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大鼠心肌细胞器形态的定性和定量变化及其调节钙离子的能力

衰老大鼠心肌细胞器形态的定性和定量变化及其调节钙离子的能力

一、衰老大鼠心肌细胞器形态的定性定量改变及其调控钙离子能力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昱杰[1](2021)在《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对心梗后心衰大鼠的影响及抗内质网应激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多种病因造成的心脏结构或功能损伤,最终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下降的综合征,目前已成为全球性健康负担,且逐渐显示年轻化趋势。心衰早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性减少或中断,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存活心肌逐渐代偿性肥厚,引起心室重构。若血管堵塞持续时间过长,则心肌转变为不可逆损伤,诱发多种病理功能改变,继而使得心肌细胞中糖类和脂肪等物质代谢紊乱,心脏能量代谢途径改变,最终导致心功能下降,加重心力衰竭。心衰在中医界无明确定义,依据其证候特征和病因病机将其归为“胸痹”、“真心痛”、“心水”等范畴。气虚证被认为是慢性心衰的常见证型。基于中医辩证基础,“益气法”为治疗心血管疾病如心衰、心梗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复方人参补气颗粒是本课题组根据临床经验研发的具有专利保护的组方颗粒剂,其由人参为主药、黄芪为辅药所制备,前期临床研究已证实其对慢性心衰所致心气虚证具有显着疗效。基于此,深入研究本组方发挥作用的机理与途径,明确其作用靶标,对于临床用药、复方新药的研制有着良好的参考价值。近年来,众多研究证实过度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被认为是治疗的潜在靶点。衰竭心脏中内质网形态变化也印证了过度ERS与心衰发病密切相关。ERS介导的分子伴侣蛋白Sigma-1受体(Sigma-1R)途径在心脏中的作用受到广泛重视,作用于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itoch ondria-associated endoplasmic reticulum membrane,MAM)上的特异性膜蛋白 Sigma-1 R在心肌ERS和线粒体功能之间有特殊的连接作用,多项研究揭示了 Sigma-1R下游效应与多种心肌病理损伤的关系,包括抗心肌肥大、抗心肌凋亡以及ERS过度所引起的心肌损伤,表现出良好的心脏血流动力学性能和心肌保护作用。本研究将采用在体大鼠心梗后心衰模型和大鼠H9c2心肌细胞系缺氧复氧损伤模型来研究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及其有效成分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并结合脂质组学分析,从ERS角度探讨其对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实验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如下:1.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复制SD大鼠心梗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复方人参补气颗粒低剂量组(1.5 g/kg),中剂量组(3.0 g/kg),高剂量组(4.5 g/kg),治疗性灌胃给药28天,末次给药后超声心动图观察大鼠心功能指标,采用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断层显像(18F-FDG PET/CT)技术测定大鼠心肌葡萄糖摄取体积和摄取平均值,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Ang Ⅱ活性。苏木素-伊红(Ha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和马松三色法(Masson)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测定心肌容积胶原分数,荧光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形态及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2.基于复方人参补气颗粒抗心肌损伤作用,进一步观察其对心肌内质网应激水平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测定心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EBP homol ogous protein,CHOP)、Sigma-1R蛋白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心肌C HOP、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12)、Sigma-1R、Bc12-Associated X 蛋白(Bc12-Associated X,Bax)、B 淋巴细胞瘤-2 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其对ERS及其介导的凋亡通路的调控作用,阐述其可能的作用机制。3.在初步确定复方人参补气颗粒抗心肌损伤作用与改善过度内质网应激相关的基础上,采用液相色谱法-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技术,通过脂质组学分析给药前后大鼠心肌内源性差异性代谢物的变化,考察药物对心肌脂代谢的影响,从脂代谢水平阐述其对内质网应激和心肌损伤的调控作用。4.根据中药复方特点和文献研究基础,选择人参总多糖和黄芪总多糖代表复方人参补气颗粒有效成分,进行细胞水平实验研究。观察两组分单用和联用对常氧状态下大鼠H9c2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建立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观察两组分单用和联用对缺氧/复氧损伤的细胞活力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和Ca2+浓度变化。5.在两组分抗缺氧/复氧损伤的基础上,使用内质网应激激动剂衣霉素,进一步测定其对内质网应激水平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心肌细胞CHOP、Sigma-1R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 CHOP、Caspase-12、Sigma-1R、Bax、Bcl-2 蛋白表达水平,观察人参总多糖和黄芪总多糖对内质网应激及其介导的凋亡通路影响,初步阐述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动物实验显示,复方人参补气颗粒给药可提高心衰大鼠超声心动图LVEF、LVF S、SV、CO,显着降低 LVIDs、LVIDd、LVEVs、LVEVd,显着降低血浆 Ang Ⅱ水平。复方人参补气颗粒高剂量(4.5 g/kg)可显着增加存活心肌18F-FDG摄取体积。病理学可见假手术组心肌排列致密规则,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各给药组心肌组织排列较规则,间质轻度肿胀,炎症浸润不明显,整体纤维化程度较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心肌CVF均显着下降。TUNEL染色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着下降。透射电镜显示复方人参补气颗粒高剂量(4.5 g/kg)可以改善心肌细胞形态,减轻线粒体变性、肿胀程度,以及嵴结构的断裂。2.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显示,复方人参补气颗粒高剂量(4.5 g/kg)可降低内质网应激相关CHOP、Caspase-12、Bax表达,显着上调Sigma-1R、Bcl-2表达,改善内质网应激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3.脂质组学共筛选出64种潜在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于甘油脂类、甘油磷脂类。复方人参补气颗粒高剂量(4.5 g/kg)可显着下调甘油三酯代谢物、上调磷脂酰胆碱代谢物水平,对胆固醇代谢和磷脂代谢通路有调控作用,提示其可改善由心肌过度ERS引起的脂代谢异常。4.细胞实验显示,与正常组比较,缺氧/复氧条件下,H9c2心肌细胞活性显着下降,细胞凋亡率显着升高,出现严重钙超载。与缺氧/复氧组比较,人参总多糖和黄芪总多糖联用组细胞活力显着上升,心肌细胞凋亡率显着下降,钙超载显着降低。5.与正常组比较,缺氧/复氧条件下,H9c2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CHOP、Cas pase-12、Bax表达显着增加,Sigma-1R、Bcl-2表达显着减少,提示有严重的内质网应激。人参总多糖和黄芪总多糖联用组CHOP、Caspase-12、Bax表达显着减少,Sigma-1 R、Bcl-2表达显着增多,提示内质网应激程度减轻。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1.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可以改善心梗后心衰大鼠心功能和心室结构变化,抑制过度内质网应激、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抑制心肌纤维化等可能是其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2.心梗后心衰的受损心肌存在CHOP-Sigma-1R反馈调节,进而引发下游多条促凋亡途径。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可作用于CHOP-Sigma-1R环节,通过调控二者表达水平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过度内质网应激,保护缺血心肌。3.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对心肌脂代谢异常有一定调节作用,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从而调控脂质代谢可能是其心肌保护的途径。4.复方人参补气颗粒有效成分人参总多糖和黄芪总多糖联用有显着的抗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过度内质网应激及其介导细胞凋亡有关。

