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术套路训练的“四性”

论武术套路训练的“四性”

一、论武术套路训练的“四性”(论文文献综述)

陆林[1](2021)在《武术套路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及作用研究》文中认为武术训练对提升身体素质有显着的效果,但在武术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有正确的方法,这样武术训练的价值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对目前武术训练实践进行分析可知,在武术训练的过程中核心力量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在实践中要明确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同时还要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这样武术套路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际效果才会更加显着。本文对武术套路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及作用进行了分析,旨在对指导当前的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张一诺[2](2021)在《小学武术队员常见运动损伤与预防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朱金铭[3](2021)在《基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小学松溪内家拳教学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蒋易庭[4](2019)在《蔡龙云武学思想下套路的“艺术化”探析》文中研究说明蔡龙云是我国着名武术教育家、武术理论家、武术技击家,研究他的武术套路艺术性思想对完善蔡龙云武学思想以及武术套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法、视频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蔡龙云先生的着作、视频以及相关研究文献。总结归纳出蔡龙云先生的"开创武术套路研究新纪元""提出武术套路研究艺术美""升华武术套路研究技击性"三个方面武术套路艺术性思想,通过结合当代武术套路的发展提出"重文化保需求,强内容保传统,促发展保协调"的发展路径。

李红云[5](2016)在《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体能训练的构思》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以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为调查对象,对武术套路运动的体能训练进行研究。随着竞技武术不断朝着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竞技武术套路比赛日趋激烈,武术套路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表现出越来越高的难度技术、演练水平,就必须在比赛和日常训练中的重视体能训练。在训练中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制定系统、科学、持续的体能训练计划,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不仅能保证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得到更好的发挥,而且还有助于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为武术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闫静婷[6](2015)在《大学生武术运动员进行形体训练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以湖北省大学生武术比赛参赛队为例》文中认为武术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它的发展人们有目共睹。传承中国武术文化,在全国各所高校,都能看到武术的身影。高校业余武术队利用专项课时间和业余时间进行武术训练,通过参加湖北省及全国大学生武术比赛检验自身学习效果,丰富自身阅历。但因业余武术运动员们没有从小经过系统的武术训练,基础差,基本功薄弱,柔韧素质低很难完成好难度动作;动作幅度大、刚柔相济、速度与力量的相辅相成是武术的特点,而大多数业余武术运动员们都只能从外形及造型上靠拢,因其身体素质较差,便无法更好掌控刚与柔、速度与力量。武术是一项“神形兼备”的运动项目,肢体动作与眼神的协调配合体现出神韵,神韵显现出武术运动员的演练水平,即艺术表现力。神韵需要时间的积累,业余武术运动员们接触武术时间短,难以捕捉武术的神韵,本文将以形体训练以改善高校业余武术运动员身形气质、提升其身体素质和演练水平为目的,以“武舞”理论指导实践,并对高校业余武术运动员的形体训练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形体训练方法,将形体训练真正带到武术训练中,旨在有效帮助高校业余武术运动员改善身形气质。本文以武汉市具有代表性的三所高校业余武术队的运动员们为调查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高校业余武术运动员形体训练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高校业余武术运动员基本功较弱,基础较差,通过形体训练巩固动作技术,提高身体柔韧素质和力量素质,进一步规范动作要求。2、高校业余武术运动员进行形体训练可以增强动作的美感,提升个人气质,提高武术套路演练水平。3、高校业余武术运动员通过形体训练可以突显良好的精神面貌,增强气息运用的灵活性,提炼出动作的神韵,增强自信心。

