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级配计算软件的编写与应用

混凝土级配计算软件的编写与应用

一、混凝土级配计算软件的编制和使用(论文文献综述)

周杰[1](2021)在《基床沥青混凝土层全温度域动力特性与结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速铁路路基防水封闭结构作为防止天然降水侵入路基的外部屏障,是保证路基长期服役性能的关键措施之一。全断面铺设的基床沥青混凝土层作为一种新型防水封闭结构,对于季冻区和寒区路基冻胀、融沉等病害的控制具有显着效果,近年来在高速铁路领域受到高度重视。目前,对于基床沥青混凝土层的材料组成设计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而对于其结构设计尚无系统完善的计算理论与设计流程。基于此,本文针对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RTSIII型无砟轨道结构,选用合理的分数阶导数本构模型表征基床沥青混凝土层在全温度域内的动态粘弹特性,系统地研究了基床沥青混凝土层在列车荷载与环境温度作用下的工作状态,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基床沥青混凝土层的破坏模式和结构设计验算方法,可为基床沥青混凝土层材料优化与结构设计提供依据。本文开展的主要工作和相应的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分数阶微积分定义介绍了分数阶导数基本元件的力学性质,对比了传统整数阶本构模型与分数阶本构模型的差异。基于Grünwald-Letnikov分数阶导数定义推导了弹壶元件的应力数值算法,发现弹壶元件某个增量步的应力不仅与前一增量步的应变有关,还与所有的历史应变和增量步时间步长有关。在有限元软件中针对分数阶导数本构模型编制了相应的用户自定义材料子程序,并与解析解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所推导的数值计算方法是准确可靠的。(2)根据有限元仿真结果和现场实测数据利用快速Fourier变换得到无砟轨道基床表层的动应力频响曲线,发现基床表层在列车作用下的动态响应频率范围主要在0~20 Hz之间,公路规范中的动态模量试验方法可用于测试基床沥青混凝土的动态粘弹特性。依托京张高铁试验段工程利用动态模量试验研究了现场取芯样品在全温度域内的动态特性,基于最优化方法求解了频域内的复数模量粘弹性参数识别问题。各类粘弹性函数拟合结果和统计参数分析表明,分数阶导数模型的拟合结果整体优于广义Maxwell模型且所需参数更少,可以准确地反映在试验数据范围内外的粘弹性信息,更适用于描述基床沥青混凝土在全温度域内的动态粘弹特性。(3)基于优选的分数阶本构模型建立了车辆—轨道—路基耦合数值分析模型,对列车荷载作用下含基床沥青混凝土层的无砟轨道结构动力特性进行了计算和验证。动力响应时空分布特征表明,底座板结构缝处是基床沥青混凝土层动力响应的纵向最不利荷位,动力响应横向影响范围主要为底座板宽度,纵向影响范围约为10 m。在沥青混凝土层纵向应变频响曲线中,第2个峰值频率对纵向应变响应起主要控制作用,该峰值频率与列车速度近似成正比,比例系数与车辆定距有关,该峰值频率对应的动态模量可作为等效模量用于弹性模型近似计算。与传统防水结构相比,当轨道结构引入基床沥青混凝土层后,其粘弹特性带来的能量耗散效应有利于降低轨道和路基结构的整体振动水平和竖向变形,具备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4)基于传热学原理建立了无砟轨道结构温度效应分析模型,分析了温度场和温度效应的时空分布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预估公式。路肩与线间处基床沥青混凝土层的表面温度可用太阳辐射和气温的实时变化线性表示,底座板下方处基床沥青混凝土层的月平均温度可用月平均气温线性表示。上部轨道结构内部的负温度梯度是引起基床沥青混凝土层表面出现被动拉伸现象的主要原因,在结构缝处铺设复合土工布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现象,长度宜在结构缝两侧各设置1~2 m。(5)在基床沥青混凝土层动力响应与温度效应数值分析的基础上,将基床沥青混凝土层在服役期间可能出现的破坏模式总结为三类:低温开裂、列车荷载作用下的疲劳开裂和底座板结构缝处的被动拉伸破坏。基于半解析有限元理论建立了荷载作用下的路基面简化计算模型,在考虑交通参数、温度条件和材料参数的基础上,形成了结构设计验算流程,并开发了结构设计验算的图形化用户界面程序,可为实际工程提供设计指导。

康乾昌[2](2020)在《武汉典型老社区海绵城市改造工程造价指标及指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工程造价指标及指数是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的关键因素,运用工程造价指标及指数在项目建设前可以较合理的确定造价,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有效控制造价,实现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提高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水平和效益。随着政府对造价指标及指数重视度的不断提高,相关部门正在逐步进行人工单价、建筑材料价格、施工机械价格、造价指标及指数等信息的定期发布,以满足工程建设投资控制的需要。然而,海绵城市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目前已完成全国首批试点项目验收,但尚无海绵城市工程造价管理的统一规定,海绵城市工程造价指标及指数体系仍属空白,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海绵城市建设的全面推广。鉴于此,本文结合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武汉海绵城市试点工程,应用广联达计价软件研究了海绵城市建设工程中常用措施造价指标;依托正在建设的38个老旧社区改造项目,应用广联达计价软件对海绵城市改造工程造价指标进行研究,并采用灰色模型及对海绵城市改造工程造价指数进行预测。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成果:(1)海绵城市建设工程中常用措施造价指标。根据武汉市工程造价计价相关的规范,采用湖北省工程量消耗定额(2018版),绿色建筑工程定额及借用其他类似定额,通过广联达计价软件GCCP5.0版,构建了武汉市海绵城市工程项目的各项技术措施的经济指标,分别有草皮式绿色屋顶460元/m2、模块式绿色屋顶410元/m2、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295元/m2、透水混凝土路面186元/m2、人行道透水铺装288元/m2、植草砖340元/m2、广场透水铺装290元/m2、下凹式绿地160元/m2、生物滞留设施185元/m2、雨水桶18000元/个、调蓄池1926元/座、雨水存储模块920元/m2、沉砂池2025元/座、植草沟225元/m2、线性排水沟135元/m。(2)海绵城市改造项目工程造价指标。论文对武汉市近期的海绵城市改造项目中主要的措施技术指标,与一般常用的标准措施技术指标水平进行对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计算出改造工程的分项工程经济指标、主要措施工程量指标,判断分析了设计标准与实际项目的合理性,计算出海绵改造项目中技术措施造价指标分别人行道透水铺装419元/m2、广场透水铺装421元/m2、植草砖393元/m2、透水沥青混凝土155元/m2。(3)海绵城市改造项目工程造价指数。文章在项目造价指数方面,对2018—2019年每个季度的指数作为基础,运用灰色模型方法,对武汉市海绵城市改造项目2020年第一季度的工程造价指数进行模拟预测,并验证。证明了该模型有实际操作性,根据模型预测可为项目的投资估算作为参考,对未来项目决策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模型模拟预测得出,武汉市海绵城市改造项目2020年第一季度的工程造价指数116.72元/m2。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海绵城市全面推广建设的投资决策与投资控制提供参考,也可以为下一步国家出台海绵城市工程造价管理规定提供理论支撑。

