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宿舍居住单元模式探讨

高校学生宿舍居住单元模式探讨

一、高校学生宿舍居住单元模式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边川[1](2021)在《江南地区高校学生生活服务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学生生活服务空间作为高校主要的交往和服务场所,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和社交组织的能力,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是校园文化和校园凝聚力的体现,是校园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论文深入研究前,笔者经过前期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以及自身的经历,对该课题提出了一个假设性的命题,即目前江南地区高校学生生活服务空间设计不够人性化。因此,本论文以加强高校服务空间人性化设计为切入点,首先对高校学生生活服务空间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形成整体概念;分析高校学生心理和交往行为特征,了解传统与新时代下学生的需求变化、当今校园内的功能诉求。其次通过对江南地区高校学生生活服务空间进行实地调研,分类研究,对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衍生出的“一流社区”、学生文化长廊、综合服务大楼等服务空间布局模式进行了总结,并提出目前高校服务空间现存的问题;根据调研现状,笔者对“人性化”视角下高校学生生活服务空间的规划和布局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通过借鉴优秀的案例来提出改进的方案;最后,针对江南地区高校学生生活服务空间的现状,对空间整体和个别重点部分的规划和布局总结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及对未来的展望,以此寻求更多人对高校学生服务中心更加人性化设计的关注。

王沂[2](2021)在《潮汕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居住环境优化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居住环境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及心理,在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关注学生本身的发展能更好的体现出教育的本质。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则是他们每天生活的圈子——居住区,关注居住区环境实际就是促进教育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潮汕地区带有南方最常有的气候特征,炎热、潮湿,再加上其独特的建筑文化,使得地方建筑也很有特色。结合潮汕地区的特点,如何对目前潮汕地区高职院校居住环境进行优化,使潮汕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居住区环境具有自己的特色也成了研究问题之一。本论文通过研究潮汕地区气候特点及居住区布置特点、高校学生需求分析、潮汕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居住环境分析,并且通过对潮汕地区高等学府——汕头大学的居住环境进行分析后,总结出高等学府居住区环境特点及需求。再对高职院校与高校的差异分析,得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及居住环境需求特点,结合这些作为优化策略的基础。最后提出符合潮汕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居住区环境优化的一些建议,为潮汕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居住环境优化设计提供参考。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得出在进行潮汕地区高职院校的优化时,应将本土特色建筑——合院式建筑作为优化时的考虑,优化时也应考虑整体性、人性化、合理规划功能分区、注重交往空间的设计、学生需求与居住环境相结合,争取使得潮汕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居住区朝着绿色节能可持续建筑方向发展,让潮汕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充满幸福感、归宿感、满足感。

吴越,王赞社,尹芳汀,胡俊涛[3](2020)在《单元式研究生公寓冬季热舒适性研究——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单元式学生公寓在国内高校较少建造使用,为了探究这种公寓类型的适用性、热舒适性及其空间融合关系,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2019年9月建成启用的单元式研究生公寓为例,采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进行建筑空间和热舒适性的主观调查分析。同时,选取男生公寓和女生公寓为测量对象,在冬季供暖条件下进行2周的温度和湿度等参数测量。结果表明,创新港五室一厅一卫浴的空间布局契合了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研究生阶段的行为特征。现场测试结果显示,公寓偏热干燥型热环境的原因在于,地板辐射采暖模式中热源流量或温度缺乏在线监测和反馈调节机制。进一步精细化供暖调控模式将会极大提高室内的热舒适性和能源的节约效应。

张新贺[4](2020)在《粤港澳高校生活区集约化设计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国土资源条件的日益紧张,粗放式、低密度的高校建设模式已逐步成为旧时代的产物。由速度转向质量、由粗犷式转向内涵式的集约型高校发展方式成为当下高校建设的必然选择。而与社会生活水平和高校发展模式密切相关的高校生活区,则面临着高校招生人数增加、生均面积指标增加、居住质量提高与用地条件不足之间的重重矛盾。这种矛盾在经济生活水平较高、用地紧张问题突出的粤港澳地区尤为严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粤港澳地区高校的质量和数量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高校生活区建设和完善的需求也会更加迫切。如何缓解粤港澳地区高校生活区面临的重重矛盾,如何建设新型的集约型的高校生活区将成为粤港澳地区高校建设的重要课题。基于上述的研究背景,笔者选取粤港澳地区高校生活区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在集约化设计层面的方法和策略。近10年间,粤港澳地区新建的高校生活区已经在集约化设计层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并得到了宝贵的设计经验和实践成果。但在理论的建构和设计策略的归纳上还处于较为空缺的状态。笔者通过对建成项目的调研考察,结合相关理论,对实际项目进行类型化的分析和研究,尝试从不同的层面详尽的提出集约化的设计策略。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五个章节。第一部分为第一章,对粤港澳高校生活区集约化设计的研究背景进行了论述,对相关的概念和研究范畴进行了界定,梳理了现阶段的研究成果,确定了全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第二部分为第二章,为粤港澳高校生活区集约化设计的基础性研究。首先对粤港澳高校生活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梳理,总结了粤港澳高校生活区的共性和特性,分析了将粤港澳高校生活区进行统一研究的适宜性。其次分析了粤港澳高校生活区集约化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粤港澳高校生活区集约化设计的原则和内涵。