于婉晨[2](2019)在《基于转录组学及蛋白质组学阐释虚寒证、虚热证的生物学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虚寒证、虚热证发生的生物学机制,并使用右归丸、左归丸“以方测证”,论证IL-1及其信号通路的降低是虚寒、虚热证产生的共同分子基础,Lipin-1表达的高低变化决定虚寒、虚热证寒热倾向的科学假说,阐释虚寒证、虚热证的生物学机制。通过对虚寒、虚热证大鼠一般状态、相关宏观指标及血清学(细胞因子网络及激素)相关指标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创新性使用RNA-seq转录组测序技术结合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虚寒证、虚热证中显着性变化的差异基因、蛋白,根据其表达变化及GO功能改变,通过KEGG富集通路研究其相互作用关系,围绕IL-1与Lipin-1,多层面的论证虚寒、虚热证的分子机制。q RT-PCR及Western Blot法定量0预测靶标蛋白变化并验证基因组及蛋白组学结果可靠性,论证假说,拓展前期研究成果。根据右归丸、左归丸对虚寒证、虚热证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佐证虚寒证、虚热证的生物学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及病机理论研究提供支持,并为虚寒证、虚热证生物学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应用经典虚寒及虚热证模型复制方法,采用大剂量的苦寒中药“生石膏、龙胆草、黄柏、知母”组方,按照2:1.2:1:1.5的比例进行虚寒证动物模型构建;应用大剂量的具有辛温大热药性的中药“熟附子、肉桂、干姜”,按照“1:1:1”灌胃给药14天,建立虚热证动物模型。运用PLS回归方程通过对大鼠体重、自主活动、寒热趋向、舌象、爪象、温度变化、肛温、趾温、基础代谢及一般状态观测结果进行评分,评价模型大鼠虚寒(0-0.5)、虚热(0.5-1)状态判断模型复制成功,筛选成功复制的模型大鼠进行后续研究。2观察大鼠组织形态学上的改变、并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采集下腔静脉血)检测IL-1β、IL-4、IL-6、TNF-α、C3、C4、Ig A、Ig G、Ig M、TAOC、IL-2、IFN-γ等细胞因子相关指标及T3、T4、TSH、TRH、GH、Lipin-1、乳酸、丙酮酸、琥珀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肝糖原及ATP酶活力等内分泌激素代谢相关指标于虚寒、虚热证大鼠血清中含量变化,及给予右归丸、左归丸进行干预后的变化情况,讨论其差异及发生机制。3使用转录组测序结合差异蛋白组学技术进一步对病证微观分子层面的变化进行筛测:对显着性差异基因及蛋白进行GO功能注释及KEGG富集通路分析,推导虚寒证、虚热证发生机制中关键差异蛋白(基因),及其(磷酸化、氧化、乙酰化等)翻译后修饰其功能变化与机制间关系,以探究虚寒证、虚热证发生的生物学机制,及右归丸、左归丸的作用机制及潜在靶点。4 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肝组织总RNA中IL-1β、IL-1R、IL-1Ra、NF-κB、Lipin-1、AP-1、TGF-β1、PPARγ、FABP4、FFA、Hspb1、Ecm1、Ifit1、Acpp、Insig1等主要相关基因表达,对转录组测序基因结果可靠性进行分析;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实验法)检测肝组织总蛋白中IL-1β、IL-1R、IL-1Ra、NF-κB、Lipin-1、AP-1、TGF-β1、PPARγ、FABP4、FFA等主要相关蛋白表达,验证差异蛋白质组学结果。结果:1虚寒证、虚热证模型大鼠表征及转录组蛋白组学研究1.1一般状况观察发现,虚寒模型大鼠出现嗜睡蜷卧、饮食、饮水减少、体重减轻、大便溏薄、唇及趾掌颜色偏青白、毛发杂乱、枯槁、小便清长等表现;虚热证模型大鼠出现体型瘦削,体重减轻、饮水增加,毛发杂乱、光泽度差,烦躁不安,睡眠减少、尿黄、便干等特征性症状表现。1.2虚寒证模型大鼠喜温恶寒、自主活动减少、基础代谢、整体温度及肛温、趾温均出现显着性下调,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降低,免疫机能降低(P<0.05);虚热证模型大鼠喜寒恶热、自主活动、基础代谢显着性升高(P<0.05);整体温度、肛温、趾温明显增加,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降低,免疫紊乱性降低,能量代谢病理性升高(P<0.05)。1.3虚寒证、虚热证模型大鼠血清IL-1β、IL-4、C3、C4、Ig A、Ig G、Ig M、TAOC、IL-2、IFN-γ较空白对照组显着降低(P<0.01)IL-6、TNF-α明显升高;T3、T4、TSH、TRH、GH明显降低(P<0.05)。Lipin-1、乳酸、丙酮酸、琥珀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肝糖原及ATP酶活力等指标于虚寒证中明显降低(P<0.05),虚热证证显着性升高(P<0.05)。1.4转录组学结合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虚寒模型组筛选出显着性差异基因323条,虚热模型组检测出显着性差异基因共166条。蛋白质组学虚寒证筛选出显着性差异蛋白58个(上调26个,下调32个),虚热证76个(其中显着性上调蛋白52个,显着性下调蛋白24个)。其显着性差异功能主要集中富集在刺激应答、防御反应、氧化还原为主的免疫反应及以脂代谢、类固醇荷尔蒙生成及类固醇的生成分解、脂肪的生成及分解等生物过程等功能。KEGG通路分析显示,虚寒证模型组显着性变化通路集中在视黄醇代谢、线粒体代谢、类固醇荷尔蒙生成、胆汁分泌、初级胆汁酸合成、Jak-STAT、AMPK、PPAR信号通路、P450药物代谢、亚油酸、胆固醇代谢信号通路等以脂代谢为代表的代谢相关信号通路及ABC转运、NF-κB、炎症介导的TRP信号通路等免疫调控信号通路。1.5 qRT-PCR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定量(肝组织)免疫及代谢关键基因m RNA表达,虚寒、虚热证大鼠IL-1β及IL-1R及NF-κB(P<0.05)表达均明显下调;虚寒证TGF-β1、FABP4、Lipin-1、AP-1有下调趋势。虚热证Lipin-1、PPARγ、FABP4、FFA有明显升高(P<0.05)与基因组学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可靠。1.6 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对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代谢、免疫相关蛋白表达进行检测,虚寒、虚热证模型大鼠的JUN、Lipin-1、IL-1β、IL-1R2、IL-1Ra、14-3-3tau蛋白表达出现显着下降(P<0.05*);Smad2蛋白表达显着性升高(P<0.01**)。虚热证模型大鼠的JUN、NF-κB蛋白表达下调(P<0.05*);IL-1Ra升高(P<0.05*),与蛋白质组学结果相一致,证实其检测结果真实可靠。2右归丸、左归丸干预后,对虚寒证、虚热证模型大鼠的一般状态及代谢、自主活动、温度等有明显调整作用,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右归丸治疗后,(GO)分类标准进行功能注释,内分泌及精氨酸、丝氨酸、花生四烯酸、脂代谢、脂肪的生物合成及分解,糖代谢、类固醇及氨基酸代谢等物质及能量代谢方面缓解虚寒证出现的代谢抑制情况,IL-1、NF-κB、PPAR信号通路激活,调控机体的代谢及免疫改变。实时荧光PCR验证检测基因表达量与测序结果相一致,验证了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可靠性。蛋白组学检测,进一步缩小范围得出,其变化主要涉及细胞组织与生物发生、生物过程的调控、对刺激的反应、代谢过程、戊糖与葡萄糖醛酸盐的相互转化、赖氨酸退化;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糖酵解和糖质新生、脂肪酸降解、色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褪黑素代谢、线粒体代谢、LPS/IL-1、丙酮酸代谢、Glycerolipid新陈代谢、抗坏血酸和醛酸代谢等代谢功能及通过调控TNF、PI3K-Akt、MAPK、p38、及免疫应答IL-1、IL-6及TNF分泌等功能及通路,改善虚寒、虚热证紊乱的免疫机能。WB验证蛋白质组学结果,其数据表达具有一致性,蛋白质组学检测结果真实可靠。IL-1与Lipin-1是机体组织细胞功能代谢调节、免疫应答、应激等重要调节细胞因子,是机体细胞信号网络的关键节点。本实验以IL-1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主要切入点,宏观数据及微观组学结果表明,虚寒模型组出现以IL-1、JAK-STAT、磷脂酰肌醇为代表的信号通路显着性降低,其中CPT1、Lipin-1、FABP4、leptin-1、LEPR、Lbp(LPS)、Vnn1、Il33等代谢、免疫主管蛋白表达降低。虚热证以CPT1、FABP4、Lipin-1、LEPR、Ache、Leprot为代表的基因表达病理性升高,共同激活AMPK(rno04152)、NF-ΚB、JAK-STAT、磷脂酰肌醇为代表的信号通路。其中,褪黑素信号通路显着性升高及降低可能是造成虚热证烦躁不安、虚寒证嗜睡蜷卧、易疲劳症状出现的关键病机。结论:论证了IL-1及其信号通路的降低是虚寒证、虚热证产生的共同分子基础,Lipin-1在虚热证模型组中表达明显升高,于虚寒证模型组中表达降低,证实其高低变化是产生虚寒证、虚热证差异的关键这一科学假说。并拓展了Leptin、LEPR及NF-ΚB、JAK-STAT、磷脂酰肌醇等信号通路作为虚寒证、虚热证发生的关键通路,Leptin及LEPR是虚寒证、虚热证的潜在靶标。为后续对虚寒证、虚热证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

