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痰瘀论治胆汁淤积性肝炎83例

从痰瘀论治胆汁淤积性肝炎83例

一、从痰从瘀论治淤胆型肝炎83例(论文文献综述)

周厚琴,张璐,陆小华,杨玉雪,王莹莹,赵艳玲[1](2018)在《中医药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淤胆型肝炎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肝细胞等胆汁分泌功能发生障碍,肝内胆管胆汁淤积为其常见的形态学表现。该病具有病因病机复杂、病程较长的特点,而传统中医药在该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临床疗效显着。故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从淤胆型肝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治法及中医药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作用机制等3个方面归纳总结中医药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张丽喆[2](2018)在《基于FXR探讨利胆合剂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从胆汁酸自身反馈调节角度探讨利胆合剂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的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模型幼龄大鼠FXR、SHP、UGT2B4、BSEP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观察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明确利胆合剂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作用靶点。研究内容与方法:1.造模:根据淤胆型肝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将30只雌雄各半、体重70-90g的SPF级离乳后幼龄SD大鼠,入住SPF屏障系统中饲养,不同药物干预第5天时,除正常组外,一次性予ANIT灌胃建立肝内胆汁淤积模型。2.动物分组及干预方法:将30只雌雄各半SPF级离乳后幼龄SD大鼠,适应性喂养3天后予称重,将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组、利胆合剂高剂量组、利胆合剂低剂量组,每组六只,雌雄各半。正常组(N):予生理盐水连续灌胃6天模型组(M):予生理盐水灌胃4天,第5天予ANIT溶液(1ml/100g)灌胃给药1次熊去氧胆酸组(UDCA):0.3%熊去氧胆酸(2ml/100g)灌胃6天,第5天灌胃后间隔4-6小时另予ANIT溶液(1ml/100g)灌胃给药1次利胆合剂高剂量组(LDM-H):利胆合剂(7.4g/2ml)灌胃6天,第5天灌胃后间隔4-6小时另予ANIT溶液(1ml/100g)灌胃给药1次利胆合剂低剂量组(LDM-L):利胆合剂(7.4g/4ml)灌胃6天,第5天灌胃后间隔4-6小时另予ANIT溶液1ml/100g)灌胃给药1次3.检测指标:(1)检测大鼠的TBIL、DBIL、TBA、ALT、AST、γ-GT、ALP;(2)各组大鼠肝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脏形态结构变化。(3)实时PCR方法检测肝脏FXR、SHP、UGT2B4、BSEP基因表达水平。(4)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肝脏FXR、SHP、UGT2B4、BSE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利胆合剂高剂量组可以改善肝内胆汁淤积的症状,降低TBIL、DBIL、TBA、ALT、AST、γ-GT、ALP的水平优于熊去氧胆酸组,并能减轻胆汁淤积造成的肝脏损害、修复受损的肝脏组织,有明显的利胆保肝作用。2.利胆合剂高剂量组、利胆合剂低剂量组、熊去氧胆酸组FXR、SHP、UGT2B4、BSEP 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模型组;利胆合剂高剂量组、利胆合剂低剂量组FXR、SHP、UGT2B4、BSEP m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熊去氧胆酸组;且利胆合剂高剂量组FXR、SHP、UGT2B4、BSEP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利胆合剂低剂量组。3.利胆合剂高剂量组FXR、SHP、UGT2B4、BSEP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熊去氧胆酸组,利胆合剂低剂量组FXR、SHP、UGT2B4、BSEP蛋白表达水平与熊去氧胆酸组相比两者无显着差异;且利胆合剂高剂量组SHP、UGT2B4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利胆合剂低剂量组。结论:利胆合剂对ANIT诱导的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模型幼龄大鼠具有保肝利胆的功效,对胆汁淤积及其引起的肝损害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为利胆合剂通过干预FXR上调SHP、UGT2B4、BSEP mRNA及蛋白的表达来促进胆汁酸在肝内的排泄,修复胆汁淤积引起的肝损害。