第三部分是第三章到第五章,是全文的核心章节,其中第三章、第四章依次从规划布局、功能整合两个层面对粤港澳高校生活区集约化设计策略进行了论述,结合相关调研实例、参考案例、相关理论提出了生活区的集约化设计策略。第五章分析了粤港澳地区高校生活区集约化设计易引发的相关问题以及形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性策略和补偿性策略。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证,从不同层面探讨了粤港澳高校生活区的集约化设计策略,期望能填补对粤港澳高校生活区集约化设计研究的不足,对今后高校生活区的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张石峰[5](2020)在《留学生公寓设计研究 ——以天津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设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我国有49.2万来华留学生,是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国内共有一千余所高校接受外国留学生。国外大学生公寓的设计研究成果相对丰富,学生公寓建设标准较高,配套设施较完善。但在国内,对使用主体为国外学生的留学生公寓的设计还有所不足。以往的研究,大多是对留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设计,以及对留学生公寓的居住单元设计。而且我国对留学生的管理规定有别于对普通高等学校国内学生的管理规定。因此,基于来华留学生群体的不断壮大,来华留学人员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改善的新时期,对高校留学生公寓设计进行研究,显得很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天津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设计为例,详细阐述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从规划到建筑单体方案设计的全过程,从前期资料收集分析、规划设计、单体方案设计三个方面展开:通过对国家政策、行业发展前景、专业特点进行分析,完善设计所需的基础资料并且通过研究基础资料将所反映出发展趋势落实到设计中;结合天津中医药大学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中医药行业特点、国际教育背景,为学校打造一张名片,加快学校国际化进程;研究国内外现有学生宿舍建筑类型,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设计中引入住宅单元式公寓类型;根据既往研究成果,对留学生公寓户型进行设计,使卧室空间划分更合理,并且提出公寓内的功能转化,提高客厅空间的利用率,增加在公寓内的交往和学习实践的可能;研究国内外现有的书院制度,制定适合属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的住宿书院制,利用住宿书院制优势,将第二课堂、导师制、通识教育融入到留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以上设计要点,完成对天津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设计,并根据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总结天津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设计方法。国内共有24所中医药类大学,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共同拥有中医药教育背景,以上设计策略能为其他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设计提供设计参考,为其余接收来华留学生并规划建设留学生公寓的高校提供设计思路和参考,为中国来华留学事业、中医药海外发展、高校国际化进程、高校基础建设出一份力,正是本文所追寻的目标。

孙德鑫[6](2020)在《高校学生公寓内部空间设计与使用现状研究》文中认为

李娟[7](2020)在《基于建成环境主观评价的高校住宿式书院建筑设计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知识经济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具备更专业、更全面、更综合的整体素质。传统的教育模式遭到质疑,在该模式下,学生单向且被动地接受专业知识指导,缺乏跨学科解决问题的思维、创新思维和领导才能,于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书院制”——开始在国内兴起,旨在专业教育之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师生交流、提高学生品德教育。住宿式书院是学校实行“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的重要平台,是融合了学习学生、生活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建筑体,最早发源于英国,后又在美国、香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得到不断的效仿,然而目前国内进行试点的众多院校与国外的成熟学院制模式有很大差距。由于我国住宿式书院存在设计起步晚,研究不充分,相关规范迟迟未出台等现实问题,大量正在试点或已建成的住宿式书院存在着受限于现有建筑模式,功能结构不合理,部分公共空间实际使用率低,不利于师生交往等问题,已经成为学术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在上述背景之下,本论文以住宿式书院建筑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进行系统化的研究,提出了住宿式书院建筑设计的普遍性原则和具体的设计策略,以期为国内住宿式书院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引。文章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对应本文的第一二章节,对住宿式书院建筑的研究现状、研究背景进行概述,明确本文研究方向和思路,并分析住宿式书院的发展必要性以及其建筑类型和特点。第二部分对应文中的第三四章,从使用者角度出发,通过结构化问卷和访谈等使用后评价方法,研究学生行为心理同住宿式书院建成环境之间的关联性,并将传统宿舍空间和不同类型的住宿式书院建筑空间进行横向对比,得出学生的行为模式、书院空间设计的关键性因子和空间使用倾向等;第三部分对应文中的第五章,从建筑本体出发,通过图解分析、现场调研和空间句法量化分析等方法研究住宿式书院建筑的空间组织方式及其对学生行为产生引导的作用机制,得出住宿式书院建筑空间的组合原则和优化策略。第四部分是文章的最后一章,结合前文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提出住宿式书院建筑设计的具体策略,并通过实际工程项目对设计策略进行检验。

