体表现在缺少学习兴趣,内部动机不足,外部动机过强;信念障碍包括知识信念、自我信念、过程信念,具体表现在自信心不足,学习被动;策略障碍包括元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具体表现在缺少具体的学习策略,缺乏认知监控等。研究发现各情感障碍间的相关系数都在中等程度(0.327~0.638),即情感障碍间存在显着相关性。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初中生在认知方面主要存在四种类型的障碍:记忆障碍、操作障碍、理解障碍和思维障碍,障碍率分别为80.32%、64.68%、90.36%、96.00%。记忆障碍包括表征障碍、编码障碍、存储障碍,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记忆几何最值概念、性质、定理、基本模型时出现错误或遗漏;操作障碍包括作图障碍、表达障碍,具体表现为构造基本图形困难,辅助线的添加存在障碍,数学语言的转换能力弱等;理解障碍包括题意理解障碍、概念理解障碍、图形识别障碍、方法理解障碍,具体表现为不能理解问题题意,难以理解几何概念的本质属性,不能识别复杂图形中的几何最值基本模型,在理解和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上存在障碍等;思维障碍包括分析障碍、推理障碍、思维定势障碍,具体表现为逻辑思维不清晰,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弱,思维定势阻碍问题的解决等。本研究还从年级、性别、认知障碍间关系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年级的初中生认知障碍类型无显着性差异,各认知障碍间存在显着相关性。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测试,明确了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的类型及其成因,建立了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框架。根据学习障碍成因分析,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并给出指导教学设计的具体建议:利用多种表征方式引导学生加强概念记忆;总结基本模型增强学生图形识别能力;重视教学过程,规范操作程序;借助几何直观理解问题本质;加强学生使用具体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策略的训练。

安平平[2](2021)在《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现状与培养策略研究》文中认为

毛雯[3](2021)在《初中生元认知与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

张云云[4](2021)在《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现状与培养策略研究 ——以兰州市某中学为例》文中指出

易秀平[5](2021)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综合与实践”内容的使用研究 ——以A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数学“综合与实践”越发受到重视,各地中考试卷中也相应地出现了该内容。“综合与实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领域,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师对教材中“综合与实践”内容的使用是发挥其价值的关键所在。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和实物分析法,分析教材中“综合与实践”内容的编写特点,透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该内容的使用现状,揭示其影响因素,寻求促进启示。研究结论如下:编写特点:(1)呈现:初中6册教材共有7个“综合与实践”课题,课题注重图案设计,以数学与其它学科知识综合的课题较多,不注重学生提出问题、应用不同解法等,比较注重学生制定计划、检验结果和应用问题。(2)教学策略的指导:偏向于学生主体,教学组织方式是小组合作,教学评价方式是小组汇报,并提交研究报告。(3)教学目标的指导:偏向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指导粗略。使用情况:(1)内容的选取与改编:选取课题的数量是七、八年级高于九年级。改编程度是偏向于知识性目标的教师高于过程性目标的教师,九年级的改编程度高于七、八年级。(2)教学策略的执行: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一定的体现,七、八年级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于九年级,偏向于知识性目标的教师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七、八年级以小组合作为教学组织方式的教师比九年级多,较少教师要求提交研究报告。(3)教学目标的执行:七、八年级偏向于过程性目标的教师较多,而九年级偏向于知识性目标的教师较多。影响因素:研究从教师、教材、学生、学校内部和外部环境这5个层面分析,教师因素包括认同感、关注问题、教学经验能力等;教材因素包括课题太少、可操作性差和教学指导粗略等;学生因素包括学生的态度、知识和能力等;学校内部环境因素包括教学时间紧、学校不够重视和教师培训太少等;学校外部环境因素包括中考评价以笔试为主、家长和社会以学生的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等。依据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得出教师内在提升、优化教材、改善学校环境和转变社会和家长的评价观念4个层面的启示。

