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国民经济稳步回升

兰州国民经济稳步回升

一、兰州市国民经济平稳回升(论文文献综述)

仉振宇[1](2021)在《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时空演变及驱动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镇化的有序健康推进与高质量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利支撑、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以及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显着提高,城镇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功能逐渐完善,城镇人口持续增加,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城镇化建设正由传统的“注重规模”向新型的“提升质量”转变。然而,部分地区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增长方式粗犷、资源配置低效、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城乡差距扩大等一系列的问题。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的稳步提升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城镇集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绿色生态、水源保障、城乡统筹、教育创新以及文化繁荣等8个维度构建了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借助Matlab软件,采用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指标权重,从而计算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数以及分维度评价指数。其后,借助ArcGIS、GeoDA以及GS+等软件,通过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以及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对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Stata软件定量地研究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驱动力,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2008~2017年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逐年提升,城镇化建设的重点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评价指数均值由26.91提高到31.75,整体增长幅度为17.99%,且呈现出“东高西低,空间分布不均”的空间分布特点。在分维度评价指数中,经济发展、绿色生态以及城乡统筹的分维度评价指数均值相对较高,是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镇集聚以及文化繁荣的分维度评价指数均值则相对较低。(2)2008~2017年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整体上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H-H型集聚是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最主要的集聚类型。集聚类型之间的演变与转换主要集中在H-H型和L-H型集聚之间以及L-L型和H-L型集聚之间,空间格局演变较为稳定,空间分异特征和空间关联特征均较为显着。核心热点区呈现出“先东移-后西迁”的变化特点,核心冷点区空间格局较为稳定,未发生显着变化。(3)2008~2017年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的空间自组织性和空间变异性较强,变异程度呈现出加深态势,空间变异影响范围有所缩小,变异随机性有所增强,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空间变异格局演变的显着程度有所加深。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在各个方向上的均质性有所减弱,东-西方向以及东北-西南北方向上的均衡性较差,空间变异最为显着。空间变异结构特征由“双核”逐渐转变为逐步融合的“三核”,“东高-西低”以及“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结构性差异显着。(4)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建设能力是影响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政府财政支持、区域创新能力是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的主要驱动因素,产业结构布局、城镇人力资本具有较为显着的促进作用,市场化程度、信息化程度对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正向推动作用,而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效果并不显着。本文在开展驱动因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化质量提升建议,黄河流域各省市在城镇化质量提升过程中应着重补齐短板项,增强优势项,以进一步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张凯鹏[2](2021)在《非线性泰勒规则对中国城镇就业的异质性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保就业”、“稳就业”等政策有机结合,成为拓展我国就业空间与就业质量的重要手段。但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劳动力增速见顶、结构性失业等问题的出现,我国保就业形势变得越发复杂,如何运用好货币政策等手段稳定就业,成为当前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利率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对企业这一吸纳新增就业的主体具有显着的影响,且具有随经济增长阶段而变化的非线性特征。同时,利率政策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就业的影响也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由于企业所有制的不同,企业对于利率政策变化所做出的决策也会出现差异。因此研究非线性泰勒规则对中国城镇就业的影响对于我国当前部署“六稳”、“六保”等措施,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具有重要的政策借鉴的意义。本文使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出相应的理论机制与现有研究的进展,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研究切入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门槛回归模型、OLS模型与GMM模型对1996年一季度-2018年四季度非线性泰勒规则进行估计与稳定性分析。最后运用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测算非线性泰勒规则对城镇总就业、国有企业就业与民营企业就业的异质性影响。在非线性泰勒规则估计结果与脉冲响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建议。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本文得到以下结论: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区制转换特征,而利率政策也随经济区制的转换呈现非线性的特征;整体来看,在经济收缩区制利率政策的效果优于在扩张区制;在收缩区制,提高利率会造成失业率的升高,且这种负向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而在经济扩张区制,利率变化对于不同类型企业就业的影响则不相同,当利率提升时,城镇新增总就业与民营企业就业会出现轻微的下降,并且在短期就能恢复到利率冲击前地水平;国有企业就业受到利率冲击时,短期内则会出现短暂的上升再逐渐回落。根据研究结论,并结合我国经济实际,本文提出保障适度经济增速、利率政策适当宽松、鼓励国企稳定就业、促进民企扩大就业等政策建议。