李积彬[3](2016)在《线粒体融合参与营养缺乏环境肝癌细胞糖代谢重编程调控的作用与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背景:线粒体是调控细胞代谢最重要的细胞器,通过不断地分裂/融合调控自身功能并对外界刺激做出适应性反应。大量研究证实,线粒体分裂/融合异常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证实,多种类型肿瘤中线粒体分裂/融合发生异常,并参与肿瘤恶性进展。实体瘤常由于生长过快而导致内部出现慢性营养缺乏微环境,肿瘤细胞需感知并通过代谢重编程做出适应才能继续生存,而目前肿瘤适应营养缺乏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阐明其机制对肿瘤防治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营养缺乏环境时肝癌细胞线粒融合变长。作为细胞能量代谢调控核心的线粒体,其形态结构的变化是否参与肝癌细胞在营养缺乏时的代谢适应尚不清楚。目的:1.明确营养缺乏环境对肝癌细胞线粒体分裂/融合的调控作用与机制。2.探讨线粒体融合对肝癌细胞能量代谢的调控作用。3.分析线粒体融合调控能量代谢的肿瘤生物学意义。方法:1.利用mito-tracker荧光染色与透射电镜(tem)技术,在肝癌细胞系与肝癌临床组织标本中分析营养缺乏环境对线粒体分裂与融合的调控作用。2.利用qrt-pcr与westernblot实验,检测营养缺乏环境下参与线粒体分裂/融合调控的关键分子及其上游信号分子的表达与活性,分析营养缺乏环境促进线粒体融合的分子机制。3.利用qrt-pcr、westernblot与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营养缺乏时线粒体融合对肝癌细胞糖酵解与氧化磷酸的调控。4.利用tem(透射电镜)、bluenative-page、co-ip、qrt-pcr与westernblot技术,对营养缺乏时线粒体融合调控氧化磷酸化与糖酵解的机制进行研究。5.利用fcm(流式细胞术)与克隆形成实验,分析营养缺乏时线粒体融合对肝癌细胞存活的影响。6.利用裸鼠皮下成瘤实验,在体内分析线粒体融合对肿瘤生长的影响。7.利用ihc实验,对促进营养缺乏环境下线粒体融合关键分子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其与肝癌患者临床参数及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mito-tracker荧光染色证实营养缺乏促进肝癌细胞线粒体融合变长;透射电镜(tem)对肝癌组织线粒体形态观察发现,肿瘤中心区(营养缺乏)较边缘区(营养充足)线粒体变长。2.营养缺乏时,线粒体分裂/融合调控关键分子drp1、fis1、mfn1、mfn2与opa1表达均未发生显着变化,而线粒体定位的drp1因被pka磷酸化(s637)而减少,导致线粒体变长。3.营养缺乏时,线粒体融合促进肝癌细胞氧化磷酸而抑制糖酵解。4.营养缺乏时,线粒体融合通过使线粒体嵴紧密促进氧化呼吸链复合体组装,从而激活氧化磷酸化而抑制糖酵解;线粒体融合通过氧化磷酸化介导的nad+/sirt1/hif-1α信号抑制糖酵解。5.线粒体融合抑制肝癌细胞在营养缺乏环境下的凋亡,促进肝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6.营养缺乏诱导的线粒体融合促进肿瘤生长。7.介导营养缺乏环境下线粒体融合的关键分子p-drp1s937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肿瘤分级、tnm分期及血清afp水平正相关,与患者预后显着负相关性。结论:1.营养缺乏环境促进肝癌细胞线粒体融合。2.pka介导的drp1磷酸化(s637位点)促进营养缺乏时的线粒体融合。3.线粒体融合通过使线粒体嵴形态重塑调控肝癌细胞能量代谢并促进肝癌细胞在营养缺乏环境中存活与肿瘤生长。4.肝癌组织中p-DRP1S637水平是潜在的肿瘤预后标志物。

吴殿秀[4](2013)在《丙戊酸对大鼠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意义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是最严重、最难修复的一种周围神经损伤。由于其病情复杂、诊断困难及并发症严重,不仅给患者带来机体和心理的双重残疾,亦给其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神经吻合、神经移位等手术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神经根性撕脱伤的临床治疗,但由于撕脱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出现大量死亡,神经再生缺乏“原动力”,导致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十分困难。丙戊酸作为抗癫痫、情绪稳定剂是神经科疾病治疗的常用药物。新近研究表明,丙戊酸尚可促进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存活及再生,但对于其体内神经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尤其是对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还知之甚少。本研究通过建立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动物模型,应用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尼氏体染色和TUNEL等检测技术,探讨丙戊酸对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丙戊酸早日应用于临床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提供理论基础。材料方法成年Wistar雄性大鼠288只,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麻醉后显露臂丛神经后直接闭合创口)、单纯损伤组(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和丙戊酸组(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每日丙戊酸300mg/kg)。三组大鼠分别在伤后1、2、3、7、14和28天固定时间内处死并留取脊髓C5-T1段。尼氏体染色法观察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数;TUNEL法检测运动神经元凋亡数;透射电镜观察运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c-Jun和Bcl-2在脊髓运动神经元内的表达情况及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法和实时定量荧光PCR分别检测c-Jun和Bcl-2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脊髓存活运动神经元计数:单纯损伤组和丙戊酸组伤后1至7天神经元数量均无明显变化,14天和28天数量急剧减少。两组比较,丙戊酸组神经元存活数量较多,在第14天(p<0.05)和28天(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脊髓运动神经元凋亡细胞计数:单纯损伤组和丙戊酸组伤后第1天无阳性表达,第2至28天均可见凋亡细胞。两组比较,丙戊酸组神经元凋亡数量明显减少,在第3天(p<0.01)和7天(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脊髓运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单纯损伤组和丙戊酸组伤后均可见神经毡内部分空化,轴突溶解。单纯损伤组运动神经元可见核切迹、核固缩等细胞损伤和死亡现象;而丙戊酸组胞质内可见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增多。单纯损伤组神经胶质细胞可见核肥大、边聚,部分细胞空化坏死;而丙戊酸组的胞质内可见大量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细胞空化不明显。4.脊髓运动神经元c-Jun蛋白表达变化:①c-Jun蛋白主要分布于运动神经元细胞核内。②单纯损伤组和丙戊酸组伤后c-Jun表达的阳性神经元百分比和蛋白量明显增高:c-Jun蛋白于第1天反应性升高,第3天达峰值,之后逐渐降低。两组比较,丙戊酸组c-Jun表达的阳性细胞数较少,伤后第1天(p<0.05)、2天(p<0.01)、3天(p<0.05)、7天(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丙戊酸组c-Jun蛋白表达量减少,伤后第1天(p<0.05)、2天(p<0.05)、3天(p<0.01)、7天(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单纯损伤组和丙戊酸组伤后c-Jun mRNA表达均上调,于第1天反应性升高,第3天达峰值。两组比较,丙戊酸组表达水平较低,伤后第1天(p<0.05)、2天(p<0.05)、3天(p<0.01)、7天(p<0.05)有统计学差异。5.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蛋白表达变化:①Bcl-2蛋白主要分布于运动神经元细胞浆内;②单纯损伤组和丙戊酸组伤后Bcl-2表达的阳性神经元百分比和蛋白量亦明显升高:Bcl-2蛋白于第1天升高,第7天达峰值,后逐渐回落。两组比较,丙戊酸组Bcl-2表达的阳性细胞数较多,伤后第1天(p<0.05)、2天(p<0.01)、3天(p<0.01)、7天(p<0.01)和14天(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丙戊酸组Bcl-2蛋白表达量增多,伤后第2天(p<0.01)、3天(p<0.05)、7天(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单纯损伤组和丙戊酸组伤后Bcl-2蛋白的mRNA表达均上调,于第1天反应性升高,第7天达峰值。两组比较,丙戊酸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伤后第2天(p<0.05)、3天(p<0.05)、7天(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1.改良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动物模型的神经根性撕脱确切、副损伤小、模型稳定、符合创伤实际机制;2.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可导致脊髓相应节段内运动神经元大量死亡,应用丙戊酸可减少神经元凋亡、增加神经元存活数量,发挥其保护神经的作用;3.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可引起脊髓相应节段运动神经元c-Jun蛋白与Bcl-2蛋白表达上调,而应用丙戊酸则可抑制神经元的c-Jun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丙戊酸通过下调c-Jun蛋白、上调Bcl-2蛋白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存活数量,可能是其神经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侯文婷,冷一平[5](2013)在《脂褐素与心肌老化》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老年人口最多和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第6次人口普查显示,年龄≥65岁的老年人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在2010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中,心脏病病死率排在第1位,以年龄≥65岁的老年人为主。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探讨对衰老的干预措施,寻找延缓衰老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心肌老化是老年心脏病病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氧化应激在心肌老化的