张长思[7](2015)在《武术功法训练论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维系一个民族发展的血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武术的挖掘和传扬不可避绕。武术功法是中国武术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拳谚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因此,武术功法的研究和发扬是传承中国武术的重中之重。武术功法对于在新时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推动中国传统武术全面继承与发展,构建中国武术功法训练理论体系,以及促进我国运动训练理论和实践发展都具有鲜明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田野考察、专家访谈、比较分析等方法,坚持传统与当代相统一、东方与西方相会通、诠释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力求从概念界定、理论溯源、方法阐释、目标解读、原则归纳、价值论析、发展展望等七个方面对武术功法训练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初步构建武术功法训练理论。研究结论:武术功法训练理论是一个以概念本质、理论基础、训练方法、目标追求、训练原则、功能价值为主要结构的有机知识整体。功法是获得和提高武技所需身体能力的各种具体的身体练习形式,其本质是身体练习。功法训练是指为获得和提高武技所需的身体能力而组织实施的身体活动过程,其本质是身体活动过程。依据功能类型,可将武术功法分为拳种内功法、拳种外功法、疗养类功法三大类。其中,拳种内功法,又可分为拳种内特有功法、拳种内共有功法、基本功三类。拳种外功法,又可分为击打类、抗打类和生存类。疗养类功法又分为壮体类疗伤类和养生健身类两大类。武术功法发展至今,有其深厚的理论来源,包括周易、太极、五行、道体和“气”论等五个方面的传统哲学理论,精神气血形、藏象学说、经络学说、药剂伤科四个方面的传统医学理论,佛教、儒教、道教、秘密宗教四类宗教文化思想,以及传统气功理论。武术功法训练在直觉性思维、整体性思维和阴阳易变思维三种思维方式的影响下,形成取象比类论、直觉体悟论、天人交感论、形神统一论、内外相合论、气血同养论、刚柔相济论、动静相生论、经络周转论等九大方法论特征。在这些方法论指导下,武术功法训练表现出练功时空选择的自然化、练功手段创设的生活化、练功手段创设的实用性、练功负荷调控的模糊化、练功动作形式的仿生性、练功动作把握的整体性、练功主体活动的独立性等七大操作特征。武术功法训练目标追求,主要包括拳种内功法对于特殊劲力的追求、拳种外功法对于特殊功夫的追求以及二者对于强健身体素质的追求三个方面。在目标阶段上,拳种内功法与所属拳种目标阶段相应;拳种外功法目标阶段分为身化阶段、艺化阶段和玄化阶段三个逐级递进,价值不同的目标阶段。整体上看,武术功法的训练目标具有实用性、导向性、长期性和全面性特征。武术功法在训练原则上,主要遵循了内外兼修、练养结合的系统原则,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量变原则以及体用兼备、知行合一的践履原则等。武术功法训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对于传统武术而言,具有丰富与推动武术理论、提高与检验技击能力、强化与贮存拳势动作的价值;二、对运动训练而言,具有理论指导和启发贯通的价值;三、对于大众健身而言,具有丰富养生健身方法、促进生产生活效率以及培养终身锻炼理念的价值;四、在教育审美方面,既具有塑造精神意志、培养道德品质的价值,又具有追求和谐、重在体验的审美价值;五、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传承武术文化和弘扬人文精神的价值。为了使武术功法训练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首先,要重视功法自身的理论完善,主要是加强概念研究,完善武术功法概念体系;统一命名标准,完善武术功法的分类体系;重视科学研究,提升武术功法的科学价值;融合现代健身理念,构建现代武术功法训练理论体系。其次,要加强武术功法训练的内容创新,主要是武术功法的挖掘整理与内容创新,以及武术功法训练器材的研发与创新。再者,要推动武术功法训练在武术领域、军警系统的发展,以及探索武术功法训练在运动训练领域、大众健身领域以及学校体育领域的应用路径。

熊亚兵,潘旭辉[8](2012)在《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表现力训练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武术套路运动中影响表现力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认为:在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中影响运动员表现力的因素可分为运动员本身的因素和教练员的因素,通过对这两个因素的分析研究,总结和归纳了培养和提高表现力的训练方法,即可以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基本功训练、音乐素质培养、心理训练四个方面对运动员进行训练,从而为武术套路运动员提高表现力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周习海,谭晶[9](2011)在《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通过查阅核心力量训练相关资料,结合竞技武术套路的技术特点和运动形式进行分析,制定了一套适合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通过训练,可以提高武术运动员核心区域相关肌群参与动作完成过程协同做功的能力;提