牟彦霖[8](2020)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生活区配套服务空间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全国各地区不断扩招,掀起了新建高校的浪潮。为容纳迅速增长的学生人数,高校学生生活区的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张。学生生活区配套服务空间作为除了居住单元、公共食堂和学生活动中心之外重要的服务空间,是承载学生在学生生活区中交往、学习、购物、就餐等行为的服务空间,因而高校的发展对配套服务空间的功能类型、规模、区位和环境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互联网+”模式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风靡,导致学生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生生活区中的配套服务空间设计模式与“互联网+”背景下新型的学生行为模式之间产生了较大的矛盾。另外,传统学生生活区对配套服务空间较为不重视,仅仅设置有公共浴室和基础的活动空间,难以满足新时代下高校学生多样化的使用需求。基于上述背景,笔者对现阶段广州部分的传统高校学生进行了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其在学生生活区配套服务空间中共同存在的问题:重视度不够、整体性差、功能单一、管理混乱。并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国内高校学生在学生生活区的行为模式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数据统计总结出“互联网+”背景下学生行为模式的改变,综合分析“互联网+”背景下配套服务空间的表征。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生活区配套服务空间的多角度分析提出具有系统性和实践性的设计方法。全文总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对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的阐述,对相关的概念进行阐述,构建明确的研究框架。第二章是对高校学生生活区的历史发展沿革和现状问题进行基础性研究。第三章是深入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学生行为模式的转变以及其对配套服务空间产生的影响。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文本的核心章节,围绕上文分析的“互联网+”背景下的现状问题、行为模式和空间特性,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生活区配套服务空间设计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研究“互联网+”背景下配套服务空间群的整体空间构建,使其整体空间具备多元复合性和交互共享性。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整体配套服务空间群的设计原则、布局形态和空间特性,其中空间特性方面的研究主要包含多元复合化和交互共享化配套服务空间的研究。(2)研究“互联网+”背景下配套服务空间群的个体空间营造,探索个体配套服务空间的空间适应性。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满足动态行为需求的公共活动空间、应对人居基本需求的商业空间和顺应线上购物行为的物流空间的营建。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和研究,以期望填补对“互联网+”背景下配套服务空间设计研究的不足,进一步强调配套服务空间对于学生课外发展的重要性,并对往后的配套服务空间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徐家豪[9](2020)在《深圳大学学生宿舍建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高校扩招的浪潮之后,国内高校人数从高速增长速率减缓,高校建设也逐步转向注重品质、内涵的方向发展。纵观高校建设的历史,久的可达百多年,短的数十年,其校舍的设计、建设时间跨度甚大。同样的,高校学生宿舍的设计标准和水平也差异较大,随着社会及使用者对空间的关注和居住品质要求的提高,需要引进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标准。深圳大学的宿舍建设跟随者全国高校的发展浪潮,在深圳市特有的地域环境及设计理念下,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工程案例。全文通过对深圳大学学生宿舍的现状总结归纳中发现问题,引入社会心理学群体概念进行问题解析,从未总结出现存问题的解决办法和设计方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概括高校学生宿舍的使用现状、现状与需求存在的矛盾对论文的选题和背景原因进行阐述,对论文选题的实际意义进行论述,并界定了相关研究的概念和范围,同时提出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框架。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国内外高校及深圳大学宿舍建筑的发展,结合深圳大学学生宿舍的实际建设情况,对高校学生宿舍这一类型的建筑发展、历史、演变进行系统性总结。第三部分从现实角度对当代大学生对住宿需求的变化进行分析,发掘出深圳大学学生宿舍现状中需求和居住中存在的具体矛盾。接着对居住需求空间进行分类阐述、举例,为设计要点提供依据。并针对学生宿舍空间构成的模块层级进行分层论述,为设计要点提供依据。最后结合实际案例,对深圳大学学生宿舍区的规划及区级功能配置进行讨论,总结出具有参考意义的配置模块。第四总结深圳大学学生宿舍的一般设计手法及建筑特点,分析现存的不足之处,结合国内外高校宿舍的发展,展望今后深圳大学宿舍建筑的设计。

包宇[10](2020)在《基于共享居住模式的青年群体居住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化建设促进了经济、技术的发展,但大规模流入的人口使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越来越高的房价让青年人在住房交易市场望而却步,租房成为大部分年轻人的选择。青年人作为国家的希望与未来,居住环境是否有利于身心发展至关重要。独门独户的传统住宅邻里关系淡漠,不利于独自生活的青年人建立安全感和归属感。如何为脱离与父母同住的居住模式后,到拥有个人住房的过渡时期的18-35岁的未婚或已婚无孩青年租住的房屋中,创造能够提高生活品质、促进邻里交往、提高归属感的居住环境成为当下重要议题。近年来,随着共享经济时代的到来,青年群体对于共享理念应用于居住生活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共享居住模式”应运而生。“共享居住模式”是指将部分私密性要求较低的功能空间从个人居住空间中分离,形成供所有居住者共同使用的公共空间的居住模式。“共享居住模式”与其他传统居住模式相比,最具有特色的是其公共空间的共享性,因此本文将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点和主要共享形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明确研究对象的概念和范围,概括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第二部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展开研究,作为研究基础,其中理论研究部分从与共享居住模式、青年居住空间设计相关的理论着手,探究其对本文研究对象的借鉴意义,结合调查问卷和深度采访,明晰青年群体对共享居住模式的实际需求和看法,以便总结公共空间设计原则,实践研究部分根据居住对象、群体特征、功能需求、建筑类型和运营主体等方面的差异,概括共享居住模式的青年群体居住建筑类型,以及各类型的发展历程、现状问题和典型案例;第三部分从公共空间设计策略和发展趋势两个角度切入,介绍了青年共享居住建筑的组团类型、公共空间设计原则和公共空间对外共享、组团间共享和内部共享形式的多种设计方法,同时根据理论技术和现实需求的变化,预测基于共享居住模式的青年群体过渡时期居住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高校学生宿舍居住单元模式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学生宿舍居住单元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江南地区高校学生生活服务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1.3 需求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专着研究
        1.2.2 相关论文和期刊研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人性化思想概述
        1.4.2 人性思想的发展
        1.4.3 高校学生生活服务空间概念
    1.5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1.6 本章小结
2 高校学生生活服务空间基础研究
    2.1 国外学生生活服务空间发展概况
