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放射性同位素mRNA差异展示技术

非放射性同位素mRNA差异展示技术

一、非放射性同位素mRNA差异显示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何仕武[1](2014)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低温条件下深黄被孢霉M6-22基因的表达差异》文中提出被孢霉属是毛霉目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丝状真菌,它们可以产生一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深黄被孢霉在内的一些种已作为利用微生物法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生产菌。前期的研究表明,深黄被孢霉M6-22具有低温生长适应性,因此本研究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M6-22低温条件下的基因表达差异情况。以15℃和30℃培养的M6-22菌体总RNA作为模板,用9种锚定引物和10种随机引物组合进行DDRT-PCR,经6%变性PAGE和硝酸银染色,共得到48个差异条带,片段长度为250~1600bp左右,并进行克隆测序,经比对分析,剔除冗余序列,最后得到35条序列。经荧光定量PCR验证,最后确定15℃培养条件下有21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变化,其中16个基因表达上调,5个基因表达下调。可将鉴定成功的基因分成3类,以分子功能为依据可以将差异表达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为水解酶、转移酶、连接酶、ATP结合蛋白、GTP结合蛋白、转运蛋白和假定蛋白等;以生物学途径为依据可以将差异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为细胞组件合成、糖代谢、核酸代谢、蛋白质代谢、有机酸代谢、蛋白质翻译和修饰、转录、运输等相关的生命途径;以细胞组件为依据可以将差异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为细胞膜、细胞器、细胞质、细胞核、细胞骨架等细胞组件。本文首次通过转录水平上对深黄被孢霉低温条件下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进行了探索,为深入了解深黄被孢霉对外界低温信号的应答机制提供了有用信息,也对应用深黄被孢霉进行工业化发酵生产有用产品具有指导意义。

董丽艳,孙思宇[2](2013)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一对细胞或组织在不同状态下基因表达的差异,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用于识别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有多种,DDRT-PCR是近年来较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DDRT-PCR技术有很多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对其进行不断地改进使这项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能更好更广地应用。

于盼盼[3](2011)在《牛皮杜鹃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及基因表达差异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前人对牛皮杜鹃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同样的RAPD技术,进一步分析了长白山北坡苔原带小海拔差异牛皮杜鹃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对牛皮杜鹃种群的扩张性分布进行分析。另外,从形态结构角度研究了4个不同海拔条件下的牛皮杜鹃的抗性差异,分析它们对不同海拔高山环境的响应。第三部分是对四个不同海拔条件下牛皮杜鹃应对不同环境基因差异表达的初步研究。RAPD研究表明:长白山牛皮杜鹃遗传多样性较高,小海拔差异的两个居群遗传亲缘关系很近,未发生遗传分化;苔原带牛皮杜鹃适应性良好;牛皮杜鹃种群的扩张分布是其与恶劣的高山环境相互作用,不断适应的结果。对牛皮杜鹃叶片的解剖结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4个不同海拔牛皮杜娟叶片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叶片表皮角质层逐渐增厚,栅栏组织及叶片的平均厚度增加。随着海拔的升高,高山环境主要表现为紫外辐射增强以及环境造成植物体内部的生理干旱,这些结构的变化是植物对所处的不同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别对四个不同海拔条件下的牛皮杜鹃叶片材料进行差异分析。对叶片提取总RNA的方法以及差异片段回收方法进行对比摸索,最终共获得了13个差异片段,经纯化、克隆测序,使用BLAST工具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录入的序列进行比对,初步得到4个差异片段序列,其中4#片段与拟南芥脂肪酸α-羟化酶1(FAH1)及脂肪酸α-羟化酶2(FAH2)蛋白序列高度同源,分别为94%和96%同源性。分析说明,高山牛皮杜鹃响应环境胁迫时,立即启动保护模式,即大量表达FAH,迅速改变细胞通透性,抑制细胞进入凋亡程序。其他差异片段同源性较低,需待进一步研究。