周英武[6](2011)在《人参皂苷Rg1对树突状细胞效应与分子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人参是传统的补药,具有延长寿命和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可有效地抗应激、抗疲劳、抗肿瘤以及抗氧化等作用。人参皂苷是其主要有效成分,其中以人参皂苷Rg1含量较高。对人参的药物基因组学和调节阴阳平衡研究表明,人参皂苷Rgl具有抗肿瘤作用和类固醇激素样作用。树突状细胞(DC)是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它可捕获肿瘤细胞分泌的可溶性抗原,以MHCⅠ类分子或Ⅱ类分子限制的方式提呈给CD8+T细胞或CD4+T细胞,使之活化并发挥抗瘤效应。其中CD4+T细胞还参与激活B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和细胞毒淋巴细胞(CTL),协同发挥抗肿瘤作用。人参皂苷Rg1作为人参的主要成分,可提高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是否能通过影响DC功能而提高免疫应答有待进一步研究。基因芯片在研究药物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寻找药物靶向方面具有优越性,本课题运用功能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与DC功能相关的基因,以期找到人参皂苷Rg1作用于DC的相关分子,明确人参皂苷Rg1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信号通路,为中医药“扶正祛邪”治疗原则以及人参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提供实验依据,也为人参皂苷Rg1作为临床抗肿瘤新中成药的组成成份提供明确的生物学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1、实验一针对人参皂苷Rg1是否影响卵清蛋白(OVA)免疫小鼠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进行研究。以OVA为抗原,混合人参皂苷Rgl或氢氧化铝(Al(OH)3)佐剂,颈部皮下免疫BALB/c小鼠,间隔2周,免疫三次。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人参皂苷Rgl对照组(Rg1组)、铝盐对照组(A1组)、OVA组、OVA+Al组和OVA+Rg1组共六组。免疫三次后第10天,采用MTT比色法测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用间接ELISA法分别测总血清IgG、IgG1、IgG2a、IgG2b变化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的分泌水平等指标的变化,探讨人参皂苷Rgl对BALB/c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2、实验二以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模型为研究对象,以粒细胞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IL-4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从而使之朝树突状细胞方向分化。待培养至第7天收集细胞,加入不同药物刺激24小时,分为培养基对照组(Ⅰ组)、人参皂苷Rg1组(Ⅱ组)、脂多糖(LPS)组(Ⅲ组)和人参皂苷Rg1+LPS组(Ⅳ组)共四组。培养过程使用相差显微镜观察DC的形态变化,并在培养结束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s标志表面分子MHC-Ⅱ、CD40和CD86的表达情况,探讨人参皂苷Rgl能否能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以及人参皂苷Rg1作用于DC的可能机制。3、实验三中,对于树突状细胞吞噬抗原能力的检测,收集培养6天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即未成熟DCs),加入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g1刺激24小时后,加入FITC-OVA避光孵育1小时,最终冰上终止反应5分钟,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吞噬FITC-OVA的荧光强度。对于DCs处理提呈抗原能力的检测,收集培养6天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即未成熟DCs),加入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g1刺激细胞24小时后,用SIINFEKL肽段刺激,再加入1μg/ml的LPS刺激16小时后和B3Z T细胞孵育,通过检测上清中IL-2的水平判断致敏后的树突状细胞对B3Z T细胞的活化能力。细胞因子的检测分组和实验二相同,加入药物刺激后为检测IL-12分泌水平的孵育时间为24小时,而为检测IL-4和IL-10分泌水平的孵育时间为48小时,利用间接ELISA法检测树突状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12、IL-4、IL-10水平。进一步揭示人参皂苷Rgl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4、实验四分组和实验二相同,以GM-CSF和IL-4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从而使之朝树突状细胞方向分化。待培养至第7天收集细胞,加入不同药物刺激24小时,分为培养基对照组、人参皂苷Rg1组、LPS组和人参皂苷Rgl+LPS组共四组。培养结束后,抽提树突状细胞总RNA,利用树突状和抗原呈递细胞基因芯片对细胞功能相关基因进行检测,以筛选人参皂苷Rgl作用于DC的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寻找药物作用靶点提供了线索。5、实验五通过分析总结实验四的结果找出感兴趣的目的基因,以GAPDH为管家基因,提取细胞RNA,以等量RNA为模板,以各基因特异引物,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EGFR和p44 mRNA表达水平;不同药物和DC孵育后,裂解细胞提取蛋白质,总蛋白跑SDS-PAGE后转膜,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EGFR和ERK1/2蛋白表达水平从而进一步证实人参皂苷Rg1是否影响EGFR-p44 MAPK途径对DC产生调控作用。结果1、用人参皂苷Rg1、铝盐佐剂以及卵清蛋白(OVA)免疫各组小鼠,体重并无明显差异。OVA特异性总IgG抗体水平的OD值,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是:OVA<(OVA+Rg1)<(OVA+A1),其中(OVA+Rg1)组明显高于OVA组(p<0.01);(OVA+Rg1)组IgG1、IgG2a、IgG2b、IgG3抗体水平明显高于OVA组(p<0.05);(Al+OVA)组IgG1、IgG3.IgG2b抗体具有较高水平,IgG2a低水平(p>0.05).OVA组与NS组相比,IgG1和IgG3具有较高水平;此外,(OVA+Rg1)组免疫小鼠脾细胞对OVA抗原刺激的增殖反应在各组中最高;ELISA结果显示(OVA+Rg1)组脾细胞分泌的IFN-γ含量最高,且(OVA+Rg1)组和OVA组存在明显差别(p=0.03);而(OVA+Al)组与OVA组相比分泌更高水平IL-4(p=0.01)。2、体外培养BM-DC 7d后,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典型形态的树突状细胞,收集总DC数超过85%。40lg/ml的人参皂苷Rgl处理不成熟BM-DC 24小时后,表面分子I-A/I-E、CD40和CD86变化不显着;加入LPS后,DC表面的I-A/I-E、CD40和CD86分子均显着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人参皂苷Rgl和LPS同时加入DC时,细胞表面的I-A/I-E分子表达显着性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而CD40和CD86升高不明显。3、人参皂苷Rg1可以在体外促进未成熟DC分泌IL-12,和LPS同时作用时,有协同增强作用;此外人参皂苷Rgl还能促进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分泌IL-4和IL-10;人参皂苷Rg1可以显着增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吞噬FITC-OVA抗原,并且促使成熟树突状细胞处理抗原肽,并提呈给T细胞使之活化分泌IL-2。4、树突状细胞RNA提取A260/A280的比值在2.0左右,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RNA条带清晰,28s:18s rRNA条带亮度接近2:1;经终浓度为40μg/ml的人参皂苷Rg1和/或1μg/ml LPS处理24小时后,人参皂苷Rgl组与对照组相比较(Ⅱ/Ⅰ)上调≥2倍基因23个,下调≥2倍基因45个;LPS组与对照组相比较(Ⅲ/Ⅰ)上调≥2倍基因15个下调≥2倍基因47个;人参皂苷Rg1+LPS组与人参皂苷Rg1组相比(Ⅳ/Ⅱ)上调≥2倍基因35个,下调≥2倍基因15个;人参皂苷Rg1+LPS组与LPS组相比(Ⅳ/Ⅲ)上调≥2倍基因37个,下调≥2倍基因10个,在差异表达基因中,给予人参皂苷Rg1后,Erbb2和Ifi44基因在DCs呈现较高转录水平。5、从基因芯片结果中找出感兴趣的差异表达基因Erbb2和Ifi44,进一步利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Rgl组、LPS组以及Rg1+LPS组分别处理DC后的EGFR.p44基因的转录水平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其中Rgl组与对照组相比,两条基因的结果条带清晰,EGFR.p44基因转录水平明显增加;Western blot法分析EGFR和p44蛋白分泌水平均上调。结论1、人参皂苷Rg1能增强卵清蛋白免疫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应答。2、人参皂苷Rg1不能促进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但能促进成熟DCs高表达I-A/I-E分子;人参皂苷Rg1能增强未成熟DCs的抗原吞噬能力;人参皂苷Rgl能促进成熟DCs的抗原提呈能力。3、人参皂苷Rg1对DCs功能基因的调控涉及到DC的迁移、抗原吞噬、处理和提呈、分泌细胞因子等各个环节,尤其是能通过EGFR-MAPK途径调控下游细胞因子IL-10的产生,从而影响T细胞的极化状态调节免疫应答。综上所述,尽管人参皂苷Rgl不能促进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但能增强小鼠树突状细胞的吞噬抗原、处理呈递抗原的能力并影响其产生细胞因子。上述作用可能涉及到多个靶点,通过本实验研究可以明确人参皂苷Rg1能够上调EGFR-MAPK途径调控DC功能而调节下游细胞因子IL-10的产生,从而调控免疫应答。这种作用是否是直接作用抑或是间接作用,需要进一步实验证明,下一步拟利用生物传感器或iRNA干扰技术进一步明确人参皂苷Rg1是否直接作用于EGFR分子。除此之外,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gl能辅助增强小鼠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本研究的实验结果证明了人参皂苷Rg1具有双向的免疫调节作用,探讨了人参皂苷Rgl作用于树突状细胞的分子机制及其发生作用的信号通路,为中医药“扶正祛邪’治疗原则以及人参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提供实验依据,并为中医药调节免疫功能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最终为将来人参皂苷Rg1作为临床抗肿瘤新中成药的组成成份提供明确的生物学基础和实验依据。