        2.1.1 早期发展概况
        2.1.2 近现代发展概况
    2.2 国内学生生活服务空间发展概况
        2.2.1 古代发展概况
        2.2.2 近现代发展概况
    2.3 高校学生传统生活服务需求
        2.3.1 心理特征分析
        2.3.2 学生需求分析
    2.4 高校学生新生生活服务需求
        2.4.1 问卷背景分析
        2.4.2 高校学生心理特征
        2.4.3 高校学生行为特征
        2.4.4 “人性化”视角下当代高校学生生活服务空间功能诉求
    2.5 “人性化”视角下高校学生重点生活服务功能诉求
    2.6 本章小结
3 “人性化”视角下高校学生生活服务空间存在的问题
    3.1 不同身份群体对生活服务空间整体感知差异
        3.1.1 性别差异
        3.1.2 学历或层次差异
    3.2 高校学生生活服务空间整体问题
        3.2.1 管理方式过于社会化
        3.2.2 空间整体规划不合理
        3.2.3 特征不足缺乏设计感
    3.3 基于学生需求下的高校学生重点生活服务空间问题
    3.4 本章小结
4 “人性化”视角下高校学生生活服务空间整体设计
    4.1 “人性化”视角下高校学生生活服务空间整体设计原则
        4.1.1 整体化原则
        4.1.2 匀质化原则
        4.1.3 适应性原则
        4.1.4 多样性原则
    4.2 基于高校学生生活服务空间整体问题的解决策略
        4.2.1 提高重视,加强管理
        4.2.2 预先规划,全面协调
        4.2.3 精心设计,融入美学
        4.2.4 人文关怀,提升内涵
    4.3 “人性化”视角下高校学生生活服务空间组织形式
        4.3.1 综合服务楼
        4.3.2 学生街或学生长廊
        4.3.3 一流社区
        4.3.4 散布式空间
        4.3.5 空间布局类型及特征
    4.4 基于高校学生生活服务空间组织形式的空间设计策略
        4.4.1 服务综合体空间设计策略
        4.4.2 学生街空间设计策略
        4.4.3 散布式空间设计策略
    4.5 本章小结
5 “人性化”视角下高校学生重点服务空间设计
    5.1 “人性化”视角下学习空间的设计
        5.1.1 自习室空间设计
    5.2 “人性化”视角下业务空间的设计
        5.2.1 快递空间设计
        5.2.2 外卖空间设计
        5.2.3 文印空间设计
    5.3 “人性化”视角下商业空间设计
        5.3.1 商业空间布局
        5.3.2 商超空间设计
        5.3.3 饮食空间设计
    5.4 “人性化”视角下的功能转换
        5.4.1 不同身份的功能转换
        5.4.2 不同时段的功能转换
    5.5 本章小结
6 结语
    6.1 总结
        6.1.1 整体把握空间气质
        6.1.2 横向平衡多元空间
        6.1.3 竖向适应持续发展
    6.2 展望
        6.2.1 遵循“人”的本质和规律
        6.2.2 插入“植景”等自然元素
        6.2.3 “解放”和“模糊”空间
        6.2.4 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
参考文献
附录A:关于高校学生生活服务空间的调研问卷
作者简介

(2)潮汕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居住环境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背景
        1.2.1 高职教育发展及扩招
        1.2.2 信息技术的发展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相关研究
        1.4.1 国内外相关研究
        1.4.2 总结与评价
    1.5 课题研究内容的方法
    1.6 课题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1.7 研究框架
第2章 高校学生需求分析
    2.1 我国高校居住区发展概况
    2.2 高校学生居住环境需求分析
        2.2.1 高校学生心理特点
        2.2.2 高校学生空间需求
        2.2.3 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需求
    2.3 高校与高职学生行为特点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潮汕地区环境特点及学生居住区特点分析
    3.1 潮汕地区自然环境
        3.1.1 地理环境
        3.1.2 气候环境
    3.2 潮汕地区建筑特色
    3.3 环境要素对潮汕地区高职院校居住环境设计影响
    3.4 国内高校居住区环境分析—以汕头大学为例
        3.4.1 汕头大学书院发展概况
        3.4.2 老式书院与新式书院差别
        3.4.3 汕头大学学生居住环境分析
        3.4.4 高校学生居住环境特点
    3.5 潮汕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居住区平面特点分析
        3.5.1 居住区与校园总平面的关系
        3.5.2 学生居住区布置特点
    3.6 潮汕地区高职院校与汕头大学学生居住环境差异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潮汕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居住环境分析
    4.1 潮汕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居住区调研分析
        4.1.1 总平面布置
        4.1.2 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4.2 潮汕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宿舍功能分析
        4.2.1 宿舍单元布局分析
        4.2.2 功能空间分析
        4.2.3 功能空间尺度分析
    4.3 潮汕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居住空间内外环境分析
        4.3.1 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分析
        4.3.2 居住区内部空间环境分析
    4.4 目前潮汕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居住环境存在的问题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潮汕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居住环境优化策略
    5.1 高校学生居住区发展方向
    5.2 居住区空间环境优化原则
    5.3 潮汕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居住环境优化建议
        5.3.1 改善宿舍布局
        5.3.2 完善功能、配套设施
        5.3.3 增加建筑样式
        5.3.4 完善居住区外部环境
        5.3.5 增加交往空间
        5.3.6 完善后勤管理制度
        5.3.7 增加自我展示平台空间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与展望
    6.1 结语
    6.2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问卷调查表
致谢

(3)单元式研究生公寓冬季热舒适性研究——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创新港单元式研究生公寓概况
    1.1 单元式公寓概况
