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 1000美元的意义

人均GDP 1000美元的意义

一、人均GDP1000美元的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陶振全[1](2017)在《中等收入陷阱的历史考察与我国跨越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的重要课题。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学界近年来关注热点,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上中等收入阶段增速下滑,会否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为各界高度关切。但对于哪些经济体落入了陷阱、哪些跨越了陷阱,现有研究并无明确答案。中等收入陷阱的准确定义、时间区间如何界定也不明了。对跨越者的经验、落入者的教训,现有文献做了一些总结,但不够系统,有的也缺乏比较研究的经验证据支撑。而面对中等收入陷阱挑战的中国,该如何选择发展路径也是十分现实的问题。对此,本文对1987年世界银行开始收入分组以来以及2007年“中等收入陷阱”概念被提出以来的相关理论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尝试探讨上述问题。本文依据世行的经济体分组标准,全部换算成以人均GDP数据为主要划分依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人均GDP处于718美元10820美元之间的国家或地区为中等收入经济体,一个经济体在此区间停留30年以上即落入中等收入陷阱。1960年2015年,全球共有46个经济体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23个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本文选取21个落入陷阱者和4个成功跨越的大型经济体作比较研究,在中等收入阶段,落入陷阱经济体的人均增长率、资本——劳动比、资本——产出比、人力资本水平、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及收入分配的公平度都逊于跨越陷阱者。拉美等经济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直接原因是发展减速。经济发展战略失误、产业结构失衡、过度城市化、社会贫富悬殊及民粹主义驱动下的福利赶超是拉美落入陷阱的主因;而成功跨越者得益于顺利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经济增长动力从投资需求向消费需求的转换、提高收入和中等收入阶层的扩大、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提升了人力资本水平、鼓励科研技术创新、政府经济政策制定得当,对内市场实行经济体制,深入工业化,对外保持开放出口导向、稳定的宏观经济和政治环境以及较低程度的不平等是快速发展跨越陷阱的坚定支撑。本文研究显示,成功跨越下中等收入陷阱的GDP年均增长率均值为5.4%,而跨越上中等收入陷阱的GDP增长率均值为3.67%。成功跨越者在跨越上中等收入阶段时的GDP增长率,一般低于其先前跨越下中等收入阶段时的GDP增长率,与我国的现实国情相符。而要实现在30年内跨越中等收入阶段,人均GDP年增长率需要保持在2.33%以上。中国须在2028年前实现跨越,这需要在2010年2028年内至少保持5.8%的人均GDP年增长率。而如能以2015年成绩为起点并保持当年的发展速度,中国将能在2023年前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阶段。中国自1999年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人均GDP增速、人力资本水平、投资份额高于成功跨越者,而其资本——产出比偏高,投资效率偏低,甚至低于落入陷阱者,技术效率不足及规模不经济都阻碍了人均增长,经济发展面临考验。2011年,中国步入上中等收入水平,国内外发展格局制约,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潜在增长率下行,经济增速下滑,产能过剩,面临落入陷阱风险。所以,既要扩大内需吸收产能,又要提升投资效率促进资本深化,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理想道路。同时,应从制度创新而不仅是技术进步的层次深化改革探寻发展的新动能,以产权保护指引下的有效市场竞争提供上不封顶的正相激励,结合精准扶贫下有保底的双轮驱动,并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缩小贫富悬殊,秉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坚持对外开放,高度关注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多维完善跨越陷阱的路径,助力成功跨越。