付静茹[3](2020)在《基于PFC二次开发的道路材料仿真系统研究》文中提出在传统离散元的仿真工作中,一般都选用PFC3D作为分析工具。由于PFC系列软件具有命令驱动的特性,学习成本较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离散元方法的发展。目前,尚没有针对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在本文的研究中,采用面向对象技术,设计并开发了一款具有可视化界面的道路材料离散元仿真系统easyPFC。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生成沥青混凝土材料模型和道路材料常规试验仿真的PFC代码文件,生成的文件可以直接导入PFC3D中运行并获得输出结果。在此过程中完成的工作如下:(1)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建立了系统的UML模型。在完成系统描述、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工作后,对系统的用户界面进行了分析,并使用Visio2010绘制了用户界面设计图。(2)在设计工作的基础上,在Visual Studio 2013集成开发环境(IDE)下,使用C++语言对系统的核心功能进行了开发。将PFC的基本功能组件封装成基本类,由基本类组装成综合模型类,通过模型类对象及其成员函数的调用,将对应模块的PFC代码以字符串的形式输出并写入文件。(3)建立了道路材料常规试验PFC代码库。将道路材料常规试验的PFC代码以模型类子类的方式内嵌到系统中,以供程序直接调用。在easyPFC内部提供了不同模型类型,可快速完成圆柱体模型、棱柱体模型以及中空模型的生成。同时提供了多种加载模式,可以设置速度加载、位移加载与冲击加载。(4)引进简代码的编码理念,使用ImGUI图形库和OpenGL图形显示工具完成了用户界面的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对各界面视图模块的功能进行微调,保证界面功能与后端核心功能相对应,随后完成了用户界面与核心功能的交互设计。从本文可以得出,用面向对象方法编写程序可以有效地调用PFC代码库;easyPFC可视化方法增加了PFC系列软件的易用性;easyPFC程序能够实现对道路材料常规试验的模拟仿真。

邰宇[4](2020)在《大石涧水库三维建模与模型信息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在中国推广以来,这种技术对传统建筑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善了信息存储的方式,完善了项目各参与方沟通的途径,在建设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随着水利行业的不断发展,其工程建设理念也向着信息集成管理的方向发展,BIM技术恰巧满足了这一需求,通过构建BIM工程信息模型,集成了项目在设计、施工、运维等全生命期中产生的各项信息,为信息化管理提供大量的数据基础。本文针对水利工程BIM信息模型构建效率低、拓展应用难的问题,通过以混凝土重力坝材料分区为划分条件的构建思路,采用参数化建模的方式,并对所建模型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结合水利工程和BIM技术的特点,分析BIM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全生命期中每个阶段的应用价值,并对现有的主流BIM软件进行比较,选择Autodesk公司的Revit作为本硏究的核心建模软件,提出信息模型建设的基本流程;(2)根据水利工程的特性对混凝土重力坝进行构件分类,对坝段各构件进行参数化建模研究,将Civil3D软件与Revit进行交互设计生成地形数字模型,同时基于BIM技术在施工管理方面的优化,通过Navisworks软件与进度计划的结合对所建模型进行施工模拟;(3)对满足水利工程二次开发的API进行归纳总结,基于开发流程对Revit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研究,提取模型中构件的工程信息,通过工程量清单计价完成概算表的编制,并通过Revit API外部应用的方式拓展应用界面,实现相关应用的功能命令。

于悦[5](2020)在《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细观渗流模拟及其在现场检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及节能环保政策的推动,越来越多的环保型建筑材料开始进入到大众的视野当中,其中加气混凝土砌块被广泛的应用在建筑工程当中。由于其质量轻、耐火性能好、隔音性能好、施工便利等优点,加气混凝土砌块经常被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墙体砌筑当中。经过前期的走访调研发现,由于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产品质量、施工工艺以及配套使用的砌筑砂浆等部分存在问题,导致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渗漏的问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会不断凸显,这已经成为影响民生重要的问题。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一种复杂的多孔介质材料,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的抗渗性能与其内部孔隙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加气混凝土砌块孔隙率大、孔隙结构复杂、内部孔隙通道连通性复杂等因素,基于细观层次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内部的孔结构以及渗流规律等还未进行较多的分析和研究。因此,本文结合研究生期间参与的课题组研究的部分成果,基于细观层次对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的内部孔结构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引入分形维数的概念并利用自编的MATLAB程序实现对加气混凝土砌块内部孔结构分形维数值的自动计算,以此来进行孔结构复杂程度的表征。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实现了对于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孔结构切片图像的参数表征,并且研究了加气混凝土砌块孔结构分形维数值与孔结构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格子Boltzmann方法(Lattice Boltzmann Method,以下简称LBM方法)进行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三维数值模型渗流模拟,以此来从细观层面给出加气混凝土砌块内部的渗流规律和帮助理解宏观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内部的渗流现象,并阐述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的宏观渗透性能,可以为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渗透性能检测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基于加气混凝土砌块细观结构渗流模拟的分析及课题组研发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抗渗性能检测仪器,研发配套仪器使用的便携式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抗渗性能评价界面软件。今后可以将理论分析、现场试验的的评价修正系数集合到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抗渗性能评价界面软件中,以便快速、准确地测定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抗渗性能等级,以此达到课题研究与实际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的目的。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加气混凝土砌块内部的孔结构特征参数研究:加气混凝土砌块内部的孔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利用基于计盒维数法的MATLAB软件中第三方工具箱Fraclab测定了本文加气混凝土砌块试样切片图像的孔结构分形维数值介于1.775-1.805。其中,加气混凝土砌块切片图像的孔结构分形维数值与孔隙率、孔形状因子、孔表面积以及孔径分布存在一定的联系,可以通过加气混凝土砌块切片图像的孔结构分形维数值来预测其孔结构特征参数。(2)不同砌筑砂浆孔结构特征参数研究:通过对普通砌筑砂浆试样、专用砌筑砂浆试样内部的孔径分布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发现普通砌筑砂浆试样内部孔结构大小连续性相较于专用砌筑砂浆试样内部孔结构大小连续性差,这也是导致采用专用砌筑砂浆砌筑的新型墙体抗渗性能优于普通砌筑砂浆砌筑的新型墙体抗渗性能主要原因之一。在目前没有强制规定使用砌筑砂浆种类的情况下,推荐使用专用砌筑砂浆提高新型墙体的抗渗性能。(3)加气混凝土砌块三维数值模型渗流模拟:基于LBM方法实现了加气混凝土砌块数值模型细观层次的三维渗流模拟。随后通过进行截面尺寸大小为100×100(像素)、200×20.0(像素)、300×300(像素)的CT切片图像叠加,采用三维重构MATLAB程序并且结合Palabos库程序进行加气混凝土砌块三维数值模型的渗流模拟。结果表明三种像素尺寸下图像的三维重构模型的渗流模拟过程中入口处和中间部分的瞬时渗流运动截面图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中间渗流部分形成明显的“优势渗流通道”;三种像素尺寸下图像的三维重构模型的平均渗流速度与渗透率变化趋势相同,符合达西定律,数值模型渗透率的值变化范围是0.367-0.654(格子单位),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主要原因是渗透率是多孔介质材料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材料内部的结构有关。与课题组前期进行的加气混凝土砌块二维渗流模拟相比,本文加气混凝土砌块三维数值模型的渗流现象从二维扩展到三维,因此可以直观的显示出三维的“优势渗流通道”,便于研究其内部的孔隙水渗流的情况。(4)研发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抗渗性能评价界面软件:基于加气混凝土砌块孔结构特征参数及渗流模拟分析研究,结合课题组研发的墙体抗渗性能检测仪器,通过现场墙体抗渗性能试验所测得的数据,研发了配套检测仪器使用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抗渗性能评价界面软件,方便在项目现场对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抗渗性能检测时可以快速、准确的返回墙体抗渗性能评价等级。今后将通过大量的现场墙体渗透检测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合理论分析引入修正系数来进一步完善界面软件。