    1.2 公寓围护结构及能源供应模式
2 公寓的适用性和热舒适性调查
    2.1 实地调研走访、主观问卷调查及热舒适性调查
    2.2 调查结果
3 室内热环境测试
    3.1 测试仪器、测试时间、测试对象和测试方法
    3.2 测试结果
4 单元式公寓热环境分析和讨论
    4.1 单元式研究生公寓的环境空间分析
    4.2 热环境现场测量结果分析
    4.3 单元式公寓的热环境调控建议
5 结论

(4)粤港澳高校生活区集约化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大学校园集约化设计成为重要发展趋势
        1.1.2 大湾区建设加速粤港澳地区城市化进程
        1.1.3 生活区居住模式的变革加剧集约化矛盾
        1.1.4 高校逐年扩招增加生活区承载容量负担
    1.2 研究范畴及内容
        1.2.1 概念的界定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粤港澳高校生活区集约化设计的基础研究
    2.1 粤港澳高校生活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2.1.1 粤港澳高校生活区集约化程度的标准界定
        2.1.2 粤港澳高校生活区的建设现状
        2.1.3 粤港澳高校生活区集约化发展的动因
        2.1.4 粤港澳高校生活区的集约化发展趋势
    2.2 粤港澳高校生活区的共性和差异性研究
        2.2.1 粤港澳高校生活区的共性
        2.2.2 粤港澳高校生活区的差异性
        2.2.3 粤港澳高校生活区统一研究的适宜性
    2.3 粤港澳高校生活区集约化设计的影响因素
        2.3.1 规划条件因素
        2.3.2 气候条件因素
        2.3.3 行为特征因素
        2.3.4 学生需求因素
    2.4 粤港澳高校生活区集约化设计的内涵和原则
        2.4.1 设计原则
        2.4.2 设计内涵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粤港澳高校生活区规划布局的集约化设计研究
    3.1 规划结构的集约化设计
        3.1.1 连贯一体的整合式布局
        3.1.2 场地集中的环绕式布局
        3.1.3 网格填充的密集式布局
        3.1.4 优化距离的分散式布局
        3.1.5 消解阴影的插入式布局
    3.2 组团形式的集约化设计
        3.2.1 东西向体量的优化利用
        3.2.2 调整朝向缩短日照间距
        3.2.3 基底变形增加建筑容量
        3.2.4 住宅模式拓展竖向空间
    3.3 道路交通的集约化设计
        3.3.1 动态交通的集约化设计
        3.3.2 静态交通的集约化设计
    3.4 景观绿化的集约化设计
        3.4.1 景观绿化与建筑有机融合
        3.4.2 景观绿化与场地复合一体
        3.4.3 外部交通空间景观式处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粤港澳高校生活区功能整合的集约化设计研究
    4.1 功能构成的分析研究
        4.1.1 功能配置类型研究
        4.1.2 功能配置指标比较
    4.2 功能特性的分析研究
        4.2.1 功能的关联性分析
        4.2.2 功能的时段性分析
        4.2.3 功能的可达性分析
    4.3 规划层面功能整合的应用模式
        4.3.1 以居住功能为中心的整合
        4.3.2 以非居住功能为中心整合
    4.4 建筑层面功能整合的设计策略
        4.4.1 功能类型的拓展与配置
        4.4.2 功能要素的分布与组织
        4.4.3 功能的可变与复合利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粤港澳高校生活区集约化设计易引发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5.1 粤港澳高校生活区集约化易引发的相关问题
        5.1.1 高层围合庭院、通风采光不利
        5.1.2 功能集中布置、互相干扰增强
        5.1.3 高层建筑增加、竖向交通不便
        5.1.4 公共空间缺失、地面可达性弱
        5.1.5 组团人数增多,社区氛围不足
    5.2 粤港澳高校生活区集约化引发问题的诱因
        5.2.1 建筑气候适应性与集约化之间的矛盾
        5.2.2 高校对于生活区较高空间品质的诉求
        5.2.3 生活区建筑类型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矛盾
        5.2.4 生活区学生行为活动的集中性和阵发性
    5.3 集约化引发问题的应对性策略
        5.3.1 通风条件的疏导优化
        5.3.2 功能布置的合理聚合
        5.3.3 竖向交通的优化调配
    5.4 集约化引发问题的补偿性策略
        5.4.1 空间尺度分级,提升空间引力
        5.4.2 空间面积返还,补充公共场地
        5.4.3 空间界面柔化,改善空间体验
        5.4.4 空间归属界定,激活社区氛围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本文的主要结论
    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留学生公寓设计研究 ——以天津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范围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范围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国内、外高校学生宿舍现状
    2.1 国外高校学生宿舍现状
        2.1.1 学校仅为小部分学生提供住宿,宿舍类型多样结合
        2.1.2 学生宿舍生活设施齐全
        2.1.3 学生宿舍居室内功能空间完善
        2.1.4 学生宿舍的居住模式多样性表达
    2.2 国内高校学生宿舍现状
        2.2.1 学校为大部分学生提供住宿,宿舍类型以传统宿舍式为主
        2.2.2 学生宿舍服务设施简单,多在楼外配建
        2.2.3 学生宿舍居室内功能空间单
        2.2.4 学生宿舍的居住模式多样性表达
    2.3 国内高校留学生公寓现状
        2.3.1 留学生公寓规划布局形式--生活区形式和综合体形式
        2.3.2 留学生公寓建筑类型多样结合
        2.3.3 留学生公寓生活设施齐全
        2.3.4 留学生公寓居室内功能空间趋于丰富
        2.3.5 留学生公寓居住模式多样性表达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影响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设计的客观因素
    3.1 规范对留学生生活用房的要求
    3.2 来华留学事业发展趋势对留学生公寓设计的导向
        3.2.1 学历留学生数量大幅增长,对公寓的需求更加紧迫
        3.2.2 “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稳步增加
    3.3 中医药海外发展趋势对留学生公寓设计导向
    3.4 我国中医药大学留学生的自身特点概述
        3.4.1 中医药和中医药大学的定义
        3.4.2 中医药学科的特点
        3.4.3 中医药大学留学生的特点
    3.5 客观因素对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设计的指导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天津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设计实践
    4.1 天津中医药大学及国际教育区简介