陈雪[3](2021)在《2013-2019年兰州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研究》文中指出环境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环境及空气问题已经一跃成为我国当前环境污染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我国的各大城市都已经开展了空气治理工作,兰州市同样如此,兰州市纵深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空气质量逐年改善,但是制约兰州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内外不利因素依然突出。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和污染物的时间变化特征,为大气污染防治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兰州市2013-2019年兰州市空气自动监测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对该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和污染物的变化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及研究。通过利用AQI综合指数评价和污染物的分担率,确定区域近年来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变化情况;利用分析污染物各年浓度数据的变化特征,研究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分析兰州市空气质量,观察污染物浓度动态变化,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来研究两者的特征;运用灰色关联度法,结合研究时段内的气象、社会等经济资料,并且进行相应的关联计算,从而确定影响兰州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9年间,2019年兰州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到最低值,表明环境空气质量逐年改善。从分担率来说,兰州市空气综合指数贡献率最大的是PM10和PM2.5,从单项指数大小来说,主要以PM10为首要污染物,但是O3和NO2的单项指数近年来大幅度增长,增长率超过60%,并且,以NO2和O3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气在超标天气中占比逐年增加,说明兰州市大气污染已不再是传统的煤烟型污染,而是转变成了复合型污染类别。在分析兰州市整体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中发现,PM10、PM2.5以及SO2的浓度均在下降,特别是后两种污染物浓度下降明显,PM10的浓度虽然也在下降,但是相对缓慢。NO2、CO和O3的变化趋势都呈上升趋势。NO2和CO的上升趋势不显着;O3的上升趋势有显着意义。因此,PM10、PM2.5、NO2和O3四项污染物将是今后大气污染治理改善的重点。除此之外,六项空气污染物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夏秋季的臭氧污染日益凸显且呈现区域性、早发型的明显特点,成为超标天数占比最多的污染因子;冬季细颗粒物仍占据主导;二氧化氮年均浓度成为拉高综合质量指数,拉低城市排名的主要因素,也是造成夏季臭氧超标和冬季颗粒物超标的主要因子。最后,根据兰州市主要污染物变化特征规律及影响因子分析,对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提出靶向治污,精准施策等建议。2020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兰州市大气环境保护形势和任务任重而道远。因此,清晰并正确的认识兰州市大气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有效突破兰州市大气污染的“顽疾”,从而改善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科学研究2013-2019年兰州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对今后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和保护都具有积极意义。

凌雪[4](2020)在《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测度及空间统计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的西北地区,要积极跟进国家步伐,加快自身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缩小同其他地区的差距。西北地区在追求经济进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时,需要明确当前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处于什么状况和水平,因此,从不同维度对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并进一步分析其地区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是有必要的。本文以2008-2017年西北地区整体及各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在学者已有的关于经济发展质量研究基础上,结合对经济发展质量的理解,从以下六个维度构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经济增长效率、经济增长稳定性、经济增长结构、资源环境、科技进步、民生改善。分析了西北地区各省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对西北地区整体和3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进行探究,并研究西北地区各市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及演化过程,探寻提高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方法,给出相应的建议。首先,本文基于现有的经济发展质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对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进行区别并且讲述了本文对于经济发展质量的理解,构建了经济发展质量的测度指标体系,描述了西北五省区在研究时间段内的经济发展状况,为进一步测度经济发展质量奠定基础。其次,根据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确定了各个维度以及各指标的权重,得到2008-2017年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及其六个维度指数和西北地区3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得分,发现在研究时间段内西北地区的总体经济发展质量呈现下降趋势,其经济发展质量得分变化趋势呈W字形;并根据西北3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情况,从动态发展角度将西北地区各市经济发展分为优化提升发展型、起步发展型、曲折发展型、倒退发展型。然后,基于西北地区的3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测度结果,利用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空间分布演化过程以及其地区的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发现在研究时间内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等级向低水平迁移,地区内部分布的两级差异较大;根据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整体上西北地区的空间相关性较弱,在发展过程中各自的溢出效应不凸出,对周边城市辐射联动性不强。局部看城市间呈现正向相关,“高高”象限城市对周围城市联动作用不大,“低低”象限城市数量多且表现较为明显的集聚现象。最后,结合经济发展质量的评价结果以及地区经济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研究,提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相关政策建议。