詹朝曦[6](2019)在《城市快速路项目建设工期合理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快速发展,我国大多数大、中城市普遍存在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城市快速路因其能够提供大流量、长距离、快速的城市交通服务,而成为缓解或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城市快速路建设的全过程中,也给城市交通和市民出行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城市快速路建设如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缩短建设工期,尽早发挥建设功能,对政府主管部门和项目建设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不仅影响工程建设成本和建设质量,还影响城市交通和市民日常出行,而倍受社会关注。由于城市快速路具有投资大、涉及面广、交通干扰大、影响因素多和建设时序复杂等特点,给城市快速路项目建设工期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导致项目建设工期难以合理确定和实施有效管理。目前,我国尚未发布城市快速路建设的标准工期定额,导致项目建设工期的合理确定缺乏标准和依据,项目建设工期目标制定和管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建设工期要么过长,要么不科学的压缩。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确定城市快速路项目建设工期迫在眉睫,亟需对我国城市快速路项目建设工期的风险辨识、合理工期预测、工期合理性评价展开研究。本文基于项目建设全寿命周期理论,运用系统分析、回归分析和实证分析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城市快速路项目建设工期影响因素进行科学识别,构建了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预测模型及合理性评价模型。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工程建设工期的相关影响因素,基于等级全息模型理论,构建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影响因素初选集,利用问卷调查,结合专家对工期风险效度的评估,采用专家权威度系数法,对影响因素进行过滤、评级,剔除非关键影响因素,得到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的影响因素集;其次,本文综合分析城市快速路的建设特点和施工条件,基于考虑工期影响因素的风险效度,通过熵权法和三角模糊数法,构建城市快速路项目建设工期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厦门气候特征和建设环境,借鉴广东省市政工程工期定额,采用线性回归法,进一步构建适合厦门城市快速路项目建设工期的预测模型;再次,通过文献研究法、专家权威度系数法,筛选了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合理性评价指标,采用结构熵权法构建了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合理性评价模型;最后,对厦门某城市快速路建设项目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了本文所构建的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预测模型和合理性评价模型是有效的。同时,提出了城市快速路项目建设工期的合理控制措施建议。本研究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基于项目建设全过程来探讨城市快速路项目建设工期合理性问题,扩宽了项目建设工期的理论研究范围,深化了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的研究内涵;其次,基于工期综合风险效度理论和专家证据理论,构建了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预测模型和合理性评价模型,并做了实证检验,丰富了项目时间管理的理论研究;最后,在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的研究中,突出了城市快速路项目的特殊性和专家工程经验及类似工程经验在工期研究中的重要性,从系统内和系统外角度较全面、客观地识别了城市快速路项目建设工期的影响因素,为我国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的风险辨识、科学预测与合理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做好项目时间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经验证据。本研究的成果为我国城市快速路项目建设工期的合理确定与评价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应用指导价值。

董凡[7](2019)在《基于细观力学模型的混凝土静力破损行为研究》文中提出混凝土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多相复合材料,研究其在外载作用下的破损行为对工程应用领域及其重要。过去大多数是把混凝土当作均质材料,通过实验来研究其各种力学性能,该方法成本较高,周期较长。本文将混凝土视为骨料、砂浆基质及其二者之间的界面过渡区组成的多相复合材料,建立混凝土细观数值模型,在细观层面上对混凝土的破损行为进行研究。所做的工作如下:(1)将富勒级配曲线与瓦拉文公式相结合,将确定三维混凝土试件中骨料颗粒数量的方法应用到二维混凝土试件中,利用matlab软件编制了不同级配的骨料投放生成程序,为实现混凝土细观建模奠定了基础;(2)基于对粘聚力模型的理解,本文引入双线性粘聚力模型的牵引-分离曲线来描述细观层面上混凝土内骨料和砂浆基质间以及砂浆基质与砂浆基质间界面的本构关系,并结合相关文献,确定了本构模型中的参数,利用matlab软件编制了生成粘聚力单元的程序,并将其融合到有限元分析软件中;(3)根据编制的骨料投放程序,生成了不同级配的混凝土细观模型,并利用编制程序在骨料-砂浆基质界面和砂浆基质-砂浆基质界面分别插入粘聚力单元,研究了骨料体积含量及试件尺寸对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骨料体积含量及试件尺寸的增加,试件内的界面过渡区也随之增加,导致抗拉强度逐渐降低,这说明混凝土抗拉强度主要由界面过渡区所决定,同时也证明本文所提出的利用粘聚力模型对细观混凝土材料进行分析具有可行性;(4)根据本文给出的混凝土细观建模方法,建立了弯曲梁数值分析的跨尺度计算模型,研究了两种类型三点弯曲梁破坏过程中构件的应力和裂纹的演化情况,结果表明当起始裂纹为梁高的0.25倍时,引起的应力集中系数为k=0.97;研究了四点弯曲梁的破坏过程,根据数值模拟得出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出混凝土梁的弯拉强度,与已有实验结果相比,差值为4.65%。这说明本文所建立的混凝土细观分析方法能够较好的体现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细观层面上的破坏过程。