    4.2 客观因素对天津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的设计指导
    4.3 留学生公寓规划设计分析
        4.3.1 天津中医药大学规划理念和规划结构简介
        4.3.2 国际教育区规划设计
        4.3.3 留学生公寓群组规划设计
    4.4 留学生公寓单体方案设计
        4.4.1 留学生公寓单体类型选择
        4.4.2 留学生公寓服务设施设计
        4.4.3 留学生公寓单体功能规划设计
        4.4.4 留学生公寓户型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运行管理模式--国际教育区住宿书院制设计
    5.1 我国古代书院制对现代住宿书院制的影响
        5.1.1 书院发展历程
        5.1.2 书院的建筑模式
        5.1.3 书院内的教学生活方式
        5.1.4 古代书院制对现代高校书院制的影响
    5.2 我国现代高校书院制的应用
    5.3 英、美两国高校的住宿学院制
    5.4 住宿书院制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中的应用
        5.4.1 住宿书院的划分--以院落为核心空间
        5.4.2 住宿书院的入住方式--学校统一分配+个人申请调换
        5.4.3 住宿书院的管理模式--常驻导师+兼职导师+生活助理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工程实践下的设计方法总结和特色设计
    6.1 天津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的设计方法总结
    6.2 天津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特色设计
    6.3 设计方法和特色设计在同类项目设计中的参考价值
    6.4 本章小结
结语
    对留学公寓设计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全国中医药高校和中医药高校直属附属医院列表
附录二 天津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区工程规划鸟瞰图
附录三 工程图纸缩印
附录四 图片索引
附录五 表格索引
致谢

(7)基于建成环境主观评价的高校住宿式书院建筑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及基本概念界定
        1.1.1 书院制
        1.1.2 住宿式书院建筑
        1.1.3 书院
        1.1.4 满意度
        1.1.5 主观倾向
    1.2 研究背景
        1.2.1 研究缘起
        1.2.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选题意义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住宿式书院建筑特点分析及类型化研究
    2.1 高校学生宿舍建筑的发展演变
        2.1.1 国内高校传统学生宿舍的发展与分析
        2.1.2 国外住宿学院的发展历程及借鉴
        2.1.3 国内住宿式书院的产生
    2.2 我国当代书院制的特点及其引发的建筑变革
        2.2.1 书院制的特点
        2.2.2 书院制发展的必要性
        2.2.3 住宿式书院建筑特点分析
    2.3 研究样本的确定及其类型化研究
        2.2.1 研究样本的选取
        2.2.2 学生宿舍类型化研究
        2.2.3 不同类型的住宿式书院发展概况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校学生宿舍的满意度评价
    3.1 研究设计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目的
        3.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3.1.4 研究方法
    3.2 第一部分:住宿式书院的满意度研究
        3.2.1 问卷设计及数据采集
        3.2.2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3.3 第二部分:传统宿舍的满意度研究
        3.3.1 问卷设计及数据采集
        3.3.2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3.4 住宿式书院与传统宿舍的满意度比较研究
        3.4.1 评价维度横向对比
        3.4.2 关键性因素横向对比
        3.4.3 开放式选项横向对比
    3.5 高校学生宿舍满意度评价研究总结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住宿式书院空间的主观使用倾向评价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对象
        4.1.2 研究目的
        4.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4.1.4 研究方法
    4.2 问卷设计及数据采集
    4.3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4.3.1 室外空间
        4.3.2 多功能空间
        4.3.3 宿舍空间
        4.3.4 交通空间
    4.4 住宿式书院空间的使用倾向总结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住宿式书院空间句法研究
    5.1 空间句法在住宿式书院空间组织中的适用性及应用性
    5.2 空间句法研究设计
        5.2.1 空间句法理论简述
        5.2.2 研究的技术路线
    5.3 空间句法特征分析
        5.3.1 样本Ⅰ——独立式
        5.3.2 样本Ⅱ——合院式
        5.3.3 样本Ⅲ——书院街式
        5.3.4 不同类型书院空间的句法特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校住宿式书院建筑设计策略
    6.1 住宿式书院设计总则
    6.2 总平面设计策略
    6.3 建筑设计策略
        6.3.1 功能配置策略
        6.3.2 空间组织策略
        6.3.3 居住品质提升策略
        6.3.4 被动式设计策略
    6.4 住宿式书院建筑设计实践
        6.4.1 平面布局
        6.4.2 功能组织
        6.4.3 标准层布局
        6.4.4 立面设计
        6.4.5 居住单元
    6.5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住宿式书院建筑使用后评价调查表
    附录2 住宿式书院学生建议汇总表
    附录3 传统学生宿舍建筑使用后评价调查表
    附录4 传统学生宿舍学生建议汇总表
    附录5 住宿式书院建筑空间倾向性调查表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生活区配套服务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背景:高校大规模扩招下配套服务空间的新需求
        1.1.2 技术背景:“互联网+”模式在社会各个领域的蓬勃发展导致人居行为模式的改变
        1.1.3 现实背景:传统的高校学生生活区配套服务空间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多元化使用需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互联网+”
        1.3.2 高校学生生活区配套服务空间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
        1.4.1 国内外高校学生生活区配套服务空间相关研究
        1.4.2 “互联网+建筑设计”相关研究