刘筱娟[6](2020)在《初中数学“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性研究》文中提出根据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要求,现代教育要集中突破传统教学的瓶颈,因此我国学校课堂教育的改革发展是必然趋势,而被教育界所广为认可的就是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分层合作教学模式是传统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与当代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分层就是按照学生的智商以及情商的个体差异,把他们分成适合他们自我发展的不同层次,使课堂教学针对性更强,让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向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靠拢。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学习活动。"分层合作"教学是分层与合作二者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解决当下教育实践中出现的"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老大难问题。该模式更适合21世纪的社会发展,最能匹配社会外部力量对人的各项要求的教育。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分层合作教学模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实际的教学现象表明,初中数学教学差异持续扩大,分层断层现象突出,在根本上影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实际的数学课堂中,一线教师很少使用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时多数时候还是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若一直采用传统的一刀切的模式,已经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发展。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模式,针对所有学生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分层,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合作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借鉴许多分层合作成功的经验,以及自己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阐述了分层合作模式的理论基础以及在实践中的分层的原则与策略,归纳整理了具体实施的教师技能培训及学生操作培训。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对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及操作流程作出阐述,有利于分层合作模式的推广。

丁晨彬[7](2020)在《初中几何微课教学实验研究 ——以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为例》文中认为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对一般图形的基本性质及其之间的相互关联是学生最基本的探索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将不断提升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并丰富图像感受。但在真正教学过程中,几何的教学捉襟见肘,课堂时间有限,偏远地区教学资源的匮乏,导致利用传统板书方式进行几何教学效率低下。经典题型讲解一遍,部分学生听不明白,好题型课堂又没时间展示,这些都是初中几何教学中的鸡肋。再到2020年全球疫情下的教学模式也逐渐从线下转变为线上,微课教学既是线下教学的一大辅助,又是线上教学的一大优势,从而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要求。而我国西部偏远地区如新疆对微课的普及及认识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微课教学着作及论文,其重心在微课的制作和课堂呈现板块上,在几何板块教学策略上都只是用极少的篇幅带过,对新疆偏远地区利用微课解决初中几何问题的学习策略,指导意义有限。基于此,就如何利用微课辅助教学从而提高偏远地区初中几何教学水平,值得深入研究。笔者通过对新疆昌吉州的3所初中学校(州直学校2所,市级学校1所)的师生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来获得相关资料,进而调查研究发现新疆昌吉地区一线教师对微课的了解甚少,几何的教学模式还局限于满堂灌,导致几何的学习是初中学生在学数学方面的一大难点,且一直没有很好的方法去转变。而微课辅助教学符合教育学发展趋势且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支撑,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现状,但由于教学资源的匮乏,教师在课下缺乏对微课使用的意识,学生在家中也没有设备支持进行微课学习。因此,笔者从昌吉州二中初中学生的课堂入手,通过人教版数学初二几何《平行四边形》一章为案例,整合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借助几何画板、录屏软件、学校多媒体设备等制作一些针对性强的微课,帮助学生突破几何学习中面临的疑难点,帮助教师探求数学教学中的新模式,同时,跟踪了解在微课的教学过程中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几何素养的帮助,总结出实用价值,形成研究成果。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思路及研究的方法等。第二部分为相关理论概述,包括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等对微课的现有研究、微课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育学、心理学对微课的理论支持三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第三部分为偏远地区初中几何学习的现状及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进行前侧分析,新疆如昌吉地区,学生在几何方面数学成绩相对落后的成因,并分析微课在本地区教学中的可推广性,预测发展趋势,为同类地区推广微课辅助教学留存理论依据。第四部分为基于微课平台下初中几何学习的模式分析与实践,以人教版《平行四边形》一章为载体,确定利用微课解决平行四边形疑难问题的模式和原则,在昌吉州二中初二年级形成参照对比教学,对微课辅助教学后进行反馈分析,并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对微课教学的指导和理论支持,试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使用微课辅助学习的特点及其背后的心理学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再提出几个成功的利用微课进行初中几何教学的微课设计。第五部分从特殊到一般,以昌吉州的调研数据分析结果为平台,为微课辅助教学促进同类偏远地区初中几何学习提出整体策略。从课前准备,课堂过程生成及课后学习评价三个方面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为微课在昌吉的推广及落地实施提供理论依据。第六部分为结语。再次简单概括研究的过程和结论,并总结了研究的不足,提出对未来的展望。

