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乳业四大热点

2004年中国乳业四大热点

一、2004年中国乳业四大热点(论文文献综述)

赖晓敏[1](2021)在《中国农业专利的数量、质量与经济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科技兴农战略下,中国农业专利事业发展迅速,但发展过程中的研发不平衡与转化不充分问题愈发突显。得益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发展,中国农业专利规模持续扩大,新增专利数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且增速不断加快,后发优势明显,在特定技术领域实现由“跟跑”向“并跑”甚至是“领跑”的跨越。与此同时,专利发展过程中显现出研发不平衡、转化不充分问题,前者主要表现为农业专利在数量布局、质量层次和研发主体结构上存在失衡现象,后者主要表现为农业专利的加速扩张与农业经济的增速放缓不相适应,二者的脱钩反映出农业专利的质量不高与应用转化不足。对此,围绕如何量化并解释中国农业专利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研究依次从专利数量、专利质量和专利经济效果三方面入手,综合利用专利文献计量、空间计量经济学、二元选择模型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在量化把握农业专利数量与质量水平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中国农业专利产出数量水平的均衡收敛机制,农业专利质量水平的长期优化机制,以及农业专利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的转化扩散机制,并据此提出推动中国农业高质量专利研发与转化的政策建议。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包括:(1)中国来源和受理的农业专利规模整体不断扩大,1985-2019年中国来源和受理的累计农业发明申请、发明授权和实用新型数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二和第一;中国农业专利多布局在以植物栽培、农药、饲料、养殖管理和肥料等小类为主的农业生产领域和以食品饮料加工处理小类为主的食品加工领域;首要应用行业是以农业生产专用设备制造、农业中间品制造和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制造业,其次是以各种农作物种植栽培为主的农林牧渔业;企业和科研机构是研发主力,个体占比趋于下降。整体上,专利数量和申请人规模在1985-1995年技术引进期较小,此后进入技术发展期,并在2008-2019年技术发展期第二阶段加速增长;不同技术领域和研发主体的技术生命周期演进存在一定差异。(2)中国农业专利呈现自东向西递减分布,数量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华东区、华北区、东北区、中南区、西北区和西南区,且各区域研发主体结构不同;数量水平的省域分布高度失衡,失衡主要由区域间差异引起,区域内相对均衡;数量水平分布具有负空间自相关性,省域分布以低高聚类为主,其次是高低聚类。发明申请和实用新型水平的省域分布呈绝对β收敛,且在技术相似和产业相似两种关联矩阵下的收敛速度快于反距离和邻接关系两种地理矩阵,而科研机构和企业三类专利水平均呈绝对β收敛,个人则仅发明授权和实用新型水平收敛;引入控制变量后,全样本和各主体的三类专利水平仍呈现条件β收敛,其中技术市场发育对各专利水平增速均有促进效果。(3)中国农业专利质量水平符合技术生命周期演化特点,在1996年进入技术发展期之后质量水平被稀释下降,质量综合指数由期初的0.70降至期末的0.40,质量的子维度技术通用性、技术创新性、法律价值和经济价值也在发展期有所下降;空间分布上,技术创新性、法律价值和经济价值呈现东高西低特点,三者分布在前期呈现一定的空间失衡,而技术通用性和综合质量水平始终较为均衡。专利规模扩张也带来泡沫专利规模的上升,累计泡沫23,135件,整体泡沫化程度为11.70%,泡沫规模在2008-2019年呈加速上升趋势,但泡沫化程度略有下降;泡沫专利空间格局与农业专利总量格局一致,即东多西少,省域分布由失衡转为均衡,但本土专利的泡沫化程度远高于境外来源专利。无论是Logit、Probit和异方差Probit模型,还是随机森林和BP神经网络算法,各方法对非泡沫专利的预测精度均趋于100.00%,但在泡沫专利的预测上,仅随机森林算法在训练样本内有99.24%的预测精度,其余方法均有明显第一类错误。(4)静态空间杜宾模型表明,中国农业专利质量及其构成受本地和相关地区农业研发要素投入、研发主体发育和创新外部环境三方面因素影响,其中研发人员投入在关联矩阵下对专利技术创新性和法律经济的间接效应为负,经费投入对技术通用性和法律价值的直接效应为正,对技术价值、法律价值和整体质量的间接效应均为负;科研机构发育对技术创新性具有正向间接效应,企业发育在地理矩阵下对法律价值和整体质量的间接效应为正,在关联矩阵下对法律价值的间接效应为负;基础研究在地理矩阵下对技术通用性、法律价值和综合质量的各效应均为负,技术市场对技术通用性、法律价值和综合质量的各效应均为正,科技转化服务对法律价值和综合质量的直接效应为负,对临近地区技术创新性的间接效应为正,信息化在地理矩阵下对技术通用性和法律价值的间接效应为负,但对经济价值为正。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表明专利的技术通用性和法律价值具有累积性,受经济价值影响,综合质量在地理矩阵下具有累积效应,在关联矩阵下具有收敛性;动态模型中上述长期边际效应依旧成立,并进一步证实长期与短期效应的作用方向多相反。(5)以种植业为例,各空间模型中农业有效专利对农业经济产出的回归系数均显着为正,并大于普通面板模型结果,表明农业专利同时存在地理临近和技术供需联系两种扩散渠道;反距离矩阵、邻接关系矩阵、技术相似矩阵和产业相似矩阵四种空间权重下,专利对农业经济产出的总贡献分别为12.30%、12.72%、13.41%和13.16%,贡献率仅次于化肥(50.00%左右)和劳动(20.00%左右)投入,与机械投入(10.00%左右)相近;专利对农业经济的总贡献效应以本地直接效应为主,四种矩阵下的直接效应分别为11.97%、16.07%、18.29%和14.36%,而间接效应分别为0.33%、-3.35%、-4.88%和-1.21%,这种差异化的间接效应表明专利的空间溢出包含由技术扩散产生的正向辐射增益效应和农业物候相似凸显的专利权负向排他效应两部分。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有三个方面:(1)拓展并验证了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空间关联。在探讨农业科技研发绩效和经济贡献过程中,不仅考虑了反距离矩阵和邻接关系矩阵刻画的常见地理溢出效应,还基于夹角余弦定理拓展并检验了技术和产业结构相似地区间的技术供需关联溢出效应。(2)基于专利视角测度农业技术创新的经济效果。相比以往研究采用的政府科技经费投入变量,专利作为应用研究的直接成果,避免了兼顾基础研究的政府经费投入会夸大实际技术研发支出,并能全面涵盖科研机构、企业和个人等各类技术研发主体。(3)探索了农业专利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综合技术价值、法律价值和经济价值三个维度构建质量评价体系,系统量化了中国农业专利质量现状格局,并讨论了研发要素投入、科研主体发育和创新外部环境三方面因素对综合质量及其子维度构成的影响。

刘士堃[2](2021)在《君乐宝乳业品牌整合传播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对于企业品牌的传播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后,通过不断的发展与演变,逐渐成为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来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巩固企业的社会形象。君乐宝乳业集团是河北省乳制品行业发展的排头兵,也是我国乳制品行业的知名企业,近年来通过不断调整品牌战略计划,科学、有序的实施品牌营销,取得了非常显着的市场成效。君乐宝在品牌营销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消费者为核心,并通过广告、公益、综艺赞助、工业旅游等品牌传播方式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和品牌影响力,成就了企业的品牌和市场地位。君乐宝乳业品牌的营销实践活动为整合传播理论提供了生动的案例,深入研究君乐宝乳业品牌的整合传播策略,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对于其他企业营销实践和品牌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借鉴整合营销传播的相关理论,分析君乐宝乳业品牌发展状况,并结合SWOT工具对君乐宝乳业品牌环境作相关分析,研究君乐宝乳业传播历程及品牌发展的经验特点,总结和归纳其诸多的营销方式与其品牌影响力之间的关系。同时,在调研的基础上,侧重分析其品牌传播过程中的不足,并结合相关竞争对手的品牌营销案例进行对比和分析,发掘君乐宝乳业在品牌传播过程中的优势和短板,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措施,以期对君乐宝乳业品牌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王倩倩[3](2020)在《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机理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居民饮食结构的优化,牛奶作为均衡饮食的一部分,受到了全民的关注。基于奶业的重要地位,中国政府对奶业战略地位进行了明确,提出“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作为奶产业链的上游产业,原料奶产业的发展是保障整个产业顺利运行的基础。然而,近年来中国原料奶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特别是价格的大幅波动成为突出问题。在中国原料奶价格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的今天,中国奶农作为弱势一方承担着较大的价格与市场风险,各地区频发的“倒奶杀牛”事件折射出奶农之痛。基于此背景下,本研究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重点提出并回答了以下问题: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具有哪些显性与隐性特征?通过垂直与空间传导如何影响原料奶价格波动?有哪些可以平抑原料奶价格波动的途径与实践?