张丽[10](2011)在《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成分构成特征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人体测量法、观察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参加山西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的125名武术套路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身体成分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不同等级、不同项目、不同训练年限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差异;对比分析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与普通人群身体成分差异。本研究获得结果如下:1、山西省不同等级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成分(体脂百分比、去脂体重、肌肉量、脂肪量)有显着差异(P<0.05)。2、山西省不同训练年限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成分有显着差异(P<0.05),随着训练期增长,身高、体重、肌肉量去脂体重等一系列指标随之增长。3、山西省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中长拳和太极拳运动员身高高于南拳运动员;南拳运动员肌肉量高于长拳和太极拳运动员;此外,女子南拳运动员体脂百分比低于长拳和太极拳运动员,男子组没有显着差异(P>0.05)。4、山西省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成分与普通人群相比呈现非常显着差异(P<0.05),身高、体重、体脂百分比、去脂体重、脂肪量、去脂体重/升高、BMI明显低于普通人群,肌肉量、去脂体重/体重则高于普通人群。5、体脂过多会对运动员造成负担,增加运动员阻力,降低运动速度,机体做功能力相对减小。建议武术套路运动员增强对身体成分监测,将体脂百分比含量控制在最佳范围内。6、在武术套路运动员选材方面,南拳运动员应选择肌肉量较高;太极拳运动员四肢修长身高较高。7、通过对武术套路运动员与普通人身体成分的检测,发现武术运动对身体成分有很大影响,武术锻炼直接影响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的代谢特点,从而控制肥胖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二、论武术套路训练的“四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武术套路训练的“四性”(论文提纲范文)

(1)武术套路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及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武术套路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
    1.1 提升习武者的稳定性及成功率
    1.2 提高多肌群协同做功的能力
    1.3 提高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
    1.4 提升习武者伤病的预防能力
2 武术套路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
    2.1 徒手单人练习
    2.2 单一器械练习
    2.3 组合器械练习

(4)蔡龙云武学思想下套路的“艺术化”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开创武术套路研究新纪元——重文化保需求, 文武贯通, 击舞融合
2 提出武术套路研究艺术美——强内容保传统, “外”形式美, “内”意蕴美
    2.1 从抑扬顿挫的动作、技法体现武术套路的形式美
    2.2 从丰富的多元化体现武术套路的内容美
    2.3 从神韵、意境体现武术套路的意蕴美
3 升华武术套路研究技术性——促发展保协调, 艺成于技, 技始于心
4 结语

(6)大学生武术运动员进行形体训练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以湖北省大学生武术比赛参赛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舞蹈与武术方面的研究
    2.2 关于形体训练与武术方面的研究
    2.3 关于高校业余武术运动员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的对象
    3.2 研究的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高校业余武术运动员形体训练的基本情况
    4.2 高校业余武术运动员在身形身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4.2.1 缺乏外在的身体姿态的舒展性和优美性
        4.2.2 缺乏内在的由心而发的艺术表现力
        4.2.3 缺乏身体素质的柔韧性和力量
    4.3 高校业余武术运动员进行形体训练的可行性
        4.3.1 运用“武舞”理论指导实践
        4.3.2 提升高校业余武术运动员的演练水平
        4.3.3 增强高校业余武术运动员的自信心
    4.4 高校业余武术运动员进行形体训练的必要性
        4.4.1 加强高校业余武术运动员武术审美的修养
        4.4.2 培养高校业余武术运动员形体训练的目的性
        4.4.3 促进与武术结合的形体训练方法的传承发展
    4.5 高校业余武术运动员形体训练的实施
        4.5.1 制定高校业余武术运动员形体训练计划
        4.5.2 建立高校业余武术运动员形体训练的方法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针对武术运动员设置形体训练内容
        5.2.2 增强高校业余武术运动员自信心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附件2
致谢