    1.5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高校学生生活区配套服务空间的基础研究
    2.1 我国高校学生生活区发展沿革
        2.1.1 古代书院
        2.1.2 近代大学
        2.1.3 当代高校
    2.2 传统高校学生生活区配套服务空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2.1 国内传统高校对于学生生活区配套服务空间设计的重视度不够
        2.2.2 配套服务空间整体空间规划设计不合理
        2.2.3 配套服务空间功能配置单一,缺乏空间体验性
        2.2.4 高校学生生活区配套服务空间的管理不完善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互联网+”背景下学生行为模式的转型对配套服务空间的影响
    3.1 行为模式理论基础
        3.1.1 环境行为学
        3.1.2 消费者行为学
    3.2 高校学生行为模式的SOR模型
        3.2.1 高校学生行为的刺激要素(S)
        3.2.2 高校学生行为的认知要素(O)
        3.2.3 高校学生行为的决策反应(R)
    3.3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行为模式的转型
        3.3.1 “互联网+”背景下学生行为模式的改变
        3.3.2 “互联网+”背景下学生行为模式的特性
        3.3.3 “互联网+”背景下学生行为模式对学生生活的影响
        3.3.4 “互联网+”背景下学生行为模式对配套服务空间的需求
    3.4 “互联网+”背景下配套服务空间的表征
        3.4.1 功能类型的拓展
        3.4.2 服务理念和媒介的转变
        3.4.3 空间特性的升华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互联网+”背景下配套服务空间群的整体空间构建
    4.1 “互联网+”背景下配套服务空间群的设计原则
        4.1.1 整体化原则
        4.1.2 匀质化原则
        4.1.3 适应性原则
        4.1.4 多样性原则
    4.2 “互联网+”背景下与居住单元结合的配套服务空间群布局形态
        4.2.1 居住单元下部——集中型配套服务空间布局形态
        4.2.2 居住单元上部——嵌入型配套服务空间布局形态
        4.2.3 居住单元外部——分离型配套服务空间布局形态
    4.3 “互联网+”背景下多元复合化配套服务空间群构建策略
        4.3.1 多重空间的整合重构
        4.3.2 单一空间的弹性转换
    4.4 “互联网+”背景下交互共享化配套服务空间群构建策略
        4.4.1 边界的模糊
        4.4.2 路径的连续
        4.4.3 视线的渗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互联网+”背景下配套服务空间群的个体空间营造
    5.1 满足动态行为需求的公共活动空间营建
        5.1.1 公共活动空间类型
        5.1.2 室外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策略
        5.1.3 半室外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策略
        5.1.4 室内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策略
    5.2 应对人居基本需求的商业空间营建
        5.2.1 商业空间的业态配置
        5.2.2 商业空间的空间布局形态
        5.2.3 商业空间的空间环境塑造
    5.3 顺应线上购物行为的物流空间营建
        5.3.1 高校物流系统分类
        5.3.2 快递空间的设计策略
        5.3.3 外卖配送空间的设计策略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研究总结
    创新与局限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校学生生活区服务空间使用现状、需求及使用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二 国内相关案例汇总
附录三 国外相关案例汇总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深圳大学学生宿舍建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高校人数持续增长
        1.1.2 国内外高校学生宿舍的建设情况
        1.1.3 深圳大学学生宿舍现状矛盾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范围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范围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成果
        1.5.1 国内研究现状及成果
        1.5.2 国外研究现状及成果
    1.6 论文框架
第2章 深圳大学学生宿舍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2.1 国内外大学生宿舍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2.1.1 国内大学生宿舍的发展历程
        2.1.2 国内大学生宿舍的特点
        2.1.3 国外大学生宿舍的发展历程
        2.1.4 国外大学宿舍的特点
    2.2 深圳大学学生宿舍发展概述
        2.2.1 宿舍建筑的三个阶段
        2.2.2 建校初期
        2.2.3 扩招阶段
        2.2.4 更新阶段
    2.3 深圳大学校园规划与宿舍区规划
        2.3.1 校园规划
        2.3.2 宿舍规划
    2.4 深圳大学学生宿舍建筑特征
        2.4.1 平面
        2.4.2 起居单元
        2.4.3 公共空间
        2.4.4 地域特征
第3章 深圳大学宿舍功能空间组成
    3.1 学生对宿舍功能需求变化
        3.1.1 经济的发展
        3.1.2 人本关怀
        3.1.3 学生宿舍功能空间需求调查
    3.2 学生宿舍的功能空间构成
    3.3 单间空间
        3.3.1 单间的布置方式
        3.3.2 单间的尺度
        3.3.3 居室家具
        3.3.4 独立卫生间
        3.3.5 阳台
        3.3.6 设施
    3.4 公共服务用房
        3.4.1 公共卫生间
        3.4.2 公共洗衣设施
        3.4.3 公共活动室
        3.4.4 公共厨房
        3.4.5 其他公共服务
    3.5 其他
        3.5.1 交通空间
        3.5.2 架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深圳大学宿舍空间模块构成层次
    4.1 大学生群体与社会心理学
        4.1.1 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功能
        4.1.2 群体的规模与层次
        4.1.3 群体与空间模块构成的联系
    4.2 学生宿舍空间的模块构成层次
        4.2.1 空间的构成层次
        4.2.2 单间的构成
        4.2.3 居住单元的构成
        4.2.4 层的构成
    4.3 公共空间
        4.3.1 公共空间与交往
        4.3.2 大学生宿舍中的公共空间
        4.3.3 公共空间的配置层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深圳大学宿舍区组团分析
    5.1 深圳大学宿舍区规划