潘科[5](2020)在《漳河非法采砂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控制性要素。河流是地球上水文循环的重要路径,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是泥沙、盐类和化学元素等进入湖泊、海洋的通道。漳河是我国华北地区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支流,是山西、河南、河北三省边界地区的重要水源地,担负着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供水任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特别以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代表的经济部门对砂子等基础建筑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大,导致漳河河砂滥采乱采现象愈演愈烈。河道中砂石是缓冲河道水流、涵养水源以及保护堤防的重要屏障。长期采砂加剧了河水对堤防等水利工程的冲刷,在洪水期加大了堤防等防洪工程被冲毁的危险,对漳河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从根源上彻底解决漳河非法采砂问题,从而保护漳河堤防安全和水源地地位,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漳河非法采砂产生的内在机制,指出漳河非法采砂是一种低效的砂石资源配置活动,受到市场经济价格机制调节,根源在于砂石供需关系中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本文运用治理理论,指出要综合运用市场和政府手段,从河砂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侧发力,化解漳河河砂供需关系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从而彻底解决漳河非法采砂问题。

朱睿超[6](2020)在《兰州“三线”建设研究(1964-1990)》文中提出兰州作为甘肃省省会,老牌工业城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本文以兰州三线建设及调整改造为研究对象,探讨三线建设在兰州的实施过程、重点成果等,研究三线建设在兰州的实施目的、造成的主要影响。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传统的文献学为主要研究方法,结合调查法、分析法、比较法,尽可能全面地分析兰州三线建设及调整改造的实施原因、实施情况及各阶段发展成果等。本文研究认为,兰州三线建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4至1966年,国家提出三线建设战略布局并实施,兰州地区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进行规划与企事业单位搬迁;第二阶段,1966至197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兰州三线建设遭遇重重阻力,但军工企业发展迅速,在备战背景下为中国的国防力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第三阶段,1976至1990年,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的改变,兰州地区进行三线建设调整改造,“军转民”成果突出。依据档案资料、数据比对,兰州三线建设及调整改造在兰州市工业城市建设、国防科技建设、城市经济水平、军民共享技术等方面产生直接影响,为兰州市作为今日“一带一路”倡议下重要城市之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焦晗粤[7](2020)在《兰州水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兰州水烟是甘肃省名产之一,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由于其品种优异,在国内颇具盛名,省内其他地区生产的水烟也以“兰州水烟”的名义销售牟利。兰州水烟生产加工技艺的更迭,记录了兰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在甘肃传统文化的传承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兰州水烟最晚在清康熙年间开始种植,乾隆年间便已在部分地区盛行起来,此后兰州水烟在文献中频繁出现,诗词佳作中也被屡屡提及。本文以域外作物引种以及农业历史地理的相关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水烟在兰州地区的本土化过程。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证,分析水烟传入兰州的时间、方式及路线等,同时对兰州水烟种植技术与加工技术发展变迁进行全面历史考察,正是因为兰州劳动人民的智慧使得水烟品质不断提升,水烟产品向加工技术精细化、品种多样化发展。在研究过程中,推断兰州水烟之所以扬名天下,是因为三大特色:兰州水烟配方的科学性,兰州水烟吸食方法的先进性,兰州水烟的医疗保健性。水烟曾经的辉煌不仅因为自身质量的优异,其对近代甘肃带来的经济贡献非同小可,除改变当时各阶层生活方式外,水烟业的发展还增加了政府的财政税收,促进当地与周边地区的贸易往来,甚至加速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兰州水烟的文化价值在省内诸多特产中也是无可比拟的,明清时期中医就曾对烟草的功效开展颇多研究,对其医药价值给予充分肯定。不仅如此,水烟曾一度与身份地位挂钩,掀起一股收藏的狂热风潮。因水烟的吸食方式较温和,其在女性中也大受欢迎。水烟的落寞与战争不无关系,抗日战争导致水烟的运销线路全面截断,无数烟坊倒闭,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随后卷烟便传入进来,水烟市场被侵占,逐渐走向衰败。如今水烟的制作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甘肃省特色旅游的活字招牌,吸食水烟的人在减少,但水烟当时的文化价值保留了下来,文章希望能够通过研究兰州水烟,结合当下,健康、合理的发展水烟这种嗜好性产品,引起旅游部门的注意,将其特色宣传出去,为甘肃的特色旅游事业添砖加瓦。