袁雪纯[8](2020)在《STEAM理念下提升初中生数学学习情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情绪情感的发展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方面,而数学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因素。课程标准(2011版)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出我国对于基础教育中学生学习情感的重视。研究学生数学学习情感有助于我们发现当前数学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STEAM理念能够为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情感提供一个新的思路。STEAM理念由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rts和Mathematics这五个单词的首字母合成而来,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五大领域融合,将学习与现实世界相联系,使学生从现实中发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创造能力、综合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由于STEAM理念的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数学学习情感与其结合的课题研究数量较少。因此本文将二者结合,探求在教育教学中应用STEAM理念提升数学学习情感的方法。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初中生数学学习情感进行调查研究。笔者以465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初中生数学学习情感状况与STEAM理念的应用情况。进而针对数学学习情感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基于STEAM理念的策略建议。最后给出两则应用STEAM理念的具体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结论总结如下:第一,笔者通过对初中生数学学习情感的调查分析,发现初中生数学学习情感总体上处于一般水平,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消极情绪。从数学学习情感的不同维度来看,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审美观和数学学习自信这三方面水平较低。此外,性别差异分析结果显示数学学习情感不存在显着差异;年级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数学学习情感存在显着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学学习情感水平和数学成绩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第二,STEAM理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数学史与数学文化融入、信息技术的运用、数学美的引导、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以及题目的变式设计等方式来实现。通过对数学课堂中STEAM理念应用情况的调查发现教师在数学课堂中STEAM理念应用情况水平一般,尤其在几何画板软件的应用、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和问题的变式设计的引导这三方面存在不足。STEAM理念强调综合性、情境性和设计性等,帮助学生寻求多元化、多层次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升数学学习自信、形成积极全面的数学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合理应用STEAM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

刘娇[9](2020)在《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的现状调查及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时代的热点,在我国素质教育中,为了突出创新意识的重要性,更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放在了国家战略层面。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响应国家的号召,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做了颇多的努力。本研究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以帮助初中数学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创新意识状况,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教学参考。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首先根据已有的相关文献,提出本文中数学创新意识的结构。其次根据数学创新意识的维度自编了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测试卷,制订了评分标准,并在南宁市某学校的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各抽取两个班级进行测试。依据测试结果,进一步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其数学成绩、智力成绩的相关性加以分析,探讨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与数学成绩、智力成绩的相关程度。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一些教学建议。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个性差异非常显着,且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个性差异比创新品质的个性差异相对更显着;学生数学创新意识总体、创新品质、创造性思维整体水平都不高,大部分人处于中等水平,只有少部分人处于低水平或高水平。(2)初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总体、创新品质、创造性思维最好,初三年级次之,初一年级最差;在各维度上,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在数学创新意识总体、创造性思维上的差异达到显着性水平,初一年级、初三年级在创造性思维上的差异达到显着性水平,别的差异都没有达到显着性水平。(3)男生数学创新意识总体除了初二年级都比女生强;而在各个维度上,随着年级的升高,在创造性思维这个维度上女生都比男生高,而在创新品质这个维度上,除了初二年级,男生都比女生高。(4)数学成绩与数学创新意识总体、创新品质、创造性思维都有显着的正相关;创造性思维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比创新品质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大。(5)好中差三类学生在数学创新意识总体上的差异都达到了显着性水平;优等生数学创新意识总体、创新品质、创造性思维平均分最高,其次是中等生,学困生最低。(6)学生的智力成绩与数学创新意识总体、创造性思维都有显着的正相关,与创新品质的相关性没有达到显着性水平。

饶莎[10](2020)在《初中生平面几何解题能力及其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将“图形与几何”作为数学学科四个学习模块之一,表明了平面几何在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性。初中阶段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的飞跃时期,学习平面几何是提高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能力的最有效方式。对学生来说,平面几何的学习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首先几何概念的抽象加大学生的理解难度;其次几何语言的表达难以规范;再者复杂图形分析难度高;最后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困难。这种现状下,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围绕“平面几何解题能力”概念展开,对国内外关于主流数学、初中平面几何教学及解题进行了研究,将平面几何解题能力定义为:对同一学习阶段的学生,学生解答平面几何解题速度的快慢或在相同情况下学生能够解决平面几何方面问题的难易程度,文中将两种表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文中分线与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四部分总结了初中平面几何解题的基本方法策略,为调查第四章总结的解题策略是否切真有效起到帮助,文中采取实验调查研究法:对同一水平层次的两个班级,一个班级为实验组、另一为对照组,在试验期间,教师对被试班级在教学中强调解题技巧与策略,侧重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灌输,而另一班级正常秩序教学。一个月后,再次比较两个班学生学习成绩,实验班级成绩确实得到大幅提升。由此得出结论:培养初中生平面几何解题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其次启发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积极运用解题策略、解题之后要引导学生回顾反思、形成解题模型,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给出解题策略教学案例作为示范,给教师提供参考。