连雅君[3](2018)在《清开灵对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证候干预及肝损伤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课题通过大鼠胆总管结扎术(CBDL)复制胆汁淤积性肝炎重症模型,观察该法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造成的肝损伤特点,通过对药物疗效作用机理研究,结合体征观察与现代指标检测,探讨清开灵注射液对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对相应证候的干预作用,及抗炎、抗内质网应激相关途径的影响。方法(1)雄性SD大鼠,SPF级,35只,体质量250-270g,应用手术方式制备CBDL模型,手术方法为游离胆总管并双重结扎后于节间切断,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CBDL模型组(模型组),以上两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熊去氧胆酸UDCA阳性治疗组(UDCA组),造模同时以78mg/kg剂量灌胃给药,清开灵注射液治疗组(清开灵组),造模同时以3mL/kg剂量腹腔注射给药,两周干预时间。干预给药同时对胆汁淤积型肝炎大鼠各组进行两周证候观察,分别采集基本体征信息并记录(有则记1,无则记0);进行每周一次基本体重、饮水量、饮食量、基础体温、耳微血流的采集;取材前对舌象,爪象进行采集。(2)对实验过程中采集望诊信息表运用聚类分析法、决策树算法对模型特征进行归纳,对采集到的大鼠舌象、爪象进行RGB数字量化图像分析统计处理。(3)对大鼠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TUNEL凋亡染色相关病理检测。(4)对大鼠肝组织进行羟脯氨酸含量(Hyp)、肝脏指数的测定。(5)对大鼠血清指标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GGT(Y谷氨酰转肽酶)、TBIL(总胆红素)、DBIL(直接胆红素)、IBIL(间接胆红素)进行检测。(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大鼠肝脏组织匀浆上清液中的炎症因子 TNF-α、IL-6、IL-1β、NLRP3。(7)以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GRP78、Caspase-12、NLRP3、SLC10A1等指标,检测清开灵注射液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及抑制炎症反应起到治疗作用。结果(1)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与正常组大鼠相比,其肝脏功能指标ALT、AST、GGT明显升高(P<0.001),清开灵组大鼠血清中ALT,AST,GGT的指标偏低(p<0.05);模型组大鼠肝脏指数升高(P<0.001),清开灵组大鼠肝脏指数降低(P<0.001);肝脏中羟脯氨酸含量升高(P<0.05),清开灵组大鼠肝脏中羟脯氨酸含量降低,(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清开灵组大鼠纤维间隔内胆小管增生,细胞间质轻微水肿伴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排列疏松紊乱;MASSON染色提示清开灵组汇管区及纤维间隔内胆小管增生处胶原纤维蓝增多,但未完全分割肝脏实质细胞,未形成明显纤维桥接。(2)模型组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与正常组大鼠血清相比TNF-α、IL-6含量增高(P<0.001);肝脏组织中的TNF-α、IL-6、IL-1β、NLRP3含量明显比正常组含量增多(P<0.01);清开灵组大鼠肝脏组织中的TNF-α、IL-6、IL-Iβ、NLRP3含量明显比模型组大鼠含量降低(P<0.05);清开灵组大鼠血清中的TNF-α、IL-6、IL-1β含量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相比GRP78、Caspase-12、NLRP3、SLC10A1指标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P<0.001)。清开灵组大鼠肝脏组织中的GRP78、Caspase-12、NLRP3、SLC10A1指标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凋亡染色结果提示清开灵组肝脏组织中凋亡细胞量介于模型组与UDCA治疗组之间。(3)体征采集结合量化指标观察到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表现为身热,口渴不甚,烦躁,鼻衄,多怒撕咬,小便色深黄,舌质偏红等症状;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体重减轻(P<0.001);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基础体温偏高(P<0.05),清开灵组比模型组体温降低(P<0.00);模型组大鼠的耳廓微血流流速增高,清开灵组比模型组耳廓微血流流速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比正常组大鼠舌象R/(R+G+B)值明显偏高(P<0.001),清开灵组大鼠比模型组大鼠舌像Red值偏低(P<0.01);模型组大鼠爪象比正常组R/(R+G+B)值明显偏高(P<0.001),清开灵组比正常组Red值偏低(P<0.01),模型组大鼠的血流变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均比正常组的全血粘度数值偏高(P<0.05),清开灵组比正常组的全血流粘度中切、高切均偏低(p<0.05);模型组体征特征为消瘦、多怒撕咬、步态不稳、毛少光泽、毛枯黄、眼神暗淡无神、耳色红、鼻孔血痕、唇色暗红、小便色黄、量少、爪色红。结论(1)CBDL手术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胆汁淤积性肝炎肝损伤疾病特点,清开灵注射液可以较好保护胆汁淤积性肝炎造成的肝损伤,但对胆汁淤积性肝炎的肝纤维化进程可能无法逆转。(2)胆汁淤积性肝炎损伤后引起了机体的炎症反应,可能同时诱导了内质网应激反应;清开灵注射液可以通过抗炎途径、抗内质网应激途径治疗CBDL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炎,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钠依赖性胆汁酸盐地吸收而缓解胆汁淤积的进程。(3)胆汁淤积性肝炎重症模型,运用体征采集结合多种量化指标验证法,结果发现CBDL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符合热毒血瘀证的特点,清开灵注射液对该证候有干预作用。