通过机理与实证结合,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第一,首先采用季节调整与滤波法对中国原料奶价格的波动进行分解,结果发现,中国原料奶价格季节性波动特征明显;样本期内出现了两次不规则的剧烈波动;从2007年以来,原料奶价格呈上升趋势,并于2014年中旬达到最高值,随后开始缓慢下降逐渐趋向稳定;样本期间中国原料奶价格可分为四个完整的周期。其次使用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类模型对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的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原料奶价格波动具有显着的集簇性;原料奶价格波动具有成本推进型特征,牛肉的价格收益率的提高则能显着地降低原料奶价格波动;原料奶价格波动不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征;在加入控制变量后,原料奶价格波动没有显着的非对称性。第二,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考察了产业链上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与牛奶价格波动的垂直传导关系,研究发现,下游牛奶价格波动是上游原料奶价格波动的原因,但上游原料奶价格波动却不是下游牛奶价格波动的原因,中国奶产业链农场到零售价格波动垂直传导存在着方向的非对称性;利用门限向量自回归(TVAR)模型对非线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样本区间内变量关系并未发生显着的非线性变动。第三,利用多变量GARCH模型即BEKK-GARCH模型,研究了开放背景下国际奶粉市场价格波动对中国原料奶市场波动的空间传导,即波动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全球乳制品贸易(GDT)全脂奶粉市场与中国原料奶市场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具体来说,GDT全脂奶粉对中国原料奶存在ARCH型的价格波动溢出效应,且中国原料奶对GDT全脂奶粉存在着GARCH型的波动溢出效应;但GDT脱脂奶粉市场与中国原料奶市场间仅存在单向波动溢出效应,即GDT脱脂奶粉对中国原料奶市场存在着GARCH型的波动溢出效应,但中国原料奶市场的不存在向GDT脱脂奶粉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第四,基于养殖规模化的视角,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不同的养殖规模化对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的作用效果,结果发现,在控制影响原料奶波动相关变量的条件下,存栏量100~199头的小型养殖规模化水平的提升能显着地减少原料奶价格波动,从而促进原料奶价格的稳定;存栏量200~499头中型养殖规模化在平抑原料奶价格波动方面所起的作用不显着;存栏量500头以上大型养殖规模化水平的提高反而加剧了原料奶价格的波动。第五,对上海市、黑龙江省、山东省与河北省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从发展的历程、价格的产生、经验与特点三个方面开展论述。从整体上来看,四个省(市)都建立了完善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尽管在实践中的发展演化、运行机制等存在着差异,但建立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定各区域的原料奶市场供给,是对维护奶农利益、平抑原料奶价格波动的有益探索与实践。但是在现实操作中,仍然存在着协调性不足、监督约束力弱等问题,未来需要政策的进一步保障。本文以现实问题为背景,深入剖析了中国原料奶的价格波动,主要的创新点体现在:(1)在研究视角方面,本研究从显性特征与隐性特征双视角对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的规律与特征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将进口乳制品划分为短缺消费型与价差替代型,并指出对原料奶产业影响最大与最直接的是价差替代型的乳制品;在对平抑原料奶价格波动方面,本研究从规模养殖化的视角揭示出能够平抑价格波动的养殖规模,为中国政府在养殖规模方面的扶持政策转变提供依据与参考。(2)在研究内容方面,为了全面把握国内外市场对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的影响,本研究在原料奶价格波动传导中将产业链的垂直传导与国外市场的空间传导两个方面都纳入研究系统中,综合判断出影响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的国内外因素与动因。(3)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利用月度、周度等高频观测数据构建出了包括周度、双周、月度及年度多类型、多层次的研究数据对原料奶价格波动展开了多维度的计量经济模型研究。此外,对GARCH类模型进行扩展,更清晰地揭示出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的隐性特征。

王金凤[4](2020)在《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光明乳业财务综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乳品行业是民生行业,中国是乳制品输入与输出大国,乳产量和进口量均处于全球前列位置。近年来,随着“二胎”政策全面落地、城镇化脚步加快以及国家扶持性政策出台,乳制品行业发展迎来全新局面。从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曝光到2017年《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政策的施行再到2018年《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基于上述,我国乳品行业成长潜力很大。光明乳业是一家有百年历史的乳品制造老牌企业,其产品一直备受消费者关注。但是光明近年来与蒙牛、伊利业绩差距明显,按此态势继续发展光明乳业与其他乳品巨头企业的差距会越来越大,经营风险也会相应增加。以光明乳业为研究对象,有一定代表性和研究意义。鉴于此,本文将研究对象定位为光明乳业,全文基于哈佛分析框架对目标企业展开财务综合分析。论文整体思路如下:首先概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国内外文献,同时还有对光明乳业概况、后文分析部分所需方法的概述。理论分析铺垫后是基于哈佛分析框架对光明乳业展开财务综合分析:(1)战略分析部分依据PEST分析法对光明所处宏观环境进行具体分析,然后采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外部微观环境,之后的竞争战略分析则是用到SWOT分析法;(2)会计分析部分在识别关键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基础上确定关键会计科目分析数据的真实可靠;(3)财务分析部分是真实可靠数据的基础上纵向和横向分析光明乳业偿债、营运和盈利的能力;(4)前景分析部分是对企业未来趋势的展望。最后是针对分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张萍[5](2020)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乳业贸易格局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乳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我农业中重要的产业之一。但近年来一系列事件使得我国乳业国际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和冲击。虽然经过多年努力,但我国乳业在国际贸易中仍处于劣势地位。目前,中国乳企借“走出去”战略纷纷积极地在国外选址建设奶源基地,利用国外具有竞争优势的自然资源禀赋获取物美价廉的优质奶源,进而控制成本。随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乳企海外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也为中国乳业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那么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以及OFDI的影响下,中国作为乳业大国势必会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乳业贸易格局,中国乳业贸易发展趋势以及结构如何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复杂网络模型理论和区域发展理论展开研究。第一,通过分析中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近十年的乳业贸易发展概况,说明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乳业发展的重要性;第二,采用竞争力指数以及钻石模型分析中国乳业竞争力情况以及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第三,利用复杂网络模型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乳业贸易演化特征,运用网络中的整体密度、互惠性等指标研究贸易关系和贸易规模,探讨在网络中具有乳业潜力和实力的国家;第四,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和引力模型,研究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乳业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以上研究发现:第一,我国乳业贸易结构仍然处于失衡状态,对进口依赖较强,且进口来源较为集中;第二,我国乳业贸易竞争力较弱,生产要素、需求要素、质量安全、关联产业发展和政府政策影响我国的乳业竞争力;第三,通过建立无权贸易网络和加权贸易网络,发现意大利、新西兰、奥地利、白俄罗斯、波兰等在网络中属于乳业贸易大国,贸易体量会影响贸易的中心位置;第四,通过引力模型发现东道国的经济、政治稳定性、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等正向影响两国乳业贸易。基于以上结论在政府和企业两方面分别提出改善中国乳业贸易格局的政策建议。