二、构造正方形(初二、初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构造正方形(初二、初三)(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5 研究创新之处
    1.6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学习障碍
    2.2 数学学习障碍
    2.3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
    2.4 数学教学策略
    2.5 本章小结
3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问卷及测试卷编制
    3.1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问卷编制
    3.2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测试卷编制
    3.3 本章小结
4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实施与结果分析
    4.1 问卷及测试卷调查的实施
    4.2 调查与访谈结果统计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类型及成因分析
    5.1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类型分析
    5.2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成因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几何最值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6.1 应对情感障碍的教学策略
    6.2 应对认知障碍的教学策略
    6.3 教学建议及教学设计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7.1 研究不足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几何最值问卷调查表(预测试)
附录2 几何最值内容测试卷(预测试)
附录3 几何最值问卷调查表(正式测试)
附录4 几何最值内容测试卷(正式测试)
附录5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6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5)初中数学教材中“综合与实践”内容的使用研究 ——以A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综合与实践”内容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
        1.1.2 教材中“综合与实践”内容的使用并不理想
        1.1.3 缺乏对教材中“综合与实践”内容使用研究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1.2.1 教材
        1.2.2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
        1.2.3 教材中“综合与实践”内容的使用
    1.3 研究内容和目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现实意义
    1.5 研究思路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的相关研究
        2.1.1 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内涵与价值
        2.1.2 数学教材中“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文本分析
        2.1.3 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实施现状研究
    2.2 教材使用研究
    2.3 教师使用教材的影响因素
    2.4 小结与启示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对象
        3.2.1 教材的选取
        3.2.2 教师的选取
    3.3 研究工具的设计
        3.3.1 数据的分析框架
        3.3.2 教师访谈提纲的制作
        3.3.3 课堂观察表的设计
    3.4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3.4.1 资料的收集
        3.4.2 资料的整理
    3.5 研究的伦理保障
第4章 教材中“综合与实践”内容的编写特点
    4.1 建构文本分析框架
    4.2 教材中“综合与实践”内容的呈现
        4.2.1 编写方式方面
        4.2.2 内容特点方面
    4.3 教材中“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策略指导
        4.3.1 学生用书中教学策略的指导
        4.3.2 教师用书中教学策略的指导
    4.4 教材中“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目标指导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教师使用教材中“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情况分析
    5.1 T1 教师使用情况分析
        5.1.1 内容的选取与改编
        5.1.2 教学策略的执行
        5.1.3 教学目标的偏向
    5.2 T2 教师使用情况分析
        5.2.1 内容的选取与改编
        5.2.2 教学策略的执行
        5.2.3 教学目标的偏向
    5.3 T3 教师使用情况分析
        5.3.1 内容的选取与改编
        5.3.2 教学策略的执行
        5.3.3 教学目标的偏向
    5.4 T4 教师使用情况分析
        5.4.1 内容的选取与改编
        5.4.2 教学策略的执行
        5.4.3 教学目标的偏向
    5.5 T5 教师使用情况分析
        5.5.1 内容的选取与改编
        5.5.2 教学策略的执行
        5.5.3 教学目标的偏向
    5.6 T6 教师使用情况分析
        5.6.1 内容的选取与改编
        5.6.2 教学策略的执行
        5.6.3 教学目标的偏向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教师使用教材中“综合与实践”内容的影响因素
    6.1 教师因素
        6.1.1 教师的认同感
        6.1.2 教师的关注方面
        6.1.3 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能力
    6.2 教材因素
        6.2.1 教材的呈现形式
        6.2.2 教材的内容问题
        6.2.3 教师用书的教学指导太粗略
    6.3 学生因素
        6.3.1 学生的态度
        6.3.2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6.4 学校内部环境
        6.4.1 教学时间
        6.4.2 硬件设施缺乏
        6.4.3 学校对课程的要求
        6.4.4 教研组不够重视该课程
        6.4.5 教师培训机会少
    6.5 学校外部环境
        6.5.1 中考评价方式是考知识性的目标
        6.5.2 家长和社会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促进教师使用教材中“综合与实践”内容的启示
    7.1 教师需要自我提升
        7.1.1 教师对“综合与实践”内容的选取与改编原则
        7.1.2 教师对“综合与实践”内容教学策略的执行原则
        7.1.3 教师对“综合与实践”内容教学目标的达成原则
    7.2 教材中“综合与实践”内容的编写启示
        7.2.1 明确“综合与实践”内容的编写目的
        7.2.2 教材中“综合与实践”内容的呈现原则
        7.2.3 教材中“综合与实践”内容的选择原则
    7.3 学校内部环境的转变
        7.3.1 学校加强对“综合与实践”课程的管理
        7.3.2 教研组多提供支持,开展“综合与实践”的校本课题
        7.3.3 利用网络技术,多开展有效的教师培训
    7.4 学校外部环境的转变
        7.4.1 完善中考评价制度,考察其过程性目标
        7.4.2 家长和社会不应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8.1 研究主要结论
    8.2 研究反思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教材呈现
    附录3 课例展示
致谢