周春宝[4](2009)在《苏姜猪初情期启动基因的发育性变化及差异显示研究》文中提出初情期是动物首次出现发情排卵的年龄,是开始获得繁殖能力的标志。初情期的启动,是由下丘脑GnRH神经元控制。从目前的研究报道看,初情期启动的机制实际上是GnRH脉冲式释放的调控,是非类固醇介导的中枢机制,调控因素包括神经肽、神经递质、神经类固醇。主要参与调控GnRH释放的神经肽有鸦片肽、NPY、促生长激素神经肽(Galanin)、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神经递质有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5-羟色胺、褪黑激素、Y氨基丁酸(GABA),但其具体调控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目前,关于初情期启动相关基因受体NPY-Y1、GPR54、Ob-Rb基因的研究报道较少,特别是关于他们对初情期启动的调控机制几乎没有报道。本研究系统的研究初情期启动相关基因受体NPY-Y1、GPR54、Ob-Rb基因在下丘脑-垂体-卵巢内的组织定位及其组织发育性变化,目的是为深入研究探讨NPY-Y1、GPR54、Ob-Rb在初情期启动中扮演的角色。同时本实验还采用mRNA差异显示(mRNA DD)技术对猪初情期启动的关键因子做进一步的研究,以筛选与猪初情期启动相关的重要基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GenBank发表的序列设计NPY-Y1、GPR54、Ob-Rb基因特异性引物,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出NPY-Y1、GPR54、Ob-Rb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扩增产物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结果:与发表的猪NPY-Y1、GPR54、Ob-Rb基因序列(NO.AF106081,NO.DQ459346,NO.AF092422)同源性均为100%,说明所扩增的序列为本实验所要的,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2.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苏姜猪母猪初情期前后NPY-Y1 mRNA在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的分布定位。结果:在苏姜猪初情期前后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三种组织中,均检测到NPY-Y1 mRNA阳性杂交信号。下丘脑的阳性杂交信号主要集中在丘脑室旁核和下丘脑的弓状核、室旁核、室周核等处;在垂体中分布相对密集;各级卵泡颗粒细胞和内膜细胞中均有阳性杂交信号,间质中也有少量的杂交信号。在三种组织中NPY-Y1 mRNA杂交信号均初情期较弱,初情期前相对较强。结果可以初步证明NPY-Y1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对雌性生殖的调节中具有关键的调控作用,并且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具有调控作用。3.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苏姜猪母猪初情期前后GPR54 mRNA在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的分布定位。结果:在苏姜猪初情期前后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三种组织中,均检测到GPR54 mRNA阳性杂交信号。下丘脑的阳性杂交信号主要集中在弓状核和腹内侧核中,其它区也有一定的表达;在垂体中分布相对密集;各级卵泡颗粒细胞和内膜细胞中均有阳性杂交信号,间质中也有少量的杂交信号,大卵泡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小卵泡。在三种组织中GPR54 mRNA杂交信号均初情期较强,初情期前相对较弱些。结果可以初步证明GPR54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对雌性生殖的调节中具有关键的调控作用,并且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具有调控作用。4.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苏姜猪母猪初情期前后下丘脑、垂体、卵巢内Ob-Rb的分布及定位。结果:Ob-Rb阳性颗粒广泛分布于下丘脑,尤其是弓状核;垂体中Ob-Rb阳性颗粒主要集中于垂体前叶细胞;卵巢中Ob-Rb阳性颗粒出现在各级卵泡的颗粒细胞,而卵母细胞没有阳性颗粒。结果可以初步证明Ob-Rb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对雌性生殖的调节中也具有关键的调控作用。5.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苏姜猪初生、60、120、初情期、180日龄五个不同发育阶段的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三种组织中NPY-Y1、GPR54、Ob-Rb mRNA的表达丰度变化。结果:(1)下丘脑、垂体与卵巢内NPY-Y1 mRNA表达量从初生到初情期表达量逐渐下降,在初情期达到最低,初情期后呈上升趋势。下丘脑内各个时期NPY-Y1 mRNA表达量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垂体内120日龄与180日龄之间NPY-Y1 mRNA表达量差异不显着(P>0.05),其它时期NPY-Y1 mRNA表达量均显着差异(P<0.05),卵巢内初情期与180日龄之间NPY-Y1 mRNA表达量差异不显着(P>0.05),其它时期NPY-Y1 mRNA表达量均显着差异(P<0.05)。(2)下丘脑、垂体与卵巢内GPR54 mRNA表达量均从初生到初情期表达量逐渐上升,在初情期达到最高,初情期后呈下降趋势。下丘脑内初情期与初生、180日龄的GPR54 mRNA表达量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P<0.05),垂体内初情期与初生、60日龄、180日龄的GPR54 mRNA表达量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P<0.05),卵巢内初情期与初生、60日龄、120日龄、180日龄的GPR54 mRNA表达量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P<0.05)。(3)下丘脑、垂体与卵巢内Ob-Rb mRNA发育性变化模式与NPY-Y1基本相同,从初生到初情期表达量逐渐下降,在初情期达到最低,初情期后呈上升趋势。下丘脑内120日龄、初情期与180日龄之间Ob-Rb mRNA表达量差异不显着(P>0.05),其它时期NPY-Y1 mRNA表达量均显着差异(P<0.05),垂体内60日龄与120日龄之间Ob-Rb mRNA表达量差异不显着(P>0.05),其它时期NPY-Y1 mRNA表达量均显着差异(P<0.05),卵巢内初情期与180日龄之间Ob-Rb mRNA表达量差异不显着(P>0.05),其它时期Ob-Rb mRNA表达量均显着差异(P<0.05)。结果初步显示了三种受体在猪下丘脑-垂体-卵巢生殖轴中不同发育时期的变化,并且证明发育时期中NPY对GnRH释放起到是抑制作用,而leptin对GnRH起释放作用,低剂量的leptin可促进GnRH-LH的分泌,高浓度则抑制其分泌,这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科学数据。6.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Reverse Northern技术以及半定量分析技术,对不同发育时期猪下丘脑差异表达的ESTs进行分离,共得到cDNA差异片断20条,半定量分析显示:其中5条差异条带在出生时呈表达增强相,11条差异条带在初情期时呈表达增强相,其余4条在性成熟时呈表达增强相。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二个cDNA与已知基因同源,其余大部分都是功能未知的EST序列。经Reverse Northern验证,有9个cDNA呈阳性,可用于下一步探针定位及表达的研究。

李开桢,曲亮,黄瑞华,石放雄,邱新深,周波,刘红林,王林云[5](2008)在《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优化及其在苏淮猪育种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运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可以了解不同组织细胞或同类组织细胞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基因表达状况,为研究生命活动过程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对差异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优缺点以及近年来此方法的改进进行了论述和评价,对其方法提出了优化方案,并初步就初步报道了其在苏淮猪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李波[6](2007)在《鹅卵泡差异显示表达序列标签(ESTs)的筛选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产蛋期扬州鹅为研究材料,采用Oligo(dT10)M(A/G/C)为锚定引物与23个随机引物之间共69个组合的RT-PCR反应对成熟卵泡总RNA进行DDRT-PCR分析,并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技术分离DDRT-PCR产物,共获得差异条带18条。经过PCR再扩增、电泳检测和纯化,共得到差异显示的cDNA片段10条。经二次PCR与第一次PCR结果比较,再经Dot-blot验证后得到7条差异表达cDNA片段,委托上海杰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克隆测序,获得5个表达序列标签,且经1.5%琼脂糖电泳检测显示这些条带比非差异显示条带弱,推测差异表达的基因表达丰度低。五个差异显示ESTs去除载体序列后用Blast检索发现:在这5条差异表达片段中,ESTYZGF01与人甲硫氨酸腺苷基转移酶II(MAT II)同源,同源性为95%,ESTYZGF02与鸡mKIAA0840 protein基因同源,同源性为94%。其余ESTYZGF03、ESTYZGF04、ESTYZGF05个与已知基因或序列无任何同源性,可能是尚未发现的新基因。最小的排卵前卵泡(SPF) MAT IIβ亚基表达水平的上升可能通过增加E2合成途径的原料来增加E2水平,或上调抗凋亡基因的表达而利于卵泡的选择。而FBXL-7可能通过参与SCF复合体的形成,降解一种转录的激活因子或抑制因子而参与卵泡的选择。