荀蕾[4](2016)在《疸清颗粒干预湿热证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外湿+内湿+药物”建立病证结合模型,观察疸清颗粒对湿热证肝内胆汁淤积模型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对药效学指标(ALT、AST、ALP、TBIL、DBIL、TBA、胆汁流量及流速、胆汁成分分析、LP-X、肝组织病理改变)变化的影响以及对药物作用机制指标(Na+-H+交换体、NTCP、BSEP)表达的影响,探讨疸清颗粒对湿热证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结合临床试验,评价疸清颗粒对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部分机制。材料与方法:实验部分:1.实验材料:选择健康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60只。治疗组采用疸清颗粒,阳性药对照组采用茵栀黄颗粒。2.分组方法:将60只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1组、模型2组、茵栀黄颗粒组、疸清颗粒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各10只。3.造模方法:外湿+内湿+药物在长夏湿热季节将50只大鼠放于湿热造模箱内,喂饲葡萄糖和猪油脂混合液21天,之后一次性注射ANIT造成急性肝内胆汁淤积。4.药物干预方法:茵栀黄颗粒组及疸清颗粒低剂量组按1.62g/kg灌胃,疸清颗粒高剂量组按6.48g/kg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1组及模型2组均给予生理盐水按10ml/kg灌胃,连续7天,每日1次。5.观察指标5.1大鼠的一般情况5.2药效学指标观测ALT、AST、ALP、TBIL、DBIL、TBA、胆汁流量及流速、胆汁成分分析、LP-X及肝组织病理改变。5.3药物作用机制指标观测大鼠肝组织中Na+-H+交换体、NTCP、BSEP的m RNA表达水平。临床部分:1.分组将已纳入的符合诊断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治疗方法对照组予谷胱甘肽1.2克静脉滴注,腺苷蛋氨酸1.0克静脉滴注,并口服熊去氧胆酸片,250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静脉滴注用药的基础上,口服疸清颗粒,6g/次,3次/d。3.观测项目3.1患者的一般项目3.2疗效性观测项目(1)填写中医证候量化评分表;(2)血清ALT、ALP、GGT、5’-NT、TBIL、DBIL、TBA及CHOL的检测。3.3机制性观测项目(1)炎症因子检测,包括TNF-α,IL-1及IL-6;(2)氧化应激指标检测,包括SOD和MDA。3.4安全性观测项目结果:实验部分:1.大鼠的一般情况空白对照组的大鼠正常进食进水,活动正常,精神状态良好,体重逐渐增加,尿色淡黄。湿热造模箱内的大鼠于第7天出现毛发无光泽,耳背及尾部皮肤略显黄色,食欲下降,尿液深黄色,大便溏,精神不振,少动,易激惹。ANIT灌胃后半天大鼠出现食欲不振,进食进水量均明显下降,精神萎靡。实验过程中发现疸清颗粒高低剂量组及茵栀黄颗粒组治疗3天后,大鼠的食欲、精神状态开始有所好转,且大鼠的各项状态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好转,但茵栀黄组大鼠多持续稀溏便,而疸清颗粒组大鼠大便可恢复正常。2.对大鼠生化学的影响模型1组、模型2组与其余4组比较,各项肝酶指标均显着升高(P<0.05),并且模型2组升高程度不及模型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模型组外的其余4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疸清颗粒高低剂量组均可以降低肝酶,使其接近空白对照组,疗效与茵栀黄组一致。与空白对照组、疸清颗粒高低剂量组相比,模型1组、模型2组及茵栀黄组TBIL、DBIL、TBA指标均显着升高(P<0.05),但茵栀黄组升高程度不及模型1组和模型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模型2组升高程度也不及模型1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疸清颗粒高剂量组及疸清颗粒低剂量组三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疸清颗粒高低剂量组可以明显降低大鼠的TBIL、DBIL、TBA指标,使其接近空白对照组,疗效优于茵栀黄组。3.对大鼠胆汁流量、流速及胆汁成分的影响与其余4组比较,模型1组和模型2组的胆汁流量、流速均显着下降(P<0.05),并且两模型组间比较各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除模型组外的其余4组组间比较,也无显着差异(P>0.05)。说明大鼠通过自身修复,并不能提高胆汁的流量及流速,需早期药物干预。疸清颗粒可以提高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胆汁流量及流速,使其接近空白对照组,其疗效与茵栀黄组一致。与其余4组相比,模型1组、模型2组的LEC、TC浓度均显着下降(P<0.05),TBIL、TBA浓度显着升高(P<0.05),并且两模型组组间比较各指标均无显着差异(P>0.05)。除模型组外其余4组组间比较各指标,也无显着差异(P>0.05)。说明大鼠通过自身修复,并不能改善胆汁成分,需早期药物干预。疸清颗粒可以改善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胆汁成分,并使其接近空白对照组,疗效与茵栀黄组一致。4.对大鼠LP-X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余5组血清中LP-X有所升高,但茵栀黄组与疸清颗粒高低剂量组升高程度不及模型1组和模型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模型2组升高程度也不及模型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茵栀黄组、疸清颗粒高剂量组及疸清颗粒低剂量组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疸清颗粒可以降低湿热证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LP-X含量,但未能接近空白对照组,疗效与茵栀黄组一致。5.对大鼠Na+-H+交换体m RNA表达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余5组Na+-H+交换体m RNA的表达有所降低,但茵栀黄组与疸清颗粒高低剂量组降低程度不及模型1组和模型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模型2组降低程度也不及模型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疸清颗粒高低剂量组Na+-H+交换体的表达又显着高于茵栀黄组(P<0.05),但高低剂量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疸清颗粒可以提高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Na+-H+交换体m RNA的表达,但未能接近空白对照组,疗效优于茵栀黄组。