(6)初中数学“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2.文献综述
    2.1 .国外关于分层合作教学的研究
    2.2 .国内关于分层合作教学的研究
3.理论基础
    3.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2 .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
    3.3 .最近发展区理论
    3.4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3.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初中数学课堂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分析
    4.1 .调查研究设计
    4.2 .调查结果
5.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准备
    5.1 .整体规划
    5.2 .分层策略
    5.3 .合作策略
    5.4 .分层合作小组建立
6.分层合作教学模式构建
    6.1 .分层合作教学模式步骤
    6.2 .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7.初中数学课“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实践
    7.1 .新授课
    7.2 .讲评课
8.效果及分析
    8.1 .问卷调查结果
    8.2 .观察记录
    8.3 .成绩分析
9.结论与反思
    9.1 .研究结论
    9.2 .不足与反思
    9.3 .今后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初中几何微课教学实验研究 ——以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2章 微课辅助教学相关理论概述及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2 教育学与心理学对微课教学的指导和理论支持
    2.3 理论基础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3章 新疆地区初中几何学习的现状及分析
    3.1 调查的准备和实施
    3.2 调查结果及分析
    3.3 新疆地区初中几何学习的现状成因及分析
第4章 微课促进初中几何学习的模式与分析——以《平行四边形》教学为例
    4.1 构建微课突破平行四边形学习中疑难点的模式
    4.2 利用微课突破平行四边形学习模式创建的基本原则
    4.3 微课教学后的反馈评价
第5章 基于微课促进新疆地区初中几何教学策略
    5.1 微课辅助教学课前准备策略
    5.2 微课辅助教学课堂生成过程策略
    5.3 微课辅助教学课后评价和学习方法策略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建议
    6.3 研究的不足
    6.4 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STEAM理念下提升初中生数学学习情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1.1.2 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1.1.3 课程融合理念的指导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数据分析法
    1.4 论文内容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STEAM教育理念综述
        2.1.1 STEAM理念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 STEAM理念的内涵
        2.1.3 STEAM理念下的教育结构
        2.1.4 STEAM理念下的课程特征
    2.2 数学学习情感综述
        2.2.1 数学学习情感国内外研究现状
        2.2.2 数学学习情感的内涵
        2.2.3 数学学习情感的构成要素
第三章 初中生数学学习情感的调查和分析
    3.1 调查问卷的编制
        3.1.1 调查问卷设计说明
        3.1.2 问卷一:初中生数学学习情感现状调查问卷
        3.1.3 问卷二:STEAM理念在课堂中的应用情况调查问卷
    3.2 调查对象和时间
    3.3 调查问卷一数据分析
        3.3.1 问卷一信度与效度分析
        3.3.2 问卷一描述性分析
        3.3.3 不同性别的独立样本T检验
        3.3.4 不同年级数学学习情感差异分析
        3.3.5 数学学习情感水平与成绩相关性分析
    3.4 调查问卷二数据分析
        3.4.1 问卷二信度与效度分析
        3.4.2 问卷二描述性分析
        3.4.3 STEAM理念下各层面的统计分析
    3.5 问卷结论
第四章 STEAM理念下培养积极数学学习情感的策略
    4.1 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融入
        4.1.1 课堂之内的教学
        4.1.2 课堂之外的延伸
    4.2 信息技术的运用
        4.2.1 几何画板软件的应用
        4.2.2 线上教学软件的应用
        4.2.3 校本课程的开发
    4.3 数学之美的发现
    4.4 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
    4.5 数学题目的变式设计
    4.6 STEAM理念的灵活巧用
第五章 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5.1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5.2 《手拉手模型与半角模型》教学设计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获奖情况
附录B 调查问卷