高传军[7](2006)在《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对甜菜M14品系花期特异表达基因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甜菜单体附加系M14品系(VV+1C,2n=19)是栽培甜菜(Beta vulgaris,2n=18)染色体组附加了白花甜菜(Beta corolliflora)第9号染色体。为了研究甜菜M14花期是否存在基因的差异表达,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将来自于甜菜M14和对照材料(栽培甜菜)花期的mRNA逆转录合成cDNA,然后在6%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分离。从凝胶上回收差异片段后进行反向Northern斑点杂交验证,继而对于杂交为阳性的cDNA片段测序,使用blast工具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资料进行序列比对。初步结果为:得到4条甜菜M14花期特异表达基因的cDNA序列,长度分别为456bp、278bp、517bp和371bp。这些cDNA片段可用于甜菜M14花期特异表达基因的分析。

陈永华[8](2006)在《水稻耐淹涝生理与分子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淹涝胁迫对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论文首先以耐淹涝能力不同的19份品种为材料,优化了水稻分蘖期耐淹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19份材料进行了分蘖期耐淹能力评价。同时,比较研究了杂交稻与常规稻在不同淹涝强度处理后的生理生化变化。然后,以最耐淹材料和最敏感材料基础,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探讨耐淹基因的差异表达,并分离、克隆了差异基因。最后,以最耐淹材料和最敏感材料为亲本进行杂交,获得F1和F2代群体,进行了遗传学和SSR分子标记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水稻分蘖期耐淹能力研究及不同淹涝强度对一些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淹后叶片相对成活率和茎蘖耐淹能力评分可以作为评价水稻分蘖期耐淹能力的指标,19个品种可划分为耐淹、中性、敏感3种类型,确立了供试品种中最耐淹涝的材料是FR13A,最敏感的材料是IR39595-503-2-1-2。随着淹涝强度的增加,淹后株高一般表现出矮-高-矮的变化,始穗期推迟的幅度为:敏感品种>中性品种>耐淹品种,对产量性状的影响为:敏感品种>中性品种>耐淹品种。 (2) 在分蘖期对当前湖南省普遍栽培的16个杂交稻和常规稻品种进行不同淹涝强度处理后生理生化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叶片相对成活率的高低来看,杂交稻的耐淹涝能力明显高于常规稻,随着淹涝天数的增加,杂交稻和常规稻的株高都呈现出低-高-低变化规律,杂交稻出现最高株高的天数在淹涝处理4天,常规稻出现在淹涝处理2天。随着淹涝天数的增加,杂交稻和常规稻的始穗期推迟的天数都增大,杂交稻推迟的天数幅度小于常规稻。随着淹涝天数的增加,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都降低,杂交稻下降的幅度小于常规稻。随着淹涝天数的增加,杂交稻相对电导率上升的幅度小于常规稻。杂交稻丙二醛含量呈逐步上升,常规稻为先升高后急剧降低的变化趋势。杂交稻脯氨酸含量上升的趋势大于常规稻。 (3) 运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对耐淹材料FR13A和敏感材料IR39595-503-2-1-2在淹涝胁迫下的基因差异表达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40对引物中共扩增出1428条片段,筛选到102条在耐淹涝材料和敏感材料间差异明显的