6.对大鼠NTCP m RNA表达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除疸清颗粒高剂量组外,模型1组、模型2组、茵栀黄组,疸清颗粒低剂量组NTCP m RNA的表达均有所下降,差异显着(P<0.05),但疸清颗粒低剂量组降低程度不及模型1组、模型2组和茵栀黄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模型2组和茵栀黄组降低程度也不及模型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2组和茵栀黄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疸清颗粒低剂量组的表达明显低于疸清颗粒高剂量组,差异显着(P<0.05)。说明茵栀黄颗粒对NTCP的表达影响不大,而疸清颗粒不仅可以提高NTCP m RNA的表达含量,且高剂量组可以使其表达接近空白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低剂量组及茵栀黄组。7.对大鼠BSEP m RNA表达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除疸清颗粒高剂量组外,模型1组、模型2组、茵栀黄组,疸清颗粒低剂量组BSEP m RNA的表达均有所下降,差异显着(P<0.05),但茵栀黄组与疸清颗粒低剂量组降低程度不及模型1组和模型2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模型2组降低程度也不及模型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疸清颗粒低剂量组与茵栀黄组表达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但他们的表达均低于疸清颗粒高剂量组,差异显着(P<0.05)。说明疸清颗粒不仅可以升高湿热证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BSEP m RNA的表达含量,且高剂量组可以使其表达接近空白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低剂量组和茵栀黄组。8.对大鼠肝组织形态的影响光镜下表现:空白对照组肝细胞呈放射状有序排列,肝小叶结构清晰完整,未见明显病理改变。模型1组及模型2组可见肝细胞肿胀,细胞核变大,并可见脂肪细胞和炎性细胞。茵栀黄颗粒组及疸清颗粒高低剂量组均可见肝细胞组织结构、形态与模型组比较恢复较好,肝细胞水肿减轻,脂肪细胞基本消失,可见小叶间有少量的炎性细胞,肝血窦、中央静脉比较规则、内皮细胞较正常。电镜下表现:空白对照组肝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核较大,可见核仁,线粒体呈圆形或长杵状且嵴发达清晰,毛细胆管内有丰富的微绒毛。模型1组及模型2组细胞核边聚且核较大,核内异染色质增多,线粒体肿胀,部分嵴断裂而呈空泡样变,毛细胆管略扩张且管内微绒毛减少。茵栀黄颗粒组及疸清颗粒高低剂量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细胞质溶解,细胞器较丰富,细胞核固缩,线粒体收缩。临床部分:1.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疸清颗粒联合西药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疗效一致。2.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疸清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3.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疸清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尤其在改善部分中医症状方面(胁肋疼痛、口干而苦、脘闷腹胀、皮肤瘙痒、烦躁易怒、小便黄及大便稀溏)疗效更显着。4.在降低肝酶方面,疸清颗粒联合西药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疗效一致。5.在降低胆红素、胆汁酸及CHOL方面,疸清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6.在减轻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方面,疸清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结论:1.疸清颗粒在改善大鼠大便性状及降低TBIL、DBIL、TBA方面,疗效明显优于茵栀黄颗粒。在改善大鼠的一般情况,降低大鼠ALT、AST、ALP,提高胆汁流量及流速、改善胆汁成分及肝组织损害方面与茵栀黄疗效一致。疸清颗粒是通过上调Na+-H+交换体、NTCP、BSEP m RNA的表达这一机制来治疗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疗效优于茵栀黄颗粒。2.疸清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在提高中医疗效,改善中医证候及部分中医症状,降低TBIL、TBA及CHOL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两组在疾病疗效及降低ALT、ALP、GGT、5’-NT方面疗效显着但无差异。疸清颗粒可以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及抑制氧化应激这一机制来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患者,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