(7)武术功法训练论绎(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选题依据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五、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武术功法概念界定与内容分类
    第一节 武术功法概念界定的基础
        一、传统武术中功法的地位
        二、已有武术功法定义评析
        三、武术功法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 武术功法概念界定
        一、武术功法内涵的导出:功法是什么
        二、武术功法外延的导出:什么是功法
        三、武术功法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四、“武术功法训练”概念的提出
    第三节 武术功法分类阐微
        一、武术功法传统分类评析
        二、武术功法分类的新思考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武术功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武术功法的传统哲学基础
        一、《周易》理论
        二、太极学说
        三、五行学说
        四、道体论
        五、“气”论
    第二节 武术功法的传统医学基础
        一、精神气血形
        二、藏象学说
        三、经络学说
        四、药剂伤科
    第三节 武术功法的宗教文化基础
        一、儒教文化
        二、道教文化
        三、佛教文化
        四、秘密宗教
    第四节 武术功法的气功文化基础
        一、武术功法对气功理论的借鉴
        二、武术功法与气功文化的融合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武术功法训练方法论
    第一节 武术功法训练的方法论特征
        一、直觉性思维:功法训练的直观体验思维模式
        二、整体性思维:功法训练的对立统一思维模式
        三、阴阳易变思维:功法训练的辩证思维模式
    第二节 武术功法训练的操作特征
        一、练功时空选择的自然化
        二、练功手段创设的生活化
        三、练功手段创设的实用性
        四、练功负荷调控的模糊化
        五、练功动作形式的仿生性
        六、练功动作把握的整体性
        七、练功主体活动的独立性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武术功法训练目标论
    第一节 武术功法训练目标追求
        一、培养特殊劲力:拳种内功法的目标追求
        二、培养特殊技能:拳种外功法的目标追求
        三、强化身体素质:疗养类功法的目标追求
    第二节 武术功法训练的目标阶段
        一、拳种内功法训练目标阶段
        二、拳种外功法训练目标阶段
    第三节 武术功法训练的目标特征
        一、训练目标的实用性:针对应用
        二、训练目标的导向性:醉翁之意
        三、训练目标的长期性:终身追求
        四、训练目标的全面性:无所不能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武术功法训练原则论
    第一节 内外兼修,练养结合
        一、内外兼修:壮内强外,形神合一
        二、练养结合:练中有养,养中有练
    第二节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一、循序渐进:浅以涉深的渐进原则
        二、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的持恒原则
    第三节 体用兼备,知行合一
        一、体用兼备:练之为体,行之于用
        二、知行合一:知而能行,行亦能知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武术功法训练价值论
    第一节 武术功法训练对传统武术的价值
        一、丰富与推动武术理论
        二、提高与检验技击能力
        三、强化与贮存拳势动作
    第二节 武术功法训练对运动训练的价值
        一、对运动训练的理论价值
        二、对运动训练的应用价值
    第三节 武术功法训练对大众健身的价值
        一、养生健身价值:中国特色健身理论
        二、生产生活价值:学拳练功不离日用
        三、终身锻炼价值:培养终身锻炼理念
    第四节 武术功法训练的教育审美价值
        一、教育价值:当代社会的价值需求
        二、审美价值:练功主体的内在动力
    第五节 武术功法训练的文化传播价值
        一、武术文化的传承手段
        二、人文精神的弘扬途径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武术功法训练发展论
    第一节 武术功法训练的完善与创新
        一、重视武术功法训练的理论探索
        二、加强武术功法训练的内容创新
    第二节 武术功法训练的发展与推广
        一、武术功法在武术领域的发展
        二、武术功法在军警系统的推广
        三、武术功法在运动训练领域的推广
        四、武术功法在大众体育领域的推广
        五、武术功法在学校体育领域的推广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创新之处
    三、研究不足
    四、研究展望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8)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表现力训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表现力的因素
    1.1 专项素质因素
    1.2 艺术修养水平
    1.3 运动员心理因素
2 教练员的因素
    2.1 套路动作的编排
    2.2 音乐的选编
3 武术套路运动员表现力的培养
    3.1 素质训练
        3.1.1 柔韧素质训练
        3.1.2 力量素质训练
        3.1.3 协调性素质训练
    3.2 音乐素质培养
    3.3 心理训练
4 结论
    4.1 身体素质训练是提高动作表现力的主要条件之一
    4.2 音乐是影响动作表现力的重要因素
    4.3 心理变化影响表现力的提高