魏琼[8](2020)在《甘肃陇运驾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的刚性需求也日渐旺盛,汽车驾驶技术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技能,驾培需求也随之攀升。伴随驾校数量和配置的逐年增加,驾培行业的市场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但由于近几年我国适龄学车人口逐渐减少,市场需求增速见顶,出现了驾培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加之驾培产品在技术、品牌及服务质量上附加值较低,导致经营成本提高、品类品牌缺失、资本参与度低、信息化程度不高。甘肃陇运交通职业培训学校(以下简称陇运驾校)成立于2009年,是隶属于甘肃省公路运输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的一所国营驾校,占地面积176亩,共有车辆70余台。近年来,随着机动车驾驶人培训制度的改革和驾驶培训市场的开放竞争,陇运驾校不但要面对行业内的竞争压力,还要适应市场和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驾校要准确把握客户需求,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和优势,改变营销策略,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本文通过分析国内驾培行业市场环境和陇运驾校近几年的经营状况,找出驾校在经营特别是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市场和政策方向提出驾校在营销策略方面的改进建议。通过SWOT模型对自身发展和经营状况进行了分析,明确驾校本身具有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会与威胁,运营7Ps营销组合理论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人员、实体展示和过程等七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使其经营管理更加规范,为客户服务更加便利,进一步提高陇运驾校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王健夫[9](2019)在《武汉市CO2排放峰值目标下工业部门减排路径研究》文中提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一大CO2排放国和能源消费国,面临着国际和国内双重节能减排压力。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坚持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2016年,中国政府公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中国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着力点,充分反映了中国政府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坚定决心。城市是能源资源消耗与碳排放的集聚区域。在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推动城市低碳发展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城市化进程最迅速的国家,面临的形势尤为严峻。目前中国地级以上287座城市CO2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量的72%。如何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虽然关于碳排放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大多研究均在国家或省级层面展开,城市层面的研究较少且多在宏观层面开展,城市碳达峰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方法学。本研究聚焦城市达峰路径研究,围绕两个方面内容进行:一是探索适用于城市层面碳排放达峰研究的模型方法学;二是利用此方法学开展武汉市城市碳排放达峰背景下的工业达峰路径研究。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系统构建了城市层面的碳排放峰值研究模型CCPA-WH,模型在城市层面将二产细分至各子行业,提升了城市碳排放峰值研究在不同结构层面的深度和精准度。该模型丰富完善了我国城市碳排放峰值模型体系,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同时本研究还构建了城市发展阶段、碳排放驱动力分析、城市碳排放峰值研究、城市碳排放峰值背景下的工业碳排放研究这一完整的研究体系,增强了研究的逻辑性和方法的系统性。二是在综合考量国际国内评判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主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人均GDP、产业结构、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四个指标的综合指标评判方法,对武汉市工业化发展阶段进行分析与评价。三是基于CCPA-WH模型开展了武汉市城市碳排放达峰背景下的工业达峰路径研究,系统回答了武汉市CO2排放何时达峰、峰值、达峰背景下工业部门的峰值目标、工业部门达峰时间、工业部门达峰路径、各路径措施的贡献率等问题,同时针对减碳路径给出了相应政策建议,可为武汉市相关部门编制“十四五”至“十六五”能源发展规划和节能低碳规划提供技术支撑,研究成果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从人均GDP、产业结构、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比和城镇化率四个方面综合判定,武汉市已初步迈入后工业化阶段。未来武汉市产业发展将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强化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2)2010~2017年的历史碳排放中,经济规模扩张、化石能源消费量增加以及人口增加分别正向贡献了37%、55.6%和7.4%;能源强度下降和产业结构优化对抑制碳排放的贡献率分别为82.5%和17.5%,未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是降低碳排放强度的重点。(3)基准、低碳和达峰三个发展情景下,武汉市能源消费总量均不能实现达峰。基准情景下,二氧化碳排放也不能达峰,低碳情景和达峰情景下,武汉市CO2排放分别于2030和2025年达到峰值,峰值分别为13148万吨和12154万吨。(4)低碳情景和达峰情景下,武汉市CO2排放分别于2030和2025年达到峰值的前提条件是工业部门CO2排放需要提前五年达峰。低碳情景下,工业部门CO2排放应在2025年实现达峰,排放峰值为7060万吨左右;达峰情景下,工业部门CO2排放应在2020年达峰,峰值为6980万吨左右。(5)不同发展情景之间形成的减碳潜力巨大,并且呈逐年增长态势。与基准情景相比,低碳情景下,工业部门2020年、2025年、2030年、2035年的减碳潜力分别达到362万吨、714万吨、1090万吨、1118万吨;达峰情景下,2020年、2025年、2030年、2035年的减碳潜力分别达到427万吨、1365万吨、2003万吨、2185万吨。(6)从潜力实现途径来看,2025年以前,通过提高能效、强化管理促进能源强度下降是工业部门节能低碳工作的重中之重,2025年以后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的工业规模效应成为最大潜力来源。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对减碳的贡献率自2025年以后开始下降。能源结构优化方面,2025年之前重点在化石能源结构优化,2025年以后的重点是非石化能源的应用。

樊致君[10](2019)在《兰州市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十九大提出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要继续明确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直接关乎区域内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以“五位一体”总布局为框架建立指标体系对兰州市政府治理能力进行评价,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治理能力五个一级指标,继而细分二级、三级指标。本文中所涉及的数据基本来自兰州市统计年鉴、统计公报和政府官方网站,通过变异系数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作为兰州市政府治理能力评价的参考。本文的正文部分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部分主要陈述本文所涉及的概念和所运用的理论基础,本文运用善治理论和整体性治理理论对兰州市政府治理状况进行评价;第二部分论述建立的指标体系,描述指标选取的理由;第三部分为兰州市政府治理现状描述,通过图表直观的呈现2011-2016年兰州市各项指标的发展变化情况,本章末尾汇总数据,计算指标权重;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分别是兰州市政府治理能力中发现的问题和对应的提升路径。