张晶晶[7](2010)在《生长期大鼠下颌前伸后髁突钙磷元素的动态能谱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应用X射线能谱分析仪从微观上分析功能矫治前伸大鼠下颌后髁突前、中、后部钙磷元素的代谢情况及在保持过程中的改变,从而以Ca/P的动态变化评价功能矫治过程中的骨改建情况,通过检测全过程的钙磷能谱变化评价II类牙合功能矫治的远期效果,为临床提供相应的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健康的5周龄雄性SD大鼠35只(清洁级),体重约90-100g,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经实验室饲养7天,待大鼠适应实验室环境后随机分为:对照组(2周组,4周组,6周组);实验组(戴用矫治器2周组,戴用矫治器4周组,戴用矫治器2周后摘除并观察2周组,戴用矫治器6周组)。每组5只,自由摄食饮水。实验组大鼠配戴自制的上颌可摘式斜面导板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每日戴用时间为10-12小时;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为自然生长组。大鼠断颈处死后取双侧髁突,其中右侧髁突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10%EDTA脱钙,逐级酒精脱水后常规石蜡包埋,沿髁突矢状切片,厚约5μm,取中间部位的切片,进行组织切片制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并在10倍镜下应用vista病理图像分析软件采图,测量髁突前、中、后部软骨厚度;左侧髁突于2.5%戊二醛中固定24小时以上,液氮制冷条件下沿矢状方向劈开髁突,暴露观察面。样本经0.1mol/LPBS反复冲洗,再置于0.1mol/LPBS液中超声清洗5分钟,梯度酒精逐级脱水,乙醚置换酒精,干燥后使用导电胶粘于观测台,在扫描电镜定位下分别对髁突前、中、后斜面做X射线能谱分析及元素定量测定。将全部记测数值按顺序输入计算机同时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用t检验比较各组特征数值,分析各组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1 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髁突软骨层变化:1.1髁突软骨层形态学变化软骨细胞根据形态可将其分为:①纤维层:由平行于髁突表面的胶原纤维构成,含有纤维细胞;②生发层:细胞体积小,呈圆形或卵圆形,排列紧密,核大,胞外基质少;③成熟层: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卵圆形,软骨基质明显增多,细胞排列不规律;④移行层:细胞肿胀,较成熟层明显增大。胞核固缩或肿胀,细胞外软骨基质增多、均匀。软骨层移行并无确切分界,其下方为骨小梁与软骨表面垂直排列。髁突软骨由后向前逐渐变薄,以成熟层、移行层的变化最为明显。对照组大鼠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观察到髁突软骨出现增龄性变化,整个软骨层逐渐变薄,以中后部变化最为明显。细胞体积变小,骨小梁变粗。1.2髁突软骨层厚度变化1.2.1前部软骨:戴用矫治器2周后其厚度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直到戴用6周后软骨层较对照组变薄(P<0.05),放弃保持的2+2周组大鼠髁突前部软骨较4周组变厚(P<0.05),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1.2.2中部软骨:戴用矫治器2周后较对照组变厚(P<0.05),放弃保持的2+2周组与4周组相比其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1.2.3后部软骨:后部软骨层厚度变化较大与对照组相比变厚(P<0.01),放弃保持的2+2周组其后部软骨层与4周组相比变薄(P<0.01),但与对照组相比仍然存在差异(P<0.01)。2髁突钙磷能谱变化:2.1前部:戴用矫治器2周后,Ca元素峰值强度较低,而P含量相对升高,实验组Ca/P较对照组低(P<0.01);戴用矫治器4周时,能谱分析显示Ca峰值强度略有升高,变化不明显,而P元素相对降低,实验组Ca/P有所升高但低于对照组(P<0.05);6周时,Ca元素含量进一步升高,与P含量差距变大,实验组Ca/P继续升高,但仍然与对照组的Ca/P存在差距(P<0.05);放弃保持的2+2周组与一直戴用矫治器的4周组相比,前部软骨P含量相对升高,Ca/P降低(P<0.05)。2.2中部:Ca、P元素总体变化趋势和前部相似,在戴用矫治器2周后Ca/P明显降低(P<0.05);戴用4周后Ca/P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弃保持的2+2周组与一直戴用矫治器的4周组相比Ca/P略有降低(P<0.05)。2.3后部:戴用矫治器2周后,Ca元素峰值强度较低,而P含量相对升高,实验组Ca/P较对照组低(P<0.01);戴用矫治器4周时, Ca峰值强度升高, P元素相对降低,实验组Ca/P虽有所上升,但仍然比对照组低(P<0.05);6周时,Ca元素含量进一步升高,此时实验组虽然比对照组的Ca/P低但是已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弃保持的2+2周组与一直戴用矫治器的4周组相比,Ca/P降低(P<0.05)。结论:1功能矫治2周时大鼠髁突软骨层细胞增生活跃,中后部软骨层厚度明显增大,前部厚度于矫治6周时变薄。治疗后放弃保持则出现明显复发,前、后部变化较显着。2对照组大鼠髁突骨矿化程度(Ca/P)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是一种发育性的改变。3实验组大鼠髁突骨矿化程度(Ca/P)在治疗初期明显降低,随后逐渐升高接近对照组,但中部改建完成较快,前部较慢在实验结束时仍未稳定。4放弃保持后,髁突Ca/P降低,是一种复发性表现,这一现象早于软骨厚度的变化。

李晓英[8](2008)在《小分子热休克蛋白20在老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现有研究表明小分子量热休克蛋白20(sHSP20)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稳定细胞骨架、抑制细胞凋亡等作用。然而,迄今为止尚无针对老龄心肌sHSP20表达特点及其对老化心脏作用的研究。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影响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老年人MIRI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加之老龄心肌在形态结构及功能等方面均有不同于非老龄心肌的特点,本研究拟采用老龄大鼠心脏制备MIRI模型,通过分子生物学、免疫荧光技术探讨sHSP20在老龄心肌MIRI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由此对防治老龄心肌MIRI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材料与方法:(1)实验对象:以幼年(3月龄)、成年(9月龄)及老龄(24月龄)Wistar雄性大鼠为实验对象,各年龄组再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Control):开胸持续灌流160分钟;MIRI组:开胸后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40分钟,松开结扎线再灌120分钟。实验结束后,取左室缺血的前壁心肌组织,立即放入液氮5分钟,然后存入-80℃冰箱备检。(2)实验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观察不同月龄大鼠实验前后sHSP20 mRNA的变化规律;利用Western Blot技术观察不同月龄大鼠实验前后sHSP20的变化规律;利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不同月龄大鼠MIRI后sHSP20分布的变化。结果:(1)三个实验组在MIRI前各项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24月龄大鼠结扎LAD 40min后PO2、SaO2、+dp/dtmax、-dp/dtmax、LVSP、LVEDP和HR较其它组明显降低;再灌120min后PaCO2、HCO3-、+dp/dtmax、LVSP及HR较前两组也明显降低。(2)24月龄大鼠sHSP20 mRNA的基础表达量与其它月龄大鼠相比未见明显差异,MIRI之后三组mRNA均有明显的升高,但实验组间无明显差异性。(3)24月龄大鼠sHSP20的基础表达量较其它月龄大鼠相比明显减少;MIRI后24月龄大鼠sHSP20合成量也降低。同时MIRI之后三组sHSP20均向细胞核内移位,而24月龄大鼠向核内移位较其它两组明显升高。(4)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三组大鼠sHSP20在MIRI后均向Z线和I带移位,但24月龄大鼠移位的能力较3月和9月龄大鼠明显减弱。结论:(1)老龄大鼠心肌具有正常的sHSP20 mRNA转录能力,MIRI后sHSP20mRNA有明显升高,表明老龄大鼠并未丧失应激状态下sHSP20转录的能力。(2)老龄大鼠心肌在正常情况和MIRI后sHSP20合成能力下降,表明老龄大鼠缺乏正常和应激状态下sHSP20的保护。(3)MIRI后老龄大鼠sHSP20向心肌细胞核内移位明显增加,同时与心肌细胞骨架蛋白结合也明显减少,表明老龄大鼠心肌MIRI缺乏sHSP20对心肌细胞骨架的保护作用,可能是老龄大鼠MIRI后损伤严重预后差的原因之一。