张雅清[2](2016)在《民族地区乡镇政府治理能力研究 ——以内蒙古B镇为例》文中指出在治理理论视角下,政府不再是单中心的服务者,而是多元的治理主体之一,与市场、社会和公民等治理主体协商共治。作为民族地区乡镇治理体系中最重要的治理主体,民族地区乡镇政府的治理能力影响着我国民族地区基层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关系着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和谐局面。本研究采用文献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民族地区乡镇政府治理的发展和治理能力现状的评价,探究民族地区乡镇政府治理能力当前的瓶颈,并在分析各个症结原因的基础上,对民族地区乡镇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给出建议,以期能为民族地区乡镇治理的现代化献计献策。民族地区乡镇政府的治理能力包含公共财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社会管理能力和组织建设能力。当前,民族地区乡镇政府治理能力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公共财政能力方面,财政收入能力稳步提高,良性发展能力有所进步;公共服务能力方面,资源获取能力逐渐增强,城乡统筹能力有所提升,协同服务能力得到发展;社会管理能力方面,基础社会管理逐渐步入正轨,矛盾化解能力不断提升;组织建设能力方面,干部队伍结构逐步优化,组织应变能力得到加强。然而,民族地区乡镇政府治理能力的发挥受到恶劣的自然条件、复杂的宗教文化环境、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不尽完善的现代化治理理念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仍存在一些不足和提升的空间。在其公共财政能力方面,主要表现为财权事权不相匹配和财政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在公共服务能力方面,其需求回应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城乡统筹能力、制度创新能力都有待加强,在社会管理能力方面存在着部分权力被架空、危机预防能力欠缺、协同管理能力不足、依法管理能力薄弱等问题,而组织建设能力较差表现为结构优化能力较弱、培训开发能力较低、绩效考评制度不完善等。为此,民族地区乡镇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路径应当首先着眼于培育民族地区乡镇新型治理文化,主要手段包括强化依法治理精神、培养合作共治思想、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意识等。在此基础上,必须努力完善民族地区乡镇公共财政体制,从明晰乡镇政府事权、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和规范乡镇财政支出等方面做出改进。为提高民族地区乡镇公共服务效率,必须强化需求回应能力、提升资源利用效果、统筹城乡服务水平、创新协同服务方式。在改进民族地区乡镇社会管理机制方面,应当下放部分社会管理权限,致力于完善公共危机预防机制、构建社会协同管理网络、加强依法治理能力建设。从增强民族地区乡镇组织建设能力的角度出发,还需要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积累规划、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优化干部培训开发机制、建立科学绩效考评体系等。

吴德贵[3](2016)在《人才优先发展保障机制建设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治国经邦,人才为急。"科学发展,人才为先。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战略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实行人才优先发展,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现实表现,是兴国强国的必由之路。2014年6月9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指出:"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

王丹[4](2016)在《我国保险业中长期发展轨迹研究 ——以国际保险业为基准》文中研究指明1980年,消失了二十余年的中国保险业开始复苏,从零开始经历了35年的发展,如今的中国保险业无论在保费收入总量、保险密度还是保险深度上来说都实现了高速增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2014年8月10日,国务院颁布的“新国十条”提出“到2020年,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达到3500元/人”,而在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速下降的新形势下,这一目标能否实现还是一个未知数。因此,全面分析我国保险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并客观评价我国保险业与国际保险业之间的差距,可以使我们客观地认识我国保险业所处的历史阶段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尽可能准确地预测我国保险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为将来我国保险业的政策制定、公司治理以及产品结构调整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研究角度从总体分析转变为分类分析。本文对世界各国按照宗教文化和保险监管制度两个标准分别进行细分,更加深入细致的分析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且发现这两个分类标准对保险业的影响,这一点是之前的文章着作里不曾出现过的。二是研究范围从世界定位到中国。本文在Enz(2000)和郑伟(2007,2010)研究的S型曲线模型的基础上首次以我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了我国保险业中长期发展轨迹。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重点介绍了本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之处等;第二章以理论叙述和散点图分析的方法定性研究了国际保险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第三章采用Logistic模型分别研究了国际保险业、寿险业和非寿险业的增长模型,以定量的方式探讨了经济增长是如何促进保险业发展的;第四章在第三章的基础上,加入宗教文化和保险监管模式这两个制度因素作为分类标准,计算不同分类的基准深度比,从而验证制度因素对保险业发展产生的影响;第五章主要分析中国各省的保险业发展情况,这也是在前面充分研究国际保险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的分析;第六章是对本文研究得出的结果进行的总结。

周忠伟[5](2015)在《关于群体性事件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集诸多社会矛盾为一体的群体性事件是长期和客观存在的。研究中既要对历史进行梳理,更应对当下和未来正在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予以特别关注,进行预测。群体性事件规模性、"三驾马车"、"中等收入陷阱"、移民与人口流动正是需要关注的四大问题。敏感地发现,担当的建言是学者永恒的责任。