二、兰州市国民经济平稳回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兰州市国民经济平稳回升(论文提纲范文)

(1)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时空演变及驱动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评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城镇化与城镇化质量概述
        2.1.1 城镇化相关概述
        2.1.2 城镇化质量相关概述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区位理论
        2.2.2 增长极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4 城镇化发展阶段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研究区概况及分析方法
    3.1 研究区概况
        3.1.1 研究区范围界定
        3.1.2 自然环境概况
        3.1.3 人文历史概况
        3.1.4 社会经济概况
    3.2 数据来源与处理平台
        3.2.1 数据来源
        3.2.2 数据处理平台
    3.3 数据分析方法
        3.3.1 城镇化质量评价方法
        3.3.2 城镇化质量时空演变分析方法
        3.3.3 城镇化质量驱动力分析方法
    3.4 本章小结
4 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评价研究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1.2 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4.2 Matlab熵值法权重计算
        4.2.1 方法编程实现
        4.2.2 指标权重确定
    4.3 评价结果分析讨论
        4.3.1 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分析
        4.3.2 城镇化质量分维度评价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时空演变分析
    5.1 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关联格局演变
        5.1.1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5.1.2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5.1.3 热点分析
    5.2 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异质格局演变
        5.2.1 空间结构变异
        5.2.2 方向维度变异
        5.2.3 三维空间变异
    5.3 本章小结
6 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驱动力分析
    6.1 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驱动因素定性分析
        6.1.1 资源禀赋
        6.1.2 地方政策
        6.1.3 区域发展
        6.1.4 国家战略
    6.2 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驱动因素定量分析
        6.2.1 变量选取
        6.2.2 模型比选
        6.2.3 回归计算
        6.2.4 结果分析
    6.3 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提升建议
        6.3.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6.3.2 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加快信息化与城镇化融合
        6.3.3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坚持市场导向与企业核心
        6.3.4 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促进循环经济与改革开放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非线性泰勒规则对中国城镇就业的异质性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门槛回归模型
        1.4.3 向量自回归模型
    1.5 主要创新与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1.5.1 本文主要创新
        1.5.2 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非线性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2.2 非线性泰勒规则对中国城镇就业的影响研究
    2.3 非线性泰勒规则对异质性就业的影响研究
    2.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机理研究
    3.1 利率政策对就业影响的理论基础
        3.1.1 泰勒规则
        3.1.2 IS曲线
        3.1.3 菲利普斯曲线
    3.2 利率政策对就业影响的机理研究
        3.2.1 利率政策的投资扩大效应
        3.2.2 利率政策的消费增长效应
        3.2.3 利率政策的托宾Q效应
        3.2.4 利率政策的潜在就业促进效应
第四章 非线性泰勒规则模型的构建
    4.1 研究方法选取
    4.2 非线性泰勒规则模型的设定
        4.2.1 变量选取
        4.2.2 门槛回归模型设定
        4.2.3 非线性泰勒政策模型设定
        4.2.4 非线性泰勒规则的稳定性识别
    4.3 经济区制划分结果分析
        4.3.1 门槛效应检验
        4.3.2 经济收缩区制划分
        4.3.3 经济扩张区制划分
    4.4 非线性泰勒规则模型的参数估计
        4.4.1 线性泰勒规则模型的参数估计与稳定性识别
        4.4.2 收缩区制利率政策模型的参数估计
        4.4.3 扩张区制泰勒规则模型的参数估计
第五章 非线性泰勒规则对就业的异质性影响分析
    5.1 非线性泰勒规则对就业影响的模型设定
        5.1.1 单位根检验
        5.1.2 格兰杰因果检验
        5.1.3 脉冲响应函数
    5.2 非线性泰勒规则对城镇总就业的影响分析
        5.2.1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5.2.2 VAR模型构建
        5.2.3 格兰杰因果检验
        5.2.4 脉冲响应分析
    5.3 非线性泰勒规则对国有企业就业的影响分析
        5.3.1 VAR模型构建
        5.3.2 格兰杰因果检验
        5.3.3 脉冲响应分析
    5.4 非线性泰勒规则对民营企业就业的影响分析
        5.4.1 民营企业的范围界定
        5.4.2 VAR模型构建
        5.4.3 格兰杰因果检验
        5.4.4 脉冲响应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保障适度经济增速
        6.2.2 利率政策适当宽松
        6.2.3 鼓励国企稳定就业
        6.2.4 促进民企扩大就业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一、发表论文
    二、参与课题
致谢

(3)2013-2019年兰州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兰州市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自然环境特征