陈琪[9](2007)在《脂多糖预处理催老大鼠急性肺损伤时心功能改变及机制》文中研究说明1.背景目前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突出,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的多种器官发生退行性改变,各器官的代偿能力明显下降,且有个别器官处于功能不全的临界态或失代偿态。临床上,老年人易于发生肺部感染,其常常是老年人多器官功能不全(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in elderly,MODSE)的主要原因和诱发因素。老年人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中,心肌受损严重,心力衰竭的比例大,引起猝死的危险性也高。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与自由基损伤、能量代谢障碍及心肌细胞内钙超负荷有关。但在老年MODS中,心肌细胞钙离子的跨膜转运异常情况及参与钙离子循环的离子通道蛋白的变化及其作用报道尚少。本课题应用脂多糖成功建立了老年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其心功能的改变情况及其相关机制。2.目的建立老年大鼠模型,应用脂多糖(lipopolusaccharide LPS)进行预处理致急性肺损伤,观察其心功能改变,心肌及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及氧自由基损伤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等情况;观察LPS对培养心肌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观察分析各组大鼠心肌细胞肌浆网钙离子释放通道(RyR2)、肌浆网钙离子泵(SERCA2a)及钠钙交换蛋白(NCX1)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急性肺损伤大鼠心功能降低的发生机制。3.材料和方法3.1脂多糖致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心功能改变选择成年雄性大鼠120只,体重250~450g,购于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取60只成年大鼠,20只给予生理盐水对照,40只给予LPS(6mg/kg)处理,其中20只再给予地塞米松干预。60只以D-半乳糖(125mg/kg)经皮注射制作人工催老大鼠模型,20只给予D-半乳糖,40只给予LPS处理,其中20只再给予地塞米松(2mg/kg)干预。共分6组,每组20只。成年大鼠组、成年大鼠LPS处理组、成年大鼠LPS+地塞米松干预组;D-半乳糖处理大鼠组、D-半乳糖+LPs处理组,D-半乳糖+LPS+地塞米松干预组。观察上述各组大鼠心、肺形态学改变及血气分析等改变,选择上述各组大鼠12只,进行心脏血流动力学观察,记录HR、LVSP、LVEDP、+dp/dtmax、-dp/dtmax等。并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改变。心、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另取上述各组大鼠8只,急性分离心肌细胞,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改变。3.2脂多糖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急性分离乳鼠心肌细胞并进行细胞培养,应用D-半乳糖(10g/L)诱导细胞衰老,再用LPS或TNFa进行处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改变。3.3急性肺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内钙离子跨膜转运异常相关蛋白表达异常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细胞肌浆网钙离子释放通道(RyR2)、肌浆网钙离子泵(SERCA2a)及钠钙交换蛋白(NCX1)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4.结果4.1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心功能及生化指标的改变应用D-半乳糖静脉注射6~8周的方法成功建立了人工催老大鼠模型。应用LPS静脉注射6小时,成功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成年LPS处理组大鼠和D-半乳糖+LPS处理组大鼠的肺组织病理切片出现肺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改变,对照组大鼠无上述改变。成年LPS处理组大鼠和D-半乳糖+LPS处理组大鼠均出现低氧血症,氧分压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成年LPS处理组大鼠和D-半乳糖+LPS处理组大鼠的心功能较对照组大鼠心功能显着降低(P<0.05)。成年LPS处理组大鼠和D-半乳糖+LPS处理组大鼠心肌细胞内氧自由基损伤情况较对照组大鼠严重,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成年LPS处理组大鼠和D-半乳糖+LPS处理组大鼠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较对照组大鼠升高,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成年LPS处理组大鼠和D-半乳糖+LPS处理组大鼠较对照组心肌细胞电镜显示线粒体显着破坏、肌丝模糊断裂等损伤,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无上述改变。地塞米松可以改善上述各项指标,对脂多糖造成的急性肺损伤的肺组织及心肌组织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4.2脂多糖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与对照组比较,D-半乳糖处理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无显着增加;与D-半乳糖组比较,D-半乳糖+TNFa处理组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差异有显着性(P<0.05);与D-半乳糖组比较,D-半乳糖+LPS处理组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差异有显着性(P<0.05);D-半乳糖+TNFa处理组与D-半乳糖+LPS处理组比较,钙离子浓度增加,差异有显着性(P<0.05)。上述结果表明,脂多糖通过造成心肌细胞内钙超负荷,对心肌细胞产生直接损伤作用。4.3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钙转运蛋白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老年组LPS介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肌浆网钙离子释放通道(RyR2)mRNA下调;肌浆网钙离子泵(SERCA2a)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着降低;钠钙交换蛋白(NCX1)mRNA及蛋白表达显着上调。5.结论5.1 D-半乳糖处理组大鼠在脂多糖处理致急性肺损伤时,心功能显着降低,可能与自由基损伤、能量代谢障碍及心肌细胞内钙超负荷有关。5.2 LPS联合D-半乳糖处理的培养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显着增加,LPS对心肌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5.3 LPS处理组催老大鼠较成年大鼠的心功能显着降低,心肌细胞肌浆网钙离子释放通道(RyR2)mRNA下调,肌浆网钙离子泵(SERCA2a)及钠钙交换蛋白(NCX1)异常在LPS处理催老大鼠心肌细胞较显着,其所造成的心肌细胞内钙超负荷在催老大鼠急性肺损伤致心功能降低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徐崇权[10](2005)在《穴位埋线对不同状态下衰老模型大鼠心肌组织自由基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衰老是生物体随时间经过而进行性自身破坏的生理过程,标志着机体各器官组织内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不可逆的衰退,是退化的结果。应激是Hans Selye提出的一种在内外环境巨变刺激下,机体为维持适度的稳态而随内外环境变化进行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整适应的过程。现今社会老年人口数量和比例不断攀升,世界各国都面临了人口结构老龄化及其衍生而来的一系列问题,生、老、病、死本是机体顺应自然的现象,但如何使机体延缓衰老或是让衰老的机体能有更好的生存质量,已引起国际社会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加上现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突发事件层出不穷,急性应激普遍存在于我们所处的环境当中。在社会年龄结构日益老年化、生活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研究与观察衰老机体的应激反应与其自身调节作用,如何提高衰老机体应激能力,延缓衰老和防治衰老相关疾病是当前重要的工作。 一、研究方法与内容 (一) 文献研究 采用近20年的文献研究方法,针对现代医学对衰老机理的认识及其抗衰老常用方法综合阐述,并由中医对衰老的认识及针灸抗衰老机理研究的观点切入,进行讨论与展望。 (二) 实验研究 本研究通过观察穴位埋线对衰老模型大鼠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在正常情况与应激状态下之差别,研究衰老模型大鼠应激能力及穴位埋线的抗衰老作用机制。 1、实验动物与分组:清洁级健康3月龄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00-230g.。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模型与埋线组、空白应激组、模型应激组、模型与埋线应激组,每组各10只大鼠。 2、衰老模型造模方法:连续6周给予腹腔注射D-半乳糖溶液(80mg/kg/d)每天一次。 3、埋线处方与方法:依据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后天之本、肾藏于精,为个脏阴阳之本皆与衰老密切相关的理论,和导师学术思想指导,依肾脾兼调、形神共养的组方原则,制定穴位埋线处方:足三里双、肾俞双、百会。 4、急性应激模式:采用强迫游泳这一稳定、简便、可靠的应激方式建立急性应激模式。 5、观察D-半乳糖溶液衰老模型大鼠一般行为与体重改变。 6、观察D-半乳糖溶液衰老模型大鼠基础状态、应激后一小时心肌组织SOD、MDA变化。