刘西洋,唐旭晨,吴文军,胡晓梅,张先元,邢静,冯全生[5](2015)在《中医辨治淤胆型肝炎研究概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淤胆型肝炎发病机理复杂,病情顽固,多数可发展成为慢性重型肝炎,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西医治疗该病费用昂贵,疗效不明确,且副作用较多。采用中医辨证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尹延重,邵铭[6](2014)在《淤胆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及治法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淤胆型肝炎占黄疸型肝炎的2%8%,西医西药在治疗本病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治疗本病时疗效显着。然而中医在理法方药方面冗繁多杂,故探讨淤胆型肝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法是必要的。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是淤胆型肝炎的主要病机,故升脾降胃法可调理全身气机升降,进而调理肝胆气机升降,加速淤胆型肝炎的恢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7](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提出

崔宇[8](2013)在《不同配伍硝石矾石散对肝内胆汁淤积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不同配伍硝石矾石散对于α-荼基异硫氰酸盐(ANIT)诱导的肝内胆汁淤积型大鼠的疗效。材料与方法:采用ANIT诱导制备肝内胆汁淤积大鼠模型7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及中药1-4组,除模型组20只外,其余每组各10只,并选未造模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均日一次灌胃给药,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按6ml/kg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西药组按0.1g/kg/d给予思美泰,中药1-4组按2ml/d分别给予火硝加白矾,芒硝加白矾,火硝加绿矾,芒硝加绿矾为主要配伍的硝石矾石散灌胃。给药时间从造模当天开始,48h后处死模型组10只大鼠,留取血清备用。用药7天后处死全部动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指标(TBIL、DBIL、TBA、ALT、AST、ALP),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Na+-K+-ATP酶活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大鼠阴离子交换蛋白2(AE2,Anion Exchanger2)mRNA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结果:⑴肝内胆汁淤积时,SD大鼠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汁酸(TBA)水平均显着升高(P<0.01)。与造模后48h相比,实验完成时模型组血清TBIL、DBIL、TBA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1)。实验完成时,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和中药1-4组大鼠血清TBIL、DBIL、TBA水平显着降低(P<0.01),中药1组(火硝、白矾组)大鼠血清TBIL、DBIL、TBA水平与西药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与中药2组(火硝、绿矾组)、中药3组(芒硝、白矾组)、中药4组(芒硝、绿矾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西药组、中药1-4组ALT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有显着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及中药2-4组ALP活性无显着差异(P>0.05),中药1组ALP活性与模型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各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⑵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中药治疗1-4组Na+-K+-ATP酶活性显着升高(P<0.01),中药1组与西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1组与中药2-4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肝内胆汁淤积时,模型组AE2mRNA的表达显着降低(P<0.01),西药组和中药1-4组均可增加其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中药1组与西药组及中药2-4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治疗组AE2mRNA的表达量仍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⑷光镜下可见模型组肝小叶结构不完整、轮廓不清、有散在的点状坏死;胆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管腔宽大;汇管区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西药组肝小叶结构比较完整,仅个别肝细胞呈空泡样变性。与中药2-4组相比,中药1组(火硝白矾组)肝小叶结构更加完整,小叶间胆管大致正常,汇管区仅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较轻。⑸电镜下可见模型组细胞质内线粒体肿胀,部分线粒体嵴断裂,呈空泡样变;滑面内质网变化不明显,糖原较多,高尔基体肥大;细胞核边聚,且核较大,核内异染色质增多;肝血窦处可见Kupffer细胞,呈不规则形,胞质内有大量的溶酶体和线粒体;肝细胞内部分细胞器溶解;毛细胆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且毛细胆管内微绒毛减少,胆管周围的致密带或外质层增宽。西药组细胞质溶解,细胞核固缩,线粒体收缩,滑面内质网扩张,粗面内质网增多。中药1-4组中,中药1组(火硝白矾组)肝细胞结构最接近正常,细胞器较丰富,有大量的糖原颗粒。结论:以火硝、白矾为主要配伍的硝石矾石散能改善肝内胆汁淤积时异常的血清生化指标,提高Na+-K+-ATP酶活性,增加AE2mRNA的表达,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和毛细胆管扩张,对于ANIT所致的大鼠肝内胆汁淤积有显着的治疗作用。