邹家强[8](2019)在《基于物质点法的混凝土细观数值试验研究》文中指出混凝土作为世界上应用最广的建筑材料,从宏观尺度至细观尺度,乃至微观尺度,其力学行为一直是科研人员所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随着近代细观力学理论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人员开始借助细观数值模拟对混凝土的细观力学行为进行更深层次及更大规模的研究。由于混凝土的宏观力学特性受其细观结构的控制,所以基于细观尺度的研究,能加深对混凝土宏观变形、破坏的认识。与传统的物理试验相比,混凝土细观数值模拟不仅可以避开物理试验主观失误带来对结果的影响,还可以很直观地反映混凝土细观损伤退化的全过程。因此,细观数值模拟已成为描述混凝土细观结构对宏观力学特性影响的有效手段。对于混凝土细观损伤行为的数值模拟,其核心在于采用合适的本构模型。目前,研究人员对混凝土的细观本构模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本构模型。虽然它们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描述混凝土的某些细观力学特性,但也都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描述的单元没有综合考虑界面过渡区的影响,或者缺乏考虑混凝土内部多相结构分布的随机性影响等。因此本文提出一种考虑混凝土结构随机性的随机损伤本构模型。另一方面,目前混凝土细观数值模拟采用的数值方法主要集中在有限单元法。和传统有限元法相比,物质点法作为一种新型无网格数值方法,采用质点离散材料区域,因而可以方便的利用混凝土细观数字图像的像素点信息进行建模,同时可以在数值计算时避免传统有限元法在大变形情况下的网格畸变。综合以上分析,本文从细观角度出发,将混凝土视为由骨料、砂浆和界面过渡区组成的三相细观结构,并基于该结构,以随机双级配骨料试件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该随机本构模型,并基于物质点法编制了一套数值模拟程序用以进行一系列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Monte Carlo模拟方法,考虑混凝土的三相细观结构,提出了一种构建随机椭圆骨料的混凝土细观几何模型的方法,然后在该几何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一种进行快速建立混凝土细观物质点模型的方法。根据几何模型和数值模型的比较可知,该套方法可良好地表征混凝土三相细观结构的各相信息。(2)基于Weibull强度理论,提出一种随机损伤本构模型,用来反映混凝土内部三相细观结构的随机损伤行为。并以MATLAB为计算平台,自主编制了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对该模型进行有效性的验证,并对模型中的重要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来进一步研究该本构模型的描述能力。结果表明,该本构模型可较好反映混凝土的宏观和细观力学行为,并良好再现损伤在混凝土内部的发展及演化情况。(3)利用MATLAB自行编制的物质点法程序,基于生成的随机骨料细观物质点模型,结合所提出的随机损伤本构模型,进行了随机椭圆骨料单轴拉伸及单轴压缩数值试验,以及双骨料单轴拉伸试验。模拟结果表明:物质点法可较好地结合本构模型的特点反映混凝土的宏观力学响应,及细观损伤变化。通过其宏观力学行为及细观图像结果可知,物质点法也适用于模拟混凝土细观结构,对其宏观力学特性及细观破坏演化进行研究分析。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混凝土细观数值模拟问题,提出了一种进行快速建立混凝土细观物质点模型的方法,建立了混凝土细观数值模拟的随机损伤本构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物质点细观数值模拟方法,最后编制了相应的物质点程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本构模型与数值方法可良好捕捉混凝土细观变形及破坏行为,能为模拟混凝土三相细观结构的损伤行为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代向阳[9](2019)在《纤维混凝土早期塑性限裂机理研究及数值模拟》文中提出混凝土早期发生塑性开裂会严重降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带来一系列工程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实际工程中通常采用向混凝土中掺入短切合成纤维来限制混凝土的开裂,然而关于合成纤维对混凝土早期塑性开裂限裂机理的研究并不深入,这使得国内现行的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和相应规范未能对工程中应用的纤维参数作出明确规定,且对实际工程中纤维的应用指导也不够详细,因此,目前相关纤维参数大多数是依据工程经验确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纤维的推广应用。另外,纤维的分散性对混凝土早期塑性开裂性能影响显着,但缺少相关的研究。本文结合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方法,以聚丙烯单丝纤维作为早期塑性限裂材料,首先研究了纤维混凝土早期毛细管负压、电阻、水平收缩、塑性沉降、泌水以及开裂等性能,然后对纤维混凝土细观结构几何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当混凝土出现第一条微裂缝时,空气开始渗透进混凝土,此时对应的毛细管负压值为“空气进入值”,与混凝土早期开裂密不可分,所以首先分别采用水势张力计和万用表测试了混凝土内部早期毛细管负压和电阻的发展,得到了毛细管负压和电阻随时间变化的全过程曲线,结合毛细管负压和电阻发展曲线,从而得到毛细管负压的“空气进入值”值Paev,基于毛细管负压理论研究了不同纤维体积率和纤维长度等参数对混凝土内部早期毛细管负压发展的影响,并探索了纤维各参数与毛细管负压“空气进入值”Paev之间的关系,提出综合考虑纤维体积率、纤维长度与毛细管负压“空气进入值”Paev之间关系的建议公式;另外利用高精度激光位移传感器测试了混凝土早期的水平收缩变形发展过程,得到了水平收缩随时间变化的全过程曲线,研究了不同纤维体积率和纤维长度等参数对混凝土早期水平收缩性能的影响。(2)利用高精度激光位移传感器进行了混凝土早期塑性沉降和泌水试验,得到了塑性沉降和泌水随时间变化的全过程曲线,基于自重固结理论研究了不同纤维体积率和纤维长度等参数对混凝土早期塑性沉降及泌水性能的影响。(3)基于混凝土早期塑性沉降试验,24 h后进行塑性沉降开裂裂缝数量、裂缝长度和裂缝宽度的测量,使用Photoshop软件对裂缝图像进行调整阈值处理,得到裂缝的二值图像,研究了不同纤维体积率和纤维长度等参数对混凝土早期塑性沉降开裂的平均裂缝宽度、最大裂缝宽度和名义裂缝总面积等性能的影响,并探索了纤维体积率、纤维长度、纤维间距、单位体积纤维根数和纤维体积率特征值λf等与混凝土早期塑性沉降开裂名义裂缝总面积Acr之间的关系。(4)基于MATLAB编程语言,分别编制了聚丙烯纤维和粗骨料的随机生成与投放程序,得到了不同级配、不同纤维体积率和不同纤维长度下聚丙烯纤维-骨料混凝土的细观结构几何模型,实现了聚丙烯纤维在混凝土试件内部三维空间的分散性模拟,从细观结构的角度较好地解释和验证了聚丙烯纤维分散性对混凝土早期水平收缩和塑性沉降开裂限裂作用的影响,并将MATLAB细观结构几何模型导入到有限元软件ANSYS中,初步创建了聚丙烯纤维-骨料混凝土的有限元模型。