关丽洁[6](2013)在《“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文中研究指明“中等收入陷阱”一词在2006年由世界银行提出,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研究与讨论。世界众多国家的发展之路,揭示了“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普遍现象。我国在2010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之列,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论文用系统研究方法揭示了“中等收入陷阱”形成机制。经济增长过程是经济发展战略、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相互协调、作用的结果。动力机制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没有动力机制经济发展就会停滞甚至倒退。经济发展过程中失去平衡,动力机制就会发生逆转,成为遏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战略决定了经济体增长动力的选择,为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决定的经济运行指明方向。因此,经济体的战略、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三者相辅相成。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的大部分国家持续地以增加“投资”和“其它物质要素”为动力,推动经济的增长。以增加“投资”和“物质生产要素”为动力带来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而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由此导致经济体落入“陷阱”之中。进入中等收入的经济体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累积的各种矛盾在中等收入阶段凸显出来,产业结构失衡、贫富差距拉大、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维持经济增长的平衡系统失衡,而使维持经济健康、持续增长的要素之间的协调关系被打破,超出了维持经济增长的临界点而使平衡系统处于无效状态,经济增长衰退。经济发展战略为经济体的运行指明前进的方向,经济体内部的资源配置是以经济发展战略为依据的。中等收入国家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过程中延续旧有的以劳动力、资源成本优势为国际竞争的战略选择,没有成功转换发展战略,经济发展的结果必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之中。一个经济体的持续健康运行是由经济体实施的发展战略、经济运行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机制在于三要素的配置失当。经济社会结构由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构成,三者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三维平衡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表现。三维系统失衡具体表现为经济结构失衡、社会收入差距过大、资源瓶颈和环境恶化。三维系统的具体关系,简单地说,消费结构反映了人们的需求倾向,技术创新为实现人们的需求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新的技术也可能改变人们的需求倾向。生产者的生产决策取决于人们的需求,依靠技术支持生产出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技术的提升和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转化。人们的需求是由人们的收入水平决定的,收入结构决定了消费结构,收入结构又受产业结构的影响。三维系统中的任何一方运行的结果超出了其他方的承受能力,三维平衡就会被打破,三维系统出现失衡状态,发展呈现不可持续状态。本论文从三维系统中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收入结构要素视角论述了三要素与“中等收入陷阱”的关系。众多中等收入国家由于技术水平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使得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而使经济体落入“陷阱”之中。技术创新不足,制约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在世界产业分工中仅能从事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生产活动处于世界产业价值链的低端,获利微薄,难以维持经济持续增长。多数中等收入国家在收入分配领域表现出贫富差距拉大的特征,贫富差距拉大抑制技术创新、消费型需求结构的形成、产业结构升级等而导致经济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之中。从理论上分析了“中等收入陷阱”形成机制之后,对落入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国家的经济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我国的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得出我国存在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战略。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立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包容性增长;维护低碳发展,推进新型城市化。