(9)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核心力量训练的界定
二、核心力量训练对武术套路训练的作用和意义
    1. 提高运动员动作的稳定性和成功率。
    2. 提高多肌群协同做功的能力。
    3. 提高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
    4. 提高运动员预防伤病的能力。
三、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应用
    1. 竞技武术套路核心力量训练内容。
    2. 竞技武术套路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3. 竞技武术套路核心力量训练效果。

(10)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成分构成特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文献综述
        1.1.1 武术套路运动概述
        1.1.2 身体成分概况
        1.1.3 人体成分常用模型
        1.1.4 运动对身体成分的影响
        1.1.5 身体成分的测试方法
        1.1.6 身体成分的研究状况
        1.1.7 运动员身体成分的研究动态
    1.2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测量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
    3.1 不同级别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成分及其派生指数的差异比较结果
        3.1.1 女子不同级别武术套路运动员之间身体成分及其派生指数的比较结果
        3.1.2 男子不同等级武术套路运动员之间身体成分及其派生指数的比较结果
    3.2 不同训练年限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成分及其派生指数的差异比较结果
        3.2.1 不同训练年限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成分及其派生指数的差异比较结果
        3.2.2 不同训练年限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之间身体成分及其派生指数的比较结果
    3.3 不同项目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成分及其派生指数的差异比较结果
        3.3.1 不同项目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成分及其派生指数的差异比较结果
        3.3.2 不同项目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成分及其派生指数的差异比较结果
    3.4 山西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与普通人群的比较
4 分析与讨论
    4.1 山西省不同等级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身体成分特征差异
        4.1.1 不同等级武术套路运动员体脂百分比的差异
        4.1.2 不同等级武术套路运动员去脂体重的差异
        4.1.3 不同等级武术套路运动员肌肉量和脂肪量的差异
        4.1.4 不同等级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指数(BMI)的差异
    4.2 山西省不同训练年限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身体成分特征差异
        4.2.1 不同训练年限武术套路运动员身高、体重的差异
        4.2.2 不同训练年限武术套路运动员去脂体重、肌肉量的差异
    4.3 不同运动项目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差异
    4.4 山西省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与普通人群身体成分特征差异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论武术套路训练的“四性”(论文参考文献)

  • [1]武术套路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及作用研究[J]. 陆林. 拳击与格斗, 2021(09)
  • [2]小学武术队员常见运动损伤与预防策略研究[D]. 张一诺. 西南大学, 2021
  • [3]基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小学松溪内家拳教学实践研究[D]. 朱金铭.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4]蔡龙云武学思想下套路的“艺术化”探析[J]. 蒋易庭. 中华武术(研究), 2019(05)
  • [5]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体能训练的构思[A]. 李红云. 中华武术研究2016年第二届全国武术运动大会暨武术科学大会论文集(下), 2016
  • [6]大学生武术运动员进行形体训练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以湖北省大学生武术比赛参赛队为例[D]. 闫静婷.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1)
  • [7]武术功法训练论绎[D]. 张长思. 福建师范大学, 2015(01)
  • [8]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表现力训练的研究[J]. 熊亚兵,潘旭辉. 搏击(武术科学), 2012(04)
  • [9]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应用[J]. 周习海,谭晶. 群文天地, 2011(18)
  • [10]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成分构成特征的研究[D]. 张丽. 中北大学, 2011(10)

标签:;  ;  ;  ;  

论武术套路训练的“四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