曾莉莉[6](2020)在《YT乳业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消费观念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乳制品成为很多家庭中必要的营养来源,人们对其需求日益增大,促进了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乳制品行业同时也经历着产品质量低下和消费者的信任缺失、成本与价格的矛盾、国外资本强劲介入等危机与考验。除了保证产品质量之外,各乳企也希望借助市场营销的功能来提升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广东YT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YT乳业)为广东知名企业,在广东乳制品市场有较大的份额。但相比国内其他的乳制品巨头,YT乳业的发展之路显得相当坎坷。从1956年创立,到2014年才正式上市登陆A股。企业屹立几十年不倒但步伐缓慢,必然有其优点和不足。研究YT乳业的发展有很多理论视角,而本文将从营销角度去探讨YT乳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本文通过对YT乳业经销商及零售商的实地考察和对乳制品消费者的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到一手资料,以此作为依据对YT乳业和相关的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现状和效果开展研究。同时也通过国家统计局和地方统计局的有关统计数据和中国奶业年鉴等资料对YT乳业面临的内外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扫描,发现YT乳业在目标市场战略和营销策略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YT乳业的市场定位调整方向以及营销策略的调整对策:包括要重新进行市场的差异化定位,优化产品组合,优化渠道建设,并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调整品牌的传播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促使YT乳业持续发展,以及促使企业从区域化品牌转型为全国性品牌以期占据更大市场份额提供参考意见。

左腾达[7](2020)在《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研究》文中指出中国这些年在积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农产品贸易也更为活跃。欧盟作为后起的经济伙伴,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额在近十来年迅速增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从欧盟的农产品增加最快,其中部分贸易产品如乳制品、猪肉等更是有十倍以上的贸易增速。中国从欧盟的农产品进口规模已接近美国。如何来看待中国和欧盟跨越式的贸易发展。从贸易理论来看,传统的贸易理论偏向从要素禀赋,要素价格上来解释贸易的波动,随后的贸易理论用产业内贸易、引力模型来分析,并强调了贸易协定、关税、贸易壁垒等在当今时代对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基于此本文不仅从中国的农业资源和发展的角度来看两方的贸易,还从贸易便利化、贸易壁垒、关税等角度去看双方的农产品贸易发展。此外,欧盟是个多国组合的国家联盟,中国也没有和欧盟达成统一的贸易协定,还是与每个国家商讨贸易,因此分析欧盟内部农业发展趋势和内部贸易是有必要的。这个分析是建立在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的基础上,这是欧盟最重要的农业政策。相比中国的农业政策,这个政策的投入巨大,是推动欧盟农业变革的主导力量。所以本文以此逻辑,从这个政策的分析开始,一步步分析了欧盟农业的政策对欧盟内部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进一步对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本文基于以上两个主体进行分析,主要内容有:首先对中国和欧盟的农产品贸易发展进行了梳理,总结了不同种类的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分析了这十年双方农产品贸易结构的改变,分别从中国和欧盟方面对影响双方贸易发展的主要宏观或微观因素进行了分析。接下来对重点农产品贸易进行分析,包括蔬菜水果类、肉类、水产品和乳制品类。同时对重点贸易国家进行分析,包括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和英国。通过这些对中国和欧盟的农产品贸易的基本概况有了比较明确的掌握。然后基于李嘉图模型对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产生根源进行了分析。首先是从生产要素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讨论了人口、土地、技术、资本和气候资源上双方的不同,这些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然后对重点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这里选择的是猪肉和乳制品的生产行业,这是中国从欧盟进口增长最快的农产品类。欧盟相关的农产品贸易优势建立在其发展成熟的行业基础上,因此这里结合不同行业的发展特点对这两个行业发展进行了对比分析。接着是对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对双方农产品贸易影响的分析,首先政策对不同农产品行业的支持力度不一样,其次从欧盟加盟时间来划分的欧盟15国和13国的角度分析,分析了两组国家在政策的刺激下,农业生产的转变,从而引起欧盟内部农产品贸易的变化。这也会对中国和欧盟整体的农产品贸易带来影响。接下来是贸易便利化对贸易影响的分析,这是影响中国和欧盟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该章重点阐述了中国和欧盟在农产品贸易便利化上的推动,尤其一带一路对中国和欧盟贸易便利化的推动。并通过指标体系的建立来衡量不同国家贸易便利化程度的比较。然后是欧盟对中国的农产品贸易政策进行分析,涉及了关税比较、欧盟普惠制贸易措施的影响以及欧盟设置的贸易壁垒,WTO规则下中国欧盟农产品补贴政策研究等。最后本文用实证模型来分析不同因素对不同种类的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

刘君[8](2020)在《上海生生牧场发展变迁研究(1929-1949)》文中认为1929年,在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创办企业,颁布《公司法》、《工厂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传入中国半个多世纪的乳业的本土化渐趋完成的时代背景之下,沈九成因个人际遇创办生生牧场。在5年左右的时间里,生生牧场便发展为近代上海最大的华商牛乳场。自1929年至1949年的20年时间里,在生生牧场的发展变迁中,其经理凡四变。据此,生生牧场20年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一是1929年至1933年,由沈九成的长子沈鹏程担任经理,为生生牧场的创办和初步发展期;二是1933年至1940年,沈九成出走三友实业社后,自任经理,为生生牧场的快速发展期;三是1940年至1946年,由沈九成的三子沈万灵担任经理,为生生牧场的调整期;四是1946年至1949年,生生牧场被中国国民党的中央信托局接收,为生生牧场的衰退期。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生生牧场的发展战略和销售战略均有所不同。1929年至1933年,生生牧场初始创办,奶牛的采购、员工的招聘、土地的租赁,以及生产设备的买入,奠定了生生牧场营业及发展的基础。此一时期,生生牧场通过文化濡化、竞争者定位、与三友实业社合作等销售方法,将企业的新鲜牛奶消费群体牢牢固定在社会上层人士之中。1933年,沈九成接掌生生牧场之后,通过产品结构的调整、销售模式的扩大、以及制定灵活的销售策略,使生生牧场的规模快速增长,其消费者群体由社会上层人士逐渐向社会中层人士下移。但是,随着日寇的入侵、上海的沦陷,生生牧场的销售规模因日伪政府的配给制度而萎缩。1940年8月24日,沈九成被绑架之后,将生生牧场交由三子沈万灵经营。沈万灵在艰难困苦的沦陷时期,调整生生牧场的销售战略,以生生牧场的“A”字消毒牛乳只为社会上层人士提供。这一销售战略的调整,维持了生生牧场在日伪时期的艰难生存。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企业员工联合国民党的战后接收人员,诬告沈九成、沈万灵为汉奸。生生牧场因此被中央信托局接收。在中央信托局管理上海生生牧场时期,其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多方干扰,不断萎缩,使得生生牧场走向衰落。基于对生生牧场1929至1949年间四个时期生产销售活动的研究,从微观的视角展现了近代的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变迁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一方面,牛奶的消费人群从社会上层人士扩展至社会中上层人士,又因为社会环境的变迁上移至社会上层人士。物的社会生命史,不仅是一个经济关系,还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制约。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销售活动,需要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政治环境的保障。经营自由作为经济增长的前提,是企业生产销售活动能否正常展开的必要条件。生生牧场的发展历程,是近代中国国民党国民政府时期经济增长和经济衰落的见证。