王亚华,王磊[7](2012)在《1000美元:符号还是拐点?——当前我国社会思想领域的特征和动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孙立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副系主任)认为,当前我国的发展形势总体上是:经济持续增长,政治基本稳定,社会矛盾突出。一方面,当前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利益分化很大,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这要引起足够警惕;但另一方面,社会层面上的这种利益冲突、利益矛盾转化成政治危机的可能性不大,引发大规模社会动荡的几率更小。因此,政府应该有足够的信心来应对当前的社会矛盾和局部性冲突,对于现在发生的一些社会矛盾包括社会冲突,不应该过分敏感,同时目前也是政府建立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的好时机。薛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认为,要探讨1000到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问题,利益的多元化、价值观的多元化、意识形态的多元化是关键。现在我们基本上仍采用的是比较传统的模式,就是拼命想办法压住或者捂住问题,但是这种方式造成的不确定性大,一旦出现问题,对社会的破坏力强。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和表达机制,需要强调党的作用、公民社会的作用和宗教的作用。汪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读书》杂志主编)认为,当前社会矛盾尖锐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发展的速度快。过去十几年总的来看,中国的极"左"和极右思潮都是相对弱的。在这种条件下,给知识界和学生更大的空间,是有助于稳定的。同时,国家需要给民间社会相当的权利,通过民间跟政府的协调来维持权利逐渐的扩展,在历史传统跟当代改革之间取得平衡。在对外宣传方面,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打破"妖魔化"中国的谎言;二是塑造适合中国的价值观,建立能够说服人的真正的意识形态。周建明(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认为,社会思想意识的转变并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转型的产物,更重要的是与采取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什么样的政治体系有关。随着利益和社会的分化,不同的阶层开始产生自己不同的利益和意识,但是党和政府在提倡社会主义的同时,没有针对不同阶层的特点去倡导其应具有的社会伦理,导致资方的一些行为相对比较短视,是在可能的时机中尽可能赢利,而劳工对企业缺乏忠诚感,对社会缺乏归属感。相反,在经济和社会大转型的背景下,宗教有扩张的趋势。戴建中(北京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着重谈了私营企业主的思想状况,如普遍认为自己是各个群体中最关心国家大事的、政治参与权利与社会声望处在社会中间位置等。冯同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副院长)同样从实证的角度讨论了工人阶层的民主法制意识、政治参与积极性等方面的要求。他强调指出,工人阶层主流的社会思想意识应该是一种"功能论"的,既不同于计划体制下的"一致论",也不同于现在相当多的研究者判断的"冲突论",即企业里发生矛盾后,工人大多不希望通过对抗和冲突的方式解决矛盾,而大多选择商量和和解的方式。政府应该赋予和保障工人更多的权利,区分哪些行为是需要防范的,而哪些行为是不需要过度紧张的。王中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文系主任)则通过对反日游行突发事件的分析,指出把反日游行完全解释成爱国主义似有不妥之处。我们在谈到日本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时,不能仅仅表述成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同时也需要考虑其他策略,如利用人权等国际社会流行的概念等。沈原(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副系主任)认为,看待社会变迁、社会运动,与其从1000美元入手提问题,不如从当代我国的社会转型的角度提问题。同时指出,当前中国社会就正处在这样一个"大转变"时期,其特点是"党的领导+市场经济";当前社会张力的来源是资本、权势开始在国家权力之外形成自组织机制,而社会的广大底层仍处于"原子化"状态。胡联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中国国际战略学会特约研究员)认为,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规律,也不能说某一个时期就一定矛盾很多,关键还是事在人为,只要方法得当,很多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就宣传思想工作而言,必须讲究策略,要认真学习如何客观地引导社会舆论,让大家来喜欢看主流报刊,进而相信和接受官方报道。崔之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认为,中国革命中好的强调平等的传统是积淀性的,已融化为我们的潜意识,党、政府和人民都不会容忍中国走上拉美、印度那种两极分化的道路。传统思想给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海外华人来中国投资,在世界比较看,是很独特的,是和两千年的中华文化传统的深刻感染力有关的。

张海鹏,杨晓智[8](2009)在《经济发展和森林利用关系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循着发展经济学研究中的结构主义路径,本文实证分析了经济发展过程中森林利用结构演变的基本特征。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世界各国森林利用的经验数据,本文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构建了刻画经济发展和森林利用结构演变之间关系的森林利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森林利用结构表现出从以燃料利用为主过渡到以材料利用为主、再到以原料利用为主、最后进入以生态利用为主的阶段性特征。

韩琦[9](2008)在《论拉丁美洲的现代化道路》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论述了拉美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和一致性、拉美现代化道路中的变革和延续,以及拉美经验的特殊性和普适性。认为拉美现代化道路是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对立统一,其现代化进程中既有现代性的变革,又有传统的延续,拉美现代化进程处在新的转型时期,拉关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既是拉关独特历史进程的产物,又对发展中国家具有普适价值。

韩琦[10](2008)在《论拉丁美洲的现代化道路》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论述了拉美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和一致性、拉美现代化道路中的变革和延续,以及拉美经验的特殊性和普适性。认为拉美现代化道路是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对立统一,其现代化进程中既有现代性的变革,又有传统的延续,拉美现代化进程处在新的转型时期,拉关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既是拉关独特历史进程的产物,又对发展中国家具有普适价值。