施政[10](2019)在《沥青混凝土的细观开裂模拟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更有效、更精确的细观沥青混凝土模型研究其开裂问题。本文采用两种数值建模方法分析沥青混凝土的开裂问题。第一种是随机骨料分布及嵌入粘结单元有限元模型。本方法将沥青混凝土分为四个重要组成部分:骨料、沥青砂浆、界面过渡区和初始缺陷。根据由Full和Thompson开发的级配曲线,将骨料颗粒模拟成大小不同的随机分布多边形。采用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提高骨料投递的成功率。对于初始缺陷,本研究仅考虑空隙。在沥青砂浆的初始网格内,沿骨料与沥青砂浆的界面插入零厚粘性单元,模拟混凝土的开裂过程。修正了以往的开裂初始准则和牵引分离规律,并用以描述粘结构件的破坏行为。基于python语言,开发了骨料投递、内聚力单元插入和修正的构造本构模型的用户自定义程序,并将其嵌入到商业有限元软件包abaqus中。通过与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所提出的细观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并研究了细观结构对沥青混凝土的宏观性能的影响。第二种方法采用基于Voronoi多边形的细观刚体弹簧法进行数值建模,在第一种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随机骨料投递技术随机投放圆形骨料,然后根据骨料形心点生成Voronoi网格,过Voronoi单元网格边界的几何形状寻找骨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骨料间的粘结材料被浓缩为骨料间的界面弹簧,其刚度由粘结材料的厚度定义。通过二维和三维数值单轴压缩实验进行验证其有效性。

二、混凝土级配计算软件的编制和使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混凝土级配计算软件的编制和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床沥青混凝土层全温度域动力特性与结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混凝土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
        1.2.2 沥青混凝土粘弹性本构模型
        1.2.3 铁路轨下基础力学分析理论与方法
        1.2.4 铁路沥青混凝土层结构设计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分数阶导数粘弹性本构模型研究
    2.1 经典粘弹性本构关系
        2.1.1 线粘弹性关系简介
        2.1.2 经典粘弹性本构模型
    2.2 分数阶导数粘弹性本构模型概述
        2.2.1 分数阶导数基本元件
        2.2.2 基于弹壶元件构造的分数阶导数本构模型
        2.2.3 基于抛物线元件构造的分数阶导数本构模型
    2.3 分数阶导数粘弹性本构模型数值算法
        2.3.1 分数阶导数数值算法
        2.3.2 弹壶元件的应力数值算法
        2.3.3 典型分数阶导数本构模型的应力数值算法
        2.3.4 分数阶导数本构模型有限元子程序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床沥青混凝土全温度域动态特性研究
    3.1 基床沥青混凝土实体工程应用
        3.1.1 材料组成设计
        3.1.2 室内性能试验
        3.1.3 现场实施
    3.2 基床沥青混凝土动态特性
        3.2.1 无砟轨道基床表层频响特性
        3.2.2 动态模量试验
        3.2.3 全温度域动态力学特性
    3.3 分数阶导数本构模型动态粘弹性参数识别
        3.3.1 本构参数识别方法
        3.3.2 广义Maxwell模型参数识别结果
        3.3.3 分数阶导数模型参数识别结果
        3.3.4 不同本构模型统计参数对比分析
        3.3.5 动态模量试验有限元模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床沥青混凝土层动力响应研究
    4.1 车辆—轨道—路基耦合动力有限元分析模型
        4.1.1 动力学分析基本原理
        4.1.2 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
        4.1.3 轨道与路基系统动力学模型
        4.1.4 轮轨耦合关系
        4.1.5 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谱
        4.1.6 边界条件
        4.1.7 模型验证
    4.2 动力响应特征及分析指标
        4.2.1 纵向不利荷位
        4.2.2 空间分布特征
        4.2.3 动力响应指标
    4.3 与传统防水结构层对比
    4.4 动力响应影响因素分析
        4.4.1 列车轴重
        4.4.2 列车速度
        4.4.3 沥青混凝土层温度
        4.4.4 基床表层厚度组合
        4.4.5 级配碎石层模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床沥青混凝土层温度效应研究
    5.1 温度效应分析模型
        5.1.1 基本模型
        5.1.2 传热学边界条件
    5.2 温度效应试验与模型验证
        5.2.1 试验段概况
        5.2.2 模型验证
    5.3 轨道结构温度场特性
        5.3.1 历史气象资料
        5.3.2 温度变化规律
        5.3.3 温度梯度变化规律
        5.3.4 基床沥青混凝土层温度预估公式
    5.4 温度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5.4.1 上部轨道结构温度梯度
        5.4.2 沥青混凝土层温度
        5.4.3 沥青混凝土层厚度
        5.4.4 复合土工布长度
    5.5 基于响应面法的温度效应预估模型
        5.5.1 响应面法的基本概念
        5.5.2 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
        5.5.3 响应面函数回归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床沥青混凝土层结构设计研究
    6.1 工作状态与破坏模式
        6.1.1 工作状态
        6.1.2 破坏模式
    6.2 荷载作用简化计算模型
        6.2.1 路基面荷载分布
        6.2.2 半解析有限元模型
        6.2.3 程序有效性验证
    6.3 结构设计参数
        6.3.1 交通参数
        6.3.2 环境参数
        6.3.3 材料参数
    6.4 结构设计验算
        6.4.1 低温开裂验算
        6.4.2 列车荷载作用疲劳开裂验算
        6.4.3 结构缝处被动拉伸验算
    6.5 结构设计流程
    6.6 结构设计算例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的学术经历与成果