周丽萍[9](2020)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的项目式学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潮流当中,《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顺势而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新指向。但是现阶段,我国中学教育现状为众多教育者所诟病,我们亟待一种面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模式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项目式学习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与真实世界相联系,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完成项目作品为目标。这与新课程标准当中提出的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的要求不谋而合。因此项目式学习契合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本文从国内外与“项目式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入手,结合当前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迫切性,认识到研究“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项目式学习”的研究价值。先利用文献综述法分别对项目式学习和地理项目式学习进行概念界定,再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特点,确定了项目式学习其实更适用于在核心概念、真实性问题以及研学旅行当中使用,然后再将其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并通过分析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层次和项目式学习要素关系,从理论上论证了项目式学习有助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凸显项目式学习的优势。以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获取现实依据,发现项目式学习实施的困境,并且基于理论基础和现实数据,分析了项目式学习体系之间的关系,归纳出六大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原则,形成了以选项、定项、研究、结项和评价五个主要阶段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为分类标准,对比这两种教学内容的差异,分别提出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教学中实施项目式学习的策略。最后根据前面章节的理论研究,将理论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分别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中选取一个主题,设计了两节教学案例,以期为地理教师提供范例,更好的实施项目式学习,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齐智鑫[10](2019)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背景下的“一带一路”共赢草贸易模式探究》文中提出“粮改饲”是中国农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种植优质饲草料,发展草食畜牧业。我国实行“粮改饲”后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推动了草产业供给侧改革,但牧草依赖进口的现状并未发生实质性的转变。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后,我国牧草供求关系更加紧张。与此同时,我国粮食安全还担负着巨大的肉类需求压力。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在深化原有生产、加工环节供给侧改革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流通环节的供给侧改革。本文从我国粮食安全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我国草产品交易模式的发展变化过程,结合现阶段农业保障因素及国际农产品通用交易手段,提出将“保险+期货”模式应用于草产品交易的构想。借鉴美、日等国农业海外投资经验,提出一种供求双方参与度高、互信共赢的“供应链金融+保险+期货”交易模式设想。首先,这种交易模式利用期货工具、保险工具及供应链金融工具规避供求双方的风险;其次,该交易模式通过国际贸易通用的期货工具形成草产品国内外行情,进而促进现货生产,有利于草牧业实体经济发展;再次,该交易模式为我国农业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模式选择,可为人民币国际化实践增加“阵地”。本文通过介绍大宗农产品的交易手段,引申到大宗草产品的交易手段,尝试利用农产品交易的成熟经验解决草产品交易的问题;从美国农业保障出发对比我国农业保障,找出一种既符合WTO农业补贴要求,又可以保障农民收入的助农措施;从美国农产品交易模式与我国农产品交易模式的比较中总结美国的优势、提炼可供借鉴的长处,找出我国农产品交易的不足并总结经验;通过分析美国牧草的交易形式和生产、加工、流通方式,为未来中国草产业发展探究新的交易模式;通过总结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历史经验和不足,寻找优化解决的思路;通过介绍美国谷仓电梯交易模式,展现谷物交易中电梯交易模式在农民与期货市场间发挥的纽带作用,为解决我国农民与期货市场对接困难问题提供思路;通过归纳世界主要需草国的国际布局,为中国草牧业企业走出去积累经验;通过概括现阶段人民群众肉类需求特点,分析我国粮食安全的症结所在,提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建议;回顾国内外农业收入保险的研究进展,结合我国2014年至今发展“保险+期货”模式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问题,构想大宗牧草“保险+期货”交易模式,并提出“供应链金融+保险+期货”交易模式的设想;通过期货品种筛选和牧草期货可行性研究,发现我国苜蓿具备期货上市条件。结合国家现阶段一带一路合作情况,最终提出建立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的全球草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及交易中心的构想。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和“一带一路”合作的全面开展,国际化的交易模式有助于草牧业协同效率提高,合作共赢的草贸易也必然在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二、2004年中国乳业四大热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4年中国乳业四大热点(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农业专利的数量、质量与经济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专利研发
        1.3.2 专利评价
        1.3.3 专利转化
        1.3.4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3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
第2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理论基础
        2.1.1 技术创新理论
        2.1.2 TRIZ创新方法理论
        2.1.3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2.2 概念界定
        2.2.1 农业专利
        2.2.2 农业专利技术生命周期
        2.2.3 农业专利质量
    2.3 理论分析框架
        2.3.1 农业专利的数量增长与趋同
        2.3.2 农业专利的质量评价与甄别
        2.3.3 农业专利的有效应用与转化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农业专利的数量格局与技术生命周期
    3.1 数据来源与研发方法
        3.1.1 数据来源
        3.1.2 研究方法
    3.2 中国农业专利的数量分布
        3.2.1 中国农业专利的全球地位
        3.2.2 中国农业专利的IPC分布
        3.2.3 中国农业专利的行业分布
        3.2.4 中国农业专利的主体分布
    3.3 中国农业专利的技术生命周期
        3.3.1 中国农业专利技术整体发展阶段
        3.3.2 主要农业技术领域的生命周期比较
        3.3.3 三大主体的农业专利技术生命周期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农业专利的空间分布与收敛性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方法
        4.1.2 数据来源
    4.2 中国农业专利的空间分布
        4.2.1 中国农业专利的省域分布
        4.2.2 中国农业专利水平的空间均衡性
        4.2.3 中国农业专利水平的空间自相关性
    4.3 中国农业专利的收敛性
        4.3.1 中国农业专利水平的绝对β收敛
        4.3.2 中国农业专利水平的条件β收敛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农业专利的质量分布与泡沫甄别——以授权发明为例
    5.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1.1 研究方法
        5.1.2 数据来源
    5.2 中国农业专利质量分布
        5.2.1 基于综合评价指数的专利质量比较
        5.2.2 基于专利宽度的技术通用性分析
        5.2.3 基于专利被引的技术创新性分析
        5.2.4 基于专利权利要求的法律价值分析
        5.2.5 基于专利存续期的经济价值分析
    5.3 中国农业泡沫专利分布
        5.3.1 中国农业泡沫专利规模
        5.3.2 中国农业泡沫专利分布
        5.3.3 中国农业泡沫专利空间均衡性
    5.4 中国农业泡沫专利识别
        5.4.1 基于二元选择模型的泡沫专利识别
        5.4.2 基于机器学习分类的泡沫专利识别
        5.4.3 两类泡沫专利识别方法结果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农业专利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
    6.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6.1.1 研究方法
        6.1.2 数据来源
        6.1.3 空间自相关检验
    6.2 中国农业专利综合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6.2.1 中国农业专利综合质量影响因素
        6.2.2 中国农业专利综合质量边际影响