二、人均GDP1000美元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均GDP1000美元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中等收入陷阱的历史考察与我国跨越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中等收入陷阱命题真伪辨析
        1.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1.3.1 学界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
        1.3.2 学界对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探讨
        1.3.3 学界对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诱因认定与可能性之辩
        1.3.4 学界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政策建议
        1.3.5 对现有相关文献的评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及理论工具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理论工具与方法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中等收入陷阱的界定及特征
    第一节 中等收入陷阱的界定
        2.1.1 中等收入阶段的划分
        2.1.2“陷阱”及其时间边界
        2.1.3 中等收入陷阱及跨越者
    第二节 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特征
        2.2.1 人均增长率偏低
        2.2.2 资本--劳动比偏小
        2.2.3 资本--产出比偏大
        2.2.4 人力资本水平偏低
        2.2.5 劳动生产率偏低
        2.2.6 全要素生产率也低
        2.2.7 收入分配不公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中等收入陷阱的构成因素
    第一节 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探讨
    第二节 边际效应递减与中等收入陷阱
    第三节 政策失误与落入陷阱的阶段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落入者的前车之鉴
    第一节 落入陷阱典型国家的经济社会特征
        4.1.1 经济发展战略失误
        4.1.2 产业结构明显失衡
        4.1.3 过度城市化
        4.1.4 社会贫富差距悬殊
    第二节 民粹主义驱动的福利赶超
    第三节 跨越陷阱既非一蹴而就也非一劳永逸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成功跨越者的经验比较
    第一节 成功跨越的典型经济体
        5.1.1 日本实现跨越的经济结构特征
        5.1.2 韩国实现跨越的经济结构特征
        5.1.3 新加坡的经验
    第二节 成功跨越的时间比较
        5.2.1 成功跨越的时间表
        5.2.2 实现跨越所依托的增长率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我国基本国情与跨越陷阱的挑战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阶段与逻辑
    第二节 时代元素与基本国情
        6.2.1 全球经济发展格局制约
        6.2.2 产业革命更迭不断加速
        6.2.3 人口红利消失与结构挑战
        6.2.4 能源安全与环境生态制约
    第三节 与拉美的相似性而直面中等收入陷阱
        6.3.1 经济都历经高速增长期
        6.3.2 存在经济高速发展后相似负面问题
        6.3.3 面临如何应对全球性民粹主义泛滥等挑战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探讨
    第一节 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是增长陷阱
        7.1.1 增长是跨越陷阱的必要条件
        7.1.2 实现增长方式转型,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7.1.3 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7.1.4 需求管理的得与失
        7.1.5 供给侧改革新天地
    第二节 主导路径在于制度创新
        7.2.1 经济增长理论的延展
        7.2.2 产权保护有待制度创新
        7.2.3 收入分配需要制度保障
        7.2.4 依法行政有赖制度约束
    第三节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离不开精准扶贫
        7.3.1 效率与公平的再思考
        7.3.2 历史的经验与“一个都不能少”
        7.3.3 扶贫从漫灌到精准
        7.3.4 防止高福利的陷阱
        7.3.5 教育扶贫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更重要
    第四节 扩大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
        7.4.1 贯彻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7.4.2 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第五节 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7.5.1 确保能源安全
        7.5.2 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第六节 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之处
    第三节 研究展望
中外文参考文献
附录表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2)民族地区乡镇政府治理能力研究 ——以内蒙古B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问题提出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二、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思路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