(2)武汉典型老社区海绵城市改造工程造价指标及指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工程造价指标及指数研究现状
        1.2.2 国内工程造价指标及指数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造价指标及指数理论基础
    2.1 工程造价指标
        2.1.1 工程造价指标的概念
        2.1.2 工程造价指标的分类
        2.1.3 工程造价指标的作用
    2.2 工程造价指数
        2.2.1 工程造价指数的概念
        2.2.2 工程造价指数的分类
        2.2.3 工程造价指数的作用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海绵城市工程常见技术措施及造价特点
    3.1 现行常见的海绵城市技术措施设计特征
        3.1.1 渗透技术
        3.1.2 滞流技术
        3.1.3 蓄存技术
        3.1.4 净化技术
        3.1.5 排水技术
    3.2 海绵城市工程造价
        3.2.1 海绵城市工程及其特点
        3.2.2 海绵城市工程造价及其特点
    3.3 海绵城市工程造价指标及指数信息的构成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海绵城市改造工程造价指标的研究
    4.1 海绵城市改造工程造价指标的构建
        4.1.1 海绵城市改造工程造价信息的选择
        4.1.2 海绵城市改造工程造价软件的选择
    4.2 海绵城市改造工程造价指标的编制
    4.3 某片区海绵城市改造项目工程造价指标分析
        4.3.1 项目概况
        4.3.2 工程造价指标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海绵城市改造工程造价指数的研究
    5.1 海绵城市工程造价指数类型
    5.2 海绵城市工程造价指数预测模型
    5.3 某片区海绵城市改造项目工程造价指数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学术成果