    6.3 中国农业专利质量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
        6.3.1 中国农业专利技术通用性路径
        6.3.2 中国农业专利技术创新性路径
        6.3.3 中国农业专利法律价值路径
        6.3.4 中国农业专利经济价值路径
    6.4 考虑创新累积效应的稳健性检验
        6.4.1 综合质量影响因素稳健性
        6.4.2 技术通用性影响因素稳健性
        6.4.3 技术创新性影响因素稳健性
        6.4.4 法律价值影响因素稳健性
        6.4.5 经济价值影响因素稳健性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农业专利的经济效果评价——以种植业为例
    7.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7.1.1 空间计量模型
        7.1.2 数据来源
    7.2 中国农业专利的经济贡献分析
        7.2.1 模型适配度检验
        7.2.2 地理视角下经济贡献分析
        7.2.3 供需视角下经济贡献分析
    7.3 中国农业专利的边际经济贡献
        7.3.1 地理视角下边际经济贡献
        7.3.2 供需视角下边际经济贡献
    7.4 中国农业专利经济效果的稳健性检验
        7.4.1 模型互为因果的内生性讨论
        7.4.2 异方差空间面板杜宾模型
        7.4.3 含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
        7.4.4 广义空间两阶段最小二乘法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1.1 中国农业专利数量加速增长,省域间数量水平呈现β收敛
        8.1.2 中国农业专利质量阶段性下降,质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8.1.3 中国农业专利具有显着经济贡献,贡献以本地直接效应为主
    8.2 政策建议
        8.2.1 优化农业技术研发资源配置,推动农业专利产出合理收敛
        8.2.2 壮大市场化农业技术研发主体,加快农业技术诱致性创新
        8.2.3 构建农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促进农业高质量专利应用转化
    8.3 讨论
        8.3.1 研究不足
        8.3.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君乐宝乳业品牌整合传播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整合营销传播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和内容
        1.5.1 论文研究思路
        1.5.2 论文结构内容
    1.6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2.1.1 整合营销传播的定义
        2.1.2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典型模型
        2.1.3 整合营销传播的四个阶段
        2.1.4 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2.2 品牌整合营销传播
        2.2.1 品牌的内涵和定义
        2.2.2 品牌整合传播概述
第3章 君乐宝乳业品牌整合传播环境分析
    3.1 君乐宝乳业集团情况简述
        3.1.1 公司简介
        3.1.2 君乐宝乳业的组织架构及品牌架构
    3.2 君乐宝乳业品牌环境SWOT分析
        3.2.1 君乐宝乳业优势分析
        3.2.2 君乐宝乳业劣势分析
        3.2.3 君乐宝乳业所面临的机遇
        3.2.4 君乐宝乳业所面临的挑战
        3.2.5 君乐宝乳业SWOT分析矩阵
第4章 君乐宝乳业品牌整合传播分析
    4.1 君乐宝乳业品牌整合传播之品牌定位策略分析
    4.2 君乐宝乳业品牌整合传播之广告策略分析
    4.3 君乐宝乳业品牌整合传播之营销方式分析
        4.3.1 大事件营销——社会公益
        4.3.2 植入式营销——冠名综艺
        4.3.3 体验式营销——工业旅游
    4.4 君乐宝乳业品牌整合传播之品牌传播策略分析
        4.4.1 打造超级单品,形成品牌效应
        4.4.2 冠名媒体,打造强势IP
        4.4.3 电商平台传播策略
第5章 君乐宝乳业品牌整合传播存在的问题分析
    5.1 新媒体营销平台发力不足
    5.2 中高端产品品牌影响力不足
    5.3 网络平台营销传播不足
    5.4 “明星品牌群”发力不足
第6章 对君乐宝乳业品牌整合传播的建议对策
    6.1 社会化媒体和新媒体营销传播策略
    6.2 网络营销策略
        6.2.1 搜索引擎营销
        6.2.2 健全消费者数据库
    6.3 渠道传播策略
        6.3.1 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传播
        6.3.2 增强渠道品牌渗透力
    6.4 品牌传播策略
        6.4.1 视野全球化传播策略
        6.4.2 发力中高端品牌建设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3)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机理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与主要的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主要的不足
    1.6 分析框架
2 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原料奶产业相关概念
        2.1.2 价格波动的度量
    2.2 理论基础
        2.2.1 供给需求理论
        2.2.2 蛛网模型理论
        2.2.3 理性预期理论
        2.2.4 市场失灵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的研究
        2.3.2 农产品价格波动驱动的研究
        2.3.3 农产品价格波动传导的研究
        2.3.4 文献评述
3 中国原料奶产业发展概况与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3.1 中国原料奶产业发展概况
        3.1.1 中国原料奶产业的发展历程
        3.1.2 中国原料奶生产面临的主要挑战
    3.2 原料奶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3.2.1 国内供给因素
        3.2.2 市场需求因素
        3.2.3 国际贸易因素
        3.2.4 制度性因素
        3.2.5 突发事件因素
    3.3 本章小结
4 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规律与特征分析
    4.1 引言
    4.2 基于分解法的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规律分析
        4.2.1 Census X13 季节调整方法
        4.2.2 H-P滤波法
    4.3 基于GARCH类模型的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4.3.1 理论适用性与模型介绍
        4.3.2 变量设置与数据说明
        4.3.3 模型构建与诊断性检验
        4.3.4 估计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产业链利益分配格局下的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传导
    5.1 引言
    5.2 概念界定与机理分析
        5.2.1 价格波动传导的界定
        5.2.2 中国原料奶与乳制品价格波动传导的机理分析
    5.3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5.3.1 模型设定
        5.3.2 数据说明
    5.4 模型估计与非线性检验
        5.4.1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5.4.2 门限非线性检验
    5.5 结果与讨论
        5.5.1 农场到零售价格波动的非对称传导
        5.5.2 非对称性的原因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开放背景下的国际市场对中国原料奶市场波动溢出效应
    6.1 引言
    6.2 贸易结构与作用机理
        6.2.1 中国奶粉进口贸易结构
        6.2.2 国际奶粉对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溢出作用机理
    6.3 理论模型与数据说明
        6.3.1 BEKK-GARCH模型
        6.3.2 数据说明
    6.4 模型构建与检验
        6.4.1 条件均值方程的确定
        6.4.2 ARCH效应检验
    6.5 检验结果与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平抑效应:基于养殖规模化的视角
    7.1 引言
    7.2 结构演化与作用机理
        7.2.1 中国奶牛养殖规模结构演化
        7.2.2 不同养殖规模化对原料奶价格波动的作用机理分析
    7.3 变量选取、模式设置及数据说明
        7.3.1 变量选取
        7.3.2 模式设置
        7.3.3 数据说明
    7.4 模型估计与分析
        7.4.1 估计方法选取
        7.4.2 估计结果分析
    7.5 稳健性检验
        7.5.1 内生性分析
        7.5.2 子样本检验
    7.6 本章小结
8 稳定原料奶价格的各地实践: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
    8.1 引言
    8.2 各地区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