        二、调查研究
第一章 相关理论及核心概念界定
    第一节 相关理论与制度
        一、治理理论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民族地区
        二、民族地区乡镇政府治理能力
        三、民族地区乡镇政府治理能力构成
第二章 民族地区乡镇政府治理能力现状
    第一节 民族地区乡镇政府公共财政能力
        一、财政收入能力稳步提高
        二、良性发展能力有所进步
    第二节 民族地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一、资源获取能力逐渐增强
        二、城乡统筹能力有所提升
        三、协同服务能力得到发展
    第三节 民族地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能力
        一、基础社会管理步入正轨
        二、矛盾化解能力不断提升
    第四节 民族地区乡镇政府组织建设能力
        一、干部队伍结构逐步优化
        二、组织应变能力得到加强
第三章 民族地区乡镇政府治理能力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民族地区乡镇政府治理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财政能力低下
        二、公共服务能力不高
        三、社会管理能力不强
        四、组织建设能力较差
    第二节 影响民族地区乡镇政府治理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地理自然环境恶劣
        二、宗教文化环境复杂
        三、经济社会发展落后
        四、法治精神不足
        五、共治思想缺乏
        六、人力资源管理意识淡薄
第四章 民族地区乡镇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培育民族地区乡镇新型治理文化
        一、强化依法治理精神
        二、培养合作共治思想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意识
    第二节 完善民族地区乡镇公共财政体制
        一、明晰乡镇政府事权
        二、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三、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四、规范乡镇财政支出
    第三节 提高民族地区乡镇公共服务效率
        一、强化需求回应能力
        二、提升资源利用效果
        三、统筹城乡服务水平
        四、创新协同服务方式
    第四节 改进民族地区乡镇社会管理机制
        一、下放部分社会管理权限
        二、完善公共危机预防机制
        三、构建社会协同管理网络
        四、加强依法治理能力建设
    第五节 增强民族地区乡镇组织建设能力
        一、完善人力资源积累规划
        二、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三、优化干部培训开发机制
        四、建立科学绩效考评体系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外文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我国保险业中长期发展轨迹研究 ——以国际保险业为基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1.2.1 经济促进保险发展
        1.2.2 保险促进经济发展
        1.2.3 制度因素对保险发展的影响
        1.2.4 小结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 保险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定性分析
    2.1 国际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散点图分析
        2.1.1 保费收入与人均GDP的散点图分析
        2.1.2 保险密度与人均GDP的散点图分析
        2.1.3 保险深度与人均GDP的散点图分析
    2.2 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选择模型和自变量
        2.2.1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2.2.2 计量模型的选择
        2.2.3 变量的选择
    2.3 小结
3 保险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定量分析
    3.1 模型的建立
    3.2 数据的处理
        3.2.1 人均GDP的计算
        3.2.2 人均GDP通货膨胀调整
        3.2.3 人均GDP标准化处理
    3.3 模型的估计及结果分析
        3.3.1 寿险业增长模型估计结果
        3.3.2 非寿险业增长模型估计结果
        3.3.3 保险业增长模型估计结果
        3.3.4 小结
4 制度因素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
    4.1 宗教文化因素分析
        4.1.1 宗教文化影响保险业发展的理论分析
        4.1.2 不同宗教文化国家的划分及散点图分析
        4.1.3“基准深度比”分析
        4.1.4 小结
    4.2 监管制度因素分析
        4.2.1 监管模式影响保险业发展的理论分析
        4.2.2 不同监管模式国家的划分及散点图分析
        4.2.3“基准深度比”分析
        4.2.4 小结
5 中国保险业中长期增长分析
    5.1 保险深度与人均GDP散点图分析
    5.2 基准深度比分析
        5.2.1 横截面分析
        5.2.2 纵向分析
    5.3 中长期增长潜力测算
        5.3.1 相关指标假设
        5.3.2 中长期增长测算
    5.4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关于群体性事件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回顾与问题的缘起
二、有关规模性群体性事件
三、关于新老“三驾马车”
四、关于“中等收入陷阱”
五、关于移民与人口流动
    其一,我国的农民工问题。
    其二,“三非”外国人问题。
六、结束语