沙莎[9](2006)在《绵羊毛囊差异表达基因的定位研究》文中认为羊毛纤维的生长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其品质与产量受绵羊皮肤结构和毛囊性状所决定,同品种不同个体之间的产毛量与羊毛品质具有明显的差别,即使同一个体不同部位之间的产毛量与羊毛品质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基因的差异表达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本文以中国美利奴羊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筛选绵羊肩、腹、腿皮肤的差异表达基因。实验过程中,选用3种锚定引物,8种随机引物,进行差异显示反转录PCR,扩增产物经过电泳分析、鉴定并回收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进行二次扩增,利用pGEM-T载体将扩增后的片段克隆,经过Northern Blot分析,将检测到的特异表达片段以非放射性(Dig)标记与绵羊染色体进行杂交。通过筛选,获得绵羊肩、腹部表达,腿部不表达的差异基因1个(seqI),获得绵羊腿部特异表达,肩、腹部无表达的基因片段1个(seqII)。利用原位杂交对2个基因片段与染色体DNA进行杂交,差异片段1杂交于绵羊7号染色体,差异片段2杂交于绵羊15号染色体。该研究为绵羊毛囊中基因的定位及基因间相互作用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拥军[10](2005)在《山羊早期胚胎发育基因表达的研究》文中认为为了解山羊早期胚胎发育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建立不同发育阶段基因表达的模式,探讨体外培养胚胎发育阻滞形成的分子机理,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研究:1.单个冷冻胚胎银染mRNA差异显示方法建立的研究用昆明种小白鼠作为实验材料,通过超数排卵处理后获得小鼠早期发育的4细胞和8细胞期胚胎。通过单个鲜胚和冷冻胚胎的RT-PCR反应产物的凝胶电泳图谱及持家基因的扩增检测,表明冻胚和鲜胚具有相同的实验结果。用银染法取代同位素法,可以显示特异表达的条带,并避免了放射性污染。用一步法和煮沸法取代乙醇糖原法回收特异条带,操作简便,程序简化,经过二次扩增、回收、差异条带的亚克隆、提取质粒及酶切鉴定等环节,证明回收方法有效。用所建立的差显方法获得了一条在小鼠8细胞期胚胎特异表达的片段,经过测序及比对分析,表明与鼠2号染色体上RP23-20A6 mRNA克隆具有100%同源性。结果表明:单个冷冻胚胎银染mRNA差异显示方法有效、实用、可靠,可用于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基因表达的研究。2.体外培养的山羊早期胚胎发育基因表达的研究通过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体外培养方法,获取山羊早期发育的2细胞、4细胞和8~16细胞期胚胎。通过单个冷冻胚胎银染mRNA差异显示方法,共筛选到16条在不同时期胚胎特异表达的片段,其中2细胞期5条带,4细胞期4条带,8~16细胞期7条带。经过测序及比对分析,表明有4条带与已知的功能基因或调控基因相似,5条带为未知功能基因,7条带无相似基因。其中:A21条带在2细胞期胚胎特异表达,相似于人类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PAD)基因(83%);B43条带在4细胞期胚胎特异表达,相似于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基因(88%);A86条带在8~16细胞期胚胎特异表达,相似于牛NADH脱氢酶1α亚复合体4(NDUFA4)基因(97%);B83条带在8~16细胞期胚胎特异表达,相似于犬细胞周期蛋白B3(CCNB3)基因(82%)。

二、非放射性同位素mRNA差异显示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放射性同位素mRNA差异显示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低温条件下深黄被孢霉M6-22基因的表达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深黄被孢霉
    1.2 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1.3 微生物的低温适应机制
        1.3.1 微生物膜蛋白和脂多糖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感应机制
        1.3.2 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低温调节机制
        1.3.3 细胞膜流动性的维持
        1.3.4 低温酶的存在
        1.3.5 较强的蛋白质合成能力
        1.3.6 冷休克蛋白的超量表达
        1.3.7 低温保护
    1.4 分离差异表达基因的技术
        1.4.1 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
        1.4.2 差异显示技术的优缺点及其改进
    1.5 其它分离差异表达因的技术
        1.5.1 代表性差异显示分析技术
        1.5.2 抑制性扣除杂交
        1.5.3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
        1.5.4 cDNA微阵列
    1.6 DDRT-PCR研究环境胁迫下微生物基因的差异表达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
        2.1.2 培养基
        2.1.3 实验药品
        2.1.4 总RNA提取及纯化试剂
        2.1.5 反转录及PCR相关试剂
        2.1.6 核酸电泳试剂及硝酸银染料
        2.1.7 克隆试剂
        2.1.8 实时荧光定量PCR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深黄被孢霉丝体的培养
        2.3.2 总RNA的提取
        2.3.3 检测总RNA的完整性及浓度
        2.3.4 反转录
        2.3.5 PCR扩增
        2.3.6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硝酸银染色
        2.3.7 差异条带的回收纯化
        2.3.8 差异条带的二次扩增与纯化
        2.3.9 差异片断的克隆
        2.3.10 差异片断的测序
        2.3.11 序列分析
        2.3.12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序列特异性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RNA提取效果
    3.2 差异显示结果
    3.3 差异条带二次扩增结果
    3.4 差异片段克隆结果
    3.5 序列结果及同源性比对结果
    3.6 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实验材料的选择
    4.2 RNA提取
    4.3 DDRT-PCR方法的选择
    4.4 差异显示凝胶的选择
    4.5 聚丙烯酰胺电泳及硝酸银染色
    4.6 差异条带的回收
    4.7 荧光定量PCR验证
    4.8 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的讨论
        4.8.1 序列结果的讨论
        4.8.2 同源性比对结果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SEQ1-21差异显示片段序列
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原理及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的选择
3 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优点及缺陷
4 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改进
    4.1 引物的改进
    4.2 PCR的改进
    4.3 提高低拷贝mRNA的差异显示率
    4.4 应用非放射性同位素
    4.5 电泳的改进
    4.6 应用反向Northern印迹杂交
5 展望