崔晶[9](2012)在《活血祛湿方对肝内胆汁淤积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活血祛湿方对于α-荼基异硫氰酸盐(ANIT)诱导的肝内胆汁淤积型大鼠的疗效。材料与方法:采用ANIT诱导制备肝内胆汁淤积大鼠模型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及中药组,除模型组20只外,其余每组各10只,并选未造模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均日一次灌胃给药,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按6ml/kg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西药组按0.1g/kg/d给予思美泰,中药组按2ml/d给予活血祛湿方。给药时间从造模当天开始,48h后处死模型组10只大鼠,留取血清备用。用药7天后处死全部动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指标(TBIL、DBIL、TBA、ALT、AST、ALP),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脂蛋白X(LP-X),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Na<sup>+-H<sup>+交换体mRNA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结果:⑴肝内胆汁淤积时,SD大鼠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胆汁酸(TBA)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与造模后48h相比,实验完成时模型组血清TBIL、DBIL、TBA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实验完成时,西药组和中药组大鼠血清TBIL、DBIL、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别(P>0.05)。西药组大鼠血清TBA、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中药组大鼠血清TBA、ALP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各组血清中AST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⑵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中药组脂蛋白X(LP-X)含量显着降低(P<0.05),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⑶肝内胆汁淤积时, Na<sup>+-H<sup>+交换体mRNA的表达减少,西药组和中药组均可增加其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但仍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⑷光镜下可见模型组肝小叶结构不完整、轮廓不清、有散在的点状坏死;胆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管腔宽大;汇管区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西药组肝小叶结构比较完整,仅个别肝细胞呈空泡样变性。中药组肝小叶结构比较完整,小叶间胆管大致正常,汇管区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较轻。⑸电镜下可见模型组细胞质内线粒体肿胀,部分线粒体嵴断裂,呈空泡样变;滑面内质网变化不明显,糖原较多,高尔基体肥大;细胞核边聚,且核较大,核内异染色质增多;肝血窦处可见Kupffer细胞,呈不规则形,胞质内有大量的溶酶体和线粒体;肝细胞内部分细胞器溶解;毛细胆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且毛细胆管内微绒毛减少,胆管周围的致密带或外质层增宽。西药组细胞质溶解,细胞核固缩,线粒体收缩,滑面内质网扩张,粗面内质网增多。中药组肝细胞结构基本正常,细胞器较丰富,有大量的糖原颗粒。结论:活血祛湿方能改善肝内胆汁淤积时异常的血清生化指标,提高LP-X的水平,使Na+-H+交换体mRNA的表达增加,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和毛细胆管扩张,对于ANIT所致的大鼠肝内胆汁淤积有显着的治疗作用。

杨涤[10](2011)在《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分析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包括病因分析、临床症状、血清胆红素、胆汁酸、血清酶学变化规律等。对比淤胆型肝炎的西医治疗与西医治疗结合中药淤胆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探索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优化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近10年来诊断为淤胆型肝炎的病历共261份,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并回顾性分析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西医治疗结合中药淤胆方)治疗淤胆型肝炎各40例,对比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转归情况。[结果]82.76%的患者为急性淤胆,17.24%为慢性淤胆;戊型病毒性肝炎及戊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炎占所有淤胆型肝炎的46.74%,乙型肝炎占18.39%,未分型肝炎占11.11%,药物性肝炎5.75%;出现皮肤瘙痒或(及)灰白便的患者占50.75%,且与黄疸的深浅相关(P<0.05)。共进行中医辩证96例,舌相表现为红、暗红84例(87.5%),苔黄腻82例(85.42%),苔白14例(14.58%),脉象弦85例(88.54%);淤血阻络87例(90.63%),肝胆湿热83例(86.46%),肝郁脾虚47例(48.96%)。