二、衰老大鼠心肌细胞器形态的定性定量改变及其调控钙离子能力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衰老大鼠心肌细胞器形态的定性定量改变及其调控钙离子能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对心梗后心衰大鼠的影响及抗内质网应激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益气活血中药改善慢性心衰心气虚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内质网应激与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1 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对心梗后心衰大鼠药效学作用和机制研究
    1.1 材料
        1.1.1 动物
        1.1.2 试验药物
        1.1.3 试剂
        1.1.4 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SD大鼠心梗模型制备
        1.2.2 实验分组及给药方法
        1.2.3 一般状态观察
        1.2.4 超声心动图检测
        1.2.5 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心肌代谢显像
        1.2.6 大鼠心肌病理组织检测
        1.2.7 大鼠心肌容积胶原分数测定
        1.2.8 大鼠心肌TUNEL荧光染色
        1.2.9 大鼠心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
        1.2.10 透射电镜检测
        1.2.11 血浆AngⅡ检测
        1.2.12 大鼠心肌组织蛋白提取
        1.2.13 BCA法蛋白定量
        1.2.14 Western Blot上样蛋白制备
        1.2.15 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蛋白表达
        1.2.16 统计学方法
    1.3 结果
        1.3.1 一般状态观察
        1.3.2 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对心梗后心衰大鼠心脏功能和心室结构的影响
        1.3.3 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对心梗后心衰大鼠心肌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1.3.4 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对大鼠心肌病理组织形态的影响
        1.3.5 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1.3.6 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对大鼠左室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1.3.7 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对心梗后心衰大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影响
        1.3.8 免疫荧光观察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对大鼠心肌CHOP、Sigma-1R表达的影响
        1.3.9 Western Blot观察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对大鼠缺血心肌CHOP、Caspase-12、Sigma-1R、Bax、Bcl-2表达的影响
    1.4 小结
    参考文献
2 基于LC/MS的大鼠心肌组织脂代谢组学分析
    2.1 材料
        2.1.1 动物
        2.1.2 试剂
        2.1.3 药物
        2.1.4 仪器
    2.2 方法
        2.2.1 药物配制及实验分组
        2.2.2 样本前处理
        2.2.3 UHPLC-MS分析
        2.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2.2.5 技术路线图
    2.3 结果
        2.3.1 心肌脂质图谱质量控制及定性定量结果
        2.3.2 心肌脂代谢组学初步分析
        2.3.3 差异标志物筛选
        2.3.4 相关性分析
        2.3.5 差异性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
    2.4 小结
    参考文献
3 复方人参补气颗粒有效成分抗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作用研究
    3.1 复方人参补气颗粒有效成分对H9c2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考察
        3.1.1 材料
        3.1.2 方法
        3.1.3 结果
        3.1.4 小结
    3.2 复方人参补气颗粒有效成分对缺氧/复氧条件下H9c2心肌细活力考察
        3.2.1 材料
        3.2.2 方法
        3.2.3 结果
        3.2.4 小结
    3.3 基于ERS途径的复方人参补气颗粒有效成分抗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机制研究
        3.3.1 材料
        3.3.2 方法
        3.3.3 结果
        3.3.4 小结
    参考文献
讨论
致谢
个人简历

(2)基于转录组学及蛋白质组学阐释虚寒证、虚热证的生物学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虚寒证、虚热证大鼠模型建立及评价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模型建立药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模型建立
        2.3 指标检测
        2.4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虚寒、虚热证PLS模型评价
        3.2 虚寒、虚热证模型大鼠自主活动、寒热趋向、基础代谢、体温变化
        3.3 虚寒、虚热证模型大鼠内分泌激素及代谢相关指标改变
        3.4 虚寒、虚热证模型大鼠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指标改变
    4 小结
第二部分 “以方测证”右归丸、左归丸对虚寒证、虚热证的改善作用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品及试剂
        1.3 主要实验用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药品制备
        2.3 实验给药
        2.4 指标检测
        2.5 统计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右归丸对虚寒、左归丸对虚热证大鼠自主活动、寒热趋向、基础代谢的影响
        3.2 右归丸对虚寒、左归丸对虚热证模型大鼠温度指标的影响
        3.3 右归丸对虚寒、左归丸对虚热证模型大鼠脾及胸腺指数的影响
        3.4 右归丸对虚寒、左归丸对虚热证模型大鼠代谢内分泌激素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3.5 右归丸对虚寒、左归丸对虚热证模型大鼠IL-1β等细胞因子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部分 虚寒证、虚热证及右归丸、左归丸干预后大鼠肝全基因表达谱变化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及药品
        1.3 主要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治疗给药
        2.3 组织样本采集
        2.4 RNA提取及质检
        2.5 转录组测序方法步骤
        2.6 转录组测序数据处理及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转录组测序样本总RNA质检结果
        3.2 转录组测序各组实验结果
第四部分 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 数据来源
        1.1 数据对比用基因库及其链接
        1.2 基因表达水平(数据可靠性)分析
    2 数据分析方法
        2.1 差异基因及其聚类分析
        2.2 基因功能分析(GO Analysis)
        2.3 显着性差异基因主要富集通路分析(KEGG pathway)
        2.4 可变剪切分析
        2.5 SNP/INDEL分析
        2.6 基因结构注释优化
    3 实验分析结果
        3.1 各实验组显着性差异基因主要GO功能分析
        3.2 各实验组显着性差异基因主要富集通路分析
    4 小结
第五部分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基因表达及数据可靠性分析
    1 实验材料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总RNA提取
        2.2 引物设计
        2.3 荧光定量PCR实验步骤
    3 数据处理
    4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可靠性结果
        4.1 基因扩增曲线
        4.2 基因熔解曲线
        4.3 实时荧光PCR数据结果
    5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虚寒证模型组及右归丸治疗后虚寒证大鼠能量代谢、免疫关键基因表达影响
    6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左归丸治疗后虚热证模型大鼠能量代谢、免疫关键基因表达变化
    7 小结
第六部分 TMT联合NanoLC-LTQ-Orbitrap技术分析虚寒、虚热证及右归丸、左归丸干预组大鼠肝差异表达蛋白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药品
        1.3 主要实验试剂
        1.4 主要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治疗给药
        2.3 组织样本采集
        2.4 组织样本前处理
        2.5 肽段提取及标记
        2.5.1 肽段提取
        2.5.2 同位素标记
        2.6 标记后样品预分离
        2.6.1 流动相A、B配置方法
        2.6.2 HPLC预分离梯度设置
        2.7 差异蛋白质组学实验步骤
        2.7.1 蛋白组学实验流程
        2.7.2 Orbitrap Fusion Lumos MS/MS分析测量方法设置
        2.8 差异蛋白质组学数据处理及分析
        2.8.1 数据处理使用软件
        2.8.2 软件分析及数据处理内容
    3 实验结果
        3.1 虚寒证模型组及其各治疗组总蛋白筛测
        3.2 虚热证模型组及其各治疗组总蛋白筛测
第七部分 差异表达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1 数据来源
        1.1 数据分析方法
    2 分析结果
        2.1 虚寒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蛋白表达改变
        2.2 虚热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蛋白表达比较
        2.3 右归丸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着性差异蛋白表达变化
        2.4 右归丸治疗后与虚寒模型组相比差异蛋白表达变化
        2.5 左归丸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蛋白表达变化
    3 小结
第八部分 WesternBlot验证部分差异蛋白表达及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数据可靠性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主要试剂
        1.3 实验方法
    2 抗体选用及前处理
        2.1 抗体选择
        2.2 样品前处理
    3 实验流程
    4 数据处理
    5 统计分析
        5.1 Western Blot验证结果
        5.2 条带
        5.3 灰度分析
        5.4 Western Blot法检测虚寒证模型组、右归丸治疗组大鼠代谢、免疫相关指标蛋白表达的影响
        5.5 Western Blot法检测虚热证模型组、左归丸组大鼠代谢、免疫相关指标蛋白表达的影响
        5.6 数据结果
    6 小结
讨论
    1 虚寒、虚热证动物模型复制及评价方法
    2 IL-1、Lipin-1 在虚寒证、虚热证生物学机制中的地位及作用
    3 中医对虚寒证、虚热证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4 虚寒证、虚热证模型建立依据
    5 虚寒证、虚热证模型发生生物学机制研究现状
    6 现代技术手段在虚寒证、虚热证病证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7 虚寒证、虚热证治疗药物治疗选用依据
    8 右归丸对虚寒证治疗的作用机制研究
    9 左归丸对虚热证治疗的作用机制研究
    10 实验结果讨论
    11 转录组结合蛋白质组论证虚寒证、虚热证的生物学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3)线粒体融合参与营养缺乏环境肝癌细胞糖代谢重编程调控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营养缺乏环境对线粒体分裂融合的调控作用研究
    1 技术路线图
    2 材料
    3 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第二部分 营养缺乏环境促进线粒体融合的分子机制研究
    1 技术路线图
    2 材料
    3 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第三部分 线粒体融合对肝癌细胞糖代谢的调控作用研究
    1 技术路线图
    2 材料
    3 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第四部分 线粒体融合调控肝癌细胞糖代谢的机制研究
    1 技术路线图
    2 材料
    3 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第五部分 线粒体融合调控肝癌细胞糖代谢的生物学意义
    1 技术路线图
    2 材料
    3 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4)丙戊酸对大鼠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综述
    第1节 臂丛神经损伤的机制及治疗方法
        1 臂丛神经损伤机制
        2 臂丛神经损伤分类
        3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治疗方法
        3.1 臂丛神经节前损伤
        3.2 臂丛神经节后损伤
        3.3 电生理检测技术(EMG)
        3.4 组织工程
        4 臂丛神经损伤后的并发症
        4.1 灼性神经痛
        4.2 疼痛性神经瘤
    第2节 轴突损伤对运动神经元的影响
        1 轴突损伤对运动神经元的影响
        1.1 轴突切断后神经元形态、功能和生化变化
        1.2 轴突切断后神经元存活的影响因素
        2 轴突对损伤的反应
        2.1 轴突切断后分子转运变化
        2.2 轴突损伤后的变性
        3 神经胶质细胞的反应
        3.1 神经胶质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再生的影响
        3.2 引起星形胶质细胞化及抑制性分子增加的原因
        4 中枢神经损伤后炎症反应的作用
        5 神经的轴突再生
        5.1 内在因素对神经轴突再生的影响
        5.2 神经轴突再生的外在因素
    第3节 细胞凋亡及其信号传导途径
        1 凋亡受体介导的凋亡途径
        2 内质网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
        3 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
        4 Anoikis 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
        5 粒酶 B(granzymes B, GrB)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
        6 胱天蛋白酶的级联反应
    第4节 c-Jun 及其信号传导途径
        l c-jun 与其他转录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1.1 c-jun 与 JunB 的相互作用
        1.2 TNF-α对 c-Jun 的调节作用
        1.3 c-Jun 与 PU.1 的协同激活作用
        2 AP-1 家族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联系
        2.1 AP-1 与神经系统
        2.2 AP-1 与骨骼系统
        2.3 AP-1 与生殖系统
        2.4 AP-1 与肌肉
        2.5 AP-1 与血液、消化系统
    第5节 Bcl-2 及其信号传导途径
        1 Bcl-2 调节线粒体和内质网中的钙离子平衡
        2 Bcl-2 抑制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 C
        3 Bcl-2 抑制第二种线粒体来源的激活剂/低等电点 IAP 结合蛋白28
        4 Bcl-2 与神经细胞的凋亡
    参考文献
第1章 改良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 实验动物
        2.3 手术过程
        2.4 取材
        2.5 硫堇染色方法
        2.6 透射电镜检查
    3 实验结果
        3.1 手术显微镜下模型建立成功鉴定结果
        3.2 硫堇染色结果
        3.3 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第2章 丙戊酸对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运动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
    1 前言
    2 主要仪器及试剂
    3 方法
        3.1 硫堇染色方法
        3.2 凋亡细胞 TUNEL 法检测
        3.3 运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透射电镜检查
    4 统计学分析
    5 实验结果
        5.1 硫堇染色实验结果
        5.2 TUNEL 实验结果
        5.3 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6 讨论
        6.1 臂丛神经根可导致脊髓运输神经元大量死亡
        6.2 运动神经元死亡类型
        6.3 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存活及再生
        6.4 应用丙戊酸保护损伤后运动神经元的优点
        6.5 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对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第3章 丙戊酸对臂丛神经撕脱伤后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1 前言
    2 主要仪器及试剂
    3 方法
        3.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3.2 Western blot 检测
        3.3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
    4 实验结果
        4.1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
        4.2 Western blot 实验结果
        4.3 实时荧光定量 PCR 结果
    5 讨论
        5.1 VPA 对 c-Jun mRNA 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5.2 VPA 对 Bcl-2 mRNA 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作者简介与在读期间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脂褐素与心肌老化(论文提纲范文)