(3)牛皮杜鹃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及基因表达差异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牛皮杜鹃
        1.1.1 牛皮杜鹃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布
        1.1.2 牛皮杜鹃的保护价值
        1.1.3 牛皮杜鹃研究现状
    1.2 mRNA 差异显示技术
        1.2.1 mRNA 差异显示技术的原理
        1.2.2 mRNA 差异显示技术的优点
        1.2.3 mRNA 差异显示技术的不足之处
        1.2.4 mRNA 差异显示技术方法的改进
        1.2.5 mRNA 差异显示技术在植物学中的应用
    1.3 展望
    1.4 研究目的和立题依据
第2章 牛皮杜鹃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1 实验材料
        2.1.1 样品收集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主要试剂配制
        2.2.2 牛皮杜鹃基因组总DNA 提取
        2.2.3 模板DNA 浓度及纯度检测
        2.2.4 基因组DNA 质量检测
        2.2.5 RAPD 分析
        2.2.6 琼脂糖凝胶电泳
        2.2.7 数据处理
    2.3 结果
        2.3.1 遗传多样性
        2.3.2 遗传分化
        2.3.3 AMOVA分析
        2.3.4 聚类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牛皮杜鹃叶片解剖结构研究
    3.1 材料
        3.1.1 样品采集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器材
    3.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石蜡切片
    3.4 结果
        3.4.1 长白山不同海拔牛皮杜鹃群落
        3.4.2 叶片外部形态结构特征
        3.4.3 不同海拔牛皮杜鹃叶片解剖结构特征
    3.5 讨论
    3.6 小结
第4章 不同海拔牛皮杜鹃的 mRNA 差异显示初步研究
    4.1 材料
        4.1.1 样品采集
        4.1.2 试剂及耗材
    4.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试剂配制
        4.3.2 总RNA 的提取
        4.3.3 总RNA 中污染DNA 的去除
        4.3.4 RNA 的完整性分析
        4.3.5 反转录
        4.3.6 PCR 扩增反应
        4.3.7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4.3.8 差异片段分析
        4.3.9 差异片断回收
        4.3.10 重扩增
        4.3.11 PCR 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4.3.12 从琼脂糖中纯化/回收DNA 片段
        4.3.13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4.3.14 连接转化
        4.3.15 重组质粒提取与鉴定
        4.3.16 目的片段序列测定
        4.3.17 测序结果分析
    4.4 结果
        4.4.1 总RNA 提取方法的比较
        4.4.2 改良后CTAB法提取RNA完整性分析
        4.4.3 提取总RNA 样品浓度测定
        4.4.4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
        4.4.5 差异片段回收方法
        4.4.6 差异片段重扩增
        4.4.7 重扩增产物纯化结果
        4.4.8 差异片段的克隆、鉴定
        4.4.9 差异片段的测序与分析
    4.5 讨论
        4.5.1 总RNA 的提取
        4.5.2 差异片段的回收与重扩增
        4.5.3 差异表达片段分析
    4.6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苏姜猪初情期启动基因的发育性变化及差异显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初情期启动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1 初情期启动的概述
        2 NPY的研究进展
        2.1 NPY的发现
        2.2 NPY结构及分布
        2.3 NPY受体
        2.4 NPY的生物学功能
        3 瘦素的研究进展
        3.1 leptin研究的历史
        3.2 leptin的结构与功能
        3.3 leptin与能量平衡
        3.4 leptin与生殖激素
        3.5 leptin与生殖发育
        3.6 leptin与初情期启动
        3.7 leptin受体的研究
        4 GPR54的研究进展
        4.1 GPR54的发现与分子结构
        4.2 GPR54的分布
        4.3 GPR54的信号转导途径
        4.4 GPR54对动物生殖的影响
    二、差异显示技术及其在动物繁殖新技术上的应用进展
        1 DDRT-PCR的原理
        2 DDRT-PCR的引物设计
        2.1 锚定引物
        2.2 随机引物
        3 DDRT-PCR参数的优化
        3.1 保证起始(模板)mRNA的质量与浓度
        3.2 降低dNTP浓度
        3.3 选择最适的反转录和PCR退火温度
        4 DDRT-PCR假阳性的鉴定方法
        5 应用非放射性同位素mRNA差异显示技术
        6 DDRT-PCR的发展
        7 DDRT-PCR的优点与局限性
        8 DDRT-PCR技术在猪繁育方面的应用
        8.1 在猪初情期启动方面的应用
        8.2 在猪胚胎、个体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8.3 在猪繁殖方面的应用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猪NPY-Y1、GPR54、Ob-Rb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质粒、菌株
        1.1.3 主要试剂
        1.1.4 主要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前准备工作
        1.2.2 样品的采集
        1.2.3 RNA的提取与检测
        1.2.4 RT-PCR
        1.2.5 PCR反应
        1.2.6 克隆测序
        1.2.7 序列分析
        1.3 相关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RNA的检测
        2.2 NPY-Y1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2.2.1 NPY-Y1基因的扩增
        2.2.2 NPY-Y1基因测序
        2.2.3 NPY-Y1基因序列分析
        2.3 GPR54基因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2.3.1 RT-PCR结果
        2.3.2 GPR54基因测序
        2.3.3 GPR54基因序列分析
        2.4 Ob-Rb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2.4.1 Ob-Rb基因的扩增
        2.4.2 Ob-Rb基因测序
        2.4.3 Ob-Rb基因序列分析
    3 讨论
        3.1 高保真Pfu的忠实性
        3.2 初情期启动的相关激素、肽和神经递质
        3.3 NPY-Y1基因
        3.4 GPR54基因
        3.5 Ob-Rb基因
第三章 猪初情期前后相关基因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内的表达定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样品的采集
        1.5 冰冻切片的制备
        1.5.1 器皿处理
        1.5.2 载玻片包被
        1.5.3 切片
        1.6 原位杂交(ISH)
        1.7 免疫组化
    2 结果与分析
        2.1 NPY-Y1在下丘脑、垂体、卵巢的分布定位
        2.1.1 下丘脑内NPY-Y1 mRNA原位杂交定位
        2.1.2 垂体内NPY-Y1 mRNA原位杂交定位
        2.1.3 卵巢内NPY-Y1 mRNA原位杂交定位
        2.2 GPR54在下丘脑、垂体、卵巢的分布定位
        2.2.1 下丘脑内GPR54 mRNA原位杂交定位
        2.2.2 垂体内GPR54 mRNA原位杂交定位
        2.2.3 卵巢内GPR54 mRNA原位杂交定位
        2.3 Ob-Rb在下丘脑、垂体、卵巢的分布定位
        2.3.1 下丘脑内Ob-Rb的免疫组化定位
        2.3.2 垂体内Ob-Rb的免疫组化定位
        2.3.3 卵巢内Ob-Rb的免疫组化定位
    3 讨论
        3.1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控
        3.2 初情期前后NPY-Y1 mRNA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内的定位
        3.3 初情期前后GPR54 mRNA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内的定位
        3.4 初情期前后Ob-Rb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内的定位
第四章 猪NPY-Y1、GPR54、OB-Rb在下丘脑-垂体-卵巢内的发育性变化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质粒、菌株
        1.1.3 主要试剂
        1.1.4 主要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样品的采集
        1.2.2 RT-PCR应用的引物序列
        1.2.3 RNA的提取与检测
        1.2.4 cDNA的合成
        1.2.5 实时荧光定量标准品的克隆
        1.2.6 荧光定量标准曲线的制备
        1.2.7 样品中β-actin、猪NPY-Y1、GPR54与Ob-Rb基因的检测
        1.2.8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RNA鉴定
        2.2 基因扩增与克隆测序
        2.3 QRT-PCR结果
        2.4 下丘脑、垂体与卵巢内NPY-Y1 mRNA表达实时荧光定量检测
        2.5 下丘脑、垂体与卵巢内GPR54 mRNA表达实时荧光定量检测
        2.6 下丘脑、垂体与卵巢内Ob-Rb mRNA表达实时荧光定量检测
    3 讨论
        3.1 荧光定量PCR技术
        3.2 动物初情期的启动
        3.3 下丘脑-垂体-卵巢内NPY-Y1 mRNA的发育性变化
        3.4 下丘脑-垂体-卵巢内GPR54 mRNA的发育性变化
        3.5 下丘脑-垂体-卵巢内Ob-Rb mRNA的发育性变化
        3.6 NPY-Y1、GPR54、Ob-Rb基因的表达的相关性
        3.6.1 NPY与GnRH脉冲释放
        3.6.2 leptin与GnRH脉冲释放
第五章 应用差异显示技术对猪初情期启动关键因子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引物
        1.4 组织总RNA的提取
        1.5 反转录——cDNA第一链的获得
        1.6 DDRT-PCR
        1.7 琼脂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7.1 1%琼脂糖凝胶电泳
        1.7.2 10%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7.3 凝胶的银染处理
        1.8 差异片段的回收及二次PCR
        1.8.1 差异片段的回收—煮沸法
        1.8.2 二次PCR
        1.8.3 二次PCR产物的克隆
        1.9 Reverse Northern杂交法剔除猪下丘脑内ESTs的假阳性
        1.10 半定量法检测ESTs在不同发育时期猪下丘脑内的表达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RNA样品制备的结果
        2.2 DDRT-PCR结果
        2.3 差异片段回收及二次PCR
        2.4 Reverse Northern杂交剔除假阳性干扰
        2.5 差异片段测序及比对
        2.6 半定量RT-PCR检测差异条带的表达
    3 讨论
        3.1 反应所用引物的筛选
        3.2 反应条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3.3 不同差异条带回收的方法对获得差异表达ESTs的量的变化
        3.4 采用改进后的差异显示技术对本实验结果的影响
        3.5 采用半定量技术对本实验结果的影响
        3.6 差异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6.1 MS01功能预测
        3.6.1.1 TLR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
        3.6.1.2 Toll介导的信号转导
        3.6.2 MS02功能预测
        3.6.3 MS03功能预测
        3.6.4 MS04、MS05、MS06功能预测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优化及其在苏淮猪育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DDRT-PCR技术的原理
2 DDRT-PCR的优缺点
3 DDRT-PCR技术的发展与改进
    3.1 反转录模板
    3.2 引物的改进
    3.3 反应条件的优化
    3.4 产物显示方法
    3.5 降低假阳性
4 DDRT-PCR在猪育种中的应用
    4.1 研究猪个体、种群或品种间在转录水平上的遗传变异
    4.2 鉴定控制猪经济重要性状位点的侯选基因、抗病相关基因
    4.3 研究猪胚胎发育相关基因
    4.4 研究猪杂种优势机制
5 DDRT-PCR在苏淮猪育种中的应用