        5.1.1 宿舍区组团
        5.1.2 宿舍区公共配置
    5.2 深圳大学粤海校区乔苑宿舍区组团分析
        5.2.1 概述
        5.2.2 居住单元
        5.2.3 层级配置
        5.2.4 建筑立面
    5.3 深圳大学沧海校区南苑宿舍区组团分析
        5.3.1 概述
        5.3.2 居住单元
        5.3.3 层级配置
        5.3.4 造型立面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及展望
    6.1 研究成果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深圳大学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深圳大学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附录
    附录1:深圳大学学生宿舍居住需求及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2:深圳大学学生宿舍居住需求及满意度调查问卷数据及图表分析
    附录3:深圳大学学生宿舍调研案例汇总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基于共享居住模式的青年群体居住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密度城市难以满足持续增长的居住需求
        1.1.2 高房价影响下青年群体租房需求量巨大
        1.1.3 淡漠的邻里关系不利于青年心理健康
        1.1.4 青年人对于共享理念的接受度高
    1.2 研究概念及范围界定
        1.2.1 共享
        1.2.2 共享居住模式
        1.2.3 青年群体
        1.2.4 居住建筑
        1.2.5 公共空间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相关研究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框架
2 基于共享居住模式的青年群体居住需求研究
    2.1 共享居住模式相关理论
        2.1.1 混合居住模式
        2.1.2 共享居住社区
        2.1.3 开放街区理论
    2.2 国内外青年群体居住需求相关理论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2 人体工程学
        2.2.3 青年心理学
        2.2.4 青年居住行为学
    2.3 青年群体共享居住模式空间需求调研
        2.3.1 被调查青年的基本信息情况
        2.3.2 被调查青年居住行为情况
        2.3.3 被调查青年对于共享居住模式的看法及需求
        2.3.4 总结及启示
    2.4 本章小结
3 青年群体共享居住建筑细分类型及案例研究
    3.1 青年群体共享居住建筑常见类型的差异性研究
    3.2 共享居住模式的青年群体居住建筑发展历程
        3.2.1 青年学生宿舍的发展历程
        3.2.2 青年员工宿舍的发展历程
        3.2.3 小规模独栋式合租公寓发展历程
        3.2.4 集中式长租公寓发展历程
    3.3 青年群体居住建筑现存问题
        3.3.1 生活空间环境差
        3.3.2 交流合作空间不足
        3.3.3 个人居住空间私密性差
        3.3.4 共享空间功能配置不合理
    3.4 基于共享居住模式的青年群体居住建筑实践案例调研
        3.4.1 青年学生公寓----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学生公寓
        3.4.2 青年员工宿舍----松花湖新青年公社
        3.4.3 小规模独栋式租赁公寓----四分院
        3.4.4 既有居住建筑改造为集中式长租公寓----沈阳沈辽路泊寓
        3.4.5 既有公共建筑改造为集中式长租公寓----西直门泊寓
        3.4.6 既有工业建筑改造为集中式长租公寓----烟台春晖路泊寓
    3.5 本章小结
4 青年群体共享居住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4.1 青年共享居住建筑组团布局形式
        4.1.1 行列式
        4.1.2 点群式
        4.1.3 院落式
        4.1.4 混合式
    4.2 青年共享居住建筑公共空间设计原则
        4.2.1 安全性原则
        4.2.2 多样性原则
        4.2.3 可达性原则
    4.3 青年共享居住建筑公共空间共享形式
        4.3.1 对外开放的共享形式
        4.3.2 建筑组团间共享形式
        4.3.3 建筑内部共享形式
    4.4 本章小结
5 青年群体共享居住建筑公共空间设计发展趋势
    5.1 结合可变性设计发展的趋势
        5.1.1 青年居住建筑内外空间界定的可变
        5.1.2 青年群体居住建筑内部空间的可变
        5.1.3 可变家具在青年群体居住建筑的应用
    5.2 居住健康性发展的趋势
        5.2.1 居住建筑健康性备受关注
        5.2.2 健康建筑的概念和评价标准
        5.2.3 青年群体居住建筑公共空间的健康性设计
    5.3 智能化居住发展的趋势
        5.3.1 智能化居住的研究背景
        5.3.2 智能化居住的相关概念
        5.3.3 智能化居住的功能和应用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关于青年群体共享居住空间的需求调查
附录B 调查问卷数据报告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高校学生宿舍居住单元模式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江南地区高校学生生活服务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D]. 边川. 浙江大学, 2021(02)
  • [2]潮汕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居住环境优化策略研究[D]. 王沂. 汕头大学, 2021(02)
  • [3]单元式研究生公寓冬季热舒适性研究——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为例[J]. 吴越,王赞社,尹芳汀,胡俊涛. 建筑科学, 2020(10)
  • [4]粤港澳高校生活区集约化设计策略研究[D]. 张新贺.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留学生公寓设计研究 ——以天津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设计为例[D]. 张石峰.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6]高校学生公寓内部空间设计与使用现状研究[D]. 孙德鑫. 北京服装学院, 2020
  • [7]基于建成环境主观评价的高校住宿式书院建筑设计策略研究[D]. 李娟.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8]“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生活区配套服务空间设计研究[D]. 牟彦霖.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深圳大学学生宿舍建筑研究[D]. 徐家豪. 深圳大学, 2020(02)
  • [10]基于共享居住模式的青年群体居住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 包宇.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标签:;  ;  

高校学生宿舍居住单元模式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