        2.1.3 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2.2 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情况
        2.2.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2.2.2 环境空气监测点位
        2.2.3 监测项目及质量控制保证
        2.2.4 监测方法及分析方法
        2.2.5 数据来源
    2.3 研究方法
        2.3.1 空气质量评价法
        2.3.2 变化趋势检验法
        2.3.3 灰色关联度计算
第三章 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
    3.1 环境空气总体变化趋势
        3.1.1 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变化情况
        3.1.2 首要污染物变化情况
        3.1.3 空气优良天数及优良率变化情况
    3.2 主要污染物变化特征
        3.2.1 SO_2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3.2.2 NO_2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3.2.3 PM_(10)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3.2.4 CO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3.2.5 O_3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3.2.6 PM_(2.5)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3.3 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定量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相关性因素分析
    4.1 自然因素
        4.1.1 地理地貌因素
        4.1.2 气象条件因素
    4.2 人为因素
        4.2.1 污染物排放量
        4.2.2 机动车拥有量
        4.2.3 城市绿化面积
        4.2.4 能源消耗
    4.3 灰色关联度结果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兰州市大气污染的分析讨论
    5.1 改善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生产
    5.2 严控尾气排放,推行绿色通行
    5.3 完善治理体制和机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5.4 实施重点行业治理,加强科学分析研判
    5.5 加强宣传力度,提升“生态增容”
    5.6 实施技防优先,精准“靶向治污”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论
        6.1.2 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6.1.3 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6.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测度及空间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有关经济发展质量内涵的研究
        1.2.2 有关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的研究
        1.2.3 有关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1.2.4 经济发展质量空间分析方法研究
        1.2.5 研究简单述评及本文下一步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2 经济发展质量的概念界定及评价指标体系
    2.1 经济发展质量概念界定
        2.1.1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2.1.2 经济发展质量
    2.2 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2.1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2.2.2 指标体系的构建
        2.2.3 数据来源
3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3.1 经济增长效率
    3.2 经济增长稳定性
    3.3 经济增长结构
    3.4 资源环境
    3.5 科技进步
    3.6 民生改善
    3.7 本章小结
4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测度分析
    4.1 数据处理
    4.2 评价指标权重方法
    4.3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测度与评价
        4.3.1 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4.3.2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测度
    4.4 本章小结
5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空间统计分析
    5.1 空间统计分析方法
    5.2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空间分布演化特征
    5.3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5.3.1 全域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5.3.2 局域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相关结论及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5)漳河非法采砂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3 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 研究内容、思路和技术路线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思路
        3 技术路线
    (四) 研究方法和创新与不足
        1 研究方法
        2 创新与不足
二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 概念界定
        1 砂石及采砂
        2 采砂管理和采砂治理
        3 非法采砂
    (二) 理论基础
        1 治理理论
        2 公共物品理论
三 漳河非法采砂治理现状
    (一) 漳河砂资源状况
        1 漳河概况
        2 采砂情况
    (二) 漳河非法采砂治理情况
        1 采砂危害
        2 治理情况
四 漳河非法采砂治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 漳河非法采砂治理现存问题
        1 非采现象难以杜绝
        2 采砂管理理念落后
        3 采砂执法力量薄弱
        4 采砂管制滋生腐败
    (二) 原因分析
        1 市场需求催生非采
        2 忽视市场公民作用
        3 采砂治理投入不足
        4 政府监管引发寻租
五 漳河非法采砂治理对策
    (一) 稳定砂石供需关系
        1 推进砂石需求侧改革
        2 推进砂石供给侧改革
    (二) 引入采砂治理理念