(9)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的现状调查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创造性思维
        2.1.1 有关创新意识概念的研究
        2.1.2 创造能力、创造性思维及其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2.2 创新意识的结构及培养研究
        2.2.1 创新意识结构的相关研究
        2.2.2 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
    2.3 数学创新意识的研究
    2.4 有关智力测验的研究
    2.5 已有研究的不足
3 研究的理论构想与设计
    3.1 研究的理论构想
        3.1.1 数学创新意识的概念界定
        3.1.2 数学创新意识的结构
    3.2 研究设计
        3.2.1 研究思路
        3.2.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工具的编制
        3.3.1 问卷调查的维度
        3.3.2 研究工具修改
        3.3.3 数学创新意识的评价指标
        3.3.4 数学创新意识水平的划分标准
        3.3.5 信效度检验
4 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被试的选择
        4.2.2 研究工具
        4.2.3 研究程序
    4.3 研究结果与分析
        4.3.1 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水平现状调查的结果
        4.3.2 初一、初二、初三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差异
        4.3.3 数学创新意识与性别的差异性
    4.4 讨论
    4.5 结论
5 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的相关性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2.1 被试的选择
        5.2.2 研究工具
        5.2.3 研究程序
    5.3 研究结果与分析
        5.3.1 学生数学成绩与其数学创新意识的相关性
        5.3.2 好中差三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差异性
        5.3.3 学生智力成绩与其数学创新意识的相关性
    5.4 讨论
    5.5 结论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研究的创意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测试卷(预测问卷)
    附录2 :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测试卷(正式问卷)
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初中生平面几何解题能力及其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过程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总体研究现状
3 研究中相关概念及其涵义
    3.1 问题解决
    3.2 数学解题能力
    3.3 平面几何题解题能力
4 初中平面几何解题的基本方法
    4.1 线与角部分
    4.2 三角形部分
    4.3 平行四边形部分
    4.4 圆性质的应用
5 初中生平面几何解题调查研究
    5.1 调查对象
    5.2 调查过程
    5.3 数据的收集
    5.4 数据的分析
        5.4.1 前测数据分析
        5.4.2 后测数据分析
    5.5 调查研究结果分析
6 教学建议及案例
    6.1 教学建议
    6.2 解题策略的教学案例分析
7 研究结果及展望
    7.1 研究结果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7.2.1 研究不足之处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四、构造正方形(初二、初三)(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D]. 汤奎.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现状与培养策略研究[D]. 安平平.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3]初中生元认知与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 毛雯.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现状与培养策略研究 ——以兰州市某中学为例[D]. 张云云.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5]初中数学教材中“综合与实践”内容的使用研究 ——以A校为例[D]. 易秀平.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8)
  • [6]初中数学“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性研究[D]. 刘筱娟. 西南大学, 2020(05)
  • [7]初中几何微课教学实验研究 ——以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为例[D]. 丁晨彬. 西南大学, 2020(05)
  • [8]STEAM理念下提升初中生数学学习情感的研究[D]. 袁雪纯. 济南大学, 2020(01)
  • [9]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的现状调查及相关性研究[D]. 刘娇. 南宁师范大学, 2020(02)
  • [10]初中生平面几何解题能力及其培养研究[D]. 饶莎.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标签:;  ;  ;  ;  ;  

建造一个正方形(二年级和三年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