(6)鹅卵泡差异显示表达序列标签(ESTs)的筛选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文献综述
    1. mRNA 差异显示方法的原理
    2. mRNA 差异显示方法的优缺点及改进
        2.1 mRNA 差异显示方法的优缺点
        2.2 mRNA 差异显示方法的改进
        2.2.1 mRNA 差异显示降低假阳性的策略
        2.2.2 非放射性同位素银染差异显示方法的建立
    3. mRNA 差异显示方法的应用
        3.1 mRNA 差异显示技术克隆 FSH/LH 应答基因
        3.2 mRNA 差异显示技术克隆排卵特异表达基因
        3.3 mRNA 差异显示技术在禽类卵泡发育中的应用
    4. mRNA 差异显示方法同其他方法的比较
        4.1 mRNA 差异显示与消减杂交类技术
        4.2 mRNA差异显示与基因表达的系列分析技术
        4.3 mRNA差异显示和基因芯片
    5. 结语
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对象
        1.1.1 样品采集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仪器
        1.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1.2 总RNA的提取及RNA完整性检测
        1.2.1 总 RNA 提取
        1.2.2 RNA 的 DNase 消化
        1.3 反转录
        1.4 PCR 扩增
        1.5 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及银染
        1.5.1 非变性1096聚丙烯酰氨凝胶的配制
        1.5.2 电泳
        1.5.3 银染
        1.6 差异片段的回收与再扩增
        1.7 差异片段的克隆
        1.7.1 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7.2 连接
        1.7.3 转化
        1.7.4 质粒筛选
        1.7.5 插入片段鉴定
        1.8 差异片段的序列分析(Dot Blot 杂交)
        1.9 Dot Blot 杂交
        1.9.1 探针标记
        1.9.2 预杂交
        1.9.3 杂交
        1.9.4 洗膜
        1.9.5 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RNA完整性检测
        2.2 银染差异显示条件的优化
        2.3 mRNA差异显示
        2.4 差异片段的再扩增与产物回收
        2.5 阳性克隆的 PCR 鉴定
        2.6 序列分析与比对
        2.7 Dot-blot 检测所扩片断的假阳性
    3 讨论
    4.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对甜菜M14品系花期特异表达基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植物无融合生殖概述
        1.1.1 植物无融合生殖及其意义
        1.1.2 植物无融合生殖的分类
        1.1.3 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研究进展
        1.1.4 甜菜单体附加系M14品系的研究进展
    1.2 mRNA差异显示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1.2.1 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原理
        1.2.2 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基本程序
        1.2.3 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优缺点
        1.2.4 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改进与发展
        1.2.5 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应用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引物
        2.1.3 实验菌株与克隆载体
        2.1.4 实验所用试剂
        2.1.5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总RNA提取
        2.2.2 总RNA的定量及完整性检测
        2.2.3 总RNA中污染DNA的去除
        2.2.4 cDNA第一链的合成
        2.2.5 PCR扩增反应
        2.2.6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差异片段
        2.2.7 差异条带的回收及再扩增
        2.2.8 差异片段的反向Northern斑点杂交
        2.2.9 阳性片段的克隆
        2.2.10 阳性重组克隆的筛选与鉴定
        2.2.11 克隆片段的测序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总RNA纯度及完整性测
    3.2 逆转录结果的检验
    3.3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4 回收条带的再扩增
    3.5 差异片段的反向Northern斑点杂交
        3.5.1 探针效价的测定结果
        3.5.2 反向Northern斑点杂交检测结果
    3.6 阳性重组克隆的筛选与鉴定
        3.6.1 阳性重组克隆的初步筛选
        3.6.2 克隆产物的 PCR鉴定结果
    3.7 克隆片段的测序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3.7.1 克隆片段的测序结果
        3.7.2 克隆片段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本实验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特点
        4.1.1 实验材料的选择
        4.1.2 总RNA提取及纯化处理
        4.1.3 逆转录和 PCR扩增
        4.1.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技术
        4.1.5 差异条带回收
        4.1.6 反向Northern斑点杂交
    4.2 甜菜 M14花期特异表达基因的克隆
    4.3 甜菜 M14花期特异表达cDNA片段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4 后续工作思路
结论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8)水稻耐淹涝生理与分子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STRSCT
缩略词
第一篇 文献综述及前言
    第一章 水稻耐淹涝的研究进展
        1.涝害的原因
        1.1 直接伤害
        1.2 次生胁迫
        1.2.1 气体胁迫
        1.2.2 离子胁迫
        1.2.3 微生物代谢产物胁迫
        2.影响水稻耐涝性的因素
        2.1 淹水的深度和时间长短
        2.2 生育期
        2.3 水流速度及泥沙含量
        2.4 温度
        2.5 品种和碳水化合物含量
        3.不同材料耐淹涝能力的比较
        3.1 杂交稻、亲本、常规稻的耐淹涝能力比较
        3.2 耐淹涝的水稻品种的特点
        4.涝胁迫对水稻生理生化的影响
        4.1 淹涝对水稻地上部影响
        4.2 淹涝对水稻根系影响
        4.3 光合作用的变化
        4.4 营养代谢的变化
        4.5 呼吸作用及相关酶的变化
        4.6 膜透性和膜脂过氧化的变化
        4.7 蛋白质代谢的变化
        4.8 乙烯的变化
        4.9 产量构成的变化
        5.耐淹涝机理及遗传改良研究
        6.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研究进展
        1.改进引物设计
        1.1 改进锚定引物
        1.2 改进随机引物
        2.应用非放射性同位素mRNA差异显示技术
        3.优化PCR参数
        3.1 保证起始(模板)mRNA的质量与浓度
        3.2 降低dNTP浓度
        3.3 选择最适的反转录和PCR退火温度
        4.假阳性的鉴定方法
        5.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微卫星标记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微卫星标记的类型及其特点
        1.1 SSR标记
        1.2 微卫星与其它标记相结合产生的分子标记
        1.2.1 与RFLP相结合产生的分子标记
        1.2.2 随机扩增微卫星多态性
        1.2.3 选择性扩增微卫星多态性位点
        1.3 由微卫星衍生的微卫星标记
        1.3.1 微卫星引物PCR(MP—PCR)
        1.3.2 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2.水稻基因组中微卫星的频率及其分布
        3.微卫星标记在水稻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3.1 用于遗传图谱构建
        3.2 用于品种鉴定
        3.3 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
        3.4 用于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
        3.5 用于基因标定和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3.6 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
        4.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前言
        1.本项目的立题依据
        2.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篇 研究报告
    第一章 水稻分蘖期耐淹能力评价及不同淹涝强度对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分蘖期不同品种的耐淹涝能力评价
        2.2 不同淹涝强度处理对主茎株高和始穗期的影响
        2.3 不同淹涝强度处理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不同淹涝胁迫强度对杂交稻和常规稻农艺性状和生化特性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处理
        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分蘖期杂交稻与常规稻的耐淹涝能力比较
        2.2 不同淹涝强度处理下杂交稻和常规稻株高的变化
        2.3 不同淹涝强度处理下杂交稻和常规稻始穗期的变化
        2.4 不同淹涝强度处理对杂交稻和常规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2.5 不同淹涝强度处理对杂交稻和常规稻生化特性的影响
        2.5.1 淹涝胁迫对水稻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2.5.2 淹涝胁迫对水稻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2.5.3 淹涝胁迫对水稻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分蘖期水稻淹涝胁迫下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的获得
        1.2 水稻总RNA提取及质量检测
        1.3 cDNA第一链的合成
        1.4 cDNA片段的扩增
        1.5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银染
        1.6 表达基因差异片段的回收
        1.7 差异片段二次扩增
        1.8 二次扩增产物纯化
        1.9 差异片段的验证
        1.10 差异片段克隆测序
        1.10.1 连接载体
        1.10.2 转化DH5α
        1.10.3 蓝白斑筛选
        1.10.4 菌落PCR
        1.10.5 测序及提取质粒
        1.11 序列分析
        2.结果
        2.1 RNA定性及定量分析
        2.2 mRNA差异显示条件的优化
        2.2.1 两种银染方法结果的比较
        2.2.2 差异条带的回收与再扩增
        2.2.3 差异条带的克隆及鉴定
        2.3 耐淹涝与敏感材料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2.4 差异片段回收后的检测结果
        2.5 蓝白斑筛选结果
        2.6 菌落PCR结果
        2.7 差异片段的Northern杂交鉴定
        2.8 测序结果
        2.9 差异片段的序列分析
        2.9.1 DF1差异表达片段同源性比较结果
        2.9.2 DF4差异表达片段同源性比较结果
        2.9.3 DF5差异表达片段同源性比较结果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水稻耐淹涝性状的遗传规律分析与SSR分子标记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的获得
        1.2 耐淹性分析
        1.3 SSR分析
        1.3.1 水稻总DNA提取与基因池的建立
        1.3.2 SSR-PCR及其电泳检测
        1.3.3 电泳与银染检测
        1.3.4 SSR引物筛选
        1.3.4.1 两亲本间的引物多态性筛选
        1.3.4.2 基因池间的引物多态性筛选
        1.3.5 连锁标记的F_2代个体验证
        2.结果与分析
        2.1 正反交F1代的遗传分析
        2.2 不同淹涝强度下F_2代群体的遗传分析
        2.3 SSR分析
        2.3.1 模板DNA的制备
        2.3.2 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2.3.3 SSR引物在两亲本间多态性分析
        2.3.4 连锁标记的个体证验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创新之处
        1 全文总结
        2 创新之处
        3 下一步工作设想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作者简历