        1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2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3 两种制度绩效比较
        4 充分发挥公共作用
    (三) 加大采砂治理投入
        1 安排采砂治理水政执法专项经费
        2 安排采砂治理水政执法专项编制
        3 安排采砂治理水政执法专项设备
    (四) 加强渉砂腐败监督
        1 发挥党内监督作用
        2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3 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4 发挥法律监督作用
六 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兰州“三线”建设研究(1964-199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兰州三线建设的背景与开端(1964-1966)
    第一节 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成因与形成过程
    第二节 兰州实施三线建设的条件
    第三节 兰州三线建设开始实施
        一、三线建设在兰州地区的实施过程
        二、兰州三线建设开端阶段的成果
    第四节 兰州三线建设开端阶段的评价
第二章 “文革”中的兰州三线建设(1966-1976)
    第一节 “文革”对兰州三线建设的影响
    第二节 “文革”中的兰州三线企业建设个案分析
        一、兰州真空设备厂
        二、连城铝厂
        三、兰州万里机电厂
        四、国营504厂
    第三节 “文革”中的兰州三线建设评价
第三章 兰州三线建设的调整改造(1976-1990)
    第一节 兰州三线建设调整改造的背景
    第二节 兰州三线建设调整改造的成效
        一、兰州飞行控制有限责任公司
        二、兰州万里机电厂
        三、甘肃久联和平民爆有限责任公司
        四、兰州瑞德实业集团
    第三节 兰州三线建设调整改造的评价
第四章 兰州三线建设的历史评价
    第一节 兰州三线建设的成果
    第二节 兰州三线建设过程中的困难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兰州水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依据
        1.2.1 现实依据
        1.2.2 理论依据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1.3.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1.3.3 研究综述述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兰州水烟的引入
    2.1 兰州水烟之名的由来
    2.2 水烟传入兰州的时间、方式、路线
    2.3 水烟在兰州的种植情况
        2.3.1 品种
        2.3.2 种植区域
        2.3.3 产量
第三章 水烟在兰州的风土适应与技术发展
    3.1 水烟对兰州自然环境的适应
        3.1.1 土壤条件
        3.1.2 灌溉条件
    3.2 兰州水烟的种植技术
    3.3 兰州水烟的加工技术
    3.4 兰州水烟的品级与品牌
    3.5 兰州水烟的独特性
        3.5.1 兰州水烟配方的科学性
        3.5.2 兰州水烟吸食工具及吸用方法的先进性
        3.5.3 兰州水烟的功效
第四章 兰州水烟的社会接纳
    4.1 兰州水烟的运销路线
    4.2 兰州水烟的销售组织
    4.3 兰州水烟的消费群体
    4.4 兰州水烟的营销方式——广告
第五章 兰州水烟的经济贡献
    5.1 兰州水烟的价格
    5.2 兰州水烟税
    5.3 兰州水烟的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5.3.1 对税收的影响
        5.3.2 对贸易的影响
        5.3.3 水烟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影响
第六章 兰州水烟的文化濡化
    6.1 水烟的医药文化
    6.2 水烟的礼仪文化
    6.3 水烟的器具文化
    6.4 水烟的女性文化
    6.5 水烟相关诗歌、对联
第七章 兰州水烟的衰落
    7.1 最后的水烟坊
    7.2 衰落原因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甘肃陇运驾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思路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思路
    1.3 研究方法
        1.3.1 案例分析法
        1.3.2 文献资料研究法
        1.3.3 二手数据分析法
        1.3.4 问卷调查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市场营销相关理论概述
        2.1.1 市场营销理论
        2.1.2 7Ps营销理论
        2.1.3 STP营销理论
    2.2 驾培行业相关概述
        2.2.1 驾校的概念
        2.2.2 驾培行业发展历程
        2.2.3 驾培行业面临的形势
        2.2.4 “新驾培”概念
    2.3 基本工具概述
        2.3.1 PEST分析法
        2.3.2 SWOT分析法
        2.3.3 五力模型分析法
第三章 甘肃陇运驾校营销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企业简介
    3.2 甘肃陇运驾校营销现状
        3.2.1 经营绩效
        3.2.2 人员及车辆情况
        3.2.3 竞争优势
    3.3 甘肃陇运驾校营销问题分析
        3.3.1 产品服务方面
        3.3.2 价格方面
        3.3.3 渠道方面
        3.3.4 促销方面
        3.3.5 人员管理方面
        3.3.6 流程方面
第四章 甘肃陇运驾校营销环境分析
    4.1 外部环境分析
        4.1.1 宏观环境分析
        4.1.2 行业环境分析
        4.1.3 竞争环境分析
    4.2 内部环境分析
        4.2.1 发展历程
        4.2.2 组织架构
    4.3 SWOT分析
        4.3.1 优势(Strength)
        4.3.2 劣势(weak)
        4.3.3 机遇(Opportunity)
        4.3.4 威胁(Threat)
        4.3.5 SWOT分析结论
第五章 甘肃陇运驾校市场营销策略制定
    5.1 目标市场定位
        5.1.1 市场细分
        5.1.2 目标市场选择
        5.1.3 市场定位
    5.2 营销组合策略制定
        5.2.1 制定以品牌差异化为导向的产品策略
        5.2.2 制定灵活合理的差异化价格体系
        5.2.3 打造多元化渠道策略
        5.2.4 加强“外部-内部”的促销策略
        5.2.5 建立“专业团队-定期培训-考核激励”的人员组合策略
        5.2.6 打造“员工风貌-场地设备-公益宣传”的实体展示策略
        5.2.7 流程策略
第六章 甘肃陇运驾校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营销资源保障
        6.1.1 成本资源保障
        6.1.2 宣传资源保障
    6.2 组织机构保障
    6.3 激励机制保障
        6.3.1 绩效激励制度
        6.3.2 加强营销团队的培训
    6.4 安全管理保障
        6.4.1 安全良好的教学环境
        6.4.2 优质高效的师资团队
    6.5 信息化技术保障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与创新点
        7.1.1 结论