TBiL高峰为395.96±155.87 umol/L,最高达1095.9umol/L;TBiL的高峰出现于第20.47±16.38天,黄疸高峰持续16.98±10.54天(3-68天);GGT及ALP的高峰分别出现于病程的第23.8±22.37天和第45.18±22.10天,TBA的高峰出现在第18.52±17.32天。CHO及TG的高峰出现时间分别为第39.59±18.66天和第27.05±16.48天。腹部超声主要表现为肝回声弥漫性增强,胆囊缩小,透声差。肝脏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及汇管区炎症,肝细胞及毛细胆管淤胆。245例(93.87%)患者临床痊愈或好转,死亡3例(1.15%),自动出院13例(4.98%)。治疗方面:8周时A组(西医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下降26.99±2.02分,B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下降28.13±2.37分;黄疸高峰持续时间A组17.38±11.41天,B组12.73±8.15天;平均住院天数A组67.2±11.24天,B组58.65±12.38天;平均住院费用A组26142.07元/人,B组22247.28元/人。总有效率A组80%,B组95%。P均<0.05。[结论]淤胆型肝炎患者以急性淤胆多见;病因以戊型病毒性肝炎及戊型病毒性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炎多见;并非所有患者均出现皮肤瘙痒或灰白便,但黄疸越深,出现的可能性越大;中医辨证主要为淤血阻络、肝胆湿热;黄疸峰值高,持续时间长,GGT及ALP的高峰出现晚于TBiL的高峰,而TBA高峰的出现则早于TBiL的高峰出现时间(P<0.05),提示TBA升高是提示胆汁淤积的敏感指标。肝脏穿刺活检术对于淤胆型肝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因属于有创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故并不是必须的检查。肝胆超声有特征性改变,但无早期诊断意义。淤胆型肝炎虽病程较长,但一般预后较好。治疗方面:中西医结合(西医治疗结合中药淤胆方)治疗在临床症状的改善、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等各方面均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值得广泛推广。

二、从痰从瘀论治淤胆型肝炎83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痰从瘀论治淤胆型肝炎83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药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淤胆型肝炎的中医病因病机
2 淤胆型肝炎的中医药治法
3 中医药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作用机制
    3.1 抗炎作用
    3.2 抗氧化作用
    3.3 调节胆汁酸转运蛋白表达
4 小结

(2)基于FXR探讨利胆合剂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中医研究
        1.1.1 病名
        1.1.2 病因病机
        1.1.3 病位
        1.1.4 辩证分型
        1.1.5 治疗原则
        1.1.6 利胆合剂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1.2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现代医学研究
        1.2.1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概念
        1.2.2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发病原因
        1.2.3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分类
        1.2.4 婴儿胆汁淤积肝病的病理机制
        1.2.5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与胆汁酸的关系
        1.2.6 婴儿胆汁淤积肝病的治疗
    1.3 法尼醇X受体在胆汁酸代谢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1.3.1 核受体的基本概况
        1.3.2 FXR在胆汁酸代谢中的作用机制
第二部分 利胆合剂基于FXR调节胆汁酸代谢的实验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动物
        2.1.2 药物及试剂
        2.1.3 主要实验仪器
        2.1.4 药物配制
        2.1.5 模型制备及标本取材
        2.1.6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2.1.7 统计学方法
    2.2 实验结果
        2.2.1 形态观察
        2.2.2 血清生化指标
        2.2.3 肝脏病理形态学
        2.2.4 各组肝组织FXR、SHP、UGT2B4、BSEPmRNA水平
        2.2.5 各组肝组织FXR、SHP、UGT2B4、BSEP蛋白表达水平
    2.3 讨论
        2.3.1 肝内胆汁淤积模型的建立
        2.3.2 利胆合剂对肝内胆汁淤积模型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3.3 利胆合剂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模型肝组织的影响
        2.3.4 利胆合剂基于FXR调节胆汁酸代谢的机制研究
        2.3.5 FXR基因敲出的相关研究
        2.3.6 FXR激动剂在肝胆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2.3.7 利胆合剂于FXR调节胆汁酸代谢的机制
        2.3.8 小结