        8.2.1 上海市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
        8.2.2 黑龙江省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
        8.2.3 山东省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
        8.2.4 河北省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
    8.3 各地区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的比较与评价
        8.3.1 比较分析
        8.3.2 成就与不足
    8.4 本章小结
9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主要结论
    9.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内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4)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光明乳业财务综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传统财务分析理论
        2.1.1 传统财务分析的概念和方法
        2.1.2 传统财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2.2 哈佛分析框架理论
        2.2.1 哈佛分析框架的结构和内容
        2.2.2 哈佛分析框架的优势
    2.3 PEST分析理论
    2.4 波特五力模型
    2.5 SWOT分析理论
第三章 光明乳业概况
    3.1 公司简介
    3.2 主营业务及经营现状
第四章 哈佛分析框架下的光明乳业财务综合分析
    4.1 光明乳业战略分析
        4.1.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4.1.2 微观环境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4.1.3 竞争战略分析——SWOT分析
        4.1.4 战略分析小结
        4.1.5 基于战略分析得出的问题
    4.2 光明乳业会计分析
        4.2.1 识别关键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4.2.2 存货分析
        4.2.3 固定资产分析
        4.2.4 应收账款分析
        4.2.5 会计分析小结
        4.2.6 基于会计分析得出的问题
    4.3 光明乳业财务分析
        4.3.1 资产负债表分析
        4.3.2 利润表分析
        4.3.3 现金流量表分析
        4.3.4 偿债能力分析
        4.3.5 营运能力分析
        4.3.6 盈利能力分析
        4.3.7 财务分析小结
        4.3.8 基于财务分析得出的问题
    4.4 光明乳业前景分析
        4.4.1 乳品行业前景预测
        4.4.2 光明乳业前景预测
        4.4.3 前景分析小结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5.1 夯实渠道基础,拓展潜在市场
    5.2 优化产品结构,推出明星产品
    5.3 提升资产管理,降低经营风险
        5.3.1 存货方面
        5.3.2 固定资产方面
        5.3.3 应收账款方面
    5.4 调整负债结构,优化融资手段
    5.5 加强费用控制,提升资金使用
    5.6 疫情或促需求,抓住国内市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乳业贸易格局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1.3.1 关于中国乳业贸易研究
        1.3.2 贸易格局研究方法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乳业贸易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乳品概念的界定
    2.2 贸易格局
    2.3 复杂网络模型理论
    2.4 比较优势理论
    2.5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6 区域发展理论
3 中国及“一带一路”乳业贸易基本现状
    3.1 中国乳业贸易现状
        3.1.1 中国乳业贸易总体规模
        3.1.2 中国乳业贸易产品结构特征
        3.1.3 中国乳业贸易市场结构情况
        3.1.4 主要乳制品贸易市场结构
    3.2 “一带一路”国家乳业贸易现状
        3.2.1 “一带一路”区域划分
        3.2.2 “一带一路”国家乳业贸易规模情况
        3.2.3 “一带一路”国家乳业贸易产品结构特征
    3.3 本章小结
4. 中国乳业贸易国际竞争力测度分析
    4.1 中国乳业的生产与需求
        4.1.1 中国乳业生产水平
        4.1.2 中国乳业消费水平
    4.2 中国乳业贸易竞争力评价指数
        4.2.1 国际市场占有率
        4.2.2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4.2.3 产业贸易竞争力指数
    4.3 中国乳业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4.3.1 乳业生产要素
        4.3.2 乳制品消费市场需求情况
        4.3.3 质量安全
        4.3.4 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
        4.3.5 企业经营组织规模
        4.3.6 相关乳业政策
    4.4 本章小结
5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乳业贸易演化特征分析
    5.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乳业贸易网络构建
        5.1.1 数据选取及处理
        5.1.2 复杂网络模型的相关指标
    5.2 乳业贸易无权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5.2.1 度及度分布
        5.2.2 网络密度
        5.2.3 小世界特征
        5.2.4 互惠性
    5.3 乳业贸易加权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5.3.1 强度分布
        5.3.2 加权聚类系数
        5.3.3 权重差异性
    5.4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乳业贸易依赖度分析
        5.4.1 空间依赖度分析
        5.4.2 基于HM指数的贸易依赖度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乳业贸易影响因素
    6.1 中国乳业贸易动因
        6.1.1 研究方法
        6.1.2 数据选取及说明
        6.1.3 中国进口效应分解结果
    6.2 中国乳企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影响因素
        6.2.1 中国乳企OFDI发展概况
        6.2.2 模型构建和指标选取
        6.2.3 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6.3 基于引力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6.3.1 模型构建
        6.3.2 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6.3.3 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6.4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潜力测算
    6.5 本章小结
7. 优化中国乳业贸易格局的政策建议
    7.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7.2 关于优化贸易格局的政策建议
        7.2.1 关于政府方面
        7.2.2 关于企业方面
    7.3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简介

(6)YT乳业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研究
        2.1.1 消费者行为理论
        2.1.2 目标市场战略
        2.1.3 营销组合理论
    2.2 分析工具
        2.2.1 PEST分析
        2.2.2 波特五力模型
        2.2.3 SWOT分析工具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企业概况
    3.1 YT乳业概况
        3.1.1 企业简介
        3.1.2 企业发展历程
        3.1.3 企业现行的目标市场战略
        3.1.4 YT乳业的现行营销策略
    3.2 YT乳业的优势分析
        3.2.1 原奶资源
        3.2.2 社区营销能力
        3.2.3 销售渠道与管控能力
    3.3 YT乳业市场定位存在的问题
        3.3.1 YT乳业的品牌定位模糊
        3.3.2 YT乳业的产品定位模糊
    3.4 YT乳业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3.4.1 产品组合问题
        3.4.2 销售网络建设与管理问题
        3.4.3 营销传播问题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YT乳业市场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策法律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社会环境分析
        4.1.4 技术环境分析
    4.2 行业环境分析