(9)绵羊毛囊差异表达基因的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缩略语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1.1.3 引物设计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材料的处理
        1.2.2 总RNA的提取及检测
        1.2.3 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条链
        1.2.4 差异显示PCR
        1.2.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
        1.2.6 目的片段的回收与再扩增
        1.2.7 PCR产物的纯化回收
        1.2.8 PCR产物的克隆
        1.2.9 Northern Blot 检测扩增片段的真实性
        1.2.10 差异片段的测序及分析
        1.2.11 载玻片的处理
        1.2.12 绵羊中期染色体制备
        1.2.13 染色体标本预处理
        1.2.14 变性及杂交
        1.2.15 杂交后处理
        1.2.16 杂交信号的检测
    2 结果
        2.1 RNA样品的制备
        2.2 mRNA差异显示
        2.3 差异条带的二次扩增及其纯化
        2.4 目的基因的克隆筛选鉴定
        2.5 差异片段的序列分析
        2.6 探针敏感性检测
        2.7 Northern Blot 鉴定差异片段的真实性
        2.8 绵羊染色体中期图
        2.9 绵羊染色体原位杂交
    3 讨论
        3.1 防止RNA酶的污染
        3.2 RNA质量与投入量对DDRT-PCR的影响
        3.3 mRNA差异显示技术假阳性的验证
        3.4 绵羊染色体制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导师评阅表