结语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3)清开灵对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证候干预及肝损伤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临床用药规律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淤胆型肝炎及其炎症、内质网应激相关途径研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清开灵注射液对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二 清开灵对CBDL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证侯干预研究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三 清开灵注射液通过抗炎、抗内质网应激途径治疗CBDL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语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4)疸清颗粒干预湿热证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疸清颗粒对湿热证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干预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疸清颗粒对肝内胆汁淤积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中医辨治淤胆型肝炎研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认识
    1.1 病因病机及辨治用药
    1.2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
2 其他疗法
3 结语

(6)淤胆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及治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淤胆型肝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2淤胆型肝炎的中医治法探讨

(8)不同配伍硝石矾石散对肝内胆汁淤积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活血祛湿方对肝内胆汁淤积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肝内胆汁淤积的认识
    2 西医对肝内胆汁淤积的认识
    3 治疗
    4 展望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分析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二部分 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对象与方法
    诊断标准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肝炎的疗效评价
    目的
    对象
    方法
    入选及排除标准
    临床资料
    观察指标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从痰从瘀论治淤胆型肝炎83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药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研究进展[J]. 周厚琴,张璐,陆小华,杨玉雪,王莹莹,赵艳玲.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12)
  • [2]基于FXR探讨利胆合剂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作用机制研究[D]. 张丽喆.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8(11)
  • [3]清开灵对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证候干预及肝损伤机制的研究[D]. 连雅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4]疸清颗粒干预湿热证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 荀蕾.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01)
  • [5]中医辨治淤胆型肝炎研究概述[J]. 刘西洋,唐旭晨,吴文军,胡晓梅,张先元,邢静,冯全生. 亚太传统医药, 2015(04)
  • [6]淤胆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及治法探讨[J]. 尹延重,邵铭.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2)
  • [7]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8]不同配伍硝石矾石散对肝内胆汁淤积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D]. 崔宇.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3(05)
  • [9]活血祛湿方对肝内胆汁淤积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D]. 崔晶.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2(06)
  • [10]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分析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评价[D]. 杨涤.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标签:;  ;  ;  ;  ;  

从痰瘀论治胆汁淤积性肝炎83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