        4.2.1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4.2.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4.2.3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4.2.4 替代品的竞争力度
        4.2.5 新进入者的威胁程度
    4.3 消费者分析
    4.4 SWOT分析
        4.4.1 优势
        4.4.2 劣势
        4.4.3 机会
        4.4.4 威胁
        4.4.5 结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YT乳业的STP战略
    5.1 市场细分
        5.1.1 按地理位置细分
        5.1.2 按人口变量细分
        5.1.3 按收入水平细分
        5.1.4 按消费时机或时段细分
        5.1.5 综合因素分析模型
    5.2 目标市场选择
    5.3 差异化与定位
        5.3.1 YT乳业的品牌重新定位
        5.3.2 子品牌差异化及定位问题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YT乳业营销组合策略
    6.1 产品策略
        6.1.1 产品组合调整策略
        6.1.2 新产品开发策略
        6.1.3 产品生命周期策略
    6.2 价格策略
        6.2.1 价格制定策略
        6.2.2 价格变动策略
    6.3 分销策略
        6.3.1 加盟商优化与管理
        6.3.2 商超以及KA卖场渠道优化与管理
        6.3.3 经销商渠道的优化与管理
        6.3.4 加速新零售布局
    6.4 营销传播策略
        6.4.1 新媒体传播
        6.4.2 传统媒体广告投放
        6.4.3 销售促进
        6.4.4 人员推销
        6.4.5 公共关系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YT牛奶的消费需求研究
附录2 液态奶终端促销员访谈提纲
附录3 YT乳业经销商走访访谈提纲

(7)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目标、思路、对象和方法
    第三节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贸易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农业贸易影响因素及相关贸易模型的研究
        一、基于传统贸易模型的解释
        二、基于产业内贸易的诠释
        三、基于引力模型的诠释
    第三节 当前贸易研究热点与中国欧盟农产品贸易研究
        一、一带一路和贸易便利化
        二、贸易政策和农产品贸易
        三、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研究
    第四节 文献评述
        一、现有文献研究特点和研究成果
        二、当前文献的不足
第三章 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总体特征
    第一节 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主要特点
        一、贸易规模增加迅速,中国贸易逆差加大
        二、进口农产品结构趋于集中,出口农产品结构趋于分散
        三、从要素投入看双方农产品贸易
        四、部分农产品出口互成规模
        五、出口初级农产品价格高,加工农产品价格低
    第二节 对欧盟农产品贸易产品结构分析
    第三节 对欧盟进出口区域市场分析
    第四节 中国和欧盟在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的选择
    第五节 影响中国欧盟农产品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中国市场的变化
        二、欧盟市场的变化
第四章 中国和欧盟主要农产品和主要国家的贸易特征分析
    第一节 主要农产品
        一、蔬菜水果类贸易
        二、水产品贸易
        三、肉类贸易
        四、乳制品贸易
    第二节 主要贸易国家
        一、荷兰
        二、德国
        三、英国
        四、西班牙
        五、法国
第五章 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产生根源分析
    第一节 理论框架
    第二节 中国和欧盟农业生产投入要素分析
    第三节 产业发展水平对比
        一、乳业产业发展水平对比
        二、猪肉行业发展水平对比
第六章 生产政策对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第一节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对生产的影响
        一、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核心功能
        二、2013年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改革及影响
    第二节 共同农业政策对欧盟内部农产品生产和贸易影响分析
        一、欧盟15国和欧盟13国农业生产对比分析
        二、欧盟各国的农业优势对比分析
        三、欧盟13国与欧盟15国之间贸易变化分析
        四、欧盟成员国间的贸易对欧盟和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第七章 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影响分析
    第一节 农产品贸易和贸易便利化
    第二节 中国和欧盟在农产品贸易便利化上的推动
        一、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
        二、国际互认AEO制度
        三、各种贸易协议签订
    第三节 “一带一路”和贸易便利化
    第四节 贸易便利化指数分析
        一、世界银行的物流表现指数
        二、自建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
第八章 主要贸易政策对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影响分析
    第一节 欧盟的关税管理措施分析
        一、欧盟对中国主要关税设定分析
        二、欧盟的普惠制关税政策
        三、进口关税配额
    第二节 欧盟设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一、主要农产品贸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二、欧盟对中国农产品进口问题通报制度
    第三节 欧盟农业补贴政策的争议
第九章 实证分析
    第一节 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研究
    第二节 中国和欧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
第十章 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优化对策分析
    一、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建设
    二、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农业生产升级
    三、加大农产品出口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8)上海生生牧场发展变迁研究(1929-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依据
        1.2.1 理论依据
        1.2.2 现实依据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近代奶业史的研究
        1.3.2 近代农业企业史的研究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生生牧场的创办与生产经营的展开(1929-1933年)
    2.1 沈九成创办生生牧场的背景
        2.1.1 沈九成创办生生牧场的个人际遇
        2.1.2 沈九成创办生生牧场的政策背景
        2.1.3 沈九成创办生生牧场的行业时机
    2.2 生生牧场的创办
        2.2.1 奶牛的采购及其生产管理
        2.2.2 土地的租赁
        2.2.3 员工的招聘
        2.2.4 生产设备的买入
    2.3 沈鹏程时期生生牧场生产经营的展开
        2.3.1 文化濡化:形塑消费者饮食习惯的企业经营方法
        2.3.2 横向拓展:以奶妈为竞争者定位的企业经营策略
        2.3.3 纵向连合:与三友实业社合作的企业经营模式
第三章 生生牧场的迅速发展与销售规模的扩大(1933-1940年)
    3.1 沈九成接掌生生牧场的经过
        3.1.1 三友实业社劳资纠纷案与沈九成出走三友实业社
        3.1.2 沈九成接掌生生牧场
    3.2 从单一鲜奶到全面化战略:生生牧场产品结构的调整
        3.2.1 牛奶
        3.2.2 冰淇淋
        3.2.3 奶油
        3.2.4 其他乳制品
    3.3 生生牧场的销售模式
        3.3.1 订户模式
        3.3.2 专卖店模式
        3.3.3 杂货店模式
        3.3.4 交易会模式
    3.4 生生牧场的销售策略
        3.4.1 药品、食品、饮品:产品的物质功能定位
        3.4.2 “国货”:产品的政治功能定位
        3.4.3 营养与健康:产品的社会功能定位
        3.4.4 早餐与现代性:产品的生活方式功能定位
    3.5 生生牧场迅速发展的原因
        3.5.1 沈九成与穆藕初交往考证
        3.5.2 沈九成的经营经验与企业家才能的展现
第四章 生生牧场销售战略的调整与等级结构的嵌入(1940-1946年)
    4.1 沈九成被绑案与沈万灵接手生生牧场
    4.2 生生牧场生产等级的提升
        4.2.1 上海市乳业等级制度的建立
        4.2.2 生生牧场的质量控制与等级提升
    4.3 生生牧场消费等级的嵌入