(3)基于PFC二次开发的道路材料仿真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PFC二次开发的研究现状
        1.2.2 可视化界面开发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面向对象技术
        2.1.1 面向对象方法
        2.1.2 UML概述
    2.2 系统UML模型的建立
        2.2.1 系统描述
        2.2.2 需求分析
        2.2.3 概要设计
        2.2.4 详细设计
    2.3 用户界面设计
        2.3.1 用户界面特性
        2.3.2 界面设计分析
        2.3.3 界面视图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系统开发方法
    3.1 程序设计方法概述
        3.1.1 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
        3.1.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
        3.1.3 程序设计风格
    3.2 系统编码依据
        3.2.1 颗粒流方法
        3.2.2 PFC命令流的编制
    3.3 核心功能开发
        3.3.1 模型封装
        3.3.2 试验封装
        3.3.3 后端输出
    3.4 PFC代码生成技术
        3.4.1 shrink-enlarge方法
        3.4.2 cmat的实现技术
    3.5 用户界面开发
        3.5.1 ImGUI开发技术
        3.5.2 界面编码实现
    3.6 交互设计
    3.7 本章小结
4 系统测试
    4.1 模型生成
        4.1.1 圆柱体试件
        4.1.2 棱柱体试件
    4.2 试验仿真
        4.2.1 直接拉伸试验
        4.2.2 三点弯曲试验
        4.2.3 车辙试验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大石涧水库三维建模与模型信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BIM技术国外研究综述
        1.2.2 BIM技术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BIM技术理论介绍
    2.1 BIM核心理念和特性
        2.1.1 BIM核心理念
        2.1.2 BIM技术特性
    2.2 BIM技术核心价值
        2.2.1 BIM技术对开发建设单位的价值
        2.2.2 BIM技术对设计单位的价值
        2.2.3 BIM技术对施工单位的价值
        2.2.4 BIM技术对运维单位的价值
    2.3 BIM软件介绍
        2.3.1 BIM软件分类
        2.3.2 核心建模软件
    2.4 BIM数据标准介绍
    2.5 本章小结
3 大石涧水库BIM模型创建及应用
    3.1 工程概况介绍
    3.2 基于BIM技术的建模
        3.2.1 核心建模软件的选择
        3.2.2 族的介绍
        3.2.3 模型精度
        3.2.4 模型拆分原则
        3.2.5 建模流程
    3.3 构件族的创建
        3.3.1 挡水坝段
        3.3.2 溢流坝段
        3.3.3 廊道及其它部分
        3.3.4 模型装配搭建
        3.3.5 地形创建
    3.4 信息模型在施工方面的应用
        3.4.1 施工进度管理
        3.4.2 基于BIM技术的优化
        3.4.3 施工进度模拟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Revit二次开发的计量计价
    4.1 Revit二次开发概述
        4.1.1 API功能介绍
        4.1.2 开发工具及环境设置
        4.1.3 Revit外部命令实现方法
        4.1.4 二次开发流程设计
    4.2 Revit模型信息提取
        4.2.1 二次开发的必要性
        4.2.2 WPF窗体创建
        4.2.3 工程量统计的两种方式
        4.2.4 信息排序
        4.2.5 Ribbon界面扩展
    4.3 信息模型在造价方面的应用
        4.3.1 工程计价特点
        4.3.2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
        4.3.3 概预算的编制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5)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细观渗流模拟及其在现场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泥基材料细观孔结构观测及图像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2.2 水泥基材料细观结构图像处理与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2.3 多孔介质材料的内部渗流研究现状
        1.2.4 墙体抗渗性能现场检测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1 问题的提出和主要研究思路
        1.3.2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加气混凝土砌块特征及墙体工程应用分析
    2.1 加气混凝土砌块特点及孔结构形成
    2.2 孔结构特征参数
    2.3 影响孔结构特征参数的影响因素
    2.4 孔结构特征参数对宏观性能的影响
    2.5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的应用情况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加气混凝土砌块细观孔结构分析
    3.1 试验
        3.1.1 原材料
        3.1.2 加气混凝土砌块CT图像获取
    3.2 研究方法
        3.2.1 孔结构参数分析方法
        3.2.2 分形模型
        3.2.3 切片图像分维值计算
        3.2.4 分形维数值计算程序验证
    3.3 试验结果分析
        3.3.1 孔结构特征参数
        3.3.2 孔径分布
        3.3.3 分形维数值与孔结构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CT技术的两种不同砌筑砂浆孔结构分析
    4.1 试验
        4.1.1 原材料
        4.1.2 试样制备
        4.1.3 试样CT扫描
    4.2 研究方法
        4.2.1 图像分析方法
        4.2.2 砌筑砂浆真实孔隙率测量方法
    4.3 试验结果分析
        4.3.1 形状因子对比分析
        4.3.2 孔径分布对比分析
        4.3.3 砌筑砂浆真实孔隙率测定结果及误差分析
    4.4 不同砌筑砂浆对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抗渗性能现场检测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LBM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细观结构渗流模拟
    5.1 格子Boltzmann方法介绍
        5.1.1 格子Boltzmann方程
        5.1.2 基本模型
        5.1.3 边界处理方式及LBM计算求解流程
        5.1.4 格子单位与物理单位转化
    5.2 建立加气混凝土砌块三维渗流模型
        5.2.1 加气混凝土砌块切片图像三维模型构建
        5.2.2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进行加气混凝土砌块三维数值模型渗流模拟
        5.2.3 基于重构的加气混凝土砌块三维渗流模拟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渗透性能现场检测配套界面软件研发
    6.1 墙体抗渗性能检测仪器介绍
    6.2 配套应用的墙体抗渗性能评价界面软件研发
        6.2.1 界面软件评价数据来源
        6.2.2 界面软件设计思路
        6.2.3 界面软件功能介绍
        6.2.4 界面软件应用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加气混凝土砌块CT切片图像三维模型重构MATLAB源程序
附录2: D3Q19模型渗流模拟源代码程序
附录3: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抗渗性能评价界面软件V1.0源程序代码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城市快速路项目建设工期合理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依托课题
        1.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城市快速路研究现状
        1.2.2 项目工期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城市快速路工程建设工期基础理论及方法
    2.1 城市快速路概述
        2.1.1 城市快速路基本概念
        2.1.2 城市快速路单位工程划分
        2.1.3 城市快速路建设基本特点
    2.2 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概念界定
        2.2.1 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内涵
        2.2.2 工期概念及类别
        2.2.3 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
    2.3 建设工期预测方法
        2.3.1 定额测算法
        2.3.2 历史经验法
        2.3.3 网络计划法
        2.3.4 工期确定方法对比分析
    2.4 建设工期影响因素识别及合理性评价方法
        2.4.1 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的确定方法
        2.4.2 基于专家权威度系数法的问卷筛选、指标筛选
        2.4.3 权重确定方法
        2.4.4 合理性评价方法确定
        2.4.5 工期风险效度估计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快速路项目建设工期影响因素识别
    3.1 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风险识别原则及过程
        3.1.1 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影响因素识别原则
        3.1.2 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影响因素识别过程
    3.2 基于HHM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影响因素识别
        3.2.1 等级全息建模(HHM)理论与适用性分析
        3.2.2 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影响因素的HHM辨识框架
    3.3 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影响因素过滤
        3.3.1 基于决策者情景迭代过滤
        3.3.2 基于专家权威度系数法建设工期影响因素过滤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考虑影响因素的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预测模型构建
    4.1 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影响因素的权重及三角模糊数计算
        4.1.1 基于熵权法的建设工期影响因素权重计算模型
        4.1.2 基于三角模糊数建设工期影响因素的工期风险效度计算模型
    4.2 城市快速路项目建设前期工期预测模型
        4.2.1 模型假定
        4.2.2 城市快速路项目建设前期工期预测模型构建
    4.3 城市快速路项目施工工期预测模型
        4.3.1 城市快速路项目施工工期预测模型基本假设
        4.3.2 城市快速路单位工程施工标准工期预测模型构建——以厦门为例
    4.4 城市快速路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工期预测模型
    4.5 考虑影响因素的城市快速路项目建设工期预测模型构建
        4.5.1 基于熵权法的影响因素权重计算
        4.5.2 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工期风险效度计算
        4.5.3 考虑影响因素的城市快速路项目建设工期预测模型构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合理性评价模型构建
    5.1 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合理性评价指标选取
        5.1.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与思路
        5.1.2 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合理性评价指标初选
        5.1.3 问卷设计及发放
        5.1.4 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合理性评价指标筛选
    5.2 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合理性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5.2.1 评价指标权重专家调查问卷分析
        5.2.2 基于结构熵权法准则层指标权重计算
        5.2.3 基于熵权法指标层指标权重计算
        5.2.4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5.3 建设工期合理性评价指标评分规则
        5.3.1 评价指标评分规则设定思路
        5.3.2 评价指标评分规则
    5.4 城市快速路项目建设工期合理性评价模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城市快速路项目建设工期合理管控措施建议
    6.1 建设工期合理管控关键因素分析
    6.2 城市快速路项目建设工期合理管控措施建议
        6.2.1 前期阶段的工期合理管控措施建议
        6.2.2 施工阶段的工期合理管控措施建议
        6.2.3 项目竣工交付使用阶段的工期合理管控措施建议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实证分析
    7.1 工程概况
    7.2 项目建设工期预测
        7.2.1 单位工程施工工期预测
        7.2.2 建设工期预测及进度安排
        7.2.3 建设工期预测结果与工程实际的对比分析
    7.3 项目建设工期合理性评价
        7.3.1 项目建设工期评价过程
        7.3.2 项目建设工期合理性评价结果
        7.3.3 工程实际情况分析
        7.3.4 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的对比分析
        7.3.5 项目建设工期有效管控经验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创新之处
    8.3 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影响因素问卷调查表
附录 B 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合理性评价指标问卷调查表
附录 C 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合理性评价标准化评分表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基于细观力学模型的混凝土静力破损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混凝土的研究层次
    1.3 混凝土细观力学模型研究现状
        1.3.1 网格模型
        1.3.2 颗粒元模型
        1.3.3 MH细观模型
        1.3.4 随机骨料随机参数模型
        1.3.5 MFPA细观模型
        1.3.6 微平面模型
    1.4 混凝土损伤与断裂研究现状
        1.4.1 混凝土断裂力学模型研究现状
        1.4.2 混凝土损伤力学模型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二维混凝土细观模型的建立方法
    2.1 概述
    2.2 混凝土骨料级配理论
    2.3 混凝土细观建模方法
        2.3.1 骨料数量的确定
        2.3.2 蒙特卡罗方法
    2.4 骨料的随机生成程序编制
    2.5 网格划分
    2.6 本章小结
3 混凝土细观模型的材料本构关系
    3.1 骨料及砂浆基质的本构模型
    3.2 骨料间粘结界面的本构模型
        3.2.1 粘聚力模型概述
        3.2.2 粘聚力模型的本构关系
        3.2.3 本文粘聚力单元的本构关系
    3.3 粘聚力单元生成程序编制
    3.4 本章小结
4 单轴状态下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细观模拟
    4.1 概述
    4.2 材料参数的选取
    4.3 不同骨料体积含量对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影响
    4.4 试件尺寸对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影响
        4.4.1 100 mm×100mm混凝土试件不同骨料体积含量的抗拉强度
        4.4.2 200 mm×200mm不同骨料体积含量混凝土试件的抗拉强度
        4.4.3 计算结果的探讨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混凝土梁多尺度建模及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
    5.1 概述
    5.2 混凝土梁多尺度建模方法
    5.3 三点弯曲混凝土梁破损行为的细观模拟
    5.4 四点弯曲混凝土梁损伤与破坏的细观模拟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结论
    6.3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8)基于物质点法的混凝土细观数值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混凝土研究尺度
        1.2.2 混凝土细观数值试验研究现状
        1.2.3 混凝土细观数值的本构模型
        1.2.4 物质点法应用研究
    1.3 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数值模拟的理论
    2.1 非线性有限元法
        2.1.1 有限元法基本理论
        2.1.2 非线性有限元法
    2.2 物质点法
        2.2.1 物质点法控制方程
        2.2.2 物质点法基本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混凝土随机骨料模型的建立
    3.1 骨料形状及级配的选择
    3.2 椭圆骨料几何模型的生成
    3.3 细观物质点模型的生成
    3.4 本章小结
4 数值试验的随机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4.1 随机损伤本构模型
        4.1.1 随机损伤本构模型的理论
        4.1.2 本构模型的数值实现
    4.2 材料参数的选用
    4.3 单轴拉伸及压缩试验模拟分析
    4.4 双骨料模型模拟分析
    4.5 参数敏感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物质点法的数值试验研究
    5.1 数值模拟试验的准备
        5.1.1 物质点法下数值试验的实现
        5.1.2 数值模型的准备
    5.2 单轴拉伸及压缩试验模拟分析
    5.3 双骨料模型模拟分析
    5.4 参数敏感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项目
附录 B 弹性损伤本构模型子程序