(6)“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中等收入陷阱”的提出
    二、 研究“中等收入陷阱”的意义
    三、 “中等收入陷阱”研究现状
    四、 研究方法
    五、 论文的主要内容
    六、 本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机制
    第一节 “中等收入陷阱”命题真伪观
        一、 “陷阱”与“中等收入陷阱”的含义
        二、 “中等收入陷阱”命题的真伪观
    第二节 “中等收入陷阱”形成机制
        一、 学者对“中等收入陷阱”成因的探讨
        二、 “中等收入陷阱”形成机制
第二章 技术创新与“中等收入陷阱”
    第一节 技术创新理论综述
        一、 古典经济学家的创新思想
        二、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思想
        三、 现代技术创新理论
        四、 国内学者对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成果
    第二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一、 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机理
        二、 技术扩散与经济增长
    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中等收入陷阱”
        一、 技术创新与“中等收入陷阱”
        二、 制度创新与“中等收入陷阱”
        三、 技术创新的条件
第三章 产业结构与“中等收入陷阱”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综述
    第二节 高低端产品“剪刀差”与产业结构
    第三节 产业结构与“中等收入陷阱”
        一、 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陷阱”
        二、 制度创新与“产业结构陷阱”
        三、 “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陷阱”
        四、 产业结构演进的时序性、联动性与“产业结构陷阱”
        五、 基础设施约束与“产业结构陷阱”
    第四节 城市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第四章 收入分配结构与中等收入陷阱
    第一节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综述
        一、 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家对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
        二、 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
    第二节 收入分配与“中等收入陷阱”
        一、 收入差距拉大与需求结构
        二、 收入差距拉大与技术创新
        三、 收入差距拉大与产业结构升级
        四、 收入差距拉大与产业资金链
        五、 收入差距拉大与财政政策
    第三节 中国收入分配失衡的原因
        一、 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劳动生产率的不同
        二、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导致的收入失衡
        三、 “工效挂钩”的工资制度导致的收入失衡
        四、 “高管高薪”导致收入失衡
第五章 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特征与成功跨越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比较
    第一节 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特征
        一、 日本实现跨越的经济结构特征
        二、 韩国的经济结构特征
    第二节 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典型国家的经济特征
        一、 经济发展战略与产业结构
        二、 拉美过度城市化
        三、 社会贫富差距大
    第三节 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特征
        一、 产业结构特征
        二、 收入结构特征
        三、 城市化水平
        四、 人口红利即将消失
        五、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
第六章 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发展战略
    第一节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反思
        一、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二、 中国经济增长战略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良好的宏观环境
        一、 转变经济发展理念
        二、 突破体制障碍,实现制度创新
    第三节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对策
        一、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立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二、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
        三、 实现包容性增长,缩小收入差距
        四、 维护低碳发展,推进新型城市化
结论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8)经济发展和森林利用关系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研究假说
三、概念界定和研究思路
    (一) 森林利用阶段的界定
    (二) 研究思路
四、数据说明
    (一) 数据来源及数据质量评价
    (二) 数据的合并与处理
五、模型结果及解释
    (一) 森林利用比例回归结果及结构演变模拟
    (二) 森林利用人均消费量回归结果及结构演变模拟
    (三) 世界森林利用结构演变的分时期模拟
    (四) 世界森林利用结构演变的修正
    (五) 世界森林利用结构演变的进一步扩展:加入生态利用阶段
六、结论与启示

四、人均GDP1000美元的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中等收入陷阱的历史考察与我国跨越路径研究[D]. 陶振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7(10)
  • [2]民族地区乡镇政府治理能力研究 ——以内蒙古B镇为例[D]. 张雅清. 中央民族大学, 2016(12)
  • [3]人才优先发展保障机制建设的思考[J]. 吴德贵. 人事天地, 2016(05)
  • [4]我国保险业中长期发展轨迹研究 ——以国际保险业为基准[D]. 王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01)
  • [5]关于群体性事件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 周忠伟.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15(05)
  • [6]“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D]. 关丽洁. 吉林大学, 2013(08)
  • [7]1000美元:符号还是拐点?——当前我国社会思想领域的特征和动向[A]. 王亚华,王磊. 国情报告(第八卷 2005年(上)), 2012
  • [8]经济发展和森林利用关系的实证分析[J]. 张海鹏,杨晓智. 中国农村经济, 2009(04)
  • [9]论拉丁美洲的现代化道路[J]. 韩琦. Studies of Modern World History, 2008(00)
  • [10]论拉丁美洲的现代化道路[A]. 韩琦.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五辑), 2008

标签:;  ;  ;  ;  ;  

人均GDP 1000美元的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