1 脂褐素概述
    1.1 脂褐素定义
    1.2 脂褐素的形成
    1.3 脂褐素对细胞功能的影响
2 脂褐素与心肌老化的关系
    2.1 老化心肌形态结构上的变化
    2.2 老化心肌功能的变化
    2.3 脂褐素在心肌老化中的作用
3 小结与展望

(6)人参皂苷Rg1对树突状细胞效应与分子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综述一 人参皂苷Rg1药理作用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1 人参皂苷Rg1的主要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2 人参皂苷Rg1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3 人参皂苷Rg1药理作用研究前景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基因芯片技术概述及其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研究
    1 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现状
    2 基因芯片技术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研究
    3 基因芯片技术在中医药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实验一 人参皂苷Rg1对小鼠OVA免疫小鼠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人参皂苷Rg1对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MHC-Ⅱ、CD40和CD #86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人参皂苷Rg1对树突状细胞抗原吞噬、递呈功能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人参皂苷Rg1对小鼠树突状细胞差异基因表达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五 人参皂苷Rg1对树突状细胞信号通路调控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7)生长期大鼠下颌前伸后髁突钙磷元素的动态能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论文 生长期大鼠下颌前伸后髁突钙磷元素的动态能谱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X 射线能谱分析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
致谢
个人简历

(8)小分子热休克蛋白20在老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正文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9)脂多糖预处理催老大鼠急性肺损伤时心功能改变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急性肺损伤诱发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
    2.老年人急性肺损伤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时的心力衰竭
    3.催老大鼠模型及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地塞米松的干预
    4.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内钙离子循环及其调节异常
第一部分 脂多糖致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心功能改变及小剂量地塞米松的保护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脂多糖对体外心肌细胞内钙浓度的直接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心肌钙转运及调节的变化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穴位埋线对不同状态下衰老模型大鼠心肌组织自由基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衰老的机理研究
    第二节 急性应激对年老机体之影响
    第三节 中医对衰老的认识与抗衰老研究
第二部 分实验研究
    第一节 研究设计思路
    第二节 不同状态下衰老模型大鼠心肌NO含量及其穴位埋线的影响作用
    第三节 不同状态下衰老模型大鼠心肌SOD、MDA含量及其穴位埋线的影响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衰老大鼠心肌细胞器形态的定性定量改变及其调控钙离子能力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对心梗后心衰大鼠的影响及抗内质网应激作用研究[D]. 吴昱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基于转录组学及蛋白质组学阐释虚寒证、虚热证的生物学机制[D]. 于婉晨.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5)
  • [3]线粒体融合参与营养缺乏环境肝癌细胞糖代谢重编程调控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 李积彬. 第四军医大学, 2016(02)
  • [4]丙戊酸对大鼠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 吴殿秀. 吉林大学, 2013(08)
  • [5]脂褐素与心肌老化[J]. 侯文婷,冷一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01)
  • [6]人参皂苷Rg1对树突状细胞效应与分子机制的研究[D]. 周英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 [7]生长期大鼠下颌前伸后髁突钙磷元素的动态能谱分析[D]. 张晶晶. 河北医科大学, 2010(04)
  • [8]小分子热休克蛋白20在老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 李晓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8(08)
  • [9]脂多糖预处理催老大鼠急性肺损伤时心功能改变及机制[D]. 陈琪.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7(02)
  • [10]穴位埋线对不同状态下衰老模型大鼠心肌组织自由基水平的影响[D]. 徐崇权.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5(06)

标签:;  ;  ;  ;  ;  

衰老大鼠心肌细胞器形态的定性和定量变化及其调节钙离子的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