(9)纤维混凝土早期塑性限裂机理研究及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3 课题的提出
    1.4 本文研究内容
    1.5 本文技术路线
2 纤维混凝土早期水平收缩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概况
    2.3 试验方法
        2.3.1 混凝土抗压强度测试方法
        2.3.2 混凝土早期内部毛细管负压测试方法
        2.3.3 混凝土早期电阻测试方法
        2.3.4 混凝土早期水平收缩测试方法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1 抗压强度结果分析
        2.4.2 毛细管负压理论及其发展曲线分析
        2.4.3 混凝土早期毛细管负压、电阻和水平收缩曲线分析
        2.4.4 纤维对混凝土早期毛细管负压的影响分析
        2.4.5 纤维对混凝土早期水平收缩的影响分析
    2.5 探索纤维参数与毛细管负压“空气进入值”P_(aev)的关系
        2.5.1 纤维体积率和纤维长度与P_(aev)的关系
        2.5.2 综合探索纤维参数与P_(aev)的关系
    2.6 本章小结
3 纤维混凝土早期塑性沉降、泌水及开裂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概况
    3.3 试验方法
        3.3.1 混凝土早期塑性沉降和泌水测试方法
        3.3.2 混凝土早期塑性裂缝测试方法
    3.4 塑性沉降和泌水试验结果分析
        3.4.1 固结理论
        3.4.2 混凝土早期塑性沉降和泌水曲线分析
        3.4.3 纤维对混凝土早期塑性沉降和泌水的影响分析
    3.5 塑性沉降开裂试验结果分析
        3.5.1 纤维对混凝土早期塑性沉降开裂的影响分析
        3.5.2 探索纤维参数与名义裂缝总面积A_(cr)的关系
        3.5.3 综合探索纤维参数与名义裂缝总面积A_(cr)的关系
    3.6 本章小结
4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细观结构几何模型数值模拟
    4.1 引言
    4.2 算法基础
        4.2.1 骨料的算法基础
        4.2.2 聚丙烯纤维的算法基础
    4.3 聚丙烯纤维-骨料混凝土的生成与投放
    4.4 聚丙烯纤维-骨料混凝土的投放效果
        4.4.1 单一级配聚丙烯纤维-骨料混凝土的投放效果
        4.4.2 不同级配聚丙烯纤维-骨料混凝土的投放效果
    4.5 有限元模型建立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聚丙烯纤维-骨料混凝土生成部分源程序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沥青混凝土的细观开裂模拟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混凝土的细观力学研究现状
        1.2.2 有限元细观模型研究
        1.2.3 离散元细观模型研究
        1.2.4 沥青混凝土内聚力模型应用现状
        1.2.5 目前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研究框架
第二章 原材料技术性能及试验方案
    2.0 引言
    2.1 试验概况
        2.1.1 试件成型方法的选择
        2.1.2 材料组成设计
        2.1.3 试件制作
    2.2 单轴压缩测试
        2.2.1 试验方法
        2.2.2 试验结果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随机骨料投递和粘结单元嵌入算法
    3.1 引言
    3.2 骨料及孔隙的随机生成和投放算法
        3.2.1 骨料级配
        3.2.2 骨料库的建立
        3.2.3 骨料投放
    3.3 骨料投放结果验证
    3.4 粘结单元在细观沥青混凝土模型中的应用
        3.4.1 内聚力单元
        3.4.2 粘结单元嵌入算法
    3.5 CZM概念与本构模型
        3.5.1 内聚力模型概念
        3.5.2 双线性本构模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骨料投递的细观断裂模拟
    4.1 引言
    4.2 二维单轴压缩与拉伸数值模拟
        4.2.1 开裂模式对比分析
        4.2.2 压缩破坏损伤刚度与开裂机理分析
        4.2.3 拉伸破坏损伤刚度分析与开裂机理分析
    4.3 二维单轴拉伸数值模拟参数敏感性分析
        4.3.1 网格密度敏感性分析
        4.3.2 骨料分布的影响
        4.3.3 不同形状对比分析
        4.3.4 孔隙率的影响
    4.4 二维三点弯曲梁数值模拟
    4.5 二维单轴双边缺口板压剪模拟
    4.6 三维单轴压缩数值模拟
        4.6.1 三维数值模型的构成
        4.6.2 三维数值模型的结果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泰森多边形的断裂模拟
    5.1 引言
    5.2 数值模型的建立
        5.2.1 圆形骨料种子点获取
        5.2.2 Delaunay三角形剖分
        5.2.3 Voronoi网格生成
        5.2.4 刚体弹簧模型
    5.3 单轴压缩二维维数值建模
    5.4 基于单轴压缩三维数值建模
        5.4.1 模型建立和边界条件
        5.4.2 开裂过程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成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四、混凝土级配计算软件的编制和使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床沥青混凝土层全温度域动力特性与结构设计研究[D]. 周杰. 东南大学, 2021
  • [2]武汉典型老社区海绵城市改造工程造价指标及指数研究[D]. 康乾昌.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3)
  • [3]基于PFC二次开发的道路材料仿真系统研究[D]. 付静茹.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4]大石涧水库三维建模与模型信息应用研究[D]. 邰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5]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细观渗流模拟及其在现场检测中的应用[D]. 于悦. 浙江理工大学, 2020
  • [6]城市快速路项目建设工期合理性研究[D]. 詹朝曦. 华侨大学, 2019(04)
  • [7]基于细观力学模型的混凝土静力破损行为研究[D]. 董凡.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9(01)
  • [8]基于物质点法的混凝土细观数值试验研究[D]. 邹家强. 华南农业大学, 2019(02)
  • [9]纤维混凝土早期塑性限裂机理研究及数值模拟[D]. 代向阳.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10]沥青混凝土的细观开裂模拟方法研究[D]. 施政. 湖南科技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混凝土级配计算软件的编写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