        4.3.1 近代上海的社会分层与牛奶的品牌选择
        4.3.2 生生牧场消费人群的社会结构
        4.3.3 日伪时期生生牧场销售对象的上移
第五章 生生牧场的衰退与政治权力的介入(1946-1949年)
    5.1 中国国民党接收生生牧场的经过
    5.2 中央信托局与生生牧场的衰退
        5.2.1 中央信托局接收生生牧场与国民党的派系斗争
        5.2.2 中央信托局管理上海生生牧场时期的衰退
第六章 结论
附录 :沈九成父子年谱初编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9)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的项目式学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1.2 凸显高中地理学科育人价值
        1.1.3 紧贴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项目式学习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项目式学习基础理论的研究
    2.1 项目式学习概念
        2.1.1 项目式学习
        2.1.2 地理项目式学习
        2.1.3 项目式学习的构成要素
    2.2 理论基础
        2.2.1 克伯屈设计教学法
        2.2.2 系统理论
        2.2.3 范例教学论
    2.3 项目式学习的优势
        2.3.1 项目式学习适用内容
        2.3.2 项目式学习与传统教学对比
    2.4 项目式学习与地理核心素养的适切性分析
        2.4.1 项目式学习与新课程标准的适切性分析
        2.4.2 项目式学习与地理核心素养的关系分析
第3章 高中地理课堂中项目式学习的现状调查
    3.1 教师访谈概述
        3.1.1 访谈目的
        3.1.2 访谈对象
    3.2 教师访谈的结果分析
    3.3 学生问卷调查概述
        3.3.1 调查目的
        3.3.2 调查对象
    3.4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5 现状调查评述
第4章 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项目式学习构建的研究
    4.1 项目式学习的体系关系分析
    4.2 项目式学习设计原则
        4.2.1 原则一:以地理核心素养为育人目标
        4.2.2 原则二:以学科知识为实施基础
        4.2.3 原则三:以学科特性为项目特点
        4.2.4 原则四:以真实性为项目式学习本源
        4.2.5 原则五:以学习方式变革为实现阶梯
    4.3 项目式学习实施路径
        4.3.1 选项阶段
        4.3.2 定项阶段
        4.3.3 研究阶段
        4.3.4 结项阶段
        4.3.5 评价阶段
    4.4 项目式学习在不同类型地理课中的应用策略
        4.4.1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教学对比
        4.4.2 项目式学习在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4.4.3 项目式学习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第5章 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项目式学习案例设计研究
    5.1 项目式学习设计案例1:《金陵寻脉千年秦淮》
        5.1.1 选项阶段
        5.1.2 定项阶段
        5.1.3 研究阶段
        5.1.4 结项阶段
        5.1.5 评价阶段
    5.2 项目式学习设计案例2:《卫岗乳业的区位因素》
        5.2.1 选项阶段
        5.2.2 定项阶段
        5.2.3 研究、结项阶段
        5.2.4 评价阶段
    5.3 反思与改进
        5.3.1 超越小组讨论,推动合作进阶
        5.3.2 模糊项目任务,促进思维迁移
        5.3.3 提升教师素养,应对非学科需求
        5.3.4 复盘项目实施,加速迭代效应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反思
    6.3 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 A: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B:学生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10)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背景下的“一带一路”共赢草贸易模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2.3 研究方法
        1.2.4 研究数据来源
        1.2.5 技术路线
        1.2.6 主要研究内容
2 大宗商品、农产品及草产品流通概述
    2.1 大宗商品
        2.1.1 我国大宗商品发展历史
        2.1.2 国外大宗商品发展历史
        2.1.3 我国商品草交易历史
        2.1.4 国外大宗草产品交易
    2.2 大宗商品批发市场交易
    2.3 大宗商品电商交易
    2.4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现货交易
    2.5 期货交易
        2.5.1 国外期货交易发展
        2.5.2 国内期货交易发展
        2.5.3 期货市场的功能
    2.6 农业保险及农业保障
        2.6.1 美国农业保险
        2.6.2 我国农业保险
    2.7 拍卖交易
    2.8 保险+期货
3 美国农产品交易、草产品交易及主要饲草进口国国际布局
    3.1 美国农产品交易
        3.1.1 合同农业销售
        3.1.2 合作社销售
        3.1.3 现货销售
        3.1.4 期货销售
        3.1.5 美国的农产品仓储及谷物电梯交易
    3.2 美国草产品交易
        3.2.1 美国草产品国内交易
        3.2.2 美国草产品国际贸易
    3.3 饲料饲草大型进口国全球布局
        3.3.1 阿联酋的饲料饲草布局
        3.3.2 日本的饲料饲草布局
        3.3.3 沙特阿拉伯的饲料饲草布局
4 我国农产品交易、草产品生产交易及我国饲草全球布局
    4.1 农产品现货交易
    4.2 农产品订单交易
    4.3 农产品合作社交易
    4.4 农产品期货交易
    4.5 草产品交易
        4.5.1 草交易现状
        4.5.2 以X牧草公司交易模式发展谈我国草产品交易
    4.6 拍卖交易
    4.7 中国饲草全球布局
5 我国肉类需求、粮食安全与饲草贸易的关系
    5.1 我国肉类需求
        5.1.1 我国肉类需求产生的原因
        5.1.2 我国肉类需求遇到的问题
    5.2 我国粮食安全到饲料安全
    5.3 依托草产品生产加工及草贸易发展食草型动物养殖
6 新型牧草交易模式——“保险+期货”
    6.1 保险+期货
        6.1.1 开展“保险+期货”交易的必要性
        6.1.2 “保险+期货”可行性
    6.2 “保险+期货”研究进展
    6.3 牧草“保险+期货”交易初探
        6.3.1 牧草“供应链金融+保险+期货”交易模式的构想
        6.3.2 牧草期货品种筛选及可行性实证研究
    6.4 牧草拍卖模式
7 基于“一带一路”的粮食安全布局
    7.1 中国农业海外投资
    7.2 USDA视角下的中国农业海外投资
    7.3 中欧班列与我国粮食安全布局
    7.4 基于“一带一路”的共赢牧草贸易
8 结论和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创新点
    8.4 研究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2004年中国乳业四大热点(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农业专利的数量、质量与经济效果研究[D]. 赖晓敏.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2)
  • [2]君乐宝乳业品牌整合传播策略研究[D]. 刘士堃.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3]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机理与实证研究[D]. 王倩倩. 浙江大学, 2020(04)
  • [4]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光明乳业财务综合分析[D]. 王金凤.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5]“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乳业贸易格局优化研究[D]. 张萍. 北京农学院, 2020(02)
  • [6]YT乳业营销策略研究[D]. 曾莉莉.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7]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研究[D]. 左腾达.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8]上海生生牧场发展变迁研究(1929-1949)[D]. 刘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9]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的项目式学习研究[D]. 周丽萍.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10]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背景下的“一带一路”共赢草贸易模式探究[D]. 齐智鑫.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2004年中国乳业四大热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