(10)山羊早期胚胎发育基因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基因表达
    2. mRNA 差异显示技术及其用于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基因研究的进展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单胚mRNA 差异显示技术中的基本实验材料和主要实验方法
    1. 主要仪器设备
    2. 所用常规试剂及试剂盒
    3. 常规溶液及试剂配制
    4. 实验方法
第三章 单个冷冻胚胎银染mRNA 差异显示方法的建立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第四章 体外培养的山羊早期胚胎发育基因表达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第五章 山羊体内外特定发育阶段胚胎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讨论
    5.结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录:差异表达片段的测序结果及序列对比结果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着)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四、非放射性同位素mRNA差异显示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低温条件下深黄被孢霉M6-22基因的表达差异[D]. 何仕武. 昆明理工大学, 2014(06)
  • [2]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综述[J]. 董丽艳,孙思宇. 湖北畜牧兽医, 2013(04)
  • [3]牛皮杜鹃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及基因表达差异的初步研究[D]. 于盼盼. 吉林大学, 2011(09)
  • [4]苏姜猪初情期启动基因的发育性变化及差异显示研究[D]. 周春宝. 扬州大学, 2009(05)
  • [5]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优化及其在苏淮猪育种中的应用[J]. 李开桢,曲亮,黄瑞华,石放雄,邱新深,周波,刘红林,王林云. 畜牧与兽医, 2008(10)
  • [6]鹅卵泡差异显示表达序列标签(ESTs)的筛选及分析[D]. 李波. 扬州大学, 2007(06)
  • [7]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对甜菜M14品系花期特异表达基因的研究[D]. 高传军. 黑龙江大学, 2006(11)
  • [8]水稻耐淹涝生理与分子机理研究[D]. 陈永华. 湖南农业大学, 2006(12)
  • [9]绵羊毛囊差异表达基因的定位研究[D]. 沙莎. 石河子大学, 2006(11)
  • [10]山羊早期胚胎发育基因表达的研究[D]. 李拥军. 甘肃农业大学, 2005(04)

标签:;  ;  ;  ;  ;  

非放射性同位素mRNA差异展示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