        7.1.2 创新点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兰州驾培市场高校学生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 B 陇运驾校学员满意度调查表
附录 C 教练员满意度调查表
致谢
作者简历

(9)武汉市CO2排放峰值目标下工业部门减排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由来、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碳排放研究模型与方法综述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趋势
    2.1 经济
    2.2 人口
    2.3 城镇化水平
    2.4 产业结构
    2.5 能源消费
    2.6 本章小结
3 武汉市城市发展阶段研究
    3.1 研究进展
    3.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3 结果与讨论
    3.4 武汉市产业发展形势基本判断
    3.5 本章小结
4 武汉市碳排放驱动力分析
    4.1 研究进展
    4.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3 结果与讨论
    4.4 武汉市碳排放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武汉市城市碳排放达峰研究
    5.1 研究思路
    5.2 模型方法
    5.3 数据来源
    5.4 情景分析
    5.5 结果与讨论
    5.6 本章小结
6 工业部门达峰路径分析
    6.1 研究思路
    6.2 模型方法
    6.3 数据来源
    6.4 武汉市工业部门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6.5 情景分析
    6.6 工业部门减排潜力与达峰路径分析模型结果分析
    6.7 敏感性分析
    6.8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
    7.3 本研究需要完善的地方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作者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与着作
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10)兰州市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简要述评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简要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三) 创新点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 政府治理
        (二) 地方政府治理能力
    二、理论阐释
        (一) 善治理论
        (二) 整体性治理理论
第二章 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选取原则
        (一) 科学性与准确性
        (二) 典型性与关联性
        (三) 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二、评价指标内涵
        (一) 指标体系框架构成
        (二) 评价指标内涵
    三、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四、研究模型构建
第三章 兰州市政府治理能力现状评价
    一、数据来源
    二、兰州市政府治理能力现状
        (一) 政治治理能力
        (二) 经济治理能力
        (三) 社会治理能力
        (四) 文化治理能力
        (五) 生态治理能力
    三、兰州市政府治理能力评价指标测评
        (一) 指标测评
        (二) 总体评价
第四章 兰州市政府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治理能力
        (一) 基层廉政建设效果不佳
        (二) 社会治安能力有待提高
        (三)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二、经济治理方面
        (一) 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支不平衡
        (二) 城乡人民生活差距较大
    三、社会治理方面
        (一) 社会保障能力有待提升
        (二)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四、文化治理方面
        (一)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均衡
        (二) 科教发展投资力度不足
    五、生态治理方面
        (一) 生活环境治理能力亟待提高
        (二) 生态环境保护效果欠佳
第五章 兰州市政府治理能力提升路径
    一、政治治理能力的提升
        (一) 加强基层政府党风廉政建设
        (二) 提高社会治安和应急管理能力
    二、经济治理能力的提升
        (一) 调整财政预算结构,提高财政自给能力
        (二) 全面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融合
    三、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
        (一) 协同提高社会保险参保率
        (二) 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四、文化治理能力的提升
        (一) 创新公共文化供给模式,提高供给总量
        (二) 提高科教经费投资力度,以科技求发展
    五、生态治理能力的提升
        (一) 大力提高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能力
        (二) 落实新《环保法》的社会共同责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兰州市国民经济平稳回升(论文参考文献)

  • [1]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时空演变及驱动力研究[D]. 仉振宇.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2]非线性泰勒规则对中国城镇就业的异质性影响研究[D]. 张凯鹏. 兰州大学, 2021(12)
  • [3]2013-2019年兰州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研究[D]. 陈雪. 兰州大学, 2021(11)
  • [4]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测度及空间统计分析[D]. 凌雪. 兰州财经大学, 2020(02)
  • [5]漳河非法采砂治理研究[D]. 潘科.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6]兰州“三线”建设研究(1964-1990)[D]. 朱睿超.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7]兰州水烟研究[D]. 焦晗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8]甘肃陇运驾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魏琼. 兰州大学, 2020(01)
  • [9]武汉市CO2排放峰值目标下工业部门减排路径研究[D]. 王健夫.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10]兰州市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研究[D]. 樊致君.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兰州国民经济稳步回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